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097-019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注疏删翼卷七
            明 王志长 撰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
王安扰邦国注土地之图若今司空郡国舆地图
 疏职方掌天下之图并夷狄而言故注直云如今司
 空舆地图此唯据九州之内故注云郡国也
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
卷七 第 1b 页 WYG0097-0197b.png
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注九州扬荆豫青兖雍
幽冀并也轮从也积石曰山竹木曰林注渎曰川水钟
曰泽土高曰丘大阜曰陵水崖曰坟下平曰衍高平曰
原下湿曰隰名物者十等之名与所生之物
 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
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
之壝而树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
其野注千里曰畿疆犹界也沟穿地为阻固也封起土
卷七 第 2a 页 WYG0097-0197c.png
界也社稷后土及田正之神壝坛与堳埒也田主田神
后土田正之所依也诗人谓之田祖所宜木谓若松柏
栗也若以松为社者则名松社之野以别方面
 疏社五土之总神句龙生时为后土官有功于土死
 配社而食稷者五榖之长立稷以表神名故号稷弃
 为尧时稷官立稼穑之事有功于民死配稷而食名
 为田正也○马融注曰天子五社大社在中门之外
 唯松东社八里惟柏西社九里惟栗南社七里惟梓
卷七 第 2b 页 WYG0097-0197d.png
 北社六里惟槐○周书作雒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
 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西白北骊中霤以黄○
 三礼义宗王者诸侯所以为社为万民求福拜功之
 道也无土不立无榖不生故立社稷则祭之春则求
 之秋则报之故月令云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孝
 经援神契云仲秋穰禾拜祭社稷○祭法圣王之制祭
 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
 则祀之能禦大灾捍大患则祀之厉山氏之有天下
卷七 第 3a 页 WYG0097-0198a.png
 也其子曰农能殖百榖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
 为稷共工氏之伯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
 以为社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
 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立社曰侯社大夫
 已下成群立社曰置社○田主当在籍田之中依树
 木而为之
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
其植物宜皂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
卷七 第 3b 页 WYG0097-0198b.png
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动物宜羽物
其植物宜覈物其民专而长四曰坟衍其动物宜介物
其植物宜荚物其民晰而瘠五曰原隰其动物宜裸物
其植物宜丛物其民丰肉而庳注会计也以土计贡税
之法因别此五者也毛物貂狐貒貉之属缛毛者也鳞
物鱼龙之属津润也羽物翟雉之属覈物梅李之属专
圜也介物龟鳖之属水居陆生者荚物荠荚王棘之属
晰白也瘠臞也裸物虎豹貔□之属浅毛者丛物萑苇
卷七 第 4a 页 WYG0097-0198c.png
之属丰犹厚也庳犹短也杜子春读生为性郑司农云
皂物柞栗之属膏物杨柳之属理致且白如膏玄谓膏
当为櫜字之误也莲芡之实有櫜韬
 疏荠荚即皂荚王棘即士丧礼曰王棘若择棘者是
 也棘虽无荚盖树之枝叶与荠荚相类故并言之
 庄渠魏氏曰五地随气异形气行地中人物之生复
 随形异禀盖天气以为父地质以为母子肖母形居
 多圣人仰稽天运俯察地理以土会之法通计所生
卷七 第 4b 页 WYG0097-0198d.png
 物何者为多因而知其土之所宜所以通知地利而
 能尽人物之性也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祀礼教
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以阴礼
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曰以仪
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愉七曰以刑教
中则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以度教节
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
