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38-001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东里文集卷二     明 杨士奇 撰
  记
   石田茅屋记
石田茅屋者刑部尚书大梁赵公以名其宴休之居也
士之有道也不以贵富贱贫而易其所守盖道内也贵
富贱贫外也主乎内者既定则凡其外者举不足以夺
之故穷不加损焉达不加益焉颜子有王佐之才使得
卷二 第 1b 页 WYG1238-0015d.png
时而行之其心固不改箪瓢陋巷之时而孟子亦称柳
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盖惟中之所守确乎不可拔而
以之遇则可以建功不遇亦可以自乐非志于道者不
足语此公少尝乐于耕读而有志用世既发身科目事
太祖皇帝为夏官属超迁浙江参政太宗皇帝临御徵
为少秋官改冬官又改春官遂进大宗伯改大司马仁
宗皇帝嗣位惓惓于慎刑罚又改大司寇遭逢列圣扬
历中外三十馀年预大议辅大政位高而䘵厚自恒情
卷二 第 2a 页 WYG1238-0016a.png
观之则向之韦布所乐岂复有一毫尚留念虑哉然此
非可以论公也公学博而识远志高而才大推其心盖
惟天下宁谧朝廷尊安生民乐业边境无事公之乐也
矧今圣明在位方图任老成公宜益摅嘉猷以辅建太
平安得慕彼而违此哉而平昔畎亩之不忘于以见其
心非酣溺于富贵其风可以廉贪而敦薄者盖于士俗
有警焉士奇与公同朝二十馀年相知为旧间尝属余
记其石田茅屋余重其可有警也遂为之记
卷二 第 2b 页 WYG1238-0016b.png
   常州府庙学重脩记
学校王政之大端民有养而无教则不可与图治故建
国君民教学为先教道行民知务德斯风俗可厚人材
可兴而治效可得自昔为天下盖未有去学校而能为
治者我国家自祖宗之世崇重学政皇上缵承大统益
敦饬励而郡县奉承有祗有怠故学之振举有能有否
常有学数百年中历兵革屡燬屡复洪武初庙学一新
加于旧观岁久而敝永乐初撤而再新益加其旧既二
卷二 第 3a 页 WYG1238-0016c.png
十年庙学复敝时郡守贰咸阙推官杨谊自监察御史
来独署郡事进谒先师退就学馆顾瞻嗟咨曰是可后
乎即谋脩葺而计费甚钜方事营度郡之好义咸愿有
助出赀市材诹日鸠工仆者植之倾者正之撤坏去腐
易之以新工善材良既坚既好庙自大成殿东西序戟
门灵星门学自明伦堂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及宾
客之位会馔之舍至于庖廪靡不具完彩绘焕然不浮
于度是役也费不出公顾为之有道民争劝义经始于
卷二 第 3b 页 WYG1238-0016d.png
某年月成于某年月盖始终皆谊之勤而后知府于文
自山西按察佥事来同知张宗琏自大理寺丞来同志
恊赞用克讫事时大理寺卿胡公槩奉命巡抚苏常诸
郡亦勤助相盖政之张弛存乎人郡县吏有不知究大
体祗德意而旦暮弊弊案牍期会以为能趍走迎饯以
为贤者固不能知养民为何事其能知学校教化之为
重哉之数君子皆起家进士知所先务宜其克恊于斯
举也常自太伯延陵相继让大利其人至于今知捐利
卷二 第 4a 页 WYG1238-0017a.png
为义也自子游亲承孔子之教而率人于学道其遗化
犹在乡也矧今为畿内郡涵濡圣化之密且久宜其兴
起于善之易也则游学于斯必有仰惟圣朝之德意及
诸君子之用心乡人长老之劳勤而作其自励之志将
见教化益行贤才不乏乡闾礼逊骎骎乎治平之盛者
皆自兹始于是府学教授余学奭等谋记其成而属江
阴县学教谕陈孟旦来求文而能道脩学之详者今礼
部尚书郡人胡公郡人之助义者众周孟敬朱善庆其
卷二 第 4b 页 WYG1238-0017b.png
巨擘欤
   稼轩记
夫务适乎巳而无天下生民之思者凡民耳士以及人
为道道明于已而或退食其力于幽閒无用之地以自
适焉者盖安命守义不得已者之为而非士之素志也
古之君子往往皆然泰和王行敏通春秋大义志高才
博喜谭当世事稠人广会行敏出论说娓娓于视今富
