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1a 页 WYG1301-04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文二集卷二十一
 考
  阳关考
阳关之名自汉唐已来咸所称引而遗踪湮废道里莫
徵比因西域并𨽻昄章爰有纂辑图志之役猷询所及
或据肃州新志载乌鲁木齐西境有地名阳巴尔噶逊
以为阳关之旧者殊不知阳乃回语盖谓新而巴尔噶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1b 页 WYG1301-0410b.png
逊则厄鲁特语盖谓城亦非谓关也况乌鲁木齐地在
天山之北揆其方位悬隔奚啻谬以千里计耶按汉书
地理志敦煌郡龙勒县有阳关玉门关后晋高居晦使
于阗记西渡都乡河至阳关考都乡河即今党河龙勒
县即今州卫今为敦煌县地党河在县西境而阳关玉
门关均在党河之西阳关西而偏南故以阳名详覈形
势正应在今党河西南与红山口相近又汉书西域传
西域三十六国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考汉时三十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2a 页 WYG1301-0411a.png
六国即今回部回部东境直安西府敦煌县亦与汉书
三十六部东扼阳关之文吻合至王维诗西出阳关云
云送元二使安西作也考唐之安西号安西大都护府
初治西州在伊州之西即今辟展也再徙高昌故地即
今土鲁番之交河也三徙龟兹即今库车也前后三迁
总在哈密之西是安西实在阳关以外而阳关之属在
敦煌县境尤为昭晰无疑矣夫古今边陲故迹其考信
之艰非贯串诸书即源流未备然徙眩惑于志乘家之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2b 页 WYG1301-0411b.png
聚讼胶轕而不能确證之我疆我理如目营手画者然
又何以斥传讹凿空之诬而炳焉揭以正鹄哉书此宣
付馆臣俾缀于编且以示一隅之举云
  天竺五印度考讹
佛经此欲界内以须弥山为中须弥山四面有四大部
洲居南面者为阎浮提即华言南赡部洲者是以阎浮
提内有三大国各所属及弗相属之小国弗与焉而阎
浮提又以昆崙为中居昆崙之东及东南东北者即我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3a 页 WYG1301-0411c.png
中国为一大国居昆崙之南及西南者为天竺一大国
(即今西藏所称/厄讷特珂克也)居昆崙之西北及北者为洪豁尔一大
国而天竺一国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印度即梵经所称
印达尔印达尔者华言自在境界之谓也五印度皆厄
讷特珂克之地唐史宋史讹印度为身毒或称身笃而
所载事迹及入朝中国大率不实亦不得要领何言之
自古中华声教所讫莫过本朝而本朝百馀年中从未
有天竺遣使进贡之事虽于乾隆庚辰年间乌特噶里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3b 页 WYG1301-0411d.png
毕拉奇硕拉汗曾遣婆罗门进表奉贡亦其东印度
近我西藏之一小国耳非中天竺也若夫北印度实近
我回部之叶尔羌故叶尔羌之西过葱岭即拔达克山
由拔达克山转而南为克什米尔又转而西为温都斯
坦又转而南方为厄讷特珂克其方向如此其道里亦
莫得而详焉温都斯坦虽回地也而回人相传彼地有
佛遗迹益知即北印度交界或者昔为天竺属而后为
回部属皆不可知温都斯坦今唐古忒及回语皆称为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4a 页 WYG1301-0412a.png
㾗都斯坦盖亦译者讹㾗为温而二语皆与印度音声
相近所谓天竺北印度近回部此亦一验也要知㾗与
温与印与身及度与毒与笃与都皆非天竺本语而又
何必较是非于一字一句之间哉宋史载天竺僧施护
行程有至誐惹曩国之语誐惹曩音声亦与厄讷特珂
克相近而通考所谓度雪山过伽湿弥勒国者雪山即
今葱岭而伽湿弥勒亦即克什米尔之误耳若夫元史
称元太祖见角端于印度疑亦即今㾗都斯坦之北印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4b 页 WYG1301-0412b.png
度与回部交界者耳非中印度也东印度既近西藏故
天竺之事西藏时闻之据西藏僧谓天竺虽佛现身说
法之地然今天竺实不兴佛法而兴异教此亦与梵帙
佛受记五百年后佛法渐微而渐流行东至震旦乃复
兴之语相符合夫以今中国之力若唐宋之假道葱岭
克什米尔以达天竺中印度亦何难但既非德致更以
计求虽徕远域何关实政故不为也近得蒙古源流谓
元太祖进兵至厄讷特珂克遇一角兽状若跪叩者三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5a 页 WYG1301-0412c.png
元太祖曰是殆上天示予自此往斡齐尔图琐林道远
难极遂振旅云云(斡齐尔图琐林者蒙古语谓金刚/床也即佛现身说法之中印度)
可为未至中印度之證而兽为人言更可信元史之谬
为附会因考天竺五印度故并辟其蹖讹如右
  热河考
考水源而不亲履其地晰其支泒脉络分合之由虽博
综载籍稽诸故老之流传不能参互而订其蹖曩或以
热河为濡水之源余固心疑之而未暇深考夫濡水即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5b 页 WYG1301-0412d.png
滦河自多伦诺尔之北而来其源甚远又折而东南数
百里乃历喀喇河屯又东南流数十里至凤凰岭热河
乃南注会之不应其源反出于此盖濡自有源而热河
又别有源是不容紊今秋驻山庄遣喀喇沁郡王拉特
纳锡第内大臣努三往寻热河之源则察之于察汗陀
罗海(蒙古语察汗谓白陀罗/海谓首盖以山阜得名)其地距热河二百里而赢
流经固都尔呼达巴汉麓(蒙古语固都尔呼者/伏行达巴汉者岭也)遂名固
