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予初入翰林谒毗陵孙渊如先生于京第当其时汎
汎而已其后在山东同官始知先生抱慈惠之心守
耿介之操凡一事之有利于人者无不为也凡一事
之有蠹于国者无不革也百姓爱之若父母百吏尊
之若师保予罢归未久先生亦以亲老归养卜居金
陵而予适因张文敏公招课诸生侨寄秦淮之上无
十日不与先生相见肝胆相许申以昏姻古人苔岑
之好未有若斯者也非惟香火之缘深盖寔有道同
而志合者焉先生著书甚夥其有关于经术小学者
皆已付梓行世惟所为诗秘而不宣予屡劝之出而
卷首 第 1b 页
未许也嘉庆戊寅先生以微疾遽归道山令弟星衡
乃裒集先生平日所存诗草编为十卷亦不能次其
先后盖蒐罗于丛残之中而略以类相从云尔剞劂
既竣复附以王采薇夫人遗草一卷夫人乃先生元
配文藻过人先生终身不继室亦为嘉耦难再得耳
先生诗初效青莲昌谷以奇逸胜人先辈袁简斋尝
谓近代诗人清才易得奇才难得而推先生为奇才
晚年冲和静穆乃近香山老人举世尊之而先生乃
欿然不自满今其诗具在视黄仲则洪稚存有过之
无不及也二子皆毗陵以诗鸣者也少与先生齐名
故妄为论断如此吴县石韫玉序
卷首 第 2a 页
芳茂山人诗录序
芳茂山人诗录者孙渊如通奉自录其诗及其弟南
麓通守等蒐辑为十卷者也通奉雅不欲以诗传暮
年从友人从臾选存仅四卷耳其精严若此盖通奉
专攻考订研覈小学證据古经非三代两汉之书不
观也所著周易尚书悉取汉晋以前说缕列综贯不
作一杜田语日与其徒讨论金石文字购宋椠择旧
书之无传者付之剞劂其于诗古文词随手挥应非
笃好也先是文体华赡经学剿说居多钜人硕儒出
以许郑为宗实事求是海内老师宿彦大雅博闻之
士同声发明翕然推奖庠塾之讲贯孝秀之选举皆
卷首 第 2b 页
出乎是天下靡然向风矣然其弊分文析字袭籀诡
苍矜一名一画之奇而失篇章之体要甚且置五经
为陈言剽刺汲冢竹书不经之语以为新义其害更
甚于荒经蔑古此词章撰著之家所由嗤为赝鼎也
余于二者皆无所得而通奉许为通品相与较量经
义于六书之转注及张霸之泰誓议论亦小有不合
然窃叹通奉好古有识其天资学力有大过人者非
肤受皮传片接寸附者所可几及读其诗则直追曹
刘鲍谢次者亦不失为昌黎昌谷与风骚相推激此
真合考订词章为一家而各造其极者也诗顾可不
传乎哉通奉长余七日生近岁同寓金陵方为耆英
卷首 第 3a 页
之会而通奉遽逝今南麓刻其集以示余属为之序
抚卷披吟不胜人琴之悲与宿草之感也通奉者所
请二品封随其 尊甫同拜 诰命而 尊甫书
屏先生年九十馀矍铄犹昔余每一拜谒辄念九原
有知亦当色喜序其诗因并及之时庚辰首春四日
长沙唐仲冕序
               江宁刘文模锓
卷首 第 3b 页
卷首 第 4a 页
平津馆文稿书后
嘉庆十二年冬秉华谒伯渊先生于安德使署先生以平津馆
文稿见示皆考正经义之文确有依据不为凿空之谈如五服
五章论则从伏生而不阿郑学龙衮黼黻元衣解疏證郑注辩
章同异辟蚕丛而昭日星使承学之士知古义之隔阂难通者
在旁證诂训博考旧闻涵泳而自得之其有功于经学甚钜秉
华窃谓先生精于许郑孔贾之书而深通当世之务其文如拟
董江都上公孙丞相书唐虞象刑论周书罪不相及论禹厮二
渠考序以及课题策问皆可见之施行非如拘牵之士碎义逃
难便辞巧说安其所习毁所不见是末师而非往古者比也郇
卿子曰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班孟坚曰古文读应尔雅曾
谓不通经训不究六书而可以言文哉六朝以降言古文者首
卷首 第 4b 页
推昌黎韩氏然𩋾氏苦仪礼难读以尔雅为注虫鱼之书束春
秋三传于高阁已开宋人游谈无根之渐故其言曰凡为文辞
宜略识字略识云者即陶泉明不求甚解之谓也夫读古人之
书而一知半解不深探古今流别之分而藻绘其文以炫世而
欺人是谓无本之学不踰时而𨵙寂绝灭者多矣是岂人情之
有所爱憎欤亦其学其文之未足流传有以致之也读先生之
文知文必源于经术有裨于世教旁推交通实事求是不依傍
门户捃拾前人绪论以自诩新得博物洽闻通达古今洵乎其
文之工而必传于后无疑也先生公馀退食静对一编于六经
说文周秦诸子以及律算阴阳方技之书皆手挍数四择其佳
者付之剞劂以嘉惠后学雅不欲以文辞角胜于人而秉华以
