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97-00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注疏删翼卷三
            明 王志长 撰
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
之位掌其禁令注治朝在路门外其位司士掌焉宰夫
察其不如仪
 愚按夏官大仆职王视朝则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夫
 正王治朝之位此大仆专职也宰夫掌治朝之法以
卷三 第 1b 页 WYG0097-0075b.png
 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夫专掌王之服位
 法仪者不必及公卿大夫群吏而掌公卿大夫群吏
 者必先及王而后知王之位其不可偶出于不正与
 公卿大夫群吏无以异也且加厉焉如是而王之出
 入起居焉有纤毫不正不足为万国观瞻者乎后世
 君日益骄臣日益谄无论恣睢傲惰于上者不得谓
 王之正其位即伛偻匍伏于堂陛之下者亦不可谓
 公卿大夫群吏之各正其位也诚修宰夫大仆之职
卷三 第 2a 页 WYG0097-0076a.png
 而泰交之风庶可复见矣
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注恒
次叙诸吏之职事三者之来则应使辨理之复之言报
也反也反报于王自下而上曰逆逆谓上书
 某氏曰群吏谓待宾客诸臣万民之吏如地官之遗
 人委人春官之肆师秋官之行人掌客皆待宾客之
 令者夏官之大仆小臣皆待诸臣之复者其御仆待
 庶民之逆而宰夫皆以次叙治之使各办其事○刘
卷三 第 2b 页 WYG0097-0076b.png
 氏曰宾客之令令戒令也于朝觐会同之礼而先为
 具修也○何氏曰令谓宾客有求于朝者也宾客之
 令有重轻诸臣之复有先后万民之逆者缓急宰夫
 皆以叙而待之也○邓氏曰臣民皆有复逆互文耳
 ○杂说宰夫掌宾客复逆要之此即尚书职事犹今
 之掌章奏报告者是也大仆传令于宰夫宰夫日夕
 与天子亲近执文书以奏也此官合属冢宰汉御史
 大夫领御史十五员受公卿章奏足矣而又有尚书
卷三 第 3a 页 WYG0097-0076c.png
 者盖侍御史在外庭不可常至内庭遂置尚书在内
 掌四方章奏至武帝游燕后庭不出于是置中书谒
 者令以宦官为之平决尚书事章奏到时尽归尚书
 当时少府已不可谁何于是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
 书后来霍山为之有副封之弊魏相白去以防壅蔽
 尚书之权又轻后以中书收其权遂成两省
掌百官府之徵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
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旅掌
卷三 第 3b 页 WYG0097-0076d.png
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
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以徵令注
别异诸官之八职以备王之徵召所为
 王氏曰王有徵召命令宰夫辨而施之或下于其正
 长或下于其属旅正与大事从其长小事专达相通
 ○庄渠魏氏曰小宰所辨六职各官府总分者也宰
 夫所辨八职每官府自分者也上下有体尊者治其
 大而略卑者治其小而详
卷三 第 4a 页 WYG0097-0077a.png
正辟于治官则冢宰也治要若岁计也
 疏要谓大计要也○按王氏谓官法当作官属
师辟小宰宰夫也治凡若月计也
 王氏曰合众目以为凡○明斋王氏曰官成即小宰
 之八成每事有一定之科条六官之贰听之治一官
 之大凡也
司辟中士下士治目若日计也
 王氏谓司六官各属之长如太宰之膳夫大府司徒
卷三 第 4b 页 WYG0097-0077b.png
 之乡大夫遂人宗伯之大司乐司马之职方氏司寇
 之大行人每事各有成法如纲之有目故曰治目
旅辟下士也治数每事多少异也
 王氏谓当纤悉数其科条而治理之故曰治数○刘
 氏曰正总言六官之长也师总言六官之丞也司举
 六属之长也旅举六属之佐也
治藏藏文书及器物赞治若今起文书草也治叙次叙
官中如今侍曹伍伯传吏朝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0097-0077c.png
 疏胥既有才智为什长当次叙官中须人驱役之处
 则科次其徒故云次叙官中也汉时五人为伍伯长
 也是五人之长言传吏朝者传在朝群吏诸官事务
 于朝也胥为什长亦然故举汉法况之○王氏谓掌
 官府中当先当后之事因次叙役使者而行不数数
 烦士大夫
徵令趋走给召呼
 刘氏曰八职之辨统有宗会有元而臂指各适其用
卷三 第 5b 页 WYG0097-0077d.png
 焉○庄渠魏氏曰古之官府卿大夫士转相副贰其
 数居多府史胥徒其数反寡后世吏多于官且数倍
 积为奸弊蠹耗生民古今盛衰之判抑亦有故矣古
 之治也以道卿大夫士同寅协恭清心而致理今之
 治也以法上下相疑不复推诚委任天下之事一决
 簿书变成胥吏世界矣○愚按八职所列职渐卑事
 亦递琐辨亦递察则臣工之中详要已分矣而况君
 乎
卷三 第 6a 页 WYG0097-0078a.png
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
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
财善物者赏之注群都诸采邑也六遂五百家为鄙五
鄙为县言县鄙而六乡州党亦存焉
 疏六遂在外尚考之六乡在内考之可知不言者举
 外以包内也
乘犹计也
 邓氏曰乘算法乘除之乘以入考出而知其赢耗也
卷三 第 6b 页 WYG0097-0078b.png
财泉谷用货贿物畜兽也辟名诈为书以空作见文书
与实不相应也官刑在司寇五刑第四者
 王氏曰制治者法也行法者吏也吏有勤怠则治有
 善否非立法以考之则吏治无由而知大宰出法以
 治之者也小宰执法以逆之者也宰夫循法以考之
 者也○临川王氏曰以一二三四乘之谓之乘总会
 其数谓之会欲知其总数则宜会欲知其别数则宜
 乘失其所藏之财贿谓之失财非所当用而用之谓
卷三 第 7a 页 WYG0097-0078c.png
 之失用所失之物非货贿谓之失物○刘氏曰辟名
 隐蔽其失也○何氏曰足用所用无乏长财所藏有
 馀善物物无亏损○刘氏曰宰夫乘财用之出入以
 官刑诏冢宰诛赏司会亦云以诏王及冢宰废置此
 见内外财用总于大宰矣○明斋王氏曰或疑长财
 足用善物非聚敛乎生财有大道惟用天时因地利
 神其转输而精其调度若夫子之畜蕃息萧何馈饷
 刘晏理财其节宣敛散每与造化相流通而岂区区
卷三 第 7b 页 WYG0097-0078d.png
 商有无多寡云尔也唯识时务者知之
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从大宰而视涤濯注
荐脯醢也羞庶羞内羞
 疏按仪礼乡饮酒乡射燕礼诸单言荐者皆是脯醢
 庶羞谓天子八豆诸侯六豆之等内羞谓祭祀食后
 所加少牢所谓房中之羞糗饵粉餈是也○王氏曰
 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修小宰以法
 掌戒具所以赞大宰而宰夫又以赞小宰也
卷三 第 8a 页 WYG0097-0079a.png
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挍次之
 疏即小宰七事挍次之使知善恶足否○临川王氏
 曰小宰七事令百官共其财用所谓官府之具也
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
食宾赐之飧牵与其陈数注牢礼之法多少之差及其
时也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
道用也
 疏聘礼卿韦弁归饔饩于馆有五牢饪一设于西阶
卷三 第 8b 页 WYG0097-0079b.png
 腥二设于东阶牵二陈于门内之西北首
膳献禽羞俶献也
 疏禽羞谓成熟有齐和者俶献四时珍美新物也俶
 始也言其始可献也聘义谓之时赐是也
饮食燕飨也郑司农云飧夕食也牵牲牢可牵而行者
春秋传曰饩牵竭矣玄谓飧客始至所致礼
 疏聘礼客始至大夫帅至于馆宰夫朝服设飧不待
 至夕也○按王氏谓飧牵中间加赐之牢与牵也○
卷三 第 9a 页 WYG0097-0079c.png
 临川王氏曰牢礼委积若大行人五牢五积四牢四
 积三牢三积之属膳献则殷膳大牢及上介禽献之
 属饮食则飨礼九献食礼九举之谓也宾赐王所好
 赐也陈数以爵等为牢礼之数○节卿郑氏曰先王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故周礼一书有一言
 以及于祭祀必有一言以及于宾客先王固将以其
 祭祀宾客之心而为出门使民之心也常人待宾客
 之心必重于待民待鬼神之心又必重于待宾客是
卷三 第 9b 页 WYG0097-0079d.png
 以临祭祀犹能庄敬自彊而待宾客则衰待民则益
 衰敬心日益衰则欺心日益甚盖至于此则临祭祀
 享鬼神亦终于不诚而已矣是以先王于宾客之礼
 一以神道行之相朝于寝庙相见于阼阶几设而不
 倚酒盈而不饮肉乾而不食乐之有相宗庙则然而
 宾客亦如之彻之有歌大祭祀则然大享亦如之大
 羹铏羹致美味而彼此无异用盬盐形盐致多品而幽明
 无异仪享之用祼而宾客亦有祼胙之用俎而宾客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97-0080a.png
 亦有俎无非以神道为用焉吾固知先王将以其祭
 祀之心而为待宾客之心又将以其祭祀宾客之心
 而为出门使民之心也商纣不道甚矣而泰誓牧誓
 所以数其罪者尤在于弗事上帝神祗遗厥先宗庙
 弗祀武王克商深鉴覆辙于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
 曰祀食货既足则首及于报本之祭也抑尝以周之
 三颂求之清庙以下诸篇若维清执竞皆所以颂成
 王之祭祀也臣工以下诸篇若振鹭若载见有客皆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97-0080b.png
 所以颂成王助祭之宾客也闵予小子以下诸篇若
 载芟之祈社稷酌之酌祖道皆所以颂成王之爱民
 也成王惟以对越上天之心而为待宾客万民之心
 故诗人循其序而颂之而其见于二雅者尤详焉由
 是言之周之家法始于武王而备于成王洪范之八
 政以见其略而周官之六典以见其详
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者注吊
事吊诸侯诸臣币所用赙也器所致明器也凡丧始死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97-0080c.png
吊而含襚葬而赗赠其间加恩厚则有赙焉
 疏按公羊传口实曰含车马曰赗衣服曰襚币不入
 含赗襚中故知是赙也既夕礼云若就器则坐奠于
 陈就成也就器即明器谓神明死者之器檀弓云竹
 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张而不平之类是
 也
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注大丧王后
