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七
卷五十七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五十七 芝园后集卷第七
  重塑释迦文佛卧像碑铭
苏州报恩万岁教寺乃吴赤乌初大帝为乳母陈氏所建名
曰通玄唐玄宗因其年改作开元吴越钱武肃王为之起废
碣以支硎山报恩寺旧额宋徽宗崇宁初加以万岁之号至
佛日崧公来为住持专讲华严经疏尊为贤首教寺寺有淳
祐钜阁七楹间下覆释迦文佛灭度之像相传自唐则有之
州民攀慕徼福者殆无虚日元季伪吴张士诚据有其地惑
五行家之言强谓佛卧非吉徵更造立像民情焦然弗宁及
伪吴亡德岩法师俯徇群请起主寺事不二三年殿堂楼阁
门庑宝塔之属皆一一葺治易腐为坚焕焉如新巳而叹曰
诸役幸粗完像可不复于古乎于是走告民间不分耄倪皆
举手加额兢输货泉以后为愧法师乃戒抟土之工斲嘉木
为骨骼承以高座塑卧像其上涂以五色覆以䌽衾诸弟子
卷五十七 第 1b 页
涕泪悲泣环列前后摩耶佛母亦立其侧怅然兴哀唯曼殊
普贤二大士神情閒旷超出死生之外用意精致形模宛然
像长六十六尺六寸高一十二尺曼殊䓁像高一十八尺经
始于洪武十二年春三月某日其年夏五月某日讫功縻钱
 万有奇用功 百有奇伻来俾濂记之呜呼佛之法身犹
如虚空本无去来何有生灭其示八相以觉群迷不过
垂迹俾同人法而巳本则真谛迹则俗谛真俗混融皆不思
议之事乌可以异观哉况八万四千无非度门触类而入洪
纤毕达姑以入灭论之实具华严五教大旨小乘虽除我执
未达性空但知实色故示之以涅槃非近于愚法声闻教乎
色法二相本无自性皆从缘生灭度之际断缘归空非近于
大乘始教乎应身虽法亦属幻有幻有既灭真空独存真空
既存幻有亦住二体互融了不相碍非近于大乘终教乎灭而
非灭非灭而灭非灭而有既灭而空空有双泯理事交夺如
卷五十七 第 2a 页
如不动无即无离非近于大垂顿教乎间居然唱灭灵山会
上俨尔常存随举即色随举即空如示一身不起于座如化
多身遍满尘刹无量为一一为无量力用相收纵横自在非
近于一乘圆教乎诸有情众若胜若劣来曕灵像随其机宜
證入教位至于混极不翅亲闻卢舍那演说圆满修多罗之
为快法师此举其于树数基续慧命有功于法门甚大非止
福泽被于一州而巳抑濂闻昔人设像俱有所表见非苟然
也如来中居表众生大觉之心饮光胜尊在左表自利之行
庆喜在右表利他之行曼殊乘师子表大智而降嗔也普贤
骑象王表大行以制贪也他如剑斧两神则表观空择法二
智取义深远使人目击而道存故历代袭之定为常法而此
涅槃之像柰何独无所表乎濂因略举杂华之说断然谓五
教之理咸具不然佛法遍满一切处是果何言哉濂既为作是
记殷勤遐仰复学主夜神以偈赞佛之语系之于后法师名
卷五十七 第 2b 页
净行德岩其字也博通帝心云华贤首清凉定慧诸家书力
振其宗于将坠之时一弹指间悉起诸废其化导有缘以成
法师之志者善长正宗二沙门也偈曰
世雄大悲利群物果后示权不思议既由应身显法身从体
起用宣妙法人机既得饶益故唱入灭度示化仪化仪有始
而有终所以惩创懈怠者七宝床中右胁卧慧曰一朝竟西
没娑罗树林皆变白诸天哀号雨天华四众围绕共悲哽妙
香结楼奠金棺发三昧火而自焚各分设利建塔庙如来虽
入般涅槃毕竟终无涅槃者是知一性镇常住不从变易有
