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三十六 翰苑别集卷第六
  吕府君墓志铭
府君姓吕氏讳文福字寿卿其先光州人宋季光为极边戎
马蹂践无宁岁遂避去金刚台上寻迁黄之黄冈为黄冈人
曾大父某大父某父某妣某氏府君幼丧父鞠于大母谷氏
大毋性严厉夙夜饬导必期底于有成府君年十四从事法
家之学稍长唐律义疏皆精原其意比类相从支分脉贯必
允契乎人情遂以抑刚茹柔洗冤泽物为已任时承平日久
未易得禄食乃俯首试吏巡检之司会部使者申公蕳夫持
节淮西闻府君名召与计事众咸愕曰寿卿之名何以达上
官之听乎府君笑不荅黄州守脱因不花及万夫长脱脱皆
怙势受赇贪墨之声载道府君白曰不去此稂莠禾稼安得
而茂乎申公然之皆捕寘于狱正之以罪申公名震淮西者
府君之力也升麻城县吏邑民被强盗所掠诉之久未克获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元律获强盗至五者补一官里豪陈冀徼其利缚骆和尚等
赂麻城尉煅炼成狱文上县县惧尉与守有连不敢问府君
知其冤竟平反之县令长摇手相戒曰毋生事腕可断此牍
也不敢署也府君从容抱案历阶而升请曰明公即宜署人
命至重岂玩戏具耶令长相顾迟回不决府君曰不署则已
当申郡司狱直达宪府矣于是不得已从之活者五人已而
厌烦嚣杜门不出忽野峻台出绾郡章野峻台名臣赵鲁公
子也尤爱敬之力辟为其府吏伶优赵良卿以利诱民家女
子教之歌舞用媒衒上官执权行赇无所不至府君又曰不
去祸本其能清政源乎白府公悉传于法从良者数十人董
曩歌以争田误伤人至死议者欲当之重辟董辞辄不伏诉
于虑囚使者使者漫不经意疑不决者几十载府君知其冤
竟为白之俄迁蕲州未几即辞归谢绝人事筑存初堂圃中
延明师教子为举子业一饮一食必与师俱时大母犹在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程劝尤䔍尝刻日晷于磗戒家奴授食惟恐后师亦感其礼
遇有知无不告之四方号士大夫以术业游者久馆之弗厌
频行必有赠遗人称为黄之名塾云至正壬辰黄陷于盗府
君携家走南昌寻为伪汉所㩀伪汉之谋士多府君之弟子
欲邀致之府君戟手嫚骂众知其不可而止入我
国朝其子熙出仕为县淅水西府君防闭训迪尤䔍蚤出则
使扄鐍其户莫归必历叩其所行事且曰某事当如斯不当
如斯谆谆千百言弗止熙受教为清白吏府君事毋孝遇人
也以惠姻友不能婚嫁者助之死无葬者为给槥椟虽屡求
弗厌性刚直或有过眚必面折不少恕然远近皆惟为吏师
从学者森森立左右狱辞钩连有不可决君片言之间如庖
丁刺牛皆迎刃而解与之游者皆敬而惮焉不幸以洪武庚
戌三月二日卒于镇江丹徒县寓舍寿七十二以是年五月
九日葬县东大慈乡马鞍山之原礼也元配叶氏先十三年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卒继配姚氏子男一人即熙嘉义大夫吏部尚书孙男三人
谦让安山女一人李希颜其婿也予闻之魏文侯时有李悝
者撰次诸国之法为法经六篇汉萧何增之为九自时厥后
世益代增直至三百有馀为之章句者十有馀家家数十万
言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
十三万二千二百馀言呜呼律岂易言哉自非府君才识之
明断决之审孰能中其肯綮者哉是宜铭铭曰
法乃司命悬于重轻脱不获于简孚将枉物而伤生故惨覈
者类贻于阴祸而哀矜者必兆于尊荣呜呼如府君者其殆
善用而得其平者欤
  汉天师世家叙
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张真人以世家一卷命上清道士传同
虚徵濂序其首蕳濂闻古者名世诸臣史官必为序其世系
表以传所以敦本始昭功伐也况于神明之胄理有不可得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而阙者今所辑世家但始于留文成侯而其上则无闻焉濂
因㩀氏族群书补之复用史法略载其相承之绪使一阅辄
知大都而其详别见于左方云序曰
张出自姬姓轩辕子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张
