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177-00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左传折诸卷二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
 桓公
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姚承庵曰前年郑使宛来归祊原无易许意盖以祊近
鲁鲁所欲得者以小利中其欲将惟我所役而不辞故
鲁宋本为好隐宁渝盟而从郑伐宋至入郕入许郑之
欲遂矣乃入许而许田在其侧当桓篡立时将必求会
诸侯以定其位遂托辞而以璧假其名曰假其实逼取
卷二 第 1b 页 WYG0177-0084b.png
之也桓不能拒以许田与之而谢其璧若曰以此易祊
云尔盖鲁自为饰之词也左氏不达其情直曰以祊易
许今观经文隐八年书曰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
祊并无易许之意越四年为桓元年曰郑伯以璧假许
田并无易祊之辞则其情事瞭然矣 郑伯璧假许田
即秦十五城易赵璧之意其假许田即刘备借荆州之

卷二 第 2a 页 WYG0177-0084c.png

按閟宫之篇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奚斯亦为许田为
郑所据而望僖公之复之也
会于稷以成宋乱
程子曰宋弑其君而四国共成之此天下之大恶也州
吁合三国伐郑隐公曰州吁其成乎涖杀于濮卫虽乱
幸未成矣其时宋殇恶公子冯之在郑忌克所不免而
身则无瑕较之鲁轨之与宋冯同罪一体大有径庭若
篡位之徒声势依倚无若鲁宣之授邑莒仆然莒仆出
卷二 第 2b 页 WYG0177-0084d.png
奔而宋冯据国逆恶之强弱势殊宣为仲遂所立较桓
之与闻乎故者又各从末减盖鲁以周公之后尊为方
伯受滕薛之朝长齐郑之盟列国仰望而桓者冒大不
韪喜同恶之有人蛩駏相比以成此乱后数十年晋为
霸主宋鲍弑昭公而成公会于扈以讨之反受赂而定
其位平公合诸侯伐齐齐以弑庄公为说释崔杼而定
景公皆以乱助乱圣人之所恶总不若弑逆行于其身
卷二 第 3a 页 WYG0177-0085a.png
十年十一战
金仁山曰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大抵皆与郑战耳其
独与郑为仇者以冯之在郑也宋宣公舍与夷而立穆
公穆公又舍冯而立与夷意非不善也为殇公者迹穆
公之辙而复以国与冯可也而亟寻师于郑唯恐冯之
尚存卒以此敝其民而华督得借是弑之殇公盖有以
自取矣 宋殇十年十一战而遭弑晋悼十年九合诸
侯而复霸祸福唯人自召而兵戎之不如玉帛较然矣
卷二 第 3b 页 WYG0177-0085b.png
已杀孔父而弑殇公
杜注经于孔父称名者内不能治其闺门外取怨于民
身死而祸及其君正义宋人杀其大夫司马传称握节
以死故书官又宋人杀其大夫传以为无罪不书名今
孔父之死传无美辞仇牧不警而遇贼荀息期欲复言
本无大节经书臣蒙君弑者三直是弑死相及即实为
文云云愚按公羊于弑君三及及楚邱缘陵诸篇学者
所习读或无善而故衒之或大功而反掩之以致褒贬
卷二 第 4a 页 WYG0177-0085c.png
失实观邱明元凯之论非惟史事详而经旨亦显二传
之高下殆有径庭矣

