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181-04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究遗卷七
             左庶子叶酉撰
  僖公下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夏师救
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败绩狄救齐
 宋襄之伐齐纳孝公也传称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
 宋襄公以为太子管仲非从君于昏者其立孝公必
卷七 第 1b 页 WYG0181-0468b.png
 有说不得以少长之序为疑(传序桓公诸子皆以其/母之次第为次第长卫)
 (姬班居第一无亏乃其子故首及之非以无亏为桓/公之长子也使无亏果长管仲必无听桓公舍之而)
 (立孝公为/太子之理)桓公卒竖刁易牙作乱无亏立而孝公出
 奔则宋襄伐齐而纳之于义未为不可然春秋不书
 纳子昭而只书伐齐且以突归于郑赤归于曹之文
 例之当继伐齐即书昭归于齐而经又不书只书齐
 师败绩者此圣人笔削之义之所在也盖王者既久
 不作天下之无伯非小故也宋襄之伯虽不过伯统
卷七 第 2a 页 WYG0181-0469a.png
 中之馀分闰位其事至无足道然圣人熟计中国之
 大势以其时齐桓既没晋文未兴中间一线之所系
 亦有不得不大书特书不一书而已者伐齐之役乃
 宋襄图伯之始事也盖宋襄之为人也量小而志大
 彼自齐桓创伯以来凡征伐会盟皆与其兵力既不
 弱于鲁卫诸国而晋是时又多内难未遑外事故齐
 桓一卒彼即憪然而有代兴之意其伐齐而纳孝公
 也盖以齐席九合之遗烈其嗣子若才诸侯必不舍
卷七 第 2b 页 WYG0181-0469b.png
 齐而事宋今幸其五公子争立而我为出力以纳其
 君则已之主夏盟也可以万全故其事虽名为纳昭
 而其意实在于争伯圣人窥见至隐故止以伐齐书
 并不书昭归于齐若宋之伐齐之败皆绝无预于纳
 昭之事者凡以著宋襄之欲继齐桓而为盟主也胡
 氏乃谓圣人专以奉少夺长为宋襄罪亦浅之乎测
 圣人矣其书师救齐及狄救齐又以著宋襄之德与
 力皆不足以服人以致显与为敌者之纷纷耳亦非
卷七 第 3a 页 WYG0181-0469c.png
 以救为善如胡氏云云也春秋序战例以受兵之国
 主兵此独不言齐师及宋师战而以宋主兵者春秋
 固记宋襄图伯之始事也
秋八月丁亥葬齐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卫
 传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卫师于訾娄狄师还按狄
 称人先儒以为进之非也二国同役不可云邢人及
 狄伐卫列序而狄以号举于文不顺故不得不人狄
卷七 第 3b 页 WYG0181-0469d.png
 若以褒贬之义求之必凿而不可通矣
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
 婴齐何以名从此遂失国也与诸侯卒则名同盖此
 君被执之后其嗣君将复见于经名见执者以别其
 嗣君也戎蛮子赤名义与此同然则晋人执虞公何
 以不名虞为晋所灭文宣以前灭国之君皆不名例
 也(国灭嗣绝不必以名别之也故文宣以前史文残/缺灭国之君或名或不名圣人槩削之以归于一)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卷七 第 4a 页 WYG0181-0470a.png
 杜注曹虽与盟而犹不服不肯致饩无地主之礼故
 不以国地而曰曹南所以及秋而见围按曹南者曹
 之南鄙也非其国都故不以国地未必以不致饩之
 故曹不服宋亦不必以其不致饩为不服也三传并
 无明文杜说恐不确
鄫子会盟于邾
 杜注不及曹南之盟诸侯既罢乃会之于邾故不言
 如会
卷七 第 4b 页 WYG0181-0470b.png
已酉邾人执鄫子用之
 传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
 按祭祀而至用人宋襄未必残忍至此观后戕鄫子
 亦出于邾则其用之于社也岂必宋之所使乎鄫子
 鲁姻也旧史必详其名而圣人削之者名者恒辞不
 名者正其为鄫子以著用之者之罪也若系以名则
 或习其读而不之察矣
秋宋人围曹
卷七 第 5a 页 WYG0181-0470c.png
 传讨不服也
卫人伐邢
 传以报菟圃之役杜注邢不速退所以独见伐
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
 传陈桓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冬盟于
 齐杜注地于齐齐亦与盟按此盟齐亦在列而经不
 序齐者盖鲁蔡陈郑皆伯叔甥舅之国受桓公之赐
 没世不忘此固人情之所宜然者至楚则召陵誓师
卷七 第 5b 页 WYG0181-0470d.png
 南风不竞虽灭弦灭黄齐桓亦坐视而不能救然终
 有所惧于齐迨桓公死而莫予毒楚之君臣可以弹
 冠相庆矣乃以南北海之遥亦不惮跋涉而来与此
 盟者是时楚势日强因中国无伯遂有乘间代兴之
 志而陈蔡与郑皆近楚而素服之者故牵率而来名
 为不忘齐德实则专为楚谋盖楚方狡焉思逞欲以
 此为主盟中夏之渐耳此时为齐孝者惟当以楚氛
 益炽亟亟焉思所以扼其吭而拊其背者以卒桓公
卷七 第 6a 页 WYG0181-0471a.png
 未竟之志乃悦其甘言竟与二三友邦同引入于国
 都之内而与之为好若不知其有僭王之罪者圣人
 以是为楚与诸侯会盟之始而伤齐伯之不绍也故
 列叙诸国特没齐不书使语势趋下而大书其盟所
 之在齐圣人若曰是固桓公用之以著一匡九合之
