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卷九 第 1a 页 WYG0097-02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注疏删翼卷九
           明 王志长 撰
载师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注任
土者任其力势所能生育且以制贡赋也物物色之以
知其所宜之事而授农牧衡虞使职之
 疏此经与下经为目言任土之法即下经云廛里任
 国中之地已下是也政令谓因其职事使出贡赋即
卷九 第 1b 页 WYG0097-0252b.png
 下经园廛二十而一已下是也○又云物色之以知
 其所宜按孝经纬援神契云五岳藏神四渎含灵五
 土出利以给天下黄白宜种禾黑坟宜种麦苍赤宜
 种菽洿泉宜种稻
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圃任园地以宅田士田贾田
任近郊之地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地以公
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
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注郑司农云廛市中空地未有
卷九 第 2a 页 WYG0097-0253a.png
肆城中空地未有宅者民宅曰宅宅田者以备益多也
士田者士大夫之子得而耕之田也贾田者吏为县官
卖财与之田官田者公家之所耕田牛田者以养公家
之牛赏田者赏赐之田牧田者牧六畜之田司马法曰
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四百里为县
五百里为都玄谓廛里者若今云邑里居矣廛民居之
区域也里居也圃树果蓏之属季秋于中为场樊圃谓
之园宅田致仕者之家所受田也士相见礼曰宅者在
卷九 第 2b 页 WYG0097-0253b.png
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魏氏曰宅田孟子所谓五亩之宅也
士读为仕仕者亦受田所谓圭田也孟子曰卿以下必
有圭田
 朱子语录曰问士人受田如何曰上士中士下士是
 有命之士已有禄如管子士乡十五是未命之士若
 民皆为士则无农矣故乡止十五亦受田但不多所
 谓士田者是也
卷九 第 3a 页 WYG0097-0253c.png
贾田在市贾人其家所受田也
 魏氏曰古法士工商家受田五口乃当农夫一人不
 言工阙文也噫士工商受田先王之虑远矣其欲人
 人知稼穑之艰难乎
官田庶人在官者其家所受田也牛田牧田畜牧者之
家所受田也公邑谓六遂馀地天子使大夫治之自此
以外皆然二百里三百里其上大夫如州长四百里五
百里其下大夫如县正是以或谓二百里为州四百里
卷九 第 3b 页 WYG0097-0253d.png
为县云遂人亦监焉家邑大夫之采地小都卿之采地
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畺五百里王畿界也
皆言任者地之形实不方平如图受田邑者远近不得
尽如制其所生育赋贡取正于是尔以廛里任国中而
遂人职授民田夫一廛田百亩是廛里不谓民之邑居
在都城者与凡王畿内方千里积百同九百万夫之地
也有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馀
六百万夫又以田不易一易再易上中下相通定受田
卷九 第 4a 页 WYG0097-0254a.png
者三百万家也远郊之内地居四同三十六万夫之地
也二分去一其馀二十四万夫六乡之民七万五千家
通不易一易再易一家受二夫则十五万夫之地其馀
九万夫廛里也场圃也宅田也士田也贾田也官田也
牛田也赏田也牧田也九者亦通受一夫焉则半农人
也定受田十二万家也食货志云农民户一人已受田
其家众男为馀夫亦以口受田如此士工商家受田五
口乃当农夫一人今馀夫在遂地之中如此则士工商
卷九 第 4b 页 WYG0097-0254b.png
以事入在官而馀夫以力出耕公邑甸稍县都合居九
十六同八百六十四万夫之地城郭宫室差少涂巷又
狭于三分所去六而存一焉以十八分之十三率之则
其馀六百二十四万夫之地通上中下六家而受十三
夫定受田二百八十八万家也其在甸十万五千家为
六遂馀则公邑
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
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惟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
卷九 第 5a 页 WYG0097-0254c.png
注征税也郑司农云任地谓任土地以起税赋也玄谓
国宅凡官所有宫室吏所治者也
 或曰谓公廨也
国税轻近而重远近者多役也园廛亦轻之者廛无谷
园少利也古之宅必树而畺场有瓜
 疏上经言任地所在此经言地税多少不同之事漆
 林之税特重以自然所生非人力所作故也○山斋
 易氏曰孟子之说十一之法通乎三代今考载师所
卷九 第 5b 页 WYG0097-0254d.png
 言任地则不止十一而已毋乃非周人之彻法欤郑
 氏惑焉盖误认载师为任民之法而不知其为任地
 之法也尝考载师之职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
 地故曰近郊十一以官田牛田赏田牧田任远郊之
 地故曰远郊二十而三若公邑之田则六遂之馀地
 家稍小都大都之田则三等之采地故曰甸稍县都
 皆无过十二是六者皆以田赋之十一者取于民又
 以其一分为十分各酌其轻重而以其十一十二二
卷九 第 6a 页 WYG0097-0255a.png
 十而三者输之于天子此皆任地之赋也知任地之
 法异乎任民之法则成周十一之彻法可考矣○浚
 仪王氏曰漆以饰器用而已舜造漆器群臣咸谏防
 奢靡之原也种漆成林重其征所以抑末而返朴也
 欤
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无职事
者出夫家之征注郑司农云宅不毛者谓不种桑麻也
布泉也玄谓宅不毛者罚以一里二十五家之泉空田
卷九 第 6b 页 WYG0097-0255b.png
者罚以三家之税粟以共吉凶二服及丧器也民有閒
无职事者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亩之税家税者出
士徒车辇给繇役
 贵与马氏曰按周家立此法以警游惰之民所谓里
 布屋粟夫家之征盖倍蓰而取以困之也所谓无牲
 无盛无椁不帛不衰盖禁其合用以辱之也其为示
 罚一也然所罚之里布屋粟国用曷常仰给于此郑
 氏注谓以共吉凶二服及丧器误矣至孟子言廛无
卷九 第 7a 页 WYG0097-0255c.png
 夫里之布则知战国时以成周所以罚游惰者为经
 常之征敛矣是无罪而受罚也可乎甚至王介甫遂
 欲举此例以役坊郭之民夫古人五亩之宅与田皆
 受之于官是以不毛者罚之后世官何尝以宅地场
 圃给民而欲举此比乎○又曰横渠张氏曰夫家之
 征疑无过家一人者谓之夫馀夫竭作或三人或二
 人或一家五人谓之家夫家解当如此说郑注谓令
 出一夫百亩之税则无田而所征与受田者等不几
卷九 第 7b 页 WYG0097-0255d.png
 太酷矣乎
以时徵其赋
 疏闾师徵敛六乡之赋贡遂师旅师敛六遂已外之
 赋贡自有常官但徵敛事重以载师既掌畿内地事
 因亦徵其赋相左右也按下闾师注赋谓九赋及九
 贡则此赋中含有贡也至于里布屋粟及閒民夫家
 之征亦可徵之○庄渠魏氏曰载师主任土因土宜
 任以事取其税而教化在其中后世听民自生乃唯
卷九 第 8a 页 WYG0097-0256a.png
 聚敛是急而不恤其困则戚矣○明斋王氏曰周礼
 国宅无征里本无布百亩助而不税家本无税况游
 惰者必多贫乏使一家而出二十五家之布一民而
 出百亩之税一家力役之征虽刑罚日施何能强其
 所无哉且先王制其田里教之树畜任之以职岂容
 有宅而不种桑麻田而不艺五榖民而游手好閒者
 乃定为常职而以时徵之乎愚谓此皆为工商杂流
 而言也盖均授以宅里彼则专于别业家富丁众构
卷九 第 8b 页 WYG0097-0256b.png
 屋皆满而不毛其差役与众同故有里布以宅里得
 名非出二十五家之布也均授以田也彼则唯事别
 业不暇于耕而他人耕之居夫三之屋而不助耕公
 田故出屋粟亦如一夫助耕公田之粟以屋室得名
 非出三夫之粟也閒民无专职出夫家之征谓辨其
 夫家之众寡而起力役之征盖民之受地有上中下
 三等而施力役閒民虽不受地亦当计其家之众寡
 而施以征役以当十一十二等之征也大抵先王于
卷九 第 9a 页 WYG0097-0256c.png
 不农之民必少授之田俾知稼穑艰难又罚其礼使
 不得同于本业之人以愧其心然习之成俗为之获
 利终或不能强之以移其服习故即其居与身而定
 为征赋以等于务本力穑之人耳或曰有田则有粟
 米有家则有力役有身则有布缕孟子所谓布缕粟
 米力役之征而后世用之以为租庸调此古今之通
 道乃谓里本无布何也盖周礼任民无不耕者其妇
 人无不织者有粟则贡粟无粟则贡他物以当邦赋
卷九 第 9b 页 WYG0097-0256d.png
 唯閒民无常职者则使出夫布其一家专务于织者
 则以布缕为赋耳战国时因此遂有布缕之征又与
