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81-01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左传补注卷一
             元和惠栋撰
栋曾王父朴庵先生幼通左氏春秋至耄不衰常因杜
氏之未备者作补注一卷传序相授于今四世矣窃谓
春秋三传左氏先著竹帛名为古学故所载古文为多
晋宋以来郑贾之学渐微而服杜盛行及孔颖达奉敕
为春秋正义又专为杜氏一家之学值五代之乱服氏
卷一 第 1b 页 WYG0181-0122b.png
遂亡尝见郑康成之周礼韦宏嗣之国语纯采先儒之
说末乃下以己意令读者可以考得失而审异同自杜
元凯为春秋集解虽根本前修而不著其说又其持论
间与诸儒相违于是乐逊序义刘炫规过之书出焉栋
少习是书长闻庭训每谓杜氏解经颇多违误因刺取
经传附以先世遗闻广为补注六卷用以博异说袪俗
议宗韦郑之遗前修不掩效乐刘之意有失必规其中
于古今文之同异者尤悉焉传之子孙俾知四世之业
卷一 第 2a 页 WYG0181-0122c.png
勿替引之云尔戊戌冬日东吴惠栋定宇序
隐元年经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蔑本姑蔑定十二年
 传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是也隐公名息姑而
 当时史官为之讳犹定公名宋哀廿四年传宗人衅
 夏曰孝惠取于商不云宋也古人舍故讳新故哀为
 定讳定不为隐讳汲郡古文云鲁隐公及邾庄公盟
 于姑蔑魏史不为鲁讳则此经为隐讳明矣
传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管子曰国小而都大者弑
卷一 第 2b 页 WYG0181-0122d.png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周书作雒云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
 城九之一不举中者从可知此周公相成王作雒所
 定之制故云先王之制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 徐齐民北征记曰菀陵县东南
 有大隧涧郑庄公所阙
其乐也融融 融古文作肜张衡思玄赋展泄泄而肜
 肜旧注云泄泄肜肜皆和貌李善云左传曰郑庄公
卷一 第 3a 页 WYG0181-0123a.png
 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肜肜融与肜古字通(案殽/阮碑)
 (阴亦以/肜为融)
注不皆与今说诗者同 余仁仲左传字辨曰不皆与
 今说诗者同不皆相台岳氏本作皆不误也
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注诸侯已上既葬则衰麻除
 无哭位谅闇终丧 朴庵子惠子曰荀卿云货财曰
 赙舆马曰赗衣死也送死不及柩尸吊生不及悲哀
 非礼也赠吊及事礼之大也荀卿所称乃时王之礼
卷一 第 3b 页 WYG0181-0123b.png
 故左氏依以为说杜元凯遂借以文其短丧之说诞
 之甚妄之甚
卫侯来会葬注诸侯会葬非礼也 诸侯五月同盟至
 先王之礼也杜以卅年传文为据明同盟惟大夫有
 是理乎栋闻诸家君云
二年传脩惠公之好 两国有前好而会盟者谓之脩
 好亦谓之寻高诱战国策注曰温故曰脩温亦训寻
 礼记中庸温故而知新郑注云温读如寻温之温(亦/作)
卷一 第 4a 页 WYG0181-0123c.png
 (燖/)哀十二年传云若可寻也亦可寒也贾陆曰寻温
 也是寻与脩其义一尔
三年经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隋志曰推合己巳
 朔
传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
 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
 顺也 子惠子曰此所据古亦云然而柳子厚有驳
 六逆之说盖唐以来始有不信古者栋案管子五辅
卷一 第 4b 页 WYG0181-0123d.png
 篇曰圣王饬八礼以道民八者各得其义则为人君
 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为人父者慈
 惠以教为人子者孝弟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
 人弟者比顺以敬为人夫者敦懞(与厖/同)以固为人妻
 者劝勉以贞夫然则下不倍上臣不杀(音/弑)君贱不踰
 贵少不陵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
 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周语富辰亦云夫礼新不间
 旧则八礼之说古矣石碏止举六者礼谏有五风谏
卷一 第 5a 页 WYG0181-0124a.png
 为上碏为君陈古义倍弑之事非所宜言又公方昵
 嬖人夫妇之际所宜深讳是纯臣之义也
四年传敝邑以赋 服虔曰赋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
