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三十二 翰苑别集卷第二
  故金母翟氏夫人墓志铭
洪武乙卯七月三日故金母翟氏夫人以疾卒于南京之寓
舍寿七十六卜以其月二十四日奉柩还葬故居无为州巢
县之橐皋镇其子朝兴既备书卒葬岁月刻石以寘玄堂复
介予友钱颙状其群行请立铭于墓门按状夫人世居无为
州城偃月池上今迁于橐皋父大成巢县税务副使母徐氏
夫人自幼温醇庄重嶷然如成人父母有命毫发不敢违事
姊若兄亦尽其爱敬之道故一家奇之皆言慎择所居不可
与凡子年十六始归同县金君斗辅今封镇国将军佥大都
督府事夫人既归孝养舅姑甚至婉愉其容色唯恐有咈其
意昼食之间未馈食不敢先饭或遇有疾具鼎烹药齐尝而
后献其于四时祭祀之礼尤谨祭器必亲涤濯濒祭心存目
著俨乎若有睹者助镇国公以节俭植家凡为伉俪者六十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年相敬如一日未尝以片言相加遗人以为难遇诸内外姻
族一循礼节若邻曲若傔媵亦皆有恩惠故称夫人之德者
无间言生子男四人长温次良次恭皆先卒季即朝兴骁勇
而有谋当元季兵乱四海鼎沸岁乙未从
皇上渡江与诸将削平江东取淮浙下湖湘定中原收西蜀
十五年间与有劳烈遂由同知振武卫亲军指挥使司事升
为本卫指挥使阶昭勇大将军改镇国将军佥大都督府事
于是司勋援例 上闻夫人致有今封鸾诰贲临人皆为夫
人荣不幸以一疾终呜呼夫人其饬躬也俭其奉上也孝其
事夫也敬其迪子也严其使下也惠五者备矣其无愧妇道
母仪者乎铭曰
葆贞则兮循天经(叶)笃孝敬兮奉尊章亲涤濯兮慎烝尝事
夫以敬兮终身不爽(叶)子为武臣兮从征四方斩将搴棋兮
纪功太常鸾诰自天兮烨其宠光夫人虽殁兮令名不亡橐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皋之原兮山秀水明(叶)太史作铭兮荐此石章
  佛心了悟本觉妙明真净大禅师宁公碑铭(有序)
临济正宗九传至于东山演公全机大用譬犹日月行天罅
隙毕照其弟子上承法印开拓觉源固不可以一二数就其
传派尤著者言之其一为圆悟勤其一为天目齐其一为开
福宁圆悟而下又岐而为三曰虎丘隆曰此庵元曰大慧果
其道多行于南天目六传至海云简开福六传至金牛真其
道多行于北佛性无南北而佛法亦然其融通混合覃被无
际震荡铿鍧靡间幽显论者未易多此而少彼也金牛世适
实大湖无用宽其又铁中之铮铮者欤无用之子则吾一源
师其人也师讳永宁一源字也自号虚幻子俗姓朱氏淮东
通州人世为宦族父某母陇西李氏师既生舅氏吉安郡守
某爱其黠慧命为嗣年六岁入乡校经籍即能暗记且了其
大意然非性之所乐也闻人举佛陀号遽注耳耸听九岁恳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求离俗父母弗之许辄连日不火食乃使依族姻摸上人于
利和广慧寺利和州之望刹宋有淮海肇禅师说法度人声
闻当世前一夕寺众同梦迎禅师次日而师至识者异之谓
禅师乘愿轮而再世焉十二岁游扬之雍熙寺会主僧来峰
泰编禅林类聚成师览之笑曰此古人糟粕耳点检何为河
南王童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录司给牒薙度为沙门寻受
具足戒自时瘚后蓬累出游浙河西见诸大老下语无所契
中峰海方柄法苏之万寿留之经年巳而入穹窿山谒克翁
绍克翁察其志不凡俾掌藏室时年巳十九矣一旦欲归乡
行省觐礼至毗陵约明极昶于焦子山精修禅定稍涉睡昏
则戴沙运甓悬版坐空如是者五年明极曰藏主见解且至
宜往参人遂至淮西太湖山求印可于无用无用门庭严峻
师方入户厉声叱出之师作礼于门外合爪而立久之乃许
