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a 页 WYG1362-019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十
  圣贤论上          杨万里
   颜子上(此篇论问/仁一节)
学至乎大足矣乎曰可以止未可以足也踰乎大则荒
故欲止安乎大则忘故患足君子之学至乎大而止矣
虽然止而未足者乐心诱之也盖至其大则见其大见
其大则乐其大未见则未乐愈见则愈乐乐心之长足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b 页 WYG1362-0192d.png
心之消也人之未有得而足心生者无怪也彼未尝食
熊掌也而强告之以熊掌之美彼固不肯以易脍炙也
非安于脍炙而不愿于熊掌也未有以诱其愿而迁其
安也人必食熊掌而后知天下之无味学必至大学而
后知天下之无学甚矣道之能诱人也至则见见则乐
人惟无所乐也有所乐则竞而不厌不厌故力焉而不
倦非不倦也忘倦也竞故禦焉而益厉挫焉而益振窒
焉而益决夺焉而益悲夫如是奚其足奚其足且大学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2a 页 WYG1362-0193a.png
无浅深卑高之序也有浅深卑高之序者未离乎小学
(吕与叔大学解云大学之书圣人所以教人之大者/见序如此盖古之学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之学艺)
(也行也大学之学道也德也礼乐射御书数艺也孝友/睦姻任恤行也自致而至于修身德也所以治天下国)
(家道也古之教者学不躐等而由小学然后进于大学/自学者言之不至于大学所正则不进自成德言之不)
(尽乎小学之/事则不成)何也见其卑则非卑无见见其浅则非浅
无见见非卑则卑者不足照也见非浅则浅者不足临
也盖有隔而不得见者矣未有不隔而不见不见而有
不见者也见则无不见矣而犹卑高浅深之足存哉虽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2b 页 WYG1362-0193b.png
然至而后见耶见而后至耶吾以为至至焉见次焉平
地而观天以为山之端即天也至乎山之端而后见有
山而无天闻京邑之丽者谓与里之市无异也至京邑
而后见其异耳是故不至不见不见不乐颜渊之问仁
夫子一语之间入藩墙去陛级彻堂室而纳之于甚大
之地付之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之事何其大也
此君子之所惊也及颜渊领其大请其目则不离于视
听言动之间儆于非礼而已又何其小也此君子之所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3a 页 WYG1362-0193c.png
忽也(语颜渊/篇云云)惟其大而不惊此颜子之所以独往小而
不忽此颜子之所以独来何也已也者人之欲也礼也
者天之理也仁也者性之觉也克而复复而觉人者去
而天者还则天高地下吾性之湛也云行雨施吾性之
游也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吾性之触也一理彻而万理
融当是之时一者非寡万者非众彻者非唱融者非随
夫何故吾性之仁无寡也焉得众无唱也焉得随至则
皆至不至则皆不至见则皆见不见则皆不见至矣见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3b 页 WYG1362-0193d.png
矣顷刻而天下皆吾仁吾犹迟之而何惊于一日而天
下归仁也哉虽然夫子于此遗颜子以其忧者也何也
颜子领之而乐既乐而忧忧也者乐之生也非乐之生
忧也至其大见其乐而忧乎不得居也儆非礼于视听
言动之间颜子也其求所以居其大者欤孟子曰仁宅
也人有闻宅之安而不得至则戚至不得见则戚见矣
而又曰吾将卜日而后居则向之戚徒戚而已矣盖见
而不居则宅自宅也于吾何有吾亦于宅何有夫子指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4a 页 WYG1362-0194a.png
是宅以居颜子颜子而少缓于居则一动目一摇足而
失是宅矣得之之不易失之之不难岂不大哀耶是则颜
子之忧也夫子曰吾见其进未见其止嗟乎颜子有忧
而夫子无忧矣
   颜子中(此篇论终日不/违如愚一节)
道可遇而不可传非真不可传也遇则可传不遇则不
可传矣何谓遇以吾之有迎彼之有是谓遇遇则不相
拒而不遇则不相受不相受而求相传是煮石以求其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4b 页 WYG1362-0194b.png
为粥也薪可尽釜可穿而粥不可成何也粥固石之所
必无也天下之事从其有而迎其有则其功易取其无
而纳以有则其功难而况于以道传人而传于不相受
者耶盖不相受而求其传吾虽挈然有以与之彼则茫
然不知所以受之吾虽昭然有以示之彼则暗然不知
所以睹之彼非不受不睹也彼固无以受无以睹也举
珠玉以授无指而责其不玩指日月以示无目而责其
不仰可乎若夫手与目具者惟恐吾之不授不示也授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5a 页 WYG1362-0194c.png
则受示则睹矣不惟授而后受示而后睹也虽不授之
犹将取之虽不示之犹将窥之何则彼固有以遇也手
与珠玉遇则其取不可禁目与日月遇则其睹不可闭
大哉遇乎圣人以道而传于人不有遇之何以传之虽
然圣人之于人固不忍以不遇而不传亦不可以不遇
而必传不遇而不传天下将以吾为绝不遇而必传天
