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里集 续集卷六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a 页 WYG1238-04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里续集卷六     明 杨士奇 撰
  序
   送贵州按察使胡士琏先生致事诗序
士诚志于道凡存诸心见诸行皆天理之公而不累于
外物惟其皆天理之公故为子得乎亲为臣得乎君处
朋友而朋友信治民而民服表物而物化惟其不累于
外物故富贵贫贱忧患之来一无足以动其中无所往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b 页 WYG1238-0438b.png
而弗得焉古之君子达乎道皆能于此后之欲学古人
亦必造乎此而后可以为君子观于清江胡士琏先生
其今之君子者欤先生家于儒平居素守不求一毫于
义命之外入仕至今四十六七年历州郡长外宪驱驰
万里边徼跋涉岁月夷险一心泊焉休焉所至其士服
之其民戴之未知由于善者化之圣贤论感人之道诚
而已先生其有诚者欤圣明在上乐得老成重厚端洁
之士天官卿雅知先生将奏而进用之先生春秋时七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a 页 WYG1238-0439a.png
十馀以老病固辞遂命致仕归先生悠然川泳云飞之
意易曰介于石不终日先生之谓哉于是朝之学士大
夫相率分题赋诗送之而太子少保金公属余言弁简
端嗟乎余愧先生多矣尚奚言尝闻玉之所藏其山川
草木咸被光润清江碧嶂之间将必有占光气之复还
者乎吾又以为其乡之人之贺也诗凡若干篇
   赠周用珍诗序
余初至北京解翰林之职为春坊公务甚简所居城西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b 页 WYG1238-0439b.png
僻远隘巷中达官贵人车轮马迹之所不及每朝退闭
户静处不与俗接其意气放旷翛然如林野人而清尚
之士无所慕乎外者时过余谭论久之余亦欣然不厌
也吴中周用珍时以善书授官选在中秘所居城东距
余十里而稍暇辄见过用珍闿疏恭慎有务尚之志其
言依于礼其才盖适于用尤善说医理娓娓有造诣余
与用珍言洒然相得也仁宗皇帝既嗣位余复入翰林
至于今职务日殷旦暮在公虽于用珍居舍益迩而晤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3a 页 WYG1238-0439c.png
聚益疏矣用珍父母俱在喜其子之效用于时也然用
珍念其亲南北相隔数千里定省旷远不能以朝夕宁
也一日请于朝归省焉太子少傅建安杨先生少保临
江金先生及缙绅君子之素重用珍者皆为诗送之非
用珍之有诸躬其何以得此于当世贤卿大夫哉孔子
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又以谓何有于我公卿贤
而在位者也圣人岂徒为自谦以立训哉诚以事虽至
近而欲尽其职而无怍斯亦难矣用珍内而得于其亲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3b 页 WYG1238-0439d.png
外而得于贤卿大夫其可为有诚也殆孔子之所予哉
其归也余亦不能无言故书其所为可重者以冠诸篇
什之首
   送陈孟旦赴江阴教谕诗序
陈氏余外家孟旦海桑先生之孙太华先生之子于余
为弟余少从学海桑先生侧其诸孙多同笔砚孟旦最
幼少余十有六岁初入小学也尝从余里塾警敏清重
特异诸兄诸兄今皆谢世独孟旦在而有子与孙骎骎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4a 页 WYG1238-0440a.png
非复少壮时然则余曷为不衰且老哉其诸兄虽今皆
有子及孙然诗书之习无闻独孟旦父子克绍其先而
弗坠殆黄文节公所云中和之气萃于此一枝耶孟旦
明六义之学西昌邑大夫聘佐教事所造就学者成绩
焯焯观今之佐教如孟旦者寡矣今考最升江阴教谕
江阴三吴文物之邦太伯延陵高风之所被者远矣往
焉尽为师之道将其学者有成岂下西昌也孟旦勉之
