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十九 銮坡集卷第九
恊晨中寥辞一首
鬼谷仙人画列禦寇御风图以献其师四十二代天师真人
真人号冲虚子而唐封禦寇之号实曰冲虚此其图之所以
作欤濂窃观之髯松奋张有风泠泠然起于其中霞光发舒
闪铄无定禦寇方乘飙回旋龙裳鸾带凌乱不可止遥见神
山隐起大瀛海上旭日一点如火海涛喷薄迎之溅沬而舞
珠景物辽夐令人情尘销霣直超鸿濛间呜呼仙人之画奇
绝矣盖以媲真人非果在于禦寇也真人或飞神上谒太清
排空驭气靡所不之将真人之似禦寇乎抑禦寇之同真人
乎是未可知也濂因造恊晨中寥辞一篇真人或咏于渊精
之区九都众真当有弹八琼太璈耒和之者庶几后天而终
可以凋三光者乎至若禦寇寓言旬有五日而后反者微旨
巳备见其书兹可略云辞曰
恊晨中寥辞一首
鬼谷仙人画列禦寇御风图以献其师四十二代天师真人
真人号冲虚子而唐封禦寇之号实曰冲虚此其图之所以
作欤濂窃观之髯松奋张有风泠泠然起于其中霞光发舒
闪铄无定禦寇方乘飙回旋龙裳鸾带凌乱不可止遥见神
山隐起大瀛海上旭日一点如火海涛喷薄迎之溅沬而舞
珠景物辽夐令人情尘销霣直超鸿濛间呜呼仙人之画奇
绝矣盖以媲真人非果在于禦寇也真人或飞神上谒太清
排空驭气靡所不之将真人之似禦寇乎抑禦寇之同真人
乎是未可知也濂因造恊晨中寥辞一篇真人或咏于渊精
之区九都众真当有弹八琼太璈耒和之者庶几后天而终
可以凋三光者乎至若禦寇寓言旬有五日而后反者微旨
巳备见其书兹可略云辞曰
卷十九 第 1b 页
帝青洞真阳太飙恒郁敷凝神歘上征行与灏气俱飞轮入
溟涬九光开翠荂腰佩白琥囊吻荐紫琳腴曲龙有丈人持
节下明都㖟以八辰秘摄御万象初陟彼方文台大招许琼
晖廓落黄演气阳堂明梵枢开明戊已功玄契曲晨机羲娥
俯倒景流光驻熙夷灵集动千载视之若斯须稽首方诸君
同餐燕胎芝请授长生箓浩劫以为期
予老矣诸书皆忘去此卷虽久留斋中不克题就今日退
朝稍早逍遥禁林凉飔飘飘然吹衣神情爽朗有若凭虚
而行歌天上遂濡毫赋此他日炼丹仙华山中九转功成
当与冲虚神游八极握手一笑何翅三千年也
冲虚室铭
冲虚二言乃玄门之关键道学之符徵也嗣天师张公取以
自号复名其斋居金华宋濂为掇其义而为之铭铭曰
惟其冲足以全玄黄之功惟其虚可以干造化之枢盖和以
溟涬九光开翠荂腰佩白琥囊吻荐紫琳腴曲龙有丈人持
节下明都㖟以八辰秘摄御万象初陟彼方文台大招许琼
晖廓落黄演气阳堂明梵枢开明戊已功玄契曲晨机羲娥
俯倒景流光驻熙夷灵集动千载视之若斯须稽首方诸君
同餐燕胎芝请授长生箓浩劫以为期
予老矣诸书皆忘去此卷虽久留斋中不克题就今日退
朝稍早逍遥禁林凉飔飘飘然吹衣神情爽朗有若凭虚
而行歌天上遂濡毫赋此他日炼丹仙华山中九转功成
当与冲虚神游八极握手一笑何翅三千年也
冲虚室铭
冲虚二言乃玄门之关键道学之符徵也嗣天师张公取以
自号复名其斋居金华宋濂为掇其义而为之铭铭曰
惟其冲足以全玄黄之功惟其虚可以干造化之枢盖和以
卷十九 第 2a 页
盎于四体而空以涵夫中腴壹吻契乎自然曾弗爽于无为
迎于先而不见其合推于后而不见其离虽恍惚其有物竟
孰探其几微彼专气如伏雌抱一若婴儿以大道之难言姑
假象而示斯神明之胄为世玄师约万言之喉衿贯一理之
妙机琼台小史执笔受书掇三洞之隐文请揭之于座隅
题金书法华经后
右金书法华经七卷乃一军校破燕都时所获欲焚经取金
以资日用其第七卷巳燬军校之父愀然弗宁遽持前六卷
售于铁塔禅师禅师倾衣盂酬之未几高丽蔡洪司丞匍匐
求观观已潸然泣曰此洪所书以报父母之恩者也戎马纷
纭逃难解散岂意于此重见之禅师益神异其事乃粉黄金
为泥介旧友穆庵康公请补书其亡予既书巳合爪言曰是
经在处天龙护持将燬而弗之燬垂亡而弗之亡此何以故
盖将放如来之慧光破众生之重昏也虽然经之功德不系
迎于先而不见其合推于后而不见其离虽恍惚其有物竟
孰探其几微彼专气如伏雌抱一若婴儿以大道之难言姑
假象而示斯神明之胄为世玄师约万言之喉衿贯一理之
妙机琼台小史执笔受书掇三洞之隐文请揭之于座隅
题金书法华经后
右金书法华经七卷乃一军校破燕都时所获欲焚经取金
以资日用其第七卷巳燬军校之父愀然弗宁遽持前六卷
售于铁塔禅师禅师倾衣盂酬之未几高丽蔡洪司丞匍匐
求观观已潸然泣曰此洪所书以报父母之恩者也戎马纷
纭逃难解散岂意于此重见之禅师益神异其事乃粉黄金
为泥介旧友穆庵康公请补书其亡予既书巳合爪言曰是
经在处天龙护持将燬而弗之燬垂亡而弗之亡此何以故
盖将放如来之慧光破众生之重昏也虽然经之功德不系
卷十九 第 2b 页
有无洞照十方初无一字火不能𤋲金不能书一涉有为即
第二义学佛之士又当于此而参之也禅师名善庆号云房
古林茂公之法嗣年己八十纯实无伪行旧主正觉禅师院
今退栖蒋山之西庵云洪武癸丑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冬至
翰林侍讲学士金华宋濂记
瑶芳楼记
瑶芳楼者常孰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瑶芳者何古桐琴之
名子贤以重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然如出金石如闻
鸾凤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则以谓
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之迎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张
建封之燕子谓其兴新怀也其失也靡韩建之齐云谓其凌
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其非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
琴也其孰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而列图书于中当风物
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出世外子贤棕冠鹤氅自函道
第二义学佛之士又当于此而参之也禅师名善庆号云房
古林茂公之法嗣年己八十纯实无伪行旧主正觉禅师院
今退栖蒋山之西庵云洪武癸丑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冬至
翰林侍讲学士金华宋濂记
瑶芳楼记
瑶芳楼者常孰虞君子贤燕居之所也瑶芳者何古桐琴之
名子贤以重购得之间一抚弄其声翏翏然如出金石如闻
鸾凤鸣如与仙人剑客共语于千载之上子贤乐焉则以谓
世之名楼者众矣高骈之迎仙谓其溯遐情也其失也诞张
建封之燕子谓其兴新怀也其失也靡韩建之齐云谓其凌
高清也其失也侈吾皆弗敢蹈其非欲专斯楼之美者舍斯
琴也其孰能当之遂以瑶芳名其楼而列图书于中当风物