 之赋正谓以兵从也朱子注论语用其说
五年传则公不射 此指祭祀射牲夏官射人云祭祀
 则赞射牲司弓矢共射牲之弓矢外传左史倚相曰
 天子禘郊之事必自射其牲诸侯宗庙之事必自射
 其牛刲羊系豕是也朱子据传曰则君不射是以弓
卷一 第 5b 页 WYG0181-0124b.png
 矢射鱼如汉亲射蛟江中之类恐未然
郑人侵卫牧 诗静女云自牧归荑王质以为即春秋
 之牧邑
郕人侵卫注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 罗苹曰郡有
 刚县晋为东平国之刚平无刚父栋案京相璠春秋
 土地名曰东郡廪邱县南三十里有故郕都
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 案荀子议兵篇曰王者
 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潜军之法公羊所谓诈战非
卷一 第 6a 页 WYG0181-0124c.png
 偏战也
六年经郑人来渝平注渝变也 案渝读为输二传作
 输广雅曰输更也与怿悛改同释秦诅楚文变输盟
 刺谓变更盟刺耳渝更也平成也故经书渝平传曰
 更成杜注自明而独训渝为变必俗儒传写之讹服
 虔曰公为郑所获释而不结平于是更为约束以结
 之故曰渝平是服亦训渝为更(桓元年渝盟乃训为/燮古文渝输通此经)
 (输作渝乃古/文之仅存者)
卷一 第 6b 页 WYG0181-0124d.png
纳诸鄂注鄂晋别邑 案世本居篇云唐叔虞居鄂宋
 忠曰鄂地今在大夏(释例云晋大卤大原大夏参虚/五名然则大夏即晋地故杜以)
 (为晋/别邑)
七年传歃如忘 说文引云歃而忘服虔曰如而也临
 歃而忘其盟载之辞古如而皆通用庄七年经夜中
 星陨如雨昭六年传大如象之皆读为而
八年传因生以赐姓 王充曰因其所生赐之姓也若
 夏吞薏苡而生则姓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则姓子氏
卷一 第 7a 页 WYG0181-0125a.png
 周履大人迹则姓姬氏
十年传以王命讨不庭 尔疋释诂庭直也谓诸侯之
 不直者
十一年传争长 服虔曰争长先登受玉
工则度之 尔疋释器木谓之度亦作剫广雅云剫分
 也
桓元年经公即位 郑众曰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
 即立云古位立同字也栋案古鼎铭位皆作立(见朱/氏彝)
卷一 第 7b 页 WYG0181-0125b.png
 (尊吉金/贞石志)
传目逆而送之 服虔曰目者极视精不转也
二年经孔父注孔父称名者内不能治其闺门外取怨
 于民身死而祸及其君 栋案孔父孔子之先也传
 云孔父嘉为司马是嘉名孔父字古人称名字皆先
 字而后名蔡仲足是也郑有子孔名嘉说文曰孔从
 乙从子乙请子之鸟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
 名嘉字子孔说文此训盖指宋郑两大夫故先儒皆
卷一 第 8a 页 WYG0181-0125c.png
 谓善孔父而书字杜辄为异说不可从也
传立华氏也 立立證周法也立华氏为證乃佐成孔
 父之罪下文所云是也言桓公受赇枉法
鞶厉游缨 游李善引作斿颜籀同以为当从偃声案
 说文无斿字有游字云旌旗之流从㫃泅声泅与泅
 同上形下声不当音偃颜说非也蔡邕石经论语子
 游之游亦作斿斿当从㫃泅省声游与旌旗字皆在
 㫃部㫃本音偃故子游名偃
卷一 第 8b 页 WYG0181-0125d.png
惠之二十四年唐石经廿四年下惠之三十年唐石经
 卅年 栋案石经凡经传中二十字皆作廿三十字
 皆作卅此古文春秋左氏传本文也说文廿二十并
 𠦃三十并也古文省说文所以谓古文乃孔壁中文
 也蔡邕石经论语云卅而立又云年卌而见恶焉又
 云凡廿六章考工轮人云轮人为盖部长二尺桯长
 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谓之枚郑注云故书十
 与上二合为二十字钟鼎文如秦权微栾鼎二十字
卷一 第 9a 页 WYG0181-0126a.png
 作廿石鼓文周阳侯钟三十字作卅此又金石文之
 可为左證者今九经二十三十字皆当从石经改正
四年经渠伯纠注渠氏 案渠周邑昭廿六年传刘子
 以王出次于渠注云周地然则伯纠盖氏于邑者
五年经城祝丘 司马彪郡国志曰琅邪即邱春秋时
 曰祝邱阚骃十三州记曰即祝鲁之音盖字承读变
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服虔曰言人者时陈乱无
 君则三国皆大夫也故称人
卷一 第 9b 页 WYG0181-0126b.png
传蔡卫不枝 战国策曰魏不能支高诱云支犹拒也
 支与枝同项羽传莫敢枝梧如淳曰犹枝捍也
旝动而鼓 贾逵曰旝发石一曰飞石范蠡兵法曰飞
 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说文旝建大木置石
 其上发以机以追敌也从㫃会声诗云其旝如林三
 国志太祖为发石车击袁绍注引魏氏春秋曰以古
 有矢石又传言旝动而鼓说曰旝发石也于是造发
 石车所云说者即贾侍中说也杜以旝为旃盖本马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81-0126c.png
 融(追古/文磓)
注郑志在苟免王讨之非也 刘氏权衡曰此言不可
 以训于世奈之何以其解经且是使乱臣贼子喜也
 何谓惧乎
六年经子同生 子惠子曰榖梁子曰疑故志之案桓
