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研经室一集卷四
  禹贡东陵考
余昔在浙已考浙江即禹贡三江之南江禹贡东迤
北会于汇乃自池州石城东迤会于震泽至馀姚入
海稽之汉以前古籍无不合者汉以后各家之误可
指诸掌矣嘉庆十一二年间予在墓庐为卜葬之事
西上冶山见所谓广陵者矣十三年由汴梁过临淮
踰清流关岭更见所谓广陵者矣十八年由江宁溯
江至池州九江乃晓然于禹贡至于东陵东迤六字
为确不可易广陵即东陵晋以后人误之久矣晋以
卷四 第 1b 页
后人误解北会于汇之汇为彭蠡势不得不在湖口
彭泽以上求东迤求东陵不知大江之势自武昌至
彭泽皆正东流惟过彭泽由望江向安庆池州芜湖
以至江宁皆东北流此禹贡所以称为北江也(按地/球度)
(数由西南向东北斜角历南北经度将及三度非比/由武昌至彭泽自正西至正东纬度平行也且名曰)
(东陵自应在九州之东若在彭蠡/以上则荆州界内不当云东矣)东迤之处即在池
州古石城由石城而趋震泽实是正东流(由池州至/震泽正循)
(纬度平/行而东)禹贡于东迤之上书曰至于东陵是以东陵
定东迤之地后人既见东迤之地即当于相近之地
求所谓东陵者晋人误以东迤在彭蠡之上遂失东
卷四 第 2a 页
陵之名不知汉书地理志庐江郡下班氏自注云金
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属扬州庐江出陵阳东南
(句)北入江(由江之北岸/入江故曰北)此乃汉人之说最为明白可
据者也计东陵之大非一二邑所可尽陵之为形乃
长山之形其脊棱棱然绵延而行水分两地而流方
称其名今庐州府舒城县应即是东陵之首过此以
东为滁州清流关岭脊最高再东则六合天长以至
扬州甘泉江都始为东陵尽处试观此陵绵延数百
里其脊分南北脊南之水皆入于江脊北之水皆入
于淮界限分明虽起伏高低或有平衍之处而以分
卷四 第 2b 页
水之法测之则瞭然可见者也予出扬州西门至古
井寺陈家集横山冶山见一路皆有岭脊之形问之
农民皆言岭脊雨水南则入江北则入湖再由冶山
至棠山以上直接滁山皆然滁之清流其形最显此
扬州之所以名曰广陵也此江都东乡所以有汉东
陵亭庙也后汉书郡国志江都广陵有东陵亭即此
地也统而言之皆禹贡之东陵也禹贡于彭蠡之下
书曰东为北江入于海又书曰至于东陵东迤是明
以东陵为北中两江分路之处而北江千里仅以东
为北江入于海七字毕之是明以东陵数百里与北
卷四 第 3a 页
江同起止矣东陵尽处即北江尽处也或曰东陵之
脊水分南北流东陵之尾将至东陵庙(即后汉书注/之东陵圣母)
(庙在今张纲沟仙女庙相近之处约去扬州府城东/三十馀里汉广陵太守张纲于东陵村开沟故名)
方止今邵伯湖水曷由过扬州府城而入江也曰此
陵脊在今府城北湾头镇禅智山光两寺之间为最
低之处乃吴夫差沟通江淮之故非禹贡东陵本来
之形势也予尝读尔雅各陵矣注者唯以西隃雁门
为北陵可考馀皆不能确有所指予于十七年至山
西稽问西隃雁门之陵横亘塞门数百里是非一二
邑地所可尽与东陵同东陵二字见于尔雅又见于
卷四 第 3b 页
禹贡必非舒庐之间一山所能当此此非今由庐州
至滁州扬州之广陵而何尔雅曰东陵 之一字
迷失数千载乃吾乡大山之主名北江之北东陵之
东吾所居也故考定之
  毛诗王欲玉女解
许氏说文金玉之玉无一点其加一点者解云朽王
也从王有点读若畜牧之畜是王与玉音义迥别矣
毛诗玉字皆金王之王惟民劳篇王欲玉女玉字专
是加点之玉后人隶字混淆始无别矣诗言玉女者
畜女也畜女者好女也好女者臣说君也召穆公言
卷四 第 4a 页
王乎我正惟欲好女畜女不得不用大谏也孟子曰
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
君也孟子之畜君与毛诗召穆公之玉女无异也后
人不知玉为假借字是以郑笺误解为金王之王矣
盖玉畜好丂九古音皆同部相假借淮南说林篇曰
白璧有考汜论篇曰夏后氏之璜不能无考考即朽
朽即玉谓王之衅也王有衅即是有孔故考工记尔
雅皆以璧之孔为好好即玉也吕览适成篇民善之
则畜也注畜好也说苑尹逸对成王曰民善之则畜
也此畜字即玉女玉字也说文㜅媚也孟康注汉书
卷四 第 4b 页
张敞传云北方人谓媚好为诩畜畜与㜅通也礼记
祭统云孝者畜也释名云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所说
好也是爱于君亲者皆可云畜也畜即好也好即玉
也畜与旭同音故诗骄人好好尔雅作旭旭郭璞读
旭旭为好好凡此皆王字加点之玉字与畜好相通
相同之證也
  引书说
古文尚书孔传出于东晋渐为世所诵习其中名言
法语以为出自古圣贤则闻者尊之故宇文周主视
太学太傅于谨为三老帝北面访道谨曰木受绳则
卷四 第 5a 页
正后从谏则圣帝再拜受言唐太宗见太子息于木
下诲之曰木受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据此两引皆作/受绳今书作从)
(绳当是别本陆/氏释文未载)唐太宗自谓兼将相之事给事中张
行成上书以为禹不矜伐而天下莫与之争上甚善
之唐总章元年太子上表曰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
不经伏愿逃亡之家免其配役从之凡此君臣父子
之间皆得陈善纳言之益唐宋以后引经言事得挽
回之力受讲筵之益者更不可枚举学者所当好学
深思心知其意得古人之益而不为古人所愚则善

卷四 第 5b 页
卷四 第 5b 页
卷四 第 5b 页
卷四 第 5b 页
卷四 第 5b 页
飨诸侯诸侯燕大夫士之别大夫士相见之乐为鹿
鸣诸侯之燕大夫也亦即用鹿鸣然则两君相见之
乐为清庙天子之飨诸侯也亦即用清庙两两相比
其例相同矣至于周南关睢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
蘩采蘋不在此内者诸侯大夫士或用为合乐所谓
合乡乐者是也天子诸侯亦或用为房中之乐矣(见/燕)
(礼谓后夫人弦/歌周南召南)又有金奏则国语诸书言之极详皆
是宾入门奏钟镈为乐宾升堂之后金奏即阕与升
歌之用琴瑟间歌之用笙迥不相涉也若以郑氏诗
小雅谱论之其辞曰其用于乐国君以小雅天子以
卷四 第 6a 页
大雅然而飨宾或上取燕或下就天子飨元侯歌肆
夏合文王诸侯歌文王合鹿鸣诸侯于邻国之君与
天子于诸侯同天子诸侯燕群臣及聘问之宾皆歌
鹿鸣合乡乐元窃谓郑说不尽然也左传襄四年叔
孙穆子不拜工歌文王穆叔曰文王两君相见之乐
也使臣不敢及国语曰夫歌文王大明绵则两君相
见之乐也非使臣之所敢闻也此明云诸侯用大雅
而郑云用小雅非矣仲尼燕居曰两君相见揖让而
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入门而
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据此明是金奏肆夏
卷四 第 6b 页
与升歌清庙区为二事升歌者颂之首篇清庙也而
郑云天子用大雅天子飨元侯歌肆夏非矣诸侯燕
群臣及聘问之宾皆升歌鹿鸣见于燕礼若燕勤王
之大夫始于入门时用金奏肆夏见于燕礼记若天
子燕群臣天子卿大夫爵与诸侯同自当用颂与大
雅而郑云同诸侯燕群臣歌鹿鸣合乡乐非矣总之
肆夏别为金奏郑以天子升歌当之其下皆取就未
合皇氏孔氏更多支蔓矣考鲁语叔孙穆子不拜肆
夏曰夫先乐金奏(曰先乐明与/正乐不同)肆夏繁遏渠天子所
以飨元侯也非使臣之所敢闻也仲尼燕居曰两君
卷四 第 7a 页
相见入门而县兴升堂而乐阕(县即/金奏)郊特牲宾入大
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
周礼春官镈师凡祭祀鼓其金奏之乐大飨亦如之
(不掌升/歌之事)仪礼燕礼记若以乐纳宾(此谓诸侯燕/勤王事大夫)则宾
及庭奏肆夏宾拜酒主人荅拜而乐阕公拜受爵而
奏肆夏公卒爵主人升受爵以下而乐阕升歌鹿鸣
下管新宫笙入三成(此当与仲尼燕居下管象武夏/籥序兴参观之彼管象武夏籥)
(此则管新/宫舞勺也)遂合乡乐若舞则勺综此五者观之则是
金奏在升歌前用钟镈与琴瑟之升歌异矣燕礼记
仲尼燕居尤其明證也升歌笙歌间歌合乐古人皆
卷四 第 7b 页
以为正歌故乐正告曰正歌备其分诗属乐则有诸
侯于诸侯暨天子于诸侯为一事大夫于大夫暨诸
侯于大夫为一事诸侯于大夫即用大夫升歌之鹿
鸣然则天子于诸侯即用诸侯升歌之清庙可知矣
诸侯燕大夫大夫相见其升歌用鹿鸣在仪礼燕礼
乡饮酒诸礼历历可考诸侯之相见其升歌用清庙
见于仲尼燕居夫子之言又极明白可据佐之以左
传晋语更皆相合治经者惟知依据经传折衷仲尼
之言而巳安用多为端绪以自纷哉(清庙之什凡十/篇除清庙尚馀)
(九篇而周礼钟师以钟鼓奏九夏吕叔玉云肆夏时/迈也繁遏执竞也渠思文也此三篇赖汉人之言以)
卷四 第 8a 页
(知之则其馀六夏即维天之命等六篇为近然先儒/无言者不敢臆断又按周礼旄人凡宾客舞燕乐籥)
(师飨食鼓羽籥之舞司干飨食授舞器鞮鞻氏祭祀/则吁而舞之燕亦如之此诸舞器皆为燕飨是天子)
(飨诸侯于下管象武后不间歌者为备文武之舞其/声容较间歌为盛故乡饮酒间歌无舞者礼乐不备)
(干大/夫也)
又说曰虞书笙庸以间(尚书今本作笙镛者伪孔据/商颂庸鼓有斁解庸为大镛)
(之镛而昧于笙庸之义唐以后株守伪孔者据孔义/改庸成镛其实伪孔并未作镛也周礼疏两引郑注)
(皆曰西方之乐谓之庸庸功也并非镛字且㬪庸字/为训与笙生也正同设郑本为镛字郑必有以破之)
(不能径㬪镛/字成庸字也)大司乐疏引郑注云东方乐谓之笙笙
生也东方长生之方故名乐为笙也西方之乐谓之
庸庸功也西方物成熟有成功亦谓之颂亦颂其成
卷四 第 8b 页
(注视瞭及仪/礼大射同)郑君此说古义也按东西阶并有钟
磬在东者名笙在西者名庸所吹之笙则在两阶之
间与笙庸之笙训为生者不同故大射仪所言宿县
地位明白可案也大夫士乡饮酒县乐不分东西阶
惟一县在两阶之间故仪礼惟曰磬阶间缩霤北面
鼓之不复别笙颂之名其明證也诗小雅鼓钟即金
奏也(序云鼓钟刺幽王也未言所刺何事而传有会/诸侯于淮上之说元考幽王实无远至淮上会)
(诸侯之事且用乐之节与燕礼记君燕勤王事大夫/事事皆合据经文鼛鼓似淮上诸侯遣大夫勤王役)
(事然略无佐證不能臆说/又案鼓钟击钟也非钟鼓)诗云笙磬同音以雅以南
此是诸侯燕大夫之礼惟歌雅及二南也云以雅以
卷四 第 9a 页
南者用雅在南前升歌先于合乐也今诗分南雅颂
虽在周末而雅南之名周初已立故鹿鸣为雅关睢
鹊巢为南载在仪礼即此诗所言以雅以南也诗曰
以籥不僭此即燕礼记所言若舞则用勺勺不常用
此用亦不为僭不僭专言用籥非总上雅南为言也
此自是诸侯燕勤王事大夫之乐似非天子飨诸侯
之乐传说今无證验也(传笺属乐于王故毛谓雅南/舞四夷之乐郑谓雅为万舞)
(取说/皆曲)
  诗十月之交四篇属幽王说
谓十月之交四篇属厉王时诗者鲁诗申培公及中
卷四 第 9b 页
候擿雒贰郑司农诗笺之说也谓属幽王时者子夏
诗序大毛公诗传之说也两汉毛诗晚出其说甚孤
公卿大儒多从鲁说今考毛说之合者有四鲁说之
不合者亦有四试说之诗言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
有食之交食至梁隋而渐密至元而愈精梁虞𠠎隋
张胄元唐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并推定此日食在
周幽王六年十月建酉辛卯朔日入食限载在史志
今以雍正癸卯上推之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正入
食限(推数/列后)此合者一也若厉王在位有十月辛卯朔
日食缘何自古术家无一人言及此不合者一也诗
卷四 第 10a 页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此灾异之
大者国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岐山崩十一年
幽王乃灭史记周本纪载幽王二年事正相同此合
者二也若厉王在位殊无此变诗不应诬言百川沸
腾诸事此不合者二也艳妻实褒姒也毛传曰艳妻
褒姒美色曰艳此受子夏之说故毅然断之如此曰
妻者此诗作于幽王六年未废申后以前褒姒尚在
御妻之列且正月篇曰褒姒灭之揆之煽处正复同
(子夏以二诗相连为篇弟非毛公作/训诂传时所得移改郑笺说非也)證之国语史
记大雅时事更朗然可案其合者三也若厉王时惟
卷四 第 10b 页
闻弭谤专利而已使有艳姓之妻为内宠炽盛如此
诗大雅板荡以及国语周秦诸子史中不容无一语
及之者此不合者三也皇父卿士乃南仲之裔孙周
宣王时卿士命征淮徐者故大雅常武曰王命卿士
南仲大祖大师皇父皇父为老臣幽王不用之任尹
氏为大师卿士任虢石父为卿废申后去太子宜臼
故诗人虽颂皇父之圣实怨其安于退居是尹氏虢
石父不在卿士皇父司徒番(郑笺以幽王时司徒乃/郑桓公友非此篇之所)
(谓番以为诗属厉王之證但今以史记郑世家考之/郑桓公为卿士在幽王八年其六年日食时为司徒)
(者实/番也)诸休退老臣之列此合者四也若厉王时用为
卷四 第 11a 页
卿士专利者荣夷公也其为正臣谏王者召公苪良
夫也皇父等七人考之彼时无一验者其不合者四
也综而论之子夏之序亲受经于孔子其说宜从日
食推步既得十月辛卯朔其说宜从至于郑笺从鲁
诗非从鲁也东汉中候袭用鲁诗石渠说经往往称
制临决郑君尊时制也至于传笺训诂閒有未合诗
人本旨者而皇父七人以正臣蒙权党之名所关为
尤巨元于所箸诗补笺中各随章句辨之恐元此说
不足以振积非而学者株守郑义反执彼一二端为
言致被以异说也乃自节南山至小明录补笺之可
卷四 第 11b 页
发斯义者释之以證鄙意焉
  节南山
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补笺自节南山至小明序
皆曰刺幽王今以皇父褒姒人事及十月之交术法
推验皆合
 序以节南山以下皆幽王时诗毛诗说与序同惟
 郑笺据纬书中候擿雒贰以十月之交以下四诗
 为刺厉王今推验皆不合又谓毛作训诂传时移
 其篇第言亦无徵此数诗中解诂因厉王而多失
 今悉辨正详后各补笺下郑所以用纬说者后汉
卷四 第 12a 页
 世祖尊用图谶朝廷引以定礼说经明帝用礼谶
 初祀五方帝光武帝配郑司农知礼尊王故解经
 多从纬说尊时制也后人用是毁郑未免诵诗而
 不论其世(两汉毛诗子夏序甚微未显于世故汉/书刘向传谷永传五行志皆以十月之)
(交为厉王时事/者用鲁诗说)
赫赫师尹补笺师尹太师尹氏也吉甫之族幽王时
不用皇父任尹氏为大师尸位不亲民故诗人刺之
 谓尹氏为吉甫族者宣王初年伐猃狁尹吉甫为
 老臣总武事者故六月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至
 征徐戎时则用卿士皇父总武事以继吉甫故大
卷四 第 12b 页
雅常武章首备言卿士皇父次章始言王谓尹氏
 也此尹氏或是吉甫之子抑或其族副于皇父出
 师者春秋隐公三年尹氏卒公羊以为讥世卿即
此族也幽王时不用皇父用尹氏为太师卿士尹
 氏无大恶而尸位不谏则有之故诗人曰尹氏太
 师维周之氐云云而终曰以究王讻则尹氏尚未
 如暴公善谮虢石父巧谀好利为诗人所专刺也
 迨后尹氏亦退而暴公代之当在废申后时矣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补笺尹氏不躬亲教养民不谅

卷四 第 13a 页
弗问弗仕勿罔君子补笺尹氏不问察谗言致诬罔
君子
 郑笺仕察也义本尔雅传谓庶民之言不可信笺
 谓下民勿罔于上皆非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补笺夷伤也王不察谗言君子
之在位者或伤或已皆为小人所危尹氏当谏
 易序卦曰夷伤也笺训夷为平言当用平正之人
 非是
琐琐姻亚则无膴仕补笺谓皇父诸臣退居私邑以
昏姻相益车马为富
卷四 第 13b 页
 详昏姻孔云择有车马补笺下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补笺届至
也夷伤也君子如至其位可使民恶怒之心止息君
子如伤废去位则民恶怒之心与上相违
 此夷字即承上式夷夷字为言郑笺届至也言君
 子当行至诚之道平易之行非是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补笺不自为政尹氏弗躬弗亲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补笺王不自惩其心反怨大臣
而退之
卷四 第 14a 页
 传正长也即雨无正所谓正大夫盖皇父诸人
家父作诵以究王讻补笺诵讽也大夫自著字谏王
诗人之极忠直也乱由王兴尹氏尸位责之犹浅
 说文诵讽二字转相为训合节南山各章观之尹
 氏无大恶故责之犹浅以究王讻极谏无隐矣礼
 记大学引章首四句复曰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
 则为天下僇矣此正言幽王被弑之事也
  正月
序正月大夫刺幽王也补笺此下四诗皆𥊍御大夫
独劳王事刺幽王嬖褒姒举烽燧弃旧臣旧臣亦相
卷四 第 14b 页
率去王都自彻其屋保有私室𥊍御独伤忧勤也
 义详十月之交补笺下雨无正曰曾是𥊍御憯憯
 日瘁诗人官𥊍御守王不去怨友之去也数诗皆
 一人所作
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
谁知乌之雌雄补笺故老谓退居之皇父占梦微事
也亦谢不能其不屑惩小人讹言可知予皇父自谓

