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234-01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荥阳外史集卷二十七
             明 郑真 撰
 序
  赠汝宁方君自牧先生序
地理之学何自而起乎盖自混沌既分清浊肇判凡为
天象地形之著人固与之无间矣仰观俯察星峰龙脉
阐灵发秀阴阳之气聚之使不散止之使不行行之使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234-0140b.png
有止于是竁焉兆焉封焉沟焉人子之于其父若母终
事毕矣吉凶祸福云乎哉至正二十四年先处州教授
府君卒予兄弟斩焉在衰绖之中莫知攸之汝宁方君
自牧先生以地理之学有名荐绅间再拜以请先生俯
而哀之相其土宜于鄞之桃源乡西岙山先茔之侧以
先君所尝属意也揆之法而合遂以九月甲申日葬焉
夫水砂龙穴地理之准的也先生有得于此故能正四
方之位辨五行之形八风之所藏四灵之所聚逆则顺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234-0140c.png
之顺则逆之所谓减左饶右之宜补短截长之法举无
不当常使生气行于地中存者亡者两得其安焉其哀
死恤生急人之难成我兄弟之厝安其亲者如此至于
富贵贫贱贤愚寿夭盛衰成败世之衒其说以售厚赀
者则一不出诸口非仁人君子之用心乎盖先生为上
饶祝先生高弟其地理学实得之江西王先生自青鸟
经以下若郭璞葬书杨筠松曾巡口诀胎腹李周卿之
金针张子之玉髓师友渊源之正微词精义传之于口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234-0140d.png
耳熟之于身心专乎理而不诿乎术急乎义而不惑乎
利此正圣贤所谓格物致知尽性知命之学岂区区衒
名矜能之士所可同日语哉予兄弟贫者也念无以报
君则请于乡先生长者为之诗歌以赠之因得序其略
于后若其易学之精微文章之华美德行言语之温纯
家世出处之详略兹不赘
  赠金华钱如璧序
国家之利多矣而盐为大民生之利广矣而食为急盐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234-0141a.png
以煮海为利食以力田为利故有稼穑之入然后可以
尽斥卤之功而有司两税亦赖是以取然旱暵不时潴
堰失备饥馑死亡之不暇安能竭诚奉上于已之所当
为也耶上之人不探其本而拯救之其不至于妨民矣
乎四明滨海为郡定海头龙场岁贡盐三千馀引场之
南曰凤浦湖者周回十八馀里日久不治田失灌溉民
以病告者数矣至正二十一年江浙分省左司郎中张
公檄命郡府史金华钱君如璧来督盐事且以水利属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234-0141b.png
之君清介廉慎宽和乐易亭民履亩赋盐应期而集遂
浚湖筑堤增高就深又筑下堰塘以固其势秋累大穫
老耄欢庆越二年郎中公檄君复来君守成法不变亭
民劝趋恐后初湖置水锸水不能遍及君相地之宜复
创其一而斸河数里蜿蜒迤逦至海而止其湖崖之颓
圯洼卑者且㭬杙叠石实之土而加筑焉于是昔之硗
瘠者今肥腴矣且稔熟十倍矣乡之人咸相谓曰微君
其及此乎夫盐水利其尚来矣故海王之筴管夷吾所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234-0141c.png
以相齐均水之约召信臣所以治汉也今君以上之命
于是二者而交致其力焉庶几乎古之人矣而又衣敝
食粝亲率畚锸而先之故不待刑驱势迫而事功之成
不徒为亭民之利而普为编民之利不苟为一时之利
而必为永世之利非其仁心之周知虑之密而何哉君
尝受知天台许侯具瞻东阳张侯率性参谋赞治于君
为多今张公以文武之才司宥密之地君尤为之尽心
焉他日擢登华要则其问学政事之施岂特盐法水利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234-0141d.png
而已耶君其尚勉之哉
  送赵氏贵伯归天台序
东南文献家称天台黄岩西峤赵氏其上世有以玉牒
之望知大宗正寺者子孙相传科第不绝迨至芳塘先
生以道德文学当元初为翰林学士制诰书命学士大
夫多传诵之数十百年风声之不泯气泽之尚存盖有
赖焉族子孙有曰贵伯者自幼读书知明地理之学操
笔为文词多清丽可喜年二十馀声誉著闻先生长者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234-0142a.png
乐为之奖引贵伯不自矜喜人以是益贤之洪武中贵
伯持所业游京师适廷议广致多士有知贵伯者将奏
