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097-05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注疏删翼卷十七
           明 王志长 撰
 夏官司马第四
  疏郑云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夏
  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
  正天下故曰统六师平邦国○左传子罕曰天生
  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谁能去兵兵之设久矣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097-0579b.png
  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废兴
  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杂说司马虽为掌兵
  之官至于军旅大事五官之长咸有事焉冢宰征师
  于诸侯大司徒以旗致万民而治其政令大宗伯以
  军礼同邦国大司寇涖戮于社胡康侯曰昔成王将
  崩命大臣相康王方是时亲掌兵者太公望之子伋
  也宰臣命仲桓南宫毛取二干戈虎贲百人于伋以
  逆嗣子伋虽掌兵非有宰臣之命不敢发也召公虽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097-0580a.png
  制命非二诸侯将命以往伋亦不承也兵权不偏属
  于一人可见矣此周公之制见诸行事者也○何氏
  曰官以马名兵所重莫急于马也○潜溪邓氏曰夏
  之言大也于易为离杂卦离之撰为甲胄为戈兵故
  夏官卿主兵也夫极兵之用于天道非凛栗下霜乎
  亶空土而已而萌于火正之暑故兵伏于无形制兵
  之道图于未形使不至于形令形成于毒天下也烈
  矣故冬官法水德取其藏以为富夏官法火德取其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097-0580b.png
  明以为政征者正也遏乱略于微止危机于萌伏至
  险于大顺非洞天地之化几者宜莫能与于此矣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注政
正也政所以正不正者也孝经说曰政者正也正德名
以行通
 疏先自正己之德名以行道则天下自然正○刘氏
 曰政者正也所以正天下之性而不敢任情邪以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097-0580c.png
 乱邦之典法也故先之以治典次之以教典次之以
 礼典又次之以政典者一其民于治教而安于礼乐
 也九州之诸侯四海之夷狄莫不循乎教治而安于
 礼乐不曰佐王平邦国乎○东莱吕氏曰自夏后氏
 命胤侯掌六师举政典以誓众则邦政之掌于司马
 旧矣国之大事何莫非政独戎政谓之政何也天下
 无事寓兵于农然后赋役百为始有所施是固政之
 所从出也天下有事举兵讨乱邦之存亡安危系焉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097-0580d.png
 其为政之大又不待论矣此戎政所以独谓之政也
 统六师而谓之平邦国则王者用师之本旨特欲平
 邦国之不平者耳非有他求也非济贪忿而夸武功
 也所谓天讨也
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
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
人徒三百有二十人注舆众也行谓军行列晋作六军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097-0581a.png
而有三行取名于此
 疏史胥徒与他卿异者以大司马总六军军事尚
 严特须监察故独多也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
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
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
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
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注军师旅卒两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097-0581b.png
伍皆众名也伍一比两一闾卒一旅旅一党师一州军
一乡家所出一人将帅长司马者其师吏也言军将皆
命卿则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官六乡之吏自卿以下
德任者使兼官焉郑司农云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
军小国一军春秋传曰成国不过半天子之军周为六
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诗大雅常武曰赫赫明明王
命卿士南仲太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儆
既戒惠此南国文王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此周为六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097-0581c.png
军之见于经也春秋传曰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
为晋侯此小国一军之见于传也百人为卒二十五人
为两故春秋传曰广有一卒卒偏之两
 疏二府已下有军则置之无则已故不言府二人
 史六人而逆言其数以见义○易氏曰先王军制调
 兵必五数出兵必百数五家为比则五人之伍五比
 为闾则五伍之两以至五党为州则五旅之师五州
 为乡则五师之军其积数实起于五人之伍不五数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097-0581d.png
 不足以调兵也百人之卒成一小陈五百人之旅成
 一中陈二千五百人之师成一大陈万二千五百人
 之军成五大陈其积数实起于百人之卒不百数不