宋穆公临没以立君事属大司马司马定策之功非太
宰所敢望太宰忌之而通公子冯以杀司马因弑殇公
此事之情实也左氏明见底里数句之内本末瞭然僖
文以下更无此手笔
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
严启隆传注曰先是宋郑相恶欲得宋殇而甘心焉庄
卷二 第 4b 页 WYG0177-0085d.png
固谋之熟矣而宋有贼臣曰华督者忌孔父而欲夺其
权知公子冯之为奇货可以易君必以其情告之于冯
以探郑庄之志郑若不许督何能为郑许之而后知冯
之可恃遂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
父而弑殇公召公子冯于郑而立之以亲郑是则郑庄
为之主尔亲郑而宋服于郑郑之利立冯而华督为相
督之利冯为君督为相而以其赂归四国四国之利自
卷二 第 5a 页 WYG0177-0086a.png
是殇之贼终春秋不能讨矣庄一人而成鲁与宋两大
国之乱乱臣贼子接迹于天下谁生厉阶至今为梗职
郑庄之故哉
以郜大鼎赂公
桓二年春即取郜鼎以定宋冯宣未改元即纳宝玉而
授邑莒仆乱贼之声势相倚如此
大路越席
疏路大也君之所在以大为号门曰路门寝曰路寝车
曰路车故人君之车通以路为名尚书大路孔安国以
卷二 第 5b 页 WYG0177-0086b.png
为玉服虔以为木左传之言大路多矣僖二十八年王
命晋文公为侯伯赐之大路之服注金路也襄十九年
郑公孙虿卒王追赐之大路二十四年鲁叔孙豹聘于
周王赐之大路释例以所赐诸侯之卿当是革木二路
而总曰大路以天子之所赐大之也 越席葛越稿秸
之席故曰昭其俭也
杞侯来朝不敬
卷二 第 6a 页 WYG0177-0086c.png
公谷皆作纪程子曰凡杞称侯者皆当为纪杞爵非侯
文误也及纪侯大去其国之后纪不复称侯矣
蔡郑惧楚 曲沃伐翼
春秋终始乎霸霸兴而春秋始霸衰而春秋终伯必有
大国大国之所由来皆从并吞致之四大国中独齐国
并吞之罪差堪末减齐盖太公之裔成康以来与鲁并
为方伯海岱之间敛袂往朝其为大也久矣桓公首霸
即以存亡继绝为事尝一灭谭遂而管子旋讳言之独
晋楚二国乘姬辙东迁悍然肆其吞噬楚犹一屈于召
卷二 第 6b 页 WYG0177-0086d.png
陵晋乃漏网西略隐五年志曲沃伐翼至此再书之又
书蔡郑惧楚实二国滥觞滋长之源也厥后更霸中原
抗词执言弭兵合盟以疆埸侵陵细故声罪小国而尽
诸姬兼数圻则莫之敢问享其利而辞其罚论世者宜
于此致详焉鲁与齐并为方伯何以浸微则地势使之
然齐犹僻处海嵎鲁则介居淮泗四战之地难以立国
宋卫所以同忧削弱矣
卷二 第 7a 页 WYG0177-0087a.png
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
赵东山曰襄十三年公至自晋传曰孟献子书劳于庙
是其事也亦由告庙饮至然后书至不告庙饮至则不
书至也桓公十六年公至自伐郑饮至之礼亦同愚按
凡他说之以不得归国危公而书者皆妄说矣
初晋穆侯之夫人姜氏
余尝谓晋自唐叔始封都翼子燮父八传至穆侯穆封
成师于曲沃遂分为二曲沃渐强至于灭翼其时赴告
未通事不见鲁史有识之士推原祸本而为此文晋以
卷二 第 7b 页 WYG0177-0087b.png
成师为罪首然数十年事汇于一篇必非简牍之旧也
左氏以武公伐翼在明年之春故寘此文于此尾其后
八年灭翼冬王立哀侯之弟缗九年伐曲沃庄十六年
王命曲沃伯为晋侯至于僖之二年告始及鲁经书灭
下阳原原委委具见于传是即翼经之一事读此文者
当汇其本末而统志之
以条之役生太子 其弟以千亩之战生
卷二 第 8a 页 WYG0177-0087c.png
竹书纪年宣王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
王师败逋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
按国语三十九年战于千亩与竹书符合小雅祈父诗
序与羌戎战于千亩而败亦引此解经
异哉君之名子也
吕东莱传说曰汉武名钩弋之门为尧母故江充遂谮
戾太子命名之际不可不谨也

