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七
卷三十七 第 1a 页 WYG1234-02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荥阳外史集卷三十七
             明 郑真 撰
 题跋杂识
  读宋史
刑赏天下大柄也赏一人而天下有所劝刑一人而天
下有所惩此人主为政之要而家国所由兴也夫苟失
刑焉滥赏焉大柄于是而去矣又安能图回人心于溃
卷三十七 第 1b 页 WYG1234-0206b.png
散分裂之际哉宋至理度朝国势诚岌岌矣襄阳𣙜场
之置坏于文德之玉带此与虞公贪璧马以亡虞囊瓦
取裘佩而亡郢者何异哉文德既死文焕继之虽拒守
有年然卒不能以死报国宋社云亡实其兄弟致之宋
之君臣能暴扬其罪戮及其家使夫不忠不孝之人无
所容于天地之间然后收合馀烬背城借一胜负犹未
可知也计不出此乃封文德为和义郡王而以其子师
孟为工部侍郎以冀和议之成焉是所谓当刑而不之
卷三十七 第 2a 页 WYG1234-0207a.png
刑不当赏而赏焉者是尚足以持天下之柄哉天下之
人以为朝廷举动例皆如此各思献封疆以图取富贵
孰肯委身竭节以励勤王之勋哉此宋社所以卒于亡
也噫
  论范氏
善恶之报不在其身则在其子孙吾以范文虎观之斯
言不诬矣夫文虎以殿厢之重受援襄樊之命坐视危
迫不发一矢襄樊既破遂以吕氏子婿举安庆而降之
卷三十七 第 2b 页 WYG1234-0207b.png
自是而后为大兵向导者文虎也迫二王及杨镇者亦
文虎也舁太后之床驱遂督促而为宫人诟责者亦文
虎也弃君叛国图取富贵资产之盛遍及东南又开慈
溪茶贡以固其宠自以为百世无穷之利矣及钱塘盗
起子孙效其故知至身戮家灭是岂非善恶之报不在
其身而在其子孙也耶申包胥曰人定胜天天定亦能
胜人故以降取富贵者天之未定者也以降取夷灭者
天之终定者也苟使其孙复如其祖则天者诚茫茫矣
卷三十七 第 3a 页 WYG1234-0207c.png
世之言天者岂可求诸天之未定而谓善者无福恶者
无祸哉
  读玉堂类藁祭济王文
此卷载济王祭文一篇王葬湖州山水恶绝盖当时权
臣为之昔朱全忠篡唐降昭宣帝为济阴王济邸之封
取济水独绝之义又萧衍篡齐降和帝为巴陵王而济
王亦降封巴陵公用心如此亦可谓无忌惮矣岂礼官
承意为之耶夫巴陵之变踰五十年群臣以济邸为言
卷三十七 第 3b 页 WYG1234-0207d.png
者皆斥去及天兵压境继绝崇赠之典始克为之踰年
社稷为墟矣春秋祭祀之不享岂独王哉袁文清公曰
吴夫人复封端平之初也复立济祀德祐之末也驯至
于此其何可言于是窃有感焉因并录之吴夫人济王
配云
  读臣僚请免不允批答诏
臣僚请免不允批答七卷夫君子之仕也才不胜任则
引分以辞荣老不堪事则全身以求退斯固大义所当
卷三十七 第 4a 页 WYG1234-0208a.png
然者宋至咸淳德祐间廉耻道丧文武小大之臣或偷
安苟且为自保之计或纳赂请托为迁叙之资患得患
失无所不至幸而得之乃假托辞免故事至于再三且
烦词臣敝敝于文字之末君臣上下之间其矫诬甚矣
哉今观所载辞免答诏不允者四十馀人若王爚赵葵
谢芳叔之考终马廷鸾叶梦鼎之善退所谓全始终之
臣也江万里之死于井李庭芝之死于兵所谓守节义
之臣也文天祥崎岖患难至死不屈其扶天理而正纲
卷三十七 第 4b 页 WYG1234-0208b.png
常者乎至于吴坚谢堂则奉使祈请屈膝大廷矣陈宜
中则展转无成弃身蛮貊矣留梦炎则奔走京师干求
仕进矣若夫守封疆之臣夏贵以淮西降黄万石以江
西降高达献江陵赵孟传献明越弃君叛国若敝屣然
节义安在哉其他或遁或降或散其是非亦不暇计矣
夫当天下幸安无事之时于一官之转一阶之升则假
辞让以为高及患难之来乃复偷生免死卖国献城贪
取富贵回视前日之辞免果何为耶批诏谆复之辞君
卷三十七 第 5a 页 WYG1234-0208c.png
之所望于臣者又何如耶
  读史氏手书三朝政要
右宋三朝政要载群臣及三学生论丞相史嵩之起复
事为详其言以为宋三百馀年之天下必坏于史氏之
手盖以史氏秉钧子孙相继春秋世卿之戒有国家所
当谨者是诚有激而言也后贾魏公当国以家憾史氏
不得与政至国亡卒无有一人献一城一邑者亦云幸