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
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君巫君巫生趯
趯生骼其孙曰抑朔至三卿分晋张氏事韩韩相开地相韩
昭侯宣惠王襄哀王开地生平相釐王悼惠王平生良字子
房汉太传留文成侯居沛之礼邑生二子侍中辟彊及不疑
不疑嗣侯生二子典高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公
乘千秋千秋字万年生嵩嵩生五子壮赞彭睦述其后多以
功烈著传至于唐列为安定范阳太原南阳燉煌脩武上谷
沛国梁国荣阳平原京兆等四十三望族中出宰相凡十七
人高生通通生无妄无妄生里仁里仁生觉觉生起起生桐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柏真人大顺大顺生汉天师道陵是为玄教之宗其传绪悠
长倍前望族之盛论者弗察见留侯再世国除即意其绝嗣
殊不知流裔南北如斯之繁也道陵字辅汉建武十年生于
吴之天目山暨长博习群书从学者千馀人寻中直言极諌
科拜巴郡江州令弃官隐洛阳北邙山脩炼形之术章帝以
博士徵不赴和帝即位召为太传封冀侯亦不就乃杖策游
淮入鄱阳上龙虎山合九天神丹访西仙源获制命五岳摄
召万灵及神虎秘文于璧鲁洞俄往嵩山石室得黄帝九䁀
丹书及道既成闻巴蜀沴气为人菑锐意入蜀初居阳平山
迁鹤鸣山感玄元老君屡授以经箓之法于是分形示化复
立二十四治增以四治以应二十八宿妖厉为之衰熄如发
咸泉破鬼城之事甚多不能备载永寿二年复迁渠亭山出
三五斩邪雌雄剑二阳平治都功印一授嗣天师衡使世世
相传乃乘云上升寿盖一百二十又三云衡字灵真有长材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诏徵黄门侍郎辟隐居阳平山誓以忠孝导民君子谓其有
继宗开绪纳俗安善之功衡生京师鲁字公祺益缵前人之
烈以鬼道教人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
已信虎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
欺诈有病者自首其过复设义仓置义米肉其中任人量腹
取饱过取则有祸人归者日益众遂雄㩀汉中诏授镇民中
郎将领汉宁太守其后归魏太祖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五
子皆为烈侯女归太祖子彭祖鲁死谥原侯生盛字元宗魏
大祖封都亭侯弗受始自汉中还龙虎山创三元日升坛授
箓盛生昭成字道融端坐石室虎豹逢之皆伏暨化去或见
骑鹤游空中𠷠冢验之唯冠履留耳昭成生椒晋安帝召之
不至椒生回回生迥迥生苻苻生祥祥字麟伯随洛阳尉能
吐丹寘掌中光芒穿屋复吞之祥生通玄岁大疫以标植水
中汲饮者咸愈通玄生恒唐高宗问治国恒对曰能无为则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天下治矣上嘉之恒生光光生慈正慈正生士龙士龙忘玉
印长安酒家一少年尽力举之不动明日士龙笑而携去士
龙生应韶应韶生颐颐生士元字仲良瘠而多髯居应天山
四十年山多虎人莫敢谒焉每大风雨遥见乘黑龙往来诸
峰间士元生翛翛生谌谌生秉一字温甫目光如电夜能视
物尝负剑行山泽间叱一老树雷即震裂之击死二巨蟒及
小蛇馀百秉一生善善生季文五代之季受其箓文者颇众
乃铸铁环劵数万继之季文生正随宋大中祥苻八年召至
阙赐号曰真静先生后凡称先生者皆赐号也吏部尚书王
钦若为奏立授箓院正随生澄素先生乾曜乾曜生虚白先
生嗣宗嗣宗生象中字拱辰生三月能行五月能言七岁朝
京师锡以紫衣象中生葆光先生敦复无子从子葆真先生
景端嗣景端亦无子从弟虚靖先生继先嗣继先字嘉闻五
岁不解言闻鸡鸣忽失笑赋诗人异之崇宁初解池盐水溢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遣使者召见书铁苻投之怒霆磔蛟死于水裔一日随上入
