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1267-08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庄渠遗书卷九      明 魏校 撰
  公移
   岭南学政
钦差提督学校广东等处提邢按察司副使魏案验当
职祗奉上命将与尔诸生朝夕从事今欲宣布明诏俾
为师为弟子者崇正学迪正道革浮靡之习振笃实之
风顾身教之弗逮弗克表率一方其奚敢腾口说以骋
卷九 第 1b 页 WYG1267-0848b.png
惟愿诸生先辨厥志裒然服儒衣冠将为君子儒乎将
为小人儒乎志于德业者君子儒也志于富贵者小人
儒也日用工夫稽之以圣贤之训合则加勉弗合则亟
改之一以圣贤为法今不繁立条约惟以国朝奏行德
行经义治事三法考按诸生以行黜陟凡我合属长吏
各学师儒同为王臣各图报国表正风俗养育贤才以
对扬天子之显休命庶几岭南人材继出发舒山川之
灵翊扶国家之运当职与有光焉所有事目画一于后
卷九 第 2a 页 WYG1267-0849a.png
拟合通行为此除外仰抄案回府照依案验内事理即
行各该所属一体遵行仍刋发各学人给一册朝夕省
览抄案官吏具依准类缴
  计开
 一德行者尔诸生立身之本风俗日偷矫诞者惟务
  干名浮薄者相与非笑胡不自思人无德行其何
  以为人愿尔诸生各相劝勉惇行孝弟忠信礼义
  廉耻观法其贤者而训戒其未贤者反躬自治吾
卷九 第 2b 页 WYG1267-0849b.png
  何所长因以成就其美吾何所短务以揉正其偏
  则德行之未至者皆可企而及之矣
 一尔诸生皆将有天下国家之责正宜志在天下国
  家讲求经世之务出而待用却乃学为无用之空
  言及其入官世务皆所不习是自败坏其才也愿
  尔诸生各量材艺所能如礼乐兵刑水利算数之
  类专治一事或兼习他事参考古制务求可以施
  行于今庶几学有实用国家异日亦得真才仍选
卷九 第 3a 页 WYG1267-0849c.png
  习礼生员讲习文公家礼乡射礼及古今礼制表
  率乡闾共成礼俗
 一国家以经术造士诸生治经宜先讲明义理以身
  体之然后据所见发而为文则学有渊源可以成
  德可以达材今乃惟务剽窃圣贤之言缀缉文字
  故聪明破碎志气萎弱人材治化由此而衰愿尔
  诸生各遵书程熟读精思深求经义务为有本有
  用之学力救此弊
卷九 第 3b 页 WYG1267-0849d.png
 一学校礼义相先之地宜推贤让能月终教官为期
  会诸生使各推择某也德行可尊某也材艺可重
  各陈实事月朔提调官集众覈实乃书于册季终
  提调官季考诸生试以经义治事参考德行定其
  优劣第为三等申送本道察其贤者能者集其宗
  族乡党审无间言特具申请以凭荐闻如有过恶
  彰闻显有实迹者具申黜退其善未孚于众者勿
  轻赞扬以储远大之器恶未弃于众者宜事涵覆
卷九 第 4a 页 WYG1267-0850a.png
  以生悔悟之心爱惜人才宜体此意各该学教官
  通质长短及其进修功夫仍令诸生各录经义所
  得所疑及治事业次以凭按临查考儒士有善一
  体访求其有过恶者不许冒送科举
 一守令民之师帅风化所系其崇重学校倡率作兴
  道之以正而毋以利诱劝谕父老各勉为善以训
  其弟子如有勤惰殿最攸存师儒之官专主教化
  已弗能正如正人何其敦励行检为诸生先相与
卷九 第 4b 页 WYG1267-0850b.png
  讲明正学师之贤否以弟子员成否之数而赏罚
  之如有不顾名节挟公法以济其私士有善恶蔽
  而不举举而不公者当具论如法按临之日仍先
  察德行然后考其文学以行黜陟
 一当职岁巡历一遍势弗能与诸生相亲今仿古法
  提调官及教官选于诸生务求志行端谨资禀朴
  厚材识通明者津遣至省助之廪饩当职朝夕与
  之渐摩激劝以成就之俟有成效乃遣之还以备
卷九 第 5a 页 WYG1267-0850c.png
  郡县延请郡则通请各邑之秀者县则自选其邑
  各延明师聚而教之异日转以分教各乡撤无额
  寺观淫祠改创书院社学以教多士庶几人材众
  盛惟国家之所任使其浮薄誇诞憸诈者虽有文
  艺毋得津送盖心术先坏无由正其学术也
 一社学宜于各乡择子弟端谨明敏者聚而教之延
  请有学行者俾为教读日以文公童蒙须知令其
  演习以收放心初授以养蒙大训四言五言口诵
卷九 第 5b 页 WYG1267-0850d.png
  既熟乃授以小学近思录四书然后治经观史知
  识稍开毋得教以属对作文散其淳朴先教之释
  字直解大义既通乃教之演字渐长其辞次演一
  句又次而演通章久之自知作文之法凡此皆蒙
  以养正之助也候按临日社学之师各率其子弟
  来见考其率教者进之退其不率教者因以赏罚
  其师
 一医学人命所系岭南瘴地既多疾病复少医药夭
卷九 第 6a 页 WYG1267-0851a.png
  阏之由也各属长吏具体天地好生之德择通明
  医术者集数医教之各专一科候按临考试有疾
  病者分使治之视其功效以行赏罚医术未通者
  仍禁毋得行医
 一卧碑及敕谕内事理节该前政申明俱照常遵守
  正德十六年八月
钦差提督学校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魏为毁淫
祠以兴社学事照得广城淫祠所在布列扇惑民俗耗
卷九 第 6b 页 WYG1267-0851b.png
蠹民财莫斯为盛社学教化首务也久废不修无以培
养人材表正风俗当职怵然于衷拟合就行仰广州府
抄案委官亲诣各坊巷凡神祠佛宇不载于祀典不关
于风教及原无敕额者尽数拆除择其宽厂者改建东
西南北中东南西南社学七区复旧武社学一区仍量
留数处以备兴废举坠其馀地基堪以变卖木植可以
改造者收贮价银工料在官以充修理之费斯实崇正
黜邪举一而两便者也抄案官吏先具依准仍将毁拆
卷九 第 7a 页 WYG1267-0851c.png
兴建过缘由造册缴报正德十六年十一月
卷九 第 8a 页 WYG1267-0852a.png

卷九 第 9a 页 WYG1267-0852c.png
 
 
 
 
 
 
 
 
卷九 第 9b 页 WYG1267-0852d.png
学址 在城中石头庙巷旧址为定林寺地广三丈二
    尺深一十八丈
学舍 大门 三间 习礼堂 三间 延宾馆 三间
   燕居 二间 号舍 三间
学田 共二十顷五十八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八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一十石一升零三勺
卷九 第 10a 页 WYG1267-0853a.png
 
