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里集 续集卷七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a 页 WYG1238-044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里续集卷七     明 杨士奇 撰
  序
   送邓训科序
永乐十年泰和医学阙官邑大夫举邓迁请命于朝太
医院试之曰能遂以为泰和医学训科将归其所与姻
好鸿胪序班萧子敬求余赠以文盖以余与之同邑也
邓邑中故家其先宋之时有兴举神童者诗书簪缨世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b 页 WYG1238-0449d.png
不乏人元之时有子方子静两先生惇德硕学虽不仕
隐然名动江乡之间所以冠冕儒林仪范后进至今灼
灼著人耳目皇明统御天下文运丕显四方俊乂争先
奋跃愿效用于时吾邑之士翕然云兴而杭州府通判
杨自立先生德安府同知罗子理先生四川盐运经历
邓崇志先生尤以清脩苦节著闻时称为杨罗邓邓氏
又有大椿先生崇雅先生相继而出虽其位崇庳不同
而清洁之操炯然相映者盖未尝不同焉于今独崇雅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a 页 WYG1238-0450a.png
先生岿然而在虽以疾废然老成典刑尚有以为乡闾
斯文之重可谓邓氏盛泽者矣况又有如迁者继踵而
出乎今迁虽以医见用于时夫医圣人之教而人之生
死系焉此其术不可以不慎也子为诗书簪绂之裔又
有温厚秀敏之资吾知子之必能慎也夫能慎乎此亦
足以绍家声而不忝乎国命矣子必勉之子归而见崇
雅先生其为我道向仰之意
   送李昌明诗序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b 页 WYG1238-0450b.png
风俗之能移人尚矣自中人以下为善为不善未有不
由风俗之化故邹鲁之儒风江汉之好游皆其俗渐陶
薰习而然非邹鲁江汉之人其性独好儒与游而天下
之人不能也吾庐陵古扬州之域杜佑称艺文儒术斯
之为盛盖庐陵人表然者矣其家说诗书人服周孔益
久而益盛此岂他邦之人其性有所不能哉惟其俗渐
陶薰习非一日之积为士者皆知所自勉是以他郡之
人不及焉然则士生于庐陵幸矣其可不自勉于其身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3a 页 WYG1238-0450c.png
哉吾家去郡城不百里闻李伯葵先生兄弟久矣而未
识也来京师见学士解君侍读胡君道其行义学问为
多今年先生之子昌祺举进士为庶吉士进学文渊阁
挺特不群励操行能文章予固重其有所由矣居数月
先生中子昌明道二千里来省其兄温然其资恭然其
仪予数过之见手一卷未尝释也亦爱重之未几昌明
以旷定省告予别而归且出诸君子所为赠行诗卷求
序则告之曰夫生于文献之邦书礼之家入有贤父出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3b 页 WYG1238-0450d.png
有善俗薰炙濡染宜子之兄弟英英卓出也然不宜自
足而不勉诸其身是行也子孝弟之心可见矣孝弟者
行之本也语曰本立而道生勉哉昌明使他日称昌明
之贤曰此庐陵之产也岂不伟哉
   送陈硕望先生序
吾邑陈硕望先生持端洁之操蕴通博之学擅奇伟之
文弱冠举进士出佐百里之治于兴宁善政施焉善教
行焉既去之二十年民犹至今思先生不忘后谪南徼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4a 页 WYG1238-0451a.png
虽武将悍卒皆知先生可贵重不可亵慢声望益著远
近慕其德义而求其文章者日继踵于门既还其乡乡
先生耆德宿学者多已物故或宦游在外惟有郭子益
先生与陈先生两人在矣郭先生洪武初尝徵诣阙下
以目疾罢归杜门守道非其人不接也陈先生方以启
𨗳后学为重从学者有不远数百里而至三年阶高科
而登者愈多矣今上咸和万方笃志稽古礼文之事永
