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研经室一集卷十
  性命古训
性命之训起于后世者且勿说之先说其古者古性
命之训虽多而大指相同试先举尚书召诰孟子尽
心二说以建首可以明其馀矣召诰曰节性惟日其
迈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又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
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又曰王其
德之用祈天永命按召诰所谓命即天命也若子初
生即禄命福极也哲与愚吉与凶历年长短皆命也
哲愚授于天为命受于人为性君子祈命而节性尽
卷十 第 1b 页
性而知命故孟子尽心亦谓口目耳鼻四肢为性也
性中有味色声臭安佚之欲是以必当节之古人但
言节性不言复性也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即性之
所以节也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
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
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
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
焉君子不谓命也赵岐注曰口之甘美味目之好美
色耳之乐音声鼻之喜芬香四体谓之四肢四肢懈
倦则思安佚不劳苦此皆人性之所欲也得居此乐
卷十 第 2a 页
者有命禄人不能皆如其愿也凡人则任情从欲而
求可乐君子之道则以仁义为先礼节为制不以性
欲而苟求之也故君子不谓之性也仁者得以恩爱
施于父子义者得以理义施于君臣好礼者得以礼
敬施于宾主知者得以明智知贤达善圣人得以天
道王于天下此皆命禄遭遇乃得居而行之不遇者
不得施行然亦才性有之故可用也凡人则归之命
禄任天而已不复治性以君子之道则修仁行义修
礼学知庶几圣人亹亹不倦不但坐而听命故曰君
子不谓命也按孟子此章性与命相互而为文性命
卷十 第 2b 页
之训最为明显赵氏注亦甚质实周密豪无虚障若
与召诰相并而说之则更明显惟其味色声臭安佚
为性所以性必须节不节则性中之情欲纵矣惟其
仁义礼知圣为命所以命必须敬德德即仁义礼知
圣也且知与圣即哲也天道即吉凶历年也今以此
二经之说建首而次以诸经再随诸经古训比而说
之可以见汉以前性命之说未尝少晦诗曰古训是
式威仪是力此之谓也唐李习之复性之说杂于二
氏不可不辨也
尚书皋陶谟皋陶曰慎厥身修思永惇叙九族 禹
卷十 第 3a 页
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 皋陶曰
亦行有九德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
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日严祇敬六德亮采有邦
 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 天叙
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
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
  按尚书此篇为禹皋之训最古凡商周经义皆
  从此出慎修身者即节性之训所由来思永者
卷十 第 3b 页
  即祈天永命之训所由来知人则哲者即今天
  其命哲之训所由来无教逸欲有邦即孟子不
  谓安佚为性所由来五典即孟子仁义礼智之
  训所由来能官人能安民即孟子知之于贤者
  圣人于天道之训所由来天命有德即命哲命
  吉凶命历年之训所由来日严敬德即王敬作
  所不可不敬德之训所由来尧舜禹皋陶文武
  周召孔孟未尝少有歧异虚高之说出于其间
  九德凡十八字古训多矣本无静寂觉照等字
  杂于其间
卷十 第 4a 页
尚书西伯戡黎祖伊曰天既讫我殷命故天弃我不
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
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

  按以虞夏商周四代次之性字始见于此周易
  卦辞爻辞但有命字无性字明是性字包括于
  命字之内也此篇性字上加以天字明是性受
  于天孟子所谓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郑康成
  注曰王逆乱阴阳不度天性傲狠明德不修教
  法郑氏以度训虞以修教法训迪率典是也度
卷十 第 4b 页
  性与节性同意言节度之也迪率典即中庸所
  说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典即虞书之五典
  也纣自恃有天命逸欲不修身敬德以祈永命
  所以祖伊言惟王自绝天命也盖罪多者天以
  永命改为不永不能向天责命此祈命之反也
  性命二字相关始见于此质实明显曷尝如李
  习之复性之说(自昌黎习之言性道者几欲自/成一子接迹孔孟此则太过故)
(元但举诗书各经古训尊而列之比而读之略/加按语便可共见拟于诸经之义疏已为僭矣)
  又按周以前圣贤之言皆质实无高妙之旨性
  之一字始见于此次见于召诰诗卷阿宋王应
卷十 第 5a 页
  麟以为言性始于汤诰此由不知降衷恒性乃
  古文尚书也
尚书召诰周公曰节性惟日其迈王敬作所不可不
敬德 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
哲命吉凶命历年 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按尚书之虞性节性毛诗之弥性言性者所当
  首举而尊式之盖最古之训也学者远涉二氏
  而近忘圣经何也乐记曰好恶无节王制曰节
  民性皆式尚书节性之古训也哲愚吉凶永不
  永皆命于天然敬德修身可祈永命不率典者
卷十 第 5b 页
  自弃其命孟子所谓命也有性焉是也若诿之
  命而不可祈岂周公金縢皆作伪哉
尚书洪范箕子曰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
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
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按福极皆通天下臣民言之天下人之福极皆
  由君身所致皆天性天命也
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
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按此所谓命皆孟子圣人之于天道也之天命
卷十 第 6a 页
  修德即召诰不可不敬德之德命虽自天而修
  德可求故召诰曰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盖文
  王之诗与召诰句句相同皆反覆于殷周之天
  命也
诗大雅卷阿泮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
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
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尔受命长矣茀禄
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毛传云
弥终也郑笺云终女之性命无困病之忧
  按诗三百篇惟此诗三见性字与命字相连为
卷十 第 6b 页
  文且周易卦爻全无性字可见周初古人亦不
  必定于多说性字此诗俾尔云云之文法与天
  保定尔之俾尔单厚何福不除等句相同虽言
  性而有命在内故郑笺兼性命言之且但言无
  困病之忧即是考终福命盖弥性如洪范之五
  福反之即是六极此周时人所说之性非李习
