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1a 页 WYG0497-046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三
  宫室(明一/)
  (臣/)等谨按明初燕邸仍西宫之旧当即元之隆福
  兴圣诸宫遗址在太液池西其后改建都城则燕
  邸旧宫及太液池东之元旧内并为西苑地而宫
  城则徙而又东我
朝定鼎凡前明弊政刬除务尽
卷三十三 第 1b 页 WYG0497-0464d.png
宫殿之制概从简朴间有兴葺或仅改易其名今谨就
  朱彝尊原书各条下略为标识其详已恭载
国朝宫室卷内不复缀云
原十二年十一月燕府营造讫工绘图以进其制社稷
山川二坛在王城门之右王城四门东曰体仁西曰遵
义南曰端礼北曰广智门楼廊庑二百七十二间中曰
承运殿十一间后为圆殿次曰存心殿各九间承运殿
之两庑为左右二殿自存心承运周围两庑至承运门
卷三十三 第 2a 页 WYG0497-0465a.png
为屋百三十八间殿之后为前中后三宫各九间宫门
两厢等室九十九间王城之外周垣四门其南曰灵星
馀三门同王城门名周垣之内堂库等室一百三十八
间凡为宫殿室屋八百一十一间(明太祖/实录)
原永乐十四年八月作西宫初上至北京仍御旧宫及
是将撤而新之乃命作西宫为视朝之所中为奉天殿
殿之侧为左右二殿奉天殿之南为奉天门左右为东
西角门奉天门之南为午门午门之南为承天门奉天
卷三十三 第 2b 页 WYG0497-0465b.png
殿之北有后殿有凉殿煖殿及仁寿景福仁和万春永
寿长春等宫十五年六月建郊庙十一月建乾清宫(明/典)
(汇/)
  (臣/)等谨按明永乐四年诏以明年建北京宫殿十
  四年八月作北京西宫十一月诏群臣议建北京
  十八年诏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一月以
  迁都北京诏天下是月北京郊庙宫殿成见明史
  本纪
卷三十三 第 3a 页 WYG0497-0465c.png
原永乐十五年鼎建北京宫殿有瑞霭浮空金水桥河
冰凝结浮图诸象又庆云呈采团圜如日正当御座中
且现五色天花于是大小臣工咸为歌颂有圣德瑞应
诗二十卷(万历重编内/阁藏书目录)
原文皇将营北京宫殿时有神木出四川马湖山中命
礼部尚书建安郑赐赍香帛往答神庥焉(遵闻/录)
  (臣/)等谨按明永乐四年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江
  西湖广浙江山西所遣往四川之尚书宋礼言有
卷三十三 第 3b 页 WYG0497-0465d.png
  数大木一夕自浮大谷达于江天子以为神名其
  山曰神木山遣官祠祭见明史本纪
原初燕邸因元故宫即今之西苑开朝门于前元人重
佛朝门外有大慈恩寺即今之射所东为灰厂中有夹
道故皇墙西南一角独缺太宗登极后即故宫建奉天
三殿以备巡幸受朝至十五年改建皇城于东去旧宫
可一里许悉如金陵之制而宏敞过之(春明梦/馀录)
原既迁大内东华门之外逼近民居喧嚣之声至彻禁
卷三十三 第 4a 页 WYG0497-0466a.png
籞至宣德七年始加恢扩移东华门于河之东迁民居
于灰厂西之隙地(涌幢/小品)
原皇城外围墙三千二百二十五丈九尺四寸其门凡
六曰大明门曰长安左门曰长安右门曰东安门曰西
安门曰北安门俗呼曰厚载门仍元旧也墙外红铺七
十二登闻鼓院在长安右门外紫禁城内墙南北各二
百三十六丈二尺东西各三百二丈九尺五寸其门凡
八曰承天门曰端门曰午门即俗所谓五凤楼也东曰
卷三十三 第 4b 页 WYG0497-0466b.png
左掖门西曰右掖门再东曰东华门再西曰西华门向
北曰元武门墙外红铺三十六(春明梦/馀录)
  (臣/)等谨按明代宫室各门名虽仍沿元旧似俱移
  置东偏稍加恢扩其登闻鼓院今在西长安门外
