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1301-01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文初集卷十二
 序
  盘山志序
向于雍正年间奉
命敬谒
景陵往来蓟野田盘山色宜人盖蓄于目且沃于心矣
而以程期惟谨讫未登临因索智朴志书读之嗤其意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1301-0110b.png
求博而辞失冗夫耕问仆织问婢山经地志文士之事
彼方外流拘名象而滥珷玞者何为哉践阼以后敇几
勤政日不暇给阅七年而后一往游焉及一游则峰之
秀泉之清松之苍石之诡日往来于吾怀是犹未见君
子惄如调饥亦既见止我心则夷矣嗣是规地建园施
金葺寺迹之废者日以举境之幽者日以出上
陵回銮每憩止焉夫山川显晦时有定数而必待人以
彰不数年之间使田盘改观者余也而顾兹寰宇风未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1301-0110c.png
臻乎唐虞岁未馀乎三九恧焉抱愧者亦余也志盘山
而请序者其亦同余此心也耶
  仪象考成序
上古占天之事详于虞典书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后世浑天诸仪所为权舆也历代以来递推递究益就
精密所传六合三辰四游仪之制本朝初年犹用之我
皇祖圣祖仁皇帝奉若天道研极理数尝用监臣南怀
仁言改造六仪辑灵台仪象志所司奉以测验其用法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1301-0110d.png
简当如定周天度数为三百六十周日刻数为九十有
六分黄赤道以备仪制减地平环以清仪象创制精密
尤有非前代所及者顾星辰循黄道行每七十年差一
度黄赤二道之相距亦数十年差一分所当随时釐订
以期吻合而六仪之改创也占候虽精体制究未协于
古赤道一仪又无游环以应合天度志载星象亦间有
漏略躐次者我
皇祖精明步天定时之道使用六仪度至今必早有以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1301-0111a.png
随时更正矣予小子法
祖敬
天虽切于衷而推测协纪之方实未夙习兹因监臣之
请按六仪新法参浑仪旧式制为玑衡抚辰仪绘图著
说以裨测候并考天官家诸星纪数之阙者补之序之
紊者正之勒为一书名曰仪象考成纵予斯之未信期
允当之可循由是仪器正天象著而推算之法大备夫
制器尚象以前民用莫不当求其至精至密矧其为授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1301-0111b.png
时所本熙绩所关尤不容有杪忽差者折衷损益彰往
察来以要诸尽善奉时修纪之道敢弗慎诸至乃基命
宥密所为夙夜孜孜监于成宪者又自有在是为序
  印谱序
国家膺图御宇
神圣代兴赫濯挞伐光启
鸿业时则有推毂命将之典及功成奏凯还上元戎佩
印载在册府藏之史宬盖法物留贻不啻如曩籍所称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1301-0111c.png
玉节牙璋尚方斋斧者比乾隆十七年釐考国书篆字
成因详加酌定交泰殿所遵奉
世传御宝仍依本文不敢更易其常行诰敇所钤用以
及部院司寺已下外而督抚提镇已下咸改铸篆文以
崇典章昭法守而大将军经略及诸将军之印或存旧
或兼篆一依交泰殿诸宝之例各以时代为次兹西陲
武功将竣爰谱图系说如左书曰其克诘尔戎兵以陟
禹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信夫兵可百年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1301-0111d.png
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披斯谱也必将曰是印也是我朝