矣其子孙读之细书其上而于后尤致意焉请抑之所
卷三十七 第 5b 页 WYG1234-0208d.png
以全之盖将欲释祖宗既往之愆而昭示于无穷者其
用心亦可谓厚矣为之后者乃不能诵其言以永其传
而以鬻诸人焉是岂文献之足徵哉
  记明庆寺化度碑本后
此武林明庆寺化度禅师石本也旧货是本者得数十
钱辄售自红巾盗奔突寺罗兵燹殃及此碑其间传诸
人间者视之不啻金玉物其有幸不幸哉
  录乡先生词翰后题
卷三十七 第 6a 页 WYG1234-0209a.png
先祖蒙隐先生乐于称道人有一词之善必手录之夷
考其人皆吾乡典刑后学模范数十年来衣冠故家凋
丧零落问其子孙不知宗谱之传况敢望诵其遗文于
残编断简之一二乎此原伯鲁之训当世君子深嗟重
叹而不自已者也予于是窃有感焉词凡若干篇并录
集后皆仿此庶使览者知吾乡文献所自云
  书谢黄牛地钤后
地理之学尚矣汉青乌先生著为葬经昔郭璞祖之迨
卷三十七 第 6b 页 WYG1234-0209b.png
至唐杨筠松曾连口相授受于是龙穴砂水之法独以
江西为宗宋大儒考亭朱夫子与元定蔡氏亦讲明之
故其立朝论孝宗山陵事尤拳拳焉是格物致知之学
固非止阴阳技艺之一偏也金溪谢氏精于葬法盖远
继曾杨而有声者也尝往来台明间凡目之所经意之
所营著为地钤其山川之趋伏踊跃横直弯邪高下远
近聚散停伏所谓若龙若凤若虎若象若马若龟鳖若
麒麟若车若箱若玉印若金钗若明珠然者为图其形
卷三十七 第 7a 页 WYG1234-0209c.png
著其盖拈倚撞吊插脱吐钳截之法复诗歌以赞咏之
以为人得而阡之者公侯将相皆由是而出焉其开示
后人可谓明矣然而二百馀年以来人即其处而求之
茫然莫之见者岂山川形势有时而变移耶抑山川神
灵靳其藏而勿妄以畀人也耶不然谢氏岂欺后世哉
吾闻有吉地者必待有德之人彼千金之家多行不义
及其终也乃欲求富贵之地以为嗣续久远之利吾知
其对面有勿能逢矣然则孝子慈孙之为祖若父窆竁
卷三十七 第 7b 页 WYG1234-0209d.png
之计者岂曰按图索骥而已哉此书得之姚江李师家
命录以为家传云
  记俞氏春秋集传后
予既辑春秋传适友人以此书见贻者其于去取多获
助焉惜上二帙未及全尔夫龙泉太阿金铁之精昔人
得其一犹以神物久当自合况圣人经邦大训穷天地
亘古今者乎吾知其合也必矣因书以俟云
  记黄氏日抄春秋后
卷三十七 第 8a 页 WYG1234-0210a.png
褒贬论春秋三传祖之而诸儒和之至朱文公以为直
书而义自见于是圣人公平正大之心有可得而推矣
慈溪东发先生黄公著日抄一书其于春秋独能以朱
子为宗而杂取木讷赵氏岷隐戴氏断以已意大抵多
直致而无润色是以读者有不满焉夫当于理者不必
工其辞而合于古者必有戾于今先生之言其当于理
者耶其合于古者耶予尝辑春秋传多有取焉者既成
乃追录而藏之此书得诸定海凤湖钱氏其所刋板已
卷三十七 第 8b 页 WYG1234-0210b.png
燬于火云
  题沈氏春秋比事后
凡例之学出于啖赵氏宋世大儒因事著词凡而会盟
之好战伐之争朝聘祭祀之礼蒐狩兵赋之制宫室之
增修土地之与夺先后始终之详兴衰消长之异莫不
备见则亦有功于学者矣沈氏比事之作其得于是乎
但其言多指摘三传而其是非取舍往往有不得其实
者又文字委靡不足以发之读者不无憾焉予近辑春
卷三十七 第 9a 页 WYG1234-0210c.png
秋集传集论二书取其善者录之庶几学者穷经之一
助也此书旧传之张先生子西今将二十五年而已腐
败不可检阅矣易世之后当何如哉予于是益有感焉
兹不复辑而略记其后其小册者系奉川蒋良手笔不
幸短命死矣
  记刘敞春秋权衡意林后
予近阅袁文清公集其言宋乡先生楼宣献公尝为止斋
陈氏序春秋传晚岁悔悟遂焚其藁且谓学者治春秋
卷三十七 第 9b 页 WYG1234-0210d.png
当于清江刘氏下手旨哉其为言也今观意林权衡二
书既有以正三传得失复有以明圣人之归趣而凡世
儒之名称爵号日月凡例褒贬之说有不待辨而知其
非矣呜呼是岂非三传之忠臣也欤予于止斋传诵宣
献之文知其为赞成一家之言而袁公所谓宣献晚岁
悔悟之说犹可传信谨识于权衡意林之后
  记萧氏春秋辨疑后
三传作而春秋散近世儒者有是言也夫三传虽未尽
卷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1234-0211a.png
