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322-046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张文贞集卷五
            大学士张玉书撰
   吴潜昭评选制义程墨序
   方一科之文初出譬若秾华错采美不胜收久
   之而霜降木脱录不数人人不数艺纵或阅者
   嗜好各别而论定之后亦所见略同则为思其
   所以刋落与所以久而不废者大抵巧不如朴
卷五 第 1b 页 WYG1322-0462b.png
   繁不如简华不如实缛不如洁准理命意而纬
   以六经诸史唐宋大家之文辞虽方圆奇正不
   名一辙而精力之所融结皆不可得而磨灭也
   岂独六十年之文为然等而上之亦犹是矣桐
   城吴君潜昭濡染家学研精制举业二十馀年
   持议侃侃与余意合近偕家弟韦存读书北固
   山房评选程墨毕问序于余因为述历科源流
   分合之故如此而窃自叹倖遇之早又不幸而
卷五 第 2a 页 WYG1322-0463a.png
   闱牍为四方名流所许不能自匿其瑕三复兹
   选益不禁汗颜而缩恧也
   于龙河制义序
   龙河于先生以名进士历谏垣跻卿贰为
  国家心膂大臣距其习帖括应制举时二十馀年
   矣而于制举业深嗜笃好不啻饥渴之于饮食
   间与余论数科来文章之变抉弊擿瑕凿凿乎
   深中其膏盲而洞烛其标本顾以余为知言也
卷五 第 2b 页 WYG1322-0463b.png
   者一日持所椟旧藁若干首过余谓自通籍后
   藏弆不以示人今以授子子为我序之以余夙
   承先生绪论固知先生于文穷相极形不名一
   家者矣虽然自昔作者牢笼万态驰骋百氏而
   精神贯注各有其用意之所在先生所以为文
   之意亦有可为余述者乎先生曰文章之道期
   于明理适用而已余之于文也尝穿穴乎圣贤
   立言之旨及宋诸儒训释之义研同晰异以力
卷五 第 3a 页 WYG1322-0463c.png
   求其解矣既得其解称心而言思举所得于胸
   者毕达于辞而后已然而临文踧踖有深惧焉
   四子之书稽实待虚与易同体今随举一言引
   致于日用参伍于政事世变之兴替举措之得
   失如蓍命如数计莫有遁焉者也作文者不能
   根极理要考證践履而徒区区饰浮游之词以
   簧鼓一世其罪与侮圣人之言等余学殖荒落
   牖中窥日止见一隅独是随目所见吐而为言
卷五 第 3b 页 WYG1322-0463d.png
   不致为卮辞剿说者之所借口庶几其无内疚
   矣乎余受而读之喟然而叹曰甚哉先生之文
   不为苟作者也其波澜相推而莫知纪极者文
   势之壮阔也析殿最于锱铢核去留于毫芒者
   文体之精洁也大雅奏而黄钟鸣武库开而五
   兵列文气之雄杰也要其大旨归于明实理究
   实用无剩义无溢词而止呜呼文章之变日异
   而月不同变至今日称极盛矣顾不善学者屡
卷五 第 4a 页 WYG1322-0464a.png
   变而失其旨则势不能无弊工取侧势巧避正
   锋其失支貌类浑庞精气不属其失肤二者之
   弊彼此交讥其为本原不足则一而已得先生
   为文之意以倡导后学变不诡正久而弥新所
   谓有本之言固如是欤夫先生方耑精国计以
   经济大业为海内所争仰制举业特馀绪耳然
   而先生之所为文明理适用之文也经术经世
   即于习帖括应制举时卜之岂俗学朝荣夕萎
卷五 第 4b 页 WYG1322-0464b.png
   分文章经术为二物者所可举似也哉既卒业
   敬书卷端以质当世之知文者
   徐原一制义序
  国家设制举以纮网天下士三十年矣丰水有芑
   生材不尽扶舆灵淑之气磅礴而郁积而科名
   文章之盛萃于一门往顺治已亥立斋先生荷
世祖章皇帝殊眷以第一人登第学者翕然诵法其文
   比于金镕竹范距今十年而立斋之伯兄原一
卷五 第 5a 页 WYG1322-0464c.png
   复以第三人受
 皇上特达之遇而望益增重呜呼何其盛也夫原一
   之负重望于天下者以文章不以科名自有制
   举以来掇上第者踵辙相望一二钜公宿儒以
   高文典册照耀馆阁固已岿然乔岳矣至于俗
   学师承诡合有司之绳尺猎取科第而其文亦
   如春华不实不待风凋木谢之后而已委顿刋
   落无复存者文章声价曾以科名轩轾乎哉原
卷五 第 5b 页 WYG1322-0464d.png
   一当庚子举孝廉名震都下一时论者已窃叹
   其遭遇之晚乃又中更轗轲极迍邅踣顿之状
   然后得第一得第而声华烜赫俨然埒于钜公
   宿儒则老其才以使其文之必传于世盖造物
   之意也今原一之文具在雅自矜慎藏弆箧衍
   而四方踵门传写日凡数辈行且不胫而走海
   内夫亦知原一之所以为文者乎濡染古学博
   极群书胸中经经纬史无所不综贯制举义则
卷五 第 6a 页 WYG1322-0465a.png
   成弘以后先正大家无不铢黍称量取材博而
   利用精其深造本原如此宜乎驰骋万态牢笼
   百家而不同于剽耳窃目之徒过时而速敝也
   虽然文章根乎至性徇人而封已卮言而猎貌
   虽雄辩极丽亦元裕之所谓不诚无物而已原
   一兄弟友恭内行淳备重交游信然诺至性郁
   勃发而为文章语有之仁义之人其言蔼如是
   则原一之所以为文者矣愚尝叹功令三岁一
卷五 第 6b 页 WYG1322-0465b.png
   比士自帖括而外别无登进之路异时三事大
   僚悉由此出而士子猥以无本之衷不诚之学
   侥倖名器习为固然岂独其文易敝且岌岌乎
   有世风士习之忧得笃行绩学如原一兄弟后
   先参错于西清东序之间以挽颓俗其有济乎
   余自幼随伯兄礼存获交于原一立斋暨仲彦
   和十五年于兹今余兄弟又得追从两公之后
   出入直庐而彦和客都门亦时出其文以相质
卷五 第 7a 页 WYG1322-0465c.png
   余自顾浅学薄殖曾不足仰媲公家万一独是
   明习经术砥砺行谊宁恬毋竞宁质无华愿与
   原一兄弟终始勉之使当世不徒以科名文章
   相夸诩庶几无负
  国家知遇之恩也夫
   纪孟起制义序
   熊钟陵先生谓予曰前辈读书自应童予试时
   便自不苟其为文穷变极态虽小题亦凿然可
卷五 第 7b 页 WYG1322-0465d.png
   传旨哉斯言可为后进箴砭也今世所为学者
   大都卤莽灭裂取悦时俗而已传注之书童而
   习之不求甚解先正大家禀经翼传之文弃若
   涂羹寻声绘影如傀儡之眩目见有独出手眼
   者虽心韪其言而必曲为之说曰是不利于场
   屋浸染既久举天下士子所为制举义庸浅肤
   俗类出一手为主司者或不得已就所见而甄
   录之而士子遂相率以庸浅肤俗为功令杜子
卷五 第 8a 页 WYG1322-0466a.png
   美谓诗有伪体黄山谷论字法谓近世弄笔旋
   绕号为草书今于文见之矣呜呼何其陋也韩
   子之言曰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士习之衰学无根本持苟且徼倖之心以应功
   令而其文亦不久而自敝夫士子委贽进身独
   有文章然且以苟且徼倖为逢时之技则策名
   以后依阿淟涊亦约略可睹矣顷
