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二十四 翰苑续集卷之四
 恭题 御制文集后
臣闻有德者必有言盖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无非天
然之文不待勉强而后成譬犹大化流行融液通畅而万物
发舒各得生生之妙精神充衍无往不在故大舜作五弦之
歌汤为𥂐铭武王造起居之诫皆粲然成文此扬子云所谓
圣人之言炳若丹青也恭惟
皇帝陛下统御以来用人文化成天下 睿训谆复惟恐一
夫不获其所 天纵圣能形诸萹翰翰奎璧照耀层霄绚采
光被上下万象动色然而建中于民寤寐弗忘则有虞阜财
解愠之歌也夙夜脩省常如神明森列左右则汤武𥂐杅几
杖之铭也仁民爱物之心随感而见布于方策温润渊深统
贯乎斯道光芒气𦦨盖覆乎六合前圣后圣实异代而同符
也臣供奉词林幸日侍 几砚仰瞻 挥洒之际思若渊泉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顷刻之间烟云盈𥿄有长江大河一泻万里之势跪捧而观
殷彝周鼎未足喻其古也太山乔岳未足喻其高也风霆流
行未足喻其变化也盖由 天德粹纯无声色之好无游畋
耽乐之从聚精会神凝思至道形于心声同功造化非语言
形容之可尽也且当 万几之暇时 御翰墨多不留槁见
于侍臣之所录者得若干萹臣窃以为日星昭回于天下饰
万物苍生无不仰照
圣皇之文犹日星也是宜刻于文梓流布四海使见之者咸
获咏叹 文明之化熙熙皞皞相与率德励行以为忠孝之
归岂不盛哉于是敬录如上文与诗凡五卷续有制作复编
类为后集云翰林侍讲学士中顺大夫知 制诰同脩 国
史兼 太子赞善大夫臣宋濂拜手稽首谨书
 灵隐和尚复公禅师三会语序
无相居士坐清净室想清净观忽有沙门号曰昙锽合掌顶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礼而作言曰我师灵隐三坐道埸法音之震有如轰雷蛰虫
皆兴飞行自在各适恒性又如晨钟人正昏酣一闻音声飒
然惊觉同𫀆宗演及诸上首假觚翰力成文句身唯愿居士
开光明藏洞照篇端使信心者同入如来大华严海居士微
笑告沙门言尔师所演大乘正法当时闻者注耳熏心一切
缠结悉皆解脱既解脱已万法皆空何况于言尔等结集翰
墨假合毕竟大法果何所寄若谓出于翰墨之间湘竹兔毫
鱼胶松煤不能说法譬如石工手持锥凿凿彼崖石为菩萨
相首戴华冠面如满月涂以黄金间以五彩珍珠璎珞种种
具足尔意云何是真佛不沙门白言如是如是复告沙门当
观实相惟是像佛四体奇伟被服绚丽固无异者若比真佛
神通变化无量无边二者孰胜以此思惟佛身充满遍周沙
界岂同崖石拘碍方所况此文句才脱口吻即弟二义书之
简编去道逾远又如画师和丹抺黛经营想像貌师子王拳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毛旋螺利距削铁威棱气𦦨可怖可愕迫而视之■若飞动
尔意云何是师子不沙门白言如是如是复告沙门有像皆
假是师子相形模生狞踞视左右亦无异者若此于真奋迅
跳掷百兽尽伏二者孰劣以此思惟物唯真者方能动物寓
形缣素与木石等况此文句不见形声徒存其迹用之求道
如捕风影沙门当知法尚善权难齐一轨如求兔者必假于
蹄欲致鱼者定资于筌鱼兔既获筌蹄则弃法因言入言入
法空亦复如是是知汝师显说密说权说实说纵说横说无