 
 
 
 
 
 
 
卷九 第 10b 页 WYG1267-0853b.png
学址 在番禺县之西旧址为真武庙地广八丈一尺
    深一十三丈八尺
学舍 大门 三间 二门 一间 习礼堂 三间
   延宾馆 三间 燕居 三间 号舍  十二间
  射圃亭 三间
学田 共二十顷五十七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七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一十石零四合九勺五抄
卷九 第 11a 页 WYG1267-0853c.png
 
 
 
 
 
 
 
 
卷九 第 11b 页 WYG1267-0853d.png
学址 在城西西市街旧址为五显庙地广九丈五尺
    深一十九丈
学舍 大门 三间 习礼堂 三间 东西斋 三间
   东西轩三间 东西居室 六间 月泉井 一口
学田 共二十顷五十三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三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八斗三升五合五
    勺
卷九 第 12a 页 WYG1267-0854a.png
 
 
 
 
 
 
 
 
卷九 第 12b 页 WYG1267-0854b.png
学址 在南门外褥子巷旧址为西来堂地广一十五
    丈深一十二丈二尺
学舍 大门 一间 习礼堂 三间 延宾馆 三间
   燕居 三间 射圃亭 三间 号房  八间
   塘  一口
   共二十顷五十二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二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七斗八升二合
卷九 第 13a 页 WYG1267-0854c.png
 
 
 
 
 
 
 
 
卷九 第 13b 页 WYG1267-0854d.png
学址 在城北顺天门街乃大云寺小府君庙二淫祠
    之故址地共广二十丈深一十三丈一尺
学舍 大门 三间 门亭 三间 二门 一间
   习礼堂五间 延宾馆三间 燕居 三间
   射亭圃三间 内号舍八间 外舍 五间
学田 共二十顷五十六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六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九斗九升六合
卷九 第 14a 页 WYG1267-0855a.png
 
 
 
 
 
 
 
 
卷九 第 14b 页 WYG1267-0855b.png
学址 在南城外永安桥之西旧址为大王庙因地浅
   狭复市民间地一隙共广四丈八尺深一十四
   丈三尺
学舍 大门 三门 习礼堂 三门 延宾馆 三间
   燕居 三间 号舍  十间 井   一口
学田 共二十顷五十九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九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零一十石一斗五升六合五勺
卷九 第 15a 页 WYG1267-0855c.png
 
 
 
 
 
 
 
 
卷九 第 15b 页 WYG1267-0855d.png
学址 在西城外蚬子步旧址为小天妃宫地广四丈
    五尺深一十九丈二尺
学舍 大门 三间 习礼堂 三间 延宾馆 三间
  燕居 三间 号舍 十八间
学田 共二十顷五十五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五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九斗四升二合五
   勺
卷九 第 16a 页 WYG1267-0856a.png
 
 
 
 
 
 
 