  之所复之性如果李习之所说者为是何以三
  百篇及今文尚书皆绝无其说也
诗大雅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吁谟定命远猷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慎尔出
卷十 第 7a 页
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
不贼鲜不为则
  古人但说威仪而威仪乃为性命所关乃包言
  行在内言行即德之所以修也于此诗可见其
  概德在内而威仪在外故郑氏笺云贤者道行
  心平可外占而知内如宫室之制内有绳直则
  外有廉隅吁谟定命即春秋左氏传以定命也
  之定命所以当敬慎威仪也出话有玷不辑柔
  其颜则愆于威仪矣不淑慎其行止即愆于威
  仪矣是以威仪如宫室之隅包于外德命在于
卷十 第 7b 页
  内言行亦即在威仪之内行止之不愆在于不
  僭不贼而可以为法也古人说修身之道如此
  尚书禹曰慎乃在位安汝止即淑慎尔止在止
  于至善之止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
命宥密毛传云宥宽密安也
  按此即敬天命之义宽安非秘密也
春秋成公十三年左传成子受䀼于社不敬刘子曰
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
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福(各本皆误/作餋之以)
卷十 第 8a 页
(福惟汉书律志五行志汉刘熊碑皆作养/以之福颜氏汉书注云之往也往就福也)不能者败
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勤礼莫如致敬尽
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
命矣其不反乎
  按此中乃阴阳刚柔之中即性也即所谓命也
  性字从心即血气心知也有血气无心知非性
  也有心知无血气非性也血气心知皆天所命
  人所受也人既有血气心知之性即有九德五
  典五礼七情十义故圣人作礼乐以节之修道
卷十 第 8b 页
  以教之因其动作以礼义为威仪威仪所以定
  命定如诗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之定能者勤于
  礼乐威仪以就弥性之福禄不能者惰于礼乐
  威仪以取弃命之祸乱是以周以前圣经古训
  皆言勤威仪以保定性命未闻如李习之之说
  以寂明通照复性也威仪者人之体貌后人所
  藐视为在外最粗浅之事然此二字古人最重
  之窃别撰威仪说以明之
  威仪说
  晋唐人言性命者欲推之于身心最先之天商
卷十 第 9a 页
  周人言性命者祇范之于容貌最近之地所谓
  威仪也春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卫北宫文子
  见令尹围之威仪言于卫侯曰令尹似君矣将
  有他志虽获其志不能终也诗曰靡不有初鲜
  克有终终之实难令尹其将不免公曰子何以
  知之对曰诗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令尹无威
  仪民无则焉民所不则以在民上不可以终公
  曰善哉何谓威仪对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有
  仪而可象谓之仪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
  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臣有臣
卷十 第 9b 页
  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
  家顺是以下皆如是是以上下能相固也卫诗
  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
  内外大小皆有威仪也周诗曰朋友攸摄摄以
  威仪言朋友之道必相教训以威仪也周书数
  文王之德曰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言畏而
  爱之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言则而象之
  也纣囚文王七年诸侯皆从之囚纣于是乎惧
  而归之可谓爱之文王伐崇再驾而降为臣蛮
  夷帅服可谓畏之文王之功天下诵而歌舞之
卷十 第 10a 页
  可谓则之文王之行至今为法可谓象之有威
  仪也故君子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
  旋可则容止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
  乐动作有文言语有章以临其下谓之有威仪
  也又成公十三年曰成子受脤于社不敬刘子
  曰吾闻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
  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能者养以之
  福不能者败以取祸是故君子勤礼小人尽力
  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敬在养神笃在
  守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
卷十 第 10b 页
  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观
  此二节其言最为明显矣初未尝求德行言语
  性命于虚静不易思索之境也或左氏之言少
  有浮誇乎试再稽之尚书书言威仪者二(顾命/自乱)
(于威仪酒诰/用燕丧威仪)再稽之诗诗三百篇中言威仪者
  十有七(汎彼柏舟一见宾之初筵四见既醉以/酒两见凫鹥在泾一见民亦劳止一见)
(上帝板板一见抑抑威仪三见天生蒸民一见/瞻仰昊天一见时迈其邦一见思乐泮水一见)
  朋友相摄以威仪已见于左氏所引此外敬慎
  威仪惟民之则威仪抑抑德音秩秩受福无疆
  四方之纲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敬慎威仪以近
卷十 第 11a 页
  有德则皆同乎北宫文子刘子之说也威仪者
  言行所自出故曰慎尔出话无不柔嘉淑慎尔
  止不愆于仪此谓谨慎言行柔嘉容色之人即
  力威仪也是以仲山甫之德则柔嘉维则令仪
  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矣鲁侯之
  德则穆穆敬明敬慎威仪维民之则矣成王之
  德则有孝有德四方为则永永卬卬四方为纲
  矣且百行莫大于孝孝不可以情貌言也然诗
  曰敬慎威仪维民之则靡不有孝自求伊祜矣
  又言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矣且力于威仪者
卷十 第 11b 页
  可祈天命之福故威仪抑抑为四方之纲者受
  福无疆也威仪反反者降福简简福禄来反也
  此能者养以之福也反是则威仪不类者人之
  云亡矣威仪卒迷者丧乱蔑资矣且定命即所
  以保性卷阿之诗言性者三而继之曰如圭如
  璋令闻令望四方为纲此亦即凫鹥威仪为四
  方纲之义也凡此威仪为德之隅性命所以各
  正也匪特诗也孔子实式威仪定命之古训矣
  故孝经曰君子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
  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
卷十 第 12a 页
  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
  其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论语曰君子