 粟米力役一并取之故孟子权时而言君子用其一
 缓其二后世仍习既久遂安然不废其实先王非九
 职之民皆有征布也或者又曰夫三为屋旅师掌聚
 屋粟今曰屋本无粟何也盖此明言田不耕者出屋
 粟则田耕者不出屋粟明矣战国时宅廛有征而有
 所谓里布并夫布而征之故孟子言廛无夫里之布
卷九 第 10a 页 WYG0097-0257a.png
 此周家旧法也苟里而有布屋而有粟是凡宅皆有
 征即税间架矣夫而有布是凡民皆有征即口率出
 钱矣尚得为盛世之事哉
闾师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以任其力以待
其政令以时徵其赋注国中及四郊是所主数六乡之
中自廛里至远郊也掌六畜数者农事之本也赋谓
九赋及九贡
 疏云国中及四郊是所主数者以六乡之民居在国
卷九 第 10b 页 WYG0097-0257b.png
 中及四郊其政教自有乡大夫以下施之闾师主徵
 敛直知其人数而已故云主数也政令谓赋役皆是
凡任民任农以耕事贡九谷任圃以树事贡草木任工
以饬材事贡器物任商以市事贡货贿任牧以畜事贡
鸟兽任嫔以女事贡布帛任衡以山事贡其物任虞以
泽事贡其物注贡草木谓葵韭果蓏之属
 疏按大宰以九职任万民谓任使万民各有职事有
 职事必有功有功即有贡故此论贡之法也山泽所
卷九 第 11a 页 WYG0097-0257c.png
 出物多故云其物若禹贡云海物然也九职有臣妾
 此无者以周公设经任之则有臣妾使得自生若贡
 税则无以其聚敛疏材无可税故也○王氏曰任农
 以下九等之民自国中至畺七等之地皆有之任之
 使各有所职即以其职之所有以当邦赋非九赋之
 外别有九贡也
凡无职者出夫布注独言无职者掌其九赋
 疏无职即太宰闾氏无常职转移执事者也○又云
卷九 第 11b 页 WYG0097-0257d.png
 按刘琰问载师云凡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闾师
 云凡无职者出夫布夫家之征与夫布其异如何郑
 答云夫家之征者田税如今租矣夫布者如今算敛
 在凡赋中者也以此言之若今租即夫征不得兼言
 家郑连言者挟句耳又问闾师职云凡任民任农以
 耕事贡九谷下至任虞凡八贡不道九赋下言凡无
 职者出夫布注云独言无职者掌其九赋若此者岂
 上八贡者复出八赋与无职所出夫布凡为九将自布
卷九 第 12a 页 WYG0097-0258a.png
 赋不同重计八贡未之能审也郑答曰读天官冢宰
 职则审矣无职在九赋中今此不言其馀独言此者
 此官掌敛赋兼无职者不审出算故言耳郑云读天
 官冢宰则审者按冢宰职九职九赋别九赋自邦中
 以至邦都六也加以关市山泽及币馀为九九职不
 言服数或一服之中而有职安得八赋依八贡出之
 乎言审矣者审八赋不依九职为九可知明无职之
 人非直在九职中亦在九赋中故云无职在九赋中
卷九 第 12b 页 WYG0097-0258b.png
 也○朱子语类曰载师云凡宅不毛者有里布田不
 耕者出屋粟民无职事者出夫家之征闾师又云凡
 民无职者出夫布前重后轻者前以待士大夫之有
 王者后方是庶民宅不毛为其为亭台也田不耕为
 其为池沼也凡民无职事者此是大夫家所养浮泛
 之人也○贵与马氏曰民无职者一而已载师出夫
 家之征闾师止言出夫布何也载师承上文宅不毛
 田不耕之后乃示罚之法也闾师承上文九职任民
卷九 第 13a 页 WYG0097-0258c.png
 之后乃常法也均一无职之民而待之有二法何也
 盖古人于游惰不耕及商贾末作之人皆于常法之
 外别立法以抑之如关市或讥而不征或征之讥者
 常法也征者所以抑之也閒民或出夫布或并出夫
 家之征夫布其常也并出夫家所以抑之也
凡庶民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树者无椁不
蚕者不帛不绩者不衰注掌罚其家事也盛黍稷也椁
周棺也不帛不得衣帛也不衰不得衣衰也皆所以耻
卷九 第 13b 页 WYG0097-0258d.png
不勉
 王氏曰载师任土自国中以及畺掌其大纲闾师任
 民自三农以至无常职掌其细目相为经纬
县师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
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稽三年大比则以考群吏
而以诏废置注郊里郊所居也自邦国以及四郊之内
是所主数周天下也莱休不耕者郊内谓之易郊外谓
之莱善言近
卷九 第 14a 页 WYG0097-0259a.png
 疏邦国据畿外诸侯言都鄙据畿内五百里四百里
 大都小都言稍据二百里家邑言甸据二百里六遂
 言郊里据从远郊至国中六乡之民也邦国则六服
 四郊则兼国中故云周天下也夫家犹言男女人民
 谓奴婢
若将有军旅会同田役之戒则受法于司马以作其众
庶及马牛车辇会其车人之卒伍使皆备旗鼓兵器以
帅而至注受法于司马者知所当徵寡众
卷九 第 14b 页 WYG0097-0259b.png
凡造都邑量其地辨其物而制其域注物谓地所有也
名山大泽不以封
 疏造都谓大都小都邑谓家邑也量其地者家邑二十五
 里大都百里小都五十里也辨其物者三等之地所
 有不同也域即疆域大小是也
以岁时徵野之赋贡注野谓甸稍县都也所徵赋贡与
闾师同
 疏郊内赋贡闾师徵敛郊外曰野所有赋贡县师徵
卷九 第 15a 页 WYG0097-0259c.png
 之遂师旅师敛之故云徵野之赋贡○庄渠魏民曰
 县师主天下之兵赋不属之司马而属之司徒者古
 者寓兵于农无事则属之司徒此经制也有事而后
 属之司马此权制也是故司马调兵必檄司徒之属
 先王所以防微也
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
 疏此与下为总目
乡里之委积以恤民之艰阨门关之委积以养孤老郊
卷九 第 15b 页 WYG0097-0259d.png
里之委积以待宾客野鄙之委积以待羁旅县都之委
积以待凶荒注委积者廪人仓人计九谷之数足国用
以其馀共之所谓馀法用也职内邦之移用亦如此也
皆以馀财共之少曰委多曰积乡里乡所居也羁旅过
行寄止者
 或曰门关之委积谓门关之税入所馀
凡宾客会同师役掌其道路之委积凡国野之道十里
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
卷九 第 16a 页 WYG0097-0260a.png
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注庐若今野候徙有庌也
宿可止宿若今亭有室矣候馆楼可以观望者也一市
之间有三庐一宿
 疏上经委积随其所须之处而委积此经所陈据会
 同师役行道所须故分布于道路远处须多故有积
 近处须少故有饮食及委也
凡委积之事巡而比之以时颁之
 明斋王氏曰按会同师役道路之委积此国之大用
卷九 第 16b 页 WYG0097-0260b.png
 而太府不言者盖太府九式皆主邦中所用甸稍县
 都之赋式用之馀所存甚多故廪人凡邦有会同师
 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仓人凡国家之大事共道
 路之谷积食饮之具与此所谓会同师役掌其道路
 之委积互相督领使无失误盖平日以式法之馀各
 随道路之便收贮其地卒然有用所以无馈饷刍挽
 之劳畿外邦国之法亦当如此是以虽千里征伐若
 衽席上过师也○愚按周公所以理财者无出于节
卷九 第 17a 页 WYG0097-0260c.png
 财而已唯量入为出以民间所共之数制军国之用
 复每事节养则不唯无浮额之徵而且有馀财后世
 反量出为入则中下之主直以取民之数可意为加
 减取民之数可意为加减则必不以减之为有益于
 民而以加之为无损于民一加勉应而再再加勉应
 而三至于民无可应而覆亡之祸至矣呜呼三代圣
 王视所用之财即已之财而后世视以为民之财视
 以为民之财而能爱之者鲜矣自古弱不足以亡天
卷九 第 17b 页 WYG0097-0260d.png
 下而唯贫则亡国贫犹不足以亡天下而唯民贫则
 亡苟知民贫可以亡天下而犹旦旦朘民是图此勇
 士之自啖其肉以至于毙者也悲夫
均人掌均地政均地守均地职均人民牛马车辇之力
政注政读为征地征谓地守地职之税也地守衡虞之
属地职农圃之属力征人民则治城郭涂巷沟渠牛马
车辇则转委积之属
凡均力政以岁上下丰年则公旬用三日焉中年则公
卷九 第 18a 页 WYG0097-0261a.png
旬用二日焉无年则公旬用一日焉注丰年人食四釜
之岁也人食三釜为中岁人食二釜为无岁岁无赢储
也旬均也
 愚按礼记王制云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故郑云旬
 均也明不得以旬为十日解之后儒谓丰年则三冬
 用民二十七日中年则十八日无年则九日王者之
 世力役未必若此烦重也
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不收地守地职不均地政注无
卷九 第 18b 页 WYG0097-0261b.png
力政恤其劳也无财赋恤其乏困也财赋九赋也不收
山泽及地税亦不平计地税也非凶札之岁当收税乃
均之耳
三年大比则大均注有年无年大平讣之若久不修则
数或阙
 或曰大均稽消长也○章氏曰三代役法莫详于周
 周礼五两军师之法此兵役也师田追胥之法此徒
 役也府史胥徒之有其人此胥役也比闾族党之相
卷九 第 19a 页 WYG0097-0261c.png
 保此乡役也有司徒焉则因地之善恶而均役有族
