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178-06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说卷三
         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
隐公
 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左傅作君氏说者谓君夫人氏吾/不知君夫人氏隐之妻耶抑隐之)
 (母耶春秋正名不若是之无别也又云内诸侯之卒当称名/则外诸侯滕子薛伯把子等曷为皆不名而独疑尹氏哉)
  左傅夏君氏卒声子也不赴于诸侯不反哭于寝
  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称夫人故不言葬不书姓
卷三 第 1b 页 WYG0178-0689b.png
  为公故曰君氏
  公羊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
  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何注尹氏世立王子/朝齐崔氏世弑其君)
  (光/)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天王崩诸侯之主也(何/注)
  (时天王崩鲁隐往奔丧尹氏主傧赞诸侯与隐交/接故恩录其卒范注云周礼大行人职曰若有大)
  (丧则诏相诸侯之礼尹氏时在职而诏相鲁人之/吊者谷梁与此同而不言讥世卿似与公羊异)
文公
 三年夏五月王子虎卒
卷三 第 2a 页 WYG0178-0690a.png
  左传夏四月乙亥王叔文公卒来赴吊如同盟礼
  也(僖二十九年经书王人傅称王/子虎盟于翟泉卿不书皆称人)
  公羊传王子虎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
  此何以卒新使乎我也(文元年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傅曰会葬礼也公羊谓)
  (叔服即王子虎/谷梁亦云然)
  谷梁传叔服也此不卒者也何以卒之以其来会
  葬我卒之也或曰以其尝执重以守也(范注僖二/十四年天)
  (王出居于郑叔服/执重任以守国)
卷三 第 2b 页 WYG0178-0690b.png
定公
 四年秋七月刘卷卒(是年三月公会刘子等于召陵/四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似刘)
 (子不与盟傅云及皋鼬将长蔡于卫卫侯使祝佗私/于苌弘苌弘说告刘子乃长卫侯于盟杜预遂以为)
 (刘子主盟注云即刘鼢也世族谱伯鼢/刘鼢刘文公刘狄刘卷刘子为一人)
  公羊传刘卷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
  何以卒我主之也(何氏休以为刘子主会故以恩/礼卒之不日者尹氏主丧为重)
  (此主/会轻)
  谷梁传此不卒而卒者贤之也寰内诸侯也非列
卷三 第 3a 页 WYG0178-0690c.png
  土诸侯此何以卒也天王崩为诸侯主也(范注昭/二十二)
  (年景王崩尝以/宾主之礼相接)
 葬刘文公
  公羊传外大夫不书葬此何以书录我主也
天子之外诸侯嗣也故卒称爵内诸侯禄也故卒称氏
其王子弟则以王子为氏或称其采则以采为氏(刘与/留通)
(古文作留春秋刘卷即诗之/留子其采也则以采为氏)皆不称爵春秋志外诸侯
之卒也详志内诸侯之卒也略外诸侯之卒微而不名
卷三 第 3b 页 WYG0178-0690d.png
者凡五(隐七年滕侯隐八年宿男庄三十一年薛伯/僖二十三年把子成十六年滕子皆不名)
小国微之故不名强而不名者惟一而凡四见焉(成十/四年)
(秦伯昭五年秦伯定九年/秦伯哀三年秦伯皆不名)秦强国也惟罃稻名馀皆不
名贬之故不名内诸侯之卒者三人尹氏王子虎刘卷
其不名者尹氏一人而已或曰讥世卿也为此说者盖
见周尹氏齐崔氏皆世卿或弑其君或乱王室春秋皆
称氏而不名故以为讥世卿然则称爵而不名者又何
说而不名哉内诸侯卒而不名则为之说外诸侯卒而
卷三 第 4a 页 WYG0178-0691a.png
不名则无说焉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宿男滕子薛
伯秦伯把子皆不名其卒也以爵卒尹氏亦不名其卒
也以氏卒一也奚独于尹氏而疑之诸侯卒名而葬不
名卒告而葬不告告者告于天子故春秋志内外诸侯
之卒皆临之以天子而称名微国不名者如宿如把如
薛如滕皆淩夷衰微不能以其名达也其后晋主夏盟
扶而存之因得以其名上达故滕把薛皆名内诸侯之
强如尹氏外诸侯之强如秦伯皆有跋扈不臣之心故
卷三 第 4b 页 WYG0178-0691b.png
春秋三书尹氏(尹氏卒尹氏立王子朝/尹氏以王子朝奔楚)四书秦伯始终
贬之而不名则圣人之情见乎辞矣尹氏左传作君氏
何也传写之讹也说者谓君之母氏故称君氏而不称
姓其说虽合于左氏然左氏庄元年传曰夫人孙于齐
不称姜氏绝不为亲然则不称姓是绝不为亲也可乎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则其说不攻而自破矣以此知传
写之讹也三传皆可信择其尤善者而从之尹氏主丧
王子虎王盟刘卷主会故卒之又云王子虎即叔服文
卷三 第 5a 页 WYG0178-0691c.png
元年来会葬者公谷二传皆云然左氏谓即僖二十九
年盟翟泉者经书王人传称王子虎左氏据国史二传
夲师传其说孰是左氏谓同盟乃吊吊则书从之可也
诸侯不奔丧尹氏焉得主丧古者束脩之问不出境王
室大夫非有玉帛之使不与外诸侯交通春秋主会主
盟不独刘卷王子虎而独卒此二人盖来赴则往吊之
故卒之来赴者以其尝有玉帛之使者也尹氏独无闻
似王室之重臣故贬而不名后之学者详焉(诗曰王谓/尹氏世臣)
卷三 第 5b 页 WYG0178-0691d.png
(也君前臣名臣死赴于/王故名不臣故不名)
文公
 元年二月天王使叔服来会葬夏四月丁巳葬我君
 僖公
  左传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杜预注诸侯/丧天子使大)
  (夫会葬礼也孔疏苏氏云外卿来会葬不书此书/者尊王使故特书之周礼内史中大夫天子大夫)
  (例书/字)
  公羊传其言来会葬何会葬礼也
卷三 第 6a 页 WYG0178-0692a.png
  谷梁传葬曰会(范注明非/一人之辞)其志重天子之礼也
 五年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风王使召伯来会葬(召/伯)
