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219-012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桐山老农集卷一
             元 鲁贞 撰
 记
  江山修学复田记
天生斯民不能以自治也故生圣人以治之圣人不能
以独治也故设官以养而教之建后稷教之稼穑以养
其生而升其俊秀于学建学校以明人伦使复其性而
卷一 第 1b 页 WYG1219-0124d.png
贡其贤能于王当是之时升于学者不使耕也而凡庸
不与焉则养之得其人也教之于学者必先王之道而
异端不与焉则教之得其道也由是大道明焉异端息
焉风化成焉人材出焉三代圣王所以尽夫代天子民
之责者其在此矣自秦以来若汉之文景海内富庶屡
赐民租知养民矣而不知养士也若唐之太宗大召名
儒增广生员知养士矣而不知教也迨宋河南二程子
倡明正学紫阳朱子又发挥之然后圣人之道晦而复
卷一 第 2a 页 WYG1219-0125a.png
明昭若日月知所教矣而当时不知用也是以大道泯
而异端起风俗薄而人材靡迨及我朝上自京师下
至州县莫不有学学有生徒有廪膳而又表章程朱之
学以为教于天下则其养与教岂不超乎唐宋而追踪
三代欤江山为县在衢上游学在县之西旧有田若干
为豪民据者十之二所入微而养士之资有所不给至
正六年监县多尔济侯来视学事怪生徒之不集也教
谕刘奎进曰田夺于豪民故无以为养也侯于是召郑
卷一 第 2b 页 WYG1219-0125b.png
明等而语之俾复其田未几詹侯来尹斯邑遂力追复
之于是郑明周子颜等归田四十五亩鱼塘蔬圃不与
是数而学之廪遂丰明年郡人周撝新主学事请曰栋
宇欹挠楹桷颓陊风雨震撼之朝夕若不能支詹侯喟
然叹曰此吾事也乃即咨之邑长苏赉满而悉之邑士
郑文明周德垕及闻侯之言欣然助之又率邑之士民
出镪供役于是撤朽易新去缺更全涂之以黝垩补之
以砖瓦讲诵之室庖湢之所凡学之具各有所葺理乃
卷一 第 3a 页 WYG1219-0125c.png
命教谕招集生员邑之群彦森然来萃廪之以所复之
租充然而足而是邑之士始得其养矣遂明先王之道
以教之其书易诗书春秋子史百家其理仁义礼智信
其事君臣父子夫妇日用之间诵读以习之思虑以通
之昼为而宵得瞬养而息存而是学之士始得其教矣
友人徐君来道詹侯之事求为之记辞不获尝记今年
春贞游江山时见其诸山雄壮怪石突起衡云疑其必
有卓然之士特立劲气与山石相荡摩者及至其学读
卷一 第 3b 页 WYG1219-0125d.png
朱子所为二记然后知贤哲之生不偶然也又疑朱子
所谓深藏不市者岂至于今未之见邪然今不异于古
安知其不生于朱子之时而生于今日也邑之群士既
得所养则相与服侯之教益励于学而山石蕴畜之气
将必有所泄矣岂非教化大行而人材由是出焉然则
詹侯之功不可忘也是宜为记詹侯名道愈字齐之好
学而文所至有善政武夷人也
  苍崖记
卷一 第 4a 页 WYG1219-0126a.png
予性好山水尝欲得僻地负山面溪卜居其间以自适
而未能一日程仲武来语予曰参今岁假馆广信之玉
邑南山南山东山曰东青有大坂皆田也北曰据山山
半有古人饮马池旁有松林高际天翠入云霄之上居
之者朱德华也德华之会大父敬轩先生前宋之乡贡
进士也居前有溪东来北去停青涵碧有舟可渔有缨
可濯得山水之胜矣德华尝因仲武求予记之昔东汉
公理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者其若是欤唐李愿居
