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a 页 WYG1362-022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十四
  五经论           叶 适
   总论
古之治足以为经不待经以为治后世待经以为治
而其治未能出于经其事宏大广远非一人之故一
日之力而儒者欲以简易言之此所以谩然而莫得
其统也上古圣人之治天下至矣其道在于器数其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b 页 WYG1362-0221b.png
变通在于事物其纪纲伦类律度曲折莫不有义在
于宗庙朝廷州闾乡井之间其教民周流登降会通
感应之节而诵说其所以然之意使之自得于心而
有馀于身以行之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在于望官
其波颓风靡而天下之人无不根于性命闲于道德
而习于死生之变其治之若此至于承弊改法圣人
继出损益文质先后迭施治有异而不相废道有同
而不相袭故其言语文字或始之以陈其义或终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2a 页 WYG1362-0221c.png
以纪其成言与事迁书与世易盖皆可以为经而当
时之天下不待是以为治周室既衰圣王不作制治
之器丧失而不存或其器仅存而其数废缺而不明
民之耳目无所闻见心无所正而其上下始习为鄙
诈戾虐之行风俗日以敝恶而相趋于乱孔子哀先
王之道将遂湮没而不可考而自伤其莫能救也迹
其圣贤忧世之勤劳而验其成败因革之故知其言
语文字之具者犹足为训于天下也于是定为易诗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2b 页 WYG1362-0221d.png
书春秋之文推明礼乐之器数而黜其所不合者又
为之论述其大意使其徒相与宗之以遗后之人然犹
曰如有用我者其为东周盖经者所以载治而非以为
治也其后卒以大乱战国吞灭秦汉崛兴天下荡然不
复尧舜三代之旧其后学者无所依据于是始皆求之
于书而孔氏之经遂行于天下故仪封人见曰天下之
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而孔子亦曰天之未
丧斯文也呜呼岂非天哉自是以来句断章解补缉坏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3a 页 WYG1362-0222a.png
烂历世数十而不能相一盖至今百有馀年之间豪杰
之士相因而起始能推明其说务合尧舜三代之旧以
无失于孔氏之遗意盖自伏羲至于孔氏而道始存于
经自孔氏至于今而经始明有能施之于治殆庶几乎
会之于心验之于物其行之以诚其裁之以义其聚为
仁其散为礼本末并举幽显一致卓乎其不可易也虽
然将即是经以求其制度器数之等而尽复尧舜之旧
欤则其世远矣其事往矣迂暗而不明牵合而难通而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3b 页 WYG1362-0222b.png
天下病矣夫不必求之尧舜三代则将节文而自为之
欤则内顾自疑而不敢为虽为之而无所折衷则民不
从矣然则姑守其所闻以为如是而足以治欤则无验
于事者其言不合无考于器者其遒不化论高而实违
是又不可也徘徊旁徨久而不得定欤则好为异论以
败经者将遂出其间矣是又不可以不惧也噫世无圣
人而天下之所恃以为治者是经之空言而已以其未
能出于经也是以治乱之效无以异于前世其难齐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4a 页 WYG1362-0222c.png
俗致变之由或反甚焉夫拟天地之变化观治道之离
合如此其大也及其经之明如此其难也世之君子可
以即其故而深思矣
   诗(此篇论诗/言周最详)
夏商远矣书籍所载存其大略而其详不可得而言矣
详而可言者莫如周言周之最详者莫如诗夫人之治
始于艰难而成于积累(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
(之艰/难也)及其天命既集极盛而太平(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既醉太平也)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4b 页 WYG1362-0222d.png
于始衰而复兴(车攻宣王复古也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竟土)遂微而
不振(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作)
(是诗/也)与其后世尝更涂炭之民忧伤悲怨思蒙其道而
不可复得者皆见于咏歌而极于形容故夫学者于周
之治有以考见其次第难易虽远而不能忘者徒以其
诗也诗之兴尚矣夏商以前皆磨灭而不传岂其所以
为之者至周人而后能欤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皆
