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问字堂集卷六 孙星衍撰
 天官书补目
  序
三家星占见史记天官书云昔之传天数者殷商巫咸在齐甘
公魏石申书中亦多用石氏星经(史记索隐曰岁星在寅正月/晨见东方之名巳下出石氏)
(星/经)班固天文志兼用甘氏石氏语张守节引七录云甘公楚人
战国时作天文星占八卷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郑
康成注周礼引甘氏岁星经后汉书郎顗传引石氏经汉蓺文
志多本七录不著录巫咸甘石书殊不可解惟天文家载黄帝
杂子气三十三篇隋经籍志有黄帝五星占六卷未知即是黄
帝占否也刘昭注续汉志亦引黄帝占今其文及三家星占具
见唐瞿昙悉达所辑开元占经中按黄帝巫咸甘石所载恒星
卷六 第 1b 页
名数多出天官书天文志之外而其书皆在先秦不知迁固何
以不载且史记汉书既遗东壁一宿又庄子所载傅说纬书所
载天皇大帝及玉绳之属皆阙如亦不能辞疏漏之责北周庾
季才作灵台秘苑一百一十五卷宋王安礼删存十五卷冠以
步天歌其文略同晋隋二志而不载所出之书隋天文志云三
国时吴太史令陈卓始列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官著于图录
并著占赞总有二百五十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
宿及辅官附坐一百八十二星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
十五星宋元嘉中太史令钱乐之所铸浑天仪以朱黑白三色
用殊三家而合陈卓之数前人好古之慎至于本草犹有朱墨
别书之本不乱神农本经况乎星官可不详其根㨿今晋隋二
志所载星名多于史记汉书而三家星无复区别钱乐之仪器
卷六 第 2a 页
亦既无传开元占经藏在秘府唐宋人俱不得见郑樵通志称
今存三卷而近时所得写本百廿卷见全但世无板本惧其久
而沦失余退食多暇游心观象慨中法之不行念掌故之久缺
因为天官书补目一卷纪其增多史记汉书星名大凡二百馀
坐分注黄帝及三家所有星名星数三家星止分中官外官旧
书位次不可考天官书则分五官即以三家星依五官连属之
星分为五部后之志天文者庶有择焉
 中官
天皇大帝(黄帝有甘氏有云一星在钩陈口中)
四辅(甘氏有云四星抱北极枢按即后句四星)
女御(巫咸有云四星在钩陈星后北今作御女)
华盖(甘氏有云七星杠九星凡十六星在大帝上)
卷六 第 2b 页
五帝内座(甘氏有云五星在华盖下)
六甲(甘氏有云六星在华盖杠旁)
柱下史(甘氏有云一星在北极东北)
女史(甘氏有云一星在柱下史北)
尚书(甘氏有云五星在紫微宫内东南维)
大理(巫咸有云二星在紫微门左星内)
三公(黄帝有石氏有甘氏有云三星在北斗柄南)
三公(黄帝有巫咸有云三星在北斗魁第一星西)
太一(石氏有云一星在天一星南相近)
附路(石氏有云一星在阁道南傍)
传舍(巫咸有甘氏有云九星在华盖上近河傍)
造父(黄帝有甘氏有云五星在传舍南河中)
卷六 第 3a 页
(巫咸有云九星如钩状在造父北)
(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北斗南)
太阳守(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北斗南)
(甘氏有云四星在太阳守北)
