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97-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注疏删翼卷一
            明 王志长 撰
 天官冢宰第一
  疏郑目录云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者官也天
  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
  官使不失职○又曰宰者调和膳羞之名冢宰亦
  能调和众官故云冢宰也司徒司马司寇司空各
卷一 第 1b 页 WYG0097-0002d.png
  能一官不兼群职故皆云司冢宰不言司以总御
  众官不主一官之事宗伯亦不言司者以其祭祀
  鬼神鬼神非人所主故也○刘氏中义曰山既高
  矣其上又有顶为冢宰者司主之名○节卿郑氏
  曰或问冢宰一官其属六十未有一事关乎天
  者何也曰古之大臣其所谓寅亮天地燮理阴
  阳者若历官星翁太史卜祝之所为乎凡论道
  经邦以转移人主之心术而釐正天下之万事
卷一 第 2a 页 WYG0097-0003a.png
  者皆寅亮燮理也皆对时育物抚五辰而熙庶
  绩者也是故日月之薄蚀百川之沸腾诗人所
  以刺卿士榖洛之斗太子晋以归咎于执政焉
  和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然者虽圣人之能事
  而大臣实辅佐之其谁曰人事之非天理也加
  天官于冢宰之上其尊大臣也虽至所以责大
  臣益深矣○叶氏时曰六卿分配天地四时而
  冢宰以天名官则其任尤重尝观虞书司徒敷
卷一 第 2b 页 WYG0097-0003b.png
  典犹地官也而典则曰天叙秩宗典礼犹春官
  也而礼则曰天秩五服五章犹司服典命之职
  也而曰天命有德五刑五用犹司寇司刑之职
  也而曰天讨有罪一则曰亮天功二则曰代天
  工同寅协恭无往而不以天自处今冢宰掌建
  邦之六典何者而非天也以天官命冢宰而加
  于五官之上其待大臣也弥尊其责大臣也弥
  重故任大臣而不能致敬名曰亵天为大臣而不
卷一 第 3a 页 WYG0097-0003c.png
  能任责名曰诬天昔陈平不知钱榖决狱而谓宰
  相顺四时理阴阳丙吉不问清道群斗而问牛喘
  谓三公典调和阴阳夫四时果顺阴阳果和尚复
  何愧不和不顺而姑藉是以文其不知不问之失
  吾谁欺欺天乎惜无以天官之学告之者○龙溪
  王氏
曰宰相谓之调和鼎鼐譬诸庖人之治庖五
  味备于主人庖人特从而调和之非有所挟也苟
  挟一味以与之争能则反淆矣是故不挟一味者
卷一 第 3b 页 WYG0097-0003d.png
  庖人之职也不挟一技者大臣之业也○潜溪邓
  氏曰天官卿与六官并列何也曰易乾坤与六子
  亦并列也天地四时一不具即覆载生成之德讵
  有偏乎其并列象分异也其联事象功同也譬则
  风雨露雷共而化工宣生长收藏合而岁功成血
  脉经络相转输而百体清和咸理也然何独事联
  也天官者以治教礼政刑事为其治者也地官者
  以教治礼政刑事为其教者也春官者以礼治教
卷一 第 4a 页 WYG0097-0004a.png
  政刑事为其礼者也夏官者以政治教礼刑事为
  其政者也秋官冬官者以刑事治教礼政为其刑为
  其事者也譬言天而五行四时统于天言地而五
  运四气统于地春夏秋冬各以其时行而覆载生
  成之德各正具备也播五行于四时而木火土金
  水岁月日时干支子母迭而运也○愚按王者代
  天以治天下苟天覆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
  德一不备即不足以全乎君而为民极故天官地
卷一 第 4b 页 WYG0097-0004b.png
  官云云者若曰此王者天德地德与春夏秋冬之
  德所分寄之官非即以天地等名官也至冢宰司
  徒等则各因职掌所命之名盖王者以治法天之
  照临故天官守治典以教法地之厚载故地官守
  教典以礼法春之生育故春官守礼典以政法夏
  之雷霆故夏官守政典以刑法秋之肃清故秋官
  守刑典以事法冬之各正保合故冬官守事典不
  然天官六十属何与于天事且天君象也系官于
卷一 第 5a 页 WYG0097-0004c.png
  天臣子俨然以天自处六卿分理之义谓何
惟王建国注建立也周公居摄而作六典之职谓之周
礼营邑于土中七年致政成王以此礼授之使居雒邑
治天下司徒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
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
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辨方正位注玄谓考工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𣙗以县
视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
卷一 第 5b 页 WYG0097-0004d.png
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是别四方正位谓定宫庙
体国经野注体犹分也经谓为之里数郑司农云营国
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野则九夫
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
 疏南北之道谓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宗庙为阳故
 在左社稷为阴故在右三朝君臣治政之处故在前
 三市贪利行刑之处故在后也
设官分职以为民极注极中也令天下之人各得其中
卷一 第 6a 页 WYG0097-0005a.png
不失其所
 王氏曰四海之治归王畿王畿归王朝王朝归王躬
 而王建其有极王道不出于此故六官篇首皆以此
 语冠之也○叶氏时曰极也者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如尧之立民是也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如周之敷言
 是也盖王畿立而后根本定方位设而后等级明国
 野分而后疆理正官职举而后纲目张民极之立孰
 有大于此者先正范公有言曰曲礼三千一言以蔽
卷一 第 6b 页 WYG0097-0005b.png
 之曰母不敬愚窃曰经礼三百一言以蔽之曰为民
 极○节卿郑氏曰或问周公之序六典也辨方正位
 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之下每终之以为民极此特建
 国之始耳未见其有与于民也民何以遽取则于此
 哉曰先王之教天下未始有精粗本末之间也有如
 王之立朝后之居市朝之在前市之在后公卿大夫
 之在朝百工商贾之在市人见其为辨方正位而已
 经涂之九轨而野涂之五轨宫隅之制而以为诸侯
卷一 第 7a 页 WYG0097-0005c.png
 之城制都之经涂体野涂焉诸侯之经涂体环涂焉
 人知其为体国经野而已朝官居朝市官居市卿大
 夫王后入市则有罚二乡则公一人一乡卿一人繇
 此而统六遂繇此而倡九牧人知其为设官分职而
 已孰知其所以定民之志而为教之大者固在于此
 耶夫朝不混市野不踰国人不侵官后不敢以奸王
 之权诸侯不敢以僭天子之制公卿大夫不牟商贾
 之利六卿九牧相属而听命于三公夫彼皆民上也
卷一 第 7b 页 WYG0097-0005d.png
 皆富且贵焉者也而尺寸不敢踰一毫分守不敢易
 所以习民于尊卑等威阶级之中销其亡等冒上之
 心而寓其道德之意盖孔子所谓吾无行而不与二