世子也小丧夫人以下小官士也其大官则冢宰掌其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97-0080d.png
戒令治谓共办
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
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注旅冢宰下士
 某氏曰官有司王官也职丧春官之属有司大夫家
 有司大夫丧卑宰夫不自往使其旅帅私家之有司
 而治之
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群吏正月要旬终则
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注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97-0081a.png
岁终自周季冬正犹定也旬十日也治不时举者谓违
时令失期会
 疏岁计曰会谓一年会计文书总钩考之月计曰要
 谓每月终则正其一月之计日计曰成谓每十日之
 终则正其十日之所成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令修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与
其良者而以告于上注良犹善也上谓小宰太宰也
 王氏曰正岁以法警戒宫中之吏赞小宰令之使各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97-0081b.png
 谨于用法也能有才者良善也○官制曰读周官书
 一篇见成王所以劝戒其群臣皆有宽厚温和之气
 戒之以敬以公以学以敏以刚决以成信以咸和以
 劝善勤渠恳到如父兄之训子弟其告之辞不过曰
 惟尔不任而已恻然惟恐伤之及观周礼一书而知
 成王之所以御其群臣者皆有严厉督责之意大宰
 励之以八法驭之以八柄岁终诏王废置三岁大计
 而诛赏以至小宰之职不用法者国有常刑又曰其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97-0081c.png
 有不共则国有大刑宰夫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
 之凛凛乎其严惟恐或败我事也此无他戒之不致
 其委曲则无以得其心督之不致其严厉则无以激
 其志二者交相济焉有不可偏废者成周官人之法
 大抵如此○节卿郑氏曰或问太宰事权重矣废置
 诛赏不过终篇一言之小宰宰夫所以贰太宰者而
 驭吏之严反谆谆不置何也曰此所以尊太宰而严
 之也夫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97-0081d.png
 周以三公兼太宰三公与王论道经邦不自亲其治
 也故治官之属太宰建其典于上而小宰率其职于
 下太宰操其柄于上而小宰举其法于下宰夫亦然
 小宰既建邦之宫刑治宫之政令举宫之纠禁宪禁
 宰夫又以法致群吏之警戒令宫中之职事书宫中
 之良能其于治内之法无不致其严也小宰既推广
 太宰之八法以为六叙六属六职六联八成六计宰
 夫又推广小宰之六职以为八职小宰既曰不用法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97-0082a.png
 者国有常刑其有不共者国有大刑宰夫又曰失财
 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治不以时举者
 以告而诛之其间掌其政令掌其禁令掌百官府之
 徵令弊群吏之治叙群吏之治考百官府群都县鄙
 之治于治外之法尤严于治内也治内外者严则所
 以尊太宰者益严尊太宰者严则所以尊人主者更
 益严君宰尊严则朝廷清明小大称职百官于是乎
 戒惧而有不敢易纪律者当是时也太宰常居其逸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97-0082b.png
 而小宰宰夫常见其劳太宰常见其宽而小宰宰夫
 常见其严厉而可畏秦汉以来此制隳矣大臣之道
 揆不明而百官有司之法守滋乱陈平自谓上佐天
 子理阴阳不对文帝钱谷刑狱之问而刀笔筐箧不
 知大体者又不过如贾生所言特以簿书不报会期
 为大故与夫王吉所谓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曾未有
 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其要在于断
 狱听讼而已也大抵自周而降宰相大臣其清谈不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97-0082c.png
 事事者则宏纲大法之所当经理一切委弃而弗顾
 其不能拔于俗吏而困于文墨者则虽断狱听讼之
 区区又一切自以其身亲之统纪不明同归于乱或
 者有意于周公之制如近世唐太宗之六典亦庶几
 矣而举国家之政散于台省寺监以侍中中书令尚
 书令为宰相之职则政既不出于一而又以吏部尚
 书参议之御史大夫参议之秘书监参议之议政者
 何多也太子詹事太子太保俱同中书门下三品同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97-0082d.png
 三品者何滥也政均于人品均于官上不足以临下而下亦
 无所忌于上交相轻而交相忌其终则又有宰相反奉行
 文书事权迭出而奔归群有司者西汉之事权归御史东
 汉之事权归台阁唐与宋朝权归谏垣三者本宰相之属
 也权均势敌而人主之意方苦之遂至于反夺其权然则
 周家太宰之制至是而三变矣盖其始也大臣自弃其权
 而不为其中也则贪其权而不择其所当为其卒也则上
 之人又夺其权而不使之有为为天下国家者亦何便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97-0083a.png
 于此此太宰之立法而小宰宰夫之奉法余之所以
 不得不论也○又曰或问周官之制内外庭固一体
 矣继周如汉其制亦尝有近于周者乎曰岂惟汉近
 于周虽秦亦然秦人变古不道无复先王之旧制然
 至于内外之相属其事犹有可言者外之九卿如少
 府犹得置尚书在内主发文书而章奏下诸事外之
 三公如御史大夫犹得置中丞在内受公卿奏事而
 举劾按章又外之三十六郡如监郡者皆御史之属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97-0083b.png
 为之犹得以天下之利害径达于御史大夫而大夫
 径达于天子汉兴惟监郡之制变为部刺史若夫少
 府之尚书御史之中丞则一切因秦之旧非因秦也
 盖因周也今以周官遗意求之则丞相犹太宰也御
 史大夫犹小宰也御史之中丞少府之尚书犹宰夫
 也少府之下又有大长秋犹内宰也大长秋属少府
 少府中丞属丞相御史是秦与汉之制皆近于周之
 制也不特此也高帝之世御史大夫周昌尝燕见奏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97-0083c.png
 事见高帝拥戚姬武帝之世丞相公孙弘亦得数宴
 见上或时不冠此虽非体貌大臣之意亦可以见其
 洞然无内外之限矣是以阉宦虽宠丞相犹得檄召
 诘责而大长秋中常侍犹参用士人自武帝晚年宴
 游内庭不复与士大夫接用宦者主中书而典尚书
 之章奏尚书之官于是废矣既以中书居中受事又
 置诸吏居中举法故当时奏下诸事自中书递送两
 府自两府下九卿自九卿下郡国而不由中丞中丞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97-0083d.png
 之官于是不得居中制事而内之侍御史外之部刺
 史并废矣将军列侯而下皆得加官而丞相御史独
 不加名曰尊之而实疏外之于是丞相御史无复有
 至内庭者矣末年以霍光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官若
 内外合一然已非丞相职任俨然号称内朝而并夺
 丞相御史之权昌邑之废丞相杨敞至不及与议夫
 宦官典中书之任尚书无制事之权三公无加官之
 号大将军领尚书之职霍光告车千秋所谓令光治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97-0084a.png
 内君侯治外内外朝判然如此此汉治之所由以盛
 衰也宣帝中兴复遵汉初之制魏相为御史大夫外
 则遣丞相掾吏案事郡国而不遣使内则奏封事而
 不经尚书去副封而不令壅蔽加给事中而得宴见
 言事是以霍山方秉枢机相乃讼言其过杜延年居
 中用事相乃列奏其奸中外之政复合为一然犹未
 知复中丞之权元帝以来石显用事丞相之权复去
 而尽归于尚书哀平之际又归外戚纪纲散坏内外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97-0084b.png
 不足相统而西汉遂趋于亡光武惩外戚之用事愤
 大臣之窃命于是取三公之官以为阁职而取尚书
 及中丞专委任之以为台阁之长以举法归中丞而
 以奏事归尚书二官虽复用事然疏外庭而亲内庭
 舍大臣而近小臣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变前世参用
 士人之制而专任奴仆薰腐之馀矣桓灵之季御史
 之权尽移于尚书尚书之权又移于宦官尚书宦官
 合为一党而宰相疏隔于外御史缄默于内是以太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97-0084c.png
 尉杨秉奏侯览而尚书召秉掾属诘之曰设官分职
 各有司存三公统外御史察内盖自古外内之不相
 属未有若东汉之甚者也而其源实始于光武极其
 源而论之则又始于武帝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
众寡为之版以待注时四时比挍次其人之在否官府
之在宫中者若膳夫玉府内宰内史之属次诸吏直宿
若今部署诸庐者舍其所居寺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97-0084d.png
 疏次谓若匠人云外有九室九卿治之舍其退息处
玄谓版其人之名籍待待戒令及比
夕击柝而比之注莫行夜以比直宿者为其有解惰离
部署郑司农云柝戒守者所击
国有故则令宿其比亦如之注郑司农云令宿宿卫王
宫玄谓故凡非常也文王世子曰公有出疆之政庶子
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正室守太庙诸父守贵宫
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此谓诸侯也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97-0085a.png
 疏庶子谓诸侯庶子之官掌卿大夫士之适子并掌
 公家之事正室公族之适子使守太庙太庙尊故也
 贵宫贵室同为路寝路寝对太庙生人之尊也下宫
 谓亲庙四下室谓燕寝此谓诸侯谓是诸侯法也
王之庶子职掌国子之倅国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
太子唯所用之者令宿之事盖亦在焉
 疏王之庶子已下夏官诸子职文云庶子者诸庶一
 也于诸侯即为庶子于天子则为诸子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97-0085b.png
辨外内而时禁注郑司农云分别外人内人禁其非时
