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四
卷五十四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五十四 芝园后集卷第四
  故朝列大夫浙江行省左右司都事苏公墓志铭(有序)
洪武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元朝列大夫浙江等处行中书
省左石司都事苏公卒郡之寿俊与旁州之贤凡知公者无
不潸然流涕然公以政事闻于时高年至八十三而终五男
子尝与仕版七孙亦崭然见头角皆可以无憾顾乃哀之弗
置者诚以一时遗老日就凋谢而公又云亡古今文献将何
从而徵之邪其子祖允䓁以其年某月日葬公于某山之阡
乃命弟伯衡舛门请制墓上之铭濂公之里中子其哀公尤
切于他人固不宜以不文为辞初公之生也不闻啼声视之
唯紫胞在地而脐带萦络之乳妪拨开儿始啼识者巳知为
祥徵及长学经于许文懿公以才推择充府史寻入闽海宪
府为奏差宪使以廉直为同官所忌嗾御史劾之章未下即
命夺使印公毅然持不可使亦捃拾同官之过欲颂系之公
卷五十四 第 1b 页
诤曰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明公奈何类之巳而皆止汀寇
谋袭临障公往督长吏为备长吏欲藉民为兵公曰民不知
兵久矣一旦藉之必大致纷纭此非禦盗是增盗也长吏曰
计将焉出公曰吾知所处矣閟兵籍得放逸者二千使帅之
击贼竟获其首祸者广东部使者闻公贤稽其年劳辟为书
吏南海番禺二县输恒赋之外复有所徵号税外钱以给上
官燕私之须小民怨讟盈道路公闻白罢之朝廷每颁新钞
诸郡部使者必监焚旧钞此故事也时使者与广州守有隙
恚不往司钞吏积十五年不得调公复白而焚之俄再入闽
补令史于宣慰司声称籍籍行宣政院延公为掾久之赵郡
苏君天爵来参江浙省政极才公复挽之入省公逊与舒常
弗之从苏君遂雨用之君以苏君知巳遇事失当辄诤凛然
有峭直风苏君敬惮视之异他掾海漕之粮岁不下三百万
漕官多强取嬴无锡州独不与乃诬其粮恶不宜上供省臣
卷五十四 第 2a 页
怒欲加罪公命覆核之事获免海盗起省发官粟募民舟载
军捕之舟未尽发而盗请降省逮民归粟公曰言犹在耳恶
可背之况民得粟必巳食之既今将焉徵即徵唯徵未发者
可尔省臣从其言蕲州红巾搆乱陷于潜昌化犯杭州省臣
皆遁参政矾君执敬独坐堂上以死自誓公说樊君曰明公
以身死国义则得矣如一城生聚何今城中健儿不下数十
万公库金帛以万计与其委诸盗贼曷若募民使战邪战而
不胜就死何晚也樊君不能从上马迎战而死公与掾李枢
谋以苏李署号召民杀贼杀一人即携首受钱二百五十缗
民持刀争奋数日之间献馘者充庭未几辨章教化君复杭
州公绝口不言功考满谒选诠曹中书参议汝中柏闻公名
家子欲引为右曹掾公察其威权太横力辞南还擢绍兴路
萧山县尹萧山民诡名匿其田赋科繇不能均一公令其自
实田辑为册书凡有徵发皆视书重轻之兵兴以来县粮输
卷五十四 第 2b 页
衢处二州民惮远征往往皆属吏吏并缘为奸利粮不时集
主运者妻拿恒坐系公释之而罪吏期月咸足且为立法每
乡置督运一人趣民各以粮赴江滨仍验粮寡多赋钱僦舟
以行民大便之县为吴越要冲师旅经从无虚月诛索刍茭
少不惬则侵掠居民民畏之甚于鬼公储峙既礼有犯者擒
寘于法士卒入城如见大将不敢出语相谁何会岁俭弛湘
湖之禁以利民不足启常平仓以活饿者僚属力沮之公大
言曰发天子粟活天子民有何不可傥有谴责吾自任之民
