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177-08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如编卷七
             金山焦袁熹撰
 宣公
  名倭一作接又作委文公嬖妾敬嬴之子公子遂
  弑世子恶及其弟视而立之在位一十八年卒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公继子卒而立与闵公继子般同宣又长矣是宜
卷七 第 1b 页 WYG0177-0886b.png
 不忍行即位之礼史不书即位者也而今不然者亦
 犹夫桓公之志云尔然襄仲弑子恶而立宣意盖以
 谓子恶不成君不复数之宣直继文而立居然继正
 宜行即位之礼者尔桓则身为弑逆之主而讳若非
 弑自托于遭丧继位者之为此又微有不同也但观
 春秋书即位则桓宣之恶居然可知也
公子遂如齐逆女
 自桓公以来多逆女于齐岂其取妻必齐之姜乎盖
卷七 第 2a 页 WYG0177-0887a.png
 齐鲁并山东大国而鲁常为齐弱借二姓之好以为
 社稷之庇此鲁之所以必求昏于齐也今宣公篡立
 齐惠虽已许之而鲁犹惧其来讨于是公子遂为宣
 公谋非与齐为昏不可此如齐逆女所以汲汲也直
 书其事而情自见矣齐欲亲鲁故请昏则必与之使
 鲁不贰以为齐利其情亦易见尔呜呼终去仁义怀
 利以相接其春秋诸国之谓哉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卷七 第 2b 页 WYG0177-0887b.png
 公子翚逆女不言翚以此及叔孙侨如言以者史策
 异文其类非一称妇者本敬嬴而言之(此条本明要/说亦无可说)
 (俟辨诸家之/说乃可说耳)
夏季孙行父如齐
 公既与齐昏遂请与齐侯为好会故行父如齐当时
 所谓安国家定社稷为公室辅者其勋劳不过如此
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
 以胥甲父为有罪而放置诸卫也有罪者谓河曲之
卷七 第 3a 页 WYG0177-0887c.png
 战不用命也赵穿同罪而见任用者(下侵/崇是)以赵盾当
 国穿又君婿故庇之而独罪胥也称国以放者令出
 晋侯实盾主之如曰晋国有此事云尔史法之常也
公会齐侯于平州
 以篡得国者既列于会则成为诸侯故汲汲为平州
 之会也此乱世之事天王之所必诛圣笔之所不隐
 故曰春秋天子之事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公子遂如齐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
卷七 第 3b 页 WYG0177-0887d.png
 如齐者拜会之成也取济西田赂也宣公君臣自结
 于齐以固其位至是而其事毕也经不言济西田何
 缘入齐然其情则有不可得而掩者所谓微而显也
秋邾子来朝
 鲁与齐结好故邾人畏之而修礼焉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晋赵盾帅师救陈
 此记晋楚争诸侯之事书楚子郑人者楚庄将伯中
 国而郑人为之从也侵陈者陈常服于楚今灵受盟
卷七 第 4a 页 WYG0177-0888a.png
 于晋故侵之也遂侵宋者宋为中国又有篡夺之恶
 故移师侵之侵陈而遂及宋亦若齐桓之侵蔡遂伐
 楚也此见楚庄之师一出而震惊诸夏殆莫能支也
 诸夏之所以不支者列国既无道而晋为盟主君政
 不纲大夫承乏彼盛此衰其势然也陈被兵告于晋
 晋以救陈出师故独书救陈也师至陈郑之间而楚
 师已复侵宋则盾所帅亦兼救宋而经略之不悉书
 也晋赵盾帅师伯主征伐自大夫出乱世之事履霜
卷七 第 4b 页 WYG0177-0888b.png
 坚冰驯致可知也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
 晋师盾所帅之师也郑从楚而侵陈宋故诸侯从晋
 师而伐郑也以大夫而主诸侯之盟遂以大夫而用
 诸侯之师天下之势于此又一变也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公作/柳)
 据左氏则崇者秦之与国而晋侵之使秦急崇而因
 以求成于秦也盖晋方南抗楚而恐秦之病晋故求
卷七 第 5a 页 WYG0177-0888c.png
 成于秦者晋志也若侵其与国则亦兵家之常尔利
 钝不足言也赵盾当国而穿又典兵见权重于晋
晋人宋人伐郑
 楚方竞而郑从之以衰乱之中国讨其即夷之罪宜
 其不能服而且遗之禽也以内晋外楚之义言之虽
 以晋灵之不君赵氏之专政助篡夺之宋鲍而出师
 以伐郑犹在所与也若以春秋天子之事而言则召
 陵城濮犹不免为罪魁而况尔日之纷纷者乎学春
卷七 第 5b 页 WYG0177-0888d.png
 秋者此之不可不知也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
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
 大棘宋地是郑伐宋而宋与之战也宋有弑君之恶
 而郑讨之郑为直而宋为曲然郑奉楚子之命伐宋
 宋以中国而受伐宋为内而郑为外也楚不自出兵
 而用郑以攻中国晋亦不自战而坐视宋之败衄遂
 致楚庄得志莫与抗衡彼盛此衰人事得失固可按
卷七 第 6a 页 WYG0177-0889a.png
 籍而知也两国皆以大夫主战录世变愈甚盖无其
