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十二
卷五十二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五十二 芝园后集卷第二
  杭州集庆教寺原璞法师璋公圆冢碑铭
洪武元年夏六月二十七日杭之显慈集庆教寺原璞法师
灭度于京城大天界寺父母所生四十六年在菩提位中二
十八夏其上首弟子住持圆觉一印升元克勤等以某年月
日奉舍利灵骨归窆于郡之龙井辩才塔南遵像法也后七
年克勤奉 诏往使日本 上嘉其不辱命俾反初服列官
于朝濂时待罪禁林克勤数以法师塔铭为属未几克勤出
镇方岳承宣山西濒行又复谆谆言之继而一印结集白业
成书千馀言遣使者申言之于戏台衡之学佛法之大宗有
若法师乃中流之舟楫观化而往铭其可不造邪不造何以
为训邪法师讳士璋原璞其字也受生于海宁王氏伏犀贯
顶目光烱烱射人自幼即决去膻荤弗御即御辄呕逆不能
胜唯日取天竺书习读之邻寺僧伽竞曰此释氏种也盍以
卷五十二 第 1b 页
乞我其父某怒曰吾儿非若伦也俾投城东太平兴国传法
寺服五戒服其师某与翰林待制柳公贯游公尝憩止寺中
亲授法师儒家群经为正句投敷绎旨要法师闻之有如破
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年一十九始除须发着僧伽梨寻
禀持犯于某师时佛护宣觉宪慈匡道大师自四明延庆迁
主武林上天竺观音教寺大师讳本无字我庵佛海法师湛
堂澄公之嫡子令誉隆洽一时名浮图争拥轮下法师将担
簦趋之忽梦游宝所大乘菩萨教之互跪作礼口唱忏辞觉
而思之乃普贤净行品偶文也法师以为祥徵佛■一见果
刮目相视凡天台大小部书以次环授之志虑专一饥则亲
狎釜𩰿以事烹饪一饱而止寒暑昼夜若不知切身佛护如
三吴俾法师迁丈室之西以便饮食逮还见白烟一抹起其
寝所则自㸑犹故也佛护阴鉴其勤以远大期之佛护之门
人曰天心莹素高亢不服人亦歆艳法师之行约共灯火磨
卷五十二 第 2a 页
切诘难极于毫丝馀子皆望风而畏称为双璧佛护既示寂
东𬈑日公来补其处大演摩诃止观陶冶生徒夏中集读选
法师为之开科譬陟彼山颠仟陌沟遂虽诘曲钩联粲然辨
数听者心地朗融如饮甘露东𬈑性严毅而寡许可为之喜
动颜色遂命其司宾继升领忏摩事缨緌之士皆愿与法师
交声华由此日重元至正十三年江南行宣政院命主州之
栖真教寺栖真与南天竺演福邻古称教海而大用才公绝
宗继公二大三长老皆在焉法师犹以学之未足时往叩其
所未至凡部味教观之奥偏圆本迹之微畴昔有疑而未彻
者二老无不条分缕析以喻之法师弹指叹曰佛法教藏渺
如烟海固非独善偏长所能䆒使吾自画而不加进其能免
于专门寡陋乎二十年移住旌德教寺元季兵乱人多为自
藏计法师竱心寺事不以世相为累彰善瘅恶风采为之改
观日纳清净之众共讲诸经玄疏销文入相洪纤弗遗才辩
卷五十二 第 2b 页
清发言与理冥往往推为义中之虎大方自是益敛祍矣
皇明龙兴当建元洪武之初三宗以今寺主席尚虚白于李
曹公文忠公时戍杭遂从所请法师提唱接引如旌德时有
过无弗及焉未几中书被 旨俾浙水西五府浮屠道流共
甓京城立善世院以统僧尼同将作监交董其役时方内附
相视莫知所为法师独出方略具有条序十万之众多仿之
以集事不幸报缘已尽竟入涅槃缁素翕然嗟惜之法师器
局潇洒论议慷慨据直道行不乐俯徇流俗意气吻合即出
肺肝相示否则白眼怒视俊乂来依推食解衣以遇之不计
盖藏有无然精练世故勇于有为栖贤敝陋殿堂门序为之
一新旌德籍劵久不白乃为钩稽欺隐使有文可覆暴横之
徒束手待命始免捧漏沃焦之患每惩诸刹树徒植党而为
怨尤之府誓不薙度弟子私建退休之室终身践其言弗渝
初法师受经佛护历职东𬈑佛护既殁或者微以为讽法师
卷五十二 第 3a 页
中天而萤爝虽多隐而弗见所以尊胜伟特绝非他宗所可