 烈者也今乃与楚人刑牲歃血于其地乎盖楚之主
 盟中夏圣心之所深恶者也故推原祸始而归咎于
 齐今第将此盟于齐三字重读而圣意自见此与襄
卷七 第 6b 页 WYG0181-0471b.png
 二十七年叔孙豹会诸侯之大夫盟于宋会盟皆不
 序宋其义正同皆圣人之文所为游夏不能赞一辞
 者也杜注地于齐齐亦预盟其意盖谓圣经之所以
 不序齐者从可知故耳然僖二十七年公会齐侯盟
 于宋其时宋方被围不预会盟审矣而亦地于宋则
 地于齐何足以明齐亦预盟乎公及大夫会盟降等
 屈尊不书公例也或谓讳与楚盟亦非
梁亡
卷七 第 7a 页 WYG0181-0471c.png
 梁伯湎酒淫色好土功民先溃去秦因其溃而取之
 故以自亡为文公羊所为鱼烂而亡也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
 南门本名稷门所为圉人荦能投盖于稷门是也僖
 公更高而大之故又名南门春秋恶其变古而踰制
 也故书
夏郜子来朝
 郑氏樵曰郜有南郜北郜取郜大鼎北郜也此南郜
卷七 第 7b 页 WYG0181-0471d.png
五月乙巳西宫灾
 灾必复作不书者春秋常事不书
郑人入滑
 传滑人叛郑而服于卫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人狄人盟于邢
 传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按狄
 称人文当然耳说详十八年邢人狄人伐卫下
冬楚人伐随
卷七 第 8a 页 WYG0181-0472a.png
 传随以汉东诸侯叛楚楚斗榖于菟帅师伐随取成
 而还
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
 杜注为邢故
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
 传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按三
 国称人皆大夫也先儒以为贬非
夏大旱
卷七 第 8b 页 WYG0181-0472b.png
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
以伐宋
 凡因会盟而执邻国之诸侯者必书某人此会执宋
 公独不书楚人者或谓五国皆惟楚是从而心不服
 宋故执宋公者虽楚人即谓五国之人共执之可也
 其说非是楚人之执宋公其谋甚秘岂五国之所得
 预闻五国既不预闻其谋而春秋顾均坐以擅执宋
 公之罪恐圣人之断斯狱不若是之颇也盖春秋之
卷七 第 9a 页 WYG0181-0472c.png
 例凡接书一人两事则覆书某人若一事而接书其
 首尾则不覆书会盟与执之事不类故皆覆举某人
 以其为两事也独此会楚子挟诈而来其阳与为好
 者实欲出其不意而劫之于坛坫之上故其执之时
 即其会之时非会自会而执自执也一事故不覆举
 楚人惟不覆举楚人特著其为一事则楚子之以会
 为执者既有以见其深诡之机更非寻常之以势力
 相凌暴者比而宋公之轻虑浅谋以楚之狡焉思逞
卷七 第 9b 页 WYG0181-0472d.png
 冒冒然竟堕其术中而为其所执所为愚而好自用
 者亦遂不待贬绝而可见矣
冬公伐邾
 为灭须句故
楚人使宜申来献捷
 几外诸侯之以事接于鲁者若此类槩不书爵义不
 关乎其爵也此与齐侯来献戎捷同而称人称爵异
 者彼则以礼相交而有降等屈尊之失此则以威相
卷七 第 10a 页 WYG0181-0473a.png
 胁而有恃强凌弱之心其事同而其情异故书法不
 得不异也宜申楚卿故以名见不曰宋捷者先儒谓
 为宋讳非也执宋公不讳献宋捷而讳之乎盖齐之
 献捷重在戎以山戎之伐鲁亦与谋也故书戎捷楚
 之献捷重在捷彼只欲自雄其兵力耳故不书宋捷
 即此一字之增减而齐之以礼相交楚之以威相胁
 其情实遂显然可见宜其为游夏所不能赞者欤
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卷七 第 10b 页 WYG0181-0473b.png
 公羊传执未有言释之者此其言释之者何公与谋
 尔也按诸侯被执返国例书其归而不书其释若以
 公与谋故则如三十年卫侯郑之归于卫亦公为之
 请矣何以不言释乎盖彼既书归则其释不待言此
 旋执旋释并未挟与俱去不可以言归也故书释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
 按传称公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审尔则当书纳须
 句子矣而经止书取须句者盖反其君而稍致其土
卷七 第 11a 页 WYG0181-0473c.png
 田之所入使之无乏而已不成乎其为纳也故从恒
 辞书取
夏宋公卫侯许男滕子伐郑
 三月郑伯如楚故伐之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传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禦之战于
 升陉我师败绩邾人得公胄悬诸鱼门及不称公不
 书败绩讳之也
卷七 第 11b 页 WYG0181-0473d.png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传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
 列楚人未既济司马请击之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
 以告不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