 师焉则校民之众寡以起役有乡大夫焉则辨年之
 老少以从役有均人焉则论岁之丰凶以行复役之
 法
师氏掌以美诏王注告王以善道也文王世子曰师也
者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
 疏诏王以道无文故引教世子以为證也
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
卷九 第 19b 页 WYG0097-0261d.png
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
 某氏曰和顺积中悖乱之事自不容伏
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
顺行以事师长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至德中和之德覆焘持载含容者也孔子曰中庸之为
德其至矣乎敏德仁义顺时者也说命曰敬孙务时敏
厥修乃来孝德尊祖爱亲守其所以生者也孝在三德
之下三行之上德有广于孝而行莫尊焉国子公卿大
卷九 第 20a 页 WYG0097-0262a.png
夫之子弟师氏教之而世子亦齿焉学君臣父子长幼
之道
 疏按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下文
 云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皆
 造焉故知国子之中有卿大夫之子也郑不言王太
 子及元士之适子者文略耳王制唯言太子适子不言
 弟郑兼言弟者大司乐及此下文皆云教国子弟故
 兼弟也○大戴礼保傅篇学礼曰帝入东学上亲而
卷九 第 20b 页 WYG0097-0262b.png
 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
 信则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
 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
 贵贱有差而下不踰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
 考于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
 治道得矣此五学者既成于上而百姓黎民化辑于
 下矣学成治就此殷周之所以长有道也○三礼
 宗
内则云人君之子十年出就外傅傅者教学之官
卷九 第 21a 页 WYG0097-0262c.png
 文王世子云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然则未入学时已
 有傅矣是以内则云出就外傅谓就外室而受教也
 外室在虎门之左师氏之旁而筑宫焉即谓异宫也
 年至十三则入小学小学者周则西郊之虞庠十五
 则入大学谓入于东郊之等入小学之时则太傅在
 前少傅在后当入学之时国之子弟亦从学焉至在
 休息还返别宫居宿出入则受师保之训故云入则
 有保出则有师谓燕居出入时也教谕德成由有二
卷九 第 21b 页 WYG0097-0262d.png
 傅师保之训也师保但明德艺之术出入前后教道
 而已非执经者也在小学习经典皆受之于执经者
 入大学亦从受诗书礼乐之业至于崇高其术皆大
 学正所为郑注父师司成则大司成也周礼则师氏
 之官也○大戴礼注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入
 大学此太子之礼尚书大传曰公卿之太子大夫元
 士之适子十三入小学二十入大学此王子入学之
 期内则曰十年就外傅谓公卿以下教子于家也○
卷九 第 22a 页 WYG0097-0263a.png
 朱子曰至德云者诚意正心端本澄源之事道则天
 人性命之理事物当然之则修齐治平之术也敏德
 云者彊志力行蓄德广业之事行则理之所富为日
 可见之迹也孝德云者尊祖爱亲不忘其所由生之
 事知逆恶则以得于已者为深固有以真知彼之逆
 恶而自不思为者也凡此三者虽曰各以其材品之
 高下资质之所宜而教之然亦未有专务其一而可
 以为成人者也是以列而言之以见其相须为用不
卷九 第 22b 页 WYG0097-0263b.png
 可偏废之意盖不知至德则敏德者散漫无统固不
 免乎笃学力行而不知道之讥然不务敏德而一于
 至则又无以广业而有空虚之弊不知敏德则孝德
 仅为匹夫之行而不足以通于神明然不务孝德而一
 于敏则又无以立学而有悖德之累是以兼陈备举
 而无所遗此先上之教所以本未相资精粗两尽而
 不倚于一偏也其又曰教三行者何也曰德也者得
 于心而无所勉者也行则行其所行之法而已盖不
卷九 第 23a 页 WYG0097-0263c.png
 本之以其德则无所自得而行不能以自修不实之
 以其行则无所持循而德不能以自进是以既教之
 以三德而必以三行继之也然是三者似皆孝德之
 行而已至于至德敏德则无与焉盖三者之行本无
 常师必叶于一然后有以独见而自得之固非教者
 所得而预言也唯孝德则其事为可指故又推其类
 而兼为友顺之目以详教之以为学者虽或未得于
 心而事亦可得而勉使其行之不已而得于心焉则
卷九 第 23b 页 WYG0097-0263d.png
 进乎德而无待于勉矣况其又能即是而充之以周
 于事而究其原则孰谓至德敏德之不可至哉或曰
 三德之教大学之学也三行之教小学之学也乡三
 物之为教也亦然而已○潜溪邓氏曰贤良泛言之
 师长所受学之人也
居虎门之左司王朝注虎门路寝门也王日视朝于路
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于守宜也
 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入虎闱而齿胄注虎闱教国
卷九 第 24a 页 WYG0097-0264a.png
 子之学所也公卿之子为胄子太子入学以年大小
 为次故曰齿胄○浚仪王氏曰古者养士于成均以
 观其德行虽天子之元子亦齿于士也列之于王闱
 以考其中失虽大夫元士之子亦列于王子也
司犹察也察王之视朝若有善道可行者则当前以诏

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中
中礼者也失失礼者也
卷九 第 24b 页 WYG0097-0264b.png
 某氏曰谓教以国之典故得失之迹庶临事不迷也
故书中为得杜子春云当为得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
 疏玉藻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是记君得
 失之事春秋即鲁史是也○或曰以得失诏王并教
 国之子弟
凡国之贵游子弟学焉注贵游子弟王公之子弟游无
官司者
 叶氏时曰文王世子曰师也者教之事而谕诸德者
卷九 第 25a 页 WYG0097-0264c.png
 也保也者谨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此二者
 尤世子所赖以成德者也今师保氏自诏王谏王之
 外唯及国子而不及世子郑氏乃曰公卿大夫之子
 弟师氏教之而世子亦齿焉母亦用礼记之说而为
 是言欤愚按文王世子周公之相成王以为世子则
 无为也故抗世子之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令
 成王知君臣父子长幼之义然则师保等官不言教
 世子之法意者亦抗世子之法于国子使之与世子
卷九 第 25b 页 WYG0097-0264d.png
 居乃其所以为教欤
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注举犹行也故
书举为与杜子春云当为与谓王与会同丧纪之事
 疏以王所在皆须诏以美道故也
听治亦如之注谓王举于野外以听朝
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注
兵服旃布弓剑不同也门外中门之外跸止行人不得
迫王宫也
卷九 第 26a 页 WYG0097-0265a.png
 疏其属即师氏中大夫之下有上士二人并府史胥
 徒等帅四夷之隶各以其本国之兵器及其服守王
 之门外以卫王东方南方其服布其兵剑西方北方
 其服旃其兵弓矢
朝在野外则守内列注内列藩营之在内者也其属亦
帅四夷之隶守之如守王宫
 疏朝在野外即上文听治是也○庄渠魏氏曰师保
 氏主于辅导王躬乃使兼教国子者因其宿卫王宫
卷九 第 26b 页 WYG0097-0265b.png
 也王所皆善士王谁与为不善乎
保氏掌谏王恶注谏者以礼义正之文王世子曰保也
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
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六仪一曰
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
容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注养国子以道者以
师氏之德行审谕之而后教之以艺仪也五礼吉凶宾