  属通政司详官署门
原正德辛巳上入继大统至京城外行殿杨廷和请上
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上笺劝进择日登极上从行殿
受笺由大明门入日中登极(明伦/大典)
卷三十三 第 5a 页 WYG0497-0466c.png
原圣母将至礼部议由东安门入再议由大明左门入
张璁曰虽天子必有母也焉可由旁门入乎圣母至由
大明中门入(同/上)
原进大明门次为承天之门天街横亘承天门之前其
左曰东长安门其右曰西长安门凡国家有大典则启
大明门出不则常扃不开每日百官奏进俱从二长安
门入守者常数十百人皆禁军也(长安/客话)
  (臣/)等谨按承天门又折而东曰长安左门折而西
卷三十三 第 5b 页 WYG0497-0466d.png
  曰长安右门见明史舆服志
原在京法司遇会官审录重囚俱于承天门东西分为
四行列坐公侯驸马伯列于东班前行都督等官列于
东班后行尚书都御史侍郎等官列于西班前行通政
使大理寺佐贰官并六科掌科事给事中列于西班后
(明宪宗/实录)
  (臣/)等谨按明之承天门顺治八年重建改为
天安门今秋谳大典仍在
卷三十三 第 6a 页 WYG0497-0467a.png
天安门外西朝房即刑部三法司值班处也
原隆庆戊辰五月考选庶吉士在金水桥南设几北向
几上各帖姓名(谷城山/房笔麈)
原隆庆五年二月浚金水河(明穆宗/实录)
原大明门内曰承天之门其内之东一门内则太庙也
西一门内则太社太稷也(芜/史)
原成化元年三月命工部尚书白圭董造承天门(明宪/宗实)
(录/)
卷三十三 第 6b 页 WYG0497-0467b.png
原颁诏例置诏于椟系以绳自承天门缒下(国史/唯疑)
原太庙在阙之左永乐十八年建前正殿翼以两庑后
寝殿九间问一室主皆南面几席诸器备嘉靖十一年
中允廖道南请建九庙上从其议撤故庙祖宗各建专
庙合为都宫因旧庙新之太祖居中文皇世庙在太庙
东北居六庙上昭穆六庙列太庙左右庙各有殿殿后
有寝藏主太庙寝后别有祧寝藏祧主太庙门殿皆南
向群庙门东西向内寝殿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九庙
卷三十三 第 7a 页 WYG0497-0467c.png
成二十年四月雷火八庙灾惟睿庙存因重建太庙复
同堂异室之制二十四年七月新庙成正殿九间内贮
诸帝后冕旒冠带匮而藏之祭则陈设东西侧间设亲
王功臣位前为两庑东西二燎炉东燎列圣亲王祝帛
西燎功臣帛南为戟门门之左为神库右为神厨又南
为庙门门外东南为宰牲亭南为神宫监西为庙街门
正殿后为寝殿九间奉安列圣神主皆南向又为祧庙
五间藏祧主皆南向特享于四孟祫于岁除(春明梦/馀录)
卷三十三 第 7b 页 WYG0497-0467d.png
原太庙规制中室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东第一室
成祖文皇帝仁孝文皇后西第一室睿宗献皇帝慈孝
献皇后东第二室武宗毅皇帝孝靖毅皇后西第二室
世宗肃皇帝孝洁肃皇后东第三室穆宗庄皇帝孝懿
庄皇后西第三室神宗显皇帝孝端显皇后东第四室
光宗贞皇帝孝元贞皇后西第四室熹宗悊皇帝其祧
殿所藏德祖元皇帝后懿祖恒皇帝后熙祖裕皇帝后
仁祖淳皇帝后仁宗昭皇帝诚孝昭皇后宣宗章皇帝
卷三十三 第 8a 页 WYG0497-0468a.png
孝恭章皇后英宗睿皇帝孝庄睿皇后宪宗纯皇帝孝
贞纯皇后孝宗敬皇帝孝康敬皇后东庑侑享诸王十
五人西庑侑享功臣十七人(大常/记)
  朱彝尊原按此乃崇祯时太庙规制盖终明之世庙
  祀皆一帝一后后惟元配
原嘉靖四年四月光禄署丞何渊请于太庙内立世室
以献皇帝与祖宗同享太庙礼部尚书席书等以为不
可有旨集廷臣再议于是吏部尚书廖纪武定侯郭勋
卷三十三 第 8b 页 WYG0497-0468b.png