为即先生之文可以知先生学问之纯即学问之纯可以知先
卷首 第 5a 页
生吏治之优汉史之称刘子政曰岂非直谅多闻古之益友其
先生之谓乎十三年正月初三日馀姚邵秉华谨跋
卷首 第 5b 页
卷首 第 6a 页
芳茂山人诗录目录
 澄清堂稿卷上第一(赋二首/诗二十四首)
  馆试春华秋实赋
  馆试鍊云生水赋
  游茅山偕洪大(礼吉)(四首)
  中州送邵太史(晋涵)入都
  李斯泰山石刻题后
  游黄山效庾信体
  晓偕庄公子(逵吉)舍弟(星衡)至盩厔仙游寺观
   玉女房值庄明府(炘)自烂柴坪回纪游
  山斋晓起
卷首 第 6b 页
  润州舟次偕黄二(景仁)
  江阴舟夜同吕大(星垣)
  夜坐寄友
  对月荅室人作
  朱相国师(圭)招饮即席赐诗依韵和呈
  题天津沈观察(长春)振溺图
  斋中四木(四首)
  咏古
  题胡孝廉(虔)说经图
  题朱方伯(勋)抚松图
  题阮中丞(元)雷塘表墓图次翁阁学(方纲)
卷首 第 7a 页
 澄清堂稿卷下第二(诗三十四首)
  曶鼎歌毕中丞(沅)席上分韵
  偕杨三(伦)洪大(礼吉)黄二(景仁)放舟看荷至平
   山堂
  黄二(景仁)游黄山归索赠长句
  九月十四日泊舟京江道中偕妇步月作
  宿江上
  愁夜
  王广文(吉士)沈公子(绍祖)招饮偕洪大(礼吉)
   月作
  青元观看菊赠徐道士
卷首 第 7b 页
  题沈公子行卷
  与洪大(礼吉)晚步
  登废寺千佛楼作
  荅洪大醉后之作兼怀黄仲则
  花下独饮
  楼上
  题楼上倚声图
  入茅山作
  小除日毗陵市中别洪大(礼吉)杨三(伦)陵作
  壬寅八月十一日夜西安节署终南仙馆步月
   听赵芝云弹琴作
卷首 第 8a 页
  冠山堂夜饮歌柬姚廉访(颐)湖南
  闻鹃曲在颍州作
  赵子昂画马歌在中州节署作
  与洪大(礼吉)醉卧古冢明日戏作
  偕庄明府(炘)同游楼观作歌
  徐民部(大榕)所藏戴峄斗牛图
  题听雨楼图
  偕句容朱文学(镛)及王公子(荫可)出游得梁井
   栏题字作
  题黄二(景仁)所藏黄山图
  夜坐吟
卷首 第 8b 页
  秋夜曲(二首)
  邹县山程访女娲遗迹
  倚松靠石图为张转运(映玑)
  题熹平石经榻本次翁阁学(方纲)
  题周太守(光裕)郧关花柳图
 澄清堂续稿一卷第三(诗一百二首)
  草庵携酒与王七(廷瑜)至城上饮有怀洪大(礼)
(吉)
  寄洪大
  游摄山诗(四首)
  大风登栖霞峰偕洪大
卷首 第 9a 页
  七夕
  山行
  正月一日
  夜起步月偕妇王采薇
  复与王采薇步看月
  徐沟道中九日偕舍弟(星衡)题壁
  偶作
  丹阳村居晚憩
  杨州集方立堂斋中同汪剑潭金畹芳诸君作
  出郭游骆氏园
  饮王广文(吉士)
卷首 第 9b 页
  晓行句曲道中(二首)
  江宁道中作
  自随园登清凉山以不识路止(二首)
  携酒上雨花冈饮醉复愒永宁泉作(二首)
  乌夜啼
  长相思
  贵家谣
  得洪大书
  闺人制衣
  饮鸟翅冈王园楼上与林大(崇缉)洪大(礼吉)
   韵得雉字
卷首 第 10a 页
  赠钱塘蒋大令(星耀)
  细树
  与洪大王七携酒至城上夜饮同作即以别洪
   大
  洪大属题云溪一曲图并有黄二(景仁)
  题画册同洪大作(二首)
  荅滁州张秀才(龙光)
  骆廿二乘槎图
  乡人有言饥民者
  月下自韩城至合阳访朱县丞(恂)口占
  晓征行
卷首 第 10b 页
  腊月四日偕王半庵庄恂斋(舍)(仲璿)游盩厔
   白龙池口占(一首)
  割麦词
  长安得古印文曰孙喜与予小名同口占一律
  蒋立厓丈自塞外归过大梁属题写影
  别长安(十七首)
  颍州道中阅邸报读弇山中丞辟雍诗及留漕
   疏稿喜而有作(二首)
  汝南道中寄别熊存甫太守
  赋得鉴不辞形
  赋得讲易见天心
卷首 第 11a 页
  题查相国九石图石自西征携归
  廿九日同谭同年(光祥)夜饮口占
  题王秋塍(复)秉烛堂雅集图
  西苑校书即事次朱舍人(文翰)(四首)
  耳秋山房招同人作消寒饮(四首之一)
  醉司命词(二首)