 足以出兵也○曾子固曰周有天下诸侯之国千八
 百以中数率之通有兵二万五千为四十五百万而
 羡卒未在其数○旰江李氏曰此则六乡为六军又
 按遂人职云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康成
 谓遂之军法如六乡则六遂亦为六军注疏谓天子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097-0582a.png
 六乡六遂合有十二军而止六军何也盖六乡为正
 军六遂为副倅至于大国之三乡三遂次国之二乡
 二遂小国之一乡一遂莫不皆然但以王家迭用之
 则常六军尔故止言六军此乡遂制军之法○薛氏
 曰一封出车千乘以杜氏法积算十同千乘当有戎
 马四千匹牛一万二千头甲士二千人步卒七万二
 千人合士卒之数可以为六军然而大国不过三军
 其有六军者犹天子六乡六遂迭用之耳记曰大国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097-0582b.png
 不过千乘盖诸侯地不过百里车不过千乘以开方
 之法计之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其赋十乘方百
 里者为方一里者万其赋千乘然赋虽出千乘而兵
 不过三军五百乘而已则五百乘三乡之所出也千
 乘阖境之所出也何则乡万二千五百家合三乡则
 三万七千五百家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则三军为
 三万七千五百人矣三军而车五百乘则天子六军
 为车千乘矣○又曰周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六军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097-0582c.png
 七万五千人千里之畿提封万井定出赋六十四万
 井一井之田八家耕之总计六十四万井之田为五
 百一十二万家家之一夫为五百一十二万夫以此
 夫众而供万乘之赋是为七家而赋一兵孙子曰兴
 师十万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
 七十万家盖言一夫从军七家奉之此亦见七家赋
 一兵也自夫率之七家相更以给军则王畿之内凡
 七征而役方一遍焉○章氏曰王畿千里近郊五十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097-0582d.png
 里远郊百里郊为乡六乡百里通十为同为百里者
 十提封九万井九十万夫之地除山川城邑之属三
 万六千井为六万四千井为六十四万夫之地除公
 田九分之一为五十万二千夫又以一易再易三易
 通之三分去一为三十五万四百夫率三百五十家
 赋一乘积六乡为千乘而馀率七家赋一兵积六乡
 为七万五千人此六军之制也六遂及三等侯国皆
 如乡之法畿方千里为千里者十如乡之除为三百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097-0583a.png
 五十万四千夫赋车万乘卒七十五万人为六军者
 十此通畿之师也大司马递而征之十年而役一遍
 凡三家可任者率十有一人则终身无过一再给公
 上事盖先王忠厚之至更劳均逸不欲穷民之力也
 古者畿内之兵不出所以重内也卒有四方之役即
 用诸侯人耳或遣上公帅王赋亦不过元戎十乘以
 先启而行也而调兵诸侯又各从其方之便高宗伐
 楚盖裒荆之旅武王克商实用西土至于征徐以象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097-0583b.png
 追貊以韩平淮夷以江汉略见于经可考也平王出
 戍远以见刺当是时周都洛矣自洛戍申许无乃未
 甚远而周人已不堪况后世有劳师万里者哉春秋
 之初从王伐郑犹有蔡人卫人二百二十四年间王
 人会伐屡矣未尝见师之出惟败绩于茅戎王师自
 出春秋深讥焉○陈氏礼书曰春秋传曰成国不过
 半天子之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鲁于周为侯而
 地方百里颂称公徒三万此大国三军之数也春秋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097-0583c.png
 襄十一年作三军昭五年舍中军则鲁之三军盖尝
 变于僖公之后至襄而复作至昭而又舍也国语曰
 季武子为三军叔孙穆子曰不可今我小侯也处大
 国之间缮贡赋以共从者犹惧有讨若为元侯之所
 以怒大国无乃不可乎弗从遂作中军自是齐楚代
 讨鲁襄昭皆如楚由此观之鲁于春秋之时尊事齐
 楚为不暇则其国次国而已作三军非正也故春秋
 书作以讥之及舍中军公羊曰舍中军复古也谷梁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097-0583d.png
 曰复正也其说是也然谷梁言天子六师诸侯一军
 啖氏言天子六军大国三之一小国半大国其制与
 周礼不合是臆说耳春秋之时王命曲沃伯以一军
 为晋侯其后晋作三行以增上中下而当六军则世
 衰礼废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不足怪也○东莱
 吕氏曰尝闻周室军旅之制乎一军之制为人万二
 千五百大国之三军也地方百里而其人仅足以制
 三军次国之二军也地方七十里而其人仅足以具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097-0584a.png
 二军小国之一军也地方五十里而其人仅足以具
 一军地有限则人有限人有限则军有限虽欲僭侈
 亦窘于无人而不得骋矣王者于诸侯典礼陵节所
 当问也宫室改度所当问也乐舞踰数所当问也独
 军旅之制有所不必问王纲上举侯度下修大不侵
 小强不犯弱地有常地人有常人军有常军虽欲如
 晋之僭岂可得哉晋之所以能僭六军者适当周室
 失政之时南吞北噬以斥大其国增地必增人增人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097-0584b.png
 必增军野旷则风劲川涨则舟高国大则兵众矣夫
 何疑耶既容其兼并而又责其军制之僭是犹多与
 之财而责其奢多纵之酒而责之醉也不然则合为
 一军者是众也晋之强自若也分为六军者是众也
 晋之强亦自若也○苏氏曰尝读周官司马法得军
 旅什伍之数其后读管夷吾书又得管子所以变周
 之制盖王者之兵出于不得已而非以求胜敌也故
 其为法要以不可败而已至于威文非决胜无以定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097-0584c.png
 霸故其法在必胜繁而曲者所以为不可败也简而