非阐扬我佛如来弟一了义有能于此一句之中或四三句
或五六句乃至无句勿着色求勿着声求忽然悟入譬一切
众眇者能视跛者能履瘖者能言疾者能起其为沾丐胡可
喻云若执文句反为留碍沙门当知有物混然万有之宗不
依形色不堕断常入离出微内外体净众生迷惑无绳自缠
大觉世尊大含摄故大慈悯故别有正传曰思惟脩一念不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以为遭逢 盛际实千载一时乃录平日所赋并他著饯赠
之什共若干卷俾予题其首简予闻昔人论文有山林台阁
之异山林之文其气瑟缩而枯槁台阁之文其体绚丽而礼
瘦此无他所处之地不同而所托之兴有异也有立以粹然
之学位居柱史日趋 殿陛濡毫 螭拗回视山林不翅有
仙凡之隔故其见于辞者云锦张而春葩明钟𥲤奏而音律
谐体制正而局度严诚可以传诸当今而垂于久远者也如
予不敏年日以加文日以退视吾有立之进如水涌山出者
宁不愧哉然而有立善古文宏富充赡得作者之体不唯能
诗而已迩者执法刑曹处烦剧之务整暇而有馀不唯能文
辞而已其政事亦灼然有可称者异日振厥家声使金紫公
不专美于前予盖深有望于有立者也辄序以识之史官金
华宋某序
 书陈思礼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陈思礼字用和四明人世为士族思礼生七岁父德祥殁母
石氏誓以节自守夙夜励思礼以学遇之极严虽大雪没胫
必使挟册以往思礼或少懈辄对之泣曰尔父为名儒唯生
一子吾所以忍死鞠育者欲尔取法也今柰何背之思礼惶
惧却立若无从匿身俟毋怒稍解辄去篝灯诵书自是不至
夜分弗休毋年五十五病卒思礼被发狂号曰吾母何在吾
母何在母所以辛勤万状而弗释者为思礼也思礼加冠而
母不待养尚何以生为不如相从于九泉之下魂魄苟有知
犹可尽承事之礼不然纵寿百龄何益也乃操刃欲自刭家
人夺之环守至旦共譬解之曰尔死则母之祀绝矣母虽死
欲使母不死者移孝为忠以显扬之也思礼收涕谢之服阙
入郡庠从名师学明经期以科第起家见诸事功踰四三年
思礼二十四矣初母未死时为择配石氏至是欲成昏思礼
掩耳不荅其姻其友执其袂而群噪之思礼泣曰吾娶则诗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书之业芜矣即不芜何以自给不与市魁贾竖相逐弗可得
也他日何面目见吾母请缓之其师钟士懋持之益急曰尔
柰何失昏期也思礼不得巳泣从之合卺之夕思礼屡诵蓼
莪诗泣曰娶妇为养姑也吾母今不在宁不肝肠寸裂乎连
泣七日夜不辍见者哀矜焉思礼既娶后学功愈自策不敢
废洪武六年春 诏下郡国徵诸生思礼亦上名吏部已
而奉 旨入成均为弟子员试艺中选升上舍生先是思
礼既丧亲夙夜不忘乃以如在扁其堂袭封衍圣公孔君希
学为作隶古书之御史中丞诚意伯刘公基参知政事陶公
凯暨中朝士大夫皆有诗若文赠之云
史官曰予在词林思礼时同诸生入谒每言及父母其泪滂
然流予为恻然久之昔者李沆之父独生沆待之甚严或劝
之荅曰正以一子不可不尔也后沆卒为名臣石氏以一女
妇乃能忍哀茹苦而以严教子以节自誓以洁白终其身可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谓贞妇者矣思礼日夕兢愓惟恐有孤先志思欲以沆自勉
不亦孝子之情也哉是皆有系于名教人纪之重不可不书
也具列其事于篇
  上虞县重脩柯韩二闸碑
上虞有湖名夏盖延袤一百馀里县东北众水经上妃白马