都尔呼河西南至于中关东茅沟河水自玳瑁沟出西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6a 页 WYG1301-0413a.png
南流注之又合而南流赛音郭勒河水(蒙古谓好为赛/音河为郭勒)
自霍尔霍克(蒙古语/谓熟食)达巴汉之三道沟出南流折而西
南与汤泉(泉出山庄/东北汤山)合又西注之三源既汇又西南流
沿山庄东北历锤峰下山庄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汇
之于是始有热河之名南流折而东复折而南入于滦
是则热河乃会濡水而非濡源审矣郦道元水经注云
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泒合西源曰西
藏水西南流东藏水注之东藏水出东溪西南流与中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6b 页 WYG1301-0413b.png
藏水合又南右入西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又东南
流径列溪谓之武列水东南历石梃下层峦之上孤石
云举高可百馀仞其水合流入濡按道元所言石梃即
今锤峰其曰三藏水即今固都尔呼茅沟赛音郭勒三
源则热河之为武列水无疑第古今异称今人但知热
河而不知武列耳然所云三川合流之序则不足据今
考固都尔呼为西源茅沟为中源赛音郭勒为东源西
源自北而来先合中源又南始与东源合道元所谓西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7a 页 WYG1301-0413c.png
藏水又岂能越中藏而先与东合哉此其叙述错综已
足滋惑而以中藏为先合东藏则又其显然大谬者也
又如以濡水为经白檀北夫白檀乃今密云实非濡水
所经则误以汉书地理志之洫水(亦名鲍邱水/即今潮河)为濡又
从而傅会之矣盖徒尚耳食而未亲履其地晰其支泒
脉络分合之由毋怪乎其舛也或以为热河既会濡而
东入于海则谓之濡源亦无不可何须置辨是大不然
夫江淮河济何一不入于海而皆谓之海可乎昔禹贡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7b 页 WYG1301-0413d.png
载导河自积石或以为亦若江之岷山淮之桐柏矣及
今平定回部乃知河源自葱岭以东之和阗叶尔羌诸
水潴为蒲昌海(即盐泽蒙古语/谓之罗布诺尔)伏流地中复出为星宿
(蒙古语谓之鄂敦诺尔即元史误译为火敦脑儿者/其水在枯尔坤之东昔 皇祖遣使穷河源得之)
(于此入版御制文以记其时回/部未 图故止及星宿海也)至积石始名黄河则大
禹所记亦第就目所经见者而言道元又安能以所未
经见者而一一详订其曲折也耶苟非命使亲履其地
乌知此之为是而彼之为非乎近敕儒臣辑热河志故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8a 页 WYG1301-0414a.png
考其源俾知所从事若夫濡水之源则更俟他日详考

 右热河考乃乾隆戊子秋驻山庄时所作内云黄河
 之源自星宿海盖据康熙年间侍卫拉锡等所穷但
 至星宿海而止即指为河源是以
皇祖御制几暇格物编亦以鄂敦(汉文/星宿)他腊(汉云/冈海)为河
 源也迨壬寅岁命侍卫阿必达往穷河源亲履目睹
 复命详奏予始知星宿海尚非真源其西南上游一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8b 页 WYG1301-0414b.png
 河蒙古语名阿勒坦(汉云/金)郭勒(汉云/河)其水黄色回旋
 三百馀里入星宿海合流而下至贵德堡水色全黄
 始名黄河又阿勒坦郭勒之西有巨石高数丈蒙古
 语名噶达素(汉云/北极)齐老(汉云/石)其崖壁黄赤色上为天
 池酾流百道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则真黄河之上
 源也于是考询始明确因著河源诗文并命馆臣详
 订前史载记之讹辑为河源纪略一书刋行颁布以
 决疑而传信然兹事体大理博彼桑钦郦道元辈拘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9a 页 WYG1301-0414c.png
 墟耳食无足论已即元史有星宿海为河源之文亦
 失之疏而误译鄂敦为火敦则汉人不通蒙古语之
 故耳使非若今日之版图式廓子之精通蒙古语及
 汉文更询之亲履目睹之人率欲正千古之讹传得
 其确实不亦难哉因阅旧考河源未臻更志续得真
 源梗概如右乾隆甲寅孟秋御识
  济源盘谷考證
读书所以明理修身制事也陶渊明好读书而不求甚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9b 页 WYG1301-0414d.png
解余以为在渊明则可在他人则不可彼其高尚避
世理有所不必明身有所不屑修事有所不足制故可
耳若予之读书凡涉疑必求解其疑而后已此或有合
于韩昌黎解惑之说乎昌黎之送李愿归盘谷也其事
本在济源祇以盘山亦有盘谷而太行山实为天下之
脊西南发昆崙东北走辽海盘山亦在太行之阳也故
予向居田盘每假借用之而昌黎诗中所云燕川方口
又雅合田盘之境然无以證其实终属疑似且不知济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10a 页 WYG1301-0415a.png
源之果有盘谷否也因命豫抚阿思喀亲至其地访焉
至则若谷若寺若李愿之居若韩愈之文之刻于石者
一一详绘以进于是憬然悟曰盘谷实在济源而不在
田盘予向之假借用之者误也岂惟予误蒋溥等之辑
盘山志二三其说而未归一是者非不明于学则有所
面从亦误也夫古人事迹亦何系于今时而有如适所
云者则予不惟憬然悟而且惕然惧矣予故曰陶渊明
之不求甚解在彼则可在他人则不可而在为人君者
御制文集 二集卷二十一 第 10b 页 WYG1301-0415b.png
益不可因书其事命于济源田盘磨崖两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