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097-03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注疏删翼卷十二
            明 王志长 撰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
保邦国注建立也立天神地示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
之享之礼吉礼是也
 疏上单言邦据王言也以佐王建邦国则统侯国言
 之矣○王氏曰谓之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则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097-0346b.png
 礼当自王出也○王氏曰封国则颁祀此之谓佐王
 建邦国也祭则受福此之谓佐王保邦国也○潜溪
 邓氏曰经言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可矣首曰掌
 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何也
 曰异吉礼也吉礼所以接三才之奥也小宗伯之职首
 建邦之神位肆师之职首立国祀之礼他四礼无列
 焉皆异之也夫国于天地与有立焉王上事天明下
 事地察中事其先无怨恫于鬼神而后能以邦国宁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097-0347a.png
 故建礼以佐王建保邦国也呜呼不本于神道而能
 制礼乐者末矣不本于礼乐而能以和于神人安定
 其国家未之有也○愚按建以立其基保以固其脉
 邦国始终唯礼是藉如此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注事谓祀之祭之享之杜子
春云吉礼之别十有二
 疏举邦国以包王国也○又云从下经禋祀血祭等
 天地各有三享人鬼有六故十二也○唐氏曰虞书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097-0347b.png
 巡守修五礼皋陶谟言自我五礼至命官则曰有能
 典朕三礼故宗伯先言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
 则所谓典三礼也次之以吉凶军宾嘉则五礼也成
 周盖祖述舜命官之意五礼之制掌于宗伯而其教
 掌于司徒教万民养国子五礼在六艺之首又曰以
 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则无一民之不由于礼
 者夫子所谓齐之以礼者也○潜溪邓氏曰首吉礼
 尊鬼神先言鬼引而亲之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097-0347c.png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
司命风师雨师注禋之言烟周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
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
所以报阳也郑司农云实柴实牛柴上也司中三能三
阶也司命文昌宫星风师箕也雨师毕也玄谓昊天上
帝冬至于圜丘所祀天皇大帝星谓五纬辰谓日月所
会十二次司中司命文昌第五第四星或曰中能上能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097-0347d.png
 疏周语云精意以享谓之禋义并与烟得相叶也郊
 特牲云殷人尚声周人尚臭司中司命等言槱燎则
 亦用烟也于日月言实牲至昊天上帝言禋祀则三
 祀互相备矣但先积柴次实牲后取烟事列于卑祀
 义全于昊天作文之意也五纬即五星东方岁星南
 方荧惑西方太白北方辰星中央镇星二十八宿随
 天左转为经五星右旋为纬按武陵太守星传云文
 昌宫六星第一曰上将第二曰次将第三曰贵相第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097-0348a.png
 四曰司命第五曰司中第六曰司禄○黄氏曰日月
 星辰风师雨师有象者也山林川泽四方百物有形
 者也有象者以物之声臭祀之有形者以物之形体
 祭之是则可矣昊天上帝其降而与物接也不见其
 形其升而与物辨也不见其象然则如之何致之无形
 也不可荐之以味无象也不可达之以气先王之
 于天神以诚意动之以精意接之定之以七日之戒
 齐之以三日之齐不御色不听乐不饮酒不茹荤视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097-0348b.png
 涤濯涖玉鬯省牲镬奉玉齍赞爵币告时告备告纯
 告洁以诚其意而已人之意粗则交于物精则交于
 神盖其理也有无之间帝之神用在焉古之先王精
 意与帝感通梦帝赉子良弼盖夫精神之接于帝也
 岂粗于意者所能及哉以恭致庄而后以默致静而
 后思道以致其虚此其所以接于帝也精意以享其
 犹孝子之致其亲欤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
 位周旋出入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而听忾然必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097-0348c.png
 有闻乎叹息之声先王之事帝其亦犹此呜呼鬼神
 之物非他即吾之诚是已○伊川程氏曰天与帝一
 也天言其体帝言其主也○信斋杨氏曰愚按典瑞
 朝日注云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玉藻朝日于
 东门之外注云朝日于春分之时马融郑康成皆同
 此说贾谊亦曰三代之礼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
 明有敬也盖冬至祭天夏至祭地此祭天地之正礼
 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此祭日月之正礼也陈氏云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097-0348d.png
 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故祭
 以二分此言是也所谓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祭
 日于坛祭月于坎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王宫祭日夜
 明祭月即春分朝日秋暮夕月之事也此外则因事
 而祭如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此因郊而祭也觐礼
 拜日于东门之外礼日于南门外礼月于北门外此
 因觐礼而行用也月令祈来年于天宗此因蜡而祈
 也日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097-0349a.png
 此因禜而祭也○浚仪王氏曰郊特牲疏凡祭日月
 之礼崔氏云一岁有四迎气之时祭日于东祭月于
 西故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一
 也春分朝日秋分夕月二也夏正郊天之时而主日
 配以月祭义云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三也孟冬大
 蜡又祭日月月令祈来年于天宗四也其牲皆用犊
 祈祷则用少牢○贵与马氏曰大宗伯以实柴祀日
 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君以为六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097-0349b.png
 宗按异义今欧阳夏侯说六宗者上不及天下不及
 人傍不及四时居中间恍惚无有神助阴阳变化有
 益于人故郊祭之古尚书说六宗天地神之尊者谓
 天宗三地宗三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河为水
 宗岱为山宗海为泽宗祀天则天文从祀祀地则地
 理从祀谨按夏侯欧阳说云宗实一而有六名实不
 相应春秋鲁郊犹三望言郊天日月星河海山凡六
 宗鲁下天子不祭日月星但祭其分野星其中山川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097-0349c.png
 故言三望六宗与古尚书说同玄之闻也书曰肆类
 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六宗言禋山
 川言望则六宗无山川明矣大宗伯以礼祀昊天上
 帝实柴祀日月星辰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凡
 此所祭皆天神也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迎长日
 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埽地
 而祭于其质也祭义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配
 以月则郊祭并祭日月可知其馀星也辰也司中司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097-0349d.png
 命风师雨师此之谓六宗亦自明矣礼论王莽时刘
 歆孔昭以为易震巽等六子之卦为六宗汉武即位
 依虞书禋于六宗礼用大社至魏明帝时诏令王肃
 议六宗取家语宰我问六宗孔子曰所宗者六埋少
 牢于泰昭祭时祖迎于坎坛祭寒暑王宫祭日夜明
 祭月幽宗祭星雩宗祭水旱孔安国注尚书与此同
 张融许从郑君于义为允按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
 宗郑云天宗日月星辰若然星辰入天宗又入六宗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097-0350a.png
 其日月入天宗即不入六宗之数也以其祭天主日
 配以月日月既尊故不得入六宗也○又曰按祀司
 中司命司民司禄出于周礼注家以为四司皆星也
 未知何据而星宿之名多出于纬书又先后郑之说
 自为牴牾此后人所以难据以为信也但信斋杨氏
 皆归之于天与气数而以为非有一星以主之则其
 说又似大渺茫盖天之有日月星辰犹君之有百司
 庶府也谓品物岁功一出于天而无日月星辰以司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097-0350b.png
 之是犹谓政教号令一出于君而无百司庶府以行
 之也况金木水火土人间有此五物则天上亦有此
 五星以主之而洪范言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则司风
 雨者亦星也然则司中司命司民司禄何害其为星
 乎○按明斋王氏谓虚宿下有司命星主人寿夭名
 义甚正司中无考岂天枢北极主天之中气故祀之
 欤若文昌六星自主天子文德不当与此混也
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狸沈祭山林川泽以副辜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097-0350c.png
祭四方百物注不言祭地此皆地祗祭地可知也阴祀
自血起贵气臭也社稷土榖之神有德者配食焉共工
氏之子曰句龙食于社有厉山氏之子曰柱食于稷汤
迁之而祀弃郑司农曰五祀五色之帝于王者宫中曰
五祀玄谓五祀者五官之神在四郊四时迎五行之气
于四郊而祭五德之帝亦食此神焉少昊氏之子曰重
为句芒食于水该为蓐收食于金修及熙为玄冥食于
水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祝融后土食于火土五岳东曰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097-0350d.png
岱山南曰衡山西曰华山北曰恒山中曰嵩高山祭山
林曰狸川泽曰沈顺其性之含藏副副牲胸也副而磔之
谓磔禳及蜡祭郊特牲曰八蜡以祀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
蜡不通以谨民财也又曰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
 胡氏曰古者祭地于社犹祀天于郊也故泰誓曰郊
 社不修而周公祀于新邑亦先用二牛于郊后用太
 牢于社也记曰天子将出类于上帝宜于社又曰郊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097-0351a.png
 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
 帝以血祭祭社稷而别无地示之位四圭有邸舞云
 门以祀天神两圭有邸舞咸池以祭地而别无祭社
 之说则以郊对社可知矣后世既立社又立北郊失
 之矣○杨氏曰愚按礼经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祭莫重于天地而社稷其次也胡氏乃合祭地祭社
 二者而一之何也曰社者五土之神是亦祭地也而
 有广狭之不同曰里社则所祭者一里之地而已曰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097-0351b.png
 州社则所祭者一州之地而已诸侯有一国其社曰
 侯社则所祭者一国之地一国之外不及也天子有
 天下其社曰王社则所祭者天下之地极其地之所
 至无界限也故以祭社为祭地唯天子可以言之凡
 胡氏所引皆天子社也但云后世既立社又立北郊
 失之矣此则未然有正祭有告祭冬至祭天于南郊
 顺阳时因阳位夏至祭地于北郊顺阴时因阴位以
 类求类故求诸天而天神降求诸地而地祗出所谓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097-0351c.png
 正祭也匠人营国左祖右社以社与祖对尊而亲之
 若因事而告地则祭社亦可矣记曰天子将出类于
 上帝宜乎社之类是也说者曰类者依郊祀正礼而
 为之也宜者有事乎社求福祐也此所谓告祭也知
 祭各有义不可以一说拘则知圣人制礼精微之意
 矣○陈氏礼书曰五祀见于周礼礼记仪礼杂出于
 史传多矣特祭法以司命泰厉为七祀而左传昭二
 十五年家语五帝篇则以五祀为重该修熙黎勾龙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097-0351d.png
 之五官月令以五祀为门行户灶中霤白虎通刘昭
 范史高堂隆之徒以五祀为门井户灶中霤郑氏释
 大宗伯之五祀则用左传家语之说释小祝之五祀
 则用月令之说释王制之五祀则用祭法之说而荀
 卿谓五祀执荐者百人侍西房侍西房则五祀固非
 四方之五官侍必百人则五祀固非门户之类然则
 所谓五祀者其名虽同其祭各有所主七祀之制不
 见他经郑氏以七祀为周制五祀为商制然周官虽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097-0352a.png
 天子亦止于五祀仪礼虽士亦得五祀则五祀无尊
 卑隆杀之数矣祭法自七祀推而下之至于适士二
 祀庶人一祀非周礼也然礼所言五祀盖皆门户之
 类而已门户人所资以出入者也中霤人所资以居
 者也灶井人所资以养者也先王之于五者不特所
 资如此而又事有所本制度有所兴此所以祀而报
 之也中霤土之所用事故祀于中央灶火之所用事
 故祀于夏井水之所用事故祀于冬户在内而奇阳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097-0352b.png
 也故祀于春门在外而偶阴也故祀于秋两汉魏晋
 之立五祀井皆与焉特隋唐参用月令祭法之说五祀祭行
 及李林甫之徒复修月令冬亦祀井而不祀行然则行神亦
 特軷于始行而已非先王冬日之常祀也考之于礼五祀之
 牲羊牲凡祭五祀于庙有主有尸观月令腊先祖五祀同时
 则五祀祭于庙可知也曾子问既殡而祭五祀尸及三饭则
 五祀有尸可知也既殡而祭不酳不酢则凡祭五祀固有侑
 酳与酢矣老妇之祭先儒以为灶配则五祀固有配矣先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097-0352c.png
 儒又谓卿以上宗庙有主五祀亦有主矣大夫以下
 宗庙无主五祀亦如之然大夫之庙未尝无主五祀
 有主与否不可考也○浚仪王氏曰左传昭二十九
 年史墨对魏献子曰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列受氏姓
 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勾芒
 火祝融金蓐收水玄冥土后土月令孟冬腊先祖五
 祀注凡祭五祀于庙用特牲有主有尸皆先设席于
