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238-01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里文集卷十七    明 杨士奇 撰
  墓碣铭
   山东盐运司副使萧公墓碣铭
永乐庚寅某月某日山东盐运司副使西昌萧公鹏举
卒于官既归葬其乡其孤金以溧阳文学梁本之所为
行状来求铭公吾邑遗老凡发诸内形诸外者必不可
少愧古人铭之盖不愧郭有道者故不敢以辞公讳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238-0195b.png
翀鹏举其字萧氏五代时有讳觉者由长沙徙西昌之
禾溪后又徙今南溪曾祖某祖某父某母某氏公蚤孤
季父自成长育之公时虽幼已不凡事自成如父自成
礼致乡先生刘尚书崧为之师夙夜自励不厌言行益
谨饬刘先生曰此令器也后有诏广京师城下郡县赋
民陶砖送京师役大且久奸民滋为弊遣御史廉治之
奸者更蔓引素异已者是时县简自成长千夫公往代
役既为奸者所引被收自成走诣御史言县寔命我长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238-0195c.png
千夫非侄也我当坐公曰躬任役者我也叔不与我当
坐御史验籍名竟坐自成谪屯滁州公号泣送自成即
趣归尽倾其赀财往助之自成后得还四明乌斯道作
骈义传著其事自成没公与弟鹏起从弟鹏南鹏翔鹏
汉同居相亲爱怡怡诸弟亦皆敬事公惟公言是听肃
然不敢出一语涉不义刘先生著五荆传以表之洪武
辛酉以贤良徵至谒见应制赋指佞草称旨授苏州府
同知到官蚤暮尽力治公务而自守甚严无敢干以私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238-0195d.png
者居七阅月坐秦府买民物不举谪河南驿夫居河南
十八年贫甚不自给从者发近舍地得黄金匿不告而
求去益力有以其故白公请诘之者公曰彼所自得吾
何预听去卒不诘复起为山东盐运副使或言公仁厚
岂弟宜长民财赋非所以辱公公闻之曰孔子不为乘
田委吏乎惟克尽职为不辱也到官勤励自守如苏州
俭素不变至没禦寒一缊袍犹河南时所制诚于恤下
下亦心诚戴之岁课皆先期而集曰不可以累我公稍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238-0196a.png
暇闭户读书赋诗而已自三司而下皆敬礼之詹事府
丞陆中善尝使山东还与余言萧运副洁清正直为山
东第一惜既老矣盖未几遂卒公坦夷直谅言动循于
仁义治家尊卑内外秩然祀祖考尽孝敬时节躬率子
弟谒先墓买田墓下岁命子孙一人司其入以供谒祭
著为式世守之与人交悃款未尝启口及人过失事为
文章长于诗有集若干卷藏于家卒年七十有二娶郭
氏刘氏先卒继郭氏有贤德子男二金镃皆端厚好学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238-0196b.png
克世其家女三人皆适士族孙男四人铭曰
公世以赀公德孔嘉于何观之于躬于家达诸官政厥
彰孔多奄其亡矣君子之嗟閟于斯丘既固既安高车
后来过者轼焉
   郭彦常墓碣铭
永乐元年十月诏吏部下百司举才德之士在末位及
隐处于下者时翰林脩撰梁潜与士奇谋曰郭彦常闿
疏果毅练习当世之务且公方负气节有大体此人可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238-0196c.png
以称塞明诏议协将卜日以闻会有言彦常病久乃止
又三年彦常竟以是病不起余两人哭之既而相与嗟
叹悼惜谓世之从政者其皆如彦常矣乎彦常没岂独
为吾徒私惜之哉既葬龙门山今年其子公绪以状来
请铭呜呼虽不忍铭不可不铭者昔家居时与彦常同
里未尝一日不见见未尝不相倾倒倾倒未尝不在于
道也而今已矣不铭可乎郭之先岳州临湘人六世祖
汇宋季举进士为袁州司户始徙泰和祖巨川考庆宗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238-0196d.png
母萧氏二子彦常其仲也自幼颖异七岁丧父哀毁动