及二十馀传而其道愈大显此濂于铭普福法师之塔不得
不推原其始而盛言之也师讳弘济字同舟一字天岸生姚
氏族世为会稽馀姚人父某早忘师从同里宝积寺舜田满
公出家满公其从父也师骏发绝伦或授法华经辄能记忆
年十六受度为大僧日持四分律跬步之间不敢违越绳尺
巳而叹曰戒固不可缓精教乘以资行解其又可后乎于是
往鄞依半山全公读天台之书久之悉通其玄义尝修法华
金光明净土期忏聚精会神存诚不贰髴于观定中睹尊
者卑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辨日增河悬泉涌而了无留碍当
是时大山恢公尸松江之延庆越溪澄公主武林之演福法
幢双峙光焰铄铄照映大江之南皆延师分座说法而越溪
爱师尤笃诸部疑难或有未易决者要其终始而折之师因
义观圆融触目皆洞然矣泰定元年开法于万寿圆觉寺浙
卷五十二 第 3b 页
天南东入其室者瞻力雄披精进铠手挟弓一战欲使魔军
降谁为嫡胤蹑狐踪伏犀贯脑冰剪瞳震旦群书贮心胸一
朝易辙梵夹攻日狎井灶劬厥躬白烟上出横晴虹五章四
释昭厥朦事理即具靡弗同肯綮一中万里融行解双至方
建功三镇名山黑白从龙兴致云虎啸风轮下瓶锡无地容
法水灌顶障执通亭亭净植青芙蓉以此良师不易逢火风
分散报缘终水月镜像索还空作铭者濂碑则礼千百亿劫
镇幽宫
  普福法师天岸济公塔铭
大雄氏五时说法至于法华方畅出世本怀自鸠摩罗什翻
译东传震旦而诸师消释者鲜得其枢要或主一音四相之
谈或徇四时六宗之教各号专门务相摩轧甚至南三而北
七异言喧豗而莫之适从矣惟我天台尊者丕阐前脩三观
之说约法华悟门弘演自行因果化他能所宗旨白日正当
卷五十二 第 4a 页
中天而萤爝虽多隐而弗见所以尊胜伟特绝非他宗所可
及二十馀传而其道愈大显此濂于铭普福法师之塔不得
不推原其始而盛言之也师讳弘济字同舟一字天岸生姚
氏族世为会稽馀姚人父某早忘师从同里宝积寺舜田满
公出家满公其从父也师骏发绝伦或授法华经辄能记忆
年十六受度为大僧日持四分律跬步之间不敢违越绳尺
巳而叹曰戒固不可缓精教乘以资行解其又可后乎于是
往鄞依半山全公读天台之书久之悉通其玄义尝修法华
金光明净土期忏聚精会神存诚不贰髴于观定中睹尊
者卑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辨日增河悬泉涌而了无留碍当
是时大山恢公尸松江之延庆越溪澄公主武林之演福法
幢双峙光焰铄铄照映大江之南皆延师分座说法而越溪
爱师尤笃诸部疑难或有未易决者要其终始而折之师因
义观圆融触目皆洞然矣泰定元年开法于万寿圆觉寺浙
卷五十二 第 4b 页
河左右杰伟之士奔走其室唯恐后之议者谓倡佛海之道
以播芳䣭实自师始明年盐官海岸崩民朝夕惴惴恐为鱼
鳖江浙行省右丞相脱驩甚忧之祈荣观音大士于上天竺
仍请师亲履其地建水陆冥阳大会七日夜师冥心观想取
海沙诅之亲帅其徒遍掷其处凡足迹所及岸为不崩人咸
异之天历元年升主显慈集庆寺二寺皆杭之名刹师处之
泊然集庆适当岁俭遂退处别室苏人竞欲致师以币来聘
住大德万寿寺一座不移阅六寒暑而小子之有造者为多
重纪至元之五年江南行宣政院选主会稽之圆通圆通久
废之馀钟鱼绝响师曰此父母邦也吾何避焉欣然东归辟
斋馆乞糗粻摄授徒侣多至数百人寺为中兴历四载还隐
宝集专修西方念佛三昧当会心处不知念而非念非念而
念也至正七年寿八十矣钱唐诸名山以耆旧凋谢唯师一
人岿然如鲁之灵光又以大普福寺起之师坚卧不应门人
卷五十二 第 5a 页
法航进曰和上自为计固善矣其如斯道何师强赴之居亡
何竟拂衣旋故丘开清镜阁而深蛰焉因览诸家所注首楞
严经繁简失当方将折衷其说为之疏解俄疾作召四众至
以唯心净土惓惓为勉其中或未解师意师厉声曰死生难
死生难遽索觚翰书偈而寂十六年三月十日也后七日法