赖以生者以数万计帅阃以元日至檄县市殽核诸物公发
视恚甚执笔书檄尾曰四郊多垒正臣子痛心疾首之时奈
何袭太平故态饮酒为乐邪闻者愧服府公韪公之为有难
决之狱移公讯之诸暨知州袁元以散耆年帛不明将搆以
赃墨公推其情乃吏与里胥为滥元但不躬给尔公各坐以
其罪元致白金为寿公曰吾知执法尔岂私尔邪卒却之岁
卷五十四 第 3a 页
馀改本路总管府经历不上阶自承事郎转文林郎行枢密
院照磨伪吴张士诚据姑苏既降公持诏书往湖州责其戍
潘允明行郊迎礼礼成允明欲西向坐公公正色曰以爵
则我幕僚虽相向坐亦以为过然我所持者诏书君敢与诏
使抗礼邪挟胡床中席而坐允明惧服临发赆米百斛锦二
十端公笑辞曰君谓使者而可以货取邪时士诚新授淮南
平章政事开省苏州士诚闻之请于康里丞相曰诏使四出
唯苏照宋廉介士愿得为幕属君耻之不往复超金官参政
石抹君宜孙分省于处请公与青田刘君基从石扶君方以
讨贼自任浙东倚之为重每事必谋于公公劝其礼贤下士
安辑流亡招徕群盗抚之以恩石抹君始从之众心翕然归
后好自用幕下士多散去部将胡君深章君溢亦拥兵观望
公独左右之不变复移书胡君等惓惓以共济国事为戒石
抺君多用故人摄县弃竹省承制所用者公曰今朝廷不通
卷五十四 第 3b 页
事当一出行省奈何违之石抹君愧谢越部书佐李伏喜誇
诞石抺君贤之荐授员外郎位居公上数狎侮公人为之不
平公不与校既而伏以反覆受赂觉石抹见械系之公解之
曰参政始荐之今乃囚之古之以礼进退人者其亦如是邪
伏因得引去经略使李君国凤循行至处久留不去以十羊
授公牧公曰某以非才为省属天使命之牧羊固当然大敌
压境天使能出奇计歼之虽日烹百羊何害否则某亦不保
首领欲久为天使牧羊得乎李君默然元季处多盗征行吏
多受盗金既降而复叛公秋毫无所犯大溪吴诚七成禽官
簿录其家得帐籍验之莫府官无不受赂者独无公名巳而
浙水东诸郡悉入皇明版图而七闽犹未附怨家告公长子
仕闽宜谪徙滁阳公就从无难色丞相李韩公悯公无辜欲
奏而官之者再公以年耄力辞遂归卧金华某山中左图右
史超然自得越十二春秋乃终未终一日精神如常时忽不
卷五十四 第 4a 页
晡食越翼日瞑目端坐至夜诸子进问所欲公曰静以俟命
无所欲也漏下四鼓撼之则逝矣是夜大风雨居民见士马
杂还前笼绛纱灯诃叱东去民叩后来者云接苏伯夔君子
以为异公性敦吝尚风义孳孳务行及物之政唯恐有受其
害者至于修水利兴学校皆其有成迹然识量坚凝不为威
武所迁尝从大司农受海盗降分北其众寇不悦啸其部曲
大噪辕门下众皆相顾失色公独进曰天子以尔等本良民
迫于不得巳为盗故遣使者谕尔降尔果欲反不畏十万横
磨剑邪俱逡巡而退复从樊君督海漕事用牲牢祠天妃庙
始降神寇舟突而入陪祀官解散公谓樊君曰事不可中辍
成礼而退神色自若与人交缓急可倚藉部使者有托其妻
子者使者亡公礼之益厚避兵登舟逢故人兄弟徬徨走水滨
亟呼与共载行数里所又见妇女群泣亦其友母妻也命舟
师迎之或止公曰舟重不能前追兵且及遑恤他人邪公曰
卷五十四 第 4b 页
死生有命吾不忍独济也公之善行如此类者甚夥姑取其
著者书之馀不尽载公讳友龙伯夔字也人称之曰栗斋而
不敢字其先居眉州眉山县文定公辙之长子宋吏部侍郎
徽猷阁待制赠少傅迟来知婺州因家金华殁葬兰溪之紫
岩乡遂为金华人少傅生龙图阁直学士广南东路经略使
赠少保简少保生江东提刑秘阁修撰大理卿谔大理生吏
部郎中江西提刑林吏部生朝奉大夫显谟阁待制知贵州
熙贵州生通直郎两淮转运司干辨公事圭运干生从政郎
淮安县主簿镇淮安君娶潘氏无子以三从弟太学生镐之
次子为后即公是也上距文定公盖九世矣公娶宗氏忠简