某年殄某寇定某地所用也又将曰是印也铸自某年
某官既奉以集事传至某年某官复奉以策勋者也想
见一时受成
庙算元老壮猷丰纽重台焜耀耳目继自今觐扬
光烈思所以宏此远谟弼我亿万世丕丕基将于是乎
在以视铭绩鼎钟而图形台阁者不尤深切著明也欤
然则观于宝谱而一人守器之重可知观于印谱而群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1301-0112a.png
才翊运之殷又可知诗曰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记曰君
子听鼓鼙则思将帅之臣一再披阅其何能置大风猛
士之怀哉装潢蒇事并令守者什袭尊藏为部凡四一
皇史宬一大内一内阁一盛京也
  春秋直解序
中古之书莫大于春秋推其教不越乎属辞比事而原
夫成书之始即游夏不能赞一辞盖辞不待赞也彼南
史董狐世称古之遗直矧以大圣人就鲁史之旧用笔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1301-0112b.png
削以正褒贬不过据事直书而义自为比属其辞本非
得已赞且奚为乎厥后依经作传如左氏身非私淑号
为素臣犹或详于事而失之诬至公羊谷梁去圣逾远
乃有发墨守而起废疾俨然操入室之戈者下此龈龈
聚讼人自为师经生家大抵以胡氏安国张氏洽为最
著及张氏废而胡氏直与三传并行其间传会臆断往
往不免承学之士宜何所考衷也哉我
皇祖钦定传说汇纂一书镕范群言去取精当麟经之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1301-0112c.png
微言大义炳若日星朕服习有年绍
闻志切近因辑易诗二书竣事命在馆诸臣条系是经
具解以进一以汇纂为指南意在息诸说之纷岐以翼
传融诸传之同异以尊经庶几辞简而事明于范宁去
其所滞择善而从之论深有取焉夫儒者猥云五经如
法律春秋如断例故啖助赵匡陆淳辈悉取经文书法
纂而为例一一引徽切墨以求之动如凿枘之不相入
譬诸叔孙通萧何增置傍章已后例转多而律转晦盖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1301-0112d.png
曲说之离经甚于曲学之泥经也审矣书既成命之曰
直解匪不求甚解之谓谓夫索解而过不直则义不见
尔而岂独春秋一经为然哉是所望乎天下之善读经

  皇朝礼器图式序
五礼五器之文始著虞书若玑衡若作绘絺绣若笙镛
柷敔粲乎具列迨成周考工记乃详载广围尺度与夫
方色钧锊圜匡缜疏侈弇之差说者谓器之有图实权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1301-0113a.png
舆是汉儒言礼图者首推郑康成自阮谌梁正夏侯伏
明辈均莫之逮宋聂崇义汇辑礼图而陆佃礼象陈祥
道礼书复踵而穿穴之其书几汗牛充栋然尝念前之
作者本精意以制器则器传后之述者执器而不求精
意则器敝要其归不出臆说傅会二者而已我朝
圣圣相承法物修明折衷大备维是敬
天尊
祖颁朝诘戎之典弗懈益虔第所司展事具仪间沿前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1301-0113b.png
代旧式方名象数时有未协爰诹礼官自
郊坛祭器及卤簿仪仗辇辂以次釐正至冠服以彰物
采乐器以备声容宜准彝章允符定则而观象台仪器

皇祖亲定阅数纪于今度次不免岁差又武备器什有
旧会典未经胪载者皆是范是程进御审定于以崇饬
祀飨朝会军旅诸大政顾弗荟萃成帙虑无以垂光策
府于是按器谱图系说左方区为八部用付剞劂俾永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1301-0113c.png
其传夫笾豆簠簋所以事
神明也前代以碗盘充数朕则依古改之至于衣冠乃
一代昭度夏收殷冔夲不相袭朕则依我朝之旧而不
敢改焉恐后之人执朕此举而议及衣冠则朕为得罪
祖宗之人矣此大不可且北魏辽金以及有元凡改汉
衣冠者无不一再世而亡后之子孙能以朕志为志者
必不惑于流言于以绵