 北风曰莫黑匪乌以喻君臣同恶尚书大传曰爱
 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乌本宜恶也左传襄二十二
卷四 第 15a 页
 年臧武仲不知雨御叔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
 已圣人宜多所知也幽王时皇父称圣人故十月
 之交曰皇父孔圣今退居后讹言乱兴皇父不之
 惩即召之占梦亦谢曰人俱谓予圣予实不知乌
 之雌雄衰废而自藏其智也传谓幽王君臣俱自
 谓圣非是
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补笺豫决
必灭周也灭即灭此义同字变之例也
 说文灭尽也尽为器中空从皿从㶳声㶳火馀也
 灭与灭义相同诗人必变灭书灭者一字分二韵
卷四 第 15b 页
 则别二字书之义同字变之例也(如小戎龙盾之/合龙读为尨尨)
(杂色也龙尨古之通借者多矣尨盾乃杂画之盾/非画龙于盾下章蒙伐有苑蒙伐即龙盾诗人凡)
(重言者每变其字示不相复其实于事则同此例/学者䍐知求之经传往往而是谓蒙伐即龙盾者)
(诗为下国骏尨荀子大戴礼并引作蒙狐裘蒙戎/左传引作尨是通借也说文盾瞂也瞂盾也伐与)
(瞂同音假借也/笺传之说皆非)说文灭字下引褒姒灭之解曰从
 火戌火死于戌阳气至戌而尽案戌为九月阳气
 尽于九月心火三星亦纳于此月故说文戌字解
 曰灭也此诗作于幽王未丧之前直曰褒姒灭之
 者豫决其必灭也如幽王二年三川震伯阳父言
 必有川竭山崩之事是年果三川竭岐山崩(见史/记周)
卷四 第 16a 页
(本/纪)亦豫决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补笺终既也
 诗终风且暴终温且惠终和且平终当训既与又
 相对为义言既如此又如此也此终字词例相同
 笺以为终王之所行非是
乃弃尔辅补笺喻弃皇父诸旧臣使之退处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补笺喻贤臣虽退处亦不能安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念我独兮
忧心慇慇补笺怨退居者以酒肴洽邻里益昏姻不
卷四 第 16b 页
若我独忧王事云读与员于尔辐员同益也
 义与十月之交相同此章语与上章不相属酒与
 肴相韵不与上炤虐相韵孔云之云释文亦作员
 云员古同音义当与员于尔辐之训为益者同传
 训旋笺训友取义皆曲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榖民今之无禄天夭是㭬哿矣
富人哀此茕独补笺怨退居者少有居室车马此无
禄者终茕独也蔡邕释诲曰速速方毂李贤曰方并
也并毂而行也
 笺谓小人富贵非是佌佌说文作 解曰小也
卷四 第 17a 页
 释文云方榖本或作方有榖非是陆本作蔌蔌方
 榖陆本是也自唐石经以下皆衍有字此四句佌
 佌彼有屋五字句与民今之无禄相谐蔌蔌方榖
 四字句与天夭是椓相谐其无有字益明矣又石
 经岳珂本皆作天夭是椓今坊本多讹作夭夭是
 椓后汉书蔡邕传曰速速方毂天夭是加彼之速
 毂异毛诗者所传本异也以加易椓者用加以韵
 枯辜邪牙等字非椓或作加也方毂章怀太子注
 为并毂此为得之即择有车马义今毛本榖为毂
 假借字(老子王弼本诸侯自/称不榖之榖作不毂)毛不破字郑亦沿而
卷四 第 17b 页
 未破训善非本义也
  十月之交
序十月之交刺幽王也补笺刺幽王以褒姒为后任
用小人退废诸贤臣致天变也
 义详皇父卿士补笺下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补笺雍正癸卯上距
周幽王六年积二千四百九十八年依今推日食法
推得建酉月辛卯朔太阴交周初宫一十二度八分
三十五秒二十九微八食限朔月月朔也
 雍正癸卯距鲁僖公五年积二千三百七十八年
卷四 第 18a 页
 算上经史所推久有定数今据史记鲁僖公五年
 距周幽王六年积一百二十一年算外并之得自
 雍正元年癸卯距所求之周幽王六年共二千四
 百九十九年减一年得积年二千四百九十八
 中积分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五日三五一三
 八一一六(以积年与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三三四四二相乘得中积分)
 通积分九十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三日二二八八
 四一一六(置中积分减气应三十二/日一二二五四得通积分)
 天正冬至一十六日七七一一五八八四(置通积/分其日)
(满纪法六十去之馀四十三日二二八八四/一一六转与纪法相减馀为天正冬至日分)
卷四 第 18b 页
 纪日一十七(以天正冬至日数/加一日得纪日)
 积日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六日(置中积分减/气应分一二)
(二五四加本年天正冬至分/七七一一五八八四得积日)
 通朔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九十一日一二六三三
(置积日加朔应一十五/日一二六三三得通朔)
 积朔三万○八百九十六 首朔一十四日○○
 一三一五一二(置通朔以朔策二十九日五三○/五九○五三除之得数为积朔馀)
(数为/首朔)
 积朔太阴交周二官一十六度五十分八秒四十
 微(以积朔与太阴交周朔策一十一万零四百一/十三秒九二四四一三三四相乘得三十四亿)
卷四 第 19a 页
(一千一百三十四万八千六百○八秒六七四五/五二六四满周天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去之馀)
(数二十七万六千六百○八秒六七四五五/二六四以宫度分收之为积朔太阴交周)
 首朔太阴交周四宫六度四十六分四十四秒九
 微(置首太阴交周应六宫二十三度三十六分五/十二秒四十九微减积朔太阴交周得首朔太)
(阴交/周)
 十月朔太阴交周初宫一十二度八分三十五秒
 二十九微为太阴入交有食(置本年首朔太阴交/周以太阴交周朔策)
(一宫零四十分一十三秒五十五微递加八次得/周正十月朔太阴交周逐月朔太阴交周自初宫)
(初度至初宫二十一度一十八分自五宫八度四/十二分至六宫九度一十四分自十一宫二十度)
(四十六分至十一宫三十度皆为太/阴八交今十月入交即十月有食)
卷四 第 19b 页
 十月平朔辛卯日卯初三刻九分(以太阴入交月/数八与朔策相)
(乘得二百三十六日二四四七二四二四与本年/首朔日分相加得二百五十日二四六○三九三)
(六即平朔距冬至之日数再加纪日一十七满纪/法去之得二十七日二四六○三九三六自初日)
(甲子起算得平朔干支以周日一千/四百四十分通其小馀得平朔时刻)
 案大衍术日蚀议曰小雅十月之交虞𠠎以术推
 之在幽王六年开元术定交分四万三千四百二
 十九入蚀限授时术议云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
 泛交十四日五千七百九分入食限盖自来推步
 家未有不与纬说异者 本朝时宪书密合天行
 为往古所无今遵后编法推幽王六年十月朔正
卷四 第 20a 页
 得入交从鲁诗说谓厉王时事者断难执以争矣
于何不臧补笺于读如粤发声也
 尔雅粤于相转注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补笺幽王二年三川震而复竭
岐山崩
 史记幽王二年云云是泾洛渭三川先震而后竭
 岐山亦崩震与竭为二事周本纪之言明白可案
 此诗因六年日食之变而作并溯及二年川震之
 事故曰沸腾孔冲远疏以为沸腾与竭不同非是
(今本国语讹作幽王三年非是说/苑辨物篇亦作二年与史记同)
卷四 第 20b 页
皇父卿士补笺皇父乃南仲之孙周宣王时卿士命
征淮徐者故常武曰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幽王不用之任尹氏为大师大师尸位虢石父为卿
巧谀好利用是废申后去太子宜臼故诗人颂皇父
之圣复怨其安于退居也
 笺以皇父为厉王时人故以司徒番等七子皆厉
 王妻党女谒权宠相连朋党于朝此说固不合即
 王肃皇甫谧以此诗为幽王时事亦以皇父等与
 艳妻同视为佞嬖亦不合矣元案大雅常武之诗
 乃宣王征淮夷时事其诗曰王命卿士南仲大祖
卷四 第 21a 页
 大师皇父是皇父为大臣之字南仲之后宣王时
 为大师卿士命征淮徐与召虎尹吉甫同时者明
 矣幽王为宣王子则皇父为先朝老臣宜倚用之
 乃幽王嬖褒姒任尹氏为大师卿士虢石父(史记/周世)
(家云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废申后去太子是废后)
(易嫡皆虢石父之恶/尹氏尸位不谏而已)为卿而退皇父故诗人一则
 曰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言告
 皇父此生尚非不辰何不就我谋政事再则曰皇
 父孔圣作都于向言其甚圣哲今不用之皇父亦
 安于退居采邑不以国家为忧怨责之也三则曰
卷四 第 21b 页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言不留此一老成人以卫
 王一老即皇父也如以皇父与常武皇父为两人
 则前后二三十年间不应同官者复同字其不合
 一也如以皇父为女谒权佞不应不居王都反退
 居于向让尹氏为太师卿士其不合二也幽王六
 年尹氏为大师卿士如皇父在朝为权宠岂二人
 并居此一官其不合三也诗曰不慭遗一老二句
 在择三有事择有车马之间如是贪淫则语极不
 顺其不合四也节南山之尹氏史记之虢石父皆
 不在家伯仲允之列忠佞判然其不合五也墨子
卷四 第 22a 页
 所梁篇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榖吕氏春秋录墨
 子之说作染于虢公鼓祭公敦而皇父以下七人
 无一人列名其中明非佞臣其不合六也大雅民
 劳版荡抑桑柔皆刺厉王反覆于厉阶贪人与国
 语弭谤专利合无一语及于煽处权党至幽王大
 雅瞻卬召闵即极言哲妇倾城亦无一言及于皇
 父七人之权党其不合七也据此七事皇父明是
 贤臣而自汉以来皆视为奸佞之首徒以此诗与
 艳妻同举故耳其实此章不过胪举朝臣末言艳
 妻煽方处自是贬词其曰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
卷四 第 22b 页
 伯维宰(俗本讹作冢宰因/笺中冢字而误)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
 维走马楀维师氏但举其官爵名字未尝少有褒
 贬诗人不言在位之尹氏石父而言居向之皇父
 卿士则番家伯等以类相从是皆贤臣民所属望
 王所屏弃者可知诗若曰虽此老臣贤臣之多其
 如褒姒煽方处何也(君子偕老前五句与后/二句相反文义与此同)但诸
 臣退居私邑保有室家坐视王室之燬无箕子比
 干之节不能免诗人怨刺耳此事端赖常武之诗
 可以表正并藉节南山以下诸篇互相发明自鲁
 诗误以七人为女谒权党汉儒靡然从之汉书人
卷四 第 23a 页
 物表至列入下下沈冤经史中数千载矣不可不
 力辨之(竹书纪年王锡大师尹氏皇父命六年皇/父作都于向皆伪说不可从又幽王时暴)
(公亦曾为卿士故何人斯序曰暴公为卿士彼诗/在小弁废太子之后当是幽王日食以后事尹氏)
(亦退位故暴/公代之也)
番维司徒补笺幽王八年始命郑桓公友为司徒在
 日食之后郑世家宣王二十二年郑桓公友始封
 于郑三十三岁百姓爱之幽王以为司徒是封后
 三十三年为司徒当幽王八年矣(国语韦昭注云/幽王八年为司)
(徒)此诗作于幽王六年故司徒仍是番而郑笺据
 幽王司徒为郑桓公谓番为厉王司徒误矣汉书
卷四 第 23b 页
 人物表引番作皮中允作中术棸作掫楀作万皆
 下下
艳妻煽方处补笺褒姒煽惑处内贤臣虽多不居其
职昏义曰天子八十一御妻日食时褒姒未为后也
称艳恶之也皇父诸臣称爵重之也
 毛传曰艳妻褒姒美色曰艳此依子夏序为说也
中候擿雒贰曰昌受符厉倡嬖期十之世权在相
 又曰剡者配姬以放贤山崩水溃纳小人家伯罔
 主异载震据纬书此说以艳为剡剡为姓与姬相
 对属厉王时事此自是后汉时帝用纬说经称制
卷四 第 24a 页
临决之事郑司农遵用之也艳中候作剡汉书谷
 永传作阎皆美艳艳字假借也(盐淹亦与艳通礼/记郊特牲盐诸利)
(注盐读为艳古乐府盐皆读为艳大戴记官人篇/淹之以利淹与艳同逸周书官人解临之以利临)
(乃盐字之讹/淹艳通也)煽说文作扇在人部今从火作煽者
 由俗改也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补笺不时
不辰也何为我作而谋王彼不来就我同谋
 诗桑柔我生不辰尔雅不辰不时也诗人言国事
 犹可为之时也小明曰谋夫孔多是用不集集韩
 诗外传作就集与就同(书顾命克达殷集/大命汉石经作就)即集亦
卷四 第 24b 页
 同此诗曰不即我谋义与彼同
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臧礼则然矣补笺言已
独居勤王墙屋皆彻田亦不治友朋谓予自谋不善
不知事王之礼当然
 笺以为皇父毁彻民之墙屋不得趋农邑人怨辞
 非也篇中称予称我皆𥊍御自称非百姓也今经
 文皆作曰予不戕释文曰戕王作臧孙毓评以为
 郑改字陆说是也盖此经本为臧字王肃本如旧
 郑本亦是臧字特破读为戕字训为残非经本戕
 字后之宗郑者踵改经文并删去笺中读为戕一
卷四 第 25a 页
 句孙毓犹及见之也如经中本是戕字字不习见
 毛传亦不容无以训之孙毓评多从郑说不致反
 护子雍其实此处正当以子雍臧字义长不烦破
 字不得因王肃攻郑其言千虑无一得也凡此数
 诗中言于何不臧庶曰式臧谋臧不从不臧覆用
 谋之其臧谋之不臧皆与此曰予不臧词气相同
 故今改为臧以复其旧(下亶侯/多臧同)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补笺皇父甚圣哲今惟作都于
向不居王都
 雨无正曰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与此相
卷四 第 25b 页
  发明
 择三有事亶侯多臧补笺三有事王之三公也多臧
 俗本作多藏字当为臧善也诗人怨责皇父与三卿
 同退居此三卿皆善谋者故曰信维多善也
  训三有事为三公郑义也亶侯为信维毛义也此
  诗与雨无正似皆一人所作诗人劳于王事怨诸
  贤臣去王都居向邑不肯留守王也故雨无正曰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
  诸侯莫肯朝夕又曰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
  畏不畏于天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𥊍御憯憯
卷四 第 26a 页
 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讯又曰云不可使得罪于
 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
 有室家又曰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皆足互相发
 明盖王不用皇父皇父退居于向新作居室其三
 事之同去者亦作居于向即正月之诗所云佌佌
 方有屋蔌蔌方谷哿矣富人者也诗人贫苦劳勚
 有与国存亡之义深责皇父为先朝老臣不应甘
 于退位又斥三事大夫有车马者亦安居于向此
 岂皇父择之曰择之者所以激励之使出守王也
 合观诗词皇父弃废就衰诗人竭忠尽瘁之情数
卷四 第 26b 页
 千载皆可想见自解者不得其旨义乃沉晦不可
 求矣雨无正曰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郑笺彼三事
 为三公是也此择三有事自当同解乃笺沿传说
 以为国之三卿又与畿内诸侯二卿不合遂谓皇
 父专权立三卿为聚敛之臣故多一卿取义皆无
 所依据也即如笺说三事多财富民多车马皇父
 择与同居于皇父亦何益于皇父又何罪乎藏俗
 字说文惟有臧字故汉书凡收藏之藏皆作臧此
 多臧亦言三事谋多臧耳而传以为贪淫多藏释
 文读为才浪反皆误矣宝藏之藏与臧否之臧古
卷四 第 27a 页
 皆同声同形六朝始分平仄如以为仄声与向相
 韵则彤弓受言臧之与贶飨相韵矣頍弁庶几有
 臧与上炳相韵矣凡此皆训为宝藏之藏乎信维
 多善言谋多臧即不即我谋之义也此诗多用臧
 字见上曰予不臧补笺下
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补笺慭读若靳春秋左氏传
曰宋公靳之一老谓皇父也鲁哀公诔孔子曰不慭
遗一老俾屏予一人以在位用此诗也
 郑笺憖者心不欲自彊之辞也此训较说文明确
 以律诸经传可得其意焉左哀十六年哀公诔孔
卷四 第 27b 页
 子曰不憖遗一老杜注曰憖且也且即心不欲而
 自强之意晋语憖庇州犁焉左文十二年两军之
 士皆未憖也昭二十八年憖使吾君闻胜与臧之
 死也以为快此皆始不愿而后愿之意而杜注文
 十二年为伤昭二十八年为发语之音皆失之矣
 说文憖从猌声猌犬张龂怒也读若银故春秋昭
 十一年左谷会于厥憖公羊作屈银者银憖同音
 也银与斤声相近左庄十一年宋人请南宫长万
 宋公靳之靳与憖音同假借字也靳者亦始不愿
 彊而后可之意故宋万怨而弑之服虔注耻而恶
卷四 第 28a 页
 之曰靳杜注戏而相愧曰靳皆从下鲁囚语望文
 生义者非本义也(杜注憖为伤义本方言方言汉/人语义从诗及哀公诔而生为)
(伤悼之意非/古人本义也)
择有车马补笺三事大夫有车马重言以激责之
 笺谓择民之富有车马者非是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补笺友谓皇父及诸大夫
  雨无正
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上天疾威
弗虑弗图补笺夏曰昊天即夏四月繁霜致饥馑也
秋曰上天即秋八月辛卯朔日食也
卷四 第 28b 页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补笺顺流而风曰沦言蕴沦也
胥皆也沦胥犹曰胥沦与胥靡同意相随累皆得罪

 毛传沦率也胥相也铺偏也尔雅曰沦率也汉书
 叙传曰乌呼史迁薰胥以刑晋灼曰沦齐鲁韩诗
 作薰薰帅也从人得罪相坐之刑也元谓毛诗之
 沦本字本义也三家之薰同韵假借也尔雅小波
 为沦郭注言蕴沦释文引韩诗曰顺流而风曰沦
 尔雅胥皆也吕氏春秋曰傅说殷之胥靡史记亦
 言傅说胥靡是沦胥犹胥沦胥沦犹胥靡皆随累
卷四 第 29a 页
 得罪之名也史记曰从风而靡又曰靡然乡风即
韩诗顺流而风之意故大雅抑曰如彼泉流无沦
 胥以亡小明卒章曰国虽靡止民虽靡膴即继之
 曰如彼流泉无沦胥以败小雅两沦胥与抑之沦
 胥义同彼时以为恒语至于流泉一语正从沦字
 生义沦与靡意亦相近若徒训为率则其义未尽
 矣释文引王肃注铺病也是王肃读铺为痡王义
 似较毛郑为长盖与败亡字一例也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补笺皇
父居向不知𥊍御之劳三公善谋亦以车马而退居
卷四 第 29b 页
于向
周宗既灭补笺亦豫决其必灭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补笺邦君之在王都者亦不肯
朝夕省王
 如郑桓公既封郑犹居王都也
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补笺不畏
繁霜日食之变
戎成不退饥成不遂曾我𥊍御憯憯日瘁补笺戎兵
成而已不退饥饿成而已不遂𥊍御自尽瘁事国也
谮言则退补笺诸臣被谮即退不若已虽被谗言犹
卷四 第 30a 页
黾勉从事
维曰于仕孔棘且殆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
使怨及朋友补笺于仕者劝诸友往王都从仕也明
知往仕甚急且危但君臣之礼则然矣若曰不可仕
则诸友非礼得罪天子若曰可往仕则朋友皆怨我
 石经岳本皆作于仕监本讹作予仕
谓尔迁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补笺皇父三事辞不
肯居王都
  小明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
卷四 第 30b 页
补笺靡之言随也累也止语辞膴大也国与民虽靡
靡然相随累尚有敬用五事者圣谓皇父诸人否则
谓虢石父诸人
 史记殷本纪说为胥靡靡随也古者相随坐轻刑
 之名诗周颂无封靡于尔邦传靡累也下曰无沦
 胥以败言无相随累牵率同至败即此靡字义也
 郑笺以圣哲谋肃艾为洪范五事是也传训靡止
 为小笺训靡为无训止为礼训膴为法皆义曲与
 下二句不相属矣训膴为大者巧言乱如此怃词
 气同此尔雅幠大也膴幠音皆同也膴韩诗作腜
卷四 第 31a 页
 声尤与止否谋相近至艾字始转其声与败字相
 韵
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补笺国民靡然相从如泉流
顺风戒其无相从皆败也
 详雨无正沦胥以铺补笺下
  进退维谷解
毛诗大雅桑柔曰朋友已谮不胥以榖人亦有言进
退维谷传笺皆训谷为穷考谷无穷训此望文生义
也案谷乃榖之假借字本字为榖(尔雅释天东风谓/之谷风郭注谷之)
(言榖书尧典昧谷周/礼缝人注作柳榖)进退维榖榖善也此乃古语诗
卷四 第 31b 页
人用之近在不胥以榖之下嫌其二榖相并为韵即
改一假借之谷字当之此诗人义同字变之例也此
例三百篇中往往有之元始称之前人无言之者(即/如)
(小雅褒姒灭之近在宁或灭之之下/嫌其二灭相并即改灭而书为灭)或曰毛公训诗
古矣今训为善有据耶元曰汉人训诗究不如周人
训诗之为有据也晏子春秋叔向问晏子曰齐国之
德衰矣今子何若晏子对曰婴闻事明君者竭心力
以没其身行不逮则退不以诬持禄事惰君者优游
其身以没其世力不能则去不以谀持危且婴闻君
子之事君也进不失忠退不失行不苟合以隐忠可
卷四 第 32a 页
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叔向曰善哉
诗有之曰进退维谷其此之谓欤韩诗外传田常弑
简公乃盟于国人曰不盟者死及家石他曰古之事
君者死其君之事舍君以全亲非忠也舍亲以死君
之事非孝也他则不能然不盟是杀吾亲也从人而
盟是背吾君也呜呼生乱世不得正行劫乎暴人不
得全义悲夫乃进盟以免父母退伏剑以死其君闻
之者曰君子哉安之命矣诗曰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石先生之谓也此二书一则叔向之言一则鲁哀公
时齐人之言曲体二人引诗之意皆谓处两难善全
卷四 第 32b 页
之事而处之皆善也叹其善非嗟其穷也且叔向曰
善哉善字即明训谷字也(段氏说文注谓诗进退维/谷之谷字为鞠字之同音)
(假借尔雅曰鞠穷也元谓鞠谷同部声相近究非如/谷榖之同声或日左传深山穷谷则谷亦有穷义元)
(谓谷皆通川之名义近于通不近于穷其曰穷谷者/言谷之有穷者也乃变义非常义也尔雅穷渎汜亦)
(言渎有穷者/非渎训穷也)
卷四 第 1a 页
研经室三集卷四
  重修表忠观记
钱塘表忠观宋熙宁十年赵清献公请于朝始建于
龙山吴越文穆忠献两王墓侧使钱氏之孙为道士
曰自然者居此以修护之理宗时官给田三百亩以
旌旧功元至元初遇兵燹观墓俱毁明正德閒遂为
江尚书兆域嘉靖三十九年总督都御史胡宗宪巡
按御史周斯盛布政使胡尧臣按察使胡松提学使
范惟一以灵芝废寺故址迁建新观即吴越时故苑
在涌金门外今所重修之地也当时有武肃十九世
卷四 第 1b 页
孙德洪自馀姚来守此观饬俎豆辑谱牒湖山灵爽
神实凭依春秋肸蚃为最盛焉崇祯中都御史熊飞
复修辑之
国朝康熙四十四年
圣祖仁皇帝南巡
赐保障江山额雍正四年
世宗宪皇帝敕加封为诚应武肃王今
皇帝六次南巡屡
驻跸凡五
赐宸章褒功述事且
卷四 第 2a 页
命有司以时致祭盖自忠懿宋初纳土以来未有食
报增荣如今日者也今武肃裔孙璋栻等以庙宇少
颓呈请有司修葺于是巡抚吉公庆布政使张公朝
缙盐运使阿公林保各出俸钱命知杭州府李公亨
特董修之增建碑亭左右六閒画廊三十閒正殿基
培高三尺易塈垣以砖石重肖五王像设计费白金
三千四百两有奇及增给银六百两置盐运司库发
商榷子母为岁修之费藏事于乾隆六十年(元)以是
年冬奉
命督学浙江入观展拜乐观厥成爰以重修落成命
卷四 第 2b 页
十一府士子赋诗纪事凡得诗千有馀篇极一时之
盛择其佳者付武肃裔孙泳录之泳从金匮来寓此
庀材树石实始终其事即为(元)述此大略属为记且
自以隶古书丹刻石者也
  嘉庆九年重浚杭城水利记
杭州水利自古重之今之省城南北十里东西五里
为长方形西湖居其西湖水入城有三路一涌金水
门居正西一涌金旱门环带沟居西少南一清波门
底流福沟居西南流福沟自清波门外学士港导水
入流福寺沟入城由街底伏流出府西青龙庵经府
卷四 第 3a 页
南面自东折而北过府学运司东至杜于桥环带沟
水西来会之东过红门局三桥址折而北至定安桥
涌金水门之水西来会之入满营城八字桥分为二
一东出满营过众安桥入小河至中河一西过龙翔
宫至丁家桥折而北出满营城过臬司西至回龙桥
折而东由观桥入小河过金箔桥入中河中河汇各
水南行至新宫桥其金箔桥之下有藩司东
行宫前之太平沟水来会之太平沟水亦自三桥址
分流而南者也中河过新宫桥又至抚院西分为二
一出凤山水门东行城外北折至候潮门外之永昌
卷四 第 3b 页
坝一由通江过军二桥出候潮水门至永昌坝入城
河又至会安坝达东新关至海宁州是水凡三折贯
通城内外数十里南至闸口北至武林门外汲濯舟
楫皆赖之乃数十年来未加浚治惟涌金水门尚通
湖水其环带沟微通涓滴流福沟塞久矣且运司河
三桥址数里高淤满营河亦浅阻每遇大雨水城内
泛滥司府县署刺舟而入居民多卧水中府县狱以
桔槔出水狱多瘐囚下河中河之水反致浅浊无来
源水利若此当治乎不当治乎甲子春予首捐廉俸
宫士商亦各出资计银四千八百馀两计开广学士
卷四 第 4a 页
港十五丈六尺自学士港流福沟至三桥址掘土四
千七百九十四方自三桥址北至满城南过藩司东
行宫前之太平沟金箔桥通江桥过军桥庆丰关等
处掘土四千六百五十一方由是清波门首受湖水
清清泠泠入流福沟过运司前会环带沟至三桥址
会涌金水门水入满营城畅通无泛滥之苦藩司前
诸山水亦入太平沟畅流无阻其西之涌金西南之
清波正南之兴隆西北之圣塘涧水石函六闸设金
木水火土五闸板视西湖水盛衰增减启闭委其事
于杭州水利通判专掌之两县主簿运司经历分司
卷四 第 4b 页
之院司府县督察之别具文案以备考自兹以后每
岁十一月浚治一次毋减工毋累民是役也杭州人
候铨同知邱基知水之理身任其事经营十阅月工
乃毕刻碑记之并刻图于记文之后且载捐银人名
于碑阴置碑于吴山海会寺是寺也为祈谢晴雨长
官共集之地庶几共览而知勿久而废塞焉嘉庆十
年上元日记
  南宋淳熙贵池尤氏本文选序
元幼为文选学而壮未能精熟其理然讹文脱字时
时校及之昔但得元张伯颜明晋府诸本即以为秘
卷四 第 5a 页
册嘉庆丁卯始从昭文吴氏易得南宋尤延之本为
无上古册矣按是册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无锡尤
延之在贵池学宫所刻世谓之淳熙本每半叶十行
每行大字廿一二小字廿一二三四不一惜原板间
有漫漶其修板至理宗景定间止卷二八叶及卷九
十九叶书口并有景定壬戌重刋木记可见其中佳
处即以脱文而论如东京赋上下通倩注(宋本卷三/十五下)
毛本脱言君情通于下臣情达于上故能国家安而
君臣欢乐也廿二字又重舌之人九译注(宋本卷三/廿八下)
毛本脱韩诗外传至献白雉于周公廿三字秋兴赋
卷四 第 5b 页
天晃朗以弥高兮注(宋本卷十/三六上)毛本脱杜笃至高明
廿字(以上毛初刻本/脱后得宋本改)思元赋行颇僻而获志兮注(宋/本)
(卷十五/三下)毛本脱萧该音至广雅曰陂邪也卅五字陆
士衡答贾长渊诗我求明德注下(宋本卷廿/四十七上)毛本脱
正文鲁侯戾止八字注文卅二字七发客见太子有
悦色下(宋本卷卅/四九下)毛本脱数百字诸如此类不胜枚
举其中异文如蜀都赋千庑万室(宋本卷四/二十下)晋府本
毛本室改屋则与上下文出术等字不韵矣羽猎赋
群娭乎其中(宋本卷八/廿三上)翻张本晋府本毛本娭改嬉
则与汉书杨子云传不合矣宋书谢灵运传论莫不
卷四 第 6a 页
寄言上德注引老子德经(宋本卷五/十十四上)翻张本晋府本
毛本并作道德经不知德经二字见陆氏经典释文
及礼记正义也吴都赋趫材悍肚注引胡非子(宋本/五卷)
(五十/五上)毛本胡改韩不知胡非乃墨子弟子见汉隋史
志也骚下山鬼篇采三秀兮于山间(宋本卷卅/三○三上)注文
三秀上晋府本毛本增逸曰二字此沿六臣本之旧
崇贤本不当有也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自萌俗浇弛
(宋本卷卅/六十上)及齐故安乐昭王碑文缉熙萌庶(宋本卷/五十九)
(○十/八下)翻张本晋府本毛本萌改氓然古书多作萌也
亦非他本之所可及元人张正卿翻刻是书行款一
卷四 第 6b 页
切颇得其模范第书中字句同异未能及此若翻张
本及晋府诸刻改其行款更同自郐矣惜是册缺第
四十一四十二两卷近人即以正卿本补入虽非完
书实亦希世珍也此册在明曾藏吴县王氏长洲文
氏常熟毛氏本朝则句容笪氏泰兴季氏昭文潘氏
以至吴氏独怪册中皆有汲古阁印而毛板讹脱甚
多岂琴板后始获此本未及校改耶元家居杨州旧
城文楼巷即隋曹宪故里李崇贤所由传文选学而
为选注者也元既构文选楼于家庙旁继得此册藏
之楼中别为校勘记以贻学者装订既成因序于卷
卷四 第 7a 页