下将以吾为拂拂之则有所不胜而绝之则又有所不
悦圣人于此难矣哉以夫子而传颜子颜子之幸耶曰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5b 页 WYG1362-0194d.png
非颜子之幸也夫子之幸也何也夫子之无难也何也
遇而非传也夫惟遇而非传是以传而必遇吾尝观夫
子与回言终日而回不违其契盖如此也(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
(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契原于顺顺原于遇今夫日能消
冰而不能消木岂日之乐乎冰而怯乎木哉冰与日相
顺顺而契也然则回与夫子之契岂夫子之言能启人
而颜子之听能听人也耶夫子之言能启人也则难言
之童启矣回之听能听人也则车马轻裘之言入矣(子/路)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6a 页 WYG1362-0195a.png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然则夫子之言言不以言回之听
也听不以听(庄人间世篇回问仲尼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
(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言不以言
则言者天也听不以听则听者亦天也以夫子之天触
回之天以回之天感夫子之天是惟无合合则遇矣夫
何违之有当其未言回意已传及其既言回意无外使
夫子一笑而回已领矣而况与之言终日耶或者曰回
何功于后学也参如回则无孝经矣(史孔子弟子传参/字子舆孔子以为)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6b 页 WYG1362-0195b.png
(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门人皆如回则无论语矣(语序鲁论语/二十二篇皆)
(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有经而道犹不传也回也日居于韶濩钟
磬之侧而弗考弗击使有耳者无闻焉非过欤违生疑
疑生问问生道而回也不违也嗟乎道以言而通亦以
言而塞非言之能塞道也失之也一失而为训诂再失
而为辞章言之盛道之衰也不有回之学何以使学者
知有妙学哉学者弃其学以学回之妙学则盛者衰衰
者盛矣盛者未衰而衰者未盛曰回之无功于后学也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7a 页 WYG1362-0195c.png
宜也
   颜子下(此篇论不/远复一节)
颜子勇者欤夫子曰颜氏之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
未尝复行也知不善而不能不行无勇也无勇而知知
而不去是徒知而已矣是故知之不如勇勇者患不知
而已颜子知不善则不复行非勇欤曰非也颜子知之
极也勇足为颜子道哉今夫火乐于燥而怒于击愈击
则愈怒愈怒则愈乐勃然发于一荧之初而欣然进于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7b 页 WYG1362-0195d.png
不可禦之势此其勇非不俊也然势方盛而雨骤至则
一息之间至于熄灭寒弃而不能复振有所勇者必有
所怯也人之情初而勇久而习终则颓隳委靡而不可起
何则情固有所怠也使颜子之于不善勇于去其一怠
于罢其二则勇不如怯勇足为颜子道哉是故勇于去
不善不若安于去不善勇于去不善则必有所不去安
于去不善则无所不去颜子之去不善非勇也安也然
则颜子何以能安于去不善曰知之极也鸩之能杀人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8a 页 WYG1362-0196a.png
也明矣而遇鸩以死者夷然饮之而不悟非喜于鸩也
非喜则曷为饮曰不知也知则不饮矣天下之善何以
异于水之可饮天下之不善何以异于鸩之不可饮然
人之于不善明憎之明践之何也岂非天下之不善或
有似于善者耶不善之似于善鸩之似于水者也似而
不知不知而不疑则亦夷然饮之而死尔甚矣君子之
学急乎致其知也知不善如知鸩则终身而不行其不
行非有所勉而能亦非有所思而喻思而后喻则夫不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8b 页 WYG1362-0196b.png
喻者必出夫思之所不及勉而后能则夫不能者必乘
夫勉之所不继颜子之不为不善固无所不及亦无所
不继去思去勉而惟照之以一知故不善之来迎者则
败过者则逝攻者则坚彼败且逝故初不能欺而卒不
能留吾坚固不可入夫使天下之不善杂至乎吾前而
不能欺不能留且不可入则不善之来曷尝有而不知
知而复行哉大学曰致知在格物知极其致矣物奚遁
焉故曰颜子之知知之极也知而不极犹未免不善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9a 页 WYG1362-0196c.png
欺飞虫之触牖而求出也其身去牖之外无毫发之间
尔毫发而有所隔则终日求达而不得达知而不极虽
其不知者毫发也而于圣贤之真知千万里之绝颜子
之知极矣岂有毫发之隔哉有毫发之隔犹足以为颜
子病无毫发之隔斯足为颜子贺夫子曰颜子有不善
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所以贺颜子之无毫发之隔