  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此与诗左传之大义无
  豪釐之差孔子之言似未尝推德行言语性命
  于虚静不易思索之地也
春秋文公十三年左传邾子曰天生民而树之君以
利之也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
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按此言知天命在利民为大不以一已吉凶之
  命不利民
卷十 第 12b 页
春秋庄公元年谷梁传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
也以言受命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不若于言者人
绝之也臣子大受命
  按以道者天道也
周易文言曰利贞者情性也
  按情发于性故说文曰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许氏之说古训也味色
  声臭喜怒哀乐皆本于性发于情者也情括于
  性非别有一事与性相分而为对故诗蒸民郑
  笺曰其性有物象其情有法则情法性阴承阳
卷十 第 13a 页
  也郑氏解诗之物则盖言性而兼括情也郑氏
  之说亦汉以前古训也易曰旁通情也礼运曰
  讲信脩睦谓之人利易曰利者义之和故文言
  以利属情以贞属性也
周易乾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按此即所谓天道也性命皆由天道而出出之
  者天也王者受天命而正性臣民庶物亦各正
  性命也周易于命字内加出性字自此彖始荀
  悦申鉴杂言篇曰易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是
  言万物各有性也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
卷十 第 13b 页
  可见矣是言情者应感而动者也昆虫草木皆
  有性焉不尽善也天地圣人皆称情焉不主恶
  也按荀氏之说汉以前古训也
周易萃彖曰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
  按此即孟子所说圣人之得天道王天下也
周易系辞传乐天知命故不忧
  按此言易筮至神筮者乐天知命无六极之忧
  即孟子所说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论语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与此道同
卷十 第 14a 页
周易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
性也
  按善即元也故尚书曰惇德允元成之者性即
  孟子所说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周易系辞传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按此言易行乎天地之中天地能成人与万物
  之性人能自成以性即所谓成之者性也存存
  在在也如孟子所说存其心养其性也道义由
  此而入故曰门也此与老子众妙之门不同
周易说卦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将以顺性命之
卷十 第 14b 页

  按理即礼记乐记天理灭矣之理性命即孟子
  性也有命焉命也有性焉之性命圣人作易通
  天道故穷理尽性以至命也
孝经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
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父子之道
天性也
  按此经言天地之性可见性必命于天也言人
  为贵可见人与物同受天性惟人有德行行首
  于孝所以为贵而物则无之也所以孟子曰仁
卷十 第 15a 页
  之于父子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孝经
  孔子言性秖此二性字论语孔子言性秖性相
  近也一性字共三字而已如果李习之所说复
  性为是何以孔子孝经论语中无此说也孔子
  教颜子惟闻复礼未闻复性也
论语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按孔子最重知天命知天命无所不包孟子性
  也命也两节即知命之传也孔子所知之天命
  即孟子所说之命也孔子不得位不能以礼义
  施于君臣且不得久居人国以礼敬施于宾主
卷十 第 15b 页
  能知贤而不能达善不能得天道故世无用孔
  子者孔子所以不能为东周孔子年至五十知
  之定矣
  又韩诗外传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言天
  之所生皆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不知天之所
  以命生则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故
  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小雅曰天保定尔亦孔
  之固言天之所以仁义礼智保定人之甚固也
  大雅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
  德言民之秉德以则天也不知所以则天又焉
卷十 第 16a 页
  得为君子乎按此亦汉人之说专言德命未言
  禄命然皆为孟子两节所包矣又孔子曰畏天
  命亦此义也
论语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
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按史记世家作夫子之言天道与性命不可得
  而闻所以与今论语不同者非所见本有异此
  乃太史公传真孔安国之学以说论语加一命
  字更显明也此性字连命字为言更见性命即
  关乎天道此天道即孟子所说圣人之于天道
卷十 第 16b 页
  之天道也即孔子五十所知之天命也天道非
  圣人所能逆知故曰不可得而闻孟子以性命
  多互说之其道乃显孟子受业于子思所谓微
  言大义者其在斯乎子贡曰不可得而闻乃叹
  学者不能尽人而皆得闻之非子贡亦真不闻
  也
论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智与下愚
不移
  按性中虽有秉彝而才性必有智愚之别然愚
  也非恶也智者善愚者亦善也古人每言才性
卷十 第 17a 页
  即孟子所谓非才之罪也(诗深则厉浅则揭郑/笺云以水深浅喻男)
(女之/才性)韩文公原性因此孔子之言为三品之说
  虽不似李习之之悖于诸经然以下愚为恶误
  矣或者更欲以性为至静至明几疑孔子下愚
  之言为有碍则更误矣尚书召诰曰今天其命
  哲此言甚显哲与愚相对哲即智也有吉必有
  凶有智必有愚周公曰既命哲者言所命非愚
  然则愚亦命之所有下愚亦命之所有但今若
  生子在厥初生自贻哲命耳孔子之言与召诰
  之言无少差谬学者曷不引以證之(古人言人/性之上者)
卷十 第 17b 页
(曰哲曰智皆与愚字相对相反绝未言及灵字/言灵者道家之说也说文灵为以玉事神或从)
(巫故灵为神灵之称在神则是美称在人则是/恶称故曾子曰神灵者品物之本也阳之精气)
(曰神阴之精气曰灵楚辞曰横大江兮扬灵夫/惟灵修之故也毛诗之灵台灵沼灵雨礼记之)
(四灵皆兼神灵之义周书谥法极知鬼神曰灵/故庄子则阳注曰灵即是无道之谥也自庄子)
(天地始有大愚者终身不灵之语使灵字与愚/字相对而相反晋人谈𢆯者喜此字虚明妙觉)
(胜于言哲言智于是古文尚书泰誓始有惟人/万物之灵之语自有此语学者幼而读之长而)
(习之忘其本矣是以刘孝标辨命论全是𢆯学/有圣人言命以穷性灵之语不知庄子心灵本)
(是𢆯学故庄子德充符曰不可入于灵府庚桑/楚曰不可内于灵台注曰灵台者心也故以心)