三国杜琼曰灵帝名二子曰史侯董侯既立为帝后皆
卷二 第 8b 页 WYG0177-0087d.png
免为诸侯与师服言相似先主讳备其训具也后主讳
禅其训授也如言刘已具矣当授与人也殆有甚于穆
侯灵帝之名子乎
卿置侧室
杜注侧室众子也得立此一官疏文王世子公若有出
疆之政庶子守公宫正室守太庙康成云正室嫡子也
故知侧室是众子文十三年传赵有侧室曰穿是卿得
卷二 第 9a 页 WYG0177-0088a.png
立此官也定十三年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杜注皋夷
范氏侧室
大夫有贰宗
读左日钞注云适子为小宗其意以诸侯为大宗耳然
不闻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大夫不得宗诸侯乎大抵
始为小宗既为大宗小宗四大宗一并而为五宗其变
至于无穷则大夫之家固自有大宗其贰宗即小宗也
愚谓士大夫之家必立大宗乃魏晋以后礼俗三代未
闻此名记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小宗
卷二 第 9b 页 WYG0177-0088b.png
百世不迁而更何有大宗乎若鲁之季孟叔三家小宗
也叔孙则自兹而下得臣侨如豹婼不敢州仇小宗矣
又有叔仲氏曰叔仲带叔仲小此贰宗也孟孙则自敖
而下榖蔑速羯貜无忌小宗矣又有子服氏曰子服它
子服椒子服回此贰宗也季孙自友而下行父宿纥意
如肥小宗矣悼子纥之长子公弥不闻命氏乃有穆伯
文伯称公父氏则为贰宗未知然否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77-0088c.png
及栾共叔
晋语载其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之对为万世子臣不易
之论其节与孔父仇牧配位而不啻驾之此时晋国大
乱册命未通旧史特未之书耳
周宰渠伯纠来聘父在故名
玉海宋绍兴三年二月丁亥朔右谏议徐俯进春秋解
义至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用左氏说父在故名上曰
鲁威公篡立天王当致讨既四年不问乃使其宰往聘
失政刑矣故书名以贬之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77-0088d.png
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
前辈说母妒子嬖如隋独孤后因太子勇多内宠谮而
废之之类愚谓敬姜不哭公甫文伯叔向母不欲娶申
公巫臣女亦系乎识见以分贤不贤耳
欲以袭之纪人知之
胡氏传谓如者朝辞也尊不朝乎卑大不朝乎小纪之
为纪微乎微矣齐在东州尊则方伯郑亦大国也并驾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77-0089a.png
而朝纪挟诈谖之谋欲以袭之其志𢡚矣按子产相郑
伯朝楚舍不为坛外仆以为请而告之曰大适小则为
坛且曰大适小有五美小适大有五恶郤至答子反亦
曰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是诸侯相朝不论小
大而大国亦有朝小国之礼此西周盛世则然逮东迁
而不讲久矣自此以后纪则图存之无术至于大去其
国以酅入齐传之先此明齐襄复雠之假为名而吞噬
之蓄志为已久也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77-0089b.png

严启隆曰齐在春秋之始王迹犹存有图纪之心而未
敢遽婉转踌躇几得复失观其本末情罪可知若今日
之伪朝于纪即图纪之始事也鲁纪婚姻之国纪既来
告必以情言明年公会纪侯于郕咨谋齐难冬来朝请
王命以求成于齐鲁因为之谋纳后之事纪既纳后齐
既不敢有加于纪不意庄元年王姬一归于襄而襄即
迁纪之三邑由是纪知必亡纪季以酅入于齐明年而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77-0089c.png
纪始大去其国盖是时桓王已崩即桓后之存亡亦不
可知襄之恶更甚于僖则其逼纪而并兼之十八年间
诸侯之放恣又一变也
王以诸侯伐郑
卫风自伯之东孔氏以为蔡卫陈人从王伐郑所作郑
在卫之西南而言东者三国兵会京师乃东行伐郑也

天子讨而不伐是役书伐宜陪臣得以讨天子之卿矣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77-0089d.png
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
王伯厚曰春秋车战如韩原之战辂秦伯将止之鞍之
战韩厥中御而从齐侯鄢陵之战厥从郑伯郤至亦从
郑伯又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由环卫之车不设
使敌人得与吾元帅相接也古者车战之法前后整齐
行列护卫元帅未易动摇也春秋列国往往军不整主
将好以轻车逐利混然左右率无定法故敌人得以及
之惟繻葛之战二拒用事中军之奉公者未尝轻动深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77-0090a.png
得古法
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李靖兵法春秋鱼丽陈先偏后伍此则车步无骑谓之
左右拒言拒禦而已非取出奇制胜也晋荀吴伐狄舍
车为行此则骑多为便惟务奇胜非拒禦而已今按其
法自五人而变为二十五人自二十五人而变为七十
五人此则步卒七十二人甲士三人之制也舍车为骑
则二十五人当八马此则五兵五当之制也诸家兵法
惟五法为要小列之五人大列之二十五人参列之七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77-0090b.png
十五人又伍参其数得三百七十五人三百人为正六
十人为奇今以百五十人分为二正而三十人分为二
奇盖左右等也穰且所谓五人为伍什伍为队至今因