卷七 第 5a 页 WYG0097-0199a.png
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注
阳礼谓乡射饮酒之礼也阴礼谓男女之礼婚姻以时
则男不旷女不怨仪谓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之属
俗谓土地所生习也偷谓朝不谋夕恤谓灾危相忧度
谓宫室车服之制世事士农工商之事少而习焉其心
安焉因教以能不易其业慎德谓矜其善德劝为善也
庸功也爵以显贤禄以赏功
 疏偷苟且也○或曰誓信誓也○明斋王氏曰五方
卷七 第 5b 页 WYG0097-0199b.png
 风气不同其民习以成俗若有恒性王制所谓广谷
 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故曰五物者民之常也
 变化气质在于修道之教施地官之十有二教此道
 德所以一风俗所以同而斯民不复囿于风气也○
 愚按地官以十二教治五物将使天地气化不得以
 囿吾民而云以俗教安何欤夫圣人教民转移甚微
 而非易其俗之谓也亦曰治道去其太甚而已然则
 齐变至鲁鲁变至道非耶夫变非圣人之所能强也
卷七 第 6a 页 WYG0097-0199c.png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民
 何尝觉有变处
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
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注十二土
分野十二邦上系十二次各有所宜也相占视也任谓
就地所生因民所能
 疏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
 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
卷七 第 6b 页 WYG0097-0199d.png
 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
 地有十二土王公之所国按元命包云国君王者封
 上应列星之位注云若角亢为郑房心为宋比其馀
 小国不中星者以为附庸居山者利其金玉锡石禽
 兽材木居泽者利其鱼盐居陆者利其田蚕所谓就
 地所生因民所能而居之也○或曰名谓白坟黑坟
 之类物谓所生之物
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注壤亦土
卷七 第 7a 页 WYG0097-0200a.png
也以万物自生焉则言上土犹吐也以人所耕而树艺
焉则言壤壤和缓之貌艺犹莳也
 刘氏曰十有二土者即十二州也州各有宜如职方
 氏所掌周虽合十二州为九州然本尧所分十二异
 宜故职方氏从时王之制以正其名而大司徒因上
 古之法以教民言十二壤者率一土复有此十二之
 别当知其种之所入即草人骍刚赤缇坟壤渴泽咸
 潟勃壤埴垆彊㯺轻爂凡九也○或曰知其种高黍
卷七 第 7b 页 WYG0097-0200b.png
 下稻之类○邓氏曰春种曰稼秋敛曰穑土方原人
 司稼草木等职具之
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以作民赋以
令地贡以敛财赋以均齐天下之政注均平也五物五
地之物也九等骍刚赤缇之属征税也民职九职也地
贡贡地所生谓九榖财谓泉榖赋谓九赋及军赋
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
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
卷七 第 8a 页 WYG0097-0200c.png
阴注土圭所以致四时日月之景也郑司农云测土深
谓南北东西之深也玄谓昼漏半而置土圭表阴阳审
其南北景短于土圭谓之日南是地于日为近南也景
长于土圭谓之日北是地于日为近北也东于土圭谓
之日东是地于日为近东也西于土圭谓之日西是地
于日为近西也如是则寒暑阴风偏而不和是未得其
所求凡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
 浚仪王氏曰隋志周公测晷景于阳城以参考历纪
卷七 第 8b 页 WYG0097-0200d.png
 先儒皆云夏至立八尺表于阳城其景与土圭等尚
 书考灵曜曰日永景尽五寸日短景尺三寸易纬通
 卦验云冬至之日植八尺之表日中视晷景长短以
 占和否周髀云成周土中夏至景一尺六寸冬至一
 丈三尺五寸刘向洪范传曰夏至景一尺五寸八分
 冬至一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二分景七尺三寸六
 分汉魏及宋所都皆别四家历法候景则齐纬候所
 陈恐难依据刘向二分之景直以率推非因表候定
卷七 第 9a 页 WYG0097-0201a.png
 其长短考灵曜周髀灵宪及郑玄注周官并云日景
 于地千里而差一寸按宋元嘉十九年壬午使使往
 交州测景夏至出表南三寸三分何承天遥取阳城
 云夏至一尺五寸计阳城去交州万里而景实差一
 尺八寸二分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后魏信都芳注
 周髀四术谓金陵去洛南北略当千里景差四寸则
 二百五十里而差一寸也唐开元中太史测景五百
 二十六里一百七十步而差二寸五釐则康成之言
卷七 第 9b 页 WYG0097-0201b.png
 似未可据又按司马光日景图曰日行黄道每岁有
 差地中当随而转移故周在洛邑汉在颍川阳城唐