 奥正义皆中霤礼此殷礼也周则七祀加司命与厉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097-0352d.png
 祀则在宫中宫正注祭七祀于宫中祭法王为群姓
 立七祀曰司命中霤国门国行泰厉户灶王自为立
 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士立二祀庶士
 庶人立一祀郑玄谓五祀殷制七祀周制然周官天
 子亦止五祀明堂月令春祀户夏祀灶中央祀中霤
 秋祀门冬祀行及曲礼礼运皆云五祀不及司命泰
 厉仪礼士亦有五祀聘礼大夫有门行○升庵杨氏
 曰礼记月令冬祀行淮南时则训冬祀井太玄数曰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097-0353a.png
 冬为井白虎通曰春祭户夏祭灶秋祭门冬祭井六
 月祭中霤户以羊灶以鸡中霤以豚门以犬井以豕
 愚按井即行也盖行井间道也古者八家同井由家
 至井井有八道八家所行月令时训互言之非有异
 也○愚按门户中霤等祀祭之小者也女祝掌王后
 之内祭祀郑氏注内祭祀六宫之中灶门户又大夫
 士皆有门户等五祀之礼今五祀在社稷之下五岳
 之上则非门户等可知意五官之神在四郊者亦得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097-0353b.png
 称五祀宜从郑氏矣但天官冢宰职云祀五帝郑氏
 注谓四郊及明堂则五方之神主五行之气于四郊
 其即为五帝无疑是亦天神之属亦当从实柴槱燎
 之例不宜血祭也○南轩张氏曰古者祭山川山川
 所以为灵者以其气之所蒸能出云润泽万物故为
 之坛壝立之祝史设之牲币所以致祷祀之实而交
 孚乎隐显之际诚之不可掩如此后世固亦有山川
 之祠而人其形宇其地则其失也久矣○王先生曰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097-0353c.png
 以社稷五祀为血祭则沈狸副辜何以为非血是血
 祭者取歆神之始耳○畷井田间道左思吴都赋云
 畛畷无数
 疏祭百种以报啬者谓合聚万物而索享之以报收
 啬之功八蜡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
 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按先啬
 若神农司啬后稷是也农谓田畯邮表畷田间邮舍
 田畯居之以督耕者禽兽谓猫虎迎猫为其食田鼠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097-0353d.png
 也迎虎谓其食田豕也坊堤防庸沟也昆虫螟蝗之
 属○仁仲胡氏曰成身莫大于礼礼莫大于祭祭祀
 之礼所以立吾诚也鬼神之为物非他即吾之诚是
 已王者继天而为之子独主万化故祭天于郊祭地
 于社祭名山大川五祀各于其方后世礼学失传论
 者不本于性命故秦礼八神以求仙人一曰天二曰
 地三曰兵四曰阴五曰阳六曰月七曰日八曰四时
 汉祠太乙以求神仙天神贵者曰太乙太乙佐曰五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097-0354a.png
 帝是皆不知鬼神之形状方士家妄作儒者不取也
 及历考儒者论祭天地之礼于天则有昊天上帝有
 五方帝有感生帝夫土不可以二王而天可以有七
 帝乎于地则或立方泽或立方丘或立北郊与天敌
 体是犹家有二主也且子事父母父在为母齐衰期
 不敢见其父者尊无二上故也王者父事天母事地
 而可崇地以抗天乎是故夫独制义于其家而家道
 正矣君独出令于其国而天下定矣天独健而无息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097-0354b.png
 地道顺承而无成而太极立矣王者以父事天立诚
 而精一其德故兆于南郊埽地而祭者昊天上帝而
 已天言其气帝言其性也社祭土所以神地道也名
 山大川者宝货财用之所出而四方之所依据也五
 祀者榖水火金木也人所日用莫过五材不是之报
 而顾报行与门户举失轻重岂礼也哉礼之所贵贵
 其义也是故王者祭天以柴燎牲使气上达语其精
 神则谓之禋语其感格则谓之类语其方兆则谓之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097-0354c.png
 郊指事异名其实一也
以肆献课享先王以馈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
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蒸冬享先王注宗庙之祭
有此六享肆献祼馈食在四时之上则是祫也禘也肆
者进所解牲体谓荐熟时也献献醴谓荐血腥也祼之
言灌灌以郁鬯谓始献尸求神时也郊特牲曰魂气归
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所以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
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灌是也祭必先灌乃后荐腥荐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097-0354d.png
熟于祫逆言之者与下共文明六享俱然祫言肆献祼
禘言馈食者著有黍稷互相备也鲁礼三年丧毕而祫
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尔以后率五年而再殷祭
一祫一禘
 疏作乐为阳灌地为阴殷人先求诸阳谓未灌先合
 乐周人先求诸阴谓未合乐先灌周法有三年一祫
 祫者何合祭也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
 升合食于太祖庙列昭穆序父子是祫之义也又有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097-0355a.png
 五年一禘禘虽小于祫大于四时亦大祭之名也周
 衰礼废无文可明春秋左传云周礼尽在鲁故即以
 春秋为鲁礼言鲁礼者指春秋而言也殷大也○小
 传曰此两者正谓禘也祫也禘礼以祼为重礿祠烝
 尝虽皆有祼馈之事恐其节文略非禘祫比也孔子
 曰禘自既祼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明禘礼以祼为
 重肆犹旅也祫礼及毁庙故用旅献○浚仪王氏曰
 王制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注此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097-0355b.png
 盖夏殷之礼也周改之为春祠夏礿以禘为殷祭小
 雅曰礿祠烝尝此周四时祭宗庙之名○又云周颂
 雍禘太祖也注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王
 氏曰宗庙祭有祼鬯礼既祼而献有荐礼既荐而
 肆有荐熟礼既肆而馈有馈礼四礼自禘祫及四时
 皆然郑氏以肆献祼为禘以馈食为祫非也○临川
 王氏曰春物生未有以享也其享也主以词达诚故
 春曰祠夏则阳盛矣其享也以乐为主故夏曰礿秋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097-0355c.png
 物初成荐新曰尝冬物大备合众物以享曰烝○伊
 川程氏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冬至祭天而祖
 配之以冬至者气至之始也万物成形于帝而人成
 形于父故以季秋享帝而父配之以季秋者物成之
 时也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注哀谓救患分灾凶礼之别有五
以丧礼哀死亡注哀谓亲者服焉疏者含襚
 疏春秋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士丧礼君使人襚明天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097-0355d.png
 子诸侯于臣子皆有含襚也
以荒礼哀凶札注荒人物有害也曲礼曰年榖不登君
 膳不祭肺马不食榖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
 梁士饮酒不乐札谓疫厉
以吊礼哀祸灾注祸灾谓遭水火宋大水鲁庄公使人
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如之何不吊厩焚孔子拜
乡人为火来者拜之士一大夫再亦相吊之道
以禬礼哀围败注同盟者会合财货以更其所丧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097-0356a.png
 疏大行人云致禬以补诸侯之灾小行人亦云若国
 师役则命犒禬之是也
以恤礼哀寇乱注恤忧也邻国相忧兵作于外为寇作
于内为乱
 疏哀之者遣使咨问安否而已
以宾礼亲邦国注亲谓使之相亲附宾礼之别有八○
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
见曰同注此六礼者以诸侯见王为文六服之内四方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097-0356b.png
以时分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名殊礼异更
递而遍朝犹朝也欲其来之早宗尊也欲其尊王觐之
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遇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时
见者言无常期诸侯有不顺服者王将有征讨之事则
既朝觐王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命事焉春秋传曰有
事而会不协而盟是也殷犹众也十二岁王如不巡守
则六服尽朝朝礼既毕王亦为坛合诸侯以命政焉所命
之政如王巡守殷见四方四时分来终岁则遍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097-0356c.png
 杂说朝觐宗遇之名以别一时耳其礼一也书曰六
 年五服一朝以二者参之诸侯六年之内唯一朝耳
 来以春则曰朝以夏则曰宗秋冬亦然初无四方之
 别犹汉春曰朝秋曰请吴王不朝使人为秋请之
 礼也○刘氏曰宾礼者天子为主而用是礼以待诸
 侯之来见也朝觐宗遇此王畿之外诸侯每服分为
 四时递来朝见于天子一岁而遍者侯服也再岁而
 遍者甸服也三岁而遍者男服也四岁而遍者采服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097-0356d.png
 也五岁而遍者卫服也六岁而周者要服也其朝见
 疏数之制如此
时聘曰问殷頫曰视注时聘者亦无常期天子有事乃
聘之焉竟外之臣既非朝岁不敢渎为小礼殷頫谓一
服朝之岁以朝者少诸侯乃使卿以大礼众聘焉一服
朝在元年七年十一年
 疏天子无事不敢数遣大夫聘问天子是故有事乃
 遣大夫问也按聘礼小聘曰问使大夫○王氏曰时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097-0357a.png
 聘殷頫皆诸臣之事所谓大客也王之所以抚诸侯
 者有遍頫遍存之礼则诸侯于不朝之岁其能恝然
 乎于是乎有时聘之礼也王于诸侯有贺庆忧恤
 之礼则诸侯于天子之善与灾可但已乎于是乎有
 殷頫之礼也详见大行人○潜溪邓氏曰以宾礼亲
 邦国何也古王者宾臣宾之也者亲之也易曰先王
 以建万国亲诸侯曰笺有之天子巡守之明岁东方
 诸侯春见曰朝又明年南方诸侯夏见曰宗三年西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097-0357b.png
 方诸侯秋见曰觐四年北方诸侯冬见曰遇谅乎曰
 是虞夏之制也诸侯以其方岁见五载遍而王复巡
 守也乃周礼大行人疏之矣曰春朝而见图天下之
 事图事者于春春以发虑秋觐而比邦国之功比功
 者于秋秋成报功也夏宗陈天下之谟陈谟者于夏
 夏者大也冬遇而协诸侯之虑协虑者于冬冬者终
 也虑终者微矣乃其来朝见之岁其疏数各以九畿
 之远近为差侯服岁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见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097-0357c.png
 采服四岁见卫服五岁见要服六岁见蕃国世一见
 有等差而当朝之岁听各以其时其事而至则体人
 情之大顺也夫朝觐宗遇于述职同而朝犹日之朝
 焉遇比之不期焉则礼以夙共为其敬也故朝车逆
 觐车不逆矣朝朝于庙飨于朝觐献飨皆于庙矣名
 称不同礼亦异数苟谓诸侯各以其方岁至是东南
 无觐遇而西方北方侯氏终无图事若陈谟也于隆
 杀何当焉故仪礼之具王觐也主其肃防微之义也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097-0357d.png
 乃若非时而见曰会会以发禁其殷祭各以其职来
 见曰同同以施政禁所独政所同也禁萌自下政发
 自上也其非时遣卿大夫来聘曰问问以谕志王国
 有慝而侯国卿大夫毕以其故来頫也曰视视以除
 慝也问所独视所同也问志自下视慝自上也或宾
 而宾之或客而宾之凡以亲邦国也盖十有二年而
 王乃复狩或曰殷见以十二岁王不巡狩六服尽朝
 而名爰发政以代狩夫狩安可得复简也视虞夏已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097-0358a.png
 疏矣
以军礼同邦国注同谓威其不协僭差者军礼之别有

大师之礼用众也注用其义勇
 疏大师谓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
 一军
大均之礼恤众也注均其地政地守地职之赋所以忧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097-0358b.png
 疏大均在军礼者谓诸侯赋税不均者皆是诸侯僭
 滥无道致有不均之事当合众以均之故在军礼也
大田之礼简众也注古者因田习兵阅其车徒之数
大役之礼任众也注筑宫邑所以事民力彊弱
大封之礼合众也注正封疆沟涂之固所以合聚其民
 临川王氏曰用众者用其命恤众者恤其事简众者
 简其能任众者任其力合众者合其志用其命而不
 知恤其事恤其事而不知简其能简其能而不知任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097-0358c.png
 其力任其力而不知合其志非所以为军礼军礼以
 用其命为主以合其志为终○王氏曰上下一心三
 军同力以之冒矢石而不辞当锋刃而不慑莫不有
 我行不来之死志而无与子偕老之还心此所以用
 其命也因地以令赋因家以起役地有肥硗而赋有
 轻重家有上下而役有多寡此所以恤其事也坐作
 进退不讲则不知刺伐擒纵不习则不能春以教振
 旅夏以教茇舍秋以教治兵冬以教大阅此所以简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097-0358d.png
 其能也大役则帅其民而至起徒役则无过家一人
 丰年则公旬用三日中年用二日无年用一日此所
 以任其力也正其畿疆而使地有定域平其土地而
 使民有常主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率皆同
 心而一德此所以合其志也
以嘉礼亲万民注嘉善也因人心之所善者而为之制
嘉礼之别有六
 疏馀四礼皆云邦国独此云万民者以嘉礼万民所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097-0359a.png
 行者多故举万民实上下通也○潜溪邓氏曰吉凶
 军宾之有嘉也犹五采之有素五味之有甘也所以
 成人于人道之美而约之以和乐之极也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注人君有食宗族饮酒之礼
所以亲之也文王世子曰族食世降一等大传曰系之
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
道然也
 疏彼注云亲者稠疏者稀如亲兄弟岁四度从父昆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097-0359b.png
 弟岁三度从祖昆弟岁二度族昆弟岁一度○陈氏
 曰先王之于同姓有时燕焉有因祭而燕焉国语曰
 时燕不淫此时燕也诗曰主宰君妇废彻不迟诸父
 兄弟备言燕私坊记曰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
 睦此因祭而燕也其礼之详虽不可考要之服皮弁
 服即于路寝宰夫为主异姓为宾王与族人燕于堂
 后帅内宗之属燕于房其物肴蒸所以合好也其食
 世降一等所以辨亲疏也昭穆以序之所以明世次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097-0359c.png
 也夜饮以成之所以别异姓也若夫几席之位升降
 之仪脱屦而坐立监相礼羞庶羞以尽爱爵乐无算
 以尽欢其大率盖与诸侯燕礼不异诸侯燕族人与