 诏制科复用帖括
卷五 第 8b 页 WYG1322-0466b.png
 庙堂之意重以经术望天下士宜亟得渊博湛满倡
   导风气之文出而救之孟起纪子从西清馀暇
   手旧稿一秩示予予读之而幸吾言之有据也
   其所谓传注穿贯该洽而非佣耳剽目之传注
   也其所谓先正大家哜胾吸髓而非揣籥扪烛
   之先正大家也夫惟大雅卓尔不群其是之谓
   乎孟起与拙庵子湘诸伯仲以诗文名海内二
   十馀年矣拙庵子湘先后成进士孟起今始用
卷五 第 9a 页 WYG1322-0466c.png
   射策登第顾于是编斤斤不忘故物以视夫朝
   而艾穫日中而弃其鏄铚者相去不啻什百非
   深造笃嗜于斯道者而能若是乎余故拭目文
   运之兴而深叹孟起老成夙学不以苟且应功
   令愿天下读其文而思其学之有原本也是为
   序
   十三太史合稿序(代/)
  国家以文治磨厉天下士自乙酉迄今辛丑文体
卷五 第 9b 页 WYG1322-0466d.png
   凡三变方酉岁肇举宾兴令甲未布余不佞承
   匮典南省试务求援据六经依傍传注以辟一
   代风气嗣后士子耳目渐束准绳壬辰试士南
   宫余忝为贰时则按理切脉雠校益严譬御马
   者始欲其就衔橛而继则欲其致千里也迩年
   来文体称极正矣而矫枉之过趋于薄弱识者
   忧之夫文章与治道相表里治有治体文有文
   体济五味为羹和五声为乐晏子之论治也理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22-0467a.png
   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陆士衡之论文也
  国家用制艺较士犹唐之用诗赋论运会则今日
   方在初盛乃不为燕许沈宋金舂石戛之音而
   流漂嘈囋曾郊寒岛瘦之不逮岂所以发皇盛
   治哉今年
 新天子即位天下士适当就礼闱试予承
 简命再典厥事自惟谫鄙思仰赴
 圣主辟门之化凡罗而列之贡书者披文相质华实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22-0467b.png
   并收盖十八年间文体三变而予谬称主司皆
   得手定其甲乙窃睹是科文叹
  国家涵濡之泽深也丰水有芑生材不尽而是科
   则采薪积槱左掇而右拾者矣馆中十三子以
   课业馀暇各出所为制举艺将汇梓行世问序
   于余余览而怃然曰是真所谓金华殿中人语
   也馆阁之文海内模楷今诸子文具在虽吐情
   发性言各一家而其凿凿乎禀裁先民规步大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22-0467c.png
   雅者按之如出一手是不可为天下鹄乎而余
   更有为诸子勖者诸子以制艺弋科名特一经
   生帖括耳今既侧密勿建梁之地一旦
  朝廷有大制作促召给札非博洽典故乌能倚席
   立办仰称
 上旨以诸子之才如朝阳之映若木扩而充之何所
   不至自兹以往日驰骋子经史百家之书以一
   物不知比于不识甄盎之耻可也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22-0467d.png
   张蘧若制义序
   大江以南新都称诗书文献之国盖黄山白岳
   之麓自有宋以来多传经明道之君子而紫阳
   夫子崛起其间集诸儒之大成论者以其地儗
   之峄山沂水继紫阳而起者双湖樗庵东山三
   先生为之羽翼修明而圣人之遗经始炳于星
   日其文学彬彬载之史氏者视他郡国莫之能
   及也功令取士崇尚经术要在诵法先贤而师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22-0468a.png
   其为人用备学古入官之选况生其乡者哉数
   十年来知继三先生而起者之必有其人也辛
   未余奉
 命校士南宫与同事诸先生矢心交儆慎以蒇事暗
   中寻索得一呈卷含英咀华而不骪于才左徵
   右羽而不束于法理则折中于圣籍体则步趋
   于先民扬而视之温润以泽也抑而审之缜密
   以栗也意其人必大雅不群介然特立之士也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22-0468b.png
   以视诸先生诸先生皆曰然乃举以冠多士暨
   撤闱捧雉来谒则新都张子蘧若果魁儒名宿
   潜心经史守道安贫屡踬于公车而不挫其志
   者也张子戊午登贤书被放者四而闭户埽轨
   授徒以自给足不涉阈以外惟寂寂手一编思
   欲有所发明以嗣续乡之先哲而出其生平所
   简练以程及门者余受而阅之大都恪守乎成
   弘大家之尺度而膏沐于六艺之芳腴原道则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22-0468c.png
   醇以深论事则约以达刻意匠心归于自得无
   窘步焉无跃冶焉其赏心而拊节犹之往日闱
   中展卷时也吁张子勉乎哉自有制科以来其
   登甲科为举首卓然有所树立为世所称道弗
   绝者几何人即前明成弘正嘉之际号称得士
   而缕指其间德业有闻于时而选述足传于后
   者必科名与人地交相重者也张子勉乎哉即
   张子之乡先哲双湖樗庵皆绌于一第东山晚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22-0468d.png
   而就辟而三先生之言论风采为儒者所依归
   如此即有宋三百馀年以巍科起家者未易胪
   举而黄裳榜试录独传之至今尊为天球琮璧
   以紫阳夫子于是科登第也张子文近乎道而
   绩学励行其进未可量盍以三先生为梯筏而
   进而私淑于一代大儒之绪言考其立德立功
   之本末非惟知之亦允蹈之张子其可以弗心
   切向往也哉吾愿张子亟有以自勉矣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22-0469a.png
   贺董公序
   昔者成周盛时周公召公分陜东西出为二伯
   而其入辅王室也则周公为太傅召公为太保
   盖中外脉络联而为一方其在外则政令德教
   播之民间者一皆可以自断而无旁挠中制之
   患及其在内则凡五方民情土俗之宜与其利
   弊休戚之所在莫不灼知洞见无有壅蔽而瞀
   惑之者是以坐于堂皇引纲挈领而国家之规
卷五 第 14b 页 WYG1322-0469b.png
   画措置固已风行天下而无不当其后仲山甫
   当宣王时外领诸侯内养君德入而典司政本
   出而经营四方诗人述之载于大雅其职同也
   三代而下出入中外者虽不乏人然往往不无
   为偏重而贯注联属之道渐以微矣我
  朝之制由侍从至六卿御史大夫者不复出为督
   抚由外吏至督抚而入为卿相者亦不数数见
   独于我平原董公所以用之者有异焉公起家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22-0469c.png
   禁林致位九列视学首善衡文南宫
 天子宠之者至而其职皆词臣所序迁其任亦皆词