卷一 第 4b 页 WYG1219-0126b.png
盘谷宅幽而势阻者又若是欤予虽未见南山胜槩而
仲武之来者三遂想像而为之记予尝与仲武之兄仲
原约游少华其时当一观也又为歌曰苍兮萦兮草木
之青青崚兮嶒兮石罅之层层草木之青青山之青也
石罅之层层山之厓也厓之上子之居之有琴有书歌
斯聚斯蒙帝力而不知厓之西有田一方兮子其农之
种之有酒一盛兮子其福之告之忘人世之盛衰优兮
游兮其无忧兮休兮留兮其无求兮安得化予之两臂
卷一 第 5a 页 WYG1219-0126c.png
以为羽乘风以行览南山之胜槩以契予所好于平生
桐山老农鲁贞记
  万青轩记
予避乱之九年岁在庚子始结屋于梧板之平安坞以
居四围皆山也因名之曰万青一元之气行乎宇宙之
间节而为四曰春夏秋冬春于行属木于色为青于人
为仁山之青青者木也色也生气之周流乎四时者仁
也吾尝燕坐乎是室中前有椿桂楩楠后有松柏杉桧
卷一 第 5b 页 WYG1219-0126d.png
左有桑柘兰蕙右有篁竹梧桐青者翠者碧者绿者凝
欲流者莹生彩者润飞雾者交映乎吾室峰之耸者列
而侍冈之环者拱而抱峦之秀者拥而卫似黛似髻似
楫似帜似屏似盖似幄似帏交接乎吾目不间四时此
青之所以为万也山之气为云为衣为狗为箱异变百
端而山之青青者黯如暗如昏如风之生度林樾激岩
壑起于天末入于林中荐清爽荡纷浊而向之异变百
端者散而莫之见也而山色之青青者自如予因悟草
卷一 第 6a 页 WYG1219-0127a.png
木之青不间于春夏秋冬者犹吾之仁贯乎礼义智也
云出而捲乎山之青犹吾之欲起而掩乎仁也风生云
散而山复其青者犹吾学之至而欲尽理明也正合朱
子瓮牖之诗之意吾以名吾轩山色之悦吾目犹生意
之悦吾心子至日曲阜鲁贞书
  居厚堂记
君子之居也择其里之仁者而已三代盛时比屋可封
奚里之为择王道衰浇风作川谷异制生民异习而圣
卷一 第 6b 页 WYG1219-0127b.png
人有择里之言孟母三迁为是故也曾子之不入胜母
里也墨子之回车朝歌也其名之不美贤者犹违而去
之况居其里之不仁者乎若圣人则不然夫子为中都
宰四方则之九夷之陋亦欲居之所过者无不可变之
俗也使圣人为政于天下则复斯世于三代而还比屋
可封之俗奈何其不然也后之君子居其乡而人号之
曰君子居其里而人称之曰孝弟者非俗之移其人而
人之移其俗也虽不至于化亦可谓善居其里者也吾
卷一 第 7a 页 WYG1219-0127c.png
县东沙程本德名里壬辰癸巳之变故庐燬丙申岁始
创屋于居之南儒家坞扁曰居厚堂因其名而取之也
今族叔鲁仲良来求记而不辞也夫本德因名而字堂
因堂而修德德成而乡里化之号其里为居厚如君子
孝弟者岂不美哉是为记癸丑四月望日书
  光风霁月堂记
予游江阳客郑卿家因得识其县之士友而不及识周
叔载后七年盗起衢守崔侯镇禦开化叔载尝从予时
卷一 第 7b 页 WYG1219-0127d.png
避寇山中又不及识叔载遂以为歉忽徐景顺持手卷
来曰此光霁堂诗也叔载取黄山谷所称周子者名其
堂求予之发挥也观其堂皋董二君记之矣予复何言
虽然予不识叔载而叔载求予文皋董亦有未言者予
固不辞也予闻光风宋玉所谓转蕙者也夫风无形色
之可求而谓之光者盖春风也春风吹拂万象生色则
光矣霁月者无所云夫月有形象之可见而谓之霁者
盖明月也明月在天云翳不起则霁矣是天地间之光
卷一 第 8a 页 WYG1219-0128a.png
风霁月也若夫恻隐之发亲亲仁民而爱物者动之端
仁之施也自明其德万善具四德全者静之基德之明
也是人心之光风霁月也以吾心之光霁合天地之光
霁黄氏可以谓善言德行矣今叔载之名堂也其有意