(灵为学者自庄子始而释家明镜心台之谕实/袭之于庄子释袭于庄可也儒转袭于释不可)
(也)又按韩文公原性篇谓孟子性善之说得上
卷十 第 18a 页
  而遗下盖文公以子鱼杨食我等为性恶也然
  此正是孔子所谓不移之下愚也非恶也如以
  性善为非则蒸民之诗物则秉彝之古训不足
  式矣况召诰所谓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今天
  其命哲正是孔子上智下愚之分有哲即有愚
  哲者愚之对子鱼杨食我等天命下愚而更习
  恶也
论语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不幸短命死矣 亡
之命矣夫
  按此皆明以生死富贵为天命以孟子性也命
卷十 第 18b 页
  也两节合之则正变各义无不备矣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
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
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
君子必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按性与命今分两事两字而中庸曰天命之谓
  性是命即所以为性性即所以为命与孟子所
  说不谓性不谓命若合符节子思之学传于孟
卷十 第 19a 页
   子一步不失也修道之教即礼运之礼礼治七
   情十义者也七情乃尽人所有但须治以礼而
   已即召诰所谓节性也若以性本光明受情之
   昏必去情而始复性此李习之惑于释老之说
   也不睹不闻即不愧屋漏之说也非如释氏寂
   静无眼耳鼻舌身意也未发之中即礼记乐记
   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中即左传所谓民受
   天地之中以生之中中者有形有质有血气心
   知特未至喜怒哀乐时耳发而中节即节性之
   说也有礼有乐所以既节且和也天地位万物
卷十 第 19b 页
  育即周易所谓各正性命也
礼记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人之性则
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
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按中庸此节性教即申言首节之性教也所谓
  至诚者秪是由治民获上信朋友顺亲以至反
  身明善而己所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非
  有𢆯妙静明之道也所谓明善者则秖自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事事事著力实地而来
卷十 第 20a 页
  一事不实弗措非虚静而专明心也虽愚必明
  言明善也自诚明谓之性言智人率性不待教
  也即孟子所谓有性焉之命也自明诚谓之教
  言愚人受教能节性也即孟子所谓有命焉之
  性也非如李习之所说觉照而复性也儒释之
  分在乎此
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按郑氏注曰德性谓性至诚者即孟子所说有
  性焉之性召诰既哲又节之性也道问学即修
  道之教即学问思辨行也
卷十 第 20b 页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弗学而
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
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
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
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 饮食男
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
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
心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按此所谓七情即包在孟子所说性也之中所
  谓十义即包在孟子所说命也之中而孟子所
卷十 第 21a 页
  说君子不谓性不谓命即是此篇以礼治之之
  道心之大端治之必以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非可以静观寂守者也
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
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
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
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
而穷人欲者也
  按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二句就外感未至
  时言之乐即外感之至易者也即孟子所说耳
卷十 第 21b 页
  之于声也性也孟子所说有命焉君子不谓性
  也即乐记反躬节人欲之说也欲生于情在性
  之内不能言性内无欲欲不是善恶之恶天既
  生人以血气心知则不能无欲惟佛教始言绝
  欲若天下人皆如佛绝欲则举世无生人禽兽
  繁矣此孟子所以说味色声臭安佚为性也欲
  在有节不可纵不可穷若惟以静明属之于性
  必使说性中本无欲而后快则此经文明云性
  之欲也欲固不能离性而自成为欲也记又曰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此亦言哀乐喜怒
卷十 第 22a 页
  爱敬乃乐音之哀乐喜怒爱敬非人性之哀乐
  喜怒爱敬先王以乐之哀乐喜怒爱敬感人性
  情之哀乐喜怒爱敬也窃释氏之言者必愿拒
  六者于性之外尊性为至静至明至觉无情无
  欲其如与礼记孟子之言不合何又按周易系
  辞传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此节所言乃卜筮之鬼神处于无思
  无为寂然不动之处因人来卜筮感而遂通非
  言人无思无为寂然不动物来感之而通也与
  礼记乐记人生而静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为
卷十 第 22b 页
  音乐言之者不相牵涉而佛书内有言佛以寂
  静明觉为主者晋唐人乐从其言返而索之于
  儒书之中得乐记斯言及周易寂然不动之言
  以为相似遂傅会之以为孔孟之道本如此恐
  未然也
  又按易此节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此言神道在易
  筮之内寂然不动凡有人来筮者能因人感而
  知天下之故所以易道为天下之至神非说儒
  者之身心寂然不动有感遂通也否则天下至
卷十 第 23a 页
  神虽周孔不能况一介儒士乎李习之之言性
  以静而通照物来皆应试问忠孝不能说在性
  之外若然则是臣子但静坐无端倪君来则我
  以忠照之父母来则我以孝照之而我于忠孝
  过而曾无留滞试思九经中有此说否
礼记乐记则性命不同矣
  按此言君臣贵贱群类不同各有性命即召诰
  所说罔不在厥初生亦即诗所谓实命不同也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喜怒哀乐之
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卷十 第 23b 页
  按此血气心知即孟子所谓性也有命焉命也
  有性焉应感起物而动即中庸喜怒哀乐之既
  发也有血气无心知非性也有心知无血气非
  性也
