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362-02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十五
  进论四篇          叶 适
   外论一(此篇论待夷/狄之道有三)
臣为外论四篇其三篇言今事著其首篇曰为国以义
以名以权中国不得夷狄义也中国为中国夷狄为夷
狄名也二者为我用故其来寇也斯与之战其来服也
斯与之接视其所以来而治之者权也中国虽贵夷狄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362-0231b.png
虽贱然而不得其义则不可以治不得其名则不可以
守不得其权则不可以应三者并亡譬犹舍舟楫而济
深渊以勇怯为沉浮幸而得济不可为容不幸溺没死
且及之矣后世之事是也自严尤论夷狄以为前世未
尝有上策(前匈奴传严尤书曰匈奴为害从来久矣未/闻前世有必征者也后世三策周秦汉征之)
(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至唐太宗能擒颉利郡县诸
戎始以严尤为非(通鉴贞观三年突利可汗入朝上谓/侍臣曰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
(臣于突厥朕尝痛心今单于稽首庶几可雪前耻靺羯/遣使入贡上曰靺羯远来盖突厥已服之故也昔人谓)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362-0231c.png
(禦戎无上策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盖非上策乎)若太宗者所谓上策欤噫亦
陋矣以先王之待夷狄何策之可论又况从而区别之
与秦汉并称乎若太宗者又真以为有策则是不能知
先王所以待夷狄之意而何自谓上策乎尧舜之时南
自淮徐东被青州之境土凡海滨广斥山谷深袤之地
教治所不及者大抵皆夷狄也盖与中国错居又非若
后世有猃狁獯鬻乃在长城之外相去且数千里而以
为难治也(前匈奴传序云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薰鬻居于北边)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362-0231d.png
尧舜之土地至狭又无利兵危矢诈谋奇计而夷狄不
能侵暴者名义与权皆得也嗟夫中国之所以为中国
以其有是三者而已苟舍其所以必胜之具而独以诈
力为用是既以化为夷狄矣其至于纷纷何足怪乎盖
自战国并起三百年之间秦人最为雄小国次第亡灭
广大其地而为六国秦又灭六国合天下而尽有之又
欲兼取匈奴秦人之暴甚于夷狄矣汉起匹夫亲抟天
下不数年而据秦之故地此其为仁义道德足以怀柔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362-0232a.png
其民者何在奈何冒顿反不能控弦数十万以凭陵边
塞入至太原晋阳乎(前匈奴传单于有太子名曰冒顿/汉方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
(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馀岁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与诸夏为)
(敌国时汉初定徒韩信于代郡马邑信降匈奴匈奴引/兵南侵太原至晋阳高帝自将兵击之至平城冒顿纵)
(兵三十馀万骑/围高帝于白登)盖三者自是并亡不复有中国夷狄之
分矣特以地势相别异耳力强则暴师转饷深入屠戮
如挚取禽兽力弱则俯首屈意出金银缯帛爱女以婿
(同上以金缯子女与/匈奴和亲使之为婿)亦独何所爱张良陈平盖策士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362-0232b.png
而绛灌之为丞相主国论者故奋梃大呼望屋以食之
人也是亦安能知先王之意哉独一贾谊知之以为戎
狄召令主上之操天子共贡臣下之体(贾谊上疏天下/之势方倒垂天)
(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僈侮侵掠至不敬也而汉岁致金絮采缯以奉)
(之夷狄徵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垂如此莫之能解臣切料匈奴)
(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羞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行)
(臣之计请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举匈奴之众惟上之令)虽然谊于制