于周子之学乎苟有意焉四端之发则扩而充之以求
仁旧染之污则日日新之以明德而后周子之光霁可
几也不然以是名堂而无以称之则风有时盲月有时
晦而光霁之名虚矣循其名以求其实使是名不为虚
卷一 第 8b 页 WYG1219-0128b.png
设予有望于叔载焉予不识叔载因堂名而想其人叔
载不识予读予文而知其可以神交于千里之外何必
相识而后为不歉也
  江仲和墓田记
墓祭非古也而亲之遗体在是因其遗体之在是也为
之室屋以奉之为之牲酒以祀之置人以守之给田以
赡之盖后人以义起之也以义起之而不悖于礼所以
因承之久而不可废也予尝与江仲和铭其父之墓矣
卷一 第 9a 页 WYG1219-0128c.png
一日告予曰予将于先人墓下营生穴作庵以奉先祖
以下之亲拨三都所有田若干亩于庵中付亲派子孙
收掌永为子孙修葺庵宇之资他派无与焉子为我书
其事刻之石以示后人予谓仲和之志可谓嘉矣一念
之顷不忘其亲割田造屋为久远之计于其生之日已
完矣世之人往往汨于尘俗不知为身之计死之日子
孙或不能继遂为馁鬼者视仲和不侔矣夫墓祭后人
起而合于义者也仲和之为如此可嘉矣故书而俾之
卷一 第 9b 页 WYG1219-0128d.png
刻石云
  师俭堂记
予尝闻婺之浦江有义门者郑氏合族以居九世不分
思欲见其人求其所以不分之故未得也至正甲午夏友
人程思齐为予道其事且致郑君之言曰同心堂之傍
新作燕居之堂名曰师俭求予为之记也思其人而不
见今乃得记其堂之成亦足以慰其所思矣尝读汉史
功臣表云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其后数倍富
卷一 第 10a 页 WYG1219-0129a.png
厚如之子孙骄逸遂至失国又读萧何传言何不广田
宅尝曰子孙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然后知骄
之不如俭也何佐高帝定天下何求不得而为此言诚
以田宅之不足恃也人莫不欲田宅而不可以多也多
则生骄而为子孙之累是故不若以俭舜禹大圣人也
舜称禹曰克俭于家俭者治家之法萧何之言盖有所
本矣遗之以田宅者以利言也遗之以俭者以德言也
以利未有不废者也以德未有不昌者也以利若彼以
卷一 第 10b 页 WYG1219-0129b.png
德若此后之人可以鉴矣今观郑氏家范男子衣资岁
一给女子笄饰止于银食不过鱼肉豆乳衣不过绫罗
纻丝是能俭也守先业至于九世是子孙之贤也与汉
功臣子孙骄而失国者正相反也则郑君之名堂深得
师萧何意所以九世不分者由是其故也予又闻唐公
艺九世不分以其能忍也今郑氏九世不分岂非以其
能俭欤予因喜闻而乐记以慰予之思
  修开化县学记
卷一 第 11a 页 WYG1219-0129c.png
上即位之明年诏有司申教化励学校时汴梁张侯潜
令开化几载朔望率诸生拜殿下退揖诸生坐且申教
曰孝子事父当然曰忠臣事君当然曰义以别夫妇曰
信以交朋友曰友以笃兄弟学以明伦者若是期毋弛
也诸生益趋于学教谕缙云施登请曰教则然矣而兹
学修未十载瓦脱不蔽风雨墙壁日隤剥庖舍塌委地
门户窗楯器用顿缺不究不图惧不能妥神处学者张
侯曰然谋之监县塔布台主簿讷古伯典史孙复元皆
卷一 第 11b 页 WYG1219-0129d.png
赞其成命诸生分任斯役输木佣工咸乐趋之遂彻其
瓦之破者增其缺者易枋桷之朽者涂丹垩之移落者甃
地之隆陷者建厨屋二筑墙堵十有九檠二十又四俎
十有二钟鼓各一几二勺篚五凡学之具器故所无者
悉具春秋释奠莫不精恪承事神人以和学是用兴噫
