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二
卷六十二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六十二 芝园续集卷第二
  傅守刚墓碣
自焚尸沉骨之俗成虽缨弁之家亦靡然从之鱼烂河决不
可救药君子每为之太息有若傅守刚之事其可不表之以
厉人人乎守刚之父殁其诸兄具棺敛巳舁出中野纵火而
爇之守刚势不能止哭踊将绝爇巳编荆成筐实以象泉拾
遗骸以归守刚欲夜半恃去会守者严不果明日诸兄捧筐
至大泽而投清冷之渊守刚尤痛愤之深俟诸兄还舍解衣
入渊中且泣且拾堆寘沙上脱所服缊𫀆裹之奔告子先子
尚书府君府君命留间房中设几筵使其父之友买明善徵
木造小椟藏之适堪舆家赵翁自城南来悯守刚之志为择
地一所守刚佣书而买之负土成坟手艺松柏于四周其兄
怒以其辱先也欲发而出之予仲父文友君将挈守刚诉县
乃惧而止至今松柏盖郁然成林云守刚讳致柔守刚其字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余之所命也傅氏金华好善里人曾大父某大父某父肖说
皆农家守刚年十二始入小学时牧牛山泽间辄挟书诵不
辍洎长登贞文先生吴公立夫之门当是时来受业者多贵
人家子车马焜煌冠服鲜丽烨然如神人守刚麻衣菲屦厕
其间怡然无难色日受公教学识益凝定出言必思力践盖
粹然儒者也间出为诗若文亦光润可观父病守刚往致医
溪涨不可渡守刚立水滨终日望天而泣或怜之以大绠贯
腰挟之以渡医见其情辞悃款恻然与之还脉巳曰此天相
孝子也稍缓一夕疾不可为巳药之瘳守刚诸兄不知书竞
割户自私先业恣其取不与较守刚贫无所于归出为闾挨
童子师久渐能自存遂娶天台王教授某之女为配年过四
十生男鹏鹏绝爱之顷刻不见鹏鹏意辄不怿时抚鹏鹏顶
曰吾之命其系于此乎吾即死不为馁鬼矣余家潜溪抵守
刚所居不三里每遇正月一日必来谒数年之间风雪不易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也家人每具馔以俟且曰傅守刚其将来乎言未既守刚坐
厅事作謦欬声矣为之失笑守刚忽谓余曰致柔老且死鹏
鹏眉娟好似能读父书果如是目瞑九泉下矣予自后移家
浦阳青萝山出仕于
朝入翰林为学士久不知守刚死生洪武十二年冬余还金
华省先墓忽有白面少年拜于庭问其姓名曰我鹏鹏也曰
尔何为服衰麻乎曰先人不幸以今年春二月朔死矣问寿
几何曰六十又七矣曰葬乎未也曰死后一月权厝家西东
阜之原曰尔今同处者何人曰先母卒二十年女弟鸾亦归
童某今独侍继母童氏以居且曰汝颇知学乎乃袖出诗文
一钜轴及用经史事𢋫李瀚蒙求三帙以进予读之见其遣
辞礼缛而考事综博叹曰守刚有子矣余既归萝山鹏鹏持
其父门人童徽所为状来请曰先人制行一出于诚悫闻人
善不翅若巳出见人为恶辄攒眉而避并日一炊啜白水以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代羹若享太牢乡人咸以为贤部使者潘公黼闻而荐之先
人以疾辞卒落魄不偶以死临死执鹏鹏手泣曰吾生无功
于时死当择不食之地埋我宋先生最相知得一铭勒诸冢
上不翅足矣言乞而终唯先生怜而遗之嗟夫若守刚者安
可不表之以厉人人乎为之铭曰
守也笃特立乎独不受变于俗是谓踵君子之躅
  金刚经灵异赞
杭州周缙颇知书聚二三童子讲习市中日诵金刚经甚谨
童子闵生触翻佛前灯油染于经杭之民俗凡经像弊污辄
投涛江缙因束以红绦仿其俗行之时元之大德庚子也越
三年癸卯经䀜还于旧所半为潮沙所裹而红绦如故缙惊
喜与吴门僧险拂去沙尘其粘缀者逐番分析之遍请丛林
开士题识左方后八十一年当 国朝洪武庚申经入
沙门宥悌之手复重加装褫即南屏山中请濂说赞赞曰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至诚动物靡间毛发此感彼应如磁引箴况乎契经世雄所
说至心受持昭荅如响昔周氏子朝夕严事经有染污投诸
江潮阅三春秋曶返元所经实纸成难同铁石非金刚力焉
能不坏经无羽足不能飞行非金刚力谁挟而至由此而观
佛语所在百神诃卫无能捐者然而此经觚翰所假虽载佛
言灵从何起世之法藏所模经文充栋汗牛未闻皆验应知