 三子者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贱不尤贵卑
 不踰尊举一世之人皆安于法度分守之内志虑不
 易视听纯一易直淳庞而从上之令父诏其子兄授
 其弟长率其属何往而非五礼六乐三物十二教哉
 方位国野设官分职何往而非以为极哉尝读晋之
卷一 第 8a 页 WYG0097-0006a.png
 之国语每叹绛之富商民韦藩木楗过朝之事以为
 富商之饶于财使之泽其车而华其服非不足也而
 必易车服于过朝之际不敢混然与士大夫无别焉
 民志之定而中道之存成王周公之遗化固隐然在
 此也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注
邦治王所以治邦国也郑司农云邦治谓总六官之职
也故大宰职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六官皆
卷一 第 8b 页 WYG0097-0006b.png
总属于冢宰故论语曰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言
冢宰于百官无所不主尔雅曰冢大也冢宰大宰也
 郑云宰主也于云济其清浊和其刚柔而纳之中和
 曰宰疏周礼以邦国连言者据诸侯也单言邦单言
 国者多据王国也然不先均王国而言均邦国者王
 之冢宰若言王国恐不兼诸侯今言邦国则举外可
 以包内也○刘氏中义曰天者万物性命资之为始
 故冢宰掌治以法天焉地者万物形质资之为生故
卷一 第 9a 页 WYG0097-0006c.png
 司徒掌教以法地焉天官掌其治地官掌其教遂天
 之所以始成地之所以生俾万物各正性命者也○
 范氏曰古之王者惟任一相以治天下唐虞有百揆
 夏商周可知也周之冢宰实总六卿自司徒以下分
 职以听焉诏王废置者宰也是以治出于一政有所
 统相得其职君得其道恭已无为而治盖以此也后
 世多疑于人宰相之职分而不一君以为权在于己
 臣亦以为政在于君国之治乱民之休戚无所任责
卷一 第 9b 页 WYG0097-0006d.png
 故贤者不得行其所学不肖者得以苟容于其间繇
 官不正任不专也其有功烈见于世称为贤相者必
 其得君之专任职之久言行计从出于一人者也如
 欲稽古以建官必以一相统天下始可以言治矣○
 东莱吕氏曰冢宰均邦国者是使若贵若贱若小若
 大各得其平尔古之称宰相者多以平为主若商则
 谓之阿衡阿衡平之谓也天之所以立君命相者不
 过欲平天下之所不平者尔使四海之内贵者贵贱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97-0007a.png
 者贱耕者耕织者织士农工贾鳏寡孤独事事物物
 咸适其宜是宰相均平天下之道均之一字是宰相
 之大纲大抵天下本无事须是识得易简道理能行
 其所无事方尽得宰相均平之职不是要作聪明之
 谓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
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注
变冢言大进退异名也百官总焉则谓之冢列职于王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97-0007b.png
则称大冢大之上也山顶曰冢旅众也下士治众事者
自大宰至旅下士转相副贰皆王臣也
 疏百官总焉则称冢是进异名列职于王谓不总百
 官与五卿并列则称大是退异名也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
官长所自辟除
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注此民给徭役者胥读如
谞谓其有才知为什长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97-0007c.png
 疏按宰夫八职云府掌官契以治藏史掌官书以赞
 治胥掌官叙以治叙徒掌官令以徵令府史大例皆
 府少而史多而府又在史上唯御史百有二十人特
 多而在府上郑云以其掌赞书数多也又有府兼有
 史以其当职事繁故也或空有史而无府者以其当
 职事少得史即足故也至于角人羽人等直有府无
 史以其当职文书少而有税物须藏之故直有府也
 腊人食医等府史俱无者以其专官行事更无所须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97-0007d.png
 故也周礼之内惟有天府一官府特多于史以其所
 藏物重故也胥有才智为什长徒给使役故一胥十
 徒也按礼记王制曰下士视上农夫食九人禄足以
 伐耕则府食八人史食七人胥食六人徒食五人其
 官并亚士故号庶人在官者也○陈氏集说牛弘问
 刘炫曰周礼士多而府史少何也炫曰古人委任责
 成岁终考其殿最案不重校文不烦悉府史之任掌
 要目而已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繇吏部纤介之迹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97-0008a.png
 皆属考功省官不如省事官事不省而望从容其可
 得乎○官制云大宰为正小宰为贰宰夫为考以至
 旅下士凡六十三人而府史胥徒止百五十人五官
 亦然夫官若是其众而其下吏止若此先王所以省
 吏员者亦至矣吏省则其禄易给吏有禄则人知自
 爱故当时庶人之在官凡有秩禄者无非贤德之人
 而汉犹仿此意佐史有斗食之秩长安游徼吏有百
 石之秩左冯翊有二百石卒史张敞为胶东相吏追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97-0008b.png
 捕有功者得一切比三辅尤异自是以后百石吏皆
 差自重贤人君子往往多出其间得先王遗意后世
 不然自乡差之法变为顾役天下之事付之游手之
 民又从而夺其庸是教之为奸而又授之具也上至
 朝廷下至州县每一职一司官长不过数人而胥吏
 不胜其众则夫官之不胜吏奸也亦明矣天下何从
 而治哉繇此言之则夫大宰之所以省吏员者直欲
 夫禄之易给也吏之所以给其禄者直欲人之知自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97-0008c.png
 爱也○节卿郑氏曰或问大宰至旅下士其为官
 凡六十有三而为府者六为胥与史者皆十有二而
 为徒者百有二十何也曰此皆兼官也专官行事则
 不足兼官行事则有馀矣盖自唐虞以来禹以司空
 而兼百揆羲和以二人而兼四岳及舜二十二人之
 咨则四岳实一人兼之古者官不必备惟其人而已
 有其人则备无其人则兼是以周官之作实效唐虞
 之制而官事不摄吾夫子所以深责管仲变先王之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97-0008d.png
 法也以三公言之召公为保周公为师而太傅无有
 焉二公实兼之也周公既殁召公为保而太师太傅
 无有焉召公实兼之也不惟此也三公之下实有三
 少当时不见其人召公又兼之乃同召太保奭芮伯
 彤伯毕公卫侯毛公是六卿之长召公又兼之盖一
 人之身而兼总七职矣抑不惟此也当是时三公三
 少既难其人而六卿之官亦不必备周公以三公兼
 冢宰召公以三公兼宗伯苏公以三公兼司寇毕公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97-0009a.png
 毛公以三公兼司马司空惟成王之季年芮伯彤伯
 卫侯实专领司徒宗伯司寇之职其馀大抵皆兼官
 也其大者犹兼而况于百官群有司乎故尝以周礼
 考之二卿则公一人是三公兼乡老也一乡则卿一
 人是六卿兼乡大夫也军将皆命卿是六卿又兼六
 军之将也甚者太公以太师而兼司盟之职载在盟
 府太师职之是也苏公以三公而兼太史之职太史
 司寇苏公是也故夫六官之中以春夏秋冬为通率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97-0009b.png