明教饰学张侯于斯可谓能称诏旨矣凡在学者不愈
当懋勉于行谊以无负孝悌忠信之教乎吾见泮林多
好音城阙无佻达而贤才因之益盛者风俗以之弥醇
卷一 第 12a 页 WYG1219-0130a.png
免罝棫朴之歌将复见于今日何莫非我侯盛德之
所致欤爰系之以诗曰
生民之初颛蒙睢盱僛僛若酣颠倒走趋孰醒而作
呼使之觉笃生圣人为之木铎何以觉之为君为师
上帝降衷下民秉彝顺保性命不顺失性曰知惟行
曰行惟敬用应不违静涵无为内直外方左右其宜
为善若欲惟恐不得如馁于中而嗜饮食去恶若耕
磔其螣螟如决悬疣恐累尔形时迁物化曾无日夜
卷一 第 12b 页 WYG1219-0130b.png
今尔不学岁月如谢张侯曰咨咨尔人斯示尔训辞
其勉于兹庙象奕奕张侯所葺弘敞清谧明舒眷翕
圭衮紞纮想像如生我读其书如闻其声神既有宇
士亦有处既宇既处爰得其所吉蠲惟丁戒尔思成
荐祼伏拜执事在庭粢盛凿矣牲牷腯矣笾豆樽爵
备其物矣磬镛笛笙八音谐鸣金宣玉收条理大成
神亦格止电飙其雨薄天际云洋洋临汝张侯曰咨
咨尔人斯脩废举祀其慎无隳士服兹教则思其效
卷一 第 13a 页 WYG1219-0130c.png
其效维何维忠与孝圣人在天锡类填填尔士惟贤
天子万年
  又
吾邑有近道之俗者二民生山谷间无繁盛丽华之见
无声色臭味之娱男子耕稼妇人蚕绩朝作而暮息勤
生而安业故其习多务本其秀民知读书识道理爱亲
戚敬宾客睦邻里非法之事惧不敢为一有顽犷无耻
背弃礼法者出则摈而不与之处故其质多尚义夫子
卷一 第 13b 页 WYG1219-0130d.png
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俗有美恶治有难易
圣人变之固自有次第哉然圣人之治不常有也于是
乎学校兴焉所以化其气质之偏而归之中庸之道是
亦圣人之教也以吾邑之俗而施学校之教吾知其变
而之道不难矣县有学在治之东风欹雨穿倾危漏腐
栋桡瓦缺岌若弗支监县察迪克齐始署县事实至正九
年也一日谒庙下顾学舍之弊已极以为不可不修也
遂捐俸为倡教谕亦有所助于是命学之儒人刘谦益
卷一 第 14a 页 WYG1219-0131a.png
等十有一人分修大殿讲堂两庑仪门四斋诸人莫不
承役撤朽败易新美众工聿兴损者以完废者以举檐
栋雄丽瓴甓坚致教谕来求记辞屡不获则为之言曰
兹学之修监县之惠也若夫教之使至于道则师之责
也在易坎之六四纳约自牖言导人者当自其明处而
通之则其入也易矣夫民质之近道亦若牖之通明也
今之为教由其习之务本也而教之以孝其父母弟其
兄长所以为仁之本扩而充之而仁不可胜用矣由其
卷一 第 14b 页 WYG1219-0131b.png
质之尚义也而教之以出入往来必由之道所以趋义
之路扩而充之而义不可胜用矣所谓因其俗之美而
变之易者盖如此兹学之士能由是一变而至于道则
监县之惠终矣师之责尽矣况吾邑山水清奇风土高
厚将必生豪杰者出而明圣贤之道岂但俗之美而已
哉是为记
  又
辛丑六月初三日步侯来知开化县时兵火之馀百里
卷一 第 15a 页 WYG1219-0131c.png
之内鞠为瓦砾荆棘之所生狐狸之所穴居人逃山谷
间行一二十里无人烟举目萧然以孔埠邮亭为县治
侯招谕逃亡使其复业丁宁恳至人感其诚亦有归者
明年夏耆老请回元治者屡十月初六日侯率吏卒回
县署事开瓦砾锄榛莽浚县前池深八九尺先是池湮
而县残破至是人喜曰池已深自是当太平相率而归
縳屋以居又明年修文庙易其朽腐支其倾斜明伦堂
草架欹危以易新柱直上承栋草架倚柱为力不复有
卷一 第 15b 页 WYG1219-0131d.png