乐四年春悉徵天下名儒以事纂脩先生与焉至则老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4b 页 WYG1238-0451b.png
矣例得赐环行且有日矣方先生徵诣公车也吾乡之
学者咨嗟怅怏如失所凭恃如遂伥伥无有所启发则
今闻先生之南辕也吾意其欢忻鼓舞拜上之赐踰越
恒情可量哉盖人之学必有师师得然后道明道明然
后由之则可以善其一身推之则可以善及乎人人事
君也可以致君治民也可以泽民师道之所成夫岂细
故也使陈先生归而尽发所蕴以为学人志士之资将
来有出于吾乡德脩而材达功建而泽流者人皆曰此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5a 页 WYG1238-0451c.png
陈先生所成也是先生虽退不尚有裨于时甚博乎翰
林庶吉士欧阳俊尝学于先生乐先生之归告朝之大
夫士作诗送之余先生之外弟也故具述所由以引诸
卷端
   送郭推官序
先王之制刑非所得已也人之生有气禀清浊厚薄之
不齐又有习俗之异也故制为教化之法以一道德而
同风俗然天下至大也生民至众也有从焉有违焉则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5b 页 WYG1238-0451d.png
又制为刑法以警惧之使之去彼而即此盖出乎不得
已也先王何其爱民之深而制法之备哉我皇上临御
以来惓惓宵旰念生民之命至重也罪之罹于大辟者
覆奏必至四至五察辞阅实瞭然无疑而于天理人心
必不可容者悯焉哀矜而与众共弃之如其有纤芥之
疑则曰宁失之不经而每岁数降德音戒饬司理之臣
以钦恤之意尤深切也如此而职司理者犹有不体德
意致讼弗得其平民之弗当乎罪此独何心哉吾友郭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6a 页 WYG1238-0452a.png
彦迁为琼州推官勤于职覈于事达于理敏于断于是
满两考矣三州十三邑之民皆爱服之广东之藩臬二
司溯而至天官皆书其绩曰能彦迁所为非能上体德
意下当人心者乎不然何以致交誉之如此也吾与彦
迁游自髫龀以至于今知之有素为人温厚谦慎又出
乎诗书簪缨之家薰陶之熟也如使天下司理者皆彦
迁上之泽焉有不下究下之情焉有不知所警惧趍向
哉今彦迁复还其职将以满其三考也然吾闻之行百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6b 页 WYG1238-0452b.png
里者半九十盖谓恒情率怠于垂成而终事之难不可
不致其力也则夫谨宦成之戒持终如始以永休誉者
固彦迁所当务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君子盖慎
之矣余与彦迁别七年今相见未几且复别故重朋友
责善之义既乐颂之又祝规之
   送梁教谕序
梁氏吾世姻家本之自幼至今笃于事亲自父母至于
闾巷皆称之曰孝爱兄弟之子如子推所有以周姻戚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7a 页 WYG1238-0452c.png
之贫者益久不倦擅经学有渊源负刚直之气勇于有
为尝训导瑞州府学教谕溧阳县学两学教久弛诸生
不自振本之至力作新之自是选科第进者皆接迹矣
在溧阳五年积俸廪倡邑人脩庙学之圮者焕然增其
旧观岂非才德兼有者欤今以丁外艰起复改泸州纳
溪县教谕繇泰和至纳溪五千里川路之险绝天下本
之上有七十之母其长子官侍近今扈从在北京独幸
本之得禄近地便娱养又违之而远去行道观者犹有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7b 页 WYG1238-0452d.png
不忍之色而况孝子之心哉故本之遑遑乎斯行者迫
事亲爱日之诚天理之公也余从而解之曰凡人出处
得失其各有命孟子曰行止非人所能君子以义安命
所不可必于已者盖无容心也易曰官有渝贞吉出门
交有功夫渝得其正何往不吉诚不系于其私何往无
功吾且为本之贺虽本之志在其亲而不在乎已夫敬
其身谨其言行勉焉效诸功业以光承国家之命以荣
乐其亲者孝之大节也孳孳乎旦莫起处饮食之奉末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8a 页 WYG1238-0453a.png