贵有位人当其意者无几评泊是非高下持礼义曲直
卷二 第 5a 页 WYG1238-0017c.png
人不少贷然人以义正过行敏率能屈服甚或加之横
逆亦不校也此非其能明于内而岂苟为自高也哉其
父伯贞先生尝佥藩宪典大郡有惠利于民弟行俭今
为学士于翰林掌制命天子左右誉望蔚然行敏独家
食澹泊自适曰士各有命安吾义与命耳买田百馀亩
于邑西半舍许作庐舍田间躬率僮奴治耕堰水为塘
备旱乾其用力勤岁穫常厚鸡豚之畜曰蕃而塘兼鱼
鳖菱芰之利曰用所需悉具饱食无事读书茅檐之下
卷二 第 5b 页 WYG1238-0017d.png
声闻林外天气晴煦不之舍南之舍北与老农相娱嬉
或数月一入城就其素所知已晤语少顷掉臂遽去
其宴息之居数楹质朴闿爽题曰稼轩轩之前天柱三
顾诸峰苍然秀拔而大江横其下启北户而望则武姥
之山巉峭奇特而吏胥一迹不及门嘉客时至野服出
迓相与坐轩中必具酒酒酣击瓦缶歌古人田园之诗
乐客客或问平居所侣指塘下白鸥及窗外脩竹数千
挺曰何莫非吾侣也盖终岁悠然忘世荣辱行俭在京
卷二 第 6a 页 WYG1238-0018a.png
师闻之跃跃有欣艳之意巳而其同寮君子闻之皆有
欣艳意相与赋稼轩之诗余窃叹曰士知命而乐非贤
者不能然命岂一于穷与达哉贤者亦岂自弃夫天之
所予巳者而终不用哉观行敏所用于巳责于人又岂
幽人处士可以终其身也哉盖昔人有稼名其轩者矣
彼未必有行敏一日之乐而其惓惓当世之心未尝巳
也亦其不忍自弃夫天之予巳者也古今人岂相下行
敏有不反而思作而跂乎行俭既稡稼轩之诗寄行敏
卷二 第 6b 页 WYG1238-0018b.png
余于行敏非交游一世之好故请以余言书诸轩中使
勉焉
   滁州重建醉翁亭记
三代而下以仁厚为治者莫踰于宋宋三百年其民安
于仁厚之治者莫踰昭陵之世当时君臣一德若韩范
富欧号称人杰皆以国家生民为心以太平为巳任盖
至于今天下士大夫想其时论其功景仰歆慕之无巳
也而当时同朝有君子焉小人焉君子不容于小人不
卷二 第 7a 页 WYG1238-0018c.png
能久安于中或暂黜而遽还或屡摈而复用而终能显
其功名者由其君之明也欧阳文忠公以古文奥学直
言正行卓卓当时其凛然忠义之气知有君而已知有
道而巳身不暇恤其暇恤小人哉而小人皆不便之故
一斥夷陵再斥于滁既复起历践清华从容庙堂与诸
君子坐致国家于磐石之安者非由君之明乎考公在
夷陵岁馀在滁阅三岁皆无几微迁谪之意方曰务保
民而与民旦莫相亲相娱乐若父子然者君子之道固
卷二 第 7b 页 WYG1238-0018d.png
无往不自得也我仁宗皇帝在东宫览公奏议爱重不
已有生不同时之叹尝举公所以事君者勉群臣又曰
三代以下之文惟欧阳文忠有雍容醇厚气象既尽取
公文集命儒臣校定刻之永乐庚子冬被召赴北京过
滁登琅琊山问醉翁亭伹见寒芜荒址惟醉翁亭二贤
堂六字隐隐岩石间顾时滁之守臣无足语者顾其从
臣曰邦先贤之迹弃不治如此其政可知矣太息去之
后六年太仆寺卿赵君至赵君素慕公之贤又知滁之
卷二 第 8a 页 WYG1238-0019a.png
人思公不忘也出俸倡其寮及滁人复作醉翁亭而刻
公所为记寘亭中亭后作堂以祀二贤二贤者王元之
及公也元之至道二年自翰林学士出知滁州其文章
及立朝大节与公相望合而祀之因滁之旧也醉翁亭
之前旧有六一泉疏导加石甃焉百费所需不出于公
而加于旧规于是滁人岁时谒拜二贤退而歌咏公之
文章又徘徊泉上如亲见公之乐乎此也而有以慰其
不忘君子之心焉昔召公布政南国后人思之至不忍
卷二 第 8b 页 WYG1238-0019b.png
伤其所息之木而况公尝乐于此者乎君子之感人心
固自有不能已者而非有贤者倡率于上则亦莫能遂
所欲为此滁人所以有待于赵君也赵君名次进字孝
礼天台人发身科第累任显官自广东布政司参政迁
太仆卿于滁岂弟敦厚明达大体所至为所当为以贤
能称相斯举者太仆少卿苏实庞埙丞杨文达孙皓宋
载刘璧主簿舒伯治及滁人褚士良等十人经始于洪
熙元年四月成于宣德元年正月于是士良等请文记
卷二 第 9a 页 WYG1238-0019c.png
岁月其成之又明年二月甲子记