人季父登州教授敬守丧其子献以彦常为子洪武初
教授公为都税司副时朝廷初建国子学简京官子弟
之秀者充学生彦常与焉受经于学录萧执先生先生
亟贺教授公曰是儿异时有用之器也未几以养亲丐
去初元季兵乱彦常同产兄被俘不还至是教授公曰柰
何以我故而令吾兄不祀命彦常归主其父祀曰尔生
子当令后献其后教授公历官瓜州武冈汉阳登州彦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238-0197a.png
常悉侍行调护供养曲尽孝敬教授公在登州得疾闻
之即日治行往省比至已没奉柩还丧葬如礼平居以
教子为切要尝戒之曰舍学不知人之道舍经不知学
之本皆遣从明师游与乡人处和而信于时贤士君子
皆与之交彦常仪观魁伟雍容脩整而其论议识鉴卓
然非辈行所及不以疏戚废其是非之公闾巷有忿争
不平徐出片言折衷之皆帖帖以止闾居未尝忘人之
忧呜呼使其得一郡一邑而为之足以安利其民不辱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238-0197b.png
任使然卒未及少试以没此岂独彦常之不幸哉没于
永乐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享年五十子男三公绪永乐
十年进士公承万安县学训导即从教授公命以后其
子献者公纶女一嫁萧枢孙男四琪璟珦瑗铭曰
木坚良兮为舟为车玉缜栗兮为珩为琚嗟君子兮世
所需命之弗逮兮其何伤于余乎
   故凌云居士萧安正墓碣铭
永乐十七年十二月初五日泰和仙槎乡桃源里萧安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238-0197c.png
正甫卒是月二十日葬其里东山之原明年其孤襄应
雍奉书及塾宾梁㮚所述事状授应子稳来京师请铭
其墓萧出梁国子祭酒子云世居临江之玉笥山子云
十六世至伯原权知太和县遂家焉伯原四世至汉卿
五世至一龙七世至士鸣谱载皆有科名于宋士鸣生
文翁文翁生斯和安正甫之曾祖祖父也母罗氏安正
甫仪貌魁伟襟宇闿豁洒落家世拥厚赀元季兵乱加
岁饥斯和散财募义保障其乡又日发廪以赈安正甫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238-0197d.png
时弱冠协心单力佐其父已有称于时而喜从儒师君
子游乡先生如康山长宗武陈心吾王竹亭及刘尚书
子高皆德望老儒安正甫既尝从学康先生诸先生亦
皆忘年与之游同辈行如杨员外子渊罗同知子理邓
经历彦高凛然冰雪之操非其人不可近而皆与安正
甫契好深密往还上下相乐酣嬉淋漓无厌也安正甫
博涉载籍于道近代故实及胜国诸老文章之隽永娓
娓不穷众宾广会言论欢哗不相下从傍数语析之无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238-0198a.png
不帖服间出一二语为嘲谑众绝倒而凝然自若也于
持身处物不肯越理分之外祗宪度数以户税长徭赋
必率先趋事而恒倍出泉布以纾贫弱虽富且耄无长
少贵贱接之不见有惰容荐绅大夫涉其乡必过安正
甫倾倒累日而后去尝坐累谪戍辽东既老代归归则
宗族侪辈多已物故而乡之故家老成风流儒雅如安
正甫亦无几矣而安正甫秉德执义以表其子孙族人
者益笃不懈盖春秋八十而卒安正甫讳廉所与交游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238-0198b.png
者尝谓其有凌云气韵因以题其所居遂号凌云居士
初娶刘氏生一男齐一女适邹继王氏生五男京襄亢
应雍一女适曾庶生一男亶齐京亢皆先卒孙男若干
女若干余少辱安正甫爱重其归自辽东也尝教授其
家塾相与甚欢而今不复见矣故不辞而为之铭且以
寓予之怀思云铭曰
道行迈兮阻修不矫为亢兮不屈为柔心休休兮乐于于
履坦坦兮幽人之逑冈盘兮川回乔木兮崇丘怀兰芳兮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238-0198c.png
徂春倏草露兮零秋倚东山兮凝伫耿予怀兮夷犹
   梁用之墓碣铭
永乐十五年车驾巡狩北京仁宗皇帝在春宫监国南
京凡南方庶务惟文武除拜四夷朝献边警调发上请