 (谷梁作/毛伯)
  左传五年春王使荣叔来含且赗召昭公来会葬
  礼也
  谷梁传会葬之礼于鄙上(范注从竟至墓主为送/葬来杨疏旧解以为叔)
  (服在葬前至先至鲁国然后赴葬所毛伯后来先/之竟上然后至鲁国或云二者互言之未必先后)
  (至/)
卷三 第 6b 页 WYG0178-0692b.png
成公
 十年五月丙午晋侯獳卒秋七月公如晋 十有一
 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
  左传秋公如晋(亲/吊)晋人止公使送葬于是籴茷未
  反(是春晋使/籴茷如楚)冬葬晋景公公送葬诸侯莫在鲁人
  辱之故不书(不书葬/晋景公)讳之也
襄公
 三十有一年冬十月滕子来会葬癸酉葬我君襄公
卷三 第 7a 页 WYG0178-0692c.png
  左传冬十月滕成公来会葬癸酉葬襄公公薨之
  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士文伯让之
  对曰虽君之有鲁丧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
  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勤劳(由此观之同姓之国/有丧小国会葬大国)
  (虽盟主亦不见诸侯/而行宴好之礼焉)
  公羊无传(何注云书会葬/者与叔服同义)谷梁无传(范注云会葬/非礼左传杜)
  (预注亦/云然)
卷三 第 7b 页 WYG0178-0692d.png
定公
 十有五年夏五月邾子来奔丧(昭三十年左传先王/之制诸侯之丧士吊)
 (大夫/送葬)
  公羊传其言来奔丧何奔丧非礼也(何注诸侯薨/有服者奔丧)
  (无服者/会葬)
  谷梁传丧急故以奔言之
 九月滕子来会葬丁巳葬我君定公(谷梁范注邾滕/鲁之属国近者)
 (奔丧远者会葬于长帅之丧同之王者/非礼也此据左传而为之说非谷梁义)
卷三 第 8a 页 WYG0178-0693a.png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
同位至至者奔丧会葬也天子之丧同轨毕至则天下
莫有不至者矣不至者惟诸侯有丧未葬不得越绋而
奔故古有闻君丧而未奔为位以哭之礼哭天子九诸
侯七卿大夫五此纪尊卑日数之差而天子于诸侯之
丧也爵弁䊷衣而哭其葬也复遣大夫往会之春秋两
书以为后世法文元年葬僖公五年葬成风一使内史
叔服一使召昭公三传皆曰礼也(或云王不称天为贬/则必以称天为褒何)
卷三 第 8b 页 WYG0178-0693b.png
(褒之有王天/王天子一也)及襄王崩文公不奔丧亦使大夫会葬以
报之(文九年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葬襄王)天王遣使来我亦遣使往则
尊卑之等差安在哉我故曰春秋无王孔子修之故春
必书王其存者惟号而已易曰涣汗其大号所以正位
也位正则尊卑之等差亦正矣诸侯之丧惟同盟至谓
同盟之诸侯皆至未同盟则不往赴故不至而左氏昭
三十年传称先王之制诸侯丧士吊大夫送葬昭三年
传称文襄之霸君薨大夫吊卿共葬事然则同盟至者
卷三 第 9a 页 WYG0178-0693c.png
乃卿大夫士非诸侯也而春秋两书滕子来会葬(一襄/三十)
(一年一定/十五年)一书邾子来奔丧(定十/五年)公羊以为奔丧非礼
何氏休则云诸侯薨同姓奔丧异姓会葬邾娄非同姓
故曰非礼谷梁谓丧急故言奔而不言非礼则古有是
礼明矣如古无是礼则春秋必不书古有是礼而或失
之则书以示讥说者谓晋景公之丧(成十年五月丙午/晋侯獳卒不书葬)
成公往吊晋于是止公使送葬诸侯莫在鲁人辱之故
不书葬然则晋成公之丧(宣九年九月辛酉晋/侯黑臀卒不书葬)未闻宣
卷三 第 9b 页 WYG0178-0693d.png
公往吊曷为而不书葬乎同姓之丧公往吊礼也晋人
止公非礼也(成十年秋七月公如晋十/一年春三月公至自晋)其罪在晋何辱
之有鲁人辱之君子则否襄二十九年夏四月葬楚康
王公及陈侯郑伯许男送葬至于西门之外诸侯之大
夫皆至于墓是时晋楚主盟楚强于晋故其葬而诸侯
会之春秋于襄二十九年春特书公在楚在晋不书(昭/十)
(六年正月公/在晋不书)而书在楚言在者犹公在乾侯非其地也
公如楚而适会其丧遂往吊之亦小事大之礼说者以
卷三 第 10a 页 WYG0178-0694a.png
鲁不会天王之葬而罪之是则然矣遂谓诸侯不得吊
同姓之丧岂其然或曰春秋同姓之国数十有丧而皆
吊之是率天下而路也鲁为宗国晋为盟主滕会鲁葬
鲁吊晋丧不亦可乎如其非礼则春秋曷为两书于策
哉大夫惟同位至同位谓同朝是大夫不得越国而奔
丧也内大夫卒而不葬外大夫不卒(尹氏王子虎刘卷/皆内诸侯也故刘)
(卷卒葬兼书与外诸侯等/公谷以为外大夫失之)不往吊故不卒庄二十七年
秋经书公子友如陈葬原仲原仲陈世卿诗所谓南方
卷三 第 10b 页 WYG0178-0694b.png
之原也而鲁季友会其葬礼欤非礼也非礼则春秋何
以书古有大夫士私行出疆之礼此季友之私行也(记/礼)
(者皆孔子之徒似夲春秋而为之说故公羊以为季友/之私行孟子亦云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
(游者则古有大夫/士私行之礼明矣)或曰避内难而出如卫孙林父欲为
难蘧伯玉遂行从近关出惧难作故其行速鲁有庆父
之难时始萌芽季友焉得先避之而出乎司马迁谓季
友母陈女故如陈并存以待后之学者(何氏休曰礼诸/侯薨使大夫吊)
(自会葬其说必有所据/且与左传同盟之说合)
卷三 第 11a 页 WYG0178-0694c.png
隐公
 四年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
  左传州吁未能和其民厚(石碏/子)问定君于石子(石/碏)
  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
  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
  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
  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
  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
卷三 第 11b 页 WYG0178-0694d.png
  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
  公羊传其称人何(据晋杀大夫里克/俱弑君贼不称人)讨贼之辞也