生灭倬哉贤首古伽蓝三吴法会斯第一乃造涅槃微妙相
因相摄入有情众近遭纷更紊常制缁素茕然失依怙有大
比丘起复古最先补苴诸楼阁一一庄严成妙境次令埏土
肖灵像五色交缠广博身州民瞻礼至洒泣如还故乡逢故
物此即大乘正法门种种皆能济群品观者毋以像观像如
卷五十七 第 3a 页
观杂华大经王字字化为法𦦨云云中化佛皆现前一身示
现无量身无量身中现一身令我悉除邪见纲直济难思解
脱海行住坐卧皆见佛佛之智慧如虚空无性无生无所依
大光明藏时时现与我无同亦无别从上所言真实法众生
慎勿怀疑念
  华严法师古庭学公塔铭
吴郡有高行浮屠曰古庭学师传华严之教于宝觉法师简
公凡清凉大疏钞及圆觉楞严起信诸部皆能融会甚深微
妙之旨遐迩嗜学之子敛衽溯瞻不翅卿云德星以获一见
为快师因造十玄门赋以示圆宗大旨丛林传诵以为能发
越贤首诸祖之意他师好为立异有以应观法界性为十界
差别事唯心造为真如之理者师弹指曰真如生灭倒置错
乱一至于此耶是可为太息也其于匡卫宗乘唯恐稊稗之
混黍苗固若甚严然其植心平易不肯沉溺专家以殊户异
卷五十七 第 3b 页
轨为高理之所在辄幡然从之每升堂示众曰吾宗法界还
源非徒事于空言能于禅定而获證入者乃为有得耳既而
又曰吾蚤通法华虽累入法华三昧然长水璿问道于琅琊
觉又从灵光敏传贤首教灵光天台之人也古人为法乃尔
吾徒可专守一门乎君子美其至公无我一扫近代互相矛
盾之陋故师见诸著述者咸有可观师尝与同学原澄以一
乘同别之义更质叠难为法华问荅若干篇复因主脩法华
期忏撰法华随品赞三十篇辨正教门关键录若干卷及诗
文并行于世鸣呼有若师者其与不可传者没矣可使之弗
耀于来裔乎宜其弟子处仁法慧图之之坚也谨按九皋声
公启宗佑公所造行业记师讳善学自号为古庭生儒家马
氏自幼离俗往大觉院学出世间法恍若青莲华超出淤泥
亭亭净植至治癸亥师年巳十七矣始受度为大僧投华严
诸师而穷其说久未有所入时宝觉讲经曹溪师亟从之慧
卷五十七 第 4a 页
解浚发斗其演说势若破竹然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宝觉
善甄别人物丝毫不少贷独誉公不置间勉其门人曰学上
人可谓名实相副矣尔曹能如其贤吾宗庶几其复振乎自
是名称勃然而兴老师宿学亦推之为人望别传教公在报
恩遂聘之出典宾客久之浒溪之光福偶乏首忏者古田滋
公命师司之又久之无言宣公来继报恩之席复延之于上
座分筵说经声采一时震动江南行宣政院请师开法昆山
荐福寺宣公欲摄受为弟子师笑曰吾得法于宝觉忍背之
乎力拒不听赋曹溪水四章以见志越二年即弃去还东林
隐居专修白业谓同志曰吾始习晋水源华严忏法行之巳
久及观天竺慈云式净土忏仪明白简要五晦诸文皆出华
严吾欲藉是以祈生安养耳掌教者尊师之道不容肥遁自
逸强主阳山之大慈先声所被非惟天人具钦而山川草木
亦若动色相庆 皇朝龙兴庶事一新浒溪人恋嫪师为
卷五十七 第 4b 页
尤切聚黑白若干众具疏币杂以香华威仪请师居之师亦
将大弘贤首之教以续佛慧命虽当俭岁躬分卫以食众会
天复旱院有观世音铜像素著灵异郡二千石率僚属迎致
府𪠘属师如其法荣之大雨三日由是士民知祯祥所致施
者接踵而集师方思有所建置院僧以官赋违期当徙虔州