 事则无其文既有其事不容不具其文史法之常非
 经圣笔便须有异也获者皆生获之被获之后容有
 死者纪其获时并谓生尔
秦师伐晋
 大棘之败晋与有辱焉晋之不竞甚矣赵穿侵秦之
 与国以启兵端而秦师又至于此见晋之多事而无
 以宗诸侯也
卷七 第 6b 页 WYG0177-0889b.png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大棘之役郑倚楚以伐宋败其师虏其将郑楚之势
 张甚矣晋为是合三国之师侵之其将皆大夫也虽
 为中国伯主讨伐之事而名义威力俱无足言故书
 辞从略如此也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公作/皋)
 盾专政日久主诸侯之盟会名虽为大夫而实疑于
 伯主晋灵昏暴心忌盾而欲杀之君臣之际势无两
卷七 第 7a 页 WYG0177-0889c.png
 全灵若杀盾晋国亦乱灵之不君不假言矣无道之
 君人莫为用枋政之臣羽翼既多得为之备故盾竟
 免于死而杀逆之谋于是焉作也盾既惧祸及又以
 杀老牛莫之敢尸故身辟于外俟其乱作而后敢返
 国以为非我之弑之也君实不君国人欲杀之遂致
 此祸也赵穿之攻桃园由盾指使与否不可知然穿
 之为此则实为盾也亡不越境返不讨贼盾之心事
 已自可见即与指使不殊故书曰赵盾弑其君也春
卷七 第 7b 页 WYG0177-0889d.png
 秋之时君臣之义不明直以盾之此举为有劳于社
 稷而前后功足相覆故假为孔子之言以曲庇之而
 后世犹以盾果为良臣实无弑君之心而横被恶名
 也是则孔子作春秋以惧乱贼而左氏之徒反为之
 开一面之网使犹得以自容于天地之间也呜呼尽
 信书不如无书孟子于武成且然况传家之说哉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
卷七 第 8a 页 WYG0177-0890a.png

 鲁之郊禘非礼也自当日行之则为常事唯有变异
 废不修者则书之郊牛之口既伤不复可用故改卜
 牛而牛又死似若天意不欲郊者因遂暂废郊祭有
 郊则有望虽不郊而犹三望不全废之此录当时事
 实曰乃曰犹皆史文当然尔郊祭不在此月以牛伤
 卜牛当在郊前故正月而遇此异遂详录其情以不
 郊犹望了之今但据经文观之则天王崩问至而宣
卷七 第 8b 页 WYG0177-0890b.png
 公不往自以即位三年议举郊祀大典及牛体或伤
 或死乃不复郊而太山河海之祭犹行之如故也盖
 其是非得失历历具在编中一听后人之公议所谓
 直书之而义自见者也
葬匡王
 王室微弱葬天子或缓或速诸侯莫有至者鲁亦但
 使人会之而已此类但据经文自可见
楚子伐陆浑之戎(公作贲浑公/谷皆无之字)
卷七 第 9a 页 WYG0177-0890c.png
 陆浑戎密迩王畿楚子伐之书者见楚之盛强而中
 国之不竞其势益甚也
夏楚人侵郑
 郑叛晋而即楚既而与晋盟故楚人侵之
秋赤狄侵齐
 皆居中土之狄也或为赤或为白其种不同孔氏以
 为俗尚赤衣白衣也
宋师围曹
卷七 第 9b 页 WYG0177-0890d.png
 据左氏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至是围曹讨其助二
 族为之出师也恶在宋人不假言也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葬郑穆公
 葬上无月此其最著者盖虽速不应便在卒月故知
 脱矣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
取向
 莒与郯有怨莒素属齐郯当属鲁鲁齐方睦故公及
卷七 第 10a 页 WYG0177-0891a.png
 齐侯平莒及郯欲令二国释旧怨更相好也莒人不
 肯者郯从公欲与莒平而莒恃强违命也公为是怒
 而伐莒取其邑而还必书平莒及郯莒人不肯者史
 臣之辞见伐莒之师由莒人自致也春秋备录其文
 以存当时大小诸侯行事之实则所谓春秋天子之
 事者义已在其中矣
秦伯稻卒
 秦自康公以来使命通于上国而邦交之礼犹略也
卷七 第 10b 页 WYG0177-0891b.png
 故但书卒而已
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公子宋将弑君谋诸归生归生惧而从之于是弑其
 君夷归生不从则夷不死如秦之斯高高谋于斯而
 斯不从则扶苏不杀胡亥不立故归生之弑君非固
 归之狱也夷之死实归生使然也虽然春秋之文从
 彼国赴告书之用见世衰道微君不君臣不臣篡贼
 之迹累累而见可悯伤甚尔岂以蔽罪一人而便赦
卷七 第 11a 页 WYG0177-0891c.png
 其馀不复问之乎如公子宋之流名字不一一见经
 正以春秋之旨举其大纲故也读者幸无惑于斯焉
赤狄侵齐 秋公如齐 公至自齐
 宣为齐所立故事齐尤谨归而告庙书至备文见鲁
 势至此弥复衰劣尔
冬楚子伐郑
 楚图伯急必欲得郑乃已故再伐之
五年春公如齐 夏公至自齐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
卷七 第 11b 页 WYG0177-0891d.png
叔姬(公谷作/子叔姬)
 公比年朝于齐而齐之卿佐请婚于公来逆叔姬公
 为之主是以齐卿当鲁君鲁为齐屈若是甚也凡此
 皆因其事实而书之其所以致是者可考而知也明
 镜在悬物无不照其春秋之谓矣
叔孙得臣卒
 旧史无日非孔子削之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
