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1301-04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文二集卷二十四
辨
三传晋假道伐虢辨
三传为素王辅臣而各有失若夫志晋假道伐虢之事
则更同一失而且相矛盾此不可以不辨也左氏称晋
假道灭虢在僖公五年冬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公
羊榖梁则均在僖公二年而高之言则曰还四年反取
御制文二集卷二十四
辨
三传晋假道伐虢辨
三传为素王辅臣而各有失若夫志晋假道伐虢之事
则更同一失而且相矛盾此不可以不辨也左氏称晋
假道灭虢在僖公五年冬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公
羊榖梁则均在僖公二年而高之言则曰还四年反取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1301-0430d.png
虞赤之言则曰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虽杨士勋疏
曰谓僖五年此盖迁就欲合左氏之意然以荀息借道
之言證之又当先五年亦不合宫之奇谏之日也异哉
文人之纪事艳者务其富清者欲其婉辨者图其裁而
不论理之从违迹之真伪以致失之诬失之短失之俗
虽前人已有定论而后之踵事增华者其才识已不如
三氏重加之以阿好而毁恶则其事之可信与否又当
何如哉若夫假道之事又可略言矣盖所谓道者经由
曰谓僖五年此盖迁就欲合左氏之意然以荀息借道
之言證之又当先五年亦不合宫之奇谏之日也异哉
文人之纪事艳者务其富清者欲其婉辨者图其裁而
不论理之从违迹之真伪以致失之诬失之短失之俗
虽前人已有定论而后之踵事增华者其才识已不如
三氏重加之以阿好而毁恶则其事之可信与否又当
何如哉若夫假道之事又可略言矣盖所谓道者经由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1301-0431a.png
之路也晋在北而虢在南虞在其间晋欲灭虢假道于
虞似矣然左氏称宫之奇之言则曰虢虞之表公榖则
皆曰唇亡则齿寒夫虢既在虞南则虞实表与唇非所
谓虢也使虞虢疆相并而界相连如公羊所称欲攻虢
则虞救之攻虞则虢救之今破其相救之策权和一以
攻一则可更不可言假道矣且以币假道是有求于人
有求于人者听与否固未可定虞公虽至愚岂其贪璧
马而受亡国之忧哉以予观之晋即不假道其亡虢之
虞似矣然左氏称宫之奇之言则曰虢虞之表公榖则
皆曰唇亡则齿寒夫虢既在虞南则虞实表与唇非所
谓虢也使虞虢疆相并而界相连如公羊所称欲攻虢
则虞救之攻虞则虢救之今破其相救之策权和一以
攻一则可更不可言假道矣且以币假道是有求于人
有求于人者听与否固未可定虞公虽至愚岂其贪璧
马而受亡国之忧哉以予观之晋即不假道其亡虢之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1301-0431b.png
后亦必将破虞不系道之假与不假也则三传之烦辞
皆不必信而惟信经之二年虞师晋师灭夏阳五年晋
人执虞公斯可
广陵涛疆域辨
枚乘七发观涛广陵之曲江注云广陵国属吴自是咏
潮数典者概举广陵而于其封域则姑舍而未详郦道
元水经注于渐江引海水逆流江水上潮似神而非为
江流两山间涛来高大之据亦不定云广陵所属自元
皆不必信而惟信经之二年虞师晋师灭夏阳五年晋
人执虞公斯可
广陵涛疆域辨
枚乘七发观涛广陵之曲江注云广陵国属吴自是咏
潮数典者概举广陵而于其封域则姑舍而未详郦道
元水经注于渐江引海水逆流江水上潮似神而非为
江流两山间涛来高大之据亦不定云广陵所属自元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1301-0431c.png
时钱惟善试罗刹江赋始云惟罗刹之巨江实发源于
太末人皆知此语始自惟善而不知惟善实祖元稹为
问西州罗刹岸涛头冲突近何如之句于是以浙江为
曲江而浙江潮广陵潮遂溷而为一矣夫乘汉人也其
举方域不能违汉制考汉书地理志广陵国高帝六年
属荆州十一年更属吴所治广陵江都高邮安平四县