   寿徵庵记
永嘉黄思恭先生始春秋七十有二将营寿藏于郡城
之东大罗山先茔之次卜曰之良先生与其族姻故旧
咸往视工先事之夕甘露降兹山凝积松柏之上有钜
松直所营之竁其积特厚弥布柯叶皎如雪霜掇而食
之甘若饴蜜其姻王止中曰此国家养老之祥殆先生
之寿徵欤或曰瑞图不云耆老得敬则松柏受甘露意
卷二 第 9b 页 WYG1238-0019d.png
者国家将致礼先生者欤止中赋七言长律一章歌以
为先生寿寿藏成之三年先生之子淮时为右春坊大
学士兼翰林侍读蒙太宗皇帝恩封先生为奉政大夫
右春坊大学士后十有三年淮积官至荣禄大夫少保
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又蒙仁宗皇帝恩以其所
受散官及三职封先生又从淮奏以少保禄归养于是
先生春秋九十有三康健和豫聪明不衰所谓养与敬
者备之矣然后其乡之人忻悦嗟叹谓止中与或者之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38-0020a.png
言之明且信也夫可欲之物凡出乎人者可以力致惟
出乎天者非人力所能天盖可以诚动焉人寿富康宁
诸福皆出于天而备于一人之身鲜矣人寿臻于耄期
百有一二焉耄期而兼富康宁盖千之一二加有两朝
之荣命龙章褒拂秩荣一品朱衣玉带坐享厚禄之养
为天下所歆艳者求一于万不易得而黄先生备之何
其盛福也哉易曰视履考祥于以见先生好义之诚恒
久不巳欤诗曰永锡尔极时万时亿又以见福之于善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38-0020b.png
人且未尝不豫定之欤黄氏之祥可徵巳其寿藏之侧
作新室若干楹先生所时嬉游者也尝取止中之言名
其中室曰寿徵之庵淮属士奇记其岁月士奇与淮联
官视先生父执也窃喜闻寿徵事故敬为之记甘露降
永乐庚寅十月己未庵建于明年辛卯七月甲戌记
作于宣德丁未七月甲午云
   竹林清隐后记
士能安乎其内而不为外物动即其身所处不间于贵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38-0020c.png
富贱贫夷险靡不得焉若是者非其察之审养之素定
不能也西昌陈一敬君其几于是哉君疏达爽朗耿耿
负气义髫龀时丧其父巳有志务尚曰挟册从先生学
士讲说且学为文章传道理弱冠出为里塾师以资养
母所居在邑东有竹数万竿中作小轩为藏脩宴游之
处然少所往来独深与邑中陈孟省好孟省为人狷介
刻厉学问其疾流俗人不直魑魅鬼蜮独与君交披肝
胆相向莫逆也两人者或一曰不见即其意不释时孟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38-0020d.png
省大父海桑先生以道德为江以西学者所尊亦甚爱
重君时来其家留坐小轩中为启析性道或瀹茗或取
酒相酌为乐因名所居曰竹林清隐先生既为文记之
居十馀年平川大夫闻君之贤辟为学博士使者奉书
币就其家起之西昌之大夫闻平川使者来曰吾邑之
贤者吾不能举顾令见举于他邑之大夫吾何名为邑
即躬诣其家请见状其行义举送之于朝遂以为荔波
丞又改贺县丞两县皆在广右其民杂夷獠不尽驯服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38-0021a.png
君抚之皆得其意至今民意或有所不适即喟然以思
曰安得复见陈侯抚我也君既仕有民人社稷之寄食
有禄出入有舆马台𨽻而其所自处泊然盖不异昔之
在竹林时也既历佐两县辄罢罢辄复穷归视其家萧
然操畚锸治园田布衣蔬食暇则取古人书诗涵泳其
中休休自足视乡之宦达所得意非有加乎是也夫能
不侈于达者亦不戚于穷世之人一得一失忽而为虎
忽而为鼠不能不动乎中者要皆无所见有所见或无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38-0021b.png
所养养之而久久而定定而安则凡触于外者举不足
挠乎中也如陈一敬君可谓不挠者欤君尝与余交其