万法实本一心由心诚故而经应之心灵经灵理无疑者是
知此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神通妙用一一具足不假外求
有能精进入在上乘證妙觉位亦无留难今因赞经推而达
之欲作佛者此心即是善思念之慎母退转
 高峰妙禅师象赞
目光凝定烁破大千戒体圆明直探性原青山万仞不出死
关名高天下法留世间
  鱼蓝观音灵照女二赞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惟观世音誓救群迷现不实相变灭斯须破凡夫执返乎物
初一真所摄万境自如
惟灵昭女入不思议以般若种得方便智聚首而谈无非实
际至今灵光照乎天地
  题恩断江端元叟手迹后
予幼从柳文肃公游辄闻以仁恩禅师经贾似道墓诗有权
握三朝位三事祇应知巳是僧彬之句最得诗人优游不迫
之意盖似道历三朝宰辅傲然以周公自期一旦败亡在朝
公卿弗恤之在野士君子弗恤之海内蚩蚩之民亦不恤之
其恤之者唯承天主僧彬木禅火焚遗骸授其仲子归葬会
稽之附子岗耳似道误国之罪可谓上通于天使其地下闻
此诗将有馀愧矣此实十四字史评有关于名教甚大今因
济藏主以禅师手迹与元叟端公山居谣联为一卷诣余求
题故为疏诗之义若此山居谣寄兴高远绰有寒山子之风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学道之人类能传诵之兹不复深论云
 故嘉兴知府吕府君墓碑
元至正之季民反处州为盗转掠而东陷永康婺诸县绎骚
弗宁永康太平里大族吕君文燧散家资数千万与弟文烨
合谋募里壮强子弟得三千人将之与盗屡战盗败走复其
邑斩获甚众吕氏之声闻东南朝廷三授以官皆辞不受用
事者听谗杀其弟卒不敢怒而为之尽力大臣义之承制表
其闾而复其家婺之巨室细民幸不遇盗者悉归功吕氏是
时永康有吕氏隐若巨镇焉
今上皇帝既克婺君族人藉兵甲以君名诣辕门降
上大喜特立永康翼以君为左副元帅兼知县事时君以事
留杭未返命其弟文烜摄之君还复召为庸田司经历改中
书省管勾江西行省都事权知庐州府至官三月浙西平更
授嘉兴知府累阶某大夫松江民作乱袭嘉兴君觇知之走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使者告李曹公文忠贼始㩀城曹公兵即至遂就擒诸将欲
屠城君争曰㩀城者贼也城中民何罪释不屠民德之满三
载入朝奉诏持节谕阇婆国洪武三年十一月次兴化有疾
十六日卒于驿舍四年十二月某日归葬东阳县兴贤西丘
之原年五十四君有德于乡乡人闻其卒皆哭泣相吊丧归
耄倪迎拜于道数十里不绝卒之明年嘉兴佐贰以下坐盐
法死者数千人有司以君尝署名公椟例藉其家上特诏归
之曰吾知吕文燧诚信人必不图奸利且殁于使事可念也
时吕氏家逮系县狱乡人哀之如亲戚及 诏归其家乃皆
举手相贺君予由是知君之德及人者深也君字用明文燧
其名也其先有讳玫者自河南来迁玖玄孙浩上书宋孝宗
朝脱父兄于诏狱孝宗崩行丧三年浩弟源以行义旌门皆
有惠于闾里源玄孙钥仕元为永康尹君曾大父也太父汲
父机母某氏初君之大父尝脩上世所立义田以食族人置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学以教子侄至君踵其志卒成之君为人如懦夫至其奋发
于义不顾利害必达乃止盖其所从来远矣君娶戚氏三子
曰堂塽垍垍后季父文烱六女其三人适同邑胡海金华戚
诚道东阳俞文琏馀未行孙男二人堂既君乃谋于弟曰
先子之友固多其同朝仕而知先子者唯太史宋公太史尝
铭天下贤公卿大夫其言可传信苟以墓上铭为请必不忍
辞乃以君族弟荧状来请君之政盖多可称余不能知然其
最大者活永康嘉兴之民书其大使人可推知其馀也铭曰
天之所争智名勇功或易于始而艰其终吕君之兴秉义孔
伟散金聚兵以狝狐鼠既克有成不居其名锡命者三辞而
弗承匪徒辞之以俟
神圣黄钺临城解甲请命左绾将符右佩县章季也摄之于
君有光起司庸田亦佐方岳章服有仪蔚为邦伯自庐而吴
千里是绥相其良奸以抚以诛憸氓跳踉弄兵陷郡阴檄王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师禽斩以徇将怒谓君乱民可屠君争不从万家获苏不跻