一而不同者物之情也因其不同而听之不失其所以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5a 页 WYG1362-0223a.png
一者物之理也坚凝纷错逃遁隐伏无不释然而解悠
然而遇者由其理而不可乱也是故古之圣贤养天下
以中发人心以和使各由其正以自通于物絪缊茫昧
将形将生阴阳晦明风雨霜露或始或卒山川草木形
著茂长高飞之翼蛰居之虫四时之迭至声气之感触
华实荣耀销落枯槁动于思虑接于耳目无不言也旁
取广喻有正有反比次抑扬反覆细绎大关于政化下
于鄙俚其言无不到也当其抽辞涵意欲语而未出发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5b 页 WYG1362-0223b.png
舒情性若止而不穷盖其精之至也夫言语不通嗜欲
不齐风俗不同而世之先后亦大异矣听其言也而文
不能违焉此足以见其心之无不合也然后均以律吕
谏以官师金石震荡节奏繁兴羽旄干戚弦匏箫管被
服衮黼拜起揖逊以祭以宴而相与乐乎其中于是神
祗祖考相其幽室家子孙协其明福禄盛满横畅旁浃
充塞宇宙薰然粹然不知其所以然故后世言周之治
为详最者以其诗见之然则非周人能为诗盖诗之道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6a 页 WYG1362-0223c.png
至于周而后备也夫王道之始自盛而入衰则天下之
心始自亲而入怨盖幽厉以来忽亡天下无以整齐诸
侯而一其民其势如冰合而忽解云附而忽散刀锯斧
钺如林而起同壤异制而权衡小数始出于政令之中
矣然犹深原愤发能思其先君祖考之旧以宽意敢忘
而不敢叛敢怨而不敢怒呜呼仇者亲之对也逆者顺
之资也苟未至于不可以悔而或可以收者则皆眷然
而不忍慨然而有欲为者矣然则于其周人之治不独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6b 页 WYG1362-0223d.png
以其极盛者而言之盖其衰而犹若此也至于削灭溃
坏亡失其旧而不可复考然后泯然而不作矣然则诗
亡然后春秋作岂不信哉虽离骚诗之变也(史记屈原/为上官大)
(夫谗王怒而疏之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
(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赋诗之流也(选皇甫谧三都赋序子夏/序诗二曰赋故知赋者古)
(诗之/流也)异体杂出与时转徙又下而为俳优里巷之辞然
后诗之类也宽閒平易之心必习为怨怼无聊之言庄
诚恭敬之意必变为侮笑戏狎之情此诗之失也夫古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7a 页 WYG1362-0224a.png
之为诗也求以治之后之为诗也求以乱之然则岂惟
其见周之详又以知后世之不能为周之盛极而不可
及也
   书(此篇论/常心)
天有常道地有常事人有常心何谓常心父母之于子
也无不用其情言不意索而传事不逆虑而知竭力而
不为父者不告其人者必以告其子此之谓常心其于
人也不然以外之不常丧其所常矣夫天地之常而得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7b 页 WYG1362-0224b.png
之于物也不后而将不先而逆喜怒哀乐称事之当然
而不为过见之者疑乎拙其于庶物也无穷圣人得是
心也奉而行之用其厚去其薄用其朴去其巧用其不
知去其知庙堂之谋其于野人必忠告而求闻焉天地
不能违鬼神不能问复合而为一是故哀怜惨怛保卫
刑政以救其民而复其常今夫外乎人之思虑而不出
于所则知者其事文以深其谋密以巧伏于潜渊之下
而动于九天之上使其卒然莫得其所从事亦其心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8a 页 WYG1362-0224c.png
放也谓之非常故乱生于非常不祥莫大焉盖自秦汉
以来儒者争言唐虞三代之事其化功流行而风俗纯
美天文地理之极莫不顺序至于自言其一代之治则
何其浅陋鄙野而不足爱其君者往往诱使致焉而其
君亦皆愧耻其意不敢庶几其万一盖将从而不能及
也夫圣人之道其有遏绝于后世固若是之远者何耶
昔者孔子序书录上古之帝王于其兴事造业布政出
令以经理天下之际始于受禅终于征伐已略尽矣(尧/典)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8b 页 WYG1362-0224d.png
(昔在帝尧将逊于位逊于虞舜舜典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㡳厥绩二载汝陟帝位正月上日受终于文)
(祖大禹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汤誓伊尹相汤伐桀泰誓武王)
(伐/商)今其存者其智谋非有以出于人也其行事非有矜
于众也以天为不可不敬以民为不可不畏以已为不
可任以谏为不可逆患至而不敢避功成而不敢居酌
天下之心而处其中如是而已矣先事而忧已事而思
天下皆安而圣人自危其防虑畏谨有家人父子所不
能知是故智者以为愚勇者以为怯辩者以为讷圣人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9a 页 WYG1362-0225a.png
