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问字堂集卷四 孙星衍撰
 杂文四
  文子序
黄帝之言述于老聃黄老之学存于文子西汉用以治世当时
诸臣皆能称道其说故其书最显唐天宝能尊老氏而不用其
言又号之真经儒者始束而不观然诸子散佚独此有完本存
道藏中其传不绝亦其力也今文子十二卷实七录旧本班固
蓺文志称九篇者疑古以上仁上义上礼三篇为一篇以配下
德耳蓺文志注言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
托盖谓文子生不与周平王同时而书中称之乃托为问荅非
谓其书由后人伪托宋人误会其言遂疑此书出于后世也案
书称平王并无周字又班固误读此书此平王何知非楚平王
卷四 第 1b 页
书有云老子学于常枞见舌而知柔又云齿坚于舌而先弊考
孔丛云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齿坚刚卒尽
相磨舌柔顺终以不弊老聃疑即老莱子史记所云亦楚人著
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文子师老子亦或游于楚平王同时无
足怪者杜道坚亦以为楚平王不听其言遂有鞭尸之祸也书
又云秦楚燕魏之歌则其人至六国时犹在矣范子称文子为
辛计然之字而为其师当可引据范蠡之学出于道家其所教
越以亡取存以卑取尊以退取先之术也又自齐遗大夫种书
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亦出文子是文子即计然无
疑李善徐灵府亦谓为是宋人又疑之特以唐志农家自有计
然不知此由范蠡取师名以号其书自非一人也淮南王受诏
著书成于食时多引文子增损其词谬误叠出今案文子云神
卷四 第 2a 页
将来舍德将为女居容与舍居比则言容受淮南作德将来附
若美是误读容为容色文子云妄为要中功成不足以塞责事
败足以灭身淮南作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
灭身增不字而失其深戒之旨文子云羽翼美者伤其骸骨枝
叶茂者害其根荄荄读如核与骨为韵淮南作根茎则韵不合
文子云天地无私也故无夺也无德也故无怨也淮南作日月
无德也故无怨也取日月以俪天地而殊无义文子云下之任
(句)惧不可胜理故君失一则乱甚于无君也淮南作下之径衢
直误读其句而改其子文字云䋤之为缟也或为冠或为𥿉淮
南作钧之镐也直认䋤为钧其义浅劣文子云譬若山林而可
以为材材不及山林山林不及云雨言有材不及生材之地生
材之地不及生物之天其生愈广淮南作譬若林木无材而可
卷四 第 2b 页
以为材材不及林林不及雨其义不赡文子云以禁苛为主淮
南作以柰何为主则形近而误若此之属不能悉数则知文子
胜于淮南此十二篇必是汉人依据之本由当时宾客迫于成
书不及修辞达意或有非贤厕于其列杂出所见聊用献酬群
心又怪其时汉之阙庭无能刺其龃龉古今好学之士久已稀
觏也赖今文子具存可得援证柳宗元疑此驳书所谓以不狂
为狂者与文选注引文子群臣辐凑张湛曰如众辐之集于毂
也是湛注列子亦注此书而目录家皆缺载新唐书艺文志玉
海俱称元魏李暹注本今不传玉海又称有朱异注本宋史艺
文志作朱元今存道藏中又有徐灵府本题通元真经默希子
注及杜道坚通元真经赞义灵府道坚空疏无所发明而高诱
注淮南诸篇则可引證此书也文子书既称黄帝之言神农之
卷四 第 3a 页
教则其学有本孔子圣人礼传多称闻诸老聃汉庭诸儒贾生
而已其称日中必𤑒及服鸟赋多用黄老之言是道家之学通
于儒术者矣计然者名倪亦名钘然倪钘音相近字之异也
  荅袁简斋前辈书
两奉手书具承存注侍生平知已之感莫先于阁下自束发知
诗阁下即许以奇才之目揄扬于当道之前一登龙门得尽交
海内傀异之士何敢一日忘之然阁下负天下之重名后进奉
其言以为法阁下有为而言闻者不察或阻其进学之志亦不