内阶(甘氏有云六星在文冒北)
常陈(甘氏有云岁星犯常陈)
太尊(巫咸有云一星在中台北)
内平(甘氏有云四星在中台南)
虎贲(巫咸有云一星在下台南)
天床(甘氏有云六星在紫微宫门外)
内厨(甘氏有云二星在紫微宫西南角外)
天厨(甘氏有云六星在紫微宫东北维外)
卷六 第 3b 页
梗河(黄帝有云三星天锋石氏有云三星天矛也在大角北)
天纪(黄帝有石氏有云九星在贯索东)
七公(黄帝有云一名天纪石氏有云七星在招摇东)
女床(黄帝有石氏有云三星在天纪北)
 东官
积卒(黄帝有石氏有云十二星在房心南)
东西咸(黄帝石氏有云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北)
从官(巫咸有云二星在房星南)
天辐(巫咸有云二星在房距西)
(甘氏有云一星在房中道前)
(巫咸有云三星在东咸西南北列)
帝座(石氏有云一星在市中候星西)
卷六 第 4a 页
(巫咸有石氏一星在帝座东)
宦者(石氏有云四星在帝座西)
(石氏有云五星在宦者西南)
(甘氏有云四星在市中斗南)
宗正(黄帝有石氏有云二星在帝座东南)
宗人(黄帝有石氏有云四星在宗正东)
(黄帝有石氏有云二星在宗人北)
帛度(巫咸有云二星在宗星东北)
屠肆(巫咸有云二星在帛度北)
列肆(巫咸有云二星在天市中)
车肆(巫咸有云二星在天市门左星内)
帝席(甘氏有云三星大角北)
卷六 第 4b 页
周鼎(甘氏有云三星在摄提西)
天田(甘氏有云二星在右角北)
天门(甘氏有云二星在左角南)
平道(甘氏有云二星在左右角间)
进贤(甘氏有云一星在平道西)
亢池(黄帝有甘氏有云六星在亢北)
折威(石氏有甘氏有云七星在亢南)
顿顽(巫咸有云二星在折威东南)
天乳(甘氏有云一星在氐北)
阵车(甘氏有云三星在氐南)
车骑(巫咸有甘氏有云三星在骑官南)
骑阵将(甘氏有云一星在骑官中东端)
卷六 第 5a 页
天江(黄帝有石氏有云四星在尾北)
(黄帝有石氏有云五星在尾南)
傅说(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尾后)
(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尾后河中)
(甘氏有云一星在箕舌前)
(按王希明步天歌帝座后有常陈七星以在史迁后不补)
 南官
谒者(甘氏有云一星在执法北)
三公内座(甘氏有云三星在谒者东北)
九卿内座(甘氏有云三星在三公北)
太子(甘氏有云一星在帝座北)
从官(甘氏有云一星在太子西)
卷六 第 5b 页
幸臣(甘氏有云一星在帝座东北)
明堂(甘氏有云三星在大微西南角外)
灵台(甘氏有云三星在明堂西)
长垣(巫咸有云四星在少微西南北列)
(巫咸有甘氏有云四星在轩辕南柳北)
酒旗(甘氏有云三星在轩辕右角)
水位(黄帝有石氏有云四星在东井东南北列)
水府(巫咸有甘氏有云四星在东井南)
天樽(甘氏有云三星在东井北)
四渎(甘氏冇云四星在东井南东)
司怪(甘氏有云四星在钺前)
座旗(甘氏有云九星在司怪东北)
卷六 第 6a 页
积水(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北河西星北)
积薪(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水东南)
阙邱(甘氏有云二星在南河南)
外厨(甘氏有云六星在柳南)