卷九 第 27a 页 WYG0097-0265c.png
军嘉也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也郑司农
云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五驭鸣和鸾逐水
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
借谐声也九数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
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句股也玄谓祭祀之容齐齐
皇皇宾客之容穆穆皇皇朝廷之容济济翔翔丧纪之
容累累颠颠军旅之容暨暨詻詻车马之容匪匪翼翼
 疏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镞白参连者前放
卷九 第 27b 页 WYG0097-0265d.png
 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剡注者羽头高镞低而去
 剡剡然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
 退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鸣和鸾和在式鸾在衡韩
 诗云升车则马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逐水曲
 谓随水势之屈曲而不坠水也过君表若毛传云褐
 缠旃以为门裘缠质以为槸间容握驱而入击则不
 得入谷梁亦云艾兰以为防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
 质以为槸流旁握御击者不得入是其过君表即褐
卷九 第 28a 页 WYG0097-0266a.png
 缠旃是也舞交衢衢道也御车在交道车旋应于舞
 节也逐禽左谓御驱逆之车逆驱禽兽使左当人君
 以射之人君自左射象形日月之类会意武信之类
 人言为信止戈为武会合人意也转注考老之类类
 一首文意相受左右相注处事上下之类人在一上
 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假借令长之类一字两用谐声
 江河之类九数方田已下依九章算术而言云今有
 重差云云者此汉法增之按今九章以句股替旁要
卷九 第 28b 页 WYG0097-0266b.png
 则一类也○朱子语类曰古者教法礼乐射驭书数
 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尤亲切夔教胄子只用乐大
 司徒之职也是用乐盖是教人朝夕从事于此拘束
 得心长在这上面盖为乐有节奏学他底急也不得
 慢也不得久之都换了他一副情性○潜溪邓氏曰
 保氏教养国子于道而不废六艺六仪何也曰艺者
 道之分仪者道之则游于艺习于仪而后能深于道
 古之学者洁净精微而不贼由此道也乡大夫之教
卷九 第 29a 页 WYG0097-0266c.png
 曰道艺欲艺进于道成其始保氏之教亦曰道艺欲
 艺深于道成其终古之教者合道与艺而言之故其
 教达天今之教者离道与艺而言之故卑者溺于技
 高之废应务而荡于虚也此学之大辨也
凡祭祀宾客会司丧纪军旅王举则从听治亦如之使
其属守王闱注闱宫中之巷门
 南迁柯氏曰师氏掌以美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保
 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皆居虎门之左其制何
卷九 第 29b 页 WYG0097-0266d.png
 如王制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尚书大传
 曰王子八岁而出就外舍束发而入大学公卿之世
 子大夫元士之适子十有三始入小学十八入大学
 盖虎门者天子路寝之门师民德行大学之教也保
 氏艺仪小学之教也由是观之则公宫之左必有大
 小二学可知矣王子八岁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入
 学之期也国子必十三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盖国
 子与王子共学必稍长乃知贵贱之礼上下之分且
卷九 第 30a 页 WYG0097-0267a.png
 使王子有辅仁之益故其期不同如此然则在郊之
 大学王子不入乎曰周制大学在郊者省朝会之劳
 专学业也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辟雍四门四桥
 东曰东序西曰瞽宗南曰成均北曰上庠东序即东
 胶也上庠即虞庠也其师即大司乐也乡遂都鄙宾
 兴之俊士天下侯国岁贡天子之造士国子及倅诸
 子教成材者皆学于此焉但王子之学则在公宫之
 左涖大学有时而与国子齿此记所以有将君我而
卷九 第 30b 页 WYG0097-0267b.png
 与我齿让者欲其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夫周人
 之与王子国子其教之也详其责之也深其养之也
 至王子之教其适将以宗庙社稷属之为天下得人
 也其庶将以有国有家付之为神民之主也可不慎
 欤国子之教以其席父兄之势豢宫闱之安不有师
 道之尊严则何以保自然之和禁未萌之欲又有以
 变化其气质涵养其德性也哉此师保之法所以为
 天下之大本○叶氏时曰周官三百六十属分职联
卷九 第 31a 页 WYG0097-0267c.png
 事可谓纤悉而独谏诤一职缺然不详仅师氏掌以
 美诏王保氏掌谏王恶一语而已以二官考之则皆
 守卫王宫者也其教国子以德而养国子以道者亦
 皆守卫之人居王之左右前后备王之顾问应对盖
 已循诱其善潜格其非于冥嘿之中正不必昌言显
 谏发声徵色之为也又况周之设官分职平时之诏
 王为治者不一人也冢宰则诏王驭臣民诏王废置
 百官府司会则诏王废置天府则诏王察群吏之治
卷九 第 31b 页 WYG0097-0267d.png
 廪人则诏王杀国用太史闰月则诏王居门小史则
 诏王忌讳内史则诏王听治司士则诏王治小臣则
 诏王法仪长幼尊卑无非诏王之职出入起居无非
 诏王之时是不特一师氏诏王而已也以至臣民之
 复逆太仆达之三公孤卿之复逆小臣达之群吏庶
 民之复逆御仆达之民有可询则有外朝穷有可达
 则有路鼓苟有过恶岂有不得闻者哉是又不特一
 保氏谏王而已是故瞽诵诗諌则瞽矇之官得言矣
卷九 第 32a 页 WYG0097-0268a.png
 士傅言谏则士师之官得言矣商旅市议则司市之
 官得言矣兽臣有箴则山虞之官得言矣巷伯伤谗
 则寺人有言矣扬觯饮酒则膳夫有言矣古人不以
 谏名官而人得以谏虽至春秋此意未泯自汉武置
 谏大夫专掌议论于是乎有谏官之名郑昌讼宽饶
 则曰臣官以谏为名不敢不言鲍宣论何武亦曰官
 以谏诤为职不敢不竭愚夫职在谏诤而后得以言
 事非谏诤而言事宁不越职乎愚故始疑周人之不
卷九 第 32b 页 WYG0097-0268b.png
 设谏官而终喜周人谏诤之路广始喜汉人之专设
 谏官而终咎汉人谏诤之路狭○庄渠魏氏曰师氏
 以辅王保氏以弼王事相因也先王有师臣者有友
 臣者王于公孤则师之矣于师保则友之矣师严而
 友亲相须以成就圣德后世人主不知务学故师友
 道废人臣唯仆仆为恭汉置谏议大夫唐宋各置拾
 遗补阙人主曷尝与之为友哉呜呼帝王富有天下
 贵为天子崇高极矣惟隆师亲友使德为圣人尊荣
卷九 第 33a 页 WYG0097-0268c.png
 莫大焉乃徒自尊而不知尊贤此世道升降第一关
 系也○明斋王氏曰按虞廷教胄子止典乐一官其
 教法惟直宽刚简四德诗乐二事周礼若天官之宫正
 宫伯地官之师氏保氏春官之大司乐夏官之司士
 诸子秋官之宫禁皆主于教庶子烦简不同何也夫
 周制每大事则六官皆在此固设官之深意岂以胄
 子之教国家莫大之事而六官有不与者哉然所司
 未尝不专而教法未始不同也盖大司乐教以乐德
卷九 第 33b 页 WYG0097-0268d.png
 乐语乐舞与夫春诵夏弦秋礼冬书此自幼至长在
 于学宫教以诗书礼乐也师氏教以德行保氏教以
 道艺此则大司徒敬敷五教故因其在次舍閒暇家
 庭之中或初仕为近侍之臣而教之以修已治人之
 事也若宫伯所掌纠其德行教之道艺专指在王宫
 宿卫之时而教其大凡司士掌国子之士治诸子掌
 国子之倅之戒令教治则以大司马主辨论官材故
 凡国子之已仕未仕者皆得与闻其教事司寇则以
卷九 第 34a 页 WYG0097-0269a.png
 刑而寓教是三官俱主管摄而非教之专官也然其
 所以教则所谓德行乐德何异于虞之四德所谓乐
 语乐舞六艺六容云者又岂外于虞之诗乐也哉
司谏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正其行而强之道艺
巡问而观察之以时书其德行道艺辨其能而可任于
国事者注朋友相切磋以善道也强犹劝也学记曰强
而弗抑则易巡问行问民间也可任于国事任吏职
 魏氏曰此访求人才也宾兴有常此则察举遗逸
卷九 第 34b 页 WYG0097-0269b.png
以考乡里之治以诏废置以行赦宥注因巡问劝强万
民而考乡里吏民罪过以告王所当罪不