孙至大清晏以陶器奉蜕质葬于里之峨眉山松花坞师之
所自卜也世寿八十六僧腊七十一度弟子若琳永孚䓁三
十六人得法上首出主伽蓝者上竺道臻雍熙净琛普光允
中圆通有传天宫明静䓁五人其登门卒业未出世者尚多
也师梵貌魁硕言吐清丽诸书一过目终身不忘故其本末
兼该无所渗漏高昌总统有般若空利者每谓学兼华梵出
入经论世无能敌之用其国语与师共译小止观文彩焕发
高昌为之赧然自失乡先达韩庄节公性称师才全学博无
求于名不过以文寓意巴西邓文肃公文原亦敬帅有道遗
卷五十二 第 5b 页
诗叙殷勤有相逢定性三生话之句其为名荐绅推许如此
平生以流通教法为第一义建法华本部百十会苟有召者
未尝不应屡感天雨华之祥然于佛乘文事俱不偏废出处
语默则未如离乎止观所著书有四教仪纪正若干卷天岸
外集若干卷并刋生于世云夫传胤承宗学者多失其真何
哉盖骛于高远者有立异之见安于浅陋者无深探之志所
以言弥近而弥远理愈似而愈非唯颖悟之士洞察其微不
敢以臆说参合于其间重徽叠照虽百世而无弊可也如师
者讲贯导化一以止观为宗如印印泥不差毫发可谓知尊
者翼道之功而号善继善述者矣岂非贤哉岂非贤哉某䓁
持灵隐禅师元净状来徵铭为之铭曰
佛法正传实推台衡大者铿鍧万鼓齐鸣彼傍宗者自谓孤
撑以此较之苍蝇之声(其一)累叶相仍其学孔炽时雨普沾
春㬢流丽无物不萌有生咸遂神功妙化此焉为至(其二)
卷五十二 第 6a 页
欤上师义观两融尅期破障息念归宗煌煌神公心与之通
授以如意无碍弗攻(其三)浙河之西联扬法帜分座谈玄云
行两施出坐道场归者如肆为人天师摄伏庶类(其四)水虫
鼓祸海涯善崩凝神冥漻咒沙为兵变化倏忽风霆流■双
足所蹑凝如坚城(其五)此硕力故匪由外假妙经之宣集于
兰若天亦两华缤纷而下有感而应理无愆者(其六)有声隆
然倾于迩遐游戏文辞复衍而葩枝枝叶叶如宝莲花不物
于物以道为家(其七)般若光中无非妙相一鉴之明实含万
象生既不来死亦非往何必兴嗟涉有情想(其八)师有坠言
欲了王因唯心净土系功宜勤日如悬鼓一念不分师虽逝
矣言若亲闻(其九)青山崔崔流泉在下回景敛英绝斥邪窳
万松作花黄金满坞设利斯藏永奠终古(其十)
  广智全悟大禅师迁塔记
广智全悟大禅师笑隐䜣公以元至正甲申五月二十四日
卷五十二 第 6b 页
示寂金陵龙翔集庆寺其年秋八月十又六日葬石头城塔
院之后冈黄文献公为撰碑铭虞文靖公着行道记其述禅
师行业甚备元季兵乱左右皆军垒院与记俱废唯铭独存
且地迫城濠土善崩势将蚀圹其上首弟子宗泐心甚忧之
方议改图安隐寺僧法寿有地在城南拨云山与康僧会古
塔邻即以归焉巳而宗泐入奏其事上从之遂捐私赀营
建祠宇造石塔者三中塔瘗禅师全体傍附二竁一葬前住
持觉元昙公遗衣一自为寿藏其东塔则历代主僧西塔则
清净海众皆整致可经久而碑铭亦舁至宇下肇役于
国朝洪武甲寅夏四月讫功于秋七月其徒禅师就窆则八
月二日也惟事之成坏恒相寻于无穷当垂坏时每逢贤子
孙保卫之庶几可贻悠久所以古者圹有志非直纪述岁月
或陵谷变更冀知氏名而薶之其防患亦深且长也今禅师
之墓将没于水宗泐为此惧卜吉兆而未迁其父子之情可
卷五十二 第 7a 页
谓至矣然又不忍远离凿穴而附之又推及于寺众若尊若
卑皆于西东乎塔之则仁之及物为何如哉或者谓释氏之
法绝斥形骸而漫不复顾省岂其然欤宗泐学兼儒释深
理事之不二故其为此实与礼经吻合后之人尚体其心而
相持于无穷哉宗泐名也其字为季潭奉诏住大天界寺
天界即龙翔今改赐兹额云
  题继绝宗赋太璞诗后
右镜中忆佛叟所赋太璞诗一章赠其弟子具庵法师具庵
久从叟受经传三观十乘之旨本末弗遗小大兼举叟甚爱
之故因具庵之名如玘而字曰大璞且为赋是诗惓惓以苦
雕琢轻暗投为戒师弟子之间可谓恩之至义之尽者也然
而教中诸师自缙云至左溪以玄珠相付向晦冥息而巳正
不欲其暗投况复雕之琢之以伤其璞哉叟之含意也亦深
矣具庵严奉叟戒秘藏不露道成之后冲然而若虚然而玉