出入
稽其功绪纠其德行几其出入均其稍食去其淫怠与
其奇邪之民注功吏职也绪其志业郑司农云几其出
入若今时宫中有罪禁止不得出亦不得入及无引籍
不得入宫司马殿门也玄谓几呵其衣服持操及疏数
者稍食谓禄禀民宫中吏之家人也淫放滥也怠懈慢
也奇邪谲觚非常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97-0085c.png
 王氏曰兴事造业为功功事有伦为绪功绪有多寡
 故稽之德行有邪正故纠之○杂说天官一官唯宫
 正内宰独言均其稍食当时治朝之官掌之宫正禁
 中之官掌之内宰所以稍食必二人颁之此等制度
 非独关防所以护养士大夫廉耻多矣○王先生曰
 民非特宫中吏之家人如司𨽻帅其民而搏盗贼使
 之守王宫则凡宿卫之士皆是○邓氏曰宿卫无职
 司独会其行事察其谨良奇邪为去留○杂说或曰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97-0085d.png
 先王之制凡官府次舍列于门外所以别内外教贵
 贱也今宫正比宫中之官府又曰去其奇邪之民则
 是妃嫔与官吏杂处矣不知宫正所掌者宫中徒役
 之民与典妇功等官皆士人也皆有庐室官舍在内
 虽在宫中未尝与妃嫔杂处汉郎吏舍卫士庐周匝
 殿内自后世而观亦岂与妃嫔杂处耶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注五人为伍二伍为什会之者
使之辈作辈学相劝帅且寄宿卫之令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97-0086a.png
 疏会合之者使宿卫时语言相体服容相识是其辈
 作也及其学问又相亲及切磋琢磨是其辈学总是
 相劝帅也寄宿卫之令者管子云因内政寄军令在
 家时五家为比在军还五人为伍之类○杂说宫正
 以德行道艺教王左右前后之人环卫之士其淫怠
 奇邪者又不得与乎其间无怪乎侍从仆御罔非正
 人
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注行事吏职也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97-0086b.png
 王氏曰稍食以月会行事以岁会养之者详而责之
 者略君人之仁也事君先其事而后其食人臣之义
 也人臣致其义则下不至于慢事而废职君人致其
 仁则人不至于日陵而无耻
凡邦之大事令于王宫之官府次舍无去守而听政令
注使居其处待所为
 或曰去守离部署也
春秋以木铎修火禁注火星以春出以秋入因天时以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97-0086c.png

 疏火心星也公羊谓之大辰夏三月东出于辰九月
 西伏于戍因时以戒者谓陶冶铸铜之火因天出火
 民则为之因天入火民则休之此谓宫正于宫中特
 宜慎火故修火禁
凡邦之事跸宫中庙中则执烛注郑司农云国有事王
当出则宫正主禁绝行者若今时卫士填街跸也玄谓
事祭事也邦之祭社稷七祀于宫中祭先公先王于庙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97-0086d.png
中隶仆掌跸止行者宫正则执烛以为明春秋传曰有
大事于太庙又曰有事于武宫
 疏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行曰
 国门曰泰厉曰户曰灶祭法又云王自为立七祀此
 则祷祀在宫中者也○王氏曰邦事小宰之七事○
 刘氏曰从王行于宫中及庙中则司其跸与烛所以
 供护卫也
大丧则授庐舍辨其亲疏贵贱之居注庐倚庐也舍垩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97-0087a.png
室也亲贵者居倚庐疏贱者居垩室杂记曰大夫居庐
士居垩室
 疏庐谓路门外东壁倚木为庐垩室两下为之与庐
 异○刘氏曰王族有亲疏臣子有贵贱○王氏曰天
 官之职惟宫中为至要宫正于王宫官府士庶子无
 不统内宰掌版图之法矣此则总为之版使王宫八
 面无众寡之不均师氏使其属帅夷隶守王门矣此
 则击柝以比使昼夜不怠师保氏教以德行道艺阍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97-0087b.png
 人禁暴氏稽出入去奇邪矣此复纠而教之禁之使
 王所皆吉士膳夫医师各等其功叙舍人司禄既掌
 其禄食矣此复均而会之无使其旷职而暴禄四时
 有司爟掌火政矣凡有邦事宫门庙门阍人既掌其
 跸燎矣此复以时申火政而掌跸燎大丧司士大仆
 既掌守政悬首服矣此复授其庐舍而辨之此宫正
 所以为宫官之长禁密之地无一处而不究心内外
 之众无一人而不致察百职无一事之敢慢通岁无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97-0087c.png
 一时之敢忽与小宰宰夫相成交举乃天官之第一
 义所以列百职之前也
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掌其政令行其秩叙
作其徒役之事注郑司农云版名籍也以版为之玄谓
王宫之士谓王宫中诸吏之适子也庶子其支庶也
 疏吏谓卿大夫士之总名
秩禄禀也叙才等也作徒役之事太子所用
 疏士庶子属太子随其所用使役之也○临川王氏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97-0087d.png
 曰士庶子非王族则功臣之世与贤者之类王以自
 近而卫焉故君臣国家安危一体休戚一心上下亲
 而内外察也○东莱吕氏曰古者执戈戟以宿卫王
 宫皆士大夫职之无事而奉燕私则从容养德有膏
 泽之润有事而司禦侮则坚明守义无腹心之虞下
 至秦汉阶楯执戟尚馀一二此制既废人主接士大
 夫者仅有视朝数刻而周庐陛枑或环以椎埋嚚悍
 之徒有志于复古者当深绎也○庄渠魏氏曰师氏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97-0088a.png
 保氏教之已详故宫伯唯掌其政令
授八次八舍之职事注卫王宫者必居四角四中于徼
候便也玄谓次其宿卫所在舍其休沐之处
若邦有大事作宫众则令之注谓王宫之士庶子于邦
有大事或选当行
 疏事亦谓寇戎之事作起也谓起宫中之众使士庶
 子行则宫伯戒令之○杂说国有大事申警备耳郑
 氏以为当从行非也且虎士八百人执戈以先后王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97-0088b.png
 谓之爪士王不出亦不行宣王祈父调之出征而诗
 人以为刺况士庶子卫王宫者哉然国子亦有从戎
 事者诸子所掌是也
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
 介甫王氏曰秩秩酒秩膳之类依品秩予之日月有
 焉故月终均之劳逸剧易之叙宜以岁时更焉故岁
 终则均之○明斋王氏曰秩谓禄之高下一事而功
 有勤惰则为之上下其食叙谓位之等级一官而才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97-0088c.png
 有升降则为之先后其次月终均秩则禄有不同故
 宫正因而会其稍食岁终均叙则能有不同故宫正
 因而会其行事此即所谓行其秩叙
以时颁其衣裘掌其诛赏注颁布也若今赋冬夏衣
 节卿郑氏曰或问宫正掌兵卫宫伯掌郎卫而兵卫
 郎卫则皆统于太宰何也曰宿卫不统于太宰则内
 外之势有所限隔而贤否之人无所决择事权将分
 政令下移而错出其祸有不可胜言者西汉之世以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97-0088d.png
 期门羽林等为宫禁之亲兵以卫尉掌宫门之屯兵
 而以城门挍尉掌京师十二门之屯兵及三辅所属
 于中尉之兵所谓北军盖指环卫王宫在长安之内
 者言之所谓南军盖指十二城门及三辅属中尉之兵在
 长安之外者言之及武帝增置八挍之兵以中垒益
 北军以长水池阳胡骑益南军盖北军不出长安之
 外南军不散在三辅之中八挍则包南北军在其中
 矣是故周勃安刘氏乃北军制南军之效刘屈氂发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97-0089a.png
 三辅近县兵及长水宣曲胡骑入长安与太子战乃南军
 制北军之效宋朝有閤门司皇城司又有殿前司皇城
 司有亲从官数千人入内侍省都都知与副都知同主判
 之殿前司有马步军殿前太尉独统摄之是故皇城一司
 于内庭宿卫无不预者而独宿直诸班禁卫则初无所统
 摄殿前一司虽统摄诸班禁卫而皇城之事亦恝然不相
 关是汉以南军北军相制而宋朝以皇城司殿前司相维
 持大抵皆祖周人之遗意而其所为不同者汉南北军虽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97-0089b.png
 隶于三公而掌于太尉然皆以文属而政令不行于其
 间国朝则皆统于枢府周则皆统于冢宰此所以远过
 于汉也每观成王之季吕伋掌虎贲之士非有宰臣
 之命则吕伋不敢以擅发召公虽得以制命非有二
 诸侯将命以往则召公亦不敢以专行至春秋之际
 虽以僣窃之楚而环列之尹太师犹得以掌之是犹
 有太宰统宫正宫伯之意区区之曹荷戈与祋犹有
 贤者如候人之诗是德行道艺犹未有愧于宫正宫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97-0089c.png
 伯之所掌也乃若西汉之兴虽祖周人之故意而内
 外之制已驳杂而不驯矣虽然汉犹古也不惟南北
 军隶于三公而卫尉光禄勋皆属于丞相御史光禄
 勋岁以四科考第郎从官凡更直执戟内谨门禁外
 统车骑者无非以经明行修者为之故当时诸吕之
 乱滕公除宫左右执戟不肯前代王入未央宫谒者
 执戟卫端门不得入其效亦略可观矣自武帝使世
 家富人犯令入财者皆得补郎而郎选于是始衰自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97-0089d.png
 期门羽林佽飞之属反隶于光禄勋以为天子私人
 而兵卫于是始变自宣帝又发羽林孤儿佽飞射士征
 西羌而禁卫始纷纷轻出光武以来其制益坏京师
 止置北军而八挍之兵并为五营南军不复有焉中
 卫不掌京辅士卒城门不置屯兵郡国罢材官车骑
 之屯而卫尉不闻更戍之士于是北军分为宦官所
 亲窦武诛宦官虽召会北军五挍士数千人未几即
 散降王甫外既不足以制内而内之所存者又未尝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97-0090a.png
 教之使知义焉魏晋而降光禄勋不复居禁中士大
 夫不复与宫卫直阁带刀变生肘腋唐兴置左右金
 吾卫将军掌宫中及京师之巡警烽堠凡翊卫及外
 府佽飞番上者皆属焉而文武于是判然两途德宗
 之世权移近习宦官握禁兵而废立在其手矣反覆
 魏晋李唐之乱参观两汉之盛衰然后知周官之制
 不可废有宫正宫伯矣不可以无虎贲有虎贲矣不
 可无司隶有宫正宫伯与夫虎贲司隶之属矣又不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97-0090b.png
 可无太宰以兼统之也○叶氏曰说者多言宫正掌
 兵卫宫伯掌郎卫愚窃以为不然宫正宫伯所掌皆
 郎卫也大仆虎贲司隶所掌乃兵卫也盖天子之卫
 有二而其别有四卿大夫士之官吏在宫中而直卫
 者宫正掌之卿大夫士之士庶子在宫中而入卫者
 宫伯掌之视朝则司士正其仪大事则诸子掌其政
 此居守环列之卫也王视朝则前正位而退王出入