二陂汇于湖酾为三十六渠支分络联以达于田凡溉一十
三万亩有畸渠之下流建二石闸视时溢乾而畜泄之岁恒
无凶者近代农官失政畚土成塍取给一朝不旋踵而圯傍
县亡赖男子当旱暵时又夜半决防以去然湖并于海卤水
或乘湖入善祸稼旧尝造堤捍其冲潮汐齧蚀至是亦暴溃
民憧憧告病矣乃洪武四年冬临淮唐侯铎自殿中侍御史
出守会稽上虞会稽属县人士群走白侯侯愀然弗宁行海
上视决堤与民共约度田以会粟因口以赋庸凿石为堤自
莲花池至纂风合万有三千尺始与故石堤属侯斩牲飨海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神已登民谓曰堤幸成二闸无难者会侯
召入为卿奉常遂命僚属集事其柯家闸广二十有四尺深
如广之数而羸其一先筑土树橛栉比星攒度久且不坏方
敷以石两翼四隅咸敛甃如法中峙石楹左右皆有副锲坎
陷版以为纵闭复随土形崇卑疏级为五以泻水上架石梁
以便行者橛以章计者九百八十有五灰以斛量者三百六
十又四石以丈数者七百三十有八匠以日考者一千三百
其韩家闸广减前闸之半深比广倍之石楹唯二级道则减
其一仍冠以石梁馀皆同其工物视前匠损四百石损五百
灰损六十八橛损二百八十五始事洪武甲寅秋七月讫工
于冬十有二月此其大凡也有道浮屠雷峰净昱乃具事状
介太史氏朱君右徵濂文记其成予闻成周之时稻人掌稼
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
浍泻水其为法甚备其为利至久也然而沟浍之属所可考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者其深广自四尺至八尺或至于寻仞各二先王岂不知害
地而废稼以为不若是则水性失其常溢则有溺患乾则禾
将菑矣古制不可复见有能设潴防以惠民者得不谓之贤
哉昔者曾文定公之为齐州州城西北有湖疏为水门遇流
潦暴集则取荆苇为蔽纳土于门以防外水之入公为易之
以石其深八十尺广三十尺视水高下而闭纵之而禁障宣
通皆得其节人无后虞今唐侯之为闸也其事与之颇相类
世言古今人不能相及果足信之欤是可书已相其成者通
判府事吴敬知县张翼营度督视不惮劳勚者主簿史文郁
也司其出内则邑大姓徐某余某法宜牵联得书海堤别自
有记兹可略云丝之以诗曰
维夏盖湖百川所潴在彼海邦其一酾为通渠行水委蛇溉
稻与粳其二制水有闸因时辟阖其法孔臧其三农政斯缺
恶壤为堨水失厥防其四侃侃唐侯爰𧫎爰诹中心䀌伤其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五曰是弗脩民焉有秋敢视为常其六乃登乃属乃谋乃告
乃辑其长其七亩会其粟工来以族筮日奏功其八琢石于
山树橛于湾以楗以梁其九决塞有关既坚且完若首有肮
其十昔何怒突今乃顺则弗堕我彊其十一行彼赤日清流
潏潏黄茂芁芁其十二食为民天非稼无年民用卒爽其十
三伊谁我怜五马翩翩朱衣葱珩其十四成周之制有沟有
遂经画维良其十五古法浸废河渠兴利其效则章其十六
汉吏曰循惠孚烝民唯此之蘉其十七矧乎钜津北枕海滨
泽被五乡其十八侯治之棘行庞心恻不翅父兄其十九越
石可泐越川可竭侯功勿忘其二十
  元故方府君墓碣铭有序
府君讳应元字长卿姓方氏其先居河南自东汉司马府长
史河南尹纮始迁歙隋开皇间纮之后泉州长史叔达又迁