行在若祭祀赏罚一切之务有司具成式启闻施行事
竟则所司具本末奏达而已上既有疾两京距隔数千
里支庶萌异志者内结嬖倖饰诈为间一二谗人助于
外于是禁近之臣侍监国者惴惴苟活朝暮间赖上明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238-0198d.png
圣终保全无事小人之计不能行然其意不已也会南
京有陈千户者擅取民财事觉令旨谪交阯数日念其
军功贷之召还有言于上曰上所谪罪人皇太子曲宥
之矣遂杀陈千户事连赞善梁潜司諌周冕既逮至上
亲问之潜等具实对上顾翰林学士杨荣等曰事固无
预潜他日又谕礼部尚书吕震曰事亦岂得由潜然犹
未悉陈千户非出上命谪之也两人者皆未释有毁冕
者数言其佻薄放恣不可用遂并潜皆死非命十六年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238-0199a.png
九月十七日也士君子闻潜死皆嗟惋悼惜又相与出
资收殡之文明门外其妻时随在北京恸夫非命哀毁
不食数日亦死明年其家始启殡归而合葬于泰和县
某乡某原梁氏其先家长沙唐有进士曰震徙荆南又
七世曰胜用仕南唐为徵事郎徙今泰和又十世赠知
吉州曰逢吉二子皆仕宋伯君崇累官起居舍人兵部
员外郎直史馆知凤翔府仲君杰累官同知黄州府入
为翰林院编脩官君崇五世孙蕃景定三年进士太常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238-0199b.png
博士知宣州改抚州生才可才可生彦卿彦卿生不移
娶陈氏元潮州儒学教授以道之孙生男子二人长即
潜次混潜字用之自幼好学警敏嶷然有钜人志尝受
经于乡先生王子启及舅氏陈仲述入则浸渍不移先
生之教父子兄弟讨论切䃺无虚曰故所得率出其同
辈用之甫弱冠其文章论议已驰骋颉颃诸先辈洪武
丙子选乡试明年授四川苍溪县学训导苍溪僻远过
使客终岁无几人而山水可适其学者前此未尝遇明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238-0199c.png
师用之乐得其地旦暮坐讲席开谕辨析必尽其说诸
生皆忻忻有向进意稍暇独行清流茂树间吟咏自得
又明年用荐除广东四会知县授承事郎推诚爱民刬
宿弊崇宽政临之以平易导之以礼让致勤抚字稍暇辄
就学舍亲授业诸生岁馀民咸悦服而争讼息学校兴
流徙来归以累千计县有泷桥河世传吏有廉平之政
即河水清自用之至讫其去河水澄洁可鉴又明年改
阳江又改阳春治之一如所以治四会者而阳春猺獠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238-0199d.png
环处稍不得所欲即兽怒跳蹶不可制用之待之如子
而不拘于法亦皆尽诚事县令如父敬恭命令唯恐不
及所历之处将去人皆遮道留之不得至有流涕者永
乐元年召脩太祖皇帝实录书成升翰林修撰授承务
郎赐白金五十两织金衣一袭文币四表里五年命以
本官兼右春坊右赞善进儒林郎时脩永乐大典召至
四方儒学老成充纂脩及缮写之士几三千人人众事
殷特命太子少师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总之已而赐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238-0200a.png
卒命礼部翰林院就本院推举才学服众者代赐遂举
用之用之方公明决莅事有程而惰慢放肆者有不乐
之相与诬其过于上召问具对云云上曰梁潜言是遂
抵造诬者罪于时以文事裨益皇太子尤为所重上幸
北京驿召赴行在八年南还十一年复扈从北京十三
年考礼部会试十四年南还明年复北狩将发亲择侍
从监国之臣时翰林独留学士杨士奇特诏尚书夏原
吉吕震方宾举一人副之遂以命用之其在皇太子前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238-0200b.png
累累进善言皆见嘉纳而宠以赐赉是年考应天府乡
试盖明年及于祸矣呜呼用之闿爽弘毅耿介自执其
智足以烛几其德足以及物其才足以兴理其自任之
重不肯下古人凡士君子哀而惜之夫岂以私用之也
哉用之之学通诸经尤长于诗易自十五六已用意周