欹危之患棂星门缺陷廊庑湿朽斋舍委塌一皆修理
比昔有加于是延训导以教大小学生徒弦诵之声琅
然也学之士子相与买石求文以纪其事尝谓圣人之
道在天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本无废也而或至于废
者时使之然耳当干戈未息之时人心危疑之际而能
将已废之学舍葺而新之集已散之生徒聚而教之可
谓能哉人之学也求以为己非以为人也知有未至思
以致之行有未力思以勉之心有未诚思以实之性有
卷一 第 16a 页 WYG1219-0132a.png
未复思以明之昼为而宵省瞬养而息存求名师亲益
友所以为己也善轻于羽而莫知载恶重如山而莫知
违理明如鉴而莫知见欲暗如漆而莫知去巧言思以
悦人曲学足以阿世踽踽凉凉自以为是而不求其本
心之德是皆为人也夫子尝语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
为小人儒说者曰君子儒为己小人儒为人诸生既学
于兹学务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以负步侯作兴新学
之意侯维扬人也名从信字仲实有善政词讼虽繁剖
卷一 第 16b 页 WYG1219-0132b.png
决如流皆当于理合于人人称之曰自吾生长兹邑未
有无欲而公字我小民如步侯者又孝奉于二亲皆宜
书是为记
  重建开化县记
太平兴国八年始置开化县逮今几四百年维扬步尹
来知县事时人民逃散草砾杂揉池湮道塞狐鼠居之
以孔埠邮亭为治所市井逼迫吏卒无所容明年秋君
率吏胥回县以学前为治所隘甚移寺旁空屋浚池通
卷一 第 17a 页 WYG1219-0132c.png
道锄草莽去瓦砾召民复业又明年民咸归作室渐复
旧观遂与丞簿议建县治议定君登山择木不惮劳得
合抱梁柱一十有二与凡堪用木二千会起夫筑城免
有本都城役俾斫木出山人皆趋之命徐应龙徐泰潘
理源董工木既出九月九日乙亥天大雨水涨遂运木
承流竟毕到县基明日丙子兴工七都有张氏没官屋
甚雄木未足君又亲往不惮劳拆屋下瓦取木于山者
六千十六日天又大雨水涨木瓦乘水而下若有神助
卷一 第 17b 页 WYG1219-0132d.png
二十九日乙未立木一瓦之上一木之斲必亲视其可
否自朝至暮斧斤之声不辍十二月屋成公堂高壮房
宇敞焕深广雅丽称古子男居八月癸卯入县署事吏
抱文书左右立卒一人执杖鞠躬喏于前众卒后应鼓
三作一卒唱曰某时然后设几理钱谷听词讼一言出
口百里奔命可谓逸矣兴大工用大众无一触肌蹶趾
人趋之神助之亦君之诚所感也邑老人徐贞虞文张
诚胡晖来请记辞不获则为之言曰君子之劳也所以
卷一 第 18a 页 WYG1219-0133a.png
为逸也若农夫之治田赤日淫雨无不在田除螟螽去
稂莠不惮其劳至于西成则千仓万箱而至于殷富昔
之劳者所以为后之逸也今君之建县不惮其劳而享
其逸犹农夫之勤而有秋也士之仕也以其材易天下
之养也天下之爵禄以待天下之材也今君之劳于治
者以其材享其逸者受其养也庭无留讼狱无滞囚野
无不辟之田里无夜警之盗规粮以兴学排田以定役
以其材易百里之养而人咸曰宜不然居其职而怠其
卷一 第 18b 页 WYG1219-0133b.png
事享其逸而惮于劳上之人无倚任下之人无所取正
则非所谓以其材易天下之养者余固无取焉因老人
之请而为之记俾刻之石以不忘君之德君名从信字
仲实维扬人县丞刘洹字伯威信人也簿尉刘伯颜字
仕弘燕山人也
  武安王庙记
和州李侯为开化之九月令行禁止百里之内恩威兼
济囹圄生尘人复旧业百废并举于是始作武安庙于