   臣所应得也顾当用公为御史大夫又任公以
   江督又命公为少司马又特授公以督漕人皆
   以
 上之用公独破旧格为说而不知此正
 圣天子之以周召仲山甫待公也盖天下才德兼备
   如公者不一二觏向使专用于内而不用于外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22-0469d.png
   则其综敏练达张弛文武纵横盘错风驰电震
   之才无由自见专用于外而不用于内则其丰
   棱骨鲠强毅果特侃然正色不激不随之德亦
   将有所自閟而或怅怅于学士大夫之望是故
 上之所以用公者外收其保釐屏翰之功而内资其
   耳目腹心之助盖公之才德固无施不可而
 上之用公亦实有中外相维贯注联属之意而惟公
   可以当周召山甫之重故其所以破旧格而用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22-0470a.png
   之者如此然公既屡用之于外而今复大用之
   于内从此而秉钧衡筹密勿则一代伟人之颂
   余又将为公述之矣台中诸君子喜公复来言
   路踊跃合词请文贺公余与公同馆阁久又为
   吴人被公之德甚厚乐其道之大行而非一方
   之所私也于是乎言
   大司寇新城王公寿序
   自昔名臣耆硕树功德于不朽者莫不兼以立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22-0470b.png
   言为重而其言或传之一二世或传之数十百
   世大抵因乎其人又因乎其时三光五岳之气
   蓄而后发发而当极盛之世则其人既与运会
   相表里而其言之传益弘且远斯德与功亦兼
   举而并茂焉吾今于大司寇新城王公见之公
   家世清贵表著东土自尚书见峰公布政使康
   宇公以勋名治绩彪炳前史暨匡庐先生胚胎
   前光位不满德名德之盛独钟于公公弱冠登
卷五 第 17a 页 WYG1322-0470c.png
   上第起家扬州司李风流文采照耀江左尝过
   江遍游京口诸山所至辄题壁时先大夫方里
   居把读公集有天才独绝之叹洎公官郎曹偕
   伯兄西樵先生并负文望一时名人杰士咸望
   走恐后得公一言奖藉以为荣而公亦力以倡
   明古学振兴大雅为已任孳孳然汲引海内后
   进不遗馀力于是
 天子素闻公名特擢词林入直
卷五 第 17b 页 WYG1322-0470d.png
 禁近荐历台署晋长秋官中间敷教国雍校士南省
   凡所题品荐拔俱名得人自通籍以至于今虽
   官有内外任有烦简而无日不以文章为事平
   居键户著述旁搜远绍每
  朝廷大制作大典礼多公所参定两奉
 命告祭岳渎輶轩所过东涉岭峤西经秦陇山川风
   物各成一书故公之文往往播于歌颂刻于金
   石达于通都大邑流于荒陬海澨自
卷五 第 18a 页 WYG1322-0471a.png
 本朝用文治六十馀年未有若此之盛者也余窃尝
   谓公之学以经史为渊海以诸子百代为波澜
   主于发明风雅扶翼世教有功于后学甚大少
   为理官中更执法掌禁诘奸屡奏平反其至诚
   恻怛之怀温柔敦厚之意蔼然时见于篇什咏
   叹之内有德于斯民甚厚而又遭时承平
 天子方向文学昭回之光下被四表公于其间黼黻
   休明导扬美盛如皋陶之陈谟召公之矢音非
卷五 第 18b 页 WYG1322-0471b.png
   若晚近能言之士戋戋以风云月露自表异者
   比也所谓人与时合而立德立功与立言俱不
   朽者非公其谁属哉岁八月为公七十称庆之
   辰诸门下士以余与公同主辛未试事请余一
   言以介祝嘏余惟公人文领袖四十馀年吾先
   子之所敬而慕也吾何能指述万一逡巡久之
   而举不朽之说以道公之实且以为公诵昔卫
   武公年九十有五犹自作懿戒之诗公今年正
卷五 第 19a 页 WYG1322-0471c.png
   未艾则其立言之既弘且远者亦正未有已也
   诗曰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惟公似之矣谨序
   大学士泽州陈公七十寿序
  国家久道化成太和翔洽六十馀年间宗工巨僚
   以大耋闻者史不胜纪然大都功成致政享优
   游岩壑之适者居多惟近岁宝坻益都钱塘汉
   阳真定宛平诸公身秉钧轴而寿踰耆年后先
 圣世协气之所萃川岳神灵之所钟天人交应乃克
卷五 第 19b 页 WYG1322-0471d.png
   乘时挺生非一朝夕所能致也今于大师相泽
   州陈公复见之公弱冠登朝即以文章受知于
世祖皇帝洎躬亲大政开
 今上讲筵直禁幄由侍从荐历卿贰两掌邦宪四登
   尚书挈持纲维表率寮采遂进参化权弼亮左
   右自通籍五十年以来白首一节终始无间
 上之所以眷倚公者久而益深而公之所以勤劳事
 上者亦久而未艾君臣相得昔人谓之千载一时夫
卷五 第 20a 页 WYG1322-0472a.png
   岂易事欤惟公以清挺不拔之操独立不挠之
   槩益以纯明光大之气弘达魁杰之才扬历诸
   曹所至多有兴革比入政府百司庶务无不穿
   贯其源流而该举其得失则更事之熟也公政
   之暇博极群书经经纬史期于适用为文根极
   理要一时大著作类出公手诗陶铸百家牢笼
   万有而一以少陵为归
 上每览公篇什深加激赏尝
卷五 第 20b 页 WYG1322-0472b.png
 特赐御制诗一章以示褒美比年词馆诸臣奉
 诏编校典籍
 上念非公莫可总其成者故既参机务仍以直
 内廷为专职焉诗有之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孔子说
   诗比之天降时雨山川出云曰此文武之德也
   书曰天寿平格言天无私寿惟平格者寿之平
   者坦然无私之谓也
 皇上寿考作人大启无疆之历服而公秉坦然无私
卷五 第 21a 页 WYG1322-0472c.png
   之性茂树保乂之功以助流时雨之泽天其相
   之矣公今年跻七十视听不衰神明益王而又
   长君以词林出佐边郡次君以学士同侍直庐
   诚所谓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者继自今番番
   黄发备既醉之五福而佐
 望天子万年之休以视前数公功名茀禄不更有过
   之者欤余随公回翔史馆四十馀载又得与公
   后先居政地顷者两偕扈从南历江浙曾奉
卷五 第 21b 页 WYG1322-0472d.png
 特旨赐游湖山留连竟日于时道傍观者咸指目为
   二老而余自愧须眉衰白不逮公远甚兹因公
   门下士之请为述公之事业本于学问寿考笃
   于性情而推极于川岳之钟灵协气之萃应以
   明元老受福之有自者如此亦庶合于大雅诗
   人之意也夫是为序
   大司农徐公六十寿序
   丙戌秋八月户部尚书徐公督修河工告成自
卷五 第 22a 页 WYG1322-0473a.png
   江南归京师复
 命趋赴
 行在所
 天子深嘉劳之锡赉逾等先是
 上五巡江淮指授方略河工已即叙矣至是复出
 睿谋开浚高堰三埧河以工务重大
 特命公往监督公于是相形势程土物议远迩料盈
   缩赋职任役人乐趋事自经始至讫功凡百有