  谷梁传称人以杀杀有罪也州吁之挈失嫌也其
  月谨之也于濮者讥失贼也(濮陈地/水名)
桓公
 六年秋八月蔡人杀陈佗
  左氏无传隐七年传曰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
  如郑涖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
卷三 第 12a 页 WYG0178-0695a.png
  不免不赖盟矣郑良佐如陈涖盟辛巳及陈侯盟
  亦知陈之将乱也桓五年传于是陈乱文公子佗
  杀太子免而代之庄二十二年传陈厉公蔡出也
  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
  公羊传陈佗者何陈君也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
  绝也曷为绝之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淫
  乎蔡蔡人杀之
  谷梁传陈佗者陈君也其曰陈佗何也匹夫行故
卷三 第 12b 页 WYG0178-0695b.png
  匹夫称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陈侯喜猎淫猎乎蔡
  与蔡人争禽蔡人不知其是陈君也而杀之何以
  知其是陈君也两下相杀不道其不地于蔡也
  史记陈世家陈桓公鲍卒桓公弟佗其母蔡女故
  蔡人为佗杀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是为厉
  公桓公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桓公太子免
  之三弟长曰跃中曰林少曰杵臼共令蔡人诱厉
  公以好女与蔡人共杀厉公而立跃是为利公利
卷三 第 13a 页 WYG0178-0695c.png
  公者桓公子也立五月卒立中弟林是为庄公庄
  公七年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
庄公
 九年春齐人杀无知
  左传初公孙无知虐于雍廪九年春雍廪杀无知
  谷梁传无知之挈失嫌也称人以杀大夫杀有罪
  也
  史记齐世家大夫高傒(齐正卿/高敬仲)及雍林人杀无知
卷三 第 13b 页 WYG0178-0695d.png
宣公
 十有一年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董仲舒曰楚庄/杀徵舒而称人)
 (楚灵杀庆封而称子何也曰庄王行贤徵舒罪重以/贤君讨重罪其于人心善若不贬孰知其非正经春)
 (秋常于其嫌得者见其不得也是故楚庄弗/予专杀而称人楚灵以明庆封之罪而称子)
  左传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将
  讨于少西氏(徵舒/之祖)遂入陈杀夏徵舒轘诸栗门
  公羊传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外讨
  也不与外讨者因其讨乎外而不与也虽内讨亦
卷三 第 14a 页 WYG0178-0696a.png
  不与也曷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诸
  侯之义不得专讨也诸侯之义不得专讨则其曰
  实与之何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天下诸侯有为无
  道者臣弑君子弑父力能讨之则讨之可也
  谷梁传此入而杀也(先入陈而后/杀夏徵舒)其不言入何也
  外徵舒于陈也其外徵舒于陈何也明楚之讨有
  罪也
襄公
卷三 第 14b 页 WYG0178-0696b.png
 二十有三年冬十月晋人杀栾盈
  左传晋人克栾盈于曲沃尽杀栾氏之族党书曰
  晋人杀栾盈不言大夫言自外也(自外犯/君而入)
  公羊传曷为不言杀其大夫非其大夫也(杀称人/者从讨)
  (贼/辞)
  谷梁传恶之弗有也
 三十年秋七月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陆氏曰/良霄不)
 (书复入志在复/雠明非害国)郑人杀良霄
卷三 第 15a 页 WYG0178-0696c.png
  左传郑人杀良霄不称大夫言自外入也
  谷梁传不言大夫恶之也
春秋讨贼皆称人卫州吁弑君之贼执之者陈人涖之
者卫人而主之者卫石碏也君子谓卫有人焉濮陈地
水名谷梁谓于濮者讥失贼非也州吁弑桓公而代之
为君矣而卫人不服故民未和位未定是时陈桓公方
有宠于王而陈卫方睦欲朝陈使请于王而定其位故
州吁如陈石碏老矣力不能讨欲假手于陈以讨之故
卷三 第 15b 页 WYG0178-0696d.png
使告于陈而陈人执之如讥失贼则当书陈人杀卫州
吁如蔡人杀陈佗而后可也不称陈人而称卫人谓之
失贼可乎书于濮者言陈人亦欲杀之也齐无知之弑
襄公犹卫州吁之弑桓公左氏谓杀无知者雍廪史迁
谓杀无知者雍林人(雍廪史记作雍林人盖/地名或云齐大夫未闻)君子谓齐
有人焉桓六年蔡人杀陈佗佗者陈之贼陈人佚之而
蔡人讨之尚可谓陈有人乎史迁以陈佗为厉公则陈
之君也(似别有据今不可考史迁/必非臆造与左传不合)公谷二传皆以为陈
卷三 第 16a 页 WYG0178-0697a.png
君莫以为陈贼故不讥陈之失贼而止罪佗之淫而不
君则似未得其实而春秋讨贼之大义于是乎不明盖
陈之乱久矣伏于隐之七年发于桓之五年而陈侯鲍
病狂亦非一朝一夕故郑良佐如陈预知陈之将乱者
盖履霜驯至于坚冰越岁踰年足以养成其乱及陈侯
疾革而乱作共传为蜚亡莫知其死日则是君死而臣
不知一国皆狂岂独陈侯鲍哉故君子谓陈无人春秋
特书蔡人杀陈佗者讥陈人之失贼也宣十一年陈夏
卷三 第 16b 页 WYG0178-0697b.png
徵舒之乱是时楚子实先入陈而后讨贼春秋退入陈
于后而进讨贼于前盖先褒之而后贬之先褒之者以
为陈人力不能讨齐为大国晋为盟主亦长养弑君之
贼而晏然不一兴师楚子独能讨而正之故先书讨贼
以褒之然内实怀县陈之心而外托为讨贼之义故后
书入复书纳以贬之人皆知称人为贬不知称人为褒
讨贼称人者言人人皆欲讨之乃天下之公心也俗儒
据孟子春秋无义战之说遂谓春秋有贬无褒固失之
卷三 第 17a 页 WYG0178-0697c.png
矣而莫知称爵为贬称人为褒尤失之(晋侯入曹楚子/入陈皆贬也)
栾范交恶而栾盈亡驷良交争而良霄死亦与讨贼同
辞不亦甚乎凡大夫出奔非有君命不得反非君命而
自外入者皆从讨贼辞且大夫出奔非大夫矣不得从
杀大夫之例虽非弑君贼而栾盈兵乘公门良霄介于