 焉按楚称人先儒以为贬非也盂之会不贬而泓之
 战乃贬乎殆遣大夫帅师而楚子特驻军近地遥为
 之援耳三十年秦晋围郑称人正与此同
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
卷七 第 12a 页 WYG0181-0474a.png
 传讨其不与盟于齐也案孝公之立宋襄纳之也以
 怨报德岂人情乎盖齐席桓公之馀烈孝公有志继
 霸齐之盟陈蔡楚郑咸在而宋独不与则其不度德
 量力而急于图霸之意早有以中孝公之忌而欲乘
 衅而动也久矣既败于泓遂从而伐之皆宋襄之自
 贻伊戚耳于齐乎何尤
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
秋楚人伐陈
卷七 第 12b 页 WYG0181-0474b.png
 传讨其贰于宋也吴氏澄曰曹南之盟陈不从宋伐
 郑之役陈亦不从宋盟齐则陈从楚考之经惟见陈
 之服于楚不见陈之贰于宋也今楚讨陈之贰盖以
 伐宋之后郑畏朝楚而陈未朝即诬以贰宋之罪伐
 之而取其二邑不至于灭陈不已也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杞伯爵故庄二十七年来朝称伯至此年忽称子二
 十七年来朝称子自是以后皆称伯至襄公二十九
卷七 第 13a 页 WYG0181-0474c.png
 年来盟又称子或以为时王所黜此年及二十七年
 不可知若襄公时杞方与晋亲时王未必能黜之也
 且滕为时王所黜自桓二年称子后终春秋皆以子
 称杞则自文公后会盟会伐史不绝书皆称伯其非
 时王所黜审矣先儒以为弃周礼似得其实然有不
 可槩论者按僖二十三年以前杞小而贫凡中国之
 会盟皆不与虽以齐桓为谋杞而为咸之会杞君亦
 不在列则僖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两次称子以弃周
卷七 第 13b 页 WYG0181-0474d.png
 礼理或宜然至襄二十九年称子则前后皆称伯必
 无前后皆遵用周礼独此一年而弃礼之理盖是年
 晋合诸侯城杞又使鲁归所侵杞田鲁怒其藉晋之
 力以逞志于鲁故于其来盟仍援僖二十七年旧例
 特杀其饩牵之数而以子礼待之君既待之以子矣
 史安得不以子书乎诸侯卒必名且杞子鲁姻也而
 其卒不名必以其国荒陋不足与诸侯齿故史遂失
 其名
卷七 第 14a 页 WYG0181-0475a.png
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夏狄伐郑
 郑公子士泄堵俞弥帅师伐滑王为滑请郑不听命
 王怒使颓叔桃子出狄师伐郑夏取栎按郑在畿内
 王所倚毗伐郑必非王意观是冬王出居于郑可见
 若既伐之矣而又依之岂人情乎殆颓叔为叔带谋
 将欲叛王故先以狄伐郑耳左氏所传恐不足信
秋七月
卷七 第 14b 页 WYG0181-0475b.png
冬天王出居于郑
 王德狄人立其女为后甘昭公通于隗氏王替狄女
 颓叔惧狄之怨已遂奉叔带以狄师攻王王适郑处
 于汜按出者自内而外之辞出而曰居者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也居于狄泉不言出者王本不在王城故
晋侯夷吾卒
 传卒在二十三年九月经后一年馀杜注文公定位
 而后告顾氏炎武曰不告文公之入而告惠公之薨
卷七 第 15a 页 WYG0181-0475c.png
 以上年之事为今年之事以新君入国之日反为旧
 君即世之年非人情也疑此经乃错简当在二十三
 年之冬按惠公既卒圉立未久而秦师压境仓卒之
 际未暇告丧故杜注谓文公既定而后告鲁史从告
 故后一年馀非错简也顾氏之说恐不确其不告文
 公之入而告惠公之薨者盖春秋之初晋与诸戎杂
 处武公篡立享国日浅及献公嗣位尤务蚕食一切
 中国之会盟自齐桓创伯以来晋从不一与故其赴
卷七 第 15b 页 WYG0181-0475d.png
 告甚简而列国请侯以不同盟故亦遂不与之讲邦
 交之礼故佹诸之卒彼虽告丧而鲁并不会葬鲁既
 不会则列国之会葬者必寡讣而若弗闻也者国之
 耻也而彼又自揣此时之力尚不足以得志于诸侯
 故不特文公之入不告并惠公之入其不告已在先
 盖以礼人弗答为耻而故不告以自全其体也然晋
 大国返国大事又不可不闻于诸侯也故惠公入而
 以杀里克告其告辞必致惠公之命则惠公虽不告
卷七 第 16a 页 WYG0181-0476a.png
 入而其入可知文入而以惠公之丧告其告辞必致
 文公之命则文公虽不告入而其入可知是告丧正
 所以告入也安得以不告入而告丧为疑然则告惠
 公之丧何不嫌诸侯之不会也彼不告于方卒之日
 者虽仓卒有所不暇亦正以诸侯之不会为嫌耳至
 文公定位惠卒已逾年矣逾年而后告诸侯五月而
 葬虽欲会已不及期故不嫌于不会也其后悼公之
 入亦不书盖国家之事惟例是循殆视诸故府犹行
卷七 第 16b 页 WYG0181-0476b.png
 惠与文之故事欤至谓以新君入国之日反为旧君
 即世之年则诚有不安者按戴礼杂记篇载告丧之
 文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并不具卒之日月所以
 然者以赴文后必具月日(如今官府文书必注月/日于后古今当一例)
 赴文中不复言卒于某月某日也晋告惠公之丧于
 文公定位之日其去惠公卒时已远且借此告文公
 之入必无追用惠公卒时月日之理而惠公卒时月
 日赴文中例不具此鲁史所以书之后一年馀而杜
卷七 第 17a 页 WYG0181-0476c.png
 氏从告之说为得其实也然从告之说虽得其实而
 杜氏之意则谓从其赴文中所告卒之月日不知鲁
 史从告实从其赴文后所具之月日也若谓从其赴
 文中所告卒之月日则以新君入国之日反为旧君
 即世之年无怪乎宁人先生以为非人情而疑其为
 错简矣
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