 父兄齿虽王之尊盖亦不以至尊废至亲也○临川
 王氏曰宗族兄弟饮食之而已致其爱故也四方宾
 客则有飨燕之礼致其敬故也
以昏冠之礼亲成男女注亲其恩成其性
 疏按昏义婿亲迎御轮三周是婿亲之亲之也者使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097-0359d.png
 之亲已是亲其恩也冠义云礼始于冠既冠责以为
 人父为人子为人臣之礼又内则云二十敦行孝弟
 是成其性也○冠义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
 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
 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
 卑而尊祖也○刘氏曰成成其德也○陈氏曰昏礼
 所以合二姓之好以继万世之后盖天地之大义人
 事之终始也其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097-0360a.png
 迎也冠者礼之始事之重也古耆尊重事故筮日筮
 宾行之于庙冠之于阼醮之于客位祝之以成德主
 之以伯仲见之于母母拜之见之于兄弟兄弟拜之
 所以责之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之礼为子
 而孝为弟而悌为臣而忠为少而顺然后可以为人
 可以为人然后可以治人则冠礼又可不重与
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注射礼虽王亦立宾主也王
之故旧朋友为世子时共在学者天子亦有友诸侯之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097-0360b.png
义武王誓曰我友邦冢君是也司寇职有议故之辟
议宾之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注宾客谓朝聘者
 疏此经飨燕并言殊食于上者食无献酢之法故别
 言于上与私饮同科此飨燕谓大行人云上公三飨
 三燕侯伯再飨再燕子男一飨一燕飨亨大牢以饮
 宾献依命数在庙行之燕者其牲狗行一献四举旅
 降脱屦升坐无算爵以醉为度行之在寝此谓朝宾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097-0360c.png
 若聘客则皆一飨其燕与时赐无数是亲四方宾客
 也○王氏曰飨以训恭俭燕以示慈惠也
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注脤膰社稷宗庙之肉以赐
同姓之国同福禄也兄弟有共先王者鲁定公十四年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
 疏宗庙之肉曰膰社稷之肉曰脤成十三年公及诸
 侯朝王遂从刘康公成肃公会诸侯伐秦成子受脤
 于社不敬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097-0360d.png
 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注云脤
 宜社之肉也盛以蜃器故曰脤此其验也兄弟有共
 先王者盖同姓诸侯也天王使石尚来归脤是已至
 于二王后及异姓有大功者得与二王同僖九年夏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又僖二十四年宋成公如楚还
 入于郑郑伯将享之问礼于皇武子对曰宋先代之
 后也于周为客天子有事脤焉有丧拜焉是以大行
 人直言归脤以交诸侯之福不辨同姓异姓也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097-0361a.png
以庆贺之礼亲异姓之国注异姓王婚姻甥舅
 疏大行人云贺庆以赞诸侯之喜不别同姓异姓则
 亦兼同姓可知○某氏曰赞喜曰庆加财物曰贺
 ○刘氏曰观乎大雅小雅正变之所存则周之所以
 兴莫不由于五礼也周之所以亡亦莫不由于五礼
 也邦国之根本安危之所系其有大于是者乎是以
 圣人务德为之本而竭诚以践其制莫敢须臾忽乎
 其细者而况其大者乎○明斋王氏曰夫吉礼主严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097-0361b.png
 凶礼主哀军礼主威宾礼主庄故复因人情可嘉
 美之事制为五礼以亲之则上下交而王泽之流沛
 然矣
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注每命异仪贵贱之位乃正
春秋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壹命受职注始见命为正吏谓列国之士于子男为大
夫王之下士亦一命郑司农云受职治职事
再命受服注郑司农云受服受祭衣服为上士玄谓此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097-0361c.png
受玄冕之服列国之大夫再命于子男为卿卿大夫自
玄冕而下如孤之服王之中士亦再命则爵弁服
三命受位注郑司农云受下大夫之位玄谓此列国之
卿始有列位于王为王之臣也王之上士亦三命
四命受器注郑司农云受祭器为上大夫玄谓此公之
孤始得有祭器者也礼运曰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
皆具非礼也王之下大夫亦四命
 疏曲礼云大夫有田者先为祭服后为祭器今云公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097-0361d.png
 之孤始得有祭器者大夫虽得造祭器器犹未具必
 假之始足至四命始备也
五命赐则注郑司农云则者法也出为子男玄谓则地
未成国之名王之下大夫四命出封加一等五命赐之
以方百里二百里之地者方三百里以上为成国
六命赐官注郑司农云子男入为卿治一宫也玄谓此
王六命之卿赐官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春
秋襄十八年冬晋侯以诸侯围齐荀偃为君祷河既陈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097-0362a.png
齐侯之罪而曰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其官臣偃实
先后之
 疏先郑云子男入为卿治一官后郑不从者按典命
 唯有出封加一等无入加之文今以子男五命入加
 一等为王朝六命卿于理不可故不从也
七命赐国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郑司农云出
就侯伯之国
 明斋王氏曰或疑子男已有国矣至七命而后云赐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097-0362b.png
 国何也观夫诸侯未踰年曰子蛮夷虽大曰子故子
 者未成国之名男之名亦犹夫子耳是故三公未有
 国而执璧子男执璧而不执圭其例可见故必七命
 而后可以为侯国也
八命作牧注谓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专征伐于诸侯
郑司农云一州之牧王之三公亦八命
 疏按王制云诸侯赐弓矢然后得专征伐并据州牧
 而言谓州内有臣弑君子弑父不请于天子得征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097-0362c.png
 伐之
九命作伯注上公有功德者加命为二伯得征五侯九
伯者郑司农云长诸侯为方伯
 疏二伯之文由于曲礼郑引公羊传云自陜以东周
 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是东西二伯也○薛氏
 图云凡王之臣命数其三公八命(加一命为上公/)
 六命(加一命为侯伯/)大夫四命(加一命为子男/)上士
 三命(加一命为附庸/)中士再命(加一命为上士/)下士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097-0362d.png
 一命(加一命为中士/)诸侯之君命数则上公九命(加/)
 (一命为二伯/)侯伯七命(加一命为九州牧/)子男五命
 (加一命为王之卿/)诸侯之臣命数则上公之孤四命
 (加一命为县内诸侯/)卿三命(加一命受器/)大夫再命
 (加一命受位/)士一命(加一命受服/)侯伯之卿三命(加/)
 (一命受器/)大夫再命(加一命受位/)士一命(加一命受/)
 (服/)子男之卿再命(加一命受位/)大夫一命(加一命受/)
 (服/)士不命(加一命受职/)一命受职者公侯伯之士子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097-0363a.png
 男之大夫王之下士皆一命固已受职治事矣子男
 之士不命此则或加子男之士为之夫未命之士如
 府掌官契以治藏史掌官书以赞治之类非无职也
 然其职非受于王皆官长所自辟除受命于王则为
 正吏矣再命受服者王之中士公侯伯之大夫子男
 之卿皆再命固已受服矣王之下士公侯伯之士与
 子男之大夫皆一命此则或加为之受服玄冕之服
 以司服云卿大夫同玄冕而知也受于君则不自为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097-0363b.png
 也三命受位者公侯伯之卿固已受位矣此或加公
 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王之中士为之夫再命已不
 卑虽得聘于天子不得言位于王朝惟列国之卿始
 有列位于王为王之臣也四命受器者公之孤已受
 器矣公侯伯之卿皆三命则此或加公侯伯之卿为
 之器谓祭器也惟四命始得有祭器礼运曰大夫具
 官祭器不假非礼也则未四命已前虽得造祭器犹
 未具必假之使足至四命始受器于公得具而用之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097-0363c.png
 五命赐则者或加公之孤或加王之大夫出为县内
 之诸侯故赐之八则之治也六命赐官者或加子男
 入为王卿赐之官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也七命赐
 国者或加王之卿或加子男为侯伯以卿而为侯伯
 始有其国也以子男为侯伯则加受其国也八命作
 牧者侯伯有功德者加命得为州牧专征伐于诸侯
 也九命作伯者王之三公八命是上公矣有功德则
 加一命为二伯得征五侯九伯公羊曰自陜以东周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097-0363d.png
 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是东西二伯也王制曰
 制三公一命衮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则诸侯之
 加命至九而止矣先王之时有定命之数有加命之
 数定命之数典命掌之加命之数宗伯掌之加命非
 定命故谓之九仪之命而已一命之士积加命而至
 九则为都鄙之君五命之子男积加命而至九则为
 方伯诸臣进以为君诸侯进以为方伯九仪之命为
 之劝乎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097-0364a.png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注等犹齐等也
 何氏曰四圭两璧各差等也○刘氏曰舜受尧禅执
 天下之大圭而陟帝位始受天下之朝则辑五瑞既
 月乃日觐四岳班瑞于群后是玉作六瑞古有之矣
 ○潜溪邓氏曰瑞信也诸侯来朝执命圭辑合之为
 信玉纯阳精备天地全德故用之
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以四镇之
山为缘饰圭长尺有二寸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097-0364b.png
 疏四镇者谓杨州之会稽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无
 闾冀州之霍山是也○王先生曰王晋大圭以朝日
 执冒圭以朝诸侯至于镇圭则所用广矣小行人曰
 王执镇圭是以朝诸侯为言也典瑞曰王执镇圭是
 以朝日为言也又曰镇圭以召守以恤凶荒是以召
 守恤凶荒为言也
公执桓圭注公二王之后及王之上公双植谓之桓桓
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桓圭盖亦以桓为瑑饰圭长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097-0364c.png
九寸
 疏桓谓若屋之桓楹宫室得桓楹乃安犹天子在上
 须诸侯卫守乃安故云安其上也○王氏曰此公执
 桓圭而射人又谓三公执璧盖方其在朝而为三
 公则近于王而有所屈故执璧及其在外而为上则
 远于王而有所伸非其不同势有屈伸也○郝氏曰
 桓柱也
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注信当作身身圭躬圭盖皆象以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097-0364d.png
人形为瑑饰文有粗缛耳欲其慎行以保身圭皆长七

 敬仲郑氏曰信圭直躬圭屈以为人形误矣侯视伯
 为尊尊者其道伸伯视侯为卑卑者其道屈也
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注谷所以养人蒲为席所以安人
二玉盖或以谷为饰或以蒲为饰璧皆径五寸不执圭
未成国也
 杂记云凡圭广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半寸其长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097-0365a.png
 短各依命数璧形圆径九寸中有孔曰好周边曰肉
 好倍肉曰瑗肉倍好曰璧○刘氏曰璧有虚中所以
 受益也有循环所以勤道也治民之德未大成而不
 可以忘其进则其执璧宜矣○王氏曰六瑞之制形有
 圭之锐璧之圜以象天之体用也名有镇桓信躬
 谷蒲以别君德之隆杀也○王氏曰镇圭尺有二寸
 法天数也其馀九七五皆阳数凡南面之君其命数
 皆从阳圭直方止而不变者也公侯伯位已定故用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097-0365b.png
 之璧圆通流行而未定者也子男德方进故用之
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注挚之言至所执以自致
 某氏曰谓自致其诚也
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䳱工商执
鸡注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为之饰皮虎豹皮帛如今
璧色绘也羔小羊取其群而不失其类雁取其候时而
行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鹜取其不飞迁鸡取其
守时而动曲礼曰饰羔雁者以缋谓衣之以布而又画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097-0365c.png
之者自雉以下执之无饰士相见之礼卿大夫执挚以
布不言缋此诸侯之臣与天子之臣异也然则天子之
孤饰挚以虎皮公之孤饰挚以豹皮与此孤卿大夫士
之挚皆以爵不以命数凡挚无庭实
 疏天子之臣尊诸侯之臣卑虽尊卑不同命数有异
 爵同则挚同但饰有异耳○王氏曰不言三公三公
 执璧○芸阁吕氏曰古者以禽为挚者执之以见其
 所尊敬之物也人道之大贵贱长少贤不肖之分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097-0365d.png
 不乱也贱当事贵少当事长不肖当事贤事之必有
 养挚用禽者所以致其养故膳夫之职以挚见者受
 而膳之司士掌摈士者膳其挚也孤挚皮帛诸侯挚
 圭璧孤与诸侯臣之贵挚亦以禽则偪于下矣皮帛
 可制以衣裘圭璧则宝货因以比德焉所以异于诸
 侯而为等也妇人无外事惟酒食是议供养舅姑者
 也故挚用榛栗脯脩不用玉帛禽鸟天子无客礼无
 所用其挚唯告于鬼神用鬯以为挚宗伯以禽作六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097-0366a.png
 挚以等诸臣虞书亦云三帛二生一死贽此孤卿大
 夫士庶人之挚也羔雁以生者卿大夫以道去就不
 若士死以服事也○东莱吕氏曰左传公会晋师于
 瓦范献子执羔中行文子赵简子执雁鲁于是始尚
 羔春秋称周礼尽在鲁然而卿大夫羔雁之制见晋
 师始知之以此见当时之礼散在诸国不能备著如
 此亦是东迁后巡守之礼久不讲故耳○刘氏曰执
 其挚所以自致其德也诚其礼所以不愧乎挚也○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097-0366b.png
 王先生曰六等之玉谓之瑞而六等之禽谓之挚曰
 瑞曰挚有用饰者有不用饰者有用享者有不用享