天记(甘氏有云一星在外厨南)
天相(巫咸有云三星在七星六星北石氏有)
(黄帝有石氏有云五星在七星南)
天庙(黄帝有甘氏有云十四星在张南)
东瓯(甘氏有云五星在翼南)
器府(甘氏有云二十二星在轸南)
青邱(甘氏有云一星在轸东南)
军门(巫咸有云二星在青邱西)
卷六 第 6b 页
土司空(巫咸云四星在军门南)
(黄帝有石氏有云二星在库楼北)
阳门(巫咸有云二星在库楼东北)
(按王希明步天歌库楼中有四星名衡罚傍一星名神官以)
(在史迁后不补)
 西官
天关(黄帝有石氏有云星在五车南参西北)
砺石(甘氏有云四星在五车西)
诸王(甘氏有云六星在五车西)
八榖(巫咸有石氏有甘氏有云八星在五车北)
外屏(甘氏有云七星在奎南)
天溷(甘氏有云七星在外屏南今四星)
卷六 第 7a 页
土司空(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奎南)
天将军(黄帝有石氏有云十一星在娄北)
左更(黄帝有甘氏有云五星在娄东)
右更(黄帝有甘氏有云五星在娄西)
天仓(黄帝有石氏有云六星在娄南)
鈇锧(甘氏有云五星在天仓西南)
天囷(黄帝有石氏有云十三星在胃南)
天廪(黄帝有巫咸有石氏有云四星在昴南)
(按此即天官书众星廥积)
天庾(甘氏有云三星在天仓东南)
刍藁(黄帝有甘氏有云六星在天苑西)
天园(甘氏有云十三星在天苑西)
卷六 第 7b 页
军南门(甘氏有云一星在天将军西)
大陵(石氏有云八星在胃北)
积尸(石氏有甘氏有云一星在大陵中)
天船(黄帝有石氏有云九星在大陵北河中)
积水(石氏有甘氏有云一星在天船中)
卷舌(黄帝有石氏有云六星在昴北)
天谗(石氏有甘氏有云一星在卷舌中)
(甘氏有云一星在昴东)
天阿(甘氏有云一星在昴西偏)
天街(巫咸有石氏有甘氏有云二星在昴毕间近月东)
天阴(巫咸有云五星在毕柄西)
天节(石氏有云八星在毕附耳南甘氏有)
卷六 第 8a 页
九州殊口(黄帝有云在参间甘氏有云九星在天节下)
军市(巫咸有石氏有云十三星在参东南)
野鸡(黄帝有石氏有云一星在军市中)
天高(甘氏有云四星在参旗西近毕)
玉井(黄帝有巫咸有石氏有云四星在参足下)
(石氏有云星在玉井内)
军井(甘氏有云四星在屏东南)
天狗(甘氏有云七星在狼东北)
丈人(甘氏有云二星在军市西南)
(甘氏有云二星在丈人东)
(甘氏有云二星在子星东)
天狗(甘氏有七星在狼东北)
卷六 第 8b 页
天社(甘氏有云六星在弧南)
 北官
虚梁(巫咸有云四星在危南)
盖屋(甘氏有云二星在危南)
(甘氏有云二星在虚南)
(甘氏有云二星在哭星东)
天垒城(巫咸有云十三星如贯索状在哭泣南)
八魁(甘氏有云九星在北落东北)
鈇锧(巫咸有云三星在八魁西北一日铁钺)
天钱(巫咸有云十星在北落西北)
天纲(巫咸有云一星在北落南)
司命(甘氏有云二星在虚北)
卷六 第 9a 页
司禄(甘氏有云二星司命北)
司危(甘氏有云二星在司录北)
司非(甘氏有云二星在司危北)
腾蛇(黄帝有石氏有云三十二星在营室北)
雷电(甘氏有云六星在营室西南)
土公吏(甘氏有云二星在营室西南)
东壁(黄帝有巫咸有甘氏有石氏有云二星在九度)
土公(甘氏有云二星在东壁南)
霹雳(甘氏有云五星在土公西南)
云雨(甘氏有云四星在霹雳南)
天厩(巫咸有云十星在东壁北近王良)
(巫咸有云一星在王良前)
卷六 第 9b 页
车府(甘氏有云七星在天津东近河傍)
内杵(甘氏有云三星在人星傍)