 传卫侯将伐邢礼至曰不得其守国不可得也我请
卷七 第 17b 页 WYG0181-0476d.png
 昆弟仕焉乃往得仕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
 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同
 姓也故名按春秋时灭同姓者多矣何独于此而名
 之盖卫尝为狄所灭矣邢亦屡有狄难皆赖齐桓公
 为之合诸侯以存恤之城夷仪而邢迁如归城楚丘
 而卫国忘亡不特同病宜有相怜之意即推齐桓之
 德亦不应操同室之戈遂至如此其酷也故诸侯不
 生名而于此独名者盖著灭邢者之非他人乃卫侯
卷七 第 18a 页 WYG0181-0477a.png
 燬也他人灭邢罪所同也卫侯燬灭邢则以覆亡之
 祸已之所身受者而加诸人圣人尤恶其心之太忍
 矣故名之以别其人于凡灭国者耳岂曰贬之云乎
夏四月癸酉卫侯燬卒
宋荡伯姬来逆妇
 伯姬鲁女而配荡氏以姑自逆妇而公下主大夫之
 婚非礼也故书
宋杀其大夫
卷七 第 18b 页 WYG0181-0477b.png
 义见庄二十六年曹杀其大夫下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顿子迫于陈而出奔楚故围陈而后能纳之不言遂
 一事也
葬卫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传卫人平莒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文公之好且及
 莒平也卫称子者按公羊之例既葬称子踰年称公
卷七 第 19a 页 WYG0181-0477c.png
 左氏传则未葬称子既葬称君二说不同然卫文公
 以今年秋葬至是而卫成称子则公羊之说信矣以
 未踰年也杜注非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
 传寻洮之盟也望溪先生曰自文公以前外大夫会
 盟皆称人而僖二十五年莒庆二十六年卫宁速皆
 名者盖莒庆吾姻也故特书其名而卫宁速因例焉
 按春秋文公以前外大夫会盟称人者惟殷会众盟
卷七 第 19b 页 WYG0181-0477d.png
 则然耳若专以事接于我则未有不名者如庄二十
 二年及齐高傒盟于防是其例矣洮向二盟据传称
 卫人平莒于我是皆专以事接于我者安得而不名
 乎然则隐元年宿之盟八年浮来之盟宋人莒人何
 皆以人称也殆年远或史失其名或及盟者宋非卿
 而莒则小国之大夫非吾亲姻例皆不以名见故称
 人耳安得执彼而疑此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卷七 第 20a 页 WYG0181-0478a.png
 传讨是二盟也按鲁与卫盟而齐来伐者盖以天下
 诸侯当惟已是从不当私相盟会也与谋卫伐宋同
 意侵称人追称师者人指其将而言追则自追其全
 师非止追其一将而已
夏齐人伐我北鄙
 按传称齐孝公伐我北鄙而经书齐人者盖先使大
 夫来伐而孝公特驻军近地遥为之援耳故传下文
 即称公使展喜犒师齐侯未入境杜注得之但齐人
卷七 第 20b 页 WYG0181-0478b.png
 不必微者辨见隐二年莒人入向下
卫人伐齐
 传洮之盟故也
公子遂如楚乞师
 鲁数被齐师而力不足以敌之故不得已而乞师于
 楚春秋所以详书于策者盖齐桓既汲宋襄急于图
 伯虽不度德量力不足以继一匡九合之烈然犹能
 以攘楚为事不得谓非伯举也至齐孝有志复伯乃
卷七 第 21a 页 WYG0181-0478c.png
 不能绍桓公恤灾患畏简书之意既与狄盟谋卫又
 乘宋之约而伐之至是又以鲁与卫盟两见侵伐以
 致鲁僖向以荆舒是惩见颂于閟宫者一旦而降心
 相从以泄一时之忿鲁则失矣然驱之而使合于僭
 王之楚者谁之罪乎故春秋据事直书一则曰齐人
 侵我西鄙再则曰齐人伐我北鄙乃继之曰公子遂
 如楚乞师比事属辞而圣人笔削之义可见矣胡氏
 顾专以党卫即楚为鲁罪岂得谓之近情之论乎
卷七 第 21b 页 WYG0181-0478d.png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夔子不名义见庄十年齐师灭谭下
冬楚人伐宋围缗
 传宋以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楚令尹子玉司马
 子西帅师伐宋围缗
公以楚师伐齐取榖公至自伐齐
 传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寘桓公子雍于榖易牙奉之
 以为鲁援按楚师即伐宋围缗之师书至者侈伐齐
卷七 第 22a 页 WYG0181-0479a.png
 之功故归而告庙也
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
 杞称子义见二十三年杞子卒下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
 传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
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传杞桓公来朝公卑杞杞不共也秋入杞责无礼也
卷七 第 22b 页 WYG0181-0479b.png
 按桓二年秋七月杞侯来朝九月入杞左传亦以为
 不敬刘氏炫曰春秋虽乱世而来朝有少不敬未宜
 使入其国左氏误纪为杞遂生不敬之说耳其说甚
 当但此年杞甫来朝而鲁遽伐之与前事正相类所
 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乱世相凌暴之事未可以常