 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齐十八年公与夫人姜氏遂如
 齐始与齐侯乱中间文姜未有如齐之事而于六年
 始书子同生明同为桓公子此圣人笔削之微意庄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81-0126d.png
 四年冬公及齐人狩于禚齐有猗嗟之诗为庄公狩
 而作也其诗云展我甥兮亦嫌文姜之乱而證其为
 齐之甥夫子删诗存之与书子同生一例公羊传曰
 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名教大闲圣人于此安得而
 不慎乎知此则知圣人删定六经之意矣三传惟榖
 梁得圣人之旨其真子夏之门人欤(此论始于朱子/近日汪钝翁朱)
 (竹垞亦有论/说与此略同)
传薳章 王符曰鼢冒生蔿章者王子无钧也令尹孙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81-0127a.png
 叔敖者蔿章之孙也薳与蔿同
奉牲以告 周礼充人曰硕牲则赞是也
瘯蠡 说文曰痤小肿也一曰族累张有复古编云族
 从㫃矢昨木切累从厽糸力轨切别作瘯□非释丈
 云瘯本又作蔟蠡说丈作□
嘉栗旨酒 刘光伯以栗为穗貌诗云实颖实栗
接以太牢 服虔曰接者子初生接见于父与杜异
与吾同物 物谓六物岁时日月星辰是也与桓公同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81-0127b.png
 日故云同物(古称六物/唐称禄命)
八年传无与王遇 遇敌也战国策曰盻子复整其士
 卒与王遇高诱云遇敌也敌犹当也故少师以为不
 当王
十年传齐人饩诸侯 饩说文引作气云馈客刍米也
十有一年经宋人执郑祭仲注祭氏仲名不称行人听
 迫胁以逐君罪之也 刘光伯以祭仲是字郑人嘉
 之又云祭仲本非行人栋案五年传云祭仲足为左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81-0127c.png
 拒此年传云祭封人仲足世本载姓氏皆先字后名
 此与孔父嘉一例则仲字足名确然无疑杜于五年
 传注云祭足即祭仲之字是专欲违旧法以就其曲
 说刘氏规之是也(左氏无贬仲之文仲为宋所迫胁/虽死无益于忽故公羊以为行权)
 (释例斥其挟伪/以篡其君过矣)
传君多内宠 服虔曰言庶子有宠者多
雍氏宗有宠于宋 服虔曰为宋正卿故曰有宠
十二年传坐其北门注坐犹守也 案兵法有立陈坐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81-0127d.png
 陈见尉缭子立陈所以行也坐陈所以止也传曰裹
 粮坐甲又云王使甲坐于道又云士皆坐列司马法
 曰徒以坐固荀子曰庶士介而坐道及此传坐其北
 门皆坐陈也杜训坐为守盖未通于古义
十三年传举趾高 趾汉书引作止高诱曰止足也郑
 注士昏礼曰古文止作趾
赖人注赖人仕于楚者 案赖即厉也楚与国详见后
卢戎 习凿齿曰中卢县古卢戎也释文作庐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81-0128a.png
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 盛宏之荆州记曰荒
 谷今竹林是也又云汪陵县东三里馀有三湖湖东
 有水名长谷又西北有小城名曰冶父郦元曰湖水
 东通荒谷荒谷东岸有冶父城
十六年传使盗待诸莘 服虔曰莘卫东地京相璠曰
 今平阳阳平县北一十里有故莘亭道阨限蹊要自
 卫适齐之道也
十七年传疆埸之事慎守其一 古文作畺易周礼有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81-0128b.png
 畺地易地吕君碑曰慎守畺易盖用此文(隶释讳慎/改为谨)
 说文曰畺界也从疆三其界画也或从彊土
复恶已甚矣 案韩非子亦载此事复恶作报恶郑注
 大司寇云复犹报也杜训为重失之
十八年传齐侯通焉 服虔曰旁淫曰通
庄元年传不称姜氏绝不为亲 服虔曰夫人有与杀
 桓之罪绝不为亲得尊父之义善庄公思大义绝有
 罪故曰礼也此说与杜异案庄廿二年肆大𤯝然后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81-0128c.png
 书葬我小君文姜则服氏之说为有据矣说苑曰绝
 文姜之属而不为不爱其母正与此同属谓不称姜
 氏也
八年传戌葵丘 京相璠曰齐西五十里有葵邱若是
 无庸戍之僖公九年齐桓会诸侯于葵邱宰孔曰齐
 侯不务德而勤远略葵邱不在齐也胡公(广/)言汾阴
 有葵邱或山阳西北葵城宜在此
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 服虔曰瓜时七月及瓜谓后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81-0128d.png
 年瓜时
请代弗许 尉缭子曰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
 比亡军故二人谋作乱也
九年高傒 宰相世系表曰齐太公六世孙文公赤生
 公子高孙傒为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
 以王父字为氏食邑于卢谥曰敬仲世为上卿敬仲