又念陈氏之先诗书科目之荣达自宋迨今累累不乏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4b 页 WYG1238-0440b.png
也而吾外祖一派自其高曾以来缊仁施义雄文奥学
表表名乡郡而宦达未盛有闻往年孟洁孟京皆以乙
科进士擢官翰林余揆造物者之报施其将在此而不
及展其分寸相继皆没盖余窃悲其命也尚惟孟旦在
夫天于为善之应必不爽也修于身应于天如执阳燧
求火无弗得者顾在天者有久速之异耳惟致力德义
以俟焉可也孟旦勉之词林学士君子有赋诗赠之行
者书余之所望者为之序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5a 页 WYG1238-0440c.png
   送郭鼎贞诗序
临江郭鼎贞为南京刑部主事九年考最升郎中复之
南京刑部鼎贞为人温厚简静不为气势崖岸而有执
守出言率由夫理盖笃实士也今外百司之务皆上计
北京而南京所治惟应天一郡其政务视昔裁千百之
什一公庭清虚吏牍简静鼎贞之官可谓称其资也吾
识鼎贞于太学于秋官将二十年其履坦如一日此
其福固安静和平之行有以承藉之欤彼有沾一命承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5b 页 WYG1238-0440d.png
一官傲然自得而窃威福之柄磨淬锋利欲以畏慑一
世曾不几日而遂偾覆者使其少知以德义自裁以庶
几鼎贞之为岂不可以免哉吾闻鼎贞淦故家世积厚
德固其来也远乎士君子相率赋诗赠鼎贞行而给事
中萧迪哲以属余序余固重鼎贞亦因有所警焉
   赠萧生序
里生萧仲敬有司以材举于朝历事夏官岁馀擢令归
善县里人之在京师者皆为之喜盖令者古子男之爵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6a 页 WYG1238-0441a.png
而百里之宰也古之君子有博学惇德怀负利器而终
其身跼蹐丞尉盖望令之位而不能至焉者矣仲敬一
出而遂得之固各有命欤令亦难为也矣凡百里之内
民之休戚善恶皆于我乎致也有一人焉或沦于冻馁
而失其所或困于横逆而不获安或丧其良心而陷于
刑辟亦皆发诸我者于道有所未尽也况又有大府尊
官之临乎其上命使过客之出入其境出内听断簿书
期会之纷然杂出于前事之皆欲尽其礼为之皆欲尽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6b 页 WYG1238-0441b.png
其诚也一有所未尽毁与败且及之矣令岂易能者乎
古之为丞尉犹必务尽其职而况令之所系者重乎归
善苏文忠公过化之地也其嘉言懿行邑人耆老有能
言者矣礼其贤者而访之宜有益焉毋徒自足乎已也
余既喜仲敬得官又欲其宜于官也书此以赠其行云
   送郭先生诗序
吾友郭彦铉先生历官将三十年今年七十且病朝廷
命致其事归四十强仕七十致事古之制也盖用之于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7a 页 WYG1238-0441c.png
道明德立之后而佚之于精力衰疲之馀先王待贤仁
义之兼尽也圣天子于敬德优老尤隆恩意临御以来
士大夫耄疾者率得请而去既适所愿欲欢喜舞抃以
为衰老之幸先生年踰四十始出分教乡校历三考用
最升教谕安吉又三考用最升教授顺德在顺德四年
其习俗朴陋人不知重士士不知惇学道德礼乐之意
漠如也先生既戚其教之不易入又其家之来顺德者
数有疾疢死丧之婴于心居恒郁郁乃今遂释而去归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7b 页 WYG1238-0441d.png
于乡其为喜幸何啻什百常情哉凡于先生有游从之
雅者亦皆为之喜翰林侍读学士王君直相率为诗送
之谓余当序之余窃念童冠时与先生者十数人为莫
逆友里巷旦暮相聚讲学道论古今为文章娱嬉陶然
自足无务外之意睨视流俗人不直草芥盖共相谓以
此终其身无憾也后十馀年各东西散去不能得如意
或出或处动累岁不一闻问今忽忽四十年向之十数
人者沦谢殆尽独吾两人在又皆有官守而南望乡国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8a 页 WYG1238-0442a.png
