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a 页 WYG1301-05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文三集卷三
 论
  慎建储贰论
予践阼默祷之事言之屡矣兹仰沐
昊慈克符初愿因十月朔例应颁时宪书特于九月初
吉宣立皇太子用昭付托前此不立储嗣之由亦节经
降旨申明至为详尽夫建储立嫡三代以下无不遵行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b 页 WYG1301-0584b.png
朕读书稽古岂于此名正言顺之事轻议其非昔我
圣祖仁皇帝曾以嫡立理密亲王为皇太子并特选正
人辅导如汤斌徐元梦皆系公正大臣非不尽心匡弼
乃竟为宵小诱惑不能恪共子职终致废斥后遂不复
册立夫以尧舜之圣而有丹朱商均之子可见气禀不
齐即圣君而兼严父日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面命耳
提尚难期其迁善改过孟子所谓父子之间不责善盖
实有见于此何况一二辅翊之臣安能格其非心变化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2a 页 WYG1301-0585a.png
气质乎是则继体象贤惟赖
天心眷佑笃生哲嗣及嗣子之能承受与否耳予自即
位后亦何尝不欲立嫡嗣初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
生循照雍正初年
皇考亲书朕名缄贮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上之例亦将
其名亲书密缄匾上不意其早年无禄曾同大臣等启
缄阅看赠为端慧皇太子后以皇七子亦系孝贤皇后
所生原拟书名缄贮因其年未长成迟而未果旋亦早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2b 页 WYG1301-0585b.png
世嗣于癸巳年
南郊大祀敬以所定嗣位皇子之名祷于
上帝并于盛京恭谒
祖陵时敬告
太祖
太宗在天之鉴是朕虽不明立储嗣而于宗祏大计实
早为筹定特不效前代之预行册立务虚名而无实益
耳今荷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3a 页 WYG1301-0585c.png
天恩申锡周甲纪元寿跻八旬开五计丙辰归政不过
数月始将密缄嗣子之名召对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
公同阅看宣布谕旨明示中外来岁大廷亲授锡庆延
釐实从来史册所未有若未经颁旨以前设臣工中或
有建议立储者其人必非真怀忠爱不过托为谠论阳
附正人君子之列实则冀徼后福阴为夤缘干进之阶
非为名即为利而名利两收终归为利者多似此莠言
乱政之人自当立予重辟然国家储副极非小事彼既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3b 页 WYG1301-0585d.png
托为正言而抵之罪究非美举今朕躬行上仪亲为付
畀中外翕然胪欢交庆皇太子体度端凝仁孝夙著克
肩负荷新正授受之间实为尽善尽美天下后世公论
以朕为恋位乎不恋位乎设朕于此稍有不欲归政之
心又何妨不行此典且皇太子及内外大臣皆具摺吁
请至期颐始行归政情词恳挚出于至诚朕亦何难俯
俞所请乃朕于御极初年即以纪年六十传位嗣子之
意斋心默祷近年屡于谕旨内谆谆述及是朕吁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4a 页 WYG1301-0586a.png
天归政之语不肯系恋天位之心
上帝鉴之天下臣民亦无不共见之今赖
昊苍默佑诸吉备臻欣庆之馀实深钦感回念
圣祖大渐授位
皇考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
顾命逮
皇考传位朕躬宣示密缄仓猝之际朕不敢自行启封
召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当面展缄敬阅兹朕躬享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4b 页 WYG1301-0586b.png
大年懋膺多福明颁诏旨亲御殿廷付授神器以今视
昔吉祥善事孰逾于此此实
上天保佑申命有加无已之
洪贶朕今寿望九秩精神康健视听未衰若来岁归政
遽思自暇自逸竟置天下重务于不问则非所以敬承
