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宋学士文集卷第四 銮坡集卷第四即翰苑前集
  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
婺之东阳有隐君子戴华阳巾裁鹿皮为衣种药银谷涧中
当春阳正毁玩落红于飞花亭上亭下有流泉花飞队泉中
与其相回旋良久而去君子乐之日往观弗厌既而入太霞
洞著书其书纵横辩博孟轲氏而下皆未免于论议元统间
濂尝候君子洞中君子步屧出速坐之海红花底戒侍史治
酒浆𦵔醢亲执斝献酬歌古词以为驩酒巳君子慨然曰秦
汉而下说经而善者不传传者多不得其宗淳熙以来群儒
之说尤与洙泗伊洛不类余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
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譬犹明月之珠
失之二千年上自王公下至氓隶无不伥伥日索之终不可
致牧竖乃获于大泽之滨岂可以人贱而并珠弗贵乎吾今
持此以解六经决然自谓当断来说于吾后云濂乃避席而
卷四 第 1b 页
问曰其意云何君子曰吾以九畴为六府三事而图书为易
象者不可诬以片言统万论而天下古今无疑义以庸言释
经于而野人君子无异辞谓神所知之谓智知天下殊分之谓
礼知分之宜之谓义知天地万物一体之谓仁礼复则和之
谓乐谓天地万物一体经子之会要一视万物则万殊之分
正家齐国治而天下平矣濂未达请复问其详君子曰国家
天下一枳也枳一尔而穰十焉枳有穰而一视之其于人则
仁也发而视之穰有十则等有十其于人则君臣父子长幼
之等夷刑赏予夺之殊分所谓礼也视十为十者礼之异视
十为一者仁之同分愈异则志愈同礼愈严则仁愈笃者先
王之道也分愈异者志愈同故合枳之穰反求其故地枚举
而铨次焉者差之黍铢则人已无别犬牙错而不齐敛之不
合而一不可见礼愈严者仁愈笃故治国家天下者不以礼
则彝伦斁礼乐废而仁亡是故洙泗伊洛朝夕之所陈者天
卷四 第 2a 页
下万殊之分视听言行之宜所操者礼之柄耳故学圣人者
必始于礼焉故一体万殊者孔子之一贯于洙泗伊洛之言
无不统者也理一分殊之义废则操其杖叶而舍其本根洙
泗伊洛之会要不可见章句析而附会兴遗经不可识矣濂
受其说以归间尝质之明经者或者曰近时学经者如三尺
之重观优于台下但闻台上语笑声而弗获见其形所以不
知妍媸唯人言是信君子之论伟矣或者曰伊洛之学大明
于淳熙未易遽取舍之也自时厥后为贫游仕奔走于四方
不及再候君子以毕其说闻君子益以斯道为已任汲汲焉
惟恐不传靡昼靡夜操觚著所见于书书成即刻梓示人复
贻书于濂白予濒死吾道若无所授子聪明绝伦何不一来
片言可尽也忧患相仍亦未及往而天下日趋于乱君子之
室庐亦燬于兵寓子婿王为家留六年之久遘微疾默坐于
一室不食饮者踰月县令遣医来视疾君子麾云曰吾年八
卷四 第 2b 页
十又八其死宜矣何药之为未几翛然而逝实至止乙已十
月戊申也君子姓陈氏讳樵其字为君采人因其衣鹿皮故
又号为鹿皮子表隐趣也其先居睦之富春宋之中叶来从
东阳太平里世为衣冠巨族曾祖居仁祖哲登仕郎父取青
国学进士从乡先生石公一鳌与闻考亭之学有志节尝抗
章诋权臣贾似道误国及宋亡元丞相伯颜见其章𣣔用之
辞君子幼学于家庭继受易书诗春秋大义于李公直方其
于天下之书无不读读无不解学成而隐邈然不与世接唯
寤寐群经思一洗支离穿凿之陋形于谈辨见于文辞恒恳
恳为人道之文辞于状物写情尤精然亦自出机轴不蹈袭
古今遗辙读之者以其新逸超丽喻为挺立孤松群葩俯仰
下风而莫之敢抗或就之学则斥曰后世之辞章乃士之脂
泽时之清玩耳舍六经弗讲而事浮辞绮语何哉少作古赋
十馀篇传至成均生徒竞相誊写谓绝似魏晋人所㯢君子
卷四 第 3a 页
则讳之不复肯为也君子足迹未尝出里门而名闻远达朝
著知名之士若虞文靖公集黄文献公溍欧阳文公玄皆慕
之以为不可及移书咨访如恐失之性复至孝父患风挛君
子扶之以行岁久益勤后为风痰所侵气弱不能吐君子截
竹为筒时吸而出之母郭夫人殁君子不见见其遗衣辄奉
之呜呜而泣生平未尝言利苟非其义千驷万钟弗为动家
虽素饶于赀痛惩膏梁之习恶衣菲食以终其身遇岁俭辄
竭粟赈里闾自取来牟以续其食尝发所藏锡为器工人持
归乃白金也悉易之或以告君子君子一笑而巳呜呼君子
已矣世岂复有斯人哉君子所著书曰易象数新说曰洪范
传曰经解经曰四书本旨曰孝经新说曰太极图解曰通书
解曰圣贤大意曰性理大明曰荅客问曰石室新语曰淳熙
紏缪曰鹿皮子曰飞飞观小藁合数百卷君子正配朱氏先
若干年卒生延年大年耆年乔年昌年大年至正庚寅中乡
卷四 第 3b 页
闱乙榜第一署徽州路歙县教谕侧室某氏生逢年君子没
时诸子唯乔年在馀皆先卒女三人其婿即王为次则俞某
张绍先孙男九人庭玉庭圭庭筠庭鸾庭凤庭坚庭诲庭其