公泽七世孙柔顺惠嘉为一乡妇仪子男子六人四仕于元
一仕 皇朝一蚤卒祖允将仕佐郎浦城县主簿师道广东
宣慰使司奏差继兄肖德后伯衡前乡贡进士今自国子正
擢翰林国史院编脩官人辞雄丽较之小坡斜川集有过无
卷五十四 第 5a 页
不及焉思诚夭止善东阳县尉崇德将仕郎行枢密院管勾
子女子三人长适俞坦道馀皆夭孙男七人恒悟悦恢恺忭
忻孙女五人归曹源宗涵徐道馀在室呜呼苏氏之世非惟
以文学忠孝著称而为政及物之美亦代不乏人有若少傅
奏减吾婺市罗之额二万八千有奇民为立祠少保历典大
郡所至以遗爱见思而大理之树善刬奸吏部之忠厚敦俗
奕叶之间簪笏相映公又起而继之声名烜赫亦不昭于前
烈何其一姓之皆贤㦲呜呼自奋于荣名者易于力而能缵
先绪于弗坠者难为谋非天欲报功俾之世济其美吾知未
必能尔也呜呼是则然矣婺之苏氏其积累深长实自少傅
始后人因引而伸之公之仁民之功可谓侈矣其子若孙乌
有不振拔者乎当知后之视公者亦犹今之视少傅也夫何
疑哉伯衡与濂有文字之雅故竭蹶来山中请文遂历序其
事而归之铭曰
卷五十四 第 5b 页
眉山苏氏称三文光芒万丈烛乾坤少傅守婺政以仁紫岩
生气凛然存珠明玉润多后昆簪绂缤纷绚朝暾贵而尸位
玉之珉能守家法斯足珍维公挺生嘉兆甄鸣岐彩凤瑞世
麟从事大府历粤闽其职虽卑气益根峭直犹如古诤臣得
失利害辄屡陈闻民有病眉则颦浙垣招充幕中宾孰知蕲
寇红为巾啸聚山泽动作屯犯我属部窥大藩用姓给号令
编民杀贼如杀狐兔群有功默默不自言大官受降东海滨
忽尔跳踉欲舞𥎊一叱鼠伏不敢嗔身佩县章鱼悬银煦妪
捍禦一以恩设心不让汉吏循拔彼水火脱溺焚错之华榱
藉锦茵参赞宥密待咨询手持玺书谕嚚昏中坐以示王人
尊啖我以利耳不闻括氓搆乱奔狂澜障遏勿使成瀰漫海
桑既变光岳新携书归卧丘壑云执莭不仕为全人庶几不
负名家孙春秋之高踰八旬倏焉观化只逡巡大风挟雨来
掀翻士马杂遝向东奔绛纱笼灯光吐吞驺卒前呵肃灵氛
卷五十四 第 6a 页
生为良臣死明神丈夫如斯世罕伦白石可磨媲瑶琨史濂
造铭焯墓门石从可泐名弗谖
  游涂荆二山记
濂既游琅琊山起行至池河驿适邮卒递内使监公牒至及
开缄中藏濠梁古迹一卷 宸翰亲题其外令濂搜访与
青宫言之濂因启曰临濠古迹唯涂荆二山最著按图经涂
山在昔钟离县西九十五里荆山亦在县西八十三里二山
本相联属而淮水绕荆山之背神禹凿开使水流二山间其
疏凿之踪故在人思其功迄今弗能忘 青宫曰至中都当
共往游焉余将渡淮狩于王庄先生宜溯流而上届今怀远
县治以俟濂奉 教行以洪武乙卯冬十一月己巳发舟庚
午日曛始泊县西门而 青宫巳驻跸于门东五里矣辛未
濂上谒 青宫喜甚下令以壬申游二山濂至期约怀远文
学掾王景彰宿舟中黎明棹舟至涂山足曳杖入山山傍废
卷五十四 第 6b 页
址旧皆民庐前渡石梁复斗折而北累石为墉多艺椒之园
行可三里馀视大磐石青绿间错颓然欹足坐谛视之乾藓
交封之耳闻有草生石上高一尺其花可玩不假土力人取
悬担间呼为石莲华复行四里所岩石荦确插起道左危倾
欲飞坠复二里所微径入灌莽抵崖罅贮泉一泓味甚甘覆
以生茨四圣水亭取水以禜雨多验复一里馀至山颠禹庙
在焉庙巳毁唯颓垣破础存游目四顾长淮西来涡河北汇
而寿春临濠宿州之境皆在冥茫昏杳中缅想南北战争屯
戍处为感慨者久之山之下聚落甚盛庙史云名禹会村乃
禹会诸侯之地庐舍之比如栉移踵入庙庙前杏树一章大
可蔽牛二柏参差左右树东冥小瓮杏柯之水时津津滴其
中庙史云当晨雾四集水愈多其来如泉可代井汲石碣二
一大书有夏皇祖之庙六字下方刻宋庆元初州守刘仲光
自造祷雨记一亦记祷雨事皇甫斌绍熙庚戌来为郡命钟