 者六瑞则有缫籍之饰皮帛则束帛而以虎豹之皮
 为饰羔雁则以缋布为饰自士执雉以下皆无饰矣
 尊卑不同故也五等诸侯有挚有享圭璧挚也玉币
 享也按行人上云成六瑞下云合六币圭以马璋以
 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郑氏谓五等诸侯
 享天子用璧享后用琮其大各如瑞皆以庭实若马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097-0366c.png
 以皮是已用圭璋者二王后也用琥璜者又子男之
 朝于诸侯也自六挚以下则不用享矣以其六瑞受
 而复之三帛二生一死受而不复故也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注礼谓始告神时荐于神
坐书曰周公植璧秉圭是也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
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注此礼天以冬至谓
天皇大帝在北极者也礼地以夏至谓神在昆崙者也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097-0366d.png
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而大昊句芒食焉礼南方
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炎帝祝融食焉礼西方以立秋
谓白精之帝而少昊蓐收食焉礼北方以立冬谓黑精
之帝而颛顼玄冥食焉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
八方象地圭锐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
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疏列宿为天文草木为地文冬时草木枯落唯天
 列宿仍在故云半见○又云此礼天地以二至及迎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0097-0367a.png
 气于四郊礼五帝也小宗伯云兆五帝于四郊郑注
 云黄帝亦于南郊是也○刘氏曰玉者纯阳之精气
 而圣人之至宝也将礼于天地四方而无以归其诚
 乃以玉作六器既象天地四方之色又拟其形以琢之
 而柴槱烟燎埋瘗之所以答其神之降飨也○刘氏
 曰璋明也象物之相见乎离也璜黄也象物藏于
 黄宫也○某氏曰半圭曰璋夏阳半也半璧曰璜冬
 阴半也○明斋王氏曰按天地四方祀玉二而礼玉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0097-0367b.png
 六盖祀玉者神之所主也天之四时主宰不同而同
 出于天地之四方方向不同而同归于地神示之精
 一而已故止以天地为别若礼玉者人之所各致其
 诚者也故天地各有四方而以六合为别也
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注币以从爵若人饮酒有酬

 疏知币是从爵非礼神者以币在牲下也○刘氏曰
 玉作六器所以放神示之德也牲币又放其器之色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0097-0367c.png
 欲因其类以答其飨也故能建神示于无形而收礼
 敬于色象而必受其福焉
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
之注郑司农云阴德谓男女之情天性生而自然者
过时则奔随先时则血气未定圣人为制其中令民三
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以防其淫泆令无失德情性隐而
不露故谓之阴德阳德谓分地利以致富富者之失不
骄奢则吝啬故以和乐防之乐所以涤荡邪秽道人之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0097-0367d.png
正性者也一说地产谓土地之性各异若齐性舒缓
楚性急悍则以和乐防其失令无失德乐所以移风易
俗者也此皆露见于外故谓之阳德阳德阴德不失其
正则民和而物各得其理故云以谐万民以致百物玄
谓天产者动物谓六牲之属地产者植物谓九榖之属
阴德阴气在人者阴气虚纯之则劣故食动物作之使
动过则伤性制中礼以节之阳德阳气在人者阳气盈
纯之则躁故食植物作之使静过则伤性制和乐以节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0097-0368a.png
之如是然后阴阳平情性和而能育其类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
致百物注礼济虚乐损盈并行则四者乃得其和能生
非类曰化生其种曰产
 疏事鬼神则尚书所谓祖考来格谐万民所谓庶尹
 允谐致百物所谓百兽率舞等是也言四者谓天
 地之化百物之产共为一事鬼神等为三也○黄氏
 曰动物天产也以作阴德能内养其精矣不以外作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0097-0368b.png
 之礼而防之则类为情所流尝至于过植物地产也
 以作阳德能外养其形矣不以中出之乐而防之则
 类为形所践尝至于不及然则天地之道百物之功
 未之至也有俟于先王焉先王之于两间以道成能
 以仁守位者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则血气之物不
 能致其滋味以乱天一之所生者非礼勿视以去其
 乱色非礼勿动以去其淫志男女之别媒而后合币
 而后见祭则受爵坐则异席此以礼合天之化动物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0097-0368c.png
 之产而防之故其所作不为淫邪以乐侑食动血脉
 通精神使人神清而听聪心虚而气和则尺寸之肤
 不能苟得安佚以昏其性焉堂有琴瑟车有鸾和乐
 章之节以趋以行玉佩之声于左于右弦诵之声舞
 蹈之容遣其滞思见天性之真乐耳目口鼻四支百
 体皆由顺正此以乐合地之化植物之产而防之故
 其所作不为倦怠夫乐由阳来者也以乐合天之化
 动地之产使阴德无淫邪与天地同节者也夫礼由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0097-0368d.png
 阴作者也以礼合地之化植物之产使阳德无倦怠
 与天地同和者也○刘氏曰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王氏曰记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
 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百物皆别夫惟礼
 乐之道能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是故礼乐之功可
 以事鬼神谐万民致百物○仲舆郝氏曰阴静无阳
 则消天阳也故以天产养阴然阴盛则淫圣人制礼
 以中防阳作之过也阳动无阴则散地阴也故以地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0097-0369a.png
 产养阳然阳盛则骄圣人制乐以和防阴作之过也
 至阳赫赫非阴不敛礼主于退以阴节阳虚其盈而
 为中至阴肃肃非阳不畅乐主于进以阳导阴宣其
 滞而为和中和不偏礼乐之谓也
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帅执事而卜日宿视涤濯涖
玉鬯省牲镬奉玉齍诏大号治其大礼诏相王之大礼
注执事诸有事于祭者宿申戒也涤濯溉祭器也玉礼
神之玉也始涖之祭又奉之镬烹牲器也大号六号之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0097-0369b.png
大者以诏大祝以为祝词治犹简习也豫简习大礼
至祭富以诏相王群臣礼为小礼
 疏宿谓祭前一宿礼神之玉即苍璧黄琮青圭赤璋
 及四圭两圭之类礼神置于神坐也天地有礼神之
 玉无郁鬯宗庙有郁鬯而无礼神之玉但宗庙虽无
 礼神之玉仍有圭瓒璋瓒亦是玉故曲礼云玉曰
 嘉玉郊特牲云用玉气是也齍粢通谓黍稷在器曰
 齍天地当盛以瓦簠齍与鬯互见为义皆始临之祭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0097-0369c.png
 又奉之○又云按九嫔职赞玉齍注云玉齍玉敦彼
 九嫔所赞据宗庙宗庙无礼神玉则玉齍不得别解
 故为玉敦此据天地为主有礼神玉故与齍别释也
 ○刘氏曰牲镬在庙门外所以烹牲备熟献兼省之焉
 疏大祝云辨六号一神号二示号三鬼号四牲号五
 齍号六币号之等王亲行之为大礼对下小宗伯
 治小礼为小也未至之时诏告之及其行事则又相
 之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0097-0369d.png
若王不与祭祀则摄位注王有故代行其祭事
 疏有故谓王有疾及哀惨皆是也
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注荐彻豆笾王
后之事
 疏天地及社稷外神等后夫人不与则大祭祀惟宗
 庙而已王后有故宗伯摄为之
大宾客则摄而载果注载为也果读为祼代王祼宾客
以鬯君无酌臣之礼言为者摄酌献耳拜送则王也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0097-0370a.png
 疏燕礼大射诸侯礼皆使大夫为宾宰夫为主人是
 诸侯君亦不酌臣○陈祥道曰此说非也摄谓摄后
 ○临川王氏曰摄而载果者亦谓王后不预而摄其
 事载果祼鬯载于圭瓒
朝觐会同则为上相大丧亦如之王哭诸侯亦如之注
相诏王礼也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
上摈哭诸侯者谓薨于国为位而哭之檀弓曰天子之
哭诸侯也爵弁绖䌶衣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0097-0370b.png
 疏摈相对文义耳通而言之出入皆称摈也上公之
 礼摈者五人侯伯四人子男三人云相者五人卿为
 上摈者依大行人据上公而言此大宗伯为上摈若
 大朝觐则肆师为承摈四时来朝小行人为承摈○
 康侯胡氏曰周制王哭诸侯则大宗伯为上相司服
 为王制缌麻宰夫掌邦之吊事戒令与其币器财用
 是王者所以怀诸侯也
王命诸侯则摈注傧进之也王将出命假祖庙立依前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0097-0370c.png
南乡傧者进当命者延之命使登内史由王右以策命
之降再拜稽首登受策以出此其略也诸侯爵禄其臣
则于祭焉
 疏祭统十伦之义五曰见爵赏之施焉洛诰成王命
 周公后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王命作
 策逸祝策唯告周公其后○愚按命诸侯必于祭
 者皆尊祖不敢自专之意故曰赏于祖
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注故谓凶灾旅陈也陈其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0097-0370d.png
祭祀以祈焉礼不如祀之备也郑司农云四望日
月星海玄谓四望五岳四镇四渎
 疏尚书云望秩于山川○王氏曰旅者合众神而祭
 之也举天之上帝地之四望则众神皆合祭之矣○
 陈氏礼书曰旅非常祭也国有大故然后旅其群神
 而祭之则荆岐既旅蔡蒙旅平九山刋旅者以水灾
 耳推此则凡所遭之大故皆凶灾之类也考之于礼
 天子所次之位则张毡案设皇邸所奠之圭则四圭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0097-0371a.png
 有邸所用之版则金版至于司尊彝之存奠彝笙
 师之陈乐器视瞭之廞乐器皆如大丧之礼言奠则
 非纯乎祭也言存则非即彻之也陈乐而不县廞乐
 而不鼓非以其凶灾耶周官或言大旅或言旅盖故
 有大小而旅亦随异也然大旅之礼不若事天之为
 至也故曰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若夫旅四望山川
 则所次不以毡案皇邸所用不以金版而所用之圭
 则两圭有邸而已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0097-0371b.png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
 疏大封谓若典命公八命卿六命大夫四命其出封
 皆加一等是其大封之事对封公卿大夫为采邑者
 为小封○王氏曰社土神后土配食于社者
乃颁祀于邦国都家乡邑注颁祀颁其所当祀及其礼
 疏颁礼谓若诸侯不得祭天地惟祭社稷宗庙五祀
 之等二王后与鲁惟祭天仍不得祭地大都亦与外
 诸侯同其礼者若献尸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皆大
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0097-0371c.png
 牢之属是也其小都与家则依卿大夫之献亦太牢
 也○刘氏曰王大封诸侯则先告大社然后割其方
 之土白茅包而赐之俾立社于其国又随其命数颁
 之祀典有邦国都鄙乡邑皆然○某氏曰邦国诸侯
 之国都家王子弟及公卿大夫采地有社稷五祀等
 祭乡邑亦有祭荣祭社等祭○明斋王氏曰愚按颁
 祀上有阙文观天地夏秋四官皆有和布县法此独
 阙颁祀者正岁首之事乃者继前事之词也
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0097-0371d.png
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注库门内
雉门外之左右
 疏建国之神位者从内向外故据国中神位而言对
 下四郊等为外神也按匠人亦云左宗庙右社稷彼
 掌其营作此掌其成事位次尔○又云何休云质家
 右宗庙尚亲亲文家右社稷尚尊尊若然周人右社
 稷者地道尊右故社稷在右是尚尊尊之义○介甫
 王氏曰右阴也地道之所尊故右社稷左阳也人道
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0097-0372a.png
 之所乡故左宗庙位宗庙于人道之所乡则不死其
 亲之意
兆五帝于四郊四望四类亦如之注兆为坛之营域五
帝苍曰灵威仰大昊食焉赤曰赤熛怒炎帝食焉黄曰
含枢纽黄帝食焉白曰白招拒少昊食焉黑曰汁光纪
颛顼食焉黄帝亦于南郊郑司农云四望道气出入四
类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咸祀之玄谓四望五岳四
镇四渎四类日月星辰运行无常以气类为之位兆日
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0097-0372b.png
于东郊兆月与风师于西郊兆司中司命于南郊兆雨
师于北郊
 诗我将疏杂问志云四时迎气于四郊祭一帝还于
 明堂亦如之○汉祭祀志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
 青帝勾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
 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服皆赤歌朱
 明八佾舞云翘之舞先立秋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
 祭黄帝后土车服皆黄歌朱明八佾舞云翘育命之
卷十二 第 53a 页 WYG0097-0372c.png
 舞立秋迎秋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服皆白歌西皓
 八佾舞育命之舞使谒者以一特牲先祭先虞于坛
 有事天子入囿射牲以祭宗庙名曰貙刘立冬迎冬
 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服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
 舞○又祭祀志注月令章句东郊去邑八里因木数
 也南郊七里因火数也中兆五里因土数也西郊九
 里因金数也北郊六里因水数也○薛氏曰五帝而
 兆止于四郊则土与火相生以相继者也故同兆于
卷十二 第 53b 页 WYG0097-0372d.png
 南郊○王氏曰帝即易帝出乎震之帝所以主乎元
 气革而为五春青夏赤夏季黄秋白冬黑是为五天
 帝月令云其帝太皞炎帝黄帝少昊颛顼是为五人
 帝而用以配享者也○杨氏曰愚按注疏言周礼一
 岁九祭天孙宣公奭亦言岁有九祭但注疏正月郊
 谓祭感生帝孙奭正月郊谓祈谷二说不同何也注
 疏言祭感生帝出于纬书孙奭言正月祈谷经有明
 證学者以圣经为信可也又注疏言季秋明堂及孟
卷十二 第 54a 页 WYG0097-0373a.png
 夏大雩为合祭五帝以经考之孝经曰郊祀后稷以