  送杨忠悯公墨迹归焦山记
杨忠悯公墨迹一卷共五幅一为开煤山记一为谪
所苦阴雨述怀诗一为哀商中丞诗一为元旦有感
诗一为与王继津书此卷本藏谢东墅少宰(墉)师家
师嗣寿绅庶常(恭铭)以赠梁山舟侍讲(同书)侍讲不
欲全留之但割存与王继津一书而返其四有跋记
事与翁覃溪阁学(方纲)跋并存卷中庶常以元撰少
宰墓铭故以此卷赠元元却之不许藏数年欲归之
焦山故于卷中钤以官印尚未致送也焦山仰止轩
卷四 第 7b 页
者明天启间建奉忠悯木主旧在水晶庵今圯无存
嘉庆丁卯僧秋屏(觉镫)请改立忠悯公主于焦隐庵
后屋中元稍葺新之重题木扁且邀翠屏洲诗人王
柳村(豫)归之焦山轩中此夙愿也明嘉靖壬子忠悯
约唐荆川至焦山诗云杨子怀人渡扬子椒山无意
合焦山姜如须先生(垓)仰止轩诗云六义风流今不
灭十行疏草未全焚原因报国成忠悯翻似完身傍
隐君今卷中诗文并存仰止轩旧与汉隐庵远今轩
在庵后似姜先生诗豫为今日兆者二公忠义之气
与江山共千古兹与汉定陶鼎同置方丈固其宜也
卷四 第 8a 页
又元藏宋嘉定元至顺写本镇江府志二部乃张木
青学士(焘)所赠其閒旧闻古迹甚多极可宝贵乃谋
之镇江人无肯刊之者今亦附忠悯卷同付秋屏暨
其师借庵(巨超)两诗僧世守之如摹刻墨迹钞写志
书祇可在山为之勿令俗夫持去也嗟夫卷帙之藏
昔人比之云烟过眼若贤忠之遗迹史志之文献固
未可等量之惟是子孙少不肖非饱蟫蠹即归鬻失
平泉草木能终不与人哉世家秘阁之藏不如名山
僧寮之寄较然明矣兹送卷归山事元作记存之拙
集中且当代贤卿名士亦多题咏载之各集海内共
卷四 第 8b 页
知为焦山之物若他日有不肖僧徒以此贡之他人
之手陈之几𢇮之架人皆能说所从来而贱之恐世
閒无此伧父也
  焦山仰止轩记
明嘉靖壬子杨忠悯公与唐荆川先生约同至焦山
忠悯诗有云杨子怀人渡扬子椒山无意合焦山天
启閒郡守于水晶庵后建仰止轩奉忠悯木主今已
圯矣汉隐庵者旧祀汉焦孝然先生其后轩甚虚敞
余与寺僧觉镫丹徒王君豫议以后轩名仰止轩加
以修葺立忠悯木主祀之又余旧藏忠悯墨迹五纸
卷四 第 9a 页
共一卷久为墨林所重因钤以官印跋而归之轩中
王君亦以所藏忠悯文集板同置轩中庶几忠烈之
气与江山共千古矣同奉主至焦山者甘泉陈本礼
黄金余之弟亨子常生并题名刊石后金匮钱泳书
  连理玉树堂寿诗序
辛未夏元在京师得表叔江玉华先生书知由歙来
扬州应其弟吉云表叔之招也古人偶一相思千里
命驾况此连床奚间风雨至情至性骨肉之恩在焉
是可感已元童时游橙里舅祖之庭舅祖文词名家
素持礼法闺门以内既和且肃先生以孝谨著于时
卷四 第 9b 页
吉云先生为先生幼弟先生教之友爱备至吉云先
生亦事兄弥悌至于今盖三十馀年矣岁丙寅先生
于歙村老屋建小轩三楹题曰知还实有恋乡里返
素朴之志乃由扬归居于歙又恐吉云先生或失故
步将去扬而志四方也故题扬州老屋曰留云阁以
寓意于今盖亦五年矣中间先生来扬州者再今且
寿七十吉云先生总鹾务不克归歙省其兄乃复迎
兄至扬将慰离思称寿觞兄弟之间怡怡然如此先
生幼读书工诗善楷法惠定宇厉樊榭沈学子诸先
生皆曾馆于家先生习染所及闻见深远履蹈儒术
卷四 第 10a 页
沈潜书史不衣华服不食兼味远声色而淡货利又
其壮年涉历江湖追随定省施济贫困荫陟甚广垂
橐而归萧然寒素迨去江淮纷华之区依祠墓耕读
之地却埽课子若将终身常作招隐诗以示弟然则
先生生平行谊可以概见矣昔诸葛武侯有契于淮
南子澹泊凝静之旨拟之先生岂为过哉连理玉树
堂者扬州康山之麓有二玉兰树交柯连理而生元
舅祖鹤亭先生所居也吉云先生既为鹤亭方伯后
于先生虽出为从弟而情谊弥笃无异鹤亭橙里两
先生之相友爱也连理之木古人以为嘉应故在汉
卷四 第 10b 页
碑中为图刻之最古者论语曰君子务本又谓孝弟
乃为仁之本本之不立枝叶尚不能荣况连理乎斯
树之生盖有所应爰绘为图以徵戚友之诗元文词
鄙拙不足表扬惟是幼年受知于先生最早抚之无
异子侄故知先生亦最深用记颠末以为序焉
  晚钟山房记
杭之净慈寺所谓南屏晚钟也昔江少司马兰读书
寺中寺西南墙外隙地司马搆屋数楹北向外环以
廊中奉佛象嘉庆八年秋余过扬州司马语余曰此
屋未圯耶吾远祖吴越侍御有德于浙曷设斯主余
卷四 第 11a 页
曰六一泉三堂余已迁主数百矣是屋也礼亦宜之
九年春司马治河赴淮北江君鸿江君士相以资来
葺新之于屋西建楼一楹可望西湖余名其屋曰晚
钟山房楼曰屏山楼于屋之背立一龛设吴越侍御
史充镇海军节度判官江公景房栗主以
皇清诰授中议大夫两浙江南都转盐运使江公承
玠 诰授光禄大夫 赐布政使衔江公春 诰赠
光禄大夫兵部左侍郎江公进 诰授中议大夫候
选知府江公昉四主从之侍御名景房字汉臣吴越
常山人宋太平兴国初吴越纳土时充镇海军节度
卷四 第 11b 页
判官奉版籍归宋吴越赋重亩增三斗有奇民病之
侍御沈其籍于河以罪自劾幸免于诛后王方贽奏
定赋亩一斗浙东西十三州民受其德赋减于王沈
籍实始于江事见元张枢所撰沈籍记及宋史王圭
传以六一泉遗爱堂之例准之是主固宜设也转运
使侍御二十六代孙也雍正元年以户部郎中出知
嘉兴台州二府用朱子旧法修台州太平水利擢盐
运使输资修海塘有惠于商士齐次风侍郎公所植
士隶书院称弟子焉方伯赠少司马太守皆侍御二
十七代孙赠公以子兰贵赠如其官今修山房江君
卷四 第 12a 页
鸿者转运之孙太守子为方伯后者也士相者赠公
之孙少司马弟之子也修山房设主既毕遂书石记
之俾浙人知侍御史之主所由来他日江氏子孙往
来扬歙者入山房而拜焉不亦宜乎
  郑氏得墓图跋
吾郡郑氏世笃忠义明东里先生讳之彦生四子元
嗣元勋元化侠如元勋即职方公明季以守城说高
杰事被讹言遇害元化子为虹守浦城死节明史有
传侠如后人修休园志于双忠事略不少及并官职
亦略之殊无识也职方事实见李清王心湛杭世骏
卷四 第 12b 页
所撰三传而杭传为最详核余与职方裔孙新甫孝
廉星北茂才同里相友茂才寄得墓图属题案图职
方公孙讳嵩者记云甲申职方遇害诸子皆幼公执
友率其仆舁柩渡江远葬遂逸其墓爰奉父遗命访
之于江南句容穿长林而东至邓家边潘姓村遇一
老者自言尚及见葬事并能指其处但在深山为虎
穴久矣诘朝募徒众操兵仗渡溪踰岭遂达墓所断
碑犹在时康熙四十九年也载展遗图敬此忠孝得
墓之事可补诸传所未及又余旧藏职方画山水一
幅各传亦未言其善画也并举此画归之茂才以此
卷四 第 13a 页
为先忠手泽可宝也
  碧纱笼石刻跋
王敬公之才之遇岂阇黎所能预识为之纱笼亦至
矣而犹以诗愧之褊哉敬公相业诚有可讥然其浚
扬州大渠利转运以盐铁济军国之用亦不为无功
坡公诗以阇黎为具眼亦过激之论也古木兰院僧
心平属书碧纱笼扁遂论之如此
  二老重逢图跋
朱竹垞郑寒村两先生为老友寒村元孙勋持竹垞
赠寒村诗墨迹索题余既和诗且书二老堂扁俾勋
卷四 第 13b 页
奉二先生矣勋复属友绘二老重逢图盖取竹垞诗
别久重逢转倾倒之句为此是时嘉庆三年秋七月
勋以荐举孝廉方正寓吴山读书朱氏元孙莱墨林
等亦将来赴省试相与拜此图下旧家世泽百年末
艾是可慕也
  钱塘严氏京邸祖墓图记
钱塘严氏厚民(杰)之四世五世两代祖墓在今京城
永定门外当明嘉靖时有宦于京者葬于此也此后
子孙在明有内官京卿外官布按者在我
朝有官侍郎总督仓场者皆得近祭之子孙以试事
卷四 第 14a 页
选官入京者亦皆祭之嘉庆辛未壬申间厚民从余
在京师每朔望必展其墓亲以土崇其封复恐后人
迷失之乃画图多帧肖其地形分藏族人之家且属
元以小记记之其用心追远良云厚矣墓在永定门
外刘家窑之北南向有碑窑在七圣庵之东三里许
庵旧名安乐禅院近在永定门外里许墓之东南曰
九圣庵东北曰濮家庄西北曰李家村高庙在墓东
北二里许墓后负城城中月皇台可望而见也至于
祖墓祖祠之在杭者厚民又积笔耕之资买田以为
完粮祭埽之用厚民敬宗孝祖之义可以风矣
卷四 第 14b 页
  顾亭林先生肇域志跋
明末诸儒多留心经世之务顾亭林先生所著有天
下郡国利病书及肇域志故世之推亭林者以为经
济胜于经史然天下政治随时措宜史志县志可变
通而不可拘泥观日知录所论已或有矫枉过中之
处若其见于设施果百利无一弊欤四库书提要论
亭林之学经史为长此至论未可为腐儒道此肇域
志稿本未成之书其志愿所规画者甚大而方舆纪
要实已括之亭林生长离乱奔走戎马阅书数万卷
手不辍录观此帙密行细书无一笔率略始叹古人
卷四 第 15a 页
精力过人志趣远大世之习科条而无学术守章句
而无经世之具者皆未足与于此也
  浮屠说
佛之教始于后汉盛于晋魏然自西晋以前则皆称
曰浮屠或称为佛图佛陀虽音同字异而字必相连
在华音为叠韵未尝但割上一字单称为佛也说文
佛字训为见不审毛诗论语曲礼学记荀子之佛字
皆绝无西域神人之说后汉书楚王英传喜黄老学
为浮屠斋戒诏曰楚王尚浮屠之仁祠又桓帝纪曰
桓帝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使当日苟单称为佛则
卷四 第 15b 页
诏书曷不称佛而称浮屠也其称佛者始于后汉书
西域传明帝梦见金人群臣或曰(魏收魏书以为傅/毅所对傅毅本传)
(无此/事)西方神名曰佛此一节未可深据盖蔚宗为宋
人宋时始有佛之称蔚宗以晋宋以后之恒言改汉
之旧语也魏收魏书释老志曰张骞还始闻天竺有
浮屠之教哀帝时博士弟子口授浮屠经明帝写浮
屠遗范又得佛经四十二章缄于兰台石室桓帝时
襄楷言佛佗黄老以谏魏明帝徙宫西佛图洛中白
马寺盛饰佛图浮屠正号曰佛佗佛佗与浮图声相
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净觉按
卷四 第 16a 页
魏收此志所言甚明盖佛图二字必相连乃成文其
译为净觉也何字为净何字为觉或必相连或可倒
转未可知也而乃但割其上一字单称为佛训为觉
是浮屠为教本兼净觉二义而今但一义盖非其本
(袁宏日佛/者汉言觉)窃谓单称浮屠为佛当始于晋宋之间
北朝亦当在魏秦之际故石勒时尚称澄为佛图澄
至鸠摩罗什译经始称为佛殆中国文士所改非兰
台旧经本单称佛也又魏书中沙门即桑门桑门二
字切音为僧僧字不古亦晋宋人所造也
  六合县冶山祇洹寺考
卷四 第 16b 页
嘉庆十二年余在扬州入西山酒城拜外祖林荣禄
公墓冶山者更在西数十里遂登之山多铁可拾而
镕也冶山之势自西北棠山来西北东三面皆回抱
而虚其中有二泉自山中出汇为溪南流注于江其
东南之峰下方而上锐有石脉出其下起为冈脊南
延数里为原田实为溪之东岸一在原上曰上陈庄
(别有下陈庄/更在其南)庄西向溪经其前溪之外有近山山皆
卑迤逦相接至西南桂子山而止实为溪之西岸立
于庄之前西望近山之外复有青色远山山形正方
如屏与庄相对夕阳落山外时岚黛更浓矣冶山泉
卷四 第 17a 页
石溁回水木清湛非郡城所有之境也山口有祇洹
寺寺屋十数楹甚荒陋无旧碑记可读然可少憩焉
十四年冬余重入翰林检永乐大典见宋绍熙仪真
志载唐开元二十三年六合令房翰祇洹寺碑文凡
千馀言碑称此寺吴始为象塔梁以地若祇洹遂以
为名宋国公镇吴州建寺隋皇为晋王时立白楼隋
末焚坏唐开元重建且有座飞万鹤门结千龙影殿
香台雕甍绣柱三百间邃宇十八变云图诸语然则
此寺最古唐时且甚壮丽矣又碑云八百人遂以名
村然则上陈庄即称之为祇洹村也亦可爰考而记
卷四 第 17b 页
之以告游斯山者
  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序
余自束发受书诵孙兴公天台山赋慨然如闻金石
声嘉庆丁巳奉
命督学浙江按部至台既竣事游山中笋舆数十里
出入泉石云霞閒飘然有出尘之思夜宿方广寺寺
在石梁之上飞瀑自枕边泻落如惊风涷雨终夜有
声次日晓发遇雨飞流百道动与人足相交午下天
姥山憩清凉寺登仙遗俗非徒太白之梦吟也嘉庆
己未复以巡抚来浙中以防海事时往来其閒然碌
卷四 第 18a 页
碌道途不遑游览所谓一行作吏此事遂废矣今夏
山中各寺僧以松江陈通判韶所录方外志求序于
余台山之有专志始于元之无名氏其书世已罕觏
方外志则明高明寺僧无尽所撰也钱希言尝称其
学识高出道流所撰山志甚有禅藻云初乾隆丁亥
僧化霖请于齐息园先生删益无尽书为四册刻板
行于世然体例既不协一繁芜猥杂疑其为未定之
稿今通判取而订之其用心勤矣元又命钱塘严生
杰修订之严生云录艺文过繁山水寺观反如附录
宜仿宋范氏成大吴郡志例分隶各门以合比事属
卷四 第 18b 页
词之义从之书成释灵在绘图二十有一灵在住此
山中所绘或得其真面目亦从之列于卷首
  蔗查集序
宋宝祐废城在今扬州城北唐宋以来之旧城也通
池已夷峻隅又颓兴废之感当与明远同之今扬城
亦繁富游人舟楫所到仅在平山一隅若废城之古
木兰院诸处非诗人逸客觅句访古无游迹矣木兰
院即唐王播题诗处今名惠照寺寺有大铁镬二又
有古银杏七八株绿阴夏满黄叶秋零极閒净荒寒
之趣已故诗僧诵苕者旧居寺中所为诗清微隽永
卷四 第 19a 页
警悟脱俗予曩辑淮海英灵集竟未得诵苕诗入录
是余疏漏之咎也诵苕弟子圆灿以其师蔗查集示
余余乃序其诗集并刊之以广其传圆灿亦能诗善
画圆灿务致佳弟子能文字禅者主此古院庶不堕
诵苕之教也
卷四 第 19b 页