清朗白月独照神情遐冲夐出世外子贤棕冠鹤氅自函道
卷十九 第 3a 页
而升复取琴鼓一再行久之演而为紫琳之操其辞曰有坚
者石中含精矣其白如肪烨有瑛矣五音繁会锵然而鸣矣
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赓之曰艳质兮非华阳卉兮非奢
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巳相视而笑金华宋濂
闻其事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
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以揫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
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
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
未必为无所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
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
之发舒或悬崖邃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阖辟阳阴
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
惬心而溢耳太和融浃内外无间有不翅听子贤之琴于兹
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
者石中含精矣其白如肪烨有瑛矣五音繁会锵然而鸣矣
客有与子贤同志者从而赓之曰艳质兮非华阳卉兮非奢
折秋馨兮遗所思望美人兮天涯歌巳相视而笑金华宋濂
闻其事唶曰古之人好楼居者岂欲夸靡丽而为荣观哉盖
临阴幽之室则其情敛以揫处阳明之居则其情畅以舒随
境而迁因物而著其亦人理之常者乎况夫宫角之相参羽
徵之互奏禁其忿欲之邪宣以中和之正其于学问之功又
未必为无所助所以先生长者无故不去之盖有以也虽然
君子盖不物于物不物于物则凡纷然而来前者皆吾性情
之发舒或悬崖邃壑或平墅旷林虽非层构可以阖辟阳阴
而清风徐来万籁皆动曲涧流泉复助之为声势五音泠然
惬心而溢耳太和融浃内外无间有不翅听子贤之琴于兹
楼之上矣此无他达人大观无地不为楼无声不为琴也苟
卷十九 第 3b 页
局滞于一室之间适其意则有之而蹈道则未也有若子贤
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子贤博雅好古绝
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䔍于士行而尤
孝其亲云
佛性圆辩禅师净慈顺公𨒫川瘗塔碑铭(有序)
濂自幼至壮饱阅三藏诸文粗识世雄氏所以见性明心之
旨及游仕中外颇以文辞为佛事由是南北大浮屠其顺世
而去者多以塔上之铭为属衰迟之馀诸习皆空凡他有所
请辄峻拒而不为独于铺叙悟缘评骘梵行每若不敢后者
盖欲表般若之胜因启众生之正信也有如佛性圆辨禅师
者濂安得而不铭诸按其嗣法第子行圆所造年谱师讳智
顺字逆川温之瑞安陈氏子也有翁媪精脩白业既没莲华
现门屏间师之大父母也翁生道羡娶娄氏屡至哭子其情
不胜哀乃塑智者大师像事之一夕梦僧顶有圆光逆江流
盖学道而有所得者故濂敢以是说告之子贤博雅好古绝
出流俗之上吾友杨君廉夫极称其为人谓䔍于士行而尤
孝其亲云
佛性圆辩禅师净慈顺公𨒫川瘗塔碑铭(有序)
濂自幼至壮饱阅三藏诸文粗识世雄氏所以见性明心之
旨及游仕中外颇以文辞为佛事由是南北大浮屠其顺世
而去者多以塔上之铭为属衰迟之馀诸习皆空凡他有所
请辄峻拒而不为独于铺叙悟缘评骘梵行每若不敢后者
盖欲表般若之胜因启众生之正信也有如佛性圆辨禅师
者濂安得而不铭诸按其嗣法第子行圆所造年谱师讳智
顺字逆川温之瑞安陈氏子也有翁媪精脩白业既没莲华
现门屏间师之大父母也翁生道羡娶娄氏屡至哭子其情
不胜哀乃塑智者大师像事之一夕梦僧顶有圆光逆江流
卷十九 第 4a 页
而上招娄氏谓曰吾当为汝之子及窹而有娠师既生美质
夙成年五岁即从季父学季父引生徒渡溪抵萃墅师力欲
相随季父怒麾之还已而溪暴涨季父生徒皆溺死然自少
不喜畜发翛然有尘外趣娄氏弗能留七岁俾依仲父慧光
于崇兴精舍稍长受具戒于天宁禅院其父亦乐脩净观俄
离俗同居精舍中精舍将圯师即恊众力葺之时年甫十八
君子固知其为适用之材暨习法华经历三月通诵其文慧
光尤器之使出游永嘉无相院觉源 法师爱师俊朗挽其
为嗣会横云岳法师大弘三观十乘之旨于水心法明寺师
往而受其说众推为上首居亡何走雁山双峰不契所言复
走千佛寺毒海清法师方开演长出御讲请师为纲维之职
轨范为之肃然毒海入寂师感世相无常叹曰义学虽益多
闻难禦生死即禦生死舍自性将奚明哉遂更衣入禅复走
闽之天宝山参铁关枢公公圆悟八世孙也授师以心要遵
夙成年五岁即从季父学季父引生徒渡溪抵萃墅师力欲
相随季父怒麾之还已而溪暴涨季父生徒皆溺死然自少
不喜畜发翛然有尘外趣娄氏弗能留七岁俾依仲父慧光
于崇兴精舍稍长受具戒于天宁禅院其父亦乐脩净观俄
离俗同居精舍中精舍将圯师即恊众力葺之时年甫十八
君子固知其为适用之材暨习法华经历三月通诵其文慧
光尤器之使出游永嘉无相院觉源 法师爱师俊朗挽其
为嗣会横云岳法师大弘三观十乘之旨于水心法明寺师
往而受其说众推为上首居亡何走雁山双峰不契所言复
走千佛寺毒海清法师方开演长出御讲请师为纲维之职
轨范为之肃然毒海入寂师感世相无常叹曰义学虽益多
闻难禦生死即禦生死舍自性将奚明哉遂更衣入禅复走
闽之天宝山参铁关枢公公圆悟八世孙也授师以心要遵
卷十九 第 4b 页
而行之似有阶渐欲依公而住公叱曰丈夫不于大丛林与
人相颉颃局此蠡壳中邪拂袖而入师下旦过寮潸然而泣
或悯之慰曰善知识门庭高峻拒之即进之也公闻其事笑
曰吾知其为法器姑相试尔乃廷入僧堂中师壁立万仞无
所回挠虽昼夜明暗亦不能辨踰月因如厕便旋睹中园匏
瓜触发妙机四体轻清如新浴出室一一毛孔皆出光明目
前大地倏尔平沈喜幸之极亟上方丈求證适公入府城师
不往见水滨林下放旷自如巳而历抵诸师皆不合又闻千
岩长禅师鸣道乌伤伏龙山师往叩之其所酬应者皆涉理
路飘然东归燃指作发愿文细书于绅必欲见道乃巳复自
念非公不足依荐走闽中见焉公偶出游遥见师喜曰我子
今来也越翼日师举所悟求證公曰此第入门耳最上一乘
则邈在万里之外也乃嘱之曰汝可悉弃前解专于参提上
致力则将自入阃奥矣师从公言踰五阅月一日将晚参拟
人相颉颃局此蠡壳中邪拂袖而入师下旦过寮潸然而泣
或悯之慰曰善知识门庭高峻拒之即进之也公闻其事笑
曰吾知其为法器姑相试尔乃廷入僧堂中师壁立万仞无
所回挠虽昼夜明暗亦不能辨踰月因如厕便旋睹中园匏
