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十五 銮坡集卷第五
  郊禋庆成诗序
皇帝自登大宝主百神即有事于
昊天上帝以
仁祖淳皇帝配神作主于今五载弗懈益恭粤洪武壬子冬
十一月辛酉长日至复遘其时前期丙辰 上御奉天
殿集臣工于庭告以誓命戊午出宿斋宫有司汜扫反土乡
为田烛各戒具脩罔敢弗肃及期行事百辟卿士后先骏奔
牲牷肥腯圭币温致器用质雅酒齐苾芬乐舞具举升烟上
闻 皇心内外质文两尽
上帝居歆福禄攸降既竣事礼部尚书陶凯工部尚书黄肃
工部待即牛谅晋府参军熊鼎磨勘司令吴云兵部郎中刘
崧工部主事周子谅秘书监丞陶谊晋府录事张孟兼吴府
录事吴从善咸谓 皇帝升中于天国之大典幸际熙
卷十五 第 1b 页
明与于执豆笾之列不可无篇什以纪庆成昭示万世遂以
唐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为韵各赋诗一章而属濂序
之濂闻郊祀之礼始于有虞氏至周大备秦汉以来寖涉不
经且惑于六天六帝之说莫之适从君国子民者亦罕能躬
严祀事往往遣大臣摄之肆惟
皇上一据礼经而洗千古之陋每岁亲升泰坛昭事上帝恪
恭寅畏有赫其临阴敛阳舒降甘风雨覃及寰宇物无疵疠
行见凤皇降而龟龙假矣声歌之发兹非其时乎昔者周人
之颂所谓昊天有成命者郊祀天地也思文者后稷配天也
二诗辞气奥密卒未易晓然非卜商之序揭其宏纲后世何
自而明之群公之什优柔而雅驯整肃而泰豫足以美盛德
形容而告于神明善言诗者谓其有得周人之微旨所可愧
者濂非卜商之识僣序作者之意君子其谓斯何虽然一代
之成宪后王之所取法者其大槩亦颇著见于间云是岁十
卷十五 第 2a 页
有二月甲戌朔金华宋濂谨序
  昭鉴录序
洪武六年三月癸卯朔 上诏秦相府右传臣文原吉
翰林脩撰臣王撰国子博士臣李叔尤助教臣朱复秦相府
录事臣蒋子杰晋府纪善臣吕宗盛录事臣杜环燕府录事
臣张云翀吴府录事臣吴从善楚府录事臣王镛靖江府录
事臣宋善类集历代诸王事实既受 命乃取东观诸史相
与研摩善与恶可为劝惩者咸采焉其文芜事泛则刚取其
大槩或有奢淫不轨无复人理者辄弃而不收越二十又二
日甲子书成缮写为二卷臣原吉等诣 阙投进仍请以太
子赞善大夫臣宋濂为之序 上可其奏先是有诏礼
部亦脩是书前尚书臣陶凯今尚书臣牛谅主事臣张筹遂
录为一卷上尘 乙夜之览然二书义例夲同无大相远
臣筹因会粹众论合而为一承 诏刻梓以传名之曰昭鉴
卷十五 第 2b 页
臣濂因得而序之臣濂钦惟 皇上既正天位即定
青宫众建诸子为王作镇雄藩于是蔽自 渊衷锡以宝训
凡箴戒之谆切礼仪之等第兵卫之出入与夫职制营膳法
律洪用之属具录成书共一百一十有馀条然虑其文太繁
前史之事可据以为鉴戒者多于各条之下微注其纲而其
目则悉载此书庶几得以互见其为 圣子神孙建万
世之丕基者可谓深且长矣于戏盛哉然代天而理物者天
子也佐天子谨藩制以壮磐石之宗者诸王也天子则元首
诸王则手足是谓一体者也其可不同心而同德者乎昔之
贤王有见于此敬以脩身礼以齐家政以驭众夙夜战兢唯
恐不能尽屏翰之寄故禄位传诸无穷声光显于来世其或
不贤而弗之察欲纵情逸且失其秉彝之性而欲久享爵秩
抑亦难哉观录中所纪历历盖可数也传曰义胜欲者从欲
胜义者凶又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呜
卷十五 第 3a 页
呼 宝训具在赫若日星之临览是录者其懋戒之哉其懋
戒之哉是岁五月三日臣濂拜手稽首谨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集注题辞
