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四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四十四 芝园集卷第四
  凤阳府新铸大钟颂
皇帝既正大统建都江表德绥威詟万邦咸臣用群臣奏临
濠为龙飞之地赐名曰凤阳南北民大和会百族错居动十
万数然而物大而盛不假器齐一之无以严昏旦之禁乃诏
江阴侯吴良监铸大钟以定众志以裨治化侯既受 诏遣
使者至富春山中徵金工何成谕以 天子明命成即日
帅其属十六人以从相地凤阳城东三里搏泥成范画其栾
铣角衡之度侈弇惟良篆带以方候其燥刚始穿冶一十又
三鍊青赤铜六万五千斤筮以洪武乙卯冬十一月己巳涖
事厥明侯具法服以牛一羊一豕一祝告先冶之神礼既成
橐籥咸兴鼓动风气炎光赫㬢上贯霄汉绛液既澄气愤云
泄循窦而入肃肃有声阳施阴凝劲质斯具越二日辛未乃
发复取牲血涂其衅隙以厌除不祥钟高十六尺有五寸厚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洗濯八荒神物攸起是为 帝里从者如雨于焉萃止物
大而礼往来憧憧节之以镛罔敢弗恭乃饰凫氏乃具炉锤
乃烹乃鬻化金为水赤气夜明如日之升流函而赪入窦有
声彬彬斐斐功同神鬼不锄不铻轮圆顺轨既启其型敢爱
斯性涂衅礼成荣光如星千夫齐力台搆悬植交杠孔奭载
考载击宅兮囷囷触兮贲贲摩乾荡坤以警昕昏发摅灵气
昭融品汇物无疵厉年谷攸遂博硕而庞声与政通拓羡集
祥熏于家邦惟 皇建极福之敷锡制器有赫式和民则
稽乐之原钟实为先律吕以宣功垂不刋小臣作颂有美无
讽爰咨于众是传是诵
  题宋高宗赐荅罗尚书手诏
右思陵所荅新安罗公彦济手诏一通其诸孙宣明装潢成
卷不远数百里特至浦阳江上请濂识之濂闻公自政和二
年擢进士第初监登闻鼓院五迁至起居郎兼侍讲兼权中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书舍人公常上章控辞曾未几何再迁御史中丞故事中丞
侍御史不并置乃更除侍御史公复求去甚力及改吏部尚
书公复引疾奏乞宫观及补外郡思陵不忍公去故优诏荅
如此由是观之公之难进易退之风亦人臣所鲜能哉况其
经营淮南之策表章春秋法天生叙之言辟南雄守欲罪和
议之疏焯焯著于当时无志事功者恐不足以致斯或者以
遂胡编脩岳太师为公病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也濂因
徇宣明之请题诸左方而稍及公之行事使来者有所考焉
诏中所谓擢冠常伯者唐龙朔二年改六部尚书皆为太常
伯然吏部为诸部之首故行词者据其事而谓之冠云
  玄英处士方公遗像赞
予学子方孝孺玄英处士之诸孙也持处士像来请赞赞曰
振骚雅于江南混渔樵于玉笥谏垣天近虽屡形州牧之童
牛衣夜寒终不夺烟霞之志凛然亢直之风可折謟䛕之气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遵真曜之遗则造玄英之私谥唯其畜厚而发弘所以继隆
而传炽绅笏蝉联勋庸赫著蔓延闽浙之间莫匪云原之裔
敢申赞辞式昭瞻企
  观心亭记
昊天纯佑九有民全以所覆卑我 大明皇帝执符御历
拨乱世而反之正化行人流臻于秦宁然犹孜孜夙夜敬厥
德奉若天道赫如上帝鉴临乃洪武十年冬十月丙午朔复
敕工曹造观心之亭于宫城上设甓为墉涂以赭泥中寘黼
坐前辟彤户越七日壬子落成 上亲幸焉召臣濂语之
曰人心虚灵乘气机出入操而存之为难朕罔敢自遐自逸
譬鱼之在井虽未免乎跳掷终不能度越范围况有事于天