  题庆比部(保)画蝶
  前孙公园有宅一区中多变怪居者辄被揶揄
   以去自予移居怗然无恙庭前枯松复生因
   属野云作图并缀小诗于上方(二首)
  癸丑重阳日值日香山口占(二首)
卷首 第 11b 页
  宋孝廉(葆淳)以肆中周簋见示分俸购之口占
   奉赠(二首)
  次韵寄荅洪翰林(亮吉)
  嵩山古柏图次原韵为胡大司寇(季堂)
  题张刺史(道渥)堕驴图(四首)
  寒夜小饮次英梦堂相国韵(四首)
  水屋道人张(道渥)以画幅见赠风景甚似竹里
   江乘之路因忆旧游口占二首赠之
  题庆比部(保)小影(四首)
  次韵荅船山翰林见慰堕车之作
  又荅船山翰林
卷首 第 12a 页
 济上停云集一卷第四(诗五十三首/附诗十四首)
  自历下之官兖州道中即事(附三首)
  次韵荅阮芸台学使同年(元)柬招即往历下之
   什(附诗七首)
  十月十一日巡视曹单河防作
  乙卯岁小春下旬随李河帅(奉翰)乘厂舟巡工
   济上是日风寒归后蒙惠海龙裘赋谢(二首)
  嘉平望日自济上回兖州是夕大雪
  正月十一日同黄小松司马(易)至嘉祥山中访
   武梁石室画像小松作图纪游(三首)
  春日行部曹南道中即事(二首)
卷首 第 12b 页
  断狱方与归济上道中口占(附一首)
  呈谢玉中丞(德)赐题先文介公殿试策二律次
   韵
  金乡城西北访汉扶沟朱鲔石室
  和袁太史枚除夕告存诗
  题南楼却扇图赠吴山尊妺婿(鼒三首)
诏予监司言事恭赋一首
  曹南督送赴楚官兵寄毕制府(沅)
  荅马秋药同年(履泰)比部(附一首)
  感事
  魏比部(成宪)奉使江南过境不晤作诗见怀次
卷首 第 13a 页
   韵奉荅(附一首)
  听莺图为恩观察作(三首)
  春及草堂看牡丹
  登第一楼柬阮中丞(元)
  题张徵君池上草堂画帧
  题西溪访梅图
  为金云庄比部(德舆)题李宪吉明经(旦华)遗影
(二首)
  游湖上至玉泉灵隐寺及紫云金鼓诸洞口占
   即事柬宋助教(大樽二首)
  湖上看牡丹
卷首 第 13b 页
  阮中丞五月十二日招同程易畴(瑶田)段懋堂
(玉裁)第一楼雅集
  赠阿臬司(礼布二首)
  将抵金陵道中口占
  赠洪太史(亮吉)
  题许秋岩太守(兆椿)画帧(四首)
  赠钮大(树玉)
  题何兰士(道生)诗卷
  十月朔日曾都转(燠)招饮休园分韵宇字
  秦小岘观察(瀛)春溪垂钓图(三首)
  桂林授经图为家方伯(日秉)(三首)
卷首 第 14a 页
  题许秋岩太守问耕图(二首)
  题张蠡秋(曾虔)(二首)
  马融石室口占
  为家方伯(日秉)题王蓬心太守所摹董北苑潇
   湘图
  王观察(象仪)于署中葺茅茨作诗次韵和之
  次韵荅洪雅存太史(亮吉)
  归砚图为袁授阶(廷梼)
  题张子白同年大令(若采)西凉春色图即送之
   任(四首)
  题画(二首)
卷首 第 14b 页
  偕洪大稚存探梅随园饮小仓山房次韵
  苏文忠祠堂图为秦小岘观察作
  张穆庵转运(映玑)属题云在山庄图所写历下
   某氏园也(三首)
  白公祠为任太守(兆炯)
 租船咏史集一卷第五(诗九十五首)
  新除山东督粮道之官口占
  山左道中
  仓史庙
  试院即事次铁冶亭中丞(保)(二首)
  再至东省过河漫各县(二首)
卷首 第 15a 页
  次韵荅吉漕督(纶)
  题左宁南复督师孙高阳檄调揭帖
  题息隐园图(四首)
  通州视三弟(星衢)于三角淀口占
  次韵荅吉漕督
  李盐政招饮次裘制军(行简)(四首)
  题梁匠诲同年凤雏山馆图(二首)
  题闺人真(四首)
  石琢堂殿撰(韫玉)北行留别一诗次韵奉荅
  题春帆北上图(二首)
  华秋槎司马(瑞潢)北山旅舍图
卷首 第 15b 页
  匡庐识面图为胡雒君(虔)(三首)
  周驾堂给谏(厚辕)视漕天津兼权鹾使诗以纪
   事
  题停琴伫月图(三首)
  金云庄比部(德舆)得岳祠铜爵将归岳氏属题
  李观察(廷璥)座中分赋(七首)
  舟泊扬州大雨三日夜以郭河阳夏霖图留赠
   曾都转(燠二首)
  六月三十日抵栖霞口占时乞假南旋
  六月三十日游栖霞在珍珠泉壁见王梦楼太