瓜触发妙机四体轻清如新浴出室一一毛孔皆出光明目
前大地倏尔平沈喜幸之极亟上方丈求證适公入府城师
不往见水滨林下放旷自如巳而历抵诸师皆不合又闻千
岩长禅师鸣道乌伤伏龙山师往叩之其所酬应者皆涉理
路飘然东归燃指作发愿文细书于绅必欲见道乃巳复自
念非公不足依荐走闽中见焉公偶出游遥见师喜曰我子
今来也越翼日师举所悟求證公曰此第入门耳最上一乘
则邈在万里之外也乃嘱之曰汝可悉弃前解专于参提上
致力则将自入阃奥矣师从公言踰五阅月一日将晚参拟
卷十九 第 5a 页
离禅榻忽豁然有省如虚空玲珑不可凑泊厉声告公曰南
泉败阙今巳见矣公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何物师曰
地上砖铺屋上瓦覆公曰即今南泉在何处师曰鹞子过新
罗公曰错师亦曰错公曰错错师触礼一拜而退公曰未然
也公披大衣鸣钟集四众再行勘验师笑曰未吐辞之前已
不相涉和上眼目何在又为此一场戏剧邪公曰要使众皆
知之遂将宗门诸语一一讯师师一一具荅公然之复嘱曰
善自护持勿轻泄也久之令掌藏室寻请分坐说法公既捐
馆师嗣住院事非惟举唱宗乘寺制有未备悉补足焉甓驿
道达于山门踰六七里择地搆亭以增胜槩众方赖之忽尔
弃去过杉关抵百丈上迦叶峰渡江入淮礼诸祖之塔经建
业回浙中超然如野鹤孤云无所留碍寻返永嘉会王槐卿
造报恩院于瑞安大龙山首延师为之主参徒寖盛至八百
指师建僧堂栋居之石室岩禅师主江心艳师之为复以第
泉败阙今巳见矣公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何物师曰
地上砖铺屋上瓦覆公曰即今南泉在何处师曰鹞子过新
罗公曰错师亦曰错公曰错错师触礼一拜而退公曰未然
也公披大衣鸣钟集四众再行勘验师笑曰未吐辞之前已
不相涉和上眼目何在又为此一场戏剧邪公曰要使众皆
知之遂将宗门诸语一一讯师师一一具荅公然之复嘱曰
善自护持勿轻泄也久之令掌藏室寻请分坐说法公既捐
馆师嗣住院事非惟举唱宗乘寺制有未备悉补足焉甓驿
道达于山门踰六七里择地搆亭以增胜槩众方赖之忽尔
弃去过杉关抵百丈上迦叶峰渡江入淮礼诸祖之塔经建
业回浙中超然如野鹤孤云无所留碍寻返永嘉会王槐卿
造报恩院于瑞安大龙山首延师为之主参徒寖盛至八百
指师建僧堂栋居之石室岩禅师主江心艳师之为复以第
卷十九 第 5b 页
一座处师师翩然而往未几又以何山精舍栋宇湫隘不足
以容众拓之为大伽蓝为建大雄宝殿及法堂三门两庑方
丈库院之属而塑像缯壁诸庄严事亦次第告完平阳吴德
大创归源寺原援报恩之例请师开山师慈悯心切亦不欲
拒既至为造小大鼓钟鱼板法器而叩击之授职分班升堂
入室皆按清规而行时东海有警元帅达忠介公帅师镇台
遣使聘师入行府师以达公方有事干戈绝之弗见达公慕
咏弗置篆𨒫川二字遗之师因饭囚戒其勿萌遁逃心即重
见日月不久而赦书至周吴二囚以师为神其后山寇窃发
二囚实为渠魁所绖之处焚毁欲尽归原报恩以师故独存
师终不遑宁处避入无碍庵又还归原朝廷为绛院额赐师
今号及金襕法衣师曾不以为悦悉散其衣盂所畜退居一
室掘地以为炉折竹以为箸意澹如也温城净光塔雄镇一
方年久将坏方参政初尝戍其城欲赋民钱葺之命师莅其
以容众拓之为大伽蓝为建大雄宝殿及法堂三门两庑方
丈库院之属而塑像缯壁诸庄严事亦次第告完平阳吴德
大创归源寺原援报恩之例请师开山师慈悯心切亦不欲
拒既至为造小大鼓钟鱼板法器而叩击之授职分班升堂
入室皆按清规而行时东海有警元帅达忠介公帅师镇台
遣使聘师入行府师以达公方有事干戈绝之弗见达公慕
咏弗置篆𨒫川二字遗之师因饭囚戒其勿萌遁逃心即重
见日月不久而赦书至周吴二囚以师为神其后山寇窃发
二囚实为渠魁所绖之处焚毁欲尽归原报恩以师故独存
师终不遑宁处避入无碍庵又还归原朝廷为绛院额赐师
今号及金襕法衣师曾不以为悦悉散其衣盂所畜退居一
室掘地以为炉折竹以为箸意澹如也温城净光塔雄镇一
方年久将坏方参政初尝戍其城欲赋民钱葺之命师莅其
卷十九 第 6a 页
事师曰民力凋敝久火𦦨炎炎而复加薪吾安忍为之必欲
见用官中勿扰吾事若无所闻知可也方诺之师乃定计城
中之户馀二万户捐米月一升月获米二百石陶甓抡材若
神运鬼输纷然四集镇心之木以尺计者其长一百五十最
难致之师谈笑趣办七成既粗完其下仍筑塔殿宏敞壮丽
九斗之势益雄一旦飓风作其上一成挟之以入海涛众咸
伤之师曰塔终不可以就乎持心益固遣其徒如闽铸露盘
轮相及𦦨珠之类日就月将阑楯硐户一一就绪金鲜碧明
犹天降而地涌也縻钱过十万而工役弗与焉办章燕只不
花出镇闽省道过东瓯夜观塔灯荧煌知师所造乃谒师问
道并谈般若经师用汉言而直解之辨章甚悦顾谓左右曰
西天诸师授我以蜜义尚不能相恊今闻逆川师言则心地
开明矣亟呼舟同载入闽宣政分院请师住东禅癈刹不一
载间殿堂矗如门庑森如藏库烨如抟土以设诸像梵容穆
见用官中勿扰吾事若无所闻知可也方诺之师乃定计城
中之户馀二万户捐米月一升月获米二百石陶甓抡材若
神运鬼输纷然四集镇心之木以尺计者其长一百五十最
难致之师谈笑趣办七成既粗完其下仍筑塔殿宏敞壮丽
九斗之势益雄一旦飓风作其上一成挟之以入海涛众咸
伤之师曰塔终不可以就乎持心益固遣其徒如闽铸露盘
轮相及𦦨珠之类日就月将阑楯硐户一一就绪金鲜碧明
犹天降而地涌也縻钱过十万而工役弗与焉办章燕只不
花出镇闽省道过东瓯夜观塔灯荧煌知师所造乃谒师问
道并谈般若经师用汉言而直解之辨章甚悦顾谓左右曰
西天诸师授我以蜜义尚不能相恊今闻逆川师言则心地
开明矣亟呼舟同载入闽宣政分院请师住东禅癈刹不一
载间殿堂矗如门庑森如藏库烨如抟土以设诸像梵容穆
卷十九 第 6b 页
冲各随相变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毕功之日省院台府诸
官与大毗丘众共落其成师则曰未也复甃东南二门通逵
若干丈营福城东际花藏海南参初地三牌门营普庵堂以
施茗饮浚汤泉二所以利浴者限以垣墉萦纡其径路而马
牛无自而入补刋开元藏经板仍印施之其可以弘济人者
无不为也先是净业庆成东报国舶塔宝月松峰诸寺兵燹
之馀莽为荒榛福建行中书将籍其产于官师言于辨章获
仍其旧辨章欲阅大藏尊经于家或以几席什器难具为辞
师令浮屠一百七十人为什分办于各刹表以题号一时毕
聚仍画为图使按图序次列之给役于饮馔间者亦更番而
进每以钟鼓为节后先不紊辨章悦曰使吾师揔戎则无败
北之患矣师俄散财如归原时恬然而退辨章留之不从会
雪峰虚席辨章强师补其处师不得巳启行未行先鸠工师
二十人往拯室庐之欹侧者既至丝毫之费咸自巳出缁素
官与大毗丘众共落其成师则曰未也复甃东南二门通逵
若干丈营福城东际花藏海南参初地三牌门营普庵堂以
施茗饮浚汤泉二所以利浴者限以垣墉萦纡其径路而马
牛无自而入补刋开元藏经板仍印施之其可以弘济人者
无不为也先是净业庆成东报国舶塔宝月松峰诸寺兵燹
之馀莽为荒榛福建行中书将籍其产于官师言于辨章获
仍其旧辨章欲阅大藏尊经于家或以几席什器难具为辞
师令浮屠一百七十人为什分办于各刹表以题号一时毕
聚仍画为图使按图序次列之给役于饮馔间者亦更番而