地庙社尤用祗惕致斋之日必端居亭中返视却听上契冲
汉体道凝神纯一弗贰庶几将事之际对越在天洋洋乎临
其上卿为朕记之传示来裔咸知朕忘俾弗懈愈虔臣拜手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稽首而扬言曰书有之惟天无亲克敬为亲民罔常怀怀于
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曰敬曰仁曰诚皆忠心所具非
由外铄我也此心若存则动静合道建中保极之原清而弗
扰庶绩咸熙否则天飞渊沦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唯欲之
从而罔克攸济治忽之几其始甚微不可不慎也钦惟
皇帝陛下法天启运乾乾终日不遑暇食十有五年大统斯
集政平人和休祥屡应斯皆观心之明验古先哲王相传心
法所谓精一执中之训亦不过此 圣子神孙必来取法
当有不言而谕者矣虽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
陛下存神内居常如亭中时则心与天为一祥形敷正壹出
自天衍亿万年无疆之休亦永无疆之闻不亦显哉臣不倿
既承 诏旨辄稽古书而为之记别有观神亭与斯亭东西
对峙其制同其义亦无异云
  扶宗宏辨禅师育王𥙿公生塔之碑(有序)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我如来设教骋威神妙智之力示超绝极致之理视万劫为
旦暮刹那之顷三际现前是故以生灭为一虽出入靡常而
真如之性烔然长存既无染净亦无寡多习其学者往往深
入禅定后天地而不凋不知孰谓之死孰谓之生也扶宗宏
辨禅师现坐玉几道场说法度人而绝去来之相预建塔于
卢山石耳峰下期他日为设利之藏其上首弟子师秀持岳
林佳山良珵所聚事行徵濂为铭勒诸塔上呜呼有若师者
其殆能齐死生昼夜之理者乎师名崇𥙿字约之毗陵陈民
子其母 氏梦庞眉异僧乘肩舆直叩寝门呼曰吾将假馆
于斯母觉时有娠十月而生四岁始学步七岁入小学资识
趋群童上十六解通儒家言然体素尪弱十日而九疾每睹
佛菩萨像辄互跪瞻礼依恋不忍舍父母以其应梦冀徼灵
释氏愈之命从寿昌院东林晓公为沙弥院有大梨木三十
年不发花及师之来花开满枝结实大如斝东林知为祥徵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度为大僧俾受具足戒俄蓬累而出登双径山谒寂照端公
鞠明究矄唯以观心为急务阅二年未有所證入偶游东坡
池因操觚成一偈寂照见之喜云此龙象器也命为侍者使
其便于咨叩师弗从复走天目山见佛慧义公佛慧受以万
法归一语师淬砺益力虽金墙铁璧必欲拓开乃巳佛慧亦
期师有立所以警发者甚至又二年师急于求證复步中天
竺山参广智䜣公一造户庭如胶漆相入即决以超脱死生
大事广智为举临济无位真人之言且诘之云尔还知否师
不觉下拜广智云尔何所见而作礼耶师荅云拜者非是佗
人广智云从门入者岂家珍耶师云和上慎母欺人也广智
首肯者久之越五年元文宗诏建大龙翔集庆寺于金陵起
广智为开山第一世师复往依焉选充维那之职未几升主
藏室留广智左右者十馀年尽得其所为道御史中丞张公
起岩问广智云选佛场中僧伽如此众多其有弗悖般若者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乎广智云戒律精严言行不相背驰唯崇𥙿一人自受度以
来胁不沾席者三十载矣张公深加奖叹师之声光自是日
起丛林中朵儿只国王时以江浙行省右丞相领行宣政院
事遴选诸方住持名既上犹恐其未公也投钩而定之师始