寝殿宫嫔竞以扇求书继光以经语书之皆密契其意中举
一握稽手书曰保镇国祚与天长存乃上所御者也上奇之
命祷雨三日乃止授大虚大夫不拜诏江东漕臣即山中度
地迁建上清观改为上清正一宫从其学道者恒数十百人
靖康初上复召时金人犯汴行至泗州天庆观索笔写诗隐
几而化葬于龟山之麓后十六年西河萨守坚游青城山相
遇于峡口继先以书一封赤舄一只令达嗣天师家嗣天师
大惊使人𠷠龟山之窆唯一舄存继先无嗣以象中之孙时
脩嗣时脩曰继先从子也吾乌得后之众曰法统所在孰得
而奸乃从时脩生正应先生守真守真在母胎历十九月始
产毗陵有妖凭树诏劾之一夜风雷拔去后定涛江冲决高
宗赐以象蕳宝剑清静阴苻二经守真生景渊景渊生庆仙
张公洞有井甚深庆仙戏折木叶掷之俄波涛腾涌有一老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翁从中出庆仙呵戒之而去庆仙无子从子观妙先生可大
嗣可大守真之曾孙其祖伯瑀父天麟皆常摄教事鄱阳水
涨坏民庐无数袁提刑甫请可大治之殛死大白蛇水遂平
寻又遇旱蝗可大禜之雨作而蝗殪敕受提举三山苻箓兼
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主领龙翔宫时当宋季元世祖闻其
神异密遣间使讯之可大授以灵诠且谓使者曰善事尔主
后二十年当混一天下逮至元十三年果验可大生宗演字
世传世祖平宋忆其父言有徵应遣兵部郎中王世英刑部
郎中萧郁赍诏召之赐玉冠玉圭冠以灵应冲和真人之号
仍给三品银印令主江南道教事得自出牒度人为道士宗
演生与棣字国华世祖时宣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赏赉优
渥竟卒于京师与棣 子弟与材嗣与材字国梁元贞初入
见大明殿制授大素凝神广道大真人大德二年海盐盐官
两州潮水大作沙岸百里蚀齧殆尽延及州城下与材投铁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苻于水苻踊跃出者三雷电晦冥歼怪物鱼首龟身其长丈
馀堤复故常五年冬无雪上曰冬无雪民间得毋有灾害乎
与材为建坛祷之是夜雪下盈尺上大喜命近臣赐酒曰卿
能感神明一至此耶八年录平潮功加授正一教主兼主领
三山苻箓给以银印视二品九年崇明州海堤崩俾弟子持
苻往劾之民梦有神填海者遂安至大初加赐宝冠金服制
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给以银印视一品与材生太玄
子嗣成嗣成卒弟嗣德嗣嗣德卒其子正言嗣正言卒太玄
之子正常嗣正常字仲纪即今天师 国朝六觐京师洪武
初制授正一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领道教事给
以银印视二品 上复赐以褒文称其瞳枢电转法貌昂然
人以为荣盖历代相传以眼圆而钜者 为玄应故
上因及之云濂闻文成侯年少时学礼淮阳东谒苍海君苍
海君先儒学士以为海神是也后又见异人黄石公下邳圯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上则其未达之际固已能交通于神明至其晚年名遂功成
乃欲辟榖从赤松子游实其初志非曰托之以自逃也故其
九传至汉天师感慕兴起学轻举延年之术祓除阴慝一以
善道化民而嗣师系师继之脩其业而弗坠唯恐有人横遭
夭阏者当汉之季天下云耰唯巴汉之间民生晏然行者不
裹粮居者不捍关官府赖以成治如此者垂二十年其功之
及物可谓侈矣宜其世有令人出俾至化奚翅古诸侯之国
天之报施不亦彰明者哉或者专归于名山神气之结故能
演迤盛大如斯其论亦浅矣呜呼文成侯子孙南北在在有
之其以功烈显著者小则充法从大则至宰辅非不光明俊
伟也曾未几何降为皂隶者有不免焉其视玄裔相仍历千
二百有馀岁而未巳者为何如盖必有其道矣嗣是而兴者
尚知勖哉尚知勖哉
  跋樗散生传后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樗似椿人呼为山椿或呼为虎目桐以其叶脱处有㾗如之
故名材极易大而不中器用故又以散材称之同郡许君存