 生庄子虎虎生倾子倾子生宣子固固生厚厚生子
 丽子丽生止奔燕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81-0129a.png
十年经公败宋师于乘丘注鲁地 案应邵地理风俗
 记曰济阴乘氏县故宋乘邱邑也张华博物志亦云
 古乘邱杜以齐宋次于郎故指为泰山之乘邱县但
 转战所及乘胜逐北岂必尽属鲁地杜氏望文为义
 非遂实有所据如十一年传宋侵我公败之鄑说文
 以为宋鲁间地杜则直云鲁地矣
十一年传禹汤罪己 子惠子曰禹哭罪人汤祷桑林
 皆罪己之事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81-0129b.png
臧孙达 世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达生伯氏
 瓶瓶生文仲辰此传先载文仲之言不应后录哀伯
 之语达当为辰字之误也桓二年传先称臧哀伯后
 云臧孙达与此一例(陆淳纂例以臧孙辰为/哀伯子盖未考世本)
十二年经宋万弑其君捷 贾逵曰公羊谷梁曰接案
 捷与接古字通易晋卦曰昼日三接郑注云接胜也
 礼内则接以太牢注云接读为捷捷胜也音义皆同
传批而杀之 玉篇引作㮰云手击也与杜注同张有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81-0129c.png
 曰㮰反手击也从手□别作批非匹齐切(玉篇别有/批字云击)
 (也不云/见左传)
遇太宰督于东宫之西又杀之注杀督不书宋不以告
  家君曰督乃弑君之贼岂可与仇牧同书杜氏之
 谬也
十四年传大陵 京相璠曰颍川临颍县东北二十五
 里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
其气燄以取之 余仁仲左传字辨曰其气燄以取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81-0129d.png
 陆德明音义本云炎以音艳案王符潜夫论汉书五
 行志皆云其气炎以取之释文传作炎注仍作燄寻
 洛诰燄燄字亦当作炎炎故杜氏引以为證扬雄解
 嘲炎炎者灭尚书多俗字郑学已亡无可是正(梅福/引书)
 (云无若火始庸/庸此今文尚书)
绳息妫 吕览四月纪曰周公旦作诗以绳文王之德
 孔鲋云绳之誉之也杜注本此表记曰君子不以口
 誉人郑注誉绳也释文说文作譝今说文阙广雅云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81-0130a.png
 譝誉也音绳
十有八年经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隋志曰推合壬子
 朔
有蜮 服杜皆以为短狐王伯厚曰沙随春秋例目云
 有蜮或考隶古春秋作□□音特栋案□亦作蟘说
 文云吏冥冥犯法即生螟蟘即诗之螟螣也唐公□
 碑又作蟘□与蜮字相似吕览任地曰大草不生又
 无螟蜮高诱曰蜮作螣食心曰螟食叶曰螣兖州人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81-0130b.png
 谓蜮为螣音相近也螟蜮皆害苗者故书于春秋若
 是短狐不须记也
传阎敖游涌而逸 盛宏之荆州记曰江津东十馀里
 有中夏州州之首江之汜故屈原云经夏首而西浮
 夏首东二十馀里有涌口所谓阎敖游涌而逸二水
 之间谓之夏州首尾七百里
十九年传鬻拳 郑箴膏肓曰鬻拳楚同姓
廿一年传郑伯享王于阙西辟 服虔曰西辟西偏也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81-0130c.png
 毁敦铭云继治我西偏东偏
廿二年传弛于负担 案汉碑负担字皆作儋说文曰
 儋何也从人詹声然则负儋犹负何也
五世其昌并于正卿 服虔曰言完后五世与卿并列
遇观之否 案之字义训变汉高祖讳邦荀悦曰之字
 国惠帝讳盈之字满亦此类王充曰卜曰逢筮曰遇
 尚书金縢曰乃逢是吉今尚书作并
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 韦昭曰庭实庭中之实百举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81-0130d.png
 成数也栋谓庭实车马之属玉帛束帛加璧吕览曰
 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垂棘之璧是也
廿三年传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
 之义帅长幼之序又云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
 之注大习会朝之礼 案管子幼官篇曰千里之外
 二千里之内诸侯三年而朝习命二千里之外三千
 里之内诸侯五年而会至习命所谓大习者盖习会
 朝之教命也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81-0131a.png
廿四年传女贽不过榛栗枣脩正义曰先儒以为栗取
 其战栗也枣取其早起也脩取其自脩也说本范宁
 唯榛无说 栋案榛说文引作亲从木辛声云果实
 如小栗吕堪字林榛木之字亦从辛木云实如小栗
 曲礼释文曰榛古本又作亲然则亲与栗同义故先
 儒不释亲音壮巾反正义以为榛声近虔失之外传
 鲁语云夫妇贽不过枣栗以告虔也不及榛脩明亲