国祚承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1301-0113d.png
天祐于万斯年勿替引之可不慎乎可不戒乎是为序
  大清通礼序
伊古承天之道治人之情莫善乎礼顾其为用往往详
于朝庙略于乡闾及考仪礼十七篇所纪独多士礼自
后苍有推而达之之说儒者奉为本经其等差节度互
见于周官戴记然时有牴牾朱子尝建议请修通解而
未既厥业信乎完书之难而行典礼观会通章志贞教
经世者所宜重也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会典盖经礼之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1301-0114a.png
遗矩而通礼亦曲礼之滥觞朕临御之初敇儒臣蒐订
前闻折中令甲准时会之宜衡质文之纪釐为全帙用
诏方来越岁己卯排篹裁就宁讵谓副在有司执以莅
事而已哉盖尝深维大顺大同之化初不越纳身轨物
与天下共之焉耳三代以下汉称近古观叔孙通之朝
仪公玉带之明堂不过椎轮觕具后此如唐开元礼宋
太常因革礼元通礼明集礼取足徵一朝掌故迨承用
日久俗尚骎寻精意远而敝攰随之既苟简慢易而无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1301-0114b.png
以称其情甚且改错偭规敢于侈汰而冒其上故礼之
通也于是乎始难六经之士虽欲阐教正俗然居下不
获若考亭家礼涷水书仪党塾间以为兔园陈策其事
不关功令故礼之通也于是乎尤难是编也约而赅详
而不缛圭臬群经羽翼会典使家诵而户习之于以达
之人伦日用之间兴孝悌而正风俗则朕淑世牖民之
意或在斯乎或在斯乎因礼官之请爰为序以谂其端
  沈德潜选国朝诗别裁集序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1301-0114c.png
沈德潜选国朝人诗而求序以光其集德潜老矣且以
诗文受特达之知所请宜无不允因进其书而粗观之
列前茅者则钱谦益诸人也不求朕序朕可以不问既
求朕序则千秋之公论系焉是不可以不辨夫居本朝
而妄思前明者乱民也有国法存至身为明朝达官而
甘心复事本朝者虽一时权宜草昧缔构所不废要知
其人则非人类也其诗自在听之可也选以冠本朝诸
人则不可在德潜则尤不可且诗者何忠孝而已耳离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1301-0114d.png
忠孝而言诗吾不知其为诗也谦益诸人为忠乎为孝
乎德潜宜深知此义今之所选非其宿昔言诗之道也
岂其老而耄荒子又不克家门下士依草附木者流无
达大义具巨眼人捉刀所为德潜不及细检乎此书出
则德潜一生读书之名坏朕方为德潜惜之何能阿所
好而为之序又钱名世者
皇考所谓名教罪人是更不宜入选而慎郡王则朕之
叔父也虽诸王自奏及朝廷章疏署名此乃国家典制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1301-0115a.png
然平时朕尚不忍名之德潜夲朝臣子岂宜直书其名
至于世次前后倒置者益不可枚举因命内廷翰林为
之精校去留俾重锓板以行于世所以栽培成就德潜
也所以终从德潜之请而为之序也
  皇舆西域图志序
语云耕当问仆织当问婢志广舆者不稽之历代建置
沿革将无从数典而志西域则有不能尽稽之历代者
实以幅𢄙所限言语不通虽汉唐盛时亦颇能威行天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1301-0115b.png
山迤南建官设都而天山迤北本不能至也即有一二
羁縻之国然叛服不常征调弗应又安能履其地而疆
索之哉且汉唐之程督异域者仍汉唐人而已其与准
噶尔回部人语奚啻粤问而燕答则其所记鲁鱼亥豕
之纷不待言而可知兹者叨
天佑藉群力凑时会幸成是役准噶尔回部之人皆在
廷执事而国语切音译外蕃语又甚便且易我诸臣驰
驱往来其间目睹身历非若耳闻口传者比俾司校勘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1301-0115c.png
而正其讹传其真较仆婢耕织之问为尤详且厄鲁特