卷七 第 12a 页 WYG0177-0892a.png
 春秋录鲁宣齐惠结好之迹以及高固叔姬成婚之
 事所以著当时之情志初无微辞隐义可言而所谓
 刺讥贬绝云云者固已在其中矣高固以秋逆叔姬
 不逾岁而与叔姬俱来自是有乖常礼然谓书此示
 讥则圣人之意疑若不专乎此要当以比事属辞之
 体求之可尔
楚人伐郑
 三书伐郑见郑犹未服楚楚犹未得志也
卷七 第 12b 页 WYG0177-0892b.png
六年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此录晋楚争诸侯之事陈畔晋而即楚故侵之楚与
 晋争郑而未得郑晋与楚争陈亦未能令陈服从而
 不贰此见中国之伯无能为之甚也
夏四月 秋八月螽(公作/𧑄) 冬十月
 螽为苗稼害而冬不书饥其不甚与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鲁宣之篡立也齐有力焉宣专与齐比而不复事晋
卷七 第 13a 页 WYG0177-0892c.png
 晋方与楚争诸侯而鲁恃齐以苟安袖然若不闻也
 今晋欲为黑壤之盟求诸侯之不至者宜莫如鲁矣
 卫方睦于晋赵盾侵陈而卫从之卫侯之意欲使鲁
 列会同心事晋外楚故前定为此盟而孙良夫衔命
 以来也书卫侯使者见此盟由卫侯意也凡此皆见
 列国一时事势无褒美之可言也
夏公会齐侯伐莱 秋公至自伐莱
 齐欲伐莱徵鲁师公会齐侯伐之从齐志也
卷七 第 13b 页 WYG0177-0892d.png
大旱
 非常旱也为灾可知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晋成之立于今五年始克徵诸侯会于黑壤鲁久不
 事晋至是始往会之郑介晋楚间惟强是从而今弃
 楚即晋则此会之有盟其必然者而经但书会不书
 盟左氏以谓晋人止公以赂免史讳之故也然经文
 所无学者疑之今亦未有以见其必然也或经文偶
卷七 第 14a 页 WYG0177-0893a.png
 脱盟字未可知尔
八年春公至自会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辛巳有事于大庙
仲遂卒于垂
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自黑壤会晋还不能一岁再出故但使卿聘于齐遂
 既受命而出虽遇疾不应辄自返今遂至黄而复是
 废人臣礼其所由来渐也视公孙敖之奔莒一间尔
卷七 第 14b 页 WYG0177-0893b.png
 鲁君是时方有事大庙而仲遂凶问适至卒于垂者
 尚未离齐竟故书其地也祭之明日有绎今闻卿之
 丧仍不废绎万舞如故但去籥恶其声达于外故去
 之进退失据是谓非礼之礼举动有乖于常故备录
 之用见秉礼之国迄于衰乱乃有此等之事矣卒而
 书仲遂者其后为仲氏犹季友卒后为季孙氏也此
 不言公子者蒙上从省文尔
戊子夫人嬴氏薨(公谷作/熊氏)
卷七 第 15a 页 WYG0177-0893c.png
 文公夫人姜氏子弑身归于齐宣公为君则以其所
 生母为夫人焉于其卒也书夫人嬴氏薨其葬书我
 小君私其所亲如成风故事也然僖以哀姜为夫人
 是先君有二夫人也宣直不以姜氏为夫人而夫人
 此嬴氏也则又甚矣
晋师白狄伐秦
 晋主夏盟而世与秦为仇其有战争之事则书之白
 狄介晋秦之间会师伐秦狄为晋用也凡此并录其
卷七 第 15b 页 WYG0177-0893d.png
 事实不以比狄为讥
楚人灭舒蓼(谷作/鄝)
 晋方有事于秦而楚人蚕食之势勃焉未已中国诸
 侯于是惧也此春秋比事属辞之意舒蓼如舒庸舒
 鸠之类非两国名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日食之灾既为尤大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公谷作/顷熊) 雨不克葬庚寅
卷七 第 16a 页 WYG0177-0894a.png
日中而克葬
 卜葬本以己丑是日雨甚故不克葬至庚寅日中而
 克葬史录其实也书葬我小君者反哭成丧全用夫
 人礼也
城平阳
 平阳鲁邑非时而成之必有所备而势不容缓者今
 不可考也
楚师伐陈
卷七 第 16b 页 WYG0177-0894b.png
 陈即晋楚师伐之旋服于楚此见楚强也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公至自齐 夏仲孙蔑如京

 自黑壤之会还仅一年不亲朝齐以上卿往聘而不
 卒事旋遭敬嬴之丧则齐固亦无望于鲁也至是春
 正月公如齐虽在丧不敢不如齐也夏使仲孙蔑聘
 京师所以事天子之礼如是而已此见王室之衰诸
 侯知有大国不知有天子谋国者莫不以为是固应
卷七 第 17a 页 WYG0177-0894c.png
 尔而其渐之来已久其势之成将愈甚而不可挽也
 春秋遇其事则直书之而拨乱反正之道在其中矣
齐侯伐莱 秋取根牟 八月滕子卒
 根牟阙疑○滕小国生朝卒赴皆降称子史臣从其
 所自称书之(所谓辞/从主人)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晋荀林父帅
师伐陈
 晋成会诸侯凡二聊以修伯职也是时齐鲁自为一
卷七 第 17b 页 WYG0177-0894d.png
 党不与晋通陈郑在晋楚间郑服晋而陈不至此伐
 陈之师所由兴也据事录之无褒贬之可言诸侯在
 会而命将伐国谓之政在大夫亦未然也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晋成之卒不书葬盖鲁恃齐不遣卿往会之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宋人围滕