   守诗次韵和之因寄汪春田太守(为霖二首)
卷首 第 16a 页
  山左弥月望雨余入境过郯城费县宁阳连获
   甘澍喜而有作(二首)
  题牧牛图为孙大令(良㶧)(三首)
  读汉纪偶成
  题余秋农(旻)丹阳道中踏雪联吟图(二首)
  华秋槎司马观瀑图
  邢佺山大令(澍)松林读书图
  转粟北河舟中即事口占(十首)
  庚申冬日同人集一榭园阅十年矣偶属吴山
   尊学士(鼒)题册有感旧游率赋二律即用唐
   陶山刺史(仲冕)元韵并以寄之时己巳年七
卷首 第 16b 页
   月五日(二首)
  题徐河督(端)汉水秋屯图次铁抚部(保)(二首)
  伪廉史
  迂书生
  西湖三舟图
  题冯刺史(潮)三士图
  赠汪春田太守南归(四首)
  题姚尚衣(良)行乐图
  季春上浣得雨偕汪刺史(为弼)张州佐(玉城)
   舟次韵(二首)
  天津令任同年(衔蕙)招饮并柬胡同年观察(钰)
卷首 第 17a 页
  天津道中鱽鱼入馔口占
 仓场玉侍郎(宁)戴侍郎(均元)招同洪殿撰(莹)
   集尚书馆即席赋呈(二首)
 德州偕吴学士(鼒)严孝廉(可均)周刺史(履端)
   舟卫河小饮次韵
  送吴学士(鼒)还山用唐刺史(仲冕)(二首)
  德州晤朱观察(尔赓额)口占赠之(二首)
 冶城絜养集卷上第六(诗九十六首)
  题东山丝竹图
  宿清黄交会口舟次口占
  题严子陵却聘图(二首)
卷首 第 17b 页
  得赵文敏所书曝书二字以署书楼口占二绝
  句
  郭文学(麟)以神庐图属题(三首)
  古诗(三首)
  辛未岁腊八前一日游焦山遇大雪信宿而返
   山僧借庵索诗用苏子瞻放舟焦山韵走笔
   付之
  自焦山放舟登岸仍次前韵
  题周上舍(广衡)入关登华图次吴学士(鼒)
  饯春次查京卿(有圻)(二首)
  题笪侍御(重光)郁冈栖隐卷
卷首 第 18a 页
  题方闽督(维甸)青溪放棹图次朱文正师韵
  庆方伯(保)出尊甫尹文端公游摄山图属题次
   卷中韵(四首)
  渡河
  题庆方伯(保)宦游清兴图册(十首)
  题方闽督尊甫恪敏公(观成)万松丙舍图次韵
  得吴太守(阶)书却寄
  题胡(玉昆)处士金陵名胜图(八首)
  五亩园看罂粟花
  题国山碑亭图
  题姚方伯(令仪)秋山赌墅图(四首)
卷首 第 18b 页
  题吴君(文徵)所画东方三大图
  游仙诗(六首)
  题屠大令(倬)说诗图(三首)
  题三高士图次王雅宜(宠)(三首)
  乙亥岁正月十日病中撰尚书今古文注疏成
   因题元戴淳伏生授经图
  蒋大令(因培)官泰安浚岱顶玉女池得秦相李
   斯篆字残石见寄榻本索诗
  题空山听雨图(三首)
  题沈司马(恕)所藏曹锐画卷
  洪太守(梧)汪太守(端光)招饮梅花书院出九日
卷首 第 19a 页
   行庵文燕图索题马氏玲珑山馆物也
  张太守(问陶)为予题半身小影次韵荅之
  题廖转运(寅)归鹤亭次韵
  白桃花次韵
  得周虢叔钟歌次韩昌黎石鼓诗韵
  百节相招同石殿撰(韫玉)陈太守(沄)偕余燕集
   制署令公子出拜赋呈一律
  腊月十九日为苏文忠生日招集同人设祀五
   亩园次集中游蒋山元韵
  赠张生(泺)次许漕督(兆椿)(二首)
  江光一线阁次姚比部(鼐)
卷首 第 19b 页
  秋郊口占
  唐太守(仲冕)石殿撰(韫玉)先后假馆五松园有
   诗赠予次韵荅之(四首)
  五亩园落成口占(十二首)
 冶成絜养集卷下第七(诗三十二首)
  题罗山人(聘)为予写昔梦图十帧(十首)
  题吴君(文徵)为予画江湖负米图六帧(六首)
  题吴君(文徵)为予画海岱搴帷图十帧(十首)
  题吴君(文徵)为予画历下甸宣图四帧(四首)
  得兮中所作已白钟次苏文忠石鼓歌韵作诗
   纪之
卷首 第 20a 页
  张君(开福)从海滨得吴天纪砖赠予即次来诗
   韵荅之
 冶城遗集一卷第八(诗一百二十三首)
  题温忠㤠公(璜)遗像
  苏文忠公寿宴诗在西安毕督部(沅)署中作
  试香
  对月
  六哀诗(六首)
  游随园赠袁太史(七首)
  偶成(二首)
  酒后步月