语及回语朕亦因暇而习焉时御丹椠为之改正是西
域图志之书必应及是时成之用开历代之群疑垂千
秋之信录间亦涉及诸史以存述古总计分部二十分
卷五十有二绘图系说蔚为完书若夫辟地蒇功文臣
或有过颂朕所不取惟是筹耕牧计久长图所以永
乾贶奠丕基思日孜孜持盈益凛予安得有功成无事
之说哉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1301-0115d.png
  西域同文志序
岁庚午既定同文韵统序而行之盖以梵音合国书切
韵复以国书切韵叶华音字母于是字无遁音书皆备
韵微特支那咒语窔奥可探而且寰宇方言拘墟尽释
兹者西域既平不可无方略之书然准语回文非纂辑
文臣所晓是宜示之纲领有所遵循俾无蹖驳舛讹之
虞因以天山北路天山南路准部回部并西藏青海等
地名人名诸门举凡提要始以国书继以对音汉文复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1301-0116a.png
继以汉字三合切音其蒙古西番托忒回字以次缀书
又于汉文下详注其或为准语或为回语于是兀格蟀
自之言不须译鞮象寄而凡识汉字者莫不通其文解
其意瞭若列眉易若指掌书既成名之曰西域同文志
同文云者仍阐韵统之义而特加以各部方言用明西
域纪载之实期家喻户晓而无鱼鲁毫釐之失焉然尝
思之天高地下人位乎其中是所谓实也至于文盖其
名耳实无不同文则或有殊矣今以汉语指天则曰天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1301-0116b.png
以国语指天则曰阿卜喀以蒙古语准语指天则曰腾
格里以西番语指天则曰那木喀以回语指天则曰阿
思满令回人指天以告汉人曰此阿思满汉人必以为
非汉人指天以告回人曰此天则回人亦必以为非此
亦一非也彼亦一非也庸讵知孰之为是乎然仰首以
望昭昭之在上者汉人以为天而敬之回人以为阿思
满而敬之是即其大同也实既同名亦无不同焉达者
契渊源于一是昧者滞名象于纷殊是志也将以纳方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1301-0116c.png
俗于会极袪群疑之分畛举一例凡豹鼠易辨即世道
人心岂云无裨益哉
  翻译四体楞严经序
三藏十二部皆出自天竺流通震旦其自西达东为中
途承接者则实乌斯藏天竺即所谓厄讷特克乌斯藏即
所谓土伯忒也故今所译之汉经藏地无不有而独无
楞严其故以藏地中叶有所谓狼达尔吗汗者毁灭佛
教焚瘗经典时是经已散失不全其后虽高僧辈补苴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1301-0116d.png
编葺以无正本莫敢妄增独补敦祖师曾授记是经当
于后五百年仍自中国译至藏地此语乃章嘉国师所
诵梵典炳炳可据朕于几政之暇每爱以国语翻译经
书如易书诗及四子书无不蒇事因思
皇祖时曾以四体翻译心经
皇考时锓而行之是楞严亦可从其义例也咨之章嘉
国师则如上所陈且曰心经夲藏地所有而楞严则藏
地所无若得由汉而译清由清而译蒙古由蒙古而译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1301-0117a.png
土伯忒则适合补敦祖师所授记虽无似也而实不敢
不勉力焉因命庄亲王董其事集章嘉国师及傅鼐诸
人悉心编校逐卷进呈朕必亲加详阅更正有疑则质
之章嘉国师盖始事自乾隆壬申而译成于癸未庄亲
王等请序而行之朕惟楞严者能仁直指心性之宗旨
一落言诠失之远矣而况译其语且复序其译哉然思
今之译乃直译佛语非若宋明诸僧义疏会解哓哓辨
论不已之为譬诸饥者与之食渴者与之饮而非拣择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1301-0117b.png
其烹调引导其嗜好也则或者不失能仁徵心辨见妙
谛俾观者不致五色之迷目于以阐明象教嘉惠后学
庶乎少合
皇祖
皇考宣扬心经之义例乎
 
 
御制文初集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