莆田之方山唐天宝中叔达之后华又迁游洋之大房宋某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年末华之后皇祐进士中奉大夫知梅州次彭又迁长寿峰
之下某年初次彭曾孙淳熙进士朝请大夫直宝谟阁大理
少卿铨又迁郡东卿月坊即今方壶巷也铨生嘉泰进士朝
奉大夫直焕章阁广东经略安抚使淙淙生脩职郎龙溪县
主簿栻栻生主管机宜文字寓孙府君之祖也父塾翁母朱
氏迪功郎端溪县主簿洸之孙女府君未逾弱龄考妣先后
沦谢独侍大父与二弟俱破屋倾欹风雨中朝齑暮盐或不
能以自给不得已出从吏及大父殁凡四丧未举府君黜衣
杀食以襄大事服除中书左丞乌古孙良桢时为泉州推官
器府君之材命为刑曹史尽心狱事唯恐情弗丽法有乖中
典每蹙頞弗宁豫章二贾竖衔人与之仇欲以伪造钞诬之
府君斥曰讯狱当两造具备人柰何受尔诬祸将不测矣一
听一不听听者免不听者果抵罪死寻为南安县芦溪巡徼
吏徼民毒溪以渔人饮溪流多误死巡检刘万松雅敬府君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命撰文以谕之府君操觚立就言毒溪不仁者三读者韪之
积以年劳当升吏于县一旦竟弃去弗顾拊髀叹曰吾为吏
巳失身发将种种尚奔走不止邪乃使其冢子从前进士方
遂初郑献可游画夜程督不少懈见为奕戏怒而投诸江曰
此牧猪奴事尔柰何效之遂能坚苦自立不知有寒暑会部
使者行县试士于学其名辄先登府君喜曰此殆发轫耳他
时幸尔擢一第而归吾死当暝目吾先世以进士起家者六
十一人登仕籍者百又四人独吾遭家多难不能继前志一
念及兹毛发皆上立尔宜勖之府君性纯悫孝友天至言及
父母未尝不呜咽流涕事仲父如父抚二弟应珠应隆如子
应隆无嗣以介子后之而均析其田庐外舅黄若琳外姑朱
氏仅生一女归府君无为主后者府君迎养于家并奉其四
世神主且遗命世祀之冬月蚤作有一夫号而前讯之则曰
我畸穷夫也行冻死道涂矣府君解衣衣之立春鞭土牛聚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观者如堵墙隶人执扑疾驱众皆辟易一儿仆于地人争践
之府君力以身捍蔽抱儿归其父时冢子尚幼是夕出遇奔
马急趋蹶道中马跃而过无毫毛损伤或以为救儿之报府
君不嗜酒唯好啜苦茗爱艺兰蕙花当其含葩弄馨终日玩
之至忘寝食视世之升沉事泊如也寿六十有九以至正癸
卯正月 卒于家其年六月 于城西筱塘山之原
配黄氏先 年卒合祔焉冢子曰槐生明经善属文今为
郡府学者师介子曰桐生即出后应隆者先六年卒孙男三
文煜文炯文烜女三濂闻方氏皆出于方仙君储之后储盖
纮之胤也其庙今犹在歙故歙睦㜈越之间多方氏方氏多
有显人而居闽者为尤著闽自梅州之父赠朝议大夫泳叔
父诸王宫教授洞俱以诗赋有名天禧间同建义塾于虎蹲
冈以教四方学者如陈秀公曾宣靖公夏文庄公皆自远而
来塾中相继登第者十又七人方氏孙子亦七世联科积笏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满床而光禄卿偕其勋名尤著登载史册天之报施者可谓
侈矣府君有志而无命虽不能享有禄爵以绍其先烈然其
秉心仁恕无亏士行又能训子使勿坠其家学是亦为政岂
必纡青拖紫而后为荣哉法当铭铭曰
眷彼闽邦族大而庞厥氏维方以经为田薅治既坚岁乃有
年大衣䄡如有印累累尧行舜趋功烈之凝彤管是登有鍧
厥声君起继之将蹑其为柰数之奇孰恤我艰俛首汗颜刀
笔之间位虽孔卑仁或可推亦遂我私狱有重轻稽法缘情
唯中则贞有书传家可趋而污喟然兴嗟白发被肩所冀后