襄库是亦贼也故皆从讨贼辞虽然犹有说栾盈者栾
书之孙弑君贼也积不善者必有馀殃栾书幸免于戮
而栾氏之族终灭于晋目之曰贼谁谓非宜良霄汰侈
卷三 第 17b 页 WYG0178-0697d.png
未闻逆迹故其死也子产襚之枕之股而哭之又殡而
葬之明非贼也亦从讨贼辞者辞穷则同春秋固有辞
同而事异者当分别观之(或云良霄不书叛者将以灭/国非直叛也如其说则春秋)
(书叛者其罪轻不书叛者其罪重颠倒甚矣且驷良交/争而谓其有灭国之志不亦诬乎又云不言复入位未)
(绝也亦非大夫出奔位已绝矣良霄之罪/轻于栾盈其力亦弱于栾盈故不言复入)
闵公
 元年秋八月季子来归
  左传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
卷三 第 18a 页 WYG0178-0698a.png
  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
  之也
  公羊传其称季子何贤也(何注嫌季子不讨诛庆/父有甚恶故复于托君)
  (安国/贤之)其言来归何喜之也
  谷梁传其曰季子贵之也其曰来归喜之也(范注/大夫)
  (出使归不书执然后致不言归国内之人不曰来/今言来者明夲欲遂去同他国之人言归者明实)
  (鲁人也以乱故出奔国人思之/今得还故皆喜曰季子来归)
宣公
卷三 第 18b 页 WYG0178-0698b.png
 十有六年秋郯伯姬来归
  左传秋郯伯姬来归出也
成公
 五年春王正月把叔姬来归
  左传四年春把伯来朝归叔姬故也
  谷梁传妇人之义嫁曰归反曰来归
妇人之义嫁曰归反曰来归公子季友归自陈春秋曷
为以妇人目之讥何讥尔庄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
卷三 第 19a 页 WYG0178-0698c.png
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乡者牙曰庆父
材季友曰夫何敢是将为乱乎夫何敢是时季友义形
于色俨然丈夫也遂酖叔牙而置庆父不问及庆父弑
子般季友不讨贼君臣之义诛不得避兄庆父罪大于
叔牙季友力能诛叔牙岂不能诛庆父既不能诛又不
能死反出奔陈所谓以死奉般者言犹在耳庄公死而
背之君臣之义安在哉于是向之俨然丈夫者今则赧
然一妇人而已矣故春秋以妇人目之曰季子来归讥
卷三 第 19b 页 WYG0178-0698d.png
之也非嘉之也公羊以称子为贤尤失之凡先君之丈
夫子女子子皆曰子故子叔姬与季子同称子何贤之
有或曰季友死则鲁为庆父之鲁矣齐桓在则庆父焉
敢盗有鲁乎齐桓不难于杀哀姜又何难于杀庆父而
庆父不死者实季友保全之也或曰庆父掌兵权季友
焉能诛之说者徒见后世汉有南北军唐有左右神策
军遂因之而作乱不知古者兵散于野将归于朝有事
则行无事则罢夲无权也且庆父惟庄二年一帅师伐
卷三 第 20a 页 WYG0178-0699a.png
于馀丘于馀丘者邾之邑耳伐邑厉且吝安得有兵权
(于馀丘为邑伐邑见于易杜预/妄说以为国后人信之岂非惑)庆父所恃者独一哀姜
为之内援哀姜通于庆父国人素知之故皆不服庆父
外惧齐人之讨内畏国人之议故子般弑不敢自立而
立齐之甥闵公则其无能为也亦明矣季友素得国人
之心其来归也闵公请之齐桓复之国人皆喜以为季
子既归庆父必去乃久之不去庆父非不能去也谓去
之不若留之使自毙及弑闵公然后加之以罪缢而杀
卷三 第 20b 页 WYG0178-0699b.png
之以说于国则季友之心尚可问乎其初庄公以为可
以托孤也而任之其后闵公以为可以安国也请于盟
主而复之季友一负庄公再负闵公人皆知其有大功
于僖莫知其有大罪于鲁盖成风私事季友以其子僖
公属之故季友处心积虑欲立僖公而鲁国之乱遂酿
而成焉所谓天生季氏以贰鲁侯者实自此始故其子
孙遂分公室逐昭公而全无顾忌者皆其世传之家法
也我故表而出之以戒后世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
卷三 第 21a 页 WYG0178-0699c.png
桓公
 十有一年九月突归于郑
  左传夏郑庄公卒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使
  为卿为公娶邓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
  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
  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
  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秋九月昭
  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卷三 第 21b 页 WYG0178-0699d.png
  公羊传突何以名挈乎祭仲也其言归何顺祭仲
  也
  谷梁传曰突贱之也曰归易辞也祭仲易其事权
  在祭仲也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而黜正恶祭仲
  也
 十有五年五月郑世子忽复归于郑(左傅十五年夏/厉公出奔蔡六)
 (月乙亥/昭公入)
  公羊传其称世子何复正也(公侯在丧称子伯子/男在丧称名故公羊)
卷三 第 22a 页 WYG0178-0700a.png
  (子曰春秋伯子男一也辞无所贬言郑伯爵与子/男为一等郑忽出奔而称名非贬也杜预乃云出)
  (则降名以赴妄矣郑忽在丧故从伯子男之礼何/降之有哉又云入则逆以太子之礼亦非也公羊)
  (以称世子为复正得之杜预既葬免丧/之说尤为悖逆人皆知之故不复辨)曷为或言
  归或言复归复归者出恶归无恶复入者出无恶
  入有恶入者出入恶归者出入无恶
  谷梁传反正也
 许叔入于许(何氏休曰春秋前/失爵在字例也)
  谷梁传许叔许之贵者也莫宜乎许叔其曰入何
卷三 第 22b 页 WYG0178-0700b.png
  也其归之道非所以归也(按隐十一年左传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
  (以居许东偏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至/是公孙获去之久矣许叔乃得入于许)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左传秋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遂居栎
  公羊传栎者何郑之邑曷为不言入于郑末言尔