   曾子上(此篇论孔子传/一贯之道一节)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9b 页 WYG1362-0196d.png
道不可以易言也径则诣差则离道之难言不差之难
也夫子称回之愚参之鲁(回愚见上篇注参也鲁/注鲁钝曾子性迟钝也)而圣
人之传乃愚与鲁者得之学者求其说而不得则曰愚
与鲁道之资也智与慧性之翳也嗟乎言之似也而差
也何也回之愚夫子盖尝言其如愚而不愚矣则回之
愚岂其真而学者犹以为真也若参之鲁夫子言之未
及尽也执夫子未及尽之言而以参为真鲁参又何辞
焉虽然参不病也学者病也右愚鲁而左智慧则纳天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0a 页 WYG1362-0197a.png
下之人于庄周之瓦砾佛者之寂灭也(庄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
(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
(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后汉明帝初/闻西域有神名曰佛因遣楚王英之天竺求其道得其)
(术及沙门以求其书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随复变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
(故所贵修练精神以至为佛善为宏阔胜大之言以劝/诱愚俗精于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术图)
(其形/像)岂不病哉且参之鲁岂其蒙然蚩暗然昧耶子曰
吾道一以贯之门人相顾莫知所依据之参也领之以
一唯(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0b 页 WYG1362-0197b.png
然蚩暗然昧者能之乎然则参非真鲁者也非鲁而曰
鲁无乃言语之不给文学之未敏欤言语之给文学之
敏君子非有废也而非所先盖言语者道之汲而汲者
非道也文学者道之寓而寓者非道也言语之不给曰
鲁可也文学之不敏曰鲁可也而鲁非道之贼也非道
之贼而亦非道之资人之资有所明有所能能者事之
资也明者道之资也参之鲁者短于能者也非事之资
而已矣非事之资而移以为道之资道固无用于能而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1a 页 WYG1362-0197c.png
亦何用于不能哉谓能可以入道者妄也谓不能可以
入道者大妄也道则有可以入者矣曰明是也参也能
之短而明之卓则其为道之资者以其卓者也今也取
其短者而谓为道之资又欲去其卓者而谓为性之翳
不知其所谓翳者乃参之所以为资而其所谓资者乃
参之无所用于道者也今夫锥之锐刀之利此物之敏
者也然其能不出于锥刀之用而已穷日之力以莹焉
曾不能以烛跬步至于镜其规不盈尺而天地之大万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1b 页 WYG1362-0197d.png
象之众秋毫之微一照而洞见焉以为镜往而镜未始
往以为物来而物未始来非往也而无拒也非来也而
无逃也则明之功也锥刀有是哉虽然镜之明也反而
照焉则与锥刀何择曾子之心镜也曾子之心非镜则
一以贯之之妙何以一照而洞见也则其所谓鲁者亦
不能为锥刀之敏而已不能为锥刀之敏而以为道之
资则锥刀之钝者亦可以为镜乎且人之学于道惟根
于一明也去明则于道何彻焉谓智慧为性之翳则是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2a 页 WYG1362-0198a.png
欲反镜以求照也岂不误天下之后学哉故曰言之似
也而差也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语先进/篇云)门人之敬不敬
于吾子路无所损益也而门人可怜也圣人之言不心
造其微而猊执其粗圣人安能一一而尽也哉子曰参
也鲁夫子未及尽也而参遂为真鲁嗟乎参真鲁也参
何病哉学者不学参之非鲁而学参之鲁参误学者耶
学者自误耶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2b 页 WYG1362-0198b.png
   曾子中(此篇论日三/省吾身一节)
学道者必有以用道也学之而无所用之则亲见尧舜
周孔而无所觌博极诗书礼乐易春秋而无所涉洞贯
仁义忠信而无所归何也尧舜周孔道之人也六经道
之林也仁义忠信道之器也见其人极其林洞其器谓
之不学道不可也谓之学道亦不可也学则学矣用则
未有以用也布之可以温故人取之以衣其身粟之可
以饱故人取之以实其腹今且有人积布而不衣藏粟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3a 页 WYG1362-0198c.png
而不食则虽积藏如丘山而夫人者不免于冻馁而死
矣夫布与粟如丘山而不免于死非不富之罪也富而
不用其富之罪也学道而不用安以道为哉曾子曰吾
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此曾子之始学也彼固有所用之也然则曾子
之用何所用用之者体之也体之者身之也学道而至
于体之以身夫然后道为吾之有矣故夫世之学道者