 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上帝即天也未闻
 有合祭五帝之说也月令孟夏大雩帝用盛乐帝即
 天也未闻有合祭五帝之说也故程子以秋明堂冬
 圜丘春祈谷夏大雩四者皆为祭天斯言不可易矣
 注疏以正月郊为祭感生帝以季秋明堂孟夏大雩
 为合祭五帝九祭之中已失其三唯冬至圜丘祭昊
 天上帝立春祭苍帝立夏祭赤帝季夏祭黄帝立秋
卷十二 第 54b 页 WYG0097-0373b.png
 祭白帝立冬祭黑帝六者庶几得之而曜魄宝灵威
 仰等名又汨之以谶纬之说则六者又胥失之矣○
 疏哀六年楚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
 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睢漳楚之望
 也尔雅云梁山晋望又尚书望于山川则望祭中无
 天神可知兆日于东郊以大明生于东也兆月于西
 郊以月生于西也风师亦兆于西郊以五行土为风
 风虽属土秋气之时万物燥落由风也兆司中司命
卷十二 第 55a 页 WYG0097-0373c.png
 于南郊以南郊为阳盛之方司中司命是阳也兆雨
 师于北郊者雨是水宜在水位故也○鲁语天子天
 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少采夕月与太史
 司载纠虔天刑注王搢大圭执镇圭藻五采五就以
 朝日大采谓此也朝日以五采则夕月其三采也○
 俊卿章氏曰类之所施或于上帝或于日月星辰或
 于社稷或于宗庙类之所因或以巡守或以大师或
 以大灾肆师类造于上帝则为位大祝六祈一曰类
卷十二 第 55b 页 WYG0097-0373d.png
 二曰造凡此皆有所祈也不若大旅之有所告而已
 故大祝六祈有类造而无旅焉昔武王伐纣既事而
 退柴于上帝成王营洛位成之后用牲于郊牛二此
 盖类礼也何则书于舜之既受命则类于上帝于汤
 之受命则告于上天是既事则必祭而祭必以类礼
 也类造之礼其详不可得而知要之劣于正祭与旅
 也观祀天旅上帝大宗伯掌之类造上帝小宗伯肆
 师掌之则礼有隆杀者矣○王氏曰五岳四渎在地
卷十二 第 56a 页 WYG0097-0374a.png
 而成形故祭谓之望日月星辰司中司命在天而成
 象故祭谓之类
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注顺其所在
 仲舆郝氏曰望者无见类者无形故宗庙社稷亦谓
 类小司徒类社稷宗庙是也山川丘陵等谓所在小
 山川利益民者各因其所在祀之
掌五礼之禁令与其用等注用等牲器尊卑之差
 疏谓若天子大夫已上大牢士少牢诸侯之大夫少
卷十二 第 56b 页 WYG0097-0374b.png
 牢士特牲之等其器谓若少牢四敦特牲二敦士二
 豆三俎大夫四豆五俎诸侯六豆七俎天子八豆九
 俎其馀尊罍爵勺及飨食之等各依尊卑之差
辨庙祧之昭穆注祧迁主所藏之庙自始祖之后父曰
昭子曰穆
 疏按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诸侯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一昭一穆与
 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按祭法适士二庙亲尽以次
卷十二 第 57a 页 WYG0097-0374c.png
 递迁藏其主于太庙夹室每岁春祫禘配享周以文
 武为二祧文王第称穆武王第称昭其后穆之主入
 文王祧昭之主入武王祧故云迁主所藏之庙曰祧
 也云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者周以后稷庙为
 始祖特立庙不毁即从不窋以后为数不窋父为昭
 鞠子为穆至文王十四世称穆武王称昭○刘歆曰
 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为七七者其正
 法数可常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
卷十二 第 57b 页 WYG0097-0374d.png
 之不可预为设数○张融曰孝经为之宗庙以鬼享
 之公羊毁庙之主藏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无去祧
 为坛去坛为墠去墠为鬼之制祭法所言皆衰世之
 法○俊仪王氏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
 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
 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注此周制七者太祖后
 稷及文王武王二祧与亲庙四商则六庙契及汤与
 二昭二穆夏则五庙无太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
卷十二 第 58a 页 WYG0097-0375a.png
 正义按礼纬稽命證云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
 夏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钩命决云唐尧
 五庙亲庙四与始祖五禹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
 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郑据此为说王肃圣證论
 难郑云周文武受命之王不迁之庙非常庙之数殷
 三宗宗其德存其庙亦不以为数孙卿曰有天下事
 七世家语孔子曰天子立七庙马昭难王曰自夏及
 周少不减五多不过七礼器天子七庙卢植云据周
卷十二 第 58b 页 WYG0097-0375b.png
 言也汉韦玄成议云周以后稷始封文武受命石渠
 论白虎通云周以后稷文武特七庙○又云书咸有
 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疏有德之王则列为祖宗
 虽七庙亲尽而其庙不毁故于七庙之外可以观德
 汉氏以来论七庙者多矣其文见于记传者礼器家
 语荀卿书谷梁传皆曰天子立七庙以为天子常法
 ○陈氏礼书曰庙所以象生之有朝也寝所以象生
 之有寝也建之观门之内不敢远其亲也位之观门
卷十二 第 59a 页 WYG0097-0375c.png
 之左不忍死其亲也家语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自
 虞至周之所不变也是故虞书禋于六宗以见太祖
 周官守祧八人以兼姜嫄之宫则虞周七庙可知矣
 伊尹言七世之庙商礼也礼记荀卿谷梁皆言天子
 七庙不特周制也则自虞至周七庙又可知矣然存
 亲立庙亲亲之五恩祖功宗德尊尊之大义古之人
 思其人而爱其树尊其人则敬其位况庙乎法施于
 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况祖宗乎于是礼以义
卷十二 第 59b 页 WYG0097-0375d.png
 起而商之三宗周之文武汉之孝文孝武唐之神尧
 文皇其庙皆在三昭三穆之外历世不毁此所谓不
 迁之庙非谓祧也郑康成之徒以丧服小记言王者
 立四庙则谓周制七庙文武为二祧亲庙四而已则
 文武不迁之庙在七庙内是臆说也王肃圣證论曰
 礼自上以下降杀以两使天子诸侯皆亲庙四则是
 君臣同等尊卑不别也又王祭殇五而下及无亲之
 孙上不及无亲之祖不亦诡哉王舜中刘歆论之于
卷十二 第 60a 页 WYG0097-0376a.png
 汉韩退之论之于唐皆与肃同盖理之所在者无异
 致也○又曰周公制礼之时文武尚为近庙其所以
 宗之之礼特起于后代也果所以宗之者在七庙内
 使继世祖先同有丰功盛德不下文武复在可宗之
 列则亲庙又益杀乎理必不然祭法曰远祖为祧则
 祧者兆也天子以五世六世之祖为祧所谓二二祧
 是也诸侯以始祖为祧所谓先君之祧是也郑氏以
 祧为超去之超误矣既曰超矣又以文武为不毁之
卷十二 第 60b 页 WYG0097-0376b.png
 祧何耶○又曰以明察下故曰昭子以敬事上故曰
 穆庙有迭毁昭穆则一成而不可易春秋传云大王
 之昭王季之穆又言文之昭武之穆此世序之昭穆
 不可易也周官冢人掌公墓之地先王之葬居中以
 昭穆为左右此葬位之昭穆不可易也仪礼曰卒哭
 明日以其班祔男祔于皇祖考女祔于皇祖妣妇祔
 于皇祖姑丧服小记士大夫不得祔于诸侯祔于诸
 祖父之为士大夫者亡则中一以上而祔祔必以其
卷十二 第 61a 页 WYG0097-0376c.png
 昭穆此祔位之昭穆不可易也司士凡祭祀赐爵呼
 而进之祭统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昭与昭齿穆与
 穆齿此赐爵之昭穆不可易也大传曰合族以食序
 以昭穆此合食之昭穆不可易也生而赐爵合食死
 而葬祔皆以世序而不可易则庙之昭穆可知矣其
 制盖祖庙居中而父昭在左子穆在右始死者昭耶
 则毁昭庙始死者穆耶则毁穆庙昭与昭为列而无
 嫌乎子加于父穆与穆为列而无嫌乎父屈于子犹
卷十二 第 61b 页 WYG0097-0376d.png
 之赐爵也子与祖齿而无嫌乎卑者先父与孙齿而
 无嫌乎尊者后犹之立尸也子无嫌乎南面而坐父
 无嫌乎北面而事之昭穆之不互易不足怪也○王
 氏曰自昔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王不先不窋盖子
 虽齐圣不得先其父新鬼虽大不得先其故凡以昭
 穆所辨其序固如此也而鲁乃至于跻僖公夏父弗
 忌为宗人不能有以辨之而已故君子以为逆祀○
 朱晦庵曰或问昭穆之昭世读为昭今从本字何也
卷十二 第 62a 页 WYG0097-0377a.png
 曰昭之为言明也以其南面而向明也其读为韶先
 儒以为晋避讳而改之然礼书亦有作佋字者则假
 借而通用耳曰其为向明何也曰此不可以空言晓
 也今且假设诸侯之庙以明之盖周礼建国之神位
 左宗庙则五庙皆当在公宫之东南矣其制则孙毓
 以为外为都宫大祖在北二昭二穆以次而南是也
 盖大祖之庙始封之君居之昭之北庙二世之君居
 之穆之北庙三世之君居之昭之南庙四世之君居
卷十二 第 62b 页 WYG0097-0377b.png
 之穆之南庙五世之君居之庙皆南向各有门堂室
 寝而墙宇四周焉大祖之庙百世不迁其馀四庙则
 六世之后每一易世而一迁其迁之也新主祔于其
 班之南庙南庙之主迁于北庙北庙亲尽则迁其主
 于太庙之西夹室而谓之祧凡庙主在本庙之室中
 皆东向及其祫于太庙之室中则惟大祖东向自如
 而为最尊之位群昭之入乎此者皆列于北牖下而
 南向群穆之入乎此者皆列于南牖下而北向南向
卷十二 第 63a 页 WYG0097-0377c.png
 者取其向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
 盖群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
 昭南为穆也曰六世之后二世之主既祧则三世之
 昭而为四世之穆五世之昭而为六世之穆乎曰不
 然也昭常为昭穆常为穆礼家之说有明文矣盖二
 世祧则四世迁昭之北庙六世祔昭之南庙矣三世
 祧则五世迁穆之北庙七世祔穆之南庙矣昭者祔
 则穆者不迁穆者祔则昭者不动此所以祔必以班
卷十二 第 63b 页 WYG0097-0377d.png
 尸必以孙而子孙之列亦以为序若武王谓文王为
 穆考成王称武王为昭考则自其始祔而已然而春
 秋传以管蔡郕霍为文之昭邢晋应韩为武之穆则
 虽其既远而犹不易也岂其交错彼此若是之纷纷
 哉曰庙之始立也二世昭而三世穆四世昭而五世
 穆则固当以左为尊右为卑矣今乃二世穆而四世
 昭五世穆而六世昭是则右反为尊左反为卑也而
 可乎曰不然也宗庙之制但以左右为昭穆而不以
卷十二 第 64a 页 WYG0097-0378a.png
 昭穆为尊卑故五庙同为都宫则昭常在左穆常在
 右而外有以不失其序一世自为一庙昭不见穆穆
 不见昭而内有以各全其尊必大祫而会于一室然
 后序其尊卑之次则凡已毁未毁之主又毕陈而无
 所易唯四时之祫不陈毁庙之主则高祖有时而在
 穆其礼有考焉意或如此则高之上无昭而特设位
 于祖之西祢之下无穆而特设位于曾之东也欤曰
 然则毁庙云者何也曰春秋传曰壤庙之道易檐可
卷十二 第 64b 页 WYG0097-0378b.png
 也改涂可也说者以为将纳新主是有所加耳非尽
 撤而悉去之也曰然则天子之庙其制若何曰唐之
 文祖虞之神宗商之七世二宗其详今不可考独周
 制犹有可言然而汉儒之记又已有不同矣谓后稷
 始封文武受命而王故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者
 诸儒之说也谓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文武为
 宗不在数中者刘歆之说也虽其数之不同然其位
 置迁次宜亦与诸侯之庙无甚异者但如诸儒之说
卷十二 第 65a 页 WYG0097-0378c.png
 则武王初有天下之时后稷为太祖而组绀居昭之
 北庙太王居穆之北庙王季居昭之南庙文王居穆
 之南庙犹为五庙而已至成王时则组绀祧王季迁
 而武王祔至康王时则太王祧文王迁而成王祔至
 昭王时则王季祧武王迁而康王祔自此以上亦皆
 且为五庙而祧者藏于太祖之庙至穆王时则文王
 亲尽当祧而以有功当宗故别立一庙于西北而谓
 之文世室于是成王迁昭王祔而为六庙矣至共王
卷十二 第 65b 页 WYG0097-0378d.png
 时则武王亲尽当祧而亦以有功当宗故别立一庙
 于东北而谓之武世室于是康王迁穆王祔而为七
 庙矣自是以后则穆之祧者藏于文世室昭之祧者
 藏于武世室而不复藏于太庙矣如刘歆之说则周
 自武王克商即增立二庙于二昭二穆之上以祀高
 圉亚圉如前递迁至于懿王而始立王世室于三穆
 之上至孝王时始立武世室于三昭之上此为少不
 同耳曰然则诸儒与刘歆之说孰为是曰前代说者
卷十二 第 66a 页 WYG0097-0379a.png
 多是刘歆愚亦意其或然也○又曰韦玄成刘歆庙
 数不同班固以歆说为是今亦未能决其是非姑两
 存之至于迁毁之序则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假令新
 死者当祔昭庙则毁其高祖之庙而祔其主于左祧
 迁其祖之主于高祖之故庙而祔新死者于祖之故
 庙即当祔于穆者其序亦然盖祔昭则群昭皆动而
 穆不移祔穆则群穆皆移而昭不动故虞之明日祔
 于祖父盖将代居其处故为之祭以告新旧之神也
卷十二 第 66b 页 WYG0097-0379b.png
 今以周室世次为图如右所谓高祖以上亲尽当毁
 虞之明日祔于祖父者也元丰议礼何洵直张璪以
 此为说而陆佃非之曰昭穆者父子之号昭以明下
 为义穆以恭上为义方其为父则称昭取其昭以明
 下也方其为子则称穆取其穆以恭上也岂可谬哉
 坛立于右墠立于左以周制言之则太王亲尽去右
 坛而为墠王季亲尽去左祧而为坛左右迁徙无嫌
 又曰显考王考庙与左祧为昭皇考庙与右祧为穆
卷十二 第 67a 页 WYG0097-0379c.png
 如曰成王之世武王为昭文王为穆则武不入考庙
 而入王考庙矣此皆为说之谬殊不知昭穆本以庙
 之居东居西主之向南向北而得名初不为父子之
 号也必曰父子之号则穆之子又安得复为昭哉坛
 墠之左右亦出先儒一时之说礼经非有明文也政
 使果然亦为去庙之后主藏夹室而有祷之祭且坛
 墠又皆一而已昭不可以越坛而径墠穆不可以有
 坛而无墠故迭进而无嫌非若庙之有昭穆而可以
卷十二 第 67b 页 WYG0097-0379d.png
 各由其序而递迁也又况昭穆之分自始封以下入
 庙之时便有定次后虽百世不复移易而其尊卑则
 不以是而可紊也故成王之世文王当穆而不害其
 尊于武武王为昭而不害其卑于文非谓之昭即为
 王考谓之穆即为考庙也必且如佃说新死者必入
 穆庙而自其父以上穆迁于昭昭迁于穆祔一神而
 六庙皆为之动则其祔也又何不直祔于父而必隔
 越一世以祔于其所未应入之庙乎佃又言曰假令
卷十二 第 68a 页 WYG0097-0380a.png
 甲于上世之次为穆今合堂同食实属父行乙于上
 世之次为昭今合堂同食实属子行则甲宜为昭乙
 宜为穆岂可远引千岁以来世次覆令甲为右穆乙
 为左昭以紊父子之序乎此亦不晓前说之过也盖
 昭穆之次既定则其子孙亦以为序礼所谓昭与昭
 齿穆与穆齿传所谓大王之昭王季之穆文之昭武
 之穆者是也如必以父为昭而子为穆则泰伯虞仲
 乃太王之父而文王反为管蔡鲁卫之子矣而可乎
卷十二 第 68b 页 WYG0097-0380b.png
 哉且一昭穆也既有上世之次又有今世之次则所
 以序其子孙者无乃更不定而徒为纷纷乎曰然则庙
 之迁次如图可以见子孙之序如佃所驳得无真有
 难处者耶曰古人坐次或以西方为上或以南方为
 上未必以左为尊也且又安知不如时祫之位乎
辨吉凶之五服车旗宫室之禁注五服王及公卿大夫
士之服
 疏云吉凶之五服者皆据人数而云五也又云车旗
卷十二 第 69a 页 WYG0097-0380c.png
 宫室之禁者谓若典命云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
 以九以七以五为节言禁者谓皆不得上僭下偪
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掌其政令
注三族谓父子孙人道之正名丧服小记曰亲亲以三
为五以五为九正室适子也将代父当门者也政令谓
役守之事
 疏以三为五者身以父而亲祖以子而亲孙则五也
 以五为九者以祖亲曾高以孙亲曾玄则九也按诸
卷十二 第 69b 页 WYG0097-0380d.png
