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1a 页 WYG1189-06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吾汶藁卷十
  附录
大明一统志曰宋贤王炎午安福人名鼎翁为上舍生
会天祥举义兵乃杖策谒见寻以母忧家居而天祥被
执鼎翁为生祭文以速其死隐居不仕所著有吾汶藁   刘诜先生保举梅边先生状(诜号桂隐/吉水人)<
伏以徵求遗逸幸逢千载之时明荐举贤良少见一乡
卷十 第 1b 页 WYG1189-0620b.png
之公论庶从学校转达省台切见前太学生王炎午身
备美才世推名士其事亲也有温席扇枕之风其庐墓
也有寝苫枕块之实文词高古足领袖于儒宗武事优通屡削平乎寇难论治体则不愧于贾谊怀义气则素
慕乎仲连虽丘园高蹈之多年而名誉自闻于四境不
以应诏是谓蔽贤为此保结关请申上以备擢用允为
相应   刘诜先生祭梅边
卷十 第 2a 页 WYG1189-0620c.png
呜呼孰不事亲而公能尽甘旨尽欢如曾参闵子之以
孝传孰不居丧而公能苫块饘粥如王裒徐积之庐阡
其为兄弟也如连璧奇木千载而不分其从气类也如
长风健翮而纵高骞其用武则力足以任乡里之保障
艺足以与乎原野之櫜鞬其为文则精者出宝剑于千
鍊粹者纵春涛于百川赖以排难者以之为壶于中流
待以举火者以之为榖于凶年闻其辩者疑其为战国
之处士见其粹者疑其为山泽之𦡱仙人方纵侈公何
卷十 第 2b 页 WYG1189-0620d.png
为淡服而疏食人皆行乐公何为昼忘食而夜忘眠盖
其可知者已见于斯世之公论而不可知者虽吾亦不
敢以妄言呜呼公年不跻于上寿而凶傲或至于耄耋
公位仅发于六馆而贪狡常一日而貂蝉生材杰而不
见用于天下吾亦不知彼苍之曷为其然然诜少而闻
名晚始相识虽十五年之未多贵情好于一日每暂离
而即书常少会而恐失谈何微而不穷辩何异而不一
悲悠悠之论交观势利以疏密公昔初疾吾往候公公
卷十 第 3a 页 WYG1189-0621a.png
喜我至剪烛夜中后闻就安每报即喜于公何益心则
如此三月欲尽报公在门雨车淋漓握手忘言盖入城
未就乎贤子之养而先急乎友朋之共论慨此意之迂
阔曾不旬浃而公猊之不可复睹公有令子虽死不亡
独风流之永绝增乡国之䀌伤公魂何之公柩返乡倘
斯文之足慰尚彷佛于一觞   王炎午忠孝传
先生姓王氏改名炎午原讳鼎翁别号梅边学者称梅
卷十 第 3b 页 WYG1189-0621b.png
边先生宋敷文阁泸溪先生之诸孙也世居安成南汶
源里自幼力学业春秋升太学上舍生与丞相文公青
山赵公同游寻以父忧值宋亡文丞相募兵勤王鼎翁
谒军门谕丞相毁家产供给军饷以倡士民助义之心
请购淮卒参错戎行以训江广乌合之众丞相嘉纳目
为小范老子欲授职从戎以母病不果及丞相被执为
生祭文以速丞相之死既历陈其有可死之义又反覆
古今所以死莭之道累千五百言其曰鼎翁丞相乡之
卷十 第 4a 页 WYG1189-0621c.png
晚进士也进而父没退而国亡生虽愧陈东报汴之忠死不效陆机入洛之耻忠肝义胆凛然如秋霜烈日盖
欲为一死而无可死之地故以死莭望丞相其为万世
立纲常之志甚可悲矣鼎翁以太学旧生世移运改遂
终身不仕奉母夫人至孝三十年不懈夫人没庐墓三
年灵龛设遗像又以丧事宿邑城梦夫人谓曰夜来侍
婢不谨火吾衣几及吾面且急趋至家谒遗像果梦之
夕为跋烛所爇及面而止由是家居迹不至外境朝夕
卷十 第 4b 页 WYG1189-0621d.png
饘粥青山赵先生慰之以书曰确存孝忱尚持斋禁是
可以敦薄俗是可以范后人凡在见闻莫不感动然创
钜痛深形羸发变非饭无以敌暑非味无以强餐大事