得不献疑于左右也来书惜侍以惊采绝艳之才为考据之学
因言形上谓之道著作是也形下谓之器考据是也侍推阁下
之意盖以抄摭故实为考据抒写性灵为著作耳然非经之所
谓道与器也道者谓阴阳柔刚仁义之道器者谓卦爻彖象载
卷四 第 3b 页
道之文是著作亦器也侍少读书为训诂之学以为经义生于
文字文字本于六书六书当求之篆籀古文始知仓颉尔雅之
本旨于是博稽钟鼎款识及汉人小学之书而九经三史之疑
义可得而释及壮稍通经术又欲知圣人制作之意以为儒者
立身出政皆则天法地于是考周天日月之度明堂井田之法
阴阳五行推十合一之数而后知人之贵于万物及儒者之学
之所以贵于诸子百家虽未遽能贯串然心窃好之此则侍因
器以求道由下而上达之学阁下柰何分道与器为二也来书
又以圣作为考据明述为著作侍亦未以为然古人重考据甚
于重著作又不分为二何者古今论著作之才阁下必称老庄
班马然老则述黄帝之言庄则多解老之说班书取之史迁迁
书取之古文尚书楚汉春秋世本石氏星经颛顼夏殷周鲁历
卷四 第 4a 页
是四子不欲自命为著作又如管子之存弟子职吕览之存后
稷伊尹书董仲舒之存神农求雨书贾谊之存青史氏记大小
戴之存夏小正月令孔子三朝记而月令一篇吕不韦淮南王
小戴争传之哀公问一篇荀卿大戴争传之文王官人一篇周
书大戴争传之他如礼论乐书劝学保傅诸篇互见于诸子不
以为复出是古人之著作即其考据柰何阁下欲分而二之前
人不作聪明乃至技蓺亦重考据唐人钩摹兰亭叙内景经不
知几本宋元画手以绢素临旧图为其便于影写故流传画本
皆有故事今则各出新意以为长古亡是也至阁下谓考据者
为趍风气则又没人之善汉廷诸儒多以通经致高位唐亦以
射策取士后世试士第一场用四书文试官之空疏者或不以
二三场措意然则从事于考据者于古或有于禄欺世之学于
卷四 第 4b 页
今必皆笃行好学之士世人方笑其学成而无用阁下又何以
为趍风气乎古之书籍未有板本藏书赐书之家不过一二名
士大夫如榷酤然士不至其门则无由借书故嵇康就太学写
经康成从马融受业其时好学之士不登于朝不能有中秘书
盖博引为难宋时书籍既有板本值汴京沦丧金无收图籍如
萧何之臣南迁诸儒囿于耳目今览北宋类书如太平御览太
平寰宇记事类赋所引诸书南宋已失之朱晦庵王伯厚号称
博涉其所引据亦无今世未有之书近时开四库馆得永乐大
典所出佚书甚多及释道二藏载有善本古书前世或未之睹
而钟鼎碑碣则岁时出于土而无穷以此而言考据之学今人
必当胜古而反以为列代考据如林不必从而附益之非通论
矣且洪范九畴陈于武王则文王未必知周志穆传出于汲冢
卷四 第 5a 页
则孔子所不见人者与天地参孔子云当仁不让于师孟子云
有为者亦若是岂有中道而画之时哉阁下以侍为韩愈可惜
惜其一枝好笔为爱侍太过之言则可耳侍诚负阁下之知苦
文不逮意故率弃之不惜若谓其官阶渐进当尊主隆民不可
雕虫自累则非知侍者孔子云学优则仕漆雕开云斯未能信
侍正恐经世之疏故汲汲不敢有暇日耳所以言者侍非敢与
前辈矜舌辨惧世之聪明自用之士误信阁下之言不求根柢
之学他日诒儒者之耻如刘歆所云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
杳冥而莫知其原故作此书以广其意幸终教之不以为罪也
 附荅书
 枚拜覆渊如太史足下前月接手书为考据二字反覆辨证
 适霞裳在坐读之笑曰不过要骗老人荅书以添两家集中
卷四 第 5b 页
 文字耳仆亦莞然其时犹在欲荅未荅间也不料次日即患
 间日之疟欲以尊作解头风而头风愈甚何也不甚领解故
 也譬如以钟鼓享爰居为混沌开眉目不但不能归依亦无
 从驳办方信汉景帝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元微之云
 鸟不驾马不飞不相能何相讥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有味
 哉其言乎亦惟有唯唯否否将尊作以如意帖之而已昔者
 温公与蜀公至交也而终身不与谈乐律魏公与欧公至交