于崇而沦于遐吏操深文几陨厥家家之再完由
天子明
天子不遗由君之诚君德甚多乡人是思载德登碑于以悼

 吴德基传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其父景奎故为儒乡人师尊
之酷好为诗游山泽间方苦吟而雨至雨濡其衣弗知也德
基少受学闻人先生梦吉学春秋俊迈有奇材长通诸史为
文辞硕学司马迁班固最好书尤工行草得之者藏弆为荣
元季教授乡里名动一时国朝取婺李曹公文忠为浙东省
左承聘德基为郡儒学正李公数与语知其才辟为椽称疾
而辞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
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基乃更以宽化之视民如子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民或援丞𥚑相尔汝弗责也有徵调召其大姓坐之庑下好
言诱之听人人自说便否由是民爱丞如父而吏卒不能为
奸民王琼辉仇里豪罗玉成执其家人挟法笞辱之玉成兄
子玉汝怒集少年千馀人围王氏家劫夺家人归且缚琼辉
连道箠之至家解衣箠殆死乃释去琼辉兄弟五人庭诉齰
指出血誓与罗氏俱死德基念成狱当连千馀人势不便乃
召琼辉语之曰独罗氏围尔家邪对曰千馀人曰千馀人皆
辱尔邪曰数人尔曰汝憾数人而累千馀人可乎且众怒不
可犯倘不顾死尽杀尔家而就逮虽有司有法汝悔何及邪
琼辉良久曰吾恨罗氏欲快吾愤尔惟明公所命德基乃捕
操箠者四人于琼辉前杖数十血流至踵命罗氏对琼辉引
罪拜之事遂止两家皆叩头曰公弭我事德甚弘咸愿有所
所献德基却去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
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
获六七人下狱扄鐍甚严卒方往捕未返乡民大駴德基计
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它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
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
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
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巳其
俗好淫祀有蛇出户限民怪之以为神至奔走祠之德基罪
神巫十人投其主江中为丞六年去知长沙之安化去三月
他吏用法急南康民作乱命师讨平之死者过半南康民泣
曰我吴君在宁有此祸乎安化邻古三苗其土豪多紏民为
兵既尽降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
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 诏求馀寇巳移
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否则出兵
无名民先受其害矣愿君侯熟虑之侯曰令之言然吾为令
徐之德基乃屏吏卒步至山谷中抵俊原家家空一老人出
对客德基谓曰易俊原出见江阴侯则无事矣今不出大兵
且至一县民皆为齑粉然杀一县父兄子弟者易俊原非县
令也老人曰俊原必出惟明府哀怜之德基谬曰俊原或未
肯来得其子及麾下三四人先往可免矣明日其子及麾下
至如德基言兵止不发既而尽致其麾下惟俊原一人度其
势孤乃招之曰君侯硕与俊原相见俊原喜诣军门请见遂
缚送京师事平民按堵无扰江阴侯檄取故兵之为农者民
咸自疑惊奔相告势甚危德基属耆老谕民曰侯所取者兵
民无与也籍其硕为兵者数人而止长沙郡令造戎衣德基
力争曰吾邑民贫而俗暴恩之且恐其叛去安可责以事功