卷五十四 第 7a 页
离尉丁大荣作石未剥泐文尚可读复从庙西循石坡而下
钜石危立如人形遥望之一妪俨然也相传为启母石庙史
云居人每刲羊豕祭之至有以粉黛饰其貌者闻之不觉失
笑山岰旧有僧房今废久俟 鹤驾不来忽使者至云扈从
士马多无桥可以度河 青宫不复至矣言未既但见旌旗
如锦绣摇曳上荆山矣濂亦下山麓入鲧庙见所题神号鄙
俚弃而不睨出读祖无择所赋歌京口孙临为书碑盖无择
谪守寿春过此而作也复北经县治折而东行约三里所至
荆山梁魏交斗时就山筑堰以灌寿春其遗迹犹班班可见
复行三十步崖广如屋侧身而入石平如床座可坐人号为
卞和洞自西上复一里所过避雨石石斜倚可避雨故名复
六十步至产玉坡奇石骈列玄质而白缘粲如雪西有玉池
榛荆迷路不可寻景彰欲导游青峰庵足倦遂止时 青宫
巳猎远郊濂因澄舟先还中都云惟二山见诸载记者其说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卷五十四 第 7b 页
至考烈王始徙都寿春韩非子所载卞和献玉事乃在厉武
文三王之际昭王上接武王巳越十世当三王时钟离何尝
属楚而强谓卞和至此山邪新序又谓抱玉而泣在共王之
时杂记又谓在怀王及其子平王之时平王乃昭王之父下
距怀王九世共王上至武王亦六世何至颠倒错乱如是邪
濂之存疑而未决者二也大氐山川遗迹非本诸经史者多
不可信如葛洪丹井与郭景纯之墓在在有之纵以高世之
智将何自辨其真伪邪必欲可信涂山当稽之左氏以寿春
为正荆山当正诸史传以江陵为正有谓涂山氏乃古国名
禹曾娶其女者别是一说与此殊不相涉也濂耄矣诸书遗
忘欲尽所记忆者未必无舛讹辄缘纪游因挂漏书之以发
同游者一笑同游者盖太子正字桂彦良晋府长史朱伯言
楚府长史朱伯清吴府伴读王致远及景彰云后一月某曰

卷五十四 第 8a 页
  义乌重浚绣川湖碑
义乌有绣川湖在县西一百五十步广袤九里三十步旧设
东西中三管稽其户田之数以均水利其所溉凡八百九十
五亩后加疏瀹之功其利愈博以亩计者至于一千五百而
嬴东南各有斗门酾以二渠东渠循堤折行会于南又折而
东疏为三以达于田然而众流行潢洿间挟之入湖其势易
致填阏在宋绍兴甲子知县董爟请湖为放生池尝一浚之
淳熙戊戌县丞吴沃以春夏暴涨而淫管不能宣泄始更为
闸视嬴缩而司启闭仍架石桥其上人因以吴公名之开禧
丙寅县丞胡衍景定甲子知县林桂发复皆重浚之自后无
继之者一遇亢阳为沴水辄涸田遂不稔曲阜孔侯来为县
之三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躬履湖滨愀然而叹田无湖
是无田也兹非县令之责乎归与僚佐谋集八乡二十八里
之民量地定繇分乡授事各植小帜以别其界域使之不相
卷五十四 第 8b 页
淆乱严示期约责其成功于是畚锸齐举有不戒而趋之意
侯恐其过于劳也趣承水利之家具酒浆𦵔醢以食之劝相
既频功绪日就湖之北故为官道水齧蚀且尽因筑而广之
湖南沿堤亦有曲径以通人行居民侵塞且及湖百尺皆斥
而复之杂艺花柳映带左右复聚土为山于花岛之后经始
于今洪武戊午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八日湖之浚巳及三
之二以东作方兴遂辍其功其深约五尺有奇役工三万二
千有奇自兴是役昼恒晴夜或雨雪迨夫遂事淫霖久不止
君子谓侯爱民之所感是岁婺七县大旱并湖之田独获有
秋县人士怀侯不能忘援昔人名桥故事既名土山为孔公
墩以识侯功复来谒予文为记欲示后之为令者俾嗣浚之
余观载籍之中有民社者能修陂渠之政则屡书之而不厌
