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a 页 WYG1258-02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容春堂后集卷三     明 邵宝 撰
  序(十九/首)(一/首)
   冉泾邵氏族谱序
冉泾迁自新桥新桥远矣吾祖自冉泾始志所知也冉
泾曰容春府君自容春至宝凡八世族之众散处者凡
若干人而南塘水闼桥为著宝于南塘继高之宗也幼
也孤莫知攸叙尝得从伯祖廷圭手画图系焉因稍辑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b 页 WYG1258-0249b.png
录以备观览及登第入官出入外内常以自随再质于
知谱者凡若干年而后成编继而获复冉泾故居为今
第即容春轩遗址辟为精舍又若干年赐告侍养归自
户部乃作四代家庙如典而容春府君则岁修冬至之
祀肇祀之岁群宗咸会谱于是始刻惟君子之论宗法
尚矣大宗之分非小宗之所敢与也然在我有不敢诿
者居可复也祀可举也矧兹谱之修其敢弗卒义起而
志从之其亦吾分尔哉宝不肖年且暮矣而道不加修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a 页 WYG1258-0250a.png
嗣犹未能承也族犹未能赡也盖为是愧且惧者久矣
故于谱也感谨书诸首简正德乙亥秋九月朏七世孙
继高小宗子具官宝书
   李文正公麓堂续藁序
麓堂续藁若干卷太师西涯先生李文正公致仕后所
著也公所著有麓堂前后藁者刻于徽郡公门下士提
学侍御张君汝立实与图焉公卒之明年汝立复得是
藁遂于苏郡刻之而属某为序某尝闻之道之在天下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b 页 WYG1258-0250b.png
其极至于万变君子之言行以之文也者言之精而行
之著也是故道尽乎变而后可以言道文尽乎变而后
可以言文苟非其人则何以与于此公生四年以神童
承顾宠储养进修又十馀年学用大成既举进士回翔
翰苑久而后登秘阁进位师傅历三朝五十馀年高明
端雅盛德嘉谟上沃下敷泽被海内乃或当艰应遽定
震稽疑所谓道者隐然在公之身故其为言弘衍旁流
即物陈义惟其所当皆能极乎其所止虽其言篇篇殊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3a 页 WYG1258-0250c.png
而所谓道者错然在焉盖自六经至诸传子史上焉准
之次焉资之下焉亦时取之如大将御戎不闻号令而
一鼓一麾无不如意如金之铸于良冶造化自我而不
知所以为之者有道哉文乎可谓能尽其变矣其卓然
称大家而为学者宗师有以也夫世固有承迂袭隐谓
之理学否则荒于释老否则杂于稗野自以为玄为达
为辩博者皆公门之弃也宝不敏出公门下几四十年
辱公指教多且深矣东归以来病馀閒居窃有所论如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3b 页 WYG1258-0250d.png
此方将书以请焉而公己矣先是公尝作信难遗宝乃
今有馀思焉敢以是为汝立复公德厚而彰功钜而远
古称三不朽公实兼之天下后世当有公论焉谨序
   冉泾图序
冉泾邑城九箭河之一也西距弦河东达于弓河凡百
有几十有几丈中有桥通南北曰冉泾桥历岁既久桥
东河尚可舟其西仅有一二洿谓之河形又西河塞几
弗可迹予既复先世之居居当洿且塞处说者谓水由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4a 页 WYG1258-0251a.png
西来凿之可舟然其地仅有一巷所傍皆民居也或请
以贾易之民余曰毁人以自便而可乌乎而不可谢不
听乃凿巷地阴为之沟道水东之既脱隘凿为渠焉阔
若干丈至于桥凡若干丈以粟佣力皆出自我时县令
侯君世卿请助予谢曰劳人以自省而可乌乎而不可
无以以易西街滨河地便民舟泊者其可也越月凿功
成侯君擢秋官去少尹于君世用方署篆来观于河复
叹曰桥且敝不可弗作此吾有司事公无与焉于君备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4b 页 WYG1258-0251b.png
材石属诸匠经画既定都水郎中谢君邦应以视水至
檄县以公钱为河工助予曰桥西河予为予凿也无庸
兹顾桥之东尚浅请藉兹力浚焉以便民舟其可也越