礼记王制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
  按此节性即书召诰所说之节性亦即中庸修
  道之谓教也
孟子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
谓白与
  按性字本从心从生先有生字后造性字商周
卷十 第 24a 页
  古人造此字时即己谐声声亦意也然则告子
  生之谓性一言本不为误故孟子不骤辟之而
  先以言问之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盖
  生之谓性一句为古训而告子误解古训竟无
  人物善恶之分其意中竟欲以禽兽之生与人
  之生同论与孝经人为贵之言大悖是以孟子
  据其荅应之然字而以羽雪至犬牛人之性不
  同辟之盖人性虽有智愚然皆善者也所谓有
  命焉君子不谓性也孟子非辟其生之谓性之
  古说也释氏视人性太过竟欲归于寂静告子
卷十 第 24b 页
  视人性不及几欲侪于蠢动惟诗书孔孟之言
  得其中
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

  按告子言性𣏌柳湍水矢口即误者因不能得
  诗书言性之传而但习滑稽之辨也孟子最深
  于诗书得孔子子思之教故言之最质实无差
  谬也告子此章食色性也四字本不误其误在
  以义为外故孟子此章惟辟其义外之说而绝
  未辟其食色性也之说若以告子食色性也之
卷十 第 25a 页
  说为非然则孟子明明自言口之于味目之于
  色为性矣同在七篇之中岂自相矛盾乎
孟子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
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
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
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
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
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
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
卷十 第 25b 页
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
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
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
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
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
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按天生民有物有则即天命之谓性也民之秉
  夷好是懿德即性善也孟子性善之说以此诗
  为据故如山岳之不可撼摇性善之说始于诗
  不始于孟子告子等坐不习诗教耳凡言性命
卷十 第 26a 页
  者舍五经质实之言而别求高妙未有不误者
  好是懿德即洪范所说攸好德有物有则即春
  秋左传刘子所说动作礼义威仪之则
孟子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存其心养其性所
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按圣贤言天命有一定者不贰即一定也然命
  虽不贰而可修可祈修身之说即召诰所说德
  之用祈天永命也修身即孟子所说君子不谓
  性不谓命也养其性即召诰所说节性也
孟子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
卷十 第 26b 页
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
命也
  按孟子此节言性命乃圣贤至周密至质实之
  道易曰各正性命天正性命以与人人必正性
  命以事天乃所谓知命乃所谓尽性卷阿天保
  保定福禄固正命也然邾子利民而卒亦知命
  正命也比干諌而死伯夷叔齐饿而死亦正命
  也颜子短命曾子启手足亦正命也皆尽道者
  也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即此道也道
  以忠孝为本比干夷齐不死是不忠曾子手足
卷十 第 27a 页
  有伤是不孝尽其道则尽忠孝秉夷物则之道
  也曾子曰吾知免夫谓免桎梏岩墙之类也
孟子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按此形色赵岐注以体貌言之尚书洪范五曰
  考终命五曰恶郑康成亦如此说此汉以前经
  师相传之旧说也
孟子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按赵岐曰性之性好仁自然也
孟子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
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
卷十 第 27b 页
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
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
子不谓命也汉赵岐注曰口之甘美味目之好美色
耳之乐音声鼻之喜芬香四体谓之四肢四肢懈倦
则思安佚不劳苦此皆人性之所欲也得居此乐者
有命禄人不能皆如其愿也凡人则任情从欲而求
可乐君子之道则以仁义为先礼节为制不以性欲
而苟求之也故君子不谓之性也仁者得以恩爱施
于父子义者得以理义施于君臣好礼者得以礼敬
施于宾主知者得以明智知贤达善圣人得以天道
卷十 第 28a 页
王于天下此皆命禄遭遇乃得居而行之不遇者不
得施行然亦才性有之故可用也凡人则归之命禄
任天而已不复治性以君子之道则修仁行义修礼
学智庶几圣人亹亹不倦不伹坐而听命故曰君子
不谓命也
  按此章乃孔子言性与天道之大义必得此性
  命两节相通相互而言之则五经性命之古训
  无不合矣晋唐人嫌味色声臭安佚为欲必欲
  别之于性之外此释氏所谓佛性非圣经所言
  天性梁以后言禅宗者以为不立文字直指人
卷十 第 28b 页
  心乃见性成佛明顿了无生试思以此言性岂
  有味色此与李习之寂照复性之说又远与孟
  子之言更远惟孟子直断之曰性也且曰君子
  不谓性则召诰之节性卷阿之弥性西伯戡黎
  之虞天性周易之尽性礼记中庸之率性皆范
  围曲成无不合矣赵岐谓仁施父子义施君臣
  者如武王周公为子周公召公为臣此命之得
  以仁义施者也命也亦性也若以舜为瞽瞍之
  子比干为纣之臣此处变不得以仁义施者也
  亦命也然有性焉仁义存乎性舜必以底豫而
卷十 第 29a 页
  修仁比干必以谏死而行义舜与比干不诿父
  顽君虐于命也礼敬施于宾主如孔孟适各国
  终无所遇圣人得天道王天下如武王灭商有
  天下孔子不得为东周衰不梦周公此各正其
  道以尽性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正者正命即
  变者亦正命也皆所以事天也
  按唐李翱复性书曰情之动静弗息则不能复
  其性而烛天地为不极之明故圣人者人之先
  觉者也觉则明否则惑惑则昏 明与昏性本
  无有 诚者圣人性之也寂然不动广大清明
卷十 第 29b 页
   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弗虑弗思情
   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无虑无思
   也易曰天下何思何虑 寂然不动邪思自息
   惟性明照情何所生 其心寂然光照天地是
   诚之明也 诚者定也不动也 昔之注解中