 直者所以为必胜也周之制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万
 之有二千二千之有五百其数奇而不齐是以知其
 为繁且曲也司马曰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万二千五
 百人为军二百五十十取三焉而为奇其馀七以为
 正四奇四正而八阵生马夫以万二千五百人而均
 之八阵之中宜其有奇而不齐者是以多为之曲折
 以尽其数以极其变钩连蟠屈各有条理故三代之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097-0584d.png
 兴治其兵农军赋皆数十百年而后得志于天下自
 周之亡秦汉阵法不复三代其后诸葛独识其遗制
 以为可用以取天下然相持数岁魏人不敢决战而
 孔明亦卒无尺寸之功岂八阵者先王所以为不可
 败而非以逐利制胜者耶若夫管仲之制兵其可谓
 截然而易晓矣三分其国以为三军五人为轨轨有
 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有长十连为乡乡
 有良人五乡一帅万人为一军公将其一高子将其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097-0585a.png
 二三军三万人如贯绳如画棋局疏畅洞达虽有智
 者无所施其巧故其法令简一而其民有馀力以致
 其死昔者尝读左氏春秋以为丘明最好兵法盖三
 代之制至于列国犹有存者以区区之郑而鱼丽鹅
 鹳之阵见于其书及至管仲阵法不少槩见何哉盖
 管仲欲以岁月服天下故变古司马法而为是简略
 速胜之兵是莫得而见其法也其后吴晋争长于黄
 池王孙雄教夫差以三万人压晋垒而战阵百为行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097-0585b.png
 行百为阵行阵皆彻无有隐蔽援桴而鼓之勇怯尽
 应三军皆欢晋师大骇卒以得志由此观之不简而
 直不可以决胜深惟后世不达繁简之宜以取败北
 而三代什伍之数与管子所以治齐之兵虽不可尽
 用而其近于繁而曲者以之固守近于简而直者以
 之决战则庶乎其不可败而有所必胜矣○杂说军
 制有隆杀而军帅无隆杀军制有隆杀所以明分军
 帅无隆杀所以爱民故虽一军亦以命卿主之重民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097-0585c.png
 也春秋于将卑师众者则讥焉圣人不忍以卒予敌
 也如是夫○浚仪王氏曰古者什伍之法于州乡则
 联其民于师田则联其徒于宿卫则联其官故能以
 中国为一人而无内患为属连卒州以联其国为长
 帅正伯以联其人故能以天下为一家而无外虞○
 王氏曰先王因农事以寄军令文教武事皆出乎其
 中射驭寓于礼干戚寓于乐会什伍而教道艺无非
 军政也因田猎而选车徒无非军士也居则联其家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097-0585d.png
 而为比闾族党州乡出则联其人而为伍两卒旅师
 军故六乡之官皆折冲禦侮之人六乡之士皆仗节
 死义之士左之而文无不宜右之而武无不有方其
 奉璋峨峨髦士攸宜其不敢怠者皆卿大夫之才及
 其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其能济难者皆将帅之职此
 所以将帅司马之属皆取于卿大夫士而足矣先王
 之时所以守则固战则克德足以柔中国刑足以威
 四夷用此道也○叶氏曰大司马制六军则兵属大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097-0586a.png
 司马矣至于军旅大事则五官预有事焉盖古者寓
 兵于农寓将于卿命卿为将此有事之时也无事而
 统兵亦不专属之司马使兵无专将将无专权也观
 周人制兵之法国子宿卫之士则属之冢宰虎贲宿
 卫之兵则属之司马师保四翟之𨽻既属之地官又
 属之秋官至如国有大事国子游卒虽属于地官之
 诸子而又弗征于司马其卫兵之权散出可知也乡
 遂之民皆军也则属之司徒四时之田皆兵也则属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097-0586b.png
 之司马闾师地官之属军旅之戒则受法于司马至
 如乡师帅民徒而致政令受役要可也而必考辟于
 司空其畿兵之权散出可知也盖古者六军之制皆
 寓兵于农本无兵之可统寓将于卿本无将之可名
 又况兵权散出不属一人有事调兵则天子遣使一
 牙璋发之其权又专属于天子是以兵满中外而居
 然若无迨及数世司马世官爰以命氏驯致诸侯更
 霸列国专征世卿帅师大夫藏甲孔子作春秋凡书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097-0586c.png
 帅师讥权臣也聚民而为兵则兵安得而不惰聚兵
 而专将则将安得而不骄此其为患也久矣唐人府
 兵号为得井田大意然井田寓兵于农府兵寓农于
 兵其意已异而况兵有定额将有定员更番再世安
 能无将骄卒惰之患府兵且尔而况不为府兵者哉
 ○俊卿章氏曰聚民而为兵则兵亏聚兵而属之将
 则将亏秦汉而下不胜其患矣而独无闻于三代之
 上何欤尝观于书干戈掌于齐侯吕伋之手必也太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097-0586d.png
 保出命仲桓南宫毛将命然后得取焉不然则吕伋
 不得以专今以周官考之吕伋盖虎贲耳虎贲才八
 百人而堤防若是向使后世之驭将尽若此将何从
 而骄虽然是中朝之将耳虽边将亦然常武一诗宣
 王定淮徐其一章曰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
 整我六师其二章曰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夫尹氏
 大宰也程伯休父大司马也皇父出师二卿何与焉
 不得二卿则皇父不得擅命于阃外向使后世之驭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097-0587a.png
 边将而尽若此则又何从而骄虽然是特将帅也皆
 学士大夫也惟士卒亦然六卿军政也六遂亦军政
 也王宫次舍之卫士与国子之馀倅抑又军政也宜
 属于司马今乃不然乡遂属之司徒卫士属之冢宰
 而国子馀倅虽属于司马之诸子而弗征于司马军
 国之客绳绳不相乱诚以民之不可名以为兵而兵
 之不可专隶将也向使后之驭士者而常若此士卒
 其能骄乎由三代而论则后世兵有专将将有定兵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097-0587b.png
 其不胜为患非不幸矣秦汉而下其犹庶几于古者