战于繻葛
王源曰战法之妙千古名将不出此范围然非左氏知
兵安能叙之简而明精而备如此文人每叙战功不能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77-0090c.png
传古人兵法之妙者以不知奇正虚实分合之术也他
家无论即以马迁之雄亦不能办非不知兵之故乎故
千古以文章兼兵法者唯左传
况敢陵天子乎
马骕左传事纬曰隐桓之际诸侯之强不仁者无如郑
庄而善为巧辞以文其罪易田曰假袭纪曰劫逐其弟
而愧糊口离其母而赋大隧灭许而分其国则曰我无
利此土拒王而射其肩犹曰不敢陵天子其于君臣母
子兄弟邻国莫不内肆奸贪而外为恭顺有圣天子出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77-0090d.png
必以郑寤生为首诛焉
启蛰而郊龙见而雩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故以启蛰为正月中雨水为二月
节汉太初以后更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踵
而不改今历正月雨水中四月小满中八月秋分中十
月小雪中为建寅建巳建酉建亥之月启蛰当雨水龙
见当小满始杀当秋分闭蛰当小雪 赵子常曰三代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77-0091a.png
正朔不同故一以中气为限
始杀而尝闭蛰而烝
注建酉之月阴气始杀嘉榖始熟故尝于宗庙建亥之
月昆虫闭户万物皆成故烝祭宗庙按祭有四时春曰
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王制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
烝诸侯杓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是天子春犆而三
时皆祫诸侯亦春犆而秋冬皆祫其不得同于天子者
夏禘之祫而已春礿既犆则亦不必举传特举鲁之两
祫故言尝与烝也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77-0091b.png
冬淳于公如曹 六年春自曹来朝
一事而时隔两年断续书之桓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
于纪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庄十八年冬巴人因之
以伐楚十九年春楚子禦之大败于津章法如是不一
而足通鉴效其体如显王七年秦孝公布德修政欲以
强秦六年下令国中云云赧王十五年赵武灵王爱少
子何欲及其生而立之十六年五月大朝会东宫传国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77-0091c.png
于何如是章法亦不一而足宋儒解经如赵氏经筌黄
氏通说等书皆以为州公自州公淳于自淳于左氏以
甲为乙苟訾传义且言苏忿生十二邑之中别有州田
之名自谓考据精核夫一邑即有一公将十二邑即有
十二公耶公爵惟王者后得称而滥觞至此徒见其自
相牴牾而已
书曰实来不复其国也
熊朋来曰隐十一年王与郑人争苏忿生之田内有盟
向州等邑此邑前在圻内分为采地州公王之卿士食采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77-0091d.png
于州今既入郑则身无所归狼狈如曹寓身于鲁盖郑
庄疆理十二邑逐其食采之王臣也观其事在伐郑之
后而明年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郑人伐盟向则所
以迫州者可知矣
楚武王侵随
楚世家鼢冒弟熊通弑鼢冒子代立伐随随曰我无罪
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我有敝甲欲以观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77-0092a.png
中国之政请王室尊我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
听还报楚熊通怒曰我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成王举我
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
自尊耳乃自立为武王于是始开濮地而有之周召随
侯数以立楚为王楚怒以随背已伐随武王卒师中而
兵罢按史记言熊通二十九年当鲁弑隐公之年而三
十五年伐随俾请王号正当桓公六年也后五十一年
当庄公四年卒于师中合传之言王心荡仍由僣王之
故审矣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77-0092b.png

皇览楚武王冢在汝南郡鲖阳县葛陵乡城东北民谓
之楚王城汉永平中葛陵城北祝里社下于土中得铜
鼎铭曰楚武王由是知楚武王之冢相传秦项赤眉之
时欲发之辄颓坏填压不得发

云麓漫钞随州有随侯冢山形如飞鼠其背对山有钱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77-0092c.png
台号为墓台至今人呼为随侯祭墓台

赵东山曰楚自熊通以上未与鲁通传具载其伐灭诸
国志在兼并诸夏中国不可无伯齐桓所以有功

传为经作经未尝有楚也而传顾累累然言之者
是时楚已强自雄南服简牍所载灼然有其文左氏
采之抑亦翼经之意也且是时晋有乘楚有梼杌彼有
简牍安知无当于策书左氏遍采列国之简牍以成书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77-0092d.png
故楚文多见于此
季梁在何益
刘知几曰三十国春秋朝廷闻慕容俊死曰中原可图
矣桓温曰慕容恪在其忧方大善人君子功业不书见
于评论附彰其美愚按晋闻楚子玉卒公喜而后可知
也亦是此侧映法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77-0093a.png
李凤雏曰斗伯比请羸师以诱随楚武王曰季梁在何
益荀息请璧马以假道晋献公曰宫之奇存焉夫贤臣
在国则邻敌散其阴谋此所谓金城千里者也惜哉有
臣无君终为敌国之所擒而已是以斗伯比曰以为后
图少师得其君荀息曰虽谏必不听伯比季梁其智相
当荀息宫之奇智亦相当但遇其君有幸不幸耳
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东观书诏引此荀悦申鉴曰望祀五岳四渎其神之祀
县有旧常民事未定郡祀有阙不为尤矣其备物以丰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77-0093b.png
年日月之灾降异非旧也
亲其九族
丧服小记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夏侯欧阳以为父
族四五属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
族已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之女子子适人
者与其子为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为一族母女昆弟
适人者与其子各为一族妻族二妻之父姓为一族妻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77-0093c.png
之母姓为一族古尚书说九族者从高祖至玄孙凡九
皆同姓
太子忽辞
金仁山曰齐侯欲以文姜妻忽而见辞姜氏之淫不待
他日忽之不取必知其故矣
是以师昏也
李凤雏曰郑忽为质于周之时已娶陈妫为妻至是十
有二年矣而齐侯屡请妻之何也使忽居然受之将置
陈妫于何地独怪忽之辞昏不用后世宋弘之义而但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77-0093d.png
曰齐大非耦曰不可师昏一若讳言已之有室者然文
姜淫乱狐绥鹑奔忽若不辞则车拉之祸不发于鲁桓
而发于郑忽矣虽谓忽有先见之明也可
子同生
朱子纲目汉宣帝甘露三年书皇孙骜生刘友益曰王
氏之篡汉之中否由骜生始也故谨书之然则三桓之
专政鲁之寖衰由子同生始也故特书之终春秋书世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77-0094a.png
子生一而已终纲目书皇孙生亦一而已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王伯厚曰曲礼注云生者不相避名卫侯名恶大夫有
石恶君臣同名春秋不非理道要诀云商以前子孙不
讳祖父之名周制方讳汉宣帝诏曰古天子之名难知
而易讳也其更讳询则生而称讳矣名子者当为孙地
出颜氏家训