出世太平南禅报恩光孝禅寺辨香之祝盖嗣广智云师以
诚遇物黑白翕然宗之一日令圬人塓璧璧中隆然如有物
函 抆之已而复然扶之获悉达多太子像乃佛牙所刻成
师召工传以黄金金迸制设利从中涌出寺僧觉阜雕小香
殿奉之遐迩施者日新月盛数载之内百废具举名闻于朝
帝师大宝法王锡以金号寻迁九江圆通崇胜禅寺宋之初
有神僧道济德公将示寂累青石为塔语其徒曰此塔若红
即吾再来暨圆机旻公来镇法席塔果红色人异之旻公人
号于古佛及其临终复尔悬记有三百年后大兴佛事之谶
师入院之夕众僧梦旻公至而其塔烨然有光者弥月人尤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异之先是寺之狮子岩大树皆枯涧泉亦竭至是树则重荣
泉则再涌识者谓自旻公至师正踰三百之数其能动物盖
不徒然也寺当菑毁之后唯佛殿法堂粗立馀皆瓦砾之区
师会岁之入庀匠佣工创僧堂旃檀林以居学子新梵音阁
七间中塑观音大士傍列二十五圆通像若三门鲸音楼经
藏宝阁及上下塔院属勤旧恊心而成之时荣国公火你赤
以朝之重臣总戎江西慕艳师之慈行荐请敷宣大法申弟
子之礼受持五戒而退洪武元年 上即皇帝位发号施
令雷动云合开善世院以统摄释教命大浮屠主之诸方以
师名闻移主四明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寺居五山之一领其
事者若大阁琏公大慧果公无准范公横川珙公俱一时名
德风动四方继之者颇难其人闻师之临少长咸悦香华远
迎者接踵于道时当仲冬见恬日妍天乐四闻万口称颂争
言见未曾有及其接引未悟专指单提句上之功棒喝纵横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逄者胆落两序之众自庆获所凭依相与勠力凡宫室之倾
仆者起之缺者补之䵝昧而剥蚀者完饰之五彩彰施赫奕
亦既美矣而元舆智起二师复营田七千馀亩以资食轮议
者谓犹慈明之有杨岐宏智之有石窗也五年秋 上敕
仪曹建广荐法会于钟山遣使者徵高行僧十人而师居其
首师至 召至便殿问以佛法大意师以偈献 上览之大
悦因命师画天界寺额赐食 上前师或假寐鼻息微有声
邻坐引裾觉之 上叹曰此老人无机心诚善知识也师容
貌魁梧日用之间服粗食粝一出于天性无所勉强生于大德
甲辰今年七十有五而康宁如六十馀人屡欲挝鼓而退为
众所拥留而止三会语各有录行之于学者所度弟子曰某
曰某云惟我昭觉大师上绍临济正传得法者固多而虎丘
大慧为最盛虎丘四传而为破庵为松源二宗角立子孙繁
庶大慧五传至佛智晦机师大辨明慧洞彻心源实与二宗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抗衡而太中大夫广智全悟大禅师出承其后师表人天上
膺帝眷而声名愈彰矣师以敦笃之资凝定之学当皇明建
国之初作镇名山续佛慧命历十春秋辉光益衍非有大福
德者不能与于斯也古佛乘愿轮而再至意者或其然乎是
宜有以昭示方来不当拘泥常情而弗预图之也濂耄矣以
辞章为口业有来谒者力拒闭之今特徇师秀所请而为之
者向真乘之善果缔般若之正因也铭曰
广智人天师普度有情众天华散毫端无非作佛事明光覆
一切盛大莫与等若非古佛生定无能继者悬记若烛照皦
皦不可诬不然庞眉者何以叩吾寝庭梨久绝华何以发祥
徵历抵于诸家气如狮子王一声哮吼间顿使百兽伏出世
方为人佛牙荐灵异脱彼泥涂内设利自然露俄入圆通顶
种种示方便俯视九江水欲以一口吞塔放百宝光弥月光
益炽起行庭宇间故物若宛然岩树与涧泉本是无知物谁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知枯竭馀重荣亦重涌譬诸籥中灰时至气斯应不假于外