官之贵伯辞曰某实不材幸蒙惠顾得比于庶人之在
官者足矣爵禄非所冀也遂署为吏部下执事凡符牒
之往来簿册之裒纂尽心竭力不少休废至于铨衡考
绩贤愚善恶之实是非邪正之公亦得与其间故天官
诸公尤器重之既三年考满其友请予文以赠予遂为
言曰士之世其家者岂不欲传圭袭组哉然而命分之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234-0142b.png
定固有莫之致者方在盛时轩车之杂遝衣冠之炫耀
孰不曰闾里之荣岁月代更故家文献殆不知其与草
木同腐者矣有能于此时奋起而振刷之斯亦人之所
难者哉以贵伯当明良相逢之日克以才艺见知于人
圭珇蝉联当复自今日始岂特风声气泽而已哉诗曰
以似以续续古之人其贵伯之谓乎予蛰居四明与天
台壤地相接固尝知贵伯者旅次相遇倾盖如故而贵
伯且以告归为辞矣东望故乡瀛海千里未能从贵伯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234-0142c.png
行李之后尘其能不慨然于怀也耶因其行略序其世
家渊懿以赠
  送许彦英序
濠梁国家兴王之地今天子肇建中都设兵马指挥使
司任徼巡之职内而宫禁公府外而城郭关要军民盗
贼水火狱讼之事无所不统固国保民之法可谓详而
尽矣洪武三年冬十有一月廷命指挥使秦公建牙视
事而会稽许彦英氏实来补吏彦英廉慎精敏谙法律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234-0142d.png
识时宜凡文牒往来悉能举其纲要故事无不集令无
不行使阃上下咸以为得人矣考满将行同事者请文
以赠夫今之吏即古之所谓庶人在官者虽其上下之
间势分不同然片纸尺楮列名并署其贵固不轻矣而
况于扈卫所关者哉彦英以有用之才当事功之始周
旋三载具有成绪不谓之能可乎古之贤人君子不以
禄薄位下而弗为法律心计备樽俎之前筹簿书从事
具庙堂之伟略一旦得时行道功名事业照映简册天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234-0143a.png
下后世固有愿慕兴起者矣然则吏之为吏岂轻也哉
顾瞻天上清光咫尺量能授官不以格律彦英上考天
官大宗伯衡鉴之公安知彦英异日不为卿为公也哉
于其行叙以志别
  送戴起之归萧山序
越萧山戴起之父累世名家庞厚老成以在先朝尝执
事藩府谪遣濠梁居畎亩为民者有年矣洪武癸丑监察
御史张公上言分巡事宜起之随众量徙寿春逾三月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234-0143b.png
天官宗伯奉上旨凡年六十五以上者放还田里起之
以耄耋预焉既趣装戒道停舟河浒来谓予曰我客居
异乡分甘沟渎今幸遂首丘之愿圣恩宽弘惧无以报子
其一言以识之予复之曰起之存心可谓厚矣然尝闻
之达人君子以天地为室庐山川为户牖江海为阃域
去家千里无所往而不自得焉不以平易险阻而为进
退去留也不以贵贱安危而为荣辱欣戚也此无他命
分之正乐焉安焉尽之在已而听之在天尔起之自越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234-0143c.png
适淮转徙困踣常情匪堪而未尝有几微之色见于颜
面顾以岐黄之学为济人利物之具其所养可知矣言
遄言迈问田园之无恙谂丘垄以依然觞豆俎几岁时
展省而子孙满前宾客沓至相与极娱乐之盛以终其
天年此岂人力也哉天也然而在野之民当无事时有
一饭不忘君者况夫释自羁拘从容所欲诚所谓生死
而肉骨者而起之念念不忘之其存心不亦厚乎予世
家四明明在汉时为越属邑壤地密迩夙与起之声迹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234-0143d.png
相闻今幸托交下执而教职所縻未得从起之行李后
尘殆不能释然于怀也异时或者幸得告还尚当寻夜
雪扁舟之迹以尽平生之心焉岂曰乘兴而来兴尽而
返何必见戴安道也耶棹夫告行书此以识别
  赠赵兼善序
越在宋南渡为陪都嘉定间丞相史忠献王奉穆陵于
侧微嗣沂邸入继大统越遂为潜藩比汉南阳麟趾公
族视他郡为盛宋社既墟数十年来虽不克有其世禄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234-0144a.png
而诗礼敬让楚楚自将人见之者必曰是故宗室信厚
公子也赵子兼善生于越二十馀年矣世谱仙源本宋
太祖后盖处士谷祥之子翰制本初先生从孙也兼善
读书明理达务尤能为诗侍谷祥父来居颍上凤阳府
幕知其名罗致之俾簿书从事人皆以为宜兼善不色
喜将辞归求志简册来谂于予予解之曰学将以有为
也刑政法律何往非学哉子不顾诸古人乎张敞起自