卷五 第 22b 页 WYG1322-0473b.png
   十馀日堤之长以丈计之凡一万六千六百有
   奇河之长以丈计之凡一万二千六百有奇共
   节省帑金二十馀万两河流汤汤万世永赖自
   古成功之速且易未有及此者公之为功于河
   而德于淮民也大矣公之在淮也会翰林掌院
   学士阙员
 上以公文章经术冠绝当代遂
 命公以本官兼院事
卷五 第 23a 页 WYG1322-0473c.png
  廷推教习庶吉士久之难其人
 上度无出公右者复仍以属公户部主天下财赋盈
   虚出纳关
  国家之大计而翰林育材成德以储公辅之器尤
   政理之根本公以一人兼之非公政事文学实
   有足以追配古人者亦安能致
 上之眷注笃而信任专如此也初公以庶常授捡讨
 上试诸词臣于
卷五 第 23b 页 WYG1322-0473d.png
 内廷擢公文为第一后连七试皆第一一时警动朝
   野旋充
 讲席与睢州汤公同职
 上已深器公骎骎向用矣有忌而尼之者久之乃侍
 讲筵列坊局
 上愈欲试公以政事遂晋秩卿贰历副都御史工部
   刑部侍郎奉
 命巡抚河南公持宪执法平刑掌土皆有治绩可传
卷五 第 24a 页 WYG1322-0474a.png
   道而河南之政为尤著河南地大物博吏多不
   自修饬公至一严苞苴馈遗之禁以身为倡召
   诸属吏于庭询其地之所出旧例官之所入与
   其家一岁之所需几何裁阔狭与相准度俯仰
   足以自给而已外此取民间一丝粟者以白简
   从事无所贷吏惴惴奉法不敢欺绐又感公之
   恩而幸廉之可不至于贫也于是百城之吏无
   有以贿败者因是爬梳利病锄奸苏良劝农桑
卷五 第 24b 页 WYG1322-0474b.png
   兴学校辑军旅生聚教训三年有成民用大和
   河南士大夫至于小民交口以为
 本朝数十年来巡抚未有如公者也忆辛巳冬玉书
   被
 命召入谒
 上
 上问江南民风吏治甚悉遂问河南巡抚徐某居官
   如何具以实对
卷五 第 25a 页 WYG1322-0474c.png
 上曰然朕亦闻之徐某起家词林居官如此不负朕
   所委任矣嗣后玉书每侍
 上称群臣之贤者必曰徐某徐某云盖公以和平正
   大之气精敏练达之识敦裕博厚之体清而不
   激严而不苛察而能容温而能断故能周知物
   情洞悉人隐使人畏威怀德而乐趋之上以副
 一人倚毗之盛心而下以造斯民无穷之厚利然则
   公之所以受知于
卷五 第 25b 页 WYG1322-0474d.png
 上与
 上之所以知公者诚三代以下所罕觏而千载之后
   犹有馀慕者也初公以己未分校会试甲子典
   江南试皆称得人甲戌会试公为主考官所录
   皆瑰玮博达之士列于台省馆阁者是科为多
   今公复
 命而归值公六十诞降之辰其门下士等乞余一言
   以介寿余与公同朝久知公最深而余之子则
卷五 第 26a 页 WYG1322-0475a.png
   又为公所录士也故不敢以不文辞诗有之召
   伯有成王心则宁又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公
   之告成而归与召伯同而
 上之宠锡公者即吉甫之所以受祉者也继自今天
   寿平格黄发台背公之功名方且炽昌盛大佐
 天子锡福兆民余更请歌南山万寿之诗颂公矣
   大司寇健庵徐公六十寿序
   大司寇健庵徐先生以今年仲冬二日称六十
卷五 第 26b 页 WYG1322-0475b.png
   寿时先生方予假还昆山用宋司马文正故事
   以书局自随里居编辑于是乡之士大夫谋所
   以寿先生者先生固辞诸君子乃寓书京师属
   寄亭太史乞文于余且曰司寇自通籍以来二
   十年矣其在翰林藻黻太平润色鸿业天下望
   之如景星庆云鸾翔而凤翙及总风纪长秋官
   与立斋先生左提右挈协心力以赞邦治功名
   之盛莫与比俪而先生尤以文章受
卷五 第 27a 页 WYG1322-0475c.png
 天子知遇凡朝廷有大著作必属撰定洎展祀得请
   犹
 召入内廷谕以史事陛辞之日复
 亲洒宸翰赐额以宠其行古今儒臣之被
 主眷未有如先生之渥者也惟公共事馆阁知先生
   深为举先生之抗直立朝精勤奉职者质言之
   以侑一觞可乎余曰唯唯先生服官大节诸君
   子已得其实矣顾余闻之楚子木问范武子之
卷五 第 27b 页 WYG1322-0475d.png
   德于赵孟赵孟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无
   隐情其祝史陈信于鬼神无愧辞夫以士会之
   歆享神人光辅社稷功业至为显懿而赵孟略
   而不言乃特举其家事得无盛德感人之实有
   不在于昭昭之迹者乎今先生贤过士会而诸
   君子之所称述曾未有得于赵孟之旨窃以为
   未尽也寄亭作而言曰微公言诸君子固有请
   矣往岁吴中荐饥先生饩粟千钟全活以万计
卷五 第 28a 页 WYG1322-0476a.png
   又仿社仓遗意岁输数百石以备荒札复高忠
   宪同善劝分之制以通有无遇有
 诏旨蠲贷则私家租入悉予而弗取而又收育遗婴
   广瘗道殣施惠犴狴衣冠之族有鬻女偿官逋
   者率金钱给之仍择士为配其武陵安定太原
   颍川诸旧族累世浅土辄为经纪襄事其赒恤
   茕困如此昆学宫圯董率缔搆不数月而鼎新
   萃子弟秀异者于学舍多方诱掖之有不克自
卷五 第 28b 页 WYG1322-0476b.png
   振者为延誉汲引俾成就而后已其推奖寒畯
   又如此凡此数事先生与果亭立斋两先生倡
   导于前而艺初章仲实均道积诸君推而行之
   于后仁声义问洽于吴趋行道之人至为感激
   陨涕其所由来非一日之故矣余闻之喟然兴
   曰自世教衰而睦姻任恤之谊不讲士大夫居
   其乡者鲜有郑罕宋乐施而不德之风而持论
   者犹且以近名为口实无惑乎风俗日趋于锲
卷五 第 29a 页 WYG1322-0476c.png
   薄而莫知所底也今观于先生行事然后叹康
   济斯民膏润庶物之道一以居乡教家为本诗
   有之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卫武公年逾九十矣
   而作懿戒所谓有觉德行实自庭内基之敢称
   此诗以复于吴郡诸公而因以致无疆之祝于
   先生揆诸赵孟称士会之义其亦有当焉否也
   大司寇运青张公寿序
   康熙戊子九月总河遂宁公疏报秋汛情形具
卷五 第 29b 页 WYG1322-0476d.png
   言水势虽长修坊宁谧
 皇上临轩褒叹谓河臣自涖任以来殚心尽力所用
   河帑谨严明晰绝无糜费比年两河安晏堤岸
   无虞深可嘉悦又阅月
 特旨召公为刑部尚书仍令举所知以代举朝士大
   夫咸颂
 皇上知人善任信人不疑而益服公清勤著绩忧国
   奉公有以深信于
卷五 第 30a 页 WYG1322-0477a.png
 上为不可及先是三十七年黄淮并涨黄水灌洪泽
   湖湖从六坝旁泄由运河入下河伤民田甚众
   于时任河事者竭蹶补救糜金钱数百万迄无
   成绩
 皇上忧劳万民特命公以正卿往督河务公既至祗
   承
 简命日勤劳其耳目心力以筹度地形水势每当洪
   涛冲波颓沙陀岸盲风暴雨之侵逼严霜酷日