求实由因中起言言有徵验建立大道埸所以弹指须宫殿
而一成移住玉几峰非惟缁素某鬼神若相迎天乐半空闻
咸谓未曾有以法作布施有如大云兴遍周河沙界震雷虩虩
鸣甘雨沛然下大根与小茎无不赖沾润大乘境界中讳言
神异事我今备说之欲警阐提者植此窣堵波不异青莲花
上品上生者佗时来示现洪武十一年云
  亡友陈宅之墓铭
呜呼吾宅之死矣铭非濂孰能为之初濂读书浦阳江上宅
之侍其舅氏吴徵君长卿来游濂始识之徵君渊澄山耸发
言不系而咸中肯綮宅之气象雍容楫让合节凤和呜而玉
锵如也濂心异之进谒徵君退必与宅之言问其所从师则
韩庄节公性黄文献公溍也问其所学则治经为进士之业
也濂时颇有志应举相与诘难经义连日夕弗休迨别去犹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依依南望至日落乃止自时厥后宅之声誉日起大夫士唯
恐内交之晚廉访使者行部举为稽山书院山长宅之辞宅
之意气方豪谓朱子可以引手致及试艺有司数上数不利
乃抚几叹曰慈亲年高矣予发亦种种安能逐三五少年竞
一日短长耶即退隐大山中朝夕亲侧不敢少离去濂闻而
悲之至正戊戌濂避兵徵君家已而迁宅之之西轩濂携室
人贾专及仲子璲长孙慎三世为四人尔心胆战掉若丧家
之犬宅之煦妪而轸存之视濂犹弟兄遇遂与慎有若子孙
宅之内子蒋夫人亦视专如妯娌然濂安之百里之外忘其
流离颠沛之苦者宅之夫妇力也浦阳既入职方濂挈妻孥
西还庚子之夏 朝廷遣使者来召濂趣装上南京擢为
王官与宅之别者阅十春秋其依依之怀犹浦阳南望时暨
以病予告东归思宅之之心逾切病间竟骑驴往见宅之大
喜屐齿殆将折留连浃旬椎羊豕以为向当夜半酒酣叙兵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也仍娶于吴遂依女氏以居为流子里人宅之寿七十有七
卒之日乃癸亥十一月六日闰月二十三日葬于戈溪之源
娶黄氏寿■十前十■年卒继配即蒋夫人有妇德乡人称
之寿七十四后五年卒子男四铁鋘镛镒鋘亦前■年卒女
二适吴义吴燧燧徵君长孙孙男六济温浦润浩潽女二尚
幼曾孙男四樟权梓橡宅之性雅饬行乎患难能以理自遣
室庐荡于兵燹函迁别墅曾无几微见于颜色每速故人饮
酒赋诗以自适其诗䪨度深婉一篇出人竞持去闾井之间
恒乐亲之久而不厌徵君家将合族为义居宅之左右徵君
为定科条以齐子姓至今守之呜呼宅之已矣而徵君亦作
土中人矣上距避兵之岁仅二十年人事变迁何所不有未
知后二十年又为何如也唯有善名著予时述作传于人虽
殁犹不殁也如宅之者是已铭曰
五彩弗施不如赭泥我哀乎宅之受才则丕其数则奇我哀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乎宅之敛其奋飞发于声诗我哀乎宅之墓门有碑太史勒
辞尚足慰多士之思
  故筠西吴府君墓碑
洪武二年冬十月二十有五曰筠西府君以一疾不起闻寿
年虽八十有八其州里之人更相吊哭以为义士亡矣吾属
将何所依赖十数里中声呜鸣不绝四年春正月六日葬于
孝义里戈溪之源其孙燧以濂知府君最深请张君辰件右
功世取文刻碑文曰府君字长卿讳宗元号筠西其氏曰吴
吴出泰伯苗裔初迁会稽之山阴唐大中间有讳翥者以学
行闻门人私谥文简先生先生远孙少邽咸通初复迁诸暨
开化乡之峡上少邽九世孙泗宋崇宁中复由峡上迁孝义
里世有显人其祥具见谱图记曾祖兰祖元祐父护母斯氏
府君冯出也孕二十四月而生幼发智如成人蚤丧父事母