 
卷九 第 16b 页 WYG1267-0856b.png
学址 在城北二牌楼街旧址乃李指挥之宅因地浅
    狭复市邻居者四家地共广六丈八尺深一
    十六丈九尺
学舍 大门 三间 习礼堂 三间 延宾馆 三间
  燕居 三间 射圃亭 三间 号舍  四间
学田 共二十顷五十四亩
  岁入官租米正耗共二百零五石四斗
   粮米正耗共一百零九石八斗八升九合
卷九 第 17a 页 WYG1267-0856c.png
   谕民文
钦差提督学校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魏为兴社
学以正风俗事朝廷以文德治天下教化兴太平本职
钦奉敕谕典领学校风教四方窃以人才之贤否系于
风俗风俗之美恶在于渐摩近见得广东一省系古南
越地称邹鲁民杂华夷文献固有源流淫邪尚当洗涤
与其治于为恶之后不若化于未恶之先况民有彝伦
本乎天性好善恶恶皆出自然柰何闾阎有便安之习
卷九 第 17b 页 WYG1267-0856d.png
教化无切实之功相染为风遂成弊俗苟不晓谕叮咛
何以转移变化本职深爱尔民做好人干好事孝顺父
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守本分业为太平民
不犯刑条何等快活不致祸败何等安康今乃愚信邪
奸好讼强凌弱众暴寡淫侈耗财放纵败家伤伦乱俗
有关风教今特钦奉敕谕兴复民间社学训教蒙童以
为育才之本其民间一切故弊有碍敕例教法者悉行
禁约区处今先行晓谕汝四民毋得有违违者依律问
卷九 第 18a 页 WYG1267-0857a.png
罪定不轻恕所有谕目禁约开示于后
   教子弟以兴礼义
民生有欲非教不善方今圣明在上礼乐大兴兹欲一
道德同风俗必当后刑罚先教化然学有大小始终今
社学之设所以正其始于先于是教以大人之学斯可
成其终于后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
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之教不专于念书对句
务要教其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习礼乐养性情守教法
卷九 第 18b 页 WYG1267-0857b.png
禁游逸远玩好戒骄纵如此教之斯可变化气质为大
学之基本今人空教子弟念书对对念得对得固是子
弟聪明但不知子弟性情何如气质何如事亲何如交
友何如手不执洒扫之事身不习趍事之劳耳不闻正
乐目不见正礼随子弟自家资质做去多有率意妄行
习与性成恶人同归者也至于入大学之时气习已深
不复自知其非所以陷于一偏而不能有成者众矣其
间有能成者亦资质之美而已故圣人有曰十室之邑
卷九 第 19a 页 WYG1267-0857c.png
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立学之后不论
文武贫富之家皆一体遵依社学教条毋得违悖
 一立学之后汝四民如有能从教化朴实尚义好诗
  好礼善处彝伦能和乡里笃教子孙足为一乡敬
  信者许里中老而有德者告于社学之师访问得
  实书于扬善簿内以待本职查考以礼褒劝
 一父兄如有故违不送子弟入社学者提问坐罪
 一倡优𨽻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
卷九 第 19b 页 WYG1267-0857d.png
   禁火化以厚人伦
孝顺父母是我太祖高皇帝亲口教诏汝民第一件好事
父母生我爱我如金玉痛我如肺肝子一有病为父母
者祈天祷地问卜求医以至废寝忘食惟恐子身一日
不安人子或汤烂火伤父母即抚胸涕泪爱子之心人
人如此为人子者以父母爱我痛我之心去爱痛父母
何患不能孝顺父母者乎今四民之中有父母生时触
怒得罪可杀可卨父母死日即火烧路弃可痛可伤此
卷九 第 20a 页 WYG1267-0858a.png
固久安之陋习亦由有等师巫谬彰邪说惑乱民心以
西天为极乐火化为归仙不知西天是夷鬼之地父母
何居火化乃炮烙之刑父母何罪不思爱痛深恩顾乃
以仇报德既煎熬其骨肉必飘散其神魂日后虽有思
亲之时祭之不享哀之无益禽兽同归天人共怒家道
凶亡子孙衰替皆本于此自今以后切须听我教诲生
时尽心孝顺死后随力葬埋葬者藏也欲人不得见也
贫者冗土藏棺存礼而已不许轻信风水家祸福之说
卷九 第 20b 页 WYG1267-0858b.png
及兴废某房之说停藏父母至数十年不葬以致尸棺
暴露鸦餐狗食伤害天和变生瘟疫惜哉痛哉晓谕明
白聪者省之
 一民间有义举助丧及周恤患难孤幼者里人当报
  于社学师书于簿内待本职查赏褒劝
 一禁约之后有火化者子孙依律死罪工人各行重
  治
 一未葬者限一月葬毕违者里甲邻人族长呈送问
卷九 第 21a 页 WYG1267-0858c.png
  罪如过限不呈访出一体治罪
 一葬亲者不许乘时强占他人坟地违者治罪不恕
   辟异端以崇正道
禁止师巫邪术国有明条今有等愚民自称师长火居
道士及师公师婆圣子之类大开坛场假画地狱私造
科书伪传佛曲摇惑四民交通妇女或烧香而施茶或
降神而跳鬼修斋则动费银钱设醮必喧腾闾巷暗损
民财明违国法甚至妖言怪术蛊毒采生兴鬼道以乱
卷九 第 21b 页 WYG1267-0858d.png
皇风夺民心以妨正教弊固成于旧习法实在所难容
尔等愚昧小民不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且如师巫之
家亦有灾祸病死既是敬奉鬼神何以不能救护士夫
家不祀外鬼邪神多有富贵福寿若说求神可以祈福
免祸则贫者尽死富者长生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今我
皇上一新政化大启文风淫祠既毁邪术难除汝四民
合行遵守庶人祭先祖之礼毋得因仍弊习取罪招刑
 一禁约之后师长火居道士师公师婆圣子尼姑及
卷九 第 22a 页 WYG1267-0859a.png
  无牒僧道各项邪术人等各赴府县自首各归原
  籍另求生理买卖故违者拿问如律治罪
 一民家只许奉祀祖宗神主如有私自奉祀外神隐
  藏邪术者访出问罪决不轻恕
   敦朴俭以保家业
夫四民之家有千金之产者有一金之产者奢者以千
金而不足俭者以一金而有馀何也奢者勉强随人妄
用无节口好肥身好懒骄淫奸盗由此而至所以虽有
卷九 第 22b 页 WYG1267-0859b.png
千金亦必至于困穷俭者随分守己节用省事减嗜欲
务勤俭循理避祸不至丧败所以一金之家反能长久
而不困穷今之四民每每如此聘礼则虚彰仪物嫁女
则多耀搬妆设酒则将无作有斗胜则借假为真只取
一时好看不思后日有无此愚伪之俗祸败之机也何
不反奢从俭以图长久受用不致眼下穷亡古人云人
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此言极有理愿尔民思之念
之无贻僣侈之罪
卷九 第 23a 页 WYG1267-0859c.png
 一民间酒店卖酒假以卖酒为名实乃淫人取利大
  伤风化府县官访拿治罪
 一服色居室婚丧祭葬有违国朝礼制者府州县拿
  问治罪
 一为父兄者有宴会如元宵俗节皆不许用淫乐琵
  琶三弦喉管番笛等音以导子孙未萌之欲致乖
  正教府县官各行禁革违者治罪其习琴瑟笙箫
  古乐器听
卷九 第 23b 页 WYG1267-0859d.png
 一不许造唱淫曲搬演历代帝王讪谤古今违者拿
  问
   息争讼以免刑罪
照得广东多好词讼其故何也民不被教丧失良心故
也阴险诡诈是杀身之药贪利害人是斩身之刀强梁
者不得好死教唆者到底伤身赌博淫行者终身破败
刚忿不忍者多致官刑今特与尔民约凡有父子兄弟
夫妇不相亲睦及争财异业以致饮酒博奕打邻骂里
卷九 第 24a 页 WYG1267-0860a.png
教唆赌博奸淫盗恶谋为不善打点诓骗等项以每月
朔望两日相会里人于社里中有过失者许自陈说或
族长邻人陈说如小事有不平者众人劝戒处和事关
大恶者众人明言责救如有不从择老者数人同至其
家责劝如再不从许地方邻人同族长赴各该衙门呈
治如有互相容忍不行劝责呈治者事发之日一体治