矣君子亦务其远大者哉况有子能敦诗书之习承贤
父之志旦莫起处饮食之奉有赖也本之之心可以自
慰矣然本之诚孝人也士百行莫加于孝世之任教职
者苟治于文艺众则以为可矣求文行本末并举如吾
本之盖寡见也纳溪远方之学者一旦得贤师独非幸
欤夫得贤师而不力于进脩以臻有成其果于自弃而
何以仰副朝廷教育大德哉吾既以解本之又欲以勉
纳溪之学者故引于诸贤赠言之首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8b 页 WYG1238-0453b.png
   送周添彰序
国家兴学用儒之盛古所未有内自都畿外至遐陬绝
域万里之徼凡郡县莫不有学每岁郡县之学贡其成
材者上于太学率二千人太学之六堂肄业者率数千
人学舍至无所容太学生岁以次历事诸司而官之又
有进士之科以简用太学及郡县学之生而比年繇太
学生繇进士发身者多上所亲擢内之为给事中御史
六卿之属外之为县令郡守有为布政使按察使者所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9a 页 WYG1238-0453c.png
以隆奖儒术何其盛也士生斯世苟有尺寸之具孰不
庆幸愿效用于时况躬被秀民之选承教育之恩者哉
郡周添彰自庐陵邑庠生充贡入太学历事礼部当授
官矣拳拳念去其亲亟请归觐焉人之行有大于此哉
添彰升堂拜庆奉觞介寿足以为亲荣退而与昔群居
之士道圣朝之盛事士有笃学而尚志者其不跃然兴
起哉诗曰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
菶萋萋雍雍喈喈于添彰之归吾三复此诗以致望于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9b 页 WYG1238-0453d.png
庐陵多士焉
   送康遇衷赴柳州卫经历诗序
经历幕寮之长而卫之幕尤难于他司盖指挥使至佥
事皆起身军功于凡政务设施总其纲视其成而一理
之于幕柳古百粤地去今京师数千里与蛮溪獠峒接
壤军务之繁尤难于他卫又其四时地气不常特异于
中州遇衷拜命而去视其色怡然无不堪之意岂遇衷
之心独异乎常人哉遇衷自少读书乡校已能持守不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0a 页 WYG1238-0454a.png
逐流俗睢盱淟涊以苟利虽穷蹙不少变及来太学历
事都察院夙夜敬慎勉勉不懈持洁清愈励众迂视之
遇衷独以为当然盖其心异乎常人久矣孔子曰得见
有恒者斯可矣如遇衷非有恒者乎夫充是心无所往
而弗济斯行也吾见其易不见其难也虽其地气不常
然持其志积诚而不已有自胜之理亦在我焉耳余雅
知遇衷故其戚监察御史王铉求余文赠之又求能赋
者继于下方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0b 页 WYG1238-0454b.png
   送监察御史曾本清诗序
风宪之臣国家耳目所寄纲纪之所由肃百度之所由
贞也古之任此职者必得廉重明公守道不回者而后
授之是以风宪之臣所至善者有所恃而安不善者有
所惮而格后世风宪或杂匪人而其所至善者无所恃
而益危不善者无所惮而益肆盖由其非廉重明公守
道不回而冒焉处之者也夫有正人之责者必先正已
正已之道必自无欲无欲则所存者明存者明则所施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1a 页 WYG1238-0454c.png
者公而然后有以畏服人也廉耻道隳久矣士之仕能
以无欲行道什盖得三四不能者率六七为风宪亦槩
然也凡仕者之不能风宪得举正之风宪有不能于所
罚之典加等示惩国家于用人图治惓惓激励之如此
而士犹不知所自重是果何心也哉入国朝吾西昌之
士为御史者九人始王子启而陈仲述继之子启没四
十馀年仲述亦三十馀年至今其所过之处人诵道其
善啧啧吾乡老长亦恒举其行事为子弟法四方士君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1b 页 WYG1238-0454d.png