月浚功成又越月桥成乡人耆老又谓予曰桥南故有
中街庙以祠土之神今栋挠壁败盖与桥同而弗与皆
新继自今祠其于何予曰然哉然吾力不能又不可以
干官政吾以告富而好义者于是助者凡若干人又越
月庙成庙费白金百两出者以予言故桥费白金六十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5a 页 WYG1258-0251c.png
两出者以于君言故西河费十有六两出侯君东河费
十有二两出谢君予费粟百有九十有五石董是役者
义民马经都水分司暨郡县皆檄之寿府长史致仕杨
公崇周实惟里居既有记刻石经复为之图于是乎序
   律吕新书解序
古乐之不作古之律不存于今也定律有道焉古之书
不有传于今者乎传焉而不能行何居知物知数天人
参稽而虚平精白以尸之非有道者不足以与此吁嗟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5b 页 WYG1258-0251d.png
乎若是其为之难也为之难言之亦难宋蔡季通氏尝
为书朱子序焉极其称许至谓独见超然千古一快然
迄今数百年矣曾未有得其堂奥者吾观张叔成之为
解也蔡氏之书其将行乎何其悉而理也叔成名敔饶
之德兴人予弘治辛酉江西所举士也于是予方校文
尝求知乐者于士盖有以叔成言者会叔成领荐以去
有缺闻焉乃今见此盖叔成之所造者深矣我国家承
平既久行将制作以协钧韶当有知叔成而用之者予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6a 页 WYG1258-0252a.png
病矣虽知焉亦奚以为为之序而归之
   宜兴李氏族谱序
论族者喻诸水或源也或委也其为物不同其理一也
虽然溯焉沿焉派而别焉则存乎人是故谱修而后伦
叙伦叙而后恩义有所错古之善族者先谱谱出于史
史难矣谱岂易哉宜兴李氏望族也其族有名士曰瀛
字宗源者志在合族手录其先世文献之详及其兄弟
子姓名属合为一帙而请法于姑苏文徵明氏徵明夙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6b 页 WYG1258-0252b.png
精史学见而嘉之乃为斟酌损益以成此编其文约其
事核其例简严君子谓徵明善谱谓宗源善族他日宗源
以告于某某曰然哉宗源归属其族人崇德典史某刻

   送按察副使林君提学山西序
正德甲戌冬十一月龙溪林君廷元自镇江知府擢山
西按察副使而总理其学政越明年春正月玺书自京
师至将奉以行则用书告别于予予既作诗送之而其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7a 页 WYG1258-0252c.png
旧僚黎君乾德复以君意来请言初君以进士有事于
江西之建昌予适遇焉而相论议者数日于是知君以
学比予在户部君为郎中咨谋可否朝夕周旋者数月
于是知君以政盖至是历数年矣而知益深故君之爱
予犹予之视君也君行而予言固若当然者顾予病馀
荒落不能自副而又不能以已也则何以为乾德谋哉
昔予初领江西视学之命今少傅吏部尚书邃庵杨公
在太常太子少保大学士介庵靳公在翰林皆辱为序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7b 页 WYG1258-0252d.png
以赠某也不敏愧乎其言然至于今犹不忘也其大旨
邃庵公则谓学政当酌宽严之宜介庵公则谓学术当
择是非之实夫政之宽严以人不以己术之是非以己
不以人此则区区之有得于二公者也夫人非其徇之
谓而因之谓非人是因则惟己之徇矣苟无韦弦之戒
则不能成水火之济无足怪者夫已非其任之谓而明
之谓非已是明则惟人之任矣苟有槃烛之疑则不能
极玉石之辩亦无足怪者是故酌宽严之宜者存乎权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8a 页 WYG1258-0253a.png
审是非之实者存乎识识以道充充则博博则精精则
何不辩之有权以德执执则定定则通通则何不济之
有盖凡齐量庶务进退群材莫不是由独学焉尔哉然
学者学为天下用也故官以纲纪师道存焉成诸己而
养乎人其感孚振作之机固将有在矣而所谓章程者
次之修敏如君有不闻是乎予也莫助之爱无以致焉
而惟二公之意是述盖监迩而忘远矣二公今天下之
元老也镇江为其乡郡其知君固深于予予知君之能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8b 页 WYG1258-0253b.png