 在汴州浚仪而唐志犹取阳城日景以为法与汉志
 不同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
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
乃建王国焉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注景尺有五寸
者南戴日下万五千里地与星辰四游升降于三万里
卷七 第 10a 页 WYG0097-0201c.png
之中是以半之得地之中也畿方千里取象于日一寸
为正树树木沟上所以表助阻固也郑司农云土圭之
长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
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地为然
 疏考灵曜文言四游升降者春分之时地与星辰复
 本位至夏至之日地与星辰东南游万五千里下降
 亦然至秋分还复正冬至地与星辰西北游亦万五
 千里上升亦然至春分还复正进退不过三万里是
卷七 第 10b 页 WYG0097-0201d.png
 以半之得地之中也○月令正义考灵曜云一度二
 千九百三十二里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
 八周天百七万一千里是天圆周之里数也以围三
 径一言之直径三十五万七千里此二十八宿周回
 直径之数也然二十八宿之外上下东西各有万五
 千里是谓四游之极谓之四表据四表之内并星宿
 内总有三十八万七千里然则天之中央上下正中
 之处十九万三千五百里地在于中是地去天之数
卷七 第 11a 页 WYG0097-0202a.png
 也○郑注王制象日月之大亦取晷同此云取象于
 日一寸为正即是景一寸地千里与王制注晷同一
 也按元命包云日圆望之广尺以应千里○幼清吴
 氏曰土圭之法不见于他经郑氏谓周公居洛营邑
 于土中七年使成王居之夫成王未尝与周公居洛
 也犬戎之难平王始迁居焉今指洛邑谓王畿成王
 居之岂不谬乎王居何必地中尧都平阳舜居蒲阪
 文王居镐非地中也周书召诰有王来绍上帝自服
卷七 第 11b 页 WYG0097-0202b.png
 于土中之语土中谓道里均耳使周公以土圭测景
 求地中书载营洛事甚详岂得不言学者知成王未
 居洛则知地中之说为非○愚按六典乃周公详勒
 治平之书故六官起语皆曰惟王建国云云盖言帝
 王均平四海因革百王制作详备应若此耳非必当
 年一一巳试之实录也读周礼者涵咏其位天地育
 万物之心量可尔举而措之损益润色自有妙用句
 栉字比推求得失何益于作者之意乎尝考诗序成
卷七 第 12a 页 WYG0097-0202c.png
 王居洛邑迁殷顽民于成周复还归处西都则周公
 营洛之后安见成王不居洛邑成王即未居洛亦无
 害其为土圭测景之可以建王畿也不以文害辞不
 以辞害志宁止读诗之法哉
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
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
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
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
卷七 第 12b 页 WYG0097-0202d.png
其食者四之一注土其地犹言度其地郑司农云土其
地但为正四方耳玄谓其食者半参之一四之一者土
均均邦国地贡轻重之等必足其国礼俗丧纪祭祀之
用乃贡其馀大国贡重正之也小国贡轻字之也
 疏上经天子度取土中此封诸侯但正四方而已不
 求土中也○浚仪王氏曰易氏谓大司徒所云特四
 时测景之法尧之授时以中星验日景独于仲夏言
 敬致即致日也致日于尺有五寸之景即求中之法
卷七 第 13a 页 WYG0097-0203a.png
 也使天度可以尺寸求则南北可以分长短而东西
 何以取信土圭土其地者仿王国之法定东西南北
 之势而已○仲友唐氏曰学者见司徒建邦国封疆
 与武城分土之等孟子颁禄之制不合因谓周礼非
 周公之制为周礼者又强为之说曰周九州之界方
 七千里周公变商汤之制虽小国地皆方百里是皆
 未深考之耳费誓曰鲁人三郊三遂左氏曰成国不
 过半天子之军诸侯之大者三军可也然则大国三
卷七 第 13b 页 WYG0097-0203b.png
 军出于三郊三遂副之周制然矣牧誓曰武王戎车
 三百两虎贲三千人御事司徒司马司空然则大国
 三军三卿为之师一军之戎车百二十五乘商制然
 矣商周诸侯之军制既同分土之制安得而异周之
 九服即禹之五服乌睹所谓七千里者周公相武王
 灭国者五十而所立七十一国分土之制遽过于商
 大者二十四倍小者犹三倍何所容之后儒不能通
 则曰是兼附庸诚是也抑不思百里之提封万井三
卷七 第 14a 页 WYG0097-0203c.png
 分去一为六万夫之地悉以家一人率之为兵六万
 尚不足三郊三遂七万五千人之数为车六百乘亦
 不足千乘之数所谓园廛宅田士田贾田官田赏田
 牛田牧田与卿大夫公子弟之采邑于何容之家既
 役其一人百亩又征其什一它无馀地车辇马牛干
 戈之属于何出之百亩之分以中农计之足食七人
 什取其一则十夫而食七人古庶人在官次第之禄
 也六万夫之税足当中农夫六千人而已三乡之吏
卷七 第 14b 页 WYG0097-0203d.png
 九千四百六十人于何给之尚未食三遂之吏与其
 百官之众府史胥徒之禄宗庙朝廷之礼王国之朝
 贡四邻之邦交于何取用也百里之地不足为公侯
 之国明甚况七十里止二万九千四百夫之地五十
 里止一万五千夫之地其不能为诸侯之国抑又明
 矣然则子产孟子之言非欤曰二子何可非也抑古