扶筐(黄帝有甘氏有云七星在天津北)
奚仲(巫咸有云四星在天津北)
败臼(黄帝有石氏有云四星在虚危南)
败瓜(甘氏有云五星在瓠瓜傍)
农丈人(甘氏有云一星在南斗西南)
(甘氏有云二星在南斗魁前)
狗国(黄帝有甘氏有云四星在建星东南)
天鸡(甘氏有云二星在狗国北按荆州占云瓠瓜一名天鸡)
(黄帝有石氏有云十四星在南斗)
天渊(巫咸有云十星在鳖东南九坎间)
卷六 第 10a 页
天钥(巫咸有云八星在南斗南杓第二星西)
天弁(黄帝有石氏有云九星在建星北)
天田(甘氏有云九星在牵牛南)
罗堰(甘氏有云三星在牵牛东)
九坎(黄帝有巫咸有石氏有云九星在牵牛南)
(巫咸有云一星在九坎东)
(巫咸有云二星在齐星西北)
(巫咸有云一星在赵东北)
(巫咸有云一星在郑西北)
(巫咸有云二星在越东北)
(巫咸有云二星在周东南)
(巫咸有云二星在秦东南)
卷六 第 10b 页
(巫咸有云一星在代西南)
(巫咸有云一星在晋北)
(巫咸有云一星在韩)
(巫咸有云一星在魏西南近郑星)
(巫咸有云一星在楚东南近晋星)
离瑜(巫咸有云三星在代东南北列)
天桴(黄帝有巫咸有云四星在河鼓左旗端南北列)
离珠(黄帝有石氏有云五星在须女北)
渐台(甘氏有云四星属织女东足)
辇道(甘氏有云四星属织女西足)
 甘氏岁星经
  序
卷六 第 11a 页
郑康成注周官引甘氏岁星经其书不传开元占经载有数百
言疑即是也大氐为淮南史记之所本而天文志用其文往往
讹舛夫太岁与岁星相应分左右行古人或以岁星纪岁宜甘
公别于五星外独为岁星经也今录其文如左
岁星处一国是司岁十二名摄提格之岁摄提在寅岁星在丑
以正月与建斗牵牛婺女晨出于东方为日十二月夕入于西
方其名曰监德其状苍苍若有光其国有德乃熟黍稷其国无
德甲兵恻恻其失次将有天应见于舆鬼其岁早水而晚旱单
阏之岁摄提在卯岁星在子以二月与婺女虚危晨出夕入其
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两国或昌或亡
死者不在其乡其失次见于张其名曰降入周王受其殃国斯
反覆甲兵恻恻其岁大水执徐之岁摄提在辰岁星在亥与营
卷六 第 11b 页
室东壁晨出夕入其名为搏谷其国有德必数其状其失次见
于轸其名曰青章其国不利治兵将有大丧其岁早旱而晚水
大荒落之岁摄提在已岁星在戌与奎娄胃晨出夕入伏其名
曰路嶂其状熊熊赤色有光其国有兵其君增地其失次见于
亢其名曰清明其下出败死主是岁不可西北征利东南无军
有乱民将有兵作于其旁执杀其主敦牂之岁摄提在午岁星
在酉与毕昴晨出夕入其名曰启明其状熊熊若有光天下偃
兵唯利立王不利治兵其失次见于房其名曰不祥孽及殷王
祸及四乡其岁早旱晚水协洽之岁摄提在未岁星在申与觜
觿参伐晨出夕入其名曰张列其状昭昭若有光其色若赤无
有他祥惟利行兵征于四方仇人不敢治民其失次见于箕其
名曰不疑小民有子持头相期涒滩之岁摄提在申岁星在未
卷六 第 12a 页
与东井舆鬼晨出夕入其名曰大音其状昭昭白色有光有国
其亡亦不在其乡其失次见于牵牛其名曰小章不利治兵其
国有诛必害其王岁小水雨作愕之岁摄提在酉岁星在午与
柳七星张晨出夕入其名为长王其状作作有芒有国其昌书
有四方享献之祥其失次见于虚其名曰大章有旱而昌或为
之殃必在其乡其岁有火有女丧民疾阉茂之岁摄提在戌岁
星在已与翼轸晨出夕入其名为天睢其状白色大明其色若
青国有大疾其失次见于东壁其国士卿相谪民人各直刺无
有仇谪鬼神书壁其名曰天侈其岁有小水有女丧大渊献之