患之术浅矣请自为典属国用三表五饵而系之(本赞/谊欲)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362-0232c.png
(典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贾谊书/云谓爱之状好之技仁道也信为大操常义也爱好以)
(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将必至此三表也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盛食珍味以坏其口音乐妇人以坏其)
(耳高堂邃宇仓廪奴婢以坏其腹于来降者上召/幸之相娱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若是
者先王待夷狄之意乎真使丐奴不当汉一大郡此何
足治而况本不计强弱者乎夷狄尝苦中国无信义甘
言厚利以相啖说首开兵端志在诛剪然则中国之不
振其失道久矣岂一日之故也世无尧舜汤武待夷狄
之意终不可见无稷契伊尹终不能秉法陈义以佐其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362-0232d.png
君其所诵习以为笑于天下者盖书籍之章句耳嗟乎
有名义而不能执有权而不能用或伐或和视其势之
强弱而不能定此汉唐之事不足论也是既然矣执之
于无所执用之于无所用以和为与之为一而天下之
人熟于闻见不知其为中国夷狄之异者此祖宗之事
臣不敢深论也臣之所论者一事自景德元年与契丹
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于庭
未尝一日败盟约也女真本小种落属于契丹者不幸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362-0233a.png
天祚失道使得猖狂破取其国天祚以为与大国义兼
兄弟当来役我或遂不复其国则望白沟以南自归当
是时中国以大义之故遣十万众制女真使不得逞彼
知大国为之助其势何遽至此也岂与约并灭其国分
取幽国故地以为功者比乎失此不念遂有今日然则
夷狄虽远而常以信义望中国中国以夷狄为不义是
以不用而信义之不知此其所以为中国者本不以夷
狄之无而废也夫兼考前世成败之故深思今日致患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362-0233b.png
之本复修先王三者之道则中国之待夷狄固无难矣
何必劳神于智计斗胜于士卒益趋于末而不能反哉
故夫若不足听而决不可易者臣之论是也
   外论二(此篇论征伐和/亲是非利害)
秦汉以来待夷狄者不和亲则征伐何也其术尽于此
矣和亲主辱名卑而民得安征伐有功则主荣名尊而
民伤无功则主与民俱伤而有功常少无功常多是以
后世之论是和亲者十九天必有征伐之害而后知有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362-0233c.png
和亲之利先王未尝征伐夷狄虽不与之为和而亦不
与之为怨是故无以卑吾名而亦无以丧吾实虽然先
王之道不行久矣而今日之请和尤为无名夫北地乃
吾仇也非复可以夷狄蓄而执事者过计偕夷狄之名
以抚之夫子弟不能报父兄之耻反惧仇人怀不释憾
之疑遂欲与之结欢以自安可乎往者绍兴行之天下
不厌(绍兴高/宗朝)至于废逐大臣诛杀名将尽黜异正者空
士大夫之列汹汹数岁而后定一旦闻其败约始举不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362-0233d.png
得已之兵以应之天下因又自言复雠为事暴师淮水
之上久未有功宰相仍用前策建请罢督师彻攻具出
东西北道四要郡以与之而复为和俄而边又大出天
下之心凛然以为盟誓必不可保然自是疆圉无事又
十馀年虎卧在庭其起无时室中之人不得安也使无
弓矢陷阱或不免徒手以抟之以必死为决犹愈于坐
而待其下也若有弓矢陷阱可也乃畏虎而不敢用何
哉呜呼失吾所操之具而听虏之自为是独何时而可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362-0234a.png
也今天下非不知请和之非义矣然而不敢自言于上
者畏用兵之害也其意以为一绝使罢赂则必至于战
而吾未有以待之故也乃其以为不可而敢自言于上
者非真知其义之不可也直媒之以自进也非可用以
当战也故真知其义之不可者皆内愧窃叹而不敢言
也真知者不敢言敢言者不足信然则今之所以自备
益疏略矣今日之议臣不敢独以告于上庶几执事者
皆知之昔祖宗之世也内治已足则所谓求和亲之利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362-0234b.png
者为保全边民计耳是不惮自屈而力行之可也今日