 滕方有丧而宋围之书此见中国诸侯不道之甚
楚子伐郑 晋郤缺帅师救郑
卷七 第 18a 页 WYG0177-0895a.png
 楚子伐郑必得郑而后已楚势张也晋郤缺救郑晋
 新丧君犹能勤诸侯也然救郑而终不免于失郑晋
 伯之衰可知也
陈杀其大夫泄冶(公谷/作泄)
 如左氏谷梁所云泄冶以谏死是忠正之臣不幸遭
 昏乱之世以罹此灾也春秋之书重在录无道之迹
 见列国放恣之甚以私怒专杀大夫圣王讨伐所当
 加至于被杀之臣有罪无罪直无文以见之盖急正
卷七 第 18b 页 WYG0177-0895b.png
 其大纲而已屑屑然褒之贬之于一字两字之间别
 异其文非圣意之所及也称国以杀有罪无罪书法
 从同说春秋者宜致思焉
十年春公如齐 公至自齐 齐人归我济西田
 公连年朝齐二君相亲厚甚公在齐日以旧所畀济
 西田请于齐侯齐侯许之公既还国而齐使来致此
 田言归我者以济西田归于我我者内辞也元年取
 此田不得言我赂之是年归我不得言我求之凡此皆
卷七 第 19a 页 WYG0177-0895c.png
 书法当尔勿以刻深求经意可也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己巳齐侯元卒 齐崔氏出
奔卫
 君始卒而臣下有被逐出奔之事国内恇攘大臣不
 相能衰乱之迹著矣书崔氏者从来告辞其是崔杼
 与否当阙之
公如齐 五月公至自齐
 奔惠公之丧也
卷七 第 19b 页 WYG0177-0895d.png
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
 杀其大夫泄冶是君之恶也弑其君平国是臣之恶
 也君不君臣不臣有王者作其能免于诛讨乎弑君
 者实徵舒则书其名不以君有道无道为义
六月宋师伐滕
 滕为宋私久矣九年围滕至是复伐之传以为滕事
 晋而不事宋故也书者见诸侯相凌暴也
公孙归父如齐 葬齐惠公
卷七 第 20a 页 WYG0177-0896a.png
 归父仲遂之子嗣为卿者也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前年楚子伐郑而晋出师救之郑及楚平故复以诸
 侯之师伐之然终不能使郑不为楚得也故四国书
 人若曰无足道焉尔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诸家各为一说愚以为阙而不论可也王灵之不振
 列国之无王即事可见亦不假于言矣
卷七 第 20b 页 WYG0177-0896b.png
公孙归父伐邾取绎(公作/蘱)
 宋以滕为私属则数数加兵于滕鲁以邾为私属则
 数数加兵于邾伐邾而取其邑贪兵也(春秋诸侯不/道多相似也)
大水
 冬书饥则灾重可知也
季孙行父如齐 冬公孙归父如齐
 行父如齐顷公立故也归父复如齐传以为伐邾惧
 讨故也聘齐之使旁午于道鲁君臣之结好于齐惟
卷七 第 21a 页 WYG0177-0896c.png
 恐不至亦可见矣
齐侯使国佐来聘
 顷公立未踰年在其国内宜称子而他国称之则曰
 齐侯鲁史之文自宜然尔不云齐国佐来聘者欲见
 二国君相亲重之甚也
饥 楚子伐郑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谷/作)
(夷/)
卷七 第 21b 页 WYG0177-0896d.png
 楚庄得陈郑而伯事成楚主是盟陈郑二君为其私
 属先楚子者依事实而书之晋楚狎主齐盟天下之
 势变而愈下自非命世之才莫能挽回而一正之谓
 圣人惓惓责望于当时之君大夫者抑可谓愚而鲜
 量矣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楚方争伯而齐自伐莒鲁卿会之从齐命也
秋晋侯会狄于攒函
卷七 第 22a 页 WYG0177-0897a.png
 狄君在攒函而晋侯自往会之晋自为边圉图安靖
 未暇与楚争强此楚庄所以得志于中国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丁亥楚子入陈
 徵舒弑君陈乱公孙宁仪行父愬于楚楚庄为是亲
 帅师以临于陈假讨贼之名为逞志之举先使人杀
 徵舒而遂入陈入陈以丁亥则杀徵舒在丁亥之前
 可知
纳公孙宁(公作/宁)仪行父于陈
卷七 第 22b 页 WYG0177-0897b.png
 杀徵舒而纳二人于陈使复其位楚庄之意以谓有
 罪者讨之无罪者复之义声昭乎与国威灵耀乎中
 夏非我莫能为也呜呼王政不纲桓文代兴已非世
 道之幸陵夷至是南蛮之长得操宰割之柄废置生
 杀惟其所令而莫之谁何其为变故又岂不甚矣哉
十有二年春葬陈灵公
 孔宁仪行父既归于陈乃葬其故君赴于诸侯若齐
 鲁亦当遣人会之故书于策也会之者以楚故也(鲁/贰)
卷七 第 23a 页 WYG0177-0897c.png
 (于晋而楚方盛强陈灵之葬遂往会焉鲁之私/与楚通可知不待归父会楚子于宋始见之也)
楚子围郑
 郑自辰陵受盟而更徼事晋楚庄为是怒而围之郑
 服然后去之郑自此久属于楚也
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
 郑事晋而楚复围之晋不得不与楚争及晋师至而
 郑已从楚若便退师是楚大得志而晋甘为之屈也
 故议战非得已也特以离涣之晋遇整暇之楚一战
卷七 第 23b 页 WYG0177-0897d.png
 而败遂成楚伯之名此则中国之势益衰而左衽之