给事中杨言御史叶忠等咸谓皇上孝心无穷礼制有
限臣等万死不敢以非礼误陛下上曰世室之建自古
有之朕膺天命入绍大统皇考百世之室胡为不可遂
命大学士费宏石宝太监张佐等即太庙左隙地立庙
其前殿后寝一如太庙制定名世庙云已而席书上言
择地以称庙所别者出入不与太庙同门位处不与太
庙并列祭用次日使敬心不分于所尊庙欲稍远使乐
声不闻于列祖尊尊亲亲可两全矣神路宜由阙左门
卷三十三 第 9a 页 WYG0497-0468c.png
出入何渊复奏当与庙街同门费宏贾咏石宝皆以为
不可上不听命由庙街门五年九月世庙成上自观德
殿奉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十一年三月中允廖道南请
建九庙十四年正月谕大学士李时等曰世庙迫近河
水今拟重建于太庙左方命于太庙东南隙地相度二
月初建九庙十五年十一月九庙成十二月奉安太祖
列帝后神主十七年六月扬州府通州同知致仕丰坊
上疏请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上帝
卷三十三 第 9b 页 WYG0497-0468d.png
疏下礼部集议尚书严嵩言明堂圜丘皆以事天今大
祀殿在圜丘之北正应古方位明堂秋享之礼即此可
行不必更建至于侑享以父配之自汉唐宋诸君莫不
皆然钱公辅司马光孙忭所论又主祖宗之有功者今
以功德则宜配文皇以亲则宜配献皇帝若称宗之议
则未有称宗而不祔太庙者恐皇考在天之灵亦所不
安复命集议嵩乃言考秋享成物之旨严父配天之文
皇考配享允合周道户部侍郎唐胄上疏力争上留中
卷三十三 第 10a 页 WYG0497-0469a.png
不发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辞作明堂或问以示辅臣特
黜胄为民上又谕嵩曰国家之兴始于高皇帝而中定
艰难则文皇宜同称祖号皇考献皇帝宜荐宗称帝嵩
复上议太祖即位仁祖虽自布衣必享天下之祀皇考
固独阙焉圣心必有所不安又言文皇帝再造鸿业槩
以宗称于义未尽尊称为祖圣见允宜嵩奏出群臣无
复异议大学士夏言拟太宗为烈祖孝皇帝上定为成
祖恭上庙号尊文皇帝为成祖皇考为睿宗献皇帝祔
卷三十三 第 10b 页 WYG0497-0469b.png
于太庙(明典/汇)
  朱彝尊原按大礼之议张文忠倡之席文襄附和
  之其初合在廷之诤臣伏阙号哭不能回迨其后
  建世室配天祔庙两公非不力争亦不能夺何渊
  丰坊之邪说论世者咎终归于始倡和之人此谓
  逢君之恶其罪大君子于议礼之际尤不可不慎
  也
原奉先殿在神霄之东殿九室如庙寝制国有太庙以
卷三十三 第 11a 页 WYG0497-0469c.png
象外朝有奉先殿以象内朝每室一帝一后如太庙寝
殿其祔祧迭迁之礼亦如之凡祀方丘朝日夕月册封
告祭及忌辰在焉馀皆于太庙行之永乐三十五年始
(春明梦/馀录)
  (臣/)等谨按明洪武间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
  复建奉先殿于宫门内之东成祖迁都北京建如
  制见明史礼乐志
原奉先殿荐新品物正月韭菜生菜荠菜鸡子鸭子二
卷三十三 第 11b 页 WYG0497-0469d.png
月芥菜薹菜蒌蒿子鹅新冰三月茶笋鲤鱼鹌鹑四月
彘猪雉鸡青梅王瓜杏子樱桃白酒五月小麦面沙糖
红豆嫩鸡桃子大麦茄子李子来禽蒜薹煮酒六月冬
瓜甜瓜西瓜莲蓬七月卜萄枣子鲜菱雪梨芡实八月
茭白嫩姜鳜鱼鲜藕粳米粟米穄米芋苗九月鳊鱼小
红豆沙糖栗子橙子石榴柿子生酒十月山药蜜活兔
柑子橘子米糕豆腐蓼花米糖细糖银鱼子鲚鱼鱼冻
十一月荞麦面红豆沙糖甘蔗獐子天鹅鹿雁十二月
卷三十三 第 12a 页 WYG0497-0470a.png
菠菜鲫鱼白鱼风鲫鱼(光禄/寺志)
原奉先殿供养初一日捲煎初二日髓饼初三日沙炉