子亦共推此两人为吾乡之望不贤而能得此欤曾泉
本清举进士为庶吉士于翰林有年今授福建道监察
御史当之南京本清果毅明敏志于有为乡荐绅先生
皆期望之曰是必能不沗风宪不沗科第翰林所出者
欤必能不忝王陈二先进及西昌者欤于是侍讲学士
王行俭相率分题赋诗赠之余其所为主者也故引诸
群玉之首
   送余通判归泰和诗序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2a 页 WYG1238-0455a.png
国家仁民之政择郡邑之吏为要邑视郡尤亲于民然
举世所病刚毅者或失之急巽愞者或失之不振有矜
物之心者或局于无施有驭众之才者或堕于无守民
未必被泽也长民者诚本乎仁确乎志明乎理人之道
通乎古今之故悉乎事物之情斯必有及民矣吾泰和
素号忠义邦礼让之俗厚文献之传远近自宋元至国
朝之初所得贤长吏历历可数三四十年吏之人品不
齐俗化不能不因之移易皇上临御之三年兴化余君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2b 页 WYG1238-0455b.png
叔炫以进贤政满用绩最升吉安府通判掌泰和县事
君和夷质直冰檗之操坚若金石而一志保民恪勤夙
夜胥吏毫末之奸无所容上官势要一不得干以私素
阿䛕险诡把持摇撼之徒咸敛迹以避闾巷畎亩帖帖
焉安于无事为县如余君盖于今绝无而仅有者郡太
守四明陈侯治行为江西十三郡之最其于属邑独加
礼余君之贤比以考绩来京告士奇曰余君浩然有归
休之志余君去即邑之百弊皆复后邑人之至京者亦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3a 页 WYG1238-0455c.png
皆言余君浩然有归志余君去即百里之民皆失所矣
言已皆若有戚色无几余君以觐来士奇勉之曰皇上
选择贤良付君泰和奈何欲去郡侯与邑民愿君之久
于位也如出一口奈何欲去余君默不应已而引疾白
天官卿求退甚固天官卿亦固尼之盖尤知其得民之
心也非余君诚于中积于行何以得上下之重其去如
此哉若前史所称循吏视余君何有间也余君今复归
泰和吾故次第其事作诗送之并致有终之祝云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3b 页 WYG1238-0455d.png
   送王教谕之象山序
王效先尝从学海桑先生陈公于予为同门始余事小
学效先已冠下笔为文章滔滔也效先学成余亦渐长
各东西散去不相见二十年今余窃禄近侍效先以佐
教分宜县学满三考上京师得握手相劳苦申间阔虽
效先论议志意不改于昔时而斑白照映容色枯槁于
是其年五十馀矣则思余之年亦非壮也而学无一进
徒然滥士名玷时宠上不能有裨于时下不能措其身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4a 页 WYG1238-0456a.png
于寡过之地念先生之不作抚去日之如流其何能不
有动于中哉效先虽栖迟下位是来也有司上其功天
官最其能升象山教谕夫施于事而有称受于上而无
怍余岂能无愧欤然古者学校之教文艺末矣而今论
学校之士往往视其文艺而高下之而其最下者有廪
养十馀年不能吐一辞此岂其资不及哉盖师道之不
立师道之不立则讲学不明讲学不明则士不审于趍
向欲振起而作新之必自师道始师道立则讲学明讲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4b 页 WYG1238-0456b.png
学明则士之趍向定虽欲追踪古之人为无难而况文
艺之末乎往哉效先尚本诸其身乎本立于已而谓有
不行于人者否矣效先行求余赠言余重同门之义故
书今之所急务者以告效先亦有以处我乎
   送王知县致仕诗序
永嘉王时中事太祖高皇帝为广陵华亭丞事上为光
化令时中自为国子生已能额额树立起才誉至临民
为政清慎恺悌有及民之惠其民安之后坐累谪交阯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5a 页 WYG1238-0456c.png
民老者数十人出三千里匐伏请于朝乞还时中时中
之甥右春坊大学士黄淮时在上左右亦以为言有诏
召还既还朝廷虽知其宜于民然视其貌老气衰不宜