 也终身不与谈系词考亭与东莱至交也而终身不与谈诗
 疏仆与梦楼姬传至交也而一则至今不与谈禅一则至今
 不与谈地理皆君子全交之道也日前劝足下弃考据者总
 为从前奉赠奇才二字横据于胸中近日见足下之诗之文
 才竟不奇矣不得不归咎于考据盖昼长则夜短天且不能
卷四 第 6a 页
 兼也而况于人乎故敢陈其穴管足下既不以为然则语之
 而不知舍之可也又何必费足下援儒入墨之心必欲拉八
 十翁披腻颜帢抱左传逐康成车后哉今而后仆仍以二十
 年前之奇才视足下足下亦以二十年前之知巳待仆可也
 如再有一字争考据者请罚清酒三升飞递于三千里之外
 何如来札说奇中丞选近人古文此信非也老人有随园随
 笔三十卷因五十年来看书甚多苦不省记择其新奇可喜
 者随时摘录终有类于考据不过为自家备遗忘资谈锋耳
 若刻以示人便是出尔反尔行与言违徒有益于人转无益
 于已即使盛行于世亦不过容斋五笔困学记闻之类而已
 奇中丞见而爱之将代为刋刻仆苦辞得免请将此刻费选
 刻近人散骈两体古文之未开雕者发潜德之幽光最为功
卷四 第 6b 页
 德蒙奇公应许柰数年来搜罗甚难抄写又难略纂数卷迄
 无成局若得如足下所举王孝廉者为将伯之助岂不大妙
 然老病缠身须天假之年方不至终成画饼耳荣铁斋中丞
 素无一面记有外甥王健庵诵其佳句云风自旁来无顺逆
 水当涨处失江湖仆击节不已采刻诗话中已十五六年矣
 刻下从君处接到中丞名𥿄一函君子谦谦行先施之礼礼
 无不荅故草数行具门状奉报求足下转献焉附上诗话一
 部并希转致自寿诗十章附呈一笑高兴见和一二首不必
 次韵也
  邠州志序
志凡二十五卷分部二十五初故知州王朝爵属星衍撰此志
兼有三属县已成四卷既而三属县各请自为一书故此书卷
卷四 第 7a 页
一至卷四并及三县卷五已下专志州治直隶州志之例古无
所仿若专志州治者实当称为直𨽻邠州州志今不可一书异
名也邠州多古迹可与经史相证左旧志荒略所载故实不著
原书今悉正其讹谬又以考辨地里数事揭于篇其一豳亭按
许氏说文邠周太王国在右扶风美阳豳美阳亭即豳也民俗
以夜市有豳山考豳亭及国当在汉漆县是今邠州三水之界
故地理志曰栒邑有豳乡诗豳国公刘所都杜预曰豳在新平
漆县东北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新平漆县之东北有豳亭刘昭
注郡国志漆引帝王世记曰有豳亭括地志曰豳州新平县即
汉漆县诗豳国公刘所邑之地则书传所称寔不得在美阳也
美阳今武功县又在邠之西南相去甚远盖许君因太王迁邑
于此而误地理志则曰美阳中水乡太王所邑是已许于邠字
卷四 第 7b 页
当云公刘国在右扶风漆(句)至周太王邑于美阳豳漆亭则得
之矣其二汃水按尔雅西至于邠国谓之四极说文作汃云西
极之水也从水八声今三水分水岭即汃水岭盖声之讹分又
为汾初学记引水经注曰鄜州有汾水岭即此也其岭实子午
山之别麓然则今汃水即古西极之水无疑矣金史地理志又
有潘水疑亦声相近汃汾潘皆一水也其三女郎山按太平寰
宇记三水县有女郎山案西山经曰白于之山洛水出于其阳
而东流注于渭太平御览引水经曰白于山今名女郎山元和
郡县志曰洛原县白于山一名女郎山在县北三十里太平寰
宇记曰洛蟠县白于山在县北三十里是其山从庆阳府东南
直人三水即山海经之白于山无疑也洛水今亦径三水又可
证矣其四漆水按太平寰宇记引水经曰漆水自宜禄界来又
卷四 第 8a 页
东过扶风漆县北以水经验之即邠州所理是也汉志注云漆
水在县西今县西九里有白土川水或恐白土是汉之漆也今
凤翔府东北一百六十里麟游县东南亦有一漆水非汉之漆
案乐史此言实本元和郡县志可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矣所
引水经注今本无文若如所云则误自郦道元也夏书言泾属
渭汭漆沮既从是以漆沮为从入渭则是今麟游之漆至临潼
入渭一名石川河者是也麟游唐普润县汉漆县地故班固曰