烧饼初四日蓼花初五日羊肉肥面角儿初六日糖沙
馅馒头初七日巴茶初八日蜜酥饼初九日肉酥油初
十日糖蒸饼十一日荡面烧饼十二日椒盐饼十三日
羊肉小馒䬦十四日细糖十五日玉茭白十六日千层
蒸饼十七日酥皮角儿十八日糖枣糕十九日酪二十
日麻腻面二十一日蜂糖糕二十二日芝麻烧饼二十
卷三十三 第 12b 页 WYG0497-0470b.png
三日捲饼二十四日熝羊蒸□二十五日雪糕二十六
日夹糖饼二十七日两熟鱼二十八日象眼糕二十九
日酥油烧饼三十日糖酥饼(同/上)
补旧例北京奉先殿供荐二月子鹅江宁县办解三月
鲜笋四月梅子皆南京园户办七月雪梨宣城县解八
月茭白南京池户办九月香橙南京园户办十月柑子
橘子吴县办十一月甘蔗钱塘仁和二县办解万历九
年南京太常寺卿沈节甫以子鹅道远抵京已非子鹅
卷三十三 第 13a 页 WYG0497-0470c.png
雪梨采自秋前装运色味易变不如在京河间所产议
子鹅别𣲖大兴宛平二县雪梨𣲖河间敕下礼部行太
常光禄议覆未报二十四年九月南太常寺卿杨时乔
请移文应天府取鹅梨价银至京买子鹅河间买梨进
(南京太/常寺志)
  (臣/)等谨按明史礼乐志弘治十七年吏部尚书马
  文升言南京进鲜船本为奉先殿设挽夫至千人
  沿途悉索今杨徐旱愿减省以苏民困据此则前
卷三十三 第 13b 页 WYG0497-0470d.png
  明奉先殿供荐亦未免过繁矣
原嘉靖六年三月移建观德殿于奉先殿之左改称崇
先殿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明世宗/实录)
  (臣/)等谨按嘉靖二年葺奉慈殿为观德殿五年以
  观德殿窄隘欲别建于奉先殿左尚书赵瓒谓不
  可不听乃建于奉先殿之东曰崇先殿见明史礼
  志
原孝肃纪皇后薨礼不得祔庙乃于奉先殿右特建奉
卷三十三 第 14a 页 WYG0497-0471a.png
慈殿别祀之嘉靖十五年并祭于奉先殿罢奉慈享荐
(春明梦/馀录)
原景神殿在太庙东北奉藏列圣御容岁六月六日太
常寺吉服诣殿晒晾(同/上)
  (臣/)等谨按嘉靖十三年命易承天家庙曰隆庆殿
  十五年以渠道迁世庙更号曰献皇帝庙遂改旧
  世庙曰景神殿寝殿曰永孝殿见明史礼志
补嘉靖二十三年夏建造九庙大柱石磉取诸西山每
卷三十三 第 14b 页 WYG0497-0471b.png
石用骡二百头拽二十五日至城(暖姝/由笔)
  (臣/)等谨按明世宗本纪嘉靖二十年四月辛酉九
  庙灾燬成祖仁宗主二十四年七月以庙建礼成
  百官表贺亦见明史礼志
原崇祯十六年仲夏大雨沾衣如血雷霆通夕不止次
日见太庙神主或横或倒诸铜器为雷火所击融而成
灰六月二十三夜雷震奉先殿庙脊䲭吻碎中有剑削
拔去不知落在何所庙门玲珑雕刻处皆损坏有龙爪
卷三十三 第 15a 页 WYG0497-0471c.png
痕太监苏允宁换鸱吻比前减小上不悦降允宁级(绥/寇)
(纪/略)
原崇祯十六年夏一夕大雨霹雳起奉先殿中诘朝视
之殿门俱开门前白石为雷火所燔有蟠龙痕门上金
铺龙爪印其上爪所著处金皆镕化中官马从龙云(艮/斋)
(笔/记)
原社稷坛在阙之右与太庙对坛制二成四面石阶各
三级上咸用五色土随方筑之坛西砌瘗位四面开棂
卷三十三 第 15b 页 WYG0497-0471d.png
星门西门外西南建神库库南为神厨北门外为拜殿
外天门四座西门外为宰牲亭(春明梦/馀录)
原洪武元年上亲祭大社大稷大社设正位在东配以
后土西向大稷设正位在西配以后稷东向各用玉两
邸币黑色特用犊一羊一豕一笾豆各十(同/上)
原居中巍然而向明者午门也钟鼓在焉曰左掖门曰
右掖门(芜/史)
原午门之内曰皇极门左曰弘政门右曰宣治门旁曰
卷三十三 第 16a 页 WYG0497-0472a.png
归极门曰会极门皇极门内东曰文昭阁西曰武成阁
上曰皇极殿中曰中极殿后曰建极殿所谓三大殿也
中极渗金圆顶如穿堂之制建极殿后曰云台门东曰