入见问曰何处人师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虚若何曰沃日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滔天不存涓滴曰不着㷮道曰请和尚道无用便喝师退就
禅室彻夜不寐一旦闻无用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而
有省急趋入堂无用便打然知师顿悟令造偈拈赵州师立
成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家森罗齐乞命无底蓝儿盛死蛇
多添少减无馀剩无用嗒然一笑复举證道偈问师曰掣电
飞来全身不顾拟议之间圣凡无路速道速道师曰火迸星
飞有何拟议敌面当机不是不是无用振威一喝师曰喝作
么无用曰东瓜山前吞匾担捉住清风剥了皮师不觉通身
汗下亟五体投地曰今日方知和尚用处无用曰闭着口自
是侍左右者三年且以断厓义所赞己像亲署一花书授师
曰汝缘在浙逢龙即住遇池便居师遂还浙时虚谷陵元叟
端濑翁庆幻住本天如则各㩀名山递展化机师皆往扣击
道相吻合而幻住尤誉师弗置元祐庚申延师往广德缚苑
于大洞中洞左有实相寺马祖弟子澄公道埸师为起废重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新之同时有无一全遁迹于石溪石溪与大洞相望人谓广
德二丼露门至治癸亥宜兴之龙池请师建立禅居师以名符
悬记欣然赴之作室以间计者凡数十命之曰禹门兴化庵
先是山颠有龙池其深叵测龙出每大水民甚苦之师召龙
受三归依戒龙不复出师居之久复厌其未幽邃也择绝巘
作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斲木为栈钩环连锁栖板于空中
不日告成师足不越户限者二年学徒闻风遐迩坌集师亦
不能悉拒也帝师大宝法王稔师之道行降师号曰弘教普
济禅师泰定乙丑州西之九里有地曰青山山明水秀前僧
副周某延师之至为创寺一区因以九里名之师曰善则善
矣仅二纪必当变迁时人盖不之信也至顺庚午出世住李
山禅寺瓣香酬恩卒归之于无用俄有诏集桑门千七百人
阅毗卢大藏经一七日师升座敷绎正法天降丼露之祥甫
三年退归龙池时元叟主双径月江印主云峰皆招居第一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座辞不赴元统甲戌浙西江东道广教总管府具疏请主常
之天宁万寿州守戍将敦劝尤力师漠若无闻或激曰大法
火冷灰寒师乃欲自睱自逸耶师为蹶然而起寺常灾方议
经营前住持幽岩静梦殿楹仆地师以只手支之暨师之至
果为新释迦宝殿塑佛菩萨天神诸像雄冠诸刹踰八年有
言师于顺帝者锡号曰本觉妙明真净禅师至正壬午江南
行宣政院命师主大华藏寺师举龙门膺伐之明年复命补
天童景德禅寺师坚以疾辞又退归龙池宜兴铜官山旧有
北岳菩提院燬于会昌士潘敬之重搆焉师以九里寺助建
法堂文室之属以年稽之正二纪矣人益嗟愕谓师能前知
戊子有旨趣入觐说法于龙光殿上悦赐金襕法衣兼以玉
环加师号曰佛心了悟大禅师帝师亦有绛𫀆毳帽之赐居
无何奉旨函香至五台山曼殊大士为现祥光五道明年陛
辞南还道过维扬镇南王波罗普化率妃嫔等延师入官禀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受大戒赐以白金盂及僧伽黎衣遣司马护还龙池庚子师
为慕道者所逼出领善卷寺寺巳弊师施涂塈丹雘之功且
甓其宝街明年募善士万人为万善同归会二昼夜及瘗兵
后枯骨至无万数壬寅又退归龙池癸卯广德大旱师徇乡
民之求结坛诵咒焚㖵未终大雨如泻岁乃豋众愈知师有
道不容其还强住麻蕻山慈慧禅庵未几成大丛林国朝洪
武戊申又退归龙池巳酉夏六月师示微疾属弟子宗珦栽
𥿄制内外衣且曰吾将逝矣或以药剂进麾去之十五日自