如他县乎令格不奉命其罪小奉命而致乱其祸大决不敢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辞小罪而蹈大祸也郡从之凡有徵徭皆不使之与越三岁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
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
欺罔罪而徵其偿诸县皆巳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
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
偿 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
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
诸县巳偿者皆罢之山东民硕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
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
牛羊送陜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
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
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德基为吏不
求威名以爱民为先尤重狱事凡有讼召受讼者面直之释
其怒乃巳不忍置民于狱狱属空当有追需于民不务速辨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稍缓其期约故物价不涌民视他所费恒减十二三所至民
乐其简易而感之以为爱巳居潍二年会改潍为县召还潍
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
硕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其得民心如此德基至京师遂谢
事归将行辞其友翰林学士宋濂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
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硕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
濂曰
天子官汝五品秩乞骸骨归恩甚大汝知保之之道乎德基
谢曰硕卒教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吾之教子无
以加于此矣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〇太
史公曰世俗恒谓儒者少功顾非儒者尔汤之兴以伊尹周
之兴以周公此独非儒者耶何其功之大也彼世之儒者其
号则同其诵说则同其所操守者异于伊尹周公者多矣岂
特少功㦲谓之不足用可也然其间有足用者不可诬也俗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吏以严急督责为足用谓儒者为懦缓愤事而不知得民者
非儒不能也以予观于吴德基恂恂不大声色而众庶安其
政既去而思之视世吏之督责者果孰多耶德基之政固世
俗之所笑者而其心诚爱民有足取焉古所称平易近民岂
弟君子非德基之谓耶所谓难与俗人言其此类耶
  新注楞伽经后序
皇帝既御宝历丕弘儒典参用佛乘以化成天下且以般君
心经及金刚楞伽二经发明心学寔为迷途之日月苦海之
舟航乃洪武十年冬十月 诏天界禅师臣宗泐演
福法师臣如玘重加笺释明年春三月心经金刚经新注成
巳彻
睿览秋七月楞伽注又成
上御西华楼宗泐如玘同侍从之臣投进
上览巳悦曰此经之注诚为精确可流布海内使学者讲习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焉宗泐即奉