卷一 第 19a 页 WYG1219-0133c.png
县之东隆栋凌空飞檐缭雾高堂爽垲二亭对峙西曰
三义所以明神之与刘张友善也东曰一览所以览山
川之胜也庙之两旁翼以屋二间庙之后种桑百株开
田五亩命邻人收其岁入以为朝夕香灯之资神像既
设俨然若临工不及民费必己出求记于予余闻君子
之用其勇也有义存焉视敌国若匹夫刀剑如林直前
而不顾可谓勇矣委身于人择其可事者而事之所谓
义也东汉之末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曹操最强孙权次
卷一 第 19b 页 WYG1219-0133d.png
之蜀之先主屡战屡败孰不以为不如曹与孙也故荀
彧司马懿周瑜吕蒙之徒委身事之为致其勇英雄之
见则不同若关张氏是也关张之意以为大丈夫不出
则已出则必择其主苟非其主而事是不义也曹操汉
之逆贼也孙权汉之叛臣彼荀马周吕之徒以之为主
而致其勇而不知事非其主之为非义也先主虽弱事
之则中兴汉室岂非义哉此其所见甚大而非荀马
周吕之徒之所及也神姓关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与
卷一 第 20a 页 WYG1219-0134a.png
涿郡张飞从先主于平原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稠人广
坐中侍立终日相与周旋不避艰险守下邳为操所擒
杀颜良于万人中以报操复归先主取襄威震华夏操
欲迁都以避其锐其为勇也其为义也视荀马周吕之
徒何啻神龙之与蝘蜓也蜀人往往立庙以祀之宋祥
符七年解州盐池水乾召龙虎山张天师治之天师符
神往数日盐池水赤神斩蛟持其首出水中盐池复故
诏立庙坚泉山赐额曰义勇封武安王兹土每遇盗贼
卷一 第 20b 页 WYG1219-0134b.png
临境水旱疾疫祷辄应惟神生而义勇没而为神助国
救民义也斩盐池蛟勇也惟义与勇死生以之其庙食
也宜哉今侯之立庙岂曰为神亦所以为民也侯名大
芳字名远和州人廉而明刚而决故能为政如前所云
既论其事复作迎送神词使歌以祀神歌曰
 东风兮吹雨芳草兮靃靡极目兮千里思夫人兮信
 美设芳馨兮以俟登平皋兮远望驰情兮浩荡髯未
 来兮何所聊踌躇兮延伫髯之来兮变阴阳兰佩下兮
卷一 第 21a 页 WYG1219-0134c.png
 桂旗扬乘赤兔兮从周仓据金鞍兮以腾骧击鼓兮
 其彭考钟兮其镗五音奏兮铿锵玉盏兮琼浆牲牢
 兮毕张币帛兮盈筐盍将进兮中堂神之享兮降康
   右迎神
 会中堂兮享灵修幨剡兮淹留折桂枝兮山阿采杜
 蘅兮中州冀少延兮龙辀眷兹土兮夷犹灏气兮四
 浮神倏返兮白雾收令险路兮无颇使风波兮安流
 表高举兮山之上祯祥纷兮而来下云霏霏兮承宇
卷一 第 21b 页 WYG1219-0134d.png
 电闪闪兮旁午轰雷兮叠怒降甘霖兮膏黍稌岁既
 成兮神之功仰灵祐兮冲融
   右送神
  日新斋记
族侄善初名其读书之斋曰日新求予记之予谓人之
沐浴其身以去垢犹人之为善以去恶故必日日新之
又日新之则天理在我人欲可去矣夫汤一圣人也尚
铭其盘如此况学者乎子思子曰人一能之己百之人
卷一 第 22a 页 WYG1219-0135a.png
十能之己千之善初勉乎哉
 
 
 
 
 
 
 
卷一 第 22b 页 WYG1219-0135b.png
 
 
 
 
 
 
 
 桐山老农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