有司知师专任讲道欲与辩析之师曰吾为主僧法当坐敢
累他人邪遂毅然请行或让师为迂师曰宿业巳定不可逭
也行抵池阳马当山示疾而化洪武庚戌四月二十日也春
秋六十有四以某年月日建塔于某处藏焉师形貌尪瘠退
然若不胜衣戒检精严护持三业唯恐有所染污独居屋漏
法衣不离体三藏诸文未尝释手虽盎无斗储处之𥙿如谦
恭自牧竖子来见亦无惰容勤于诱掖有不领解者方便比
喻至于反覆数四必俟其心悟始罢云呜呼大觉如来设为
度门虽万别千差不过因机应化如大医王随病制方初非
卷五十七 第 5a 页
有所同异也其立异同者乃末流之弊耳唯我清凉大士一
遵如来遗教学无常师问律于澧公受南山行事于昙一传
涅槃起信论法界观还源记于瓦官咨杂华于大诜习天台
止观法华维摩等疏于荆溪参决南宗禅法于牛头忠径山
钦如此之类复不一而足所以群机尽摄万理俱融卓然为
一代人天之师今观师升堂示众之言盖深有契于大士者
也曾不得大行其志于时而夙因已不可逃矣哀哉濂于诸
宗之文颇尝习读每病台衡贤首二家不能相通欲和会而
融贯之恨鲜有可言斯事者不知世上乃复有师乎于是发
不及见之之叹既序其事复缀之以铭曰
贤首之学杂华为尊建立六相条分十门固自以为琐琐而
不可易至若天台性善性恶三观三德之旨一念三千之文
又曷尝不引之而示人况修门之注释乃止观熏习次第亦
不外之而立言念古昔之诸祖皆契经之由循初何心于矛
卷五十七 第 5b 页
盾唯欲鉴于群昏或谓无断伏分齐而失修證之道乃后裔
之纷纭卓哉学师所见离伦剪剔其末枝融通其本根谈诸
法之相即含性具之缘因庶几森万象于寸心合千江于一
源观会通于大府辟局隘之专门柰之何道未克施而遂遘
于邅迍安养之生固知可以无憾但学子之亡师譬犹渡河
而失筏登陆而折辕企瞻弗及郁邑难伸评群行以成章命
勒之翠珉
  净慈禅师竹庵渭公白塔碑铭
济北正宗传至我大慧普觉禅师以大乘根器总摄天上人
间诸文字相化为慈云遍布索诃世界鼓以雷风澍为法雨
有识含灵咸被沾润既而圆鉴光师为其世适自时厥后以
次相传若光孝简师若育王观师若佛智熙师若广智全悟
䜣师后先勃兴荷担正法其所以黼黻宗纲折冲外侮皆兼
用辞章为佛事至今声闻烜著于霄壤间烂然如日星之光
卷五十七 第 6a 页
何其雄哉今清远师则全悟俗姓之甥而法门之嗣子也初
清远之生有灵芝产于庭槐占者云芝乃灵秀所凝是子将
以文显乎已而果英发诵书攻文不待师授而知解日胜时
全悟以太中大夫住持集庆大龙翔寺闻之喜曰此吾宗千
里驹也亟挽致座下集庆为东南都会而行御史台涖焉四
方名荐绅无不翕聚无不与全悟游初科第一人张公起岩
来为中丞尤号最厚翰林承旨张公翥中书左丞危公素时
尚布衣亦往来乎其中四三君子或发天人性命之秘或谈
古今治忽之几或轮文辞开阖之法清远咸得与闻之反覆
参求益探其阃奥其学于是大进形诸篇翰如千葩竞放锦
丽霞张而不见春风煦妪之迹沉冥尽敛精明自然老于文
学者争歆慕之欢曰此文中虎也清远恚曰公等谓吾专攻
是业耶佛法与世法不相违背故以馀力及之将光润其宗
教尔苟用此相夸岂知我哉一日全悟警厉诸徒众未有对
卷五十七 第 6b 页
清远直前肆言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全悟振威叱之众为
骇愕清远气不少沮如是诘难至于二三全悟莞尔而笑曰
汝可入吾室矣命为记室向之歆慕者则又曰清远所證悟