程朱张之书壮而益探其微为文章驰骋司马子长韩
退之苏子瞻亦间出庄骚为奇务去陈言出新意古诗
高处逼晋宋所著有史论若干篇碑传记序铭颂赞述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238-0200c.png
若干篇五七言古近体诗若干篇皆可传后与人交蔼
然有相辅之义人有过面诮之不为依阿取容及其能
改欢好如初焉用之死时年五十有三娶杨氏子男四
果楘楫榆皆知务学果楘皆举乡贡未升二女长嫁袁
俊次嫁进士刘准孙男几某某皆秀朗可望造物者殆
以是报之欤梁杨世婚姻家余长用之一岁少学同业
壮而仕于朝同官知用之孰有深于余哉故其葬也宜
余铭而余铭之亦岂出乎其私哉铭曰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238-0200d.png
楩楠之苍苍可车可梁灵芝之煌煌瑞世之章曷其举之
又中毁之夫毁于琢曷全于璞理有瞢瞢为善罔祐颜短
蹠长从古则有从古则有善者徒伤尚有传者其永不亡
   曾胜甫合葬碣铭
吾友曾源自青州府知事再擢工部都水司主事坐累
谪卢龙十有七年今年用荐起为湖广新化县丞间过
余已皓然白颠相握手劳苦外即拜且泣曰先父母皆
没世且合葬矣而未有铭知先父母今莫踰子者幸畀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238-0201a.png
之铭余闻其言叹息自念源父胜甫自吾总角已心知
敬之盖是时县大夫推择为史先生君子皆曰此古所
称悃愊无华者既而非其志也百馀日竟弃去后之为
郡县史率深文巧诋为贤求什一于千百如胜甫何可
得哉余少与源同学数嬉戏其家其母刘孺人爱余孤
贫而有志学也每见辄垂奖励后偕源仕京师孺人尝
就禄养又爱余辅源以义也时孺人年几七十两家所
居甚迩余家迎孺人辄来来辄欢然留数日孺人慈惠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238-0201b.png
善教盖余一家人敬事之如母也今其可辞铭遂受其
所述事状序而铭之曾出唐光州团练副使延庆其后
徙泰和者世居邑治之东义井里宋季有号南窗者生
建可建可生均道胜甫之曾祖祖父也胜甫讳胜淳厚
恭逊其居家处闾里有寔行无声利之好平居寡言言
必傅于理乡䣊称为善人春秋五十有九而卒刘孺人
乡先生吏部尚书子高之从子丰城县学教谕子彦之
子讳辰年若干归曾氏贞静婉淑妇德母仪宗姻所重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238-0201c.png
春秋八十有三而卒胜甫卒于洪武庚午某月日孺人
卒于永乐壬寅某月日墓在县北五里视冈之原子男
三铁源仁孙男九曾孙男八铭曰
澄江之阳有峙且平负幽向明钟和萃灵德人斯藏其后有兴
   常州府同知张重器墓碣铭
国家军政久而弊军之奸黠者往往匿其籍或诬援良
民实伍所司利奸人之贿辄从之于是奸人得计良民
受诬弊远迩一辙皇上嗣大宝之明年诏饬军政遣廷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238-0201d.png
臣四出清理且赐玺书谕之毋枉民纵奸时大理寺丞
张宗琏当往福建岁馀竣事盖福建之民皆誉张寺丞
之公且廉也既还改常州府同知专督农事朝廷又遣
监察御史出理军政之未尽者御史当往苏常诸郡者
言于兵部曰常州必得张同知共事乃有济部遂檄宗
琏时御史锐意得军不复存念民枉宗琏曰玺书在是
敢违哉宗琏虽不得尽行已志然常之民赖免诬枉者
犹十七八而御史滋怒宗琏异已诟詈无礼虽宗琏终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238-0202a.png
不为变而积忿恨不平发背疽以卒卒之日常四邑之
民老者壮者奔走诣庭下哭皆哀具仪奠祭累日不绝
暨归丧素衣冠送者数千人盖是时苏之佐郡希合御
史意民受诬枉一不听自白白而死峻刑者不可胜计
于是苏人皆叹羡常州得贤郡佐而不直其郡之佐谇
语嚾然宗琏名益有闻宗琏字重器吉水人初两举乡
贡皆中遂登永乐二年进士第为翰林庶吉士预脩永
乐大典书奏授刑部主事旦暮考究古人作律之意而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238-0202b.png