卷五 第 30b 页 WYG1322-0477b.png
   之触冒周行巡历必躬必亲于是度土方均丈
   尺揣厚薄定高下量功授职举贤而任能凡金
   钱之积于公及领于官而赋于民者日程月要
   丝粟以上无敢冒也无敢滥也公既正已以率
   属而其下亦皆祗令奉法洗手将事惟恐陨越
   公涖河今八年馀矣筑清口挑水坝浚张福口
   引河修归仁堤疏人字芒稻泾涧诸河开大通
   口闭仲庄闸改由杨庄新河增筑五里滚坝用
卷五 第 31a 页 WYG1322-0477c.png
   使淮水畅流敌黄黄水北趋不至倒灌河身宽
   通岸高堤坚大涨不溢民悉免于昏垫顷又
 命都统孙公冢宰徐公于高堰三坝下筑堤束水复
   于蒋家坝浚河建闸而善后之策一属于公凡
   此经画皆断自
 宸谋训示明切而惟公冰心强力实能恪遵
 指授以为德于斯民而
 皇上所以眷注倚毗公者遂如此其久且笃也公起
卷五 第 31b 页 WYG1322-0477d.png
   家庶常扬历中外所至有声迹巡抚两浙归装
   惟襆被一囊视学江南振拔寒畯公明莫与俪
   及总制两江始至之日墨吏望风解绶盖公之
   生平澹泊根于天性而又见义必为独立无倚
   不以祸福利害是非毁誉动其心其识见之坚
   定学术之直方诚有卓然大过人者倘无公之
   素积而欲矫饰以效公之万一庸有当乎今公
   年届六十积勤之久鬓发半苍而神采益王方
卷五 第 32a 页 WYG1322-0478a.png
   迎养太翁于官舍修承欢视膳之乐则精明强
   固天实相之公门下士于公仲冬生辰谋所以
   寿公者而属余一言余为备述公功名德业有
   自致期颐之理而无事卮辞以为祝也惟诗有
   之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其诵申伯则曰登是
   南邦世执其功公之懿美与崧高之诗今古相
   望
 天子懋嘉乃庸行且入秉钧轴以登一世于仁寿岂
卷五 第 32b 页 WYG1322-0478b.png
   特南邦是式而已南山之诗曰乐只君子德音
   不已又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敬请为公连类
   而诵之
   大司农人岳王公八十寿序
   大司农福山王公扬历中外三十馀年岿然负
   海内钜人长德之望不独以才略干济为一时
   班行推重已也先生自庚午而后引年者再癸
   酉夏复抗章陈情辞甚切挚
卷五 第 33a 页 WYG1322-0478c.png
 天子召见西苑询问年齿动履甚悉既退阁臣入奏
 上顾书等谕曰尚书某精力尚健老成人不易得也
   可降优旨慰留之于是书等同奏
 圣恩䔍念老成如此岂特尚书臣顶踵被德(臣/)等闻
   之皆感入肌骨比
 命下士大夫举手交庆叹为盛事盖公今年春秋称
   八十矣粤自海宇承平百物充牣国家岁出岁
   入之数勾稽至繁而又
卷五 第 33b 页 WYG1322-0478d.png
  朝廷时下宽恤之诏赐田租停漕挽豁灾伤颁赈
   济皆借筹于司农公晨兴入署指画口授釐晰
   不爽铢黍去年秦省告饥
 皇上恻然慈轸涣发帑金百万多方振恤
 特命公偕司空沙公往视其事公衔命遄征兼旬而
   达秦境乘骑遍历闾井召集其父老亲询其妇
   子仳离转徙之状算口授粟多寡必均而复人
   谕户晓以
卷五 第 34a 页 WYG1322-0479a.png
 圣天子焦劳宵旰加惠无已之意一时更生之民无
   不感激流涕阅三月事竣反命以黄发元老驰
   驱于炎熇烈日之际而绝无劳苦疾厉之侵非
   天实祐之何以得此夫德集于身则天畀之以
   多福公之为所蓄德以备福者固非一朝夕之
   故矣起家曹郎先后几二十载在西曹平反海
   州疑狱以两议上请卒从公议岁庚申建节松
   威督理刍糗出入雅安沈黎锋镝间不遑寝处
卷五 第 34b 页 WYG1322-0479b.png
   者经岁而军兴不缺于供亿羌人寇松龙部署
   官军克巴猪黑虎等十馀寨众皆就抚是冬入
   觐念采运楠木为蜀民害特疏请罢其役蒙
 恩报可方是时
 天子雅注意公欲加向用比移节口北治声益起未
   一载而擢入卿寺又一载而特简开府江右受
   事甫五日而晋浙闽制抚府濒行犹禽治其贪
   纵不法之奸而条上其事之宜兴革者至今奉
卷五 第 35a 页 WYG1322-0479c.png
   为絜令既涖浙闽则调剂军民激扬官吏开诚
   布公植良锄莠数月之内舆情翕然
 车驾之南巡也率所属迎于槜李
 天语问劳至殷陪扈行在数被召见参饵币帛珍果
   之赐无虚日又颁
 御书卷轴扁额及御制诗一章近侍传
 谕以居官清正特加优赉且谓两省事繁宜节劳加
   餐善自调摄先生感泣不自胜
卷五 第 35b 页 WYG1322-0479d.png
 驾还京师越两月遂拜尚书户部之命惟
 上知公深故眷遇如家人父子倚任如股肱心膂惟
   公感恩思报之切故展布四体而惟力是视精
   白一心而终始不渝盖公之学在澹泊宁静而
   其设施在利物济时以此荅
 主知即以此获神祐其康彊逢吉白首而不衰者天
   相之矣书曰天寿平格岂特一身之福已哉昔
   文潞公在元祐初年逾八十外国使至见公于
卷五 第 36a 页 WYG1322-0480a.png
   殿门却立改容曰何其壮也苏文忠语之曰使
   者见其容未闻其语其综理庶务虽精壮少年
   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耑门名家有不逮使者
   拱手曰真异人也方今海隅日出罔不率俾重
   译之使
 阙下必有睹公之威容拱手叹异者余虽不文当告
   以公之寿身寿世为国宗臣直如周之毕召太
   公逾百龄而未艾不仅与宋之潞公媲休于史
卷五 第 36b 页 WYG1322-0480b.png
   册也矣余辱交于公久公之司属将旅进而称
   觥于堂而属辞于余余不能缕述懿行而为举
   其事之大者如此诸君子曰是可以进一觞矣
   遂书为序
   王农山先生寿序
   华亭农山王先生以今年九月称八十寿长公
   瑁湖方奉
 命典三秦试次公薛淀橐笔禁近为史官季公俨斋
卷五 第 37a 页 WYG1322-0480c.png
   则以御史大夫里居侍养三公之门下士谋所
   以寿先生者而属辞于余曰先生齿尊德邵泊
   然无世俗之所嗜好独得公文以颂述懿美庶
   几可介一觞余敬谢不敏复念先大夫之执友
   在海内者晨星相望惟先生钜人长德岿然灵
   光之独峙又瑁湖昆季辱交至笃知先生深者
   宜莫如书安敢辞先生与先大夫同官大行重
   文章敦气谊当谈宴促坐辄举娄东吴门云间
卷五 第 37b 页 WYG1322-0480d.png
   诸公著书缵言援接后进之事以相镞砺继持
   英簜之节奉使三楚偕其地英流名宿酬倡
   盈箧衍而他无长物甲午分校京闱少宗伯田
   逊庵为举首实出先生之门于时先生雅负文
   望高邮王文通公方典铨极意引先生为铨曹
   郎以自助而
 庙堂特重直指之选会京庾巡视需人遂用才望命
   先生往爬梳宿蠹优恤转挽条上利弊数十事
卷五 第 38a 页 WYG1322-0481a.png
   八九著为令甲比报政叙劳增秩旦夕且大用
   顾以两尊人春秋高投牒乞养辞意恳恻竟得