  (末者/浅也)曷为末言尔(据俱/篡也)祭仲亡矣然则曷为不言
  忽之出奔言忽为君之微也祭仲存则存矣祭仲
  亡则亡矣(是时祭/仲尚存)
卷三 第 23a 页 WYG0178-0700c.png
 十有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左传蔡桓侯卒(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蔡人召蔡季于陈秋
  蔡季自陈归于蔡蔡人嘉之也
  公羊无传(何氏休曰称字者蔡侯封人无子季次/当立封人欲立献舞而疾害季季辟之)
  (陈封人死归反奔丧思慕三/年卒无怨心故贤而字之)
  谷梁传蔡季蔡之贵者也自陈陈有奉焉尔(陈以/力助)
庄公
 六年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桓公十有六年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卷三 第 23b 页 WYG0178-0700d.png
  左传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
  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按桓十六年传十一/月左公子泄右公子)
  (职立公子黔/牟惠公奔齐)
  公羊传卫侯朔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犯命也其言
  入何篡辞也(何注不书公子留出奔者天子夲当/绝卫不当复立公子留因为天子讳)
  (微/弱)
  谷梁传其不言伐卫纳朔何也不逆天王之命也
  入者内弗受也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绝之也朔
卷三 第 24a 页 WYG0178-0701a.png
  之名恶也朔入逆则出顺矣朔出入名以王命绝
  之也
 九年齐小白入于齐(或云小白兄也子纠弟也全无/实据而以意说又云齐小白系)
 (之齐则小白当有齐也卫州吁齐无/知皆当有国矣俗儒之论不通若此)
  左传初襄公立无常鲍叔牙曰君使民慢乱将作
  矣奉公子小白出奔莒乱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
  纠来奔九年春雍廪杀无知夏公伐齐纳子纠桓
  公自莒先入
卷三 第 24b 页 WYG0178-0701b.png
  公羊传曷为以国氏当国也其言入何篡辞也
  谷梁传大夫出奔反以好曰归以恶曰入齐公孙
  无知弑襄公公子纠公子小白不能存出亡齐人
  杀无知而迎公子纠于鲁公子小白不让公子纠
  先入又杀之于鲁故曰齐小白入于齐恶之也
 二十有四年冬赤归于曹
  左氏无传(莫知赤为何人辞同突归于郑盖曹君/也杜预以为僖公亦无所据当阙之而)
  (存其/名)
卷三 第 25a 页 WYG0178-0701c.png
僖公
 二十有八年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是年四月/出奔楚)
  左传卫侯闻楚师败惧出奔楚遂适陈使元咺奉
  叔武以受盟六月晋人复卫侯
 冬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左传冬卫侯与元咺讼不胜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寘诸深室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
  公羊传自者何有力焉者也此执其君其言自何
卷三 第 25b 页 WYG0178-0701d.png
  为叔武争也
  谷梁传自晋晋有奉焉尔复者复中国也归者归
  其所也
 曹伯襄复归于曹
  左传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曹
  为解公说复曹伯遂会诸侯于许
  谷梁传复者复中国也天子免之因与之会其曰
  复通王命也
卷三 第 26a 页 WYG0178-0702a.png
 三十年秋卫侯郑归于卫
  左传晋侯使医衍酖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酖不
  死公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王许之秋
  乃释卫侯
成公
 十有四年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七年冬/出奔晋)
  左传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定
  公不可夏卫侯既归晋侯使郤犨送孙林父而见
卷三 第 26b 页 WYG0178-0702b.png
  之卫侯欲辞定姜曰不可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宗/卿)
  (犹宗臣汉之宗臣萧曹非同姓也杜预妄说故正/之世夲孙氏出于卫武公至林父八世卫先公之)
  (子孙多矣皆谓/之宗卿可乎)大国又以为请不许将亡虽恶之
  不犹愈于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
  乎卫侯见而复之(复其/位)
 十有五年秋八月宋华元自晋归于宋(宋华元出奔/晋实未尝至)
 (晋也盖挟晋以为重鱼石自止华元于河实惧华元/以晋师讨之故虽未至晋直书归自晋则其情见乎)
 (辞矣说春秋者详其事覈其/文乃得其情则其义可知也)
卷三 第 27a 页 WYG0178-0702c.png
  左传荡泽弱公室杀公子肥(泽为司马公孙寿/之孙肥文公子)
  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今公室卑而
  不能正吾罪大矣不能治官敢赖宠乎乃出奔晋
  鱼石自止华元于河上(石为左师华元克合晋楚/之成劫子反以解围有大)
  (功于宋故/畏而止之)请讨许之乃反(何氏休谓华元为大夫/山所谮出奔晋此凿空)
  (而为之说/不足信也)
 十有六年曹伯归自京师(十五年三月癸丑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范氏宁曰僖二十八年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伯讨也今以侯执伯故曰恶之)
卷三 第 27b 页 WYG0178-0702d.png