巳造殊胜徒以文夸之宜其恚也全悟濒没亦呼而告之曰
吾㩀师位者四十馀年接人非不夥能弘大慧之道使不坠
者唯汝与宗泐尔汝其懋㦲宗泐字季潭今大天界寺主僧
也寺即故龙翔云全悟既示寂清远肆为汗漫游见虞文靖
公集于临川谒大司徒楚国欧阳文公玄于浏阳二公闻其
雄辩蜂起文彩彰露佥曰是无忝于舅氏者也浙江行省丞
相康里公重其文行遣使者具书弊筵主会稽之宝相未几
迁杭之报国转湖之道伤虽当兵燹相仍之际为法求人无
少退转国朝洪武初净慈禅林虚席四众一心复请为主持
会仪曹奉 诏设无遮大会于钟山二浙名浮屠咸集清远
一至 京师遂退居钱唐之梁渚梁渚乃全悟藏爪发之地
卷五十七 第 7a 页
问道者接踵而至不翅住山时八年十二月四大若有所恼
召门弟子善解属以后事怡然而逝是月之十六日也踰七
日火化得不坏者三曰齿牙曰钵塞莫曰室利罗十年十二
月二十六日祔葬爪发塔之东若干步所度弟子某某嗣师
之道出主名山者某等若干人四会语有录其诗文曰外集
者凡若干篇不待结集而盛行于时所书草隶亦遍流四方
清远善鼓琴同𫀆以无益风之清远笑曰非尔所知是亦般
若所寓也清远躯分短小神宇超朗终身持诵金刚般若经
未尝虚日报国入院季秋而山丹发花一枝五萼如佛手然
净慈行化有陈氏妇预梦神僧临其门及清远至稽首作礼
愿为尼以相依清远举大法以开导之其妇恍若有所悟入
清远行未百步而妇竟与家人别坐脱而去生平守道弗变
元至正末避地匡庐悍兵来索金帛清远瞋目诃之曰浮屠
乌有是物耶兵怒拔剑欲杀之清远引颈就剑兵叹息而去
卷五十七 第 7b 页
清远伟行甚众举此例知馀不详载也清远讳怀渭清远其
字也晚自号竹庵南昌魏氏子世寿五十又九僧腊四十云
濂闻之世间万事皆可伪唯死生之际不可伪有若清远凡
夫俗子孰不以文辞僧目之及其亡也三事不坏光明炽盛
惊动当世非有證入毗卢性海宁有是灵验哉大慧以来累
叶相承盖亦若斯而巳濂长清远八岁虽屡承容色官守所
拘不暇以宗乘相叩击今九京不可作矣其入室弟子报国
道谦持自为事状同钟山德琼以塔上之文为请因略其细
而掇其大书而遗之使刻焉铭曰
大慧正友七叶相承焜耀铿鍧以文华称文非徒文般若为
体其本既弘用则自伟譬诸云气遥映日光东西照之霞缬
锦章所以达人兼治弗废黼黻折冲莫非佛事堂堂渭师结
秀之姿庭槐有知应在瑞芝既抵硕师日交簪组文彩声明
一时彰著人见其粗玉贯珠联我窥其精说法炽然持此应
卷五十七 第 8a 页
缘随时顺逆飞鸿度空曾无一迹报身已灭大火方融舍利
粲粲丛生其中矧是三德熏脩所致世间万物唯此无伪灵
明上通所遗者文因文而入不限见闻山色溪声皆归实相
于此见师是谓无妄梁渚之虚双塔巍巍惟舅洎甥先后联
辉山石可泐川流可息此人天师永保贞吉翰林云云撰
  元故演福教寺住持瞽庵讲师示公道行碑铭
台衡之学至佛海大师澄公光明俊伟如日出扶桑四方之
人无不瞻仰故其入室弟子各能具大无畏得无碍智而阐
教于一方及其化去予多摭群行而铭其塔若今瞽庵示公
之殁其乌得无辞乎瞽庵寿六十九 国朝洪武四年出游
虎林以某月日顺寂于太平兴国传法教寺神思不乱如返
故庐六年三月七日其从子延庆住持智晓函灵骨归藏受
经祖塔之侧复恐无以传来裔持状来徵铭按状台之宁海
有卢某者谨敕之士也其娶金氏金梦宝陁大士现五色云
卷五十七 第 8b 页
中觉而有娘及生一男子自幼远长洒然有出尘之思众咸