大雄氏所说阿跋多罗宝经凡经三译其四卷者宋元嘉中
中印度求那跋陀罗也其十卷者后魏延昌中北印度菩提
流支也迢至于唐宝叉难陀来自于阗复以跋陀之译未弘
流支之义多舛与僧复礼重翻为七卷则久视初也于是判
教诸师提纲挈领李通玄则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
言智觉延寿则以实相佛语心自觉圣智为言一则因理以
显事一则从事以推理理事兼究则经之奥义无馀蕴矣然
自菩提达摩东来震且谓此经四卷可以印心遂授其徒慧
可故宗禅定者世受其说而其文辞简严卒未易通所以传
之者寖微至宋张文定公方平见于南谯悟其为前身所书
乃以钱三十万属苏文忠公轼印施江淮间苏公亲为书之
卷十五 第 3b 页
且记其事自是流布渐广雷庵禅师正受病句读之难通也
与同𫀆智灯据跋陀之本而参以魏唐二译原其异同历疏
于经文之下复稽唐注古本暨宋僧宝臣闽士杨彦国之说
而折衷之凡经纶疏录有涉于经者亦抚其精华附焉名之
曰楞伽宝经集注自庆元乙卯之三月至丙辰之四月始克
就绪其用心可谓勤矣且如来说经不即语言不离语言矧
此楞伽实诠圆顿八识洞然号如来藏大包无外小入无内
本性全真即成智用观身实相与净名同若彼二乘灭识趣
寂譬如迷人忘已之头狂走呼号别求首领此乃诸佛心地
法门不假脩證现前成佛禅宗之要盖莫切于此矣或者则
曰西来之宗一文不设若谓初祖持此印心非愚则惑子不
闻达观颖公之言乎曰不然也佛法随世以为教当达摩时
众生滞相离心故入义学者悉斥去之达观之言犹达摩之
意也苟不察其救弊微权而据以为实则禅那乃六度之一
卷十五 第 4a 页
先佛所指持戒为禅定智慧之本者还可癈乎雷庵之注其
有功于禅宗甚大非上根宿智不知予言之为当也此经旧
尝刻板姑苏幼住庵近毁于火天界禅师白庵金公意欲流
通乃购文梓重刻于旃檀林来徵余为之序予幼时颇见正
平张戒集三译之长采诸家之注成书八卷以传大意略同
惜雷庵不及见之白庵妙悟真乘旁通儒典为业林之所宗
师苟求其说而补入之则其功又岂不大于雷庵哉
  刘参军黄牒跋尾
西昌刘氏素号簪缨家由宋治平元年至咸淳十年擢第奉
常者八人与乡闱之贡者又二十九人其讳在中字伯正者
凡四被荐送方登建炎二年进士第授文林即永州录事参
军此盖其九月所受黄敕也宋旧制告与敕多兼给思陵以
建炎元年五月一日即位于应天府戎马纷纭庶事草创其
月十七日始诏文武官自太中大夫正任观察使以上并命
卷十五 第 4b 页
辞给告馀则令吏部具钞降敕则当时给敕者颇众不特初
入官令录而巳后因臣僚奏请荐诏巳给敕官俟法物成时
逐等依旧给告则三年三月九日也牒后所书中太夫守右
丞朱中大夫守左丞颜而不着其名朱名胜非谥忠靖颜则
名岐盖元年十一月思陵注跸惟扬越十日擢岐与许景衡
为尚书左右丞二年五月十三日景衡罢而胜非代其位以
月日较之必知其为二人矣又书正议大夫守右仆射而不
着其名氏当是黄潜善无疑或谓为李纲殆非也纲自元年
七月五日自右仆射升左仆射潜善从门下侍郎为右仆射
是月纲即出提举洞霄宫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潜善始拜左
相此牒给于是岁之九月其以右仆射系衔非潜善而何职
事衔之上三人者并加守字凡阶高而官卑者称行阶卑而
官高者称守官阶同则无之此犹循唐制也呜呼潜善主和
误国真奸臣之雄不足污君子齿颊岐亦小人力党张邦昌
卷十五 第 5a 页
诋纲为金人所恶不可使秉钧轴章至五上而不愧唯胜非
差强人意律以春秋责备之义亦有不得免焉区区贵富能