进每以钟鼓为节后先不紊辨章悦曰使吾师揔戎则无败
北之患矣师俄散财如归原时恬然而退辨章留之不从会
雪峰虚席辨章强师补其处师不得巳启行未行先鸠工师
二十人往拯室庐之欹侧者既至丝毫之费咸自巳出缁素
卷十九 第 7a 页
莫不从化有徐子刚者㩀寺之安仁庄收粟万斛闻师至亟
输还之部使者橐驩自负通楞严宝积二经轻视诸人师以
关键诘之敛衽而去已而思还温方参政具船迎之千佛院
灾无有起其废者师弹指顷千佛阁成未几前门左右庑又
成俄东瓯内附师潜居林泉若将终身江心兰隐逸禅师市
材于山欲建万佛阁而年耄力不胜遂以属师师起而应之亦
不日而成且为砌释迦宝殿创解脱门以至蒙堂经室无不
不具足初师采材于山道经普安院院燬已久唯山门岿然
烟雨中师见之笑曰吾为尔移山门为佛殿何如众皆合瓜
指谢之师为撤瓦辇致故基一毫无所损徐取寺山之木重
完僧堂而后返
皇上尊尚佛乘召江南高行僧十人于钟山建无遮法会师
与其列升座演说听者数千大驾幸临慰问备至号为一时
宠遇竣事还钱唐清远渭公方主净慈举师以为代师初不
输还之部使者橐驩自负通楞严宝积二经轻视诸人师以
关键诘之敛衽而去已而思还温方参政具船迎之千佛院
灾无有起其废者师弹指顷千佛阁成未几前门左右庑又
成俄东瓯内附师潜居林泉若将终身江心兰隐逸禅师市
材于山欲建万佛阁而年耄力不胜遂以属师师起而应之亦
不日而成且为砌释迦宝殿创解脱门以至蒙堂经室无不
不具足初师采材于山道经普安院院燬已久唯山门岿然
烟雨中师见之笑曰吾为尔移山门为佛殿何如众皆合瓜
指谢之师为撤瓦辇致故基一毫无所损徐取寺山之木重
完僧堂而后返
皇上尊尚佛乘召江南高行僧十人于钟山建无遮法会师
与其列升座演说听者数千大驾幸临慰问备至号为一时
宠遇竣事还钱唐清远渭公方主净慈举师以为代师初不
卷十九 第 7b 页
从继而叹曰所贵沙门行者随缘应世何所容心哉乃振锡
而往净慈当兵后凋落殊甚师亟还乡召匠计佣竭其筐箧
而来欲大有设施而诸僧负官逋者系累满庭师为之出涕
悉代偿之会 中朝徵有道浮屠以备顾问众咸推师师至
南京仅四阅月沐浴书偈而逝实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也
世寿若干僧腊若干二十一日阇维于聚宝山获设利无算
得其法者曰文显曰兴富曰某其一即行圆于是持灵骨而
归建塔于某处以明年 月 日藏焉师有五会语若干
卷善财五十三参偈一卷皆传于世大雄氏之道不即世间
不离世间乌可岐而二之我心空邪则凡世间诸相高下洪
纤动静浮沈无非自妙性光中发现苟为不然虽法王所说
经教与夫诸祖印心密旨皆为障碍矣呜呼道丧人亡埃风
渺㳽焉得逄理事不二有无双泯者相与论斯事哉师自得
道之后坐紫檀座既巳设法度人出其馀力往往庄严塔庙
而往净慈当兵后凋落殊甚师亟还乡召匠计佣竭其筐箧
而来欲大有设施而诸僧负官逋者系累满庭师为之出涕
悉代偿之会 中朝徵有道浮屠以备顾问众咸推师师至
南京仅四阅月沐浴书偈而逝实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也
世寿若干僧腊若干二十一日阇维于聚宝山获设利无算
得其法者曰文显曰兴富曰某其一即行圆于是持灵骨而
归建塔于某处以明年 月 日藏焉师有五会语若干
卷善财五十三参偈一卷皆传于世大雄氏之道不即世间
不离世间乌可岐而二之我心空邪则凡世间诸相高下洪
纤动静浮沈无非自妙性光中发现苟为不然虽法王所说
经教与夫诸祖印心密旨皆为障碍矣呜呼道丧人亡埃风
渺㳽焉得逄理事不二有无双泯者相与论斯事哉师自得
道之后坐紫檀座既巳设法度人出其馀力往往庄严塔庙
卷十九 第 8a 页
使人为远罪迁善之归斯盖近之矣或者不知专委为人天
有漏之因夫岂可哉夫岂可哉铭曰
大法虽无外兮收摄在一门玄漠不可象兮视之俨若存了
不分精粗兮无对乃为尊若涉有情见兮杂糅成赢亏理事
本不二兮纵横随所之浑涵造大同兮遍照光陆离东瓯见
休徵兮莲华出屏间异僧佩圆光兮逆流踏波澜玄符既夐
拔兮何能滞尘寰峨峨天宝山兮铸铁为关扉奋迅一朝入
兮窥破生死机尽洗结习垢兮真体露巍巍方知有为相兮
不离无为宗弹指幻塔庙兮毗卢楼阁同因敬乃生悟兮自
外而廓中历坐古道场兮手执青杨枝丼露恒四洒兮餐之
丼若饴木石被沾润兮谈玄分五时
大明丽中天兮佛日同辉昭所资生育功兮欲使阴泠消爰
集清净众兮梵音撼海潮唯师所说法兮无耳亦当闻一言
历耳根兮千劫不作尘天光下照烛兮恩宠何便蕃卷舒每
有漏之因夫岂可哉夫岂可哉铭曰
大法虽无外兮收摄在一门玄漠不可象兮视之俨若存了
不分精粗兮无对乃为尊若涉有情见兮杂糅成赢亏理事
本不二兮纵横随所之浑涵造大同兮遍照光陆离东瓯见
休徵兮莲华出屏间异僧佩圆光兮逆流踏波澜玄符既夐
拔兮何能滞尘寰峨峨天宝山兮铸铁为关扉奋迅一朝入
兮窥破生死机尽洗结习垢兮真体露巍巍方知有为相兮
不离无为宗弹指幻塔庙兮毗卢楼阁同因敬乃生悟兮自
外而廓中历坐古道场兮手执青杨枝丼露恒四洒兮餐之
丼若饴木石被沾润兮谈玄分五时
大明丽中天兮佛日同辉昭所资生育功兮欲使阴泠消爰
集清净众兮梵音撼海潮唯师所说法兮无耳亦当闻一言
历耳根兮千劫不作尘天光下照烛兮恩宠何便蕃卷舒每
卷十九 第 8b 页
随时兮孤云本何心生灭巳两空兮遗踪邈难寻勒辞在中
林兮振德无古今
郑仲涵墓志铭
鸣呼自道废民散之后世之为师弟子者朝离书帷夕若秦
肥之视越瘠比比而是有如仲涵之于予义则师友情如父
子也仲涵之死予宁得不哀乎仲涵初年学举子业把笔为
文春葩满林色泽明鲜而生意津津敷畅予意仲涵必先登
再践场屋皆不合有司绳尺仲涵叹曰吾恶用是为哉乃弃
去益潜心秦汉以来诸文章大家无所不窥亦无所不辨畜
之既深发之亦盛啇敦周彝籍以五采五就陈列天禄石渠
间人见之者双目辄运眩仲涵复叹曰吾恶用是为哉又弃
去取群圣人之经而燖温之穷其道德性命之秘质于濂洛
关闽之说久之充然如有所得仲涵复叹曰车成矣轮辕美
矣不行何以涉于远道乎益思明体而适诸用母夫人病逾
林兮振德无古今
郑仲涵墓志铭
鸣呼自道废民散之后世之为师弟子者朝离书帷夕若秦
肥之视越瘠比比而是有如仲涵之于予义则师友情如父
子也仲涵之死予宁得不哀乎仲涵初年学举子业把笔为
文春葩满林色泽明鲜而生意津津敷畅予意仲涵必先登
再践场屋皆不合有司绳尺仲涵叹曰吾恶用是为哉乃弃
去益潜心秦汉以来诸文章大家无所不窥亦无所不辨畜
之既深发之亦盛啇敦周彝籍以五采五就陈列天禄石渠
间人见之者双目辄运眩仲涵复叹曰吾恶用是为哉又弃
去取群圣人之经而燖温之穷其道德性命之秘质于濂洛
关闽之说久之充然如有所得仲涵复叹曰车成矣轮辕美
矣不行何以涉于远道乎益思明体而适诸用母夫人病逾
卷十九 第 9a 页
年仲涵保抱扶持终日不离侧夜则泣祷于天请以身代忽
臀患恶疽不能坐跪鍊药剂以进膝为生胝夫人病革思食
西域瓜既食而卒仲涵见瓜终身弗忍食因悬悬念毋不置
气郁结弗舒遂得瞆疾迨居父丧拊膺悲号绝而再苏者数
四杖而后起服虽阙凡遇讳辰却酒肉弗御者七日至期哭
奠如初丧癸卯之夏诸暨戌将谢再兴以城叛浦阳与诸暨
邻壤讹言寇且至群从兄弟皆避地东阳或移金华是年冬
寇压东阳囊橐皆无遗仲涵时在金华闻之泣尽持所服衣