未终一疾其可若使夫人之尚在忍见季子之如斯事
死如事生爱身即爱母愿俯从于常制非苟徇于群言
鼎翁复书曰重悯其形发之变明示以古今之宜感泣
不能自已徬徨莫知所为暮年鸡黍之欢又成昨梦终
身羊枣之恸莫可名言莫由置者饘粥之食所未忍者
卷十 第 5a 页 WYG1189-0622a.png
肥丼之谋抑此特居丧之末何足蒙励俗之褒力辞不允其笃孝纯至又如此窃观古今忠孝固有其人而忠
孝之得两全者鲜矣鼎翁独全于一人非得于天之厚
者其能然耶鼎翁学行揭文安公欧阳圭斋先生序文
载之详矣予亦自幼时闻诸父师曰鼎翁之学之正见
于著述鼎翁之行之力显于忠孝诚为宇宙奇士乃所
愿则学鼎翁也予晚辈后学钻仰不足虽幸私淑彷佛
一蹴于臣子之职尤有慊焉庶几残息致臣而归至谒
卷十 第 5b 页 WYG1189-0622b.png
忠莭之祠诣先贤之宇见诸乡之忠臣义士名公钜儒
皆得以俎豆其间惟鼎翁未与仰而叹曰登俎豆于前
者公而当继俎豆于后者私而蔽呜呼鼎翁死国之志
即丞相死国之心丞相死国之心即鼎翁死国之志丞
相有可死之地则致命而遂志鼎翁无可死之地故以
言而建极死则建功业于当时言则立纲常于万世言
与死其义一也俎豆何愧焉鼎翁不与果学行有未及
乎抑后世有未闻乎噫可惜也可嗟也予恐久而湮没
卷十 第 6a 页 WYG1189-0622c.png
其善遂纂其忠孝之实合为一传以俟后之阐幽者而尚进之云时正统丙寅孟冬望日后学李时勉书   读吾汶藁
    予旧闻有此书今始得见而读之王梅边先
    生英风义概凛凛可想宋末有士如此作育
    之效见矣抚卷感叹因成一绝用发其意
养士恩深士气豪岂分廊庙与蓬蒿梅边莭概秋云耸
直绕文山万仞高国子祭酒三山林瀚识
卷十 第 6b 页 WYG1189-0622d.png
   永思庵记
永思庵者安成王君宜远庐其亲之墓而作者也宜远
之先君子是为梅边先生梅边初入太学寻丁外艰自
以不得与大人永诀终其身不愿仕奉太夫人至孝三
十年不懈太夫人亡庐墓者三年孝感昭著宜远天性
纯笃才气超迈被先生身教世以孝行闻乡里先生疾
昼夜扶持衣不解带者二年先生没恸至呕血几绝乃
苏既葬结草如茧寝处在墓哀至悲泣苫草为腐风雪
卷十 第 7a 页 WYG1189-0623a.png
豺虎不避久之母命再三乃归服阕犹不食醯酱蔬果
今宰木巳拱言及其父哀如初丧每食稍甘必遣人驰
奉墓所归乃就食里人表其阡曰白华所居曰永思然皆非宜远意也其友刘君省吾来京师具言永思庵之
所始谒余记之予之在京师也四方之士来谒为其父
兄求记其楼居斋室者盖多若永思庵者则友人惧其
行之无闻于世而记之者也孟子言五十而慕者于舜
见之旷千百世而见一五十慕亲之人至终身之慕犹
卷十 第 7b 页 WYG1189-0623b.png
推而知之则孝子之永思不既难乎梅边与先君渤海
侯为同舍而又同甲有通家之好感良友之谊记不得
辞宜远名留孙弟初远名寿孙孚远名敏孙来远名州
孙学行皆能肖其父兄云翰林学士欧阳玄撰   先祖宜山公远居士墓志
呜呼不肖不天久矣七岁而哭父十岁而哭吾祖又
五年始克奉吾祖以葬可无一言以志其圹吾祖性颖
悟读书过目成诵终身不忘诗文援笔立就早从曾大
卷十 第 8a 页 WYG1189-0623c.png
父梅边先生游乡校须溪刘先生中斋邓先生诸名公
皆一见器重曾大父以盛德重望所至衣冠云集吾祖
侍左右候辞色随所施设必合亲意閒居酬物酢务
娱宾姻结公上皆谐俗适宜父子兄弟弦诵觞咏自为
知巳如是者馀三四十年岁大比兄弟非有故约赴场
屋曰得失不计吾以奉亲欢先庐火旋为华堂曰非求
自安吾奉亲是亟泰定甲子春曾大父寓城变故病竭
葬致哀水浆不入口者连日兄弟遵治命以宋国学