女兄之子翰林庶吉士余学夔告余曰舅氏所存如此
不为之书可乎故书所知者以附陈先生记竹林清隐
之后
   樵雪斋记
樵雪斋者吾邑王伯彰藏脩之所也藏脩之所而名樵
雪者著其志也其言曰人之生皆有所业农业于耕将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38-0021c.png
厚穫丰敛裕于身而足于家士业于学将德脩才达声
誉流而爵位显推于其他业无不各极其所得也然耕
稼或有水旱之虞富贵或有忧患之干夫为民之业随
其力所至无大得亦无不得蚤而作夕而休无虞乎水
旱忧患超然而独乐者其惟樵乎故樵吾之所乐为也
吾又耻夫世之人汨处淟涊溷浊辱其身而不知侈然
以为得故窃有慕乎贞素清节之士而常寡遇焉吾所
居在澄江之东一舍许梅花冈之麓每岁晏閒暇空山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38-0021d.png
大雪上下皎然一色独处斋中静而玩之以为极天下
之洁清无以踰此盖有以契乎余心此樵雪所以名吾
斋也于是可以见其志矣夫天下之事苟处之能不戾
乎道不役乎物无不可以安其身而适其心然士之蹈
高怀洁者往往卷其所畜处众人之所弃泰然自足视
众人之所趣不啻一秋毫之轻此虽未必当乎大中然
其所自贵重视夫恌焉窃冒无裨益于时与辱巳而枉
道皆卒之为天下后世僇笑者其相去岂直倍蓰什伯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38-0022a.png
哉孟氏有言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则世欲简求
贤才以为用者必在此而不在彼伯彰磊磊负气义博
涉书史有才具尤工于诗歌其果久于在下者耶伯彰
名某王氏居梅冈若干世盖邑著姓云
   石冈书院记
吾邑萧自诚先生来京师属余记其石冈书院余与先
生之子翰林庶吉士省身交尝闻书院兴坏始末石冈
在邑东南半舍许仙槎江之西梁萧子云十七世孙讳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38-0022b.png
逊者始自峡江徙居之逊七世孙讳仪凤宋举漕贡始
即其居之近作书院聚宗族乡人子弟而教之仪凤之
子子安为王府掌计从文丞相举义事败覆其家书院
亦废掌计之从子福可明经擅为古文诗赋复作书院
又废于元季之兵国朝混一海宇福可之孙则善复继
作之而隐居教授其中盖先生之父云吾尝窃谓吾郡
之俗所为可重非他郡所及者其民务义脩礼尚气节
虽至贫不肯弃诗书不习至贱者能诵孝经论语晓知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38-0022c.png
其大义凡城郭闾巷山溪林谷之中无不有学富贵者
遇逢掖士必敬礼之不敢慢易而尤重世族苟其世贱
后虽贵盛人固不愿与齿而彼亦不敢以其贵盛加人
吾乡之俗如此吾何以知其可重也吾尝下彭蠡溯大
江浮洞庭游乎楚郢之间又涉淮道舒而东上下数千
馀里或行数日不闻弦诵声观其人之所务朴者事渔
稼智者趍贾贩以逐什一之利率资大势厚者为雄长
不务乎诗书礼义不重乎逢掖之士也不辨乎世族也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38-0022d.png
吾未尝遍历于天下而齐鲁古称诗书礼义之国今闻
其俗犹不戾于古昔然则论风俗之善恶必由乎教学
之废兴故先王治天下皆拳拳兴学于家塾党庠术序
亦各有制焉石冈书院固古人家塾党庠之制考其创
建以来虽屡废之亦随有贤者起而复之不至乎终废
吾郡之不废其学类此故其风俗所以可重者有由也
呜呼一郡一邑之中不废其学而俗有可重况于为天
下之拳拳于学也哉是不可以不记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38-0023a.png
   齐寿堂记
齐寿堂者翰林庶吉士欧阳俊奉其祖三峰先生祖母