后左门西曰后右门亦名曰平台又东则景运门西则
隆宗门中则乾清门上则为乾清宫崇祯八年八月初
四日题敬天法祖牌悬于内东暖阁曰昭仁殿(先名/弘德)西
暖阁曰弘德殿(先名/肃雍)左曰日精门门之北西向曰端凝
殿右曰月华门门之北东向曰懋勤殿左小门曰龙光
卷三十三 第 16b 页 WYG0497-0472b.png
右小门曰凤彩西御憩房万历中更寿安居乾清宫后
披檐东曰思政轩西曰养德斋中圆顶则交泰殿上则
坤宁宫皇后所居坤宁东露顶曰贞德斋西露顶曰养
正轩东披檐曰清暇居北围廊曰游艺斋左曰景和门
右曰隆福门再北左曰端则门右曰基化门便接琼苑
左右门矣此中一路之大略也乾清宫门后过日精门
之东曰崇仁门(先名/迎祥)稍南则曰奉慈殿万历中改东裕
库曰弘孝殿崇先殿改为神霄殿日精门往北曰顺德
卷三十三 第 17a 页 WYG0497-0472c.png
北门则东一长街也再北向西与龙光门斜对者曰咸
和左门(先名百/福门)向南者曰景仁宫(先名/长宁)其东则东二长
街也南首麟趾门(先名/寿春)北首千婴门(先名/庆安)麟趾门之东
曰延禧宫曰怡神殿再东曰嘉德左门再东曰苍震门
咸和左门之北向西与景和门相对者曰广和左门向
南者曰承乾宫(先名/永宁)东宫贵妃所居东二长街之东曰
永和宫(先名/永安)广和左门之北向西与端则门对者曰大
成左门(先名/长庆)向南者曰钟粹宫(先名/咸阳)皇太子所居前殿
卷三十三 第 17b 页 WYG0497-0472d.png
曰兴隆宫后殿曰圣哲殿其后小院曰龙德斋东二长
街之东曰景阳宫(先名/长阳)千婴门之北并列者则乾东之
房五所宫正司六尚局皆在乾清宫之东此东一路之
大略也乾清宫门后过月华门之西曰遵义门(即膳/厨门)
南则养心殿西南则祥宁宫宫前向北者曰无梁殿嘉
靖中炼丹药之所月华门之西南者曰隆道阁原名道
心阁(即皇/极阁)下曰仁德堂阁东曰忠义室曰仁荡门(先名/会极)
曰义平门(先名/归极)西南则慈宁宫矣月华门往北曰顺德
卷三十三 第 18a 页 WYG0497-0473a.png
右门则西一长街也再北向东与凤彩门斜对者曰咸
和右门(先名/广安)南者曰毓德宫原名安乐宫后又改永寿
宫则西二长街也北首曰百子门南首螽斯门西曰启
祥宫(原名/未央)宫内一石坊北曰圣本肇初南曰元德永衍
(先曰贞源茂/始庆泽无终)盖兴献帝所生之地再西曰嘉德右门(先/名)
(景/福)曰隆德殿(即元极/宝殿)祀三清神左有容轩右无逸斋配
殿左曰春仁右曰秋义再西北曰英华殿(先名/隆禧)有菩提
树二株北则北角井西则咸安宫(先名/咸熙)咸和右门之北
卷三十三 第 18b 页 WYG0497-0473b.png
向东与兴福门相对者曰广和门南向者曰翊坤宫(先/名)
(万/安)西宫贵妃所居西二长街之西曰长春宫(更永宁后/仍改长春)
(宫/)广和右门与基化相对者曰大成右门向南者曰储
秀宫(先名/寿昌)西二长街之西曰咸福宫(先名/寿安)又后则乾西
之房五所此西路之大略也坤宁宫所谓中宫也宫后
则为后苑钦安殿在焉曰天一之门万春亭千秋亭对
育轩(更名玉/芳轩)清望阁金香亭玉翠亭乐志斋曲流馆四
神祠有假山曰堆绣山山上亭曰御景亭东西二池有
卷三十三 第 19a 页 WYG0497-0473c.png
亭东曰浮碧西曰澄瑞万历十一年毁观化殿垒此东
南曰琼苑左门(一名/嘉福)西南曰琼苑右门(一名/隆德)钦安殿后
曰顺贞门即坤宁门也此外则元武门矣皇极门之东
曰会极门门东曰文华殿有精一堂恭默室九五斋殿
之后曰玉食馆北曰省愆居殿之口曰崇本门殿之后
曰刻漏房铜壶验时之所再后则徽音门曰麟趾门其
内则慈庆宫又奉宸宫勖勤宫承华宫昭俭宫麟趾门
之东曰关雎左门再西曰元辉殿再北朝南者曰宝善
卷三十三 第 19b 页 WYG0497-0473d.png
门迤东曰慈庆宫后门门之外曰奉先殿即内太庙也
街东则隆祀门其内则外东裕库也又东北并列二门
曰履顺蹈和则一号殿仁寿宫之门内有哕鸾宫喈凤