重劳命以前职致仕所以礼待之厚矣儒者有言事君
不患无礼患其忠不足耳皇上宵旰劳勤以安民为务
然而典一乡一邑者求能尽心致力庇利其民以不负
任使如时中者鲜矣则所以承被厚恩非由尽已之所
致乎今归故乡依止桑梓日与家人父子兄弟颂祝圣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5b 页 WYG1238-0456d.png
明以伸感荷之意与乡人长老觞咏酬酢以乐太平之
世与后生俊秀讲论孝弟忠信以厚俗化灵台熙熙万
虑皆静即天民至乐复有过此者乎其行也翰林检讨
潘畿以同邑之好求大夫士为诗送之而以首简属余
故次第所由来以为先生庆且以告今之为郡邑者宜
务尽其在已者云
   送李孟谦训导序
庐陵李草堂先生之季子孟谦训导分宜县学官满调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6a 页 WYG1238-0457a.png
安庆府学且行大夫士作诗送之吾友胡存渊属为之
序余虽初识孟谦然童丱时侍海桑陈先生入郡城获
拜草堂先生清伟凝重博学笃行近年先生冢子石埭
教谕孟昭被召纂脩永乐大典与余同在翰林孟昭端
厚温雅文行表然孟谦为李氏令子弟又尝从游海桑
先生经明而行脩其在分宜也盖学者悦而归之夫导
之而后善警之而后从自中人以下皆然故建学必重
于立师安庆畿内名郡其山川秀厚又余忠宣公过化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6b 页 WYG1238-0457b.png
之地其人宜隽爽识所趋向今又得孟谦为之师表率
而启迪之安庆之学夫安得无所成乎孟谦之道行固
父兄之荣也孟谦勉之
   送陈雍序
圣天子龙飞之明年诏翰林之臣脩永乐大典尽出中
秘书又广求天下载籍而统稡之包罗天地囊括古今
浩浩穰穰盖自有书契以来篇帙纪载之富未有若此
之盛者矣又明年悉徵天下博闻之士入预纂脩又简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7a 页 WYG1238-0457c.png
太学郡县学生及秀民之工于书者以职缮写于是天
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而出入禁闼日食大
官又有骈蕃之赐夫士遭明时预稽古制作之事而翱
翔乎声明文物之会岂非千载盛遇乎而吾西昌之学
以能书与于斯者陈雍曾贯刘选三子者可为遇矣而
其居乡校也皆尝有志乎学雍来京师主吾家雍之心
未尝一日忘其亲处人必信临事必慎亦学之力欤夫
学之方在致其知识知之不豫则昩厥趣向而无以明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7b 页 WYG1238-0457d.png
乎善知所趣向矣在勉于脩为为之不力则无所持循
而不能诚其身雍庶其知之矣乎苟知之而不为之犹
未尝知也吾所为重雍而愿之如此雍必勉哉子之遇
岂止于是乎今竣事皆归进士邓贞王铉善雍属余赠
以文故告之以此岂独告雍亦将以告夫二子者
   送宗人思惠序
庐陵以忠节名天下杨氏以忠节名庐陵君子曰杨氏
庐陵之元气也忠襄文节皆家吉水其后世至今服诗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8a 页 WYG1238-0458a.png
书秉德义未尝乏也此岂独于杨氏先德不辱盖于庐
陵无辱焉吾家宋之时繇吉水徙泰和皆虞部府君之
后水木本源之心吾未尝一日不存也往往遇吉水之
族不忘敬爱况其脩诸身见诸事自有可敬爱者前数
年识今东平太守季琛先生博学谨行有政誉于时今
年识惟效举进士从事宪台有能名超拜河南宪副继
又识思惠则季琛从孙惟效从弟也温厚秀朗闿疏能
慎来京师假馆授徒以务学问盖于见闻益广气韵益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8b 页 WYG1238-0458b.png
畅矣夫有高明祖父肇之于前又得贤子孙承之于后
家未有不兴者然岂可必得古之圣贤有一再世遂荒
落无闻或至于毁败污辱者矣如其本既立后之人又能
加夫培养灌溉之功则枝条敷衍益茂而不替思惠之
先世固如此使继今培养灌溉愈益不已将骎骎乎其