卷首 第 20b 页
   二月花
   花开
   清明
   寒食出游
   题吹箫引凤图
   愁夜
   题绳旃伯父画(二首)
   口占送万大令(应馨)之官仁化
   阙题
   新开河放棹柬章观察(攀桂)
   仙游潭口占
卷首 第 21a 页
  腊八日出游赠庄明府(炘)
  口占赠庄公子(逵吉)
  琼楼
  残愁
  梅庄访陈华南郡丞其地本韩蕲王宅(四首)
  题罗小峰梅花册(二首)
  玉兰
  牡丹
  菊花
  月季花
  题梁匠诲孝廉接山草堂图
卷首 第 21b 页
  题金月湄舅氏解铃图(二首)
  针鱼觜望对江翠萝诸山
  阙题
  伍诒堂索题南山图乃王麓台为其先世张太
   夫人作
  移家金陵即事(四首)
  游摄山次江总游栖霞寺及虎穴寺韵(二首)
  题家颐谷侍御深柳勘书图(三首)
  题红蕙图
  汪紫珊西园饯别图(四首)
  题陈进士凝斋(道)遗影次姚太史韵
卷首 第 22a 页
  题甘梦六桐阴小筑图
  黄梅次韵(二首)
  题静坐图
  次韵赠张船山
  庆方伯以其尊甫尹文端公遗象及袁简斋王
   梦楼象合装成册又自写小象并写张船山
   及予象汇为一册属诗纪之
  题六梅阁诗册
  阙题(二首)
  题吴思亭禅趣图(二首)
  题严小秋忆秋图
卷首 第 22b 页
  古诗
  题陈舍人(希哲)天寒有鹤守梅花图卷
  题巴臬使(哈布)看剑引杯图(六首)
  题地楼夜集图
  扬州方立堂招饮作
  为吴玉松太史(云)题蓼花图
  题裴孝廉(鉴)午桥耕读图
  题汪大令听泉图
  为吴思亭题钱萚石先生兰竹
  饯春和戴竹友(延祄)
  题陈舍人(守誉)蓟庄山居图卷
卷首 第 23a 页
  侨居金陵客有比予随园者戏作此诗
  隐仙庵古梅
  十一月廿一日庆方伯过常州属题萸湾泛月
   图即次元韵送入 觐(四首)
  惠山第二泉观鱼口占
  题周勖斋载菊图(三首)
  又题邓尉探梅图(三首)
  题采芝图
  题王观察(赓言)忆旧游图八帧(八首)
  闽督董同年(教增)归里赋赠
  题严子陵却聘图三首之一
卷首 第 23b 页
  题周明府午日山居图
  乙亥花朝同人集五亩图吴思亭有诗见诒次
   韵奉荅
  方观察(体)招饮署斋时新葺绿雨山房次吴思
   亭韵
  残镫
 冶城集补遗一卷第九(赋一首/诗五十七首)
  馆试千尺雪赋
  长门召幸图
  闭门
  侠客行
卷首 第 24a 页
   送别
   寄洪大(礼吉)
   杂诗(三首)
   陶隐居遗址
   神仙曲
   自江宁至和州途中作(四首)
   幽居
   夜坐怀吴二
   春感(二首)
   晓渡乌江
   晓坐
卷首 第 24b 页
  寄内
  病目
  入塞
  和胡云坡宫保师纪 恩诗元韵(三首)
  阙题(二首)
  题折兰美人(三首)
  送徐臬使(炘)之任江西
  雷菌
  题青山庄方古图
  立夏前一日赵味辛(怀玉)舟过吴门小集授书
   堂味辛与林远峰(镐)俱有作次韵和之(二首)
卷首 第 25a 页
  菊有同枝异色者红黄并放因属袁吏目为图
   口占纪之
  题汪小愚桐阴听鹤图(二首)
  题甘于湖敬侯墓碑
  寄王生
  阙题(二首)
  九月晦日王通守招集得树庭作
  重叠前韵寄方观察(体)
  单父塞河诗(三首)
  曹南道中即事
  九月二日工次作(丁巳四首)
卷首 第 25b 页
  将归江左作
  吴次升太守送牡丹至金陵却寄
  毕弇山中丞见示木瓜诗次韵奉和(四首)
卷首 第 26a 页
尝读抱朴子自序云洪年十五六所作诗赋杂文当
时自谓可行至于弱冠更详省之殊多不称意天才
未必为增也直所览差广而觉妍媸之别于是大有
所制弃十不存一余少与里中士洪稚存黄仲则杨
西河赵亿生为诗歌弱冠时持谒袁简斋太史颇蒙
赏叹已而潜心经史涉猎百家检视旧稿嫌其浅薄
时时酬接亦有所作辄不存稿兹录简斋兰泉两先
生选入诗编者并零星稿纸得赋诗若干首律诗未
能编帙犹俟搜辑散失焉星衍记
卷首 第 26b 页
卷首 第 27a 页
阅问字堂集赠言
 钱大昕
去岁两奉手教慰问殷勤如亲謦欬足下在西曹公务繁剧而