 莫如西都唐杜佑作通典乃谓汉氏重兵悉聚于京
 师此非确论南北军仅盈数万耳○明斋王氏曰先
 儒六军之说以为六乡七万五千家六军七万五千
 人兵不外乎民将不外乎吏其说是矣而惜未尝会
 其全也夫使王所以守国者止此六军苟事变纷沓
 如天子巡狩方岳夷狄交侵奸宄窃发王城要害之
 并守远近征讨之迭用将何以为备耶盖乡遂近郊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097-0587c.png
 远郊二百里之地为田六十四同当有一百六十万
 馀家以丘甸出车之法计之当为五十馀军矣苟谓
 一家出一人而有十二军之众则二百里内岂止十
 五万家而已乎故以乡而言约二十五军遂亦如之
 此犹后世之京军以居守为重而不可废弛者也每
 都鄙各有乡遂之兵视夫侯国之制而在野则有井
 邑丘甸出车之赋此犹后世之畿辅军各守卫其国
 都而拱护王畿者也故凡有大故致万民于王门大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097-0587d.png
 丧用役凡事致野役此惟乡遂之民有之也大事致
 民用之军旅田役大故致馀子令各守其闾由乡遂
 至都鄙定法皆然也至于大司马所握之六军通王
 畿千里之内相更休而调遣之每以十分有馀而用
 其一观四时教阅之旗物号名必兼州里野家都鄙
 而并陈之可以见矣其在王国则用之以为会同军
 旅田役丧纪其出畿外则用之以为巡狩征讨此皆
 公卿大夫各帅其乡遂都鄙采地之民在后世犹更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097-0588a.png
 番上直郡国调遣之兵故乡遂之征止十一与二十
 而三用一而休九与七甸稍县都则其征十二用一
 而休四大较天子之役民近数而远疏故大司马之
 用众近轻而远重岂有专以六乡为六军之理苟比
 即为伍人人尽用岁岁无更休岂自古制军之法且
 六乡尽用而千里则居然无事何其劳逸不均况六
 军每出则天子之近郊旷然无人胡以居守此皆悖
 理之大者昔人何不察至此耶以是观之则五等之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097-0588b.png
 国其三军二军一军皆通于四畺可以类推矣学礼
 者尚详之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注勋功也此官主功赏
 疏序官前后不据尊卑直取事急者居前军无赏
 士不往凡军以赏为先僖二十八年晋文公献俘馘
 饮至大赏武王入殷封功臣师尚父为首故司勋列
 位在前○杂说勋爵之设所以赏战士而旌军功也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097-0588c.png
 虽沿革不同而激昂人心之意则一周以司勋赏地
 之法考之周礼有疑焉夫土地之赏本于司徒今司
 勋之职不属司徒而属司马何也盖军功之赏不可
 踰时予之速则人心劝报之迟则人心疑夫苟赏典
 欲行于司马而赏地乃靳于司徒则趋事赴功者怠
 矣汉人列爵十二级虽非古制然于勋爵最有可取
 以樊哙夏侯婴有斩首降敌之功舍人哙即赐爵大
 夫已而加列大夫而封比封君已而累迁将军赐食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097-0588d.png
 邑以太仆婴则赐爵五大夫已而赐执帛执圭已而
 得印匮赐食邑夫立一功得一级人心孰不知劝乎
 唐制曰上柱国至武骑九十二转以功之上中下而
 为阵获之差以资之上次下而为进降之序凡以功
 受赏者卒皆覆实然后入奏则激昂人心之意亦不
 苟矣○杂说冯唐云李牧为将赏赐决于外不从中
 复乃能成功魏尚以上功首虏差六级文吏以法绳
 之其赏不行则非所以用人由此观之赏不离局其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097-0589a.png
 制密矣○愚按赏罚圣人所慎慎赏抑倖慎罚好生
 然此皆谓功罪可疑时尔不然则大易尚有不留狱
 之文而况赏乎又况军功之赏乎兵凶事胜败无常
 赏安可缓也后世六军之帅不能专一缣之惠而司
 勋爵者每以苴苞之厚薄为功罪之低昂噫司农铢
 两之金帛则问祖宗千里之金汤则不问则是岂可
 不为之浩叹哉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注质平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097-0589b.png
也主买马平其大小之贾直
 疏买马供军用故在此○杂说周之马政养之井
 牧赋之丘乘夏官邦政之所掌者一而马官校圉之
 所属者八如马质一官中士二人量之以三物平之
 以二价任之而后受受之而后书旬赏其直任过其
 用是其所质无非良马也至于房为天驷祭之以敬
 其祖辰为龙蚕禁之以时其浴洁泉丰草凉庌除蓐
 交颈相劘及衢而骋则又有以宣其性攻驹教駣臧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097-0589c.png
 仆讲驭刻之敡之羁之縻之则又有以就其才至于
 相医而药发疾而步善于连治禁其终死则又有以
 择其巫凡为马政详细委曲至于如是则四牡业业
 宜其一日而三捷也四骐翼翼宜其车攻而复古也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注量犹度也谓
以丈尺度地
 疏以其掌营军之垒舍量其市朝州涂军社之所里
 其中虽有馀事要以军事为重故列职于此也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097-0589d.png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注小子主祭祀之小事
 疏掌小祭祀羞羊肆衅军器师田掌斩牲徇陈之事
 故属此也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疏主祭祀割羊五行传云视之不明则有羊祸注云
 羊畜之远视者属视视为火故属夏官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注杜子春云爟为私火玄谓爟
火谓热火与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097-0590a.png
 疏民间理爨之火为私火亦如后郑为热火也热火
 对司烜氏以燧取火于日为冷火司烜取金义故在
 秋官也○杂说司爟之职此圣人观天地之变顺阴
 阳消息之宜察寒暑往来之节故得裁成辅相之道
 此意极大○某氏曰爟火明也军中有火攻之法故
 属司马平居无事则掌火政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注固国所依阻者也国曰固野曰险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097-0590b.png