 子职云掌国子之倅若有甲兵之事致于太子唯所
 用之是其役事宫伯职云掌士庶子又有八次八舍
 宿卫之事是其守事也○陈氏曰尧典诗序皆言九
 族而周礼仪礼礼记特言三族三族父子孙也九族
 高祖至玄孙也三族举其本九族极其末举三族而
 九族见矣○王先生曰春秋有公族馀子公行以亲
 疏为言也诗有公子公族公姓以久远为言也此言
 门子者以嫡子为言也古人重立嫡天子曰太子诸
卷十二 第 70a 页 WYG0097-0381a.png
 侯曰世子皆以嫡立也曲礼则曰孤子当室名其嫡
 也文王世子曰正室守太庙是以正室名嫡也此曰
 其正室皆谓之门子则其重嫡之意深矣○仲舆郝
 氏曰掌其政令谓治其昭穆明其嫡庶不得以孽代
 宗也
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注毛择毛
也郑司农云司徒主牛宗伯主鸡司马主马及羊司寇
主犬司空主豕
卷十二 第 70b 页 WYG0097-0381b.png
 疏天官贰王治事尊而不使奉牲故五官也共奉
 之谓祭日之旦于庙门前颁于五官助王率入庙○
 王氏曰六牲之名如牛曰一元大武鸡曰翰音物如
 阳祀用骍阴祀用黝○愚按太宰职云赞王牲事安
 得谓天官不使奉牲也或太宰总赞王牲事故不列
 于五官欤
辨六齍之名物与其用使六宫之人共奉之注齍读为
粢六粢谓六谷黍稷稻粱麦菰
卷十二 第 71a 页 WYG0097-0381c.png
 疏黍稷簠簋妇人所奉之事故使六宫之人奉之六
 宫之人谓若世妇职云女宫之宿戒者也○王氏曰
 祭祀之事莫重于牺牲粢盛牲天产也属乎阳粢地
 产也属乎阴故王牵牲后荐玉齍牲必共奉于五官
 者以五官所以续王之事而终之以成外治粢必共
 奉于六宫者以六宫之人所以续后之事而终之以
 成内治也○明斋王氏曰六齍名物如黍曰香合而
 冬食其物稷曰明粢而季夏食其物
卷十二 第 71b 页 WYG0097-0381d.png
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
客注待者有事则给之六彝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
蜼彝果读为祼六尊献尊象尊壶尊著尊大尊山尊
 疏祼言将者将送也谓以圭瓒酌之送与尸及宾○
 又云司尊彝唯为祭祀陈六彝六尊不为宾客陈六
 尊此兼言宾客则在庙飨宾客时陈六尊亦依祭礼
 唯在野外飨不用祭祀之尊故春秋左传云牺象不
 出门也○刘氏曰六尊六彝司尊彝四时所用不同
卷十二 第 72a 页 WYG0097-0382a.png
 故辨之○介甫王氏曰尊彝皆以待祭祀宾客于彝
 言祼将于尊言祭祀宾客相备而已言彝祼将则尊
 酌献可知也
掌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注王以赏赐有功者书曰车
服以庸
掌四时祭祀之序事与其礼注序事卜日省牲视涤濯
饔爨之事次序之时
 王氏曰此谓天神人鬼地示之祭祀四时有之也
卷十二 第 72b 页 WYG0097-0382b.png
若国大贞则奉玉帛以诏号注号神号币号郑司农云
大贞谓卜立君卜大封
 疏不言大迁略也○按礼运作其祝号注周礼祝号
 有六号者所以尊神显物也○或曰贞正也洛诰曰
 我二人共贞谓卜而质正其吉凶也
大祭祀省牲视涤濯祭之日逆齍省镬告时于王告备
于王注逆齍受饎人之盛以入省镬视亨腥熟时荐陈
之晚早备谓馔具
卷十二 第 73a 页 WYG0097-0382c.png
 疏礼运云腥其俎熟其殽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熟
 其殽谓体解而爓之此谓祭宗庙朝践馈献节彼下
 文更有体其犬豕牛羊谓室中馈熟亦须镬郑不言
 略也告时告备是其专职馀俱佐大宗伯也○王氏
 曰省牲以省充人之所系逆齍以逆饎人之所共省
 镬以视亨人之所亨○按省牲省其有无损伤也
凡祭祀宾客以时将瓒果注将送也犹奉也祭祀以时
奉而授王宾客以时奉而受宗伯天子圭瓒诸侯璋瓒
卷十二 第 73b 页 WYG0097-0382d.png
 疏大宗伯云大宾客摄而载祼是也玉人云祼圭尺
 有二寸诸侯用璋瓒谓未得圭瓒之赐者故王制云
 诸侯赐圭瓒然后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是
 以祭义云君用圭瓒灌大宗用璋瓒亚灌郑云大宗
 亚灌容夫人有故是诸侯亦用圭瓒也其诸侯未得
 圭瓒君与夫人同用璋瓒也
诏相祭祀之小礼凡大礼佐大宗伯注小礼群臣之礼
 疏谓王有故不亲行事使臣摄祭则为小礼○王氏
卷十二 第 74a 页 WYG0097-0383a.png
 曰诏相祭祀之小礼者以大礼大宗伯诏相之也故
 大礼则佐大宗伯而已○按郑氏谓王亲行为大礼
 有故臣代摄为小礼而明斋王氏谓大礼若祭主迎
 尸祼献割牲饮福交神之大节小礼又其中之节目
 盖若后世之通赞分赞大宗伯云治其大礼诏相王
 之大礼亦然
赐卿大夫士爵则傧注赐犹命也傧之如命诸侯之仪
春秋文元年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传曰锡者何赐也
卷十二 第 74b 页 WYG0097-0383b.png
命者何加我服也
 疏诸侯尊故大宗伯傧卿大夫士卑故小宗伯傧之
 ○王氏曰诸侯虽卑如子男犹傧以大宗伯以子男
 君道也故隆之以致其伸诸臣虽尊如孤卿犹傧以
 小宗伯以孤卿臣道也故杀之以致其屈
小祭祀掌事如大宗伯之礼大宾客受其将币之赍注
谓所赍来贡献之财物
 疏小祭祀谓王玄冕所祭诸侯来朝觐礼毕每国于
卷十二 第 75a 页 WYG0097-0383c.png
 庙贡国所有行三享之礼诸侯以玉币致享既讫其
 庭实之物则小宗伯受之所谓赍也
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注有司大祝也王
出军必先有事于社及迁庙而以其主行社主曰军社
迁主曰祖春秋传曰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曾子问
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书曰
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社之主盖用石为之奉谓
将行
卷十二 第 75b 页 WYG0097-0383d.png
 或曰庙主不可虚故以迁庙主行
若军将有事则与祭有司将事于四望注军将有事将
与敌合战也郑司农云则与祭谓军祭表祃军社之属
小宗伯与其祭事玄谓与祭有司谓大祝之属盖司马
之官实典焉
 王氏曰先王虽以至仁伐至不仁然君子临事而惧
 故有事于祭焉
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馌兽于郊遂颁禽注甸读曰田有
卷十二 第 76a 页 WYG0097-0384a.png
司大司马之属馌馈也以禽馈四方之神于郊郊有群
神之兆颁禽谓以予群臣诗传曰禽虽多择取三十焉
其馀以予大夫士以习射于泽宫而分之
大灾及执事祷祠于上下神示注执事大祝及男巫女
巫也求福曰祷得求曰祠
 王氏曰先王靡神不举者要与民同患而已
王崩大肆以秬鬯渳注郑司农云大肆大浴也杜子春
读渳为泯以秬鬯浴尸玄谓大肆始陈尸伸之
卷十二 第 76b 页 WYG0097-0384b.png
 疏以秬鬯浴尸使香也渳尸大祝小祝已掌之此言
 之者察其不如仪也
及执事涖大敛小敛帅异族而佐注执事大祝之属泣
临也亲敛者盖事官之属为之丧大记曰小敛衣十九
称君大夫士一也大敛君百称大夫五十称士三十称
异族佐敛疏者可以相助
 疏以诸处更不见王敛事者事官又主功巧之事以
 无正文故疑事官之属为之也按丧大记注小敛十
卷十二 第 77a 页 WYG0097-0384c.png
 九称法天地之成数故尊卑同至于袭与大敛乃异
 大敛五等诸侯同百称天子盖百二十称也天子大
 夫士约与诸侯之卿大夫士同以其执贽同也
县衰冠之式于路门之外注制色宜齐同
及执事视葬献器遂哭之注执事盖梓匠之属至将葬
献明器之材又献素献成皆于殡门外王不亲哭有官
代之
 疏檀弓云既殡旬而布材故知将葬献材也又士丧
卷十二 第 77b 页 WYG0097-0384d.png
 礼云献材于殡门外西面北上请主人遍视之如哭
 椁献素献成亦如之注云形法定为素饰治毕为成
 是其事也○王氏曰天子七月而葬殡毕即当营其
 事视葬者视其地也
卜葬兆甫竁亦如之注兆墓茔域甫始也竁谓穿圹也
郑大夫读竁皆为穿杜子春为毳皆谓葬穿圹也
 疏亦如之亦如献器哭之
既葬诏相丧祭之礼注丧祭虞祔也檀弓曰葬日虞弗
卷十二 第 78a 页 WYG0097-0385a.png
忍一日离也是日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
吉祭易丧祭明日祔于祖父
 疏郑注士虞礼云虞安也所以安神也以虞易奠者
 士虞礼云男男尸女女尸为神象鬼事之是以虞易
 奠也云卒哭曰成事吉祭易丧祭者按士虞礼三虞
 卒哭俱用刚日云哀荐成事故檀弓记人解士虞礼
 云卒哭曰成事祭以吉为成故云是日也以吉祭易
 丧祭虞祭是也云明日祔于祖父者引之證经丧祭
卷十二 第 78b 页 WYG0097-0385b.png
 为虞祭又为祔祭士之礼葬用柔日假令丁日葬葬
 日第一虞隔戊日己日为第二虞后虞改用刚用庚
 日卒哭亦用刚日隔辛日壬日为卒哭祭其祔祭又
 用柔则癸日为祔祭是士从始虞至祔凡七日以
 此差之大夫五虞诸侯七虞天子九虞相次日数可
 知耳此丧中自相对虞为丧祭卒哭即为吉祭以卒
 哭为哀杀故为吉祭而郑云祔祭亦为丧祭者此欲
 引檀弓并祔祭总释故丧中之祭总为丧祭其实卒
卷十二 第 79a 页 WYG0097-0385c.png
 哭既为吉祭祔祭在卒哭后是吉祭可知也
成葬而祭墓为位注成葬丘已封也天子之冢盖不一
日而毕位坛位也先祖形体托于此地祀其神以安之
冢人职曰大丧既有日请度甫竁遂为之尸
 疏按檀弓云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虞
 注云所使奠墓有司来归乃虞也则虞祭在奠墓后
 以王之坟高四尺故日中虞祭可待有司来归天子
 冢高大盖不一日而毕故丧祭在成葬之上也引冢
卷十二 第 79b 页 WYG0097-0385d.png
 人职者證祭墓为位冢人为尸以祭后土也
凡王之会同军旅甸役之祷祠肄仪为位注肄习也为
位小宗伯主其位
国有祸灾则亦如之注谓有所祷祈
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位注祷祈礼轻类者
依其正礼而为之
凡国之大礼佐大宗伯凡小礼掌事如大宗伯之仪
 疏小礼群臣摄而为之小宗伯专掌其事其法如大
卷十二 第 80a 页 WYG0097-0386a.png
 宗伯之仪但非王亲行则谓之小礼也
肆师之职掌立国祀之礼以佐大宗伯
 疏国祀之礼则下经所云立大祀已下是也
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注郑
司农云大祀天地次祀日月星辰小祀司命以下玄谓
大祀又有宗庙次祀又有社稷五祀五岳小祀又有司
中风师雨师山川百物
 刘氏曰天神地祗神鬼皆国祀也即其祀中皆有三
卷十二 第 80b 页 WYG0097-0386b.png
 等之差故以玉帛牲牷明其大小则祀典立矣
以岁时序其祭祀及其祈珥注序次第其先后大小故
书祈为几杜子春读几当为祈珥当为饵玄谓祈当为
进禨之禨珥当为衈禨衈者衅礼之事杂记曰成庙则
衅之饔人举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于前乃
降门夹室皆用鸡小子职曰掌珥于社稷祈于五祀是
也亦谓其宫兆始成时也春秋僖十九夏邾人执鄫子
用之传曰用之者何盖叩其鼻以衈社也
卷十二 第 81a 页 WYG0097-0386c.png
 疏上三祀据大小言然各当其时以祭之以时序为
 先后不必先大后小也按玉藻沐毕云进禨郑以为
 沐而饮酒曰禨彼禨为禨福之义此直取音读不取
 其义○介甫王氏曰祈大祝所六祈也
大祭祀展牺牲系于牢颁于职人注展省阅也职读为
樴樴可以系牲者此职人谓充人及监门人
 疏肆师于大祭祀牧人共牲时省阅其牲看完否及
 色堪为祭牲乃系于牢颁付于樴人也○王氏曰牲
卷十二 第 81b 页 WYG0097-0386d.png
 之纯者谓之牷牷之全者谓之牺春秋鲁郊牛口伤
 周景王雄鸡自断其尾则不可谓之牺矣
凡祭祀之卜日宿为期诏相其礼视涤濯亦如之注宿
先卜祭之夕
 疏凡祭祀卜日宿为期者是卜祭之前夕与卜者及
 诸执事者以明旦为期也肆师诏告相助其卜之威
 仪及齐戒之礼视涤濯则祭前之夕也亦诏相其礼
 焉
卷十二 第 82a 页 WYG0097-0387a.png
祭之日表齍盛告洁展器陈告备及果筑䰞相治小礼
诛其慢怠者注齍六谷也在器曰盛表谓徽识也陈陈
列也郑司农云筑䰞筑香草煮以为鬯
 王氏曰簠以盛稻粱簋以盛黍稷有盖不知其实故
 有徽识以表其名○刘氏曰展器而陈之告备于小
 宗伯
 疏按礼记杂记筑郁臼以掬杵以梧而筑郁金煮以
 和秬鬯之酒而泲之以祼○按彼注云掬柏木也捣
卷十二 第 82b 页 WYG0097-0387b.png
 郁鬯者柏为臼梧为杵柏香而梧洁也
掌兆中庙中之禁令注兆坛茔域
 王氏曰宗伯兆五帝及四望四类也庙七庙及迁庙
  某氏曰谓平时不可不蠲富祭不可不肃
凡祭祀礼成则告事毕大宾客涖筵几筑䰞赞果将注
酌郁鬯授大宗伯载祼
 疏按大行人上公再灌而酢侯伯一灌而酢子男一
 灌不酢几筵曰涖谓司几筵设之肆师临之○王氏
卷十二 第 83a 页 WYG0097-0387c.png
 曰大宾大祭皆主于敬故其灌宾也犹灌神焉
大朝觐佐傧注为承傧也
 疏此谓大会同朝觐时若四时常朝则小行人为承
 傧
共设匪瓮之礼注设于宾客之馆公食大夫礼云君不
亲食使大夫以侑币致之豆实实于瓮簋实实于筐匪
其筐字之误与礼不亲飨则以酬币致之或者匪以致

卷十二 第 83b 页 WYG0097-0387d.png
 王氏曰匪以实币瓮以实醯醢其物其事掌客笾人
 共之其所设之礼则肆师共之
飨食授祭注授宾祭肺
 疏飨大牢以饮宾食者亦亨大牢以食宾祭祭先造
 食者按膳夫云授王祭则知此授祭者授宾祭也有
 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与祝侯禳于畺及郊注侯禳小祝职也畺五百里远郊
百里近郊五十里
卷十二 第 84a 页 WYG0097-0388a.png
 疏侯者候迎善祥禳者禳去妖气
大丧大渳以鬯则筑䰞令外内命妇序哭注大渳筑香
草煮以为鬯以浴尸香草郁也序使相次秩
 疏谓以服之轻重为先后内命妇为王斩衰者居前
 诸臣之妻齐衰者居后也
禁外内命男女之衰不中法者且授之杖注外命男六
乡以出也内命男朝廷卿大夫士也其妻为外命女丧
服为夫之君齐衰不杖内命女王之三夫人以下不中
卷十二 第 84b 页 WYG0097-0388b.png
法违升数与裁制者郑司农云三日授子杖五日授
大夫杖七日授士杖此旧说也丧大记曰君之丧三
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无七日授士杖
文玄谓授杖日数王丧依诸侯与七日授士杖四制云
 疏诸侯为王义服斩衰衰三升半冠六升诸臣妻为
 夫之君义服衰六升三夫人已下为王正服斩衰衰
 三升是其数也凡衰外削幅裳内削幅幅三袧已下
 具有裁制○王氏曰授杖王丧杖竹后丧杖桐也
卷十二 第 85a 页 WYG0097-0388c.png
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注社军社宗迁主也尚书
传曰王升舟入水鼓钟亚观台亚将舟亚宗庙亚杜子
春云宗谓宗庙
 疏皆肆师为位祭也引书传證在军有社及宗之意
 此谓武王观兵孟津渡河时也观台以望氛祥将舟
 即社主舟也
类造上帝封于大神祭兵于山川亦如之注造犹即也
为兆以类礼即祭上帝也类礼依郊祀而为之者封谓
卷十二 第 85b 页 WYG0097-0388d.png
坛也大神社及方岳也山川盖军之所依止大传曰牧
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
于牧室
 疏四郊自有兆域今战讫而祭须新为坛兆故郑云
 为兆也○介甫王氏曰类造皆祭名○或曰聚其神
 谓之类诣其所谓之造○临川王氏曰祭兵于山川
 若武城告所过名山大川
凡师不功则助牵主车注助助大司马也师无功肆师
卷十二 第 86a 页 WYG0097-0389a.png
助牵之恐为敌所得
 疏主车者主中有二社石王迁庙木主也
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注貉师祭也于所立
表之处为师祭造军法者祷气势之倍增也其神盖蚩
蛔或曰黄帝
 陈氏曰表貉之祭其神蚩蛔黄帝与蚩尤战于版泉
 军法之兴始于此也故后世祭之诗曰是类是祃记
 曰祃于所征之地祃与貉一也貉之祭盖使有司为
卷十二 第 86b 页 WYG0097-0389b.png
 之而立表于陈前肆师为位甸祝掌祝号既事然后
 誓众而师田焉古者将卜则祭先卜将用马则祭
 马祖将用火则祭爟然则将师田而祃祭者不特为
 祷而已
尝之日涖卜来岁之芟注芟芟草除田也古之始耕者
除田种谷尝者尝新谷此芟之功也卜者问后岁宜芟
不诗云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疏秋祭曰尝以其物新熟可尝而为祭名也○或曰
卷十二 第 87a 页 WYG0097-0389c.png
 因祭而卜来岁治田之早晚
狝之日涖卜来岁之戒注秋田为狝始习兵戒不虞也
卜者问后岁兵寇之备
社之日涖卜来岁之稼注社祭土为取财焉卜者问后
岁稼所宜
 王氏曰夫于得也而不忘失于安也而不忘危先王
 与民同吉凶之患而为之卜焉欲豫知其吉凶而防
 之也○杂记肆师之涖卜来岁天府之贞来岁之美
卷十二 第 87b 页 WYG0097-0389d.png
 恶预卜何也欲先事而备也春秋时郑石㚟言于子
 囊曰先王卜征五年而岁习其祥祥习则行不习则