漆漆水在县西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曰漆水源出岐州普润县
东南漆山漆溪东入渭此真漆沮既从与诗自土沮漆之水自
汉至今相传以为入渭未闻以入泾之水当之也其五豳国按
周语祭公谋父曰我先君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閒
韦昭曰尧封弃于邰至不窋失官去夏而迁于邠邠西接戎北
卷四 第 8b 页
近狄也是国于邠者不窋史记周本纪曰庆节立国于豳匈奴
列传曰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是以为庆
节又为公刘一书互异地理志曰栒邑有豳乡公刘所都是同
史记列传以理断之祭公言最古不窋国于豳说为长也其六
师旷冢按郡国志漆刘昭引皇览曰有师旷冢名师旷山太平
御览引皇览曰师旷冢在右扶风名曰师旷山民人不敢上其
山今志无此冢及山惟州东十里有司空山古音空旷相近当
即是也方志以考据存文献关中甚称朝邑志武功志皆非著
述之体徒以文笔简要为长予不敢袭其弊也乾隆甲辰冬十
月二十一日阳湖孙星衍自序
  与段大令(若膺)
往年得手书并寄示家文介公遗象亟装背成轴以藏家祠感
卷四 第 9a 页
铭无似顷晤令兄同年知足下薄游江淮择地养静想见著书
之乐仆趍事西曹从退食后整理旧业杂以人事恒苦景短恐
学无所就生平好说文以为微许叔重则世人习见秦时徒隶
之书不睹唐虞三代周公孔子之字窃谓其功不在禹下惜原
书为徐铉兄弟增加音切又颇省改尝欲校订重刋行之削去
新附字与孙缅音二徐谬说怀此有年闻足下致力是书当世
精研小学家如钱少詹王怀祖江叔沄诸君皆称道足下之书
谅不诬也惜仆竟未之见敢以所闻质之左右仆少读水经注
称许氏字说专释于篆而不本古文怪郦道元读书卤莽并说
文叙中所云今叙篆文合以古籀之言都未寓目及见顾炎武
日知录指驳说文又可抚掌今举其一二如驳说文郭字云齐
之郭氏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此出新序盖郭字
卷四 第 9b 页
国名因述其国之事用刘向说也又驳说文吊字云人持弓会
殴禽此出吴越春秋陈音之言皆非许叔重臆说顾氏未能远
考又臾字为束缚捽曳则即汉书瘐死狱中本字无足异者至
诋说文参为商星为不合天文亳为京兆杜陵亭为不合地理
则顾氏尤疏陋据说文参商为句以注字连篆字读之下云星
也盖言参商俱星名说文此例甚多如偓佺仙人也之类得读
偓断句而以佺仙人解之乎若亳为京兆杜陵亭出秦本纪宁
公二年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皇甫谧云亳王号汤西夷之
国括地志按其国在三原始平之界说文指谓此亳非尚书亳
殷之毫彼亳古作薄字在偃师惟杜陵之亳以亭名而字从高
省此则许叔重说文字必用本义之苦心顾氏知亳殷之亳不
省亳王之亳可谓不善读书以不狂为狂矣九经之字具在说
卷四 第 10a 页
文其未载者皆后人传写以隶变篆之讹今考说文所无之字
如书之祢礼之觌传之碏及蒇无以下笔不知所从然说文系
传以祢为秋畋也玉篇则以 为秋田祭字与狝同则知祢即
狝讹字系传又云儥见也则觌古或作儥而集韵则以觌同䚐
说文自有䚐字蒇杜预训为敇说文有苟自急(句)敇也足以当
之蔡邕石经写石碏正作石踖碏字相传有敬训论语䠞踖马
曰恭敬碏为踖无疑矣尔雅鴷斲木据高诱注淮南以黄黎为
斲木则鴷即 字其粻素据天官书张素为厨司马贞引尔雅
作张则粻即张字此类不可更仆愿与足下正定之他时刋三
体石经不无补于圣学也说文又有不甚可解仆以鄙意解之
数事如门尔士相对当是两手相对之讹杀从杀声稀从希声
杀当是古文 即杀字也希当是黹省文也目人眼象形重童
卷四 第 10b 页
子也重言积二画在中象目童子非舜重瞳之谓人象臂胫之
形盖侧立形但见其一臂一胫其正立形则大字象之犹之乙
与燕乌与于 与龟皆象一正一侧形也衣象覆二人之形人
字误当为厶古文肱字龟广肩无雄集韵引广肩作广育甲人