庭某女四人适徐信俞本虞某 某曾孙男五人绍宗超宗
林宗某宗某宗女三人在幼乔年庭坚等洎王为以是年十
二月某甲子奉柩葬于县西南四十里怀德乡斗潭山之原
县长贰及学士大夫门弟子咸会莫不洒泣葬后五年其高
第弟子杨君芾乃为撰列行状一通而乔年同王为持示金
华宋濂再拜请为铭呜呼君子以超绝之资矌视千古若一
旦暮期以孔子为师而折衷群言之是非不徇偏曲不尚诡
随必欲畅其巳说而后已可谓特立独行而无畏慑者也非
人豪其能之乎虽然淳熙二三大儒其志将以明道也初亦
何心于固必使君子生于其时与之上下其论未必无起予
之叹而君子之众说亦或藉其损益以就厥中则所造诣者
卷四 第 4a 页
愈光辉混融而卓冠于后先矣天之生材相违而不相值每
如此竟何如哉然君子措虑之深望道之切其所传者确然
自成一家言殆无疑者世之人弗察伐异党同常指君子为
过高是岂窥见其衡气机者哉濂也不敏窃有慕洙泗伊洛
之学有志弗强日就卑近不足以测君子所至之浅深而君
子则欲进而教之今因请铭故备著昔日问荅之辞于其首
后之传儒林者尚有所稽焉其称为君子者君子盖有德之
通称尊之可谓至矣铭曰
洙泗传圣髓兮伊洛发遗精天人既混合兮阳阴悉苞并无
闻不开阐兮金石奏和平自兹益演绎兮白日中天行如彼
艺黍稷兮薅去莠与稂舂实成白粲兮诏使来者尝有夫起
东海兮吐言一如镛噌吰违幽隐兮务使声远扬岂欲异涂
辙兮理致无终穷著书动盈车兮片言类括囊中有万宝玉
兮包络无遗亡解之溢众目兮瑰异吁可惊似兹海外珍兮
卷四 第 4b 页
神光烨如虹苟施琢刻工兮定可献明廷下可奉公侯兮上
可奠方明胡为堕空山兮枯槁埋光晶鹿皮剪为裘兮峨冠
剩垂缨临流玩飞花兮心与烟霞冥清风与逸气兮横绝字
宙中食道身自腴兮畴计禄位礼婆娑太霞洞兮卒以上寿
终斗潭向东流兮内有八尺茔鬼神必诃卫兮灵气结华英
永为文字祥兮千祀垂休声
  元故承务郎道州路总𬋩府推官李府君墓铭
东阳李思文从州县辟举试校官吏部吏部移禁林仪曹同
命题试之既中选将归涖教事谒濂成均再拜而起涕下如
绠縻良久乃曰先府君之殁三十四年矣忧患之相仍金革
之纷扰糊口四方曾无宁岁今天地清宁六合一家幸重卜
宅兆改葬先府君于高原之上而县繂之碑未有刻文敢奉
行状以请子知先人者宜为铭濂诺之久未及为思文复贻
书见速情辞愿款读之令人感动王事有严鸡号即乘马出
卷四 第 5a 页
逮还且已若悬鼓矣深惭有孤孝子之意于是爇灯牗下按
状而序之曰府君讳𥙿字公饶姓李氏其先自洛阳迁桐江
九世祖著复自桐江迁婺之东阳著之孙悦字公瑜当宋宣
和庚子方腊叛其党来寇县悦与兄匿灌莽中兄为盗所执
𣣔兵之悦亟趋出愿以身代昆弟争相就死寇义悦之为荷
戈而去及寇平越帅刘忠显公统军至欲悉诛从乱民悦时
与莫府议谏止之活人数千悦生皓皓有六子十三孙皆惇
尚诗书而簪缨蝉联从此始其事详载家乘此不书诸孙有
讳大同者从朱文公吕成公游登嘉定癸未进士第仕至宝
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工部尚书君之高祖也曾祖讳自立
淳祐辛丑进士通直郎通判庆元军府事祖讳篪登仕郎监
宁国府城下酒面务父光远值宋亡为元不屑仕后以府君
贵赠承事郎同知汴梁路许州事妣某氏赠宜人府君幼失
父母鞠于㛐氏事诸兄有若严君既就外传即知家学相仍
卷四 第 5b 页
之盛确然思以踵其后发于声诗皆中绳尺甫冠闻许文懿
公讲道于八华山中蹑屐从之推明濂洛关闽之学久之因
喟然叹曰学之所贵者明体适用苟不见诸用犹玉卮而无
当未见其可也乃径别亲友杖策游京师撰至治圣德颂一
篇诣丞相府上之丞相以闻英宗召见玉德殿令宿卫禁中
居无何翰林群公以府君才藻清丽不当在持戟之列遂奏
为国子生会虞文靖公来为祭酒极器府君每有撰𫐠辄瞑
目倡言可书云云府君执笔次第书云云及文成朗诵于公
前公遂指授以制作之故所谓篇章字句四法逐一演绎之
府君之学于是大进荐绅之家争欲府君出其门下天历巳
已国子分监扈从上京岁适当宾有旨命就试府君领开平
府荐送至顺庚午擢进士上第授承事郎同知汴梁路陈州
事有朱衣象笏之赐初大河南决州民扶挈旄倪走旁郡
冻馁道路伥伥无所归及河复故道府君适至与民约曰尔
卷四 第 6a 页
亟返安尔妻孥治尔田庐科繇之事吾为尔缓诸民曰众未
敢还者正坐此耳相率而归至数千人蔡河亘城北旧建桥
以利涉者河水暴悍齧桥桥善圯府君重作之檄属邑五长
吏分程集事不日而功成倡优为戏剧以射民利昼夜聚观
皆废所执业府君患之捕寘于法有挟权贵人势𣣔脱去者
府君持之愈急一城震悚俗尚鬼当岁时之隙往往斩羊豕
为牲使巫觋歌舞以乐鬼比屋相仿以为不若是则厉气将
作府君召闾师里胥语以鬼神情状亹亹数百言递相奔告
其俗遂变市设驵侩本以求民平黠者反舞智病民畏其近
官茹抑忍苦莫敢走白者府君擿发隐伏橽诸市而易之州
有学久废弗治府君往舍菜巳周视后先皆傍穿上漏不足
以障雨风慨然曰此教基也使其若是可乎即命更朽腐为