礼有长材而不轻于世用托樗散生自号虽其执德之谦要
亦有激云尔然而白玉在璞而中夜吐光若虹虽欲自閟终
不可得存礼今用荐者教授于燕将自此而升为徂徕之松
新甫之柏建明堂搆清庙为栋为梁无所不宜樗散云乎哉
樗散云乎哉
  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
世之学者必有师虽百工伎艺之微亦必有以相授然后能
造其阃粤况为文者发造化之秘贯今古之统苟无以管摄
而阖辟之则何以尽其变化不恻之妙其不传之于师奚可
哉吾乡修道先生胡公以光明正大之学发于精深严蕳之
文训迪学子篇章句字皆有法往往从之者多得文之旨趣
其所造固有浅深高下之殊而体裁终不失于古四明梦堂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噩师虽居浮屠中能久与先生游先生为文之法实与闻之
乌君继善自幼学文于梦堂凡先生所指授者悉以语乌君
故乌君之为文峻洁如明月珠起伏如春江涛■因语二三
子曰必如乌君然后可以言文也若无师授其可易致是哉
予常譬之有美锦焉使朝市缝人制之则能中度而适体委
于岩穴之粗工则左低而右昂上侈而下敛锦固锦矣其如
不合何文之无师授者亦若斯而巳予老且多病文字一切
谢去不作纵有一二多仰手于人独喜乌君之文亲题后而
归之呜呼子生也虽居先生之乡而不能传先生之学其于
乌君又岂能无慊于中哉乌君名斯道继善字也明之慈溪
人尝知化之石龙县令调吉之新水其为人温然如玉盖与
相称云
  琅琊山游记
洪武八年十有一月壬子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皇上以 皇太子暨诸王久处宫掖无以发舒精神命西幸
中都沿道校猎以讲武事濂实奉诏扈㴀十有二月戊午次
滁州驿濂进𠷠曰臣闻琅琊山在州西南十里晋元帝潜龙
之地帝常封琅琊王山因以名颇闻秀丽伟拔为淮东奇观
愿一游焉而未能也敢请皇太子驩然可之即约四长史同
行秦王府则林伯恭晋王府则朱伯贤楚王府则朱伯清靖
江王府则赵伯友遂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礼山
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唐梁载言十道志又云礼亭山山
上有汉高皇祠又有饮马池世俗妄传高祖曾饮马于此
国朝以山麓为畜牧之场别凿池饮马仍揭以旧名居人指
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
公脩所发泉上十馀步即礼乐亭直礼乐之东数百步至山
椒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入天宁寺今皆废唯凉烟白草
而巳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山东南有柏子潭潭在深谷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底延袤亩馀色正深黑即欧阳公赛龙处上有五龙君祠
皇上初龙飞屯兵于滁会旱暵亲挟雕弓注矢于潭者三约
三日雨如期果大雨及御宝历为作栏楯护潭且新其庙庙
侧有时若亭濂坐亭上问潭侧双燕洞及其南白鸽洞以肆穷
览人无知者乃止复西行约三里所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
分流而下曰酿泉潺湲清激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
境今亦废唯四大字勒崖石间淳熙中郡守张啇卿等题名
尚存沿溪而上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
兵后焚炼为垩殆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瓈泉又名
六一泉石阑覆之阑下压以巨石中疏一窍通泉径可五六
寸手掬饮之温是日天阴雪花翩翩飘伯清亟倡曰雪作矣