曰是子从佛乘中来耶年二十一投会稽悟本院为沙弥一
山元公为之脱白一山度弟子四人取醍醐经开示悟入为
之名而瞽庵遂名显示号之曰瞽庵元天历初受毗丘大戒
即踰涛江而西欲讲天台教观时天岸济公方主万寿圆觉
寺瞽庵往事焉久之济公见其天机峻利有一日千里之势
乃曰子盍从吾师游乎他日大显南岳一宗吾于子有望矣
济公之师即佛海也佛海倡道于上天竺灵感观音教寺来
受经者云蒸海涌瞽庵厕多士中昼夜研摩三观十乘之旨
察其密微至于蚕丝牛毛设有疑闷进质诸佛海退与四方
俊彦纵横讲切不至于洞达弗措也真积日久大小乘部文
义句悉贮心匈有叩之者辩口如水东注不见其所穷朋类
推服恒以为不可及佛海器之命其司宾及佛海退居南天
竺虎岩颐公来绍其后升掌忏摩而贤叟思公又延居第一
卷五十七 第 9a 页
座鍊徒牧众不异于常时至正五年始出世隆寿教寺彊畎
人侵者复之殿序僧毁者葺之一坐十二春秋虽蕞尔小刹
声望顿增迁雷峰显严教寺破屋残僧触目皆凄凉之境瞽
庵既至学徒散者渐集迄复伽蓝旧规人以为难越六年江
浙省臣力聘主崇恩演福教寺寺当兵燹之馀鞠为荒墟瞽
庵创丈室五楹间以纳负笈之士遇有咨问者悉竭平昔所
蕴亹亹而语之至于南屏霅川之同异尤严于断制历引诸
家经疏辩證无遗或讥其过劳辄笑曰为法忘躯桑门之常
事尔子以为劳乎巳而兵祸日亟飘然东迈向悟本樵山祖
塔栖焉屏绝人事颛至于西方净土之学终日系念未尝少
忘屡有灵瑞之应瞽庵古貌长身寡言笑以清俭自持一榻
二十年潇然如在逆旅当时齿腊相亚职业相肖咸据席名
山瞽庵视之澹然雅不事干谒其出世为人皆迫于群情不
得巳而起性不乐时俗藻丽章句凡有述作一本山家诸师
卷五十七 第 9b 页
之论其所度弟子某等若干人其嗣法者祥符思贤等若干
人嗟夫大化絪缊变合无垠而获生人道为难既幸为人得
服福田衣又难虽服福田衣从桑门之后而闻诸大法又难
法或可以治诸躬至于收摄一切有情使其解脱则又难之
最难者也瞽庵于此数者皆可以无憾状谓能衍佛海之道
传之方来动静出处绰有可观者诚可信不诬也序而铭之
孰谓非宜铭曰
维木之生兮处乎邓林雨露所滋兮其崇百寻材既足用兮
嘉闻孔章缔搆攸宜兮清庙明堂取以媲师兮髴类之道
积厥躬兮位亦克施玄风四播兮象龙骏奔足蹑绀莲兮口
舒露云一气回斡兮造化发机区萌毕达兮有鬯无夷安养
固遐兮最迩者心弹指即至兮何阐古今幻生终灭兮有弗
灭存一真独露兮无身而身樵山不老兮青色如蓝铭此塔
婆兮来者是监
卷五十七 第 10a 页
  佛鉴圆照论师大用才公行业碑
濂之方外友具庵法师玘公手造行状一通来谓濂曰吾宗
有大道师曰佛鉴圆照论师以至正十九年三月十九日灭
度于南山演福教寺其未灭度时头目忽岑岑然乃召弟子
谓之曰我生缘将尽即焚香面西而坐厉声称西方佛号昼
夜六时声无暂辍至于浃日又曰尔等勿谓修持无验吾净
土缘稔三昧现前矣吾其行哉即具浴更衣据觚翰为书以
别相知者复作辞世偈一手合掌而逝一城之人无不悼惜
及舁龛就火省院重臣宪漕达官皆执纚绋以从五色神光
自龛中发火巳舌如红莲齿牙如珂贝舍利如菽者满地万
众兢取灰烬一时俱尽后至者穴地尺馀亦得之某年月日
建塔寺之南偏安养兰若奉诸舍利䓁藏焉惟古之大德视
死生为一朝固无事乎表襮然不托文章之家登载徽行何
以耸善而扶教今其得法上首大山等既巳修塔建祠而法
卷五十七 第 10b 页