   庸者与生之言皆不同何也曰彼以事解者也
   我以心通者也 本性清明周流六虚所以谓
   之能复其性也 夫子复生不废吾言矣
   按商周人言性命多在事在事故实而易于率
   循晋唐人言性命多在心在心故虚而易于傅
卷十 第 30a 页
  会习之此书是也尚书毛诗无言不实惟周易
  间有虚高者然彼因言神明阴阳卜筮之事是
  以圣人系辞不得不就易道以言之中庸一篇
  与易道相关者多(惠氏定宇中庸/注全归入周易)故言亦或及
  于幽明高大之处然无言不由实事而起与老
  释迥殊乐于虚者见易中庸之内寂然不动诚
  则明等语喜之遂引之以为證又因礼记人生
  而静孟子先觉等语喜之遂亦引之为證不知
  已入老释之域矣按周易寂然不动乃言卦爻
  未揲之先非言人之心学也诚则明者乃治民
卷十 第 30b 页
  获上信友顺亲之事明善者乃学问思辨行之
  事亦非言静寂觉照也人生而静言尚未感物
  非专于静也先觉觉民如诗之牖民孔易非性
  光明照也此不可诬改圣经以饰释典者也至
  于释典内有云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
  称也其道虚𢆯固已妙绝常境心不可以智知
  形不可以象测同万物之为而居不为之域处
  言教之内而止无言之乡寂寞虚旷强名曰觉
(翻译/大论)佛蠲嗜欲习虚静而成通照也有感斯应
  体常湛然形由感生体非实有(魏书释/老志)自性本
卷十 第 31a 页
  觉详见于实相经(白居/易文)有生皆有情菩萨乃有
  情中之觉者耳佛有觉性而无情(翻译/名义)佛者西
  天之语唐言觉谓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传镫/录)
  以上各释氏之说皆李习之复性之说所由来
  相比而观其迹自见盖释氏见性秖是明心不
  但不容味色声臭安佚存于性内即喜怒哀乐
  亦不容于性内甚至以不生情为正觉性明照
  则情不生然则易文言明以利贞为情性矣又
  言六爻发挥旁通情矣然则情可绝乎性待复
  乎恐未然矣
卷十 第 31b 页
  又案释氏所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性字似
  具虚寂明照净觉之妙此在梵书之中本不知
  是何称名是何字样自晋魏翻译之人求之儒
  书文字之内无一字相合足以当之者遂拈出
  性字迁就假借以当之彼时已在老庄清言之
  后盖世之视性字者已近于释老而离于儒矣
(晋谢灵运诗云偃卧任纵诞得性/非外求王康琚诗云矫性失至理)六朝人不讳
  言释不阴释而阳儒阴释而阳儒唐李翱为始
  魏收所云虚静通照湛然感应者此明说是佛
  性不言是孔孟之性不必辩也李翱所言寂然
卷十 第 32a 页
  静明感照通复者此直指为孔孟之性不得已
  不辩也象山阳明更多染梁以后禅学矣
  又案寂然静明感照通复以此为事可以鍊身
  体可以生神智可以为君子可以为高士可以
  为名臣可以守廉介可以蠲嗜欲可以澹荣利
  亦有用有益也然以为尧舜孔孟相传之心性
  则断断不然
卷十 第 32b 页
卷十 第 1a 页
研经室四集诗卷十 文选楼诗存
 癸酉
  高邮雨后舟中歌
旧年一雨洗春去花落春明杂飞絮今年一雨浮
春来楚州烟水迎船开楚州珠湖好烟水但恐狂
澜来未已远村新绿上林梢野寺江梅破新蕊如
此淮南好画图一涨便教成釜底河水原从天上
来湖堤究竟由人毁春风起兮吹春波今年秋风
复如何中流击楫愁心多且挂江帆催渡河
  泊瓜洲督运自题江乡筹运图
卷十 第 1b 页
高台日映海门红杨子春江二月中猎猎千帆开
北固幢幢一纛引东风(台建大旗风顺则鸣炮升/之粮艘始由北固渡江来)
旧游已叹华年改故里还疑梦境同今日伊娄河
上住幸无诗称碧纱笼
  题郭频伽(麟)神庐图卷
名园多楼台乃逊图画久金谷能几时蘧庐同其
偶不死惟谷神神构即不朽郭子本清贫计出季
伦右尻马御飞轮造化盗而取精神见山川真气
为户牖弹指楼阁成缩地箱箧受示我神庐图导
我入庐走扪腹即生松运肘亦化柳痴语破平泉
卷十 第 2a 页
涩文斥绛守若不言本无安知非真有始叹甲第
雄不敌诗画手造物非忌才终待才人厚
  题蝶梦园图卷用董思翁自书诗韵
   辛未壬申间余在京师赁屋于西城阜成
   门内之上冈有通沟自北而南至冈折而
   东冈临沟上门多古槐屋后小园不足十
   亩然亭馆花木之盛在城中为佳境矣松
   柏桑榆槐柳棠梨桃杏枣柰丁香荼蘼藤
   萝之属交柯接荫而独无牡丹园有一轩
   二亭一台玲峰石井嵚崎其间花晨月夕
卷十 第 2b 页
   不知门外有车尘也余旧藏董思翁自书
   诗扇有名园蝶梦之句辛未秋有异蝶来
   园中识者知为太常仙蝶呼之落扇继而
   复见之于瓜尔佳氏园中客有呼之入匣
   奉归余园者及至园启之则空匣也壬申
   春蝶复见于余园台上画者祝曰苟近我
   我当图之蝶落其袖审视良久得其形色
   乃从容鼓翅而去园故无名也于是始以
   思翁诗及蝶意名之秋半余奉
   使出都是园又属他人回忆芳丛真如梦
卷十 第 3a 页
   矣癸酉春吴门杨氏补帆为画园图即以
   思翁诗翰装冠卷首以记春明游迹焉
春城花事小园多几度看花几度歌花为我开留
我住人随春去奈春何思翁梦好遗书扇仙蝶图
成染袖罗他日谁家还种竹坐舆可许子猷过
  游淮阴柳衣园忆京寓蝶梦园
谁家池馆傍淮滨薄暮风光泼眼新初月残阳交
弄影绿杨红杏共扶春去年花事诗犹在今日京
华迹已陈但是园林游便好莫教苦忆旧芳尘
  隋宫瓦
卷十 第 3b 页
隋宫黄土迷芜城大雷小雷春草生玉勾金钗掘
已尽荒原还有耕夫耕我过芜城见耕者拾得隋
时故宫瓦但有双环四出纹惜无文字周回写回
雁宫芳林门知是何方檐溜痕流珠堂成象殿建
瓴形势分明见一规翠㼾阅千年秪宜琢就圆池
砚麝煤响拓写隋书护儿先录来家传
  题柳径停云图卷子三叠万柳堂诗韵
   癸酉春都中陈钟溪少司空邀同其叔石
   士编修兄玉方员外暨朱野云山人潘芝
   轩大司空叶琴柯给事叶芸潭刘芙初董
卷十 第 4a 页
   琴南饶晴芗谢向亭编修同游万柳堂山
   人画万柳堂卷子寄余翁覃溪先生题卷
   首曰柳径停云并题五言古诗一首诸公
   所作多题卷中朱苍楣比部诸公亦有题
   句寄到济宁舟中因三叠旧韵题荅
僻寺看花处诸公载酒行题诗邀鹭羽补柳得莺
声莲社清风聚兰亭曲水平那堪廉孟子伤逝不
胜情(柳堂旧游法时帆/先生顿作古人)
两载禊春波朝游复夜歌(两年与山人屡/夜宿枯花寺中)深杯依
锻柳短烛接铜荷人远梦犹恋图新诗更多小斋
卷十 第 4b 页
三砚外(山人三砚斋覃/溪先生书扁)为我墨重磨
窠擘停云字池装柳径图书窗曾共觅吟杖记相
(壬申春随覃溪先生游万柳堂并访先生/旧居先生童时读书处距堂一里许耳)词侣
随前辈经生奉大儒墨云题一片飞到蜀山湖
湖水掘已尽苦馀红蓼花(时各湖积水疏掘/殆尽以济漕运)万帆
争转粟一舸学浮家望雨占云气催程趁月华相
思多旧侣把卷伴琴茶
  纤代赈
   此癸酉六月作及九月归舟至德州时直
   隶豫东邪教作乱乃每船各选壮丁给兵
卷十 第 5a 页
   械合首尾五帮连环相助至十一月始肃
   全漕归江南境
鸿雁年年飞所谋在江湖閒民无聊赖惯作牵船
夫粟米四百万转运达
帝都南漕五千船船与廿夫俱牵夫十万辈岁岁
相挽输南牵来瓜洲北牵过长芦负纤面扑地蹴
踏声齐呼前船呼邪许后船唱喁喁当暑无笠盖
逢寒无裤襦阴雨沐毛发烈日炙肌肤岸宿犯霜
露川涉陷泥涂或为颁白首或为鬑鬑须兵吏促
行程执朴相逐驱恋船如恋家孰肯为逃逋问伊
卷十 第 5b 页
何所乐问伊何所图一饭何所乐一身何所图所
累惟此口藉船相为糊有时力衰尽沟壑在路隅
年丰尚谋食岁荒食更无今年春夏旱山东二麦
枯农民无收穫握粟如珍珠俯首掘草根煮及荠
与荼仰首剥树皮屑及柳与榆鲁宋数万民贸贸
来川途川途亦无麦守死能须臾饥民尔勿死为
我牵舳舻一船加廿人数万抵飞刍加夫不得力
不惯相曳娄不惯鸣欸乃不惯合步趋虽不合步
趋聊使相挽扶才牵闸河船便得饭数盂腹饱心
且安人分势自孤何尝说相赈与赈实无殊方今
卷十 第 6a 页
太平世尔曹壮而愚得食即
帝恩养此七尺躯今年湖水浅处处阻且迂剥运
耗既多加夫费更需一船有一军军困复谁苏岂
不欲军苏赋勿加越吴东南农力困安可再多逾
军农尚困乏何况牵船徒自古食为天无食良可
虞所赖岂有他一饭真区区
  重阳泊天津登芥园小楼
树老寒蝉断斜阳独倚楼浮云连渤海新涨下漳
流挽粟能归庾来船任触舟回帆天气好秪是已
深秋
卷十 第 6b 页
 甲戌
  春草轩咏春草寄仲嘉二弟
淮阴二月草萋萋帆影车痕上碧堤节鼓春回行
马外寻诗晚出射堂西池塘雨过人犹梦河朔风
和绿渐齐愁说微山湖水尽香蘅芳杜满新泥