几何乃无所忌惮至于如此墓骨巳圬览其官氏人犹指议
之有愤惋不平之气果何为者哉参军八世从孙职方郎中
崧出此于破坏之馀潢饰以成卷轴然自宋迄今已历二百
四十又五年矣宋之取士用辰戍丑未年建炎二年属戊申
其秋亲试进士赐李易以下四百五十人及第出身有差盖
元年丁未翠华出幸江南故无暇及之尔因并书之以解读
者之疑云洪武五年冬十月一日
  太上清正一万寿宫住持提点张公碑铭(有序)
龙虎名山蟠踞上饶之区重冈复峦自中闽来若翠蕤戎旃
环卫其背而云林二十六峰森列内向如拱如趋如冠剑而
迎至琵琶之峰止焉大川西泻仙岩拔起天半而绝其冲灵
气翕合郁为仙人所都历代以来其侍祠竹宫而峻陟崇班
卷十五 第 5b 页
者相继乎后先或葆熙餐醇于岩谷之下声光烨然多与名
荐绅相埒及其终也飞腾解化游神丹台下上矣氛曾不得
以浼之如吾张公脩文盖亦其中之有闻者欤公讳友霖脩
文其字也信之贵溪人父汉良有驯行人称文穆先生毋汪
氏公之生也有霞光香气之异居亡何老父秋发缤纷匆曳
杖而至顾文穆言曰尔儿方外之器也宜谨视之言讫失老
父所在年十二志恬虑冲皦皦如孤鹤独立文穆以其生有
玄徵俾入龙虎山从周尊师复礼游尊师学行融洽贯老易
为一涂公昼夜穷研而受其说以九经为渊源百氏为支派
缕析毫分而极其根柢之所会阅六年始著道士服事周君
贵德为弟子时桂心渊隐匡庐金志阳居武夷二人者世号
为真仙翁脩丹之士依之者成市公皆蹑屩担簦往拜其坐
下传其三皇内文九鼎丹法所谓延龄度世者颇领其幽玄
归参天道运化三洞四辅海岳洞府日月星斗诸书或合或
卷十五 第 6a 页
离类有以取舍之复自叹曰吾春秋方盛抚世微权要不可
无见也乃出力于诗章古文辞课之于虚无扣之于寂寞盖
混混乎其不可竭矣虞文靖公集以文雄海内公为书千数
百言暨所为杂著一编遣其徒张自宾往质之文靖深加敬
叹与之相辨难者甚至自是及门受业者日众其从之求文
户外亦屦满矣公则又曰此当寘之二毛巳在颠其尚不求
归宿之地乎于是刋落葩藻与道夷犹至和薰蒸四体盎睟
泉渟谷虚冥契玄极有不知岁月之易迁者嗣天师太乙明
教广玄体道大真人张公嗣德嘉公玄学渊邃辟为教门讲
师脩文辅教简正法师兼元坛脩撰太乙之绪再传实为四
十二代而张公正常起承之入我 国朝锡以护国阐祖通
诚崇道弘德大真人之号累 诏至南京公皆为辅行翊
赞相导靡不备至洪武辛亥秋八月更辟教门高士寻提点
大上清正一万寿宫而诸宫观之事咸莅焉未几兴高行道
卷十五 第 6b 页
士黄棠吉邓仲脩同被 召公奏对称 旨赐食禁中而退
冬十月 大驾幸钟山崇禧寺复燕劳有加明年壬子春公
屡乞还山 上欲属以禜祈之事命中书留之且有白
金之赐秋七月公示微疾于朝天宫谓仲脩及丹霞鋉师周
玄真曰盍趣宫主宋玄真相见乎既至正襟危坐从容言曰
自非我有性本虚空生浮死休处世一梦吾将观化于冥冥
之中矣遂操觚赋诗一章翛然而逝是月十又七日也颜貌
鲜泽肌体柔弱仙经所载尸解者可信弗诬仲脩力营其后
事往白仪曹因以其事闻 上为之恻然后三日奉遗
蜕焚于石子冈执绋从者至数千人火既炽有五色祥烟盘
旋于其上云公自呼铁矿子有文集若干卷亦以铁矿名世
寿六十又七所度弟子即自宾自宾纯饰好脩与翰林群公
游交誉其贤今崎岖道涂函灵骨以归将与其子若孙吴保
和张敬安谋以某年月日葬于龙虎山之天峰件系群行来
卷十五 第 7a 页
徵濂为之铭濂闻老子之旨可以治国可以脩身可以鍊真
其大者与孔氏或不异也公以超颖之资屡求贤师思兼孔
李之学而通之其视死生若旦暮泊然无所系累者固宜也
岂古所闻有道之士非邪濂也不敏何足以铭冠剑之藏勉
跔自宾之请而述之山中有方壸真人高风莫攀君子拟其
为陶隐君之伦当能为濂删而正之铭曰