卒史王尊本于书佐是皆勋名事业卓绝奇伟后之人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234-0144b.png
争欲慕效而不可得者彼其初岂以卒史书佐为卑且
微者耶一篑之积至于为山百川之会迄于成海下以
趣高小以至大为之在我而已吾何歉乎哉夫杞宋大国
也文献之不足徵我夫子重叹息之兼善先代之后故
家文物礼乐典制之旧世将取徵焉爵禄富贵其来也
必矣凤阳府幕诸公好贤乐善名动中朝必有为兼善
推毂者兼善其善事之乎兼善再拜曰命之矣
  送高生鹏举归北海序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234-0144c.png
北海郡高生翥鹏举年二十馀清修颖悟自失怙恃慨
然以学业自见入潍县学受尚书读之至成诵探赜䌷绎
欿然自以为不足将求正于有道而后已也会其同乡
贾公顺举通判凤阳府事有亲亲之好纳谒馆寓公俾
入郡庠执子弟礼于莆田吴教授先生先生以其得于
师者授之生拒户伏按研朱濡墨套点略备典谟训诰
微词奥义悉经口授生盖属餍焉未几通判公考满入
觐于京生亦辞归展省坟墓将就家卒业予与之别曰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234-0144d.png
圣人之道具载六经若书之论治尤为有天下国家者
所甚重士君子之学莫先焉自秦灭典籍百篇之义世
莫得闻汉兴济南伏生始为传授北海郑康成继为训
释于是齐鲁之间经生学士专门名家其列位于朝者
引经决事于名教信非小补矣自汉至唐及宋千有馀
年至于南渡文治益盛新安蔡氏会稡诸说而折衷论
定先元处士定为国是海内学者家传而人诵于是唐
虞三代之道粲然明著若日月星辰之丽于天也蔡氏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1234-0145a.png
之学在闽南卓有端绪吴教授之学传诸林先生冈孙
之子学矩纯实笃厚议论尤为邃密生既得为依归所
以明帝王心法之微会圣贤旨趣之正者不在兹乎昔
容城刘公静修未尝接见考亭朱子而以为得其传藁
城安公敬仲未尝接见静修而亦以为得其传焉无他
天下之道一而已矣圣贤之相契若今古之同时得其
道则得其传矣况列诸讲下心传面命如生之于吴教
授者哉其毋以岁月之久近为言也山东为文物渊薮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1234-0145b.png
生世家北海在郑康成之里去伏生乡为不远风声气
习感慕兴起今天下文明岩栖谷隐之士不有伏生郑
康成者其人乎生归而求之有馀师矣夫学贵于有成
成已推及成物明体贵于适用生其尚知终始者哉异
日齐鲁复有称大儒者非生其谁耶东莱郡博士于君
用达尝领浙江书经魁荐予同年友也生归亟往拜之
持予说以请必有以淑生矣洪武十有二年九月初十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1234-0145c.png
  送乌先生归四明序
吾乡乌先生继善居慈溪文元杨公之里姿貌玉雪自
壮岁得公所著书妙悟心契雄文懿行模范后进者几
四十年际圣运肇兴徵入天官授知化州府石隆县事
县当海徼远王化号难治先生以其道教诱之邻邑寇
窃发率其民为备具寇不敢犯境三年考满调吉安之
永新永新之民素健讼先生训以仁义则皆化服由是
兴学校礼贤才创建节妇祠以风厉流俗先时民苦苛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1234-0145d.png
役逃居他邑者二千馀口至是闻先生之政来归恐后
遂以经济之学闻诸列郡不宁惟是凡缙绅士大夫有
所撰述皆请为执笔而先生之言遂被于江广间矣不
幸旁邑事累当置对御史廉知无罪而末如之何坐输
作凤阳之池河先生躬事陇亩饥窘劳苦不为戚戚暇
则抱琴自适著古诗文乐府以见意且谓人曰吾知所
以自处矣逾二年蒙诏旨许还故里过濠梁以同郡两
世之契慰藉良厚予因起而告之曰传所谓无入而不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1234-0146a.png
自得者先生之谓乎夫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儒先
君子之处忧患而检身律已之为也况先生素有志于
圣人之道者乎故其仕也知道之当行其谪也知道
之当晦其归也知道之当止凡其身之所存皆其道之
所寓穷通隐显曾何芥蒂于胸臆也耶维吾明文献之
邦自汉以来董子以孝行称任奕以文章显降至有宋
庆历淳熙诸大老道德性命之学有名于朝至于公侯
卿相衣冠蝉联百年之后犹有其人其立言行事足以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1234-0146b.png