 忧愈迫晋之君臣不得不任其责耳乃若春秋书之
 但依事实曲生意义要无取焉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灭萧
 萧宋附庸灭萧则祸将及宋矣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同盟于清
 晋新丧师于楚而楚之侵陵上国势方未已其不叛
 去者仅宋卫诸国犹不能无相猜防故四国之大夫
卷七 第 24a 页 WYG0177-0898a.png
 同盟于清丘以恤病讨贰相约誓如此也
宋师伐陈 卫人救陈
 楚灭萧而宋伐陈所以报也宋为中国讨陈之附于
 楚而卫以私好出师救陈背清丘之盟同好之国乍
 亲乍仇此由晋伯之衰致诸侯不相禀承妄动干戈
 如此
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公作/卫)
 此见齐自伐其邻国为陵弱暴寡之事而晋楚盛衰
卷七 第 24b 页 WYG0177-0898b.png
 之势齐若弗闻也
夏楚子伐宋
 楚之盛也既得陈郑必有事于宋宋为清丘之盟而
 伐楚之与国楚遂加兵于宋也
秋螽 冬晋杀其大夫先縠
 据左氏讨邲之败与清之师归罪先縠而杀之也归
 罪之云宜有诬枉晋之失刑于斯为甚书晋杀其大
 夫亦见晋德不竞威挫于外刑滥于内臣下蒙其殃
卷七 第 25a 页 WYG0177-0898c.png
 矣
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
 卫之救陈也背清丘之盟晋以是为讨卫人杀孔达
 以说于晋晋卫皆杀其大夫皆为疆场之事南北交
 争其祸烈矣
夏五月壬申曹伯寿卒 晋侯伐郑
 自邲之败阅二年而后克伐郑然终不能得郑者楚
 方强故也
卷七 第 25b 页 WYG0177-0898d.png
秋九月楚子围宋
 据左氏楚子怒宋之杀其使者遽兴师伐宋围其国
 都盖庄之志必欲以威力服宋如陈郑故事而后快
 于心也宋受围而晋不能救则南北强弱之势愈可
 见矣
葬曹文公 冬公孙归父会齐侯于谷
 鲁事齐谨而仲遂父子两世昵于齐于是会齐侯于
 谷
卷七 第 26a 页 WYG0177-0899a.png
十有五年春公孙归父会楚子于宋
 楚子围宋宋必不支宋服则山东诸侯无能自固者
 矣鲁恃齐而不事晋齐楚使命往来即是不绝楚之
 事鲁又内怯欲结强楚以自安故归父会楚子于宋
 此见中国衰甚也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
 宋之见围久矣至是二国讲和楚师退而宋之社稷
 民人得以无恙也宋及楚平者宋为楚下以上公而
卷七 第 26b 页 WYG0177-0899b.png
 受盟于楚也春秋书之为主客相当之文盖扶阳抑
 阴之志触事而寓学者当于言外得之人者兼君臣
 而言犹曰某国之人云尔(非讥平在下○宋及楚平/所谓事关楚晋盛衰之故)
 (故特书/之也)
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狄有赤白诸种而赤狄之中有以潞为氏者即潞是
 其国名晋自十四年伐郑以后楚围宋甚久宋告急
 晋犹不救度德量力不复与楚争胜而自为辟国之
卷七 第 27a 页 WYG0177-0899c.png
 计灭潞氏而虏其君此于晋之私图则得矣而天下
 大势不能有所扶维匡正于万一则晋之君臣其功
 罪亦可知也已晋人来告其辞必详史臣因而录之
 书日书名皆以是故与
秦人伐晋
 秦晋壤地相错兵力又足相制晋方有事于狄剪除
 荆榛以广土疆秦人则从而伐晋矣盖秦桓公也
王札子杀召伯毛伯
卷七 第 27b 页 WYG0177-0899d.png
 传以为争政故也春秋录之悯王室之无政而东周
 之不可为也
秋螽 仲孙蔑会齐高固于无(公作/牟)
 蔑贤大夫与齐卿会必非为私然其所谋之事则不
 可知也
初税亩
 始变取民之制也盖国用不足定此税亩之法以济
 一时之急后遂循而用之也
卷七 第 28a 页 WYG0177-0900a.png
冬蝝生 饥(公羊无/此经)
 螽蝝皆旱灾也蝝盖蚍蜉子禾稼有被其灾者颗粒
 无所得收今时或有之周正之冬禾稼犹有在田者
 而是物为害灾重故致饥尔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灭赤狄甲氏及留吁
 赤狄有数种前既灭潞氏今又灭甲氏留吁也不言
 及则疑非二种故言及以别之也晋人未暇经营中
 夏而自为辟土开疆之事草薙而禽狝之唯日不足
卷七 第 28b 页 WYG0177-0900b.png
 有如此者
夏成周宣榭火(公作榭灾/谷亦作灾)
 成周者西周之下都也宣王尝讲武于洛邑于是乎
 有榭后因立庙于其所谓之宣榭先儒之说云尔书
 此者犹孟子勿毁明堂之意与
秋郯伯姬来归
 见出而归也
冬大有年
卷七 第 29a 页 WYG0177-0900c.png
 五谷不同时而登是年皆成熟故于岁终书大有年
 也宣公之世水旱饥馑荐至而是年丰熟赖此犹可
 支吾不至于民卒流亡而无以为国也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许男锡我卒 丁未蔡侯申
卒 夏葬许昭公 葬蔡文公
 时许蔡皆属于楚而卒来赴葬往会邦交之礼未之
 或缺也则鲁之亲楚亦自可见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己未公会晋侯卫侯曹伯邾子
卷七 第 29b 页 WYG0177-0900d.png
同盟于断道
 晋至是复徵诸侯为断道之会曰同盟者相约誓无