天眷亦非御极初年定期归政不肯恋位之初心矣夫
天下至大神器至重储副之寄运祚所关方今纲纪肃
清外无揽权怙势之臣内无妇寺偏宠之事朕亲裁庶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5a 页 WYG1301-0586c.png
政钜细无遗宫中府中皆为一体虽不明诏立储实无
丝豪流弊若如前代权奸柄国女谒公行党援门户秕
政百端而书生迂见惟断断然争持国本之论甚至君
臣父子不免猜疑如前史所载唐宣宗时裴休请立太
子帝云若立太子则朕遂为閒人宋太宗因太子庙见
还宫都人拥道喜跃帝闻之不怿曰人心遽属太子欲
置我于何地又明神宗因挺击一事召文武诸臣责以
间离父子因执太子手谓诸臣曰此儿极孝朕极爱惜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5b 页 WYG1301-0586d.png
使朕有别意何不早更置等语此由唐宋诸君系恋天
位以神器为私靳而不予而明神宗又因内宠固结觊
觎非分以致盈廷聚讼骨肉生嫌前事具在可为殷鉴
我朝
家法相承乾纲独断惟期慎简元良从不稍存私爱而
朕绍承统绪首以付托得人为重无一豪系恋天位之
心无一息非凝承
帝命之念用能默通呼吸感召庥嘉实朕御极以来六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6a 页 WYG1301-0587a.png
十年如一日也总之储贰一建其弊丛生不特佥壬依
附易启嫌隙而名分早著日久必致流于骄佚而不知
我国家不明诏立储燕翼
贻谋虑至深远即缄名密贮务当慎之又慎不可预为
宣露如朕现在举行归政亦必俟为期至近始行颁旨
宣示此实万年无弊之法我世世子孙若能敬效
祖宗及朕之用人行政于以钦承
昊眷祇迓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6b 页 WYG1301-0587b.png
鸿庥亦如朕之躬跻上寿再立太子踵行归政典礼禔
福延洪用昭亿万祀无疆之庆此朕所深望于方来者
也特将始末缘由再行申谕此旨著于尚书房内阁军
机处各钞录一通敬谨存记永为法守
 说
  卞和献璞说
或问卞和献璞之事为有乎为无乎曰无何以见之曰
以今和阗之玉见之和阗之玉有二一曰山玉取之山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7a 页 WYG1301-0587c.png
一曰水玉取之水取之山者其质大或至八九尺然间
杂石性者有之取之水者其质小至大者不过尺馀光莹
弗杂石性盖受水性润故也故恒以水玉为良此历年
贡自和阗人所共知者若和氏所献应为良玉必出自
水者既无杂石性之理安用玉人相之以为非玉两被
刖继之哭以血而始明其为良玉哉此之误必在璞之
说矣盖玉未治为璞(见玉/篇)或山玉之杂石性者而决非
良玉之产水中者也亦决非璞包玉不见必待剖而后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7b 页 WYG1301-0587d.png
知其为玉也若玉皆有璞包之必待剖而后得则今和
阗之玉多无万谁为一一剖之乎此不待辨而知玉之
不在璞中必待识者剖之而后得也且卞和之目亦与
人同耳玉人攻玉久矣岂不能识玉而和识之即以为诳
其罪亦不至一再刖足也夫以杂石性未治之璞去其
石性理而为璧亦恒事耳奚至艳称千古乎盖韩非自
叹已之不遇时人之不识已设为此谬悠之说以自喻
耳然非非不明敏达时务者观其说难之文反覆论辨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8a 页 WYG1301-0588a.png
曲尽人情既达时务尽人情则应薄世高蹈以全其真
又何必为此谬悠之喻以惑后世乎余故曰无此事也
  风马牛说
齐桓伐楚楚子使与师言唯是风马牛不相及孔颖达
正义注以为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嗟夫是何言耶
直以淫俗语诬经传且于齐楚之远不相及何涉引尚
书以为證其去益远盖乾为马马性刚坤为牛牛性柔
马性刚故其立与驰悉迎风牛性柔故其立与驰悉顺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8b 页 WYG1301-0588b.png
风一迎风一顺风是不相及也注疏家本不曾习见马
牛之性不得其辞遂引尚书马牛风逸为之说而不知
其逸正所谓迎风顺风之不相及也偶阅左传故申其
说如是及博阅诸书见宋俞琰席上腐谈颇于予意有
相合故并载之
 俞琰席上腐谈曰牛顺物乘顺风而行则顺马健物
 溯逆风而行则健书费誓云马牛其风春秋左氏传