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十七日昧爽师起沐浴服𥿄衣索
笔书偈云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埸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
月炎炎飞雪书毕侧卧而化停龛七日容貌如生先一月龙
池水忽涸及师顺寂喷涌异常时君子知为异徵黑白恋慕
各衣衰麻绕龛悲啼如丧考妣至有然顶灼臂以为供养者
执绋之人盈万茶毗有五色光现齿牙舌轮及所持数珠皆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不坏设利无算烟到中林亦累累然生人竞折枝取之至于
灰土亦掬取淘汰获者亦众于是门人志舜志思等各分馀
骨与不坏者以某年同日就龙池太平齐山紫云山麻蕻山
五所建塔藏焉世寿七十又八僧腊六十有五师气猊雄伟
身长七尺有馀音吐鸿亮其接物也不以贵贱异其心所至有
无不倾向若中书右丞相朵儿只若江浙行省左丞相别不
花若赵文敏公孟頫若冯内翰子振尤所宾礼者也四民来
献芗币衣履者肩摩而袂接既无虚日师既受即以施人曾
无毫发系吝其自处则布𫀆粝食沛然若有馀凡发为文偈
了不经意引𥿄行墨而空义自彰有四会语行于世其嗣法
弟子则季山之仁奉报本之绍洪芙蓉之志恭显德之绍善
也其所度弟子已出世者则祥符之绍密之宁之仁性竹山
之祖瑛南禅之祖勤也未出世者则祖珉维祖宗会绍仁祖
瑜祖林等也师之道德所沾丐者可谓侈矣师示寂后之七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年仁性亲撰行业记一通同祖珉谒余于禁林以塔上之铭
为嘱呜呼古之学者孳孳为已及觉门巳證惧失其传无以
续佛慧命不得已而出世为人后世乃藉是以为荣观豪攘
巧取无所不用其极果何为者耶有若师者得法之后固拳
拳以度人为急及主大刹屡退养龙池虽天童实厕五山亦
摇首弗顾其高风峻节如祥麟威凤可望而不可即何其贤
耶人疑为淮海之后身信不诬也闻师之风者可以自省矣
是宜铭铭曰
东山绍法统大弘临济宗一灯百千灯充满于南北大湖郁
葱茏中有善知识怒骂作佛事见者辄畏缩唯师胆如山深
入了不碍振威闻一喝有若霹雳飞凡情亦丧失通身汗如
雨缚茅岩洞居说戒毒龙听文彩渐彰露屡典大伽蓝蔚为
人天师敀依者如云师以方便力破除烦恼障沃沃甘露浆
随量各充足况示庄严相随处起楼阁五色空中现若兜率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天宫人见称有为我以无为故应物而见形中心俨不动孤
云本无着动静皆自然不识世间事何者为声利但观龙池
水如我性清净预言化期至剪𥿄以为衣坐脱目微瞑入彼
寂灭埸茶毗显祥异神光互旋绕白烟及林木皆生设利罗
四辈悉号恸五处藏灵骨以表正法幢千古无坏者此以何
因缘木无生灭故我出广长舌赞述师功德镵诸无缝塔鬼
神共诃护具官金华宋濂撰
  连州黄府君墓志铭(有序)
湖之德清县令黄以贞自造大父府君行状徵余为冢上之
铭余以耄辞继捧币而进余益以䛕墓受金为嫌辞然以贞
请之益切或至于洒泣孰无父母也不觉为之感伤因返币
而叙之曰府君讳慧字志高黄氏广东连州人世居城南龙
津门上曾祖某祖某父粱宋大理评事母蒋氏府君凝重端
悫壹以诚遇人发言未尝弗践善货殖之道致家殷盛或侔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于素封然立心仁恕出内布帛权度如一不敢高下其手众
物骤贵辄杀直以平之人有奇穷不自振者具羞服以起之
虽释老氏其宫弊坏为之苴补严饰所费甚夥弗靳也岁序
之间又率循其教蒇法事设醮祠为民徼福其天性嗜善类
如此州里之人赖之一则曰宽厚长者黄君也二则曰宽厚
长者黄君也年七十又八不幸以元至正巳丑九月五日以