衾往分之虽身罹寒冱不恤也从弟澧与妻蚤夭三女傫傫
然无依仲涵鞠育尽道各选名胄而配供张之礼逾于巳女
仲涵家义居十世族属颇众或有疾不择疏戚夜必四三起
视遇有死丧急难不顾利害身任之至于周旋事为之间条
理粲然必期于集且不与人较曲直或以非理相让但俯首
默受而已其在内之行如此达之于其外者尤夥也蕲春王
臀患恶疽不能坐跪鍊药剂以进膝为生胝夫人病革思食
西域瓜既食而卒仲涵见瓜终身弗忍食因悬悬念毋不置
气郁结弗舒遂得瞆疾迨居父丧拊膺悲号绝而再苏者数
四杖而后起服虽阙凡遇讳辰却酒肉弗御者七日至期哭
奠如初丧癸卯之夏诸暨戌将谢再兴以城叛浦阳与诸暨
邻壤讹言寇且至群从兄弟皆避地东阳或移金华是年冬
寇压东阳囊橐皆无遗仲涵时在金华闻之泣尽持所服衣
衾往分之虽身罹寒冱不恤也从弟澧与妻蚤夭三女傫傫
然无依仲涵鞠育尽道各选名胄而配供张之礼逾于巳女
仲涵家义居十世族属颇众或有疾不择疏戚夜必四三起
视遇有死丧急难不顾利害身任之至于周旋事为之间条
理粲然必期于集且不与人较曲直或以非理相让但俯首
默受而已其在内之行如此达之于其外者尤夥也蕲春王
卷十九 第 9b 页
烈家燬于红巾帅其族五十乞食浙河之右仲涵馆之数月
而后去同县骚人贫不能养母来愬于仲涵仲涵曰吾何无
母可养邪厚周之仲涵负笈从师道遇十馀人襁负其子且
行且泣试叩焉则山水暴溢室庐漂没欲求给县大夫不食
者日再周矣仲涵亟倾箧中钱与之村氓王氏患多男子仲
涵至其家闻儿啼声甚悲盖氓将溺之于水仲涵为陈父子
至情且惠以粟氓大感悟生之并舍三里所溪流湍悍遇雨
则人踪绝仲涵造舟渡之金华洞溪其悍为尤甚旧有石梁
久坏而弗葺仲涵捐白金八百一十八铢为倡众翕然而和
未几而梁成当夏五六月赤日流金道多病暍者仲涵设汤
若济之冬大雪仲涵晨出见寒士衣不掩胫齿相击下上仲
涵呼酒饮之爇火温之仍解自衣纩裘为赠又尝祷于庙寡
妪困卧庙门无衣愈于寒士仲涵与妻周寯谋制衣一袭与
之凡纳交仲涵者无不曰此古仁人也或又曰其内外行如
而后去同县骚人贫不能养母来愬于仲涵仲涵曰吾何无
母可养邪厚周之仲涵负笈从师道遇十馀人襁负其子且
行且泣试叩焉则山水暴溢室庐漂没欲求给县大夫不食
者日再周矣仲涵亟倾箧中钱与之村氓王氏患多男子仲
涵至其家闻儿啼声甚悲盖氓将溺之于水仲涵为陈父子
至情且惠以粟氓大感悟生之并舍三里所溪流湍悍遇雨
则人踪绝仲涵造舟渡之金华洞溪其悍为尤甚旧有石梁
久坏而弗葺仲涵捐白金八百一十八铢为倡众翕然而和
未几而梁成当夏五六月赤日流金道多病暍者仲涵设汤
若济之冬大雪仲涵晨出见寒士衣不掩胫齿相击下上仲
涵呼酒饮之爇火温之仍解自衣纩裘为赠又尝祷于庙寡
妪困卧庙门无衣愈于寒士仲涵与妻周寯谋制衣一袭与
之凡纳交仲涵者无不曰此古仁人也或又曰其内外行如
卷十九 第 10a 页
一者哉仲涵自试艺不中遂不复有仕进意有荐为月泉书
院山长者仲涵辞不就及入 国朝会求贤之诏下郡
府络绎致请仲涵辄以耳瞆为辞巳而部使者赵君寿奉
旨蒐材浙水东以荐绅交誉力迫仲涵就道仲涵冠带谒君
辞意悃款君察其诚也不敢强仲涵禀赋孱弱虽癯然若不
胜衣而其精神紧峭矩度峻整人莫不亲而爱之其于伦品
之间驩然相聚睦然相惇有如春气流浃不知泰和之袭人
也性虽好施与丝毫事必咨禀于长者不敢私奔走兵燹中
人见其袖二书以行顷刻弗少离及事平还家取而视之乃
宗谱家范也仲涵所著书有遂初斋槁十卷续文类五十卷
藏于家呜呼仲涵之死予安得不哀乎初予读书浦阳山中
仲涵即从余游先后十有馀年予初无益于仲涵而仲涵之
相助余者恒多时予执经山长吴公待制柳公侍讲黄公之
门仲涵每侍予往拜三公见其文亦以远大期之自时厥后
院山长者仲涵辞不就及入 国朝会求贤之诏下郡
府络绎致请仲涵辄以耳瞆为辞巳而部使者赵君寿奉
旨蒐材浙水东以荐绅交誉力迫仲涵就道仲涵冠带谒君
辞意悃款君察其诚也不敢强仲涵禀赋孱弱虽癯然若不
胜衣而其精神紧峭矩度峻整人莫不亲而爱之其于伦品
之间驩然相聚睦然相惇有如春气流浃不知泰和之袭人
也性虽好施与丝毫事必咨禀于长者不敢私奔走兵燹中
人见其袖二书以行顷刻弗少离及事平还家取而视之乃
宗谱家范也仲涵所著书有遂初斋槁十卷续文类五十卷
藏于家呜呼仲涵之死予安得不哀乎初予读书浦阳山中
仲涵即从余游先后十有馀年予初无益于仲涵而仲涵之
相助余者恒多时予执经山长吴公待制柳公侍讲黄公之
门仲涵每侍予往拜三公见其文亦以远大期之自时厥后
卷十九 第 10b 页
人事不齐不聚首者数载及予赴名揔脩元史与仲涵约曰
子非青年矣予春秋亦渐高行当侯汰而归与子婆娑一丘
一壑间圣贤心学之秘尚相与穷之史事虽毕复待罪禁林
留南京者四年仲涵忽不远千里来见且申前言予诺之而
未及践岂意仲涵先予而逝乎仲涵之子楷自为状来求冢
上之铭其词缠绵悲怆尤足以动予之哀思每一读之泪潸
然下所以久而不能成文虽然子于仲涵忍不抆泪而言乎
昔者徐仲车以孝行著称惜以聋废而仕不大显君子以节
孝谥之今仲涵之事无愧仲车者也宜私谥以贞孝处士勒
石墓门而埋予文墓中庶几少慰仲涵于九泉之下乎仲涵
姓郑氏渊其名也其先世迁徙之详见谱图记曾祖德璋宋
青田尉祖文轰父钜毋周氏配室即周寯生一子楷也以文
学称女二一适吕堂一未行孙一耀生于元泰定丙寅九月
十三日卒于今洪武癸丑正月十一日寿四十八以其年某
子非青年矣予春秋亦渐高行当侯汰而归与子婆娑一丘
一壑间圣贤心学之秘尚相与穷之史事虽毕复待罪禁林
留南京者四年仲涵忽不远千里来见且申前言予诺之而
未及践岂意仲涵先予而逝乎仲涵之子楷自为状来求冢
上之铭其词缠绵悲怆尤足以动予之哀思每一读之泪潸
然下所以久而不能成文虽然子于仲涵忍不抆泪而言乎
昔者徐仲车以孝行著称惜以聋废而仕不大显君子以节
孝谥之今仲涵之事无愧仲车者也宜私谥以贞孝处士勒
石墓门而埋予文墓中庶几少慰仲涵于九泉之下乎仲涵
姓郑氏渊其名也其先世迁徙之详见谱图记曾祖德璋宋
青田尉祖文轰父钜毋周氏配室即周寯生一子楷也以文
学称女二一适吕堂一未行孙一耀生于元泰定丙寅九月
十三日卒于今洪武癸丑正月十一日寿四十八以其年某
卷十九 第 11a 页
月日葬某山之原礼也铭曰
质圭璋兮絺绣文既姱丽兮又栗温宜参雅乐兮献明庭胡
沦岩穴兮铲其英匪进则退兮道之常保家肥兮誉弥章民
同胞兮势弗殊使我心侧兮轸寒与饥少微煌煌兮云掩之
阴云英英兮又不能霖何前古兮后何今思美人兮涕泗沾
襟
恭题
御和诗后
洪武六年八月十六日
皇上特诏臣及翰林学士承旨詹同编脩日历既而中书亦
奏 旨徵浙东西及江右之士七人分年纂辑而臣与曰为
之揔裁九月四日开史馆禁中日轮寺人守阍太官进膳羞
其事甚严且秘臣等昧爽而入至日曛始出复会宿于词林
虞有宣泄盖不敢不慎也即成槁思得俊秀有文者通考义
质圭璋兮絺绣文既姱丽兮又栗温宜参雅乐兮献明庭胡
沦岩穴兮铲其英匪进则退兮道之常保家肥兮誉弥章民
同胞兮势弗殊使我心侧兮轸寒与饥少微煌煌兮云掩之
阴云英英兮又不能霖何前古兮后何今思美人兮涕泗沾
襟
恭题
御和诗后
洪武六年八月十六日
皇上特诏臣及翰林学士承旨詹同编脩日历既而中书亦
奏 旨徵浙东西及江右之士七人分年纂辑而臣与曰为
之揔裁九月四日开史馆禁中日轮寺人守阍太官进膳羞