垂世立教者甚多然而世绪湮微讨论订正固有望于
后人矣今仕宦以归老为难晚节完人尤世所少先生
年逾耆艾遄而言归岂天欲寿斯文而默有以相之耶
故家遗泽之仅存者旁搜远访昈分类别以传诸天下
后世使天下之人曰文献足徵在吾明郡岂非鄙贱之
所望哉洪武十三年夏六月朔日乡贡进士同郡郑真

  送何本道还金华序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1234-0146c.png
国家科目取士得人之盛前代莫及乃洪武五年诏命
三年叠试于是浙江所属九郡以其名上之行省而金
华何君本道与焉既就试考官嘉兴贝先生廷臣会稽
钱先生启予得其文爱其经术通明论策皆中绳墨遂
在四十名之选当预计偕有司歌鹿鸣而劝之驾过浙
省大参徐公待以客礼命赋青云甘露等诗甚见称赏
既入京师吏部奉上命俾入成均将不次用之踰年同
舍生同荐书者入台省部相继本道恂恂然谦退如诸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1234-0146d.png
生自博士先生以下咸器重之翰林承旨有宋公以同
乡许为通家乞归省侍公著文赠之既复业成均拜恩
阙下赐寒暑衣二袭分教中都之国学业者皆将家子
弟奉教惟谨逾二年慨然曰吾岂以此为仕进之阶也
耶家有二亲年在耄耋不于此时归养后虽噬脐悔奚
及乎遂请诸礼部得报而去古之儒者或仕或不仕时
焉而仕则得禄以荣其亲如欧阳詹可也时焉弗仕则
归养以乐其亲如何蕃亦可也本道为名进士在成均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1234-0147a.png
为诸生冠其于进退固知所自处矣且吾闻之本道之
五世祖文定公以勉斋黄公高弟上接考亭夫子之传
有易学启挥等书行于世在宋茂陵时屡徵不起后以
侍讲召亦不赴其学传之鲁斋王公鲁斋传之仁山金
公仁山传之许文懿公皆敝履轩冕高风大节与文定
相望先后况本道子孙之贤宁不似而续之乎虽然德
之深者泽必厚实之大者声必宏何氏以道学传至于
今天下学者知之其立言行事之微尚有未及尽知者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1234-0147b.png
本道定省之暇昈分而类别之用以传诸天下后世使
咸曰何氏尚有人焉顾不韪欤夫君子之所守者道而
已爵禄不与焉然则本道之所任者其在兹乎予与本
道为同年在凤阳往来为厚于其行不能释然于怀也
遂叙以识别云
  送姚宗文还松江序
云间姚君宗文年将四十博雅好修以诗文自许谪居
临淮令誉日闻临淮大夫聘入乡学不久即弃去泗州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1234-0147c.png
守雅知其名言于郡太守李公用礼币训导州学弟子
员亦不赴以是淮海之士益高之一日谒诸临淮大夫
曰某家在大江之南父母已亡旁无期功近亲惟外大
母某氏在焉外大母年逾八十尝以书来谓曰吾欲见
汝甚久兹忍死以待汝其亟来不然无及矣某捧诵之
馀起居食息凛然不自宁也将归云间少慰其旦夕焉
述辞备情恳到切至邑大夫不能违也夫人孰无怀土
之思哉钟仪之楚奏庄舄之越吟固其情也况夫外大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1234-0147d.png
母骨肉之懿反哺之恩有不能忘者乎人非父母不生
父之自出曰祖父母母之自出曰外祖父母盖皆自我
一身而推之也昔者先王仁及九族盖母族则次于父
族矣亲亲之念一有不至岂为知本哉宗文少而失母
长而失父谪遣北来隐忧多难外大母念之不啻如其
女也宗文陟屺兴思倚闾多感见其外大母之存亦不
啻如见其母之存也彼其白发高年康宁无恙而千里
久别一日会聚老者少者慨言存殁其情为何如耶君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1234-0148a.png
子于是以为归所宜归矣而况邑大夫之锡类克俯而
从之哉昔吾乡先生袁文清公母史夫人大资忠清公
孙女也生文清七日而没外祖母张氏来抚育之公既
贵登内相赠及其母祀张氏于家庙别室盖以义起礼
也宗文念及外大母远事归省其古君子之用心哉异
日登名朝著增光前烈成外家之宅相衍奕世之基图
岂非淮海士君子所望于宗文者若乃托放园林感今
怀昔鲙松江之鲈听华亭之鹤诗酒清娱与二三高士神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1234-0148b.png
交千载之上固其馀事也庸何赘辞也哉于其行叙以为

 
 
 
 
 
 荥阳外史集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