大道之文洞玄玄兮八角垂芒太极先兮天真皇人授而传
兮龙虎之君环以千兮探其灵秘道乃全兮上清道士古列
仙兮洞达悬解恊玄筌兮内天外人蕴坤乾兮出入孔墨孰
后孰前兮玉室金简列戋戋兮彩霞丹景交相鲜兮溢为篇
翰五色宣兮有声鍧然闻九天兮 龙光下逮势回旋
兮一旦解化同蜕蝉兮腾淩灭没行翩翩兮白蜺青凤扶羽
軿兮无象有物形神迁兮达人何累止若渊兮冲漠无为合
自然兮其迹虽泯名则绵兮冠剑之墟勒苍坚兮山灵撝诃
卷十五 第 7b 页
久逾虔兮
  句容奉圣禅寺兴造碑铭(有序)
句容县之东四十五里有地曰白土埭原陆衍迤林樾苍润
郁冈虎耳良常诸山屹立乎东西联辉分彩神秀之所融会
而奉圣禅寺宅焉按金陵塔寺记初名永定梁武帝时有大
桑门宝亮主之帝方尊崇释乘闻亮精通义学命撰涅槃经
疏参订辨博允契先佛甚深微妙之旨寺因籍之增重与诸
大刹争雄唐李兵燹纵横寺日堕废伪吴杨氏据有金陵其
检校仆射许褒遵厥父司空雍之命新作之割腴田在句容
丹徒者若于亩以饭浮屠夫人景氏犹以为未足复施句容
田若干埤益之宣城二比丘曰义爽曰廷规行业峻洁仆射
具疏延居寺中盖大和年间也至宋大中祥符初始赐今额
公于宋季又复摧敝弗支群僧皆风雨散去丹徒之田亦为
闾右民施茂等所夺元至元中住持平山坦公不惮四千里
卷十五 第 8a 页
之远北诉于中书移文江南总摄且命下其符于镇江凡历
七载之久殚三往返之勤侵疆乃归平山既迁化灭庵受公
继之后虽数易其主而未遑设施至正三年癸未笑岩禅师
往补其处当屡废之馀室如悬罄积逋之未庚者踰五千缗
笑岩昼夜不自宁议鬻不毛之山以偿杀衣缩食孜孜以兴
建为务不四三春秋粟盈于仓泉溢于囊乃剪岁荒乃辟灵
场乃树栋梁九年巳丑释迦宝殿成明年庚寅搏土塑佛菩
萨暨大弟子护法神王诸像环以大阿罗汉慈容穆如九座
香华严奉如式曾未几何三解脱门又成右设涅槃之居以
处有疾僧伽左建仆射父子祠而他施者附之又明年辛卯
演法之堂又成名之曰正法眼阅三月栖禅之室又成名之
曰清净觉海且拓其术径别筑小山门以为喉衿通名曰定
林山西庑及众寮次第而就又四年乙未像四天王神于三
门缭以周垣延袤三百馀堵委蛇缦回如云横阜截防限遂
卷十五 第 8b 页
严又明年丙申禅师迁住保宁而怀楚津公南宗定公先后
而至皆刻厉有为益其土田当是时 大明建都江左
而浙右犹未尽平寺当毗陵京口之冲骑步之兵㸑息者旁
午睹其宏敞严饬戟手相戒不敢犯洪武三年庚戌仲纶弥
公来司寺事病东庑之未称也撤其故腐易以新坚而规制
于是乎大备殿以间计者凡三室与门如殿之数堂如门之
数而溢其二两庑如堂之数而加以七倍其悬钟之楼则仍
其旧焉仲纶潜心内行为四众之所趋仰且念笑岩锱铢之
积以克溃于成视衒奇钩货以病民者相去万万苟不图之
显刻金石则后来者何自而知之力请濂为之记夫自辛卯
兵变以来江淮南北所谓名蓝望刹多化为煨烬之区而狐
兔之迹交道过其下者无不为之太息奉圣禅居有如鲁灵
光岿然独存非惟金浮碧明照映于山色水光之际而钟鱼
之互荅初不异于承平时岂亦有数存于其间乎虽然人事
卷十五 第 9a 页
之尽诚之以胜天自非主之者叠矩重规求其持久而不坠
若此或未之见也读予文者尚念昔人搆缔之艰而继承于
无穷哉笑岩名善愈族某氏明之昌国人说法嗣仲芳伦公
耆旧僧宗铉笑岩同邑人是寺之役其功为最多系之以铭

皇矣象教自西徂东丕建塔庙牖于民衷青天震雷以耸群
聋蹶然以兴豁尔而聪句容之墟白土之里川媚山辉灵和
萃止彼阿练若雄焉中峙由梁洎元成坏凡几有伟一师飞
锡而叹不创宝所妄邪孰闲白业所感在弹指间靡仆不起
何阙弗完涌殿峨峨飞楼㵝㵝像变严严梵夹晢晢觚稄腾
翔丹艧绚丽兜率天宫下移人世粤自兴戎劫火飏埃庄严
胜域鞠为草莱此独岿然鸾鶱凤回都人聚观一何壮哉赋