其事甚严且秘臣等昧爽而入至日曛始出复会宿于词林
虞有宣泄盖不敢不慎也即成槁思得俊秀有文者通考义
卷十九 第 11b 页
例而缮书之于是遴选二生具名氏以闻 上可其奏
其一则义乌黄昶昶时以春秋中浙江行省第十七名文解
肄业成均因移文博士徵之十月二十六日昶至臣引见
上于西苑慰问良久且曰尔何人之裔邪臣对曰文献公溍
昶之从曾祖也 上悦复见 皇太子于大本堂勉劳
有加焉未几
上遣侍臣出尚方绮裘革履以赐十一月十五日前御史中
丞诚意伯刘基偕臣与同侍 上燕乾清宫之便阁同
被酒而还爱昶有俊才挥毫赋一诗赠之字大如斝少选奉
御传宣召臣等赴右顺门会 上适乘步辇而至同馀
醒犹未解 上谓同曰卿醉未醒邪同对曰臣虽醉犹
能赋诗赠黄秀才秀才谓昶也 上曰诗何在同对曰
在史馆中 上曰濂宜亟取之臣既上奏且笑谓臣曰
朕即和同诗卿当为朕书之臣书讫归与昶言昶自草莱贱
其一则义乌黄昶昶时以春秋中浙江行省第十七名文解
肄业成均因移文博士徵之十月二十六日昶至臣引见
上于西苑慰问良久且曰尔何人之裔邪臣对曰文献公溍
昶之从曾祖也 上悦复见 皇太子于大本堂勉劳
有加焉未几
上遣侍臣出尚方绮裘革履以赐十一月十五日前御史中
丞诚意伯刘基偕臣与同侍 上燕乾清宫之便阁同
被酒而还爱昶有俊才挥毫赋一诗赠之字大如斝少选奉
御传宣召臣等赴右顺门会 上适乘步辇而至同馀
醒犹未解 上谓同曰卿醉未醒邪同对曰臣虽醉犹
能赋诗赠黄秀才秀才谓昶也 上曰诗何在同对曰
在史馆中 上曰濂宜亟取之臣既上奏且笑谓臣曰
朕即和同诗卿当为朕书之臣书讫归与昶言昶自草莱贱
卷十九 第 12a 页
士一旦遭逄 盛际奎璧之光下照幽隐于是粉黄金为泥
写 上赐和之章饰以黄绫玉轴而以同诗附其后昶
尝从臣学臣又亲见其事请记之左方传诸悠久臣伏见
皇上圣神天纵形诸篇翰不待凝思而成自然度越今古非
积学者所可及然亦未尝䡖发其俯和侍臣之诗岂非乐育
菁莪以开万世太平之基者欤诗不云乎肆成人有德小子
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此之谓也昶尚勖之哉昶尚勖
之哉昶字叔旸能古文辞善继其家学者也是岁十有二月
八日具官宋濂稽首顿首谨记
水北山居记
古之君子其居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
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馀往往嗤鄙为
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
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
写 上赐和之章饰以黄绫玉轴而以同诗附其后昶
尝从臣学臣又亲见其事请记之左方传诸悠久臣伏见
皇上圣神天纵形诸篇翰不待凝思而成自然度越今古非
积学者所可及然亦未尝䡖发其俯和侍臣之诗岂非乐育
菁莪以开万世太平之基者欤诗不云乎肆成人有德小子
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此之谓也昶尚勖之哉昶尚勖
之哉昶字叔旸能古文辞善继其家学者也是岁十有二月
八日具官宋濂稽首顿首谨记
水北山居记
古之君子其居朝市也虽繁华之胶葛恬然视之而却有山
林之遐思焉今之君子其在山林虽清旷有馀往往嗤鄙为
不足而数兴朝市之外慕唯恐失之岂人之彝性或固然欤
抑习俗相仍之久而弗克变欤有能特立而不为所移者殆
卷十九 第 12b 页
所谓盆盎中之古罍洗也湖府经历叶君伯世居永嘉城
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
止蕃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
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敀则
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
振林木或擢短 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
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
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
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
君子哉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
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
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之意𨒫之官
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
中永嘉为海右名郡南引七闽东连二浙宦车士辙之所憩
止蕃舶夷琛之所填委气势薰酣声光沦浃人生其间孰不
闻鸡而兴奔走于尘土冥茫中以求遂其尺寸之欲伯敀则
不然结庐蜃江之北茅檐竹扉仅蔽风日名之曰水北山居
间与二三友携酒壶出由白鹿城登华盖名山持杯浩歌声
振林木或擢短 具笭箵垂纶于江水中或呼小奚奴相随
行吟梦草堂上诗句不逼古人不欲休当其适意时乾坤空
阔竟不知荣辱之代迁而寒暑之往来也人皆曰贤哉吾伯
旼高情逸韵皦皦霞外迹虽朝市而心实山林其近于古之
君子哉然予窃有疑焉使伯旼为布衣时假此以洗心涤虑
庶几可也今佐大府为元僚任七品之职耸四民之望亦云
重矣而犹不忘乎山居无乃不可乎试以伯之意𨒫之官
书丛脞不暇爬梳戴星出入犹以为不足其能索句于寂寞
卷十九 第 13a 页
之滨乎上承乎府公下辖乎掾曹不敢抗之以为高不欲抑
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
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芒杪精析极乎毫厘
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
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邪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
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摄贵富不能
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巳