头宜为甲集韵引作头空盖甲中画象头窬穴戊中宫也象六
甲五龙相拘绞也尤不可解中宫或作中官六甲者星名五龙
即黄龙天官书称轩辕黄龙体五土数黄亦土数此岂指中官
星象乎又六甲即六十甲子五龙即五行墨子称北方黑龙是
五方之龙五色也或即人六府五藏三说者不知有一当否宣
天子宣室也今疑其用汉宫不知出淮南本经训武王杀纣于
宣室高诱注云殷宫名 徐铉音女厄切不知玉篇又音床然
则将戕之属皆从爿得声爿即疒字也玉篇集韵校说文大有
卷四 第 11a 页
佳处他时合诸书引说文之语校正今本汇录奉览或足下深
造自得造车合轶当助足下张目也仆尝言许叔重以字解经
郑康成以经解经孔门之外身通六蓺古今惟此二人而世人
好议前修盖有不知而作如郑康成之所以胜于马季长者以
其兼通内学故本传云融素骄贵元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会融
集诸生考论图纬闻元善算乃召见于楼上而俗人反讥其以
谶纬解经岂可谓之知言哉汉时有一种天人之学以阴阳五
行谈性与天道不过数人如董仲舒刘向杨雄班固郑康成诸
儒而已至王肃逆臣之子经学之罪人乃作圣證论诋訾郑康
成六天之说家叔然已驳正之许敬宗唐之奸臣亦斥郑康成
用纬书柰何不察而扬其波乎吾辈同志者赖不乏人惜落落
四方耳仆近撰集古文尚书马郑注庶此二十九篇之文有专
卷四 第 11b 页
行本他时或与梅氏伪书同立于学官此则区区负山之志所
愿与足下共明许郑之学于天下也星衍白
  荅江处士(声)书论中星古今不异
星衍白叔沄先生足下大著尚书垂日月不刊之书也弟犹有
刍荛之献古人云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足下不责其妄诚解
人也得手书承教甚感见示说文尾交接之训在属字下一条
尤所心服至谓薛季宣叙称隶古定书最古可知薛本即隶古
定本星衍不敢从隶古之说出于为孔序据史记言安国以今
文读古文尚书汉书亦云以今文字读之亦无隶古定之语且
薛季宣宋人必不能见天宝已前未改之本是其书终不可信
唐贞观时有释元应撰一切经音义引卫宏诏定古文官书云
㝵得二字同体尚书高宗梦㝵说又引诏定古文官书图啚二
卷四 第 12a 页
形同又引砅厎砮丹或造忽媟颠覆厥德王翌日乃瘳之属乃
是开元以前尚书本文足下何不取而视之也至眚灾肆赦史
记作过赦又得一义公羊二十二年肆大眚传曰肆者何跌也
何休曰趺过度陆德明曰本或作佚大眚此则佚亦过也佚亦
为赦左传引书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失当读佚楚词永遏在
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施舍也则虞书之肆公羊之跌左传之失
楚词之施音义相近皆为赦罪耳柔远能迩又得一证易宜建
侯而不宁陆德明引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更可解能迩为安
迩若郑氏能恣之说却有一证释元应一切经音义云态又作
态同他代反意恣也谓度人情儿也能字古音近态似适与郑
意合而不敢用之说经耳足下解中星必以为古今之异盖泥
后世岁差之说若以为恒星历六十九年半而移一度则斗建
卷四 第 12b 页
将与中星俱移察古人所称斗指子冬至指癸小寒云云何以
至今不异世人所以疑其小异者有二端耳古人言昏不审为
日入之初或兼戌亥二时于文日氏为昏郑注士昏礼云日入
三商为昏尚书纬谓刻为商则似但言日入之初故阴阳书言
杓有月月常加戌之语也淮南言禹以为朝昏昼夜则分昏夜
为二天官书言用昏建之下云夜半云平旦则昏兼戌亥中星
斗建一时移一宫既不知古人之所谓昏何可以定古人中星
乎此其一也古人称斗九星以摄提言摄提六星夹大角则以
右摄提视斗建太岁在寅曰摄提格格正也谓摄提正在寅方
楚词云摄提贞于孟陬惟庚寅吾以降贞亦正孟言孟春陬言
维亦寅方也后人之称斗七星则以开阳视斗建开阳后右摄