   请以归自先生归里越今三十馀年矣侧闻几
   阁清严图史错互莳花治圃觞咏自适无搜岩
   架石穷侈极丽之观无宾从杂遝流连声伎之
   习性乐易简直与人交推诚吐臆虽造次倾盖
   有若久要读书百卷博览强记储于腹笥每子
   弟侍侧或杂举史传辨核疑误或指述见闻自
卷五 第 38b 页 WYG1322-0481b.png
   朝常国故以及闾巷习俗之变迁士大夫风尚
   之同异感今追昔裁量是非家庭燕閒品覈之
   辞皆足垂劝戒而裨信史以故瑁湖昆季濡染
   家学先后擢上第蔚为名臣余与俨斋同侍
 讲幄者六年且比邻而居文事商略常夜分不辍嗣
   瑁湖入史局发凡起例多所倚藉薛淀馆选余
   复忝一日之长相得益欢丁卯春余与俨斋从
   里中被
卷五 第 39a 页 WYG1322-0481c.png
 召同为法官谳狱有不当大廷争执持议辄合余复
   睹俨斋出入禁闼受
 天子知遇至渥而息深视下无失言失色于人瑁湖
   薛淀才望竞起并执恭谨如寒素盖先生从服
   官政之年优游里舍今齿登耄耋犹修规言矩
   步之节宜诸子奉先生家法三命益恭久而勿
   替有如此其盛也余闻之谦德之柄也俭德之
   共也敬德之聚也三善备而养德养身之道胥
卷五 第 39b 页 WYG1322-0481d.png
   具于是然则先生之所以教诸子其即先生之
   谨身节用以自致康疆寿考者乎云间先哲如
   徐文贞陆文定董文敏皆以盛名跻大位享大
   年今先生之齿业与文贞文敏埒独壮岁遗荣
   疑官秩为差绌夫天道啬于此者丰于彼余知
   先生寿考当与陆文定媲美而诸子多贤既贵
   且显则又直轶前贤而上之矣更二十年先生
   称百岁之觞书得以犹子奉杖履祝哽噎于侧
卷五 第 40a 页 WYG1322-0482a.png
   是宿昔之私愿与俨斋相订于直庐者也敢书
   以为先生祝
   少宰颛庵王公六十寿序
   康熙壬午冬
 车驾驻跸德州阁臣入奏事
 上顾问臣玉书曰江南氏族如吏部侍郎王某中允
   王某可称世家今在朝列孰与媲美臣奏父子
   叔侄兄弟相继登朝者有之侍郎臣自其曾祖
卷五 第 40b 页 WYG1322-0482b.png
   父为明阁臣以来簪缨世嗣代有闻人在朝诸
   臣未有与之絜盛者也
 上为嘉叹久之盖少宰颛庵王公为
 圣心所简在者非一日矣初任史官时校士山左最
   称得人甫入宫坊即归侍奉常先生养里居者
   十馀年起补赞善以才望视两浙学政所识拔
   皆一时通今服古之士庚午秋复典京兆试事
   众口咸翕然称服于是
卷五 第 41a 页 WYG1322-0482c.png
 天子深器公特擢内阁学士时余叨入政地每见公
   承
 旨询问应声而对不疾不徐辞简而义当
 上辄倾听首肯甲戌夏户部侍郎缺人非词臣应迁
   之官也
 上亲举公名温谕褒美遂面奉
 简命公至部适当秦省举行事例之时日久蠹生诈
   伪错出公钩稽简籍严核虚冒侵牟诡讹之弊
卷五 第 41b 页 WYG1322-0482d.png
   釐剔一清越五年仍以翰林学士佐典铨事于
   时孝感泽州两公先后为冢宰咸倚公协心举
   职己卯庚辰间淮黄失序高堰增筑石堤系河
   防至重
 诏用九列大臣董治其役而公与焉涖河上数月堤
   工具有次第旋
 特旨召还此泽州既入政府安溪李公代为冢宰而
   尚未视事公主持部务澄叙官方准情察理务
卷五 第 42a 页 WYG1322-0483a.png
   适于中事有未协即条上便宜期于疏通无滞
   由是衣冠倾属有孝先巨源之誉焉夫公回翔
   卿贰阅十有馀载海内识与不识无不冀公早
   跻揆席以膏润百物而公之年则已称六十矣
   在昔万历甲申为文肃公即家宣麻之岁时年
   甫服官政今历百二十年公之声寔才望与文
   肃公埒而齿则加茂焉
  朝廷方向用老成欲得黄发耆艾可畀股肱心膂
卷五 第 42b 页 WYG1322-0483b.png
   者以为岩廊增重则六官之长台司之寄选贤
   而任微公其谁属哉至于公立朝本末事不胜
   纪余辱交久知公为深大抵以羔羊素丝之操
   尽砥节首公之诚以爱惜人才之心行正直不
   阿之法持已至峻而遇物则平涤弊至严而宅
   心以恕所谓通达治体卓然有古大臣风概者
   公真其人也夫
  国家中外辑宁兵革偃息惟是公卿大臣悉以公
卷五 第 43a 页 WYG1322-0483c.png
   正平恕为
  朝廷斟酌元气导宣雅化则举一世而措诸仁寿
   之域直指掌间事耳然则公之所为寿身以寿
   世者其道孰有踰于此乎献岁七日当公揽揆
   之辰长公幼芬太史与中允公并负词垣盛名
   次公树仙亦绰有文誉登堂奉觞宾从交错余
   特为公备述
 主眷之隆与世泽之盛而又进而推原于立身立朝
卷五 第 43b 页 WYG1322-0483d.png
   之本于以祝期颐祝霖雨焉所以为斯世斯民
   庆不独公一人庆也
   杜遇徐六十寿序
   余初入史馆即奉槜李杜遇徐先生之教先生
   以余同举于丁酉契分至渥嗣是三十馀年间
   寓直
 讲筵荐历部务皆与先生相先后而交益亲今年十
   月下浣为先生六十称寿之辰浙士大夫谓余
卷五 第 44a 页 WYG1322-0484a.png
   交先生深属余文侑觞以为桑梓庆余曰先生
   之享大年备多福岂特一乡之私庆矣乎窃愿
   有以进也方今
 圣天子总揽万几修明百职六官之长倚毗为尤重
   或擢自外台或简诸禁近历试其行履才略卓
   然可膺大用然后畀以枢要之任先生回翔正
   卿者十年于兹矣初领冬官以艰去阅三载即
   家召起历司寇晋司马所至涖事精审克举其
卷五 第 44b 页 WYG1322-0484b.png
   职癸亥甲子间尝奉
 命巡视海疆舟车跋涉经行万馀里熟悉形势险隘
   与夫设防制胜军民屯垦之宜故在中枢能历
   举四方要害不啻指掌比者
 庙堂加意武臣诸路提镇以次入觐先生奉扬
 上旨所以奖掖鼓厉之者甚至诸武臣咸凛凛受命
   惟谨盖德望足以服物如此方先生之长秋曹
   也于出入比附之际辨核至严一时奏谳皆平
卷五 第 45a 页 WYG1322-0484c.png
   允得情及奉
 诏重修律例先生膺总校之责余亦与焉今同事者
   多相继迁职去惟余与先生虽改官仍领是役
   先生延访僚属甄明故事以唐律为原本以明
   季诸家笺疏为依据有三四易藁然后定一律
   者总仰体
 圣明钦恤庶狱至意而一归于仁恕旦夕是书告竣
   先生之所为助流德化者其泽不益溥乎夫
卷五 第 45b 页 WYG1322-0484d.png
  国家当重熙累洽之会薄海内外罔敢不庭十馀
   年以来时和岁丰兵寝刑息为史册所仅觏士
   大夫遭逢盛时惟是秉持大体崇尚忠厚弼成
   太和洋溢之治则于世道人心有深赖焉先生
   自建议岩廊以及擘画部务不立异不苟同力
   去烦苛斥远浮薄先生所可人咸被之以为荣
   其所不可人亦不敢以私怨良由至诚不欺之
   学平易正直之风感入于人者深故能使人涵
卷五 第 46a 页 WYG1322-0485a.png
   濡厌饫而不自知诗有之柔亦不茹刚亦不吐
   真先生之谓矣昔宋杜正献事仁宗朝以直亮
   忠信取重天下由枢密拜同平章事清约如寒
   素名业显懿寿跻耄耋论者荣之今先生德量