韦孺人之堂也先生生元皇庆初元今九十有八年孺
人生元延祐六年今八十有九矣皆耳目聪明康健和
豫孙曾绕膝屡受国家养老之泽光荣甚盛此堂之所
以名也后登第授官与脩永乐大典书成请于朝乞归
省焉且行求余为记其从兄国子助教贤乂为余言三
峰先生及孺人之善曰宜为之记欧阳氏居泰和之西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38-0023b.png
蜀江之里其先与宋少保文忠公同出吉州刺史琮其
居蜀江十数世积善累仁其族姓之衍赀产之畜诗书
礼义之习愈远而愈盛至先生阔达廉重言动率依于
礼法而忠厚以为主恒戒其子孙及其族人曰必饬行
为儒者以无忝我欧阳氏处乡人必本于忠信盖欧阳
氏之族有三峰先生而后益敦于德义文学乡人有三
峰先生而后益劝于善邑大夫岁举乡饮谋宾必曰三
峰先生孺人归欧阳氏七十有六年以孝敬事舅姑以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38-0023c.png
勤俭佐君子以雍睦处族姻以仁善导子孙此其所由
寿康也欤洪范五福寿为之首礼八十九十曰耄百年
曰期皆寿之至也夫耄期环百里之地有一人焉以为
至异鲜能以两见也或有之不皆出于一乡一里也而
况出于一家之间又共牢而合卺者哉盖考其初生皆
当天下无事之时其本所钟己清宁纯固既壮而未老
又遭我国家太平熙洽之运淳厚灵长之气被于人物
固宜光润绵永而先生夫妇又承之以和平贞静宽裕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38-0023d.png
乐善斯以独得其厚弥寿弥康联芳荣于晚岁沐天泽
于无穷此虽先生伉俪同德合庆盖亦国家之泽矣先
生字以忠三峰其别号云
   颜乐堂记
庐陵胡则颜名其所居堂曰颜乐其志固望希于大贤
君子之地乎间求记于余嗟乎其可以易言哉夫颜之
乐极其学之所至心与道一而于出处动静从容安适
无往而不得斯其所为乐也其可以易言乎然颜之乐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38-0024a.png
虽乐其在巳者其心盖未尝一日而忘利民也孟子称
禹稷颜子同道道在是即心在是得其心而后可以言
其乐也则颜诗书故家其为人敦厚详慎外和而内夷
志在利人善医闻人有急虽风雨寒暑昏莫趋赴恐不
及比以名医徵诣京师京师士大夫家闻则颜善医奔
走迎致无虚日则颜为医不局于一科其所治无不良
效其或一见曰此不可治即不治而去虽更他良医治
终不治翰林沈脩撰一弟甚爱之忽病目求诸专科之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38-0024b.png
医一医曰疾本深矣不可责近效药之半岁其或庶几
也一医曰当施大药非百缗直不可言巳皆竟去不顾
沈脩撰惧遍求医之良得则颜则颜视之曰此风毒所
侵耳即治不过五曰愈药之五曰愈胡学士女兄之夫
病伤寒时在舟中求他医往治医问所病證曰此殆死
也不肯行胡公百方强之且约厚赀谢始行明日还报
曰其果死也更求则颜则颜往脉之曰此病欲解矣施
两剂而愈继复病数剂愈司经芮洗马病目其剧如沈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38-0024c.png
氏往求则颜则颜曰此可三日愈药之三日愈翰林周
编脩得痿疾剧初朝廷命蒋御医治未几蒋有使命出
外他医弗能继也则颜继之竟愈既而周之家人皆疾
他医皆难之迎则颜则颜皆愈之庶吉士刘孟铎暴病
亟甚恒所往还亲爱者环视之悚然则颜素厚孟铎脉
之摇手曰易易耳无怪也施数剂愈进士曾用常两足
肿则颜曰当急扶元气肿不足治也他医曰当急治肿
曾信他医则颜争不得数日卒翰林庶吉士陈孟京始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38-0024d.png
得疾则颜视之怆然曰不及矣众未信之走致数医治
卒不治余在京师目见其治效彰彰如此每瘉一疾辄
自喜而人德之与否不计也即知其不可治辄忧形于