一疾不起上距所生之岁则宋咸淳壬申也卒后之明年庚
寅某月日葬于州西高良乡之原既而寇侵兆域堪舆家谓
不利复以某年月日改瘗小水山之阳礼也府君配文氏妇
德母仪皆有可称子男一人懋女二人归李某文某孙一人
即以贞明经脩行由阳山教官召试吏部选授今官阶升承
务郎以政事闻曾孙男二人某某昔者李文公习之自为其
租实录乞铭于昌黎韩公其言有曰先祖有美而不知不明
也知而不传不仁也后世论者未尝不美习之之孝今以贞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之行当无愧于习之特以余文非昌黎无以慰其请不能不
欿然也然虽徇孝孙之志发潜德之光尚可以人而废之乎
于是忘其鄙陋为序其事而造铭曰
以诚勤物其行孚于人也以善遗后其德参于天(叶)也孙枝
茷骫其进欲凌云也本根发舒硕大且蕃也无善不报皦皦
若朝皦也太史勒铭树之于墓门也
  题唐太宗哀册文后
天台詹君国器嗜古如嗜利近于汴梁市中购得褚豋善所
撰唐太宗哀册文一卷旧尝藏相台岳珂倦翁家后有北燕
乔篑成所题定为唐人书詹君既自识其左复请濂一言之
濂闻唐故事哀册国之大典也非职载笔至司钧衡者不敢
为之登善自贞观二十二年九月己亥为中书令二十三年
三月丁卯太宗不豫四月己亥幸翠微宫五月已已崩于含
风殿庚午奉大行御马舆还京师当是时豋善秉政中书缉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熙帝载者已九月哀册必属之盖无疑也此卷当为命槁之
第二故于二十三年下阙岁次已酉五月甲辰八字嗣皇帝
下不书治字家传缙云下无高祖配天一人有庆八字溯悲
风于长下阙术字然特其阙文耳徵之大诏令萝图琬琰集
文粹文苑诸书其更改又各有同异殆不能悉数也濂窃按
正史杂史咸谓太宗以八月庚寅日葬与大诏令等书并同
庚寅则八月之十八日也今独云庚子则是月之二十八日
不知何以有一旬之差将史误耶或藁本之笔讹也嗣皇帝
之名不书惧渎也其理固当太宗之崩既书二十六日已已
矣年月甲子初何足隐讳而悬空之耶尤有不可得而晓者
相去七百馀载其事不可臆度未可以遽言也若论字画当
为豋善所书豋善初师虞世南晚入右军之室故唐之能正
书者仅二十八人而豋善居三四之间此卷温润似虞其结
体则多法右军世之人徒见豋善所书或与薛稷类者遂疑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之殊不知先哲有兼人之才而其作字初不拘一体张㒹善
草书至其小楷极端谨有法传其学者唯颜真卿得之尔观豋
善者宜以是求之篑成虽号能鉴古其言似不足徵也国器
尚永宝之翰林学士金华宋濂题
  赠萧子所养亲还西昌序
天下之道唯孝与忠是谓秉彝万古攸同矧惟成均首善之
地风动四方罔不从化其居是职者其有不惕然自省者乎
昔阳成之为司业也立诸生馆下而诲之曰人之为学忠与
孝耳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明日谒城还养者二十人诸生
且尔况为其师者苟鹤发之亲在堂其心又将何如乎此余
于西昌萧君之事不能忘言也萧君名执字子所居武山之
西山形拔起如旌旗浩翠淋漓积自古初土沃而泉腴萧君
朝樵于白云之岑暮而言旋买鲜于溪过浊醪于东邻婆娑
起舞亲侧奉觞上寿亲既醉萧君亦微酡抃手歌曰武山崔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崔有云英英止武山如蓝川流不停止我奉我亲其乐莫与
京止乐兮乐兮我衣之翩我颜之赪止萧君之乐无日不然
若将终身焉会科目之兴有司强赴江西秋闱名在前列巳
而上南宫选授国子录所授经皆公侠家之子见萧君能古
文辞皆心服之业将成萧君独有不䂊色然人问其故辄潸
然堕泪曰吾亲发尽白矣胪气下上不自宁矣武山夜鹤晓
猿迟余归久矣于是走白丞相府其辞甚切吏㧦于文墨往