   与正献埒久典兵柄仿佛宋之枢府
 天子倚任向用之殷计日当入参大政而年力方盛
   视正献又为过之岂非昭代休明之运笃生良
   弼将俾一世共食太平仁寿之福则天之佑相
卷五 第 46b 页 WYG1322-0485b.png
   先生而锡以纯嘏者方如旸谷之初升河流之
   始润其为庆宁有艾耶诸公曰是可为先生侑
   一觞矣遂书为序
   山东巡抚王东侯寿序
   昔曹参为齐相延胶西盖公问为政所宜盖公
   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参遵其教齐国大治
   尝反覆斯言而深有味乎其旨也当孝惠时民
   之去汤火而登衽席未久也参用盖公一言而
卷五 第 47a 页 WYG1322-0485c.png
   齐七十馀城若赤子之附慈母古之大臣为天
   子牧养元元安静无事持大体得人心如此大
   中丞王公东侯抚齐之五年岁在壬午政修事
   和人吏安辑冬十月
 驾幸德州明年癸未春再举
 南巡复历齐境余皆忝与扈
 跸于时长吏之官是土与士大夫之居是邦者下至
   黄童白叟莫不称述公之政绩亟称其贤余因
卷五 第 47b 页 WYG1322-0485d.png
   询访其实则知自公为政未尝妄刑一人妄断
   一狱也轻徭减赋期于富之灾祲之见告者未
   尝不呼吁轸恤也其御僚属也务成就安全之
   未尝以小过轻见弹劾也未尝轻变一法而弊
   已革未尝轻动一众而利己兴其闾里之轻侠
   濒海之奸宄屏息而敛迹亦未尝抟击立威也
   进六郡之髦士而教育之复白雪书院讲道论
   德于其中未尝以军府盘错而辍也未尝为矫
卷五 第 48a 页 WYG1322-0486a.png
   矫之行而自敦羔羊素丝之节未尝树赫赫之
   功而人享旧德先畴之利是以
 天子嘉悦奖劳再三爰书治理宽平四大字以赐公
   其他诗章箴铭以及尚衣珍馔之属予赉骈蕃
   有加无已盖尝论之
  国家久道化成太和洋溢四海之内物靡失所
 皇上方宏宽大之诏锡荡平之福则夫藩垣之佐腹
   心之臣谓宜广上德通下情涤除烦苛导迎善
卷五 第 48b 页 WYG1322-0486b.png
   气而或者犹矫激以立名刻覈以骇众上负
  朝廷任使之意而下使百姓不得遂其生此非细
   故也惟公含弘直方敦大博厚不矜名不炫能
   漠然无为而四境之内数千里之地民气和乐
   俗用康阜此以知公之嘉猷善政不可胜举而
   宽平两字之义足以括之惟我
 皇上知公之深故评公之确以此风励有位至谆且
   切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
卷五 第 49a 页 WYG1322-0486c.png
   福攸同于公验之矣抑闻之古之君子爱其人
   而悦其德则必愿其寿考以享福禄于无穷南
   山有台之诗是也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又曰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今年春适公悬弧之辰东
   土之士大夫谋所以祝公而致南山之意群相
   与乞言于余余惟公保釐之绩既已合于古人
   故特举参之相齐以为言他日参为汉相遵何
   约束百姓歌之曰载其清静民以宁壹盖始终
卷五 第 49b 页 WYG1322-0486d.png
   守盖公之一言而相业遂为三代以下所称首
   今公简在
 帝心入为霖雨行见佐
 天子垂拱之治而贻一世以寿考之福吾知功名盖
   与平阳比烈矣
   侍御晓斋郑公六十寿序
   侍御晓斋郑公以康熙丙寅岁除日称六十寿
   时公方官京师而士大夫举觞称庆于里者趾
卷五 第 50a 页 WYG1322-0487a.png
   相属也余于公属在姻娅知公为深为述公立
   朝立身梗概以为公寿可乎公之入台
   班也当
 圣天子武功耆定式遏乱略之会一切兴革事宜自
 诏书宣谕外时奉
 特旨召廷臣集议于阙下公与同官反复辨论皆深
   当治体奏上辄见施行公尝语余曰事期于有
   济何必功自己立名自己成在台五载所论列
卷五 第 50b 页 WYG1322-0487b.png
   当世之务见于独奏者什之一而见于合辞奏
   请者恒什之九盖公不矜才不立异事有当否
   辄与同列昌言之而大旨归于有济昔李文靖
   为相尝言朝廷防制纤悉毕具更张一事则所
   伤多矣惟诸路所上利害一切报罢差用报国
   家耳识者以为名言刘文靖亦言宋时经变多
   矣所立法度不无小害但其利多耳后人不知
   遂欲轻改此其害所以纷纷也公之意盖以军
卷五 第 51a 页 WYG1322-0487c.png
   兴时权宜之政既已次第釐革外此则皆诸司
   旧章宜一切遵守小有捍格稍一增损足矣何
   纷更为故公之不以忼激博名高者非不言也
   所见者远而所持者大耳从来
 制诰之文与典谟并重
  本朝四十年以来臣下被
 恩命者多矣而文辞相袭因仍未改公曰是岂所以
   重
卷五 第 51b 页 WYG1322-0487d.png
 王言尊纶綍乎特疏陈奏遂得
 俞旨学使以衡文为职公请改用词臣以重文教初
   格于议未行亡何而吴越之衔
 命视学者奉
 特旨以词臣往矣公所言合大体如此督京储一载
   饮冰悬鱼自砥甚厉而恤民惠军务为宽大而
   不事苛摘曰
 圣明在上御下以宽屡
卷五 第 52a 页 WYG1322-0488a.png
 谕群臣用和平养万年之福可以锱铢升斗伤盛治
   乎继公者或用锲急自见而人乃愈思公云公
   天性孝友念太夫人春秋高旬月间书问不绝
   遇群从推甘让肥和易温煦蔼然以亲方公少
   时尊人金吾先生与叔父超宗士介两公狎主
   文坫辟影园以宴集四方文章声气之士一时
   名宿与公遇者佥谓在纪群之间而公谦下自
   牧以父执遇之既贵而不衰以故犹子其五懋
卷五 第 52b 页 WYG1322-0488b.png
   嘉及令嗣御六坦公诸君恪秉家训规言矩步
   绝去高门世禄贵介纨绮之习可不谓德盛礼
   恭之至者乎夫国家当昌明豫顺之世元气蕴
   隆必得老成耆硕海涵岳峙之人应运而出以
   持盈满而戒浇薄而其当大任也类非可以捷
   得而骤至往往老其才以有为使少年新进喜
   事之臣知所取法以佐成盛治盖天之生才国
   之养士与士君子之自为养三者恒相须公之
卷五 第 53a 页 WYG1322-0488c.png
   自为养亦久矣今年跻六十而回翔台署未加
   显擢盖天之眷公与国家之用公实有意老公
   之才而不欲其轻试过此以往则一再迁而为
   卿贰即以黄发之元老主持国是于细旃广厦
   之上而兹之称寿犹日之耀于扶桑方升而未
   有艾也
   赵擎之七十寿序
  国家受天景命奄有方夏垂四十年薄海内外靡
卷五 第 53b 页 WYG1322-0488d.png
   不向风效顺而甲寅乙卯之间滇逆负恩倡乱
   延及闽粤而关陜巴蜀亦遥相应和以廑
 庙堂西顾之忧维时勇略将军擎之赵公以宁夏镇
   兵直捣蜀险计日而平滇奏凯之后
  朝廷念公行间积劳不复任以兵事遂召入为銮
   仪卫使未几而公以疾乞归越数年为岁庚午
   嗣君黄岩总戎寓书京师与余曰家大人蒙