 云风马牛不相及盖马牛奔逸则各自从风而行也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9a 页 WYG1301-0588c.png
  圭瑁说
圭之名见于夏书之禹锡瑁之名见于周书之王受权
舆于此而虞书之辑五瑞并未明言其圭之名各别及
其短长与瑁底之邪圆也注疏之家多耳食口传愈晰
愈不明曰近曰更远予近为石刻十三经序以为以注
疏解经不如以经解经者以此也夫虞至周周至汉率
数千百年其唐宋更无论矣后人据图作圭(自郑康成/邃于礼学)
(始图三礼厥后阮谌夏侯伏明张镒梁正杨杰俱有三/礼图至宋初尚有存者聂崇义采诸家之说为三礼图)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9b 页 WYG1301-0588d.png
(现入四库全书今玉圭流传于世者甚多宋制者皆在/聂崇义之后即汉器亦不过因郑图而仿成之非必系)
(三代时/古物也)已属赝鼎而瑁则虽有图(三礼图六经图玉海/中俱有瑁图画作回)
(式近马骕作绎史其瑞玉图则依孔安国书传邪刻之/说作式说礼家已属参差俱不过臆为之即伪据图)
(作瑁亦未/见其器也)并伪作其器者亦无也今据其可考者言之
郑康成云(郑康成周礼注名玉曰瑁者言德能覆盖天/下也盖瑁古字作曰易系辞冒天下之道书)
(君奭丕冒海隅出日诗邶风下上是冒皆取覆冒之义/虽不言其制而其理为近向所纂三礼义疏中正义条)
(曾引/其说)名玉曰瑁者言德能覆天下此犹近理而贾公彦
曰见则覆之以齐瑞信(贾公彦周礼考工记玉人疏古/者圭必有冒言不敢专达之义)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0a 页 WYG1301-0589a.png
(天子执冒以朝诸侯见则覆之又言冒所以冒诸侯圭/以齐瑞信方四寸邪刻之云云前说出尚书大传后说)
(出孔安国书传向定周官义疏存疑条下载此亦/因其说持之者多故未之废其实未足为据也)马端
临遂增之曰有不同者即辨其伪(马端临文献通考王/礼门引舜典下注云)
(诸侯来朝天子以刻处冒其圭首有不同/者即辨其伪乃沿孔颖达尚书疏之文)夫诸侯既受
圭于天子焉能有伪更讹其传以为有过者留之三年
六年九年之说此不过窃孟子一不朝则贬其爵云云
之语(尚书大传冒圭者天子所与诸侯为瑞也无过行/者得复其圭以归其国有过行者留其圭能改过)
(者复其圭三年圭不复则少黜以爵六年圭不复少黜/以地九年圭不复而地毕云云端临檃括其说又引程)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0b 页 WYG1301-0589b.png
(大昌演繁露舜典谓辑五瑞即此执圭而朝者辑者敛/而上乎天子也又谓班瑞于群后即此复与其圭以归)
(者也第有过留之三年不见所出予意所谓留之三年/六年九年者不过剽孟子绪馀而端临以为大传此言)
(极有理乃寡/识之尤者)夫不朝是其罪也留圭而不许来朝复以
六年三年为别其间有何罪乎真成呓语矣又王搢大
圭祭天其圭长三尺(周礼典瑞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宋陆佃曰王执)
(镇圭以祀天以朝日以飨先王王十朋周礼详说明王/应电周礼传并于朝日之下注云言朝日则郊天可知)
(按考工记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郑康成/注王所搢大圭也惟既曰搢又曰执未知一时并用与)
(否宋林希逸考工记解曰搢一而又执一非尊/者所宜云云则古人亦计及搢圭之未便矣)夫玉至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1a 页 WYG1301-0589c.png
三尺重物也古之带最宽松不似今时带之紧束搢重
物于腰间必至落地反不成敬且天子祗双手既搢大
圭又执镇圭以祭其于献奠之际将何以行礼权付旁
人持之更非所以式威仪也圭之说既明则瑁之形之
制可想而知不过寓意覆冒天下而已然总以德为要
德不能冒无其器实可有其器适足增愧(瑁之形制既/不可考以冒)
(圭首辨诈伪其说更不可信至取义于以德覆冒天下/则古圣人精义不在乎制器而在乎慎德若有其德即)
(不执瑁亦可若无其德虽日执/四寸之玉对之适足增惭而已)更有因圭首有邪有圆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1b 页 WYG1301-0589d.png
之殊而图其形者(诸图瑁下圆刻邪刻之不同总惑于/以冒圭首之说公侯伯之圭有瑁以)
(辨其伪而子男之璧即无庸辨其伪乎且三等之圭共/此一瑁虽有诈伪乌从而辨而璧径五寸轮廓正圜又)
(安能以四寸之瑁冒之况舜典有辑瑞而无执瑁之文/周礼春官典瑞亦不言瑁考工记玉人所载镇圭以下)