 理论也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楚称人先儒以为贬者固失之又或谓传称楚子使
卷七 第 23a 页 WYG0181-0479c.png
 子玉去宋则围宋者乃子玉故称人其说亦未为得
 也人字使果指子玉则春秋书战伐必不以大夫先
 诸侯此何以先书楚人乎按正义楚子初来围宋原
 身亲在宋及见晋之盛身始去之其说于情事极合
 惟楚子先在宋后乃去之故春秋要其事之首尾不
 称楚子而称楚人所谓人者兼其君臣言之原不专
 指子玉所以序于诸侯之上也下文公会诸侯盟于
 宋其时楚子尚在宋故前目后凡
卷七 第 23b 页 WYG0181-0479d.png
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诸侯兼楚子在内公与楚有好闻其围宋故往会之
 必无不见楚子之理先儒或谓诸侯专指陈蔡郑许
 四国君由不知上文楚人原不专指子玉也其说恐
 不确
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传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狐偃曰楚
 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
卷七 第 24a 页 WYG0181-0480a.png
 矣二十八年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
 南河济侵曹伐卫按覆举晋侯者侵曹既返而后伐
 卫两事故覆举春秋常文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传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弗克公惧于晋杀子丛以
 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按杀大夫未有书其故者
 此书不卒戍刺之所以见其辞之不直而公子买死
 非其罪不止为国体之所系而已称刺者为内讳杀
卷七 第 24b 页 WYG0181-0480b.png
 也
楚人救卫
 盖分围宋之师以救卫也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传晋侯围曹三月丙午入曹宋人告急公曰我欲战
 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
 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楚爱曹
 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
卷七 第 25a 页 WYG0181-0480c.png
 卫之田以畀宋人按传称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经
 书执曹伯畀宋人盖传闻异辞执曹伯承上入曹之
 文以入曹称晋侯非称侯以执也执诸侯大夫例称
 人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
师败绩
 传楚子入居于申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子玉使
 宛春告于晋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先
卷七 第 25b 页 WYG0181-0480d.png
 轸请私许复曹卫执宛春以怒楚公悦乃拘宛春于
 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
 师退楚众欲止子玉不可夏四月戊辰晋侯宋公齐
 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慗次于城濮己巳晋师阵于莘
 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毛
 狐偃以上军夹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按楚人
 得臣也大夫将例称人齐宋秦皆称师将卑师众也
 传称宋公齐国归父殆传闻异辞以晋及楚者春秋
卷七 第 26a 页 WYG0181-0481a.png
 内晋而外楚故以晋及楚不以楚及晋胡氏之说非
 传有陈蔡而经不书者以兵属右师也楚子入居于
 申盖至是始去宋以避晋当未入申之先楚子原身
 亲在宋也此围宋之楚人所以序于四国之上欤
楚杀其大夫得臣
 子玉刚而无礼城濮既败正名加诛非滥杀也惜不
 能制之于早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耳
卫侯出奔楚
卷七 第 26b 页 WYG0181-0481b.png
 传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
 卫侯不名胡氏以为著晋侯之罪非也诸侯失国出
 奔而名者以有二君也无二君则不名后献公郕伯
 不名与此同其无二君而名者去国而不返也诸侯
 卒必名去国而不返则以是终矣北燕伯款蔡侯朱
 莒子庚舆邾子益是也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
于践土
卷七 第 27a 页 WYG0181-0481c.png
 传癸酉晋师还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五月
 丁未献楚俘于王癸亥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杜注