坚良治丹垩而饰之复聘贤师儒使坐堂上申饰五伦之教
民大悦部使者行郡嘉之举府君可任台察之职章上不报
卷四 第 6b 页
府君既满秩遂谒选京师巳而其子彪死干家君伤之郁郁
成疾荏苒踰二年竟卒于旅邸时重纪至元戊寅正月癸丑
也享年四十有五卒后一月中书始改承务郎道州路总𬋩
府推官命虽下不见拜矣府君配蒋氏将仕佐郎典用监知
事吉相之女封宜人后一年卒子男五人长可道以府君荫
任蕲州路黄梅县税务大使次贯道至正甲午进士将仕郎
饶州路鄱阳县丞未上辟詹事院掾史后十九年卒次即彪
次顺道次思文入 国朝为东阳县儒学教谕即来请铭者
女二人适赵古臣卢琎孙男七人思志思孝思恭思悌思礼
思祖思俭府君既没贯道不远五千里奉柩南还家徒四壁
久不克襄事后十年为至正丁亥十二月某甲子始与蒋氏
合葬西部乡之钱坞堪舆家曰不利又二十年乃改葬怀德
乡黄山之原去尚书公墓二里而近所谓重卜宅兆者其时
则吴元年丁未十一月之癸巳也濂生也后少府君十有六
卷四 第 7a 页
岁初识府君于婺城之南容仪秀洁如玉树临风皦然美丈
夫也及读府君之诗曰中行斋藁者姿态闲婉复类其为人
心慕艳之硕缔忘年之交而九京不可作矣幸获与府君之
子贯道游同试艺于乡闱贯道既先登濂窃以谓府君之家
科目相继起贯道是举足以慰府君于泉下曾未几何而贯
道亦死矣呜呼三十馀年之间而哭府君父子焉予发𣣔不
颁白其尚可得邪铭曰
呜呼府君可止于斯楚楚其容仪衮衮其脩辞其才又足以
见诸设施使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呜呼府君竟止于斯虽
五尺之童粗有所知期必跻于膴仕亦不虞其若斯岂天道
之不齐抑人事之有参差自古以来何莫不由于斯呜呼府
君其死孔悲年不踰于五十学仅克于一施则夫突梯而滑
稽如脂而如韦寿享于耆颐好爵之是縻者彼何人斯彼何
人斯
卷四 第 7b 页
  元故韶州路儒学教授曾府君石表辞
府君讳顺字至顺姓曾氏郕国公四十九代孙郕国家于鲁
十四传至都乡侯据始避新室之乱徙豫章子孙日盛大江
之南言曾氏者皆宗焉又六传至略迁于临川又十二传至
唐沂州刺史可徒生司空洪立司空生散骑常侍延铎常侍
又迁于南丰生四子长曰仁皓生志及文照南唐时又同迁
临江新涂县之吉阳里文照举童子科生乾度宋淳化三年
进士仕至太常少卿赠刑部尚书志生易用易用生侃侃生
高安丞斧擢元祐六年进士第又迁县之高元里屏山之下
生用先用先生岳岳生愿正愿正生翊翊生汝舟汝舟生兼
善能传黄文肃公干之学为时名儒生军器监簿天麒天麒
倜傥有大志常居文信公天祥幕府又从贾丞相馀庆等奉
使于元竟全节而归则府君之父也府君性警敏自幼辄有
闻时信公之弟文惠公璧来为郡招府君与其子文庄侯升
卷四 第 8a 页
共学升既秀颖府君能与之竞爽其师胡君端一亟目之为
二俊当宋初改物遗黎故老犹有存者监簿君日开尊共饮
剧谈先代文献府君从旁听之有疑则问唯恐其不倾尽诸
老为之啧啧爱赏元至正中程文宪公钜夫奉诏求贤江南
𣣔荐府君才可用监簿君止之曾未几何部使者赵君孟迎
以茂才举署饶州路儒学录改袁州升南雄州儒学正士皆
服其化而为率德励行之归会科目诏行府君欣然应书不
利退而叹曰吾能损所学以徇时好哉因不复践场屋乡友
范文白公梈清脩之士也极慎许与悯府君官不充其才会
御史铨选广中力荐之于是板授韶州路儒学教授未及上
吏部巳别选遂止贤公卿多稔府君行𣣔强起之府君辞巳
而长子受辟为校官季子以春秋举于乡取第五名文解府
君喜曰吾何以仕为乃陶然自放清泉白石间与高人逸士
相游乐府君被服俨雅挥麈谈笑皦然如霞外人世间尘土
卷四 第 8b 页
不可得而侵也善鉴定古器物暨法书名画每传玩以为适
或取琴鼓一再行焚香默坐超然与造物者游一旦遘疾预
告终期召婚友入榻前与之言别意甚恳恳介妇方归宁命
趣之还既至正衣冠起坐抚幼孙顶曰吾迟汝久矣复东首
而卧翛然而逝实至正七年春三月某甲子也寿七十有五
敛之日风雨晦冥室庐之后大木俱拔君子异之九年春正
月壬寅奉柩葬于屏山麓堪舆家谓不利以某年月日改葬
同里夏方之原府君孝友天至监簿君得痞疾甚剧府君泣
祷上下神祗夜梦三士告之曰服二附汤当瘳巳而果然历
十馀年方没监簿君没大母陈夫人年垂九十府君惧夫人
之哀夙夜祗奉唯恐少咈其意夫人安之曰吾子虽亡不没
矣季弟甫龀出为伯氏后仲姊生四子而夫亡子绝幼茫不
知所为计从父兄孤子凡三伥伥无所依府君皆鞠养教训
之使至成立且归其产所入毫毛不以私其与人交一裁之
卷四 第 9a 页
以义郡守李章肃公倜闻府君为佳士礼下之李公后以诬
免官其门可罗雀府君事之益勤别驾高翔其知府君不下
于李公及改守浮梁𣣔一见府君走书速之府君即日命驾
既见相劳苦甚勤未几径上马出城去翔闻之大惊追饯十
数里且曰公能远来何遽往如是邪府君曰既见君子不还
将焉求翔叹息而去性尤仁慈振贫恤匮每不遗馀力临川
姜肃长沙谭志仁旴江王旭皆颠沛流离数濒于危亡府君