 得携贰也鲁至是始复从盟主令不一意比齐
秋公至自会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肸卒
 以先君之子言之则曰公子以今君言之则曰公弟
 其实一也叔肸未必不为大夫但不得列于诸卿故
 生时不见策书至其卒乃录之尔肸之后为叔氏亦
 世卿矣(鲁国卿数已满虽君之同母弟岂得/皆为卿乎归父绝而叔氏乃得为卿)
卷七 第 30a 页 WYG0177-0901a.png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晋徵会于齐而齐顷不至故晋以其不从中国也讨
 之卫使世子将兵代父行事也
公伐杞 夏四月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谷作/缯)
 甚哉天下之无道至此极也大国陵次国次国侵小
 国小国又虐微国如邾之于鄫前则用之于会兹又
 戕之于其国虽鲁之于邾或取其地或虏其君受侮
 多矣然亦岂至若是甚乎鄫之待邾其事不可知正
卷七 第 30b 页 WYG0177-0901b.png
 使无礼之至而邾之肆虐如此其罪恶必不可赦灼
 灼明也若夫王室盛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方伯连
 帅奉而行之夫安得有如此之事乎故曰一人有庆
 万民赖之孔子志在春秋良以此尔戕者贼杀之义
 杀他国之君不得言弑故云戕也书于鄫者记其实
 也
甲戌楚子旅卒(谷作/莒)
 楚庄威行诸夏狎主齐盟蛮夷之盛于斯为极其卒
卷七 第 31a 页 WYG0177-0901c.png
 也赴告于鲁鲁史不得不书圣人因而存之存之亦
 所以见其义也书子者从其本爵葬则书谥又不得
 改称庄公故削而弗录非必不会乃不书也如楚庄
 之葬鲁人自当会之耳
公孙归父如晋
 鲁至是复聘于晋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归父还自晋至笙(公谷/作柽)
奔齐
卷七 第 31b 页 WYG0177-0901d.png
 据左氏归父与公谋欲因晋人以去三桓及归父如
 晋而公薨季氏与臧孙共逐仲氏之族盖追论杀嫡
 立庶之事以其有罪而逐之是其相图之势不容两
 立而举事有成败之不同其不忠于公家而各为其
 私谋则一也归父归知不可容于鲁遂奔齐而仲氏
 亡
 成公
  名黑肱宣公子即位十有八年卒
卷七 第 32a 页 WYG0177-0902a.png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周定公也继正行即位礼与文公同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无冰
 周之二月于时宜冱寒而无冰是过于燠也
三月作丘甲
 时议以国威不振由兵力不足故改旧制令邱出甲
 士益兵以备敌也其制未可臆断诸家各以意说不
 曰初者一时作此非定著为令田赋之制当时列国
卷七 第 32b 页 WYG0177-0902b.png
 大都变改鲁秉周礼亦复有此纷纷税亩邱甲大失
 先王忠厚之意春秋因鲁事以见义王者不作势重
 难返浸寻变为战国仲尼所伤实在于此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棘
 鲁自宣公之末始背齐从晋至是臧孙与晋侯盟盖
 一意事晋而不复事齐齐若来伐晋当庇我以是要
 之也晋得鲁则伯事张故降而与之盟赤棘晋地
秋王师败绩于茅戎(公谷/作贸) 冬十月
卷七 第 33a 页 WYG0177-0902c.png
 王师伐茅戎为其所败也来告于诸侯春秋因而书
 之曰王师败绩于茅戎言败绩则战可知也以王者
 之师至见败于戎狄衰替甚矣然既有其事则固无
 容于讳也讳之则失实而拨乱反正之义亦无由见
 矣但书之不尽其辞与列国异尔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齐以鲁畔已而与晋盟故亲帅师来讨也鲁迫近齐
 而久为齐弱故辄致侵伐晋鲁相隔故虽不事盟主
卷七 第 33b 页 WYG0177-0902d.png
 兵亦不至焉其势然也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

 齐既伐鲁遂伐卫卫孙良夫出师遇齐师于新筑战
 而败绩也此见齐抗衡伯国结怨四邻为丧败之因
 皆乱世之事也新筑卫地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
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公谷/作手)及齐侯战于鞍齐
卷七 第 34a 页 WYG0177-0903a.png
师败绩
 鲁卫皆事晋而齐伐之故晋为二国讨却克又以私
 怨求逞其志故合三国之师以加于齐此固期于必
 战必胜非苟欲服齐而已三国皆以大夫会大夫专
 政主兵其来有自至是而更甚焉春秋以内为主故
 详录主将及其佐皆卿也(他国则但书/元帅一人)盖世变则事
 变事变文亦从而变非独此一事为然也孟子曰春
 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若此之类彼此皆恶可
卷七 第 34b 页 WYG0177-0903b.png
 知亦不假于异文见义也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 己酉及国佐盟于袁(谷作/爰)