程泰之演繁露左氏曰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言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77-0094b.png
周人常时固尝避其君上之名不敢斥言矣至事神之
际则虽他时尝避者亦正读而无避盖不敢申其尊于
所尊也此之谓以讳事神及嗣君继立则前君之名亦
必讳之是谓终将讳之也本朝著令则分名讳为二正
对时君之名则命为御名若先朝帝名即改名为讳是
为庙讳也若汉时则未如此分故孝宣改旧名病已而
更其名以为询其触讳在令前者赦之则是名讳未分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77-0094c.png
也唐太宗朝不讳世字李世绩皆并世名之
王迁盟向之民于郏
东莱谓盟向者隐十一年桓王与郑以苏忿生之田十
二邑中之二邑至此八年矣郑合齐卫以伐盟向盖二
邑之民不肯服郑郑以大师伐之王乃迁其民而地始
帖然为郑有也后僖二十五年襄王以阳樊五邑予晋
阳樊不服晋侯围之乃出其民前后一辙足见文武成
康之德泽结民者深不肯舍周而他服如此愚按温原
攒茅樊地名即桓王与郑十二邑中之五邑前则樊止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77-0094d.png
单名此乃加以阳字杜注樊一名阳樊野王县西南有
阳城盖后去樊而止名阳矣孔疏郑虽得之亦不能有
故王迁之于郏不然王亦无由得迁之也逮晋围阳之
后又复围原使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五邑各
择人而治始相安为晋有始启南阳传特著晋之辟地
以表之耳
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77-0095a.png
曲礼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注谦未敢称一人春秋公
羊传天子三年然后称王诸侯于其封内三年称子生
名之曰小子王死亦曰小子王晋有小子侯亦僣取于
天子号也礼又曰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大
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马融曰诗曰闵予小子
书曰眇眇予末小子皆天子未除丧之称也盖天子域
中之大故必谦以小子诸侯有继世之体故必命以嗣
子在下者必避之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77-0095b.png
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
景延广谓契丹曰翁怒则来战孙有十万横磨剑在古
今无用人偏肯说大话做难事
天去其疾矣
斗伯比以少师为随侯之疾阳虎奔齐鲍文子谓景公
曰鲁免其疾而君又收之同一义臧武仲曰季孙之爱
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张良亦言毒药苦口利
于病故良臣为国医奸人为国疾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77-0095c.png
巴子使韩服告于楚
华阳国志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殷人倒戈
世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既克殷以其宗姬女于巴爵
之以子其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洛
元和郡县志黔洛作牂牁
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
吕伯恭谓君臣无狱詹父之有辞于虢公与元咺之诉
卫侯厥罪惟均执义甚正孔仲达则逆料其说而解之
谓詹父非虢大夫也周礼卿之下有大夫若虢大夫虢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77-0095d.png
仲自得加罪无为谮之于王矣愚谓使詹父果为虢大
夫亦足见尔时王室虽衰犹存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
旧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二卿命于天子命
非天子不可则削夺亦非天子不可矣虢国世为王朝
卿士自平至桓臣节不替虽其国之大夫予夺必禀命
而后行忠之盛也岂若昭哀末造天子执甘襄以悦于
晋而列国大夫生杀自恣季意如之杀公展赵鞅之杀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77-0096a.png
邯郸午鲁晋之君皆不能自主者哉
秦人纳芮伯万于芮
马宛斯曰秦文公四十四年入春秋凡八传而至穆公
春秋略其文传止记纳芮亦不言何公按执芮伯当在
宁公之世纳芮当在出子之世竹书纪年周桓王五年
芮人乘京十一年芮伯万出奔魏十二年王师秦师围
魏取芮伯万而东之十三年戎人逆芮伯万于郊文异
于此史公记秦事甚详有宁公灭亳取荡氏武公伐彭
戏伐邽冀戎灭小虢诸事而无纳芮之文盖古史阙焉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77-0096b.png
不备诸家各据所见而志或详或略不可同论而厚诬