得圣人之意学者舍三传其何所据乎萧楚著春秋辨
疑多抵牾三传至其所自为说往往有不得其事情焉
者然所以传诸当时而行于后世则以胡公铨为之弟子也
公尝以和议事上疏论宰相秦桧当斩金以千金购其
文读之大惊其有得于春秋君臣之大义者耶暇日
于此诵之数过而其言之精者附录春秋集传并记其
师弟子传受之略于其后云
  识先教授墓铭后
卷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1234-0211b.png
右临川云林先生左丞危公著先教授府君墓铭一通
中讹数字盖公集中录本也先君文行公所素知身后
之托见于易箦之际乡先生程公仲能舒公汝霖致书
于公皆以为言其后公复书程公曰郑先生铭文谨当
具藁复书舒公曰已撰定寄去幸有以教之时兵革繁
兴中路阻绝竟杳沈弗之得岁在戊戌秋八月天兵克
大都在朝之士皆遣南行而危程二公与俱入觐程为
刑部侍郎危拜翰林直学士明年程公之弟季甫遣
卷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1234-0211c.png
其侄彦中入侍复令以斯铭为请危公出以示之曰此
吾在金閤山时藁定南来忧患未尝为人作字但录去
可也未几程得罪病死彦中奉丧东归遂以致之危公
出处大节天下具有公论而先君平生大槩固有待于
铭文而传者况临终之言在吾人子所当致力者乎今
既得之其于存没之感为何如哉因缀辑家乘之末且
识其所自后之人其敬守之哉
  书陈氏五节妇卷后
卷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1234-0211d.png
予读同郡王君敬中论著长汀陈氏五节妇事既深悲
之后深喜之夫世之远近不同人之情亦不能以相一
也陈孟雍家自五世祖暨高曾祖考皆以疾夭其得祸
诚已多矣使家室之中有变其初志翻然改适孰得而
禁之而五妇皆能以节自著此有以见秉彝好德之良
固人人所同者矣呜呼寿夭系诸天节义系诸人系诸
天者所不能必系诸人者所当自尽彼夭亡者固非一
世一人而守节者有如一世一人予安得不深悲之而
卷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1234-0212a.png
复深喜之哉昔者莆田陈太史众仲作彰德李氏三孀
传并其女之嫁者数之犹以为千百人中绝无而仅有
者况陈氏五节妇之萃于一门者乎诗曰孝子不匮永
锡尔类陈氏其有焉
  录乡先生郑公景尹擎天柱歌后题
右擎天柱歌一章明乡先生郑公景尹父所著观其寄
兴取义宏阔高远非其学之所至自为一家之言乎尝
试推之其意以为至高者天至厚者地人于天地之间
卷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1234-0212b.png
所以特立不倚者以有理为之主也理既在我则虽极
天下之骄悍皆将委然听命而去而郑公特于小孤山
一柱峰发之是所谓不知反求诸已而窃比于外物者
其非寓言以成文者乎夫先生之所以论公者如此盖
公之文如长江大河澎湃浩荡莫可遏禦诚所谓一代
之杰然者然究其归大抵谀世之言多而垂世之言少
是以道学之士往往议之诚有如先生之言者予自幼
时尝好诵公之文而家贫无资久莫能售乃假诸友
卷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1234-0212c.png
人录而藏之以备一家之采择既成发故箧得先生擎
天柱歌与其所以论公者用附诸末简乃若是非之实
有公论在非予所敢知也
  录先祖为郡府告社稷风伯雨师文
按此文先生旧藁自注既告而雨夫其哀恳直致无所
隐避而当时为民牧者复能受而用之则其一念之间
足以通乎神明矣而天泽之应见于俄顷岂偶然哉夫人
事感于下则天变应于上天人相与之际甚微非直以
卷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1234-0212d.png
应故事而已执事既多失而为之辞祝者又复委曲隐
护而不敢尽其情焉其何足以消变异而以致休祥也
耶以先生为郡长著吁神之辞如此录而传之固不以
其文也
  录乡先生黄东发两朝政要