于六七千里外盖其心未尝不惓惓也今幸遭圣明而
士奇以恩遇隆厚义不得顾其私先生独返初服以遂
放其志意于山水云林之间盛哉乎其迟莫之适也然
山有玉焉则草木岩石皆将增其光润孔子称子贱必
本于鲁之君子先生之归吾又以为乡人后进喜矣
   送礼部侍郎仪公致事序
礼部侍郎有恒先生高密仪公今年八十上悯其老赐
玺俾致事归盖特恩也礼曰大夫七十而致事疏曰七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8b 页 WYG1238-0442b.png
十有德君不许我国家法古制治优老敬贤著于令甲
然有未及七十而衰病不任者亦听解职盖悯下之仁
也有踰七十而不听去者好德之义也仁义兼尽圣人
之政也先生起自学官尝为宝庆知府升通政兼春坊
中允又升湖广布政入为礼部侍郎奉诏授皇太孙经
先生虽不得以七十之年谢事而玺书之褒极其优老
重德之意先生何自而得此哉有恒者其斋居之名先
儒曰贞而不已之谓恒此非先生之德欤先生天禀淳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9a 页 WYG1238-0442c.png
笃表里洞达而直谅之节刚方之气端实之行自少壮
至老如一日岂非贞而不已者乎故所至以为教则学
者皆曰得贤师资以为政则民皆曰得贤父母在朝廷
则众皆曰此贤辅弼也是宜其得乎上而必踰八十之
年然后得去也今归荣乡邦抚其曾孙消摇山水之间
而茂膺康宁和平之福古人所谓超然者也然古之君
子其身虽退而心未尝一日忘君故富文忠赵清献之
致仕也孜孜忠君爱国之诚未尝已于言焉推先生贞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9b 页 WYG1238-0442d.png
而不已之心将必有同于此哉先生尝属余记有恒斋
而未有以复也故述其躬行所得及所以名斋之旨以
为荣归之祝
   送刘鼎
为学能自知不足而反求诸己不累乎外此贤人君子
之事也世固不多见焉今年春天下贡士会试京师者
几三千人余奉命主文衡凡得士二百人而闽人陈中
第一吾邑曾鹤龄第二又选可以为校官者三百人既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0a 页 WYG1238-0443a.png
而二百人入对大廷上亲擢鹤龄第一于是公卿大夫
皆欣喜庆告曰天下之大公也而吾邑就试之士惟罗
刘鼎郭绍宁王钺不与五百人之数四人者皆以父
执见余恭然其仪怡然其容无几微不得之意余主文
方愧失士而合辞谢曰生之业未至不能逃夫明有司
之公幸获退而学焉受赐侈矣已而数过余求益无倦
色其视世之有小失辄惨沮忿怨畜于中形于外者霄
壤矣夫人一得一失皆有命惟知道者安乎命焉耳今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0b 页 WYG1238-0443b.png
吾邑之士得于命者可谓特出矣其未得于命而能反
求乎中不累乎外如鼎之四人者其所存谓非特出可
乎敬援例入太学而鼎三人者皆归吾少识鼎之大父
愚村翁忠厚恂恂于乡党之间诸孙多读书业儒咸涣
皆明经擢第今咸为河南按察佥事涣为兵科给事中
将继今而起者非鼎乎固本其大父之积欤其大母今
年八十馀康宁和豫而鼎二亲具庆兄弟怡怡归而乐
天伦之乐益求诸已进进而不已所造诣可量哉鼎父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1a 页 WYG1238-0443c.png
仲高吾童弁与之同学相别二十馀年矣故于鼎既喜
其能特出于流俗又喜故人之有子也特赠以言且期
望于他日云
   送葛主事还乡诗序
庐陵葛氏世儒家尝有科名于宋清隐自少寄迹老子
法中洪武中以乐舞生举送京师十馀年擢为山川祠
祭署奉祀又十年皇上龙飞之初升太常寺丞又十六
年调礼部仪制主事今满一考盖年七十有二矣奉命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1b 页 WYG1238-0443d.png
致仕归清隐为人温厚笃实不苟其行居常闭户焚香
坐咏道德经南华篇不与俗人接翛然自得也而名儒
硕士方闻博雅之流相好而过之者或留寓至累月而
不厌非清尚不群者欤其治职事也明于典常之故达
乎节文数度之详岁国家有事天地宗社百神清隐秉