虞叔有玉
东莱氏曰虞公以贪失国虞叔以吝逐君贪吝非二法
也同出于嗜货愚按虞公一以璧剑见逐于弟再以璧
马见灭于晋何爱国家不如爱玉至此哉
战于郎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77-0096c.png
春秋恶主兵原不专序王爵此以周班后郑而致伐故
仍后郑以抑之
郧人军其郊必不戒
孙武子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
君多内宠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
郑风出其东门序曰公子五争兵革不息康成谓郑庄
以鲁桓十一年卒祭仲立世子忽宋人诱祭仲执之与
之盟而立突昭公奔卫一争也郑伯使雍纠杀祭仲仲
知之杀纠厉公出奔蔡昭公复归于郑二争也十七年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77-0096d.png
高渠弥杀昭公而立公子亹三争也十八年齐人诱子
亹会首止杀之轘高渠弥迎子仪于陈而立之四争也
庄公十四年厉公自栎入郑与传瑕盟使杀子仪厉公
终于得国五争也五争者谓突再也子忽子亹子仪各
一也祭仲语子忽之三公子突与亹与仪也忽为太子
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之忽辞不可卒以无大国之助
国人作有女同车为刺山有扶苏萚兮狡童杨之水皆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77-0097a.png
以刺忽褰裳兼以刺突详读小序可以得郑乱之大凡

郑庄公卒
诗亡然后春秋作诗亡者雅亡也国风邶鄘卫郑齐诸
诗皆作于隐桓庄之世所刺者卫宣惠郑庄齐襄州吁
顽段忽突五公子鲁无风而文姜庄公之事附见于齐
风夫子讳内恶之旨也陈止斋曰春秋之初罪莫甚于
郑庄宋鲁齐卫次之父子兄弟之祸亦莫甚于此五国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77-0097b.png
丁亥昭公奔卫己亥厉公立
张天如列国论曰郑风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诸诗皆云
刺忽至于褰裳之诗则云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
已以宇为狂则忽也非矣
为城下之盟而还
杨绳武曰寇准自澶渊后稍矜其功王钦若言于帝曰
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澶渊之举以万乘之贵而为城下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77-0097c.png
之盟何耻如之由是帝顾准寖衰小人之附会经术以
行其谗间可恶如此按华元谓子反曰城下之盟有以
国敝不能从也此耻为城下盟之实事
楚屈瑕伐罗
湘阴县志周成王封楚罗地属焉楚文王时自南郡枝
江徙以为国秦置长沙改罗为湘晋永嘉时置湘州萧
梁以湘阴置岳阳郡及罗州汨罗山在县治北七十里
汨罗江出其下 按湘之名不见于左传楚词有湘君
篇则战国时楚已名之湘矣国策庄辛对顷襄王食湘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77-0097d.png
波之鱼湘水经注屈潭即罗渊也怀沙自沈于此 颜
延之祭屈原文弭节罗潭舣舟汨渚
及鄢乱次以济
曾子固曰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间东南
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水经所谓汉水又南
过宜城东夷水注之是也又其后曰蛮水夷水避桓温
父名改焉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77-0098a.png
灌鄢鄢楚都也遂拔之秦既得鄢以为县汉惠帝三年
改曰宜城宋孝武帝永初元年筑宜城之大堤为城而
更谓鄢曰故城白起所为渠迄今不废引鄢水以灌田
今长渠是也
群帅囚于冶父
唐文粹卢潘曰图记今冶父山在庐江东北即左氏所
谓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兹山是也余按杜注
及地理志荆州记皆云冶父城在荆州荒谷西北小城
即冶父城庐非庐戎之地同食振廪之所安得复有冶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77-0098b.png
父哉后人妄加之明矣矧囚于城岂囚于山乎余按今
冶父山实有铁冶乃作教告县更名曰冶山不疑
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
黄东发曰此役用师者凡七国鲁纪郑为一党而鲁为
之首若纪则惧齐欲灭纪者也若郑则怨宋责赂于郑
者也鲁则纪其自出郑其所党故书曰公会纪郑此鲁
为首也齐宋卫燕为一党而齐为之首若齐卫于鲁则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77-0098c.png
有战于郎之怨若宋于鲁则有战于宋之怨若燕则比
宋兴兵谓鲁榖邱之盟为不信而齐则欲灭纪又德郑
忽而助忽攻突且怒鲁屡盟以平突是齐于鲁纪郑皆
有憾故言齐为主兵此齐为首也
诸侯不贡车服
周道之盛远迩毕献方物密须之鼓封父之繁弱肃慎
氏之楛矢分宝玉以无替厥服者皆自其列国之所供
者也故景王宴晋使樽以鲁壶列国相贿亦有郜鼎纪
甗齐庆封奔鲁则献车于季武子安见诸侯之不可贡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77-0098d.png
车于天子乎周礼有器贡服贡不贡车服显背典故求
车者藉以为名犹乐王鲋之请带范鞅之请冠耳天子
拥虚器用度空乏至于下求求赙求金求车泰山孙氏
曰诸侯贡赋不入财用不足斯得之矣
祭仲杀雍纠
雍纠之妻助父弑夫庆舍之女助夫弑父皆非人理不
可为训后燕慕容盛妃兰汗之女汗欲杀盛召之妃知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77-0099a.png
之以告盛盛不出遂攻汗斩之此盖系家国顺逆之理
然而为慕容妃者亦大不幸矣