 疏以巡问观察万民则知吏之治不故郑兼吏民总
 言之○魏氏曰太宰岁终考察吏治以诏废置法之
 经也王时遣使者出而访察吏治法外意也此圣人
 所以明目达聪而无壅蔽之患也欤○仲舆郝氏曰
 行赦宥谓民有失教误犯者告于王赦之
司救掌万民之邪恶过失而诛让之以礼防禁而救之注
卷九 第 35a 页 WYG0097-0269c.png
 邪恶谓侮慢长老语言无忌而未丽于罪者过失亦
 由邪恶酗醟好讼若抽拔兵器误以行伤害人丽于罪
 者诛诛责也古者重刑且责怒之未即罪也
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士加明刑耻诸嘉
石役诸司空注罚谓挞击之也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
书其邪恶之状著之背也嘉石朝士所掌在外朝之门
左使坐焉以耻辱之既而役诸司空使事官作之也坐
役之数存于司寇
卷九 第 35b 页 WYG0097-0269d.png
其有过失者三让而罚三罚而归于圜土注圜土狱城
也过失近罪昼日任之以事而收之夜藏于狱亦加明
刑以耻之不使坐嘉石其罪已著未忍刑之
 疏未忍刑之者其罪虽著比五刑之罪又轻故未忍
 刑之也○王氏曰盖圣人之恶恶也非有与于已故
 其让其罚其役其归圜土宽柔不遽不过欲使之生
 其耻心以彊其罢不丽于刑而已后人之恶恶也皆
 出于已有是恶即以是刑加之岂有冀其归于善之
卷九 第 36a 页 WYG0097-0270a.png
 意哉故每至于残忍过中而无暇再三申教之也
凡岁时有天患民病则以节巡国中及郊野而以王命
施惠注天患谓灾害也节旌节也施惠赒恤之
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注难相与为仇雠谐犹
调也
凡过而杀伤人者以民成之注过无本意也成平也郑
司农云以乡里之民共和解之春秋传曰惠伯成之
 疏左氏传文七年鲁穆伯娶于莒曰戴已其娣声已
卷九 第 36b 页 WYG0097-0270b.png
 戴已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已辞则为襄仲聘焉又
 云且为仲迎及鄢陵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仲请攻之
 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曰臣闻兵作于内为乱于外
 为寇寇犹及人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
 寇雠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注云平二子使仲舍
 之公孙敖反之复为兄弟如初
鸟兽亦如之注过失杀伤人之畜产者
凡和难父之雠辟诸海外兄弟之雠辟诸千里之外从
卷九 第 37a 页 WYG0097-0270c.png
父兄弟之雠不同国君之雠视父师长之雠视兄弟主
友之雠视从父兄弟注和之使辟于此不得就而仇之
主大夫君也
弗辟则与之瑞节而以执之注瑞节玉节之剡圭也和
之而不肯辟者是不从王命也王以剡圭使调人执之
治其罪
凡杀人有反杀者使邦国交雠之注反复也复杀之者
此欲除害弱敌也邦国交雠之明不和诸侯得者即诛
卷九 第 37b 页 WYG0097-0270d.png

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令勿雠雠之则死注义宜也谓
父母兄弟师长尝辱焉而杀之者如是为得其宜虽所
杀者人之父兄不得雠也使之不同国而已
 明斋王氏曰杀人而义者被杀者不义也若为奸盗
 而被杀之类被杀者子孙不为仇仇之则服死刑罪
 其党恶不服义也不同国三字衍文
凡有斗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先动者诛之注斗
卷九 第 38a 页 WYG0097-0271a.png
怒辨讼者也不可成不可平也
 王氏曰斗怒乃仇杀之渐亦和而平之平之不服则
 书其应和之端于史首发难者即为不直而诛之则
 莫敢先动矣○盱江何氏曰或曰杀人者死邦之大
 法也彼既杀人父兄盍以王法诛之奈何使其子弟
 雠之耶愚曰法有经权情有故误杀人之父可诛也
 如鲁轨之杀徐达之则不可诛也杀人之兄可诛也
 如田横之杀丽食其则不可诛也原情以定法因法
卷九 第 38b 页 WYG0097-0271b.png
 以求情可也必若逞私忿肆奸威以屠戮无辜则所
 谓不待教而诛者又何谐和之有哉
媒氏掌万民之判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
妇也丧服传曰夫妻判合郑司农云主万民之判合
 何氏曰判别也男女之合必行媒者以有别也
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注郑司农云成
名谓子生三月父名之
 疏按内则三月之末父执子右手咳而名之
卷九 第 39a 页 WYG0097-0271c.png
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注二三者天地相承覆之
数也易曰参天两地而倚数
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注书之者以别未成昏礼者
郑司农云入子谓嫁女者也玄谓言入子者容媵侄娣
不聘之者
 疏庄公十九年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公羊云
 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是其
 义也媒氏掌万民之判得有媵与侄娣者庶人或无
卷九 第 39b 页 WYG0097-0271d.png
 妾亦容有者且媒氏所掌虽以万民为主亦容有尊
 者娶法故郑云云知不聘者见内则云聘则为妻奔
 则为妾故也又按隐二年冬伯姬归于纪七年春三
 月叔姬归于纪何休曰叔姬者伯姬之媵也至是乃
 归者待年父母国也○或曰入子再嫁而携其子入
 夫家者○王氏曰书之别未成婚者且以息争端也
中春之月令会男女注中春阴阳交以成昏礼顺天时

卷九 第 40a 页 WYG0097-0272a.png
 疏王肃云吾幼为郑学之时为谬言寻其义乃知古
 人可以于冬自马氏以来乃因周官而有二月之说
 诗东门之扬其叶牂牂毛传云男女失时不逮秋冬
 孙卿曰霜降逆女冰泮杀止诗曰将子无怒秋以为
 期士如归妻迨冰未泮为此验也又按诗云有女怀
 春吉士诱之春日迟迟女心伤悲绸缪束刍三星在
 隅我行其野蔽芾其樗仓庚于飞熠耀其羽殷颂曰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月令仲春玄鸟至之日以大牢
卷九 第 40b 页 WYG0097-0272b.png
 祠于高禖玄鸟生乳之月以为嫁娶之候天子重之
 而亲祀焉夏小正曰二月冠子嫁女娶妻之时秋以
 为期此淫奔之诗凡此皆与仲春合也礼诸侯越国
 娶女及冰未泮请期乃足容往返二月正可为昏然
 则以二月为得其实也
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注重天时权许之也
 潜溪邓氏曰奔者不禁将淫奔不禁乎是诲淫也曰
 非也礼不云奔者为妾乎奔疾速之义也女子必六
卷九 第 41a 页 WYG0097-0272c.png
 礼备而后行时至听奔谓不备礼而昏焉可也易归
 妹以须反归以娣是也然亦听为妾而已不以于会
 男女之正又明非中春犹禁也防之至也
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注无故谓无丧祸之变也有
丧祸者娶得用非中春之月杂记曰已虽小功既卒哭
可以冠子娶妻
 疏令即上中春令会男女之令男女有丧祸之故得
 不用中春令无故不用令则罪罚之也引杂记者證
卷九 第 41b 页 WYG0097-0272d.png
 丧祸之故于月数满虽非中春可以嫁娶也
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注司犹察也无夫家谓男
女之鳏寡者
 王氏曰按程子云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已失节也此
 云司无夫家而会之非欤夫天下之人上智寡而中
 材众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固女子之节苟尽责以此
 事则失所者必多且非贞节之人徒使之不嫁以避
 失节之名则其阴至于败俗必有甚者故圣人于牧
卷九 第 42a 页 WYG0097-0273a.png
 民之政而开为此法所以待中人其娶之者即孟子
 所谓娶妻非为养而有时乎为养也
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注纯实缁字也纳币
用缁妇人阴也凡于娶礼必用其类五两十端也必言
两者欲得其配合之名十者象五行十日相成也士大
夫乃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谷圭诸侯加以大璋
 疏凡嫁子娶妻舍尊卑但云缁帛文主庶人耳○叶
 氏曰古者纳币不过于此则是婚姻之礼虽详而其
卷九 第 42b 页 WYG0097-0273b.png
 仪实略略其仪而详其礼此婚姻所以及时而男女