虔相事严恭对越虽笾豆罍洗之末必躬莅洁之诗云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清隐可谓
无忝者矣今归荣于乡瞻桑梓而致敬乐山川之仍旧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2a 页 WYG1238-0444a.png
忘机鸥鸟之群游趣烟霞之表遗荣名于外物颐天和
之自然岂非盛福欤非自其脩诸躬者得之乎于是大
夫士有赋诗荣其归者余为叙诸简首
   赠太学贺生序
元太学生山西贺永中积三仕而至正平县尹既内附
以故官举又积三仕而至泰和淘金驿丞官满遂留家
泰和余犹及识永中于士君子间其意度閒雅其词气
简重其仪矩整肃盖未尝以一毫之微而妄取敏其冢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2b 页 WYG1238-0444b.png
孙也秀颖务学自县学生升国学踰年矣时初建北京
学舍未备郡县学生贡至者日益众礼部奏请以南籍
者分处南京国学诏可于是诸生之急于仕者多不乐
远去敏独曰吾求进于学耳怡然以行余闻而韪之告
之曰世所谓学者文辞而已求其力学躬行无几也工
文辞可以资进取致显荣惇德行者顾独不可耶古之
人脩天爵而人爵至故学贵先本而后末敏往勖哉为
学必有师今司业吴先生吾尝同为史官其笃行劲操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3a 页 WYG1238-0444c.png
毅然如岁寒松柏之不变助教欧阳先生与吾同邑而
少相讲学其为人温然方正而坦亮两人者其言皆本
道义而乐于教人而今皆子之师也往焉亲炙于朝夕
之间涵濡于岁月之久子恶得乎无进也敏闻余言喜
跃然则又告之曰未也京师者势利之所聚四方之人
杂处其巧伪百出可以顷刻致重赀中人以下之心岂
能确然不夺乎外故有遇端人正士则改颜从事及退
而群居浸渍乎便佞邪辟之说而陷于小人之行卒不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3b 页 WYG1238-0444d.png
能以自拔者故于取友尤不可不慎勖哉敏也敏惕然
起拜曰敢不刻厉以敬承先生之教请遂书于简以时
自省因并述其祖德使图无忝云
   赠萧汝坚序
今岁礼部会试天下贡士三千人申选者二百人又选
其次三百人为副榜例授府州县教官吾泰和中副榜
九人而萧钰三人者自言于吏部学未至未可以为人
师愿卒业于太学吏部以闻诏从之居两月礼部言太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4a 页 WYG1238-0445a.png
学生益众学舍不能容请令尝中乡选者暂归自进以
俟再试诏从之钰行求余赠言余少于钰父所耕居同
里巷又尝小学同师今其子志于学如此何爱一言嗟
乎汝坚勉之哉世之得一名者往往安于小成不复有
自进意甚者昧其固陋放言訾古人议前辈遇贤而长
者不知礼下之有能如汝坚之不自满而求自进盖鲜
矣汝坚庶几漆雕子之志乎书有之满招损谦受益苟
自足之心窒乎其中蔽乎其前见善而不能知知而不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4b 页 WYG1238-0445b.png
能入虽有欲以善及之者亦且敛而去矣由是冥焉肆
行偭焉背趍久而并其所得者丧之矣损孰大焉如持
不足之心恒以不若人为耻以无诸内为歉汲汲焉惟
忧善之不在已惟恐人之不已告也则有欲以善及人
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故日进月长其所得沛乎莫
之能禦矣益孰大焉勉哉汝坚又当慎择所从也子居
太学有德义儒者为之师今之归也文溪武山之间德
义之儒有如吾行俭者乎子诚以求之虚以承之后三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5a 页 WYG1238-0445c.png
年遇汝坚必浩乎乘长风凌青云而高举哉汝坚勉之
   送萧郎中序
临江萧伯辰事太祖高皇帝为卫经历事上为泰州知
州又改深州凡卫之政无钜细必由经历而泰深二
州皆畿内民众务殷不与他州等伯辰为之盖上下皆
归其材且良既去则皆思之不忘伯辰儒者明乎理道