 一里中如有能改过自新变恶为善以循理教者许
卷九 第 24b 页 WYG1267-0860b.png
  里中老而有德者告社学之师访问的实书于改
  过簿内以待本职查赏
   化愚顽以息盗贼
照得广东地方如从化新宁恩平等处往往为盗杀人
劫财本职虽非理刑心实切于教化且为盗之一事未
必尽是尔民之罪亦由为民父母者养之无道教之无
术礼义不闻良心丧失田畴旱潦而不知赋役繁苛而
不恤饥寒迫身不顾廉耻但求一时之活不顾后日之
卷九 第 25a 页 WYG1267-0860c.png
诛于是恶染乡闾贻祸亲戚强者得利富者坐分善者
无依弱者必死遂成大盗流毒四方其间弊病难以悉
举今尔民于无事之时善心有时发见即当自家思量
我如此做贼固不劳耕作不烦税役可以足食足衣且
历观昔时为盗之家今尚有几家得存不至灭绝者乎
况且如今圣明在上天下太平何不乘时归化万一不
然未免家散人亡纵使逃去别方亦是一生百死肉膏
草野骨喂狗猪终为无祀之鬼父母妻子奔亡祖宗坟
卷九 第 25b 页 WYG1267-0860d.png
陵丢弃到此时节计拙心回要做好人亦做不得岂不
恨哉若尔民自谓实有勇力死亦不怕此便是至愚至
蠢者也千日杀人一朝必败岂有做贼而能长久者乎
本职深惜尔民乐于祸败而不思求活所以诚心直说
明白晓谕使尔民从此向化做个好人取些安乐福寿
岂不好过杀人为盗东逃西避终遭刑戮者乎
 一诏书有能遵体各归原籍耕种者许尔自来听教
  本职即与尔立社定乡约使尔各安生理晓谕之
卷九 第 26a 页 WYG1267-0861a.png
  后如有能先来听教者重赏不欺正德十六年十
  二月
钦差提督学校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魏为毁淫
祠以兴社学事照得各处废额寺观及淫祠有田非出
僧道自创置也皆由愚民舍施遂使无父无君之人不
耕而食坐而延祸于无穷本道已行各处凡神祠佛宇
不载于祀典者尽数拆除因以改建社学今岁适当造
册之年合收其田入官改为社学之田是除生民无穷
卷九 第 26b 页 WYG1267-0861b.png
之害而兴无穷之利也仰抄案回府着落当该官吏照
依案验内事理即便行仰各县通查废额寺观及淫祠
之田清出归官召人佃种分拨各社学供给师生就择
佃人看视社学有馀则量拨儒学册内明白开注仍总
立碑学宫存照以防侵占绝奸欺随田粮差各随土俗
议处明白呈夺以为永久之利其清查完日各造册缴
报俱无违错抄案依准缴来嘉靖元年四月
钦差提督学校广东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魏为申明
卷九 第 27a 页 WYG1267-0861c.png
社学事当职钦奉敕谕古者乡闾里巷莫不有学即今
社学是也尔凡提督去处令有司每乡里俱设社学择
立师范明设教条以教人之子弟年一考较责取勤效
仍免为师之人差徭钦此钦遵窃惟古人八岁皆入小
学其教先行后文礼陶乐化笃信力行由此而入大学
故进善者多今之教舍行趋文使蒙者益以荒惑童习
而长安之故为善者少间有质美好学者亦不免蔽于
末艺若名世者其无文王犹兴者欤故有由俊秀入府
卷九 第 27b 页 WYG1267-0861d.png
州县学者多懵然不知小学之事岂复知有大学工夫
手执诗书口谈仁义考其行曾无异于常人不免任气
滋欲逐世奔利甚则下视宗族陵夺乡里以道为迂以
礼为执一以廉耻为沽激虽与之言不徒不信且反聚
而笑之此无他心已久放欲反作主如醉未醒如梦未
觉悻悻然自以为是不复自知其非虽圣人与居恐亦
不能化而入矣岂不深可惜哉乡无善俗世乏良才有
由然矣原其所自非民之失教之失耳观诸曲礼少仪
卷九 第 28a 页 WYG1267-0862a.png
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亦未尝不后文
先行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
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此皆圣人至教万世人人所当
学者也然则社学之教其可苟乎今之各里社学馆舍
浅狭读诵虽存礼学尽废故特建各隅社学大馆以为
诸生学习礼乐之所以礼乐读诵互相启迪务求作新
以期化民善俗育才成治为师者冀共勉之慎毋曰三
代阔远难行所有合行教条开具于后仰抄案回府转
卷九 第 28b 页 WYG1267-0862b.png
行所属遵行具依准类缴
 一每岁各州县提调官以正月望后启学先一月具
  书致礼请师明示各里以启学日期前期数日师
  至本隅各里择生徒年长有礼者四人或二人先
  往社学大馆迎师一里同具一手帖开报某生姓
  名住居年岁月日及父兄籍贯以某人为户某仕
  宦生理在某街巷某教读读书或在本家读书总
  付本里年长生徒送赴本隅社学大馆每前一日
卷九 第 29a 页 WYG1267-0862c.png
  学师于隅内生徒各里点一二名或三四名共辏
  六七十名或百名同一日坐斋肄业每日晚命各
  里生徒一人用一小纸帖写其本里次日当坐斋
  生徒姓名归往其家报之明日本生赴学即带自
  已名帖送回学中交纳其馀班未至者各回本里
  教读学舍读书或归本家读书初见不用贽礼行
  拜而已生徒初相见分班亦行拜礼
 一生徒当日者须黎明至学先生前一日列生徒长
卷九 第 29b 页 WYG1267-0862d.png
  少之序挂于门内东西两壁生徒至依序立于两
  阶下点洒扫者先以序入执事其馀轩舍以役人
  代之毕复降阶立原位观其执事恭谨者录之怠
  忽者教而责之次择赞礼者二人先升堂正揖分
  班立先生之前唱序立诸生以序两班升堂正立
  唱揖分班圜揖就位静声端立良久以观其德容
  命执事者击云板命坐年长在上以次序坐务使
  从容严静良久命击云板命十人一班依序出就
卷九 第 30a 页 WYG1267-0863a.png
  先生位前正立量其少长或以童蒙训或以大学
  之道白直教之恳切以开其志趣援古以增其见
  闻不须屑屑讲解文义只要责之使行于身如此
  是君子汝所当学如此是小人汝所当戒彼古人
  已行之孝弟如温凊定省之类须告之曰此是古
  人实做的事汝能如此温凊定省便是学若不能
  实做温凊定省之事徒然念得讲得亦何用今教
  汝之后常访察汝果能如此以礼待汝不能如此
卷九 第 30b 页 WYG1267-0863b.png
  痛责不恕凡所告者皆以生徒职分所能知行至
  于起居出入动静食息皆当实教不须告以性命