能振之是三人者德之谓杀身亦不能报云府君容貌魁梧
须髯如戟为文辞不务钩章棘句而壹以理胜当是时若吴
文正公澄虞文靖公集皆海内师表每称府君之贤不少置
则府君信贤矣初监簿君著史学统纪一卷未及成而没府
君补完之府君所著诗文若干卷因自号唯庭遂以名藁吴
公为序作者之意今藏于家府君娶义门刘氏克尽妇道前
三十一年卒子男子三人长曰绍唯平阳州儒学教授次曰
卷四 第 9b 页
斯季曰鲁承事郎祠部主事传极群书而文辞庞蔚学者师
之子女子一人分宜县儒学教谕聂景堂其婿也孙男七人
曰垕曰基曰睿曰均曰埴曰塾曰圭女六人长归某馀未行
曾孙男六人曰某曰某曰某曰某曰某曰某女四人在幼呜
呼圣贤之裔自北而南者若孔氏之于衢颜氏之于苏于闽
曾氏之于豫章皆多子孙而曾氏为尤盛纡朱拖紫以显融
于时在在而是常侍五传至文定公巩兄弟者出遂以辞章
名天下何曾氏之多贤邪府君之先盖与文定公同出于常
侍奕世以诗书亢其宗府君虽不获大用屡司教铎蔚为经
师达贤太官亟称交荐可谓无负于家学者矣府君之葬翰
林待制杜公本国子司业曾君坚既为前后撰铭刻诸幽室
而鲁尝与濂同脩元史寅缘交谊复来求隧上之文濂间较
德焯勤在古者不厌其详故为表其行而益之以铭铭曰
郕国传道自孔门遗泽滂濊苗裔蕃有如大江从西奔支流
卷四 第 10a 页
虽千会一原重圭叠组光燉燉著勋昭德𥙿后昆夫君继之
如玉温崭然头角誉弥敦目为二俊起缤翻三为人师教道
尊书诗俎豆习礼文邹鲁其俗浇为淳自内而外本则存大
木斯拔风霆掀人琴俱亡海气昏学子揽涕为招魂刻文墓
石扬清芬
  故鄱阳刘府君墓志铭
君讳谦字友谅姓刘氏其先出自彭城唐未有名汾者仕至
镇南军节度使生十四子一子曰汉吞始徙鄱阳图谱丧至
君不知其几世君善积居之术以赀雄于乡父母殁庐墓终
丧事三兄谨慎三兄或酗酒破产君屡赎归之因自惩以全
其家他族昆弟析财致讼久不解君召而尤之皆顿首免冠
谢相让为善行巳而割田来上同微公我等几为吏所鱼肉
且失同乳心敢奉此为公寿君笑而麾之自是乡邻有斗者
赴愬君得片言则拜舞去甚者能自愧摇手相戒勿使刘君
卷四 第 10b 页
知至正末兵乱且大饥恶少年乌合为盗椎埋剽掠无不为
夜有执火簿君庐者君仓忙率妻孥遁泉布悉为所攈豪杰
德君者部勒壮士捕少年尸之悬首干门君归见之掷于郊
纵其家收瘗盗闻寘所攘户外而去他日盗益炽巨室尽燬
独君家屹然风日中君时避地万斛山为盗所执将搒以求
金忽一人跃出曰此翁尝恩我不可害不可害君赖以免性
喜读书积至数千卷为文辞贵理胜不尚浮缛人称之高祖
某宋某官曾祖某某官祖某某官父某妣程氏配室李氏前
君一年卒子男子一德𥙿子女子二蒙古学教授陆士奇及
胡琏其婿也孙男三人曰仔肩曰鼎和曰吉仔肩以文行名
君生于至元乙酉十二月二十九日殁于至正癸巳十一月
二十五日寿六十有九卜以是年十二月某日葬干堂鄡山
原距君所居仅二里君既葬仔肩持张祠部丁所次状求埋
铭金华山中余以病弗及为去年春蒙 恩召入禁林与
卷四 第 11a 页
仔肩会京师仔肩复申前请为尤切礼宜铭铭曰
行孚于家而施及于乡如彼泉流肇于滥觞其始则微其终
则彰此为有德之士之藏虽亡弗亡
  故高府君圹铭
高府君殁于建业时建业新附人情未安殁之明日其家僮
即具官敛权瘗西门之外郊瘗巳间关往报府君季子晖晖
方从军丹阳将达僮卒于道晖因弗及闻一旦有告晖者曰
尔父殁巳久矣晖白即军帅往求之则当时执后之人皆征
戍远方无一人在者晖彷徨西郊外但见白烟凉草丛冢累
累不知孰为其亲体魄之藏号恸几绝者数四自念无以慰
罔极之恩乃命画师识府君者追貌其象装潢为㡠轴事之
如生虽若可以自解然终未足以尽其诚于是请国子录张
君丁件系府君之行以成书谒子豫为之铭他日招魂旋其
乡欲具衣冠葬之且勒铭贞石以示子孙于无穷焉余不敢
卷四 第 11b 页
卷四 第 11b 页
不能用府君也府君寡言笑与人交不为翕翕热久而益亲
人自不忍厌去尝筑室曰进斋监察御史孟公昉为之记人
因以进斋号府君云府君尝教其子曰我家近于海滨以弓
马植门户田桑供衣食虽不多读书家法素谨至今弗敢坠
尔曹益务力善毋为祖考羞使他人称汝为善士我死目亦
瞑不然虽日宰百羊马飨吾吾将不食而吐之矣世以为名
言府君娶怀孟马氏生三子长某次桂荣殁于兵次即睴国
子助教府君享年六十卒于某年月日葬于某年月日墓在
某县某乡某山之原呜呼戎马扰攘之际人得令终者鲜矣
纵得令终即具棺敛而藏之者尤鲜矣纵得敛且藏得有贤
子孙追慕而不忘者鲜之又鲜矣纵有子孙日追慕之其有
状其善行求文以刻诸墓门者则又绝无而仅有者也府君
之死固为不幸今有令子若晖者汲汲图文以托府君于不
朽府君似可以无憾矣铭曰
卷四 第 12a 页
其名则武其行则儒其内则严其外则舒其超然拔萃者欤
其确然有守者欤
  元故静江路大墟务税使王府君墓志铭
王府君讳善字复善其先由钟陵徙金溪自曾大父重大父
荣彰父寔虽无仕者皆以徽行闻于人人府君成童时人试