有忠厚恻怛之诚和平闿敏之资而又行之以勤慎斯
其所为达于政而得于人者欤今深州满三考书最升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5b 页 WYG1238-0445d.png
南京礼部祠祭郎中国家建两京其官府之制同今外
之庶务皆上计北京繁于此必简于彼故南京之官守
优逸多矣而宗伯典礼其优逸加多焉宗伯领四属惟
祠祭典常祀岁时有事伯辰为其长推其所负蓄且练
习之久宜绰乎有馀矣今年六十馀而进进于荣且逸
如此亦晚节之福哉余闻伯辰有素今岁始邂逅北京
其姻家大学士金公属为文赠其行故为书此
   送廖子谟序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6a 页 WYG1238-0446a.png
翰林庶吉士廖子谟既授颍上知县告别将之官廖氏
之先与余同里巷余少犹及趍走其曾大父愚寄先生
德辉之下长而与其父潜仲相好也而子谟从余于翰
林六年志同而道契矣余素寡合于流俗而今益就衰
迈方资二三贤俊朝夕聚处以适而子谟遽有数千里
之别能无情乎子谟行念无以助益之则告之曰君子
之长民也求其安而已惟令于民最近其道易行而功易
成也子谟怀安民之心有素矣有是心或上而郡府下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6b 页 WYG1238-0446b.png
而佐贰其心异焉势犹有所沮此必致诚以格之也诚
可以通天地孚豚鱼有不能格人者乎而非谦虚以承
之优柔以将之虽诚未易以格也勉哉子谟子之所脩
能行于家有不能行于官乎颍上俗淳而务简抚字之
暇日求前言往行以自益焉岂徒足于百里之治哉
   赠胡敬同序
廉者士君子当然之行非峻绝卓异之事也廉非一义
其于行则不贪之谓唯君子则必廉不廉则非君子孔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7a 页 WYG1238-0446c.png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利君子小人之判也
君子居则脩其义于身出则施其义于人盖视人犹己
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无一毫自私之心小人者反是知
有己不知有人损人以自益瘠人以自肥惟已之肆无
所不至焉故为天下国家者必择君子付之以养民之
寄君子知义必廉廉必公公必明而民安政理矣然君
子有其德径情直道持重不謟而众率忌之小人有其
才捷给柔媚屈已趣合而众率乐之于是有君子而屈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7b 页 WYG1238-0446d.png
小人而伸者盖系乎所与者之众寡也其亦系于命乎
丰城胡轸敬同家贫有志节初擢第虽得禄以供养外
服用类寒士而怡然自适授兵部主事勤于职务确于
自守不苟取一毫而自用如初第时升夔州知府孜孜
以爱民为政其守益确其禄仅给奉养自用益俭而民
戴之如父母后为同官所累司法者不为之辨左迁两
浙盐运司同知贤士君子皆枉之而咎司法者敬同既
不自白后数年凡自浙来道浙之仕者有守有为十数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8a 页 WYG1238-0447a.png
人而誉道敬同者极口不置且恨其不为郡为藩以施
惠于民也敬同见枉于司法又未见知于司铨固其命
矣古之君子不以挫于外者而变易其中岁寒之操敬
同有焉敬同于余往还二十年知之有素今考绩来京
师一见遂别不能无嘅于君子也故书此为赠
   送杨脩撰致事诗序
翰林脩撰建安杨君寿夫致事戒行有日其学者连智
时亦为脩撰在翰林求同官诸公赋诗赠之又求余序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8b 页 WYG1238-0447b.png
智之言曰少之日学于乡校也实从杨先生先生教诲
饮食之如父母智微先生不有今日愿一言以华其归
余闻而叹曰寿夫之乐成学者与智之不忘其师皆今
所罕见也前二十年余在南京耳熟寿夫名心慕之永
乐辛丑考礼部会试与寿夫同事一见如平生亲时车
驾𨊩郊外锁院数旬既竣事多暇所与六七人旦夕聚