夫人甚恭黎明至寝所候起居躬进膳羞必待竟食乃退母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常戒之曰我有媵侍自足备给使勿劳苦我儿也府君顿首
谢及母有疾府君遑遑不自宁夜参半泣祷上下神祗吁以
身代久弗验府君心益苦一夕母梦白衣人谓曰汝寿止于
斯今以汝子之孝特延一纪疾果瘳忽都鲁忽公宣慰浙东
闻君之孝辟为奏差受事仅数月叹曰我母年已耄苟力田
以为养不翅足矣何以仕为竟拂衣而归日在亲侧视其颜
色为进退历十二年母以高寿终府君号恸几致陨绝服阕
虽已久但语及之辄哽咽流涕如新丧见者悯之府君自念
父母殁唯教子孙母析居乃可以继先志闻浦阳郑顺卿家
十世同㸑特往谒焉顺卿示以家范数千言府君如获宝璐
而归力遵行之十有馀年家政蔚然可观户庭之间穆如春
风人无间言者和气所感有犬病足其子衔食哺之犬得不
死文人竞为歌诗美之府君益坚为善之志制家教一篇诲
饬剀切洪纤无不及而惠利邻族之事居多召子孙示之曰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天之卑矜吾者厚矣脱有馀财可坐视颠连而弗之恤乎吾
就地之日近故惓惓为尔辈言之府君晚年耳益聪目益明
健步如强年人及见玄孙之生士君子减集府君危坐中堂
一子康发尽白帅诸孙曾雁鹜行以进次弟举觞为寿府君
抱玄孙寘膝上衔杯尽欢苍颜酡晕望之者谓为神仙中人
绘史遂为高玄聚庆图以传后三年府君遘奇疾阳道闭涩
不复能小遗医者云病在阴气绝药不能及法当噏而通之
其孙曰钜者遽如医言仅得污血一勺终不治府君度疾不
可为呼家人与诀以义居不分为属其耿耿犹前志云府君
娶陈钱二氏皆先卒继杨氏后府君亦卒子男子二长庸先
卒次即康子女子一适同里斯文孙男四燧铨钺钜孙女一
花亭黄镛其婿也曾孙男十源滉涛海汝 治瀚渡淇曾孙
女二在室玄孙男橚梓桷植府君性恬冲与物亡忤貌熙熙
常如春未尝少见忧戚之容颇嗜音乐自造短箫长可六七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寸遇风日清美辄箕踞而吹之声振林木而胸中之自信者
一假是以泄之故当时之贤者多乐与之游且惜其不沾一
命之禄以展所蕴终无以暴白于世然而生受备物之养殁
则期功缌麻千指就位而祭虽古之封君亦不过此尚奚憾
哉濂也不敏颇尝获拜床下与闻绪论及东出逃难及蒙授
馆致饩如忘年交府君今不可睹矣俯仰今古恶得无情乎
于是掇其大者而制铭曰
有夫之嬴如发行之真如家闻之馨如条教惟程孰得而京
如影端于形孰得而倾如蛰如绳如汇如烝如将历世而弘

  故诸暨陈府君墓碣
惟陈氏远有世序其先居襄阳之宜城有讳璿者生磐磐生
斌斌生甸甸生宋国子助教旦始自宜城徙杭之万松岭旦
生悫字公寔有文学一时名人如范元卿陆务观辛弃疾咸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与之游论者谓其气节度量有郭元振之风官至承事郎知
馀姚县复自杭徙诸暨陶朱里悫生樵樵生载又自陶朱里
徙开元横山之西载生国子监主簿瑞生峃峃生清清生德
兴字克明从子洙嗜学如不及克明资之使受经名师食或
告绝躬事杵臼市米以遗之卒成钜儒克明娶曹氏生府君
讳大伦字彦理自幼岐嶷学易于洙既而更春秋年甫喻冠敷
绎义例挥毫辄云烟满纸自度功名易如拾芥屡试艺埸屋
不能中绳尺恚曰吾文视举进士者何远今不与之并驱造
物困予矣将何言于是弃绝益攻古文辞浦阳渊颖先生吴
公莱以奥学雄文知名当代府君从之讲学下及秦汉以来
诸文章大家章有其法句有其旨青灯夜悬或至达旦不寐
府君之学大进远近歆艳之交聘为家塾师留富春山中者
最久富春右族多负气善斗府君周旋其间每以讼终凶为