  左传十五年春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
  师书曰晋侯执曹伯不及其民也(负刍杀太子而/自立故讨之)
  凡君不道于其民诸侯讨而执之则曰某人执某
  侯不然则否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辞
  遂逃奔宋十六年曹人复请于晋晋侯谓子臧反
  吾归而君子臧反曹伯归
  公羊传执而归者名曹伯何以不名而不言复归
  于曹何也易也其易奈何公子喜时在内也公子
卷三 第 28a 页 WYG0178-0703a.png
  喜时在内则何以易公子喜时者仁人也内平其
  国而待之外治诸京师而免之其言自京师何言
  甚易也舍是无难矣
  谷梁传不言所归归之善者也出入不名以为不
  失其国也归为善自某归次之
 十有八年夏宋鱼石复入于彭城(十五年宋鱼石出/奔楚华元阳止之)
 (而实阴逐之则宋之乱华元酿成之也华元挟晋鱼/石挟楚鱼石信为叛人矣华元岂非宋之奸雄哉是)
 (时楚戍彭城晋悼初立讨鱼石而以彭城/归之宋鱼石不言叛则华元亦有罪焉)
卷三 第 28b 页 WYG0178-0703b.png
  左传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
  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
  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以三百乘戍
  之而还书曰复入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
  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
襄公
 二十有三年夏陈侯之弟光自楚归于陈(二十年秋/出奔楚)
  左传二十年陈侯之弟黄(谷梁/作光)出奔楚言非其罪
卷三 第 29a 页 WYG0178-0703c.png
  也公子黄将出奔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专陈国
  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二十三
  年陈侯如楚公子黄愬二庆于楚楚人召之使庆
  乐往杀之庆氏以陈叛夏屈建从陈侯围陈陈人
  城板队而杀人役人相命各杀其长遂杀庆虎庆
  寅楚人纳公子黄
 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
  左传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之以藩载
卷三 第 29b 页 WYG0178-0703d.png
  栾盈及其士纳诸曲沃四月栾盈帅曲沃之甲因
  魏献子以昼入绛范宣子奉公以如固宫栾氏乘
  公门范鞅用剑以帅卒栾氏退摄车从之栾盈奔
  曲沃晋人围之
  公羊传曲沃者何晋之邑也其言入于晋入于曲
  沃何栾盈将入晋晋人不纳由乎曲沃而入也
 二十有五年秋八月卫侯入于夷仪(十四年夏/出奔齐)
  左传晋侯使魏舒宛没逆卫侯将使卫与之夷仪
卷三 第 30a 页 WYG0178-0704a.png
  崔子止其帑以求五鹿八月卫献公入于夷仪
  公羊传陈仪者何(夷公羊/作陈)卫之邑也曷为不言入
  于卫谖君以弑也
 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卫孙林父入于戚以叛
  左传孙文子在戚孙嘉聘于齐孙襄居守二月庚
  寅宁喜右宰谷伐孙氏不克伯国伤(国即/襄)宁子出
  舍于郊伯国死孙氏夜哭国人召宁子宁子复攻
  孙氏克之辛卯杀子叔(即/剽)及太子角孙林父以戚
卷三 第 30b 页 WYG0178-0704b.png
  如晋书曰入于戚以叛罪孙氏也臣之禄君实有
  之义则进否则奉身而退专禄以周旋戮也
 甲午卫侯衎复归于卫(二月辛卯卫宁/喜弑其君剽)
  左传甲午卫侯入书曰复归国纳之也
  公羊传此谖君以弑也其言复归何恶剽也曷为
  恶剽剽之立于是未有说也(左传孔疏曰剽是穆/公之孙黑背之子于)
  (献公为从父昆弟成十年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传云卫子叔黑背侵郑是黑背字子叔即以字)
  (为氏也襄元年卫侯使公孙剽来聘传云卫子叔/来聘是称其族剽无谥而经书弑其君未见其恶)
卷三 第 31a 页 WYG0178-0704c.png
  (剽也范氏云以公孙立于是位为非其/次然喜既奉之为君矣又安得恶之)然则曷为
  不言剽之立不言剽之立者以恶卫侯也(范氏云/剽立无)
  (恶则卫侯/恶明矣)
  谷梁传日归见知弑也(辛卯弑君甲午便归/待弑而已故得速)
 三十年秋七月郑良霄出奔许自许入于郑
昭公
 十有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
  左传(公子比之归也观从/以蔡公之命召之)子干归韩宣子问于叔
卷三 第 31b 页 WYG0178-0704d.png
  向曰子干其济乎对曰子干在晋十三年矣晋楚
  之从不闻达者族尽亲叛无衅而动为羁终世亡
  无爱徵共有宠子国有奥主(谓蔡公/弃疾)无施于民无
  援于外去晋而不送归楚而不逆何以冀国
  谷梁传自晋晋有奉焉尔(叔向曰去晋而不送则/晋无有奉可知是时子)
  (干在晋故称自/晋非晋有奉也)
 秋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
  左传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
卷三 第 32a 页 WYG0178-0705a.png
  (杜预注灭蔡在十一年许胡沈小国也道房申皆/故诸侯楚灭以为邑荆荆山也汝南有吴防县即)
  (防/国)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礼也隐太子之
  子庐归于蔡礼也悼太子之子吴(悼太子偃师/也吴陈惠公)
  于陈礼也
  公羊传此皆灭国也其言归何不与诸侯专封也
  谷梁传善其成之会而归之故谨而日之(八月甲/戌同盟)
  (于平丘故曰谨而日之封陈蔡者楚也平丘/之会何与焉范氏注二国获复盟之功误矣)此未
  尝有国也使如失国辞然者不与楚灭也
卷三 第 32b 页 WYG0178-0705b.png
 二十有一年夏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