 践土宫之庭按天子下劳不书讳之也王子虎莅盟
 不书不同歃也葵丘书会宰周公此不书会王子虎
 者传称盟于王庭自不得不以王臣莅之诸侯行会
 礼无在王庭之理所以不书王子虎者以王子虎莅
 盟不与会故卫子叔武从丧未踰年之例称子者晋
 立之为君也
卷七 第 27b 页 WYG0181-0481d.png
陈侯如会
 杜注陈本与楚楚败惧而属晋来不及盟故曰如会
公朝于王所
 春秋传信之书王下劳不书而书公朝于王所则其
 实自不可掩矣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卫元咺出奔晋
 传或诉元咺于卫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从公公使
 杀之咺不废命六月晋人复卫侯卫侯先期入叔武
卷七 第 28a 页 WYG0181-0482a.png
 将沃闻公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
 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元咺出奔晋按诸侯返国例书
 复归义具三十年卫侯郑归于卫下必名者既尝失
 国矣复归而目其人更始之义也归于卫必书自楚
 者以三十年书卫侯郑归于卫盖归自京师也故此
 以自楚别之或曰大夫返国必书自诸侯何独不然
 盖诸侯返国其国乃其所自有虽出奔在外而义未
 尝绝也不可与所奔之国暂时浮寄者相对举故不
卷七 第 28b 页 WYG0181-0482b.png
 书自若大夫出奔则与其本国绝而于其所奔之国
 反有臣事之义焉一新一旧不嫌对举故书自公子
 返国嗣位非有奉不书自与诸侯同
陈侯款卒
秋杞伯姬来
 吴氏澄曰杞桓公伯姬之次子继其兄成公而立即
 来朝鲁而为鲁所卑又使卿帅师入其国故伯姬来
 以谢过
卷七 第 29a 页 WYG0181-0482c.png
公子遂如齐
 齐伐鲁者再鲁以楚师伐齐取榖至是晋文主盟中
 夏两国不敢复相侵伐故鲁使遂聘齐以讲好而释
 前怨也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
于温
 传讨不服也杜注讨卫许按陈蔡郑许皆从楚围宋
 之役楚既败蔡郑即从晋陈虽后盟亦来如会独许
卷七 第 29b 页 WYG0181-0482d.png
 最小弱而犹不改图故晋文为此会合诸侯以讨之
 卫侯既复国矣犹欲讨卫者元咺诉之也
天王狩于河阳
 传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按晋侯之所以使
 王狩者盖诸侯殷见燕享饩牵之费不赀是时周室
 衰微物力匮绌故城濮战后不难降万乘之尊下劳
 会所以就诸侯之朝事虽失体然岂得已哉晋文亦
 知天子之以诸侯朝周为苦而下劳之事非义所安
卷七 第 30a 页 WYG0181-0483a.png
 故特讽令以狩为名盖曲体天子之意而为之省经
 费非已惮于朝王而故移天子使就已也安得以后
 世之强藩悍镇以臣召君者拟之左氏传仲尼云云
 似未可信河阳即温也正义会指所在之地故言温
 狩是田猎之所故广言其地
壬申公朝于王所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传卫侯与元咺讼卫侯不胜执卫侯归之于京师按
卷七 第 30b 页 WYG0181-0483b.png
 此与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同文而上书晋人下增
 一之字者盖之字指人而言执卫侯归之于京师重
 在人盖欲王为杀之也故曰归之于执曹伯归于京
 师则重在京师也有禀命天子之意焉故曰归于成
 二年晋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哀四年晋人
 执戎蛮子归于楚一书归之于一书归于与此同义
 称晋人者志在于杀强天子以从我非不敢自专请
 命于天子者比故从恒辞称人
卷七 第 31a 页 WYG0181-0483c.png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诸侯返国例书复归大夫则第书归不书复此独书
 复归者元咺以臣讼君悍然不顾此一归也将立公
 子瑕据有其国以与其君抗是虽不可从逆辞书入
 然使第书归则与凡大夫之书归者无别矣故特以
 复归书盖同之于诸侯以示讥也书自晋者大夫返
 国必书所自史文之常
诸侯遂围许
卷七 第 31b 页 WYG0181-0483d.png
 诸侯即会温之诸侯为讨不服而会一事也故前目
 后凡书遂者义见六年诸侯遂救许下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传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曹为解
 公说复曹伯遂会诸侯于许按曹伯名胡氏以为贬
 非也诸侯返国无有不名者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
 介国葛卢杜注以为名按附庸之君例称字此称名
卷七 第 32a 页 WYG0181-0484a.png
 者介夷国或止有名而无字欤不称朝不见公且不
 能行朝礼也然虽不见公国宾礼之故书
公至自围许
 两事偶则以后事致例也会温原为讨许故不以会
 致而以围许致按会温致而盟践土不致者盖践土
 之盟许不在列晋文将声罪致讨则盟践土后必即
 告诸侯以伐许之事令各归其国蒐乘补卒以待徵
 发是温之会虽在冬而盟践土后已有晋命归将复
卷七 第 32b 页 WYG0181-0484b.png
 出故不以告庙也不告庙则不书至史之常文