  国厚恩获归田里以养馀年今且七十矣素辱公
卷五 第 54a 页 WYG1322-0489a.png
   交契愿乞文为寿以博一日之欢余曰唯唯公
   之劳勚在国家勋名在竹帛威名在四海虽家
   居不当事任然在朝公卿大夫以及四方文武
   大吏慕公之风槩乐公之寿考者贺使且相望
   于道何藉鄙言为重虽然知公之悉者宜莫如
   余其乌可无言犹忆癸丑秋余请急过津门谒
   公于幕府公一见握手如平生欢余窃睹公状
   貌魁岸持论慷慨音吐如钟御下严而不苛三
卷五 第 54b 页 WYG1322-0489b.png
   辅盗贼屏迹无桴鼓之警私心叹曰此真将军
   也古称方叔元老非公而谁而是时寰宇承平
   车甲衅而不用公在镇方以经生业督课诸子
   诸子鱼鱼雅雅佩服诗书闻余至各出所为文
   以相是正即今总戎君天英暨弟仲君亮公季
   君旭升也留连三日夕余别而南去别未数月
   而滇黔之变作矣
  朝廷遣禁旅数十万先后环集于楚蜀之境岁发
卷五 第 55a 页 WYG1322-0489c.png
   金钱百万计馈饷相属而诸军皆熟视狼顾无
   有奋戈而前为扼吭抚背之计者讫四五载无
   成功公时奉命提督宁夏奋然曰贼久不灭安
   用武臣为虽然兵不精无以克敌而兵不练无
   以鼓勇于是择其士卒骁劲者而厚抚之立之
   程而明示以赏罚丰其赉飨而鼓舞其气势踰
   年而得胜兵五千乃拜表首倡入川之议己未
   冬十月大兵四路分入公先由秦州攻取密树
卷五 第 55b 页 WYG1322-0489d.png
   关扼贼险隘自此攫徽州搏八堵山克略阳拔
   阳平关渡白水坝破青川或不当正道攀崖而
   进以出贼后或不事舟楫浮江而济以突贼冲
   或力战数日夜不息或一昼夜潜行数百里而
   贼不知乘危蹈险衔枚疾驱直薄成都之郭夺
   门而入全蜀州郡以次就平于是乘胜渡金沙
   江会师云南
 优诏特授公为兵部尚书总督云贵时重兵云集滇
卷五 第 56a 页 WYG1322-0490a.png
   省相持已数月贼据桥树垒我军不能进公至
   亲督将士取南坝玉皇阁进逼新桥复以计从
   上流济军屡战获胜贼力不能支遂内溃逆雏
   授首滇境底定公统军五千不及他路三分之
   一转战七千馀里出奇制胜前无留锋复两省
   之全疆除十年之逋寇史册所纪名将何以加
   诸捷闻
 天子大悦诏录诸将功而一时议者追论建昌失守
卷五 第 56b 页 WYG1322-0490b.png
   不急救为公罪竟格赏不行赖
 天子明圣念倡议取蜀公实为首庸滇城既下廉洁
   自持诸将无出公右
 特诏还公旧秩顷又
 命枢臣条上公战绩本末加给世职而公之功遂得
   铺张扬厉于庙堂之上以显著于天下噫公虽
   中遭谤忌不克自明而
 天子知之天下知之其亦可无憾于衷也矣昔晋欲
卷五 第 57a 页 WYG1322-0490c.png
   取吴以龙骧将军王浚督益州造楼船数年为
   进取之计及兵行当受王浑节度浚顺流而下
   浑邀止之不得扬帆径造建业受孙皓降而浑
   恨之欲夺其功浑宗强而浚不敌尝怀愤懑客
   谓之曰君侯当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即
   有问者第言圣王之德群帅之力老臣何功之
   有此蔺生所以屈廉颇也浑能无愧乎浚深谢
   其言今公平滇之功过于浚之灭吴而忌公者
卷五 第 57b 页 WYG1322-0490d.png
   不止一浑公拂衣归里处之恬然而
 当宁卒为公白之然则公之居功高于王浚而
 圣天子之聪明神武远轶百代此
  国家太平之治所以垂于奕𥜥而勋贵之臣亦得
   长享福禄于无穷者欤夫功高而不伐德厚而
   不矜退居林野而系朝宁之安危僻处边陲而
   系四海之重望盖充国之在汉汾阳之在唐庶
   几似之然则公之寿考显荣以庇及于子孙者
卷五 第 58a 页 WYG1322-0491a.png
   正未有艾也书此以复总戎兄弟公闻之其为
   辴然进一觞矣乎是为序
   安溪李太母吴太夫人八十寿序
   安溪厚庵李公与余同生于壬午同起家翰林
   为学士交谊至笃太君吴太夫人长于吾母一
   岁今年春正月下浣为太夫人八十称寿之辰
   余闻之不禁辴然喜也士大夫叨荷
  国恩致身通显幸而大官之禄逮养其亲固生人
卷五 第 58b 页 WYG1322-0491b.png
   之至乐而为之亲者往往以白首里居为安而
   不克就养于邸舍屈指二十馀年间太夫人尝
   一至京师吾母虽三至而阅岁即返余与公每
   一过从辄起居堂上闻无恙则手额交贺陟屺
   瞻望之情彼此同之今日登堂庆太夫人之大
   年且冀锡类之德及于吾母则执爵而致辞者
   宜莫余若矣夫太夫人天下之贤母也于归之始
   事尊章以孝闻赠侍郎先生性刚直以嫉恶过
卷五 第 59a 页 WYG1322-0491c.png
   严为群小所忌太夫人剂以宽容温厚能得里
   䣊之和闽地山海阻险为巨寇所盘穴顺治初
   无日不寻于锋镝太夫人常危困时深明忠孝
   大节不以患难利害稍昧于心日夜佐先生课
   诸子诵读不辍而先生教公兄弟具有家法故
   公成进士时学至博且醇六经之文能背诵无
   疑滞图书律历象数之旨研索如判黑白而于
   宋诸儒道术源流尤辨晰精切一以考亭为宗
卷五 第 59b 页 WYG1322-0491d.png
   盖学有根柢如此三逆之相继煽乱也闽峤道
   隔远迩震惊公时居里门遣使怀蜡丸间关入
   告具陈贼可灭状自是大军深入逆氛遂平惟
   时太夫人身处重围尝述国初歼寇旧事以正
   言坚公报国之心以散家财激宗族乡闾协力
   誓守之志荡平以后衣冠縻烂独公家无溜磷
   则太夫人克持大义勖子以成忠孝岂区区纡
   朱紫奉鼎钟为念者之所可比拟乎公久侍
卷五 第 60a 页 WYG1322-0492a.png
 讲筵承
 顾问而纳言佐枢皆卓有建树
 天子向用至殷而太夫人亦时时传语无以内顾分
   任职之念公仲弟已成孝廉叔季皆有声庠序
   而公之子又新举于乡侍养有人故公不敢遽
   请归省而独尝过余寓舍各言其私窃谓功令
   惟独子许侍养以子情而论亲一而已虽百子
   无可代者且律言父母年八十家无以次侍丁
卷五 第 60b 页 WYG1322-0492b.png
   弃而之任者有罚则虽有次丁而愿告养者当
   在所不禁第律无明文耳
 圣天子方以孝治天下万一曲体人子之私凡亲年
   八十以上欲离职侍养者听则我二人陟屺曕
   望之情庶几其可立慰也矣太夫人饮啖方健
   率女婢亲络绵苧至今不衰公当轴枋政更十
   馀年而后色养未晚余滥竽日久旦夕得归子
   舍愿二十年后为太夫人称百岁之觞而吾母
卷五 第 61a 页 WYG1322-0492c.png
   亦邀馀庇享有大年所谓人子之情无有已极
   者或天其佑相之乎银台宫公定庵将偕庚戌
   同谱诸公为太夫人寿闻余之言谓有当于太夫
   人之德而并可以稔公之孝思也遂书为序
 
 
 
 
卷五 第 61b 页 WYG1322-0492d.png
 
 
 
 
 
 
 
 张文贞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