贤是琢是镌我爵之荣非紫非青荣在六经或穷或通繄命
之钟孰强其逢胤子之奇能契父期其文陆离岂惟文哉生
事死哀执德不回古称望宗书诗是崇匪专勋庸继继绳绳
衍之益弘将自此升筱唐之原淑气盘盘松柏丸丸太史著
文碣于墓门以播清芬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有序)
人子于亲孰忍死之哉所以不死之者论著善行使为法于
后嗣也斯墓石勒铭之所由始欤莆田林夫人既殁其子熙
因比部主事林士衡持状来徵文濂虽不敏宁不一操觚以
慰孝子之情也欤夫人讳道外林氏其姓也唐邵州刺史蕴
之后其先居莆田之朱仓至五世祖彦高始别迁郡城之南
曾大父少伟宋迪功郎仙游县主簿父节元仙游县典史母
陈氏夫人性柔惠一动一言皆不违绳尺年十四而孤而三
弟傫然也夫人蚤作为栉总之又从而饮食之母氏为之悦
十九归同郡忠门靖逸处士陈君高奉尊章以礼处先后以
和族姻媪御莫不赞喜凡主馈非精糳弗敢进烝尝宾燕悉
中条序必洁必礼尤不能自暇逸箕帚烹饪之事咸亲涖之
时挟媵人莳园葵畜鸡豚唯恐有不及所获殽羞上诸耇长
已则食淡虽不至饫弗恤也舅姑殁执丧如礼卜葬壸山中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崖路陟绝岁一展省春秋已高不惮往林氏六世大墓在县
之文赋里宰木相望每值暮春躬持象钱寓马焚祭之祭毕
涕泗交流曰予弟及诸姊妹皆亡矣林氏且无后今廑存者
唯老身尔自度筋枯力殚何能久在人世即百岁后子孙有
能祭吾家之先者乎复泣告其族子某书院山长履曰我父
粗有不腆之田赋其入犹可供粢盛尔幸为主之毋使林氏
为若敖氏之馁鬼也其忠厚恻怛之意油然见于言外闻者
哀伤焉夫人生四男子长焰漳州路儒学录前卒次即煇炜
熙皆能文煇炜出后诸父熙连江县学教谕女二一为比丘
尼一适苏隆祖孙男四奎习科举学没于兵璧以诗经试铨
曹擢为景州吴桥县主簿阶将仕郎归居尚幼孙女三曾孙
男一钦夫人晚遭世难忠门居弟既于兵燹而食贫特甚夫
人能自安且曰贫乃士之常何愠也寿七十七以洪武六年
闰十一月辛卯卒于壶山寓舍钦实承重熙扶携为位哭吊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者无不尽哀七年十一月某甲子合夫兆其地在南力里
亦崙之原礼也自袭敛逮于窀穸其经费实炜终其事云濂
闻阀阅之家其风气之所渐渍虽子女子亦有度越于人者
此无他书诗之泽浃髓沦肌愈远而愈不忘也有若夫人其
奉上也孝其遇下也惠其律已也俭其涖事也勤且惕然于
春雨秋霜之惨终身而不衰可不为女中之师乎铭以昭之
庶以惇彝伦也铭曰
有𡠾夫人葆醇熙只芙蓉为冠佩兰蕤只阃内之政饰且治
只上严孝敬下则慈只出门聘望冢累累只宰木成林动凉
飔只霜露之感我其悽只孰知衰暮穷以羁只乐夫天命恒
自持只观化而归亦奚悲只赤崙之原南力墟只骏发幽潜
勒贞辞只后千百载以为期只
  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记
莆田县东二十里有山曰榖城冈峦秀拔林樾苍润其下汇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为巨浸号国清湖在昔盛时一望杳渺无际而波涛吞吐于
风日云月之间真胜绝之境也唐忠臣邵州刺史林蕴之裔
大理评事某始自长城徙居湖上五传为睦庵府君格以积