岁摄提在亥岁星在辰与轸角亢晨出夕入其名为大星其状
色元青天下不宁有妇为政星若跃而阴出是谓正本利起军
旅其师必武有德将四国海内尽服其失次见于娄其名屏营
卷六 第 12b 页
天下尽惊困敦之岁摄提在子岁星在卯与氐房晨出夕入其
名为天泉其状元色甚明江池其昌不利起兵其失次见于昴
其名曰赤章其国有丧不在其王有水而昌赤奋若之岁摄提
在丑岁星在寅与心尾箕晨出夕入其名为天昊其状黯然黑
色甚明侯王有庆其失次见于参其名洋有国其虚其岁早水
岁星凡十二岁而周皆三百七十日而夕入于西方三十日复
晨出于东方视其进退左右以占其妖祥
  五庙二祧辨
王肃叛经于大礼事事与郑康成异肃小人儒不足言宋之议
礼者多承其误亦可怪也周制五庙后稷与四亲庙合文武庙
为七其在祭法云王立七庙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
考庙谓四亲庙也曰祖考庙谓始祖庙也曰有二祧谓文武庙
卷六 第 13a 页
也其云远庙为祧指先公先王之毁庙而言犹云远庙入祧三
祧言二者本文上有祖考庙即祧也郑康成据此说礼不必出
于纬书后儒于祭法本文不能通解何哉服虔注左传云曾祖
之庙为祧此曾祖非高曾之谓犹云远祖若诗称曾孙也朱文
公见伪书咸有一德以为商书巳云七世之庙郑说恐非不考
孔壁真古文十六篇非此咸有一德又不知吕氏春秋引商书
正作五世之庙始知郑康成义不可易矣韦元成议亦同郑后
儒又疑刘歆异议按歆说七庙谓宗不在数中者谓如周室始
祖庙四亲庙及文武二庙之外有功德可宗之主则增之至八
非谓文武不在七庙数中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歆但云宗不
得为文武之称也祧字古文为濯郑康成释为超上去意者谓
毁庙主超上入于后稷文武之庙因名此三庙为三祧非三庙
卷六 第 13b 页
本名祧也夏殷庙制固出于礼纬稽命徵然周秦以降文献无
徵赖有纬书考知古礼儒者安能舍而不用且周官冯相保章
氏所掌之书类即谶纬无足怪者予因五礼通考不能深明古
制郑义故作辨及表附以圣證论难王义并附社稷表于后为
郑学者驳王肃社稷之说尤为典要明磪故不别作辨
  周礼七庙二祧表附圣證论及难王义
唐虞五 禹四(至子孙/五)殷五(至子孙/六)周六(至子孙七/肃误谓/高祖之)
亲庙四 禹 契 文王祧(父及高/祖之祖)
始祖庙 二昭 汤 武王祧(庙为二/祧并始)
    二穆 二昭 大祖后稷(祖为七)
          二穆 高祖以下亲庙四
 圣證论肃难郑云周之文武受命之王不迁之庙权礼所施
卷六 第 14a 页
 非常庙之数殷之三宗宗其德而存其庙亦不以为数凡七
 庙者皆不称周室礼器云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孙卿云
 有天下者事七世又云自上以下降杀以两今使天子诸侯
 立庙并亲庙四而止则君臣同制尊卑不别礼名位不同礼
 亦异数况其君臣乎又祭法云王下祭殇五及五世来孙则
 下及无亲之孙而祭上不及无亲之祖不亦诡哉榖梁传云
 天子七庙诸候五家语云子羔问尊卑立庙制孔子云礼天
 子七庙诸候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又云远庙为祧有二祧焉
(王制/疏)
 儒者难郑云祭法远庙为祧郑注周礼云迁主所藏曰祧违
 经正文郑又云先公之迁主藏于后稷之庙先王之迁主藏
 于文武之庙便有三祧何得祭法云有二祧(同/前)
卷六 第 14b 页