形两间固囿乎数人定胜天如鸟建羽千里奋飞能令颠坠
式缵式承胡宁弗顾宝华楼阁不涉有无光明发舒号为毗
卷十五 第 9b 页
卢遍覆大千了无欠馀凡尔方𫀆摄心澹泊来居来游无證
无作大史勒文因病注药尚祛昏迷同归妙觉
  寂照圆明大禅师壁峰金公设利塔碑
禅师讳宝金族姓石氏其号为壁峰生于乾州永寿县之名
胄父通甫宅心从厚人号为长者母张氏亦嗜善弗倦有桑
门持钵乞食以观音像授张且属曰汝谨事之当生智慧之
男未几果生禅师白光煜煜然照室幼恒多疾缠绵衾枕间
父母疑之曰此儿感祥徵而生其宜归之释氏乎年六岁依
云寂温法师为弟子既薙落受具戒遍诣讲肆穷性相之学
对众演说累累如贯珠闻者解颐巳而抚髀叹曰三藏之文
皆标月之指尔昔者祖师说法天华缤纷金莲涌现尚未能
出离死生况区区者邪即更衣入禅林时如海真公树正法
幢于西蜀晋云山中亟往见之公示以道要禅师天起疑情
三二年间寝食为废偶携筐随公撷蔬于园忽疑坐不动历
卷十五 第 10a 页
三时方窹公曰尔入定耶禅师曰然曰汝何所见禅师曰有
所悟尔曰汝第言之禅师举筐示公公非之禅师寘筐于地
拱手而立公又非之禅师厉声一喝公奋前揕其使速言
禅师筑公仆之公犹未之许笑曰尘劳暂息定力未能深
也必使心路绝祖阙透然后大法可明耳禅师闻之愈精进
不懈遂出参诸方憩峨眉山誓不复粒食日采松柏啖之胁
不沾席者又三年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
自是入定或累日不起尝趺坐大树下溪水横逸人意禅师
已溺死越七日水退竞往视之禅师燕坐如平时唯衣湿耳
一日听伐木声通身汗下如雨叹曰妙喜大悟十有八小悟
无算岂欺我哉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急往求證
于公反覆相辨诘甚力至于曳倾禅榻而出公曰是则是矣
翼日重勘之至期公于地上画一圆相禅师以袖拂去之公
复画一圆相禅师于中增一画又拂去之公再画如前禅师
卷十五 第 10b 页
又增一画成十字又拂去之公视之不语复画如前禅师于
十字加四隅成卐文又拂去之公乃总画三十圆相禅师一
一具答公曰汝今方知佛法宏胜如此也百馀年间参学有
悟者世岂无之能明大机用者宁复几人无用和上有云坐
下当出三虎一彪一彪者岂非尔邪尔宜往朔方其道当大
行也无用盖公之师云先是禅师在定中见一山甚秀丽重
楼杰阁金碧绚烂诸佛五十二菩萨行道其中有招禅师谓
曰此五台山秘魔岩也尔前身脩道其中灵骨犹在何乃忘
之既寤遂游五台山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䌽弊衣赤足徐
行一黑獒随其后禅师问曰子何之曰入山中尔曰将何为
曰一切不为良久乃没叩之同行者皆弗之见或谓为文殊
化身云禅师乃就山建灵鹫庵四方闻之不远千里负糇粮
来献者日缤纷也禅师悉储之以食游学之僧多至千馀人
虽丁岁大俭亦不拒也至正戊子冬顺帝遣使者石至燕都
卷十五 第 11a 页
慰劳甚至天竺僧指空久留燕相传能前知号为三百岁人
敬之如神禅师往与叩击空瞪视不答及出空叹曰此真有
道者也冬夕大雪有红光自禅师室中起上接霄汉帝惊叹
赐以金纹伽黎衣遣归明年已丑复召见延春阁命建坛祷
雨辄应赐以金缯若干禅师受之即以振饥乏民又明年庚
寅特赐寂照圆明大禅师之号诏主海印禅寺禅师力辞名
香法衣之赐殆无虚日自丞相而下以至武夫悍将无不以
为依皈已而恳求还山洪武戊申
大明皇帝即位于建邺明年巳酉燕都平又明年庚戍诏禅
师至南京夏五月见 上于奉天殿且曰朕闻师名久
以中州苦寒特延师居南方尔遂留于大天界寺时