嬉甚乐寿夫邃春秋兼书渊源有自明于鉴别平居言
论温恭谦下至辨析是非枉直断断焉虽贲育不能夺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9a 页 WYG1238-0447c.png
也宣德中诏廷臣举贤才余与今少师建安杨公同举
三人寿夫预焉既至授翰林编脩在馆阁七年袖然老
成人也预脩宣庙实录升脩撰于是其年七十得请而
归夫士君子出处进退从容合义固自其志盖必有圣
明在上使臣以礼而然后志可遂也寿夫亦荣遇矣其
去也吾盖为同官惜然念昆冈有璞玉焉山林卉木
咸被光润今使丹山碧水之间学者得所师善人得所
恃守令之政有所咨过使客之尚贤也有所致礼光润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19b 页 WYG1238-0447d.png
所被岂直山林卉木也哉吾又为建安贺遂以书于群
玉之首
   送龚宪使致事诗序
宣宗皇帝临御深惟安民之道诏吏部凡布政司按察
司正贰及府州正阙令京官三品以上奏举必取廉公
端厚识达大体能为国为民者如所举后受赇并罚举
者皇上嗣统申饬旧章而加严焉繇是被命之臣咸颛
颛不敢以忽凡所奏举十率七八称得人于时按察使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0a 页 WYG1238-0448a.png
尤难其选吾友豫章龚燧子諌起科目初擢给事中升
云南佥宪改广西又改广东用少保东莱黄公奏升四
川按察使命初下中外忻忻喜朝廷官人之当于其职
且重黄公之明知人也岁馀子諌声誉益起盖士大夫
公议今宪使之贤子谏表表在甲乙数子谏宋吏部侍
郎竹乡先生之后笃志而清脩耿介而直谅有学术明
大体尝言事过直虽忤不悔所至不尚威严而政纪清
肃除害兴利具有成绩如在云南为法教屯兵引水灌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0b 页 WYG1238-0448b.png
田岁免夏旱之虞广西叛猺猖獗都司不能制子谏亲
督官兵进讨擒戮猺寇二千馀生絷凶渠送京师斩于
都市悉还所掠良民男女数百人四川时释平人死罪
于十年之久未决者五十馀人皆著人耳目其所建议
便民尤多盖其心夙夜在民所历官或万里或七八千
里跋涉险远而冰檗之操久益确仕四十馀年贫如家
食时园田无寸尺之益而视旧加损此其人岂贵富之
能累其心哉今年七十有一言于朝乞致事归天官卿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1a 页 WYG1238-0448c.png
言燧虽老尚堪事事未应退盖重贤者之去也上念其
涉历之久且艰竟从之优老之仁也子諌既拜命过余
曰故人能无一言识别乎嗟乎久劳怀逸人人同情何
独子諌哉故赋近体诗二章寄久要之情云耳
   送尹道充南还序
前三十年尝与道充甫一见于吾邑清节书院书院者
邑萧氏作之以祀其族祖宋子荆先生道充甫萧氏子
婿也余见之时财四十莹然其姿恭然其仪温然其词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1b 页 WYG1238-0448d.png
也今复邂逅京师则昔之恭然温然者固在独其莹然
者变为苍然盖久而后能识也道充甫洪武中尝举贤
良为虞官于沔阳典郡幕于槜李行端操洁有政誉于
时今閒居且老执守如一日间以其子监察御史循迎
养为此来循起科第任风纪能持身奉职无忝昆冈之
产也然余窃闻其父旦夕励之于道者犹惓惓不置呜
呼世之人倖有子弟在当路率凭籍声势偃蹇宗族乡
党之间甚者贪猥淟涊无所不至有如道充甫吾见盖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2a 页 WYG1238-0449a.png
鲜矣道充甫念其先人桑梓之远违也又将别余南归
归而日与二三耆俊小车往还逍遥觞咏以乐圣朝太
平之泽且使乡人后进瞻仰老成以兴于仁义忠厚之
习者岂非盛致哉而将有望德星占贤人者亦不在是
欤尚见杨嗣庆先生道余向往之意
 
 
 
东里集 续集卷六 第 22b 页 WYG1238-0449b.png
 
 
 
 
 
 
 
 东里续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