 增修德而改卜是卜不吉则修德而预戒也
若国有大故则令国人祭注大故谓水旱凶荒所令祭
者社及禜酺
岁时之祭祀亦如之注月令仲春命民社此其一隅
 疏月令唯言春者特举春祈而言馀三时亦祭也故
 郑云此其一隅○王氏曰岁时祭祀常礼也国有大
卷十二 第 88a 页 WYG0097-0390a.png
 故而祭非常礼也然皆待上令而后祭焉则其祀事
 有节矣记曰礼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有其废之莫敢
 举也谓此矣○王先生曰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
 帝及四望小宗伯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则为
 位肆师国有大故则令国人祭其祀大小不同而所
 掌之官异焉
凡卿大夫之丧相其礼注相其适子
 疏庶子无事适子则有拜宾送宾之事且卿大夫适
卷十二 第 88b 页 WYG0097-0390b.png
 子为天子斩衰故知所相者适子也
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凡国之小事治其礼
仪而掌其事如宗伯之礼
 王氏曰此所谓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也○或
 曰大事如朝觐会同小事如授祭授杖○明斋王氏
 曰按天地之道春始之王者之政礼基之礼孰为大
 鬼神示为大昔伯夷为秩宗典此而已至于乐以导
 天地之和史以弥纶天地之文与夫羲和卜筮迪知
卷十二 第 89a 页 WYG0097-0390c.png
 天道巫祝知鬼神之情状皆理之至精而事之神妙
 苟非洁净精微有以通神明之德者不足以知其道
 非清明正直纯一不贰者不足以致其礼周礼所以
 并属之宗伯也欤故舜命伯夷曰夙夜唯寅直哉唯
 清盖不庄不敬则慢易之心入之而自反不直灵
 台昏塞其何以感假于鬼神示易曰圣人以此洗心
 退藏于密又曰齐戒以神明其德夫宗伯之道斯其
 至矣
卷十二 第 89b 页 WYG0097-0390d.png
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
之凡祼玉濯之陈之以赞祼事注祼器谓彝及舟与瓒
和郁鬯筑郁金煮之以和鬯酒郑司农云郁草名筑以
煮之鐎中停于祭前祼玉谓圭瓒璋瓒
 疏祭统云君用圭瓒祼尸大宗用璋瓒亚祼郑云
 大宗亚祼夫人有故摄焉则王用圭瓒后用璋瓒可
 知故郑并言之郊特牲云祼以圭障用玉气也○王
 氏曰祭祀惟宗庙用祼盖人之死也魂气归于天故
卷十二 第 90a 页 WYG0097-0391a.png
 焫萧以求诸阳以臭求之也体魄降于地故祼鬯以
 求诸阴以味求之也宾客亦用祼则先王之承宾也
 犹敬神也
诏祼将之仪与其节注节谓王奉玉送祼早晏之时
 疏奉玉谓王与后祼时奉瓒而酌郁鬯送祼谓送之
 以授尸尸得祭之啐之奠之不饮故上文司农云停
 于祭前也
凡祼事沃盥
卷十二 第 90b 页 WYG0097-0391b.png
 疏言凡非一若宾客则大宗伯祼若祭则王及后祼
 皆郁人沃以水盥手及洗瓒也
大丧之渳共其肆器注肆器陈尸之器丧大记曰君设
大槃造冰焉大夫设夷槃造冰焉士并瓦槃无冰设床
袒第有枕此之谓肆器天子亦用夷槃
 疏士无冰则盛水以寒尸士丧礼君赐冰用夷槃
及葬共其祼器遂狸之注遣奠之彝与瓒也狸之于祖
庙阶间明奠终于此
卷十二 第 91a 页 WYG0097-0391c.png
 疏自此以前不忍异于生设奠象生而无尸葬讫日
 中而虞则有尸故云明奠终于此也○仲舆郝氏曰
 乃明器纳之圹中者
大祭祀与量人受举斝之卒爵而饮之注斝受福之嘏
声之误也王酳尸尸嘏王此其卒爵也少牢馈食礼主
人受嘏诗怀之卒爵执爵以兴出宰夫以笾受啬黍主
人尝之乃还献祝此郁人受王之卒爵亦王出房时也
必与量人者郁人赞祼尸量人制从献之脯㸋事相成
卷十二 第 91b 页 WYG0097-0391d.png
 疏前祼后献祭祀乃成故云事相成也
鬯人掌共秬鬯而饰之注秬鬯不和郁者饰之谓设巾
 王氏曰夫秬一稃二米天地至和之气所生名曰鬯
 以言和气之条畅也鬯人供秬鬯又以巾饰之幂人
 以画布巾幂六彝是也然则祼之事必以郁和鬯者
 盖郁香草也以明其德之馨香也其色则黄以明德
 之中而著乎外也秬取天地至和之气所生以明德
 之和而达乎外也先王所以承祭祀而交神明者其
卷十二 第 92a 页 WYG0097-0392a.png
 德如此内有以致其德外有以设饰而致其美神其
 有不享乎
凡祭祀社壝用大罍注壝谓委土为墠坛所以祭也大
罍瓦罍
 疏取质略之意也
禜门用瓢赍注禜谓营酂所祭门国门也春秋传曰日
月星辰之神则雪霜风雨之不时于是乎禜之山川之
神则水旱疫疠之不时于是乎禜之鲁庄二十五年秋
卷十二 第 92b 页 WYG0097-0392b.png
大水鼓用牲于门杜子春读赍为粢瓢谓瓠蠡也粢盛
也玄谓赍读为齐取甘瓠割去柢以齐为尊
 疏亦取质略之意○或曰瓢赍瓠器赍齍通盛受也
庙用脩凡山川四方用蜃凡祼事用概凡副事用散注
祼当为埋字之误也庙用脩者谓始禘时自馈食始脩
蜃概散皆漆尊也脩读曰卣卣中尊谓献象之属尊者
彝为上罍为下蜃画为蜃形概尊以朱带者无饰曰散
 疏若祼当用彝尊此用概尊故破从埋埋谓祭山林
卷十二 第 93a 页 WYG0097-0392c.png
 则山川用蜃者大山川也始禘时者谓练祭后迁庙
 时以其宗庙之祭从自始死以来无祭今为迁庙以
 新死者木主入庙特为此祭故云始禘时也以三年
 丧毕明年春禘为终禘故云始也云自馈食始者天
 子诸侯之祭自祼始有朝践馈献乃有馈食进黍稷
 大夫士礼无馈献已前事直自馈食始即特牲少牢
 皆云馈食之礼是也今以丧中为吉祭不可与吉时
 同故略用大夫士礼且按大宗伯宗庙六享皆以灌
卷十二 第 93b 页 WYG0097-0392d.png
 始当在郁人用彝今不用郁在鬯人用卣故知略用
 馈食始也若然郑知义迁庙在练时者按文二年谷
 梁传云作主坏庙有时日于练焉坏庙坏庙之道易
 檐可也改涂可也是时木主新入庙禘祭之是以左
 氏说凡君薨祔而作主特祀主于寝毕三时之祭期
 年然后烝尝禘于庙许慎云左氏说与礼同郑无駮
 明用此礼同义与谷梁传合贾服以为三年终禘遭
 烝尝则行祭礼与前解违非郑义也○集说王氏曰
卷十二 第 94a 页 WYG0097-0393a.png
 社用瓦罍土气故也瓢中虚而善容有门之象故禜
 门用瓢赍山川四方为国阻固捍蔽蜃外坚以捍内
 故用蜃庙脩则增饰之以彩色庙享人鬼人道尚文
 故用修概谓朱带为饰而横概以络腹也凡祼必和
 郁鬯而多少之齐宜适平焉故取以概络腹能平物
 也副辜以祭四方百物则蜡也蜡以息老物物终则无
 饰矣故罍用散○王明斋氏曰按旧说谓祭天无鬯
 夫天神在上似不当求之于地然地亦天也何嫌
卷十二 第 94b 页 WYG0097-0393b.png
 于阴阳上下以求之观大宗伯祀神鬼示之下总云
 涖玉鬯司尊彝职云大旅存奠彝表记云天子亲耕
 粢盛秬鬯以事上帝则事天有鬯明矣但此叙鬯器
 不言祭天与典瑞灌器止于宗庙何也盖祭天用陶
 匏贵其自然此特文有不备耳若因此而遂以为无
 鬯则司尊彝但言宗庙而不及神示岂祭地无酒乎
大丧之大渳设斗共其衅鬯注斗所以沃尸也衅尸以
鬯酒使之香美
卷十二 第 95a 页 WYG0097-0393c.png
凡王之齐事共其秬鬯注给淬浴
 某氏曰非饮也浴耳袭其香也○王氏曰王齐所以
 致洁以交神明故鬯以浴所以致其香洁夫王内有
 洁净馨香之德足以感通于神明而外又资于物之
 洁净馨香者以助其气体之养此内外所以两备焉
凡王吊临共介鬯注以尊适卑曰临春秋传曰照临敝
邑郑司农云鬯香草王行吊丧被之故曰介玄谓曲礼
曰挚天子鬯王至尊介为执致之以礼于鬼神与檀弓
卷十二 第 95b 页 WYG0097-0393d.png
曰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此王适四方舍诸
侯祖庙祝告其神之词介于是进鬯
 疏介副也王吊临诸臣则有副使行檀弓曰亦下曲
 礼文言檀弓者误彼注云畛致也臣不名君故云某
 父某字也○陈氏曰天子无客礼于天下而有挚礼
 于鬼神天子以鬯为挚共介鬯则以介致之而已观
 天子宗庙之灌以圭瓒巡守之灌以璋瓒则挚鬯之
 礼盖圭璋也天子之挚不特鬯耳其执镇圭以朝日
卷十二 第 96a 页 WYG0097-0394a.png
 犹诸侯执圭璧以朝君皆挚瑞也○王氏曰祭礼郁
 人所和鬯乃用以祼鬯人所共秬鬯不和郁者用之
 以陈而已郁鬯之有秬鬯亦犹五齐三酒之有玄酒
 也亦反本复古不忘其初之意欤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注物谓毛色也辨之者阳祀用
骍阴祀用黝
 疏阳祀祭天于南郊及宗庙阴祀祭地于北郊及社
 稷其望祀及四时迎气各以其方色亦辨其毛物可
卷十二 第 96b 页 WYG0097-0394b.png
 知也○刘氏曰鸡牲为物至微而设官者尊祭祀必
 预畜养之也
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呼
旦以警起百官使夙兴
凡国之大宾客会同军旅丧纪亦如之凡国事为期则
告之时注象鸡知时也告其有司主事者少牢曰宗人
朝服北面白请祭期主人曰比于子宗人曰明旦行事
告时者至此旦明而告之
卷十二 第 97a 页 WYG0097-0394c.png
 疏祭期由宗人宗人请主人者敬主人若不敢自由
 然故让之也按庭燎诗注王有鸡人之官国事为期
 则告之以时王不正其官而问夜早晚非也按齐诗
 东方未明序云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
 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
凡祭祀面禳衅共其鸡牲注衅衅庙之属衅庙以羊门
夹室皆用鸡郑司农云面禳四面禳也
 疏言衅庙之属钟鼓甲兵皆在其中○王氏曰古者
卷十二 第 97b 页 WYG0097-0394d.png
 候禳于郊及畺于四方皆有禳焉○潜溪邓氏曰郁
 人鬯人之后次鸡人何也郁鬯作阳德鸡人作阴德
 也礼道然也
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诏其酌辨其用与其实注位
所陈之位酌泲之使可酌各异也用四时祭祀所用不
同实郁及醴齐之属
 仲舆郝氏曰礼运云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
 澄酒在下所谓位也酒贵滓贱清贵者居上贱者
卷十二 第 98a 页 WYG0097-0395a.png
 居下
春祠夏礿祼用鸡彝鸟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献尊其
再献用两象尊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秋尝冬烝祼用
斝彝黄彝皆有舟其朝献用两著尊其馈献用两壶尊
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凡四时之间祀追享朝享祼用
虎彝蜼彝皆有舟其朝践用两大尊其再献用两山尊
皆有罍诸臣之所昨也注祼谓以圭瓒酌郁鬯始献尸
也后于是以璋瓒酌亚祼郊特牲曰周人尚臭灌用鬯
卷十二 第 98b 页 WYG0097-0395b.png
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
后迎牲致阴气也朝践谓荐血腥酌醴始行祭事后于
是荐朝事之豆笾既又酌献其变朝践为朝献者尊相
因也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再献者王酳尸之后后酌
亚献诸臣为宾又次后酌盎齐备卒食三献也于后亚
献内宗荐加豆笾其变再献为馈献者亦尊相因馈献
谓荐孰时后于是荐馈食之豆笾此凡九酌王及后各
四诸臣一祭之正也鸡彝鸟彝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
卷十二 第 99a 页 WYG0097-0395c.png
之形昨读为酢诸臣献者酌罍以自酢不敢与王之神
灵共尊郑司农云舟尊下台若今时承盘献读为牺饰
以翡翠象尊以象凤凰或曰以象骨饰尊明堂位曰牺
象周尊也春秋传曰牺象不出门尊以祼神罍臣之所
饮也诗云瓶之磬矣维罍之耻斝读为稼稼彝画禾稼
也黄彝黄目尊也明堂位曰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
以黄目尔雅曰彝卣罍器也著尊者著略尊也或曰著
尊著地无足明堂位曰著殷尊也壶者以壶为尊春秋
卷十二 第 99b 页 WYG0097-0395d.png
传曰尊以鲁壶追享朝享谓禘祫也在四时之间故曰
间祀大尊太古之瓦尊山尊山罍也明堂位曰泰有虞
氏之尊也山罍夏后氏之尊玄谓黄目以黄金为目郊
特牲曰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
者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追享谓追祭迁庙之主以
事有所请祷朝享谓朝受政于庙春秋传曰闰月不告
朔犹朝于庙蜼禺属卬鼻而长尾山罍亦刻而画之为
山云之形
卷十二 第 100a 页 WYG0097-0396a.png
 疏九谓王及后祼各一朝践各一馈献各一酳尸各
 一是各四也诸臣酳尸一并前八为九彝与齐尊各
 用二者郁鬯与齐皆配以明水若三酒配以玄酒故
 礼记郊特牲云祭齐加明水三酒加玄酒依郑志云
 一鸡彝盛明水鸟彝盛郁是以各二○又云王酳尸
 用朝践之尊醴齐尸酢王还用醴齐后酳尸用馈献
 之尊盎齐尸酢后还用盎齐以王与后尊得与神灵
 共尊今宾长臣卑酳尸虽得与后同用盎及尸酢
卷十二 第 100b 页 WYG0097-0396b.png
 宾长即用罍尊之清酒以自酢○王氏曰彝皆有舟
 为酒戒也盖舟能载物所受过量则有沉溺之祸○
 阮氏曰画牺象于尊也牺牛也○何氏曰必用两尊
 者王酌其一后酌其一也疏谓彝为上尊即牺
 象之属为中罍为下祠礿尝烝间祀六者皆据
 宗庙之祭追享知祭迁庙主者按祭法云去庙
 为坛去坛为墠坛墠皆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
 云朝享谓朝受政于庙者谓天子告朔于明堂
卷十二 第 101a 页 WYG0097-0396c.png
 因即朝享朝享即祭法谓之月祭故祭法云考庙王
 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皆月祭之二祧享尝乃
 止诸侯告朔于太庙因即朝享祭法云诸侯考庙王
 考庙皇考庙皆月祭之显考祖考享尝乃止告朔天
 子用牛诸侯用羊月祭皆太牢也○贵与马氏曰按
 陈氏曰周官行人上公再祼而酢飨礼九献而祼不
 预于九献诸侯一祼而酢飨礼七献而祼亦不预于
 七献先儒以二祼在九献之内非也盖尝考之古礼
卷十二 第 101b 页 WYG0097-0396d.png
 阙亡残篇断简之仅存者如祭祀有二祼有朝践有
 馈献有酳食此可得而知也其间礼之节文详略多
 寡礼经无明文此不可得而知者也先郑谓二祼王
 与后各一朝践王与后各一馈献王与后各一酳尸
 王与后各一又诸臣一为九献求之礼经尚有明證
 故先儒多从之今固不得遽以为非陈氏所引周官
 行人谓二祼在九献之外此固有所据谓朝践三献
 馈食三献酳尸三献似亦可通但以诸臣之所酢为
卷十二 第 102a 页 WYG0097-0397a.png
 报祭而引太保秉璋以酢为證则恐不然夫尊重而
 罍轻如先郑谓诸臣酌罍以自酢不敢与神灵共尊
 则可谓诸臣以罍报祭于神灵而不以尊则于理为
 不通矣二说当并存之以待作者○又按九献之礼
 春祠夏礿秋尝冬烝追享朝享莫不皆然今经独于
 春祠夏礿言朝践再献秋尝冬烝言朝献馈献何也
 盖互文以见义也春夏言朝践秋冬言朝献欲见朝
 献因朝践之尊春夏言再献秋冬言馈献欲见再献
卷十二 第 102b 页 WYG0097-0397b.png
 因馈献之尊郑注所谓尊相因是也○王氏曰追享
 朝享所谓禘祫也禘及祖所自出故谓之追享祫自
 除丧朝庙始故谓之朝享五年之夏有禘三年之冬
 有祫此非四时之常祀故曰间祀也○薛氏图云宗
 庙有九献之节一献王祼二献后祼三献荐腥朝践
 节四献后亚献五献荐孰馈食节六献后亚献七献
 王酳尸八献后酳尸九献诸臣酳尸也祭之日王服
 衮冕入而立于阼后则副祎从王而入尸服衮冕在
卷十二 第 103a 页 WYG0097-0397c.png
 后之后而入王不迎尸所以别嫌也尸入室乃作乐
 降神周人之祭以祼为始于是王以圭瓒酌郁鬯以
 献尸亦以祭之啐之奠之是为祼地之一献也王既
 祼后次王以璋瓒酌郁鬯以献尸尸亦如之啐之奠
 之此谓祼地之二献也郊特牲曰周人尚臭灌用鬯
 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
 然后迎牲致阴气也二祼后后及王皆迎牲于门亲
 牵而至庭乃执鸾刀取血以告杀取毛以告纯遂杀
卷十二 第 103b 页 WYG0097-0397d.png
 牲以行朝践之事于是尸出于室坐户西南面王则
 北面而事之祝乃取脆膋燎于炉炭入而诏神于室
 又出以堕王前王洗肝于郁鬯而燔之以制于主前
 谓之制祭乃升首于室荐腥于尸前王以玉爵酌醴
 齐以献尸是三献也王既献醴齐后后于是荐朝事
 之豆笾次后又以玉爵酌醴齐以献尸此四献也荐
 币告于室之后更延尸坐于室乃荐孰设于王前祝
 乃以斝酌奠奠于馔南然后取黍稷焫萧合膻芗燎
卷十二 第 104a 页 WYG0097-0398a.png
 于炉炭乃迎尸入室内举此奠斝将祭王乃拜安尸
 尸祭之啐之奠之王乃以玉爵酌盎齐以献尸是为
 馈献此五献也王既献盎齐后后于是荐馈食之豆
 笾次后又以玉爵酌盎齐以献尸此六献也自馈食
 后尸始有饮食之礼尸食讫王以玉斝因酌朝践之
 齐醴以酳尸为七献故郑云变朝践云朝献者尊相
 因也谓此朝献因朝践之尊也尸酌酢主人主人受
 酢王乃以献诸侯此七献礼也王酳尸后后乃荐加