来参稽阅一岁而始报可萧君治行李将归激者曰萧君之
所见一何果哉抱卓荦之才当用才之时何不一试而归今
萧君之同官或拜御史或擢县令矣使萧君少忍须臾铜章
青绶岂不足以荣其亲哉赞善大夫宋濂曰是恶足以知萧
君萧君不忘孝于亲其有不忠于君者乎惟念成均为首善
之地故不敢冒爵禄以失菽水之驩尔不然是有愧阳城之
诸生矣尚何足以言萧君乎铜章青绶之荣子谓萧君他日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不为之乎激者无以对于是出酒饮萧君率同志赋诗一章
成则萧君为之欣然引满颓然就醉片帆西上抗手而别洪
武六年六月二十四日金华宋濂序
  庐陵刘徐生墓铭
翰林编脩官振唯奉 诏摄御史行县北藩舟溯黄河忽梦
内兄刘徐生相逢里中穫溪上脱冠命酒曰徐生与弟为结
发友恨输先着鞭耳其情驩甚及觉怅然兴怀赋楚辞一章
击楫而歌之暨还南京将写辞以寄或有告者曰徐生亡矣
唯不胜其悲居亡何徐生之父作书遗唯曰徐生相从至郢
者久遣归谒先茔竟溺景陵之深川越九日得尸又八日旅
殡郢城东子胥台下呜呼肺肝尽割裂矣老身将何以能存
耶自造权厝志一通幸请铭金华宋先生先生尝见徐生颇
爱焉当不靳于辞即弗靳徐生不死矣唯泣为余言余也不
敏无以塞其父之悲颇闻徐生曰记万言为文有奇气顷刻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风云变化雷舂雨泽有不可测度者而古今诗尤嘉人称为
诗伯州里器之谓庐陵有二俊其一唯也唯举进士河南第
一人八仕于朝徐生益自爱秘期久积而大振方岳重臣及
部使者咸遇以宾礼欲辟为属辞弗就见唯受经于余亦欲
负笈来相从今死矣岂直其父与唯之悲余亦为泣下沾襟
何也牛毛非不多而麟角独能专也呜呼生死之机伊谁执
之而颠倒若是耶呜呼徐生字子卿卒时实洪武八年三月
十日年二十有六耳曾祖某祖某父说以进士起家官承事
郎安陆府通判母萧氏妻曾氏二女皆在幼其父俟报政返
庐陵水礼之故乡且为立嗣呜呼徐生之卒为善者或
惧矣夫铭曰
将鬯而遏之茞不如薋方出而折之麟不如麛尔之生也不
幸绝类之已而已而大化之冥茫吾将尤谁
  莆阳王德晖先生文集序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给事中王寅敬伯诣濂玉堂之署殷勤请曰寅之伯父最乐翁
讳朝字德晖莆田人也其学出于同安尹陈公仁伯莆田之先
达有二陈焉一则仁伯一则国子丞众仲皆以文鸣于时实兄弟
也其学又出于南塘赵氏之孙秘书公伯炜秘书公二陈之外
主父也翁之所学渊源既正而其支流之相承遇奔石怒崖
则喷薄如雷霆及至演迤平旷则焕然成文若绮縠之乍舒
一翕一张类有物以司其柄者养之深而积之厚期大振于
时柰何其数之奇再试乡闱皆不利竟以布衣教授州里以
终遗文散落于兵燹十不存一寅惧其泯没而不传也求得
诗文若干首釐为十卷翁之友方君烔门人陈君虚中将刻
梓以传愿先生为之序濂受而读之诗则森严踔厉有苍渊
之色文多简古峭奥而其有馀不尽之意恒见于言表人能
玩绎之久方始得之其渊源有自诚如敬伯所言不宜以无
传颇求翁之致是者亦由其养气之充积学之宏乎盖翁家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甚贫或并日一炊每扬扬有喜色临财甚介毫发不苟取所
见一定屹如丘山力憾弗能动傥涉非义舁金遗之不迁也
唯游心古初思欲起圣贤而与之周旋故尝以止分为乐人
叩其自得则曰守阴之宅蹈阳之庭风行雨集金舂玉鸣庳
非吾窒崇岂我荣夷夷于于而独适其适不亦可乎呜呼翁
之所见若此其殆有德必有言者乎濂未冠辄授经学文于
乡先达若渊颖吴公立夫内翰柳公道传文献黄公晋卿皆
天下名士悉得供洒扫之役其渊源非不正也第以受资平
凡无以深诣而远到年周甲子而踰六龄犹不能自振视翁
之作不几于有愧哉虽然濂不能文而评文恐未有先之者
世之骫骳萎弱之文不脱埸屋之故态者反足以袭取高位