 则自左驭而前驱视朝则在路门之左太仆掌之而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97-0090c.png
 小臣御仆属焉此仆从侍御之卫也虎士八百人先
 后王而趋以卒伍视朝则在路门之右虎贲氏掌之
 而旅贲氏属焉此奔趋先后之卫也居虎门之左使
 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师氏掌
 之帅四翟之隶使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以守王
 宫司隶掌之此周防键闭之卫也宿卫之别有四而
 郎卫兵卫俱在其列二者常相联属焉然而居守环
 列之卫天子所亲以为腹心者也居王之左右前后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97-0090d.png
 则其地密备王之顾问应对则其任专是非稽其功
 绪纠其德行教之道艺去其淫怠与其奇邪之民则
 在王所者宁必皆薛居州乎此宫正所以拳拳于此
 也至于士庶子之在版者是其卿大夫士之子弟有
 师保以教之司乐以合之又有诸子以考之故宫伯
 唯均其秩而颁其衣裘均其叙而掌其诛赏则在八
 次八舍之列者孰非端人正士哉若夫虎贲之士臣隶
 之仆夷隶之兵虽不言其政教禁令然虎贲氏以下大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97-0091a.png
 夫掌之太仆以下大夫统之师氏以中大夫帅之虎
 贲所掌八百人不言徒而言虎士则皆士人之有勇
 力虽名为兵而不闻一武夫悍卒放慢诡谲之人得
 一厕迹于其间师氏虎贲无非吉士侍御仆从罔非
 正人当时虽有郎卫兵卫之别何尝有文事武事之
 判耶然均之为宿卫也宫正宫伯则统于太宰虎贲
 太仆则统于司马司隶则统于司寇而师氏又为司
 徒之属何哉盖宫卫不可以不相属而兵权不可以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97-0091b.png
 不相制观吕伋必以宰臣之命而后发召公非有二
 卿将命以往亦不敢专行则周人制兵之意深矣
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注食饭也饮
酒浆也膳牲肉也羞有滋味者凡养之具大略有四
 疏羞即下文羞与珍酱是也珍酱馈之小者故略而
 不言○王氏曰后配王以治内也太子天下之本也
 故用其养王者以养之○庄渠魏氏曰养之为言保
 安其体而成就其德明不为口腹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97-0091c.png
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
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注进物于尊者曰馈此
馈之盛者王举之馔也六牲马牛羊豕犬鸡也羞出于
牲及禽兽以备滋味谓之庶羞珍谓淳熬淳母炮豚炮
牂捣珍渍熬肝膋也酱谓醯醢也王举则醢人共醢六
十瓮以五齑七醢七菹三臡实之醯人共齑菹醯物六
十瓮郑司农云羞进也六谷稌黍稷粱麦菰菰彫胡也
六清水浆醴䣼医酏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97-0091d.png
 鹤山魏氏曰此一节言王人备物之享第诗书皆无
 及此礼者周礼可疑此亦其一王荆公专本此意以
 人主当享备物极至童贯王黼专创应奉司以启
 人主侈心祸至不可胜言学术误国原于康成先儒
 未有及此义者○王氏曰此但总言馈食之物有此
 数而已观夫月令云孟春之月其食麦与羊之类盖
 四时错共非必一日尽共之也正如记称四海九州
 之物皆以备孝飨而笾人醢人止于四笾四豆之实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97-0092a.png
 合之为三十二物自有簿正在焉可以类推矣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注杀牲盛馔曰举王日
一举以朝食也后与王同庖鼎十有二牢鼎九陪鼎三
物谓牢鼎之实亦九俎
 疏按郊特牲鼎俎奇而笾豆偶谓正鼎九陪鼎三即
 是奇数总言之即十二云物皆有俎者俎据正鼎而
 鼎各一俎玉藻云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馂
 馂者馂朝之馀故以一举为朝食也又按玉藻云夫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97-0092b.png
 人与君同庖郑注云不特杀也牢鼎牛一羊一豕一
 鱼一腊一肠胃一肤一鲜鱼一鲜腊一共九陪鼎臐
 一膷一膮一共三物皆有俎谓牢鼎各一俎各牲肉
 熟于各鼎升于各俎陪鼎之实即庶羞在豆者无俎
 也
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注侑犹劝也祭谓刌
肺脊也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品者每物皆尝之道尊者也
 疏殷祭肝周祭肺但祭肺有二种一者名为举肺亦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97-0092c.png
 名离肺此为食而有也二者名为祭肺亦名刌肺此为祭
 而有也但举肺离而不绝祭肺则绝之今此膳夫授祭为
 食而授即举肺也郑云祭谓刌肺脊也者以经直云祭
 不言举又不言离故郑云祭谓刌肺也以优至尊故与祭
 祀同刌肺也乡饮酒乡射无连言脊今兼言脊者依士
 虞特牲皆言授肺脊故郑依之而言云○程氏曰古者
 饮食必思始耕者先王无德不报固如此○王氏曰曲礼曰
 殽之序遍祭之可以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97-0092d.png
卒食以乐彻于造注造作也
 疏造食之处即厨是也○王氏曰王之食也以礼而
 侑食也以乐则礼乐未尝斯须去身其所养可知矣
 ○临川王氏曰夫无大丧荒札之灾则王可以乐之
 时也侑食及彻皆以乐所谓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也
 且人之养也心志和而后气体从之食饮膳羞所以
 养气体也侑彻以乐所以和平其心也而助气体之
 养焉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97-0093a.png
王齐日三举注郑司农云齐必变食
 或曰不食馂馀恶亵也○潜溪邓氏曰王齐日三举
 何也文误也齐不乐防散志也齐变食防滑精也何
 三举之有焉盖不举也○按明斋王氏亦谓王齐日
 三举当作王齐则不举与下文类相从此论确不可
 易
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有
大故则不举注大札疫疠也天灾日月晦食地灾崩动也大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97-0093b.png
故寇戎之事郑司农云大故刑杀也春秋传曰司寇行
戮君为之不举
 李氏曰荒札灾皆不举然则非直于外事杀礼若王
 膳亦为之贬也曲礼曰岁凶年谷不登君膳食不祭
 肺马不食谷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皆自忧民之
 道也如此天不为之眷人不为之悦用度不足海内
 不宁未之前闻也○芸阁吕氏曰仁者以天下为一
 身者也一气同体天理之所自然也非引而譬之也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97-0093c.png
 今吾有是身无尺寸之肤非我有故无尺寸之肤不
 爱也疾痛痒疴所以感吾憯怛怵惕之心非有智力
 与乎其间也以天下为一身者一民一物莫非吾体
 故举天下所以同吾爱也禹思天下溺者犹已溺之
 稷思天下饥者犹已饥之非犹已溺之饥之天下之
 溺与饥是已亲受之也故岁凶年谷不登民有饥色
 国君士大夫均与其忧君非不能玉食士大夫非无
 田禄仁人之心与民同之虽食不能饱也○仲舆郝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97-0093d.png
 氏曰按玉藻天子日食少牢月朔大牢亦丰矣郑谓
 当从周礼信以是为周公之礼欤一人之养岁刲羊
 刘豕八百头击牛三百六十内外祭祀无月不斋则
 一岁食牛羊豕不下二千馀头乌用此靡费为也斋
 则宜减嗜欲薄滋味清净澹泊以通玄漠而乃益椎
 牛伐鼓日三大嚼以为变食何其倒行也食味必膳
 夫先尝尤世主猜疑之事惟五不举庶几先王之遗
 尔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97-0094a.png
王燕食则奉膳赞祭注燕食谓日中与夕食奉膳奉朝
之馀膳所祭者牢肉
 疏奉馀膳一牢分为三时故奉朝之馀馂也按玉藻
 云诸侯夕深衣祭牢肉郑注云天子言日中诸侯言
 夕天子言馂诸侯言祭牢肉互相挟则天子诸侯朝
 皆祭肺日中与夕皆祭牢肉故言所祭者牢肉也○
 临川王氏曰奉膳赞祭非朝食之馀膳也祭所以致
 敬祭而弗敬如弗祭故礼馂馀不祭奉馀膳而祭非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97-0094b.png
 所以致敬且王举之馈膳用六牲则燕食亦必有膳
 矣
凡王祭祀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注膳夫亲彻胙俎胙
俎最尊也馀则其属彻之
 疏胙者酢也王与尸宾相答酢之俎也○王氏曰左
 传曰归胙于公盖祭馀谓胙胙俎祭馀之俎也祭祀
 则有尸酢主之俎宾客则有祭先之俎膳夫既授祭
 及卒食又彻胙俎重祭故也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97-0094c.png
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注郑司农云稍事为非日中大
举时而间食玄谓稍事有小事而饮酒
 王氏曰稍礼之略者
王燕饮酒则为献主注郑司农云主人当献宾则膳夫
代王为主君不敌臣也
 龟山杨氏曰说者谓君臣之义不可以燕废故以膳
 夫为主非也礼受爵于君前则降而再拜燕所以待
 群臣嘉宾也而使之有升降拜揖之劳是以犬马畜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97-0094d.png
 之矣故以膳夫为主而王不自献酬焉廪人继粟庖
 人继肉此孟子所谓养君子之道也
掌后及世子之膳羞注亦主其馔之数不馈之耳
 疏王则膳夫亲馈之后及世子膳夫掌之而内饔馈
 之
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注郑司农云脩脯也
 疏谓加姜桂锻治者为脩不加姜桂以盐乾之者谓
 之脯○或曰孟子所谓鼎肉也○魏氏曰颁赐掌之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97-0095a.png
 有滥予则当正
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
馀肉归胙于王郑司农云膳夫受之以给王膳
 疏按春秋左氏昭十六年子产曰祭有受脤归脤受脤谓
 君祭以肉赐大夫归脤谓大夫祭归肉于公也王臣
 亦然○王氏曰若畿内都鄙山川及四海五岳四渎
 古帝王之在其国都或王五服之亲凡以王命而祭