以属句脱口成对比物别类为精巳而学为诗辄取能声年
十三父丧去御家事寻操奇赢之术游七闽家乃大穰自叹
蚤废学力迪其子以经术筑精舍一区聘硕士居之朝夕策
厉若斯须不忘去者俄俾从师二千里外膏梁之馈络绎道
涂曾不以为烦及见长子经用礼经连领乡荐喜曰有子能
通经吾虽废学政复何憾至正中天下兵动江右化为盗薮
府君室庐尽燬崎岖携家走山泽能以智驭下帖帖然宁且
资用亦无乏绝智者心服之先是有授府君南丰医正者府
君以医为一艺弗上方岳大臣又荐为静江大墟税使亦不
卷四 第 12b 页
就至是翛然自放山水间举觞属客抚髀高歌遗落世事或
饮至一石不乱未几以疾终寿六十三实洪武戊申五月十
五日也卒后三年当辛亥某月日葬柘步山中礼也府君娶
曾氏子男三曰经承直郎刑部司门员外郎曰纶金溪医学
教谕曰庆郎蚤卒女一胥豫其婿也一夭孙男五曰翼曰兴
曰宪曰德昌曰有庆予尝闻经言府君之善行不止是其事
亲尤孝视听恒在形声之先奉继母亦如之遇群季多友爱
人取以为法呜呼若府君者其所谓一乡之善士非邪铭曰
孝闻于乡道则允臧閟不自耀唯子之教彼遗金籯我以一
经贤愚殊轨曰图其始学之尔惇足昭手文吁其死矣不复
还矣孰廓其潜太氏史濂
  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
惟吴氏初自延陵而分图谱之局废不能详其爵里世次五
季末有讳嗣者自广信迁抚之金溪其诸孙宋含光尉邦基
卷四 第 13a 页
卷四 第 14a 页
卷四 第 15a 页
皆稽首听命他乡为乱者皆罹草薙禽狝之惨或无孑遗独
先生之乡获免及入 国朝抚州守侯君元善闻先生名
𣣔聘起之先生以病力辞洪武庚戍江西乡闱试多士府判
官王黻梦州城中迎状元既而先生之子伯宗实在首选明
年辛亥对策 大廷复以第一人赐进士及第 召见
奉天殿授承直郎礼部员外郎或者以梦之前徵为先生世
科之符而先生巳殁不及见矣先生之殁在辛亥二月二十
八日上距所生大德丁未之岁得年六十有五配何氏生丈
夫子三人长即伯宗初名祏今以字行次礿次祁皆以经术
教授州里女三人曾雅周礼黄显其婿也孙男一人某女三
人尚幼初伯宗会试南宫予尝奉 敕与考试事伯宗因
来谒以先生文集序为请予未暇为而先生讣音至矣伯宗
乃泣拜求撰墓文将还以其年某月日葬里之毬场山且勒
文悬繂之碑予闻世之右族重圭叠组者有之矣索其家学
卷四 第 15b 页
相仍数世而弗坠十百之中或一二见焉况夫科名尤造物
者之所靳哉今先生之门何其奕叶联辉至于如是也此无
它山厚则木繁海深则川聚其亦理势之必然耶自时厥后
继继绳绳予知未有艾也虽然先生之学则又在乎科目之
外经不可不穷也德不可不脩也业不可不广也欲法先生
者法此足矣是宜铭铭曰
吴氏之裔何蝉联兮科名接武代多贤兮先生承之志益骞
兮嚅哜道腴涉幽玄兮衮斧法严圣有经兮传者角立分户
庭兮我赜至隐发精明兮剔抉浮翳朗日星兮穷经致用时
则屯兮薜衣椒冠甘隐沦兮振扬教铎鬯乃文兮牗其天衷
德润身兮世降俗偷病逾深兮方倚俞卢起痼沉兮秘其正
阳平群阴兮儒行之卓罔弗钦兮一鉴之亡我心伤兮其人
虽逝名则良兮有宁一宫气郁藏兮焯德著美荐以石章兮
  故熊府君墓志铭
卷四 第 16a 页
熊以王父字为氏盖本于楚鬻熊之后至曾孙绎成王封于
丹阳丹阳今之江陵枝江也其后徙于南昌若太常卿远临
江尉曜户部郎中执易皆南昌人执易为右补阙与阳城同
上疏极论裴延龄之奸君子多之其裔孙某复徙居于临川
某生绎好施与贫病无告者赖焉性嗜浮屠氏说尝捐田七
千三百亩卑其徒其徒以居士号之三传至宋迪功郎公琦
迪功生待问亦迪功郎待问生乡贡进士绍祖进士实生府
君讳本字万卿一字万初幼颖悟经史一览辄成诵父子自
为师友时家巳窭无藏书可观每假于荐绅家悬灯夜读至
夜分弗自休年十五入乡校习科目之文私试数占前列十
八即下帷讲授郡之俊乂多从之一时名士如澹轩孙公辙
天佣熊公朋来麟洲龙公仁夫文安揭公傒斯皆交相推誉
或折辈行为忘年交翰林学士承旨张公翥方为郡学录尤
与府君意气相倾会辄流连竟日唯恐其别去巳而以尚书
卷四 第 16b 页
贡千乡再不利乃叹曰场屋失得是有命焉我不敢必也苟
穷经以饰诸躬其有不在我者乎吴文正公澄倡道于崇仁
山中南北学者翕然景附府君遂赁笈徒步往从摘经中所
疑七十二条反覆诘难吴公一一荅之中其肯綮府君为之
喜而不寐间论古文尚书亹亹数千言援据精切辞意超卓
吴公器之谓非时辈所能及宋季时须溪刘先生辰翁以文
辞名一代人争慕效澜倒波随府君独疑其怪僻非文章大
家因䆒极原委著之简编质于虞文靖公集虞公以与巳意
合亦器之如吴公且以涵养问辨为学文之源是勖府君
自此以讲学摛文为务视世之荣利如烟霞变灭绝不足以
溷之向之俊乂来学者至是益众府君举圣贤之大指谆谆
诲诱咸卓然有所立虽其后更名他师而笃实有质行者则
府君之所启也其遇子弟严威俨恪终月不见其有笑容夜
则危坐今其诵书鸡初号则趣之起风雨不少废府君之伯