之常心独守而不失此其所以为大也穆王始丧其常
心周行天下上昆崙涉瑶水以观天地之所极车马不
足以给其役货财不足以充其求(列周穆王篇穆王游/化人之宫大悦肆意)
(远游命驾八骏之乘别日升昆崙之丘以观黄帝之宫/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
至于邈然衰耄始为祥刑之书以命吕侯盖其意悲哀
(吕刑篇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云云监于兹祥刑)秦缪
公过周袭郑千里用兵以贪得国之功怒其臣蹇叔以
为悖缪而无智既而败师囚将无只轮匹马之返复班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9b 页 WYG1362-0225b.png
其悔过之意誓于群臣(秦誓篇穆公以代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公曰惟)
(古之谋人则曰末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发则罔所愆左僖三十二年杞子)
(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
(闻也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三十三年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
(白乙丙以归高唐迈济河焚舟赋苟孟明之载战/也前空山肉填平地血流四马只轮荡然不收)夫二
缪皆好异者也及其既老而悔复其常心而孔子犹有
录焉又况于其能常而勿失者乎悲夫无惑乎后世之
极言于帝王之盛而终以不能致者也夫教不至者杀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1362-0225c.png
养不足者剥仁不足者断今也丧其常心而君臣上下
相饰以智相斗以巧愈出而愈奇愈用而愈疑盖自秦
汉魏晋隋唐之君务为非常不测之智以愚其民抗焉
而为之上方合而遽散几得而复失而欲以空心庶几
于唐虞三代之治是犹桀之誉尧北行而求其越也岂
不悖哉夫反常以合常以其心求帝王之心其为易而
无难也然且自愧其不能为自恕其不得为使天下之
民欲被父母之化终不可得而以圣人不复起于后世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1362-0225d.png
者惑矣
   易(此篇论圣人/以道易天下)
易非道也所以用是道也圣人有以用天下之道而名
之以为易易者易也夫物之推移世之迁革流行变化
不常其所天地之至数也圣人己见之矣是故以道易
天下而不待其所自易逆其端萌察其逆顺而与之终
始自有天地生民以来至于成周之衰虽帝王异号更
易不一而未尝有大变极乱如后世之酷者圣人迭起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1362-0226a.png
而能以道易天下故也呜呼自秦汉而下者何其祸乱
之酷耶彼惟无圣人不能以道易天下而听其自易天
地之数与人心之不肖适相寻于无穷是以溃散而不
可支故夫圣人推为仁义礼乐制为生杀赏罚作为宫
室器用序为尊卑名品文字以通其心志权衡以一其
偏私举皆归之于易而文王孔子立于忧患之世有以
见天下之情而惧其不能知则又重之以示其变系之
而存乎辞而易之为书备矣(系辞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1362-0226b.png
(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书之未备也易存乎道见道者足以为
易书之既备也易存乎书天下即其书而观之易书备
而易始穷矣测之以象数别之以筮占离析其卦爻而
推之以于事物之故辨智几殚而不得其毫芒于是阴
阳律历曲学小数时日下俚之说与夫素隐行怪窥测
异端恢绝不伦之士埋伏于山林草野之间者皆有以
自托于易故后世以易为幽远难通之书其上下出入
鬼神恍惚不可穷诘而无以为用于天下嗟夫圣人非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1362-0226c.png
不知卒之至于此而犹为之岂其亦有所不得已者耶
夫循其本而至其末由圣人之作易而至于天下之人
能读易之书则其卒之如此亦何足怪也是故莫若反
其本而论之曰卦曰彖曰象曰爻此其所以为易而天
下后世之所共知者也(系辞上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然至于
求之而莫得其当夫天地水火雷风山泽此八物者一
气之所役阴阳之所分其始为造其卒为化而圣人不
知其所由来者也因其相摩相荡鼓舞阖辟设而两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1362-0226d.png
而义理生焉故曰卦(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乾为天)
(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是故有亨有否有行有止