 所以得正欤
禁迁葬者与嫁殇者注迁葬谓生时非夫妇死既葬迁
之使相从也殇十九已下未嫁而死者生不以礼相接
死而合之是亦乱人伦者也
 王氏谓迁葬民有迁徙而屑屑于迁其旧葬以附其
 夫或妇者死者体魄不安生者不尽人道禁之者裁
 民以义也
卷九 第 43a 页 WYG0097-0273c.png
凡男女之阴讼听之于胜国之社其附于刑者归之于
士注阴讼争中冓之事以触法者胜国亡国也亡国之
社奄其上而栈其下使无所通就之以听阴讼明不当
宣露其罪不在赦宥者直归士而刑之不复以听士司
寇之属诗云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
可道也言之丑也
 疏按诗召伯听男女之讼于甘棠之下此谓周公未
 制礼时也○邓氏曰国之亡必始于男女之无别故
卷九 第 43b 页 WYG0097-0273d.png
 就而听之惕之也
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注量豆区斗斛之属
度丈尺也
 疏此经与下文为总目治即下文云听大治小治是
 也教即下文以次叙分地等谓教之处置货物是也
 政者以政令禁物靡等是也刑者以刑罚禁暴是也
 量度下文以量度成贾是也禁令者下文以贾民禁
 伪是也
卷九 第 44a 页 WYG0097-0274a.png
以次叙分地而经市注次谓吏所治舍思次介次也若
今市亭然叙肆行列也经界也
 疏司市之官以次叙二事分地置之而以经界其市
 使各有处所不相杂乱也
以陈肆辨物而平市注陈犹列也辨物物异肆也肆异
则市平
以政令禁物靡而均市注物靡者易售而无用禁之则
市均郑司农云靡谓侈靡也
卷九 第 44b 页 WYG0097-0274b.png
以商贾阜货而行布注通物曰商居卖物曰贾阜犹盛
也郑司农云布谓泉也
 疏商贾或通货或在市卖之则货阜而泉流矣
以量度成贾而徵儥注徵召也儥买也物有定贾则买
者来也
 贾音嫁下同成贾定贾奠物贾其贾平大贾小贾贾
 贱恒贾故贾凡十二音嫁馀音古儥音育叉音笛
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
卷九 第 45a 页 WYG0097-0274c.png
 或曰大券曰质小券曰剂
以贾民禁伪而除诈注贾民胥师贾师之属必以贾民为
之者知物之情伪与实诈
 疏情伪既据物而言则实诈据人而说也
以刑罚禁暴而去盗注刑罚宪徇扑
以泉府同货而敛赊注同共也同者谓民货不售则为
敛而买之民无货则赊贳而予之
 贳音世货也○或曰官民相通故曰同货
卷九 第 45b 页 WYG0097-0274d.png
大市日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
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注市杂聚之处言主者谓
其多者也百族必容来去商贾家于市城贩夫贩妇朝
资夕卖因其便而分为三时之市所以了物极众郑司
农云百族百姓也
 疏百族或在城内或在城外容其来往故于日
 后主之
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奠贾上
卷九 第 46a 页 WYG0097-0275a.png
旌于思次以令市市师涖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
涖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注凡市入谓三时之市市者
入也胥守门察伪诈也必执鞭度以威正人众也度谓
殳也因刻丈尺耳
 疏鞭度连言则一物以为二用非以系鞘于上则为
 鞭以长丈二因刻丈尺则为度
群吏胥师以下也平肆平卖物者之行列使之正也展
之言整也成平也会平成市物者也奠读为定整饬会
卷九 第 46b 页 WYG0097-0275b.png
者使定物价防诳豫也
 疏使定物价所以防豫为欺诳者
上旌者以为众望也见旌则知当市也思次若今市亭
也市师司市也介次市亭之属别小者也郑司农云思
辞也次市中候楼也玄谓思当为司声之误也
 或曰思次取见利思义也介次亦取见利不苟之
 意
凡万民之期于市者辟布者量度者刑戮者各于其地
卷九 第 47a 页 WYG0097-0275c.png
之叙注期谓欲卖买期决于市也量度者若今处斗斛
及丈尺也故书辟为辞郑司农云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玄谓辟布市之群吏考实诸泉入及有遗忘
 疏辟布解后郑不从司农谓辟法也民将物来鬻于
 市肆长各考量物数得实税入于市之泉府知市物
 有税者按下文云国凶荒市无征明不凶荒有征矣
 遗忘谓群吏考实泉之处有遗忘者使归令本主识
 认之○某氏曰市井嚣杂则百务壅滞故事各以地
卷九 第 47b 页 WYG0097-0275d.png
 分叙
凡得货贿六畜者亦如之三日而举之注得遗忘者亦
使置其地货于货之肆马于马之肆则主求之易也三
日而无识认者举之没入官
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
亡靡者使微注利利于民谓物实厚者害害于民谓物
行沽者使有使阜起其贾以徵之也使亡使微抑其贾
以却之也侈靡细好使富民好奢微之而已郑司农云
卷九 第 48a 页 WYG0097-0276a.png
亡者使有无此物则开利其道使之有
 魏氏曰古者命市纳贾以观民情之好恶风俗之得
 失政治之污隆系焉是故起其贾以徵之正民之所好也
 抑其贾以却之正民之所恶也昔齐侯问市价晏子
 对曰踊贵屦贱而齐侯为之省刑乃知司市之所治
 抑未也其本系于上之人尔
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注玺节印章如今斗检封矣
使人执之以通商
卷九 第 48b 页 WYG0097-0276b.png
 愚按玺节上操正所以行其起贾抑贾之权若今之
 盐引茶引亦玺节之遗然唯藉以𣙜利而已
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注有灾害物贵市不税
为民之乏困也金铜无凶年因物贵大铸泉以饶民
 疏物贵者其物止谓米谷馀物并贱也○管子曰汤
 七年旱禹五年水人之无𥼷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
 金铸币而赎人之无𥼷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
 以救人之困夫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
卷九 第 49a 页 WYG0097-0276c.png
 墅东西南北去周七八千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
 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记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
 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三币握之则非有
 补于煖也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先王以守财物以
 御人事而平天下也是以命之曰衡衡者使物一高
 一下不得有调也○东莱吕氏曰三代之时所以作
 钱币权一时之宜本非先王财货之本处论国用三
 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以三十年通制则有九年之食
卷九 第 49b 页 WYG0097-0276d.png
 以为财货之盛三登曰太平王道之盛也以此知古
 人论财但论九年之积初未尝论所藏者数万千缗
 何故所谓农桑衣食财货之本钱布流通不过权一
 时之宜而已先有所谓谷粟泉布之权方有所施若
 无其本虽积镪至多何补盈虚之数所以三代已前
 论财赋者皆以谷粟为本所以九贡九赋用钱币为
 赋者甚少俸禄亦是颁田制禄君卿大夫不过以采
 地为多寡亦未尝以钱帛为禄是故三代之人多地
卷九 第 50a 页 WYG0097-0277a.png
 著不为末作汉初尚有古意王公至佐吏所谓万石
 千石百石亦是以谷粟制禄至武帝有事四夷国用
 不足于是立告缗之法以括责天下自此古意渐失
 钱币方重自汉至唐惟五铢开元最为得中本朝初
 用开元法其钱皆可久行自太宗以张齐贤为江南
 转运务欲多铸钱自此开元之法一变而钱皆恶薄
 不可用不知国家所以设钱以权轻重本末未尝取
 利论财讣不精者但以铸钱所入多为利殊不知权
卷九 第 50b 页 WYG0097-0277b.png
 归公上铸钱虽多利之小者权归公上利之大者南
 齐孔顗论铸钱不可以惜铜爱工若不惜铜则铸钱
 无利若不得利则私铸不起私铸不起则敛散归公
 上此其利之大者徒徇小利钱便恶薄如此则奸民
 务之私铸纷起利孔四散乃是以小利失大利孔顗
 斯言可谓不易之论
凡市伪饰之禁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
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注玄谓王制曰用器不中度不
卷九 第 51a 页 WYG0097-0277c.png