庆力本造家又再传为承奉郎国钧其族寖大承奉府君于
艾轩文节公光朝为诸父行乃建义斋于东井命艾轩为之
师倡明道德性命之旨遐迩生徒云赴川臻唯恐或后东井
之学遂闻于天下林氏子若孙亦世擢进士第克守诗礼之
训弥久而弥光其先祠旧在浣锦社者盖以睦庵为之宗睦
庵三子长曰讳某府君名鼻头房次曰讳旃府君名追远房
次曰讳迁府君名白沙房至今垂十五世二百人之多皆三
房之后也于是列为神版者五高四尺博一尺有八寸下设
趺座用粉涂而玄书之其版中起于大理祖父逮睦庵三子
而止左右则追远西则白沙东则鼻头凡三房之后其物故
者辄升名其间当日南至群族相帅合祭其小宗有事于四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世别各行之于家岁旦则展谒举序拜之礼若冠若昏若宦
学出入悉于此而告焉讳迁府君九世孙比部主事衡患祠
之规制庳狭不足以交神明乃与从子厚谋共白于宗长伯
济而改图之即大理故宅之基建屋三楹间敞以外门俾族
之贤者司其启闭经始于元至正戊戌冬十二月壬寅讫功
于 皇洪武庚戌冬十一月某甲子群族皆出泉布来助
而曰曾恐曰宝曰天禧者为多相地计功终始其役则维卿
之力也初睦庵在宋初时已置祭田自后累增至于二千亩
有奇故烝尝之礼视他族为特礼元季乱离始不能以自守
衡大惧族散宗堙无所系属既汲汲先祠之建复徵濂文以
昭示于后呜呼先王之时立宗法以统其属定庙制以严其
分制有降杀毫发之莫踰宗有大小条序之不紊所以维持
人心匡扶治道者其事至详且密也逮乎后世经残教弛漫
焉而弗之讲曾未四三传已藐若秦越之相视当是时也有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能以义起礼因祀事而崇考敬虽于古者未能尽合宁不为
君子之所取乎此濂于衡之请不敢固辞而亟称之也濂闻
莆阳多名族冠衣济济读书之声相闻贵名检而贱浮侈以
此见艾轩之教浃人之深而承奉府君建学之功及今犹未
泯泯孰谓贤者之泽不悠且长哉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三房之嗣人尚思勖焉可也衡字士衡通经而有文为名进
士云
  元故延平路总管项君墓志铭(有序)
处之丽水有文学政事之儒曰项君讳棣孙字子华幼归业
郡庠终曰掩扉习读不复踰户限时沉然若有思纵出亦暗
诵中涂口作噞喁势殊不能自觉也及冠用荐者为本州青
田县学教谕天历庚午遂擢进士第授同知奉化州事阶承
事郎调福州路总管府推官改兴化路莆田县尹转知福清
州事丁内艰不赴寻提举泉州市舶司事秩满而归摄乡郡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贰守累阶奉直大夫同知延平路总管府事会朝廷遣重臣
李国凤经略江南承制升君为本路总管兼防禦事岁馀即
致其政隐青田之万藏山以至正丙午八月十九日卒于家
享年七十又一矣君在奉化时州之女妇岁以四月八日群
聚大伽蓝饭僧诵佛书以求利益动以数千计君以其男女
无别有伤治体揭其事康衢禁制之在福州时有海贾林氏
尝驾大舶行诸番间舶上列旗帜设金鼓以备不虞仇家诬
其为乱事上廉访使者竟簿录其家君为白之活者数百人
周生用左道惑众日以烹炼金石为事愚氓无识指为周神
仙生藉是出入官署莫敢何问君叱缚之坐以罪且焚其书
谯楼火役钜事殷连年不克就君至召豪右谓曰台门旅树
古之制也尔等有阖庐以居坐视师帅于上而弗遑恤岂人