连嵩卿问子南之子雍纠之妻一告而杀夫一不告而
杀父不幸而遇此当如何为正朱子曰居二者之间调
护劝止使不至于相夷上也不则死而以身悟之舍是
更无策矣
许叔入于许
郑庄公久蓄通许之谋特以齐鲁同功不容独擅使公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77-0099b.png
孙获处许西偏即桓公寄帑虢郐之故智身没之后诸
子争立许叔不于此时整顿残绪光复旧物更将何俟
秦苻坚死丕宏狼狈而慕容垂以后燕称帝中山时势
小大悬殊而兴复之功则一矣蔡朝吴谋复陈蔡踣楚
灵于乾溪而封国之柄仍乞命于弃疾未可同日而道
郑伯因栎人杀檀伯而遂居栎
宋忠曰今阳翟也周末韩景侯自新郑徙都之王隐曰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77-0099c.png
翟本栎也故颖川郡冶城西有郭奉孝碑水侧有九山
祠碑
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
洪容斋曰卫宣以鲁隐四年立鲁桓十二年卒十有九
年其烝于庶母夷姜也姑以即位之初便成淫乱伋即
以次年生势须十五年然后娶而夺之又生寿朔己能
同母谮兄又能代为使者越境非十岁以下儿所能办
此决无之事春秋好事者为之耳邹忠(原阙)辨之曰夷姜
固庄公妾而宣公非与其父庄公为代者也庄卒而桓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77-0099d.png
立十三年入春秋至鲁隐四年则卫桓公十六年矣其
春桓为州吁所弑九月卫人杀州吁而宣公立然则宣
之烝夷姜生伋子当在桓公之世及宣即位计伋年且
长因以为世子新台之筑距此时当不远其十九年间
所生寿朔或已几弱冠寿之能代兄死而朔之能同愬
兄固无足怪容斋考之未悉耳
使盗待诸莘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77-0100a.png
水经注漯水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有莘亭汲寿继殒
于此京相璠曰平阳之平县北十里有故莘亭自卫适
齐之道也望新台于河上感二子于夙龄诗人乘舟诚
可悲夫今县东有二子庙谓之孝祠
寿子告之使行不可
寿子窃旌而代死急子知而终于就死皆奇事也
而左氏略叙之即不觉其奇盖其结搆处只在二公
子身上太史公叙之则二死者见奇矣
卷二 第 33b 页 WYG0177-0100b.png
弃父之命恶子用矣
急之孝大类申生均闇于大杖则走之义者也但急行
事更决绝而卫宣杀子亦猛于晋献绝无纡回由世子
更无庇援而君侧亦无庸浸润后之公子泄公子职即
里克丕郑盖一时措手不及而后乃发愤于朔耳朔之
立即代位之奚齐寿则孝友远不可几矣檀弓独载公
子重耳语申生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申生所以属意
重耳亦可谓笃于友于者矣
卷二 第 34a 页 WYG0177-0100c.png
弃父之命 我之求也
凌稚隆曰急子于寿告使行时可以去矣而曰弃父命
及寿先往代死急可以不死矣而曰我之求夫父命固
不可逃不曰从治命不从乱命乎上以掩其父之恶下
以成其弟之志庶几为得于礼而乃汲汲焉惟死之为
安非所谓好仁而愚者哉
寿子载其旌以先
朱愚庵曰苏子由谓寿之死无救于兄而重父之过朱
子亦云然寿诚欲免急之死卒之急往亦死者非初料
卷二 第 34b 页 WYG0177-0100d.png
所及也以是责寿寿亦大不幸哉赵礼至虞世南世基
兄就死地而弟欲生兄孔褒融弟捍死刑而兄为弟死
未有如二子乘舟之并命为可哀者也
蔡桓侯卒
啖氏云其称侯蔡季之贤请谥于王也凡诸侯请谥于
王之策书云谥某侯诸国史因而纪之故西周诸侯记
传皆依本爵春秋之时则皆称公夫子因而书之以明
卷二 第 35a 页 WYG0177-0101a.png
其不请于王也陆氏驳之曰列国称公臣子之辞史记
世家鲁卫晋郑齐宋陈曹无不称公者惟蔡称侯习于
左传蔡侯之文然经文蔡桓侯一书之外蔡宣公景公
灵公之葬莫不称公而左传成十二年蜀之盟蔡景公
为左间亦称公矣蔡季请谥之说三传尽无明文叔佐
臆测而得之已开宋儒之渐矣愚按楚子頵被弑谥曰
灵不瞑曰成乃瞑囊瓦以共谥其君鲁昭公之薨也意
如欲加之恶谥春秋列国之谥皆自其臣子为之无有
请于天子者礼贱不诔贵幼不诔长汉唐以下天子尊
卷二 第 35b 页 WYG0177-0101b.png
而始复于古必以博士议谥啖氏请谥之言固有自来