  与王柳村处士(豫)丁柏川观察(淮)方静也茂
  才(士倓)焦山僧借庵同立焦山书藏诗以纪
  事
书赖名山藏山向古书觏禹贡逮尔雅桑钦亦传
授岳镇若非书其名久舛谬我昔立书藏钱塘置
卷十 第 7a 页
灵鹫兹复来江南焦山藏新构焦山本谯山人罕
识其旧于诗见江淹于典稽杜佑楼倚椒山祠正
气充宇宙周汉二鼎间常有海云覆鹤铭残字多
编列签厨富万卷压江涛千函寄烟岫付与诗僧
收何异长恩守况是仁者静山寿书亦寿千载传
其人更有史迁副
  贺翁覃溪先生重赴甲戌科
恩荣宴
弱冠科名花甲周
新恩重得会瀛洲三春补赴琼林宴(先生壬申会/榜在九月)
卷十 第 7b 页
万卷真传石墨楼(先生之学渊源于黄氏万/卷楼先生自有石墨书楼)
锡爵自甘迟二载(辛未科元等在京师即议先生/应与是科之宴先生以壬申尚)
(少一年愿以甲戌科迟二/年与宴计六十二年矣)著书人好共千秋(先生/谓前)
(甲戌科多著书之人元谓今新甲/戌科如刘逢禄等亦能著书者也)先生学与精神
合试看江河万古流
  过珠湖草堂用自题射鸭图旧韵二首
扁舟入珠湖帆共湖云飞浦溆自回绕蒲柳相因
依破暑得微凉轻风生葛衣忆与草堂别七年今
始归群从昆弟来欣然意无违羡君远城郭萧然
无是非
卷十 第 8a 页
鸥鹭狎湖水不向江外飞泛泛蘋藻间烟波常相
依群从掉湖月夜披白苧衣念我宦游人故里偶
一归在外十九年情伪尚多违相念且相勉行年
应知非
  夜宿雷塘墓庵
离乡远游子常悲岁月深一朝暂归养汲汲惜寸
阴兹来得展墓仿佛同此心敝庐仅一宿徘徊恋
旧林暮愁夕阳坠晓迫明月沈梦魂讵能定毛色
忽已侵逮存恸畴昔靡盬念斯今行行重回顾涕
泗空沾襟
卷十 第 8b 页
  晓发摄山
秋光缥渺最高峰石径云霞叠几重二十九年人
再到松岚更比旧时浓
  雨后过青阳五溪登望华亭看云中九华山
九华著奇秀游眺昔未曾峰峦入梦想烟霞填我
膺今来五溪上驻马试一登是时秋雨后云气犹
郁蒸九峰在何许访及溪上僧僧指深云中恍愡
见未能欲待难久待应憎谁敢憎天风霍然动云
势初翻腾乍开若擘絮骤破疑裂缯忽于白云隙
迸露青崚嶒有如九老者山颠降且升隐隐松岚
卷十 第 9a 页
际时见笠与簦有如九游女帘捲窗暂凭烟鬟晓
未整堕马堆鬅鬙又如水苍玉琢出青圭棱又如
碧菡萏朵朵波上凌九峰不齐见三五互减增将
藏意欲秘复见态转矜屈指知第几注目穷多层
徘徊涉江去回首秋光凝
  九华忆古二绝
九峰缥渺一云连朵朵莲华碧上天试把山光比
诗思飘然真似李青莲(顾野王时此山名九子山/唐李太白始改九华之名)
云中一一出青尖风力谁能似此铦欲与荆公斗
诗笔故应好处是修纤(王介甫九华山诗云盘/根虽巨壮其末乃修纤)
卷十 第 9b 页
  舟过小孤山
淼淼浔阳九派流波心清湛一峰秋独撑江汉成
孤注远压金焦在下游活翠岩边霜叶树淡红山
顶夕阳楼乘风破浪寻常事但惜仙矶未泊舟
  冬至日雪窗偶成
南土候多暖今年特地寒朔风过彭蠡快雪似长
安为此阴晴计端因稼穑难稍閒聊自慰戾气净
馀干
  登滕王阁
千年诗序至今存谁见当时棨戟尊为有大文射
卷十 第 10a 页
牛斗才教高阁老乾坤栋云帘雨复飞卷彭泽临
川相吐吞倚槛独思百城寄寒江极目静无言
  咏十三金石文房
   以唐文泉子紫石砚砚匣上嵌汉货布以
   汉五铢泉范为墨床以汉宛仁小弩机为
   水池以汉印钩为水匙以汉尚方辟邪铜
   筒为笔筒以宋王晋卿镂金铁匣为墨匣
   内贮长寿半钩唐鱼兵符以梁大同隋开
   皇仁寿唐会昌四造象为笔架共成一盘
   以供清赏
卷十 第 10b 页
斋中积古最精研一尺檀盘事事全金石文房十
三器汉唐北宋二千年案头旧拓铜花细笔下新
生墨彩鲜翡翠珊瑚皆避席好同欧赵共清缘
  甲戌除夕接雷塘庵僧心平书诗以荅之
劳劳已终岁今日少务闲静坐玩窗影积雪何增
寒言念
君恩重肩力惧未殚忽来诗僧简古院忆木兰我
家雷塘墓去院数里间登楼原可望中惟隔一山
墓庐有梅树神道开松关当兹岁云暮夜雪飞漫
漫复念千里外岂不心为酸简中何所语苏亭多
卷十 第 11a 页
喜欢上言墓木好下言民食艰民食聊相助墓木
常相看(扬州旱民甚饥余已捐助粥/赈更加助于近墓之贫户)写诗代荅简
转问竹平安
 乙亥
  齐侯罍歌
   此罍铭在腹内十九行一百六十八字乃
   齐侯铸赐田洹子及其妻孟姜之器洹与
   桓通借字汪容甫所藏陈逆簠又作貆子
   音同则假借无定铭辞有奉齐侯受命于
   天子曰尔期璧玉乐舞壶鼎鼓钟用缀尔
卷十 第 11b 页
   大舞铸尔善釿用御天子之吏洹子孟姜
   用祈眉寿等字语工字古铜坚而黝色泽
   绝似焦山之鼎余昔购之安邑宋氏葆醇
于戏此罍乃齐景公之所为赐与田桓孟姜宝用
之云雷繶带交陆离兽面两耳双镮垂篆在腹内
难拓槌一十九行列铭辞璧玉乐舞钟鼓司听命
天子曰尔期洹桓假借古无疑万年眉寿为尔祈
太岳姜氏育有妫再世遂至稚孟夷五世洹昌应
卜龟受此器者田乞釐凤皇于飞陈厚施晏子谏
礼知齐衰此罍之铸当此时玩辞可见公室卑孔
卷十 第 12a 页
子请伐扶衰姬此罍屹然竟不移尚父祚短弱尾
旗不抵虞韶传至斯精金坚黝真䵼彝百六十八
字画奇历三千年文在兹我姑酌彼还哦诗(兕觥/近时)
(䍐见余藏文父乙兕觥如爵有盖上/有兕头双角之形器盖皆有九字铭)
  齐侯罍歌 常生
 罍乃酒器形如壶郭注尔雅曾辨诸其别有五
 小曰坎馀者为罍名无殊古人祭祀及朝享用
 备尊彝致精爽天子饰玉诸侯金义别尊卑著
 天壤吾家积古古物多爵觚觯角纷搜罗酒器
 前后共廿六哦诗久已同摩挲后得一罍更权
卷十 第 12b 页
 奇形符古制双耳垂两环系耳吐饕餮古气磅
 礴盘云雷雷罍声近义取此孔疏训解得古旨
 罍口铭辞十九行环列直下罍腹止口小腹大
 摹拓难铜花青照江水寒篆文百有六十八猝
 难释辨非彫残吾师椒堂朱驾部摹篆秋堂博
 三古孔悝读铭未云多张敞识鼎岂足数嘉庆
 甲戌季冬时吾 父拓寄请释之雄文奇字句
 佶屈一朝识破无廋词首列齐侯罍数字用锡
 洹子作尨器洹桓偕声古通借乃知此为景公
 制自古人臣著勋绩始制彝器答宣力桓子无
卷十 第 13a 页
 宇齐奚功曷祷万年加宠锡我忆景公当是年
 公室已卑陈氏专五世其昌协筮卜齐国之政
 将归田若使景公早此鉴或知守礼思忧患何
 至失刑陈厚施晏子自晋归纳谏此器已兆齐
 祚移妫育于姜其代斯吾抚此罍再叹息永怀
 还诵金罍诗
  伊墨卿太守(秉绶)由闽赴都过南昌赋别
夜雨尊前酒新晴柳外莺洪都三宿住淮海十年
情孑孑皆孤子嘤嘤是友生此行广陵郡一路埭
棠清(嘉庆乙丑余丁忧回扬州时墨卿/同年为扬州太守旋亦以忧去官)
卷十 第 13b 页
  用余家瓜洲红船为式在南昌造船以为救
  生诸事之用瓜洲船乘风归去三日至瓜洲
  矣
南人使船如使马大浪长风任挥洒红船送我过
金山如马之言殊不假我嫌豫章无快船造船令
似金山者鄱湖波浪万船停惟有红船舵能把洪
都三日到江都如此飞帆马不如
  夏夜雷雨题楚夜雨雷钟铭宋拓本册
   楚夜雨雷钟钟钮铸雷神之形铭在钟里
   篆迹雄古宋政和中出于武昌后归秦桧
卷十 第 14a 页
   家今册中旧拓乃王复斋所收北宋本也
   豫章暑雨应时农田大稔清宵听雨偶题
   长句
豫章农田正愁暑圛圛升云常夜雨西山夜半转
雷车天遣雷公伐雷鼓雷公裸象在楚钟政和拓
本墨尚浓篆迹累累肖雷势每疑夜雨腾蛟龙我
摹钟文三叹息湿染千年墨云黑何时堕地见雷
(雷神象见论/衡搜神记)铸象书铭傅芉国今年雷雨动满
盈有雷不震民不惊凉宵瀹茗看古篆雨声喧隔
谯钟声
卷十 第 14b 页
  夏夜
新月净如洗夜花凉若秋风前双烛灺露下一萤
流暑气清将减诗情淡不收竹床与蕉扇歇得半
时愁
  读吴谷人前辈(锡麒)有正味斋续集即用见
  寄原韵和寄
七年浙海障横流常向先生借笔筹(浙海多盗元/前后七年办)
(毕先生常以筹/策见示于诗)相邸词垣思早岁(已酉庚戍间先/生为那绎堂尚)
(书之师馆阿文成公第中元/与绎堂同年往来得见先生)选楼讲院忆今秋(先/生)
(今住扬州安定书院距/元家隋文选楼最近)寿高雅喜诗逾健政拙还
卷十 第 15a 页
惊句未酬此夜雨窗秋烛底新编如与话绸缪
  题雪窗图卷用去年韵
   去冬今春雪太多甚寒虑有沴及五月麦
   大熟且多双岐者秋稻亦大熟斗米较上
   冬贱百馀钱始知宜寒也乙亥冬甫至小
   雪节及甚寒得二寸之雪喜题卷中
双岐多秀麦方识雪宜寒斗米百钱贱万民千里
安惊心岁荏苒著手事艰难又喜一年雪何妨非
意干
 丙子
卷十 第 15b 页
  正月八日立春游百花洲
较雨量晴又一年课农馀事课花田(时补栽/花树)偶来
水木双清地疑到蓬壶小有天香破早梅知岭近
绿争高柳见春先尘劳自愧诗怀少半日能游便
似仙
小园蝶梦忆芳辰如此林泉也畅神四面楼台皆
近水一家笔砚共吟春香初茶半留连处山色湖
光澹荡人莫使宦游忘物候度江一十二番新(余/在)
(江南见/十二春)
  春雨
卷十 第 16a 页