 人之为言省文而互见详而考之未有不合者古之
 为国有军有赋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
卷七 第 15a 页 WYG0097-0204a.png
 军此军也出于国之郊者也天子万乘诸侯千乘此赋也
 出于成国者也自军言之则方百里而具三军方七十里
 而具二军方五十里而具一军推而上之方二百里而具
 六军自赋言之则方千里而具万乘二百一十里而具千
 乘通军与赋而言之则方千里者为兵车万九百乘推而
 下之方百里者为方五十里者四五十里具一军又五十
 里者为一遂合为兵车二百五十乘馀方五十里者一定
 出赋五十乘军赋合三百乘男之国也由是推而上之七
卷七 第 15b 页 WYG0097-0204b.png
 十里而具二军又七十里而具二遂略当一同合为
 兵车五百乘加一同定出赋百乘军赋合六百乘伯
 之国也百里而具三军又百里而具三遂合为兵车
 七百五十乘加二同有半定出赋二百五十乘军赋
 合千乘公之国也伯二同则方百四十一里公四同
 有半则方二百一十一里子下同于男侯上同于公
 是谓分土惟三自是而外则附庸也山川也土田也
 虽未必皆其所有皆在封疆之内矣今夫颛臾昔者
卷七 第 16a 页 WYG0097-0204c.png
 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此附庸在封疆
 之證也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此土田在封疆之證
 也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奄有凫绎遂荒徐宅此山川
 在封疆之證也封疆之内附庸山川土田皆在焉然
 皆非出军制赋之壤故地方七百里而止于革车千
 乘则举封疆而言虽七百里犹可而况五百里四百
 里三百里二百里百里乎故于天子言千里者兼军
 赋而言之于诸侯言百里七十里五十里者独举军
卷七 第 16b 页 WYG0097-0204d.png
 制而言也于天子言万乘者以赋法通率也于诸侯
 言千乘者兼军赋而言之也于诸公言五百里诸侯
 言四百里伯言三百里子言二百里包山川土田附
 庸于封疆也于诸男言百里者独举其出军赋之封
 疆也凡此者皆省文而互见若异而相通何尝纤毫
 牴牾哉且先王之于诸侯岂其封疆一定而遂无所
 劝惩乎庆而益责而削皆在封疆之中矣此周公之
 定制而成王广鲁以七百里则康周公云尔非周公
卷七 第 17a 页 WYG0097-0205a.png
 之制所得而拘也于齐有赐履焉于卫有封畛土略
 焉于韩侯有奄受北国焉山川土田附庸或得其全
 或得其偏皆封疆之数也与武成孟子之言盖相表
 里矣○陈氏礼书曰夫列爵惟五所以称其德分土惟
 三所以等其功德异而功有所同故公侯之地同于
 百里子男之地同于五十里地同而附庸有所异故
 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之地方四百里诸伯之地
 方三百里诸子之地方二百里诸男之地方百里盖
卷七 第 17b 页 WYG0097-0205b.png
 三等之地正封也五等之附庸广封也正封则尺地
 莫非其土一民莫非其臣尊者嫌于盛而无所屈卑
 者嫌于削而无所立故公之地必下而从侯男之地
 必上而从子至于广封则欲上之政令有所统而不
 烦下之赋贡有所附而不费又非诸侯得以擅之也
 而尊者不嫌于太多卑者不嫌于太寡故公之地必
 五百里而异于侯男之地止百里而异于子○叶氏
 时曰公之封疆虽五百里而受田食禄则百里侯伯
卷七 第 18a 页 WYG0097-0205c.png
 封疆虽四百里三百里而受田食禄则七十里子男
 封疆虽二百里百里而受田食禄则五十里如今之
 郡县大小不齐而俸秩自有常也○潜溪邓氏曰土
 圭土地制域非司空事乎属地官何也曰司空主地
 主民徒也国大役大宰赞王命百官司徒主其治帅
 以至司马主政司空主事陈其辟乡师从受而考焉
 司马属其植而受其要军旅亦如之则官有联故也
 乃制域制宅之法经不具盖具于冬官今亡矣○本
卷七 第 18b 页 WYG0097-0205d.png
 清章氏曰孟子方里而井谓四面方一里为一井地
 方千里地方百里则四方各皆千里百里之谓非四
 面总计也故以天子计之为田一千六百同每同出
 车百乘通王畿一十六万乘有简稽之数为更番调
 遣而设即府兵之制犹今之该年每十乘而稽其一
 通王畿内一万六千乘经传所称天子万乘是也谓
 天子之车止此万乘亦限于以四面总计为千里遂
 不知有更休之法矣侯国之制亦然
卷七 第 19a 页 WYG0097-0206a.png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
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注
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城郭
之宅曰室以其室数制之谓制丘甸之属王制曰凡居
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郑司
农云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
岁乃复种地薄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种
故家三百亩
卷七 第 19b 页 WYG0097-0206b.png
 疏上言王畿及诸侯邦国至此更言畿内都鄙三等
 采地云造都鄙制其地域者按载师职家邑在稍地
 小都任县地大都任畺地又小司徒职云四丘为甸
 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家邑二十五里小都五十里大