撰述如是其勤此等性情当于古人中求之矣承示新刊文集
皆实事求是足以传信后学其中太阴考一篇与鄙见稍有未
合太阴即岁阴古人用以纪岁即名之曰太岁似无不可而与
岁星相应之太岁则迥乎有别郑氏谓岁星右行于天太岁左
行于地十二岁而小周谓如岁星在丑则太岁在子在子则太
岁在丑在亥则太岁在寅在戌则太岁在卯推之十二辰皆然
也而天官书以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夫岁
星居丑太岁必在子矣而称摄提格岂非以岁阴纪年之證乎
足下不信太岁与太阴为二盖主广雅之说然汉志载太初改
卷首 第 27b 页
元诏云后得阏逢摄提格之岁又云太岁在子则当时实以太
阴纪年而又别有太岁也然自太初以后以太阴纪年者仅见
于天官书甲子篇而刘歆三统术亦无推太阴术即翼奉封事
亦似以太阴当太岁则自太初改宪而阏逢十名摄提格十二
名移于太岁相承已久然不可谓古无分别也足下谓淮南纪
岁星出月在史汉前两月以为淮南之误仆谓淮南本以太阴
纪岁与史记同太阴在寅则太岁在子岁星舍斗牵牛与太初
似异而实非异也其云太阴在四仲则岁星行三宿在四钩则
岁星行二宿亦主太阴言之而晋灼误以为太岁则与太初不
符若知岁阴太岁之有辨则相说以解矣淮南云咸池为大岁
与小岁对今本作太岁恐是转写之讹汉碑岁在戊午名曰咸
池者咸池右行四正子午卯酉皆咸池所在也天官书以咸池
卷首 第 28a 页
五潢五车为一星咸池居中五车为匡卫故转运亦如斗建后
人分为数名而淮南史记之文难通矣弟目力益衰而炳烛之
志尚笃所欲言甚多匆匆不及覼缕更希有以教之弟大昕拜
白季仇大兄先生足下乙卯二月十三日
  复书见集中
 江 声
宋文学还南接奉两次手函并问字堂集三卷尧典质疑一册
问字堂集阅过一通释人及拟置辟雍议二篇为最河雒先天
次之其他论天文者尚容再阅细审至如原性篇弟不能知其
是亦不欲议其非盖性理之学纯是蹈空无从捉摸宋人所喜
谈弟所厌闻也地理古迹亦所不谙无能置喙诸书之叙缕述
原委精详博衍具见素学但誇多斗靡观者不能一目了然此
卷首 第 28b 页
亦行文之一病也及阅质疑喜甚盖拙刻散布者多矣其得之
者以字不通俗而不能阅者有之其仅仅涉猎者亦有之其能
潜心阅竟与夫爱之而反覆数四者亦皆有之未有如足下精
研讨论寻求閒隙以相驳难者盖所贵乎朋友者贵其能箴规
训诲匡所不逮也所乐乎朋友者乐其砭我之失况我以善也
意见时有不合固无取乎尽合不合则辩论生辩论生则谊理
明是此书之幸也声何幸而得此于足下乎但拙刻已成不能
追改惟冀足下刻此质疑以弟所辩者分条散附其间亦足勒
成一书以垂后顾今惟尧典一篇尔以后悉求教正陆续见寄
弟再辩焉弟乐闻已过决不护短想足下必不吝教也质疑原
稿缴上弟之所辩附焉又拙文五篇亦附焉前呈过二篇今又
呈此拙文尽于此矣馀言不尽祗候近安江声顿首渊如大兄
卷首 第 29a 页
足下
 张祥云
迩日多暇熟读问字堂集广大精微钩深致远辟千古之伟论
采百家之菁华刱为独得之秘则石破天惊推其致误之由如
推心置腹务折衷于一是无剿说而雷同真可以信今传后才
人学人俱拜下风矣弟私心悦服百读不厌有未能领悟者数
端敢竭愚诚陈于左右按原性篇微言大义追踪昌黎原道之
作惟习即情一语窃以为未确盖习从外染情自内发不可相
混又欲与贪利亦善语亦未安夫就性之善推到情之善又就
情之善推到欲之善方足破浮屠断欲去爱之说自是快论但
欲字有二义我欲仁与已欲立之欲字犹之欲为君尽君道之
欲字只作虚字解之不得与人之大欲并观欲原在情之中未
卷首 第 29b 页
足下
 张祥云
迩日多暇熟读问字堂集广大精微钩深致远辟千古之伟论
采百家之菁华刱为独得之秘则石破天惊推其致误之由如
推心置腹务折衷于一是无剿说而雷同真可以信今传后才
人学人俱拜下风矣弟私心悦服百读不厌有未能领悟者数
端敢竭愚诚陈于左右按原性篇微言大义追踪昌黎原道之
作惟习即情一语窃以为未确盖习从外染情自内发不可相
混又欲与贪利亦善语亦未安夫就性之善推到情之善又就
情之善推到欲之善方足破浮屠断欲去爱之说自是快论但
欲字有二义我欲仁与已欲立之欲字犹之欲为君尽君道之
欲字只作虚字解之不得与人之大欲并观欲原在情之中未
卷首 第 30a 页
尝不善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又曰无欲其所不欲夫不欲