卷四 第 17a 页
仲凡三析财别㸑巳久及父母殁丧祭之费颇钜府君悉力
自任不以烦之女弟一人未有所归亦择名族而资遣之然
天性仁厚或以虚伪相加壹接之以诚而人自不忍欺至于
处义利之间丝毛不苟也生平不屑理家政优游肥遁不知
户外有山川之险舟车之劳每夕命觞徐酌哦古诗数章陶
然自适如鸿飞冥冥了无系累会四方兵乱长子鼎为校官
庐陵音问不通府君忧之往往形诸咏歌一日遍过故人门
薄莫言还复张灯而饮饮微醺以鼎不在左右怅然就寝是
夜大雷电以风鼓撼楼牗作伊轧声府君披衣而起命苍头
奴负阶亲升而阖之既降忽呼曰予足软矣奴以肩翼之至
地府君右手倚肩左㩀阶之齿而终时至正癸已岁二月四
日也享年六十有六娶黎氏乡贡进士天桂之孙女能齐家
内外整饰府君得脩业而无费者黎氏力也后十有一年卒
生三男子长即鼎入 国朝累官山东道提刑按察副使
卷四 第 17b 页
今迁中奉大夫晋王相府王傅次曰涣将仕佐郎开封府长
津县主簿季曰晋女二人适赵澄一适庞举早卒孙男四曰
绵曰赳曰绳曰昂孙女一未行府君殁后三年丙申之岁七
月六日始卜葬于金溪县苦竹乡之富塘原其所著书有读
书记二十五卷经问四十卷读史衍义若干卷旧雨集五十
卷虞公为之序谓其杂著本理而敷畅典雅而不阿人以为
实录外有朝野诗集五百馀卷吴山录三十卷仁寿录一百
卷吴山即记吴门问辨之所得者仁寿则手录虞公之文也
今年春予与鼎会京师乃奉祠部主事张君孟兼所造事状
徵予铭夫自吴公缵承伊洛之绪于将坠之馀完经翼传抉
秘阐幽所以化导其徒者多成德达财出而用世固显融于
时其有隐于州里横经陈义使人厉士君子之行者亦往往
有焉若府君者是巳呜呼师道立则善人多濂于吴公徵之
铭曰
卷四 第 18a 页
咸口之里紫气蜿蜒笃主伟人大道日降一线之传凛乎将
堙勇撤其蔽所觌者全行知尊闻罔间南北叠迹重肩从者
如云君鼓其箧抠衣而前无疑弗驯雅奥难测孰钩其玄百
篇之文矧于群经孔疏郑笺曷其缤纷蒙蔀斯揭曰星乃悬
有光燉燉屏斥诡诞以绝蔓延以表孤存化行里州太和芊
绵郁其成纹其养也定乘化而旋奚啻诎信有子而令圭组
蝉联遗泽之新仰睇飞云俯临逝川谁不颦呻惟行之粹惟
石之坚勒文墓门
  故三槐隐士王府君墓志铭
予以总脩元史被召来京与浙江部使者刘君承直会刘君
曰承直尝受经于太和王先生先生之殁今七年矣而埋铭
未有所刻其子佑将奉状以请幸为文之既而佑复申刘君
之言涕泗而再拜予既荅拜与之成礼遂按状而评骘成章
其辞曰君讳以道字则臣姓王氏系出周司徒敬宗传于奉
卷四 第 18b 页
武成侯离生二子元威元迁琅琊威徙太原二族甚盛晋丞相导
出琅琊之裔南渡时家于江左至赵宋时有讳崇文者来知
吉州其从子殿中侍御史贽实从之复迁居吉之太和太和
之有王氏自贽始殿中君之后名圭开禧三年乡贡进士君
之高祖也进士君生叔可肄业成均以辞章称叔可生本初
本初生性夫皆为名儒则君之曾祖祖父也妣刘氏宋知潭
州事天定之孙女君资禀绝异自幼学词赋组织华缛见者
翕然誉之巳而弃去曰此非所以为学也𣣔求圣贤之道其
在遗经乎于是潜心穷研昼夜弗之倦时从祖父遂初自国
学上舍生还第所交多宋季名士日集其门相与谈前朝文
献纚纚如贯珠君从傍听之心领神会至忘寝食其学遂大
进大德末君出游中州主张伯刚家仁宗出居于怀李秦公
孟侍马伯刚往言于秦公以君为荐君献诗一章仁宗览之
大悦君遂极论天下事曾未几何武宗即位立仁宗为皇太
卷四 第 19a 页
子伯刚邀君同至燕都君毅然辞之伯刚宠幸盛于一时及
仁宗践祚遂累官至汴梁路总𬋩复趣君曰上颇忆君君若
往爵禄可致也君辞之如前君嗜佳山水间一出游辄留连
不忍去一日至洞庭之君山遇异人长鬣碧瞳如古仙人授
以龙虎金碧丹经君受而行之气志益冲鬯自号为三槐隐
士乃于所居种竹凿池池上横以石床角巾鹤𣰉日息其上
子姓环侍之谈吐馀音出于水光篁影中其隐趣盖翛翛然
时或赋诗以为乐韵度间旷一如其人云君性至孝父母皆
高年君率群从奉觞称寿唯恐稍违其驩暨殁哀号恋慕几
欲无生且惇于友义族兄弟姊妹未婚姻者毕之伯叔之未
葬者藏之君子多称焉至正末天下大乱太和祸尤惨杀戮
到鸡犬群寇闻府君名指君庐相戒曰此王隐君家也慎勿
毁之至今获存君所著书有诗集若干卷丹经新注若干卷
其生以至元庚寅十月一日卒以至正甲辰六月二十二日
卷四 第 19b 页
卷四 第 19b 页
有之是以似之
  故晦岩居士王君墓志铭
王之受氏凡四曰姬曰妫曰子曰虏而姬姓之分复有二一
出毕万一出周司徒宗恭宗恭之族琅琊太原也万之族则
京兆河间也别有王叔氏王子氏王孙氏虽皆本于姬又所
以别于二族也其在琅琊者散居江南今浙河东西多宗焉
睦之桐庐有王氏讳玙字君玉曾祖宗善祖叔祥俱隐遁弗
显父希曾为文儒君性至孝母袁氏疽发于颈君忧形于色
日烹药以进殚诸方弗之验君则泣祷于庭辞甚凄苦巳而
疽决脓若絮钩连不可拔君吮出之毋辄瘳同姓有尚侠者
藉权贵人为意气效五陵少年所为势烻烻动人人艳之反