信之也于是乎言
   明府侯侯考绩诗序
无锡之为县旧矣在江之南为望至论其治或以为难
或以为易予亦持乎其间然予尝以为邑之事莫大于
赋与讼观乎赋讼而治之难易可见矣乃今徵乎明府
侯公焉公以进士出为邱县舆论才之顷以更剧来涖
无锡吏以赋告公曰于我乎徵书片纸付里胥民先期
来输舟夺港檐负争涂门填除塞税长执筹量穷日夜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9a 页 WYG1258-0253c.png
无休时自始输至毕不踰五旬吏以讼告公曰于我乎
听旬日一受牒籍志而行之不以属吏及两造在庭数
言而折刑责加焉退无怨言其闻风自已者什恒居九
若是而谓之难吾不信也虽然前乎是者有赋矣逋积
数年若罔闻知者独非此民乎有讼矣邑未终听辄走
而之他累数年而未已者独非此民乎若是而谓之易
吾又不信也吾知之矣令得其人则易不得其人则难
难易在人其在地乎始公之至予病未克谒越数日公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9b 页 WYG1258-0253d.png
过予精舍坐论移刻而去予谓人曰邑其治矣或问故
予曰邑之人有二君子好礼小人畏法礼加于所好则
益崇法加于所畏则益严易是不治公礼法人也吾知
其必能以是施之民也或疑予言既久而后信之故曰
难易在人人孰为得得乎礼法而已矣吾尝以是徵之
前政洪武中有东平韩某惟其人正统中有永嘉项某
亦惟其人当是时人皆以为易也二公而下难治之议
起焉韩好古力学有循吏风项亦文雅易简皆所谓有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0a 页 WYG1258-0254a.png
礼法者公博学多闻文章法比皆称精敏不知韩项二
公于公何如也公之政于兹才期有六月合邱之绩当
考三载巡按御史唐君异而旌之其文多所称重其最
重者曰操履贞纯器识远大君子谓其言允宝病且僻
不敢与闻政窃闻乡大夫士有诗颂公遂以所尝论者
序而归之
   澹成先生七十寿序
澹成先生杨公谢寿藩辅导归居锡邑者十有六年年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0b 页 WYG1258-0254b.png
七十自其子女妇婿外郡邑之伯长里居之耆俊与夫
庠序游歌之士郊野耕牧之民道路行游之人亲者致
币敬者致词莫不以上寿为公祝焉二泉邵某室邻于
公或见而问焉曰何为其然也某曰吾昔为许许之东
北有木焉其大数抱其高什之其阴四尺为步数百风
焉则声闻数里盖自始植于今数百年矣舍其傍者朝
夕祝焉曰愿久斯树以荫我也其东西南北相去数里
者其祝如之盖其意以其色足以起吾望也其声足以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1a 页 WYG1258-0254c.png
振吾耳也故爱之云尔间有执寻斧而过焉者其祝之
亦如之问之曰我国工也有木如斯所谓栋焉梁焉者
也过时不取用则晚矣予目望而心度焉以为栋梁之
式于是乎在故祝焉吾之祝之其诸异乎彼之祝之也
与予闻而叹曰斯木之在于斯也荫焉而爱之望焉而
爱之闻焉而爱之者情也以为度焉而爱之者道也其
衷皆发乎天予感焉尝为之说今公之寿而人之祝之
何以异是公幼禀异资博极群经子史而融会于心肆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1b 页 WYG1258-0254d.png
口为言执笔为文皆炳乎有章而尤留心于经世之务
刚直守道不为利疚不为势挠行年四十始魁于乡继
举进士乃自请教授一郡既而简擢国子监丞以至今
官其道可以行矣又未年而引焉终隐而不出譬之于
木所谓栋焉梁焉非公谓耶世之求材者舍是奚所取
则焉所谓声焉色焉荫焉者则固其馀也是故郡邑之
长伯里居之耆俊荫焉而爱之者也郊野耕牧之民望
其色而爱之者也道路行游之人闻其声而爱之者也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2a 页 WYG1258-0255a.png
庠序游歌之士则取则于材焉而爱之者也其情异而
爱同如是其祝之同也不亦宜乎今国家有大营焉求
材者日将取之不特以为则焉而已是故存之于野则
全天地之委寿未艾也登之清庙明堂则成天地之用
寿亦未艾也盖异地而同寿其道如是予是以前同夫
人之祝之而后独致吾意焉爱以天下祝以天下此朋
友之情也亦君子之道也然爱焉而莫之助也祝焉而