日官居卿以底日
注位从卿故言居卿疏周礼太史掌正岁年以序事天
子掌历者谓太史也太史下大夫非卿传言居卿则是
尊之若卿夫唐虞羲和即四岳尊为三公岂止于卿上
古以天事治民故司天之官重后世为民师而命以民
卷二 第 36a 页 WYG0177-0101c.png
事司天之官渐次逾卑至汉而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
间矣
君子谓昭公知所恶矣
正义引韩子曰知所恶者非多其知之明而嫌其心之
不断也曰知之若是其明也而不早诛焉以及于死故
言知所恶以见其无权也

陈止斋曰春秋无二尊苟失国虽见杀不书是故郑无
昭公晋无怀公
卷二 第 36b 页 WYG0177-0101d.png
公会齐侯于泺
济水经注泺水出历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
俗谓之娥姜水以泉源有舜妃娥英庙故也
遂及文姜如齐
泺水齐地然近曲阜而远营邱曾子固泺源堂记引鲁
齐会泺想两君合好或者探趵突之泉揽鹊华之胜未
必定计适齐也齐侯与姜氏淫通狐绥求匹而不能禁
卷二 第 37a 页 WYG0177-0102a.png
遂者继事之辞也申繻良箴不纳以及大祸美始恶终
因奸生杀可哀也哉
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
史通君父见害臣子所耻义当略说不忍斥言干宝晋
纪叙悯帝殁于平阳云晋人见者多哭贼惧帝崩以此
拟左氏所谓貌异而心同也

马宛斯曰读桓公之春秋至王室三聘列国六朝弑逆
之贼南面无恙似非天道孰知正以骄淫其志与一妇
卷二 第 37b 页 WYG0177-0102b.png
人招摇人国留连三月乐死忘归而丑彰狐绥祸中搚
干天盖巧于假手为隐公复雠又因以终稔齐侯之恶
以毙其身吉凶影响可不畏欤庄公不能为父复雠反
听其命田猎则从征伐则从为文姜者岂弟翱翔宣淫
如志齐风南山刺襄公继之以敝笱刺鲁桓载驱刺文
姜继之以猗嗟刺鲁庄有一姜氏而两世蒙耻祸流子
孙可畏也哉
卷二 第 38a 页 WYG0177-0102c.png
辛伯告王
晁补之左传杂论曰黑肩欲弑王辛伯告而诛之元恶
得歼义可无悔传乃谓辛伯尝陈四者以谏周公弗从
而及于难夫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周公之罪岂以从前
违谏致之传意非也

魏叔子曰告王二字有许多间谍在遂与王杀中有许
多机权作用在如汉和帝郑众之诛窦宪吴主休丁奉
之诛孙綝北魏庄帝阳城王徽之诛尔朱荣是其类也
卷二 第 38b 页 WYG0177-0102d.png
遂与王杀周公黑肩
王杀周公黑肩不告故不书如云经有笔削则王札子
杀召伯毛伯何以当书此何以不当书
 左传折诸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