让君为迂君曰吾性戆不能随俗浮沉君尤我固宜俄庚午
岁俭道殣相望孰不遏籴以獥善价君能出粟赈之岁丙子
视庚午俭尤甚君复赈粟如初或曰王君非迂也其乐善人
卷四 第 20a 页
哉或曰王君之知非小夫所可测也君皆笑不荅所居直香
炉峰濯濯生翠若屏然君筑重构其下时列俎豆集名胜士
玩之岚光浮动尊俎间从容啸咏恍不知九衢有游尘也君
积而能散州里有贷泉布者久不庚多取质剂焚去然质直
无伪民有竞者直于君君察其情辞曰尔过矣曰非尔之罪
也各心服而还不翅讼于贤有司或强君出仕君谢曰幸有
旧田庐食与衣亦仅给禄非所千也遂以晦岩居士自号云
年六十六以至正丙戍二月己巳卒于家以庚寅十二月丁
酉葬县之金鱼冈配袁氏子男子五人和义礼俊举皆克继
先志举尤知嗜学当元之季复能合义旅以捍乡井人德之
子女子一人适袁采孙男五人圭缵权衡宣曾孙男若干人
君卒后举奉尚宝丞魏君潜状来求铭魏君谓汉末王彦方
少有行义乡里有争讼者将质之或至涂而返或望庐而还
君之行颇近之魏君同里人其言当可信况君孝于亲仁于
卷四 第 20b 页
卷四 第 20b 页
败其众擒者过半升统兵元帅继捣八阵指挥营于瑞昌
败之进伐南昌迁天策卫指挥使伪吴围安丰侯复赴援立
功转飞熊卫指挥使时安陆襄阳通泰皆未降大帅攻拔之
侯亦有力焉遂镇徐州纪律严肃敌兵莫敢犯擢骠骑大将
军副大都督府事未几受 诏戍北平往讨沙漠与元兵酣
战遂死之洪武三年某月日也享年三十有三事闻敕赠推
忠宣力效节功臣龙虎上将军北平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
护军追封燕山侯谥曰忠悯配享开平忠武王庙复敕翰林
学士臣濂志其坟惟侯志气倜傥以身许国身经百战为世
忠臣可谓豪杰不群之士一旦殁于王事其孤不得迎尸以
葬卜以是年某月日藏衣冠于州之钟离县于皇乡某山之
原起坟以表其处古者坟必有记所以著其里居官爵卒葬
岁月以示于后者也今不敢废因掇其槩勒石以纳诸竁云
  故王府参军胡君妻项夫人墓志铭
卷四 第 21a 页
余授经青坊时龙泉胡桢尝以伴读侍 皇太子研席祯
因得从予游今年春予以总脩元史被召来京寻入禁林为
学士时桢巳擢宣武将军佥处州卫指挥使司事间以其先
府君王府参军深墓上之铭来属予既巳为之桢复泣曰先
子之行幸托见于文字间而先母未之有述幸先生怜之敢
奉姻家兄章存厚之状以请予义不敢辞按状夫人讳某字
某姓项氏处之龙泉人父某母某氏生十有七岁而归于参
军参军同邑人其父珏为征东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夫人既
归之明年参军即往省觐遂补其省掾史越九年始归初员
外府君娶赵氏生参军及二弟潭海赵氏既亡继室李氏生
某恐夫人与家政也使居于外夫人无以自给与媵人日事
机杼风雨潇潇青灯明灭于一室间人不能堪夫人则怡然
处之父母怜其劳勚将夺其志夫人指庭前水曰俟此水西
流吾志却当改耳不听娣姒之间或讥诮之或轥轹之夫人
卷四 第 21b 页
皆不荅员外君殁参军自海外护丧归葬夫人袒跣出迎哭
参军持夫人泣曰吾为亲故不获与夫人居夫人备历诸艰
而能完节以待予其与古之义烈何殊也夫人曰此妇人常
事耳何足上勤君子之念虑其后终不自言至正壬辰中原
兵起浙水东州郡渐至绎骚参军从肖将军剪除乡郡群盗
间岁一来归夫人携子女间关寨栅中亦能自安如独居时
已亥冬处州内附参军朝京师 上奇其才命为右司员
外郎于是参军迎夫人以来时夫人已有疾挟医以从行暨
至念及乡里郁郁不自聊疾愈笃遂卒于清溪之寓舍实辛
丑七月某日也享年四十有二壬寅返柩于处州择丽水某
乡某山为冢以十一月某日葬焉夫人性淑而行勤参军有
志事功视生产作业之事蔑如也其补缀缺漏缔搆生理唯
夫人是赖及夫人死参军衔 命在处州又不能视其袭
敛每对子言涕泗为之潸然夫人生二子长即桢次曰枢一
卷四 第 22a 页
女曰章其婿即存厚御史中丞溢之季子也夫自阴教不行
妇人女子能不易节改操者何其罕也间有以礼自持𣣔起
古人而效之者人方群讪而众侮之又何习俗之不美也有
如夫人之行可不彰著以为世劝乎是宜铭铭曰
猗欤夫人始终一节也群言弗腾卒莫之夺也相厥夫子有
伟其烈也乘化而尽又何怛也千载之下尚视兹贞碣也
  故陈夫人赵氏石表辞
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陈君敏之妻曰赵夫人以洪武二年
二月二十三日卒于京师之官舍越一月某日权厝城南聚
宝山将以某月日返葬于宣城某山之原会濂召入禁林陈
君乃自状夫人之行来谒墓上之文其辞缠绵而悲怆读者
哀之陈君之状曰予妻赵氏某字某与予同为宣城人其父
讳熊字子祥明诗传训诂学仕为某县典史母孙氏典史君
无嗣独生子女四人而赵氏居其次特钟爱之以予簪缨家
卷四 第 22b 页
子欲选为赘婿予时颇嗜学手不离方策先君子怜予过厚