宫宫妃养老之处自宝善门亦可通元武门其中之门
则莲花门也皇极门之西曰归极门门西曰武英殿殿
西曰大庖曰尚膳监东北曰思善门曰仁智殿西南曰
御酒房又北曰慈宁门嘉靖十五年以仁寿宫故址并
撤大善殿建慈宁宫过慈宁宫皆内侍直房再北过长
卷三十三 第 20a 页 WYG0497-0474a.png
庚桥则元武门矣(春明梦/馀录)
  (臣/)等谨按前明宫室规制
本朝多仍其旧有更易其名者如皇极门今改为
太和门弘政门今改为
昭德门宣治门今改为
贞度门会极门今改为
协和门归极门今改为
熙和门广和左右门今改为
卷三十三 第 20b 页 WYG0497-0474b.png
广生左门
广生右门文昭武成二阁今改为
体仁阁
弘义阁其宏孝神霄等殿今改建
斋宫及
毓庆宫详见
国朝宫室
原顺天主考例不赐宴独南畿二主考辞朝赐宴于阙
卷三十三 第 21a 页 WYG0497-0474c.png
东松林相传云遵洪武旧制(春明梦/馀录)
补唐人入朝多侈言花柳之盛五言诗如王维云柳暗
百花明春深五凤城杜甫云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
又云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戴叔伦云月沉宫漏静
雨湿禁花寒窦叔向云宫花一万树不敢举头看七言
诗如武平一云黄莺未解林间啭红蕊先从殿里开贾
至云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岑参云花迎
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杜甫云香飘合殿春风
卷三十三 第 21b 页 WYG0497-0474d.png
转花覆千官淑景移钱起云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
色雨中深皇甫曾云晓色渐分双阙下漏声遥在百花
中张籍云宝树楼前分绣幕䌽花廊下映朱阑至宋犹
然故宣和御制宫词云禁宫春色最妖妍桃李扶疏满
眼前又云才过阁门分曲槛弄晴繁蕊丽如妆盖自金
元以来始不复种花柳于阙下矣明于午门左右棌松
叶为棚使百官免立风露之下其制虽善要不若植花
柳之为愈也(笔/诠)
卷三十三 第 22a 页 WYG0497-0475a.png
  (臣/)等谨按午门外松棚
本朝悉裁去
补文皇帝御用枪有号带在午门之五凤楼王元美有
诗纪之(眉公见/闻录)
(原程文德登五凤楼诗阁六月六日天晶明九重广内/暴干旌金销朱扉开凤 禁籞偶随仙侣行复道岧峣)
(登且止俯视恍入青冥里金钟鼍鼓大十围震击元来/闻百里紫电清霜森武库高幢大□纷无数中有神祖)
(手执戈摩挲黯黯生云雾赤缨玉勒间驼鞍岁久神物/何媻跚传是文皇渡江日万斛载宝来长安祖宗英谟)
(久不灭煇煌重器遗宫阙千秋万代付神孙张皇庙算/恢光烈平生浪说骑凤游吾今真上凤凰楼直须彤管)
卷三十三 第 22b 页 WYG0497-0475b.png
(纪胜事天风吹骨/寒于秋 松溪集)
补华亭沈景阳善卜永乐中驿取至京太宗命于午门
上布卦乃问英国公征南事景阳占曰此大胜之兆时
正午当得捷音其时果有飞檄至报安南平上大悦赐
钞币遣归故里(稗史/汇编)
原刑制有刱之自明而为前代所未有者廷杖与东西
两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二者杀人至惨而不丽
于法举朝野之命一听于武夫宦竖之手可叹也太祖
卷三十三 第 23a 页 WYG0497-0475c.png
常与侍臣论待大臣礼太史令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
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未尝轻折辱之所以存大臣之