孙普福主山守仁复以塔上之文为请愿有以慰其遥思遂
以其状相授濂按状而序之曰论师讳必才字大用姓屈氏
台之临海人所谓四字名号帝师大宝法王之所卑也父讳
哲明大经为科目之儒母赵氏嗜善弗厌而崇佛尤至西域
梵僧入梦显徵而论师降生甫能言辄记孝经一卷七岁善
属句脱口而就声文谐恊宛有思致年十二受经于西江瞿
公瞿公居越之报恩实剡源暹公诸孙通天台教观论师挟
册而从之巳而祝发受具足戒十六出游虎林谒湛堂澄公
于南天竺湛堂见其颜貌峻拔出语皆中肯綮即以法器期
之命典宾寮时玉冈润公自集庆维那来居第一座学子归
之如云论师亦执经入室虽流金之暑折胶之寒足不踰户
限如是者十年凡山家部味之玄教观之要一经指授意释
心融无不臻其阃奥玉冈叹曰是子非灵山会上业巳习之
乌能致此哉一时侪类如我庵无公绝宗继公英声伟望超
卷五十七 第 11a 页
出时流至于剖决宗旨议定教章必推论师为上首举无异
辞玉冈出世海盐当湖德胜寺延论师分座讲经雨注河翻
纵横无碍听者咸诧不异北峰之在世也泰定元年玉冈升
迁演福行宣政院请论师继其教席当是时湛堂声称喧播
中外众意论师必愿为之子升堂演唱之际论师独归之玉
冈君子谓其知义益推重之至正二年转杭之兴福三年亦
升住演福康里丞相屡致芗币咨决心法一时贵人畯士罔
不望风作礼施金帛者由是充牣论师随受随散首新大雄
殿于兵烬之馀既而三门两序成未几弥显之堂又成晚建
万佛宝阁其崇以尺计者一百三十有奇金碧煇煌像变绚
丽法筵之盛特冠南北诸刹非惟留心有为功业而巳凡其
所莅讲演大小部文终而复始修礼期忏至若干会其见于
著述者有妙玄文句止观三大部增治助文法华涅槃二经
讲义荆溪章安法智三祖礼文并行于世而诗偈二编别传
卷五十七 第 11b 页
登门受业者前后恒𢾗百人出㩀师位者在在有之世寿六
十八僧腊仅五十六竟尔西归矣悲夫论师为人凝重简默
观行精励孜孜修学无斯须懈怠每夏终制解同业者皆囊
衣箧帙而旋故乡法师独掩关谢客益加磨淬人不堪其清
苦而处之欣欣也故其德业所就光明俊伟若此善乎具庵
赞论师之行曰论师以恢涵之量迈远之识于空坏劫中建
住成之效而人或有可齐者至于发性具之微肆辩说之雄
灿真灯于既昏胶慧命于将坠此岂世力之所能为哉呜呼
斯言至矣尽矣濂纵欲竭其世谛文字以美盛德之形容其
何能度越之哉是用不辞姑评骘其本末而序列如右复系
之以铭曰 清明在躬志如神有开必先理乃申巨颡深
目疑应真飞空而来杖刺阍二股六环声振振梦中乘此大
愿轮性灵无障如夙熏双矑一铄无全文耳入心通俱正因
超然直诣止观门袖有神珠光燉燉欲与迷辙开重昏南东
卷五十七 第 12a 页
西北方位分胜劣欲往咸知津三镇招提道益尊师子作座
宝华茵一音演法春雷震天雨杂华飞缤纷龙鬼耸听来侁
侁有时拨动三昧云幻出楼阁撑秋旻昔也劫灰巳四堙夜
半荒墟牛马燐今焉五彩绚嶙峋化佛无数黄金身神机妙
用翕然臻但见恊气恒烟煴安乐净域空中存银沙宝树琉
璃园鸟鸣籁动宣秘言金台来迎欻孤骞青莲为屋翡翠轩
左右旋绕千幢幡法门明验此无谖心境叵得染净泯不碍
缘生想相匀人人负此希世珍慎毋遗弃沦荆榛弗信来徵
圆照坟具官某撰
宋学士文集卷第五十七 芝园后集卷第七
卷五十七 第 1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