 以多少相乘除大约一官凡五百人则六官凡三千
 人而其兼行权摄者意其必相半焉是以局分不必
 设府史胥徒不别置虽置而其数亦未尝过滥也且
 不见乡老遂师而下乎府史胥徒四者俱无有何独
 于天官冢宰而疑之也若夫专官行事势宜多而不
 宜省则䱷人之与甸师其徒皆三百人而春官御史
 其史则百有二十人矣○又曰府史胥徒盖九职中
 间民无常职转移执事者也以天官考之凡二千六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97-0009c.png
 百九人奄人阍人内竖等六十四人九嫔世妇女御
 女祝女史女酒女浆女笾女醯女盐女奚等共一千
 一十六人总食禄者三千六百八十九人地官除山
 虞川衡司关司门等不可考者尚三千馀人以天官
 为准通以三千六百人为额不限以兼摄则六官凡
 一万九千八百人可赋田则给之田不可赋田则给
 之禄其禄以百亩为差孟子曰下士与庶人在官者
 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97-0009d.png
 之粪上农夫食九人至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
 以是为差则庶人在官之禄凡五等也今通以百亩
 为限则食禄一万九千八百夫王畿千里之内提封
 百万井十一以供税则所入无限而以一万九千夫
 田之禄以给庶人在官者何患不能足哉而况于兼
 权者乎又况关市有税山林川泽有税四方诸侯岁
 贡无限以之供郊庙宾客之费盖甚优矣或者疑其
 不能给殆未深考也何以言之百万井之田为井九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97-0010a.png
 百万夫井税一夫则入于公者九十万夫除其山林
 城池苑囿三分之二则收田税六万四千井为田五
 万六千六百夫除其府史胥徒之食尚馀三万七千
 以下夫也○愚按成周之制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
 禄故知官与吏无甚分也两京去古未远萧曹以刀
 笔吏佐命为元勋故终西都之世公卿多出胥吏而
 儒雅贤厚之人亦多借径于吏以𤼵身博士弟子之
 明经者多补太守卒吏东汉流品渐分然以胡广而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97-0010b.png
 不免为郡散吏袁安世传易学为县功曹应奉读书
 五行并下而为郡决曹吏王充徐稚皆以从事功曹
 起家而不以为屈无他始有禄以养其廉而后有功
 名之途以尽其用也则周官之府史胥徒其不以卑
 职冗员限其终身可知已后世不为之谋其生而但
 为之抑其格则犯科为奸不自爱重者十人而九此
 亦为之长者之过也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97-0010c.png
四人徒四十人注正长也宫正主宫中官之长
 疏序官不以官之尊卑为先后皆以缓急为次第此
 宫正之隶天官为前内宰等入天官为后也○官制
 曰宫正王宫宿卫官之长○杂说先王陈设兵卫皆
 伯相冢宰统之召伯以西伯为相命仲桓南宫毛俾
 爰齐侯吕伋吕伋大司马之属亦须命而后行盖宰
 臣统宿卫也此最有意○杂说环卫官有两项一项
 是公卿士大夫子弟为之分制八隅宫伯领之一项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97-0010d.png
 是官府在王宫徒役为之分置于士庶子八次八舍
 之间周列环卫分置区庐宫正领之宫伯所掌在汉
 时所谓郎卫宫正所掌在汉时所谓兵卫周尽属冢
 宰至春秋犹存如潘崇为太师掌环列之尹至汉郎
 卫属之郎中令兵卫属之卫尉二项已是分别然光
 禄勋掌典谒署郎而太尉部之则亦隶于三公但以
 文属无所徵令于其间也至武侯相蜀深虑宫中府
 中不为一体则当时宫府判矣○陈氏礼书曰周官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97-0011a.png
 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
 之众寡为之版以待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
 者郑康成皆曰官府之在宫中者若膳夫玉府内宰
 内史之属士谓王宫中诸吏之适子误也盖士卫士也
 庶子国子之倅未为士者也上言士下言庶子则国
 子举矣宫正掌凡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宫伯掌
 士庶子授次舍之职事则宫伯所掌皆宿卫之人宫
 正所掌不特宿卫而已次其宿卫所在也舍其休沐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97-0011b.png
 所在也八次八舍布于王宫四角四中则远迩节而
 檄侯便矣士庶子非王族则功臣之世贤者之类王
 以自近而卫焉则上下亲而内外察矣又宫正稽其
 功绪纠其德行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宫伯掌其政
 令诛赏使之学问日进职业日修足以备顾问谨侍
 卫则王宫之左右前后孰非多闻直谅之士乎秦有
 郎中令掌宫殿门户汉武帝更名光禄勋其属有议
 郎中郎侍郎郎中凡四等谓之三署郎而中郎以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97-0011c.png
 更直执戟内谨门禁外充车骑类取明经行修者充
 之至于公车特起贤良方正端朴有道高节公府掾
 曹试博士者多在此选而刘向霍光张安世东方朔
 扬雄之徒皆与焉是以董仲舒欲使列侯郡守二千
 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
 大臣之能馆陶公主为子求郎明帝曰郎官上应列
 宿出宰百里苟非其人民受其殃则宿卫之选可谓
 重矣魏晋以后无复三署郎而光禄不在禁中至梁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97-0011d.png
 改为光禄卿北齐曰光禄寺兼掌膳食帐幕而已唐
 为三卫五府以品官之子弟使父兄保任而后处之
 亦古之遗制也○王氏曰以分职言宫正掌百官府
 执事于王宫者之长宫伯掌士庶子宿卫于王宫者
 之长以兼职言则宫正总王宫之戒令纠禁宫伯亦
 隶之○干宝曰言司者总其领司会之属言师者训
 其徒甸师之属言职者主其业职内之属言衡者平
 其政虞衡之属言掌者主其事掌舍之属言氏者世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97-0012a.png
 其官师氏之属言人者终其身庖人之属不氏不人
 权其材也宫正膳夫内外饔之属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庄渠魏氏曰宫正宫中官之长宫伯副之先王燕居
 宫中宦寺妇人皆不得在侧左右前后所与居者惟
 士耳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97-0012b.png
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注膳之言善也今时美物曰珍
膳膳夫食官之长诗曰仲允膳夫
 王先生曰昔杜蒉以晋平公有卿佐之丧而饮酒乐
 遂酌以饮工而罪其司聪酌以饮嬖而罪其司明酌
 自饮而罪其司味味以行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言
 以出令臣实司味而二御失官而君弗命臣之罪也故
 后世以杜蒉之爵谓之杜举后世以仲允为之周道
 微矣膳夫得人则如杜蒉非其人则如仲允此其所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97-0012c.png