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

 传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正义践土及温二会郑
 伯咸在而此会谋伐郑者文公昔尝过郑郑不礼焉
 城濮战前郑复如楚虽楚败之后畏威来会晋以大
 义受之内实怀恨故谋伐之也按公及外大夫盟会
 第书及讳之也此有王人在列亦讳公不书者诸侯
卷七 第 33a 页 WYG0181-0484c.png
 不当与王臣共歃文十年及苏子盟于女栗亦讳公
 不书是其例也王人据传乃王子虎而称人者以诸
 侯之大夫皆称人而王人因例焉文当然也
秋大雨雹
 传为灾也
冬介葛卢来
 春来未见公故复来
三十年春王正月
卷七 第 33b 页 WYG0181-0484d.png
夏狄侵齐
 传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
 故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
 元咺显与君讼无人臣之礼不可谓无罪而书法若
 此者亦原其事之始终而恕之耳
及公子瑕
 杀叔武不书而书杀公子瑕者叔武之死前驱射而
卷七 第 34a 页 WYG0181-0485a.png
 杀之非公意也瑕已立而不据周颛冶廑为文曰卫
 弑其君瑕者瑕为元咺所立不成乎其为君也
卫侯郑归于卫
 传晋侯使医衍酖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酖不死公
 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㲄王许之秋乃释卫
 侯按诸侯返国例书复归复者复其国也归者归其
 位也盖对乎既之谓复对乎去之谓归诸侯失国则
 其国既矣故曰复诸侯虽失国然犹是诸侯也天子
卷七 第 34b 页 WYG0181-0485b.png
 无贬黜之文其位未尝失也特去其位耳故曰归卫
 侯郑所以不言复者归自京师也王者无外诸侯即
 不敢自外于天子诸侯而在于王所犹子而在于父
 母之侧也国未失故不可言复其他如大夫归不言
 复者国乃诸侯之国非大夫之国谓之归其位则可
 谓之复其国则不可也其以恶者则曰入晋栾盈郑
 良霄是也然公子返国虽不以恶而亦以入书盖以
 公子出以诸侯入诸侯本非其位也故不可以言归
卷七 第 35a 页 WYG0181-0485c.png
 言归既不可非入无以属辞也然则突归于郑赤归
 于曹又何以不言入也既绝之于其国矣不言归无
 以著其为郑与曹之公子也卫侯朔入于卫郑伯突
 入于栎又何以不曰复归也国本非其国位亦非其
 位以篡而得之者也故谓之入而郑伯突之入于栎
 又与卫侯之入于夷仪有同义焉皆非其国都也然
 突之复归于郑不书卫侯衎继此即书复归于卫此
 又名不名之所以别也凡此皆随事立文至当而不
卷七 第 35b 页 WYG0181-0485d.png
 可易所为游夏不能赞一辞者欤
晋人秦人围郑
 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郑伯
 使烛之武见秦君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
 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
 孙戍之乃还按晋侯秦伯称人先儒以为贬非也据
 传称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函陵在今襄城县汜南在
卷七 第 36a 页 WYG0181-0486a.png
 今中牟县围者环其城而攻之也然则晋侯秦伯特
 驻师近地遥为之援而围其城者皆大夫也故称人
介人侵萧
 张氏洽曰介再来鲁而次年遂侵萧求援而后出兵
 也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自庄元年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之后王臣不至鲁
 者几六十馀年盖庄僖之间王室多难未遑外事又
卷七 第 36b 页 WYG0181-0486b.png
 隐桓间王亟加礼而鲁不一报焉故王亦知空名不
 足以结鲁而益怠也至是而复来聘者岂以僖公两
 朝于王所而故以是宠之欤遂者继事之词而有归
 重之意盖著其本意原在聘晋因周公来聘故便道
 如京师以报之此圣人诛意之法也或以遂为即公
 子遂舍族者承上文从省不知春秋书法惟一事而
 接书其首尾则承上文从省如逆女以夫人至之类
 是也若两事则未有不覆举者如文八年公子遂会
卷七 第 37a 页 WYG0181-0486c.png
 晋赵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会雒戎盟于暴两书
 公子未尝单举一遂字也则此为继事之词审矣
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
 济西田左氏传分曹地也公羊传班其所取侵地于
 诸侯按济西田不系曹则其为吾故田也审矣取者
 据此为文强诸人以相畀而非其心之所愿也若于
 人无所强则据彼为文曰归
公子遂如晋
卷七 第 37b 页 WYG0181-0486d.png
 传拜曹田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啖氏助曰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以夏之孟春祈榖
 于上帝于郊故谓之郊鲁以周公之故特以孟春祈
 榖于上帝亦谓之郊郊皆用辛日故以二月卜三月
 上辛不吉则卜中辛又不吉则卜下辛所谓吉事先
 近日也卜三旬皆不吉则不郊凡牲必养二牲一以
 祀上帝一以祀后稷帝牛不吉则改卜稷牛以代之