体欧阳崇公于死狱求生道之心不肯一毫怠忽尝奉
命录囚广东广东人皆称其长厚其在刑部久自尚书
下至𨽻皂称誉之无间言仁宗皇帝临御简朝臣贤者
为东宫官擢左春坊左中允上嗣大位升大理丞又明
年有常州之命在常州之明年卒宣德丁未某月某日
也享年五十有四其考彦忱赠承直郎左中允母萧赠
安人世系见余所作其考墓志其妻刘封安人子男若
干女若干其为人简重清俭明经笃行事君爱民一以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238-0202c.png
诚非其义一介不取非其人不交閒暇闭门读书焚香
澹如也名其斋居曰思诚盖素所存心以此余与之交
久深知之而卒又得其详深哀之故其葬于乡也最其
平生大槩寓其孤使刻诸墓而系以铭曰
呜呼重器存心孔仁虽施未弘有惠在民民心则何有
思无已彼独何人而存则异呜呼重器于士有光呜呼
重器没也不亡
   赠承德郎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刘君墓碣铭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238-0202d.png
宣德三年五月制赠吏部主事刘浚之考原亨为承德
郎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妣黄为安人又赐浚钞千缗
归举焚黄之礼浚濒行诣余拜而请曰上之德所以宠
覆刘氏者天地之广厚也虽浚无能图报万分之一然
中心其敢斯须忽忘今将树碣于墓幸徼惠执事以为
后来不朽之托余与浚游既诺之遂咨得其考妣事行
乃序而为铭其考讳元字原亨刘氏故抚州崇仁儒家
元广西北流县儒学教谕讳敬生湖广溆浦县典史讳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1238-0203a.png
诚诚生处士讳纹德原亨之曾祖祖考也妣管氏原亨
生而淳厚既长知务学谨其言行群居执礼度不怠肆
为先生君子所器重时元季寇乱充斥奉其亲奔窜山
谷间甘旨之养日不阙稍暇辄从乡先生马雅志讲学
励进脩之功马先生尤期望之国家混一四海洪武中
或勉之仕者笑曰为太平幸民足矣顾今天下文武智
能乘云龙风虎之会颙颙济济布列中外宁独少元
耶或曰士怀负才器不一试自见于世乃徒乾没泯泯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1238-0203b.png
耶去而不荅郡守县令知其贤数荐起之卒皆辞而间
施一二于乡以裨县大夫之治皆悦服有馀蓄恒济匮
乏原亨仪观伟然雍容整肃不矜不衒其德刑于家措
于乡䣊者盖人无间言其豫计事成败率奇中卒于洪
武乙丑十一月廿九日寿四十有一岁葬邑长安乡何
家塘之原翰林学士王公景表其墓配安人里望族黄
德和之子讳妙贞涉知书父母无他男子其女子独安
人慎择所归遂归原亨而纳赘婿焉安人孝于舅姑恒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1238-0203c.png
迎就养外家而祗事之同于父母舅姑没凡所以送终
者一尽诚意年三十有一原亨没即誓守节而植家训
子毅然为已任尝励诸子曰若等不务学立身即吾死
何颜视汝父哉其乡人国子司业吴君溥名其堂曰慈
训其卒也园田居室咸赢于夫之存也卒以永乐丁亥
四月十有七日寿五十有四岁葬长安乡之冕府里四
川按察佥事时季照铭其墓子男四辟丘浚悬辟习儒
业好古道浚永乐第一科进士临汾知县浙江按察佥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1238-0203d.png
事吏部文选清吏司主事操行有称于时女一孙男
三呜呼国家褒恩虽本浚而施然究论其考妣存心
行已亦天道所以报之欤虽未尝同穴而藏然皆浚
之所自且同被命书故黄安人之事宜附见焉铭曰
猗欤上之厚其臣也宠光其躬爰及其亲清秩峻褒
煌煌龙文林林冠缨有得其几非天之道惟善是畀
臣浚考妣为善有诚隆隆之荣不忝于承刘子与孙
其来千亿永念尔祖永载帝德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1238-0204a.png