研经室三集卷四终
卷四 第 1a 页
研经室二集卷四
  壮烈伯李忠毅公传
李忠毅公名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曾祖思拔祖
宗德父希岸公生而倜傥警敏甫入塾即弄笔书天
生我材必有用七字性至孝母丧既除益读书习骑
射乾隆辛卯科武进士蓝翎侍卫屡扈
跸乾隆四十一年年二十六补浙江衢州都司累迁
提标游击太平参将乐清副将林爽文乱台湾闽中
求良将于浙提督陈大用以忠毅应遂入闽护海坛
镇总兵掩捕南日湄洲之贼数十人馀党解散会邻
卷四 第 1b 页
海有民船被盗误指海坛者被参革职忠毅出家财
募乡勇率子弟操舟出擒盗首林权等数十人又击
盗陈营于大岞盗善火器忠毅回舟据上风以长竿
系月䥥断其帆缭须眉皆燎跃入盗船斩获以归福
郡王平台湾归加礼善遇之檄郡县曰李某用火药
所在支与之海盗林明灼陈礼礼等入浙戕参将张
殿魁总督属忠毅捕之遂获之奏功以游击起用五
十五年署铜山参将选锋自随作商人装屡获贼明
年丁父忧去官五十九年补海坛游击仍留铜山六
十年安南夷艇始入闽闽人骤骇忠毅以小船入击
卷四 第 2a 页
之三澎救商船贼舍商拒兵忠毅麾兵伏船内待贼
炮尽过贼东发一炮碎其舟馀盗夜相逼公计寡不
敌乃以八船首尾縆为一诘旦贼东来则以东一舟
应之至八西来亦如之回环至暮贼乃去嘉庆二年
授澎湖副将定海镇总兵
纯皇帝召见谕曰汝勤于捕盗故有此授三年至定
海时定海累更盗患艇夷登岸劫掳妇女官士婴城
至是始有所恃夏击盗于衢港穷追入山东界获之
秋攻盗于普陀明年秋击盗于潭头皆斩获无算秋
闽盗凤尾引夷艇入浙共百馀艘忠毅追击至温州
卷四 第 2b 页
沈其一艇守备许松年等三船困于贼忠毅返舟入
贼围救出之穷追至广东甲子洋遇蔡牵再击之总
督玉德巡抚阮元奏其事奉
旨李长庚奋勇为贼所畏惧此次追剿洋面风涛亦
不得不稍为持重李长庚为杰出之员总宜用于要
处弗令往返奔波徒劳无益复奉
旨赏戴花翎五年五月至宁波与巡抚阮元提督苍
保议造大艇船三十以攻夷盗六月夷盗大小七十
船复入浙阮元谓贼多非会剿不可会剿非有谋勇
者为统帅不可于是奏以忠毅为总统得
卷四 第 3a 页
旨允行忠毅既统水师遂条申军令曰一定海镇船
居中军用黄旗总领用五色方旗黄温二镇居左用
红旗总领用五色尖旗闽镇居右用白旗总领用五
色尖旗一中军船昼行插五色旗夜悬三灯将领二
灯弁兵一灯中军船起头篷之后掌进号一次者红
旗行二次者白旗行三次者黄旗行一遇贼船无论
何镇先见者即插本色旗使后船见之仍视中军所
持五色方旗所指前后四方随指追攻若中军挂五
色旗于大篷者收兵一各镇虽分三色旗又于本色
旗心黏他色以别其队何队犯令即罪其领队者一
卷四 第 3b 页
中军船高插五色旗者收岙夜中军船放火号三枝
各总领二弁兵一亦收岙支更谯警夜见有外船近
者鸣金一阵各船互传见盗近乃击之毋远而乱若
收岙旋须行者中军插三色旗各船毋放杉板船入
海一遇大盗宜安静前后左右以旗进退之迟者乱
者按以军法既追盗盗返篷击我我毋避如有船陷
贼本队迟救者罪其长一追捕遇无风时必加橹若
心怯将篷或松或紧者罪之前船若速必回待后船
后船不加速而亦回住者罪之一泊舟各总领船插
黑旗禁纵兵上岸一中军传将备出黄旗传千把外
卷四 第 4a 页
委出蓝旗传队目柁工出红旗一兵船获盗船以盗
贼物为赏兵船过礁门必鱼贯争先者罪舵工六月
安南夷艇凤尾盗六七千过闽入浙逼台州松门将
登岸巡抚阮元勒兵于太平松门击之二十二日忠
毅率师至海门将会黄岩镇谋攻取夜飓风起明日
风益甚盗船覆溺于松门外仅馀二三船漂出外海
海门兵船亦多损忠毅船随潮溢入田挂木而止贼
在松门据破船及泅水登岸者黄岩镇率松门兵缚
桴合水陆悉攻俘之获安南四总兵印及伪爵侯伦
贵利磔之又获安南王敕掷还安南自是夷艇不复
卷四 第 4b 页
入浙海秋忠毅以夷寇虽灭闽盗尚有水澳蔡牵乃
修船往来闽浙閒屡获剧盗李出丁郭林俊新杨乌
李车黑陈帖李广高英等船冬擢福建水师提督总
督玉德以忠毅福建人奏请回避奉
旨调浙江提督六年新艇成忠毅入闽驾归浙初阮
元以造艇银钜万全付忠毅曰船乃兵将所寄命文
官不善于工请公自造之忠毅曰公不疑我我当任
之命守备黄飞鹏及族人赍银入闽造艇至是艇成
名曰霆船最坚壮加以大炮兵威大振夏击蔡牵于
岐头东霍等洋擒获甚夥七年春获盗张如茂船于
卷四 第 5a 页
浙潭头获徐业船于闽东沪是时水澳等贼以次殄
灭海盗畏霆船势颇戢八年正月蔡牵匿定海北忠
毅以舟师掩至牵仅以身免追至闽粮药尽篷索朽
遣其党干道员庆徕乞降于总督总督不虞其诈招
抚之牵又言果许降勿令浙兵由上风来逼我总督
调浙兵居下风牵以其间缮器备物扬帆去总督大
怒趣浙兵击之己无及矣十一月击牵于三沙沈其
船一牵北窜蹙之于温州南麂夺其船二沈其一焚
其一斩获无算是年兼摄定海镇凡十阅月蔡牵畏
霆船厚赂闽商更造船之大于霆者令商载货出海
卷四 第 5b 页
济牵用商归岸伪报被劫牵得大船遂能渡横洋渡
台湾九年夏劫台湾米数千石及大横洋台湾船会
闽粤间盗朱濆断粮牵分米饱之遂与濆合八十馀
大船猝入闽海温州总兵胡振声以二十四船入闽
运船工木总督遽檄振声击之振声陷于濆死之贼
势甚炽六月玉德阮元会奏请忠毅总统闽浙水师
以温州海坛二镇为左右翼专捕蔡牵秋牵濆同入
浙八月追及之于马迹牵濆结为一阵忠毅督兵冲
贯其中盗分东西窜逐至尽山沈其二船毙牵船盗
数十人俘馀船五十馀人终以牵船高未获遁去牵
卷四 第 6a 页
责濆不用命濆怒先返自是牵濆始分牵亦少衰忠
毅建议禁商造大船无为盗赍十二月濆结粤盗伺
金厦忠毅击走之夺其船二于甲子洋牵扰台湾奉
旨调福建水师提督责捕牵十年夏牵由台入浙忠
毅击之于青龙港阮元奏浙江提督孙廷璧不谙水
师奉
旨复调忠毅为浙江提督九月被风于尽山所部船
多损冬牵聚船百馀复优台湾结陆路无赖万馀人
屯洲仔尾沈舟塞鹿耳门阻官兵十二月忠毅至台
不得入然分力回拒忠毅以故台湾府城得不破时
卷四 第 6b 页
南北汕安平大港门三处尚通小船忠毅㧖之别以
小澎船五十令金门总兵许松年澎湖副将王得禄
进攻之焚获三十馀船盗千馀人十一年正月忠毅
令许松年进柴头港自领兵截港外松年得禄水陆
夹击之焚获甚夥二月朔令松年夜入洲仔尾登山
焚其寮大船盗至鹿耳门者掩至忠毅别遣将以火
攻船从南汕出其后烧之松年进䠞之焚斩无算二
日复登岸击陆贼以火焚其小船尸横七八里贼大
败弃洲仔尾困守北汕内仅馀五六十船七日东风
大潮骤涨鹿耳门所沈舟漂去贼夺门出忠毅追击
卷四 第 7a 页
之夺其船十馀而牵竟遁去
诏夺公翎顶立功自赎四月牵濆在福宁追击之牵
入浙又击之于台州八月击之于定海渔山忠毅专
击牵舟牵瓦石火器雨下公额身皆受伤牵复遁去
诏赐还顶戴果擒渠许锡世职九月击牵于闽之竿
塘获牵侄蔡添来十二月击牵于温之三盘多所斩
获初忠毅与阮元同志气十年元欲造更大于霆船
之大船寓书忠毅旋以父丧去官忠毅言于总督请
造之总督阻之牵自鹿耳门遁入内海甚狼狈篷柁
皆毁四月至福宁得岸奸接济易新篷势复张忠毅
卷四 第 7b 页
皆列状奏

上切责闽文武官逮总督以阿林保为总督阿林保
初至闽闽官交谮公阿林保密劾公因循逗遛捏报
斩获奏五上
上以问浙江巡抚清安泰清安泰辨之九月奉
上谕云本日清安泰奏到查明李长庚在洋捕盗并
无因循懈玩一摺所奏甚属公正阿林保前此密参
李长庚因循怠玩种种贻误请将伊革职治罪朕览
该督所奏即觉不惬阿林保身任总督原不能无参
卷四 第 8a 页
劾之举但伊到任不过旬月地方公事一切未办海
洋情形素未熟悉而于李长庚更从未谋面辄行连
次参奏专以去李长庚为事殊属冒昧是以降旨令
清安泰秉公详查俟奏到时再行核办而本日据清
安泰覆奏则称李长庚带领兵船经过海口并未回
署清安泰曾于致阿林保信中将其两年在外公尔
忘私之处叙及特阿林保尚未接到耳又据称海船
若不勤加燂洗则船底苔草 虫粘结辄驾驶不灵
故隔越两三旬即须傍岸燂洗李长庚收船进港委
非无故逗遛而李长庚所获李按实系蔡牵夥党俱
卷四 第 8b 页
经审明确凿并无捏报斩获情弊并据另片奏称八
月十六日李长庚带兵围攻蔡逆坐船一事将盗船
烧沈二只毙贼无算生擒七名不但李长庚身受多
伤即黄飞鹏亦被炮弹掷伤腰腿又官兵受伤者一
百四十馀人清安泰又转询黄飞鹏何定江二人亦
均称李长庚实在奋勇并无怠玩等语是阿林保前
此参奏李长庚之处均系捕风捉影全属子虚设朕
误信其言不加详察即照阿林保所奏办理则李长
庚正当奋不顾身为国殄贼之际忽将伊革职挐问
成何事体岂不令水师将弁寒心试问水师中有过
卷四 第 9a 页
于李长庚者乎阿林保末见确实任意纠弹殊属冒
昩朕又不昏愦糊涂岂受汝蛊惑自失良将耶李长
庚平日既无逗遛恇怯情事此次在长途洋面痛剿
蔡逆身先士卒躬受多伤实为认真出力朕巳特降
恩旨先行赏还顶戴以示奖励并将剿办蔡逆一事
责成该提督勉以成功李长庚感激朕恩既知责无
旁贷自必倍加奋勉兵船在洋捕盗全在地方官协
力帮助文武和衷方克有济从前玉德在闽浙总督
任多年于李长庚兵船剿贼之时事事掣肘如所需
火药炮位船只兵米等事不能应手而于盗船接济
卷四 第 9b 页
之路又不为之严行杜绝以致兵船日形匮乏盗船
驶窜自如追捕不能得力此等实在情形朕皆洞悉
是以将玉德革职逮问今兵船正当剿捕吃紧之际
若阿林保尚不知以公事为重屏除私见犹复轻听
人言罔恤公论甚至因此次参奏李长庚不能遂意
因而挟私逞忿心存嫉忌遇事掣肘使其不能成功
以致蔡逆逋诛海疆贻误则阿林保之罪甚大玉德
即伊前车之鉴朕惟执法惩办是此时李长庚不至
革职治罪而阿林保不知改悔转恐不免矣阿林保
著传旨严行申饬并谕温承惠清安泰知之十二年
卷四 第 10a 页
春忠毅追牵入粤击之于大星屿四月击粤盗郑一
于佛堂洋获其二艇七月请回宁波办军政
诏饬之八月即出海十一月击牵于闽之浮鹰十二
月率福建水师提督张见升等追牵入粤海廿五日
质明至黑水外洋牵仅存三舟忠毅以浙江亲军专
击牵一舟毙贼甚夥又自以火攻船挂牵船将成擒
忽贼发一小炮适中忠毅喉忠毅遽殒闽帅张见升
本庸懦又窥总督意颇不受提挈及是远见总帅船
乱遽率舟师退牵乃遁入安南夷海中阿林保以其
事闻
卷四 第 10b 页
上震悼哭之廷臣亦哭
诏曰浙江提督李长庚宣力海洋忠勤勇干不辞劳
悴𢡟著威声数年以来因闽浙一带洋盗滋事经朕
特命为总统大员督率各镇舟师在洋剿捕李长庚
身先士卒锐意擒渠统兵在闽浙台湾及粤省洋面
往来跟剿艰苦备尝破浪冲风实巳数历寒暑每次
赶上贼船无不痛加剿杀前后歼毙无数擒获盗船
多只蔡牵亡魂丧胆畏惧己极闻李长庚兵船所至
四处奔逃正在朌望大捷之际乃昨据阿林保等奏
到李长庚于上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由南澳洋面驶
卷四 第 11a 页
入粤洋追捕蔡牵望见贼船祇剩三只穷䠞己甚官
兵专注蔡逆穷其所向追至黑水洋面己将蔡逆本
船击坏李长庚又用火攻船一只乘风驶近维住贼
船后艄正可上前擒获忽暴风陡作兵船上下颠播
李长庚奋勇攻捕被贼船炮子中伤咽喉额角竟于
二十五日未时身故览奏为之心摇手战震悼之至
朕于李长庚素未识面因其在洋出力叠经降旨褒
嘉并许以奏报擒获巨魁之时优予世职李长庚感
激朕恩倍矢忠荩不意其功届垂成之际临阵捐躯
朕披阅奏章不禁为之堕泪李长庚办贼有年所向
卷四 第 11b 页
克捷必能擒获巨憝朕原欲俟捷音奏到时将伊封
授伯爵此时李长庚虽己身故而贼匪经伊连年痛
剿之后残败己极势不能再延残喘指日舟师紧捕
自当缚致巨魁况李长庚以提督大员总统各路舟
师今殁于王事必当优加𢡟赏用示酬庸李长庚著
加恩追封伯爵赏银一千两经理丧事并著于伊原
籍同安县地方官为建立祠宇春秋祭祀其灵柩护
送到日著派巡抚张师诚亲往同安代朕赐奠并查
明伊子现有几人其应袭封爵候伊子服阕之日交
该督抚照例送部引见承袭其李长庚任内各处分
卷四 第 12a 页
著悉予开复所有应得恤典仍著该部察例具奏以
示朕笃念劳臣恩施无己至意部臣以伯爵请得
旨李长庚著封三等壮烈伯承袭十六次袭次完时
给予恩骑尉罔替其恤赏银著再给四百两全祭葬
赐谥忠毅忠毅无子以族子廷钰为后袭爵忠毅治
兵有纪律恩威兼施诸盗皆畏之为之语曰不怕千
万兵伹怕李长庚海盗沈振元自言为盗时泊浙海
夜梦公至一夜数惊遂革心投诚为水师健弁公家
故丰悉毁于兵事好读书究韬略为诗古文修宁波
学宫置义冢为粥食饿民士民皆感之忠毅举武科
卷四 第 12b 页
会试即航海入天津识海中形势及在水师识风云
沙线自持柁老于操舟者不及之在兵船缄所落齿
寄其妻吴盖以身许
国虑无归榇也闽健将许松年王得禄等皆公所荐
拔者朱濆后为许松年炮所毙其弟渥率众降于闽
十四年阮元复任浙抚八月十八日福建提督王得
禄浙江提督邱良功始共歼蔡牵于温州黑水洋
  朱勇烈公传
公姓朱讳射斗字文光先世居山西洪洞曾祖鸿应
徙贵州贵筑家焉祖继昌诸生父成林贵州荔波营
卷四 第 13a 页
把总皆以公贵 赠武显将军荔波殁兄弟三人
奉母归贵筑公就傅读书复弃学入营伍以孝养且
自樵采以佐甘旨乾隆三十二年以安顺府提标后
营从征缅甸功拔外委从征小金川大金川古噶𡶇
拉噶等处屡立战功历官川北平远协把总贵州新
添营千总 赏戴蓝翎荔波营守备湖北施南
协都司襄阳镇右营游击广西宾州营参将贵州平
远协副将 赏戴花翎公沈毅果决临陈敢战
自初随征即为阿文成公所识拔计金川平经大小
一百八十八战身带九伤杀贼无算敚碉楼十二所
卷四 第 13b 页
器械无算领积功劄十三次伤赏银百六十两五十
年 简授湖南镇筸镇总兵调云南普洱镇为
极边要隘民苗杂处私贩偷越最为边害公按时巡
察抚绥得宜民无越畔五十七年从征廓尔喀冬奉
   旨补授福建福宁镇总兵明年调四川川北
镇六十年征苗攻党槽三家庙多斩获克龙角硐北
面山梁嘉庆元年克火麻营大山克黄土坡
赏蟒袍一袭又克平陇破贵鱼坡断首逆巢穴石隆
寨要路枭首逆石柳邓 赏干勇巴图鲁名号
明年苗疆平撤师回川北达州邪匪王三槐滋事冉
卷四 第 14a 页
文俦罗其清萧占国张长庚包正洪卜三聘张添伦
辛聪张世陇等先后应之川东扰乱官兵四击贼众
分窜自达州巴州仪陇大竹邻水开万通江南江诸
县大为贼窟公既回川北先破王三槐于金峨寺得
   旨议叙既焚金峨贼巢进克茨菇梁商成寨
歼贼盈万转战至黄家山山后三槐中鎗遁破重石
香炉坪迎击秋波梁窜匪击退巴州贼屯领兵守保
宁先是围剿方山坪首逆冉文俦罗其清末获而方
山坪即保宁所辖也奉 严旨责以奋勉立功
三槐窜望溪邀击之擒苟文宰等三十七名复驰击
卷四 第 14b 页
三槐徐添德风门铺角山茶店杀贼四百馀人得
  旨褒奖明年偕副将穆克登布击罗其清于仪
陇双路场追击之四十馀里杀贼千馀人复击退济
川桥贼擒张碎滕等九人斩首五百馀级贼围仪陇
驰应之贼溃进攻其清大鹏寨擒杨正富等三百馀
人明年破冉文俦麻坝寨鎗杀之萧占国张长庚亦
俱殄得 旨议叙包正洪踞邻水公督兵自万
县驰赴贼屯战康家坪赵家场擒李有陇孙成追逐
之至开县九龙山擒马官成至厚叶沟擒莫以才复
及之小毛坪贼踞山公鼓兵直上正洪被鎗死贼大
卷四 第 15a 页
溃得 旨褒奖赐骑都尉世职卜三聘踞八石
坪破之张添伦辛聪窜湖北巴东已复窜房县遇窜
匪高二马五公率兵迎击毙百馀人高二马五潜袭
我营击却之擒潘受荣等时公感冒风寒病几危以
兵授提督七十五就医夔州甫浃旬陜西窜回各贼
滋扰通江南江经略额公檄公剿捕公力疾驰往大
破之通江追击至竹峪关复破之德汉城追击至朱
家坝贼望风遁由是经略奏公分剿通南明年张世
陇屯聚草庙公领众截杀多所斩获而经略将赴陜
西复调公至达州与总督魁伦会剿公从南江雷音
卷四 第 15b 页
铺至达州贼乘隙自定远潜渡嘉陵江官兵自顺庆
渡河迎截贼走西充文井埸比追及贼已夜遁公急
驰十馀里及贼后队追战越三十馀里杀贼四五百
人生擒百馀人乘胜追至蓬溪高院场贼分奔上山
公督兵直上宇有贼七八千人来拒众寡不敌公犹
手刃十馀人遇坎坠马殁于陈事 闻照提督
例议恤 赐二等轻车都尉 风子树承袭荫
户部主事 予祭葬七年陜西获戕公者贼目李
目刚 上命磔之设公灵致祭复传首祭于公
墓八年入祀昭忠祠 赐谥勇烈公自乾隆三
卷四 第 16a 页
十二年随征至授命之日凡三十四年初受
高宗纯皇帝恩遇由行伍拔擢至副将又专阃五省
每入 觐以老臣目之于请贺
万寿圣节奉有汝旧人也不必来之 谕
皇上御极复蒙 异数锡赉便蕃凡有微功必
邀 甄录公感 两朝知遇临陈奋勇贼畏之
有朱虎之号虽被创婴疾一闻贼即抽戈而起尝慨
然曰某受 恩深重即效命疆场尚不足以仰
报万一其感奋如此其在军恩威兼济军容整饬训
练有方民不骚扰士皆用命尤轸恤难民拯济者不
卷四 第 16b 页
下万人公死兵民皆流涕贼既退营卒仓卒收公骸
归葬遗其左足明日川民于战处得之别葬于潼川
府凤皇山仙人掌子树欲奉足归葬川民哀留之遂
别为墓建祠思祀之弗能归也
  大竹县知县死事张君传
张君位中字立人江苏上海县人乾隆五十四年进
士改知县历署四川射洪遂宁中江所至与民敦礼
义重廉耻民以此乐之嘉庆二年调署大竹是时白
莲教扰川北由营山窜渠县与大竹近君调练乡勇
为堵截计十月遇于 洞门杀贼三生擒三割首级
卷四 第 17a 页
三十一月贼犯石垭口杀贼八贼趋柑子铺率官弁
禦之杀贼一再遇河滩杀贼二十三贼窥观音桥乡
勇夹击毙贼甚众薄暮雨甚乃逸既而贼犯天华山
君会官兵击之杀二百馀生擒三首级二十六贼窜
邻水君分路截之杀贼八十骑贼一贼势众君坚立
木寨设滚木檑石以禦十二月贼由兴仁王家二场
窜入境君禦之杀贼三百贼分在邻水者万馀至乡
勇不能禦退保周家埸贼焚大安 君驰禦之杀二
十馀生擒贼易文祥次日遇七碑石及大安 毙贼
五十馀贼屯周家埸纵火将遁击之毙二百馀复分
卷四 第 17b 页
领首绕贼后夹击贼溃由锁石桥攻各卡木石击毙
五十馀乃退君分率乡勇追剿杀贼五骑贼三三年
正月贼徐添德扰运道与张珑登合遂围城焚南北
西三门君率县丞熊泗教谕冯灼外委王耀龙分门
奋击复缒乡勇出城毙贼甚多骑贼十馀戴花翎者
中鎗落马为贼众挟去又伤贼一皆曰雷元帅也次
日围益急复杀贼百适副都统至围乃解四月贼王
三槐由达州至墩子河分两队君鼓乡勇截杀越二
日贼又分五队君亦分乡勇为五杀贼二十又获执
大旗贼目掌号贼目各一明日复集毙贼三十馀生
卷四 第 18a 页
擒三而乡勇歼贼于石桥铺者亦获首级十二五月
贼扑柑子铺毙百馀徐添德等乃复由堡子垭趋城
君率乡勇迎击生擒四再遇踏水桥领首等鎗矛并
举毙贼百馀贼溃北遁七月贼窜月汉坪分队至双
河及杨通庙而陜贼阮正隆张汉潮阑入川与冉文
俦合踞大神山将渡河君沿岸堵禦八月贼攻义门
关趋李家场击却之贼越山乡勇黄瑄杀骑贼一团
练首周发远杀贼十馀获白旗一贼乃东南分窜九
月妈妈场歼贼五十贼由土地垭向 门洞纵火兵
勇各路奋击歼七十馀十月徐添德等偪茅峰垭窜
卷四 第 18b 页
入永兴场鎗毙十馀贼分队从波漩河至石桥铺复
杀二十馀贼乃由锁石桥潜至木鱼池遇伏杀贼三
十馀各团领复毙四十馀骑贼一其扑石门口等隘
者乃不能踰贼趋邻水追击之杀贼八十一月贼王
光祖四出焚掠去城仅十里乡勇并力冲击毙五十
三生擒二君告谕居民无不奋勉杀贼二百馀十二
月贼攻月城寨毙贼无算而堡子垭亦杀贼三十二
贼徐添德乃由渠县趋 洞门军功张岱等杀六十
馀贼欲为久持计因纵火焚其巢杀二百馀乃退四
年正月贼绕乌木滩薄城君约乡勇三路进剿以白
卷四 第 19a 页
布印义胜字注名姓其上贼望气慑由黄泥扁遁去
追杀二十馀次日复杀执旗贼一旗书黄将军字又
获贼目文添富林万氏磔之贼越李家垭山乡勇出
其背毙二十馀八日徐添德从渠县阑入围城三月
贼王登廷挟众出山杀贼四是役也贼自毙及坠涧
死者四十馀生擒一拔出男妇三百馀四月贼众由
蚊虫溪渡达河乡勇䠞之鎗毙贼四贼由凉风垭周
家场连结击却之五月贼包正洪与王光祖合约万
五千人往来靡定六月窜东岳庙去城甚近官兵杀
骑贼三七月贼张子聪包正洪党复至击杀贼九骑
卷四 第 19b 页
贼二由邻水而遁自是连月堵禦民力凋瘵君设赈
三月活九万馀口釐定规约一归远方被胁男妇资
粮护送一被胁归业者补入保甲一归业者分别给
与籽种一散给口粮责寨长约保一被围之户遗产
清查居民由是帖然五年正月贼由垫江扰龙门寨
杀贼四十贼或聚或散迹颇诡袐三月贼二千窥永
兴场及山梁寨直趋东流桥去城十里势益张十四
日大队由新宁窜入境与徐万富合君率官兵进禦
十五日旦君率外委王耀龙至城外东岳庙与贼相
拒君鼓众进战杀贼数十贼众乡勇不能支君马上
卷四 第 20a 页
发四矢毙骑贼一伤贼二贼冒矢合围一贼以矛冲
入君抆腰刃击之贼伤众贼争进君力竭死之左巨
指为矛所折身被八创外委王耀龙及家丁差役皆
死先一日庙中地忽生一莲光采甚耀人以为君之
祥也是日贼屯王家坝至十九日乃遁然城所以不
破者君之功也大吏上其事奉
旨禦贼阵亡之大竹县知县张位中交部议恤君当
县多事时兴利除弊筹画无遗劝里甲互团练谕乡
村修寨遇警则亲督战死事者捐俸抚恤平居劝民
息讼耕作以裕其食著万竹居诗一卷父泰源生员
卷四 第 20b 页
祖成举人曾祖麟子一惇谊袭云骑尉
论曰君生沃土貌清臞书生也乃马上杀贼卫民存
城得死所伟矣哉
  福建布政使良吏李君传
李赓芸字生甫江苏嘉定人祖芳父梦璁乾隆壬戌
进士江西宁都直隶知州君少从钱辛楣先生学孝
于继母敦品节砺廉隅为时所称通六书苍雅三礼
善属文以礼经史志为根柢在文家别开一径慕许
叔重之学故又字许斋乾隆庚戍以二甲进士用知
县发补浙江孝丰县五十九年调德清县嘉庆元年
卷四 第 21a 页
调平湖县二年卓异候升三年冬九卿中有密荐君