体也时侍读学士詹同侍坐因取大戴礼及贾谊疏以
进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厉廉耻也必如是君臣之
恩礼始可两尽上深然之洪武六年工部尚书王肃坐
法当笞太祖曰六卿贵重不宜以细故加辱命以俸赎
罪后群臣挂误许赎俸始此然永嘉侯朱亮祖父子皆
以鞭死工部尚书夏祥毙杖下故当时上书者犹以大
卷三十三 第 23b 页 WYG0497-0475d.png
臣有过恶当诛不宜加辱为言宣德三年怒御史严皑
方鼎何杰等沈湎酒色久不朝参遂命枷项以徇自此
言官有枷项者至正统六年大臣枷项者为行在户部
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瑺祭酒李时勉是时王振乱
政鞭挞公卿殿陛行杖习为故事成化十五年汪直诬
陷侍郎汪文升都御史牟俸等有诏切责给事中李俊
等二十七人御史王浚等二十九人互相容隐不言各
廷杖二十正德十四年以谏止南巡杖者舒芬黄巩下
卷三十三 第 24a 页 WYG0497-0476a.png
百三十人死者陆宸等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争大礼
聚哭左顺门帝大怒杖五品以下丰熙等一百三十有
四人死者王思等十七人于时裹疮吮血填满犴狴此
其最酷者矣嘉靖中年用法益急虽大臣不免笞辱二
十三年宣大总督尚书翟鹏蓟州巡抚都御史朱方以
撤防太早二十九年总督宣大侍郎郭宗皋巡抚大同
副都御史陈耀以寇入大同是年八月刑部侍郎彭黯
左都御史屠侨大理寺卿沈良才以议兵部尚书丁汝
卷三十三 第 24b 页 WYG0497-0476b.png
夔狱迟缓三十一年戎政侍郎蒋应奎左通政唐国相
以子弟寄名冒功皆逮杖之鹏死狱中方耀皆毙杖而
黯侨良才等杖后即起治事公卿之辱前此所未有也
故事凡杖者以绳缚两腕囚服逮赴午门外每入一门
门扉随阖至杖所列校百人衣襞衣执木棍林立司礼
监宣驾帖讫坐午门西墀下左锦衣卫使坐右其下绯
而趋走者数十人须臾缚囚定左右厉声喝喝阁棍则
一人持棍出阁于囚股上喝打则行杖杖之三则喝令
卷三十三 第 25a 页 WYG0497-0476c.png
著实打或伺上意不测曰用心打则囚无生理矣五杖
而易一人喝如前每喝环列者群和之喊声动地闻者
股慄凡杖以布承囚四人舁之杖毕举布掷诸地几绝
者十恒八九刑部尚书林俊遗表諌世宗略曰臣闻古
者挞人于朝与众辱之而已非欲坏烂其体肤而致之
死也亦非所以待士大夫也成化间臣犹见廷挞三五
臣容厚绵底衣以重毡叠帕犹卧褥数月瘀血始消正
德时逆瑾用事始令去衣受杖重伤国体致酿末年谏
卷三十三 第 25b 页 WYG0497-0476d.png
止南巡忠直毙命之惨幸遇新诏收恤士气始回不意
诸臣以议礼触忤复见此事似非圣世所宜然自此或
用微文意揣指谪被逮至因元旦朝贺怒六科给事中
张思静等各朝服受杖出四十馀年间朝士之毕命阙
下者益多于前世矣万历六年以争首辅张居正夺情
杖编修赵用贤等五人天下冤之后帝益厌言者疏多
留中廷杖寝不用至天启四年司礼监太监王体乾奉
敕大审复开其端重笞戚臣李承恩以悦魏忠贤因毙
卷三十三 第 26a 页 WYG0497-0477a.png
主事万燝御史吴裕中于杖下始燝等之被杖也台省
争诣阁救止之不得大学士叶向高因疏言以数十年
不行之敝政而三见于旬日之间比者万燝已亡林汝
翥汪文言亦将就毙廷杖之事万万不可再行后以当
问者悉付之镇抚司士类受祸其惨更有不忍言者矣
(明刑/法志)
补午门廷杖司礼监锦衣卫使分坐左右列校行杖之
重轻匪独察二人之话言辨其颜色也黠者每视其足
卷三十三 第 26b 页 WYG0497-0477b.png
足如箕张则囚可生靴尖一敛则囚无生理矣闻诸恶
少年习行杖时先缚草为二人一寘砖于中一纸裹其
外俱以衣覆之杖寘砖者视之若轻徐解而观则砖都