 不训虔(字林曰榛木丛/生也非果实)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81-0131b.png
廿八年经冬筑郿 京相璠曰公羊传谓之微在东平
 寿张县西北三十里有故微乡鲁邑也栋案公羊释
 文云筑微左氏作麋麋古文眉眉与微古今字特牲
 馈食礼眉寿万年郑注云古文眉为微
蒲与二屈君之疆也 韦昭曰疆竟也二屈屈有南北
 河东有北屈则是时复有南屈郦元案汲郡古文曰
 魏襄王十一年翟章救郑次于南屈
郑人将奔桐丘注许昌县东北有桐丘城 京相璠曰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81-0131c.png
 今国无而城见存西南去许昌城可三十五里俗名
 之曰堤其城南即长堤因洧水之北防也西面桐邱
 其城邪长而不方盖凭邱之称即城之名矣
谍告曰注谍閒也 案周礼环人云抟谍贼注云谍贼
 反閒国贼郭璞曰谍今之细作也
臧孙辰告籴于齐礼也 子惠子曰周书籴匡篇年俭
 谷不足君亲巡方卿参告籴故外传臧文仲曰国有
 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凡称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81-0131d.png
 礼皆周制也
廿九年传水昏正而栽 蔡邕月令章句引传曰水昏
 正而栽筑即营室也昏正者昏中也栽筑者栽木而
 始筑也
卅二年传临党氏 释文云党音掌郭忠恕曰党氏之
 党音之仰反与乡党字别襄廿九年传党叔定七年
 公族党氏哀十一年党氏之沟同音掌
圉人荦 家君曰圉犹扈也公羊作扈文异义同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81-0132a.png
能投盖于稷门 服虔曰能投千钧之重过门之上杜
 氏曰盖覆也走而自投接其屋之桷反覆门上刘炫
 规过曰公言荦有力焉如杜此说劲捷耳非有力也
 当谓投车盖过于稷门栋谓杜说凿刘说浅服说近
 之
成季奔陈 服虔曰季友内知庆父之情力不能诛故
 避难出奔
闵元年传亲有礼因重固 说文引云种有礼因重固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81-0132b.png
 因就也从口大能大者众围就之服虔曰重不可动
 因其不可动而坚固之杜氏从许君说
赵夙注赵衰兄 案世本公明生孟及赵夙夙生成季
 衰史记以衰为夙之孙晋语以为夙之弟无缘缪戾
 至此且夙与衰世次相县不应为弟兄必传写之讹
 史记所见异辞当以世本为正(焦氏易林云伯夙奏/献衰续厥绪则非见)
 (弟明/矣)
毕万注毕万魏犨祖父 世本曰万生芒季季生武仲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81-0132c.png
 州(礼记正义引世本云/万生芒芒生季恐非)州生庄子降降生献子荼荼
 生简子取取生襄子多多生桓子驹驹生文侯斯(礼/记)
 (正/义)州即犨也降即绛也荼即舒也多即曼多也宰相
 世系曰犨生悼子悼子生昭子绛史记索隐曰系本
 云武仲生庄子绛无悼子又系本居篇曰魏悼子徙
 霍则是有悼子系本卿大夫代自脱耳昭子徐广曰
 世本曰庄子索隐曰世本错也居篇又曰昭子徙安
 邑与此文同愚案左传亦作庄子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81-0132d.png
先为之极 服虔曰言其禄位极尽于此
为吴大伯 子惠子曰穆天子传云大王亶父之始作
 西土封其元子吴大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
 周室之璧上文分之都城而位以卿是以大伯之地
 处之但曲沃在近地故欲使逃之以顺父志也
以是始赏天启之矣 服虔曰以魏赏毕万是为天开
 其福
辛廖注晋大夫 刘炫曰若在晋国而筮何得云筮仕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81-0133a.png
 于晋又辛甲辛有并是周人何故辛廖独为晋大夫
 服氏以为毕万在周筮仕于晋是也
二年经齐人迁阳 正义曰杜世族谱土地名阙不知
 所在 栋案地理志东海郡阳县注应劭曰春秋齐
 人迁阳是又城阳国阳都县注应劭曰齐人迁阳故
 阳国是一国两属未详孰是
传虢公败犬戎于渭汭 服虔本作渭队注云队谓汭
 也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81-0133b.png
鹤有乘轩者 服虔曰车有藩曰轩
遂灭卫 诗载驰序云卫懿公为狄人所灭郑笺云灭
 者懿公死也君死于位曰灭阎百诗曰下文狄入卫
 方是入其国都孔疏传言灭而经书入引释例为从
 齐桓告诸侯之文殊不然
卫侯不去其旗 胡渭生曰去藏也古人以藏为去栋
 案鄢陵之战乃纳旌于韬中胡说是
立戴公以庐于曹注庐舍也 案公刘诗曰于是庐旅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81-0133c.png
 毛传云庐寄也小尔疋同管子中匡篇曰狄人攻卫
 卫人出旅于曹外传作庐训为寄故诗序亦言东从
 渡河野处漕邑诗序漕字从水旁曹传作曹古文省
与门材 周礼掌舍为坛壝宫棘门杜子春云棘门或
 为材门正义云卫文公居楚邱国家新立齐桓共门
 材先令竖立门户以材木为门也
东山皋落氏 刘昭案上党记曰东山在壶关城东南