戒言辞悃愊无华闻者皆心醉俗为丕变冯士颐将合族为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义食不问耄倪一听府君言府君量其可行者树规约如干
则防范甚密其家赖之狂士吴子中文而好讦敛怨于乡罗
山人集亡赖男子缚致幽室将朴杀之府君径趋山人家扬
言白尔曹欲杀吴子中邪子中无大罪岂可以嫌隙之细遽
害之具耳目者恐不为也吾当白之于官山人闻之惧解縳
与其俱来伏地谢罪府君谕遣之子中因得不死元季兵乱
江浙行中书徵兵储于饶饶之判官方沂实部其凡及押运
吏入江为敌人所袭上官将致辟于沂逮捕甚急沂潜往见
府君泣诉其故抽刃欲自刎府君夺其刃藏沂山泽间且解
之曰兵储之失罪在押运吏判官何与焉寻获免沂见府君
跪而语曰生死肉骨之恩陨身不足以为报府君张目大言
曰方判官乃以市道交我乎沂不敢复言府君知时事不可
为遂绝意仕进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会稽中丞吴铎监察
御史督烈图王偲竞欲挽府君于州县文学椽府君力以疾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辞且策西师旦夕必大至决不暇安居乃遁邻县之东阳已
而果然诸暨下高邮栾凤来为州与李参军希白谋迎还府
君以事师之礼事之州兵为变凤与希白皆被害府君又避
入流子里流子里在州东长谷中府君当两山夹涧作脕香
亭三楹间日与宾客畅饮为乐酒酣府君捉笔咏诗脱帽高
歌击几案为莭座人每为绝倒或气候和适戴华阳巾服宽
博布衣支𦭎行古石细路间遇泉石佳处游目思视意若与
之相忘人问其故府君叹曰吾生平无他嗜唯攻文成癖孳
孳矻矻垂四十年昔之人如此者何限今皆安在哉每搔首
自伤但得适意时竟与万物齐冥当不计有明日也识者服
其旷达后三年以疾卒于家实吴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享
年七十十二月十八日葬于某乡吕塘之原府君娶乐氏生二女
适传某胡骥继配张氏生一子晔善古文辞能绍家学者孙
男五可牧可荛可渔可农可仕府君长身美髯性垣夷吐言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露肝胆虽发巳班白手不释卷天文地里老释氏之书莫不
揽其英华尤善写竹树萧萧有苍劲之意写巳竞取为清玩
所著书有春秋手镜尚雅集各若干卷尚雅盖府君之自号
也府君殁其友张辰既状其行复恸然谓人曰府君之才之
美设用于时当无适不宜奈何敛财操势者铢黍不合度辄
斥而不取遂俾甘心丘壑老死而不悔甚可谓当世有司吊
若府君者无荣无辱全其所有而归于造化奚翅足矣尚复
何说哉晔持状来徵铭濂虽素知府君未必有加于辰之言
也谨备识之而为之铭铭曰
天之梦梦孰得而论赋才孔多乃卒堙瀹侃侃夫君缨蕤之
门风措孤鶱所凝者神五彩成章随气吐吞其光烂然可烛
翳昏郁而弗施结为氤氲彼狂者生取尤于人将扼杀之不
翅孤豚奋襼一呼凶徒褫魂有友阽危逮者星奔将蹈白刃
谁欲命存匿之山樊慰言复谆平脱其生矢不以恩少见事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为已复有闻假使大用何物不春惜丁乱离戎马纷纭鹗书
虽上荷衣莫焚笑咏烟霞傲晲乾坤时命所拘有志弗伸七
尺之坟吕塘之原昭懿廓潜太史有文
  金华清隐禅林记
清隐禅林在婺城西三里所禅林而谓之清隐者何昔者郡
人士刘主簿峤尝隐居于此峤字子渊事亲极孝家虽贫力
学聚徒以养非道义锱铢不取荜门上铏怡愉如也老于埸
屋一试吏而止风节行义翕然为邦人所称说斋先生唐公