按东发黄公著读通鉴其中兴大要本学公心传系年
录与朝野杂记理度两朝则公在史馆多得于见闻者
文约事详亦可谓良史矣理宗以支属入继大统四十
卷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1234-0213a.png
馀年君子小人更进迭用治乱消长固可为当时之一
嘅矣至于度宗十年之政一则贾氏二则贾氏在朝之
臣无有以国事为言者襄阳被围久勿克救北兵骎骎
近在江左帝也迄罔闻知焉使宫车晏驾少忍须臾宁
不牵羊肉袒为燕蓟之俘囚耶何至于孤儿寡妇而卒
撄其祸哉公之此书至贾氏既败而终其忧深思远可
谓至矣故其论宰相台谏专阃之非人所以致强敌之
凭陵者尤拳拳焉夫公在咸淳德祐之际其所见所闻
卷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1234-0213b.png
如此今之士大夫处于至正之朝者其所见所闻当有
甚焉想夫社稷之亡河山之易未及百年殆无有今昔
之异者遗民之痛其不至于痛哭而流涕者乎昔孔子
作春秋昭定哀之间多特笔公于理度两朝其致意于
世道之终也深矣斯其学春秋者哉因取而著之于此
以为亡国之鉴而其他有不能尽录也
  跋于景贤文卷
往年业进士经义者谓之时文率皆拘于程度以求有
卷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1234-0213c.png
司一日之合科举既废然后取唐宋暨两汉文章诸大
家肄习之多有以古文鸣者于是文风为之一变夫文
章何有古今之异哉世道之淳漓风俗之厚薄执业
以时高下今之文不得不异于古之文矣且文之古者
莫经若也学足以穷经则于为文何有予友于君景贤
旧以举业自奋今观杂著一编遣言发声辄如其意之
所欲出吾不知是果有得于经学否耶昔宋傅公景仁
尝语西山真先生曰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子归取
卷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1234-0213d.png
古人书熟读而精甄之则郁乎其春荣薰乎其兰馥有
日矣予以景贤之文不敢以为已合乎古独取古人授
受之言以告焉非独以勉景贤亦所以自励也
  录史卫王遗事
按理宗著卫王神道碑铭论其平生之功张端义奏疏
论其平生之功本诸人子孝爱之情平生之过即诸士
夫是非之正功过不相掩而其为人大略可睹矣予生
也晚不及亲见当时之事而于端义奏疏莫知其实然
卷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1234-0214a.png
既不为之辨明亦不敢为之隐讳而尤不敢藉是以为
褒贬也
  记黎氏圹志后
按黎氏为卫王侍妾两宫所以宠恤之者如此可以见
当时国家之于史氏无所不用其恩矣抑卫王称其端
靖诚悫表里如一予得以国尔忘家者黎氏与有功焉
岂以其贤而得书也耶
  书史卫王除拜词制后
卷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1234-0214b.png
按史卫王除拜词制凡十一篇其文详赡整蔚极当时
制作之盛至其褒奖之厚虽古之周召伊傅何以加哉
然其功名事业备载史册而其公论是非固有昭昭不
可掩者矣始王自参政进拜右相陈自明草制有昆命元
龟语知福州倪正父上言人臣不当用乞贴麻自明援
引累篇卒以赵普制全语为正正父遂降三官一时士
大夫小小议论不关事体但昆命元龟终是舜禹禅授
语其首言故国之有世臣亦犯俗忌今之儗制者不可
卷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1234-0214c.png
不知也
  录永国公灭金露布
按破蔡获完颜守绪露布有二篇大抵相同未知何者
为的纵知其的亦未必出永国史公之手伹即其辞而知
其事固在所录也夫资蒙古之力以灭残金国家之体
已失矣残金仅亡而蒙古之患固有大于女真者况残
灰馀烬莫辨伪真而露布称扬君臣上下盛言功伐此
志士之在当时不能默默而遂已也
卷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1234-0214d.png