 以次于宫伯也○官制曰此犹汉少府本朝御前供
 奉官○何氏曰丘氏曰膳夫以下庖饔亨人等官皆
 以士为之而属之冢宰以人君一身六军万姓之主
 宗庙社稷之所关饮食不可轻也愚谓王莽之椒酒
 梁冀之煮饼皆因饮食以肆大恶使周公之法行宁
 有是祸乎○愚按后世以饮食肆其大恶未尝不即
 出于大臣安在膳夫庖饔统于冢宰遂可绝乱萌乎
 噫是未尝深考其义也读周礼者谓六官之属统于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97-0012d.png
 卿而五官总听于冢宰一人惟端拱于上食租衣税
 而已乎盖六官得其人而后全乎其为冢宰也冢宰
 得其人而后全乎其为君也冢宰贤则天下治冢宰
 不贤则天下乱而冢宰之贤不贤惟君是视是故尧
 舜之时民饥不足忧民溺不足忧而惟兢兢于得相
 书曰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又曰能哲而惠何忧乎
 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劳于求贤
 逸于得人盖君之难有剧于百执事倍蓰而无算者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97-0013a.png
 矣此周礼不言之微意也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
人徒四十人注庖之言苞也裹肉曰苞苴贾主市买知
物贾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人注饔割亨煎和之称内饔所主在内
 疏饔和也熟食须调和故曰饔所主在内者以掌王
 及后世子并宗庙之事也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97-0013b.png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
人注外饔所主在外
 疏掌外祭祀及邦飨孤子耆老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注主
为内外饔煮肉者
 庄渠魏氏曰今之厨役也古乃以士为之事外无道
 道外无事往世士多清谈日用之事委诸下人以为
 贱役事道判矣读周礼者其以此类求之庶知古人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97-0013c.png
 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之道○愚按亨人为内外饔煮
 肉其亦有内外亨人欤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注
郊外曰甸甸师主共野物官之长
 疏甸地即在百里远郊外天子籍田又在南方甸地
 故称此官为甸师也然此官主地事不在地官者以
 其共野之荐又给薪蒸以共烹饪故次亨人也徒三
 百人者天子籍田千亩借此三百人耕耨故特多也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97-0013d.png
 ○杂说甸师下士也得为兽人中士之长太史下大
 夫得为内史中大夫之长以卑而统尊极有深意存
 乎其间如前汉元封五年置部刺史二千石不法皆
 得以六条例降六百石官之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䱷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
三百人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97-0014a.png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潜溪邓氏曰吴氏以甸师属宗伯俞氏以兽人䱷人
 鳖人属司空舒氏曰冢宰掌邦治天子耕籍以帅先
 天下治本也况周先公实以农立国乎岂可以共粢
 盛之文而耕为三春之事遂属之春官哉兽人等三
 官皆共王膳羞于内外饔类有所联不得而苟析也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注腊之言夕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97-0014b.png
 疏乾曰腊朝曝于夕乃乾故云腊之言夕或作久字
 久乃乾成义亦通也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注
医师众医之长
食医中士二人注食有和齐药之类
 杂说食医专和王食○王氏曰易之颐君子以节饮
 食盖疾病之起本于气体之不和始于饮食之不节
 于无事之时而顺适之有道疾病何自至哉此食医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97-0014c.png
 所以设也
疾医中士八人
 杂说疾医专治内證
疡医下士八人注疡创廱也
 杂说疡医专治外證
兽医下士四人注兽牛马之类
 王氏曰先王爱民以及物虽物之微无不治焉所以
 为仁之至也○国裳舒氏曰吴氏谓食医之文无一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97-0014d.png
 字及医疗事当去其名与职而取其文合于内饔俞
 氏以兽医属司空愚谓素问言不治已病治未病食
 医者正治未病之事兽医与医师以类相从亦无可
 疑者况所谓人无天札物无疵疠尤君相之责非五
 官所能尽也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注酒正酒官之长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注奄精气闭藏者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97-0015a.png
今谓之宦人
 临川王氏曰民有是疾先王因择而用之与籧篨蒙
 镠戚施直鏄聋聩司火瞽矇修声同若以是为刑人
 则国君不近刑人而况于王乎若以为刑无罪之人
 而任之则宜先王之所不忍也
女酒女奴晓酒者古者从坐男女没入县官为奴其少
才知以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
 疏奄十人以其与女酒及奚同职故用奄人奄不称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97-0015b.png
 士则亦府史之类女酒与奚为什长若胥徒奚三百
 造酒须人多也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凌
冰室也诗云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林氏曰周官凌人之掌冰上以法天时下以防人患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注竹曰笾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注醢豆实也不谓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97-0015c.png
之豆此主醢豆不尽于醢也
 疏天子豆百二十上公四十侯伯三十二子男二十
 四上大夫二十下大夫十六彼有膷臐膮胾炙脍之
 属是豆不尽盛醢而已若言豆人恐彼并掌之今醢