卷五十二 第 7b 页
气烨烨上射斗牛终有不可掩者黑白同辞遂推具庵为台
宗巨擘具庵虽欲自閟孰得而閟之哉呜呼名者实之宾也
实茂而名彰亦其理当然尔具庵装诗成轴而徵濂识之于
是乎书
  恭题
  御训谈士奇命名字义后
国朝之制设中书舍人十馀员开署禁中专掌缮书诰敕书
毕赴吏部主事遍诣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亲签名氏然
后颁行湘阴谈士奇时官本部主司勋之科洪武十年春三
月四日受事于中书舍人忽遇 上御步辇而至问曰尔为
进士奇跪对臣吏部主事也曰尔何名对曰士奇曰其义曰
云何对曰臣闻之于师俊美之谓奇曰尔之入仕儒邪吏邪
对曰习刀笔之吏尔考功监令郭传在侧奏曰士奇虽吏颇
诚悫自持 上因命奉御取笔以进书曰夫吏之为奇公以
卷五十二 第 8a 页
事法以当如律天下他所不及乃曰奇凡二十二言士奇顿
首再拜舞蹈而退士奇既默识之归纪于简册复用金书成
卷私窃以谓虮虱之臣姓名上彻 天听兼之 圣谟洋洋
戒敕深至真所谓千载一时者矣乃来请记其事以著 宠
恩之所自臣濂闻之背私之谓公当理之谓法行法当理则
不谬于是非处事无私则允合于公正苟能是虽律之天下
人将有所不及始可谓之奇丈夫矣至哉 圣人之言何其
表里之兼该本末之详明也哉士奇宜昼夜钦承以奇自负
精白一心尽瘁事 国庶几无愧 宠灵之施者矣士奇尚
勖之哉士奇通法律历长沙衡阳二府史升湖广按察司书
吏擢虎贲左卫知事以转今官云洪武十年冬十一月前具
官臣金华宋濂谨训
  题东阳二何君周礼义后
世有恒言决科之文不足以行远呜呼岂其然哉顾其合道
卷五十二 第 8b 页
与否为何如耳昔吕成公之编文鉴其用意侵精密而张廷
坚所著尚书义二篇特载入之与龙图序诸文并传四海之
中但识字者皆知诵之苟谓其不能行远可乎东阳何氏宋
季多以科目发身内舍生梦申与其弟参知政事梦然所作
周礼义各一首皆近道之言较之廷坚未见其不及也五世
孙观光唯恐失坠装褫成卷求予题而藏之亦可谓孝子慈
孙者矣
  题何氏续书般若心经后
泉府都事东阳何公福僧心崇内典特粉黄金为泥写般若
心经仅五十五字而公遽捐馆舍后六十年而公之孙观光
始补书为完经初公既写是经藏箧衍中时闻金石铿锵之
声家人亦不知为何祥观光偶见之遂续其后于是其声遂
绝噫亦异哉稽之在昔宋庆历中张文定公安道自禁林出
守千滁入琅琊僧舍见楞伽经二卷恍然悟其前身所书尚
卷五十二 第 9a 页
缺二卷安道遂从而补之世号为二生经今都事公书之于
前而观光续之于后祖与孙同一气所生者也虽曰异世而
精神感通终出一轨较之二生不尤为至近者乎窃惟心经
凡更三译实大部般若之枢要首之以五蕴继之以十二处
十八界因其根有利钝故其说有广略非夙有缘契莫能注
意于斯观光可谓善继先志者矣濂又闻安道既见楞伽开
卷未终夙障冰解从是有所悟入观光他日于一言之下洞
彻心源其造诣未必出于安道之下也观光尚勖之哉
  净慈寺新铸铜钟铭有序 前翰林学士承
  旨金华宋濂造
皇明洪武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庚寅杭之净慈报恩禅寺住
持夷简重冶钟楼成复聚铜二万斤铸钜钟悬之用物甚弘
皆比丘安静善立化敛所致夷简请为铭与钟相为无极铭
曰 南屏之山中有梵官新作钜钟声震太空一音普被如
卷五十二 第 9b 页
佛住世乘戒圆融胜劣无滞人天龙鬼莫不能闻所闻既泯
始显本真昔观世音由闻而證圆通三昧廓然正定矧其神
功阖辟化衡摄其阴趣升为阳明闻声而觉觉我元性我性
本空执觉亦病今三大士成斯胜因以考以击以警昏昕天
光发舒化拂涌出我钟炽然共宣妙法
宋学士文集卷第五十二 芝园后集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