而翁卒终于布衣戴章甫衣逢掖者不知果有公议否乎濂
特徇敬伯之请妄置品评于篇端其有激也夫其有感也夫
  恭题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御赐文集后
洪武八年岁次乙卯春三月壬辰
皇帝御乾清宫召臣至问前御史中丞刘基何曰成行臣以
翌日对继问病势不革否还可自力至家否臣复具以闻时
基有霜露之疾 上悯其为开国旧勋特降手敕令起居
注郭传宣示之俾还山以便侍养然 圣衷犹念之弗置
于是延臣扣其详语毕 上步出宫门臣从后至丹墀
上忽顾内史张渊曰汝往取新刋文集一部赐学士宋濂臣
谨叩头谢渊引臣至典礼纪察司与司副李彬言纪臣氏名
于籍始颁受焉盖文集系御制凡三帙入梓虽讫尚秘藏禁
中当时受赐者唯太师李韩公善长中书右丞相胡惟庸与
臣为三人故内臣致谨之如是也臣仰惟
圣学高远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其发为 宸章丽日卿
云照临下土固非虮虱小臣赞咏所能尽至于宽仁峻德优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遇旧勋及宠异文学侍从之臣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
所可企及也臣抃蹈之馀故备书应对之语与获是
宠赐之由于篇末俟他日归田当造为彤笥饰以双金龙尊
阁于山中云是月三日癸已午时具官臣宋濂盥手谨记
  故奉训大夫佥提刑按察司事王府君墓志铭
濠梁王佐其先府君之殁越六年矣今奉工部主事杜君环
状来徵墓门之铭不觉为之怆然而悲盖当
皇上飞龙淮甸定鼎江表弓旌四出旁招俊又濂时应聘而
起擢典儒台而府君亦杖策辕门思以勋业自砥砺荐绅之
士多刮目礼之濂虽不泛与人交闻府君崇论谹议亦未尝
不倾耳而听及退每自愧自叹以为弗能及自后离合靡常
迨濂再召入禁林府君已作土中人载感畴昔铭欲不作可
乎按状府君讳谦字习古濠州定远人曾大父某大父某皆
肥遁丘园人号善士父子良敏给而多智定远令酷爱之俾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为书佐未几补吏尉司迁霍丘县以积劳升安礼府史达官
知其能辟为河南行省理问掾未命而终母蒋氏府君嗜读
书知彝伦大义习为声诗音节韵趣皆有法推择为定远县
吏出谋发虑皆中肯綮令长以宾礼遇之元季政乖豪杰并
起府君拊髀叹曰事急矣保宗族以拯黎民可也乃走颖毫
说其军帅曰民罹虐政不得已起为乱矣当思有以靖之虔
刘人以逞所谓如水益深如火益热者也无乃不可乎军帅
闻其言以为才交荐之擢万夫长五转至工部尚书非其所
好也当是时盗称名字者皆乌合之众散漫无统所经之处
唯务焚掠千里为荒墟府君察之度必无所成谓所亲曰区
区岂欲从戎哉奋不顾身出编虎须者志欲生烝民也今若
是犹鱼游釜中耳灶火已然尚自谓得计耶吾闻
真主已建都金陵宽仁爱人四方之民争引领望之不去祸
将及于是乘间挈家南渡府君之妇兄太师李韩公善长时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已在
上左右亟言之 召见于青龙殿与语大悦会新设执法
议理司方将选人以授遂 诏为执法官府君悉心详谳
务恊厥中人称为平允丹阳令白齐因公致罪当弃市府君
以情可矜恕敷奏 上前得贷死知应天府王子谦坐事
械系者久府君惜其材议从末减由是 上简注之深升
为中书员外郎转迁提刑按察司事阶奉训大夫府君巡行
郡县见贪墨民者必击去之唯恐弗亟馀则务存大体观
风宣化而已一日天大风昼晦 上下诏求直言府君历
述灾伤之病民竟为之罢徵俄得末疾家居者久之以洪武
三年四月二十七日卒于京城之寓舍寿五十又七以九年
二月日葬于某山之原娶李氏子男二人作曰骥先十八年
卒仲曰𣳇即来徵文者笃学好古凡法帖名画多能鉴定且