特旨问巡抚阮元元以赓芸为浙省第一贤员守洁
才优覆奏奉
旨送部引
见以同知用寻升处州府同知调嘉兴府海防同知
八年三月奏委署台州府知府奉
朱批此人可用闰六月升授嘉兴府知府十四年丁
继母忧归十六年服阕补福建汀州府知府十九年
调漳州府知府秋擢汀漳龙道二十年秋擢福建按
卷四 第 21b 页
察使署布政司十二月卸事
陛见回闽九月旋擢福建布政使君性廉正敝衣疏
食率以为常任监司无异寒儒自为县令至藩臬所
在皆有惠政得民心感民以诚久而益笃其治平湖
也承前令废弛之后尽心抚字训士除奸邑中称神
明下车之日以陆清献曾官嘉定而巳以嘉定人官
平湖首谒其祠为治勉法清献其守嘉兴也正已率
属莫敢以苞苴进者生辰令节闭户却埽元理浙漕
持官民军三者之平多用君之言至今沿其法五年
金华处州水灾元己驰奏
卷四 第 22a 页
恩赈矣金华民苦无钱钱价大贵处州苦无米米亦
贵元加银二万两付君曰惟惠于民任便宜为之君
以银之半易钱载至金华加赈民百钱民益安而钱
价顿平又以银之半买米于温州运处州减价粜之
复以粜钱辘轳运米而米亦贱十年嘉兴水灾君奉
檄减粜实惠及民复分厂赈民以粥食数十万人粥
厚而吏不侵全活者众及莅闽亦多惠政任漳州时
漳俗犷悍睚眦小怨两族聚众持兵械相攻撞甚则
施鎗炮杀伤人名曰械斗其负者辄告诸官官拘犯
则又匿而抗故县令必会营兵以往糗粮之费独责
卷四 第 22b 页
之县以故县皆困君初至有归德堡某姓械斗龙溪
令黄懋修束手无所施君亦未有策朱履中者内狡
肆而外朴诚摄平和县事受代来谒君询曰平和亦
械斗乎曰有之擒渠必以兵乎对曰为民上者平日
不以谣讼扰民遇有应捕主名饬里长缚以献无不
如指兵则多费矣安可用乎君谛之愿人也视为真
能感民者乃请于督抚以朱代黄逾月不办督之朱
曰莅事新民未孚也又久之知其终不办也亲率兵
往治无所得乃费帑七百两既讫事与朱分任之数
月迁汀漳龙道未几又迁按察使署布政使会甄别
卷四 第 23a 页
朱为教职朱亏盐课五千馀两抵以他款数相当代
者张均不听抵漳守毕所谠昔纳朱贿而今苛督之
朱穷且愤具揭督抚谓亏帑由道府婪索督抚合词
密奏君迁布政使甫二旬而解任矣君之在漳也有
监造战船不如式被驳重修君巳去任家人称贷于
朱以竣事而君不知也质讯时朱摭前二事指为赃
私家人自承称贷事实有之而君瞠不知总督桐城
汪志伊益疑之饬两司及福州府必欲穷其狱岁除
至漏尽乃罢正月四日复促君对簿君终不肯诬服
十八日总督谓狱不成将并罪案事者福州知府索
卷四 第 23b 页
词急声色益厉君恐为狱吏所挫辱夜缢于床以殁
寮属相与泣士民数千人走数百里号哭于门累月
不绝事闻
上使吏部侍郎熙昌副都御史王引之理其狱乃抵
朱履中等罪督抚皆罢斥闽士民林光天等公呈于
使者云故藩李公学殚经术才裕藩宣简在
天心惠孚民望历宦卅载居闽五年先绾郡符荐跻
方伯持躬谨饬莅事精勤抱悫依忠安良戢暴其平
反疑狱囹圄无冤礼士爱民穷黎存活莅漳时首械
书役蠹风敛迹閤郡称神其止息斗争则如龙溪县
卷四 第 24a 页
属之归德堡邹苏满巨族仇杀多年公察知缘争佔
祠墓起衅亲诣秉公勘断两造冰释相安无事其禁
戢萑苻则如漳属九龙岭扼要处所设立堆房兵役
防守商旅坦行土盗蔡可黄钟在海伺劫势渐䲭张
公移行沿海厅县严查口岸匪船逃窜随后督饬漳
浦诏安等县拿获盗首所有议叙仍归各属不自居
功此仁教最钜传颂至今其他善绩不能殚述讵意
本年正月卸事身故部民同声嗟悼虽荒村僻里妇
人童子亦知叹惜公馆临终景况凄凉不可言状质
衣买棺殓具俭陋零丁孤寡几至停炊行道闻之莫
卷四 第 24b 页
不感泣省会士庶拈香拜灵者风驰云集汀漳宪辖
人民感为设位吊祭诵经礼忏共抒哀思犹恨无以
为报伏念生而泽被闾阎殁而贫逾韦布义有必劝
德无不酬林光天等泣号昊天若半途而失父母尸
祝饮食宜百世以祀春秋在
朝廷议礼秩宗且俟馨香于名宦在草野报恩身后
非同违禁之生祠现今閤省士民捐赀建李公遗爱
专祠以慰舆情而存公义得
旨允行之且
谕曰斯民直道之公也祠今建于怀德坊盐法道孙
卷四 第 25a 页
尔准素与李君善经纪其丧君殁后家无以为炊柩
之归也士民僚友颇多赙赠君之子卣尚幼幸以糊
饘粥居于嘉兴
评曰元在史馆欲纂儒林文宛循吏三传儒林甫脱
稿俄奉
使出都文苑循吏末之纂也李君之事既论定
上朱书使者奏中曰良吏洵荣褒也元故以良吏名
此传以贻史馆之纂循吏者
  次仲淩君传
淩君讳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远祖安唐显庆中
卷四 第 25b 页
任歙州州判遂家于歙父文焻业贾于海州君生海
州六岁而孤困苦穷巷中母王氏鬻簪珥就塾师粗
记姓名而巳去学贾不成年二十馀始复读书向学
能属文惧时过难成也著辨志赋以见志乾隆四十
六年游扬州慕其乡江慎修戴东原两先生之学四
十八年至京师始多交游大兴翁覃溪先生见君所
撰述大嗟异始导之为四书文应顺天乡试不中明
年复游扬州见元以学问相益君乃拟李白大鹏见
希有鸟赋以见意五十一年复入都应试不中明年
从翁先生于江西又明年客河南秋三应顺天乡试
卷四 第 26a 页
始中副榜南归五十四年应江南乡试中式明年成
进士出朱文正王文端二公之门盖与洪君亮吉等
皆以宏博见拔者也 殿试三甲例授知县君投牒
吏部自改教授曰必如此吾乃可养母治经文端曰
吾不强子改冷官子愿之甚善文正题其挍礼图曰
君才富江戴又曰远利就冷官盖甚重之既选宁国
府学教授乃奉母暨兄嫂之官孝弟安贫谨身节用
毕力著述君之学博览强记识力精卓贯通群经而
尤深于礼经著礼经释例十三卷君谓礼仪委曲繁
重不得其经纬涂径虽上哲亦苦其难苟得之中材
卷四 第 26b 页
可勉赴焉经纬涂径之谓何例而巳矣如乡饮酒此
饮食之礼也而有司彻祭毕饮酒其例亦与之同尸
即乡饮酒之宾也侑即乡饮酒之介也主人献尸主
人献侑主人受尸酢即乡饮酒之主人献宾主人献
介宾酢主人也主人酬尸奠而不举即乡饮酒之主
人酬宾奠而不举也旅酬无算爵即乡饮酒之旅酬
无算爵也此异中之同也有司彻献尸献侑及受尸
酢有豆笾牢俎七湆肉湆燔从诸节乡饮酒献宾献
介及酢主人但荐与俎而巳有司彻献尸献侑之礼
主人主妇上宾凡三献乡饮酒但主人一献而巳有
卷四 第 27a 页
司彻献尸侑毕复有献长宾主人自酢及酬宾之仪
乡饮酒但献众宾而巳有司彻旅酬使二人举觯于
尸侑以发端乡饮酒但使一人举觯于宾而巳有司
彻无算爵宾党则用主酬宾之觯主人党则用兄弟
后生所举之觯以发端乡饮酒则伹使二人举觯于
宾与介而巳此同中之异也推之于士冠礼冠毕醴
宾以一献之礼乡饮酒乡射明日息司正特牲馈食
礼祭毕献宾其例皆大约相同而乡射之同于乡饮
酒者更无论也又如聘礼之聘享觌此宾客之礼也
而聘毕问卿面卿及士昏礼纳采纳徵之属其例亦
卷四 第 27b 页
与之同问卿授束帛昏礼授雁即享礼之授璧也问
卿及昏礼纳徵庭实用皮即享礼之庭实用皮也昏
礼使者礼毕主人礼宾即聘礼之聘宾礼毕主国之
君礼宾也面卿币用束锦庭实用马即私觌之币用
束锦庭实用马也聘宾面卿毕介面众介面即聘宾
之私觌毕介觌众介觌也此异中之同也聘用圭享
用璧面卿及昏礼无授玉之事但用束帛及雁如享
礼而巳聘礼聘宾至昏礼使者至皆设几筵问卿宾
及庙门不几筵伹摈者请命而已聘礼既享未觌之
际则礼宾问卿毕不傧但行面卿之礼而己聘礼礼
卷四 第 28a 页
宾侑醴以币昏礼礼宾伹酌醴礼之而己聘享聘宾
主国之君皆皮弁服有袭裼之殊问卿聘宾主人但
朝服昏礼使者主人但元端而己聘礼受玉于中堂
与东楹之间问卿则受币于堂中西昏礼则受雁于
楹间而己此同中之异也推之于士相见礼及聘礼
郊劳致馆归饔饩其例皆大约相同而聘礼之同于
觐礼者更无论也是故乡饮酒乡射燕礼大射不同
也而其为献酢酬旅酬无算爵之例则同也聘礼觐
礼不同也而其为郊劳执玉行享庭实之例则同也
特牲馈食少牢馈食不同也而其为尸饭主人初献
卷四 第 28b 页
主妇亚献宾长三献祭毕饮酒之例则同也乡射大
射不同也而其为司射诱射初射不释获再射释获
饮不胜者三射以乐节射饮不胜者之例则同也不
会通其例一以贯之祇厌其胶葛重复而己耳乌睹
所谓经纬涂径者哉于是区为八类曰通例上下二
卷曰饮食之例上中下三卷曰宾客之例一卷曰射
例一卷曰变例一卷曰祭例上下二卷曰器服之例
上下二卷曰杂例一卷共为卷十三至于弟十一篇
自汉以来说者虽多由不明尊尊之旨故罕得经意
乃为封建尊尊服制考一篇附于变例之后不别立
卷四 第 29a 页
宫室之例者宋李氏如圭等已详故也君又著燕乐
考源元遗山年谱挍礼堂集又著魏书音义未成君
雄于文九慰七戒两晋辨亡论十六国名臣序赞诸
篇上拟骚选乡射五物考九拜解九祭解释牲诗楚
茨考旅酬下为上解诸篇皆说经之文发古人所未
发其尤卓然可传者则有复礼三篇唐宋以来儒者
所未有也复礼上曰夫人之所受于天者性也性之
所固有者善也所以复其善者学也所以贯其学者
礼也是故圣人之道一礼而已矣孟子曰契为司徒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卷四 第 29b 页
朋友有信此五者皆吾性之所固有者也圣人知其
然也因父子之道而制为士冠之礼因君臣之道而
制为聘觐之礼因夫妇之道而制为士昏之礼因长
幼之道而制为乡饮酒之礼因朋友之道而制为士
相见之礼自元子以至于庶人少而习焉长而安焉
礼之外别无所谓学也夫性具于生初而情则缘性
而有者也性本至中而情则不能无过不及之偏非
礼以节之则何以复其性焉父子当亲也君臣当义
也夫妇当别也长幼当序也朋友当信也五者根于
性者也所谓人伦也而其所以亲之义之别之序之
卷四 第 30a 页
信之则必由乎情以达焉者也非礼以节之则过者
或溢于情而不及者则漠焉遇之故曰喜怒哀乐之
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其中节也非自能
中节也必有礼以节之故曰非礼何以复其性焉是
故知父子之当亲也则为醴醮祝字之文以达焉其
礼非士冠可赅也而于士冠焉始之知君臣之当义
也则为堂廉拜稽之文以达焉其礼非聘觐可赅也
而于聘觐焉始之知夫妇之当别也则为笄次帨鞶
之文以达焉其礼非士昏可赅也而于士昏焉始之
知长幼之当序也则为盥洗酬酢之文以达焉其礼
卷四 第 30b 页
非乡饮酒可赅也而于乡饮酒焉始之知朋友之当
信也则为雉腒奠授之文以达焉其礼非士相见可
赅也而于士相见焉始之记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其事盖不仅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也即其大者
而推之而百行举不外乎是矣其篇亦不仅士冠聘
觐士昏乡饮酒士相见也即其存者而推之而五礼
举不外乎是矣良金之在卝也非㮚氏之模范不能
为量焉良材之在山也非轮人之规矩不能为车焉
礼之于性也亦犹是而已矣如曰舍礼而可以复性
也是金之为量不必待模范也材之为车不必待规
卷四 第 31a 页
矩也如曰舍礼而可以复性也必如释氏之幽深微
渺而后可若犹是圣人之道也则舍礼奚由哉盖性
至隐也而礼则见焉者也性至微也而礼则显焉者
也故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三代
盛王之时上以礼为教也下以礼为学也君子学士
冠之礼自三加以至于受醴而父子之亲油然矣学
聘觐之礼自受玉以至于亲劳而君臣之义秩然矣
学士昏之礼自亲迎以至于彻馔成礼而夫妇之别
判然矣学乡饮酒之礼自始献以至于无算爵而长
幼之序井然矣学士相见之礼自初见执贽以至于
卷四 第 31b 页
既见还贽而朋友之信昭然矣盖至天下无一人不
囿于礼无一事不依于礼循循焉日以复其性于礼
而不自知也刘康公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
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故曰天命
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夫其所谓教者礼
也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
有信是也故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复
礼中曰记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
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此仁与义不易之
解也又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
卷四 第 32a 页
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此道与德不易之解也不必舍此而别求新说也夫
人之所以为人者仁而己矣凡天属之亲则亲之从
其本也故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亦有非天属之亲
而其人为贤者则尊之从其宜也故曰义者宜也尊
贤为大以丧服之制论之昆弟亲也从父昆弟则次
之从祖昆弟又次之故昆弟之服则疏衰裳齐期从
父昆弟之服则大功布衰裳九月从祖昆弟之服则
小功布衰裳五月所谓亲亲之杀也以乡饮酒之制
论之其宾贤也其介则次之其众宾又次之故献宾
卷四 第 32b 页
则分阶其俎用肩献介则共阶其俎用肫胳献众宾
则其长升受有荐而无俎所谓尊贤之等也皆圣人
所制之礼也故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亲
亲之杀仁中之义也尊贤之等义中之义也是故义
因仁而后生礼因义而后生故曰君子义以为质礼
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礼运曰礼也者义之实
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郊
特牲曰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董子曰渐
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然则礼也者所以制仁
义之中也故至亲可以掩义而大义亦可以灭亲后
卷四 第 33a 页
儒不知往往于仁外求义复于义外求礼是不识仁
且不识义矣乌睹先王制礼之大原哉是故以昆弟
之服服从父昆弟从祖昆弟以献宾之礼献介献众
宾则谓之过以从祖昆弟从父昆弟之服服昆弟以
献介献众宾之礼献宾则谓之不及盖圣人制之而
执其中君子行之而协于中庶几无过不及之差焉
夫圣人之制礼也本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
者皆为斯人所共由故曰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
天下之达道是也若舍礼而别求所谓道者则杳渺
而不可凭矣而君子之行礼也本之知仁勇三者皆
卷四 第 33b 页
为斯人所同得故曰德者得也天下之达德是也若
舍礼而别求所谓德者则虚悬而无所薄矣盖道无
迹也必缘礼而著见而制礼者以之德无象也必藉
礼为依归而行礼者以之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
焉是故礼也者不独大经大法悉本夫天命民彝而
出之即一器数之微一仪节之细莫不各有精义弥
纶于其间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是也格物者格
此也礼器一篇皆格物之学也若泛指天下之物有
终身不能尽识者矣盖必先习其器数仪节然后知
礼之原于性所谓致知也知其原于性然后行之出
卷四 第 34a 页
于诚所谓诚意也若舍礼而言诚意则正心不当在
诚意之后矣记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
身为本又曰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又曰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即就仁义而申言之曰礼所生也是道实
礼也然则修身为本者礼而己矣盖修身为平天下
之本而礼又为修身之本也后儒置子思之言不问
乃别求所谓仁义道德者于礼则视为末务而临时
以一理衡量之则所言所行不失其中者鲜矣曲礼
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此之谓也复礼下曰圣人之
道至平且易也论语记孔子之言备矣但恒言礼未
卷四 第 34b 页
尝一言及理也记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
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
肖者不及也彼释氏者流言心言性极于幽深微眇
适成其为贤知之过圣人之道不如是也其所以节
心者礼焉尔不远寻夫天地之先也其所以节性者
亦礼焉尔不侈谈夫理气之辨也是故冠昏饮射有
事可循也揖让升降有仪可按也豆笾鼎俎有物可
稽也使天下之人少而习焉长而安焉其秀者有所
凭而入于善顽者有所捡束而不敢为恶上者陶淑
而底于成下者亦渐渍而可以勉而至圣人之道所
卷四 第 35a 页
以万世不易者此也圣人之道所以别于异端者亦
此也后儒熟闻夫释氏之言心言性极其幽深微眇
也往往怖之愧圣人之道以为弗如于是窃取其理
气之说而小变之以凿圣人之遗言曰吾圣人固己
有此幽深微眇之一境也复从而辟之曰彼之以心
为性不如我之以理为性也呜呼以是为尊圣人之
道而不知适所以小圣人也以是为辟异端而不知
阴入于异端也诚如是也吾圣人之于彼教仅如彼
教性相之不同而己矣乌足大异乎彼教哉儒释之
互援实始于此矣诗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说者以
卷四 第 35b 页
为喻恶人远去民得其所即中庸引而伸之亦不过
谓圣人之德明著于天地而已曷尝有化机也子在
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者以为感叹时往
不可复追即孟子推而极之亦不过谓放乎四海有
本者如是而已曷尝有悟境也盖圣人之言浅求之
其义显然此所以无过不及为万世不易之经也深
求之流入于幽深微眇则为贤知之过以争胜于异
端而已矣何也圣人之道本乎礼而言者也实有所
见也异端之道外乎礼而言者也空无所依也子所
雅言诗书执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请问
卷四 第 36a 页
其目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
渊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圣人
舍礼无以为教也贤人舍礼无以为学也诗书博文
也执礼约礼也孔子所雅言者也仁者行之盛也孔
子所罕言者也颜渊大贤具体而微其问仁与孔子
告之为仁者惟礼焉尔仁不能舍礼但求诸理也子
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
不可得而闻也文章诗书执礼也性与天道非不可
得而闻即具于诗书执礼之中不能托诸空言也夫
仁根于性而视听言动则生于情者也圣人不求诸
卷四 第 36b 页
理而求诸礼盖求诸理必至于师心求诸礼始可以
复性也颜渊见道之高坚前后几于杳渺而不可凭
迨至博文约礼然后曰如有所立卓尔即立于礼之
立也故曰不学礼无以立又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其
言之明显如此后儒不察乃舍礼而论立纵极幽深
微眇皆释氏之学非圣学也颜子由学礼而后有所
立于是驯而致之其心三月不违仁其所以不违者
复其性也其所以复性者复于礼也故曰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夫论语圣人之遗书也说圣人之
遗书必欲舍其所恒言之礼而事事附会于其所未
卷四 第 37a 页
言之理是果圣人之意邪后儒之学或出释氏故谓
其言之弥近理而大乱真不然圣学礼也不云理也
其道正相反何近而乱真之有哉燕乐考原以隋沛
公郑泽五旦七调之说为燕乐之本又参以段安节
琵琶录张叔夏词原辽史乐志诸书考之琴与琵琶
之弦音从辽史四旦定四均二十八调四旦者华言
四均琵琶四弦故有四均七弦七调故有二十八调
燕乐比雅乐高二律不用黄钟浊声用夹钟清声蔡
元定所谓燕乐用夹钟为律本也琵琶之七调即三
弦与笛之七调是即今之伶工字谱之合四乙上尺
卷四 第 37b 页
工凡六五亿仕伬仜也宋燕乐本十五字今秪用此
十三字矣二十八调之中今秪用七商而七角七羽
亦不用矣江君郑堂谓其由燕乐通古乐思通鬼神
矣嘉庆十一年君以母丧去官兄嫂相继殁哀且病
十三年元复任浙江巡抚君免丧来游杭州出所著
各书相示元命子常生从君学明年归歙病卒年五
十有五
  通儒扬州焦君传
焦君名循字里堂世居江都北湖黄珏桥分县为甘
泉人曾祖源江都县学生为周易之学祖镜父葱皆
卷四 第 38a 页
方正有隐德传易学君生三四岁即颖异八岁至公
道桥阮氏家与宾客辨壁上冯夷字曰此当如楚辞
读皮冰切不当读如缝阮公赓尧大奇之遂以女字
之年十七刘文清公取补学生员年二十补廪膳生
次年丁父及嫡母谢艰自殓及葬八阅月未栉沐食
卧不离丧次甚哀毁弟徵读书自教之兴化顾超宗
传其父文子之经学超宗与君幼同学君始用力于
经超宗殁君理其丧作招亡友赋哭之岁乙卯元督
学山东招君往游遂自东昌至登州有山左诗钞一
卷嘉庆岁丙辰元督学于浙复招君游浙东有浙江
卷四 第 38b 页
诗钞一卷岁庚申元抚浙招君复游浙辛酉春归扬
州秋应乡试中式举人入都谒座师英煦斋先生先
生曰吾知子之字曰里堂江南老名士屈久矣岁壬
戌复招君游浙冬归扬州岁乙丑有劝君应礼部试
且资之者君以书辞之曰生母殷病虽愈而神未健
此不北行之苦心非乐安佚轻仕进也殷竟以夏病
冬卒君毁如初克尽其孝除丧后小有足疾遂托疾
居黄珏桥村舍闭户著书葺其老屋曰半九书塾复
构一楼曰雕菰楼有湖光山色之胜读书著书恒在
楼足不入城市者十馀年矣岁庚辰夏足疾甚且病
卷四 第 39a 页
疟以七月二十七日卒距生于乾隆癸未二月三日
得年五十有八妻阮氏子琥廪生孙三授易授书授
诗君善读书博闻强记识力精卓于学无所不通著
书数百卷尤邃于经于经无所不治而于周易孟子
专勒成书君于易本有家学尝疑一号咷也何以既
见于旅又见于同人一拯马壮也何以既见于复又
见于明夷密云不雨之象何以小畜与小过同辞甲
庚三日之占何以蛊象与巽象相例丁父忧后乃遍
求说易之书阅之撰述成帙甲子后复精研旧稿悟
得洞渊九容之术实通于易乃以数之比例求易之
卷四 第 39b 页
比例于是拟撰通释一书丁卯病危以易未成为憾
病瘳誓于先圣先师尽屏他务专治此经遂成易通
释二十卷自谓所悟得者一曰旁通二曰相错三曰
时行旁通者在本卦初与四易二与五易三与上易
本卦无可易则旁通于他卦亦初通于四二通于五
三通于上先二五后初四三上为当位不俟二五而
初四三上先行为失道易之道惟在变通二五先行
而上下应之此变通不穷者也或初四先行三上先
行则上下不能应然能变而通之仍大中而上下应
如乾四之坤而成小畜复失道矣变通之小畜二之
卷四 第 40a 页
豫五姤二之复五复初不能应姤初则能应小畜四
不能应豫四则能应坎四之离上成井丰失道矣变
通之井二之噬嗑五丰五之涣二丰上不能应涣上
则能应井三不能应噬嗑三则能应此所谓时行也
比例之义出于相错如暌二之五为无妄井二之噬
嗑五亦为无妄故暌之噬肤即噬嗑之噬肤坎三之
离上成丰噬嗑上之三亦成丰故丰之日昃即离之
日昃丰之日中即噬嗑之日中渐上之归妹三归妹
成大壮渐成蹇蹇大壮相错成需故归妹以须之即
需也归妹四之渐初渐成家人归妹成临临通遁相
卷四 第 40b 页
错为谦履故眇能视跛能履临二之五即履二之谦
五之比例也易通释既成复提其要为图略八卷凡
图五篇原八篇发明旁通相错时行之义论十篇破
旧说之非复成章句十二卷总称雕菰楼易学三书
共四十卷君易学既成数年中有随笔记录之书编
次之得二十卷曰易馀籥录凡友朋门弟子所问答
及于易者取入三书外多有所馀复录而存之得二
卷曰易话自癸酉立一簿自稽所业得三卷曰注易
日记又有易广记三卷君之易学不拘守汉魏各师
法惟以卦爻经文比例为主号咷密云踪迹甚显蒺
卷四 第 41a 页
藜樽酒假借可据如郭守敬之以实测得天行也既
又著孟子正义三十卷疏赵岐之注兼采近儒数十
家之说而多下已意合孔孟相传之正指君又著六
经补疏说曰说汉易者每屏王弼之说然弼之解箕
子乃用赵宾说孔颖达不能申明之他如读彭为旁
借雍为瓮通孚为浮而训为务躁解斯为厮而释为
贱役盖以六书通借解经之法尚未远于马郑诸儒
惟貌为高简故疏者视为空论耳因作周易王氏注
补疏二卷说尚书者多以孔传为伪然尧典以下至
秦誓其篇固不伪也即魏晋人作传亦何不可存因
卷四 第 41b 页
举其说之善者如金縢我之不辟训辟为法居东即
东征罪人即管蔡大诰周公不自称王而称成王之
命皆非马郑所能及作尚书孔氏传补疏二卷毛郑
义有异同然正义往往杂郑于毛比毛于郑而声音
训诂疏略亦多因撰毛诗郑氏笺补疏五卷春秋成
而乱臣贼子惧左氏传云称君君无道称臣臣之罪
杜预且扬其词而畅衍之与孟子之说大悖预为司
马懿女婿目见成济之事将有以为昭饰且有以为
懿师饰即用以为已饰此左氏春秋集解所以作也
万氏充宗斥左氏之颇惠氏半农顾氏栋高纠杜氏
卷四 第 42a 页
之失然未有摘其奸而发其覆者撰左氏春秋传杜
氏集解补疏五卷谓礼以时为大蔽千万世制礼之
法而训诂名物亦所宜究撰礼记郑氏注补疏三卷
论语一书所以发明伏羲文王周公之旨其文简奥
惟孟子阐发最详最鬯论语一书之中参伍错综引
申触类其互相发明者亦与易例同撰论语何氏集
解补疏二卷合之为六经补疏二十卷君游浙因元
考浙江原委以證禹贡三江归扬州撰禹贡郑注释
一卷专明班氏郑氏之学君谓王伯厚诗地理考繁
杂无所融贯作毛诗地理释四卷君又仿东原戴氏
卷四 第 42b 页
孟子字义疏證撰论语通释一卷凡十二篇曰圣曰
大曰仁曰一贯忠恕曰学曰知曰能曰权曰义曰礼
曰仕曰君子小人君又撰群经宫室图二卷为图五
十篇毛诗鸟兽草木虫鱼释十一卷陆玑疏考證一
卷君录当世通儒说尚书者四十一家书五十七部
仿卫湜礼记之例以时之先后为序得四十卷曰书
义丛钞君思深悟锐尤精于天学算术谓梅徵君弧
三角举要环中黍尺撰非一时繁复无次载庶常勾
股割圜记务为简奥变易旧名撰释弧三卷钱辛楣
先生称是书于正弧斜弧次形矢较之用理无不包
卷四 第 43a 页
法无不备君上书于钱辛楣先生论七政诸轮辛楣
先生复书云推阐入微以实测之数假立法象以求
其合尤为洞彻根原君以弧线之生缘于诸轮轮径
相交乃成三角轮之弗明法无从附也撰释轮二卷
君又谓康熙甲子律书用诸轮法雍正癸卯律书用
撱圆法实测随时而差则立法亦随时而改撰释椭
一卷君又谓刘徽之注九章算术犹许氏慎之撰说
文解字讲六书者不能舍许氏之书讲九章者亦不
能舍刘氏之书九章不能尽加减乘除之用而加减
乘除可以通九章之穷作加减乘除释八卷君与吴
卷四 第 43b 页
县李君尚之歙汪君孝婴商论算学是时李仁卿秦
道古之书两君未之见也乙卯君在元署中得益古
演段测圆海镜二书急寄尚之尚之为之疏通證明
君又得秦氏所为数学大略因撰天元一释二卷开
方通释一卷以述两家之学尚之叙云此书于带分
寄母同数相消之故条分缕析发挥无馀蕴自李栾
城郭邢台之后为此学者未如此妙也又教子琥曰
李栾城之学余既撰天元一释以阐明之而测圆海
镜益古演段两书不详开方之法以常法推之不合
读者依然溟涬黯黮余得秦道古数学九章有正负
卷四 第 44a 页
开方法因作开方通释详述其义汝可列益古演段
六十四问用正负开方法推算之因以同名相加异
名相消用超用变之法详示琥琥乃知以秦氏之法
读李氏之书布策推算一一符合六十四问每问皆
详画其式君喜曰得此而演段可以读矣即命名曰
益古演段开方补且曰可附里堂学算记之末君又
善属文最爱柳柳州文习之不倦谓唐宋以来一人
而已后人多斥柳州为王叔文党君为雪之且曰田
山䕬古欢集冯山公王西庄两先生于叔文事皆立
论平允足洗不读书者随声附和之陋习君于治经
卷四 第 44b 页
之外如诗词医学形家九流之书无不通贯又力彰
家乡先哲勤求故友遗书孜孜不倦黄珏桥有老屋
一区为前明忠臣梁公于涘之故宅君买修之扁曰
北湖耆旧祠设木主三十位祀尝居北湖忠孝行谊
载干史志足为乡人表率者复揭三十人事实于壁
里人颇观感焉复理采旧闻搜访遗籍成北湖小志
六卷又因分撰扬州府志收拾杂文旧事次第为目
录一卷名曰扬州足徵录又以随笔考录扬事者成
䢴记六卷君每得一书必识其颠末或朋友之书无
虑经史子集即小说词曲亦必读之至再心有所契
卷四 第 45a 页
则手录之如是者三十年命子琥编写成里堂道听
录五十卷又举
国朝人著述三十二家作读书三十二赞又著贞女
论二篇愚孝论一篇皆有补于世教君之文集手自
订者曰雕菰集二十四卷词三卷诗话一卷种痘医
说等书不具录君性诚笃直朴孝友最著恬淡寡欲
不干仕禄居恒布衣蔬食不入城市惟以著书为事
湖山为娱壮年即名重海内先辈中如钱辛楣王西
庄程易田诸先生皆推敬之煦斋冢宰见君易学叙
之以为发千古未发之蕴且集苏文忠句书赠之曰
卷四 第 45b 页
手植数松今偃盖梦吞三画旧通灵子琥能读书传
父学端士也
评曰焦君与元年相若且元族姊夫也弱冠与元齐
名自元服官后君学乃精深博大远迈于元矣今君
虽殂而学不朽元哀之切知之深综其学之大指而
为之传且名之为通儒谂之史馆之传儒林者曰斯
一大家曷可遗也
  李尚之传
李锐字尚之一字四香元和县学生员幼开敏有过
人之资从书塾中捡得算法统宗心通其义遂为九
卷四 第 46a 页
章八线之学古算术至唐以后几于亡明泰西利玛
窦入中国有几何原本一书徐光启李之藻之徒从
而演绎之周官保氏九章之遗法不能烛照数计也
李之藻同文算指以西术易九章盈朒方程之说梅
宣城定九谓非利氏本意盖中西术其理则同而立
法则异三率比例较古法方田粟米差分为密而少
广为西法所无是略而不备矣宣城梅氏近世推绝
学以梅氏智计岂有不知古法与西法不同者第囿
于西术而九章算经诸书皆未之见所见者惟周髀
勾股之法虽欲深求古术然苦无古籍出于意测耳
卷四 第 46b 页
李君起而振之力求古学王孝通缉古算经词隐理
奥无能通之者君与阳城张君古馀共著细草详论
二十术而商功之平地役功广袤之术较若列眉矣
又于同邑顾君千里得秦九韶九章算经乃穷究天
元一术论其法与借根方不同于是郭守敬李冶之
说始明知唐顺之顾应详之书甚无谓也君尝谓四
时成岁首载虞书五纪明历见于洪范历学乃致治
之要为政之本通典通考置而不录不亦颠乎因著
历法通考其书体例大略以颛顼夏殷六历久矣隙
亡记载咸缺太初术本之殷历立法疏阔三统术虽
卷四 第 47a 页
推法较密然亦用太初四年增一日之术是四分术
无异于太初也故断自三统术始至
国朝之椭圜法止唐瞿昙悉达九执历宋荆执礼会
天历史志佚其法乃于开元占经宝祐四年会天历
中求其术而为之说焉惜未成书惟三统术注四分
术注乾象术注奉元术注占天术注日法朔馀强弱
考六科而己又有召诰日名考方程新术草勾股算
术细草弧矢算术细草开方说皆藏于家君天禀高
明潜心经史以唐宋人诗文为雕虫小技不足观也
然工四书之文家居教学从游者多登第君则屡不
卷四 第 47b 页
得中且兰草未徵臼炊频梦行自伤得咯血疾戚戚
少欢悰犹复静心调摄力疾著书卒以此殁矣元昔
在浙延君至西湖挍礼记正义予所辑畴人传亦与
君共商榷君之力为多嘉庆二十三年夏江君子屏
来岭表谓予曰尚之殁矣并述阳城张君之言云元
朱世杰四元玉鉴虽用天元一术然茭草形正负之
法猝读难通因寄尚之俾为推究二十一年演成数
段寄至豫章寻根推密极为精审越两月而凶问至
良可哀也四元玉鉴乃予藏本录以赠张君者惜乎
李君细草未成遂无能读是书者矣君之子可久书
卷四 第 48a 页
来求作传书中于君之世系行事及生卒年月不具
但云终于六月而己今与江君共论之姑举所知者
而为之传君中年无子以兄之子可久为子及三娶
某氏始生一子今尚在襁褓中也悲夫
卷四 第 48b 页
卷四 第 48b 页
卷四 第 1a 页
研经室外集卷四
  五服图解一卷提要
元龚端礼撰端礼字仁夫嘉兴人此书载绛云楼及
述古堂书目朱彝尊经义考则云未见端礼祖名颐
正宋时宣教郎充枢密院编修官常著服图端礼是
学渊源有自又复精勤参考越十载而后成书嘉兴
路牒称其有裨世教厚风俗洵不诬矣其例以五服
列五门每门立男女已未成人之科分正加降义四
等之服划图分章展卷釐然颇足为参考礼制之助
当元泰定元年嘉兴路呈此书于江浙行省移咨中
卷四 第 1b 页
书省此从至治间刋本影写钱曾读书敏求记云端
礼以布衣上书阙下盖有心世道之士也
  律文十二卷音义一卷提要
是编不著撰人名氏音义宋孙奭等撰奭字宗古博
平人有孟子音义
四库全书已著录事迹详宋史本传宋史刑法志云
宋法制因乎唐律令格式则随时增损之此书见艺
文志其中所载自名例以至断狱凡十二门与唐志
悉合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云律文十二卷自魏李悝
汉萧何以来更三国六朝以至隋唐因革损益备矣
卷四 第 2a 页
本朝天圣中孙奭等又撰音义历代异名沿革皆著
之按奭所著音义为唐律而作于治字下云唐避高
宗讳为理期字下云唐避元宗讳为周今改从旧又
于名例杖字下云皇朝建隆四年始有折杖之制流
字下云皇朝建隆四年制犯徒者加杖免役此则宋
时所增并不见于律文故加皇朝以别之至书中字
体翻切皆有补于小学卷末列孙奭冯元宋祁等衔
及天圣七年四月日准敕送崇文院雕造十五字㨿
此则为北宋所刋无疑矣
  莆阳比事七卷提要
卷四 第 2b 页
宋李俊甫撰俊甫字幼杰莆田人是编见宋史艺文
志成于宋嘉定间取唐以来上下千百年间凡莆阳
事之可传者绮分璧合釐为七卷名曰比事其同邑
人陈谠有序林瑑有跋此则从明人林兆珂宋本翻
刻影抄莆阳宋人旧志如郑侨莆阳人物志以及赵
彦励陆炎所著莆阳志今多散失俊甫此编时见采
录且属辞有法纪事覈真可与汝南先贤传襄阳耆
旧志并传也
  黄帝阴符经疏三卷提要
唐李荃撰按荃所著太白阴经八卷
卷四 第 3a 页
四库全书已著录此书载宋崇文书目馆阁书目通
志通考及陈振孙书录解题晁公武读书志皆作经
注一卷惟宋史艺文志作经疏一卷此本篇帙无多
分为三卷已非荃之旧次上卷演道章载神仙抱一
之道中卷演法章载富国安人之法下卷演术章载
强兵战胜之术与道藏本分目相符
  中藏经三卷提要
汉华陀撰分上中下三卷隋书经籍志载华陀方十
卷唐宋艺文志并载华陀药方一卷郑樵通志艺文
略同宋志又载黄氏中藏经一卷注云灵宝洞探微
卷四 第 3b 页
撰与此别为一书无疑矣是编今吴中有赵孟頫手
写本分上中下三卷隋志列有华陀观形察色并三
部脉经盖即是书之中卷也其书文义古奥似是六
朝人手笔非后世所能假托
  玉函经一卷提要
唐杜光庭撰光庭字圣宾括苍人王建㨿蜀除谏议
大夫进户部侍郎归老青城山此书衔称特进检挍
太傅太子宾客主管徽国公殆建时加授也书中辞
简义深黎民寿注亦多发明是书藏书家皆未著录
钱曾读书敏求记载有光庭了證歌一卷又与此异
卷四 第 4a 页
惟明人殷仲春医藏目录曾载是册列之无上函中
此从宋刻影写
  三水小牍二卷提要
唐皇甫枚撰杖字尊美安定人唐咸通末为汝州鲁
山令僖宗之在梁州枚赴调行在此其书中可考者
也是书成于天佑四年枚当旅食汾晋而追纪咸通
时事共得上下两卷明嘉靖时姚咨曾手钞之此从
钱曾述古堂藏本影写书中所载虽涉神仙灵异之
事而笔雅词明实寓垂戒又案天佑庚午时晋犹称
天佑而枚亦称之
卷四 第 4b 页
  玉堂类藁二十卷西垣类藁二卷提要
宋崔敦诗撰敦诗字大雅本河北人南渡后遂居溧
阳登绍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李心传朝野杂记谓
吕祖谦文鉴既成近臣密启其失因命直院崔大雅
更定增损去留凡数十篇朱子语类亦云祖谦编录
文鉴有敦诗删定之语敦诗淳熙九年致仕故宇文
价所作告中称其才猷敏赡问学渊深是编所载宋
孝宗时制诰口宣批答青词甚详诸家书目皆未著
录而宋史艺文志误为周必大所撰明叶盛菉竹堂
书目曾列其书是明中叶尚有传本此为活字板其
卷四 第 5a 页
文皆必大集中所未有也
  周易经疑三卷提要
元涂溍生撰按江西通志溍生字自昭宜黄人邃于
易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著有四书断疑易义矜式
行世朱彝尊经义考载溍生易主义一卷注称已佚
并引杨士奇言曰易主义一卷元临川乡贡进士涂
溍生著专为科举设此书题曰经疑元以经疑取士
盖拟之而作也此书或即主义或即易义矜式不可
得而考矣
  诗说十二卷提要
卷四 第 5b 页
宋刘克撰克信安人事迹未详朱彝尊经义考云此
书宋艺文志焦氏经藉志朱氏授经图均未之载昆
山徐氏传是楼有藏本乃宋时雕刻前有总说惜第
二第九第十卷都阙此为影宋抄本阙卷皆对即从
徐氏藏本录出者前有克自序作于绍定壬辰壬辰
宋理宗绍定五年克乃理宗时人也宋儒说诗有攻
小序者有守旧说者废小序者朱子也尊古注者吕
祖谦也克之学出于祖谦其子坦跋称其书每篇条
诸家之解而系已意于后其所纂辑家数视东莱诗
记加详克之学本之吕氏从可知矣体例虽与诗记
卷四 第 6a 页
相同然互有去取亦不尽从祖谦之说也坦以纂辑
各家卷帙繁富未易锓梓乃尽删旧解独存克说则
是书非克之原本矣郑风大叔于田今本脱大字此
书与唐石经注疏本同亦可證近世坊本之误
  书经补遗五卷提要
元吕宗杰辑事迹未详其自序云在钱唐购得唐太
宗御制王右军执笔图乃东阳陈及时父希元先生
授同里赵文淑之家藏者遂辑成此书卷中有陈及
时跋称其先人讳梦魁字希元登咸淳甲戌进士科
大德末典教嵊庠则希元亦元时人矣第一卷为执
卷四 第 6b 页
笔图第二卷法书本象国子助教汶上陈绎曾著第
三卷书法总论第四第五卷博古体篆释乃宗杰自
著之书采辑张怀瓘书断诸书中如大梵玉字各体
书颇为详赡亦临池家之一助也
  汉唐事笺十二卷后集八卷提要
元朱礼撰礼之事迹无可考其书论汉唐政典凡食
货职官礼乐兵刑穿穴三书参稽六典为寔是之学
无芜蔓之辞论二汉之事往往有微言精义可补颜
李二家注义之所未及者至于李唐典制但取新书
不取旧书盖新书纪传不及旧书之详表志则新书
卷四 第 7a 页
详赡旧书太略礼专论大经大法以表志为则非不
用旧书也礼持议平允措词尔雅无繁冗简陋之弊
学识在郑樵之上其论太初算术谓司马迁与邓平
同定其法当时以为最密而史记反去太初日分之
术而用古法九日四十分据汉书太初术建星进退
于牵牛之度知太初术疏而不密故史迁有意不用
其法而淳于陵渠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之说为
附下罔上儒生读史汉者皆习焉不察而礼能详言
之可称发前人之所未发矣
  昆山郡志六卷提要
卷四 第 7b 页
元杨譓撰按譓字履祥自号东溪老人事迹无考前
有至正四年杨维祯序云与譓同出文公则譓乃闽
人流寓于玉峰者昆山本县治元成宗元贞二年升
为州故此书有郡志之名延祐中移州治于太仓故
志中有新治旧治之别书法简要得体可与玉峰志
并传惟铁崖序称二十二卷今据书止六卷首尾完
具岂成书之后重为删定耶
  群书类编故事二十四卷提要
元王罃撰按罃姓名见宁波府志明初曾任广东肇
庆太守事迹无考其书明史艺文志及藏书家皆未
卷四 第 8a 页
著录此本从明莫云卿家藏元刻影写其书类分十
八门所采故事史传之外多取唐宋说部大旨仿
胜非
五色线之体亦类书中之一格也
  钓矶文集五卷提要
唐徐寅撰按寅字昭梦莆田人乾宁初进士释褐授
秘书省正字
四库全书采徐正字诗赋二卷恭绎
钦定提要云寅著有探龙钓矶二卷共五卷自唐艺
文志已不著录意当时即散失不传此本仅存赋一
卷计八首各体诗一卷计三百六十八首盖其后裔
卷四 第 8b 页
从唐音统签文苑英华诸书裒集成编附刻家乘之
后者已非五卷之旧矣此为钱遵王所藏影宋本据
其族孙师仁序云家故有赋五卷探龙集五卷又于
蔡君谟家得雅道机要访得诗二百五十馀首以类
相从为八卷并藏焉宋史艺文志载徐寅别集五卷
疑即师仁所藏之五卷也今本乃其裔孙玩所编次
赋五卷凡五十首
四库全书所录八首皆在其中而全唐文未采者较
多二十一首云
  毅斋别录一卷提要
卷四 第 9a 页
不著撰人名氏卷端有正德辛未十一世孙兴序一
首云先世文清公号毅斋尝从东莱晦庵相与倡学
于婺其所著有读易记读诗记咏文集等书以之格
君心淑后学羽翼吾道有补于世教也尚矣云云考
之宋史乃徐侨之诗也侨字崇甫婺州义乌人早从
学于吕祖谦门人叶邽淳熙十四年举进士调上饶
主簿始登朱熹之门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
端平中官至工部侍郎以宝谟阁待制奉祠卒谥文
清侨之学以真践寔履为尚奏对之言剖析理欲因
致劝惩宏益为多乃理宗时之名臣不以诗名然无
卷四 第 9b 页
讲学家习气颇近江湖诗派兴序又云有文集一十
卷遭回禄煨烬今世无传本矣
  编类运使复斋郭公敏行录提要
无卷次无撰人名氏前有古候黄文仲及三山林兴
祖两序疑出二人所编按郁有言行录一卷已钞录
此特其宦游所至与当日贤士大夫一时投赠之作
江西饶州府志称郁知浮梁县聘吴仲迂为后进师
士风丕变政为江南诸邑最集中寿老致政嘉议郭
公序乃胡长孺汲仲作按郑元祐遂昌杂录言汲仲
为金华三胡先生之一罢官后客杭贫甚以古文倡
卷四 第 10a 页
人求记碣序赞稍不顺理虽百金不作也又陶宗仪
辍耕录载汲仲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赵松雪尝为罗
司徒奉钞百锭为先生润笔请作乃父墓铭先生怒
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是日先生正绝粮其子以
情白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汲仲耿介绝
俗而乃肯为郁父作序可以知郁之为政矣饶州府
志又言郁为浮梁时风谣云桃李阴阴六万家下车
民不识州衙甘棠喜有千年政美玉终无一点瑕今
集中有民谣十首而昌江百咏祗存四十五首不录
此诗当日之流风善政遗佚不少且一时之士与郁
卷四 第 10b 页
相赠荅者如仇远汪泽民邓文原皆不轻与人周旋
者则郁之贤益可知矣
  元赋青云梯三卷提要
无编纂姓氏从元人墨迹影写上卷录赋三十六篇
中卷录赋三十九篇下卷录赋三十六篇凡一百十
一篇盖当时应试之士选录以作程式者其中黄溍
太极图赋罗曾石鼓赋孟泌凌烟阁赋邹选金马门
赋蒲绍简登瀛洲赋庄文昭蒲轮车赋高明大成乐
赋谢一鲁孔浍范琮荆山璞赋尹贯道灵台赋祝尧
手植桧赋欧阳元陈泰天马赋邵公任旸谷赋彭士
卷四 第 11a 页
奇泰阶六符赋周镗大别山赋沈干浙江赋曾炜玉
烛赋方回孙无逸图赋方君玉龙虎榜赋刘性石渠
阁赋王沂辟雍赋等二十三篇已载
钦定赋汇中其未采者尚八十馀篇又赋汇载曹师
孔灵台赋逸句此有全文皆可补其阙也
  隶韵十卷提要
宋刘球撰按宋洪适笃嗜隶古取两汉以来碑铭遗
经残石镫钲盆镜之属综括卷轴佐證经传次其时
代先后成书五种如隶释隶续隶纂隶图隶韵是也
今世所传惟隶释隶续二书他皆未见盘洲集中仅
卷四 第 11b 页
有隶韵序一篇疑洪氏当日尚未成书其后娄机撰
汉隶字原悉依隶释原次盖以补洪氏之缺也今球
此书凡十卷载入宋史艺文志首存残本碑目一卷
及刘球进表半篇第十卷末行又有御前应奉沈亨
刋七字董其昌定为德寿殿本似未真确然此为当
日奏进后奉刋之本无可疑者书中如孔宙碑以亩
作敏王纯碑以糜作麋荀君碑阴以友作支校官碑
以卑作卑唐扶颂以牵作掌郙阁颂娄寿碑以爱作
舜皆其采录时之失碑目所引诸碑凡二百六十一
种存于今者不及四分之一则球当日采获之勤编
卷四 第 12a 页
次之多阐洪氏之绪馀导字原之先路为功亦匪浅