 以叛(二十年冬十月出奔陈/二十二年春出奔楚)
  公羊传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诸者然(因诸者齐故/刑人之地公)
  (羊子齐人/故以为喻)
  谷梁传自陈陈有奉焉尔(按左传华貙劫其父华/费遂以叛而召亡人前)
  (年华向奔陈华登奔吴登即貙之弟至是登以吴/师至而败又如楚乞师而楚助之未闻陈有奉也)
  (貙登不书/似非卿)入者内弗受也其曰宋南里宋之南鄙
  也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
卷三 第 33a 页 WYG0178-0705c.png
定公
 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及仲佗石彄公子地自陈
 入于萧以叛(十年秋/出奔陈)秋宋乐大心自曹入于萧(范氏/注入)
 (萧从叛人言其/党也故不书叛)
  左传十一年春宋公母弟辰暨仲佗石彄公子地
  入于萧以叛秋乐大心从之(十年出奔曹/传在九年春)大为宋
  患宠向魋故也
  谷梁传宋公之弟辰未失其弟也及仲佗石彄公
卷三 第 33b 页 WYG0178-0705d.png
  子地以尊及卑也自陈陈有奉焉尔入于萧以叛
  入者内弗受也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
 十有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冬晋荀寅士吉
 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
  左传晋赵鞅谓邯郸午曰归我卫贡五百家吾舍
  诸晋阳午许诺归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赵孟
  怒召午而囚诸晋阳遂杀午邯郸午荀寅之甥也
  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将作乱秋七月范
卷三 第 34a 页 WYG0178-0706a.png
  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冬十一月荀
  跞韩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二
  子遂伐公国人助公二子败从而伐之丁未荀寅
  士吉射奔朝歌韩魏以赵氏为请十二月辛未赵
  鞅入于绛盟于公宫
  公羊传此叛也其言归何以地正国也其以地正
  国奈何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
  荀寅与士吉射者曷为者也君侧之恶人也此逐
卷三 第 34b 页 WYG0178-0706b.png
  君侧之恶人曷为以叛言之无君命也
  谷梁传此叛也其以归言之贵其以地反也贵其
  以地反则是大利也非大利也许悔过也许悔过
  则何以言叛也以地正国也以地正国则何以言
  叛其入无君命也
哀公
 五年秋七月齐阳生入于齐
 十年夏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定十四年卫公孟彄/出奔郑蒯聩之党也)
卷三 第 35a 页 WYG0178-0706c.png
 (传云自郑奔齐/故今自齐归卫)
桓十一年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郑忽者郑伯也曷为
不称爵而直称名未踰年之君也(十有一年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秋七)
(月葬郑/庄公)故出奔则名既葬矣可以除丧乎既葬除丧此
杜预短丧之说春秋之罪人也一年不二君故不称爵
诸侯失国名称出奔明失国也故名(卫侯衎/出奔齐)突归于郑
篡也归者出入无恶曷为称归祭仲挈之归也曷为祭
仲挈之归是时突在宋故宋人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
卷三 第 35b 页 WYG0178-0706d.png
突将死亦执突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突归而立
之然则归无恶乎恶在仲而不在突也宋虽彊暴必不
能灭郑又焉能出忽而立突乎祭仲以死争则突必不
归忽必不出突之归也仲实挈之忽之出也仲实逐之
则恶在仲矣十五年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
郑曷为不称郑伯而称世子忽突争国两称郑伯则无
以辨其孰为适孰为篡也故特正之以世子之名世子
者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
卷三 第 36a 页 WYG0178-0707a.png
以皮帛继子男我不知世子忽誓于天子乎抑未誓于
天子乎忽之母邓曼突之母雍姞我不知邓曼为贵乎
抑雍姞为贵乎故必正其名曰世子则子之适庶明而
其母之贵贱亦明矣郑伯突入于栎犹卫侯衎入于夷
仪突名而衎不名者衎正而突不正也卫侯衎复归于
卫春秋谨而书之郑伯突复归于郑曷为阙而不书且
傅瑕弑子仪(昭公弑子亹/死子仪立)宁喜弑子叔(卫侯衎出奔卫/人立公孙剽子)
(叔其/氏也)死皆无谥亦不成丧其事又相类也辛卯剽弑甲
卷三 第 36b 页 WYG0178-0707b.png
午衎归书之若是之详且谨焉子仪在位十四年矣曷
为而独略之略之者以为郑忽弑不书(桓十七年郑高/渠弥弑昭公而)
(立公子亹十八年齐人杀子/亹而轘高渠弥春秋皆不书)则子仪之弑又焉足书且
忽正故书复归以明其反正突不正其复归也阙而不
(庄十四年六月甲子傅/瑕杀郑子而纳厉公)则春秋之谨严益见矣齐小
白入于齐犹晋重耳归于晋曷为一书一不书齐两公
子交争故书入入者篡辞也晋重耳归于晋孰与之争
哉世子申生死则当立者非重耳而谁故献公死而秦
卷三 第 37a 页 WYG0178-0707c.png
伯欲纳之重耳辞焉且云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非
孝子仁人而能若是乎在外十九年及夷吾死而后归
则得国之正莫正于重耳故春秋不书晋人杀子圉而
特书齐人杀子纠一正一不正一书一不书春秋之大
义炳如矣竹书周襄王十六年晋杀子圉非不告也左
传谓不告故不书似失之所谓谲而不正者在得国之
后不在得国之初也观春秋之所不书则其书于策者
其义不尤显乎诸侯及大夫出奔归为善入为恶复入
卷三 第 37b 页 WYG0178-0707d.png
恶尤甚复归善恶参其国逆之其君召之天王命之盟