卷十二 第 104b 页 WYG0097-0398b.png
 事之豆笾次后又以瑶爵酌馈食之盎齐以献谓之
 再献亦尊相因也谓后酳尸因馈献之尊也尸酢后
 王乃以瑶爵献卿也后未酳尸以前皆不用瑶爵惟
 用于王酳尸后亚献之始此八献之礼也诸侯为宾
 客者于后酳尸后又次以瑶爵酌盎齐献尸以备卒
 食三献此为九献及尸酢宾长即用罍尊三酒以自
 酢焉以上九献谓之正献九献后乃行加爵为旅酬
 之礼○陈氏曰先王制器或远取诸物或近取诸身
卷十二 第 105a 页 WYG0097-0398c.png
 其取之也有义其用之也以类鸡鸟虎蜼之彝取诸
 物也斝耳黄目取诸身也春祠夏礿彝以鸡鸟尊以
 牺象以鸡鸟均羽物牺象均大物故也秋尝冬烝彝
 以耳目尊以著壶以耳目均人体著壶均无足故也
 追享朝享彝以虎蜼尊以山大以虎蜼均毛物山大
 均瓦器故也○林氏曰事有出于一时之陋见行之
 数千百载莫有悟其非者良可叹也夫禘祫之说诸
 儒聚讼久矣论年之先后则谓之先三而后三或谓
卷十二 第 105b 页 WYG0097-0398d.png
 先二而后三辨祭之小大则或谓祫大于禘或谓禘
 大于祫或谓一祭而二名礼无差降又或谓禘以夏
 不以春祫以冬不以秋矛盾相攻卒无定论此皆置
 而勿辨其可深责者始为私见陋说召诸儒之纷纷
 者其郑氏之失欤郑氏之说曰鲁礼三年丧毕而祫
 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自尔以后五年而再盛祭
 一禘一祫周礼废绝久矣郑氏何据而云为之说者
 曰周礼尽在鲁郑氏据春秋鲁礼则周礼可知矣僖
卷十二 第 106a 页 WYG0097-0399a.png
 公薨文公即位二年秋八月大事于太庙大事祫也
 推此是三年丧毕而祫于太祖也明年春禘虽无正
 文约僖公定公八年皆有禘文可知盖以文公二年
 祫则知僖宣二年亦皆有祫则明年是三年春禘四
 年五年六年秋祫是三年祫更加七年八年并前为
 五年禘故禘于群庙也自后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呜
 呼郑氏不知春秋固妄为此说后学又不察因为所
 惑也当春秋时诸侯僭乱无复礼制鲁之祭祀皆妄
卷十二 第 106b 页 WYG0097-0399b.png
 举也诸侯而郊上帝禘始祖罪也大夫而旅泰山舞
 八佾罪也春秋常事不书其书者皆悖礼乱常之事
 故书郊者九书禘者二与夫大事一有事二烝二尝
 一之类无非记其非常俾后世有以见其非奈何反
 以为周礼而足法乎使鲁之祭祀如周之礼则春秋
 不书矣据僖公以三十二年冬十二月薨至文公二
 年秋八月丧制未毕未可以祫也而乃大事焉一恶
 也跻僖公二恶也彼有二恶春秋讥之郑氏乃谓三
卷十二 第 107a 页 WYG0097-0399c.png
 年丧毕而祫于太祖者果礼耶又曰明年春禘经无
 三年禘祭之文何自知之徒约僖公宣公八年皆有
 禘而云愈谬也鲁之设祭何常之有圣人于其常又
 不书之何得约他公之年以足文公而见三年之禘
 与五年而再殷祭乎使文公二年不因跻僖公则春
 秋不书大事使僖公八年不因用致夫人则春秋不
 书禘又何准耶况宣公八年经书有事于太庙则是
 常祭也而以为禘何耶诚为禘祭经不得谓之有事
卷十二 第 107b 页 WYG0097-0399d.png
 且闵公二年春秋书夏月吉禘于庄公是鲁常以二
 年即禘矣何待三年与八年乎闵有禘文而不之据
 宣无禘文而妄据之傅会可见也不然鲁至僖公而
 始书三望岂他公皆不望乎至成公而后书用郊岂
 他公皆不郊乎桓公一岁而再烝十二公而惟一尝
 又可以为法乎取乱世之典以为治世之制郑氏岂
 知春秋哉区区一郑氏不足责后世诸儒波荡而从
 之历代祀典咸所遵用益可悲也夫其论禘祫之制
卷十二 第 108a 页 WYG0097-0400a.png
 既谬至其言祭之时亦非矣春秋书大事于秋八月
 而彼以为冬书闵公之禘于夏四月书僖公之禘于
 秋七月而彼一以为夏既本鲁礼以行祀典而又不
 用其时是自戾也故曰事有出于一时之陋见行之
 数千百岁莫有悟其非者禘祫之说是也虽然鲁礼
 诚非矣先王之制可得闻乎曰孟子之时不闻周礼
 之详矣矧加秦火之酷乎夫子曰多闻阙疑郑氏惟
 不知阙疑之理乃妄说以惑世况又效其尤耶故求
卷十二 第 108b 页 WYG0097-0400b.png
 之圣经禘祫之文不详所可知者禘尊而祫卑矣礼
 不王不禘或问禘之说夫子答以不知讥鲁僖僭也
 春秋之法所讥在祭则书其祭名不然则不书郊书
 望禘则所讥在郊望与禘也若文公之祫则讥其短
 丧逆祀不在于祫故曰大事而已何者禘者禘其祖
 之所自出王者立始祖之庙未足以尽追远尊先之
 意故近推祖所出之君而追祀之则谓之禘有虞氏
 夏后氏皆禘黄帝以其祖颛帝之所出也商人周人皆
卷十二 第 109a 页 WYG0097-0400c.png
 禘喾以其祖契文王之所出也禘天子之祭名诸
 侯无禘礼鲁用之僭也若夫祫则合食而已毁庙未
 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非惟天子有祫诸侯亦得
 祫也详二祭之名则禘尊而祫卑可谓明矣先儒据
 郑氏说率以祫大于禘是以诸侯之祭加天子之祭
 可乎考之经籍禘祫之文可知者此尔盖其礼之大
 者至于年数之久远祭时之先后则经无所据学者
 当阙其疑不可据汉儒臆论也若世有圣君贤臣达
卷十二 第 109b 页 WYG0097-0400d.png
 礼之情观时变通而为之制可矣何必胶柱而不知
 变乎苟徒以郑氏之误说鲁人僭礼之典以为百代
 常行则恐为后世知春秋者笑也○贵与马氏曰按
 禘祫之制礼经无明文而汉儒之释经者各以意言
 之其说莫详于郑氏而其支离亦莫甚于郑氏故先
 儒皆不以为然如赵氏林氏杨氏之言辨析详明已
 无馀蕴然其所诋訾者大槩有四三年一祫五年一
 禘一也混禘祫为一事二也以禘为丧服即吉之祭
卷十二 第 110a 页 WYG0097-0401a.png
 三也以禘为时祭四也夫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经无
 其文盖纬书之说若混禘祫为一事则郑氏据鲁之
 僭礼妄作而以为周礼先儒言之详矣至于以禘为
 丧服即吉后之祭为非则愚以为王制言三年之丧
 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然则丧服未除
 宗庙诸侯尽废非特禘祫也左传言祔而作主特祀
 于主烝尝禘于庙然则丧服既除宗庙诸祭尽举亦
 非特禘祫也以是观之则郑注所谓鲁礼三年丧毕
卷十二 第 110b 页 WYG0097-0401b.png
 而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恐只是泛指丧毕则
 可以吉祭而言未见其即以祫禘为丧毕之祭也如
 丧毕之祭则礼谓之祔然左氏所谓特祀于主者先
 儒注释以为祀新主于寝则不及群庙也仪礼士虞
 礼载祔祭祝文曰孝子某孝显相夙兴夜处小心畏
 忌不惰其身不宁用尹祭嘉荐普淖普荐溲酒适尔
 皇祖某甫以隮祔尔孙某甫尚享则祔亦有告登于
  庙之礼但仪礼所言乃士礼若国家之礼则禘祫
卷十二 第 111a 页 WYG0097-0401c.png
 时享之外必别有一祔祭之礼而经文无可考至鲁
 则始以禘为祔而礼之失自此始矣先儒议康成
 之释禘祫病其据鲁之失礼以为周礼然鲁自以禘
 为祔祭而康成自谓三年丧毕祫于太祖则其意乃
 以祔为祫本不以禘为祔实未尝专以鲁为据也盖
 祫者合祭也大祫则以已毁庙之主合于太祖而祭之
 时祫则以未毁昭穆庙之主合于太祖而祭之至于
 祔则亦是以新主合于旧主而祭之然则以祫训
卷十二 第 111b 页 WYG0097-0401d.png
 祔祭亦未为不可而所谓明年春禘于群庙则自是
 吉祭矣故愚以为康成所谓三年丧毕祫于太祖明
 年禘于群庙本非据鲁礼而言未可深訾也特不当
 以春秋所书而遥推其禘祫之年则为无据而臆说
 耳若禘之又为时祭则王制天子祫禘诸侯禘一犆
 一祫之说左传烝尝禘于庙之说所载晋人言寡君
 未禘祀之说皆指时祭而言无缘皆妄盖禘有二名
 有大禘之禘大传所谓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
卷十二 第 112a 页 WYG0097-0402a.png
 所自出而以祖配之礼运所谓鲁之郊禘非礼也是
 也有时禘之禘祭义所谓春禘秋尝王制所谓天子
 祫禘诸侯禘一犆一祫是也赵伯循必以禘为非时
 祭之名因不信郑氏而并诋礼记左传其意盖谓禘
 只是大禘无所谓时禘然禘之名义他不经见惟礼
 记详言之耳赵氏所言亦是因不王不禘之说鲁郊
 禘非礼之说见得禘为天子之大祀故不可以名时
 祭然大传礼运礼记也王制祭义亦礼记也今所本
卷十二 第 112b 页 WYG0097-0402b.png
 者大传礼运所诋者王制祭法是据礼记以攻礼记
 也至于禘烝尝于庙一语虽左氏所言然其所载昭
 公十五年禘于武宫二十五年禘于襄公定公八年
 禘于僖公襄公十六年晋人曰寡君之未禘祀则皆
 当时之事今赵氏皆以为左氏见经中有禘于庄公
 一事故于当时鲁国及它国之祭祀皆妄以为禘则
 其说尤不通矣安有鲁国元无此祭晋人元无此言
 而凿空妄说乎盖鲁伯禽尝受郊禘之赐则鲁国后
卷十二 第 113a 页 WYG0097-0402c.png
 来所行之禘其或为大禘或为时禘亦未可知也至
 于左氏所谓烝尝禘于庙晋人所谓寡君未禘祀则
 时禘之通行于天子诸侯者非止鲁国行之而已恐
 难侪之郊望而例以僭目之也
凡六彝六尊之酌郁齐献酌醴齐缩酌盎齐涚酌凡
酒脩酌注郑司农云献读为仪仪酌有威仪多也涚酌
者涚拭勺而酌也脩酌者以水洗勺而酌也齐皆读为
齐和之齐玄谓礼运曰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
卷十二 第 113b 页 WYG0097-0402d.png
澄酒在下以五齐次之则盏酒盎齐也郊特牲曰缩酌
用茅明酌也盏酒涚于清汁献涚于盏酒犹明清与盏
酒于旧泽之酒也此言转相泲成也献读为摩莎之莎
齐语声之误也煮郁和秬鬯以盏酒摩莎泲之出其香
汁也醴齐尤浊和以明酌泲之以茅缩去滓也盎齐差
清和以清酒泲之而已其馀三齐泛从醴缇沈从盎凡
酒谓三酒也修读如涤濯之涤涤酌以水和而泲之今
齐人命浩酒曰涤明酌酌取事酒之上也泽读为醳明
卷十二 第 114a 页 WYG0097-0403a.png
酌清酒盏酒泲之皆以旧醳之酒凡此四者灌用郁齐
朝用醴齐馈用盎齐诸臣自酢用凡酒唯大事于太庙
备五齐三酒
 疏凡言酌者皆是泲之使可酌也缩酌当用茅又云
 明酌者醴齐浊还用事酒之清明者和醴齐然后用
 茅泲之使可酌故为明酌也盏酒即盎齐盎齐差清
 不言缩则不用茅涚亦谓泲之也盎齐欲泲之时则
 以清酒和而泲涚使可酌故云泲于清也汁献谓
卷十二 第 114b 页 WYG0097-0403b.png
 郁齐郁齐尊不用三酒而用五齐中盎齐泲之故云
 涚于盏酒也明谓事酒清谓清酒盏谓盎齐三者皆
 于旧泽之酒中泲之故曰犹明清与盏酒于旧泽之
 酒也此记人复恐不晓古人泲酒之法故举当时泲
 酒之法以晓人也此皆郑氏重释记人之言以泲三
 者无文故郑约其清浊之差同此二齐必知凡酒用
 水者曲礼曰水曰清涤郁鬯用五齐五齐用三酒三
 酒用水差次然也大事谓祫也时祭用二齐礼运四
卷十二 第 115a 页 WYG0097-0403c.png
 齐据禘祭明大事祫祭备五齐三酒可知春秋大事
 于太庙公羊传大事者何大祫也○介甫王氏曰缩
 酌以茅缩之而后酌也涚酌以酒涚之而后酌也郁
 齐不缩也献之而已醴齐不涚也缩之而已盎齐则
 涚之而已○小传云献读如字郁齐惟祼用之于献
 最重故曰献酌也○愚按酒以浊为尊贵其初也故
 郁齐不缩醴齐不涚盎齐泲以清酒凡酒以水则愈
 清而愈远于初矣金陵王氏数语绝可味郑氏注献
卷十二 第 115b 页 WYG0097-0403d.png
 酌太凿此汉儒之陋
大丧存奠彝注存省也谓大遣时奠者朝夕乃彻也
 疏大丧之奠有彝盛郁鬯惟谓朝庙厥明将向圹为
 大遣奠时有之按檀弓云朝奠日出夕奠逮日则朝
 奠至夕彻之夕奠至朝乃彻其大遣亦朝设至夕乃
 彻也○王氏曰明器中彝曰尊彝
大旅亦如之注旅者国有大故之祭也亦存其奠彝则
陈之不即彻
卷十二 第 116a 页 WYG0097-0404a.png
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注五几左
右玉彫彤漆素五席莞藻次蒲熊用位所设之席及其

 疏苇萑不入数者以丧中非常故不数○或曰细蒲
 曰萑细苇曰莞故止名五○按几长五尺高尺有二
 寸博二尺筵之度九尺古席地而坐迫地铺者为筵
 言延神与宾加筵上者为席席藉也
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
卷十二 第 116b 页 WYG0097-0404b.png
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注
斧谓之黼其绣白黑采以绛帛为质依其制如屏风然
于依前为王设席左右有几优至尊也郑司农云纷读
为豳又读为和粉之粉谓白绣也纯缘也玄谓粉如绶
有文而狭者缫席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若今合欢矣
画谓云气也次席桃枝席有次列成文者
 王氏曰依画斧其上取其威断不施柄以示神武不
 杀之意○陈氏曰刚断者先王之所沈潜非向而上
卷十二 第 117a 页 WYG0097-0404c.png
 之也故黼依设于后席用黼纯设于下巾衣绣黼设
 于中六服以黼为后其意同也○仲舆郝氏曰缫藻
 通织五采文裀为席画缯缘边也
 疏凡敷席之法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
 谓之席已下皆然○陈氏曰尔雅曰莞苻蓠郭璞曰
 西人呼蒲为莞莞小蒲席也○陈氏曰五几莫贵于
 玉几书之四几莫重于华玉几几所凭以安者也王
 于朝觐会同立而不坐曲礼曰天子当依而立曰觐
卷十二 第 117b 页 WYG0097-0404d.png
 当宁而立曰朝明堂位曰天子负斧依而立非有所
 凭也然必设几者郑氏释太宰谓立而设几优至尊
 也荀卿曰周公负依而坐诸侯趋走堂下得非所闻
 者异欤
祀先王昨席亦如之注昨读曰酢谓祭祀及王受酢之
席尸卒食王酳之卒爵祝受之又酌授尸尸酢王于是
席王于户内后诸臣致爵乃设席
 疏祀先王谓宗庙六享及王受酢之席皆如上三种
卷十二 第 118a 页 WYG0097-0405a.png
 也○某氏曰祀先王谓设神席
诸侯祭祀席蒲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彫几注缋画文
也不莞席加缫者缫柔嚅不如莞清坚又于鬼神宜
 疏此经论诸侯禘祫及四时祭祀之席用此二种○
 仲舆郝氏曰一几居右神道尚右也
昨席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
 疏谓诸侯酳尸尸酢主君之席○愚按天子酢席与
 祭祀之席同盖天子尊可与鬼神同席犹天子之酢
卷十二 第 118b 页 WYG0097-0405b.png
 酒得与鬼神同尊也诸侯卑故先君之前以异席示
 逊焉
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左彤几注国宾诸侯来朝孤卿
大夫来聘朝者彫几聘者彤几
 薛氏曰凡生人几在左鬼神几在右○陈氏曰司几
 筵之席莫贵于次席而次席黼纯书之席莫贵于篾
 席而篾席亦黼纯孔安国以篾席为桃枝席郑氏亦以
 次席为桃枝席盖亦有所传然也司几筵王筵有
卷十二 第 119a 页 WYG0097-0405c.png
 莞而无蒲纯有黼而无缋诸侯筵有蒲与莞席有莞
 缫而无次纯有缋而无黼则割制之义又王所独也
 礼器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三重
 大夫再重郊特牲曰大飨君三重席而昨焉而司几
 筵王之席三诸侯之席二乡饮乡射大夫士一而已
 不同何哉诗曰肆筵设席注谓设席重席也盖古者
 诸侯以上席皆重设筵单而已故曰敷重篾席敷重
 底席则王之次席缫席皆重焉与莞筵而五诸侯缫
卷十二 第 119b 页 WYG0097-0405d.png
 席亦重焉与蒲筵而三其数适与礼器合矣
甸役则设熊席右漆几注谓王甸有司祭表貉所设席
 陈氏曰大田简众大役任众涖之不可以无威故席
 以熊皮设之○或曰有几武事尚右也
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诸侯则纷纯
每敦一几注丧事谓凡奠也萑如苇而细者郑司农云
柏席迫地之席苇居其上或曰柏席载黍稷之席玄谓
柏椁字磨灭之馀椁席藏中神坐之席也敦读曰焘焘
卷十二 第 120a 页 WYG0097-0406a.png
覆也棺在殡则椁焘既窆则加见皆谓覆之周礼虽
合葬及同时在殡皆异几体实不同祭于庙同几精气

 疏棺在殡则椁焘者檀弓云天子菆涂龙輴以椁是
 也云既窆则加见者既夕下棺讫则加见见谓道上
 帐帷荒将入藏以覆棺言见者以棺不复见唯见帷
 荒故谓之见也○王氏曰柏席谓藉棺迫地之席萑
 似苇而细实故以为藉棺之用丧席用黼纯施于死
卷十二 第 120b 页 WYG0097-0406b.png
 者不嫌于文○郝氏曰柏席丧主香火之席柏香可
 爇曰柏席王黼纯诸侯纷纯为别敦焚柏器
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注吉事王祭宗庙祼于室馈食
于堂绎于祊每事易几神事文示新之也凶事谓凡奠
几朝夕相因丧礼略
 某氏曰仍几仍用生者旧几与书顾命华玉仍几文
 贝仍几诸文义合○王氏曰吉事变几各致其诚以
 求之庶或享之也凶事仍几使神有所依而不散也
卷十二 第 121a 页 WYG0097-0406c.png
 ○又曰按此经所陈几席与书顾命稍异者盖顾命
 乃路寝中所设王平日所御此所载乃有事所设故
 不同也
 
 
 
 
 
卷十二 第 121b 页 WYG0097-0406d.png
 
 
 
 
 
 
 
 周礼注疏删翼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