而钱塘在当时为馀杭𨽻会稽郡虽颜师古注有景帝
四年属江都之文刘敞驳其非是敞长于考订其说必
太末人皆知此语始自惟善而不知惟善实祖元稹为
问西州罗刹岸涛头冲突近何如之句于是以浙江为
曲江而浙江潮广陵潮遂溷而为一矣夫乘汉人也其
举方域不能违汉制考汉书地理志广陵国高帝六年
属荆州十一年更属吴所治广陵江都高邮安平四县
而钱塘在当时为馀杭𨽻会稽郡虽颜师古注有景帝
四年属江都之文刘敞驳其非是敞长于考订其说必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1301-0431d.png
有可信则会稽之不属广陵明甚然以今日涛形论之
扬子之潮虽亦应朝夕期候若七发所侔揣刻划目为
似神者固究于浙江之潮为近然其理又实有不可强
为比附者即以乘所云弭莭伍子之山通厉胥母之场
而言不特越绝书所云旦食于组山昼游于胥母其文
与姑胥之台相属即胥山之见于史记及吴越春秋者
注一以为在吴县西四十里一以为在太湖边皆不出
今苏州境于扬于杭又皆风马牛不相及矣扬子固不
扬子之潮虽亦应朝夕期候若七发所侔揣刻划目为
似神者固究于浙江之潮为近然其理又实有不可强
为比附者即以乘所云弭莭伍子之山通厉胥母之场
而言不特越绝书所云旦食于组山昼游于胥母其文
与姑胥之台相属即胥山之见于史记及吴越春秋者
注一以为在吴县西四十里一以为在太湖边皆不出
今苏州境于扬于杭又皆风马牛不相及矣扬子固不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1301-0432a.png
能远踰吴松以通潮汐具区虽连亘数郡而去海远甚
浙江之涛又安能指数百里外之湖滨而弭且厉哉是
乘之言已不免自相矛盾矣盖七发之作不过文人
托事抒藻之为如子虚亡是骋其赡博非必若山经地志
专供考资者之脉络分明也又唐李绅诗云扬州郭里
见潮生而蔡宽夫诗话亦以为润州大江与扬子桥对
岸瓜州乃江中一洲疑曩时大江之潮扬州固尝见之
又何必以文人怪异诡观之辞夲无确据而拘墟享帚
浙江之涛又安能指数百里外之湖滨而弭且厉哉是
乘之言已不免自相矛盾矣盖七发之作不过文人
托事抒藻之为如子虚亡是骋其赡博非必若山经地志
专供考资者之脉络分明也又唐李绅诗云扬州郭里
见潮生而蔡宽夫诗话亦以为润州大江与扬子桥对
岸瓜州乃江中一洲疑曩时大江之潮扬州固尝见之
又何必以文人怪异诡观之辞夲无确据而拘墟享帚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1301-0432b.png
定以广陵古国属之馀杭抑亦刻舟胶柱之甚矣
(臣/)等伏见
御制广陵涛疆域辨考据精博思力高健实足以破群
书之疑而乃
圣怀冲挹爰
命(臣/)等看详(臣/)等学识浅陋何能仰赞
高深忆(臣/)等少时读书至枚乘七发所称观涛广陵之
曲江一语心窃疑之夫广陵之名始于周显王三
(臣/)等伏见
御制广陵涛疆域辨考据精博思力高健实足以破群
书之疑而乃
圣怀冲挹爰
命(臣/)等看详(臣/)等学识浅陋何能仰赞
高深忆(臣/)等少时读书至枚乘七发所称观涛广陵之
曲江一语心窃疑之夫广陵之名始于周显王三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1301-0432c.png
十五年楚并越置广陵县秦属九江汉属荆州既
而属吴景帝四年为江都国元狩六年为广陵国
是广陵历楚至汉不易也而秦之会稽郡兼有吴
越之地汉时虽亦同属荆楚然景帝四年以后江
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广陵并得鄣郡而不
得吴则汉之广陵国疆域不能至吴明甚既不能
至吴岂能越二郡而兼有会稽之钱唐乘乃汉人
以汉地证汉文其非钱唐之潮而为广陵自有其
而属吴景帝四年为江都国元狩六年为广陵国
是广陵历楚至汉不易也而秦之会稽郡兼有吴
越之地汉时虽亦同属荆楚然景帝四年以后江
都易王非广陵厉王胥皆都广陵并得鄣郡而不
得吴则汉之广陵国疆域不能至吴明甚既不能
至吴岂能越二郡而兼有会稽之钱唐乘乃汉人
以汉地证汉文其非钱唐之潮而为广陵自有其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1301-0432d.png