主纳之故书归否则书入复归者诸侯复其国大夫复
其位卫侯郑再失国曷为先书复归后书归其先归也
晋人复之故书复其后归也鲁僖请之天王许之故书
归则归为善矣大夫之入也曷为或言叛或不言叛叛
者据邑以抗其君也卫孙林父据戚宋公母弟辰据萧
宋华亥据南里晋赵鞅据晋阳故皆书入以叛襄二十
三年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成十八年宋鱼石复入
卷三 第 38a 页 WYG0178-0708a.png
于彭城曷为不言叛栾盈不言叛者能入曲沃不能据
而有之也故晋人杀之楚子伐宋取彭城以封鱼石而
春秋不登叛人故彭城仍系之宋则鱼石安得据彭城
以为已有哉地者君之邑也臣之禄也专禄以周旋据
邑以犯上天下之恶莫大焉公谷二传创为以地正国
之说于是后世跋扈之臣假托春秋兴兵犯顺欲除君
侧之恶人实公谷二传作之俑也韩魏皆叛人之党故
赵鞅得归于晋有王者作赵鞅焉能免于戮乎一说春
卷三 第 38b 页 WYG0178-0708b.png
秋之例归为善突归于郑赤归于曹楚公子比归于楚
晋赵鞅归于晋未见归之为善也故曰春秋无达例(僖/十)
(七年十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谷梁子曰此不正其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见矣谓前书齐小白入于齐也三十)
(二年十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重耳之归于晋也春秋/不书盖小白不正而重耳正故一则见于前一则前不)
(见其卒皆日之春秋之义炳如日星而刘原父驳之谓/重耳亦不正则又何说而谓之不正哉必曰未闻天王)
(之命也春秋之无王久矣假令有王者起不立重耳而/谁立乎○僖三十年卫侯郑归于卫说者谓卫侯郑因)
(鲁僖行贿以免故不书复归而书归此俗儒之臆说未/足以乱经亦足以惑人按周礼典瑞职谷圭以和难鲁)
(僖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瑴是十瑴之玉即和难之圭/卫侯有难鲁僖和之乃行礼非行贿也且王许之矣前)
卷三 第 39a 页 WYG0178-0708c.png
(此复归未闻王命今王命许之归故直书归而不书复/归易曰自下讼上患至掇也元咺之谓欤咺讼而胜复)
(归自晋逆料卫侯必死/而立瑕杀之不亦宜乎)一说入逆辞归顺辞赵鞅叛为
逆而归为顺也(竹书周襄王十六年晋杀子圉乃乙酉/岁晋文公元年春秋不书列国之史固)
(书之矣非不告也/亦非晋人讳之)
成公
 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
  左传季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宫非礼也听于人以
  救其难不可以立武立武由已非由人也(杜预注/宣十二)
卷三 第 39b 页 WYG0178-0708d.png
  (年潘党劝楚子立武军楚子答以武有七德非己/所堪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今鲁倚晋之功故)
  (讥之又云作先君武公宫非也传明言立武立武/者谓章武功与鲁武公何涉楚庄所谓作先君宫)
  (以告成事鲁之先君岂独武公哉失之甚矣孔疏/服虔云鞍之战祷武公以求胜故立其宫按定元)
  (年传昭公出季平子祷于炀公故立炀宫此若/为祷而立何以传不言祷无据之说必不可从)
  公羊传武宫者何武公之宫也(服杜注皆夲此/殊失左传义)
  者何立者不宜立也立武宫非礼也
  谷梁传立者不宜立也
定公
卷三 第 40a 页 WYG0178-0709a.png
 元年九月立炀宫
  左传昭公出故季平子祷于炀公九月立炀宫(炀/公)
  (者伯禽子鲁之祧庙礼/所谓有祷焉祭之者也)
  公羊传炀宫者何炀公之宫也立者何立者不宜
  立也立炀宫非礼也
  谷梁传立者不宜立也
春秋有事同而辞异有事异而辞同武宫炀宫其事异
也皆书立其辞同也曷为其事异记礼者皆孔子之徒
卷三 第 40b 页 WYG0178-0709b.png
虽互有得失各夲师传必非臆造明堂位曰鲁公之庙
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武公者孝公之父隐公
之曾祖成公之九世祖(或云十一世是并数/桓闵兄弟各为一世)至僖公而
庙毁不知其何以得列于世室而不祧今无可考祭法
曰诸侯五庙一坛一墠去祖为坛去坛为墠去墠为鬼
坛墠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炀公者伯禽之子也至昭
定时久已为鬼似祷所不及康成谓鬼主在祧故季氏
祷之而立宫焉武公既列于世室世世不祧又何故而
卷三 第 41a 页 WYG0178-0709c.png
毁之至成公而复立或记礼者之曲为附会我固不得
而知然成公六年所立者我知其必非武公之宫也(武/公)
(之宫公羊之说杜预/据以注左传失之矣)何以知之以左传知之左传曰季
文子以鞍之功立武宫非礼也听于人以救其难不可
以立武立武由已非由人也然则立武宫犹立武军所
以章明武功云尔如立武宫以为武公之宫则立武军
亦以为武公之军可乎宣十二年楚庄败晋师于邲潘
党欲筑武军(筑犹立也筑宫立/军是一事非两事)楚庄乃谓武非吾功则
卷三 第 41b 页 WYG0178-0709d.png
是楚未尝立武也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河非
楚地安得有宫盖军行载迁主于齐车故为帷宫以祀
迁主告成事焉楚不立武以章邲之功鲁借人之力顾
立武以章鞍之功故春秋书以示讥说者遂指为武公
之庙以鞍之功而立之不亦异乎且季平子祷于炀公
吾闻之矣未闻季武子祷于武公又何由而立其宫哉
以此知事异而辞同也曷为其辞同立者不宜立其事
虽异其不宜立则同故其辞同三传幸存三礼残阙后
卷三 第 42a 页 WYG0178-0710a.png
之学者不能信而好之择其善而从之疑则阙之徒据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之说于是力排而痛诋以为
礼记皆汉人伪造以求购金则大学中庸皆不足信后
世俗儒之议论甚于秦灰矣呜呼(帷宫见周礼○啖助/不信左传而力攻之)
(谓传意以为武军之宫如楚所立者不知楚实未尝立/武也又云若以鞍战之故不应经五年方立则武公之)
(宫曷为自宣王十二年至定王二/十二年阅历十二公而后立哉)
 
 
卷三 第 42b 页 WYG0178-0710b.png
 
 
 
 
 
 
 
 春秋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