者既非善则所欲者善矣特当寡之以养心即所谓欲胜则能
乱性也至欲之外又添出贪利二字则欲竟是私欲不得为善
贪利尤不得为善所云公刘太王之好以为贪利亦善之证究
与上下文气隔断且未明确即已欲立达贪利也之句亦觉未
稳太阴考月太岁旬中太岁考援据明确无可置议相宅书吾
两人素所研摩者今读叙文详说阳宅三要之正义指驳飞宫
三元之邪说真有先得我心之同然者不觉步趋若失弟尝欲
汇集各家阳宅书分类排纂去邪说而存真诠当俟书成时就
正焉释人必不可缺可补尔雅之遗拟置辟雍条分缕晰酌古
准今通儒硕议也先天卦位辨河图洛书考以素问乾凿度诸
书正宋儒之讹而详推其致误根由可以羽翼经传然邵康节
卷首 第 30b 页
皇极经世推元会运世皇帝王霸之升降似未可尽以为非三
教论有功圣学为辟佛者第一义究其传述之本推其缘饰附
会之端直使佞佛者无从置喙东仁西义一段议论不刊应与
諌佛骨表并传惟最下则宋人语录及后世应举之文一语最
下二字改为又其次较为浑厚词取达意千载后自有公论也
斗建辨日缠考可谓善言天者天官书考补序直如扪参历井
烛照而数计此事自关夙慧堪证前因天文家童而习之白首
茫然今能抉千古之疑案因斗建而辨岁差之非说颇近理至
剖析尧典月令中星不同处经学通贯古今足破群疑我未之
前闻也然欲离岁差以注历恐未易言弟尝考明至万历以后
日月交蚀全不准时利玛窦之法已至中国而未行于是李廷
机诸人纷纷条议修历而迄无所就至
卷首 第 31a 页
本朝用利玛窦之法乃得以交蚀之法行其术星度日躔与旧
历全异外省人多有非之者闻康熙年閒算日月交蚀不准闽
有造溪口历者尝召其人至都与京中天文家对算溪口之法
为准溪口以恒气注历以定气注日月交食即唐一行所传中
法也今各省尚多用其书五星家尤用之京中书肆有卖豁口
历内载星宿者何不购来细究仰观必有合于中法之妙理而
数法除算交蚀外星宿多异名量天尺与中法差至五六度又
所定量天尺星度自顺治以来已三易而各异五星家靡所适
从弟颇疑之而未能深窥奥妙俟回京细陈参互考证庶得指
教之益也神农本草经及诸子序考据详洽足徵雅才好博毕
原毕陌考昭陵陪葬名位考正讹订谬之功尤钜帝尧皋陶稽
古论以稽古为法天并及于反古为变古崇论宏义圣人不能
卷首 第 31b 页
易也弟学浅才疏所业辄弃去悠悠无短长然慕读书好古之
士恒不能一遇见足下天才不觉长言之不足并将刍荛之见
献于大雅之前尚祈详细指示是否有当勿置之不议也顺候
文禧不备年愚弟张祥云顿首上渊如大兄同年足下七月廿
七日滦阳冲
 朱 圭
见示天官书考补序一首想见迩来心得直欲追驺衍扬雄而
上之顾鄙人于此道茫如也窃谓足下以学问聪明钩稽载籍
独探精深发千古不传之秘是则善矣然竟欲以用之实事则
今阴阳术数家绝无原本而试之或验乃通儒仰观旁证而吉
凶未必皆符即如史记天官书所云五星之庙与今五星家全
不合当谁适从耶谚云山川而能语鄙人亦谓苦天不能言耳
卷首 第 32a 页
生量移剧地弥切冰兢何时樽酒论心一抒积抱耶有梦兰之
兆否念念乘使槎之便泐此奉复藉布积忱顺问佳安诸惟朗
照不宣通家生朱圭顿首
 阮元
接读问字堂集精博之至此集将来积累既多实
本朝不可废大家也以元鄙见兄所作骈丽文并当刊入勿使
后人谓贾许无文章庾徐无实学也所有相商之处分列于后
乞采择之原性篇言性本天道阴阳五行此实周汉以来之确
论而非太极图之阴阳五行也引證一切精确之极足持韩孟
之平宋人最鄙气质之性若无气质血气则是鬼非人矣此性
何所附丽汉人言性与五常皆分合五藏极确似宜加阐明之
河洛考龙马龟即易书之文极确毛惠诸公所未及知也以九
卷首 第 32b 页
宫为算法尤确言至此宋人言河洛直同说梦无复能置喙胡
朏明有河图洛书原舛篇曾见之否帝尧稽古论此最精核足
破向来纽结之语太阴太岁元总未能细留心俟考䘨古书当
必有合也辟雍尊著是矣似尚未溯其本原元有辟雍文一卷
又封禅文一卷辟雍与封禅皆是汉以来人愈讼愈讹元之鄙
见此当是洪荒以前之大典礼最古不可废者窃以上古未有
衣冠惟用物遮膝前后有衣冠之制不肯废古制仍留此以为
韨与冕并重此即明堂辟雍之例也上古未有宫室圣人制为
栋宇以避风雨帝王有之民閒未必即有故其制如今之蒙古
包帐房而又周以外水如今村居之必有沟绕宅也古人无多
宫室故祭天祭祖军礼学礼布月令行政朝诸侯望星象皆在