 四国既败齐师师犹不解故齐侯使国佐如师齐虽
 败衄而已是大国未便降屈求成如师者问所以不
 退师之故亦欲使国佐量事之宜因而行之以安其
 国事在于佐不尽由齐侯之命及国佐盟袁娄与屈
 完相似但楚则不战而自服此乃既胜而不得不与
卷七 第 35a 页 WYG0177-0903c.png
 之盟以取服齐之名尔书齐侯使及国佐云云者见
 兵威盛能服强齐取成而退也以大夫敌齐侯大败
 其师受盟而还大夫之专恣亦甚矣
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庚寅卫侯速卒(公作/遫) 取汶阳

 袁娄之盟齐归鲁卫侵地归晋宝器以为赂晋释齐
 而与之盟鲁故有汶阳田今因晋力复取诸齐书取
 汶阳田于盟袁娄下其事自明曰取者言以兵取之
卷七 第 35b 页 WYG0177-0903d.png
 非齐人自归于我不系齐者我故物尔
冬楚师郑师侵卫
 齐崛强不从晋而亲楚晋合三国伐齐故楚郑伐卫
 以抗晋也楚共承庄之绪与中国争诸侯其势孔炽
 如此也
十有一月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
 伐卫而鲁震鲁尤素怯故往会楚公子婴齐请服于
 楚以纾祸也婴齐者帅师侵卫之将蜀盖鲁地婴齐
卷七 第 36a 页 WYG0177-0904a.png
 至蜀是以师临鲁即是侵也而不书者公已往会之
 弃恶从好不见攻掠之端且既书会于蜀则婴齐之
 至蜀其事为何虽不言侵从可知也背晋即楚其事
 甚恶然尔时列国大势固已如此所谓坚冰之至与
 履霜者异矣安得尽没而不见乎楚僭王号而婴齐
 书公子者与书楚子义同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
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卷七 第 36b 页 WYG0177-0904b.png
 婴齐处于蜀山东诸侯皆望风承服或其君自至或
 遣臣与会相与盟约以苟免侵陵为幸而已如秦宋
 陈郑盖皆党于楚前定为此盟故其人皆在焉卫则
 以楚兵至而请服其馀则视大国所向奔走偕来无
 足尤也书此盟见诸侯南北两事晋不能独有之为
 世变之大也○楚本为齐而来齐与楚合而山东之
 国无能自立者不特畏楚亦为诸国近齐齐苟肆其
 陵暴即旦夕及祸而晋伯方衰政出多门不能速救
卷七 第 37a 页 WYG0177-0904c.png
 故也鲁倚晋以胜齐实则心畏之甚故决计与楚盟
 不恤叛晋知晋不能遍责诸侯且晋令及我则又转
 而从晋如郑之所为矣故下年遂会晋伐郑盖当时
 已不复知信义为何物以视桓文之时相去远矣世
 道陵夷将何攸底此圣人所以作春秋也
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卫从晋伐齐而楚郑侵卫故晋合诸侯以伐郑宋鲁
 卫曹虽与楚盟而楚人既去则仍奉中国伯主非便
卷七 第 37b 页 WYG0177-0904d.png
 背华而即夷如陈蔡郑诸国之所为也当时楚势虽
 盛晋亦不全衰故诸侯盟会之事见于策书者如此
 然楚一侵卫而十一国从之受盟晋伐郑而郑之崛
 强如故也则南北胜负之势居可见矣
辛亥葬卫穆公(公作/缪) 二月公至自伐郑
 卫葬穆公以正月之辛亥盖伐郑之师不久解散卫
 郑地近故归而葬不踰是月鲁差远故以二月至尔
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卷七 第 38a 页 WYG0177-0905a.png
 新宫盖宣宫也除丧未久时犹目之为新宫遇火而
 燬之故三日哭事属非常故记之
乙亥葬宋文公 夏公如晋
 除丧朝伯主也
郑公子去疾帅师围许
 郑之有许如鲁之有邾宋之有曹滕无事犹或侮之
 矧其不恭焉能免于伐也左氏谓许恃楚而不事郑
 故伐之尔时许未尝从中国故知然矣
卷七 第 38b 页 WYG0177-0905b.png
公至自晋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传以为棘汶阳邑也鲁既取之而不服故围之未知
 信否也
大雩 晋却克卫孙良夫伐廧(公作将/谷作墙)咎如
 晋人以治狄为务而孙良夫亲于却克故从之伐廧
 咎如也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 卫侯使孙良夫来聘
 晋使之至以公之往朝而答礼也卫使之至以公之
卷七 第 39a 页 WYG0177-0905c.png
 同好而先施也荀庚先至良夫继来皆在是月书则
 以先后为序
丙午及荀庚盟 丁未及孙良夫盟
 因其来聘而与之盟二大夫不同盟者彼此约誓事
 词各异故也先荀庚者晋为盟主虽非正卿犹当尊
 之内及者公也不言及从可知也
郑伐许
 一岁再伐许书辞从省盖非其君自将而所将之人
卷七 第 39b 页 WYG0177-0905d.png
 不足复书故但举国尔
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
 宋共继立聘使及鲁
三月壬申郑伯坚卒(公羊本或作臤本又云公作/姬谷作肾今定本亦作坚)
杞伯来朝 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 公如晋
 三年之中再如晋在鲁如此诸侯可知见尔时列国
 不畔晋也
葬郑襄公 秋公至自晋 冬城郓(公作/运)
卷七 第 40a 页 WYG0177-0906a.png
 说者谓鲁有东西二郓此盖西郓云
郑伯伐许