   前朝列大夫交阯布政司右参议解公墓碣铭
呜呼此解公大绅之墓葬二十有二年矣其友杨士奇
始克序而铭之序曰解氏姬姓其先居雁门唐同州刺
史琬之孙隐为蕲州司户参军始家庐陵之同水乡参
军六世孙盛迁吉水邑中世有科第至讳梦斗宋太学
上舍生讳应辰元高安县学教谕生讳子元举进士授
安福州判官兵乱守节死生开先号筠涧娶高氏进士
若凤之子公之父母也公讳缙字大绅自幼颖悟绝人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1238-0204b.png
五岁父教之书应口成诵七岁赋诗有老成语十岁口
诵数千言终身不忘十三尽读四书诸经贯穿其义理
老长不能难也而文思溢发十八举江西乡试中第一
洪武廿一年会试礼部中第七廷试读卷者以所对策
论过高抑寘第三甲时兄纶及女弟之夫黄金华同登
第太祖高皇帝喜其一家三人出仕授纶礼部祠祭主
事公与金华皆中书庶吉士日侍左右甚见爱重閒暇
数召两人论议考其所学一日谕公曰尔试举今施政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1238-0204c.png
所宜直述以闻退即具奏大槩言陛下得国之正非唐
宋所及取天下于群盗救生民于涂炭徐定燕都市不
易肆而女宠外戚寺人藩镇之患消融底定皆处之有
法矣不迩声色不殖货利不为游畋皆远过汉唐宋之
君而无愧三代圣王矣惟愿喜怒一听于天理而推诚
任使不以察为明又言陛下拳拳于畏天畏鬼神治民
治强暴然畏民者畏天之本治心者治民之本又言令不
必数改数改则民疑刑不宜太繁太繁则民玩法司近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1238-0204d.png
有朋奸罔上倚法为奸二条下人殆难措手足矣又言
御览之书宜集唐虞夏商周孔及濂洛关闽之言随事类
别以备劝戒又言六经残缺莫甚礼乐宜正礼经及访
求审乐之儒作乐书又言祀天宜复扫地之规尊祖宜
备七庙之制太常非可以肄俗乐又言僧道之壮者宜
黜之使复人伦经咒之妄者悉火之以杜诳惑断瑜珈
之教禁符式之科绝鬼巫破淫祀以底善治又言进人
当择贤否授职当量重轻今大诰有不为君用之罪则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1238-0205a.png
仕者不复择矣又言古者乡邻善恶必记今虽设申明
旌善二亭而无党庠乡学之教互知之法虽严训告之
方未备宜取古人治家睦邻之法若古蓝田吕氏乡约
及今义门郑氏家范布之天下世臣大族率先以劝旌
之复之为民表率而致治不难矣又言易曰王公设险
以守其国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而近世狃于宴安堕
城池销锋镝讳言兵事以为天下已治一旦或有不
测之虞何以为备宜敕有司以时整葺宽之岁月守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1238-0205b.png
以里胥额设弓手课之射教民以农隙兼习兵且乞设
武举以收英才又言宜广乡校前代多有书院有学田
有贡士庄宜脩复以教养贤士又言极刑之禁虑有遗
才给配妇人恐伤节义既奏上嘉其识正公素与兵部
尚书沈溍不合溍奏公入部堂索皂𨽻语嬉慢非礼上
虑公优閒怠逸即除江西道监察御史盖以繁剧玉成
之也时都御史袁泰怙势家人横恣诸道御史欲纠之
无敢执笔为章者公挥笔立就历举其过章上虽曲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1238-0205c.png
宥泰而一时多其直上又虑公少涵养将为众所倾召
其父至谕曰才之生甚难而大器者晚成其以而子归
益进其学又谕公曰朕于尔义则君臣恩同父子其归
益尽心于古人后十年来朝朕大用尔遂侍父归公天
分高又感上大恩归益自励而造诣深矣数岁高皇帝
上宾公趍赴临权臣忌公者谓赴临非诏旨遂谪河州
岁馀权臣黜召还以为翰林待诏太宗皇帝入嗣大位
首索公既见寘诸左右深信任之时朝廷诏敕与凡大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1238-0205d.png