诏锲梓于京师天界禅林如玘还杭之演福私念与宗泐同

上旨岂宜以天界为拘乃刻二经于演福独楞伽卷帙浩繁
未遂厥志蚤夜以为忧净慈禅师臣夷简乃为撰疏劝诸同
𫀆暨乐善者助成之起手于又明年夏五月至冬十一月讫
功费钱三千缗云为楞伽一经具藏通别圆四教大旨所以
斥小乘之偏破邪见之感无非欲显圆宗自觉正智而巳第
其文辞古奥读者殊未易晓东都沙门宝巨尝为之训诂援
㩀虽若该博而于经意多邈然不相入胥台雷庵受公徒龙
宝臣之绪论自不能伸一喙二者咸无取焉唯柏庭法师善
月依天台教旨著为通义夐然绝出常伦苟以经文显白者
正之亦未免有遗憾他尚何望㦲如玘以辨博无碍之智游
戏毗卢藏海台冲之书无不融摄故其论著虽有徵于柏庭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反覆参验务不失如来说经本意宗泐又能裁度旨趣约繁
辞而归精当遂使数百载疑文奥义焕然明畅诚亦可谓灵

皇上嘉惠蒸民之意弘昭大觉立教度人之方者矣呜呼佛
之大法惟
帝王能兴之宗师能传之今一旦遭逢如此之盛读是经者
小则当思远恶而迁善大则当思明心而见性庶不负
圣天子之大德㦲是年冬十二月四日前某官某再拜谨题
  题王鲁公授少保致仕诰
右宋王鲁公特受少保致仕诰一通系绍熙元年五月一十
二日所降者盖孝宗淳熙八年辛丑八月鲁公由枢密使拜
相十五年戊申五月以观文殿大学士出判衢州寻即奉祠
十六年已酉二月光宗受禅八月鲁公以母丧致疾而薨是
年仍称淳熙十六年至十二月始诏改明年为绍熙元年是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为庚戌之岁诰之出给合于鲁公未薨之前乃在既薨十阅
月后何耶宋自宣和以前未有既死而乞致仕者南渡之后
礼文凋丧虽宰相辅臣考终于位其家已废哀即服降旨给
赙方上谢事之章而朝廷复为之告廷出命如其未死时此
最有乖政理其后吏部郎尝以为言终不能行而止此诰未
免循习当时故事而未之或改也者不然诰中所谓尚克全
于德履及益高冲致永介寿祺之语皆生前事何故追而书
之其为后来补授制敕当无疑也惟鲁公忠君孝亲大节伟
然故其相孝宗独至八年之久同时秉钧轴者唯梁文靖公
前后七年可以配之馀人皆所不及谓非得君之深者可乎
盖必有其道矣鲁公五世孙药雅饬君子也持卷索题甚切
会病痁新起精神昏昧谩挂漏而书之洪武十三年八月巳
未朔前翰林学士同郡后学宋某谨识
  胡仲子文集序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数十万言在诸生中巳惊动其乡邦老儒咸畏而敬之及其
既长而壮奇迈卓越务师古人出言简奥不烦而动中绳墨
如夏圭啇敦望而知其非今世物也同郡大儒若吴贞文公
立夫先生尝师事之吴公亟称叹其才不置黄文献公晋卿
以文学名天下见先生辄延致共语所以期待者甚隆而先
生亦不为之屈也诸公既亡先生之学益成行益脩德愈邵
而文愈雄大江之南称贤者必曰先生而先生不自以为至

今天子有国之初大臣交荐先生才行
上悯其老不欲重烦以政命为衢州教授会脩元史复荐入
史馆史成赐金帛遣归或谓先生未展其所学而先生澹如
也先生尝慕邵子程子之为人所养甚深极乎博而守则约
务乎大而不遗乎细于人鲜所推让而所许者众必以为贤
于言不轻发而所言者人必以为当其所著衡运井牧皇初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诸文有习之之辞而所得者非习之所及也先生年未老而
文巳传于时获读之者莫不知其为可贵然其可贵者岂特
文乎㦲是则先生之自得者世之人未必能知虽濂亦不能
尽其详也濂与先生同师于吴公相友五十馀年发秃齿豁
矣见世之士多矣心之所仰而服者惟在先生则先生之文
岂独今之所难遇乎学子刘刚撰次成集而王君士觉为图
其传来请序之濂不让而书其首篇所以叹先生之善学古
人而幸天下之见其文也先生名翰字仲申金华人仲子其
别号云洪武十三年秋八月癸酉前翰林学士云云同郡宋
某谨序
宋学士文集卷第六十二 芝园续集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