存亡之忧不得尚用往事为比使其复如辛巳甲申忽
拥大众以求战和固不可且其崛起强暴而据吾大半
之土壤已五六十年矣如使复为天祚盛极将亡它人
出而有之和而不可也盖非惟其义之不可而势则然
矣昔祖宗之世也唯其有以驯养契丹使不敢桀傲则
兵可以至于不用今日之兵其决不可不用矣其用有
早暮迟速耳而早暮迟速又非大相辽也远者五六年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362-0234c.png
近者三四年其尤近者或在朝夕耳然而执事者畏一
战之故不敢以告其上因不复为之虑幸其事之不在
已引而去之夫忧在子孙者偷吾身之不及见焉可也
忧在吾身而有出于十数岁之外者偷目前之未及见
焉可也今也无十年之远有朝夕之近是固不可免之
急患也相顾而终未敢言者何也贾谊以为抱火厝之
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以诮绛灌之
(贾谊上疏陈政事其大略曰臣切惟事埶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其他背理而)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362-0234d.png
(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正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
(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木及然因谓之安方今之埶何以异此)今积薪尽
为火矣寝然火之中不知奋迅于烈焰以自免而坐待
其灼烂者是固不必谊之智而后诮之也以臣计之一
战之可畏犹未足畏也然虽绝使罢赂而臣以为犹未
至于遽战者盖求战在敌使之不得战在我若此之术
执事者所当思也夫胜敌固有道用兵固有法所当施
行者固有次第矣执事者犹未敢闻其始而臣安敢详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362-0235a.png
其终且今之能言者众矣不度本末不量深浅而历数
天下之至计以自衒鬻此其可用者安在夫惟以复仇
为正义而明和亲之决不可为自此以往庶有可得而
论者
   外论三(此篇论用兵必/有先胜之形)
群臣虽不敢劝言兵事知陛下意欲有所发久矣复仇
之义四十年不举过已在前矣一日之举难以尝敌非
百全必胜不可为也今一日而骤举之与尝敌而无异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362-0235b.png
此群臣所以不敢言也虽然不敢言何益岂若相与善
谋乎七年之前始命使祈请于敌当时举朝以为非计
其后三年又议进书事敌尝驰一介来未见答我复遣
使敌亦未测吾意所在此三者皆足以开隙于边然而
卒不闻有他衅以此策之尚未动也或者内有难不暇
与吾角或者上下畏兵苟欲无事或者不肯先发坐观
吾变是皆不足为忧然陛下昨必为是何也岂非以为
兵恶无名思所以致之乎吾用兵之名若雷霆久蛰藏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362-0235c.png
而不震一日可用即用耳何忧无名而必为是乎臣以
为过矣夫苟恶其无名则是未能知用兵之名直论彼
我强弱之势耳此其胜负未可知也吾有必胜之名又
有必胜之实而患不为其所必胜者譬若寻常姑以力
相抟而已此则可畏也臣闻古之善举事者必有先胜
之形使吾之国人晓然自知其所必胜而敌不知若此
者胜不然敌见吾之所长亦晓然自知其不可当不必
外示损弱若此者亦胜内则吾国未知其必胜外则敌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362-0235d.png
人不知我为必胜若此者谓之危兵危兵难用噫今日
之事岂止拔一城取一郡或败其一将数万人乃为胜
敌乎以此为胜敌兵斗祸结未有已也桓温谢安尝再
得中原而无救于晋之衰(事见晋载记/及晋书本传)今日之兵不五
合六并使北方之势皆在已虽尽取河南鼓行入京师
荐告宗庙修奉陵寝若东无齐西无秦北无赵魏三面
犹为界守臣尚不知所终而况止于拔一城取一郡或
败其一将为功乎往日之事是已聚数十万兵于境上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362-0236a.png
一破灵壁虹县遽谓一月三捷既而偏师不利又自谓
败挠因以罢兵为和轻计寡谋不翅如儿戏而谓今日
之兵当复然乎岂以多杀人为用兵乎诸葛亮止用梁
益故决取秦陇然犹使吴并攻(事见/蜀志)今天下中裂四方
皆可用事臣不知其为计者果何如也虽然此犹非臣
之所必知臣之所必知者陛下用事之势夫用事之势
必使轻利而易为不使重困而难举何者夫鹰隼乘风