  高深之理躐等无益之言徒增口耳之末而无益
  于身心也教毕仍命复位坐看记所教蒙训之类
  年小未能看者教之诵记退食击云板亦以班揖
  出馆之后察其有不能随行后长或傲慢乡里者
  责而教之
 一复午学升堂如朝仪就位立听云板命坐分命诗
卷九 第 31a 页 WYG1267-0863c.png
  章各以簿抄写字要端楷有善书者录之其诗或
  诗经或律诗绝句择其得情性之正音律之和者
  年小者代写写毕教以歌咏务令庄敬和平明白
  通贯歌风雅者用正音歌律诗之类或正音或越
  吟始命各生读成诵令善歌者数人同歌数次于
  是众歌既成声每班十人歌于先生之前用钟鼓
  其馀笙箫琴瑟之类以渐教而和之未升歌者俱
  端坐静听歌毕者命复位坐听其声容温雅广大
卷九 第 31b 页 WYG1267-0863d.png
  者录之清丽俊逸者录之静正简淡者录之如躁
  涩俗弱妖艳凄楚者教而革之年小未能歌者但
  令诵记听歌而已歌罢退食击云板如朝仪
 一复晚学如仪就位立良久击云板命习礼未出位
  者命坐每班十人出就先生位前东西向立东先
  出位北面立长东少西四拜习揖毕复位西拜揖
  如仪退先生坐观其容体恭肃恺悌者录之鄙倍
  者教而责之如有善拜揖者免习习礼毕请善琴
卷九 第 32a 页 WYG1267-0864a.png
  者教琴择生徒可教者教之迎琴案焚香进先生
  位前请听琴学琴者就琴案东西立在位者俱拱
  立静听凡鼓琴皆用正操除淫怨操不用听毕先
  生复位教琴者退于后馆教琴其馀所当用之乐
  亦以渐斟酌教之诸生在位者听云板命坐以班
  出讲习六书九数五御之法酌其简明者教之御
  虽今日不行亦当讲明以备古人一艺有馀功者
  听其退于后馆习乐歌咏命持重者二人临之有
卷九 第 32b 页 WYG1267-0864b.png
  失礼放肆者禀责勿恕务使诸生和气相亲礼文
  相敬以成善教年小未能讲习者在位诵记蒙训
  或教以嘉言善行晚击云板执事者撤先生书席
  如仪揖退留直班四人俟先生退后而出夜归仍
  在灯下讲诵当日所教蒙训之类即以所教之事
  事亲事长处事接物先生常常访察如有徒能讲
  诵不能实行其事者重责勿恕
 一生徒既教琴者以三日一次午后至学听教后退
卷九 第 33a 页 WYG1267-0864c.png
  于后馆习弹每生只许教二三操既能者免赴馆
  弹习其间年长生徒如有不习科举之业愿学乐
  歌诗者除坐斋日外命其午后常至本学后馆学
  习有琴者命自携琴如有士夫乡人善琴好学者
  许社学师生时以礼请午后至学有父兄能敦尚
  礼乐以教子弟者本职查访礼劝
 一朔望拜圣人前一日之晚命执事生徒拂拭设牌
  位香案(牌用木临期用纸书孔夫/子先师帖牌面拜毕焚之)每朔用一日坐
卷九 第 33b 页 WYG1267-0864d.png
  斋生徒望亦如之拜圣人毕退别馆拜先生分班
  相拜毕抽签问讲蒙训之类不能者责乃退每月
  朔望放假
 一每月初五十二二十二十七四日习射听先生预
  期具柬请某宾或请某教读学师行射礼宾或不
  足则师生自杀礼行之初射命初坐斋之一日生
  徒午前至学观射次射命次日坐斋生徒观射馀
  仿此择生徒知礼者教之观其德器优者录之其
卷九 第 34a 页 WYG1267-0865a.png
  馀观射而已此日不坐斋
 一生徒固以少长为序若其间有良贱之别者亦当
  更处以存大体毋得混然不通
 一生徒有四时之祭及高曾祖考忌日须前三日禀
  于先生给假教以礼仪虽蔬食菜羔务尽孝思以
  申报本之义以成化家之道如有忌日燕笑违礼
  者痛责勿恕
 一有冠婚丧祭之家许托本里年长生徒就先生问
卷九 第 34b 页 WYG1267-0865b.png
  礼量其力之厚薄以酌轻重一遵先王之礼不许
  安于旧俗逆礼乱常及私用淫乐作佛事违者访
  拿以法惩治
 一生徒居家及朋友相过俱要敦尚礼节于事亲敬
  长之馀须歌诗学乐讲论古今嘉言善行兄弟朋
  友各尽其道互相切磋诱劝言笑动止不许习为
  市井之徒务求做个好人大则化家善俗为利用
  之器苟不见用亦不失为君子保守家业上承祖
卷九 第 35a 页 WYG1267-0865c.png
  宗下垂后裔斯不陷于禽兽无忝所生慎毋自暴
  自弃为师者务要以此等言语终日提撕为生徒
  者必须笃信师言勇求上进所行教规令诸生各
  抄一本以备检阅省察
 一生徒有过失者或居家得罪父兄骨肉或出外得
  罪乡党朋友或自己所为有失即当直告于先生
  朋友求知己过不宜以不善之事自害其身大凡
  偏恶之人未尝乐于偏恶由其不闻师教率意妄
卷九 第 35b 页 WYG1267-0865d.png
  行日甚一日养成是性性既偏恶见善人必嫌闻
  善言必毁正如街市常人见大君子所作为必惊
  骇以为不是由其昏闭不知故也今生徒有过不
  肯告于先生朋友求知改者是自弃其身而甘于
  为恶者也先生察出重责书于改过簿内以待本
  职稽考
 一生徒衣服俱要俭朴不许用纻丝纱罗及违制服
  色但许用布绢为之出入不许驺从舆马如违定
卷九 第 36a 页 WYG1267-0866a.png
  行究治
 一生徒有好酒博奕逸游骄纵者切察其事痛责深
  晓录之改过簿内如不改许送提调官惩治毋得
  苟容本职访究
 一生徒有不服师教悖逆非毁及有伤彝伦者呈送
  提调官治罪讫仍申本道区处学师录于改过簿
  内
 一生徒如有资质可教能遵守学规日有进益者或
卷九 第 36b 页 WYG1267-0866b.png
  有资禀异常志行不凡者学师时常选择录于扬
  善簿内待本职按临岁考之日查取考送府州县
  儒学教养学师须从公具由开送如生徒不可教
  者不可因其父兄富显冒送以阻后学之志
 一隅内有贫甚不能具棺举葬者许本里生徒告于
  先生度隅内有力之家遣其本里子弟生徒告之
  集百家之小费自足以济一家之急如有仗义捐
  已独济之者学师录于扬善簿内待本职按临以
卷九 第 37a 页 WYG1267-0866c.png
  礼奖劝庶几邻里相助激劝人心
 一有丧之家服未满者不许燕饮欢乐违者社学师
  录之改过簿内以待本职查究
 一开学之日各里父兄固当以礼往见但人众事繁
  恐妨教事至岁晚罢馆之时父兄当率子弟拜送
  各申待师之敬四时无事不许轻至社学请师求
  对如欲问礼须托年长生徒请问先生议行务从
  简静以成教事毋致送往迎来以荒学业
卷九 第 37b 页 WYG1267-0866d.png
 一岁晚罢馆之日许生徒年长者四人或父兄里老