而人则配之后有圣人焉推而明之故夫彖者所以推
明其义理之所从生而全其为是卦之意者也象者所
以言其为得是卦者也而圣人君子先王后帝杂取而
用之以之修身以之应物而无所不合夫因八卦而两
之而后有义义立而后有用然后圣人之所以察天地
阴阳而拟其身者矣是故曰神曰变无思无为而神明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1362-0227a.png
其德者皆其势之当然而非有独异于人也(系上参/伍以变)
(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
(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又曰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
(其德/夫)故君子之用易莫切于象爻者所以备一卦之事
者也有卦则有易有易则有太极太极立而终始具矣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同上)因而两之而变生焉
故两者所以明变而六者所以为两也夫因是四者而
求之而圣人之道与易之用书未知孰离也然后其所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1362-0227b.png
以用是道者可复见矣然则其所以为易者何也夫孔
子则既言矣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
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乱禁民为非曰义又
曰辟户谓之乾阖户谓之坤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
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
利用出入民咸用谓之神呜呼思过半矣
   周礼(此篇论其/言说未具)
先王之治不见于后世德浅功薄而俗化陋儒者为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1362-0227c.png
感愤太息思有以易之而未能自信于必行则皆求之
于经于易所以见其载道之用者也于书所以见帝王
之处天下者也于诗所以见其天下之处其君之心者
也而春秋者所以禁其为非而反之于道以明其必不
可违天下之大义而独任其私欲者也夫苟为得道之
用而又知其君臣上下相为报施之心以折之于是非
予夺之际是足以易后世之治为先王之治而无难矣
然而尤未能尽信者以其说之未具也盖周礼六卿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1362-0227d.png
书言周公之为周至于建国设官井田兵法兴利防患
器械工巧之术咸在凡成康之盛所以能补上世之未
备而后世不可复加者其先后可见而本末可言也于
是儒者莫不为之欣然自喜以为可以必行而无疑也
虽然使先王之治所以必不行于后世谀闻寡见之君
因遂以为经为不可尽信者其必自是书始矣夫其说
之未具也是诚若不可行焉吾其待其具而行之何哉
工之为器也得规矩而通之天下之器其可方可圆可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1362-0228a.png
窊可椭者皆规矩之类也故法存于心巧形于物器成
而天下利未有尽待其法而尽用其巧者也有贱工焉
执三代之器而用今之材闭户而模之出户而视诸人
人不能识也则强之而莫之就售是其材非不美也今
夫周礼之书尝一用矣非惟不足以治而乃至于乱孔
子之于经也微见先王之意而不尽载其所以为之之
说其告门人弟子与其当时之人所以问之政事详矣
若曰修身以应变酌古以御今然后继周者百世可知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1362-0228b.png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奈何取其说之具者而徒加之后世哉且又有大
不可者非特此也古之治天下者必辨其内外小大之
序而设施其繁简详略之宜三代之时自汉淮以南皆
弃而不有方天下为五千里而王之自治者千里而已
其外小大之国千馀皆得以自治其正朔所颁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朝会贡赋贤能之士入于王都此特其大
者也而其生杀废置犹不为小者天子皆不与焉而天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1362-0228c.png
子之自治者亦断然如一国不能过汉之数郡又有圣
贤而为之臣皆久于其官而不去其为地狭为民寡而
治之者众始之以勤终之以无倦行之以诚故其米盐
繁密无所不尽而宫内之隐可以悉有之书而无所愧
盖其自治者至则诸侯之效上也捷辅相之尊通行于
四海而教率之而天子又为之巡狩其国以一道德同
风俗而正其律度量衡故观之象曰先王以省方设教
言下观而化也今也包夷貊之外以为域破天下之诸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1362-0228d.png