仲友父子王庄敏公师心尤敬慕之宋淳熙初文阁侍制南
涧韩公元吉来守婺访主簿君于隐所爱其林壑幽清而汲
甚远为凿井竹间名之曰君子泉泉至今犹存后一百七十
馀年为元之至正壬辰有大比丘兰室馨公既得法于千岩
长禅师乃与同𫀆古道猷公飞锡而来欲建禅林说法度生
于是月溪寿公闻二师之贤诣前作礼亟损兹地以为之基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而里中乐善者曰章寿之倡众聚赀为建殿宇及雕饬诸佛
尊象已而栖僧之堂会食之所与夫门庑庖库诸室次第告
完皆二师同心化导之所致而名之曰清隐者盖不忘其故
云当是时五山十刹钟鱼绝响游方之士至无憩足之所君
子为之慨焉永叹犹此禅林僻处斗隅往来者憧憧弗绝靡
所不容多或一二千指皆使其忘行役之劳饱香积之味是
诚何理哉盖二师以诚感人以勤率物故施者川至而日用
不匮也予闻佛说毗奈耶律云父母于子有大劳苦护持长
养资以乳哺假使一肩持父一肩持母亦未足报父母恩由
是观之大雄氏言孝盖与吾传不异夫名区胜地世岂无之
二师不彼即而来卓锡于兹诚欲表主簿君之高风而以孝
道化度众生庶几弗悖如来说律之本旨也呜呼贤哉圆顶
方𫀆之士入斯林者谈空说有之馀尚思感发奋励有以念
其亲可也兰室既巳示寂古道今主持其事坚苦清峻为四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众所倾慕云
 故王母何夫人墓铭
门人王绶丧其母夫人何氏衰衣稽颡求造墓隧之文予与
绶之父翰林待制君学为同师官为同朝揆义不可辞夫人
讳妙音婺之义乌人大父仁父智母传氏父早世传厄于穷
重醮金华俞氏俞故名阀夫人随母鞠其家逮长大父器之
抚其顶曰是女柔嘉其凡子俪耶时同里初斋王府君良玉
家居讲授受业者百人大父为夫人择配环视诸弟子心自
计曰无有出王祎右者祎即待制君府君之仲子也府君揣
其意乃命行媒相知名片言成姻夫人既归事君舅君姑甚
恭待娣姒壹以和胜三族竞诵其贤待制君方从黄文献公
学绝不为家谋夫人挺身任之不以一发贻其忧待制君能
以文辞呜海内者夫人之助为多待制君出佐方州入官禁
林恒挟少房与俱夫人安之谓世之当然自后待制君持节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谕西南夷六载不返夫人攻苦食淡煢煢然与二子绶绅居
岁时具牢醴祭王氏祖若祢奉卮酒前酹命二子拜后曰我
王氏老主妇也礼则宜然闻者为悲之夫人训二子成人且
为授室抱二女孙宜定宜亦许适予孙恂夫人犹日治丝枲
不废经画内政斩斩中度虽伟丈夫有所不能由是家寖𥙿
然以待制君久未还积忧成疾群医不可药绅衋焉心伤函
刲股作麋以进竟不逾洪武十年二月十一日遂殁寿五十
六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葬于县南崇德乡青岩里之象鼻
冈礼也呜呼若夫人者其尽为人妇为人母之道者乎铭曰
夫学方弘妇德维贞同声而相应也鸡号而兴丝枲作朋克
勤于内政也青灯霄明顾影茕茕能安于义命也国史著铭
焯行幽扃欲其辞之称也
  春日赏海棠花诗序
春气和煦海棠名花竞放浦阳郑太常仲舒开宴觞客于众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芳园时日巳西没乃列烛花枝上花既娟好而烛光映之愈
致其妍于是众宾咸悦衔杯咏诗亹亹不自休酒半酣金华
宋濂乃扬言曰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谓园圃之兴废为
天下盛衰之候其故何繇忆昔𤇺火之际冒雨风窜匿岩穴