 者当归胙于王也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97-0095b.png
以摰见者亦如之注郑司农云以羔雁雉为摰见者亦
受以给王膳
 陈氏曰以摰见者受之所以纳其德膳之所以用其
 德若玉帛则不入于膳夫
岁终则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注不会计多少优
尊者其颁赐诸臣则计之
 龟山杨氏曰人主恣其费用有司虽不会冢宰得以
 九式论于王然则所谓不会者非荡然无以节制之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97-0095c.png
 制之有家宰之式而非以有司之法制故也○明斋
 王氏曰愚谓凡掌财赋之官皆有日成月要岁会盖
 百官则有进退陟降庶务则有行止丰约其财之用
 否盈缩万有不齐故必以彼之入数较此之出数互
 相会计王及后世子一而已计日而其数可知百司
 皆了然故不必彼此互相勾考也岂得谓任其所用
 为优尊也哉其事甚明而添一注释遂使蔡京执此
 为说务以侈靡惑人主使海内虚耗卒召裔夷之祸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97-0095d.png
 释经者言可不慎乎
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注六畜六牲也始
养曰畜将用曰牲春秋传曰十日曰牲郑司农云六兽
麋鹿熊麇野豕兔六禽雁鹑鴳雉鸠鸽玄谓兽人冬献
狼夏献麋又内则无熊则六兽当有狼而熊不属六禽
于禽兽及六摰宜为羔豚犊麛雉雁凡鸟兽未孕曰禽
司马职曰大兽公之小禽私之
 麇獐也○潜溪邓氏曰庖人之辨名物也内饔之辨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97-0096a.png
 体名肉物也辨百味品之物选以俟馈也又辨腥臊
 膻香之不可食也亨人辨膳羞之物也好其辨也君
 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所以慎天则也
凡其死生鲜薧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
世子之膳羞注荐亦进也备品物曰荐致滋味乃为羞
王言荐者味以不亵为尊郑司农云鲜生肉薧乾肉
共祭祀之好羞注谓四时所为膳食若荆州之䱹鱼青
州之蟹胥虽非常物进之孝也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97-0096b.png
 蟹胥蟹酱也○王氏曰好羞若文王之菖蒲曾晰羊
 枣之类生平所好者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方其祭
 祀内则尽志外则备物故斋则思其所嗜祭则羞其
 所好可谓孝矣然所求难致伤财害民以昭其先之
 僻好君子亦不为也孔子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是
 也
共丧纪之庶羞宾客之禽献注丧纪丧事之祭谓虞祔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97-0096c.png
 疏未葬曰奠无荐羞之法虞祔之祭乃有之
禽献献禽于宾客
 疏如掌客职上公乘禽日九十双侯伯七十双子男
 五十双之类是也
凡令禽献以法授之其出入亦如之注令令兽人也禽
兽不可久处宾客至庖人乃令兽人取之必书所当献
之数与之及其来致禽复挍数之至献宾客又以此书
付使者展而行之掌客乘禽于诸侯各如其命之数聘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97-0096d.png
礼乘禽于客日如其饔饩之数士中日则二双
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
麛膳膏腥冬行鲜羽膳膏膻注用禽献谓煎和以献王
郑司农云膏香牛脂也以牛脂和之腒乾雉鱐乾鱼膏
臊豕膏也杜子春云膏臊犬膏膏腥豕膏也鲜鱼也羽
雁也膏膻羊脂也玄谓膏腥鸡膏也羔豚物生而肥
 或曰春草物始生羔豚食之而肥
犊与麛物成而充腒鱐暵热而乾鱼雁水涸而性定此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97-0097a.png
八物者得四时之气尤盛为人食之弗胜是以用休废
之脂膏煎和膳之牛属司徒土也鸡属宗伯木也犬属
司寇金也羊属司马火也
 疏四时所膳皆取贼死之膏夏时火贼金则膏臊犬
 膏也不得云豕膏秋时金尅木则膏腥鸡膏也亦不
 得云豕膏五行不言北方豕膏者以中央土王分于
 四时土贼水但无中央食法故不言豕膏也○又云
 五行王相相尅春木王火相土死金囚水为休废夏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97-0097b.png
 火王土相金死水囚木为休废大率王所胜者死相
 所胜者囚新谢者为休废经所言膳膏皆是死之脂
 膏而郑云休废者相对死与休废别散则死亦为休
 废故郑以休废言之也○王氏曰先王乘时之消息
 因理之盈虚以节饮食以养性命此庖人所以有禽
 献之法也○庄渠魏氏曰羊子曰羔豕子曰豚牛子
 曰犊鹿子曰麛腒乾雉鱐乾鱼鲜生鱼羽生鸟食以
 养生必顺阴阳五行之气春为阳中秋为阴中故羔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97-0097c.png
 豚犊麛皆取其稚者夏则阳盛冬则阴盛故腒鱐鲜
 羽皆取其成者牛土畜春木旺以助养脾犬金畜夏
 火旺以助养肺鸡木畜秋金旺以助养肝羊火畜冬
 水旺以助养心○潜溪邓氏曰其有行也先岁气也
 其有膳也保所废也乐得时之尽也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膳禽不会注膳禽四时所膳禽
献加世子可以会之
 疏上膳夫所掌是其正王后世子皆不会禽献为加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97-0097d.png
 故世子亦会○王先生曰膳夫云王及后世子之膳
 不会庖人止不会王及后是世子之膳禽则会矣曰
 膳常礼也膳禽非常礼也不会者所以重其为天下
 之本会者所以正其为天下之本也唯王及后之饮
 酒不会是世子之饮酒则会也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是世子之服则会也会其禽则无禽荒之失矣会其
 酒则无酒荒之失矣会其服则无好洁衣服之失矣
 周公之待世子所以杜其穷奢极侈之心者如此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97-0098a.png
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辨体名肉
物辨百品味之物注割肆解肉也烹煮也煎和齐以五
味体名脊胁肩臂臑之属肉物胾燔之属百品味庶羞
之属言百举成数
 疏按少牢解羊豕前体肩臂臑后体膊骼又有正脊脡
 脊横脊又有短胁正胁代胁为十一体按公食大夫
 礼十六豆有胾胾谓切肉又按少牢主妇献尸以燔
 从傅火曰燔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97-0098b.png
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注取于镬以实鼎取于
鼎以实俎实鼎曰脀实俎曰载
 疏脀升也
选百羞酱物珍物以俟馈注先进食之时恒选择其中
御者
 疏百羞则庶羞百二十也酱物酱用百二十瓮也珍
 物诸八珍之类○王氏曰内饔选择其中御者以俟
 膳夫之馈王也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97-0098c.png
共后及世子之膳羞注膳夫掌之是乃共之
 王氏曰后世子言共不言馈者杀于王也
辨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牛夜鸣则庮羊泠毛而毳膻
犬赤股而躁臊鸟皫色而沙鸣狸豕盲视而交睫腥马
黑脊而般臂蝼注泠毛毛长总结也
 疏泠毛谓毛长而毳谓毛聚结也
皫失色不泽美也沙澌也
 或曰声细而澌曰沙狸谓气郁也○愚按郝仲舆谓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97-0098d.png
 鸟病不能飞而狸伏狸埋同鳖人云凡狸物是也然
 庮膻臊狸腥蝼皆言其肉味之不佳而非病状
般臂臂毛有文郑司农云庮朽木臭也蝼蝼蛄臭也杜
子春云盲视当为望视
 疏豕乃听物不合望视此豕望视而眼睫毛交豕病
 也○王氏曰犬股里无毛谓之赤股躁狂躁也○王
 氏曰内饔辨其可食者则共之不可食者则去之凡
 以谨于奉至尊也则无阴阳偏胜之气而气体赖之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97-0099a.png
 而安矣○陈氏集说云论语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皆
 非所以养志气也君子之所以养志气者未尝不以
 正
凡宗庙之祭祀掌割亨之事
 疏内饔不掌外神故云宗庙之祭祀言凡者谓四时
 及祫禘并月祭等皆在其中上王后言煎和此止言
 割亨者煎和所以致味鬼神尚质不贵亵味也
凡燕饮食亦如之凡掌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97-0099b.png
注羞庶羞也脩锻脯也
 疏脩谓加姜桂锻治之不锻治者曰脯
胖如脯而腥者
 疏乾则为脯不乾而腥为胖○王氏曰胖半牲体也
玄谓刑铏羹也
 疏按特牲有铏羹谓铏器盛豕膮设于荐南
膴䐑肉大脔所以祭者
 疏膴鱼肉总有也公食大夫礼云庶羞皆有大谓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97-0099c.png
 大脔据肉而言按有司彻云主人亦一鱼加膴祭于
 其上此据鱼而言也
骨牲体也鱐乾鱼也
 庄渠魏氏曰体解之半曰胖以左右分贵贱肉以骨
 为贵其无骨者曰肤
凡王之好赐肉脩则饔人共之注好赐王所善而赐也
 临川王氏曰饔人内饔之属人
外饔掌外祭祀之割亨共其脯脩刑膴陈其鼎俎实之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97-0099d.png
牲体鱼腊凡宾客之飧饔飨食之事亦如之注飧客始
至之礼饔既将币之礼致礼于客莫盛于饔
 疏外祭祀谓天地四望山川社稷等○王氏曰飨以
 饮为主若行人所谓飨礼九献食以食为主若行人
 所谓食礼九举
邦飨耆老孤子则掌其割亨之事飨士庶子亦如之注
孤子者死王事者之子也士庶子卫王宫者若今时之
飨卫士矣王制曰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97-0100a.png
 疏邦飨耆老谓死事者之父祖兼有国老庶老孤子
 谓死王事者之子云飨士庶子者若宫伯注云士谓
 王宫中诸吏之适子也庶子其支庶也飨者即郑云
 士庶子卫王宫者若今时飨卫士是也左传哀二十
 三年晋知伯亲禽颜庚至二十七年齐师将兴陈成
 子属孤子三日朝设乘车两马系五邑焉召颜庚之
 子而赐之是其礼孤子之法国老谓卿大夫致仕者
 庶老谓士之致仕者○陈氏礼书曰天子之于老也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97-0100b.png
 其所养也三国老也庶老也死政者之老也岁养之
 也三仲春也季春也仲秋也周礼罗氏罗春鸟献鸠