善虞世南书以材选充忠显校尉飞㷱卫千户所镇抚女二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人适鲁某孙志远高某孙男一人宁安府君躯干昂耸而容
貌润泽恂恂儒者也或共其论议辄掀眉吐气指方画圆衮
衮数千言不休临大事之际神采精紧毅然有不可夺之色
与人交愈久愈敬遇急难必蹈汤赴火授之若行事有过差
复面折不少恕性又慈惠凡贷泉布者不纳息弗能庚则皆
寘不问遇冻馁者如身受其病思辍粟帛济之乃巳其在戎
行专务以不杀为劝且导人辟兵之方赖以生者数百人至
于事亲尽孝奉意承颜唯恐毛发有违故乡邦尤称之咸曰
孝如王习古庶几无愧呜呼为士者内行脩于家外行有以
泽诸人可谓不负所志者矣铭曰
民吾同胞不幸乱离虔刘之何为我务生之海寓载清式簪
且缨正色立于庭我竭其诚呜呼唯行之腴契道之符不亟
不徐循序而详趋其亦有识之吉士也欤
  王宗器字说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王生琏字宗器其先大原人今家济南之长山器局沉凝而
学问精密洪武五年以易经举进士山东名列第三既上南
宫未试
皇上召见便殿亲命题赋诗诗成称旨擢史馆编脩赐以冠
服选入禁中文华堂肄业 诏翰林老臣为师同时而进
者凡十又七人 车驾时临策励之且取其文品评其优
劣日命光禄寺给膳羞酒浆每当食 青宫暨亲王迭
为之主而琏等侍饭于左右冬夏赐衣各一袭复有白金弓
矢鞍马之颁盖不一而足近又使琏摄御史廉察河南迨归
奏对益称旨 上悦谓近臣曰文华堂诸生如琏等者皆
朕异曰将相材也其期望之重如此琏尝从余学故来以字
辞为请予因序琏遭逢之盛于首而著命名制字之义于辞
琏能听之必上不负于
国恩下不负于所学矣辞曰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宗庙之器贵重实殊夏有四琏殷称六瑚周云八簋异名同
符其贵斯何珠玉为饰其重斯何盛以黍稷严奉明禋人鬼
是格惟端木氏才堪三卿文章外见以言语称汝器见许载
诸圣经今生既长局度纯亮发为辞章大河奔放器字琏名
父师所望出逢盛治讲学 禁中 天日照临以煦以
融以达其衷用廓其蒙学之茂矣川之流矣材之秀矣木之
脩矣蚤夜孜孜唯道是求矣豸冠巍峨巡行洛河贪夫夜逃
良士笑歌君子之为君子之多学无止功勿画斯善辟彼行
涂足不留践百里至千所见逾远志安于近行局一偏笙罔
为镛豆难充笾规模卑狭世则病旃德藏于身动无不彼瘚
用能周由体斯具生尚勖焉庶几不器
  题赵子昂临大令四帖
赵魏公留心字学甚勤羲献帖凡临数百过所以盛名充塞
四海者岂无其故哉后生小子朝学操觚暮辄欲擅书名者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可以一笑矣今观张唯编脩所藏临大令四帖耶书其末以
示解事者
  全室禅师像赞
笑隐之子晦机之孙具大福德足以荷担佛法證大智慧足
以摄伏魔军悟四喝三玄于弹指合千经万论于一门向上
关如涂毒鼓挝之必死杀活机类金刚剑触之则奔屡镇名
山教孚遐迩 诏升京刹名溢朝绅夙受记于灵山之会
今简知于 万乘之尊云汉昭回 天章锡和于全帙
宠恩优渥 玉音召对于紫宸屹中流之底柱转大地之
法轮信为十方禅林之所领袖而与右德同道同伦者耶
  墨鞠图赞
建安苏照为学子黄叔旸作墨鞠图侑之以竹石岂以其气
莭之相同欤禁林散吏宋濂为造赞曰
我本中黄铁为肺肠精神外章不自知形貌之黝欤绿竹猗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猗白石瑳瑳贞而匪阿斯为月下之友欤万色齐冥洞察物
情虽暗而明岂陶令沉昏而托之酒欤
宋学士文集卷第三十二 翰苑别集卷第二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