  先期半月具手本禀本州县掌印官某社学以某
  月某日罢馆提调官务要以礼待送或社学在远
  乡者修书遣里长老人礼送谢师之礼社学已有
  措置不必重渎为民父母者毋得违礼慢易以致
  教化不行当职查考
   谕教读
窃谓学无二道习有异途童蒙之教欲一之于正道而
卷九 第 38a 页 WYG1267-0867a.png
不使杂焉以坏其良心者也今有等生徒安常习故以
为社学之教皆非当世所急只是多读书熟作文中举
得富贵便了不知我太祖高皇帝立学教民则先行后
文设科取士则以文观行岂徒文而已邪夫文既不足
以尽学则读书作文安足以尽人道欲尽人道而不为
小学大学是犹欲饱而不求食未有能免于饥者也且
小学是童蒙身上实事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
皆学此学书册记载不过欲人知而行之至于大学所
卷九 第 38b 页 WYG1267-0867b.png
谓明德德不是纸上之物明不是口耳工夫古人虽未
尝不多读书要在得于身心苟不知学虽读书五车作
文一世不过增口耳之欲攻纸上之谈而已于身心何
干故曰书生多欲少刚胡不自愧自反六经四书人谁
不读实学乃为有益徒记反以蔽心所以学者徒能记
得甚多讲得甚精作得甚好亦只是一场閒说若所为
不善口诵心违是侮圣人之言也夫子曰今吾于人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圣贤岂贵于空言也哉今之童生七
卷九 第 39a 页 WYG1267-0867c.png
八岁时止是读书十岁之外便学作文父兄师友皆是
欲速一或博记能文即称之为有学不知养正与明德
工夫一分不曾做得将何以谓之学乎亦尝有自悟而
进于大学之道者盖由质美而然学校中未闻以此而
教人也且古之圣人亦待小学大学而后成今之学校
如此欲才之多得乎其间知大学者又多有滞于讲说
训解之一偏而不自觉虽能谈玄说妙于身心上苦不
得力不免终为利欲所夺此只在童蒙时坏了所以多
卷九 第 39b 页 WYG1267-0867d.png
转不得若不变旧日社学之教而复止于督取书课是
乃限人以纸上之虚谈而不欲其修人道之实甚则纵
而使之徇利贪欲积恶无耻欺取富贵而已若在常人
之中则多强梁懦弱父子悖逆兄弟为雠骨肉是轻财
利为重甚至残忍刻剥阴害诈谋虽绝灭人道不顾也
朝廷设学教民育才果欲如此坏之乎当职叨任教事
深思自责敢不以古人之学望诸士民而欲其有行有
文以尽人道之实而乃以文艺限之邪由此观之社学
卷九 第 40a 页 WYG1267-0868a.png
之教至重至急凡为师弟子者当慎修其事毋复安常
习故以误后学
 一教读师皆有成人之责切须以身率人正心术修
  孝弟重廉耻崇礼节整威仪以立教人之本守教
  法正学业分句读明训解考功课以尽教人之事
  今而后宜虚心自责笃信力行以称师儒之职不
  宜妄自菲薄以误风俗所行教礼教读之规各里
  师生俱要抄写一本互相体悉同心辅教以成美
卷九 第 40b 页 WYG1267-0868b.png
  俗庶几补助朝廷政化之万一有能遵依不悖为
  众所称信者当职以礼褒劝俟各学大馆教礼之
  师有阙补用如违定行革退
 一教生徒须先引其志趣责其恭敬增其见闻察其
  玩戏以至坐立拜揖居处道路饮食衣服皆须著
  意照管提撕警觉使之日归于正然后足以成之
  不如是必有一暴十寒习染一偏之病求其不流
  于卑下者鲜矣
卷九 第 41a 页 WYG1267-0868c.png
 一日所讲所读之书须择一二章切于弟子身心人
  伦日用者白直讲谕就以子弟所当为者发明责
  在子弟身上如讲孝经即令他归家如此事亲此
  不是讲书是借古人之嘉言善行以教他做人与
  讲科举之书绝不相同不可念诵浮词泛然都作
  一场话说
 一日所读之书皆用正书不许私读幼学诗及吏家
  行移等书读书皆用正音午间不许作对句只抄
卷九 第 41b 页 WYG1267-0868d.png
  写风雅颂之诗全章或一二章或前人律诗绝句
  教之歌咏以兴其志趣养其性情不许歌金榜富
  贵等诗以启生徒急功利之心
 一写字专习一家正字务令端楷清健不宜取法今
  日吏家软俗之体最为可恶及写字式不许写金
  榜富贵求仙等诗须择有益身心之言本道有前
  代法帖分教
 一生徒往社学大馆习礼乐之后如有因仍逃学不
卷九 第 42a 页 WYG1267-0869a.png
  服拘管者及有违学规者重责书其过以待查究
 一生徒之父兄待师之礼每宜加厚常见有等父兄
  恶先生责其子弟者故使教者乐于苟且曲顺人
  情以终岁月所以教法不行生徒无忌是乃弃子
  弟于无用而养成其败恶之性也凡各里教读之
  师其间生徒固有往社学大馆教礼之日但教礼
  之师已有措置不用生徒供给为父兄者宜各尽
  礼于教读之师不许因而计利以慢师儒污薄风
卷九 第 42b 页 WYG1267-0869b.png
  俗
 一教读不许罢閒吏员及吏员出身之官或生员因
  行止有亏黜退者丁忧者及有文无行教唆险恶
  之徒下至道士师巫邪术人等各宜先自退避学
  规已行之日如有隐情冒教定行查究
 一社学规仰各府依式刋行务要对明字句不许差
  讹命所属印给里长坊长分各社学刋毕先缴本
  道查考嘉靖元年六月
卷九 第 43a 页 WYG1267-0869c.png
为表章风化事切惟岭南自昔吏道多污遂令石门清
泉亦蒙其耻被以贪名百世不能易也晋广州刺史吴
公隐之尝题以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
饮终当不易心到州清节愈励千载而下闻其清风尚
能使人兴起今其碑刻具存唐广州刺史宋公璟开元
贤相众推为天下第一人其凛凛大节肃乎与严霜烈
日争高也当时立有德政碑遗迹在学拟合表扬仰广
州府抄案回府着落当该官吏照依案验内事理行委
卷九 第 43b 页 WYG1267-0869d.png
教谕袁吉择省城淫祠宽大者改为德政祠树立旧碑
如无相应祠地就于光孝寺或玄妙观内择宫室堪以
为祠者塑像立碑因命僧道守之事体尤便训导雷乐
前诣石门相度僧寺改为廉吏祠表其所题贪泉遗迹
仍刻明道先生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侵之诗使官于
岭南者由石门而来咸知所劝此系褒崇先贤激励后
进事理毋得违错不便抄案官吏具依准缴来
为学政事访得潮州府学生员李承揭阳县学生员黄
卷九 第 44a 页 WYG1267-0870a.png
坪等志行资质俱可与进牌仰潮州府即便津遣后开