不还将何为濂游兴方浓掉头去弗顾其步若飞历石径一
里所至回马岭伯友追而至伯清继之伯友曰二客足力弱
不能从矣二客伯贤伯恭也其谓回马者建炎寇盗充斥郡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守向子及因山为寨植东西二门西曰太平东乃回马也岭
之东有醴泉又其东南有栲栳山山之南有桃花洞又南有
丫头山山之下有熙阳洞皆未暇往蛇行罄折黄茅白苇间
莽不知所之宋熙宁初僧崇定获佛舍利六百垒石为四十
九塔于道隅累累如贯珠塔虽废幸有遗址可凭径行无疑
其路若穷又复轩豁盖峰回路转九锁而至开化禅院院在
琅琊山最深处惜乎山皆童而无蔚然深秀之趣唐大历中
刺史李幼卿与僧法深同建此院即张文定公方平写二生
经处三门外有观音泉入院皆瓦砾之区唯新构屋三楹间
中施佛像僧绍宁出速坐方定龙兴院僧德学同 太子赞
善孟益秦王伴读赵鐄吴王伴读王骥楚王伴读陈子晟闻
濂入山咸来会晟云太子正字桂彦良憩六一泉上亦足弱
不能进恐随二客归矣宁具饭饭客饭巳学引观庶子泉泉
出山罅中乃幼卿所发李阳冰所篆铭巳亡张亿书三字碑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亦断裂卧泉下石崖上多诸儒题名陷石为一方镌勒其中
自皇祐淳熙乾道以来皆有之字或篆或隶或楷或可辨或
不可辨山之东西在在皆然不特此泉也泉之南有白龙泉
祷雨多验童行堂下有明月溪稍南有吴道子画观音及须
菩提像刻石壁上傍镌淮东部使者八八舜臣琅琊山记颇
不合文体为之破颜一笑又稍南有华严池由明月而上入
归云洞访千佛塔遗址过石屏路俯窥大历井井亦幼卿所
凿沿山腰陟磨拖岭远望大江如练钟阜若小青螺在游气
冥茫中闻岭下有琅琊洞洞广两室中有一穴深不可测名
人题识无异庶子泉惧日夕复不暇往然自幼卿博求胜迹
凿石引泉以为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室琴台后人颇继其
风山中之亭几二十所而日观望月为尤胜今荆榛弥望虽
遗迹亦无从求之可叹哉夫亭台癈兴乃物理之常奚足深
嘅所可嘅者世间奇山川如琅琊者何限第处于偏州下邑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无名胜士若幼卿者黼黻之故潜伏而无闻焉尔且幼卿固
能使琅琊闻于一方自非欧阳公之文安足以达于天下或
谓文辞无关于世果定论邪然公以道德师表一世故人乐
诵其文不然文虽工未必能久传也传不传亦不足深论独
念当元季绎骚窜伏荒土朝不能谋夕今得以厕迹朝班出
陪 帝子巡幸而琅琊之胜遂获穷探岂非
圣德广被廓清海宇之所致邪非惟濂等获沾化育生成之
恩而山中一泉一石亦免震惊之患是宜播之声歌以侈
上赐游观云乎哉因取醉翁亭记中语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字为韵各赋一诗授主僧绍广刻诸山石云
  故龙泉县学教谕汤府君墓志铭(有序)
处之龙泉有簪缨族曰汤氏自宋婺国公载八传至望望生
镛镛生滨滨生龙泉县学教谕府君讳楷字文则三世皆以
尚义著称元至正间尝下令旌为义门至府君益厉志惇行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石末忠悯公宜孙御史中丞诚意伯刘公基御史中丞章公
溢王府参军胡公深皆爱敬之而忠悯公相知尤深力荐起
为教官免强就职未几辄辞年五十三以至正乙巳四月十
一日卒家其年八月二十日葬于丽水县云和乡德广里梓
坊原有诗文若干卷思诚录一卷藏于家府君配吴氏无子
季弟梅次子燧来为后燧生二于绾绩女一适王德厚孙女
一未行燧尝以濂铭其诸祖之墓复奉同郡季宗起状不远
千里来徵铭呜呼府君位卑不得上其行史官苟墓门之文
抑而不与尚何以为扶世导民计哉铭曰
惟汤受姓其出自商以谥为姓源鸿流长谱逸宗堙莫䆒厥
详徙于括者至宋寝昌簪缨蝉联义闻赤奕府君承之祖武
是式粤自弱龄嗜学尤棘裹粮从师不惮远役下而百子上
而群经心涵口咏必啄其精寒灯在壁夜分犹青无末不咏
无本不凝发为词章奔放莫禦五色交绚不可正视亦持贡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函应书而起议苟不合退脩于己吾有天爵不假外求秉心