  编年通载四卷提要
宋章衡撰按陈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皆载此书凡十五卷此宋刋本四卷前有明内府文
渊阁印记考之明内阁藏书目录云编年通载二册
不全宋元祐间起居舍人章衡撰进断自帝尧讫于
宋治平丁未总三千四百年推甲子以冠其首凡史
之讹谬疑误皆为辨證世数代易历统相传年名国
号灾祥善恶具载焉凡十卷其第五卷以下皆阙据
卷四 第 12b 页
此则为明内府所藏宋本无疑也首有元祐三年章
楶刋书序一篇楶乃衡之族父又衡进书表一篇自
一卷帝尧起至四卷西晋世祖太康元年止历代兴
亡分合开卷瞭如是诚有裨于史学也
  广黄帝本行记一卷提要
唐王瓘撰系衔称阆州晋安县主簿王瓘进考之新
唐书艺文志杂传记云王瓘广轩辕本纪三卷盖即
此书此卷首题修行道德四字必每卷各以四字标
识本书帝吹律定姓者十二注云在中卷又黄帝有
子各封一国注云具中卷可證此为下卷佚去上中
卷四 第 13a 页
二卷矣此从钱曾旧钞藏本影写恐世间更无足本
读书敏求中具载之
  淳祐临安志六卷提要
宋施谔撰按两浙古志北宋图经久已无考至南宋
建为行都其志乘传于今者则有周淙乾道志潜说
友咸淳志二种已经
四库全书采录此志从宋刻残本影写仅存五卷至
十卷无序目可稽观书中叙录皆至淳祐间府尹赵
与筹而止其为施谔所撰淳祐志无疑所存惟城府
山川二门前有总论一篇异于他志其叙城府一首
卷四 第 13b 页
城社次官宇次旧治古迹次今治续建为第五卷城
府二首学校次楼观次园馆次厢隅次军营为第六
卷城府三首坊巷次界分次桥梁次仓场库务次馆
驿为第七卷叙山川一首城内诸山次城南诸山次
城西诸山次亭馆次古迹为第八卷山川二首城东
诸山次城内外诸岭次诸洞次诸石次诸坞次峪衕
关为第九卷山川三首江次湖次河渠次水闸为第
十卷诸门皆为咸淳志所本而各条下引载前贤题
咏诗文则互有详略此与乾道咸淳二志备载南宋
数朝掌故藉补史传之遗皆未可以残缺废也
卷四 第 14a 页
  贤良进卷四卷提要
宋宝文阁学士龙泉叶适撰按适有水心文集二十
九卷
四库全书已著录宋人贤良进卷甚多如孙深贤良
进卷十卷钱公辅贤良进卷十卷均载郡斋读书志
而适书独不存唯前明叶盛菉竹堂书目经济门有
叶正则贤艮进卷二册即此书也万历温州府志载
水心文集之外有制科进卷九卷外稿六卷疑此与
外稿实系一种故黄震读文集日抄于适正集外复
著水心外集其篇目摘要与此卷吻合按宋史孝宗
卷四 第 14b 页
本纪淳熙十一年六月诏在内尚书侍郎两省谏议
大夫以上御史中丞学士待制在外守臣监司不限
科举年分各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一人适此卷
即于其时所进盖适抱匡时之用故初年轮对即以
经世之说进且观其上西府书及执政荐士书所举
陈傅良以下三十四人如刘清之陆九渊章颖吕祖
谦杨简项安世皆一时贤杰洵属有心当世之士即
以文体而论亦笔力横肆足以振刷浮靡唯持论间
有不纯如陈振孙讥其所作习学记言㦄诋百家而
笃信子华子推崇之以为真黄震亦辨其行官田丕
卷四 第 15a 页
能无害则舛駮处正复不免故朱子亦尝移书与之
辨论文体至日抄推尊别集以为论治之书极论天
下之势牵缩而不可为开阖数万言盖能言之士莫
能尚也
  四元玉鉴三卷提要
元朱世杰撰按世杰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不知
何处人其书未载前人著录总二十四门凡二百八
十八问具开方寔方廉隅之数汉卿于九章既熟于
天元一术正负开方之法又神而明之是诚算学一
大家也其茭草形段如像招数果积叠藏各问为自
卷四 第 15b 页
来算书所未及此从旧抄本影写前有大德癸卯临
川前进士莫若序卷末又有大德登科二月甲子纳
心斋祖颐季贤父序称世杰尝游广陵学者云集编
集算学启蒙与此先后付刋并行于世今启蒙一书
不可复见矣
  运使复斋郭公言行录一卷提要
元福州路儒学教授徐东撰按饶州府名宦志郭郁
字文卿大梁人皇庆末以江浙省都事来知浮梁县
善为钩距自方赵广汉官终福建都转运使又浙江
通志名宦类引至正四明续志云郭郁泰定二年任
卷四 第 16a 页
明州路总管有才略在郡正赋籍定役法措置食盐
综理仓库皆有法修孔子庙饬弟子员徵逋租损浮
费至学廪不能容如两志所书则郁之宦迹有足多
也是录因东适同官故悉载其所历任途由江南江
西浙江福建诸处所在立政立事爱士爱民劝善惩
恶兴利除害各善政后复附以建安进士张复题词
及福建学陈御史台状牒文等件以见当日人情爱
戴之诚各家书目均不著录唯钱大昕补元史艺文
志曾采入史部传纪类今录之虽不尽可据但亦有
可备史家之事寔者
卷四 第 16b 页
  图解素问要旨论八卷提要
金刘守真撰马重素重编按守真名完素事迹见金
史方技传所著素问元机原病式一卷宣明论方十
五卷伤寒直格方三卷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二卷等
书皆为
四库全书所载此从金板影写钱大昕元史艺文志
补载素问要旨八卷即此书也其自序以为内经元
机奥妙旨趣幽深习者苦无所悟乃撮其枢要集成
斯文以分三卷叙为九篇绘图释音以彭明之其徒
马重素又为之序重为编定分作八卷云
卷四 第 17a 页
  元风雅三十卷提要
元蒋易撰按易字师文建阳人焦竑经籍志及黄虞
稷千顷堂书目所著录卷数皆同
四库全书载元风雅有传习及孙存吾所编前后二
十四卷易与傅孙同时故两书皆为道园虞集所序
集序傅书在至元二年丙子孙书谢升孙序亦同此
书在至元五年已卯后于傅孙之书几三年不知道
园序何以并不论及傅孙两家也书首取刘因与傅
选合而压卷亦取黄金台一篇宜乎后世汲古之家
或疑与傅选同科而略其传述欤今计刘因以下至
卷四 第 17b 页
二十七卷止凡八十五家人不逮傅孙两家之半而
甄录之诗几倍之故傅孙于诸大家所录寥寥此则
选择古体较为详审即同录一人一题之诗题目字
句各不相侔如胡汲仲题女直骢马图孙本题字下
多崔录事三字虞集李伯时九歌图傅本无李伯时
三字送星上人归湘中傅本无归湘中三字柳贯和
袁集贤上都杂诗傅本和字上有同杨仲宏应举六
字诸如此类不可胜举其馀字句如揭傒斯送淳直
子朝发扶桑国傅改扶桑作梁宋吴师道黄金台千
里风尘驰骏马孙改风尘作强燕铜雀台汉家一片
卷四 第 18a 页
当时土孙改当时作如膏盖当日随抄所得而又出
于各人点窜不可拘于一律至于每人篇尾各著事
寔此则较傅孙两家为胜存之足以资考證之助末
三卷分杂编亦与彼选体例略同钱大昕著元史艺
文志既载易著而复载元风雅八卷注云无撰人名
或云宋褧至于傅孙两家所撰别为元诗前后集不
知何所据也
卷四 第 18b 页
卷四 第 1a 页
研经室续四集
  谢
赐御笔福字寿字鹿肉摺子
奏为恭谢
天恩事道光三年正月二十日(臣)赍摺差弁回粤钦