面此其心之所存可知矣夫其心之所存与志之所慕
者苟不相倍因是勉勉自脩积诚而不已则大贤君子
之地未有不可几及焉者孟子曰颜何人哉则颜归而
求之可也则颜与余同郡故为记其所能与其所存者
如此使勉焉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38-0025a.png
   江阴县先圣庙学重建记
太祖高皇帝正大统之三年诏岳镇海渎封号如古制
以山水称忠臣烈士称当时初封出于历代所加者一
切罢去孔子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
功一方一时者比封爵宜如历代所尊崇著于令典垂
之千万年而定鼎之初首建学立庙京师亲临释奠又
诏通祀于郡县又诏罢从祀之戾于孔氏者所以揆前
圣之大中而垂永代之洪范也夫孔子之道天之道也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38-0025b.png
国家生民不可一曰以无者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
文武行斯道于上孔子明斯道于下皆圣人也而使后
之继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之位得以行斯道
者孔子之功也论其功而隆其礼明圣之心也列圣相
承益钦益至繇是自京师至于海隅郡县皆有庙学其
人皆知孔子之道尊且大而况邦畿之内且延陵采邑
先贤礼让之化未泯其人心向慕兴起为何如哉江阴
县学岁久而弊侍郎周君巡抚过之慨然兴叹曰庙不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38-0025c.png
饬何以妥明灵致诚敬学不饬何以兴教化成贤才忱
奉朝命来事宁有重于此乎谋撤而新之为县者闻之
悚然曰此吾职也敢不祗承民耆老闻之跃然曰此以
善吾民也吾其可坐视于是相与合谋赁工市材易故
以新作大成殿十有六楹前作东西两庑各若干楹殿
之后为明伦堂若干楹左右为两斋各若干楹庖廪门
垣咸备以固高敞弘丽加于旧规由是县长贰学官诸
生岁春秋行礼庙廷对越有严秉虔将事用称朝廷崇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38-0025d.png
祀先师之意而诸生退即于学敬脩所业以求无怍于
古圣贤将上以光国家之用下以厚邦邑之俗所系岂
细故哉训导严颐书来请记庙学之成夫受命在政教
之任而能知本源之意有倡有随恊志毕力不费于公
不劳于众以底成功可为无忝而为民父兄于义事奋
起趍赴皆如当然又以见人性之善而王化之被皆可
书也肇斯举者周君名忱永乐甲申进士累官工部右
侍郎其巡抚江南诸郡适岁荒歉劳心赈恤民赖以济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38-0026a.png
而所至勤于学事相斯举者知县朱应祖主簿胡忠而
忠始终效勤耆民周孟敬朱善庆等皆助资曹宏黄惇
等分董役事经始于宣德六年二月成于明年六月记
作于十年十有一月呜呼后之有政教之任于斯为民
父兄于斯者可以鉴矣
   文丞相祠重脩记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者尽心知性
而有以究极天下之理浩然之气即天地之正气具于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38-0026b.png
吾身至大而不可屈挠者知之至养之充而后足以任
天下之大事天下之事莫大于君父文丞相甫冠奉廷
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上书乞斩嬖
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巳气盖天下矣