  录史忠清遗事
按忠清圹志载其历官之详行事实无所考至观郑丞
相请卫王享配宁宗则言其定策之功太学生裘野伏
阙上书则论其覈田之害此可以见功过不相掩矣至
其当时有谓经筵清选遽及乳臭从橐重职轻畀痴儿
寔指公兄弟而言此固出于一时矫激之论而岂知其
异日宥府本兵之任有不止于从橐者乎使假之以年
其荣爵重任有不知其何如然则世卿之盛孰有过于
卷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1234-0215a.png
史氏者哉公所著有云麓藁旧尝见杂诗一卷以遭覆
瓿之危不及纪录独得其贻从兄丞相永国公及从侄
从事菊屏府君数通墨妙笔精实可以想见风采乃录
而传之以备一家之言而其他有不可證者则其后人
有如原伯鲁不说学之过也
  录王厚斋郕国沂国配食大成乐章
宋咸熙三年度宗幸太学诏升曾参郕国公孔伋沂国
公配享先圣孔子庙廷时厚斋公权直学士院乐章实
卷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1234-0215b.png
其撰著宋亡元世祖皇帝诏定先圣先师释奠仪其郕
沂二国乐章遵而用之遍及天下迨将百年莫有知出
公手者固宜表而出之世祚既移郡邑庠序之事为之
暂辍后有举而行者不知能复用之礼文被之弦歌以昭
格享之实否乎观于此者感慨系之矣
  录请度宗听政七表
按公本传度宗即位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
四表以上一日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公援笔立就
卷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1234-0215c.png
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公从容授之丞
相惊服即授兼礼部即官其载公敏捷如此以上七篇
即宰臣谕旨增撰者观其萃诸经史为一家言而变化
开阖自然贯穿所谓不期工而自工者也某自早年尝
读其文至于成诵终不能彷佛其万一而近世士大夫
上书于朝乃欲禁绝偶俪其亦不思甚矣呜呼使士大夫
习为偶俪尽如公之为表亦何害其为文哉
  录宋杜清献公论史宇之离异洪氏
卷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1234-0215d.png
   (臣闻政者正也正人之不正也善者有所恃以/立恶者有所惧而革人伦以正风俗以厚而王)
   (政行矣林氏乃卫王之嬖妾也以色而媚其主/怙宠以专其家卫王在时酝恶之声固已彰露)
   (今舍潭潭之居挈其痴顽子而寓于京城纷华/之地以身便其私人言藉藉闻者掩鼻洪氏乃)
   (宇之之妻卫王在时所聘之妇室家已成已有/子女则夫妇之情未尝揆也今一旦以其不孝)
   (而欲出其妻使其果有不孝之迹出之固宜而/人皆谓洪氏不能合污同秽而林氏不得淫恣)
   (自如以邪疾正以恶诬善而然也陛下纵不之/能以王法正之讵可遂其奸计而许之耶宇)
   (迫于其母之命以夺其夫妇之情是殆处人伦/之大变此一家之不正尔何至上关圣听行下)
   (都省都司疑之宰臣陛下至形宸命使洪氏横/被诬出之罪宇之痛受出妻之名而林氏丑声)
卷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1234-0216a.png
   (益彰彰于天下出一家之不正反以累朝廷之/令亦至于不正也陛下以林氏为卫王之嬖妾)
   (而曲徇其情独不思洪氏为卫王之妇乎宰臣/固卫王之族也且不念及此其可以宰正天下)
   (臣愚欲乞睿断先寝前命访问其家正其内外/主仆之分戒林氏以恩抚妇戒洪氏以顺事姑)
   (戒宇之以义理家使上下和睦丑声不闻上以/正朝廷之令下以正卫王之家其于王政诚非)
   (小补所有敕未敢书行/谨录奏闻伏候敕书)
杜清献公事宋理宗清忠劲直帝以司马光目之为相
八十日而薨御制谥以赐吾乡黄东发氏备著其事及
阅三朝政要载公两居相位予窃疑之以问羽庭刘先