莫之加也亦自致而已矣问者谓予言然请终祝之先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2b 页 WYG1258-0255b.png
是公之子大邦谒予为寿公之序因书以归焉
   伯川子辞庆客序
伯川子行年六十于礼称耆客将往庆之伯川子曰吾
何忍哉吾先大夫未尝及斯庆也吾何忍哉母在而称
老抑吾岂敢正月朔旦祗见太夫人已遂舟而访吴礼
侍宁庵公于宜兴盖谢客也数日还访二泉子二泉子
曰生日之庆非古也君子谓具庆者可行之子慈侍者
盖欣戚半焉耆而辞庆于客其陈义甚衷而度子知礼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3a 页 WYG1258-0255c.png
哉子大夫也子有礼言则人将兴礼在乡则乡人兴在
国则国人兴年不于子庆而以礼之兴为乡人与国人
庆不亦可乎伯川子曰君子哉子之言也吾不敢当请
以为吾母庆
   王友石画序
永乐初友石先生为中书舍人与都给事中倪公克明
同寓京师倪屡索画友石诺焉久之乃得此幅盖得意
笔也给事藏之甚珍至其孙御史公汝敬正统甲子将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3b 页 WYG1258-0255d.png
赴乡试留馆主华以文为别后以文女归陈用宾遂携
以来工部员外郎进之翁用宾仲父也以绘事妙一时
见而心赏之尝焚香再拜以观杨谟孟贤为工部从子
婿用宾归焉孟贤卒归其从子正甫正德辛未夏五月
正甫以归我间以视潘继芳甫言其故如此遂录以识
   毗陵忠义祠录序
毗陵忠义祠录成之四年吾邑令平溪侯侯世卿始梓
行之先是武进叶夔司韶之辑斯录也亟视宝请序时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4a 页 WYG1258-0256a.png
宝以致仕之命归自漕台既谢不敏未几请祠命下宝
起承乏户部司韶复致书今御史中丞秦公国声以书
来属申之以京兆尹白公辅之地官主事丁君元德宝
时请养南归诺焉而辍于病者二年于兹兹侯将从梓
事则授简请校盖中丞公实属之宝乃略加诠次而为
之序曰忠义何为而有录也著其所以祠也祠之举起
于庠校上于台察而议于宗伯允而后请诸上诏俞焉
而著于令矣则何录之庸昔在宋德祐间北兵既深江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4b 页 WYG1258-0256b.png
淮奔隤退以吾常为徼盖去亡无几而姚陈诸君子仓
卒起任守孤城抗大敌力尽以死有馀愤焉文山公尝
谓常为宋睢阳诸君子其巡远乎非耶此其忠义之为
烈久矣乃若其迹存乎国史史之外有郡邑志志之外
有家乘有墓碑有序跋哀吊诸作而尚论者于是乎徵
是故录不容己也嗟夫国于天地有与立焉者忠义是
也忠义在人为道为志而气实配之养自夙成发由衷
出倡焉应焉雷行风动唯其所在城池焉于斯为险甲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5a 页 WYG1258-0256c.png
兵焉于斯为利盖屹乎有不可犯者若夫成败数则存
焉而吾浩然之塞固不可泯也传所谓虽无与立必有
与毙者非若人谁其以之故郡之有祠君子曰礼或者
谓元祀之称秩九原之与归皆隆往也往者无闻亦何
与生者为而不知教道实行其间盖如是而偷懦作如
是而贞毅奋如是而奸邪惧俎豆尸祝于前颂歌慨叹
于后而箴规文告顾若有不能及者祠以一郡而风于
天下乌乎其微而远哉司韶倡是举而录以终之遂成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5b 页 WYG1258-0256d.png
一郡之书吾侯侯图是之传盖天下之志也肇祀之岁
常城成寇歼于江斯礼也其时哉因并著之
   殊恩晚福诗序
户部郎中钱君世恩得请归养之七年为正德乙亥其
母王太宜人寿八十而康强如六十七十者邦之缙绅
大夫士咸为世恩庆之世恩问所以为祝言之首者于
其姻友邵某某既谢不敏然尝敬观太宜人所受诰词
有曰尚期晚福益迓殊恩者大哉皇言其今之兆乎请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6a 页 WYG1258-0257a.png
以是为祝先是太宜人寿六十世恩为礼部主事太宜
人始封太安人飨其禄渥哉上恩国人称福焉继而寿
七十世恩署郎中于工部太宜人进今封飨其禄渥哉
上恩国人称福焉当是时世恩在朝太宜人在里第相