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
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五谷不时
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
中杀不粥于市亦其类也
 潜溪邓氏曰在民若以水和米麻代丝之类民所造
 也在商若以石为玉冀产为扬产之类行货者所饰
 也在贾若饰今为古饰陈为新之类居货者所饰也
 在工陶中窳铜和锡之类造作者所饰也
卷九 第 51b 页 WYG0097-0277d.png
市刑小刑宪罚中刑徇罚大刑扑罚其附于刑者归于
士注徇举以示其地之众也扑挞也郑司农云宪罚播
其肆也
 或曰宪罚谓县示责让
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
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注谓诸侯及夫
人世子过其国之市大夫内子过其都之市也市者人
所交利而行刑之处君子无故不游观焉若游观则施
卷九 第 52a 页 WYG0097-0278a.png
惠以为说也国君则赦其刑人夫人世子命夫命妇则
使之出罚异尊卑也此王国之市而说国君以下过市
者诸侯之于其国与王同以其足以互明之
 魏氏曰不言王者至尊不敢指斥故举国君为况
 邓氏曰刑人赦何也曰司寇言之矣士师协日刑杀
 君欲免之则亲会其期而赦之言非是无过也○愚
 按罚幕帟盖帷何也幕帟盖帷皆自蔽之物也市利
 之薮也好利小人之行也小人之行不可以示通国
卷九 第 52b 页 WYG0097-0278b.png
 者也罚幕帟盖帷言当自蔽藏耻之也朝在前而市
 在后之意也
凡会同师役市司帅贾师而从治其市政掌其卖价之
事注市司司市也儥买也会同师役必有市者大众所
在来物以备之
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注成平也会
者平物贾而来主成其平也人民奴婢也珍异四时食

卷九 第 53a 页 WYG0097-0278c.png
 疏质人主平物价则有常估不得妄为贵贱也
凡卖儥者质剂焉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注玄谓质剂者
为之券藏之也大市人民牛马之属用长券小市兵器
珍异之物用短券
掌稽市之书契同其度量壹其淳制巡而考之犯禁者
举而罚之注稽犹考也治也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
 疏小宰职云听取予以书契
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杜子春云淳当为纯纯谓幅
卷九 第 53b 页 WYG0097-0278d.png
广制谓匹长也皆当中度量
 陈氏曰舜以五岁同度量周十有一岁同度量此步
 尺所以一而得其正也后世之尺或以黍或以忽或
 以指然黍有大小丝有钜细指有长短此步尺所以
 异也○周公颁度量出以内宰掌以司市以合方氏
 一之以质人行之同之其同民心出治道如此
凡治质剂者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
期内听期外不听注谓赍券契者来讼也以期内来则
卷九 第 54a 页 WYG0097-0279a.png
治之后期则不治所以绝民之好讼且息文书也郊远
郊也野稍甸也都小都大都
 王氏曰既质剂而复有所谓治者盖人之奸伪无穷
 物之外饰不测有用后而得其情者亦有货物多不
 及详检者故因地之远近为此期限过期不治欲民
 及时正明其交易不使讼无已时官民俱劳也
廛人掌敛市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注
布泉也郑司农云絘布列肆之税布杜子春云总当为
卷九 第 54b 页 WYG0097-0279b.png
儳谓无肆立持者之税也玄谓总读如租𥡥之𥡥𥡥布
谓守斗斛铨衡者之税也
 疏廛人掌依行肆不得为无肆立持故后郑破子春
 为租𥡥之𥡥下肆长云敛其总布是无肆立持故注
 从子春总当为儳也
质布者质人之所罚犯质剂者之泉也罚布者犯市令
者之泉也廛布者货贿诸物邸舍之税
 俊卿章氏曰孟子曰市廛而不征周官则有市之征
卷九 第 55a 页 WYG0097-0279c.png
 布园廛二十而一又曰关市讥而不征周官则有关市
 之征又曰泽梁无禁周官则有山林川泽虞衡之官
 先儒多谓孟子之说是文王治岐之初姑从简易以
 便民至周官始增其制其说果然乎不然乎○又曰
 先王之制既税其物不征其廛既征其廛不征其税
 所谓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也若曰既征其廛又征
 其物则周家之政荒矣○何氏曰絘布胥师所取在
 次之泉也总布肆长总敛在肆之泉也质布质人所
卷九 第 55b 页 WYG0097-0279d.png
 税质剂者之泉也罚布司市所举犯市令者之泉也
 廛人本敛廛布而兼敛诸布者欲使知取其物之税
 不得取其地之税也五布皆入于泉府将以敛市之
 滞货也○魏氏曰官铸泉散于民间有散无敛则泉
 法不行官设法以收之不入外府而入泉府者还以
 便民也
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注以当税给作器物

卷九 第 56a 页 WYG0097-0280a.png
 疏屠者亦有地税若山虞泽虞之等所出税皆云以
 当邦赋邦赋即地税之类是也
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于膳府注珍异四时食物也
不售而在廛久则将瘦臞腐败为买之入膳夫之府所
以纾民事而官不失实
 疏考工记梓人云大胸臞后臞细小之义○按先郑
 谓滞货不售者官为居之然经云入于膳府明珍异
 非货物故后郑破从四时食物也
卷九 第 56b 页 WYG0097-0280b.png
胥师各掌其次之政令而平其货贿宪刑禁焉注宪表
县之
察其诈伪饰行儥慝者而诛罚之注郑司农云儥卖也
慝恶也谓行且卖奸伪恶物者玄谓饰行儥慝谓使人
行卖恶物于市巧饰之令欺诳买者
 魏氏曰饰行以事欺人儥慝卖滥恶之物者
听其小治小讼而断之
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
卷九 第 57a 页 WYG0097-0280c.png
而奠其贾然后令市凡天患禁贵儥者使有恒贾注恒
常也谓若贮米谷棺木而睹久雨疫病者贵卖之因天
灾害阨民使之重困
四时之珍异亦如之注荐宗庙之物
 疏此珍异亦是富人贱时豫贮而后贵时卖之按月
 令四时有珍异之物皆云先荐寝庙故郑以为荐宗
 庙之物举重而言也
凡国之卖儥各帅其属而嗣掌其月注儥买也故书卖
卷九 第 57b 页 WYG0097-0280d.png
为买郑司农云谓官有所斥卖贾师帅其属而更相代
直月为官卖之均劳逸
 按王氏郝氏皆依故书作买儥谓空乏而欲买于民
 或有所贮蓄当斥卖于民皆更代掌之
凡师役会同亦如之
 愚按贾师禁贵儥者使有恒贾亦是三代已前之事
 盖三代圣王养民者周而取民者略国中商贾五口
 而当农夫一人亦受田于国荒则去几札丧则无征
卷九 第 58a 页 WYG0097-0281a.png
 王之加惠甚沃也至市政森严所以使之安其业而
 乐乐利利者尤备是故当其贪渔无厌乘天患而高
 价厉民则贾师为之展成而奠贾后世皆民自为养
 而关津之吏因公擅敛以掊剋之无所不至倘贾师
 之法行则惟有裹足不至而小民坐槁而已矣赵清
 献在会稽不损粟价四方商贾辐辏岁凶而民不饥
 后世有以禁民贵粜为救荒之奇策者此刍狗周官
 而不知润泽者也
卷九 第 58b 页 WYG0097-0281b.png
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斗嚣者与其暴乱者出入相
陵犯者以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抟而戮之注
嚣欢也郑司农云属游饮食群饮食者
 某氏曰陵犯私恶相侵游饮食私好相结
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抟之注不
物衣服视占不与众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
掌执市之盗贼以徇且刑之
 疏上司市市中之刑无过宪徇扑附于刑者归于士
卷九 第 59a 页 WYG0097-0281c.png
 此掌执市之盗贼以徇且刑之亦无过小盗徇扑而
 已故云以徇且刑之若直徇者不必有刑其刑者必
 徇故徇刑两言之也
胥各掌其所治之政执鞭度而巡其前掌其坐作出入
之禁令袭其不正者注杜子春云袭谓掩捕其不正者
 王氏曰坐作出入谓大市朝市夕市各有作止之期
 与出入之候无得争先后期以乱市法
凡有罪者挞戮而罚之注罚之使出布
卷九 第 59b 页 WYG0097-0281d.png
 潜溪邓氏曰四时珍异养老慈幼者需以共故贵儥
 亦禁之教孝慈教睦焉坊出入教让正坐作教礼群
 聚而饮酒诰疾之矣故禁之禁之者作俭勤教敬悫
 厚民敦俗之道也一市耳而治教礼政刑之道毕具
 道靡间故也欲正人心匡失俗者其必谨诸此矣
肆长各掌其肆之政令陈其货贿名相近者相远也实
相近者相尔也而平正之注尔亦近也俱是物也使恶
者远善善自相近郑司农云谓若珠玉之属俱名为珠