提五度淮南时则训又称招摇所指招摇与右摄提同古人于
卷四 第 13a 页
此稍参差后人不知古人言摄提开阳之异又何能以斗建测
中气乎鄙著斗建辨已言其详足下试以戌时视右摄提所建
按之中气知与古所云斗指子冬至同矣斗建既与唐虞三代
同中星又安得有古今之异乎至郑康成谓月令举其月初尚
耆总举一月其说尤确以之说夏小正无不通若月令季夏火
星中而尚书在中夏盖中夏晦与季夏月朔相去一日中星何
能不同月令以月朔颁于明堂宜其书但据月朔不及终月尚
书但分四时故总举一月也夏小正之正月昏参中则又与月
令不异得谓之岁差乎信西法者恐识者视斗柄以破岁差之
说乃并斗柄而不信之梅氏之学是也通人戴东原亦从其说
惜不能起九原而与之言且古法以恒气注历以定气算日月
交食故素问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是古节气平分
卷四 第 13b 页
十五日又准之土炭验之葭灰其中气确有證据今则以定气
测节气而土炭葭灰之法不传矣此事关西法中法之得失足
下细察之即以覆我两日抱病又读皋陶谟得数十条质之足
下并望教其纰缪文章天下之公非好辨也
  仓颉篇集本序
仓颉七章者秦李斯所作一篇者赵高胡母敬所益五十五章
者汉闾里师所并八十九章者扬雄所续一百二十章者班固
所续训故一篇为二卷者杜林所撰三仓三卷者晋张轨所合
三仓训故三卷者魏张揖晋郭璞所撰赵高爰历胡母敬博学
在仓颉中扬雄训纂贾鲂滂喜在三仓中杜林故亡于随仓颉
三仓及故亡于宋然自汉及唐迄于北宋传注字部类书内典
颇有引者星衍始刺其文撰为三卷训纂解故即用说文部居
卷四 第 14a 页
使读者易于寻览仓颉始作其例与急就同名之仓颉者亦如
急就以首句题篇凡将飞龙等皆是词或三字四字以至七字
备取六蓺群书之文以便幼学循诵故七略目之小学扬雄班
杜林已下始有训故今许君说文解字所称扬雄杜林班固
说即仓颉篇也许君云晁扬雄说匽晁虫名广韵引仓颉篇虫
名知即训纂许君云耏或从寸诸法度字从寸应劭以为杜林
说释元应禅经音义亦云耐字本从彡杜林改从寸知说文称
或从即仓颉训纂也今皆取之训纂与训故俱亡然元应犹称
训纂云鳝蛇鱼也若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训纂户扈鄠三字一
也王应鳞误以为仓颉考之通典乃姚察汉书训纂耳杜林
亡见于随志故唐人引仓颉三仓多杂反语实出郭璞为多或
亦名张揖然应劭晋灼及张衡赋旧注所称仓颉皆在揖璞之
卷四 第 14b 页
前实是扬杜之书无可疑者今依诸书所引存揖璞名馀或古
说盖未可别且以璞注此书亲见汉人训纂谅非无据矣仓颉
本篆书班固云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异所谓秦篆又云
仓颉多古字许君亦云所谓小篆则此篇之字自当具在说文
而今惈㦑叵㑦之属并非正字当由汉魏隶书盛行亦或传写
此篇故多讹谬改便惊俗今附见诸部旁标正文都由考据得
之非臆见也汉律学僮试讽籀书为吏又以八体课最为尚书
史唐国子监五分其经以为业暇则命习隶书国语说文字林
三仓尔雅故其时学人能通古文训故用字广至万馀皆有依
据如扬雄司马相如陆机等所著词赋犹取爪(音/掌/音/攀/音/贬)
(音/蚩)诸文六代翻译禅经莣衣笐𥬭乌鴩之属亦多借仓雅难字
岂非家有传书教学多方者欤自是厥后群书日亡小学不课
卷四 第 15a 页
儒者识字日少九经所存不能通记行用之字数千而已官府
吏民文簿滋繁字或不给于是造为俗书不按经典如今以套
代韬卡代夆拶代笮挖代挖及(皆见/说文)流俗相传愈失其本宋
人说字至以如心为恕立心如一日为恒教者教孝故从孝以
此而言甚于马头人人持十之类矣 国家广求遗书藏在秘
阁其有佚者儒臣多依永乐大典撰集成编说文既盛行于时
惟仓颉不可得仓颉者许君所据特成于众手又随章句成义
多非六书本训故有异于说文者若陶用匋训 用𦎧训强本
虫也而以为健殿本击也而云大堂有谬于说文者若爨从同
象持甑而以为持缶茧从黹省而以为芇声有长于说文者若