 疏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并据国而言司险
 周知山林川泽之阻并据在野而言○王氏曰掌固
 司险之职不列于地官而特属于司马不统于职方
 而特专于一职者盖司马所以统军旅之事而要害
 之地皆攻守之大计也险固之地皆有守者则边境
 无空虚之患矣而至于掌疆候人之职徒役特多焉
 然则古之边备严矣哉○南轩张氏曰孟子谓域民
 不以封疆固国不以山溪威天下不以兵革而先王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097-0590c.png
 封疆之制甚详于周官设险守国与夫弧矢之利并
 著于易何耶盖先王吉凶与民同患其为治也体用
 兼备本末具举道得于巳固有以一天下之心而法
 制详密又有以周天下之虑此其治所以常久而安
 固若孟子之言则推其本而言之尔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王氏曰易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邱陵也王公
 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此周官所以有司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097-0590d.png
 险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注
疆界也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注候候迎宾客之来者
 疏诗云彼候人兮荷戈与祋亦是武事故在此也
 某氏曰军中用以为斥候传警无事则主迎送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注环犹郤也以勇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097-0591a.png
力郤敌
 王氏曰巡察内外若环之相循而不穷故名官曰环
 人○郝氏曰往复曰环如今探子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注世主挈壶水
以为漏
 王氏曰先王分十二时于一昼一夜之间以漏箭准
 十二时而为百刻以百刻定长短而分昼夜于是立
 挈壶氏之职焉后世挈壶氏不能掌其职不能辰夜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097-0591b.png
 不夙则莫此诗人之所刺也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
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注服不服不服之兽者
 疏象王者伐叛柔服之义故在此也
射鸟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注能以罗罔搏鸟者郊特牲曰
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097-0591c.png
 疏按郊特牲云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诸侯贡属
 焉彼对诸侯言故称大此无所对故但称罗氏也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注畜谓敛而
养之
 疏羽虫属南方故在此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
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刘氏曰司士掌群臣之版凡仕于国者不以贵贱总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097-0591d.png
 谓之士者始附于版者士也故曰司士焉○王先生
 曰今之六部古之六卿也自汉成帝初分尚书置四
 曹至光武分为六曹迄于魏晋或五或六初无常制
 宋齐以来多定为六曹稍似周礼至隋定为六部今
 考其职则天官冢宰为尚书令非吏部也司士掌群
 臣之版其吏部乎○杂说司士诸子𨽻于司马何也
 古者大夫士国子皆从金革之事而不征于司马然
 非其官之长素禀焉一旦用之将有不如今者舍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097-0592a.png
 之则不能以众正遽用法则亦难乎为上矣俾之属
 以传军政用之则其官自帅其徒而自为伍所以整
 旅亦以全恩○国裳舒氏曰吴氏谓司士掌群臣之
 版诏爵诏禄诏事定食乃冢宰驭贵驭富小宰作事
 制食之意也宜属天官芬谓司马掌邦政则爵禄夫
 人亦政之大者况王制司马辨论官材亦有可据耶
 若太宰驭贵驭富之文直以明爵禄生杀之柄所在
 以见作威作福之惟辟与以德诏爵以功诏禄各为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097-0592b.png
 一义也小宰以叙作事与以能诏事以叙制食与以
 久奠食亦各为一义也乌可但以形似不究义理而
 苟附会之哉六典惟治官之属极有精意孟子所谓
 政不足适人不足间也非有大人格心之学岂可骤
 语及也耶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二十人注诸子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刘氏曰适子庶子皆掌之○王氏曰自其众而言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097-0592c.png
 之则谓之诸子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注右谓有勇力之士充王车右
 刘氏曰司右群属车之右也若王之五路右其玉路
 金路者则下大夫也右其象路者则上士也右其戎
 路木路者则中大夫也故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
 徒八十人者皆群属车之右也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097-0592d.png
八十人虎士八百人注不言徒曰虎士则虎士徒之选
有勇力者