生员至省激劝渐磨其间贫乏者助其廪饩使得尽力
于学潮阳人材倍于各邑而有志者绝少仰府转行该
县提调官及教官时加奖励毋得自安于浮靡之习责
有所归具依准缴须至牌者
为崇正学以辟异端事照得粤秀山一城之镇故有观
音阁今改而新之崇奉宋广东漕宪周元公遗像顺民
心也山之左为迎真观右为悟性寺因并废之塑奉程
卷九 第 44b 页 WYG1267-0870b.png
淳公正公遗像南有仁皇废寺塑奉朱文公遗像即其
旧扁更为濂溪明道伊川晦庵四书院迎真观之左有
天竺寺改为崇正书院合祀四先生广之诸生来讲者
使散居各书院斯实崇正黜邪之大者也必须得人庶
可集事拟合选委牌仰广州右卫指挥李松督同武生
黄泽黄节将佛寺铜像镕卖赁工修塑立先贤遗像查
取淫祠神位座案炉瓶钟鼓应用僧道验无度牒者送
官问革还俗其给有度牒者归并光孝玄妙等寺观迎
卷九 第 45a 页 WYG1267-0870c.png
真观田原系官府置买仍入官召人承佃寺田系僧田
纳粮当差者仍给还寺僧选年老无家小心谨慎者每
院二人为庙祝行府寄名养济院月支米三斗给之俾
之洒扫门庭崇奉香火承委官员惟勤惟慎务殚厥心
事完之日具由回报抄牌官吏先具不违依准缴牌
为作兴人才事照得本职每岁巡历仅能一周所至不
过数日弗获与诸生朝夕相亲今欲集一省有志之士
馆于崇正书院相与讲明正学访得廪膳生员郑弘彝
卷九 第 45b 页 WYG1267-0870d.png
刘一夔等增广生员蔡大列等附学生员刘益薛侨
初入学生员林锦等或学行可称或资质可进除揭阳
已面谕知县陶祯外仰府转行该学并海阳饶平湖阳
程乡各学凡有志愿学者俱该学给文径令赴省其贫
如刘一夔等该学具白有司量为津遣助之廪饩人孰
无志故今更不列名行取以广为善之路乃若激劝之
机在良守令诱掖之方在贤师儒愿相与体悉此意播
告诸生咸使知之毋以卑陋自安毋以高亢自阻庶几
卷九 第 46a 页 WYG1267-0871a.png
无负国家作养之意具依准并起送过生员数目缴报
为崇奖师儒事当职祗奉上命自愧德薄弗克兴正学
于一方亦惟我二三师儒之官是赖日当职巡行高肇
雷廉四郡考按诸生文行各学师儒咸殚厥心公于劝
惩勤于训迪固多有之如化州学正陈常存心笃实立
教谨严高明县学教谕李士文四会县教谕林启俱文
学优长行检端慎当职深有望焉善善与众共之拟合
通行除外牌仰本府着落当该官吏照依牌内事理即
卷九 第 46b 页 WYG1267-0871b.png
行该府州县备礼奖劝转行各学俾知所劝其馀果有
学行俱优当职一时不能周知者该府提调官其为我
博加询访开具实迹呈上一体奖劝牌具依准缴
为科举事照得今岁大比正国家宾兴贤能之年在下
者当自重不可有求于上在上者当广求不可有遗于
下本职先巡历潮州府岁考生员参取文行列于优等
其有志讲学者又经续考以行激劝但该郡人材素多
原取数少合再甄收仰抄案回府着落当该官吏照依
卷九 第 47a 页 WYG1267-0871c.png
案验内事理即行各学将后开岁考及续考优等生员
起送应试其有行检欠修不为众所信服者提调官及
教官访实申呈定夺毋得混送应试该府提调官仍会
各该县提调官及教官务推至诚之心期于荐贤报国
毋得容纤毫私意上负朝廷下玷名教天地鬼神亦当
殛之先照案申呈前来候考毕总造册送道稽考抄案
官吏具依准缴来
为毁淫祠以正风化事切惟广东之俗大抵崇尚鬼教
卷九 第 47b 页 WYG1267-0871d.png
所在淫祠布列巫觋盛行而雷郡尤甚节该行仰各府
县拆毁淫祠兴建社学其间悉心奉行与奉行未至固
系于有司之良不良然未有若雷郡之全废阁不行者
也必须委官方得集事仰抄案回府着落当该官吏照
依案验内事理即便转行原委官知县章炳王祥主簿
卢璲教谕叶秀训导林[启-口+山]等通查境内淫祠及废寺观
尽数折毁以祛数百年之惑变卖地基收贮材料以兴
社学凡可以便民者从宜为之田粮入官其师公师婆
卷九 第 48a 页 WYG1267-0872a.png
火居道士圣子人等俱令首官改正追出袈裟法衣神
像经箓之类当官烧毁敢有仍前修斋设醮跳鬼降神
者依律重治事完之日造册缴报承委官员务崇正道
勿信邪术敢有阻坏风宪行事者教官密具帖呈禀教
官不行尽心本职访出或另委别府官员查出定行究
问不贷抄案官吏具依准缴来
为毁淫祠以兴社学事照得省城番南二县各乡淫祠
数多原无社学今欲兴革必须委官方得集事拟合就
卷九 第 48b 页 WYG1267-0872b.png
行牌仰高明县教谕李士文四会县教谕林启增城县
教谕易文彬新会县训导萧浚从化县教谕唐仁新宁
县训导倪廷玉分诣各乡通查一应淫祠尽数拆毁收
贮财料变卖地基兴建社学凡可以便民者从宜为之
仍除地立社以行乡约其合用皂𨽻民壮行二县取拨
敢有抗违阻坏风宪行事者呈道重治民间所延之师
逐一查访仍会里老推举资行端谨者留之其浮薄轻
贱自行干求坏人子弟者即行罢遣各乡孝子节妇义
卷九 第 49a 页 WYG1267-0872c.png
士用心访求或表章其墓或存问其家候事完之日通
行造册缴报
为崇奖师儒事访得万州儒学训导杨惯于操持民怀其
惠勤于训迪士感其恩近以亲老思养恳求致政州之
士民争为挽留拟合奖劝仰琼州府抄案着落当该官
吏照依案验内事理行仰该州转行训导杨模原籍遣
在学诸生一人存问其母以礼致请杨模复任仍通行
各学教官知会其间果有学行俱优本职一时访察未
卷九 第 49b 页 WYG1267-0872d.png
周者提调官为我访实具姓名事迹列上一体崇奖毋
得违错
为风化事当职巡行廉郡考按图志采访民风略举所
当兴革者于后
 一廉志乱杂无伦毁誉失实宜命教谕柯守仁等重
  加草定延诸名士笔削
 一廉郡生灵凋敝已极其祸皆由采珠而志不能备
  述其艰苦大失作志纲要修志者宜首及之
卷九 第 50a 页 WYG1267-0873a.png
 一廉郡之前旧有一祠庙既完整且当要道宜改为
  忠清祠祀汉合浦太守费公贻孟公尝宋陈肃公
  瓘俾往来者知所瞻仰
 一石康知县罗绅及其子鉴同死贼难父死于忠子
  死于孝庙猊向存后石康县废并入合浦宜修葺
  之名曰忠孝祠合浦县春秋遣官具祭
 一吕祖恭谪钦州旧与文公交游者也宜立祠庙
 一孝子施敦宜立石大书表其墓曰明故施孝子墓
卷九 第 50b 页 WYG1267-0873b.png
  仍择永安淫祠改为孝子祠以祭之
 一刘节妇李烈女宜集其乡老询访信如人言各表
  其墓一曰明故节妇(阙/)德妻刘氏之墓一曰明故
  李烈女墓
 一合浦有僧纲道纪司而无僧道所有印记宜贮府
  库慎勿添立护印之人崇长异教觊觎复兴仍禁
  民无得给度
 一灵山檀上舍以死捍患宜与立祠