膹臇俱𦞦也而以膹为多汁臇为少汁缯帛也而以为杂帛纩
絮也而以为细絮观其会通要是古书不可不览顷礼部仪制
卷四 第 15b 页
司任君大椿集字林八卷彫板行世星衍以戊辰之岁读书江
宁瓦官寺阁游览内典见元应一切经并慧苑华严经音义引
仓颉为多随加摭兼采儒书阅五年矣粗具条理刊而行之庶
亦小学之助元应慧苑之书世多不传宋人好博如朱文公王
伯厚亦未之见中引古书尤多足与陆德明经典释文并垂于
世星衍又尝揄扬其美属友刊行焉乾隆四十九年太岁在甲
辰十一月十日撰在陜西节署环香书屋
  荅钱少詹师书论上元本星度
星衍拜复辛楣夫子阁下得手书称扬其撰述之勤奖借后进
无微不至并奉到续刻金石跋考证经史字书中多精意不审
声类一书成否何时刋出先睹为快星衍近校刊马郑注尚书
附以逸文自为叙表庶真古文卅四萹复见于世尚当为作正
卷四 第 16a 页
义异时或立于学官得遂负山之志早晚即当奉寄又辑神农
本草经附以吴普本草师曾见之亦当续刊今律令中有李悝
法经存焉唐律曾言之惜不能以经义疏證其文存法家正名
之学俟诸异日顷阅五礼通考其于郊禘大典颇未厌心由宋
人右王肃而左康成后人袒宋学而背古义于诸经多有窒碍
因作三禘考六天感生帝辨似非无益之言俟再寄正也吾师
以太初改元诏云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又云太岁在子谓当
时实以太阴纪年窃以为未是阏逢摄提格乃是岁星所起所
谓本星度也律历志云乃以前历上元泰初四千六百一十七
岁至于元封七年复得阏逢摄提格之岁中冬十一月甲子朔
旦冬至日月在建星太岁在子已得太初本星度盖据元封六
年丙子岁甲子月朔日月五星所起之度言之是时日月在建
卷四 第 16b 页
星则䢈在丑宫木星去日半次则岁星本度在寅宫故志云得
阏逢摄提格之岁淮南天文训言太阴元始建于甲寅又云甲
乙寅卯木也故天文训云寅在甲曰阏逢皆其明证此太阴即
大一亦名大极故马季长注顾命云太极上元十一月朔旦冬
至日月如叠璧五星如连珠亦谓此上元本星度也又考太平
御览引乐动声仪曰作乐制礼时五音始于上元戊辰夜半冬
至北方子郑氏注曰戊辰土位土为宫官为君故作乐尚之以
为始也夜半子以天时之始礼稽命徵起于太素十一月阏逢
之月岁在摄提之纪是云制礼作乐盖作乐则有礼通其反耳
据郑注引礼纬则以阏逢为甲月盖即甲子月也岁在摄提格
之纪亦谓上元本星度非谓甲寅之年矣王伯厚于此条按大
衍历议云洪范传日历记始于颛顼上元太始阏逢摄提格之
卷四 第 17a 页
岁毕陬之月朔日乙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度又云汉太初
历元起丁丑推而上之皆不值甲寅犹以日月五纬复得上元
本星度故命曰阏蒙摄提之岁而实非甲寅是王伯厚亦知甲
寅非太初年名但不能知本星度之说耳惟史记历书载改元
诏云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年
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其下历术
甲子篇云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又云徒维敦牂天汉元年又
又云横艾淹茂太始元年直至建始四年竟以太初元年为甲
寅及天汉已下甲子皆与史不相应且有成帝建始年号此书
褚少孙所补矣孟康注汉志云言复得者上元泰初亦是阏逢
之岁岁在甲曰阏逢在寅曰摄提格此为甲寅之岁也孟康亦
误以太初元年为甲寅年徐广注史记云岁阴在寅左行岁星
卷四 第 17b 页
在丑右行则不言其年是也夫甲寅与丁丑相去廿四年谓甲
寅是岁星本度则可谓是岁阴纪年则不然矣且如诏文下云
月名毕聚按尔雅月在甲曰毕正月为陬陬聚音相近字之异
毕陬亦是甲寅之月而下云夜半朔旦冬至安得以甲寅为十
一月月名乎吾师既引郑氏岁星右行于天太岁左行于地十
二岁而小周而误谓如岁星在丑则太阴在子盖与古说不合