 晋申生所伐今名平皋服虔曰赤狄之都也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81-0133d.png
有守则从 服虔曰有代太子守则从君
从曰抚军 服虔曰助君抚循军士
君其舍之 服虔曰舍之置申生勿使将兵也
不对而退 服虔曰里克不对
公衣之偏衣 服虔曰偏衣偏裻之衣偏异色駮不纯
 裻在中左右各异故曰偏衣此说详于杜裻即督也
 庄子缘督以为经
尨凉 说文引作牻㹁云㹁牻牛也牛之杂色者不中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81-0134a.png
 为牺牲衣之不纯者不得为太子若以尨为凉义无
 所取古文省少或借凉为㹁(补正引林氏/说亦未当)
金玦不复 应劭曰复反也金玦犹决去不反意也荀
 卿子曰绝人以玦
昔辛伯谂周桓公注谂告也 案说文曰谂深谏也
外宠二政 栋案二读为王贰于虢之贰韩非子引此
 正作贰
与其危身以速罪也 服虔曰速召也疾也言太子不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81-0134b.png
 去自必危疾召罪狐突知其乱本既成而太子拘于
 一节不达至孝之义与皋落虽战胜而归犹不能免
 于难而使父有悖惑杀子之罪故传备众贤之言以
 迹太子所以死也经在僖公五年晋侯杀其世子申
 生
大帛之冠 郑康成引作白云大白冠大古之布冠也
注盖用诸侯谅闇之服 家君云此杜预自造之语俗
 语杜撰本此栋案服虔曰戴公卒在于此年故杜弥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81-0134c.png
 缝其说耳
僖元年经次于聂北 说文引作岩北云读与聂同
邢迁于夷仪注夷仪邢地 司马彪郡国志曰东郡聊
 城有夷仪聚薛瓒曰今襄国西有夷仪去襄国百馀
 里
传诸侯救邢注实大夫也而曰诸侯总众国之辞 家
 君曰实大夫也何得称为诸侯此预之妄也
二年传保于逆旅 案逆旅亦作御旅见荀子(御与迓/通周官)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81-0134d.png
 (有掌讶先郑云讶读为跛者讶跛者之/讶案公羊讶作御尚书迓字皆为御)御迎也与逆
 通
四年经齐人执陈辕涛涂 释文作袁(谷梁/传同)云本多作
 辕案国三老袁良碑云周之兴满为陈侯至元孙涛
 涂立姓曰袁法言曰齐桓公欲径陈陈不果内执袁
 涛涂皆不从车旁今本及唐石经皆作辕王伯厚曰
 辕与袁同
传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贾逵曰(春秋正义/作服虔)风放也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81-0135a.png
 牝牡相诱谓之风案吕览曰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
 牧高诱曰累牛父牛也腾马父马也皆将群游从牝
 于牧之野风合之其说与贾侍中盖同汉儒相传有
 是语也(尚书云马/牛其风)
尔贡包茅不入 子惠子曰韩非子外储说曰是时楚
 之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
无以缩酒 案说文引作莤酒云礼祭束茅加于祼圭
 而灌鬯酒是为莤象神歆之也(郑少赣/说同)一曰莤榼上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81-0135b.png
 塞也郑大夫读莤为缩诗伐木云有酒湑我毛传曰
 湑莤之也是先郑以来皆作莤读为缩也(周伯琦六/书正讹云)
 (莤从草酉酉即酒字会意左传无以莤酒俗用缩非/汗简云古文尚书缩作茆案酉为古文酉是茆即莤)
 (也说文酉部有莤字而草部又有茆字以为凫葵此/必茅字之误周礼醢人有茅菹诗薄采其茅皆从卯)
 (徐邈音柳是混茆/茅而为一非也)
昭王南征而不复 唐石经云昭王南征没而不复(案/碑)
 (没字后增或/据古本益之)高诱吕览注引此传与石经同
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衮敛 贾逵曰死王事谓朝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81-0135c.png
 天子以命用师衮敛上公九命服衮也
且其䌛曰 服虔曰䌛抽也抽出吉凶也
五年传遂登观台 五经异义云古春秋左氏说曰天
 子灵台在大庙雍之灵沼谓之辟廱诸侯有观台皆
 以望嘉祥也服虔曰人君入大庙视朔天子曰灵台
 诸侯曰观台在明堂之中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服虔曰分谓春秋
 分至谓冬夏至启立春夏也阳气用事为启闭立秋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81-0135d.png
 冬也阴气用事为闭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
 分至启闭天地之大节阴阳之分也故遂登观台望
 气以审妖祥变乱之气先见于八节审其云物之形
 言其所致务为之备也
虞不腊矣 朱子曰秦时始有腊祭而左氏谓虞不腊
 矣是秦时文字分明案御览引旧注云腊祭名也日
 月会于龙尾百物备合因于是祭群神也正义云月
 令孟冬腊门闾及先祖五祀腊之见于传记者唯月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81-0136a.png