卷七 第 38a 页 WYG0181-0487a.png
 而别以他牛为稷牛若卜稷牛不吉及稷牛又死亦
 皆不郊凡不郊皆卜免牲卜免牲吉则免牲不吉则
 但不郊而已不敢免系牲待明年卜牲时卜用未成
 牲曰牛牲伤亦曰牛吴氏澄曰三卜不吉而至四卜
 四不吉而至五卜渎甚矣汪氏克宽曰周官四望盖
 望四方鲁三望者盖泰山在鲁西海在鲁东而河在
 鲁北杀天子之礼也按鲁僭郊礼先儒谓其所僭者
 只祈榖之郊其说恐不确宣三年春秋明书春王正
卷七 第 38b 页 WYG0181-0487b.png
 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矣非鲁僭冬至
 郊之确证乎又按宣三年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
 乃不郊正与啖氏稷牛又死亦皆不郊之说合而彼
 传以为非礼杜注亦以牛虽伤死当更改卜郊不可
 废又与啖氏之说异窃意稷牛又死自应不郊但不
 郊而望为非礼耳观经文犹字可见若如杜注谓郊
 不可废则春秋所书四卜五卜亦皆可以无讥矣岂
 理也哉
卷七 第 39a 页 WYG0181-0487c.png
秋七月
冬杞伯姬来求妇
 求妇非礼也故书
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吴氏澄曰狄去年侵齐今又围卫若无晋伯然岂以
 文公居狄久而狎之欤帝丘亦卫地左氏传卜曰三
 百年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卷七 第 39b 页 WYG0181-0487d.png
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
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
 传夏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秋卫人及狄盟杜
 注不地者就狄庐帐盟按二十年齐人狄人盟于邢
 不主齐人书及此独书卫人及狄盟者承上卫人侵
 狄之文故以卫人主此盟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按左氏载秦伯纳文公及杀怀公于高梁其事甚详
卷七 第 40a 页 WYG0181-0488a.png
 而春秋不书者不告也
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不可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及滑
 郑商人弦高遇之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
 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逄孙扬
 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灭滑而还按灭而书入者
卷七 第 40b 页 WYG0181-0488b.png
 不能有其地也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报二十八年公子遂之聘也遂聘齐已五年而后报
 者盖间晋丧而有争伯之意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
 传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赞我也遂发
 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按
 春秋两国会兵例不书及此独称及者并有功也晋
卷七 第 41a 页 WYG0181-0488c.png
 禦其上戎亢其下故能败秦师非戎则晋虽角之而
 无犄之者矣杜注不同阵固非先儒又或谓并有怨
 则不书及戎与秦无怨惟晋命是从故书及其说亦
 不确五伯搂诸侯以伐诸侯岂皆并有怨哉晋襄亲
 将不称晋子而称晋人者伏兵掩击与两阵相对不
 同晋襄虽墨衰从军必不亲履险地也故称人秦下
 公羊无师字左氏榖梁俱有当从左榖
癸巳葬晋文公
卷七 第 41b 页 WYG0181-0488d.png
狄侵齐
 传因晋丧也
公伐邾取訾娄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传公伐邾取訾娄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襄仲复
 伐之杜注鲁亦因晋丧以凌小国
晋人败狄于箕
 狄伐晋及箕晋师败之郤缺获白狄子吴氏澄曰秦
 晋同围郑秦私与郑盟而晋文不忍伐其师狄尝侵
卷七 第 42a 页 WYG0181-0489a.png
 齐又围卫而晋文从其寇中国盖出亡在狄归国由
 秦皆尝受其惠也今晋襄绍伯惟恐伯威不立而伯
 业遂衰故汲汲焉墨衰从戎既败秦而又败狄也
冬十月公如齐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张氏洽曰比事观之间晋而虐邾所以因齐聘而朝
 之以自托也按十年十五年如齐皆不致而此独致
 者事久则习且彼来聘而此往朝有施报之义焉故
 不以为讳而告庙也
卷七 第 42b 页 WYG0181-0489b.png
乙巳公薨于小寝
 不终于路寝言即安之非正也
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传讨其贰于楚也
 
 
 春秋究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