 杂说虎贲八百人乃天子侍卫之亲兵也六军之外
 禁卫唯此而已王不出则虎贲亦不出及其弊也以
 之从军旅赐诸侯非旧法也○按僖二十八年襄王
 赐晋文公虎贲二百人○康侯胡氏曰自古盛王虽
 用文德必有亲兵专掌宿卫周公指虎贲与常伯同
 戒成王欲其知恤虎贲者犹今侍卫亲军也康王初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097-0593a.png
 立太保俾齐侯吕伋以虎贲五百人迎于南门吕伋
 者太公望子自诸侯入典亲军犹今殿前马步军都
 师也勋德世臣总司禁旅虎贲卫士宿卫王宫其为
 国家虑深远矣
旅贲氏巾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疏言旅见其众言贲见其勇○王氏曰虎贲氏以旅
 力而卫王诗云旅力方刚者此也○某氏曰虎贲旅
 贲皆曰氏盖世其职者也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097-0593b.png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注世为王节所衣服
 明斋王氏曰春官司服于王吉凶之服详矣而又设
 此官盖春主礼特掌其制度与夫收藏共奉故司服
 中士二人以其掌礼制而秩尊府二人以主藏史一
 人以司书也夏官司舆服法驾且主侍御于王故复
 有节服氏一职专掌为主服之盖王中心无为凡其
 厚薄之宜加减之节与夫应用之服应服之时皆掌
 于此官故下士八人之多无府史之属者不掌其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097-0593c.png
 藏也○国裳舒氏曰吴氏谓节服掌祭祀朝觐为礼
 官之属移属宗伯且欲删衮冕裘冕四字以为错乱
 等威也芬谓节服所掌非祭祀朝觐也祭祀朝觐之
 时惟王之太常执戈送逆而已其用衮冕裘冕如此
 者戒不虞也故官属典兵之官焉兹仍旧
方相氏狂夫四人注方相犹言放想可畏怖之貌
 王氏曰时傩而殴疫其官名之曰方相氏以其相视
 而攻疫者序一方也月令季冬命有司大傩则曰旁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097-0593d.png
 磔亦以方之所在非一方
太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四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
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注仆
侍御于尊者之名大仆其长也
 疏四官别职同官故共府史胥徒也○王氏曰天下
 之治乱其原乃在乎一人之身一人之修废乃在乎
 左右之辅先王知左右之不正则无与修其身一身
 之不修则无与治天下故其建官尤重于侍御之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097-0594a.png
 人而太仆则下大夫二人为之所谓侍从仆御罔匪
 正人则王之视听言动何患于不正乎其身正而后
 天下归之则周官之设太仆所掌如此岂不谓知要
 哉○伊川程氏曰人主不可跬步离正人盖所以涵
 养气质薰陶德性故能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东莱
 吕氏曰夫陪仆贽御之臣后世视为贱品而不之择
 者也不知人主朝夕与居气体移养恒必由之潜消
 默夺于冥冥之中而明争显諌于昭昭之际抑末矣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097-0594b.png
 穆王之用伯囧为太仆又特作命书而以朝夕承弼
 望之其知本哉其曰慎简乃僚无以巧言令色便辟
 侧媚其惟吉士则命一伯囧而群仆侍从固无待穆
 王之亲择矣此尤为治之体也此心不继造父为御
 周游天下将必有车辙马迹道其侈者果不出仆御
 之间不知伯囧犹在职乎否也穆王豫知所戒忧思
 深长犹不免躬自蹈之人心纵舍无常若此可惧哉
隶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此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097-0594c.png
吏而曰𨽻以其事亵
 疏以事亵故别官不属大仆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注弁者古冠之
大称委貌缁布曰冠
 疏夏物长大而盛壮人年长大而冠以众夏故不同
 司服在春官也○又云按礼记郊特牲及士冠礼皆
 云夏收殷哻周弁三代皆祭冠则弁亦冕也即是六
 冕皆得称弁若然皮弁爵弁自然是弁故郑云弁者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097-0594d.png
 古冠之大称也云委貌缁布曰冠者此二者对皮弁
 爵弁六冕唯曰冠若散文亦得言弁故司服云凡田
 冠弁服凶事服弁服皆得言弁也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注甲今之铠也兵戈盾官之长
 疏以此官下大夫又在上已下皆士官故云长也
 愚按甲者士之城郭也诸兵之中莫要于此矣五兵
 各因所长以分操甲则自大帅至卒伍莫不恃之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097-0595a.png
 以为卫故司甲者下大夫二人而复以中士八人佐
 之先王之设官也其尊卑多寡视事之缓急轻重而
 已矣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注戈今之句
孑戟
 疏按冬官冶氏为戈戟戈则两刃长六尺六寸戟则
 三刃长丈六尺形既不同郑云戈句孑戟而为一物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097-0595b.png
 解之者举汉法以况之也汉时见戈有旁出者为句
 孑亦名胡孑故号戈为句孑戟也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
徒八十人注司弓矢弓弩矢箙官之长
 愚按弓矢乃短兵而能及远亦要器也况古人之有
 事于射也宁独军事哉故设官同于司甲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注缮之为言劲也善也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097-0595c.png
 王氏曰诗云缮甲治兵缮之为言善其物也
槁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注郑