召入问佛法及鬼神情状奏对称 旨又二年辛亥冬十月
朔 上将设普济佛会于钟山 命高行僧十人涖其
事而禅师与焉赐伊蒲撰于崇禧寺 大驾幸临移时方还
卷十五 第 11b 页
明年壬子春正月既望诸沙门方毕集 上服皮弁服
亲行献佛之礼夜将半 敕禅师于圜悟关施摩陀伽斛法
食竣事 宠赉优渥夏五月悉粥衣盂之资作佛事七日乃
示微疾 上知之亲御翰墨赐诗十二韵有玄关书倍
已成正觉之言 天光昭回人皆以为荣时疾已革不能诣
阙谢至六月四日沐浴更衣与四众言别正襟危坐日将瞑
弟子祖全智信请曰和上逝则逝矣不留一言何以暴白于
后世邪禅师曰三藏法宝尚为故𥿄吾言欲何为夷然而逝
世寿六十五僧腊五十又九后三日奉龛茶毗于聚宝山倾
城出送香币积如丘陵或恐不得与执绋之列露宿以俟之
及至火灭获五色舍利齿舌数珠皆不坏纷然争取灰土为
尽禅师体貌丰伟端重寡言笑福慧双足所至化之故其在
山也捧足顶礼者项背相望其应供而出也持香华击梵乐
而迎者在在而是不啻生佛出现其行事多可书弟子散之
卷十五 第 12a 页
卷十五 第 13a 页
颅水赴云趋无间俭丰香积之充且妥其躬其名上闻便蕃
宸恩来自帝阍于赫 皇明遣使奉迎馆于神京龙文
成章日晶月光郁其宠荣(叶)四众所依胡不宁兹而亟其归
泰山崔崔一旦其颓靡人不哀有崇者冈白虹吐芒设刹之

  故同安沈府君墓碣(有序)
考功主事沈彰服衰经踵门拜且泣曰彰幸生盛际忝被官
使私窃自念先府君之年仅五十又二尔忠孝之道不可以
兼致驱驰王事二三春秋方敢纳禄而归以竭乌乌之私情
孰意上天不佑而府君以洪武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弃我诸
孤阅三月讣至擗踊攀号无所逮及即上其事中书授法比
持服将不远四千里南还卜某月日奉柩车窆于同安西山
之阡在莲花鞠花两峰之间又复自念府君死矣而先德不
可死者亘百世犹一日也苟不图文显刻以昭示后人不孝
卷十五 第 13b 页
愈大焉敢持奉常赞礼黄仁状前事以请唯先生卑矜之濂
不敢辞谨按状府君讳祥字遂初姓沈氏其先光之固始人
唐末之乱有讳某者始迁于莆阳图谱厄于兵燹莫纪其世
次曾大父某祖泽民父善夫娶张氏既生府君而来主泉之
永春簿遂再徙于泉城及府君之长又三迁于同安上官才
之荐为县之际留仓使非其所好也府君事父母尽孝视于
无形听于无声唯恐有毫发咈其意至正甲午大盗起安溪
乡民皆风雨散去府君负毋夫人避海中嘉禾岛盗蹑其后
府君为盗所掠幸以计脱而夫人不知所适府君苍黄冒贼
锋求之昼夜呼号不饮食者三日始获见岩冗中母子相抱
持悲喜交集时夫人春秋高且有疾府君欲渡海回翔风乡
以居装橐既于盗手其计无从出乃质其子彰于郑氏获钱
千缗为买舟之资暨还一月馀始往赎彰以归府君伯仲者
亡季夭府君事兄起宗如其父泉布羞服之属凡有所需辄
卷十五 第 14a 页
上之风檐月牖时相与啸歌杯觞淋漓几杖昵比数日不聚
首中心欿然不怡先是主簿君殁葬泉之南门外后九年夫
人亦卒𤇺火连绵权厝主簿君墓侧及是兄复殁府君匍匐
往泉城毕棺敛之礼乃归同安檡地于海山之阳欲迎夫人
之柩藏焉巳而潸然出涕曰吾父母生则同室死则异冗乎
吾兄父母之所遗魂魄或有知其能独处异乡乎于是甓三
竁而共薶之当主簿君居莆阳赀产颇丰府君悉让与群从
兄弟锱铢无所觊而别树家于同安其遇甥福全尤尽恩意
南安腴田以亩计者七十有五悉以卑之无靳色莆阳宗党
有来谒者必倒屣迎馆翕翕煦煦唯恐弗之留暨别去复馈
焉闾井知府君之行交口称之曰良士良士云府君当元之
季知世将乱具隐者之服深蛰不出自号之曰廛隐高人韵
士或来即之相与赋诗以为乐视世之声𦦨熏灼者若将浼