吾见其学道矣未见其有夫道也学而不能有则道自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3b 页 WYG1362-0198d.png
道我自我也夫惟道即我而我即道者可以言道为我
之有矣曾子之三省其身非省其身也省其身与道之
一二也身与道果一也曾子之幸也若犹二也曾子其
得不省乎省之则不二矣且夫身与道为二者岂身非
道而道非身哉道与身为一者又岂道自外至而身从
中受哉谓身非道则身安得有夫道谓道非身则道安
得有于身谓道自外至则有所至必有所见谓身从中
受则有所受必有所盈迎其至而无见也反其受而无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4a 页 WYG1362-0199a.png
盈也则道非自外至而身非从中受也道非外而身非
内则不可谓身非道而道非身也身与道本一也一而
二者不察之过也二而一者察之功也子思曰鸢飞戾
天鱼跃于渊上下察也(记中/庸云)人之一心察之之妙上际
于天下极于渊无一理之逃也而况于反是察而用之
于吾身之道乎匹夫有璧而偿之于家既久而偶忘之
不胜其困而假丐于其邻自以为天下之至贫也而不
知其富也三年而忽忆其璧也出而鬻之一朝而获千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4b 页 WYG1362-0199b.png
金夫千金非自外至也匹夫之所自有也有千金而困
于贫既贫则富则察与不察也当其不察璧亦不亡及
其既察璧固自若道也者吾身之璧也学者有璧而弗
察弗察而忘者也曾子者有璧而日察之日察之而日
忆之者也为人谋而忠与朋友而信传道而必习学者
岂无是哉有而不有者谁之过欤曾子一日而察者三
岂有脱而不存也哉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
诚乐莫大焉知备而不知反宜学者之无所乐也曾子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5a 页 WYG1362-0199c.png
三省之学惟孟子传之也欤
   曾子下(此篇论任重/道远一节)
无圣人之天而求至乎圣人之地其至者否也然则其
孰为地孰为天仁也者圣人之地也力也者圣人之天
也尧舜之所性汤武之所身孔颜之所传惟此一事故
夫仁也者圣人之地也学圣人而不求至其地是欲归
其家则未及门而宿于墙之外也然则仁何事于力子
曰仁之为器重举者莫能胜其为道远行者莫能至(记/表)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5b 页 WYG1362-0199d.png
(记/云)又曰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而冉求亦曰非不
说子之道力不足也故夫天下之重者莫重于不重之
重而泰山为至轻天下之力者莫力于非力之力而乌
获为至羸仁也者不重之重也圣人也者非力之力也
夫惟有非力之力者然后能举不重之重不然子贡之
辩子路之勇足以屈天下震诸子而一登圣人之门则
寂然默弛然废举其辩与勇纳之怀而无所用之(家语/致思)
(篇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笑曰二/三子各言尔志子路曰云云夫子曰勇哉子贡曰云云)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6a 页 WYG1362-0200a.png
(夫子曰/辩哉)然则必有非力之力而后能举此不重之重者
也盖夫口易强而有辩也身易强而有勇也资难强而
有力也非有其天其谁实能之故曰力也者圣人之天
也无其天而求至其地无其力而求举其仁此楚人之
所以学乌获而死者也昔者楚人有慕乌获之力而学
之其里之父欲持千钧之负而适秦者闻楚人之力也
而请焉楚人者欣然而试负之然肩之而不能胜胜之
而不能步步之而不能至秦强而趍焉不十步而绝箸折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6b 页 WYG1362-0200b.png
胫以死学者无圣人之力而求举圣人之仁吾惧其肩
而不胜胜而不步步而不至秦也故夫乌获可慕而不可
学也有乌获之力而举乌获之负可也无乌获之力而
试乌可乎乌获之力千钧之负不可试也而况圣人之
仁而可试乎哉有其力而堪其负其惟曾子欤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之力庶乎圣人之力者也何
也其力弘然后肩之而能胜其力毅然后胜之而能步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7a 页 WYG1362-0200c.png
曾子之于仁弘以肩之毅以步之其至于秦无难也虽
然轻天下之重者重而不之觉迩天下之远者远而不
之虑曾子犹觉其重而虑其远者也子曰仁者安仁安
则重者轻夫何觉又曰我欲仁斯仁至矣至则远者迩
夫何虑此圣人之事也曾子未及也故曰曾子之力庶
乎圣人之力者也虽然任重而能堪堪之而不释道远
而能趍趍之而不息秦虽去楚远矣其庸不可至乎而
况吾仁非若秦之去楚也哉曾子也虽未能如圣人之
十先生奥论注 后集卷十 第 17b 页 WYG1362-0200d.png
不觉其重不虑其远之安也仁以自任死而后已曾子
其不至于仁乎子思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
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云)曾子之谓矣
 
 
 
 
 十先生奥论注后集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