皇上恩赐
御书福字寿字并鹿肉到(臣)当即出郊跪迎至署恭
设香案望
阙叩头祇领伏念(臣)廿载封圻六旬颓齿常惧涓埃
卷四 第 1b 页
未效实惭廪禄虚糜昨岁入

天颜渥邀
帝赉兹复特叨
恩泽
倍锡春祺已
赐福笺珍随甲鹿更
加寿幅绘绕云龙(臣)敬念福者备也(臣)何以备宣
圣德于苍生寿者酬也(臣)何以酬报
隆施于
卷四 第 2a 页
丹陛再(臣)犬马之齿甲子已周气力不充鬓须多白
悚惶无地顿忘䈬柳之先衰平格自
天益凛桑榆之有失惟勤思职业仰荅
国恩推
景福于两粤东西兆民有庆颂
圣寿于万年亿秭南极无疆所有(臣)感激欣悚下忱
谨缮摺具
奏叩谢
天恩伏乞
皇上圣鉴谨
卷四 第 2b 页

  祭
南海神庙文
惟道光五年三月己亥日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广东广
西等处地方军务阮元致祭于
南海神庙曰五岭之南至于海滨洋洋万里乃广乃
轮祝融正位实为
大神惟
神之德顺天布仁惟
卷四 第 3a 页
神之威如雷发春内清外晏无波无尘风和雨节年
丰俗淳戈船估舶息浪通津远服夷国近育粤人元

帝命部伍是巡舟回海外祀事再亲敬将俎豆祈
神福民尚

  节性斋铭
周初召诰肇言节性周末孟子互言性命性善之说
秉彝可證命哲命吉初生即定终命弥性求至各正
迈勉其德品节其行复性说兴流为主静由庄而释
卷四 第 3b 页
见性如镜考之姬孟实相径庭若合古训尚曰居敬
  苏文忠公象赞
象摹内殿苏斋曾见岭南洺山又逢真面古人精神
成书立传古人衣冠梦中顿晛(胡甸切假晛/为现较雅)注目生
光如影如电
  陆宣公从祀庙庑颂
于戏宣公既文且忠未尝讲学实践在躬以仁辅世
以义立功学孟子学异乎禅宗请祀孔庙
帝曰当从
(及门吴给事杰奏请从祀奉/旨准行给事寄册索文因为此颂福谨识)
卷四 第 4a 页
  学海堂集序
古者卿大夫士皆有师法周公尚文范之以礼尼山
论道顺之以孝是故约礼之始必重博文笃行之先
尚资明辨诗书垂其彝训传记述其法语学者诵行
毕生莫罄譬之食必菽粟日不可废居必栋宇人所
共知奚更立言以歧古教哉若夫载籍极博束阁不
观非学也多文殊体辍笔不习非学也次困之士廑
黾勉于科名语上之俦讵愚蔽其耳目率曰乏才岂
其然欤岭南学术首开两汉著作始于孝元治经肇
于黄董古册虽失佚文尚存经学之兴巳在二千载
卷四 第 4b 页
上矣有唐曲江诚明忠正求之后代孰能逮之迹其
初学乃多词赋耳文辞亦圣教也曷可忽诸
大清文治由朔暨南明都著于因民离曜增于往代
余本经生来总百粤政事之暇乐观士业曩者抚浙
海气未销日督戈船犹开黉舍矧兹清晏何独阙然
粤秀山峙广州城北越王台故址也山半石岩古木
荫翳绿榕红棉交柯接叶辟莱数丈学海堂启焉珠
江狮海云涛飞汎于其前三城万井烟霭开阖于其
下茂林暑昃先来天际之凉高栏夕风巳生海上之
月六艺于此发其秀辉百宝所集避其神采洵文苑
卷四 第 5a 页
之丽区儒林之古境也昔者何邵公学无不通进退
忠直聿有学海之誉与康成并举惟此山堂吞吐潮
汐近取于海乃见主名多士或习经传寻疏义于宋
齐或解文字考故训于仓雅或析道理守晦庵之正
传或讨史志求深宁之家法或且规矩汉晋熟精萧
选师法唐宋各得诗笔虽性之所近业有殊工而力
有可兼事亦并擅若乃志在为山亏于不至之讥情
止盈科未达进放之本此受蒙于浅隘而已乌睹百
川之𣾀南溟哉道光四年新堂既成初集斯勒四载
以来有笔有文凡十五课潜修实践之士聪颖博雅
卷四 第 5b 页
之材著书至于仰屋岂为穷愁论文期于贱璧是在
不朽及斯堂也升高者赋其所能观澜者得其为术
息焉游焉不亦传之久而行之远欤
  谢
御赐福字寿字并奶饼乾果摺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赍摺差弁回滇捧到
恩赏
御书福字寿字并奶饼乾果恭设香案望
阙叩头祗领伏念(臣)散等樗材弱惭蒲质值此亥书
卷四 第 6a 页
之岁仰邀
申命之麻
宝墨浓挥带
九天之露气春祺普洽生一路之星辉共瞻合璧以
成文恰在五云之多处窃惟南郊乐土地以福名滇
境山居人多寿者荷
恩来之自北益物与之皆春而且珍果连函琼酥叠
饼自是
泽周外漠醍醐渥挏马之香即看
功定西疆杕杜及樱桃之荐(臣)惟有勤思受
卷四 第 6b 页
祜切戒素餐美意延年冀上承夫
天寿庶民敷锡勉安镇于坤维所有(臣)荣感下忱理
合恭摺叩谢
天恩伏乞
皇上圣鉴谨