乎是故明堂太庙太学灵台灵沼皆同一地就事殊名三代后
卷首 第 33a 页
制度大备王居在城内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分又有太学
等皆在城内而别建明堂于郊外以存古制如衣冠之有韨也
郑康成解为太学太庙等各异处而不知城外原有明堂泰山
下亦有之蔡伯喈知明堂太庙等同处而不知此不过城外别
建之处其实祭祀等事仍在城中此虽凭虚臆断然博综群书
究其实之如此也此明堂之说也封禅者亦最古之礼自汉唐
宋以来皆为腐儒说坏元以为封者即南郊祭天也禅者即北
郊祭地也泰山者古中国之中也主此事者天子也刻石纪号
者如今之修史也何以言之古帝王七十二代荒远无文其閒
如蚩尤共工等亦皆创霸大约其威力功德能服诸侯者即为
天子正天子之号必至泰山下诸侯皆来朝同祭天地后定天
位然后刻石于泰巅以纪其号如夏商周之类其必须刻石者
卷首 第 33b 页
卷首 第 33b 页
金石搜罗尚有出者泰山曲阜泲宁一带可谓得其大端惟东
昌曹州武定诸府尚须采访新得西晋任城太守孙夫人碑(在/新)
(甫山/下)中有魏文帝事又北齐韦子深等佛经字大如槃千有馀
(在邹/县)北魏郑道昭五言诗(在大基山新得者若天柱山/铭及云峰山等其出已久矣)赵明
诚泰山题名师旷墓汉画等甚多又得卫公孙吕戈汉镜梁太
平元年镜古泉化汉大将军窦武铜印(仍有数十/印皆可)如贫儿少富
矣六朝文俟冬閒编录时当尽录出奉上如魏贾使君碑之类
尚有存者若北齐造像记不过数十字可要否前札言修郑康
成祠请京中同志书名出泉想已入览再郑氏奉祀生何以中
断托礼部人一查示下为要秋帆先生如果来东此事更妙矣
匆此并请即安不具渊如仁兄年老前辈足下侍弟阮元顿首

卷首 第 34a 页
 王朝梧
朝梧读书三十年一麾而出举辞章考据之业尽庋高阁去年
大兄扈从析津得晤于穹房行帐间略道问学似觉神智有益
然不免淫思三日子贡骨立别后簿书迷目兼奔走上游尝欲
作问字之书而神眴志塞不获长叙今年三月荷手书来瀛并
先示大集三卷秘之高架亦未暇细读忆未识阁下时有南人
携示毕制军节署所刊墨子道藏淮南及所撰关中金石诸书
知出鸿笔订定以为西河亭林外有先生也迩日案头少閒朱
墨差摒展阅大集不觉发我矇瞆虽所窥一斑而张芝碑底之
坐非一日所能竟阅集中有原性篇昔人谓孟子不读易故不
知性有阴阳先生综性情阴阳而折衷诸子此开宗第一首大
文似不肯自居于考订之学者此疑孟诘孟刺孟诸篇可不作
卷首 第 34b 页
也五行一家自六季以来丛神日苑玉门金匮之书皆由伪作
故支离影合愈出愈乖若不推古初经传则何所证据朝梧尝
疑岁星太岁左右周旋之说星经史历各载不同观大集以群
书表列廓然心爽至咸池大时辟近世通书之谬苍龙岁阴据
汉时现有之碑此其淹贯徵收明代方杨为之退舍
国朝梅总宪奏删通书神曜而于协纪书中博引义例究其本
原尚惜其未援经纬史书以为不备又读尊著相宅序朝梧平
时常有一辟谓自宋以来所秘者曾杨廖赖然曾杨廖氏各有
传书而赖布衣者仅传其浙中宅墓数处及催官伪书近日考
之知为厉伯韶也江右人读厉为赖不知其名而以布衣呼之
人之姓名犹然不传其宅墓之法又可据耶今人以宅经灶卦
宝为秘传而大鸿者又以惑辨惑朝梧尝读子史书中有宅不
卷首 第 35a 页
东益宅不西益之语此作东彼作西义何居乎又尊著河洛者
叙溯原于太乙九宫岐黄素问而邵子先天之说推本于图南
信谶袒虞翻而黜尧夫真干古之倬识不依人雷同也朝梧又
读昭陵数十碑其谱系官阶事实核之刘宋二史知唐书尽不
足信则州志邑书出于庸隶之手者无足言矣尊著昭陵名位
考乃亲历醴泉宜其核实也近代天文之学自梅宣城出而海
内无敢议其非者盖信其著书之多不究其徵书之陋先生确
据书传博论其舛已足伟矣馀如释人一篇根柢叔重众家之
义实足补灵枢首篇之所不备也续刊想渐次积多刷本时乞
多付几卷以求资益又闻阁下考绩
记名外用伫望司臬大省观察要道发文章为经济下风幸甚
至赵氏水经注刻本朝梧未得见不知长安坊中有售者否朝
卷首 第 35b 页
梧所藏抄本存诸京中此时若要取之不易阁下要抄只能俟
朝梧有便入京时亲自检出再发抄录呈上非居奇也鉴之便
期赐玉附候尊安并璧撝称统惟澄照不尽虔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