违数千里养虽丰未躬也未几世恩迁今官疏请终养
上鉴其诚许之于是太宜人傅内政于诸妇者若干年
矣世恩率诸孙诸曾孙若干人晨夕侍焉内承心志外
适气体日以继日用能有兹寿于戏休哉书称五福其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6b 页 WYG1258-0257b.png
一曰寿说者谓福以寿而后享故是焉先然寿原于数
保之在德而养以介之养子职也仕则有臣职焉有臣
职则命自上制上予之归而子职其职寿于是乎有与
焉惟太宜人恩自上出福自上锡以今视昔固有出于
寻常万万者矣继是今耄焉期焉登乎上寿斯恩斯福
日感之而日飨之而日迓承之其奚穷乎故是焉祝舍
是其何词之以某也不德方蒙赐告侍吾母太淑人养
闻钱氏之举与有光焉敢述兹文太宜人前进士沂州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7a 页 WYG1258-0257c.png
同知万松公子也其配赠工部署郎中南邱公其子则
世恩其仲也君子论德皆谓之称诗凡若干首
   送山东布政使元山席君序
正德九年秋七月浙江按察使元山席君文同擢山东
右布政使宪副江阴高君曾唯以予知元山请赠言焉
元山始自蜀省弘治已酉发解第二登庚戌进士出尹
郯城入为工部主事改户部进员外郎累迁河南按察
佥事贵州提学副使河南参政至是长宪两浙凡历中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7b 页 WYG1258-0257d.png
外若干年士望日起以著昔有论士于宋嘉祐之世者
曰以通经学古为高曰以救时行道为贤曰以犯颜谏
诤为忠盖一时之言也而士之为道具矣我皇明承平
百五十年弘治中先皇帝在位治法隆古人才视嘉祐
为盛时若元山盖兼有之元山博综群经而原性命达
经与权尤深于春秋盖吾闻诸王克勤氏其为文章出
入子史粹然典则而先民是则盖吾闻诸刘用熙氏胡
仲光氏其行已如其言盖吾闻诸钱世恩氏陈嘉言氏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8a 页 WYG1258-0258a.png
其为书有漕船志者具综理之才兼变通之识君子谓
可以观经济焉予之为漕录也盖多取之故于遇元山
最晚会亦最疏而自谓知之最深又尝见其所上灾异
疏指切时事累数千言披露激烈有犯颜谏诤之风焉
其行道其救时所谓兆焉而未大者也今既总宪而复
长巨藩道不于是而大行乎天下之大政有六焉卿倡
于内牧承于外内分而受成外合而宣力要于阜民而
已矣元山兹行其地牧也其再陟则卿也道行于卿而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8b 页 WYG1258-0258b.png
具于牧吾兹为元山贺之元山通经学古者也抑先是
有试焉以若所已试而有位于卿加以他日犯颜谏诤
之力致吾君于隆古之治则所谓行道救时以收平生
学古之效将于是乎在矣宝不敏贺焉以是赠焉亦以
是元山北行过我于锡何以处我哉
   恩思录序
南京某道监察御史麻城汪君端甫以三载考最敕赠
其父坦庵公如其官母某氏为孺人得命稽首拜受曰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9a 页 WYG1258-0258c.png
是惟朝廷之渥恩臣正不才何敢当抑何以报既而泣
再拜曰是惟吾先世之善庆而吾父克成之也是惟吾
父义方之教而吾母克佐之也正则何以致之虽然有
禄以祭不如以养有官以赠不如以封悠悠我思将何
及哉盖端甫于是乎有馀情焉大夫士之知端甫者咸
赋诗以扬其美而且慰之君子为之题曰恩思之诗端
甫萃而成录缄以示宝昔宝为守于许而端甫典钧之
教二州比境故宝得与端甫游端甫尝述其父母之贤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19b 页 WYG1258-0258d.png
若曰隐居养亲博涉书史能为声诗仁厚和易犯焉而
不校若易所谓肥遁贞吉者吾父有之躬蚕绩谨馌饷
宾祀孔时严毅而贞顺若易所谓无攸遂在中馈者吾
母有之宝闻之为之起敬以是知其善庆之有成也又
闻端甫在钧州抗颜作范以振骄惰久而能恒师道立
焉故少师马公州人也称为贤师三典文衡皆称得人
于是少师公位冢宰端甫以知者荐召至京师简擢南
京江西道监察御史至改今官前后凡若干年尝监额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0a 页 WYG1258-0259a.png