涛审矣乘何以云广陵之曲江耶按水经注浙江
径钱唐定已诸山水流两山之间江川急浚兼涛
水昼夜再来二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馀吴越春
秋以为子胥文种之神也此与枚乘七发所言情
状相似盖本七发为注故于岷江条下语不及涛
或郦道元泥于乘语耳至弭莭伍子之山通厉胥
母之场地皆在吴然吴录所云胥山在太湖边去
江不百里是犹未至钱唐而阖闾之旦食组山昼
径钱唐定已诸山水流两山之间江川急浚兼涛
水昼夜再来二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馀吴越春
秋以为子胥文种之神也此与枚乘七发所言情
状相似盖本七发为注故于岷江条下语不及涛
或郦道元泥于乘语耳至弭莭伍子之山通厉胥
母之场地皆在吴然吴录所云胥山在太湖边去
江不百里是犹未至钱唐而阖闾之旦食组山昼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1301-0433a.png
游胥毋与鸥陂石城长洲并称则实近苏之地而
钱唐之涛亦不能至也再如篇内南山朱泛藉藉
之口诸地名今亦未能确指其处文人之笔纵其
所之无乎不可诚如
圣论况楚太子吴客问答原与子虚亡是相匹不足深
泥而广陵之曲江五字终难强合窃谓江皆有潮
非独浙江潮之壮即不如浙何妨铺张扬厉以作
文澜乘七发内似此者甚多岂能一一求其指实
钱唐之涛亦不能至也再如篇内南山朱泛藉藉
之口诸地名今亦未能确指其处文人之笔纵其
所之无乎不可诚如
圣论况楚太子吴客问答原与子虚亡是相匹不足深
泥而广陵之曲江五字终难强合窃谓江皆有潮
非独浙江潮之壮即不如浙何妨铺张扬厉以作
文澜乘七发内似此者甚多岂能一一求其指实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1301-0433b.png
(臣/)等惟有咏叹
鸿文莫能妄置一喙(臣/)庄有恭(臣/)于敏中(臣/)钱汝诚(臣/)
李因培恭跋
翻译名义集正讹
岁辛卯为
皇太后八旬大庆年欲敬书华严全部以祝无量寿算
因取宫藏明宣德间全书经阅之则称于阗国三藏沙
门实叉难陀译于阗之名见汉书即今所正为和阗而
鸿文莫能妄置一喙(臣/)庄有恭(臣/)于敏中(臣/)钱汝诚(臣/)
李因培恭跋
翻译名义集正讹
岁辛卯为
皇太后八旬大庆年欲敬书华严全部以祝无量寿算
因取宫藏明宣德间全书经阅之则称于阗国三藏沙
门实叉难陀译于阗之名见汉书即今所正为和阗而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1301-0433c.png
自古及今不易之回部也回部本自有回经不信佛教
不宜有名僧译佛经之事命考翻译名义集则所载略
同心知其非而不能为之说也问之章嘉国师乃知实
叉难陀本梵僧之高行者以今同文韵统證之应为施
(嘎/)刹纳(纳/)低而直书之则为施刹难低此实叉难陀所
由讹而讹尚不至大相径庭也施刹难低生于鄂德(纳/)
答直书之则为鄂等荅(德纳切汉字不可得当/作吴人呼等音乃近之)乃天竺
之西印度也唐时此僧自天竺至中国译经实见于梵
不宜有名僧译佛经之事命考翻译名义集则所载略
同心知其非而不能为之说也问之章嘉国师乃知实
叉难陀本梵僧之高行者以今同文韵统證之应为施
(嘎/)刹纳(纳/)低而直书之则为施刹难低此实叉难陀所
由讹而讹尚不至大相径庭也施刹难低生于鄂德(纳/)
答直书之则为鄂等荅(德纳切汉字不可得当/作吴人呼等音乃近之)乃天竺
之西印度也唐时此僧自天竺至中国译经实见于梵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1301-0433d.png
经(天/竺)番经(西/藏)及汉经高僧传此鄂等答所由讹为于阗
而其讹乃不啻鲁鱼豕亥矣于是霍然去疑而怃然恨
法云(宋僧作翻译/名义集者)之不悉心考究误后世为不浅也虽
然彼以一汉僧不深解梵语番语梵音番音即汉文亦
非通今博古之大手笔也而勤索二纪乃成是编则其
用力之苦亦有可尚向作万泉庄记所谓赖有失实者
存而得以考是非辨差讹未尝无小补者未足深怪也
既正其讹乃命司事者一依同文韵统所定书其名地
而其讹乃不啻鲁鱼豕亥矣于是霍然去疑而怃然恨