 人惟掌此四豆之实故不言豆人而言醢人也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二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注以巾覆物曰幂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97-0015d.png
 疏幂人掌共巾幂所以覆饮食之物故次饮食后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注舍行所解
止之处
 疏解脱止息之处也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注幕帷覆上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97-0016a.png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国裳舒氏曰此三官之义不明故后世离宫行殿竭
 万家之产姑以为一日巡幸之备然则有志于经世
 而为生民立命者可以不察周官之义也哉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贾十有六人贾八人徒八十八注大府为王治藏之长
若今司农矣
 疏有贾者府官有市买须知物货善恶故也○杂说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97-0016b.png
 理财之官郑氏谓大府若汉司农司会若汉尚书郑
 氏姑以一官之近似者为之辞以汉考之外府却是
 司农内府玉府却是少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
 百物而待邦之用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器物凡良
 货贿入焉内府掌九赋九贡九功之货贿与凡四方
 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故凡祭祀宾客会
 同丧纪军旅之事外府共之赐予衣服玩好之事玉
 府内府共之至于大府则兼总内外府凡九贡九赋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97-0016c.png
 九功之入悉经大府如财之当入外府与当入玉府
 者大府皆得撙节之汉时却无大府一官凡天下经
 赋尽归之大司农凡山海之赋尽归之少府到司会
 又不然郑氏谓若汉尚书尚书自是少府属官当时
 诸官皆有尚书所以分为四曹如常侍曹主公卿事
 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事民曹主凡吏上书客曹
 主外国夷狄事光武又分主客曹为南主客曹北主
 客曹凡六曹郑氏但以尚书为司会计之职成周司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97-0016d.png
 会之职以中大夫为之其品甚隆凡外内府之财皆
 计于司会独汉高帝之世萧何知此领天下文籍财
 赋以柱下史张苍为计相苍既罢遂不复置其后诸
 府各自置官专管会计如太尉之金曹自主货币盐
 铁事仓曹自主仓榖之类我本朝玉府自是今之奉
 宸库内府今之内藏南库外府今之左藏库自渡江
 后又别置激赏库今之南库也周之三府今分为四
 凡天下金玉之物皆归之奉宸山泽盐铁之赋皆归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97-0017a.png
 之内藏以为天子私藏其它泛常所入一归之南库
 谓之宰相兼制国用至于天下户口租入则归之户
 部所以户部多做不行只缘分散四出权不归一所
 以今日财用漫不可考○周礼菁华大府总凡货贿
 之入而颁之诸府盖外府职邦布以供邦用内府受
 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待邦大用若王及
 冢宰之好赐予而玉府专其掌掌王珍好之器物以
 共王服食好赐而又以司会总其会司书总其书职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97-0017b.png
 内以量入职岁以稽出职币以振财币之馀与夫司
 裘掌皮皆隶于冢宰所谓制国用者也何者自大府
 而下大抵皆出纳会稽有司也夫有司不敢与天子
 较是非论可否持予夺施舍也是故有所谓好赐匪
 颁则共命有所谓刍秣币帛则共命有所谓工事羞
 服则共命有所谓凶丧宾客则共命某服宜赐不宜
 赐某事宜举不宜举某物宜用不宜用某役宜兴不
 宜兴皆不能与议于其间惟冢宰总百官以道佐人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97-0017c.png
 主上得以约王后世子之过取下得制有司之擅共
 凡所以好赐匪颁刍秣币帛工事羞服凶丧宾客皆
 有定赋太府但禀其式法颁之侈心溢志不戒自抑
 其防微杜渐之意深矣呜呼兹成周常有三十年之
 通而民无凶荒水旱之患至于礼制乐作兵寝刑措
 持盈守成之效虽神祗祖考犹安乐之岂非制国用
 之所基乎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人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97-0017d.png
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注工能攻玉者
 疏玉府之职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
 以玉为主故云玉府有工使攻玉也有贾辨玉之善
 恶贵贱故也○李氏曰按玉府内府之职掌天子器
 用财贿燕私之物及受贡献以备赏赐此帑藏之在
 宫中者周公皆入于太府则司会之钩考司书之要
 贰而废置诛赏之政行焉如此则用安得不节财安
 得不聚若以御府禁钱捐之亲幸之手省闼之中外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97-0018a.png
 人弗睹法制所不行挍比所不及则伤财害民宁有
 纪极汉汤沐邑为私奉养不领于经费灵帝西园万
 金聚为私藏皆衰乱之俗非先王之法也○经国书
 云玉府内府所掌金玉兵器凡良货贿一也而分为
 二官何哉盖玉府所掌皆式贡馀财之所作及兽人
 䱷人所入之物专共王玩好赐予耳邦之大用不与
 焉内府所掌乃九贡九功之货贿及诸侯所献国珍
 皆公家之用以供邦之大用故不可不分为二也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97-0018b.png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注内府主良货
贿藏在内者
 王先生曰此以待邦之大用○经国书云内府外府
 虽以内外为名然内府共邦之大用外府反共王及
 后世子衣服之用互相参稽汉以少府掌天子私藏
 而大农掌国家经费职守既分官府亦异侈心生矣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注外府主泉藏
在外者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97-0018c.png
 王先生曰此官待邦之小用○刘氏曰外府所谓受
 用之府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
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注会大计也司会
主天下之大计计官之长若今尚书
 疏日计曰成月计曰要岁计曰会故知会大计也
 杂说夫理财之职凡府藏之事大府下大夫为之长
 至会计又别立司会为之长其属职内掌邦赋之入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97-0018d.png