司农云箭干谓之槁此官主弓弩箭矢故谓之槁人
 疏兼主弓弩矢箙等而云槁人者以槁为主也○王
 氏曰木乾枯曰槁为弓者一岁而奠体再岁而献成
 必久而后用故以槁名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注古者参乘此充戎路之
右田猎亦为之右焉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097-0595d.png
 疏按巾车王路有五此不载玉路田路之右者以类
 相推知戎右兼田齐右兼祀盖祭祀亦名齐田与戎
 俱兵事故可通也乃仆有五不兼者仆难于右是以
 六艺中有五御而不言右也又按巾车玉路居前戎
 路在后此戎右在前又戎右中大夫齐右下大夫而
 道右上士者夏官主兵事尚威武故居前而官尊
 也
齐右下大夫二人注充玉路金路之右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097-0596a.png
 临川王氏曰金路以宾亦谓之齐车齐正所以承祭
 祀王敬宾如祭故也
道右上士二人注充象路之右
 疏在朝所以行道是以名车为道车不兼而官卑者
 以上四事简故使兼道右每日视朝行事繁故不兼
 事又卑于齐戎故官职卑也○杂说诸右自戎右而
 外诸驭自戎驭而外皆用之平居而𨽻于司马何也
 凡车马之政在国犹在军故以一师律治之也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097-0596b.png
大驭中大夫二人注驭之最尊
 疏以其御玉路以祀故云最尊不与下同名仆而谓
 之大驭也
戎仆中大夫二人注驭言仆者此亦侍御于车
 愚按戎车之御与大驭同为中大夫者重戎也与大
 驭同为中大夫而不得同称驭者重祀也
齐仆下大夫二人注古者王将朝觐会同必齐所以敬
宗庙及神明也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097-0596c.png
 疏按曲礼注云春夏受贽于朝受享于庙秋冬一受
 之于庙是朝觐敬宗庙按觐礼及聘仪会同之时设
 方明于坛上设六玉以礼方明之神是会同敬神明
 ○王氏曰王敬宾事如祭故车右谓之齐右车仆谓
 之齐仆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注王朝朝莫夕主御王以与诸臣
行先王之道
 疏戎右与道仆人数多者以戎右有所斩杀故左氏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097-0596d.png
 传晋缚秦囚莱驹为右使莱驹斩之道车朝夕在朝
 来往驾脱难而且烦故人特多也○愚按道仆十有
 二人以更代也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明斋王氏曰夫驭之与右主与天子同车臣之至亲
 且近者其在天文则为王良造父等星非贤而善驭
 多力者不可以充是选故周礼设官皆以中下大夫
 上士之爵设有不恪则其刑特重此条狼氏所以誓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097-0597a.png
 车右曰杀誓驭曰车轘也
驭夫巾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疏按其职云掌驭贰车从车使车之等
挍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挍之为言挍也主马者必仍
挍视之挍人马官之长
 王先生曰自戎右至驭夫凡九职所以掌五路之车
 也自挍人至圉人凡七职所以掌五路之马也○陈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097-0597b.png
 氏曰先王之时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周礼
 乡师以时辨其马牛之物均人均马牛之力县师遂
 人遂大夫等皆辨其六畜或登之或稽之而牛马与
 焉及其用之则司马法甸出长毂一乘牛三头马四
 匹此国马也挍人已下所掌此公马也汉之养马有
 五监六厩而武帝之时马至四十万匹唐置八使五
 十六监麟德间马至七十万开元间至四十五万匹
 而与周公马数相去远甚者盖周制六军之马出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097-0597c.png
 于民而挍人所养者特给公家之用而已汉唐出军
 之马尽出于公所以多寡不同○训隽云牧养之法
 有养之于官有藏之于民所谓藏之于民如丘甸岁
 取马一匹之类不仰国家刍秣如有事田猎征伐临
 时徵召然而在天子之都诸侯之国大夫之家未尝
 不自蓄马此是养之于官者汉家所谓三十六苑亦
 是官司所养之马如卫青霍去病之徒伐匈奴有所
 谓官马有所谓私马则其制尚存隋唐之间治兵之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097-0597d.png
 制天子闲厩监牧马非不盛然府兵未尝给马初不
 过给之以钱使府兵自买若是不足众人共出钱买
 马以此知尚有古人遗法后来兵法渐坏府兵贫不
 能买马然后以监牧之马给之乃是制度之坏如此
 ○何氏曰马政之用古今一也而古之牧者在民而
 今之牧者在官以其在民也故牧养之法不可得而
 详以其在官也故牧养之法不可以不讲成周之制
 官有马质下士为之而贾二人以平马大小之价值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097-0598a.png
 则是当时公私皆有马也然考之于周挍人之职掌
 王马之政自乘至厩为匹二百六十有奇五分其良
 而驽居其一焉凡五良而一驽则总为马二千六百
 此其大数也王马之政不过于是及以井田之法计
 之甸六十四井也其赋兵车一乘戎马四匹又以六
 乡六遂之民而实计之十有九万家则王之马不能
 加其二分之一至于徒役之兴战陈之事则王命挍
 人掌物其马而次之则马不专赋于民矣又以大司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097-0598b.png
 马之法而计之则天子提封万井兵车万乘戎马四
 万匹则是所赋之马多于王数十倍而当时不有牧
 养之法为其在民者多也及汉有牧师诸苑三十六
 所蓄之马三十万匹用官奴婢三万人散在北边则
 牧之以民而已有牧之之地唐初得隋马三千匹八
 坊四十八监而张万岁掌之其后万岁失职马亦减
 少至王毛仲领牧而有四十三万唐之诸监或在陇
 右或在河西马之蓄耗皆系乎监牧之人而又有牧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097-0598c.png