制行期履大猷自我先人唯义之逑辟塾建庄群族之繇养
或有愆益田以百居或䵝昧加以涂饰明揭教条皦如星日
以䆒以绎以衍其泽往聘硕师用缉教功曰优曰柔式昭式
融春秋舍菜执礼愈恭畴意漓俗获还淳风岂恤吾宗不达
州里仍岁大侵我心如燬我粜我粟尔哺尔匕继以釐牟惠
及终始元季兵兴海内绎骚青田群凶是欢是呶彼暴悍者
虎掷鼠跳欲起应之屠刘恣骄君登于庭晓以顺逆不见祸
首身膏矛戟妻孥蒙戮鬼不血食尔盍自固以禦寇贼众皆
罗拜愿如君言我刀我淬我栅我完我谋既叶孰敢来干威
声大振寇胆遂寒唯忠悯公统驭三郡丽阳遗孽负逆奸命
公欲刈之以扬大政怒如雷霆畴敢与竞君跽辕门慷慨陈
辞䝱从罔治渠魁当诛蚩蚩小氓恶得尽夷公因闻纳降者
释之里之三农越河种艺载耜与牛资舟以渡官有海禁吏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因羁絷 步如千望绝莫赴君闻衋然是何忍为即日戒行
囊有长书径诣大官历斥其非卒复其旧民忧以摅君性至
纯兼以沈毅恶欲如雠嗜义如利服不及华食无重味履冰
临渊惟恐失坠事亲从兄允为世模柔容愉颜张拱而趍行
孚于家德则有馀大衣长𥚑见者翼如岁时烝尝尤极慎悫
出就斋室心存冲漠洋洋如临式是昭格乡邻化之孝思油
若抚事接物盎然春熙杨淑隐慝欲道之归里有敚争爰质
爰稽苟闻话言如听父师其形之端由表之正况能周急以
苏羸病友有寄金没于兵阱家惟一牛偿之弗靳君德之施
渐渍益真人为弗滋智熄紏纷及闻其死孰不沾巾佥谓斯
世不复斯人呜呼哀哉成周之世画区而耕量夫授地孰富
孰贫孰有馀利盎然太和何有穷匮阡陌既开单公为私大
将连圻微无卓虽民散无系民宜是绥仁鄙寿夭乃政之基
奈何弃诸藐若蛙龟不有君子谁复斯悯耸善扶义其利维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永成悫之心实重耿耿菉葹纵横申椒之馨鸱鸮昼呼长离
曶鸣谁不改容谁不鬯情殁而不旌为善者惩彼有穹爵吾
弃弗顾此惟布韦发吾艳慕大书茔间表厥中素此吾直笔
初非䛕墓
  思远楼记
盱江有湕湖周围凡若干步涵日星而荡风烟四时之景无
不宜者大姓胡氏世居湖滨以诗礼为学至吾永年人益称
其贤以荐者起家为吉水幕职迁海北盐课司白石仓副使
未及大用而终其弟永实其子原凤原鹏原驹皆号善继大
夫士恒集其门永年欲建楼以藏先世遗书不幸责志以殁
原凤兄弟请于永实因竭力成之名之曰思远示不忘乎亲
也介前进士曾君仰来徵予记予问之曰思远之义何居原
凤对曰不幸先人即世一念及兹精神遐漂无所戾止有时
枢衣升高极目四顾见云烟之卷舒星河之出没泫然流涕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曰吾先人果何所之精爽或有灵庶几乘云龙而一下焉斯
思远之所以名楼也予曰是固然矣而其义未尽也原凤又
曰今人迩矣而远者莫若古之人古之人陨魄黄垆泯然不
可见其迹其精神心术之近存者赖遗言见于书尔大则圣
次则哲次则忠与孝往往形诸载籍一展卷间神交冥漠有
不知千载之为长一日之为短者孳孳焉悃悃焉日致力于
斯庶几契先人之所志尔是或思远之义乎予曰远固远矣
而未切于身也盍更言之原凤于是研精覃思大周六合小
入一发默然良久忽杨眉吐气而顾予曰我知之矣先生所
谓远者不在今人亦不在古人在吾之一身尔吾身非突然
而中有也前之千万年自地辟天开绳绳相承以迄于吾身
后之千万年又自吾身亹亹相续以至于无终不可以数计
不可以智推庸非至远者乎吾身一有失焉则前焉而弗能
继后焉而弗能延其责果安归乎是以君予惧其学之有爽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也惕惕然如履渊冰恐其行之弗轨也惴惴焉如驭六辔此
无它远之不可不慎也若是何如予乃喟然叹曰子言今得
之矣颇苻先子之所望矣呜呼远固远矣而甚迩也古之人
有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若而人远者数千年迩
者亦一二百年其人固不得而睹矣玩其遗文想其德业俨
然若与之周旋堂序之上未尝知其死也所谓人虽死而有