侯以为郡县事虽豪发一自上出法严令具不得摇手
而无圣贤为之臣不能久于官而遽去而又有苟简诈
伪之心生焉乃欲其米盐委靡无所不尽以求合于周
礼之书而又易其大者将以纵井田封建之旧此其论
所以高而难行人情不安而至于乱也夫因今之地用
今之民以周公为之其必有处此矣然则读是书者深
思而徐考之可也
   春秋(此篇论圣/人之终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1362-0229a.png
春秋道之极也圣人之终事也天地之大义在于君臣
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宾主之交其尤精者上通于阴阳
旁通于无间古之圣人其必有合是而出是者矣其于
治人也止恶而进善有不同焉止之于心而不行之于
事人不见其自治之迹而已不多其能自治之功是虽
圣人不能加焉有已则有私有私则有欲而既行之于
事矣然而知仁义礼乐之胜已也折而从之则圣人之
治之也佚是其次也仁义礼乐有不能胜则圣人之治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1362-0229b.png
也始劳矣然而闻人之非已也必以为惧闻人之是已
也必以为喜是故因其所喜惧而治之是又其次也是
已不喜非已不见不喜者自弃也不可者自暴也宜何
以治之而察其情也其必不为善则慕夫赏其必为不
善则畏夫罚圣人之治人至是止矣呜呼使其止于是
而天下惟吾之所治则春秋何独为而书止于此有人
焉不惟无所喜惧而欲自为是非不惟无所畏慕而欲
自为赏罚其视天下也眊眊焉而期乎乱是又不幸当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1362-0229c.png
王道之衰是非不公而赏罚不行圣人以为今不能治
也不若揭而示之于无穷嗟夫彼何人也以一时之得
而易无穷之名故夫春秋之所为作者所以治夫仁义
礼乐是非赏罚之所不能治者也虽然慕无穷之名而
为善畏无穷之名而不畏恶此犹天下之中人也其所
以率为而莫或制者岂其真无所畏而然耶曰逆理败
道不自列于人类者皆其欲之流也至于定则未有不
反其本矣故崔杼能为弑君而不能杀其书已之史官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1362-0229d.png
(襄二十五年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齐豹𨽻也奋于一攻难以求除
其丹书之恶(昭公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挚仲尼/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贼此何吊焉)
天下之恶有未至于杼天下之贱有未至于豹仁义礼
乐之所不能诱是非赏罚之所不能革尧舜三代之治
虽不复行而是书犹有所劝也是故由孔氏以来二千
馀载易诗书之道未明也其用于当世以为援据折衷
者春秋而已故曰春秋者道之极圣人之终事也呜呼
无仁义礼乐无是非赏罚以区区之书禁天下之恶而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1362-0230a.png
归之于善圣人之用法已严矣而学者又以严求之则
人情之所不能堪其弊必至于尽弃其书而天下大乱
而不可救此则学为春秋者之过也虽然无责焉已耳
彼无圣人之心而用春秋之法则责备者以为疵而明
微者以为讦矣是故从其三而观之一曰情二曰势三
曰理人之为不善其必有不自得于中者也人之施已
也不以道而后已之报物也不可反圣人独有察焉是
之谓情迫于不可止动于不能已强有加于弱小有屈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1362-0230b.png
于大不知其然而然者也是之谓势夫如是则宜若无
罪焉可也虽然舜能事瞽瞍而天下不能为子(书大禹/谟舜日)
(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箕子能事纣而天下不能
为臣(史宋世家箕子纣亲戚也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不可振也纣为淫泆箕子谏之不听人或曰可以)
(去矣箕子曰为人臣諌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乃被发佯狂为奴)汤事葛
文王事昆夷而天下不能为国(孟唯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
(昆/夷)是何耶是未之思也是之谓理察其情因其势断之
于理而春秋始可得而言矣不以情不以势其心不厌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1362-0230c.png
然而服我则谁肯自负于空言之理哉呜呼是道之极
而圣人之终事也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1362-0230d.png
 
 
 
 
 
 
 
 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