高入于云汉视禽鸟所在而抟取之骏马日驰千里过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362-0236b.png
都越国恍然若无所见此其以轻利捷疾故能胜物若
夫爰居腹融非不大也避风于鲁东门而不能去驽马
载重行才十数里复遇天雨喘息踯躅而不能进此皆
困重之势也唐太宗取天下灭夷狄得轻利易为之势
故兵不难动动必有功兵休事已无复后患而天下卒
以平治今日之事实有困重难举之势前日卖茗饮者
数百人为曹偶以抗官军此不过弓手十将之事一兵
官足以制其命矣而猖獗岁馀声入闽领常罢斥两帅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362-0236c.png
选择使者仅而获之若此者其可以遇大敌乎使如太
宗彼此前后所向必应而无后忧其将能乎祖宗以天
下之大困于区区夏人之数州者盖以上下牵制首尾
顾望内外异同困重而难举也今其势复然陛下亦自
知之矣虽然变困重难举之意使有轻易为之风者此
其事不在兵不在将在朝廷大政纪纲宪度之际而已
噫是又未可以一二言者也臣所谓先胜之形盖在此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362-0236d.png
   外论四(此篇论淮南/北防江形势)
外可以攻内可以守全国也外不可以攻内可以守仅
存之国也可以攻而不为必攻之形不足以守而为固
守之势折强大以就弱小臣不知其说也何谓可以攻
而不为必攻之形今之淮南北是也使吾欲得志于边
非益进深入尽吾境而与之守立万死百败之地以示
其不可遏之锋则足以庶几于有成而况委弃垣墙视
为荒閒无用之处而无经营分画之要乃坐困内地助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362-0237a.png
虏自攻中外抵掌但以复得故地为言是欲不出户庭
而遥策门外之事者欤何谓不足以守而为固守之势
今之防江是也上流有武昌之兵下流有京口秣陵之
兵皆重兵也淮无宿师故恃三镇为巨防夫以孤江与
敌为对则三镇不得不守今淮南北尚不忧其有失也
何必预忧其有失而守江乎善守者四夷(左昭二十三/年古者天子)
(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境结其四援民伸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
(惧国焉/用城)今不及矣守其境可也不守其境而守其室兵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362-0237b.png
甲不在边而在堂不知今日之所谓守者何名也匹夫
小人衣食于千里之外当樽俎匕箸之间而能有远思
今处门内之事非必智者而后能也如农夫之自耕其
田耳所以耘耨耒耜之日熟矣然且轻重失宜缓急失
中首尾颠错而无据其于天下之大计臣固知其不及
也悲夫昔孙氏以谋臣之多将士之劲且精平生百战
之勤欲望淮南尺寸之地而不可得今包两道而有之
方千里十九郡使之尘沙莽然民物凋残城戍衰弱虽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362-0237c.png
建立官吏而人有摇心不能自保曾无长久自立之意
徒欲内守江左以为百世不倾之基岂非与古人异谋
哉虽然上则亦知淮之可重矣其所以欲为而辄止者
有二患一则以为尝与定约无置大兵今且赫然增备
益守势必来争或备守不足则未能为益而先有所丧
一则以为既分要害画守禦必当付之其人礼有所在
则或以成他且藩镇跋扈之事而臣以为二患者皆非
今日之所当虑且虽使淮上地如今日未置大兵若有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362-0237d.png
善吏守之虽猝以数万众来攻之不能克舍之不敢过
也岂有增备益守而先忧其败者乎夫守吾之要地所
以致敌之必争大事之机盖见于必争之日且敌能以
虚言空约禁吾不敢守要地又得吾重赂不战而胜孰
甚于此善为国者择人而已方欲有事安能尽使权不
分如文钦诸葛诞固不(阙/)     预亦可乎药非
乌喙无以疗吾疾而乌喙之毒亦能杀人则善医者制
之而已以其毒而并废其药而吾之疾不可救矣夫今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362-0238a.png
之所谓繁盛雄富者二浙七闽耳皆区区吴粤僻陋不
足较之地强弱成败之所不在也略淮而守江守江以
安闽浙此其去中原也远矣臣尝患今世之言国事者
不见天下之势而好无益之谋盖其形便曲折本非人
主之所当尽知徒以纷乱外则失委任将帅之意而内
不能为庙堂一定之策呜呼自隆兴以来天下益多言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362-0238b.png
 
 
 
 
 
 
 
 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