 之之地则其在官者多矣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注趣马趣养马者也诗云蹶
维趣马
 杂说趣马膳夫虎贲缀衣皆贱有司也而诗书乃与
 师氏并言何也人主之治非其庙庭听决之为难而
 深居燕坐之为患非其公卿大夫夹辅之为难其侍
 御仆从顺适其意之为易惰也人主之心唯平时为
 易纵人臣之言唯卑者为易入于其所易纵之时而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097-0598d.png
 择易入之臣朝夕于其间则可以养成君德矣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
人注巫马知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者马疾若有犯
焉则知之是以使与医同职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主牧放马而养之
 杂说古人养马处处有牧所谓牧田是也可井则井
 之不可井者则为牧地如华山之阳牧于坰野皆是
 牧马马既在民虽小国亦自有官掌之少康所谓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097-0599a.png
 仍牧正大抵皆寓兵于农之意但令农事弗扰则马
 政自修故诗之称马政必归之农鲁颂美僖公亦曰
 务农重榖牧于坰野尔故修农政则马政自修焉既
 在民时设官以掌之耳自井牧之制废而马皆在官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注廋之言数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注
养马曰圉四马为乘良善也丽耦也
 王氏曰马贵则饲养劳马贱则饲养逸○某氏曰圉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097-0599b.png
 人从于圉师者
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
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注职主也
主四方之职贡者职方氏主四方官之长
 杂说犬量人掌固司险及职方氏土方怀方合方形
 方山师川师此一项官与司徒虞衡土训诵训颇相
 关涉宜属地官今乃属夏官司马职事专主诸侯此
 以下皆邦国之事也所以不属司徒司徒却至邦国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097-0599c.png
 不得而山林川泽之官司徒乃是会其财物○王氏
 曰方谓上下四方职司其地而后知要害之守也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
五十人注上方氏主四方邦国之土地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
怀来也主来四方之民及其物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
合方氏主合同四方之事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097-0599d.png
 杂说合方氏之职见先王剖破藩篱天下为公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
训道也主教道四方之民
 国裳许氏曰吴氏以训方氏并下匡人掸人皆移丽
 司徒谓其职方皆训迪教化之意也芬谓司徒之教
 主在万民虽国子亦𨽻之大司乐矣盖周之六卿实
 以三公兼任教王而论道司徒不得而专也况周公
 设官虽内小臣奄人亦必择上士为之岂以辅成王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097-0600a.png
 德而专责之司徒一官哉唯此义不明后世遂以辅
 导启沃专委馆阁侍从之臣六卿虽兼师保辄自诿
 以有所司守于若德昏明恝然无所动于中也吴氏
 考官但取其职文之类不知周公设官立极之精意
 乃如是哉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注
形方氏主制四方邦国之形体
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097-0600b.png
十人
 疏王制云名山大泽不以封故天子立山师以遥掌
 之使贡故与职方连类在此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王氏曰山林川泽皆有虞衡而山师川师又设于夏
 官者则以其所掌有及于邦国故也
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097-0600c.png
十人注原地之广平者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注匡正也主正诸侯以
法则
 王氏曰匡人达法则匡邦国使之考礼正刑一德以
 尊天子也
掸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注掸人主掸序王意以
语天下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097-0600d.png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都王子弟所封及三公采地
也司马主其军赋
 疏王自以臣为司马遥掌都内故其职云掌都之士
 庶子及其众庶车马甲兵之戒令听于国司马○杂
 说都家皆畿内采地既有其地又有其民又有其贿
 非王朝制其兵柄则将抗衡于上矣春秋楚子与若
 敖氏战于浒与晋之六卿鲁之三家宋之华氏其调
 发禁令悉自主之而国家弗敢问安得不与上竞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097-0601a.png
 乎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注家卿大夫采地正
犹听也公司马国司马也卿大夫之采地王不特置司
马各自使其家臣为司马主其地之军赋住听于王之
司马王之司马其以王命来有事则曰国司马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097-0601b.png
 
 
 
 
 
 
 
 周礼注疏删翼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