(十馀器与典瑞相合而独惟言瑁之书后出亦殊不足/信总之数千载之下必欲铢计刌度数千载以上之物)
(愈致胶轕/枘凿而已)遂有瑁底圆缺邪缺之异实为入海算沙将
何适从不值一噱矣暇著是说以杜千古之躗口
  搢圭说
圭瑁之说既明则搢圭之说应继盖搢者插也以大圭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2a 页 WYG1301-0590a.png
之重插于宽衣博带之间必致落地前说已详兹复阅
考工记又有中必之说郑康成以为约其中央乃傅会
以绳系之不令堕地之义耳即使约之腰间亦碍所谓
周旋中礼之度也因命翰臣博稽唐宋以来之制则自
唐至明五代礼仪志皆有搢大圭执镇圭之文(五代之/制因列)
(书于后/以备考)夫唐宋明汉人也袭其汉仪且不必论至于金
则我满洲何必袭其谬且尚偏安亦觉僭矣元实蒙古
将以其一统中华而谬为袭汉之举耶然予总以为其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2b 页 WYG1301-0590b.png
事涉虚诬未必实有也何言之夫名以物徵物以实证
唐宋金元远矣明则本朝所继统者郊祀重器不藏于
内府则藏于太常犹忆乾隆初间曾命太常查旧库物
得苍璧四黄琮一命贮之乾清宫至今存无所谓大圭
镇圭也遍查内库亦无此二器然则明时皇帝所搢之
执之者为何物耶以为流贼之乱被掳掠失之乎夫流
贼贼也所重者金银圭璧不值其掳掠且太常寺库之
旧璧琮具在而独无大圭镇圭亦其一证即果失之其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3a 页 WYG1301-0590c.png
器必在人间国朝百五十年太平天下其器早出世市
当有人售之以为贡献之物矣则知唐宋以来之礼志
率出虚文无实事耳然予之意更有所切要于是事者
不可不明言也唐宋明无论矣金元乃袭汉之谬且未
必实有其事则何为耶惟本朝独无此事后世迂儒必
有议本朝之荒略者试读此文则知搢圭执圭之合礼
与不合礼祀
天之在敬德与不在大圭及镇圭矣且大圭长至三尺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3b 页 WYG1301-0590d.png
(出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不易得也今臣和阗乃易得唐宋金元明
何以得之若谓必搢大圭执镇圭以申祀然后中礼获
宥则本朝无是礼而
四朝绳继九宇乂安扩宇拓疆中外臣服蒙
天贶为独厚远胜彼五代(谓唐宋/金元明)斯亦薄海所共知也
是知总在敬德而不在器名不正则言不顺亦夫子之
志也予之子孙其尚思所以务实哉
 周礼考工记天子圭中必郑康成读必为縪谓以组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4a 页 WYG1301-0591a.png
 约其中央(按此祇言有组/而不详搢法)
 唐开元礼祀昊天上帝皇帝至中壝门搢大圭执镇
 圭升坛搢镇圭礼毕出中壝门殿中监受镇圭大圭
 (按唐书舆服志亦不/详搢圭用縪之制)
 宋政和五礼祀昊天上帝皇帝至中壝门外执大圭
 盥手搢大圭盥毕执大圭升坛搢大圭执镇圭至神
 位奠镇圭执犬圭俛伏兴又搢大圭诣太祖神位执
 大圭宋史舆服志仿大圭中必之制制约圭缫藉搢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4b 页 WYG1301-0591b.png
 之绅带之间政和二年宦者谭稹献古元圭长尺二
 寸中一小好可容指为受组之地(按此亦圭中有好/穿组搢之绅带之)
 (间/)
 大金集礼祀昊天上帝皇帝至中壝门执大圭盥手
 搢大圭盥讫执大圭至坛上搢大圭执镇圭至座跪
 奠镇圭讫执大圭进玉币搢大圭奠讫执大圭还次
 释大圭又进馔搢大圭者四(按此不/言搢法)
 元史祭祀志祀昊天上帝皇帝至西壝门外执大圭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5a 页 WYG1301-0591c.png
 就小次释圭出次执大圭盥手搢大圭盥讫执大圭
 至坛上搢大圭执镇圭至神位奠镇圭奠讫执大圭
 还次释大圭又进馔搢大圭者四(按此亦不/言搢法)
 明史礼志郊祀皇帝搢圭者六一盥手二上香奠玉
 帛三奠俎四涤爵五上香奠爵六饮福受胙舆服志
 玉圭长一尺二寸剡其上刻山四以象四镇之山以
 黄绮约其下以囊绦之(按此无大圭镇圭/之分其搢圭用囊)
 
御制文集 三集卷三 第 15b 页 WYG1301-0591d.png
 
 
 
 
 
 
 
御制文三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