 职岁掌邦赋之出司书掌簿书职币掌收奇羡比等
 合属大府而今也皆司会主之用中大夫二人其权
 势足以检括使不得为奸利则是太府至外府但为
 朝廷掌管财赋而会计支用皆不与焉先王措意甚
 远自后世观之疑利权散出漫不可考所以设官皆
 并合之凡会计之事皆司农之属官如唐置三司使
 凡山泽之利尽归于盐铁使凡财赋之入尽归于户
 部而度支则会计之故三司但设副使而三司使为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97-0019a.png
 之长虽别设官司以相稽考然已是三司使之属大
 非先王之意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注司
书主讣会之簿书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注
职内主入也
 王氏曰职内主入职岁主出各有司则焉职内以入
 考其出职岁以出考其入互相考则覈职入有时事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97-0019b.png
 省故官吏省赋出无时事繁故官吏多也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注
主岁计以岁断
 潜溪邓氏曰职岁制国用以岁为断也○明斋王氏
 曰岁当作出凡出内之出读作昌税反与岁音相类
 宜作出○愚按司会掌大计岁计曰会故以司会名
 官则主岁计以岁为断正司会之谓也不宜复有职
 岁有职内当有职出明斋之说甚长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97-0019c.png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
人徒二十人
 疏此三职皆有府义不得名府者以财不久停故也
 ○王氏曰职币掌馀财○郑氏曰币给公用之馀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东莱吕氏曰主王裘服○国裳舒氏曰俞氏以司裘
 并下典丝典枲染人追师屦人六官皆冬官之属芬
 按俞氏作复古编谓司空不亡盖据本经冢宰六典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97-0019d.png
 小宰六职及书之周官记之王制且以舜命禹为司
 空平水土而共工则咨垂焉则司空之官实重而百
 工之事无与此真天启独见觉汉儒以考工记附益
 之者为谬顾于此六官复以工事为言何也芬谓冢
 宰掌治典亦惟求之王身求之王身道德固其本而
 所以辅养交修使之表里粹然则饮食之节衣服之
 制皆关乎心术之微而遏绝人欲之萌者也又何疑
 司裘典丝枲诸官哉惟太府以下八职皆属冢宰似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97-0020a.png
 乎纤屑然九贡九赋九式已见于大宰小宰之文王
 制亦有冢宰制国用之说孰谓财赋非冢宰之事乎
 陈平为相不答文帝钱榖之问盖礼经绝灭之秋不
 知学之过耳周家惟以此官属冢宰是以无不经之
 费虽王及后世子之匪颁好用亦有式以制之也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胥八人徒八十人注内宰宫中官之长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97-0020b.png
 疏内宰对太宰治百官内宰治妇人之事故名内宰
 然则太宰不称外者为兼统内也○王先生曰王有
 太宰而后谓之内宰王有司服而后谓之内司服王
 有小臣而后谓之内小臣可见后之不预外政○节
 卿郑氏曰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风化并行故赞治
 之官皆曰宰内宰属太宰者意其治家之道亦多权
 衡审订于大臣大臣格心之所自出欤今考内宰下
 大夫二人命士十二人自内小臣奄官凡将命洒埽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97-0020c.png
 之人自九嫔至女史凡内官自典妇功织纴衣服凡
 掌内之事皆属焉而隶于太宰盖女宠近习所以移
 人主之德者大臣总之无敢踰节皇父作相膳夫内
 史皆不得人巷伯之雅寺人为之虽奄官亦遴其选
 晋侯近女而惑疾医和以为赵孟之过古人致君二
 南之化其道由此东周宰职不竞春秋首书宰咺赗
 妾甚者三公逆后其何以正王阃乎汉大长秋为后
 卿盖内宰之意自中宫仆谒尚书黄门冗役如小臣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97-0020d.png
 之属自内府令如内司服之属犹领焉至于从帝入
 宫赞道内事若中常侍与凡侍内掖庭暴室御府祠
 祝之辈与夫勾盾中藏府令丞典掌贵人采女宫婢
 侍使服食游观诸事皆少府统焉职分既分不相干
 涉汉初大长秋中常侍参用士人邓通虽为文帝倖
 人犹听丞相檄召欲斩之自东京悉用宦者士大夫
 既无复与闻而隶少府者徒以文属太尉杨秉纠中
 常侍而尚书诘以三公统外越分奏近臣盖三府之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97-0021a.png
 令不行于便嬖况后妃乎然前汉置大长秋以掌后
 宫者士大夫也犹可以节制后宫成帝敕许后减省
 用度许后上书辨论且恐官吏以诏书绳之犹有周
 家气象后汉遂改以宦官然宫中财用尚付之有司
 章和以后尽用宦者总领自此不领于外朝及隋置
 殿中监唐置内诸司使凡王服食器用一切付之奄
 人之手大臣不敢问则成周设官之意无复存者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注奄称士者异其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97-0021b.png

 李氏曰周礼一书其馀奄皆不命也夫宦官之位天
 象所有指其居次或在帷簿之内论其职掌或闻床
 第之言固不可以屈辱俊乂混淆男女其用奄人是
 乃制事之宜矣然先王不以恩夺义不以私废公虽
 其亵臣无得过宠奄称士者止于四人况可为卿大
 夫乎哉○杂说后之尊亚于王一等耳掌其命者
 四人而已三代礼乐号周为备而六寝六宫之奄寺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97-0021c.png
 内竖其众不过二十人不有定制其能如是哉○节
 卿郑氏曰儒者多疑先王之世亦用奄人不知此皆
 领于冢宰无可虑也汉少府得管摄宫中奄官而少
 府属于丞相御史此制犹古自光武以山海盐铁归
 之郡县是宫中私用尽付与外有司章和以后宫中
 不堪于是别自立监皆用奄人领之自是奄人不领
 于外朝至隋炀帝置殿中监专以奄人掌之凡王后
 服食器用尽出其手大臣不得谁何矣○永嘉陈氏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97-0021d.png
 曰西汉去周未远也政事规模粗得古意夫极治之
 世无它人主亲近端人正士不使小人在侧而已是
 以成周盛时内小臣阍人寺人之属悉统于冢宰盖
 阍寺之徒朝夕左右最易亵近人主亦易得而宠任
 之今既属之冢宰则人主不得以私意昵内臣不得
 以非道干故待御仆从罔匪正人此先王治内之严
 也西汉之制犹稍近古三公总九卿而少府之官凡
 王之内臣皆属焉盖九卿之长也佞倖如邓通其官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97-0022a.png
 止于上大夫宠任则无荐达一有细过申屠得以伸
 召斩之威此时宰相其权最重自武帝疏远朝士宰
 相不得加官入内其权稍轻矣既而石显用事匡衡
 甄谭犹得条奏具言旧恶则宰相虽无曩时之权而
 宰制之意犹故也况当时内臣亦参选明经之士咸