不使远去膝下典史君亦不忍释之而他婚也竟以赵氏归
予赵氏既归奉尊章尽礼凡羞服唯其时犹惴惴恐有所不
及其姒郭氏亡奉予伯兄如奉舅焉人以为孝且恭其事予
也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予或牵于事意有不悦每甘言慰之
尝患痎疟荏苒踰三千日赵氏视药饵调食饮不知有昼夜
在他人虽至勤悫者久亦生厌赵氏滋益谨及予登仕版出
为湖广宪府幕官迁江西召还为大理评事转刑部员外郎
官书有程戴星而出戴星而入家事若不能相涉者赵氏一
力荷任之而略不见艰难窘涩之意人以为顺且贤呜呼奈
何司化权者忍夺之而去邪初京城多火灾予适谳狱郢中
赵氏数受惊因致怔忡疾暨还奉 诏备刑书抱衾禂出宿
省中者几半载间一归辄复出赵氏惧贻子忧不敢以疾告
巳而疾䆮剧乃谓予曰妾心中殊不佳欲得平胃之剂服之
卷四 第 23a 页
予亦未暇荅居亡何竟卒呜呼奈何司化权者忍夺之而去
邪㸑下妪与予言赵氏自去冬以来语及亲旧之存亡每汍
澜流涕尤抚爱所生子见其能食喜见颜面曰是儿可以养
吾无虑矣以类乎前知者临殁之际相呼之声不绝于口予
收泣谓之曰吾不知汝之疾遽至于此也设有不讳吾无以
报汝功祀汝父母至于终身抚汝之子以望其成立尔言未
既赵氏泊然而逝视其敝箧无遗珥及完衣焉呜呼悲夫予
念赵氏生男女三人皆夭晚得庆生即前所谓抚爱之者日
呱呱以泣纵铁石作心肠不能堪赵氏归余十五年与予同
贫贱同忧患同冒涉道涂何所不至今幸沾寸禄窃意相守
至发白得寿仅三十六而亡予与吾子交者甚久墓门有石
愿为文之非惟慰死者于九泉亦足以摅予无穷之悲也濂
闻之女教不行于天下婉淑之道消而暴慢之风盛孰有如
赵夫人之贤者乎贤者不彰之则何以为世道之劝是宜铭
卷四 第 23b 页
铭曰
猗兰方郁奈何萎也茂草宜剪却纷披也天道玄远信难推
也勒辞贞石聊以宣其悲也
  故赠承事郎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都事陈府君
  墓志铭
世之为人子者未尝不欲显其亲欲显其亲唯载诸史牒可
以传于悠久然史法有例非显官贵臣及勋业殊异者不书
焉于是往求辞章之家采著行实揭于墓门及其至也与史
牒相为表里庶或少慰念亲者罔极之思或者以䛕墓讥之
此岂人之情也哉台之黄岩有隐君子曰陈府君多驯行年
六十九以至正甲午二月某甲子卒于家其年三月某甲子窆
于县东龙坛山后以次子升贵赠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
府都事阶承事郎升惧府君之行弗显于世使其子志持应
奉翰林文字同郡杨君秉哲所为状来乞铭予虽非辞章者
卷四 第 24a 页
流其忍拒升之请而咈其念亲之至邪状言陈氏本居福之
候官代有仕者至枢密直学士襄其名尤著襄字述古世称
古灵先生古灵宋庆历中进士自浦城簿迁仙居令其子若
孙因留家焉厥后自仙居徙鄞或徙黄岩黄岩则府君之系
也家乘屡毁于兵不能言其实为几世矣府君讳胜祖自德
茂其曾祖某祖某宋朝奉郎有恂恂长者行父章甫独守遗
经朝夕潜玩视声利事恒澹如晚岁尤能安贫灶烟或终日不
起澄坐无愠色府君奋曰吾父固安贫不思具滫随以安亲
者其人子也哉于是操废举之方手画心计而经营之未几
赀财渐致毁𥙿抚二弟甚至为之授室嫁女弟者三于名阀
一不以经父意唯日具珍馔奉之犹恐失父之欢心父喜曰
吾有子如此吾将含笑入地矣人称府君为能孝父既殁二
弟求异㸑府君不能止量其所存而三分之曾不数年皆荡
析无馀子号寒而妻啼饥府君恻然曰兄弟一气所生荣悴
卷四 第 24b 页
顿异吾有目能忍见乎乃出所受产复三分之人美府君为
能友非特此也族属之中若冠若婚若丧若祭府君无不助
成之乡邻有斗者多赴愬府君府君喻以利害咸欣然悦服
而去府君生平以材自负遭时孔艰不得展其用当酒酣耳
热辄登山临水从容啸咏以泄其孤愤焉呜呼若府君者其
可谓有志之士非邪府君娶阮氏封宜人慈柔俭勤妇仪母
道皆可法先一岁卒子男三人长敬先宁国路泾县主簿次
即升嗜学而知文承直郎浙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
孙男三人长志即来速铭者好读古人书而精于科目之业
孙女三人一适同邑戴韶馀未行曾孙男一人文圭予在禁
林铭贤士大夫多矣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
难于形容也府君有才如此使其从政必粲然可观则予之
所书极于焜煌当不止今之所闻列而巳惜哉铭曰
有材而无位命也可伤孝友行于家孰谓非政之良子令而
卷四 第 25a 页
仕厥声孔臧于烨命书下贯幽堂龙坛之山荐此铭章过者
必式尚知为陈府君之藏
宋学士文集卷第四 銮坡集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