税于内库阅市肆于都城靖戎于闽藩诘盗于畿内诸
郡所至激扬得体且屡有建白皆系国是称名御史者
归端甫焉观端甫之自立而可以知义方之教矣今也
归德于亲祭而思养焉赠而思封焉思之不已而形之
言焉君子谓端甫于是乎孝虽然亲则不可作矣孝子
之道敬共事君以迓后命重为亲荣祭以大夫赠以大
夫冠冕以象之鼎俎以荐之金石以铭之其思也如或
见之且有令名以震耀于永世端甫之心庶几慰焉尔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0b 页 WYG1258-0259b.png
矣恩思之思君子当继其声焉录不亦宜乎于是乎序
   使西日记序
使西日记记使事也正德癸酉今致政太仆少卿姑苏
都君元敬以礼部郎中奉册封之命西如庆藩自京师
至宁夏而复历三时行数千里日记于是乎书比致政
归都水郎中谢君邦应方视水东吴见而梓之夫使之
重于君子尚矣孔子论使尝有取于专对不辱当是时
列国交聘抗礼执言各爱其情故使之难如此今天下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1a 页 WYG1258-0259c.png
一国四方无虞其在海外亦惟大君是尊敬承惟谨苟
无愆仪越度于使称矣所谓专对不辱今于何有而君
子犹是之尚者重命也抑致命之馀有交际焉有临观
焉有赋咏焉有听采焉有考阅焉有感且吊焉交际可
以观义临观可以观趣赋咏可以观才听采可以观识
考阅可以观学感且吊可以观情具是数者则于天下
何往非宜而独使哉使使焉而当列国之时所谓专对
不辱者亦奚难之有是故君子重使不惟其事惟其人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1b 页 WYG1258-0259d.png
不惟古人今之人皆然吾于君斯记也重嘉之君好古
博雅粹然文儒使乎未足以尽君君平生所著亦不止
是别有传者兹不著
   松云鹤逸诗序
松云鹤逸诗者客赋以为宪使吴公寿也正德甲戌公
谢山东总宪之政而归明年乙亥公之年于甲子为复
始诸子辂轼辙请以众宾为公祝之春王正月吉日惟
望设燕于堂仪物兼备郡公县侯乡大夫士至于姻友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2a 页 WYG1258-0260a.png
群然毕会能诗者赋焉君子什而题之曰松云鹤逸之
诗公昔以梦鹤为别号先是数年公为监察御史逆瑾
煽祸养晦家居尝大书其燕室曰松云鹤逸盖用自况
乃今再起而复遂焉故赋者以之厥既成什辂等诣予
请序夫鹤一鸟也自经传以来见于纪载多矣率未尝
有以凡禽视者盖羽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其下
为鸾为孔雀为鹤而鹏则怪而荒矣故世之儗人者修
伟则于鹤旷远则于鹤清高閒适则于鹤且志有之圣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2b 页 WYG1258-0260b.png
人在位则与凤凰翔于甸是故以德则凤其圣也鹤其
大贤乎以位则凤其君也鹤其大臣乎盖其理如此故
隐而能彰为九皋之闻近而能远为万里之志然而知
中秋则鸣知中夜则鸣其于凤德复有类焉逸而能久
为千岁之寿亦固其理也哉公幼负异质博学而文慨
然欲自见于天下颖之所露见者称叹而清词丽翰落
笔成章盖自诸生至举进士厥问日起其为九皋之声
也久矣继而遭际先皇帝临御公由行人擢御史廷有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3a 页 WYG1258-0260c.png
昌言台有公议尝出按于云贵于河南风采震耀于凡
山川纡曲天地圜方一再举而悉见之及简擢宪副奉
敕饬戎中州作镇于曹维时寇警孔棘公以雄才奇策
屡至克捷今大司马长洲陆公以御史大夫总制诸军
尝疏上公绩既而总宪山东表然为庶僚纲纪万里之
志于是乎一试焉所谓凤凰与翔者非是谓耶乃若知
夜若秋长鸣而终举之信哉乎公之于鹤也斯其深矣
公尝为鹤谋必松焉与巢必云焉与游鹤于是盖有无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3b 页 WYG1258-0260d.png
心而冥会焉者今夫云变而无方于道为智今夫松节
而有贞于道为仁鹤乎鹤乎周旋其间其静也松其动
也云盖不知千岁之将至也以是为逸可谓天下之真
逸矣鹤乎鹤乎其谓公何祝公之诗以是兴焉其可也
以是比焉赋焉其亦可也某与公同学且同举进士同