法云(宋僧作翻译/名义集者)之不悉心考究误后世为不浅也虽
然彼以一汉僧不深解梵语番语梵音番音即汉文亦
非通今博古之大手笔也而勤索二纪乃成是编则其
用力之苦亦有可尚向作万泉庄记所谓赖有失实者
存而得以考是非辨差讹未尝无小补者未足深怪也
既正其讹乃命司事者一依同文韵统所定书其名地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1301-0434a.png
至全集之似此错谬者想复不少当付章嘉国师一一
更正夫鄂等荅讹为于阗不过音韵之偶误耳遂致疑
天竺为回部并有疑回部亦有佛教者展转耳食愈幻
愈远岂特失之毫釐而且谬以万里吾更因之瞿然有
戒于纶綍之悖矣
三韩订谬
尝读后汉书三韩传称辰韩人儿生欲令头扁皆押之
以石讶其说之悖于理而肆为诡诞以惑世也夫以石
更正夫鄂等荅讹为于阗不过音韵之偶误耳遂致疑
天竺为回部并有疑回部亦有佛教者展转耳食愈幻
愈远岂特失之毫釐而且谬以万里吾更因之瞿然有
戒于纶綍之悖矣
三韩订谬
尝读后汉书三韩传称辰韩人儿生欲令头扁皆押之
以石讶其说之悖于理而肆为诡诞以惑世也夫以石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1301-0434b.png
押头壮夫且不能堪而以施之初堕地之小儿实非人
情所宜有间考三韩建国本末诸史率多牴牾以方位
准之盖在今奉天东北吉林一带壤接朝鲜与我国朝
始基之地相近国朝旧俗儿生数日即置卧具令儿仰
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斯乃习而自然无足
为异辰韩或亦类是耳范蔚宗不得其故从而曲为之
解甚矣其妄也且如汉人生儿常令侧卧久而左右角
平头形似狭蒙古人生儿以韦带束之木版植立于地
情所宜有间考三韩建国本末诸史率多牴牾以方位
准之盖在今奉天东北吉林一带壤接朝鲜与我国朝
始基之地相近国朝旧俗儿生数日即置卧具令儿仰
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斯乃习而自然无足
为异辰韩或亦类是耳范蔚宗不得其故从而曲为之
解甚矣其妄也且如汉人生儿常令侧卧久而左右角
平头形似狭蒙古人生儿以韦带束之木版植立于地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1301-0434c.png
长则股形微箕此亦皆习而自然无足为异藉如蔚宗
所言岂汉人蒙古亦皆以石押之令其头狭而股箕乎
若夫三韩命名史第列马韩辰韩弁韩(亦曰/弁辰)而不详所
以称韩之义陈寿魏志直云韩地韩王鱼豢魏略且以
为朝鲜王准冒姓韩氏其为傅会尤甚盖国语及蒙古
语皆谓君长为汗韩与汗音相混史载三韩各数十国
意当时必有三汗分统之史家既不知汗之为君而庸
鄙者至讹韩为族姓何异扣槃扪籥以喻日哉且中外
所言岂汉人蒙古亦皆以石押之令其头狭而股箕乎
若夫三韩命名史第列马韩辰韩弁韩(亦曰/弁辰)而不详所
以称韩之义陈寿魏志直云韩地韩王鱼豢魏略且以
为朝鲜王准冒姓韩氏其为傅会尤甚盖国语及蒙古
语皆谓君长为汗韩与汗音相混史载三韩各数十国
意当时必有三汗分统之史家既不知汗之为君而庸
鄙者至讹韩为族姓何异扣槃扪籥以喻日哉且中外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1301-0434d.png
语言不通不能强为诠解者势也今夫天昭昭在上人
皆仰之然汉语谓之天国语谓之阿卜喀蒙古语谓之
腾格里西番语谓之那木喀回语谓之阿思满以彼语
此各不相晓而人之所以敬与天之所以感则无弗同
若必一一以汉字牵附臆度之能乎不能夫韩与汗音
似义殊谬而失之诬犹可也至于以石押头之谬实悖
于理斯不可也然则余之三韩订谬之作乌容已乎哉
御制文二集卷二十四
皆仰之然汉语谓之天国语谓之阿卜喀蒙古语谓之
腾格里西番语谓之那木喀回语谓之阿思满以彼语
此各不相晓而人之所以敬与天之所以感则无弗同
若必一一以汉字牵附臆度之能乎不能夫韩与汗音
似义殊谬而失之诬犹可也至于以石押头之谬实悖
于理斯不可也然则余之三韩订谬之作乌容已乎哉
御制文二集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