其视朝得簪笏暮厌云泉者贤不肖果何如㦲虽然予犹有
一说为伯旼告焉当
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有如伯
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泊敀宜悉屏
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之思俟它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
山居岸巾而坐与三二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
赋诗尚未晚也赞礼郎张生子翊尝从予游力与伯旼求记
之以为卑虑宜详矣其能钓沧波而出白鱼乎民情真伪而
莫之辨官事鞅掌而莫之集凝思入乎芒杪精析极乎毫厘
其又能漱醪看山而流连光景乎是三者伯旼今咸无之而
犹道之不置者将冯梦以见之邪或志之以示不能忘也我
知之矣士君子不以出处二其心故贱贫不能摄贵富不能
骄始终一节卓为名臣伯旼之贤所可称道者盖如是而巳
其视朝得簪笏暮厌云泉者贤不肖果何如㦲虽然予犹有
一说为伯旼告焉当
大明丽天万物毕照名一艺者必收占一才者必庸有如伯
旼之学之美谁不羡之其有不登于枢要者乎泊敀宜悉屏
江湖之念而益存魏阙之思俟它日功成名遂归老于水北
山居岸巾而坐与三二友追叙平生旧游烹鲜酣觞从容而
赋诗尚未晚也赞礼郎张生子翊尝从予游力与伯旼求记
卷十九 第 13b 页
其事故相与一言之
送徐大年还淳安序
观人之法当察诸心不可泥其迹仕不仕有弗暇论苟其心
在朝廷虽居韦布操觚染翰足以铺张鸿伟上裨至化脱或
志不在斯虽绾铜章佩墨绶朝受牒诉暮阅狱案政绩藐然
无称古昔君子盖独窃慎之予于徐君大年之归不能无所
感大年生淳安万山中载籍兼该而辞藻礼缛有声于浙河
东西当
皇上龙兴招延儒雅大年驩然被山人服趋 辇毂之下同
脩前代史史成会有 诏集诸儒议礼大年复与其事廷议
将命官大年以宿疾辞去年秋中书奉 旨纂脩日历朝绅
各荐所知予以大年知本末义例可以观会通而无首尾衡
决之患疏其名以闻使使者持书下郡国大年即驩然应
命诣 阙入馆之后俛首探刺唯恐一事有遗记注者关略
送徐大年还淳安序
观人之法当察诸心不可泥其迹仕不仕有弗暇论苟其心
在朝廷虽居韦布操觚染翰足以铺张鸿伟上裨至化脱或
志不在斯虽绾铜章佩墨绶朝受牒诉暮阅狱案政绩藐然
无称古昔君子盖独窃慎之予于徐君大年之归不能无所
感大年生淳安万山中载籍兼该而辞藻礼缛有声于浙河
东西当
皇上龙兴招延儒雅大年驩然被山人服趋 辇毂之下同
脩前代史史成会有 诏集诸儒议礼大年复与其事廷议
将命官大年以宿疾辞去年秋中书奉 旨纂脩日历朝绅
各荐所知予以大年知本末义例可以观会通而无首尾衡
决之患疏其名以闻使使者持书下郡国大年即驩然应
命诣 阙入馆之后俛首探刺唯恐一事有遗记注者关略
卷十九 第 14a 页
悉补足为完文日历成廷议又将锡之官大年固辞如初呜
呼使大年初受命为一县令长不过簿书期会尔招徕抚绥
尔又其大者教化行百里尔一旦白身召入史馆大书特书
使
圣天子宏模骏烈烜赫万古与天无极此其功与试宰者孰
重孰䡖虽不仕犹仕也藉令自兹终老山林可谓无负于国
亦可谓无负于学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
诩匕相夸奖不曰洁身而自高则曰独善以固穷夫士遭不
愿治之世披腹呈琅玕无有㪯目晲之者故不得已引退今
当尧舜在上夔龙满朝之时以此疑大年者谓之诬士不学
则巳学则必期世用有如大贾行废举术宝货填溢市区乃
振铎号诸人曰我不售我不售万匕无有此理以此窥大年
者谓之矫匕与诬要皆非知其心者虽然在昔宋室盛时布
衣入史馆者仅六七人皆两制八座所荐引其任甚不轻大
呼使大年初受命为一县令长不过簿书期会尔招徕抚绥
尔又其大者教化行百里尔一旦白身召入史馆大书特书
使
圣天子宏模骏烈烜赫万古与天无极此其功与试宰者孰
重孰䡖虽不仕犹仕也藉令自兹终老山林可谓无负于国
亦可谓无负于学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
诩匕相夸奖不曰洁身而自高则曰独善以固穷夫士遭不
愿治之世披腹呈琅玕无有㪯目晲之者故不得已引退今
当尧舜在上夔龙满朝之时以此疑大年者谓之诬士不学
则巳学则必期世用有如大贾行废举术宝货填溢市区乃
振铎号诸人曰我不售我不售万匕无有此理以此窥大年
者谓之矫匕与诬要皆非知其心者虽然在昔宋室盛时布
衣入史馆者仅六七人皆两制八座所荐引其任甚不轻大
卷十九 第 14b 页
年虽不受禄宠灵所被溥博汪洋有加往昔大年将有何以
自效且春秋犹未高沈痾容有郤药之时行当杖策造朝门
尽展所蕴以惊动世俗使向之疑有窥者瞠目不敢吐气一
辞则出处两无憾不然长往山林而弗思返日与猿鹤为友
餐霞云而漱泉石高固高矣如不仕无义何洪武七年春正
月一日金华宋濂引
刘府君碣
乌伤刘君大音字韶父凝貌寡辞抚世一以诚人至于不忍
欺当四筵合座嚣声撼屋居处其间默如也或出一言辄中
肯綮而万理皆解且才识夐绝人多嗜腴田设巧阱期必获
焉君曾不举目睨之世咸以病君君曰吾将利吾胤耳子柰
何欲陷之邪未几多田夫苦赋敛繁荷械走冰雪中咤曰刘
君其智人也哉岁侵盗夜半入君舍攫金以去君揣知其人
帅子姓踪迹于野遥见一家灯熠匕红君曰此是巴隔虎落
自效且春秋犹未高沈痾容有郤药之时行当杖策造朝门
尽展所蕴以惊动世俗使向之疑有窥者瞠目不敢吐气一
辞则出处两无憾不然长往山林而弗思返日与猿鹤为友
餐霞云而漱泉石高固高矣如不仕无义何洪武七年春正
月一日金华宋濂引
刘府君碣
乌伤刘君大音字韶父凝貌寡辞抚世一以诚人至于不忍
欺当四筵合座嚣声撼屋居处其间默如也或出一言辄中
肯綮而万理皆解且才识夐绝人多嗜腴田设巧阱期必获
焉君曾不举目睨之世咸以病君君曰吾将利吾胤耳子柰
何欲陷之邪未几多田夫苦赋敛繁荷械走冰雪中咤曰刘
君其智人也哉岁侵盗夜半入君舍攫金以去君揣知其人
帅子姓踪迹于野遥见一家灯熠匕红君曰此是巴隔虎落
卷十九 第 15a 页
侦之盗方轰饮昧爽缚送于官盗为衰止即欲盗齰舌相戒
曰刘家翁在何地容吾属乎族人濒死子方乳以业劵泣授
君曰非君仁厚不足以保此有子与无子同愿为尽心焉君
藏劵箧衍候子长召而觞之枚数以还祖揆弗逮事父训复
蚤世君每思之必潸然饮泣奉毋李夫人唯惧有咈其志君
之弟晋继于别宗夫人爱之甚泉若布君纵其欲弗敢靳其
焚劵周急拯难嫁婺又不一而足呜呼非古之所谓吉士者
邪君之传裔有家牒中奉大夫公亮五世祖也家尝显矣君
虽不登仕版其行无慊者娶余生诚刚鲁道四男子及女二
贾叔文宋慎其婿也卒以洪武辛亥十二月三日葬以癸丑
十二月某日寿七十三墓在潚溪黄垣之原从先兆也刚既
从予学经有文声而君女又归于冢孙义当铭铭曰
玉孕于山其木华滋渊产灵珠水则有辉乡有吉士俗醇而
熙一旦死矣吁其悲
曰刘家翁在何地容吾属乎族人濒死子方乳以业劵泣授
君曰非君仁厚不足以保此有子与无子同愿为尽心焉君