立于朝者数十年盖知公者莫如予顾予勿药之初不
能与兹燕也请以是祝因以为序
   魁字屏序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4a 页 WYG1258-0261a.png
大魁字一宋丞相信国文公手笔也弘治辛酉予视吉
安郡学获观焉而摸之以归有请屏而揭诸吾学尊经
阁之下者予曰吾意也斯其称焉尔矣越十有五年正
德乙亥邑令平溪侯侯世卿方崇学事字于是乎始屏
君子以是知斯文之将大显也是岁秋八月丁祭后三
日具官邵某记
   叩虚集序
叩虚集者今致政寿府长史澹成杨先生所著也其名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4b 页 WYG1258-0261b.png
叩虚则先生所自命盖取诸晋陆机文赋语云苏子瞻
称韩子文起八代之衰若机之文盖其所谓矣而先生
取之何居取其论而不取其所为文也夫文至韩子而
盛以其原于六经也其在当时变而之古功亦大矣然
而唐末五季至于宋初犹不能尽变焉至欧阳子出始
尊用韩文而后复古之效乃至于今盖欧阳之后有程
朱二子出焉以明六经之道六经之道明则文之出于
六经者固不得而易也欧阳倡六经之文程朱倡六经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5a 页 WYG1258-0261c.png
之道道于斯则文于斯顾论功者以道而文不与焉然
则文之在天下为之难论之亦岂易哉先生少敏力学
辩博英迈凡所述作言以意出意尽则止而纡徐衍迤
涣发条达有欧阳之体焉徐而究之其为言一宗乎仁
义而道德是归盖程朱之遗也其视所谓八代者先生
不惟不屑为亦有所不暇为矣而叩虚之云顾不以人
与世而弃焉先生之为道不亦博且光哉先生举弘治
庚戌进士自请教授金华擢丞南雍至今官以老其言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5b 页 WYG1258-0261d.png
行志节介直方严有符乎其人者君子观其文可以知
其人矣集凡若干卷总若干篇某于先生始兄事之晚
幸邻并受益宏矣集之序先生属焉其何敢辞
   送熊山人序
予之治精舍于惠山也岁丙子十一月始落焉适董道
卿自兰溪来予与之入观观已行山中西至听松庵庵
直绣岭予草堂在焉去予世墓二百步许道卿左右视
忽指其地曰此有吉壤百岁后可为太夫人寿藏虽然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6a 页 WYG1258-0262a.png
吾目力浅未若丰城熊山人山人者挟其术游吾金衢
诸郡有年矣自吾师枫山先生以下诸大夫士皆称重
之吾今南归以公命致之当来来则问焉其可与否将
于是乎在予曰有若人乎幸为我必致之今年丁丑春
二月山人至予与之达观于山中如道卿之所之其言
如道卿而加详焉其称中峰左右冈阜前后水沙去来
会合皆本诸其书而妙出其目予虽不知地理知其言
之不诬也明日予以语吾友宪使海洲吴公公好言地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6b 页 WYG1258-0262b.png
理论者称其精覈虽专门有所不及及见山人尤信重
之会有女之丧遂用其言以葬且为寿藏于青山惟山
人之指于是山人之名在吾锡犹其在金衢诸郡也秋
七月将西归是冬期复来而请赠于予予遂叙以赠之
海洲公以下赠诗者凡若干人山人尚质有名与字而
未有号锡人谓山人盍请号焉山人以告予号之曰云
洲盖取诸王勃氏滕王阁诗云
   菊雪倡和诗引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7a 页 WYG1258-0262c.png
正德壬申夏予得请侍养归越四月同社诸君约为菊
之观又三月为雪之赏席间有诗一倡群和凡以写兴
而已非有意于闻也既而和者日多遂成巨卷静观施
君乃刻而帙焉自是将有闻者矣夫事出于閒暇道拟
于息游戒寓于太康盟寻于久要而兴寄于真率前辈
君子有遗风矣乃若菊表晚节雪徵岁寒某也不敏亦
将有意焉顾未尝昌言于篇而徒以声律是闻是固非
所敢先而徵诸他日其或不可缺也静观是举抑亦有
容春堂集 后集卷三 第 27b 页 WYG1258-0262d.png
同予者乎遂复僣书诸首简是岁冬十二月既望
 
 
 
 
 
 
 容春堂后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