 拜议郎更宿王宫以备顾问如扬雄之位执戟孔安
 国之掌御唾壶是也东汉则不然议郎不在宿直故
 人主无由亲近明经之士中常侍不复杂调他官尽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97-0022b.png
 是宦者为之故人主日密迩小臣卒至宦者用事庙
 堂机务朝臣不得参订王爵天宪往往皆专阃闼孙
 程曹腾始得以专废立之权董卓终得以成败国之
 谋君子因其未势之恣横而原其初之所自盖东汉
 三公拥虚位无复西汉统领九卿之职而宦者之专
 权非三公所能制之故也○杂说成周凡内臣阍寺
 皆属之冢宰汉兴内外之官皆属丞相故邓通无礼
 申屠嘉得以召斩之惟文帝能伸其威必待困辱而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97-0022c.png
 后召之小臣自此不敢妄为矣自景帝以贵幸用事
 丞相之议屈于晁错大臣之言始轻是后九卿更进
 用事而石庆不能与议尝欲治近臣所忠九卿咸宣
 而反受其过大臣见轻可知矣其极至于孔光为相
 不答省中语而养成王氏之祸也○杂说成周建官
 内外不分内臣皆冢宰所掌汉以邓通韩嫣为上大
 夫上大夫乃外朝之官而邓韩宠幸在内之臣亦得
 为之亦见汉时内外无所隔绝仅得成周遗意王嘉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97-0022d.png
 为东平王讼冤表石显之不当侯而嘉反下狱死此
 汉之所以衰也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注阍人司昏晨以启
闭者刑人墨者使守门囿御苑也游离宫也
 疏周礼之内有同官别职则此阍人每门及囿游同
 名阍人而职别山虞泽虞云每大泽大山及川衡林
 衡亦是别职同官也别职同官者惟有官联耳○徂
 徕原乱曰周礼阍者掌守王宫中门之禁而已寺人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97-0023a.png
 掌王宫之内人及女官之戒命而已汉武帝数宴后
 庭潜游离馆奏请机事多以宦官主之宦官始预政
 焉则宦官之权武帝启之也宦官之权启则巧倖进
 而正人废矣谀佞入而君政败矣吁乱是以生○杂
 说内小臣虽专出后之命令以风化天下然阍寺继
 之命令不得苟出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注寺之言侍也诗云寺人孟子正
内路寝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97-0023b.png
 疏此奄人也僖二十四年晋文公既入吕却欲焚公
 宫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披曰齐桓公置射
 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行者甚众岂惟刑臣彼寺
 人披自称刑人明寺人奄人也○杂说幽王之时周
 之法度无有存者而犹有寺人伤谗之事夫寺人内
 臣也得志于君后世残贼忠良招权势反恶谗如此
 至欲取之以投畀豺虎岂不贤哉知先王之时内臣
 亦必取刚正能守法者虽当乱世犹恶无礼况成周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97-0023c.png
 之时乎○杂说周家冢宰一官凡奄寺嫔御之职服
 膳筦库之司皆属焉先王奚必烦细若是哉嗟夫先
 王此意不明于天下盖自冢宰失职而后有女宠之
 祸有阍寺之变有内藏之私有宫市之患有奢侈百
 出之弊凡先王治天下之本莫不废坏焉
内竖倍寺人之数注竖未冠者之官名
 疏左传叔孙穆子幸庚宗妇人而生牛以为竖官则
 亦童竖未冠者为之耳○杂说阍寺既严其守然后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97-0023d.png
 继以内竖○庄渠魏氏曰寺人不曰五人而曰王之
 正内五人内竖不曰十人而曰内竖倍寺人之数此
 圣经特笔也其深有忧患乎曰是皆不得已而用仅
 仅毋乏使令而已多则相与比周势且难制矣
九嫔注嫔妇也昏义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
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
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也不列夫人于此官者夫人
之于后犹三公之于王坐而论妇礼无官职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97-0024a.png
 李氏曰自九嫔下至女史皆属天官先王之意于是
 深矣彼妇人女子而当于至尊幽居九重人弗得见
 则骄蹇自恣无所不至也是故使之分职于内而附
 属于外有职则当奉其法有属则必考其功奉法则
 不敢不谨考功则不敢不勤举宫中之人而皆劝勉
 者官有其长之效也而况内宰则用大夫士春官世
 妇每宫卿一人盖皆分命贤人以参检内事与夫婢
 妾贱人自相使令而不复畏忌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97-0024b.png
 汉高欲废太子立戚妃子如意留侯曰骨肉之间虽
 臣等百人何益此大臣不得与内事之弊袁盎引郤
 慎夫人座谓妾主不可以同座文帝怒说以人豕乃
 悦如使盎辈得制宫中之事则尊卑有不序上下有
 不和者乎官失其守一女专恣几危国祚而公卿附
 丽之不暇其何冢宰之能帅也哉
世妇注不言数者君子不苟于色有妇德者充之无则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97-0024c.png
 王氏曰执箕帚以事人者谓之妇记曰纳女于天子
 备洒埽纳女者以卑自称犹妇人之于姑也妇人之
 事人有庙嗣之义故谓之世妇○李氏曰自古妇人
 之贤者盖不易得故其生则寝之地以教其卑衣之
 裼以教其正弄之瓦以教之事既十年则姆教婉娩
 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
 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五而笄二十
 而嫁先嫁三月或教于公宫或教于宗室教以妇德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97-0024d.png
 妇言妇容妇功教成之祭牲用鱼芼用蘋藻所以成
 妇顺也如是而后备于从人之道况夫王之六宫当
 贯鱼之宠可以非其人哉后世人主不择德而以色
 亲甚或取之倡优下贱如汉赵飞燕李夫人之属是
 也曲礼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言以广子姓耳深山
 大泽实生龙蛇母子传类亦不可忽晋悯怀太子宫
 中为市使人屠沽手揣斤两轻重不差其母本屠家
 女也先王之制百二十人犹以无人而阙之至难至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97-0025a.png
 慎若此晋武平吴后掖庭万人复何义也人多则御
 幸不可遍怨恨由是兴费广则财用不足支民氓所
 以困国家之败何莫由斯者耶○柯氏曰按昏义二
 十七人春官亦有世妇则每宫卿二人下大夫四人
 中士八人其职又与此不同者后儒合之则所谓下
 大夫中士果何人也窃意天官世妇与九嫔女御为
 列则诚天子之嫔妃也春官世妇则专掌后宫之礼
 者上自王后下至内外宗皆其所教有大夫士之爵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97-0025b.png
 者乃女官设府于内有齿德者为之所谓女傅是也
 内宰自外而治内世妇自内而达外必如此法制乃
 备也观其所属有府史与奚而内外宗次之可知矣