 以养国老在仲春月令养衰老授几杖在仲秋文王
 世子曰凡大合乐必遂养老郑氏曰大合乐谓春入
 学舍菜合舞秋颁学合声于是时也天子则视学焉
 遂养老此养老于仲春仲秋者也月令季春之末择
 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
 之大合乐亦必养老此又养老于季春者也若夫简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97-0100c.png
 不帅教出征受成以讯馘告凡天子入学莫不养老
 此又不在岁养之数也故罗氏献鸠以养之者国老
 也司徒以保息养之者庶老也司门以其财养之者
 死政者之老也若夫外饔酒正槁人所谓耆老者总
 三者而言之也方其养也必先释奠于先老遂设三
 老五更群老之席位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
 焉登歌清庙下管象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
 爵而酳冕而总干则乞言宪行之养著而孝悌之化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97-0100d.png
 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
 反养老幼于东序而终之以仁此所谓一举事而众
 皆知其德之备也礼言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而服
 深衣夏后氏以飨礼而服燕衣殷人以食礼而服缟
 衣周人脩而兼用之而服玄服盖虞氏以燕则以恩
 胜礼夏后氏以飨则以礼胜恩殷人以食则趣恩礼
 之中而周则文备故脩而兼用之周官外饔言飨耆
 老此周人以飨礼养老也行苇言饮射而继之以祈黄
卷三 第 52a 页 WYG0097-0101a.png
 耇此以燕礼养老也祭记曰食三老五更于太学此
 以食礼养老也汉明举之彷佛古制然其养特三老
 五更二人而群老不与焉非古先王之意也○李氏
 曰养老之礼自古帝王未尝不隆也五十养于乡六
 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虞夏殷周莫之改
 也天子无父矣欲为人子不可得也无兄矣欲为人
 弟不可得也是以父事三老所以教天下之为人子
 者也兄事五更所以教天下之为人弟者也亲冕而
卷三 第 52b 页 WYG0097-0101b.png
 总干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鲠在前祝噎
 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天子之尊四海之内其义
 莫不为臣然而以父兄事人者孝弟之心无所用之
 以教天下之孝弟也天子之尊且事他人为父兄天
 下之民其莫遗于亲父兄乎是一举而孝弟之风洋
 洋乎九州之外矣○愚按长乐陈氏谓天子养老三
 国老庶老及死政者之祖父贾公彦云国老卿大夫
 致仕者庶老士之致仕者而皇氏云三者之外又有
卷三 第 53a 页 WYG0097-0101c.png
 引户校年庶人之老共为四种陈氏之意以为圣王
 之世苟德行道艺孝弟睦姻有学者递举而升之乡
 遂大夫献之于王矣比其老也非卿大夫则其士也
 苟其人庸下不帅教者可无烦至尊屈体而下之此
 李氏所以又有国老庶老之外非贤不可皆养之说
 也愚以为其说似是而非夫圣王教天下以孝弟而
 养老于学以养老也非养贤也当时贤能者宾之
 于朝不肖者摈之于乡终身不齿岂无有上之不必
卷三 第 53b 页 WYG0097-0101d.png
 贤能而无咎无誉歌咏王风以至于八十九十者乎
 是亦王者所欲致其一日之养以风化天下者也然
 则皇氏之说其可废乎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脯肉之事注献谓酌其长帅
 某氏曰尊之曰献犒兵众曰赐○王氏曰师以用众
 役以任众彼其趋事之劳顿车马之疲弊冒风霜而
 靡岁时之久致公义而忘室家之私先王于是劳还
 犒师酌其长帅所以有献赐之礼也献以饮之赐以
卷三 第 54a 页 WYG0097-0102a.png
 予之外饔则掌其脯肉之事
凡小丧纪陈其鼎俎而实之注谓丧事之奠祭
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腊
之器既孰乃脀于鼎齐多少之量
 杂说水有善恶火有新旧不有官以司之一切付之
 徒役之手则足以伤生害气焉耳
职外内饔之爨亨煮辨膳羞之物注职主也爨今之灶
主于其灶煮物
卷三 第 54b 页 WYG0097-0102b.png
 王氏曰膳用六牲羞用百有二十品其物不可不辨
祭祀共大羹铏羹宾客亦如之注大羹肉湆郑司农云
大羹不致五味也铏羹加盐菜矣
 疏大羹谓大古之羹不调五味镬中煮肉汁一名湆
 铏羹皆是陪鼎膷臐膮牛用藿羊用苦豕用薇调以
 五味盛之铏器即谓铏羹若盛之于豆即谓庶羞宾
 客亦如之者谓致饔饩及飧礼皆有陪鼎飨食亦应
 有大羹故云亦如之○刘氏曰孝子之爱于其亲以
卷三 第 55a 页 WYG0097-0102c.png
 德不以味也事于其先以诚不以苟也故其祭也始
 不忘乎古所以追崇其德也终必备其物所以竭其
 诚也○王氏曰苟子曰大飨先大羹贵饮食之本也
 盖所以使天下后世知礼义所尚在此而不在彼也
 醴酒之用而玄酒之贵割刀之用而鸾刀之尚黼黻
 之美而藁桔之设圣人重本之意可知矣○叶氏曰
 古人饮食其辨物也以时其用物也不妄其取物也
 有道其视物也同体不徒口体之养而且有以养其
卷三 第 55b 页 WYG0097-0102d.png
 心是以移气移体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盖存我以厚
 苍生安身以保国家此其有助于王而掌于太宰也
 西汉太官令犹膳夫等官隶于少府而掌于丞相御
 史犹有周官遗意东汉则以奄人主之晋人则属之
 光禄渡江以后则又隶之侍中至唐则隶之内侍省
 而大臣皆无所政令于其间矣大臣无所统则小臣
 无所忌养体且不足矧能养心乎
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籍以时入之以共齍盛注其
卷三 第 56a 页 WYG0097-0103a.png
属府史胥徒也王以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
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于千亩庶人谓徒三百人籍之
言借也王一耕之而使庶人芸芓终之粢稷也谷以稷
为长是以名之在器曰盛
 疏以时入之谓麦夏熟黍稷秋熟送入地官神仓○
 又云按月令中央土云食稷与牛五行土为尊故知
 稷为五谷长又据尔雅以稷为粢通而言之其实六
 谷皆是粢故小宗伯云辨六粢之名物是也○周语
卷三 第 56b 页 WYG0097-0103b.png
 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夫民之大事
 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
 之共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蕃殖于
 是乎始敦庞纯固于是乎成是故稷为天官古者大
 史顺时[𤫽]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
 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九日大史告稷曰自今至于
 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𤯝谷乃
 不殖稷以告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
卷三 第 57a 页 WYG0097-0103c.png
 日土其俱动王其祗祓监农不易王乃使司徒咸戒
 公卿百吏庶民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
 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齐宫百官御事各即
 其齐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
 王祼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藉后稷监之膳
 夫农正陈藉礼大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垡班三
 之庶人终于千亩其后稷省功大史监之毕宰夫陈
 飨膳宰监之膳夫赞王王歆大牢班尝之庶人终食
卷三 第 57b 页 WYG0097-0103d.png
 是日也瞽师音官以省风土廪于藉东南钟而藏之
 而时布之于农稷则遍戒百姓纪农协功曰阴阳分
 布震雷出滞土不备垦辟在司寇乃命其旅日徇农
 师一之农正再之后稷三之司空四之司徒五之大
 保六之大师七之大史八之宗伯九之王则大徇耕
 穫亦如之民用莫不震动恪恭于农脩其疆畔日服
 其镈不解于时财用不乏民用和同○王氏曰以耒
 而刺地谓之耕以金而芸草谓之耨○王氏曰夫四
卷三 第 58a 页 WYG0097-0104a.png
 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而王必亲耕以共粢盛者服
 勤以自致也以天子之尊而必亲耕则天下之为农
 者孰不劝于耕以天子必耕以共粢盛则天下之为
 子者孰不劝于养行一物而其义两得之矣○刘氏
 曰圣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非于祭祀不能备物而
 必躬耕以共粢盛者事亲圣人之志也道为人之所
 尊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皆外物也岂足以夺其志哉
 必躬身为之使天下知所以事其亲焉夫志遂于己
卷三 第 58b 页 WYG0097-0104b.png
 而诚及于先者孝子之能事也又况使天下孝于其
 亲此圣人所以务为百政之先而竭其诚尽其礼者
 也○愚按躬耕以祭孝之至也乃籍者何也盖借庶
 人之力以事上帝及其亲也天子因祭享之故躬为
 倡率用民之力以终其事犹不敢以为固然而曰假
 贷焉耳然则以他事用民之财任民之力其凛凛不
 敢视为固然而思所以安全加惠以报之者又当何
 如耶
卷三 第 59a 页 WYG0097-0104c.png
祭祀共萧茅注郑大夫云萧字或为莤莤读为缩束茅
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缩浚
也故齐桓公责楚不贡苞茅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杜子
春读为萧萧香蒿也玄谓诗所云取萧祭脂郊特牲云
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荐然后焫萧合馨香合
馨香者是萧之谓也茅以共祭之苴亦以缩酒苴以籍
祭缩酒泲酒也醴齐缩酌
 临川王氏曰茅体顺理直柔而洁白承祭祀之德当
卷三 第 59b 页 WYG0097-0104d.png
 如此○王氏曰焫萧合馨香者谓以黍稷率膫实于
 萧以为燔燎既取其明又取其气之上达求诸阳之
 义也士虞礼束茅长五寸立于几东谓之苴郊特牲