 令与此二文而已秦本纪惠王十二年初腊始皇三
 十一年更改腊曰嘉平应劭风俗通曰案礼夏曰嘉
 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曰腊此之虞不腊者明
 当时有腊祭周时腊与大蜡各为一祭言汉改曰腊
 不蜡而为腊耳又案蔡邕月令章句曰夏曰清祀殷
 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栋案如应蔡之说则三代本
 有清祀嘉平蜡腊之祭历代因革故秦惠十二年改
 蜡为腊始皇三十一年更改腊曰嘉平是腊与嘉平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81-0136b.png
 皆三代祭名朱子以秦始有腊祭考之不审耳
丙之晨 子惠子曰师法用辰不用日丙日也子辰也
 言丙不言子者日在尾故举日不举辰辰为客时为
 主人故言丙之晨
均服振振 服虔曰均服黑服也古戎服尚黑战国策
 左师触龙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
 怜之愿令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注云黑衣戎服汉
 书作袀(刘逵注吴都赋/引此传亦作袀)仪礼士冠礼云兄弟毕袗玄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81-0136c.png
 郑注曰袗同也古文袗为均司马彪舆服志云郊祀
 之服皆以袀玄淮南子曰尸祝袀袨高诱云袀纯服
 袨黑斋衣也袀袨犹袗玄(袗字篆书/与袀相似)上下皆玄故谓
 之黑服谓均服为黑服失之袀古文皆作均杜氏谓
 戎事上下同服是也管子大匡篇云四年脩兵同甲
 十万同甲者均服之谓也(吕览王孙满谓秦师曰今/初服回建左不轼而右之)
 (高诱曰初同也兵服上下无别/故曰初服初当作袀传写之误)
而脩虞祀 子惠子曰终宫之奇之言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81-0136d.png
六年传许男面缚 子惠子曰汉书项羽传马童面之
 张晏曰背之也师古曰面之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
 之亦谓反背而缚之杜元凯以为但见其面非也
七年传若总(石经作惣孙愐曰/此俗字当作总)其罪人以临之 战国
 策曰楚请道以临韩魏高诱曰临犹伐也(定二年传/以师临我)
 (同/)
会而列奸注列奸用子华 当云用子华为内臣昭四
 年传云姬在列者言姬姓为君者也子华欲以郑属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81-0137a.png
 齐为附庸之君齐若许之是列奸也故下云记奸之
 位位谓君位杜下注云会位失之如杜说何以经仍
 书郑世子华乎必不然矣
君盟替矣 三体石经作替(说文云普废一偏下也从/并白声或从曰或从兟从)
 (曰/)
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服虔曰郑伯罪之也
八年传不殡于庙 服虔曰庙谓殡宫鬼神所在谓之
 庙服知周法不殡于庙故以为殡宫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81-0137b.png
九年经晋侯诡诸卒 案唐石经及释文皆作佹惟谷
 梁传作诡释文云左传作佹又案郑固碑云造膝佹
 辞是佹与诡通
传王使宰孔赐齐侯胙 服虔曰胙膰肉周礼以脤膰
 之礼亲兄弟之国不以赐异姓敬齐侯比之宾客
以是藐诸孤注言其幼贱与诸子县藐 案吕谌字林
 曰藐小儿笑也(文选/注)顾君训藐为小亦未当
公家之利 高诱吕览注云公家公之朝也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81-0137c.png
齐隰朋 王符曰隰氏姜姓
能斗不过 栋案此即外传所谓怒不及色也韦昭曰
 无色过
臣闻之唯则定国 子惠子曰吕览慎大览引以为诗
 词盖逸诗也
十年传狐突适下国 服虔曰晋所灭以为下邑一曰
 曲沃有宗庙故谓之国在绛下故曰下国
余得请于帝 服虔曰帝天帝请罚有罪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81-0137d.png
七舆大夫注侯伯七命副车七乘 服虔曰下大夫舆
 师七人属申生者 栋案服杜二说皆非也晋国之
 法上大夫二舆二乘中大夫二舆一乘下大夫专乘
 专乘谓一舆(见韩/非子)文公作三行景公时改为三军大
 夫一司马三行为六舆司马专乘合七舆之数后遂
 以为官名故襄廿三年传云七舆大夫与栾氏盖自
 文公以后始有七舆献公时止有二行一尉不得为
 七舆七当为五古五字如七(见王肃/诗传)遂讹为之叔坚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81-0138a.png
 以下举里丕之党不必皆在七舆之数杜以七人为
 七舆则左右行又何说与
十一年传赐晋侯命注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为瑞
  家君曰命圭世世守之未闻新君再赐古礼新天
 子辑瑞诸侯薨还圭若国易一君亦易一瑞则古无
 是礼
十二年经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隋志曰推合庚