焉娶传氏生三男子长即彰通诗训故学较艺福建乡闱取
卷十五 第 14b 页
第十一名文解有司贡至京师会 朝廷需贤之急不俟会
试南宫选入吏部为考功主事阶承事郎次曰宽次曰英呜
呼传有之孝悌者天下之大顺也人之行义有重于斯二者
乎推而为忠为信为有别其有不自兹者乎君子之学能植
乎其大者岂不为厚伦重本之劝乎然则府君之行其可铭
以铭曰
猗若人行之臧抚上下恊圆方丁时艰寇抢攘念我毋情尽
伤日号呼走遑遑盻白云涕沾裳既觏止色斯康奉厥兄䔍
天常傧笾豆酾酒浆和孺乐日洋洋惟孝弟善之纲勖后昆
矢不忘
  故松阳周府君阡表
括之松阳有行义之士曰周君休休而有容循循而雅饬自
其髫稚严父弃捐君辄能自励于学擩哜乎经畬优柔乎艺
苑伯仲之间交相摩切积功既久缮性禔身之间以庄以敬
卷十五 第 15a 页
弗敢自释上下化之春风盈于户庭棠棣歌于州里荐绅之
家罔不歆艳焉君不以为功而泽物自见当岁俭氓隶无以
食尪瘠将踣君曰是不可不振也度力而给其粟旱劳频仍
及厉鬼为菑害沴气紏蟠十室而九君曰是不可不禜也亟
斩牲以祷于神俗尚气而善斗锥刀之末奋襼而疾诟流连
县庭每为吏所鱼肉君曰是不可不正也有赴愬者方为辨
曲直讼为衰止属元季兵乱郡国绎骚石抺将军帅师来镇
栝凡武勇文学之士悉以礼聘而询其谋猷闻君贤延而与
语悦之辟为千夫长将军廓清群憝君与有功焉未几乃引
退都布宽衣放情丘壑间当风疏日鲜与一二逄掖从容觞
咏日莫忘返年甫五十又八不幸以洪武庚戍九月某日卒
家明年辛亥二月某日葬丽水县㦤德乡徐北里之原礼也
君讳绍祖字光远其先家舂陵高祖允文始来迁曾祖梓宋
乡贡进士祖留道从元兵讨临漳叛寇有功擢管军千户父
卷十五 第 15b 页
鉴毋某氏君配室则王氏也前五年终翰林侍讲学士危公
铭其墓生丈夫子二曰华曰莲孙男五曰文韦曰文焕曰文
炫曰文煇君殁后四年二子奉县文学洪文震状来请墓上
之文以期不死于亲余闻墓之以有文古也殷比干之铜槃
汉梓潼之砖志皆是也后世易之以石且植表于隧矣人子
不死其亲者将如是乎在余恶能辞有若君之行义脩于身
仪于家庭惠泽被于州里所以耸善导民者诚有裨于王化
君子不谓其进可乎呜呼麟之振振既淑且仁卒以美夫身
绥绥者罢日肆其威监人之髓而剥人之颐其相去亦不远
而呜呼有崔者冈林樾郁苍惟君之所藏千载之下幸毋坏
伤是为表
  题赵模千文后
左右内率府录事参军赵模集右军行书为千文模在唐有
能书名尝与韩政诸葛贞冯承素等奉敕临摹兰亭逮今犹
卷十五 第 16a 页
有存者予于秘府颇见之最喜其善用笔而正锋恒在画中
所以度越诸人也欤此本系鲜于奉常家藏者神采尤沈著
不露可宝也
  故黄府君墓碣铭
予从乌伤黄文献公游识公从子仲华甫进承公话言退与
仲华磐桓华川上温润如琼瑶使人不忍厌去公薨世大变
甲兵满天地东西各不相闻及 真人起临濠廓清六合
予入侍讲禁林会浙江行中书新贡士至有黄昶者来叙世
契问之实仲华诸孙复叩仲华何如则作土中人五年矣为
太息者久之昶彝从予入史局几一载间自撰仲华行状涕
泣请铭仲华名橒仲华字也自幼嶷然有立出与群童敖步
武有度不失尺寸乡先达韪之暨长抚世酬物悉中权度州
里哗然称之曰能父兄素儒懦疆畎为豪右兼并仲华奋厉
致家之肥悉纳金赎还自是益敦仁厚行贫而贷泉者不责
卷十五 第 16b 页
其息稍弗能庚焚劵示之或有忿斗者赴愬于门仲华听已
指曰尔言曲尔言直皆心服去且曰得黄公片言贤于县令
长十人避兵石门山一妇疲卧荒榛时游骑已迫仲华命媵
女扶以奔与诸妇同寝食寇退询其家归之然终不识其面
性至孝亲疾进药剂无时夜不遑甘寝及没衣禭棺竁之费
咸出于私不忍烦诸兄文献公刚介子弟鲜得欢心仲华曲
承其意酣觞笑谈煦煦如阳春亲属有使酒难近者且复誎