闻人步履声心怔忡若舂花草红青何处无之有目不顾睱
欲求浊醪一卮以浇渴吻尚可得邪今者衣冠雍容倡酬于
俎豆间花虽不解言亦散影婆娑若相与为娱乐者不知何
自而致之亦曰 圣天子在上廓清四海化呻吟为讴歌
所以有斯乐尔 帝力所被如天开日明万物熙熙皆有
春意其视昔日之事为何如世道之盛其兆巳见苟不能诗
则止能则乌可巳也虽然经有之无巳太康职思其居吾侪
今夕无乃过于大康矣乎宜知好乐之无荒而为良士之瞿
瞿可也所赋诗自太常君而下凡三十人其三则宾客馀皆
其君昆弟子姓云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徽州罗府君墓志铭
府君讳旦字希明姓罗氏其先出于祝融之裔受封于罗子
孙遂以罗为氏始于房陵继迁䂊章长沙间歙之有罗则又
自䂊章而分其居西乡在宋为著姓有讳汝楫者政和二年
进士官至龙图阁学士知岩州以终生六子曰颢曰吁曰颉
曰颂曰愿曰颒皆晔然有文愿字端良尤号雄深雅健为当
时所称有尔雅翼新安志鄂州小集等书传于世府君盖龙
图之裔孙累传至讳绮者官承节郎娶某氏有子四人而府
君最幼季兄迪禄乃马氏所出娶汪氏年十九而亡无子马
氏伤之请于承节君命府君为之后遂祢其兄而祖其父府
君事马氏如大母奉汪氏若生巳者岁时坐二母堂上帅妇
子奉觞为寿邕邕如也其处同气间尤尽礼讷然似不能言
诸兄有酒而或使气凌轹之府君笑曰兄真大醉耶兄惭而
去疏远人困厄不能生府君饭之二十年及其终也复为敛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薶之推而达于州闾贫不能蔽手足形造槥椟以给之斗争
弗解将赴愬于有司具笾豆酒浆呼而平之社祠坏民禜禳
无地伥伥号诸野为屋而像之环秀桥败往来者危顾视不
敢度倡众市巨木构之春和木气萌农父入山刈新条以奋
田刈者家单往往不食而作困顿道上役傔人舁淖麋食之
府君之好施不特此也四方宦游有过歙者皆假馆于府君
久而弥恭 行复有所赆士大夫言及府君必同辞称之曰
惠人惠人云至正辛卯蕲盗起蔓延至歙府君谓诸子曰国
家养肓汝曹久矣今大盗攻城邑正赤心报上时也汝曹母
以老身为念当思为破盗计于是诸子募健儿数百人整其
队五部领诣辕门请自效既而盗日炽家竟以此荡毁至正
丙申春府君避兵山谷盗兵卒至执府君禠其所服衣府君
骂曰天子何负于汝而反邪行将作𦵔醢矣骂不绝口盗怒
以戈舂之府君堕涧中时诸子在军无知者惟一女奴侍侧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扶至家而卒正月二十六日也享寿六十三府君娶吴氏讳
月字德明休宁人闲礼法甚得妇道亦以其年十二月十八日
卒年视府君而加二龄子男三人守正宣明祖安宣明仕于
国朝累官将仕佐郎知淮安府山阳县事以治化称然孝行
醇至尝刲股肉以起府君之疾女子五人适汪道原吴履仁
程钦文汪士传吴宗善孙男十人斗应润祖韺童仪童山阳
童喜童贵童贞童州童添童曾孙男七人茂保万保忠保恕
保犅保维汉保贺保府君卒之明年某月日与吴氏合窆里
之官倍山礼也人之号丈夫者身都重禄而无毫芒之可纪
徒见其须鬣森张而已冠服委蛇而已是果何为者哉府君
以一韦布之士其行乃彰彰如是孰得孰失当必有辨之者
矣宣明久与于游素知府君之事遂为之铭曰
惠利之施无间亲疏是为仁之推赤心徇国白眼詈贼斯乃
义之激吁嗟乎罗君非行之绝伦曷以致吾文吁嗟乎罗君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四十四 芝园集卷第四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