 午朔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81-0138b.png
传若节春秋 杜从贾逵训节为时案王肃曰春秋聘
 享之节也
应乃懿德 应读曰膺言膺受女美德也古文皆以应
 为膺(尚书康诰曰应保殷民亦古文膺字故徐邈音/于甑反后人以为应对之应失之广雅释言云)
 (应受/也)
十四年经诸侯城缘陵 薛瓒曰北海营陵县春秋谓
 之缘陵
十五年经夏五月日有食之 隋志曰推合癸未朔
卷一 第 34a 页 WYG0181-0138c.png
齐师曹师伐厉注厉楚与国义阳随县北有厉乡 案
 桓十三年传云楚子使赖人追之杜注与此略同昭
 四年经云楚伐吴遂灭赖公羊传于此年赖作厉释
 文云厉如字又音赖公羊僖十五年释文云厉旧音
 赖则知厉与赖本一国古音通故或作厉或作赖也
 (论语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康成注云厉读为赖)司马彪曰汝南褒侯县有
 赖亭故赖国
传秦穆姬属贾君注晋献公次妃 案献公取于贾则
卷一 第 34b 页 WYG0181-0138d.png
 是正妃为惠公之适母何须穆姬之属唐尚书曰贾
 君申生妃故僖十年传云夷吾无礼此为近之
东尽虢略 司马郡国志云宏农陆浑西有虢略地
夫狐蛊必其君也 狐无喻君之理齐诗有雄狐谓襄
 公也齐襄通于文姜晋惠通于贾君故以狐为君
寇深矣 战国策三国攻秦入函谷秦王谓楼缓曰三
 国之兵深矣高诱曰深犹盛也
步扬御戎注郤犨父 世本曰郤豹生义义生步扬步
卷一 第 35a 页 WYG0181-0139a.png
 扬生州州即犨也(孙愐曰食采于/步后因氏焉)
乱气狡愤 郑康成曰愤怒气充实也
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
 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
 之 以上四十二字(释文云四十七字案/文当作四十二字)孔氏正义
 从定本删宋以来又从唐石经采入(北宋本五经正/义不载经注南)
 (宋以后始/增入也)
公子贽 韦昭据礼记云贽字子显卢植曰古者名字
卷一 第 35b 页 WYG0181-0139b.png
 相配显当为韅
无始祸 高诱曰始首也
其卜贰圉也注贰代也 栋谓贰副也坊记曰孝以事
 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故君子有君不谋仕惟卜
 之日称贰君(郑氏曰卜之日谓君有故而为之卜也/唯卜之时辞得曰君之贰谋尔又引此)
 (传以證之周礼有卜立君之文外传云其改置/以代圉故杜训贰为代两传异文似不必牵合)
晋于是乎作爰田注分公田之税应入公者爰之于所
 赏之众 服虔曰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栋谓
卷一 第 36a 页 WYG0181-0139c.png
 爰田者犹哀公之用田赋也下文作州兵者犹成公
 之作邱甲也外传爰作辕贾逵曰辕车也以田出车
 赋说文曰爰籀文以为车辕字春秋左传多古字古
 言故以爰为辕服训爰为易易田之法本是周制何
 云作也汉书地理志曰秦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岂亦
 赏众以田邪外传所云赏众是一时之事爰田州兵
 是当日田制兵制改易之始故特书之其后文公作
 执秩而官制又变晋之所以彊者未必不由乎此然
卷一 第 36b 页 WYG0181-0139d.png
 其后六卿分晋而晋先亡君子于是知旧章之不可
 易也
败于宗丘 案曲礼注邱与区同音故与上姬旗为协
 颜师古曰今江淮田野之人犹谓区为邱亦古之遗
 音也
蛾析 释文曰本或作蚁娄寿曰古蛾与蚁通汉书白
 蛾群飞扶服蛾伏陈球后碑蜂聚蛾动仲秋下旬碑
 蛾附皆与蚁同析释文作晰与石经异
卷一 第 37a 页 WYG0181-0140a.png
十六年经是月也六鹢退飞过宋都 释文曰鹢本或
 作鹢案说文引春秋传亦作鹢或从二传之文左氏
 当不尔也
公子季友卒注称字者贵之 杜以为季字友名刘炫
 以季为氏云季友仲遂皆生赐族非字也
传吉凶由人 汉书由作繇是也由训为生古文甹字
 (吉凶生乎人/故云由人)
十七年传齐侯好内 服虔曰内妇言也
卷一 第 37b 页 WYG0181-0140b.png
因内宠以杀群吏 服虔曰内宠如夫人者六人群吏
 诸大夫也
十八年传无以铸兵 栋案楚金利郑刀良故云无以
 铸兵禹贡荆扬二州贡金三品郑康成曰铜三色考
 工记云郑之刀迁乎其地弗能为良是也高诱曰铸
 读作祝(铸祝属注/古皆同音)辨见诗古义史记秦本纪云始皇
 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
 二重各千石应劭曰古者以铜为兵杜氏之注本此
卷一 第 38a 页 WYG0181-0140c.png
十九年传次雎之社 张华博物志曰琅邪临沂县东
 界次雎有大丛社民谓之食人社即次雎之社
退脩教而复之注复往攻之 今唐石经及宋本皆云
 复伐之陆氏以伐为衍字
廿一年经盟于鹿上注宋地 案司马彪郡国志曰济
 阴乘氏县有鹿城乡郦元曰春秋之鹿上也
 
 
卷一 第 38b 页 WYG0181-0140d.png
 
 
 
 
 
 
 
 春秋左传补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