卷九 第 51a 页 WYG1267-0873c.png
 一名宦乡贤宜立二祠学之师生议当列祀典者具
  实迹条上
 一近岁林公锦有功于廉甚多其所存遗迹宜亟修
  之俾勿废以慰民思
 一立祠表墓者各遣教官祭告其英灵
 一建立社学宜详书其事于学宫提调官会教官及
  诸生推举儒士堪为教读者如无以生员有学行
  者为之
卷九 第 51b 页 WYG1267-0873d.png
    右仰廉州府抄案转行各州县及儒学遵行
为风化事当职巡历雷郡采访民风考按图志今略举
所当兴革者条具于后
 一珠池中馆废罢空闲公馆改建学宫万众鼓舞称
  快但立学以文庙为先多士有所瞻仰前堂卑窄
  弗称宜以玄妙废观正殿改建大成殿观门及旁
  屋改建棂星门基址易价充费观旧有田其改为
  学田
卷九 第 52a 页 WYG1267-0874a.png
 一玄妙观因其废而废之旧设道纪司而无道士一
  人所有印记宜收贮府库慎勿添立护印之人崇
  长异教使之复兴
 一天宁寺僧一人而占田三十六庄影射差役坐享
  厚利蠹国殃民司政教者所当治也庸僧不通内
  典不守清规本当尽数入官既告愿让田二十庄
  为学田姑示宽容僧死毋俾他僧接管以崇异教
  每大礼习仪宜于学宫展教慎勿于寺中俾复得
卷九 第 52b 页 WYG1267-0874b.png
  以藉口兴建
 一寺田观田既改为学田宜分其所入以为四积其
  二以修葺学宫及社学其二以延社学师及均给
  教官杂用以宽府县备辨礼器等费有馀则以赒
  生员之安贫者岁终府司遣官集送用过数目以
  凭本道查考
 一寇莱公祠宜命人守视十贤堂附祀文庙之旁窄
  隘弗称其以怀坡书院改为思齐书院崇祀昔贤
卷九 第 53a 页 WYG1267-0874c.png
  其一翰林学士苏公轼其二正言任公伯雨其三
  门下侍郎苏公辙其四丞相李公纲其五丞相赵
  公鼎其六参政李公光其七枢密编修胡公铨数
  公皆天下名士流寓于兹邦人尊而祀之雷之人
  物未有显如数公者岂山川之灵不发于本处之
  人邪余故名曰思齐以望雷郡之士正字秦公观
  苏公门下士难以并列与唐柳公仲郢李公邕俱
  改入名宦祠众论未合令师生再议列上
卷九 第 53b 页 WYG1267-0874d.png
 一乡贤名宦祠宜与修葺郡无孝子节妇祠今宜补
  立学之师生集议当入祠者具实迹列上
 一广济寺乃系私创宜毁以灭迹其寺田改为学田
  附掌于学凡郡有孝子义夫节妇生当存问殁当
  表扬者于此取费
 一天宁寺铜鼓并各寺院铜皿送学镕铸祭器以绝
  怪诞
 一府学前旧有民居宜以官价易之充拓学宫规模
卷九 第 54a 页 WYG1267-0875a.png
 一圆通宝阁镇渡塔六祖真玉堂东岳庙五显三官
  三师地府诸庙上元诸庵一应淫祠俱应尽数拆
  毁
 一雷志旧载寺观及珠池中馆俱与刋落
 一四姑堂废宜与兴建其以天宁寺后堂为之立神
  位于内
 一建立社学宜详书其事于学宫提调官会教官及
  诸生共举儒士堪为教读者如无则以生员有学
卷九 第 54b 页 WYG1267-0875b.png
  行者为之
    右仰雷州府抄案转行各县及儒学遵行
为风化事当职巡历南雄考按图志采访民风略举所
当禁革者条具于后
 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譬则木之有根水之有源
  也今南雄之民皆不祀先祖是绝祖考血食而忍
  其无所依归不孝之大者也有司宜严加禁约悉
  毁外神责令专祀先祖
卷九 第 55a 页 WYG1267-0875c.png
 一淫风流行始于男女无别南雄丈夫懒惰却令妇
  女出外佣生过岭挑担则与雇夫同行买卖则与
  贩客相接或男女同席而饮或翁妇同堂而食既
  已混乱无别必然奸淫无耻为民父母者深恶而
  痛绝之严加禁谕教以内外男女之别养其羞恶
  之心有故违者罪其夫及其父母
 一婚姻俭约从礼则男女各得及时今南雄成亲女
  家父母兄弟娣妹及亲戚男妇俱送至婿家或中
卷九 第 55b 页 WYG1267-0875d.png
  途设燕男女喧哗或同送及门尊卑混杂昼则宰
  牛燕会夜则联床厌饮婿家贫不能具酒食遂至
  长大不能成亲最为丑陋之俗有司宜严加禁革
  教以亲迎之礼不许女家亲戚陪送违者罪其家
  长
 一送终人道大变南雄民有父母之丧皆不以衣衾
  棺椁为重惟务供佛饭僧或暴露尸形而动经数
  日名曰保奏或广开坛醮而直逾五旬名曰过七
卷九 第 56a 页 WYG1267-0876a.png
  有司严加禁革责令遵行丧葬家礼
 一书铺当禁之书一曰时文蠹坏学者心术二曰曲
  本诲人以淫三曰佛经四曰道经扇惑人心先已
  通行禁革委官宜责取各铺并地方总小甲邻佑
  结状如再发卖前项书籍重治以罪再不许开书
  铺仍大书告示张挂关隘去处不许从外省贩卖
  前项书籍私入广东境内不时差官盘验以诘奸
  弊
卷九 第 56b 页 WYG1267-0876b.png
 一南雄民风愿悫乃有外省无籍之徒度岭教书专
  教子弟读律因而教唆起灭词讼大为民害有司
  宜悉禁革敢有潜住民间教书者拿本道重治罪
  及其主人
    右仰南雄府抄案转行各州县遵行
为风化事当职巡历东筦考按图志询访民风略具一
二所当兴革者于后若其详则有望于令长之举行师
儒之建白云
卷九 第 57a 页 WYG1267-0876c.png
 一乡贤祠旧所举列闻有一二未厌公论通学师生
  其采访功德实迹堪载祀典者会议列上其未惬
  舆论者毋得滥举
 一创名宦祠凡有功德于民堪以庙食者具姓名列
  上
 一表章熊飞忠义祠立于榴花村以义士赵必𤩪并
  祀若必𤩪祀于乡贤则专祀熊飞可也
 一废额寺观及淫祠田查出均拨各社学量拨医学
卷九 第 57b 页 WYG1267-0876d.png
  以为永久之利
 一委教谕刘兰训导舒清方辂亲诣在城并各乡通
  查一应淫祠尽数拆毁变卖基地收贮材料量兴
  社学以教子弟立社以行乡约毋得纵容豪右减
  价承买奸顽集众阻留其各坊巷乡村教子者委
  官悉心查访仍会里中父老推举资行端谨者留
  之浮薄轻贱干求为师坏人子弟者即行罢遣
    右仰东筦县抄案画一缴报
卷九 第 58a 页 WYG1267-0877a.png
 
 
 
 
 
 
 
 
卷九 第 58b 页 WYG1267-0877b.png
 
 
 
 
 
 
 
 庄渠遗书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