  谢
赐紫禁城骑马摺
奏为恭谢
天恩仰祈
卷四 第 7a 页
圣鉴事道光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
上谕云贵总督阮元著加恩在紫禁城内骑马钦此
(臣)职效南车材同下驷封圻荐历愧马齿之徒增
节镇久膺抚驹光而自惕遭逢
圣治庆澄清于揽辔之前感激
皇仁勉矍铄于据鞍之日兹届觐
光而述职乃蒙
锡马以趋

垂慈步履之微劳荣传
卷四 第 7b 页
紫禁
曲念筋骸之渐老
宠卑丹纶
恩重戴天感增行地伏念(臣)南滇归极駪征怀靡及
之心
北阙瞻云驷伐仰
丕成之烈花门雪尽蒲桃与天马同来
玉殿春回殽核及小舆并载从此骀衔日警益矢驰
驱即今驽力时勤更蒙策驭半九十里慎行路晚节
之难蔽三百篇守思马无邪之训所有(臣)感激下忱
卷四 第 8a 页
理合缮摺恭谢
天恩伏乞
皇上圣鉴谨

研经室续集卷四终
卷四 第 8b 页
卷四 第 1a 页
研经室四集诗卷四 琅嬛仙馆诗略
 戊午
  上元后一日春宴和谢苏潭方伯韵
月轮还见十分圆金绮馀情不夜天镫色照开花
苑外歌声飞过彩云边民腾善气春如海官有清
声酒亦贤同是南江持节者共将欢庆祝
尧年
天为人和每放晴望舒偏向小园盈春生北海宾
朋坐诗带东山丝竹声半月閒心疏簿领一时仙
吏话蓬瀛(同宴九人皆以京/朝官外任者)东风入律鲸波静玉
卷四 第 1b 页
烛先调十二城
  五更过苏堤列炬中见桃柳正妍
清钟动疏樾缺月犹在天山光馀夜碧湖水生春
烟春烟约微风飞落苏堤边我骑青骢来暗柳拂
丝鞭行灯一路明照见桃花鲜譬如蓬岛夜绰约
栖群仙烛龙启潜蛰惊起仙人眠寻常春梦浓日
影移花砖今宵破春晓醒在群花先东方云渐白
六桥虹影圆不惜沾衣露湿红殊可怜
  半山桃花十馀里春仲偕人两次来游元和
  蒋蒋山(徵蔚)武进陆祁生(继辂)陆绍闻(耀遹)
卷四 第 2a 页
  皆有图咏纪事因题册中
皋亭山下多春风千树万树桃花红江城愁雨二
十日破晴小舸来花中三篙新涨红到底一片绛
云飞不起仙子霞裳住赤城丽人靓服临春水兰
桨摇摇行复回横塘香雾转轻雷薄寒小雨燕支
湿留住浓酣缓缓开两年我为行春去每到花时
不相遇崔护重来似去年刘郎又到成前度诗里
情怀画里身坐中惨绿尽词人若非才子樽前笔
孤负临平二月春
  上巳桐江修褉
卷四 第 2b 页
去年修褉到兰亭今日春江倚画舲上巳风光晴
更远富阳山色晚逾青要将觞咏临流水还向纶
竿拜客星濯遍尘缨何处好钓鱼台下碧泠泠
  溯严濑至兰溪
春江三百里一泻众山破流云如秋潮始识风力
大连帆扑天去其势颇无懦乱峰不知名络绎复
坎坷终日蓬窗中把卷向山坐转如立滩头尽遣
群山过晚来有明月莫拥黄䌷卧
  金华试院宋自公堂后双古柏
自公堂后双古柏六百馀年老宋客蟠根郁律透
卷四 第 3a 页
重泉生气勃然出堂脊一株轇轕纹节转一株皮
厚腹中𡍩等閒莺燕不敢来绝顶花雕刷寒翮瓦
沟残日落青子苍鼠奋髯啖其液此堂支柱多古
碍乾道七年魏王宅汤阴恶桧刳不尽巩洛松楸
种何益此柏幸栽节度家颇有清香凝画戟徒恨
苔身长百尺未与冬青树争碧堂阴谁可话畴昔
六碑首问熙宁石(堂后有石碑六/皆两宋物也)
  冒雨由缙云趋丽水道出桃花交青黄龙诸
  岭云气万状胜于晴时
春城晚逾暖四山云气蒸晓发缙云南雨势方奔
卷四 第 3b 页
腾延缘起修磴岩壑来填膺眼前快磊落足底愁
凌兢傅壁凛倾涧接石度高陵路穷岭直立遂乃
冲云登云深不见路叱驭将母能
陟险有悚志探奇多旷情松篁易成响况以风雨
声杂花满四山红白垂繁英上有千仞峰苍翠流
馀清下有百道泉乱石交喧鸣其中亘白云与我
相纵横
岭上多桃花花落初生叶芳草何芊眠染湿绿蝴
蝶不知凌绝险转觉閒易蹑迷漫十步外白云飞
帖帖浮岚青数痕中有峰千叠若令廓清霁飞鸟
卷四 第 4a 页
去犹慑
青岩亦已转陵缅山之阳林涧正怀烟花岫犹屯
香降随猛泉落升共高云翔翔云扶我行冷逼单
衣裳欲招青田鹤(谓端木/国瑚)矫翼来低昂仙都在何
许云海春茫茫
  山花
野花满山红白黄山丹踯躅高茛姜青桐蕊小不
来凤蔷薇拂露跳麝香墓门短碣没春草丛祠破
壁开斜阳野火乱烧半枝死樵斧却赦柔条长鸠
啼绿阴不知处引我眼到青岩旁君不见竹林堂
卷四 第 4b 页
前飞达末台州红栽润州钵沃士清泉护曲栏三
日不浇根欲渴请看青岩石上花白云如水养之

  春尽日阻风青田和张子白同年(若采)见投
  诗韵
又放瓯江黄篾船棱生风力透轻绵山来一一重
相见春去堂堂不受怜栝岭清流千百转秣陵秋
雨十三年今宵良话应无梦泊近西堂对榻眠
恐是芙蓉海上城灵都望见月初生宵来定有胎
仙过春尽曾无杜宇声屐齿溪山閒后想灯花诗
卷四 第 5a 页
句客中情请听一夜船头浪巳觉东风暗里更
  重游青田石门观瀑布
石阙开双扉未登心巳羡沿溪溯潺湲越谷望䓤
旧飞流百仞上先向林表见敢拜天绅垂畴与白
龙战曳影澄潭凉触石生衣溅雨馀情弥壮风定
势犹旋疏响静凡喧摇光引清眩兹来春夏交山
花落如霰重游意更洽坐久心逾眷安能搆岩栖
聊息水程倦
  蕉林骤雨
黑云阁日来蓬蓬芭蕉窗下生微风忽翻白雨破
卷四 第 5b 页
幽独万点秋声战寒绿此声入耳心亦凉动摇眼
底回清光何处骄阳火伞热何处大道风尘黄跳
珠溅玉骤复缓帘波不动清阴满半晌疏斋巳坐
忘案头茶冷青瓷碗
  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侧身天地成
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
海劫初收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
  台州试院在城北龙顾山之麓有楼岿然出
  于林表虚窗四敞云山相围余置榻其上留
卷四 第 6a 页
  连浃旬昔山左济南试院有楼曰四照为施
  愚山所题余极爱登眺遂复以名此楼书榜
  悬之
灵江通海汐云霞围一城孟夏方陶陶林薄含馀
清林中有高楼神抚群山平风光泛疏牖岚气通
环甍兴言怀谢公为此登楼情
众峰不同青一雨净万绿啼鸟悦初曙晴云翳深
木朝阳未上城人烟犹隐屋晓起神自清复此豁
遥目隐囊风气凉临窗一晞沐
山多云气聚少暖即成雨翔风海上来飒然破微
卷四 第 6b 页
暑轻凉润笙簟清气入玉麈高林接繁柯森森绕
窗户情赏在无言列岫静可数
西岭郁崔巍夕日早衔光溪壑起轻阴穆然何清
苍归鸟入林小樵径盘云长暝色渐近人楼外浮
昏黄岂能无世虑及兹澹欲忘
兹楼四无碍下视未十仞势凭山巳高天垂月尤
近清霸生明弦流云散华晕灯火遥楼青笙歌夜
风顺谁知卷幔坐吾方揽幽蕴
杰构临湖山两载居齐州兹来章安郡梦与愚公
游连楹既窈窕远岭亦清遒龙顾颇宜夏鹊华空
卷四 第 7a 页
卷四 第 8a 页
华顶茅篷底枯僧忘世情披云采春茗劖雪得黄
精虎迹穿林见龙腥带雨生此中百五辈疑有应
真名(茅篷最小皆苦行僧栖止处/幽岩穷谷计一百五十馀所)
  薄暮重过石梁
独倚长松自咏诗昙花亭下白虹垂飞流纵向人
间去莫忘石梁清激时
  夜宿上方广寺藏经楼
云构飞流上高眠近太清星辰低北户钟鼓发初
明尘土十年梦风泉一夜声却嫌采药者翻重世
间情
卷四 第 8b 页
  万年寺题僧达本壁
寺门高引八峰低老树新篁绿影齐试与丰干入
林去缓扶藤杖听黄鹂(林间黄/鹂最多)
  天台山纪游
天台一万八千丈我来迥出群峰上碧山如海不
能平天风足底催高浪山下白云凝不流浪花卷
出青鳌头惟有经台立天表不与元气同沉浮飘
飘直过八重岭百尺飞流石梁顶龙门凿破走昆
源银汉扶回泻天影金庭双阙不可攀玉沙瑶草
非人间曾记桃花古仙客夜骑元鹤吹笙还七签
卷四 第 9a 页
空说子微悔(云笈七签司马悔山为/李明仙人十六福地)李明柏硕今
安在多为游人乏仙骨割尽胡麻蹈东海昔登海
阁望蓬莱赤城又见霞标开羽人虽去洞天在白
日照耀金银台可怜害马不肯住今夜月明宿何
处挥手一抺群峰平彩云填满千盘路若非清梦
落天姥定绕仙坛转飞去
  竹兜词和陆九(耀遹)
越岭登山双竹君平安日日我须闻何人支起西
窗坐只隔斜阳不隔云
著我天台雁荡间青琅玕系碧连环昨从惆怅溪
卷四 第 9b 页
头过软似诗情稳似山
  天台藤杖歌
福庭本是群仙囿汉代桃源尚如旧仙人手种祁
婆藤掷与人间赛灵寿敲破铁簧扪楖栗擎起蛟
身看清瘦我来天台亲见之万年岭上垂金枝猿
狖引臂弄光泽筋缠石骨坚无皮鹿樵偶向梦中
得七尺珊瑚淡红色岂须芝草始长生著手巳能
助仙力石梁雨滑生苍苔听笙看月登琼台恐随
飞瀑化龙去直拨白云寻鹤来持归拂拭奉 堂
上要脚轻便不汝仗跃马才从灵隐回横膝聊为
卷四 第 10a 页
寿者相庭前倚杖听儿诗如策长藤到台荡
  游山阴陶石篑读书处水石洞
飞梦下天姥馀情入吴越镜湖波逼山石篑水搜
窟飞梁驾重门立柱抗高阙冷壁悟禅面瘦峰露
仙骨定役灵匠心莫谢天机伐削成夏圭斧奇拜
米颠笏清风漱玲珑澄潭倒崷崒红楼四月寒乌
舫一篙滑藤枝袅更长蘋花香未歇胜境岂在多
览古兴超越缅想山阿人沿流弄明月
  戊午五月二十六日灵鹫峰销夏联句
出郭缅澄波(奉贤陈廷/古华)沿堤快新霁绿罨干树浓
卷四 第 10b 页
(安邑宋葆/淳芝山)红擎万花丽笋舆先后来(娄县杨之/灏篑山)
磴两三憩叠足山巃嵷(钱塘何元/锡梦华)扑眼石陵厉泉
喧桥影圆(仪徵阮/元云台)亭敞茶烟细呼猿巳无声(古/华)
鹫颇有势张翼障日高(芝/山)垂咮啄云锐迦陵远流
(篑/山)圆泽近同谛结夏慧理岩(梦/华)论古咸和岁(开/山)
(自晋咸/和始)蜡屐穿玲珑(云/台)藤杖阅迢遰一派泻龙浤
(古/华)千盘拥螺髻具相嵌庄严(芝/山)题名杂分隶洞窥
一线天(篑/山)台译千佛偈登顿竟忘疲(梦/华)脱略了无
系高轩补寻梅(云台/灵隐东轩有老梅已枯/余属僧补栽之为题补梅轩额)
椒迟访桂往迹追白苏(古/华)忘形到支惠佳荈浸清
卷四 第 11a 页
(芝/山)伊蒲出新脆解衣到剧谭(篑/山)临池更游艺画
法尚夏圭(梦华/时芝/山作画数幅)砚怀抱刘蜕(余藏晋咸和/砖研及唐刘)
(蜕/研)竹阴午梦清(云/台)槐院晚蝉嘒归思趁吟鞭(古/华)
风袭行袂出山尚闻钟(芝/山)临湖重鼓枻回指翠微
(篑/山)却眺烟波际此游殊耐吟(梦/华)后会良可继暑
歊翻避人(云/台)我东日西逝(古/华)
  嘉庆三年西湖始建苏公祠志事
苏公一生凡九迁笠屐两到西湖前十六年中梦
游遍况今寥落七百年西湖之景甲天下惟公能
识西湖全公才若用及四海德寿不驻湖山边区
卷四 第 11b 页
区明圣一掌耳易补缺陷开淤填长堤十里老葑
卷北峰顿与南峰连雨云雪月入吟袖装抺浓淡
皆鲜妍水枕竞与山俯仰百吏散后登风船可怜
纱縠去不得欲归阳羡愁无田江头斑白说学士
碑在口上无劳镌三百六十寺兴废竟无一屋祠
公焉前年我来拜公像聊以山水娱四贤柏堂竹
阁今尚在一祠毕竟公当专淮海秦公世交后(谓/小)
(岘观/察)办此醵出清俸钱岁寒岩下百弓地宅有花
树池多莲读书堂字公手迹一匾横占屋十椽(余/摹)
(公所书读书堂碑/字为祠中堂匾)吁嗟乎公神之来如水仙灵风
卷四 第 12a 页
拂拂云娟娟楼台明灭衣蹁跹万珠跳雨生白烟
琉璃十顷清光圆水乐惊起鱼龙眠我歌公句冰
丝弦荐秋菊与孤山泉神归来兮心超然望湖楼
下湖连天
  秋日任满还
朝同人饯于西湖竹阁赋诗志别
谁家有此好湖山况是西风竹阁间秋水正宽情
共远宾鸿初到客将还汪伦潭上舟迎岸辛渐楼
头酒照颜为问净慈古开士再来我可不缘悭
  赠吴鉴人(曾贯)
卷四 第 12b 页
秦家五字剧纵横曾出偏师陷长卿寄语苏州漫
相许语儿还有小长城
  赠鲍以文(廷博)
清名即是长年诀当世应无未见书何处见君常
觅句小阑干外夕阳疏
  赠朱朗斋(文藻)
雨后清溪绕屋流藤床著膝看鱼游先生竟似陶
贞白万卷图书不下楼
  赠何梦华(元锡)
却因风木常多病不为清狂始咏诗一种闲情谁
卷四 第 13a 页
解得夕阳林外读残碑
  赠何春渚(淇)
清声无柰左雄知老恋林泉未肯离若论不求闻
达好此人曾赋却徵诗
  赠朱青湖(彭)
白发吟诗独闭关著书常被八人删龙泓未见山
人癖别起书堂又抱山
  赠周朴斋(治平)
中法原居西法先何人能测九重天谁知处士巾
山下独闭空斋画大圜
卷四 第 13b 页
  赠端木子彝(国瑚)
谁是齐梁作赋才定香亭上碧莲开栝州酒监秦
淮海招得青田白鹤来
  题江子屏(藩)书窠图卷
江君未弱冠读书巳万卷百家无不收岂徒集坟
典款识列尊彝石墨雄碑版我年幼于君获与君
友善谈经析郑注问字及许篆书窠小东门出城
路不转时从书里坐左右任披展何期丙午荒负
米致偃蹇秘笈遂散失今乃存者鲜绘此一幅图
感慨良不浅余为进一言聊以当解辨世有聚书
卷四 第 14a 页
人充栋富编简腹中究何有九流尽乖舛江君书
虽佚等身多述撰精华在一心糟粕笑轮扁树石
满书窠云烟任过眼
 已未
  会试闱中夜雨和 石君师韵
人材
昭代盛渊薮尽充赢鉴别推先辈师资得老成风
流归古籍雷雨莅清盟况有文昌气银河洗甲兵
  恭和
御制立秋日遣闷元韵
卷四 第 14b 页
微凉回
殿阁秋向
鼎湖来晓露深
天慕西风感
睿才礼修军帅赏
诗动侍(臣)
筹笔思鼙鼓销锋静草莱仰惟
纯孝志决奠下方灾诸将
恩皆重新兵气更催共当迎爽候合力挽河回一
洗群氛尽
卷四 第 15a 页
龙輴不起埃
  移竹
南西门外竹檀栾破晓移栽一百竿到处轩窗皆
洒落我家门径本清寒梦回凉雨疏疏听坐对秋
风细细看独抱愁心向谁说此君遮莫报平安
  九月望
裕陵礼成旋
跸复奉
命敬阅
山陵工程留住四日每当夜月瞻望松山潸焉出
卷四 第 15b 页
  涕谨成八韵
恸哭龙輴外
桥陵巳闭
宫千官归扈
跸一介代司空凿石题名马攀髯泣宝弓松楸孤
月下楼殿万山中星斗环人近神灵护势雄定知
雷雨后直使地天通(大葬前二日夜/雷雨满山旋即开霁)肃穆常
侵夜悲思直溯风何当
春祭毕(周文王/葬于毕)还从
属车东
卷四 第 16a 页
   赵忠毅公铁如意歌 成亲王教作
    赵忠毅公铁如意传世甚多铭词形制大
    略相同而年款各异其最古者施念曾宛
    雅所载一柄为神宗戊申春制铭曰其钩
    无鐖廉而不刿以歌以舞以弗若是利维
    君子之器也此后厉樊榭韩其武沈归愚
    所歌皆未识年月若壬申制者今在初颐
   园中丞处天启壬戌张鳌春制者在吾篑
    一处天启癸亥制者旧在陆丹叔侍郎处
   今诒晋斋此柄又为天启甲子是当时所
卷四 第 16b 页
   制非止一也戊申之铭作以弗是利利与
   刿器为韵馀者作折或篆文相近摹仿之
   讹与或读是字为绝句则折字又与下不
   属矣
赵公老死不如意公如如意国不坠逆珰铸错满
六州三尺寒镠天所弃公引正士盈朝廷在地为
岳天为星小人倒窃君子柄二十六字空锼铭我
读此铭重太息银篆销磨铁花蚀指挥曾见三君
来抨击能教四凶踣呜呼此器钩无鐖廉而不刿
古所稀天鉴搜罗出呈秀搢绅点窜归广微呜呼
卷四 第 17a 页
此器以歌舞中外忻忻望政府清流终勒东林碑
戍骨几埋代州土呜呼此器以弗折百鍊精刚正
臣节一握难收妇竖权六人甘死锒珰铁公铭天
启甲子年是年十月公南迁五更一星对残月石
砚与此同清坚(忠毅公东方未明之砚铭曰残月/晖晖太白睒睒鸡三号更五点此)
(时拜疏击大奄事成/策汝功否则同汝贬)天不佑明使公贬公贬乃将
纵大奄摩挲金气动星文太白归天夜睒睒
  题宋高宗瑞应图同彭芸楣馆师作
康王天命为元帅先使臣民应符瑞南渡须收奉
玺心北盟早识投鞭志绯带萧郎待诏才江山半
卷四 第 17b 页
壁手中开却将希古沧浪法敕写中兴瑞应来上
河曾记清明日郑侠监门传谏笔漫说东京天水
流竟看艮岳宫车出此日惟知崔府君小奴先见
护行人两河将相占丁甲百万苍生系鬼神鬼神
拯马河坚冻白兔仙亭偶然中冰天何处走青衣
御营巳恊黄袍梦梦中江海半模糊泥马金牛事
有无却闻风药花饧使归写吴山立马图此图绝
胜延祥观半臂双镮莫同玩回忆黄罗掷将时祗
今道服披图看临平灯火似樊楼剩水残山属马
刘图中尚是中原地半是磁州半恽州李宗韩岳
卷四 第 18a 页
皆思战愿饮黄龙恢赤县此事当年最吉祥凌烟
惜未开生面赤符龙斗渡滹沱自古中兴瑞应多
白水真人真谨厚惟闻苦战不闻和
  题五代马楚复溪州铜柱拓本
   此柱朱竹垞检讨旧有二跋吴任臣十国
   春秋载此文讹数十字且沿五代史士然
   之讹今观拓本实士愁也柱今在保靖县
   十里旧茅滩上馆师彭芸楣大司空以拓
   本属题
伏波铸铜柱归车得谗搆马殷无功德天以湘潭
卷四 第 18b 页
授酬勋在千年毋乃是华胄士愁一角蛮岂如徵
侧富不为锦溪长甘作辰澧寇盗用盘瓠兵敢与
九龙斗僭伪当盛时材力每雄厚梯栈破溪塞焚
林缚猿狖五姓跪饮血求誓仅自救王曰与尔盟
鬼神质诅咒伏波文学博四羊印曾奏当年若勒
铭定能正苍籀天策十八人无出宏皋右雄文与
功称所学亦不陋赤堇丈二尺凿字硬且瘦惜哉
猳掉尾蛮烟蚀银镂前年有苗格露布出云岫拓
本来军中南昌辨其读史校薛欧阙跋订吴朱谬
吾 祖昔征苗午夜挥兵走十战九洞中碧血染
卷四 第 19a 页
袍袖此柱当战垒刀镮或亲扣挟册三摩挲仰视
日中昼
  暖房示书之
落日黄尘暗锦鞯退朝且就曲房眠别开茶熟香
温地好待风饕雪虐天索尔新诗凭素壁记人往
事有青毡炉灯夜读 慈机下此事伤心二十年
  武林岁暮
武林逢岁暮风雨正凄然短烛论文夜寒云听雁
天客怀清似水官舍冷于禅莫道长安远峥嵘共
此年 止
卷四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