其详此无他以民食之所系故特用是以为劝也昔者史起
之为邺令大兴水利以利民至有舄卤生稻粱之谣逮今五
卷五十四 第 9a 页
尺之童亦有能知其贤者世之为令者苟能如起之爱民其
脩名有不垂于无穷者乎绣川湖县之巨浸一方之所倚赖
自景定甲子以迄于兹巳阅一百十五春秋佩铜章墨绶者
不知其几人皆漠然不以为意而孔侯独能行之可谓无愧
昔贤者矣因备书之勒于金石非惟永侯之文㧕亦劝来者
使则效之也侯名克源字敦夫孔子五十五代孙系之以时
曰 华川之墟众水所趋其势回旋汇而为湖黄流奔冲岁
受洿浊不有浚之化为平陆孰为其先泽我甫田孰为其后
维今之贤其贤为谁裔自曲阜我煦我育不翅召父百龄绝
响曰吾继之民食攸系何敢弗思乃程土功乃集徒旅畚锸
齐兴其来如雨森之绸绸斥之絿絿翕之鸠鸠离之休休窊
者既深壅者斯戢建闸筑防莭其出入潦水时行纳之若虚
犹如东瀛注于尾闾亢阳为沴靡神不格徒尔号呼土毛尽
赤我行我野黍苗芄芄亦有流泉其声潨潨人力胜天遵古
卷五十四 第 9b 页
之义胡不是脩索诸茫昧彼岁遘凶我年独礼拊巳而思侯
谁之功功在不刋非文莫纪采而书之敢告惇史
  题桂隐遗文后
右桂隐黄先生遗文一十二篇其曾孙翰林侍讲学士文献
公溍所钞濂尝受业公门见公追念先德日蒐坠逸手录成
编此盖其藁本也濂之学子同里俞生恂购得之识请其后
先生讳梦炎字子旸乌伤人博学工文辞擢宋淳祐十年进
士第官至朝散大夫行太常丞兼枢密院编脩官兼权左曹
郎官以朝请大夫致其事先生能文入仕之详人类能道之
至于志节之卓政事之美则鲜有知之者也先生为人不苟
合忠君忧国之竟惓惓不忘故于论对之际数以脩君德谨
边事为戒权臣才之欲寘诸言路使奉行其风指先生力辞
不就此固足以增夫名教之重然其仁民之政尤不可以一
二数在淮东制幕建议蠲放屯田租四千七百馀石通判苏
卷五十四 第 10a 页
州撙节浮费获钱十七万缗以代民租呜呼先生可谓伟特
不群之士矣非公之宏才硕学以继其后又恶能世济其美
也耶今去公之殁已二十二年公之尚德尊祖之意犹烨然
见于觚翰间览是编者其有不油然而兴感者乎非但玩其
字画之妙而已也拾遗六篇公之高第弟子翰林待 制王
君祎手抄从公命也恂并装褫以附其后云
  郑氏三子加冠命字祝辞(有序)
浦阳孝义之门曰郑氏其十世之长仲德甫筮得柔日宿余
为宾将冠其从子木杲果余亲与之周旋降升以成三加之
礼于是稽名定义制字命之夫平土有丛为林因字木曰叔
林日在木上为杲因字杲曰叔升丈夫致果为毅因字果曰
叔毅命已遂通祝之以辞辞曰
三加三醮既备礼仪昭告尔字各宜听之木从地生含和茹
滋孤撑非贵丛生乃奇蔚若邓林阴阳蔽亏欲搆清庙抡材
卷五十四 第 10b 页
实宜母学樗栎拥肿离疏为世鄙贱工师莫窥木其勖㦲夙
夜克治杲杲出日新阳则微及升扶桑其光陆离媲诸灵扃
皦然弗缁群昏既敛洞察毫丝毋若小夫中霄而趋擿埴索
涂陷于洿庳杲尚勖㦲贤哲自期人之立志树德为基唯果
而毅笃行不疑譬之大将建以鼓旗奋矛争先矫亢欲飞毋
习巽懦如脂如韦闻过罔悛媕娿委佗果尚勖哉振厉有为
尔三子者昧昧以思彼苍者天体物无遗或出或入靡不尔
随尚涤尔心一发勿私履善蹈道君子之归苟务口耳言从
行违奚翅犊禽安于须眉世之恒流父子异炊脱有不善众
方见嗤兄尔旌门十叶聚居名播寰宇彤笔所书尤当战惕
若临险戏遵厥祖武全其秉彝群翔于堂东埙西篪独行于
庭左矩右规庶几无愧七尺之躯予年耄矣百艰备罹涉事
既广理能真知谆谆尔诲辞肯贡䛕请书座右视如严师
卷五十四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