盛亦不已也此固思惠尽力学问足以致之思惠将归
来告别余无以益之故书此为赠思惠勉哉
    送张日孜还泰和序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9a 页 WYG1238-0458c.png
吾友张日孜以诗书故阀之裔忠厚数世之积明敏和
易之资又出于钜儒先生之门得经学之传今岁邑令
丞举之以副教其学弟子员而敦遣上京师请命焉既
得命归且有其知日孜者皆为诗歌送之而属予为序
夫有国者其兴学育贤用心之勤笃三代以还未有若
我朝之盛者也其教育有法其责效有程职教有成绩
者率超陟厥位怠废者必底黜罚由是效用于时者出
于学校常八九焉而士亦以出于学校者为重然天下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19b 页 WYG1238-0458d.png
之大士之出于学校者莫盛于江西两浙吉安又江西
之盛者而吉安之盛者泰和其一也宾兴之岁颙然而
起者未尝不夥于诸邑盖由其风俗之美其人皆能尚
志洗濯淬励以求不负上德意故受典教之职者以得
其处为幸然而不出其乡而有天子之命享官禄之奉
其居与俊人秀士讲道而论德其出与邑大夫相宾主
论议与宗族朋友里巷之人朝夕相款接好也岂不尤
幸者乎于是日孜之归其所得多矣然吾因之有感焉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0a 页 WYG1238-0459a.png
国家初下建学之诏其时副教泰和县学者予伯父吏
部公及继父德安贰守罗公四川□幕邓公当时翕然
称曰杨罗邓盖其表然所自树务求合于古人者不独
文艺之工而已予尝忆伯父初领乡荐时戏语二公吾
三人者即皆获一命可不失为廉吏二公同声应之曰
此士之素分耳其后皆出为显官而其家皆愈益贫薄
则他行可知己继三公副教者得仙游县簿罗公国子
学正严公杨子初先生又后得御史王公公操行方正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0b 页 WYG1238-0459b.png
峻洁屹然人不可干者又后得临晋令郭公国学录萧
公之数君子其文学之正其德义之端虽时有小异要
皆的然可以垂范于后进者而今皆不复作矣诗曰高
山仰止景行行止予与日孜何可以忘也又曰伐柯伐
柯其则不远则今日所以副教吾邑之学者何待以他
求哉盖师者表也表端而影随必然之理也日孜其尚
有取于予言
   送邓主事南归序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1a 页 WYG1238-0459c.png
庾岭之南大海之滨山川灵淑之气钟于物木有千岁
之香禽有五采之珍及象犀珠贝之属填溢海陆岁贡
献而北来者连属于道何其富也其钟于人为瑰玮杰
特之才脩洁廉正之资如张子寿余安道者往往出为
世用然亦鲜矣夫灵气所钟人与物均得之非独厚于
彼薄于此也岂由于世求之则出欤抑人固灵于物而
不为世之所取乎自余仕于朝所得粤产之良两人前
十馀年校艺礼部与陈琏廷器同事比年校艺礼部又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1b 页 WYG1238-0459d.png
邂逅邓林士齐皆博学擅文负用世之具余间问粤之
人才所以鲜遇之故皆莫得而知也廷器自良郡守擢
升宪使四川为国家正风纪于一方士齐自郡博士擢
升天官属日在冢宰左右商论天下贤才俾各宜厥职
皆要任也功能日著而誉望日起矣今士齐蒙荷国恩
追赠其亲方捧命书归故乡举焚黄之礼奎光龙文焕
乎临照岭海之人有不仰而快睹頫而歆羡者哉其或
才且贤而匿于下者有不幡然易虑者哉幸际明圣在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2a 页 WYG1238-0460a.png
上求贤若不及之时尚卷而自私区区穷老于一隅必
非智者所为也试因士齐之行卜之士齐来告别遂书
以赠
 
 
 
 
 
东里集 续集卷七 第 22b 页 WYG1238-0460b.png
 
 
 
 
 
 
 
 东里续集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