 都百里是也云以其室数制之者依其城内室数于
 四野之中制地与之谓若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
 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之等○又云公
 在大都卿在小都大夫在家邑其亲王子母弟与公
卷七 第 20a 页 WYG0097-0206c.png
 同在大都次疏者与卿同在小都次更疏者与大夫
 同在家邑故总云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也三
 等采地皆有城郭是其鄙所居也据其四境即是其
 界曰都○汉食货志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
 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古法也后稷始
 圳田以二耜为耦广尺深尺曰圳长终亩一亩三圳
 一夫三百圳而播种于中苗生叶巳上稍耨陇草因
 隤其土以附苗根故其诗曰或芸或耔黍稷儗儗芸
卷七 第 20b 页 WYG0097-0206d.png
 除草也耔附根也言苗稍壮每耨辄附根比盛暑陇
 尽根深能风与旱故儗儗而盛也其耕耘下种田器皆
 有便巧率十二夫为田一井一屋故亩五顷用耦犁
 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遇缦田亩一斛已上善者倍
 之○庄渠魏氏曰再易者间二陇而为圳也陇不播
 种故又谓之莱是以即其地可知室家之数因其室
 制为都鄙之域也
乃分地职奠地守制地贡而颁职事焉以为地法而待
卷七 第 21a 页 WYG0097-0207a.png
政令注分地职分其九职所宜也定地守谓衡麓虞候
之属制地贡谓九职所税也颁职事者分命使各为其
所职之事
 叶氏曰郑谓此造都鄙制异于乡遂非也井牧之制
 通天下邦国之田制尚如六乡都鄙之田制独与六
 遂异乎都鄙不易之地即上地一易之地即中地再
 易之地即下地特遂人于采邑加莱田耳经野不殊
 乎九夫度地不离乎三等受田不过乎面曲固井田
卷七 第 21b 页 WYG0097-0207b.png
 之定制也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
 魏氏曰赈济催科不可并举否则如左手予之食而
 右手紾而夺之也已藏者散之未输者薄之荒政大
 纲举矣
三曰缓刑
 或曰轻罪出之俾得自食其力
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几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
卷七 第 22a 页 WYG0097-0207c.png
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
注郑司农云散利贷种食也弛力息繇役也去几关市
不几也多昏不备礼而娶昏者多也索鬼神求废祀而
脩之云汉之诗所谓靡神不举靡爱斯牲者也饥馑则
盗贼多不可不除也杜子春读蕃乐为藩乐谓闭藏乐
器而不作玄谓去几去其税耳舍禁若公无禁利眚礼
谓杀吉礼也杀哀谓省凶礼
 或曰盗贼不可以缓刑之故纵之○按司关云国凶
卷七 第 22b 页 WYG0097-0207d.png
 札则无门关之征犹几明知司农之义非也○或曰
 如公山泽之类○或曰如有币无牲之类○东莱吕
 氏曰荒政条目始于黎民阻饥舜命弃为后稷播时
 百榖其详见于生民之诗其后如禹之水汤之旱民
 无菜色其荒政制度不可考及至成周自大司徒以
 荒政十有二聚万民其详又错见于六官之书然古
 者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则有九年之蓄遇岁不登
 人主则贬损减省天下各有廪藏则赈发济民而已
卷七 第 23a 页 WYG0097-0208a.png
 当时措置与后世不同至春秋战国王政既衰秦饥
 乞籴于晋鲁饥乞籴于齐当时九年之制已自败坏
 其后如李悝之平籴法丰年贱收之凶则出以赈饥
 榖价不贵民安其居此亦三代已后救荒之良策也
 至汉武诏令水潦移于江南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
 唐西都不登则幸东都在高宗时有逐粮天子之语盖
 移民易粟孟子所谓苟且之术而秦汉以来又谓之
 善政矣大抵其法愈坏则其术愈粗今试举其可行
卷七 第 23b 页 WYG0097-0208b.png
 者六七条如汉载粟入关中无用传后来贩粟者免
 税如后世劝民出粟散之乡里又如富郑公在青州
 处流民于城外室庐措置种种有法当时寄居游士
 分掌其事不以吏胥与于其间又如赵清献公在会
 稽不灭榖价四方商贾辐凑此皆可师其意广其法
 以推行于不穷者也至如平籴之政尤须讲求自李
 悝平籴至汉耿寿昌为常平仓元帝以后或置或罢
 至宋朝遂为定制仁宗时韩魏公请罢鬻没官之田
卷七 第 24a 页 WYG0097-0208c.png
 募人承佃为广惠仓散与鳏寡孤独庆历嘉祐间既
 有常平又有广惠广济二仓以备赈恤所以仁宗德
 泽倍洽于民至王荆公用事常平广惠量可以支给
 尽粜转以为钱变而为青苗取三分之息百姓遂不
 聊生广惠之田卖尽虽得一时之利要之竟无根底
 元祐间虽复章惇继之三仓又坏论荒政者不可不
 详考也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
卷七 第 24b 页 WYG0097-0208d.png
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注保息谓安之使蕃息也慈