 后儒合之非也○庄渠魏氏曰康成之说至哉言乎
 盖尝读易而得其说剥之为卦上九以一阳载于群
 阴君象也六五率群阴以承一阳后象也后能逮下
 而无嫉妒之心然不免为剥其君者盖阳虽以博施
 为德而孤阳处于群阴之中鲜有不为斲丧者故古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97-0025c.png
 之圣王谨之自九嫔而下世妇御妻皆阙其数而不
 备传春秋者复述孔子之意谓天子一娶惟十有二
 女其间有待年于国者俟少者年及则长者已衰前
 后所御实不过数人而已
女御注昏义所谓御妻御犹进也侍也
 王氏曰女御内宫之属至卑者也
女祝四人奚八人
 王氏曰王有大祝小祝而后亦有女祝之官○国裳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97-0025d.png
 舒氏曰吴氏谓此官合丽礼官又曰礼所当祀不过
 天地宗庙社稷山川及群小祀而已舍此则淫祀也
 国家祭祀皆天子专之于外后特共笾豆而已岂复
 于宫中自为祭祀之礼哉且文帝尚除秘祀而先王
 之时岂有此乎此职宜删芬谓移属宗伯是矣先王
 敬鬼神以明民虽诅祝亦不废之况祷除疾殃而祠
 以报福若郑氏所谓门户灶者可谓后宫无此祀耶
 故删之则未可也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97-0026a.png
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注女史女奴晓书者
 疏职与王之太史同○杂说王后有女史视听言动
 安得不正○刘氏曰女史八人掌王后之礼职掌内
 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则非有道艺而知礼者不可
 以为之也郑氏以为女奴晓书者非也此盖择嫔御
 之贤者为之欤○横渠张氏曰周礼女八人为女史
 令执彤笔在宫中书王后夫人以佐内治宫女德之
 善恶及进御烦碎之事皆书之故宫女惧而修德○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97-0026b.png
 愚按先王之世后宫犹有女史掌书宫女之善恶以
 儆惧之至后世史官之职坠焉不修何欤中主具臣
 思及于播恶身后孝子慈孙百世不改或未尝不颡
 泚心折也是以古之史官所纪是非人主不得见有
 身可杀而求其一字之易不可得者岂欲暴君父之
 过于天下万世哉凡以俾吾君吾相有所戒惧不敢
 为非忠厚之至也后王不然虎豹九关之内一颦一
 嬉生民之休戚君子小人之进退分焉而载笔乏人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97-0026c.png
 所谓密地寒暄幕中嚬笑皆不可得而知噫奸人杀
 人君子受恶又可胜叹哉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
四人徒二十人注典主也主妇人丝枲工官之长
 疏丝枲有善恶贵贱之事故须贾人也○杂说典妇
 功以下三官悉用士人先儒以为此人主奢俭所系
 国家利害所关非士大夫为之则害国政矣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97-0026d.png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注内司服主宫中裁
缝官之长有女御者以衣服进或当于王广其礼使无
色过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注女工
女奴晓裁缝者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注追治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97-0027a.png
玉石之名
 疏诗云追琢其璋男子首服在夏官弁师者以男子
 阳义又取夏时万物长大长大乃冠故在夏官妇人
 直取首服配衣故与衣连类在此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注夏采夏翟羽色禹贡
徐州贡夏翟之羽有虞氏以为緌后世或无故染鸟羽
象而用之谓之夏采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97-0027b.png
 疏緌者注旄于干首也○临川王氏曰夏采掌大丧
 之复而置一官则其兼掌明矣○王氏曰掌复之官
 而谓之夏采者采色所以重生之道故也丧则哀素
 哀素则事死之道也复者所以幸其生故以采色○
 杂说六官大数曰三百六十然职事员数不止此而
 已也以天官考之凡卿大夫命士三百五十馀人地
 官除山虞林衡司关司门不可考者尚四百馀人春
 夏秋三官凡五百馀人凡六官中大略以春夏秋官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97-0027c.png
 为准以多乘少皆以五百人为额则此三千人其间
 兼摄必相半矣何者先王因事而命官作史者因官
 而分职以三公六卿论之六卿各掌其职宜若不可
 兼而成王时周公以太师兼冢宰召公以公兼宗伯
 苏忿生以公兼司寇故书洛诰云司徒司马司空由
 是推之先王之制其职虽不可废其官亦未必一一
 有举其夫略而言则土训诵训无它职事掌葛掌染
 草角人羽人之类止徵一物则其无事时亦多矣军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97-0027d.png
 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戎仆戎右有军旅则用之田祝
 田仆有田猎则用之有丧纪则用夏采丧祝有会盟
 则用诅祝建邦国则用土方氏远方民来则用怀方
 氏先王岂以禄无用之官而待有事然后用之哉亦
 于临事则兼摄尔盟府命士也而太师兼之所谓载
 在盟府太师职之是也作礼者以其职不可废故各设
 其官职以待智者决择尔又六卿每卿内治一官外
 兼一乡而周官每乡卿一人每官卿二人若是者皆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97-0028a.png
 非实事也齐桓令国子高子各率五乡晋景公命士
 会将中军且为太傅命韩厥将新军且为仆大夫晋
 悼公令戎御属挍书司右属司士皆古制也○杂说
 书言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今予
 小子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则周朝之官殆不远
 过夏商而先儒谓三百六十职事有其官官有其人
 所谓卿大夫之数截然不可易故后人疑周官之冗
 是不知兼权之义也存其职事之名以为天子备官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97-0028b.png
 耳○杂说诸侯之上大夫卿者以上大夫为卿也周
 官言大宰卿小宰中大夫则卿上大夫也以上大夫
 为卿非特诸侯然也盖先王之意爵欲正其名也故
 官必特置禄欲省其费也故职或兼掌然治在所合
 者虽大不必特置若三公九卿之类是矣事在所专
 者虽小不可兼掌若蝈氏射鸟氏之类是矣岂尝有
 所拘哉亦惟其称而已管仲以官事不摄而孔子非
 之者主掌者言之也桓公欲官事无摄而孟子取之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97-0028c.png
 者主置者言之也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97-0028d.png
 
 
 
 
 
 
 
 周礼注疏删翼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