卷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1234-0216b.png
生先生以黄氏为信且举杜氏家乘所载以为公素嗜
书史氏以毒药涂简册使人以献公旦夕翻阅毒气薰
目遂失明以死予时以为不然夫毒人以死非怨恨之
深者不至此彼史氏亦何憾于公哉及阅故箧书得公
缴奏论史宇之将离异洪氏事极言其母林氏且谓正
其内外主仆之分则其帐簿之间必有干犯之者当是
时卫王薨背未久嵩之继秉国钧而公乃昌言不忌盖
上以正朝廷之体下以正大臣之家拳拳恳到一至于
卷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1234-0216c.png
此初不计一身之危祸为何如也理宗不能听而用之
而洪氏终至于见黜徒使史氏怨公愈深而异日之事
虽莫知其如何其家乘所谓毒而杀之或者于是有徵
焉谨录以志传疑之义且以备重修宋史者择焉
  读王绩翁遗事
元故闽国忠悯王公绩翁在宋德祐年间守南剑州
职为兵部尚书宝章阁学士福建制置副使其任不为
不重矣宋既奉表纳土乃夜抵福州行省以八郡图籍
卷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1234-0216d.png
上之得为宣抚使此金华黄公溍著王氏祠堂碑所载
也景炎新造之初王世强舟师至福安积翁为内应王
纲中遂以城降张世杰攻泉州蒲寿庚求救于元帅索
多而积翁亦遣于索多乞兵此陈仲徵著二王本末所
载也合二者所载观之其叛君卖国之罪不容诛矣祠
堂碑本王氏自著行状其全篇多述宠遇之盛锡予之隆
而其终乃有愿作驴报大元皇帝之语其命词丑恶士
大夫为之泚颡汗颜而祠堂碑言曰本事颇详备且以
卷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1234-0217a.png
捐躯殉国为忠其迹为近似矣夫忘故国累世之恩而
希新朝一旦之宠故不死于宋而死于元盖亦贪生而
终不得生畏死而终不免死者果何取于捐躯殉国者哉
  读赵格庵墓表
故宋格庵先生赵公上承朱子之传所著四书纂疏天
下咸所传诵而临川危公以失节称之清容袁公亦言
宋季卖降者多道学之士虽不专指公言意公当内附
之日必有降志辱身之事而金华黄公著墓表有曰范
卷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1234-0217b.png
希文修京城之策不行于庆历李伯纪经制两河之策
不行于建炎而公救里之策不行于咸淳天之所废孰
能兴之其所以称誉之者甚重略无有一言及失节者
岂墓上之文本其孝子慈孙之情扬其美而不扬其恶
耶危公既讥其失节至于其身乃不免焉是所谓大义
责人而不能律已所以卒为名教之罪人欤
  记高昌国五婴儿事
故蜀郡邵庵虞公著高昌世勋碑载其祖之所自出有
卷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1234-0217c.png
天光降于树生瘿而裂得婴儿五收养之其最稚者卜
古可汗遂能有其土地人民而为之君长此即高昌之
君也而金华黄公论五婴儿事以为两树中而生瘿既
与天光之说不同且谓其先为国之君长而又谓以为
神异而敬事之因妻以女约为世婚而秉其国政其国
主即今高昌王之所自出也则又以为高昌之臣矣夫
怪异之事圣门不道五婴儿之说若天问所谓水滨之
木得彼小子者儒先固以为不足信矣况一事各为一
卷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1234-0217d.png
说或以其为君或以其为臣吾不知今之修元史者果
孰从而取證乎
  录厚斋词科表后题
按此以上三篇盖公词科试中暨所业者观其措辞立
意前后次节丰赡缜密信所谓法度之文也今世文章
之士能为俪语者甚多而识制作之体者绝少故其空
疏缪戾有终身勿悟者矣若此三篇宜表而出之以为
矜式
卷三十七 第 24a 页 WYG1234-0218a.png
 
 
 
 
 
 
 
 
卷三十七 第 24b 页 WYG1234-0218b.png
 
 
 
 
 
 
 
 荥阳外史集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