幼谓爱幼少也产子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十四以
下不从征养老七十养于乡五十异粻之属振穷抍救
天民之穷者也穷者有四曰矜曰寡曰孤曰独恤贫贫
无财业禀贷之宽疾若今癃不可事不算卒可事者半
之也安富平其繇役不专取
 疏上经既陈凶荒不安之事故此经陈安养万民之道
 产子三人与之母等皆是越语范蠡欲速报吴为此
卷七 第 25a 页 WYG0097-0209a.png
 权礼令国人壮者无取老妇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
 七不嫁丈夫二十不娶皆罪其父母生丈夫二壶酒
 一犬生女子一壶酒二豚生三人公与之母二人与
 之饩王制云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
 礼记庶人食稷士兼食黍大夫又加以粱今虽庶人
 老者或与士大夫同食故曰异粻○潜溪邓氏曰于
 此见先王之制欲万物各得其所后世虐煢独者不
 足言即以锄富彊为政去教意远矣○愚按产子三
卷七 第 25b 页 WYG0097-0209b.png
 人与母二人与饩注疏借以释慈幼之意耳非先王
 之政也月令季春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王政之可
 想见者此类是矣
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美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
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注本犹旧也
美善也谓约椓攻坚风雨攸除各有攸宇族犹类也
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兄弟昏姻嫁娶也师儒乡里教
以道艺者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同犹齐也民虽有富者
卷七 第 26a 页 WYG0097-0209c.png
衣服不得独异
 疏经云美宫室明不主华美故以攻坚解之斯干之
 诗曰约之阁阁椓之橐橐○尔雅释亲云父之党为
 宗族母与妻党为兄弟则兄弟之名施于外亲为正
 上云族坟墓是同宗明此兄弟施于外姓昏姻○庄
 渠魏氏曰本俗者祖宗根本所在也民不忘本则善
 心生○潜溪邓氏曰保息本俗于八统九两其事同
 何也曰民生有道大宰执之为民治司徒掌之为民
卷七 第 26b 页 WYG0097-0209d.png
 教也八统九两恢恢其兼覆并包乎保息本俗则敦
 仁而率育之也共事通之为官联殊事建之为官法
 听治断讼守之为官常皆是物也归之约万民于人
 道焉尔易曰天地睽而其事同故二官同道也
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教象之法于象
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
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疏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者若据邦国使诸侯教所
卷七 第 27a 页 WYG0097-0210a.png
 治民若据都鄙则使公卿大夫教所治民也○明斋
 王氏曰凡治民必从其有司此教民之本也○愚按
 王国有六乡则乡师等教之六遂则遂人等教之此
 皆司徒之属也故施教法但言邦国都鄙邦国亦有
 乡遂如大国三乡三遂以次而降则皆属于诸侯故
 总曰邦国而已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
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
卷七 第 27b 页 WYG0097-0210b.png
州为乡使之相宾注此所以劝民者也使之者皆谓立
其长而教令使之保犹任也救救凶灾也宾宾客其贤
者杜子春云相受谓民移徙所到则受之所去则出之
玄谓受者宅舍有故相受寄托也赒者礼物不备相给
足也闾二十五家族百家党五百家州二千五百家乡
万二千五百家
 疏立其长谓若比长闾胥至乡大夫等○潜溪邓氏曰
 布法施教首比闾族党州乡何也教自下起也物生
卷七 第 28a 页 WYG0097-0210c.png
 自下地德也王治笃近先家也家和而乡治乡和而
 国治国和而天下治始联而比之既协而和之王治
 之大教也闾使相受善为受其庆恶为受其患老受
 而终之幼受而长之穷无归者受而养之也相葬丧
 同其戚相救凶同其灾也乡之言乡也乡之斯饮射
 而宾之教合敬也王教莫大于能群莫先于敬让莫
 厚于敦睦莫美于不争大道之行天下时雍则不争
 之极也故保受葬救赒宾渐之仁摩之义导之于礼
卷七 第 28b 页 WYG0097-0210d.png
 乐而要之化斯其路也
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
曰树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饬材六曰通财七曰
化材八曰敛材九曰生材十曰学艺十有一曰世事十
有二曰服事注郑司农云稼穑谓三农生九榖也树艺
谓园圃毓草木作材谓虞衡作山泽之材阜蕃谓薮牧
养蕃鸟兽饬材谓百工饬化八材通财谓商贾阜通货
贿化材谓嫔妇化治丝枲敛材谓臣妾聚敛疏材生材
卷七 第 29a 页 WYG0097-0211a.png
谓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学艺谓学道艺世事谓以世