不死者存此之谓欤原凤诚知此则又能以远为迩无难矣
永嘉之胜亦有楼名思远者彼盖慕浮屠之学此则䔍于彝
伦而有关于名教世必有能辨之者予与原凤言不过如此
而止若夫湕湖之风物与斯楼之雄丽贤士大夫当有为原
凤赋咏者予则可略也
  金溪县义渡记
抚州金溪县南若干里旴水与清江合流入于汝名曰东溪
其地为四达之衢人之所负物之所载咸出焉溪广不可梁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必籍舟乱流以济当气升水起篙师舣棹以徼金钱踰时不
能遽涉或水落气缩冰霜寒冱类揭跣以进若履刀戟然人
病之溪滨质行士曰何有华恻然以为已忧伐坚木造舟寘
诸冲往者聚数十人辄渡之来者亦然割田食舟子自朝抵
夕不敢斯须远去舟败更新之周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
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此有司济人常事尔初
不责民也有华以编泯能佐官政之不及可不谓贤哉有华
字祥瑞周穷扶难甓涂架桥其事盖不一而足云
  建宁黄母夫人陈氏墓版文
子门弟子黄仁诣前泣曰仁也生九岁而失毋昼夜呱呱以
啼惟我大母夫人是赖鞠我迪我式克至于今日忝被官使
窃禄于朝未知所以图报而大母弃捐馆舍叩地号天无所
逮及幸称道淑德勒石墓门犹或可为之已请晋府左相陶
公凯评骘群行列为事状一通愿先生赐之铭死且不朽矣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按状夫人讳善足姓陈氏建宁西瓯人幼丧母冯氏嶷然能
自植立不与同类游敖父某心奇之有问名者多弗荅同县
黄氏世衡知其贤聘为其子义夫妻未及笄辄来归上承尊
章下恤媪御靡不达其情曲三族咸驩称曰黄氏有妇矣生
四男子二女子义夫以疾终夫人哀恸欲从死不可得诸孤
恒煢煢无依盖藏渐尽朝齑暮盐至不能时给夫人深忧之
鸡初鸣秉烛起御纺砖伊轧之声达旦不绝如是者馀五龄
誓以冰雪自守至于终身外伯父冯翁恐其中偾无策生群
雏力谕之曰尔劳勚逾节尚不济旦暮急苟缘是致疾辟犹
鹊巢霣地母子无完理奈何使黄公为馁鬼乎夫人泣不对
翁重言之声色俱厉夫人不获巳再适义夫同姓寒潭君君
无子颇饶于赀乃聘经师以教夫人之子夫人亦时警斥之
曰汝衣冠胄也汝父望振其门惟寐忘之今不力异日何面
目相见九泉乎凡一动静一云为皆痛约之以礼稍有违忤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面发赤如赭诸子惴惴不敢前或遇节序相率诣先祠奠谒
毕出坐中堂子孙以次奉觞为寿虽不解饮亦必使沾醉尽
欢而止夫人长身而羸面恒作赪玉色春秋虽高康疆无疾
见子普保以易经试艺铨曹中选擢合州石照丞石照以民
稀并入州改忠之酆都丞阶将仕郎孙仁亦通周易领福建
行省第四名文解上南宫未试除太常赞礼郎阶将仕佐郎
今升靖江王府奉祠正夫人时移书戒厉曰尔等既食君禄
当夙夜靡懈以效精忠慎勿以贪墨败非惟丧身实贻先人
羞夫人年八十四不幸以洪武九年正月六日卒其年某月
日葬于金笼山之原礼也所谓四男子曰同寿曰众嘉皆夭
曰如满曰普保二女子一适范员一夭四孙男曰仁曰义曰
贵曰炯二孙女未行予闻女妇为阴类往往多柔顺少刚明
事或因循姑息苟有人焉能严以驭众如奇丈夫则其家蕃
盛无疑如夫人者是已予祖母金夫人最号有家法先侍郎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朝夕侍左右不敢失声嚏咳唯恐弗其意且督子兄弟之学
尤急每夜悬灯呼次第来前取仿书以验惰勤事颇与夫人
类宰木巳拱而悬繂之碑未有刻文而仁于新丧之际乃能
汲汲以图不朽得非贤耶仁为贤则予有愧多矣铭曰
家之盛衰系于妇柔暗刚明随所取彼美夫人资独阜巳以
委禽奉箕帚竭力秉诚事姑舅中外称贤出一口威高凤翔
日将久独遗孤凰在林薮众虽嗷嗷弱如柳鞠之育之比琼
玖遗胤不绝吾敢负凛若严师加善诱业就材成 献明后
绣襮朱衣佩悬绶龙光貤赠恩当厚丘隧尊荣名弗朽予言
若诬有如酒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