 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谓以鬯酒灌地以茅藉而渗
 之一取其洁一象其歆之意求诸阴之义也又按司
 巫云祭祀共蒩馆乡师云大祭共茅蒩凡茅皆出自
 甸师祭宗庙则司巫为苴以共之祭天地则乡师为
 苴以共之其联事若此又楚之贡曰苞茅其产特良
卷三 第 60a 页 WYG0097-0105a.png
 故以为贡盖亦入于甸师而共之齐桓使管仲责楚
 者是也
共野果蓏之荐注甸在远郊之外郊外曰野果桃李之
属蓏瓜瓞之属
 杂说共野果蓏何所致哉古者田畴之间无有废地
 方禾未登场疆场未用者则树果蓏之属虽帝籍亦
 不使荒也
丧事代王受眚灾注粢盛者祭祀之主也今国遭大丧
卷三 第 60b 页 WYG0097-0105b.png
若云此黍稷不馨使鬼神不逞于王既殡大祝作祷辞
授甸人使以祷籍田之神受眚灾弭后殃
 疏逞快也○鹤山魏氏曰代王受灾眚乃是灾祸之
 来欲代王受之即今人不自殒灭之义因说古人受
 灾祸只是罪已如云汉一诗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
 其故至于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
 瞻仰昊天曷惠其宁初无后世祈祷降泽之语所以
 杜元凯释例只说古人有祭祀无祈祷禳禬则有之
卷三 第 61a 页 WYG0097-0105c.png
 自异端教兴然后有祈祷
王之同姓有罪则死刑焉注文王世子曰公族有死罪
则磬于甸人
 疏磬谓缢杀之
又曰公族无宫刑狱成致刑于甸人又曰公族无宫刑
不践其类也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
 王荆公谓甸师共祭荐之物所以事宗庙宗庙之亲
 而致死刑焉则正法然后能保天下国家能保天下
卷三 第 61b 页 WYG0097-0105d.png
 国家然后宗庙可得而事也然则亲而致死刑乃所
 以事宗庙也鹤山魏氏曰王之同姓有罪则死刑焉
 贾氏谓绝服之外同姬姓者盖五服之内则在议亲
 之辟也李微之谓此说足补汉儒所未及是矣至荆
 公云亲而致死刑乃所以事宗庙夫刑于甸师隐之
 也岂有杀其子孙以事祖祢者乎必不然矣是荆公
 心术之误也○庄渠魏氏曰甸师主宗庙齍盛戮于
 是示得罪祖宗已不敢赦也○愚按秋官掌囚掌戮
卷三 第 62a 页 WYG0097-0106a.png
 文有爵者得与王之同族偕适于甸师氏而甸师止
 及同姓何也盖同姓之刑于甸师正也有爵亦得刑
 于甸师亲亲之推也故掌囚掌戮兼言有爵以伸贵
 贵而甸师止言同姓以专亲亲仁之至义之尽也
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注役为给役也木大曰
薪小曰蒸
 王氏曰按甸师胥徒三百三十人盖非此众则农功
 之时不足以集事然农隙又几于徒食故兼此役则
卷三 第 62b 页 WYG0097-0106b.png
 无事而禄不妄费周礼摄官之意皆此类也
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注罟网也以网搏所当田之

 疏按夏官四时田猎春用火夏用车秋用罗冬用徒
 四时各以其一为主无妨兼有网取也
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注狼膏聚麋膏散聚则温
散则凉以救时之苦也兽物凡兽皆可献也及狐狸
 疏按内则狐去首狸去正脊二者并堪食之物○临
卷三 第 63a 页 WYG0097-0106c.png
 川王氏曰冬物成之时狼残物之尤者夏田稼之时
 麋害稼之众者春秋书多麋为此也各于其害物之
 时罟而献之明设官主以除民物之害春秋献兽物
 亦以除民物之害与雍氏春令为阱擭之利于民者
 同意○愚按冬献狼夏献麋则意者狼麋之外有所
 不取以全其仁乎郑氏所谓搏所当田之兽者正谓
 此也
时田则守罟注备兽触攫
卷三 第 63b 页 WYG0097-0106d.png
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注弊仆也仆而田止郑司农云
弊田谓春火弊夏车弊秋罗弊冬徒弊虞中谓虞人莱
所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其中致禽而珥焉兽人主
令田众得禽者置虞人所立虞旗之中当以给四时社
庙之祭故曰春献禽以祭社夏献禽以享礿秋献禽以
祀祊冬献禽以享烝又曰大兽公之小禽私之公之谓
输之于虞中珥焉者取左耳以致功若斩首折馘故春
秋传曰以数军实
卷三 第 64a 页 WYG0097-0107a.png
 疏注犹聚也
凡祭祀丧纪宾客共其死兽生兽注共其完者
 邓氏曰兽可生共者共之而后杀不可生共者杀之
 而后共
凡兽入于腊人注当乾之
皮毛筋角入于玉府注给作器物
凡田兽者掌其政令
 王氏曰畋狩有时王制云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
卷三 第 64b 页 WYG0097-0107b.png
 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昆虫未蛰
 不以火田是也取兽有法若不麛不卵不杀胎不夭
 夭不覆巢践毛不献不成禽不献是也田猎有地若
 东有甫草驾言行狩是也及夫辨其死生鲜薧之物
 当公当私之宜断其争禽之讼皆所谓政令也○王
 介甫氏曰周之初沛泽多而禽兽至周人尝患其逼
 矣唯周有以胜之然后中国之患除而人更赖其所
 获以共服食器用然则兽人之官修宁百姓之大者
卷三 第 65a 页 WYG0097-0107c.png
 也鱼之为物潜逃微眇难及以政方周之盛时乃能
 使之莘其尾颁其首浮沈小大备得其性则以有法
 度加焉而已然则䱷人之官修养万物之悉者也故
 二官各入其物于玉府以为王者仁民爱物其施如
 是然后可以兼百姓之奉备万物之养以足其燕私
 玩好之欲也○杂说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
 曰暴天物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畴若
 予上下草木鸟兽断一木斩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卷三 第 65b 页 WYG0097-0107d.png
 兽人之职宜以是观之
䱷人掌以时䱷为梁注月令季冬命渔师为梁梁水偃
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诗敝笱在梁
 疏谓偃水两畔中央通水为关孔笱者苇薄以薄承
 其关孔鱼过则以薄承取之
春献王鲔注王鲔鲔之大者月令季春荐鲔于寝庙
辨鱼物为鲜薧以共王膳羞凡祭祀宾客丧纪共其鱼
之鲜薧凡䱷者掌其政令凡䱷征入于玉府注鲜生也
卷三 第 66a 页 WYG0097-0108a.png
薧乾也郑司农云䱷征渔者之租税
 疏川泽之民于獭祭鱼之时得取鱼无禁其中须骨
 之事堪饰器物者渔人主收之入于玉府以当邦赋
 也○刘氏曰鱼潜于渊盖物之善者也圣人养之之
 法则数罟不入洿池也獭祭鱼然后渔人入泽梁也
 然则罟非其制不可设矣取非其时不可为矣是故
 先王制罟必四寸然后天下之鱼得以长育矣梁设
 有时则凡鱼得以遂性而颁首莘尾矣中孚曰豚鱼
卷三 第 66b 页 WYG0097-0108b.png
 吉盖信在民心而惠及豚鱼也
鳖人掌取互物注郑司农云互物谓有甲㒼胡龟鳖之

 郝氏曰互合也○王氏曰壳相交互也○邓氏曰介
 物龟为长而以鳖命官主食献
以时簎鱼鳖龟蜃凡狸物注蜃大蛤郑司农云簎谓以
杈刺泥中搏取之狸物藏伏于泥中者
 于云蜃䲡类疏簎庄子云冬则擉鳖于江义同
卷三 第 67a 页 WYG0097-0108c.png
春献鳖蜃秋献龟鱼
 临川王氏曰鳖及龟鱼字乳以夏而蜃以夏秋春献
 鳖蜃秋献龟鱼避其字乳之时而弗献也唯先王不
 以饮食之养害仁政之法度如此然后能率天下之
 民以成鱼丽之功矣
祭祀共螷蠃蚳以授醢人注蠃螔蝓
 或曰蠃介虫旋壳者螺通
郑司农云螷蛤也杜子春云螷蚌也
卷三 第 67b 页 WYG0097-0108d.png
 说文修为螷圆为𧑐
蚳蛾子国语曰虫舍蚳蝝
 疏蝝谓蝗也○王先生曰按鲁语宣公夏滥于泗渊
 里革谏曰鱼禁鲲鲕虫舍蚳蝝古之制也里革以舍
 蚳蝝为仁周公以共蠃蚳为礼何也盖宣公之夏滥
 非其时也圣人取物以时而已
掌凡邦之簎事
 某氏曰凡有取于水中以鳖人善簎故兼掌之
卷三 第 68a 页 WYG0097-0109a.png
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注大物解肆乾
之谓之乾肉若今凉州乌翅矣薄析曰脯捶之而施姜
桂曰锻脩腊小物全乾
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凡腊物宾客丧纪共其脯腊
凡乾肉之事注脯非豆实豆当为羞
 刘氏曰田猎一为乾豆故祭祀有豆脯○仲舆郝氏
 曰膴大脔胖小片也皆乾物○明斋王氏曰凡畋䱷
 有时方其入山泽也则有馀而无用及其设禁也则
卷三 第 68b 页 WYG0097-0109b.png
 欲用而不得故于其多时取以为腊所以用足而不
 费且不至于多杀亦所以养不忍之心也昔吕正献
 公每贮腊薧以待客正谓此耳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注毒药药之辛苦
者药之物恒多毒
 明斋王氏曰毒药得天地之偏气者人身有不和之
 气须以偏胜之物攻之乃得其平然药亦有平补者
 终不免有所偏可暂用止疾而已久服必有所伤故
卷三 第 69a 页 WYG0097-0109c.png
 总以毒名也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注疕
头疡亦谓秃也身伤曰疡分之者医各有能
 疏疾病者谓若疾医所云是也疕疡者谓若疡医所
 云是也○或曰疾轻而病重疾甚曰病○庄渠魏氏
 曰通乎方技者可以为医工不可以为医师医师通
 乎道者也不能兼众医之技能使众医各尽其所长
 知此者其可相天下乎
卷三 第 69b 页 WYG0097-0109d.png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
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注食禄也
 杂说不曰禄而曰食者廪之而已不假以名器也
 ○程氏曰十全非谓十人皆愈也但知可治不可治
 者十人皆中则为上
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医八珍之齐注
和调也
 庄渠魏氏曰膳夫所馈食医调节之味以淡为主可
卷三 第 70a 页 WYG0097-0110a.png
 以清神可以固精和之济其不及养道益备过则味
 厚伤生故膏梁多夭
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
注饭宜温羹宜热酱宜凉饮宜寒
 疏视犹比也言饭之齐和四时常温比于春时羹则
 四时常热酱则四时皆须凉饮则四时皆须寒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注各尚
其时味而甘以成之犹水火金木之载于土内则曰枣
卷三 第 70b 页 WYG0097-0110b.png
栗饴密以甘之堇荁枌榆娩槁滫瀡以滑之
 疏木酸属春火苦属夏金辛属秋水咸属冬中央土
 味甘属季夏金木水火非土不载于五行土为尊五
 味甘为上故甘总调四味滑者通利往来亦所以调
 和四味故云调以滑甘○又云荁堇类榆白曰枌娩