裂杖纸裹者视之极重而纸无伤能如是则入选以朝
臣之死生恣阉竖武夫之喜怒真可叹息痛恨也(查浦/辑开)
原海宁查京尹秉彝为诸生时梦受杖身在暗室中仰
见一额悬天上春回四字后任户科给事中上疏论严
嵩父子诏廷杖六十谪定边县典史恍忆前梦因作诗
卷三十三 第 27a 页 WYG0497-0477c.png
云九重天上春回日二十年前梦里身(辛斋/诗话)
原隆庆元年吏部尚书杨博等上言先朝诸臣以建言
廷杖死者若太仆卿杨最编修王思给事中薛宗铠何
光裕裴绍张原御史浦鋐曾翀叶经主事周天佐伍瑜
臧应奎殷承叙凡十三人应复职赠荫上从之(明典/汇)
原隆庆二年给事中石星条奏六事上怒其讪上无礼
廷杖之上御五凤楼潜察杖者中官戒阍吏毋纳给事
从人部郎穆文熙恐以杖毙先以义白缇帅身自掖蔽
卷三十三 第 27b 页 WYG0497-0477d.png
中官共詈之文熙且詈且掖以出得不死(同/上)
原海盐郑少卿履淳为尚宝司丞隆庆三年疏言今之
最急莫如用贤陛下恭默三祀宁曾召问一大臣面质
一讲官赏纳一諌士乎得旨杖一百血渍于裤今其子
孙尚置于笥中(闾史/掇遗)
补杨公继盛狱具诏杖一百或以蚺蛇胆遗之谓服之
可以禦杖继盛曰椒山自有胆何必蚺蛇哉(史/窃)
补吉水邹忠介公元标万历初以建言予杖天启初起
卷三十三 第 28a 页 WYG0497-0478a.png
为总宪年老矣入朝而踬德陵色不怡先太傅文恪公
进曰元标在先朝直言受杖至今筋骨犹负痛也上为
之改容(阑德/录)
  (臣/)等谨按明时廷杖惟以一时之忤付诸阉竖俾
  得假威肆毒自王振刘瑾用事后中更数大狱所
  设东西厂镇抚司锦衣卫罗织惨酷为尤甚朱彝
  尊原书备录其事以见明之刑政失当阍寺擅权
  其底于灭亡宜也
卷三十三 第 28b 页 WYG0497-0478b.png
原献俘之礼先一日设御座于午门楼前楹正中是日
早分遣勋臣告于南郊太庙教坊司陈设大乐于御路
南东西北向文武各官朝服刑部堂上官及献俘官吉
服于御道外东西侍立上常服御皇极门钟声止鸿胪
卿请上乘舆乐作内珰戎装拥卫前后排列五凤楼东
西两黄盖扈御簥登午门楼正中黄幄升座乐止鸣鞭
鸿胪寺卿招呼报捷献俘官宣奏毕锦衣卫堂上官招
呼拿俘来将尉引俘至刑部请付所司行刑押俘出群
卷三十三 第 29a 页 WYG0497-0478c.png
臣称贺礼毕驾兴(悫/书)
原上御午楼献俘奏事毕上曰拿去廷臣尚未闻声左
右勋戚接者二递为四乃有声又为八为十六渐震为
三十二最下则大汉将军三百六十人齐声如轰雷矣
(涌幢/小品)
原崇祯元年五凤楼前获一黄袱内袭小函一卷题云
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内侍晨捡得奏御前思
陵传巡视皇城各官究所从来袁槐眉给谏奏曰此事
卷三十三 第 29b 页 WYG0497-0478d.png
不经何由得至大内且臣等巡视俱各未见而内臣特
奏之安知非奸人所为如一追究将来必有造言簧惑
圣听者矣上可其奏立命火之(青燐/屑)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三
卷三十三 第 30a 页 WYG0497-0479a.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三举正
 太常记原书讹作太尝纪今改(太庙规/制条)
 陈瑺下落祭酒李时勉五字今据明史刑法志增(午/门)
 (廷杖司/礼监条)
 更永宁后仍改长春宫九字原书讹作正文今改作
 小注(午门之内曰/皇极门条)
 
 
卷三十三 第 30b 页 WYG0497-0479b.png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三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