制作咸出公手每预密议宠赉加厚升侍读数月升侍
读学士奉训大夫上初与武臣丘福等二三人议建储
文臣惟金忠预皆北平时股肱也武臣咸请立皇第二
子高煦谓其有扈从功上不听福等叩首请不已终不
听遂召公预议事定然未发明年册仁宗皇帝为皇太
子封高煦为汉王进公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奉
议大夫又明年福等所初议颇泄于外高煦素不乐公
言于上曰藩府之旧无泄者其缙泄之遂出公为广西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1238-0206a.png
布政司右参议授朝列大夫又以李至刚言公怨望改
交阯八年入奏事时车驾已出征北边至京师见仁宗
而归车驾还高煦言解缙瞰上远出觐储君径归无人
臣礼遂徵下狱后三年以病死狱中素所交游出资敛
之外兄高建春归其柩葬之高氏公死后家徙边仁宗
皇帝临御特赦还而官其从子祯期为中书舍人公仕
前后不十年为庶吉士再岁御史未满岁为学士四岁
两赞外藩皆席未煖初脩高皇帝实录及永乐大典皆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1238-0206b.png
为总裁考会试者一读廷试卷者二声名在天下籍甚
敦孝友重义轻利遇人忧患疾苦辄隐于心苟可用力
尽意为之笃于故旧及名贤世家之后喜引拔士类或
诮其汎爱者终不为变襟宇阔略不屑意细故而表里
洞达绝崖岸虽野夫稚子皆乐亲之求文与书者曰辐
凑率与之无厌倦意或言有不当与者笑曰雨露岂择
地而施哉且人孰不可与进者不畏强禦承运库官张
兴恃宠而横尝笞击人于左顺门下公过之叱兴曰御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1238-0206c.png
座在此敢尔违犯礼法乎兴虽忿公然不敢应一语俛
首敛退同官治职事或有失误公在上前率引为已过
明知人太宗尝与论群臣御笔书蹇义等十人名命各
疏于下十人者皆上所信任政事之臣亦多于公善而
具以实对于义曰其资厚重而中无定见于夏原吉曰
有德有量而不远小人于刘隽曰虽有才干不知顾义
于郑赐曰可为君子颇短于才于李至刚曰诞而附势
虽才不端于黄福曰秉心易直确有执守于陈瑛曰刻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1238-0206d.png
于用法好恶颇端于宋礼曰戆直而苛人怨不恤于陈
洽曰疏通警敏亦不失正于方宾曰簿书之才驵侩之
心既奏上以授仁宗曰李至刚朕洞烛之矣馀徐验之
仁宗因问公建文所用诸人对曰此皆洪武中人才往
事不足论已遂问尹昌隆王汝玉对曰昌隆君子而量
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所惜者市心耳后十馀年仁宗
出其所奏十人者示士奇且谕之曰人率谓缙狂士缙
非狂士向所论皆定见也公之文雄劲奇古新意叠出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1238-0207a.png
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诗豪宕丰赡似李杜其
教学者恒曰宁为有瑕玉勿作无瑕石书小楷精绝行
草皆佳其卒以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春秋四十有
七配徐有贤德子男二祯应卒于徙所次祯亮孙男女
各二太宗皇帝初召翰林七人入内阁其三出庐陵公
与胡公光大及士奇也三人相与厚而相知深今独士
奇在胡公墓上之石士奇书之公墓石未有书其可不
书铭曰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1238-0207b.png
千里之足越国过都或一蹶之不虞楩楠百寻其寸之
蠹宁见捐于匠输郁乎纷纷五采承日竞瞻望以忻快
何泯没之遄疾干将地下其神不死尚有光华天汉之

 
 
 
 东里文集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