 新生者槁乾也齐人溲曰滫秦人滑曰瀡谓将此堇
 以下和溲以滑之○某氏曰春于五行为木木之味
 酸春主发散宜多酸以收之夏为火火之味苦夏主
卷三 第 71a 页 WYG0097-0110c.png
 解缓宜多苦以坚之秋为金金之味辛秋主揫敛宜
 多辛以散之冬为水水之味咸冬主坚栗宜多咸以
 䎡之○黄氏曰滑所以调之虑其不和也甘在内则
 养脾在外则养肉四时无土不可四味无甘不可此
 甘之所调欤窍者气之所由以通者也窍不利则气
 穷焉此滑之所以调欤○王氏曰黄帝素问曰肺欲
 收急食酸以收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心欲䎡急
 食咸以䎡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脾欲缓急食甘
卷三 第 71b 页 WYG0097-0110d.png
 以缓之亦谓是也
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麦
鱼宜菰注会成也谓其味相成郑司农云稌粳也尔雅
曰稌稻菰彫胡也
 黄氏曰牛羊豕犬雁鱼天产也以为膳所以养人之
 精稌黍稷粱麦菰地产也所以养人之形精不足于
 养则气衰形不足于养则气殆然则膳食之养不可
 相废其宜不可相反或失焉则所养适足以害之耳
卷三 第 72a 页 WYG0097-0111a.png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注放犹依也
 疏上六食六饮一经据其王不通放下凡食春多酸
 已下齐和相成之事虽以王为主大夫已上亦依之
 故云君子恒放焉○龟山杨氏曰所以养阴阳之气
 不可偏胜凡此皆卫生之道也先王于食有医所以
 治未病也凡百君子所以自养者常放王如此至于
 疾而后用医则末矣故周官疾医施于万民而君子
 不与焉○谢氏曰古人欲心则寡卫生之道则尽矣
卷三 第 72b 页 WYG0097-0111b.png
 ○黄氏曰凡齐所视和所多会所宜节王之欲可谓
 备矣是故王心常清不为物所淫王体常宁不为物
 所伤然后能以礼义节人之欲焉○明斋王氏曰食
 医以王为主疾医以万民为主大人治于未病而其
 法通乎下卑者不能备物也小人治于已病而其法
 通乎上尊者不敢指斥也○愚按周官饮食之事何
 其多说也曰凡以养王躬之和也夫人伤生之事食
 与色而已人则疑之曰食之伤生何遽与色埒也噫
卷三 第 73a 页 WYG0097-0111c.png
 食之伤生甚矣食以淡泊减少为正过则损人故曰
 五味令人口爽又曰甘脆醲肥腐肠之药王以一身
 玉食万方苟非加意和调而均节之其为祸于朝夕
 宁有极乎又况炼养服食三代以前虽无其事然圣
 人防患于未然宁不虑之是故一饮食之细设膳夫
 矣饔人庖人矣烹人矣复有食医调其齐会其宜迎
 五行之气导百物之精以致养于王王之一身莫非
 中和之气所节宣而蒸动者且安得有石烹云锻之
卷三 第 73b 页 WYG0097-0111d.png
 说采药饵丹之害可以蛊惑而中之者哉读周礼者
 慎勿谓膳夫以下累累多官皆圣人所以奉口腹而
 极肥甘也则几矣
疾医掌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
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注疠疾气
不和之疾痟酸削也首疾头痛也嗽欬也上气逆喘也
五行传曰六疠作见
 王氏曰善医者审其源贵乎养之为本养之使其形
卷三 第 74a 页 WYG0097-0112a.png
 气和平而无过不及之偏也夫阴阳判而为五行五
 行运而为四时或为寒暑或为温清资其气以生者
 孰不为之感动哉善摄生者消息盈虚与时偕行故
 邪气不能以袭之不然客邪辄蹈其舍则疾病交作
 四时所以皆有疠疾也○临川王氏曰素问曰冬伤
 于寒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必病疟方冬时阳为主
 于内寒虽入之势未能动及春阳出而阴为内主然
 后寒动而搏阳故有痟首之疾夏时阴为主于内暑
卷三 第 74b 页 WYG0097-0112b.png
 虽入之势未能动及秋阴出而阳为内主然后暑动
 而搏阴为疟寒之疾○王氏曰疥生于皮肤夏阳溢
 于皮肤故有痒疥之疾嗽咳也其原主肺肺气属金
 而主声冬阳溢于脏腑则肺动而为嗽上气之疾矣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注养犹治也病由气胜负而
生攻其赢养其不足者五味醯酒饴密姜盐之属
 疏醯则酸也酒则苦也饴密则甘也姜即辛也盐即
 咸也
卷三 第 75a 页 WYG0097-0112c.png
五谷麻黍稷麦豆五药草木虫石谷也其治合之齐则
存乎神农子仪之术云
 东莱吕氏曰先五味五谷而继之以五药治病以药
 医之下也虽然岂独医哉
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注三者剧易之徵见于外
者五气五脏所出气也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
温肾气寒五声言语宫商角徵羽也五色面貌青赤白
黑黄也察其盈虚休王吉凶可知
卷三 第 75b 页 WYG0097-0112d.png
 潜溪邓氏曰味谷药皆五气色声亦五何也五行之
 气滋为味播为谷散为药其实一体也充为气发为
 声形为色其实亦一体也一体故投其合而和取所
 胜而攻用所相为养也用其精也
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注两参之者以观其死
生之验窍之变谓开闭非常阳窍七阴窍二藏之动谓脉至
与不至正藏五又有胃旁胱大肠小肠脉之大候要在阳明
寸口能专是者其惟秦和乎岐伯榆柎则兼彼数术者
卷三 第 76a 页 WYG0097-0113a.png
 岐伯榆柎皆黄帝时医人○疏两者谓九窍与所视
 为两两与九藏为三○刘氏曰九窍失其常职谓之
 变以五气失之于中而九窍失之于外故曰两之
 陈氏集说云两参之者重审验之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
于医师注少者曰死老者曰终所以谓治之不愈之状
也医师得以制其禄且为后治之戒
 介甫王氏曰终则尽其道而死所谓君子曰终是也
卷三 第 76b 页 WYG0097-0113b.png
 终亦有所以而非医之罪也○三礼辨云分治之则
 疾医似非一科然仅有士八人岂非所治止于邦内
 而乡遂都鄙各有人欤○叶氏时曰观民之疾疡有
 医见先王仁民之心观兽之病疡有医见先王爱物
 之心然而民物安矣而王后世子之尊公卿大夫之
 贵不使医官共其事何耶曰此当以食医求之乎民
 与物治其疾于已然君与臣治其疾于未然故食医
 一官不独和王之六食六饮之等也曰凡君子之食
卷三 第 77a 页 WYG0097-0113c.png
 恒放焉此皆保其安于无事之日养其正于无病之
 时也虽然凌人之藏冰出冰司爟之出火纳火皆为
 民也冬藏冰而春出火所以助阳而抑阴秋纳火而
 夏出冰所以助阴而抑阳阴阳既均疾疠不作是亦
 养之于未然而不特疗之于已然也不幸而有风雨
 霜露之感民之财势不足以致良医则又有医师董
 各医而分治之先王一体斯民之政如此
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刮杀之齐注肿疡
卷三 第 77b 页 WYG0097-0113d.png
痈而上生创者
 或曰谓瘰疬瘤□壅肿不散者
溃疡痈而含脓血者
 或曰谓痈疽之类
金疡刀创也折疡踠跌者祝当为注谓附著药也刮刮
去脓血杀谓以药食其恶肉
 临川王氏曰素问曰上古移精变气祝由而已医之
 用祝尚矣而疡尤宜祝后世有以气封疡而徙之者
卷三 第 78a 页 WYG0097-0114a.png
 盖其遗法祝之不胜然后用药药之然后刮刮之然
 后杀
凡疗疡以五毒攻之注五毒五药之有毒者今医方有
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其
中烧之三日夜其烟上著以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
破骨则尽出
 庄渠魏氏曰岐伯曰夫使身被痈疽之病脓血之聚
 者不亦离道远乎不从天下不从地生积微之所生
卷三 第 78b 页 WYG0097-0114b.png
 也故圣者治于未有形愚者遭其已成也疡成邪气
 已盛先用毒攻拔病邪然后调养正气
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注既刮杀而攻
尽其宿肉乃养之也五气当为五谷节节成其药之力
 王氏曰五气即五脏之气○介甫王氏曰疾医以治
 内为主故先味而后药疡医以治外为主故先药而
 后味
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
卷三 第 79a 页 WYG0097-0114c.png
肉以滑养窍注以类相养也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辛金味金之缠合异物似筋咸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
脉苦火味火出入无形似气甘土味土含载四者似肉
滑滑石也凡诸滑物通利往来似窍
 王氏曰人四月受水精以成血脉脉软则和咸能软
 所以养脉五月受火精以成其气气坚则壮苦主燥
 所以养气也六月受金精以成其筋筋散则不挛辛
 主散所以养筋也七月受木精以成其骨骨收则彊
卷三 第 79b 页 WYG0097-0114d.png
 酸主收所以养骨也八月受土精以成肤革肉缓则
 不壅甘主缓所以养肉也窍者形体骨肉空虚之处
 非此无以通气血素问曰骨肉滑利可以长久唯滑
 则无所凝止此养窍之义也○愚按一窍之壅其气
 可以丧身匹夫之壅其情可以丧天下诸侯公卿大
 夫群吏万民皆得复逆于天子穷民无告肺石路鼓
 可以达之皆先王所以宣天下之壅也五味之外必
 有滑以养窍食医至以滑与甘并言养身之道通于
卷三 第 80a 页 WYG0097-0115a.png
 养天下矣
凡有疡者受其药焉
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注畜兽之疾病及疡疗同医
 疏重人贱畜故兽病兽疡同一医也
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
之注兽之病状难知灌以缓之且强其气也节趋聚之节
也气谓脉气既行之乃以脉视之以知所病
 按集说王氏云兽不能言病状难知必灌之以药使
卷三 第 80b 页 WYG0097-0115b.png
 行焉又从而节止之以是而动作其气因以观其病
 之所发而养之但未审其病则所灌者何等药也郑
 氏注灌以缓之义亦未明
凡疗兽疡灌而刮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注
亦先攻之而后养之
凡兽之有病者有疡者使疗之死则计其数以进退之
 庄渠魏氏曰兽疡未成则人不知故无治法粗工疗
 人同兽危哉考课法严不以治兽而略○明斋王氏
卷三 第 81a 页 WYG0097-0115c.png
 曰医仁术也是故先王立之师以掌之使众医分治
 民疾计其功而制其食使医者无求于病则心清而
 业精病者不必酬乎医则药之所及广而活者众能
 者举之于上不能者黜之不得行医于是医者务以
 活人为心而民无夭札之患矣
 
 
 
卷三 第 81b 页 WYG0097-0115d.png
 
 
 
 
 
 
 
 周礼注疏删翼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