事教能则民不失职服事谓为公家服事者玄谓生材
养竹木者
 疏九职大宰既掌之司徒又颁之者大宰总知其事
 司徒是主民之官亲自颁行义各有当也○何氏曰
 司徒颁之者正德厚生事相关也○魏氏曰登进而
 成之也○愚按后郑以生材为养竹木盖以大宰任
 万民故有閒民此云颁职事不可颁之使为閒耳然
卷七 第 29b 页 WYG0097-0211b.png
 生财何以谓之养竹木树艺作材之中独无养竹木
 者牲乎况万民中不能无閒民则颁职事者正颁之
 令转移执事耳安得谓颁之使为閒也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注
物犹事也兴犹举也民三事教成乡大夫举其贤者能
者以饮酒之礼宾之既则献其书于王矣知明于事仁
爱人以及物圣通而先识义能断时宜忠言以中心和
卷七 第 30a 页 WYG0097-0211c.png
不刚不柔善于父母为孝善于兄弟为友睦亲于九族
姻亲于外亲任信于友道恤振忧贫者礼五礼之义乐
六乐之歌舞射五射之法御五御之节书六书之品数
九数之计
 疏九族者上自高祖下至曾玄旁及缌麻之内外亲
 则母族妻族也○按保氏职掌养国子以道教之六
 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
 书六曰九数彼注云五礼吉凶宾军嘉六乐云门大
卷七 第 30b 页 WYG0097-0211d.png
 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
 仪五御鸣和銮逐水曲过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九数方田粟米差分
 少广商功均输方程嬴不足旁要彼注又云今有重
 差夕桀句股○俊仪王氏曰周之制自王宫国都闾
 巷党术莫不有学司徒总其事乐正崇其教下至庠
 塾皆以民之有道德者为左右师自天子之元子众
 子公卿大夫士之适子至庶民之子弟八岁入小学
卷七 第 31a 页 WYG0097-0212a.png
 教之洒埽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驭书数之文十有
 五进乎大学教之致知格物正心诚意之道○又曰
 先王之时其人则四民也其居则六乡三采五比四
 闾也其田则一井二牧三屋九夫也其官则三吏六
 联五侯九伯也其教则五事五典也其学则六德六
 行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也少而习之长而
 安焉○又云三代之王域九州以居民天子诸侯有
 君师之职公卿有师保之义里居有父师少师之教
卷七 第 31b 页 WYG0097-0212b.png
 故民聚而教行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
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
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注纠犹割察也不弟
不敬师长造言讹言惑众乱民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
政也
 疏乱民以下皆王制文谓变易官与物之名更造法
 度左道若巫蛊及俗禁并乱政之民也○仲舆郝氏
卷七 第 32a 页 WYG0097-0212c.png
 曰造言乱民二刑用之不善即申韩之令诽谤妖言
 之法矣○潜溪邓氏曰八刑亦曰乡何也曰乡刑也
 乡刑教刑也书曰扑作教刑教刑非刑也其附刑者
 归之士矣○愚按六德圣王不以甚美者强民也六
 艺其末也六行不备斯刑之矣○国语齐桓公内政
 之法正月之朝乡长复事君亲问焉曰于子之乡有
 居处好学慈孝于父母聪慧贤仁发闻于乡里者有
 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其罪五有可已于事
卷七 第 32b 页 WYG0097-0212d.png
 而竣公又问焉曰于子之乡有奉养股肱之力秀出
 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有
 司已于事而竣公又问焉曰于子之乡有不慈孝于
 父母不长弟于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
 告有而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有司巳于事而竣
 是故乡长退而修德进贤公亲见之遂使役官及五
 属大夫复事公问之如初五属大夫于是退而修属
 属退而修县县退而修乡乡退而修卒卒退而修邑
卷七 第 33a 页 WYG0097-0213a.png
 邑退而修家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举也匹夫有不
 善可得而诛也○贵与马氏曰因读国语此章而参
 以王制所言司徒俊选之事然后知古之圣贤其于
 化民成俗选贤兴能二事视其贤愚升沈举功吾身
 故其为法甚备其教人也不特上贤以崇德而必欲
 简不肖以绌恶其举人也不特进贤受上赏而必欲
 蔽贤蒙显戮盖赏罚相须而行则始不视为具文后
 世非不立学校而未闻有不帅教之罚盖姑选其能
卷七 第 33b 页 WYG0097-0213b.png
 者而无能之人则听其自为不肖而已非不兴选举
 也而未闻有蔽贤之戮盖姑进其用者而未用之人
 则听其自为不遇而已其教之也不备其选之也不
 精宜人材之所以日衰也虽然惟其教训之法不备
 所以选举之途不精士生斯世盖自为材而未尝有
 所赖于上之人则所谓焉知贤才而举之何以识其