半月畅春晴翻生望雨情东风变云气密雨下江
城遥想匡庐上应多瀑布声湖山一千里处处起
新耕
  百花洲春晴
晓来浓雾满江城缓缓春光湛湛晴过午日酣风
气暖水烟山翠不胜情
  百花洲课士作得花字
城里瀛仙馆湖东隐士家山林腾啸咏水木湛清
华孤屿亭亭立圆波面面斜楼台双有影风月四
无遮地领千年胜人栽百种花众香深雨露万色
卷十 第 16b 页
动云霞过客多题壁春行偶散衙莫教芳树下忘
却课桑麻
  以沈檀为勾股形笔筒嵌镜于其𢏛处即以
  为砚屏照墨也刻诗代铭
岂独管为城兼因砚作屏开奁回玉照脱颖破春
暝石洗池分镜花生笔有瓶墨光浮潋滟烛影射
珑玲雅制宜宵课新诗抵篆铭儿时书味在还忆
一镫青
  题金带围花开宴图
老圃秋容尽自誇春风何事弄繁华谁知误煞苍
卷十 第 17a 页
生处即是四花中一花
  将由豫章赴中州过庐山作
庐山高连天上云云天与山殊不分香炉峰里云
氤氲朝霞暮霭何纷纷(香炉峰在岭半岭高于峰/且岭势阿曲向西北而峰)
(居其中其形殊不似香炉但其中云气常滃生如/香烟之出鼎乃悟古人所以命名者以云肖出)
我行百里庐山麓远岭青青近峰绿东林秋落白
莲花却向溪南望山北(余家旧藏文徵仲摹李伯/时白莲社图此图画法出)
(于晋唐旧本尚非伯时所创社倚崇山溪绕其外/今东林寺在溪北而寺后无崇山殊不似此图余)
(在寺门望山久之乃悟晋莲社乃北向背山者/向南而望与图酷似今东林寺与之相反矣)
北香山旧草堂惟留古木森豫章(香山草堂已无/一椽惟留唐木)
卷十 第 17b 页
(一大株数十里/外森然可见)西风袅袅下木叶随云飞过天池
旁天池岧峣不能到劳人空使山灵笑昨因霖雨
拜疏来长愿山灵答
明诏但是西江忧旱时定发云雷洒龙瀑(庐山旧/不列于)
(祀典今年夏旱余撰文祭祷之后遂出云降雨七/月将卸印时拜疏为山神请封列祀典且祈永致)
(作霖之应奉/旨/封溥福广济神号)
  大梁丙子立冬后一日即得雪四寸再叠雪
  窗图韵
瑞雪迎冬早梁园气已寒吏民共清静川岳各平
安愿得来牟熟何愁抚字难夜窗重展卷素食咏
卷十 第 18a 页
河干
  治大梁抚署后园偶题
昔年镫火笙歌地今日荆榛瓦砾场特剪荒芜开
旧圃旋修破碎得虚堂台基高处宜登眺案牍閒
时竟坐忘土瘠难栽好花树春来拟插百垂杨
  腊前三日将出都与野云山人同宿万柳堂
  觉性开士方丈晓行赋别

恩辞
九陛奉节恋
卷十 第 18b 页
天阊几日肃驰骤今夕聊徜徉税车过萧寺晚饭
来柳堂山人兴还逸开士意亦长是时近佛腊永
夜同僧房空庭澹落月古木含清霜地炉石炭暖
纸窗律烛光斋厨出寒蔬禅榻薰篆香境僻息群
动意深难坐忘为言五载别屡泛千里航频年忧
漕水两度归雷塘彼既虑寇近此亦恐盗藏滑台
快击灭(时那东甫同年治葬近在东南郊/外予过之谈癸酉灭滑贼之事)砀山谨
禦防(癸酉冬予亦调发漕标/将士防禦于萧砀之间)语长绪往复事过犹
慨慷前春补柳处近在冰池旁春深野桃红秋高
篱菊黄停云寄画卷赋雪留诗囊踪迹昔清远须
卷十 第 19a 页
眉今老苍短梦暂欹枕晓钟已趣装征途送遥目
离念萦中肠
  十二月过赵州茶亭僧舍
五度洨南走驿车冲寒冒暑过僧家买丝客去休
浇酒糊饼人来且吃茶午暍未忘曾爇炭雪途还
记得浮瓜请看老衲惟閒坐尚把星霜改鬓华
 丁丑
  春日安陆道中题王鉴画楚山清晓卷
我藏旧卷图楚山画清晓身未到楚山安知此境
好今春来武昌苦雨意殊恼寒食渡江去渐觉春
卷十 第 19b 页
雨小行入竟陵西阴云豁然埽近岭已飞飞远峰
犹袅袅是时东方明旭日将加卯荡漾平湖烟低
向山根绕新霁气逾清若浮海中岛一片绿沉沉
强半是春草烟净湖水明山影向湖倒碧镜舒黛
眉绘事逊兹巧连村柳色多入麦菜花少宛转登
山樵翩翻出巢鸟始知望山色城中苦不早鼓楫
下沧浪青青犹未了横看数百里巨幅展江表(横/幅)
(手卷宋人名/之曰横看子)
  彝陵峡口望蜀江
岷江本是愿朝宗底事巴西绕万重峡口山光青
卷十 第 20a 页
似剑荆门水势白如龙吴船快放三千里蜀客愁
归十二峰莫问猿声在何处䌽云可待种芙蓉
  荆州怀古
纪南山外古荆州一片江城渺渺愁春夜梅花沙
市月西风荷叶渚宫秋萧梁书尽名犹在巫峡云
来梦可留岂有才人不惆怅未应王粲独登楼
  泊调弦口
布帆安稳楚江天橘树花香野堠前南望洞庭好
春色华容山碧水调弦
  荆襄杂诗九首
卷十 第 20b 页
   羊杜祠
羊杜督军事被服皆雅儒襄汉据上游用此终吞
吴汉石有娄寿晋碑何遽无(襄阳汉娄寿碑今尚/有拓本晋碑谓羊公)
(杜公/三碑)
   鹿门山
隔水鹿门山沙涨渔梁渡渺渺沧浪间隐君从此
去远岫多松云郁积幽人趣
   襄阳城
汉水以为池荡荡本天堑何以三千年屡见攻与
陷守取在人谋慎哉以古鉴
卷十 第 21a 页
   大堤
春风吹汉水日落岘山西我自城东来青旗绕大
堤萧然何所有芳草空萋萋(唐以前都关中襄樊/为水陆最聚之处故)
(繁华/也)
   武当宫观
㠁碑五百载楼观犹堂堂老桂缀青子春松生古
香羽士无反侧任尔耕武当(所过遇真玉虚宫及/各茶庵皆有古树周)
(庵老桂高出三层楼上永乐嘉靖玉虚宫四碑皆/高三四丈道士依各山者以千计皆佃民种山以)
(为生计时襄郧观察/请减汰道流予否之)
   郧中山
卷十 第 21b 页
郧竹万叠山民在山深处贼平民彻砦更造新屋
住垦山复种田春深麦遮路(白莲贼往来郧竹之/时民多逃亡或结砦)
(山顶本不似前明流民与贼相附今贼净民安连/遇丰年民焚老林垦山种麦及包榖多造新屋情)
(颇安/乐)
   古郢都
横江犹未极叹息此郢中章华在何许禾黍空故
宫惟有屈宋辞万古流春风
   荆门蒙泉
纷纷春月白沉沉夜山青鸣泉出石窦清渠抱幽
亭何必登高台始讲蒙卦经(山半有陆象山讲经/台余谓蒙为出泉之)
卷十 第 22a 页
(象有冒勉长进之义故象谓果行育德非/专谓童稚愚蒙也一卦之象不专一义也)
   赤壁
千古大江流想见周郎火草草下江陵匆匆让江
左纵使不东风二桥亦岂锁(静春居三国志疑年/录谓曹操最感桥太)
(尉之恩引为生平知已赤壁之战二乔年皆三十/以外操岂有镇二乔之心杜牧之诗是为失言)
  霭园听莺
繁林千树合夏气一山清连巢乱绵羽倚户得嘤
鸣百啭犹未已双柑殊有情羡彼谷居者交交朝
暮声
  阅洞庭水师毕登岳阳楼
卷十 第 22b 页
木叶西风外秋光满洞庭波平万顷白露肃千山
青远浦一何澹此心相与凝戈船人散后楚客自
扬灵
  望君山
终古君山色苍然压洞庭橘烟寒郁郁竹雨夜冥
冥兰芷因骚佩鱼龙伺乐听莫教徒鼓瑟多恐泣
湘灵
  丁丑九月十一日谒 南岳庙遂登祝融峰
  顶
潚江夜雨连湘潭午晴云气馀秋炎南行不似重
卷十 第 23a 页
九后风和川静如春酣山村竹坞路百转再宿始
到南岳南入庙拜 神谢且祷今年有雨无不甘
更愿 神功福三楚丰年屡协鱼旟占馀閒跻胜
上石廪群峰按图相问探磴高岭仄下马走逐队
扶过肩舆篮天门叠石作壁垒上封铸铁为瓦檐
飞流直下绝涧底千年不卷珍珠帘风高气紧杀
凡木但能拥肿生松杉摄衣步上祝融顶云开石
出何巉巉七十二峰四千丈眼底一一森青尖昔
闻湘中望衡岳舟行能识九面岩我今远从岩上
立那见叶叶湘中帆惟见带水自转折一条白气
卷十 第 23b 页
相吞涵苍梧地荒禹迹远山中近事差可谈少陵
侧身叹朱凤昌黎掷珓多忧谗邺侯结庐在何处
烟霞留与张文潜南轩新安雪中住直同文定通
洛濂此外仙释殊不少我心钝拙安能参𡵺嵝有
碑索不得奇文曷出杨升庵名山自念久游历岁
月动与行踪添嵩高二室昔祷雨泰岱日观早具
瞻朅来双鬓虽末白霜色强半生我髯登峰幸斗
腰脚健不扶银鹿身犹堪鸿雁若回试寄语吾于
五岳今登三
  唐怀素绿天庵
卷十 第 24a 页
蕉庵在何处曲折入繁林秋暖无黄叶径幽多绿
阴壁间狂草在石上古苔深安得住三宿清宵听
鼓琴
  游浯溪读唐中兴颂用黄文节诗韵
帆随湘转寻浯溪登岸欲摩唐宋碑密林椄叶山
径寂青虫当路垂秋丝桥边清波眼到底乱石凿
凿藏鱼儿苍崖百尺悬于西削成绝壁鸟不栖碑
乃鲁国之所写颂乃次山之所为三千里外有水
部十四年后无太师人贤地胜文笔古过客墨拓
争洒挥壁立积铁屹不动安者见安危见危江湖
卷十 第 24b 页
岂独漫郎宅又遣山谷来题诗各人忠爱各朝事
大都楚泽骚人辞事有至难最可叹靖康俄与灵
武随惟有溪边古渔父欸乃湘烟无所悲
  过潇湘合流处
零陵城边黄叶渡柳侯祠前多竹树布帆无恙挂
西风正是潇湘合流处潇湘秋水彻底清碧山如
黛照波明随波转望忘世情翠鸟趁鱼时一鸣
  自湖南零陵入广西全州避雨宿湘山寺次
  日晓发
湘源山下借僧庐翠嶂清流古画图夜雨潇潇听
卷十 第 25a 页
斑竹晓云梦梦望苍梧初冬黄叶犹依树百里青
松尽引途(夹道古松青苍盖天百里不断旧名/为引路松其间又多杂以丹枫黄叶)
底古人游兴好骖鸾飞过洞庭湖(兼谓韩文公吕/仙曹唐范石湖)
卷十 第 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