 马昭难王义云按丧服小记王者立四庙又引礼纬夏无大
 祖宗禹而已则五庙殷人祖契而宗汤则六庙周尊后稷宗
 文王武王则七庙自夏及周少不减五多不过七礼器云周
 旅酬六尸一人发爵则周七尸七庙明矣今使文武不在七
 数既不同祭又不享尝岂礼也哉故汉侍中卢植说文云二
 祧谓文武曾子问当七庙无虚主礼器天子七庙堂七尺王
 制七庙卢植云皆据周也汉书韦元成四十八人议皆云周
 以后稷始封文武受命石渠论白虎通云周以后稷文武特
 七庙又张融谨按周礼守祧职奄八人女祧每庙二人自大
 祖以下与文武及亲庙四用七人姜嫄用一人适尽若除文
 武则奄少二人曾子问孔子说周事而云七庙无虚主若王
 肃数高祖之父高祖之祖庙与文武而九主当有九孔子何
卷六 第 15a 页
 云七庙无虚主乎故云以周礼孔子之言为本榖梁说及小
 记为枝叶韦元成石渠论白虎通为證验七庙斥言元说为
 长是融申郑之意且天子七庙者有其人则七无其人则五
 若诸侯庙制虽有其人不得过五则此天子诸侯七五之异
 也王肃云君臣同制尊卑不别其义非也又王下祭殇五者
 非是别立殇庙七庙外亲尽之祖禘祫犹当祀之而王肃云
 下祭无亲之孙上不及无亲之祖又非通论且家语云先儒
 以为肃之所作未定可依按周礼惟存后稷之庙不毁按昭
 七年传云余敢忘高圉亚圉注云周人不毁其庙报祭之似
 高圉亚圉庙亦不毁者此是不合郑说故马融说云周人所
 报而不立庙(同/前)
  附社稷表及难王义
卷六 第 15b 页
五土总神社 原隰神稷
句龙配 稷配
 圣證论王肃难郑云礼运云祀帝于郊所以定天位祀社于
 国所以列地利社若是地应云定地位而言列地利故知社
 非地也(郊特/牲疏)
 为郑学者马昭之等通之云天体无形故须云定位地有形
 不须云定位故唯云列地利(同/前)
肃又难郑云祭天牛角茧栗而用特牲祭社用牛角尺而用
 大牢又祭天地大裘衮冕祭社稷絺冕又唯天子令庶民祭
 社社若是地神岂庶民得祭地乎(同/前)
 为郑学者通之云以天神至尊而简质事之故牛角茧栗而
 用特牲服著大裘天地至尊天子至贵天子社稷是地之别
卷六 第 16a 页
 体有功于人报其载养之功故用大牢贬降于天故角尺也一
 祭用絺冕取其阴类庶人蒙其社功故亦祭之非是方泽神
 州之地也(同/前)
 肃又难郑云召诰用牲于郊牛二明后稷配天故知二牲也
 又云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明知唯祭句龙更无配祭之
 人(同/前)
 为郑学者通之云是后稷与天尊卑既别不敢同天牲句龙
 是土公之神社是地祗之别尊卑不甚县绝故云配同牲也
(同/前)
 肃又难郑云后稷天孝经有配天明文后稷不称天也祭法
 及昭二十九年传云句龙能平水土故祀以为社不云祀以
 配社明知社即句龙也(同/前)
卷六 第 16b 页
 为郑学者通之云后稷非能与天同功唯尊祖配之故云不
 得称天句龙与社同功故得云祀以为社而得称社也(同/前)
 肃又难云春秋说伐鼓于社责上公不云责地祗明社是上
 公也又月令命民社郑注云社后土则句龙也是郑自相违
 反(同/前)
 为郑学者通之云伐鼓责上公者以日食臣侵君之象故以
 责上公言之句龙为后土之官其地神亦名后土故左传云
 君戴皇天而履后土地称后土与句龙称后土名同而无异
 也郑注云后土者谓土神也非谓句龙也故中庸云郊社之
 礼注云社祭地神又鼓人云以灵鼓鼓社祭注云社祭祭地
 祇也是社为地祇也(同/前)
问字堂集卷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