卷九 第 60a 页 WYG0097-0282a.png
俱名为玉而贾或百万或数万恐农夫愚民见欺故别
异令相远使贾人不得杂乱以欺人
 疏使恶者远善释经名相近者相远善自相近释经
 实相近者相尔先郑注直释名相近者相远则实相
 近者其义可知故也举珠玉贵者而馀物亦尔○何
 氏曰正者正其物之名平者平其价之实
敛其总布掌其戒禁注杜子春云总当为儳
 疏肆长各主一肆掌其无肆立持之布故后郑引而
卷九 第 60b 页 WYG0097-0282b.png
 从之也○或曰谓一市之税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
其贾买之物楬而书之以待不时而买者买者各从其
抵都鄙从其主国人郊人从其有司然后予之注郑司
农云不时买者谓急求者也抵故贾也主者别治大夫
也然后予之为封符信然后予之玄谓抵实抵字抵本
也本谓所属吏主有司是也
 李氏曰主谓都鄙大夫有司谓乡遂之吏有此符信
卷九 第 61a 页 WYG0097-0282c.png
 然后予之恐奸民乘时贩卖官为所欺而民不沾实
 惠也○马氏曰买之于方滞之时卖之于欲买之际
 此与常平贱籴贵粜之意同泉府则以钱易货常平
 则以钱易粟其本意皆以利民非谋利也然后世常
 平之法转而为和籴且以其所储它用而不以济民
 则唯恐其数之不多利之不羡于是亦以理财之法
 视之矣
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注郑司农云赊
卷九 第 61b 页 WYG0097-0282d.png
贳也以祭祀丧纪故从官贳买物
 疏先郑之意以祭祀丧纪二者事大故赊与民不取
 利
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注有
司其所属吏也与之别其贷民之物定其贾以与之郑
司农云贷者谓从官借本贾也故有息使民弗利以其
所贾之国所出为息也假令其国出丝絮则以丝絮偿
其国出絺葛则以絺葛偿玄谓以国服为之息以其于
卷九 第 62a 页 WYG0097-0283a.png
国服事之税为息也于国事受园廛之田而贷万泉者
则期出息五百王莽时民贷以治产业者但计赢所得
受息无过岁什一
 疏郑引载师园廛二十而一故贷万泉者期出息五
 百则近郊十一者万泉期出息一千远郊二十而三
 者万泉期出息一千五百甸稍县都之民万泉期出
 息二千郑云园廛略举以言之也○某氏曰辨而授
 之恐有诈为贫而贷者故必与其有司辨其果贫而
卷九 第 62b 页 WYG0097-0283b.png
 后授之庶不为所欺也○昭明王氏曰息保息之息
 使民为国服役以偿所贷是民得以其力济其急生
 息之也
凡国之财用取具焉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馀注会
计也纳入也入馀于职币
 水心叶氏曰熙宁大臣慕周公之理财为市易之司
 以夺商贾之赢分天下以债而取其什二之息曰此
 周公泉府之法也天下之为君子者又从而争之曰
卷九 第 63a 页 WYG0097-0283c.png
 此非周公之法也周公不为利也其人又从而解之
 曰此真周公之法也圣人之意六经之书而后世不
 足以知之以此嗤笑其辨者然而其法行而天下终
 以大弊故今之君子真以为圣人不理财言理财者
 必小人而后可矣夫泉府之法敛市之不售货之滞
 于民用者以其贾买之其馀者祭祀丧纪皆有数而以
 国服为之息若此者真周公所为也何者当是时天
 下号为齐民未有特富者也开阖敛散轻重之权一
卷九 第 63b 页 WYG0097-0283d.png
 出于上均之田而使之耕筑之室而使之居衣食之
 具无不毕与然而祭祀丧纪犹有所不足则取于常
 数之外若是者周公不与则谁与之将无以充其用
 而恤之也则民一切仰上而其费无名故赊而贷之
 使以日数偿而以其所服者为息且其市之不售货
 之滞于民用者民不足于此而上不敛之则为不仁
 则二者之法非周公谁为之盖三代固行之矣今天
 下之民不齐久矣开阖敛散轻重之权不一出于上
卷九 第 64a 页 WYG0097-0284a.png
 而富人大贾分而有之不知其几千百年也而遽夺
 之可乎夺之可也嫉其自利而欲为国利可乎呜呼
 居今之世周公固不行是法矣夫学周公之法于数
 千岁之后世异时殊不可行而行之者固不足以理
 财也谓周公不为是法而以圣贤之道不出于理财
 者是足为深知周公乎且使周公为之固不以自利
 虽百取而不害而况其尽与之乎然则奈何君子避
 理财之名苟欲以不言利为义坐视小人为之亦以
卷九 第 64b 页 WYG0097-0284b.png
 为当然而无怪也徒从其后频蹙而议之厉色而争
 之耳然则仁者固如是耶○贵与马氏曰按周礼一
 书先儒信者半疑者半其所以疑之者不过病其官
 冗事多琐碎烦扰耳然愚尝论之经制文物至周而
 备有一事必有一官无足怪者自汉以来亦复如是
 特官名不袭六典之旧耳独与百姓交涉之事则后
 世惟以简易阔略为便而以周礼之法行之必至于
 厉民而阶乱王莽之王田市易介甫之青苗均输是
卷九 第 65a 页 WYG0097-0284c.png
 也后儒见其效如此于是疑为歆莽之伪书而不可
 行或以为无关睢麟趾之意则不能行愚俱以为未
 然盖周礼者三代之法也三代之时则非直周公之
 圣可行虽中主能行之三代之后则非直王莽之矫
 诈介甫之执愎不可行而虽贤哲亦不能行其故何
 也盖三代之时寰宇悉以封建天子所治不过千里
 公侯则自百里以至五十里卿大夫又各有世食禄
 邑分土而治家传世守民之服食日用悉仰给于公
卷九 第 65b 页 WYG0097-0284d.png
 上而上之人所治其民者不啻如祖父之于其子孙
 家主之于其臧获虽诸侯卿大夫未必皆贤然既世
 守其地与民则不容不视为一体既视为一体则奸
 弊无由生而良法可以世守矣自封建变为郡县为
 人君者宰制六合穹然于其上而所以治其民者则
 委之百官有司郡守县令为守令者率三载更代虽
 有龚黄之慈良王赵之明敏其始至也茫然如入异
 境期月之后其善政方可纪才再期而已及瓜矣疲
卷九 第 66a 页 WYG0097-0285a.png
 愞贪鄙之人则视其官如逆旅传舍视其民如飞鸿
 土梗发政施令不过受成于吏手而欲以周官之法
 行之则事烦而政必扰民必病教养之恩未孚而追
 呼之苛挠已极矣是以后之言善政者必曰事简昔
 子产听郑国之政其所施为者曰都鄙有章上下有
 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此俱周官之法也然一年而
 舆人谤之曰孰杀子产吾其与之三年而诵之曰子
 产而死谁其嗣之郑国土地褊小在后世则一郡耳
卷九 第 66b 页 WYG0097-0285b.png
 夫以子产之贤智当一郡守之任其精神必足以周
 知情伪洞究得失况周制在当时亦未至尽隳然稍
 欲更张则未能遽当人心必俟摩以岁月然后谤讟
 者转而讴歌况贤不及子产所涖不止一郡且生乎
 千载之后乃不察时宜不恤人言而必欲行之乎王
 介甫是也介甫所行变常平而为青苗诿曰此周官
 泉府之法也当时诸侯极力争之不可得而天下嚣
 然几致大乱左氏传言郑饥子皮以子展之命饩国
卷九 第 67a 页 WYG0097-0285c.png
 人粟户一钟宋饥司城子罕请于平公出公粟以贷
 使大夫皆贷司城氏贷而不书为大夫之无者贷宋
 无饥人齐陈氏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则春秋之
 时官之于民固有赊贷之事也虽当时未尝取二分
 之息如青苗之为然熙宁诸贤所言非病其取息之
 多也盖以为贫者愿贷贷与之而不能偿则亏官富
 者不愿贷抑配予之而并令保任贫者代偿所逋则
 损民两无所益固不若常平之交手相付听从民便
卷九 第 67b 页 WYG0097-0285d.png
 之为简易两得之然左氏所述郑宋齐之事谓之善
 政未尝见其有熙丰之弊何也盖郑宋齐列国也其
 所任者罕氏乐氏陈氏则皆有世食禄邑与君分土
 而治者也介甫所宰者天下也其所任者六七少年
 使者四十馀辈与夫州县小吏则皆干进徇时之徒
 也然非郑宋齐之大夫尽贤而介甫之党尽不肖也
 盖累世之私土子民者与民情常亲亲则利病可以
 周知故法虽繁而亦足以利民暂焉之承流宣化者
卷九 第 68a 页 WYG0097-0286a.png
 与民情常疏疏则情伪不能洞究故法虽简而犹惧
 其病民也以青苗赊贷一事观之则知周礼所载凡
 法制之琐碎烦密者可行之于封建之时而不可行
 之于郡县之后必知时适变者而后可与语通经学
 古之说也○潜溪邓氏曰民极贫而丧祭不给于用
 也举而遂与之难乎其为继贷而责之偿难乎其为
 偿也故令服征役于国焉偿之以保息之也惠利之
 至也异哉乎均输之敛货也恶商贾之牟大利而人
卷九 第 68b 页 WYG0097-0286b.png
 主自牟利也青苗之取息也恶豪举之取息而王人
 自取息也夫一市商若豪耳以贾物而取息犹能以
 病民人主张官置吏而贾物若取息也天下其谁能
 难之是大乱之道也且成周之世道行教明而封井
 以守治也彼其视国中廛里之政不啻家人父子然
 其视赊贷敛散也不异于家人有无之相通也故泉
 府之法可行后世迷离于其本举先王之大经大法
 尽废而独欲一二使者操偏文只辞以为王政而行
卷九 第 69a 页 WYG0097-0286c.png
 之无惑乎夺民利贾国怨为利孔罪梯也汉相曰以
 齐狱市为寄慎勿扰也无扰狱市者可与靖民矣
 
 
 
 
 
 
卷九 第 69b 页 WYG0097-0286d.png
 
 
 
 
 
 
 
 周礼注疏删翼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