仲华从容白其利害卒至改行仲华行事多类此他不能悉
书仲华卒于吴元年三月十一日其月某日葬于崇德乡平
洋原先墓之次寿六十七世系迁移之详文献公已见诸图
记曾大父堮宋承节郎元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
尉追封江夏郡侯妣徐氏追封江夏郡夫人大父铸赠中奉
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轻车都尉追封江夏郡
尉追封公妣童氏追封江夏郡夫人父溥妣喻氏仲华配室
卷十五 第 17a 页
传氏生子三璨琥瓒女一适刘如圭孙男四永昶庚敏予帷
阀阅之家鲜克由礼有若仲华闲雅整饰抱齐鲁诸儒至行
孰谓非贤邪予故特铭之以为耸善之助使人人取则仲华
其不为三代之民矣乎铭曰
中恬而熙外廉而隅惟义之是随大振厥家尚质去华肫肫
乎无涯有岿者山有冽斯泉灵气之郁芊体魄斯安继以永

  崆峒雪樵赋(有序)
刘君宗弼家于赣之空同山阳学赠而文雄尝擢进士第入
教成均出任浙江部使者之寄声光已赫然矣君乃退然弗
居方以空同雪樵自号其殆显幽一致者欤非贤而有德者
盖弗能也君间请濂赋其事雕虫篆刻之学老且亡去黾俛
操觚虽用赋体而比物成义为多君之西还或歌于清泉白
石问山灵闻之未必不辴然一笑也其辞曰
卷十五 第 17b 页
伊空同之拔起兮镇峤南之灵区翠旓缤其荡空兮播颢气
之蕤绥章贡挟以北流兮盎土脉之滋腴穴遥通于龙翕兮
势蟠亘于郁孤信地维之奥宅兮为灵真之所都则有白鹅
羽人黄唐丹士辟玉为房铸金成黍仰帝青以布帷拨赤霞
而启笥悼下土之坌独凌刚风以径度惟彭城之仙子兮式
烂柯之遗轨谓灵奕之可观兮意翩翩而遐举裘剪鹿肥之
花屦约芝田之蕊巾割湘云之枝鞶点彩鷮之尾伤胡麻之
未饭爱白石之堪煮踰洞真之石扉借脩月之宝斧期缑笙
之下临兮庶绿文之可㖟于时玄冬届朔气交水腹坚金茎
高二鹤夜语独鸟昼韬莽六花之聚白合溟涬于空寥幻九
清之秘景辟太素之神苞夺人目睛兮若流汞翻空而不定
一白无地兮如烂银炫耀于霜皋琼林玉树叠颖联柯条顿
亡于春绿蘤巧缀于晴梢乃陟瑶磴乃依冰樾肤中寒而生
鳞指屡僵而弗屈丁丁许许不遗馀力巳枯成采方长不折
卷十五 第 18a 页
玉屑随声而轻堕霜茎倚云而初积束以九真之赤藤附以
千年之苓魄既消摇而咏归忘蕉鹿于今昔歌曰我采我樵
兮太濛之野万树珑玲兮玉光照夜孰能相从兮与霓旌而
俱下于是筑石灶翻金经养神火炼黄宁汞生水虎之窟铅
出火龙之扃液承太乙之珠机运元华之精凭添抽之卦劵
植鄞鄂之丹城逮伐毛而洗髓致阴烁而阳凝种芝于琼玉
之山折桂于广寒之庭领衿佩于桥门集鹓鹭于王庭白简
霜飞绣衣春明近一出而持斧使九夏之生冰定弃风而来
归兮将瀛洲之先登隔人间之风雨兮遽真凡之异程至若
西邻之子沈酣膻荤屏龟香曙笙火花春葆阶舞楚银馆歌
秦黄尘迷南华之梦弊屣嗤东郭之贫乐钟鼎之遗艳厌烟
霞之近醇尚父钓渭阿衡耕莘或封齐于东海或致君于华
勋齐出处于一涂肯变志于屈伸世缤纷兮丽以新蜡代薪
兮伤芳辰翻海水以为霖兮曾莫濯夫游尘孰不化为胡燕
卷十五 第 18b 页
兮依华榱之飞文丹禽鸣夫空谷兮亦寥寥之一闻弹樵歌
之逸响兮寄绿绮于秋旻歌曰若有人兮在兰厓止白虎为
使陟崇巇止皓毳回飙敷天葩止虚白内朗绝纤瑕止仁斧
义戕龙锵鸣止鹈膏匪施痂弗形止剪彼薪樗扶松柏止养
贤大鼎熟以烹止天下为公大道行止溯风屹立思盈盈止
宋学士文集卷第十五 宋文集卷五
卷十五 第 19a 页
卷十五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