据徐广说岁阴在寅则岁星在丑及天文训天官书推之岁星
在卯则太岁在子也师又云晋灼误以太阴为太岁似亦非是
晋灼所推行三宿二宿之不妄星衍已著于篇如以为误何能
适合乞详阅之新得周国差器款识云岁咸丁亥似可为咸池
与岁并纪年之证而不省咸池何以与太岁同名且阅史记索
隐引僖公云天元之始于十一月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日月若
卷四 第 18a 页
连珠俱起牵牛之初岁雄在阏逢雌在摄提格月雄在毕雌在
訾訾则娵訾之宿日雄在甲雌在子在子是阳气支干之首也
所云僖公未详隋志引春秋命历序云僖公五年正月壬子朔
旦冬至索隐盖引此文有脱字也
  孙叔敖名字考
蔿敖字孙叔古人名与字配孙当读为逊与敖相辅也左传宣
十二年晋随武子曰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下云嬖人伍参
欲战令尹孙叔敖弗欲加字于名上犹称孔父嘉之例下文参
曰孙叔为无谋矣下文又云孙叔曰进之可证孙叔为敖之字
孔颖达引世本艾猎为叔敖之兄高诱注吕氏春秋云孙叔敖
楚大夫蔿贾之子是也蔿贾盖有二子一蔿艾猎一蔿敖字孙
叔敖既称叔宜尚有兄矣孔颖达又引服虔云艾猎蔿贾之子
卷四 第 18b 页
孙叔敖也杜预亦云艾猎孙叔敖也服虔杜预以蔿敖蔿艾猎
为一人与世本异者因宣十一年传令尹蔿艾猎城沂孔颖达
云此年令尹为艾猎明年令尹孙叔敖明一人也此徒据传文
推之其实孙叔敖之为令尹史记有三去相而三为相之说何
见二年必是一人且敖字孙叔既两见传文何得又名艾猎以
此知世本之说最古可从矣汉碑以为名饶侥与敖音相近当
据古书有作孙叔饶者而言碑云字叔敖则误
  募修费县书院册书后
费县多古迹颛臾故城在焉元时创精舍于东蒙之麓名曰东
山书院迤西南有注经台南城山郑康成之孙小同注孝经之
所也乡邑化其风故至今费县多读书敦行之士择里者亦乐
居之按太平寰宇记称费县南城山今西上二里许有石室焉
卷四 第 19a 页
周回五丈俗云郑康成注孝经于此又云郑君汉末遭黄巾之
难客于徐州今孝经序郑氏所作其序云仆避难于南城山栖
迟岩石之下念昔先人馀暇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经盖康成后
孙所作(后字元本/作彻疑误)如乐史所云郑小同避难注经之地俗讹传
为康成则今所传南城曾子山郑康成墓实侍中小同墓也康
成墓盖在高密水经注潍水径高密县故城西又北水西有厉
阜阜上有汉司农卿郑康成墓石碑犹存乐史亦云高密县郑
君墓在县西北十里又云砺阜在高密城西北五十里唐贞观
十一年诏去墓四十步禁樵采焉是康成墓在彼不在此审也
小同以魏时官侍中高贵乡公尊为五更司马文王酖之而卒
其孝经注传及唐代今亦散亡迹其传家学而殉国难以孔父
之忠成宣尼之志鲁多君子阙里之化远矣昔子夏居西河疑
卷四 第 19b 页
于夫子叔誉游九原流连随会费邑士君子所由读书敦行寓
公低佪留之不能去者其郑侍中之流风所染抑大司农学有
渊原也先是阮同年芸台以宫詹视学山左访古厉石山下谒
康成墓因欲葺修祠宇为设奉祀生一人函书属予乞都门通
经之士出钱书名于碑以志其事时值毕秋帆尚书移节此邦
仆以为郑康成以经释经惟圣知圣七十子之后身通六艺一
人而已而宋代濂洛关闽大氐取郑学绪馀以注经犹有五经
博士德如康成而反无之急宜请令典以塞学者之望札告尚
书会其镇楚抑而未发顷钱塘周君卜居费县慨然有修东山
书院之志慕仆之好古不远千里属为文通之当道因考旧闻
以诒周君俾质诸学使今抚军玉公为仆举主识其雅才好博
以兴废继绝为念而济南守徐君乂仆之笔砚交必能助成学
卷四 第 20a 页
使之志倘因侍中遗迹以葺东山书院又因康成祠宇以建五
经博士之议则秋帆尚书闻而心服仆此文不为无益之言矣
卷四 第 20b 页

问字堂集卷四终
卷四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