 至是三伐许矣郑之恶可知也未踰年称郑伯者他
 国史官之辞若会盟则从其所自称与此不得同也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
 出妻之事见于书传者春秋时为多鲁女亦多被出
 不知以何事出但为内女故录之尔(明非/罪之)
仲孙蔑如宋
卷七 第 40b 页 WYG0177-0906b.png
 报聘通好也
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公作/秀)于谷
 谷齐地荀首在齐而侨如往会之也
梁山崩
 山崩川竭变之大者梁山在晋地书梁山即其地已
 明不嫌似是鲁国之山若言晋梁山崩则似此变专
 由晋兴天道茫昧难可质言以谓上自天子下及列
 国皆当惕惧修省以承天戒云尔
卷七 第 41a 页 WYG0177-0906c.png
秋大水 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定王崩亦不书葬盖王室尤微天王崩葬如弗闻知
 观下虫牢之盟及取鄟侵宋等事可见矣
十有二月己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
子杞伯同盟于虫牢
 郑人求成于晋晋复为此会于是诸侯同盟于郑地
 以外楚为事也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 二月辛巳立武宫
卷七 第 41b 页 WYG0177-0906d.png
 据左氏季文子以鞍之战立武宫盖鲁为齐弱久矣
 得大胜齐取故地齐终不能有加于鲁今且弃恶从
 好与为同盟由此一战之力故为之立武宫告成事
 以章武功也僖公从齐伐楚而有閟宫之颂季孙从
 晋胜齐而有武宫之立其情一也而此举更为非礼
 春秋书之其失彰矣传曰武宫武公之宫也历世远
 矣而更立之非礼明也
取鄟
卷七 第 42a 页 WYG0177-0907a.png
 鄟盖微国内取不言灭耳
卫孙良夫帅(公作/率)师侵宋
 传云以其辞会也晋欲重会诸侯而宋以内难辞似
 有背盟之意故伐之卫孙良夫盖首承迎晋指加兵
 于宋(但以宋一辞会而遂命/二国侵之似非情理)
夏六月邾子来朝 公孙婴齐如晋 壬申郑伯费卒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鲁奉晋令命二卿帅师侵宋曰侵者非问罪之师侵
卷七 第 42b 页 WYG0177-0907b.png
 掠其境而已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虫牢之会郑既从中国矣楚与晋争郑因其有丧而
 伐之欲令嗣君改事已也
冬季孙行父如晋
 左氏谓贺晋迁也
晋栾书帅师救(公作/侵)
 救郑之师至而楚师还郑不屈于楚也故明年复伐
卷七 第 43a 页 WYG0177-0907c.png
 郑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
乃免牛
 不言牛死者伤其角尔角伤似天意不欲用此牛故
 改卜牛也又食其角则似非以牛故直不欲享此郊
 祭故免此牛不复更卜他牛也兔者释之也郊庙人
 君所最严重故录之文烦
吴伐郯
卷七 第 43b 页 WYG0177-0907d.png
 郯山东小国吴于时始盛强兵威及乎中夏春秋书
 吴伐郯亦犹书荆败蔡师之例也楚吴之强皆前此
 矣事未及中国则无缘录之至其时则不得不见所
 谓不先天以开人者其意与此近也○楚之凭陵诸
 夏极矣晋乃仅足相抗及吴勃兴而楚始疲于奔命
 几至亡国此天道之常而世变之大者
夏五月曹伯来朝 不郊犹三望
 鼷鼠再食牛角故不行郊祭而但举其细
卷七 第 44a 页 WYG0177-0908a.png
秋楚公子婴齐帅(公作/率)师伐郑 公会晋侯齐侯(公谷/无齐)
(侯今本/并有之)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 八月戊
辰同盟于马陵
 楚再伐郑而晋能大合诸侯之师以救之修伯职也
 诸侯以救郑出而遂举同盟之礼前此未有盖事势
 至此不得不尔可以观世变者此也
公至自会 吴入州来(公谷/作莱)
 据左氏晋用巫臣之谋通吴于晋吴之兴也勃焉兵
卷七 第 44b 页 WYG0177-0908b.png
 入州来而楚不能禦自是楚腹背受敌重为吴所困
 而吴之僭恣争盟中夏亦一楚也事与赵宋时完颜
 耶律迭兴相似楚之后有吴吴之后有越总之天运
 人事变而愈甚莫为而为往往如是王者之不作生
 民之不幸可胜道哉州来盖楚属之小国○非为吴
 能病楚喜而录之也若曰一之为甚又可再也楚未
 衰而吴复张矣可惧也哉可悯也哉
冬大雩 卫孙林父出奔晋
卷七 第 45a 页 WYG0177-0908c.png
 孙氏专卫君臣必不相能书林父出奔晋大夫不道
 之迹著矣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鞍之战晋却克以齐汶阳田畀鲁既而齐事晋谨故
 晋使诸侯前所分地仍予之齐使韩穿来言者伯令
 也曰来言者犹曰晋人之意如此也曰归之于齐者
 我归之也虽晋人有命而其事固在于我也此为尊
 内之文然则何不言归汶阳之田于齐乎曰其实非
卷七 第 45b 页 WYG0177-0908d.png
 我欲归之固不得而没其实也若言齐人取之则齐
 未尝强取之有此二端书辞所以特详与
晋栾书帅师侵蔡
 
 
 
 
 春秋阙如编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