情也哉皆来赴功不日而告成在莆田时俗悍而少恩或有
忿争辄扼儿童吭而毙之持牒诉县多陷人于辟君登耆艾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于庭谕以父子天性绵延数百言于是更相戒曰是为推官
而用法不阿者慎毋轻犯其风顿苹在泉州时适丁岁俭道
殣相望防禦卒出掠乡落或至杀人君知事且急往白郡守
契玉立共捐俸倡大商入金易粟振之一郡获宁至正癸巳
福安罗源古田诸县奸民林君样等啸众为变招江西妖人
数万围福州闽海廉访使郭兴祖檄君集温陵兴化二郡义
兵为援君部署有法分数不紊帅之渡江与延平建宁兵会
城中闻之士气百倍盗恐腹背受敌中夜遁去其摄二守时
青田寇吴德祥鼓三魁五社民蟠㩀险阻官兵往往失利君
与大帅谋高城深濠极力备禦仍命其婿祝彦方直抵窟穴
历谕之以福祸德祥感悦归所执县尹叶伯颜县尉薛彻彻
秃诣大府以降君为政简易一以爱民为本未尝求赫赫之
名至于忠义大节持之益力唯恐或失之君子称焉君之曾
祖某祖某皆不仕父祥奉化州吏目以君贵封某郎丽水县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尹母陶氏封宜人配吴氏子男子五人存诚秉礼遵道率性
逢原存诚秉礼率性皆先后君卒子女子四人长婿即彦方
次归吴济二未行孙男六人浩汉潜牧敏孜女一人君卒之
明年实吴元年丁未十又一月某日葬君青田呜鹤乡文龙
原从先兆也后八年其甥祝金生惧君行事日就泯泯不
胜凯风寒泉之思乃奉叔舅遵道命来徵墓上之铭予闻福
乃百顺之名宰化权者其施之于人甚吝也有如项君以进
士起家历仕县若州虽其末年数经兵乱卒能动与吉会优
𥙿康乐以考终其身天之锡君盖厚矣况有仁政以泽民词
章以垂后实应铭法予虽不及接君遂按繁昌令赵叔怀之
状而件系之且为铭曰智之营营才之轰轰孰能与福争矧
文足以致荣政足以发声宜鬯而亨文龙之垌有松列旌马
鬣其形过者必式知为项君之茔
  周贤母传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周母王氏名妙贞括人祖德润父思齐辟为州县吏生十龄
见父有戚容问曰家业幸粗给大人当开口笑乐何乃自郁
郁邪父曰此事非尔女子所知吾所掌狱案死者欲生之不
可得故弗悦尔王氏曰名教自有乐地何不弃之复温绎书
诗邪父曰不意女子能发斯言吾之意正如此耳即日揖上
官去人贤之濒嫁父欲厚其装环珥鞶帨之属无所不饰王
氏视之澹如出示二女弟恣其所取既归事君舅君姑尽礼
处娣姒之间恒欣欣然或主中馈身先之不专役媵人邻有
寒饿及丧祸辄周其急岁壬寅山寇作避地鲁峰颠恶少年
欲来侵掠王氏侦得实遣人擿其奸盗惊而溃其母项因世
乱来依极力奉之以悦豫其心王氏尝婴疾众医束手谓不
疗忽梦老父与易气及觉气腾腾从顶升挟日绝粒不食已
而复梦气来复疾顿瘳识者谓为神助云其夫则周世英生
男女各二女皆有所归男曰荃曰茂茂有文学政事出仕矣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王氏年今七十云
金华宋濂曰予尝从史官之后遇人有善者必谨书之将以
诱民衷而树世防也有如周母能成父志推孝于尊章出其
馀智亦足破雀鼠辈之奸其中必有大过人者矣于戏贤哉
贤而得书亦春秋之法也
宋学士文集卷第二十四 翰苑续集卷之四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