 不才而舍之而蔽贤之罚亦无所施矣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
卷七 第 34a 页 WYG0097-0213c.png
教之和注礼所以节止民之侈伪使其行得中乐所以
荡正民之情思使其心应和也
 何氏曰六艺之教礼乐在其中矣此又重言之者教
 民莫大于礼乐故也○魏氏曰伪者外有所为丧其
 天真者也情者中有所感离其天性者也礼所以节
 其伪使不偏乐所以养其情使不淫
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
其附于刑者归于士注不服教不厌服于十二教贪冒
卷七 第 34b 页 WYG0097-0213d.png
者也有地治者谓乡州及治都鄙者也附丽也士司寇
士师之属
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注牛能任载地类也奉犹进也
郑司农云羞进也肆陈骨体也玄谓进所肆解骨体士
丧礼曰肆解去蹄
 疏司农以肆为四音读之故云肆陈也谓陈牲体于
 俎上即体解折节为二十一体是也后郑以肆为擿
 音读之肆解骨体者为七体解之按士丧礼曰特豚
卷七 第 35a 页 WYG0097-0214a.png
 四剃去蹄彼注云四解之殊肩髀彼言殊肩髀与此
 骨体一也后郑所以不从先郑者按礼运云腥其俎
 孰其殽彼注云腥其俎谓豚解而腥之孰其殽谓体
 解而爓之祭礼之法先豚解后体解经云奉牛牲谓
 初牵入时即言羞其肆明先豚解又按国语禘郊之
 事则有全蒸明知不得先有体解若然则禘郊之事
 先全蒸后豚解若宗庙之祭则无全蒸先豚解次体
 解礼运所云者是也○愚按羞肆之说后郑不从司
卷七 第 35b 页 WYG0097-0214b.png
 农者以禘郊先全蒸后豚解而体解更在豚解后经
 文奉牲下即云羞其肆故黜体解之说耳然恐不必
 若是拘也
享先王亦如之
 疏享先王不辨祭之大小大宗伯四时及禘祫皆称
 享不言祭地者祭地之礼与天同
大宾客令野修道委积注令令遗人使为之也少曰委
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卷七 第 36a 页 WYG0097-0214c.png
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注众庶所
致役也郑司农云六引谓引丧车索也六乡主六引六
遂主六绋
 疏在棺曰绋见绳体行道曰引见用力主文以见义
 也○明斋王氏曰按周礼于丧纪之事必极其厚者
 人之所以有礼义者生全康乐则敬共慈爱以相与
 死亡患难则哀戚图猷加厚于平时故其爱敬皆为
 实若夫患邪淫者朝死而夕亡之遇患难委而去之
卷七 第 36b 页 WYG0097-0214d.png
 则其相与之情皆为虚假视彼鸟兽之哀鸣踯躅者
 反不若矣是故先王所以厚于丧礼者不过因夫人
 不背本之真情而品节之使夫不肖者有以企而及
 也且必均其职于百官府均其役于乡遂之万民使
 夫委贽之臣各致其臣子之诚王国之百姓靡不尽
 其如丧考妣之情是故疾病之祷祀医药患难之捍
 卫营救无所不用其极不幸而有败亡之祸则以身
 徇之而与之俱死皆此道也彼治丧以薄为道者则
卷七 第 37a 页 WYG0097-0215a.png
 视夫患难丧亡如虚舟飘瓦然设国家有事何所寄
 托此所以为异端者流也
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注旗
画熊虎者也徵众刻日树旗期于其下
 愚按大军大田皆司马事而致民属之司徒何也圣
 王之世无兵事也自旗致以前徒庶皆民尔其保息
 本俗而宾兴之皆教尔军旅田役竣而仍𨽻之司徒
 故曰圣王之世无兵事也
卷七 第 37b 页 WYG0097-0215b.png
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注大故谓王崩及寇兵也节六节有节乃得行防奸私
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注
大荒大凶年大札大疫也移民辟灾就贱其有守不可
移者则输之榖春秋定五年夏归粟于蔡是也
 疏归粟于蔡非荒札之事取證通财之义尔○明斋
 王氏曰前言荒政十有二聚万民矣此复言之者谓
 令于邦国也且不止大荒更有大札时也
卷七 第 38a 页 WYG0097-0215c.png
岁终则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岁令于教官曰各共尔
职修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注岁终自
周季冬也教官其属六十正治明处其文书致事上其
计簿正岁夏正月朔日
 王氏曰地官主土与民故以土地之图人民之数为
 大刚土会以知地生物宜土均平土土圭分土皆治
 地之法也十二职以植民生本俗以安之保息以养
 之荒政以聚之十二教以达民性三物以兴之人刑
卷七 第 38b 页 WYG0097-0215d.png
 以纠之皆治民之法比闾族党州乡以施教化遂沟
 洫浍川以正疆界通水利井已丘甸县都以稽民畜
 起徒役而伍两卒旅师军之法寓焉故地也者以博
 厚含弘为德者也易君子以厚德载物周礼地官庠
 序田里卒伍市廛虞衡之制皆宽裕温柔广博易良
 宁多其教诲而不使一夫之不获宁迟以岁月而不
 侥一时之近利此其培植深厚利泽无穷而非后世
 之所能及也○庄渠魏氏曰治官之属大宰不自令
卷七 第 39a 页 WYG0097-0216a.png
 小宰令之五官则自令其属
 
 
 
 
 
 
 
卷七 第 39b 页 WYG0097-0216b.png
 
 
 
 
 
 
 
 周礼注疏删翼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