藏劵箧衍候子长召而觞之枚数以还祖揆弗逮事父训复
蚤世君每思之必潸然饮泣奉毋李夫人唯惧有咈其志君
之弟晋继于别宗夫人爱之甚泉若布君纵其欲弗敢靳其
焚劵周急拯难嫁婺又不一而足呜呼非古之所谓吉士者
邪君之传裔有家牒中奉大夫公亮五世祖也家尝显矣君
虽不登仕版其行无慊者娶余生诚刚鲁道四男子及女二
贾叔文宋慎其婿也卒以洪武辛亥十二月三日葬以癸丑
十二月某日寿七十三墓在潚溪黄垣之原从先兆也刚既
从予学经有文声而君女又归于冢孙义当铭铭曰
玉孕于山其木华滋渊产灵珠水则有辉乡有吉士俗醇而
熙一旦死矣吁其悲
卷十九 第 15b 页
题韩干马临本
余颇获睹东观所藏图画中有长安韩干花骢图真迹其糜
碎已甚四足自腕以下皆缺犹行水中然神采焕发如生似
欲振鬣而长鸣者子意陈闳方能与之比肩而孔荣辈要不
足窥其髣髴也今观此卷之笔法与之绝类而纨素幸完岂
不尤为珍玩也邪
题郭熙阴崖密雪图
河阳郭熙以善画山水寒林名盖得营丘李咸熙笔法其所
作阴崖蜜雪图大阴霮䨴而皓素淋漓使人玩之肌肤累累
然起粟矣或者强指为杨士贤相类者殆未见其冲气机也
题赵大年鹤鹿图
赵令穰与其弟令松以宋宗室子精于文史而旁通艺事所
以皆无尘俗之韵今观令穰所画鹤鹿图丛竹幽汀长林礼
草其思致宛如生成余隐居仙华山中时与麋鹿为友每坐
余颇获睹东观所藏图画中有长安韩干花骢图真迹其糜
碎已甚四足自腕以下皆缺犹行水中然神采焕发如生似
欲振鬣而长鸣者子意陈闳方能与之比肩而孔荣辈要不
足窥其髣髴也今观此卷之笔法与之绝类而纨素幸完岂
不尤为珍玩也邪
题郭熙阴崖密雪图
河阳郭熙以善画山水寒林名盖得营丘李咸熙笔法其所
作阴崖蜜雪图大阴霮䨴而皓素淋漓使人玩之肌肤累累
然起粟矣或者强指为杨士贤相类者殆未见其冲气机也
题赵大年鹤鹿图
赵令穰与其弟令松以宋宗室子精于文史而旁通艺事所
以皆无尘俗之韵今观令穰所画鹤鹿图丛竹幽汀长林礼
草其思致宛如生成余隐居仙华山中时与麋鹿为友每坐
卷十九 第 16a 页
白云磴上教鹤起舞故得其情性为真开卷视之使人恍然
自失
书斗鱼
予客建业见有畜波斯鱼者俗讹为师婆鱼其大如指鬐鬣
具五采两腮有小点如黛性矫悍善斗人以二缶畜之折藕
叶覆水面饲以蚓若蝇鱼吐泡菜畔知其勇可用乃贮水大
缶合之各扬鬐鬣相鼓视怒气所乘体拳曲如弓鳞甲变黑
久之忽作秋隼击水泙然鸣溅珠上人衣连数合复分当合
如矢激弦绝不可遏巳而相紏缠盘旋弗解其一或负胜者
奋威逐之负者惧自掷缶外视其身纯白云予闻有血气者
必有争心然则斯鱼者其亦有争心否欤抑冥顽不灵而至
于是欤哀哉然予所哀者岂独鱼也欤
题赵魏公书大洞真经
此卷乃赵魏公六十三岁所书至精至妙非言辞赞美可尽
自失
书斗鱼
予客建业见有畜波斯鱼者俗讹为师婆鱼其大如指鬐鬣
具五采两腮有小点如黛性矫悍善斗人以二缶畜之折藕
叶覆水面饲以蚓若蝇鱼吐泡菜畔知其勇可用乃贮水大
缶合之各扬鬐鬣相鼓视怒气所乘体拳曲如弓鳞甲变黑
久之忽作秋隼击水泙然鸣溅珠上人衣连数合复分当合
如矢激弦绝不可遏巳而相紏缠盘旋弗解其一或负胜者
奋威逐之负者惧自掷缶外视其身纯白云予闻有血气者
必有争心然则斯鱼者其亦有争心否欤抑冥顽不灵而至
于是欤哀哉然予所哀者岂独鱼也欤
题赵魏公书大洞真经
此卷乃赵魏公六十三岁所书至精至妙非言辞赞美可尽
卷十九 第 16b 页
盖公之字法凡屡变初临思陵后取则钟繇及羲献末复留
意李北海此正所谓学羲献者也旧尝获见周侍御家侍御
既坐贬窜窃意必归天上不知复流落人间今得披玩累日
抑何幸哉殷卣周彝可得而此卷不可得博雅君子尚思谨
秘而传焉
题龙眠居士画马
李公麟画如云行水流固当为宋代第一其所画马君子谓
踰于韩干者亦至论也丁晞韩赵景升虽极力学之仅仅得
其形似而其天机流动者则无有也观此卷足以见之矣
题周文矩画狄梁公諌武后图
右狄文惠公諌天后图相传为长安周景元作以笔法重轻
较之盖建业周文矩尔非景元也予于秘府多见二子真迹
故敢鉴定若此未知赏识之家以为何如也若夫狄公拳拳
有唐之忠史书之天下士大夫皆能道之予尚何言哉
意李北海此正所谓学羲献者也旧尝获见周侍御家侍御
既坐贬窜窃意必归天上不知复流落人间今得披玩累日
抑何幸哉殷卣周彝可得而此卷不可得博雅君子尚思谨
秘而传焉
题龙眠居士画马
李公麟画如云行水流固当为宋代第一其所画马君子谓
踰于韩干者亦至论也丁晞韩赵景升虽极力学之仅仅得
其形似而其天机流动者则无有也观此卷足以见之矣
题周文矩画狄梁公諌武后图
右狄文惠公諌天后图相传为长安周景元作以笔法重轻
较之盖建业周文矩尔非景元也予于秘府多见二子真迹
故敢鉴定若此未知赏识之家以为何如也若夫狄公拳拳
有唐之忠史书之天下士大夫皆能道之予尚何言哉
卷十九 第 17a 页
题徐浩书
徐季海之书本于其父嵪之所谓四十一幅屏者诸体皆备
而草书尤工余颇获见之至于腾跃奋迅诚怒猊之抉石渴
骥之奔泉也世徒见其变化不测如此非可以力致珠不知
其一出于真今观此帖盖可见矣近代赵魏公笔法多效之
诚可宝玩也
题张旭真迹
唐人之书藏于秘阁者颇多唯颠张真迹甚鲜今观所书酒
德颂出幽入明殆类鬼神雷电不可测度其真所谓草圣者
邪
题松雪翁观音经后
右赵魏公中年所书虽若散缓而神趣油然充足必索于骊
黄牝牡之外者方能知之凡夫肉眼要不足以识此也
跋德禅师舡居诗后
徐季海之书本于其父嵪之所谓四十一幅屏者诸体皆备
而草书尤工余颇获见之至于腾跃奋迅诚怒猊之抉石渴
骥之奔泉也世徒见其变化不测如此非可以力致珠不知
其一出于真今观此帖盖可见矣近代赵魏公笔法多效之
诚可宝玩也
题张旭真迹
唐人之书藏于秘阁者颇多唯颠张真迹甚鲜今观所书酒
德颂出幽入明殆类鬼神雷电不可测度其真所谓草圣者
邪
题松雪翁观音经后
右赵魏公中年所书虽若散缓而神趣油然充足必索于骊
黄牝牡之外者方能知之凡夫肉眼要不足以识此也
跋德禅师舡居诗后
卷十九 第 17b 页
右舡居诗十章唯庵然禅师所赋盖禅师嗣法千岩长公千
岩则普应国师之弟子也普应證道之后因欲避世多好舡
中居至大已酉泊仪真辛亥泊吴江延祐丙辰泊南浔故咏
舡居者颇多而广录中所载者仅一二耳今唯庵亦有斯咏
其殆有所本欤然舡非水则不可行水非舡则不可居必二
者相资而后成也无相居士则不谓然我非舡何处不可行
岂特水哉我非水何处不可居岂特舡哉是将有不假迹而
见不依形而存者矣唯庵以为何如唯庵之诗托物为喻无
非发明宗门心要有益学者予故惟其祖孙相承之故喜而
为之书翰林学士金华宋濂题
宋学士文集卷弟十九 銮坡集卷第九
岩则普应国师之弟子也普应證道之后因欲避世多好舡
中居至大已酉泊仪真辛亥泊吴江延祐丙辰泊南浔故咏
舡居者颇多而广录中所载者仅一二耳今唯庵亦有斯咏
其殆有所本欤然舡非水则不可行水非舡则不可居必二
者相资而后成也无相居士则不谓然我非舡何处不可行
岂特水哉我非水何处不可居岂特舡哉是将有不假迹而
见不依形而存者矣唯庵以为何如唯庵之诗托物为喻无
非发明宗门心要有益学者予故惟其祖孙相承之故喜而
为之书翰林学士金华宋濂题
宋学士文集卷弟十九 銮坡集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