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㒹持危以兴复为己任虽
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
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闳浩然之气以为
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38-0026c.png
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
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事具宋史而公乡人刘岳
申抚公所著目录吟啸集指南录集杜二百首及宋礼
部郎官邓光荐所述督府忠义传以作公传视史加详
实焉北京之有公祠洪武九年前北平按察副使刘崧
始建于教忠坊今顺天府学之右而作塑像焉永乐六
年太常博士刘履节奉命正祀典始有春秋之祭于有
司岁以顺天府尹行事宣德四年府尹李庸始至谒公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38-0026d.png
祠下顾瞻祠宇弊陋弗称遵用诏旨葺而新之而凡祀
神之器靡不备具又求刘传刻石将使人人皆知世之
为臣者光明震动焜焜烈烈有公也于乎忠孝人道之
大节治化所先而崇礼先贤表励后人尤守令之急务
庸其达为政之本欤庸字执中保定唐县人宽厚明敏
自太学生授工科给事中上亲擢为顺天府尹爱人之
心剸繁之才上下皆称之而尽心学校敬贤尚德如饬
昌平之狄梁公刘谏议祠而严其祀事之类皆其知本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38-0027a.png
之务皆可书也因并书之以示来者
   杨氏祠堂复建记
士奇一岁而孤上赖祖考之佑母夫人之保育教训用
克成立然素窭既壮而仕积其䘵入始稍理田庐盖先
庐悉燬于元季之兵而故址在邑之学宫之北者诸父
兄以窭而售之人矣仁宗皇帝临御进士奇官秩䘵赐
加厚始克以五十馀年寝食不忘之心五倍元售之直
而复故址乃命稷治居焉居之右故有祠堂亦燬于兵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38-0027b.png
遗弊室数楹则族父之窭者假息其中历三世矣族父
之先有故址在邑西为横民所据巳久力不能复至是
代厚赀内据者为复之而使其孙归治居焉遂命稷循
故复作祠堂古知礼君子营宫室必先祠堂士奇之不
能盖复之于人者有先后也吾高祖以前居邑东清溪
之上暨曾祖始徙学宫之北居与祠并作焉作四十年
而燬于兵又二十年而沦于异姓又五十有馀年而余
始克复之既失而得既燬而完虽辛勤积累而非祖宗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38-0027c.png
仁厚之泽何以能致哉祠成祀四代岁时行事悉遵朱
氏礼杨氏繇吉水徙泰和清德正学代有绍续逮吾曾
祖发而益弘有惠及民有传在史祖考以来或仕或处
履道执行清白之节靡有间焉覆被及余夙夜懔乎荒
坠之惧而今春秋七十矣顾吾之子若孙其可一曰忽
忘先德而不图惟敬承之哉承先之道仁与义其要也
学以明之诚以行之而持不息之功若是者岂惟无沗
祭将受福焉盖明德者格神之道也父子祖孙本同一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38-0027d.png
气幽明相通不相违也惠之则神歆而福降悖之则否
而皆阴鉴潜察于平居曰用之际矣匪直奠荐灌献之
顷也凡后之有事于斯堂者不俛思而笃行可乎故书
所以复建祠堂之故而又书所以感格神明之道以示
吾后人堂不易旧规经始于宣德八年正月成于是年
八月明年正月壬午谨记
 
 东里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