卷十 第 8b 页 WYG1189-0623d.png
生衣冠敛擗踊孺慕痛不可闻蔬食饮水不沐浴不盐
醯蔬果朝夕奉几帷上盥漱茗膳如生终三年累然骨
立苫块为腐又曾大父归来阡意不忍图身富贵置
亲于远卜葬屋东庐墓礼如在殡事曾祖母益尽其心
进甘旨候安否无一日懈岁租得钱劵必以奉惟所用
辛未秋丁艰礼丧兼尽如居曾大父及先父背弃吾祖
报复除期勖小子于成年短于心哀哉吾祖自亲丧以
来至没十六年间服缞绖者过半虽免丧衣不帛食不
卷十 第 9a 页 WYG1189-0624a.png
甘花时月夕非对客常孤怀忧处怊怅如失少壮皆尽
生孝之日衰老皆尽死孝之年古人所谓纯孝非欤先
是当路公论拟以先祖再世孝行闻谓宜旌表吾祖以
为事亲人子分内事且吾亲生不求闻死而闻之非亲
意也力止之曾大父常造东界渡浮梁济涉买田筑庵
以为永久吾祖一奉先志岁必修葺无替平昔所为诗
文若干卷藏于家讳留孙字宜远曾大父长子也娶刘
氏讳询寿同邑丛桂刘尧斋之女生前至元十五年戊
卷十 第 9b 页 WYG1189-0624b.png
寅六月二十五日以至大三年庚戍七月十三日先逝
初葬钦风乡南社背子一讳瑰中字德彰娶贺氏女一
淑靖适刘堂孙一即小子开玄也生前至元十六年已
卯十一月初十日殁后至元五年巳卯九月十七日若
世系则有桂隐刘先生所为曾大父行状㬅硕揭太史
墓碑在至其不朽则拟求当世大手笔以传兹姑述其
近似焉呜呼小子何足以知之盖自能言侍祖训知其
彷佛长得之诸叔祖师友之教云卜以至正二年癸未
卷十 第 10a 页 WYG1189-0624c.png
岁十二月二十九日辛亥迁祖母之丧合葬于钦风乡
之南藏领山午丁向子癸呜呼小子非吾祖无以至今
日泣而书是于圹尚忍言之承重孙开玄泣血百拜谨

圭斋先生所撰八世祖宜远永思庵记先达附之于吾
汶藁久矣时未知有志也暨嘉靖巳丑冬坟被残伤重
加修理幸而又得其志于冢仁孝毕具而记之所谓庐
墓者亦在焉是用敢并附之俾论世者庶有以得其实
卷十 第 10b 页 WYG1189-0624d.png
云八世孙宗之顿首谨识
跋吾汶藁后
右吾汶藁若干卷宋季梅边王先生之所著也先生讳
应梅字鼎翁别号梅边最后更名炎午安成南汶源里
人也世敦诗书崇孝弟至先生博学雄才尤为当时所
推重咸淳甲戌补太学生丁父忧家居又明年而临安
陷矣乃持牍谒文丞相劝其尽毁家产供给军饷以倡
士民助义之心募淮卒参错戎行以训江广乌合之众
卷十 第 11a 页 WYG1189-0625a.png
丞相嘉纳留置幕府巳而以母病请归未几而丞相被
执先生作生祭文以速其死自是杜门却扫益肆力于
诗文乃更其名并名其所著曰吾汶藁皆示不仕异代
之意也其藁在元初诸名公多有序跋后遭兵燹遂致
散逸间有传录其一二者皆残编断简豕鱼殊甚先生
之裔孙华常游郡庠恐其愈久而愈讹也乃缮写锓梓
以垂久远又取楚国欧阳公揭文安公所著序跋冠于
首复属宣识其后呜呼先生之文欧揭诸公论之详矣
卷十 第 11b 页 WYG1189-0625b.png
小子安敢置喙于其间哉惟是更名与所以名藁之意
则未有及之者故特著之礼曰先祖有善而弗知不明
也知而不传不仁也华能表章先生之文其亦王氏之
佳子弟欤宣先生乡后进也私家相去仅二十里先祖
母先生之族子也而先姑又归先生之六世孙若瑜尝
拜墓下及观先生庐母墓之遗址高山仰止非一日矣
今得托名于文藁之末岂非幸哉弘治辛亥正月人日
赐进士出身资善大夫南京工部尚书前翰林学士修
卷十 第 12a 页 WYG1189-0625c.png
撰太子谕德南京太常寺卿掌国子祭酒事吏部左侍
郎经筵讲官同修国史里晚生刘宣顿首谨识
题吾汶藁后
乡先达汶源王鼎翁先生名应梅鼎翁其字也宋季时
以明经补太学生寻以父忧母病家居且时不可为矣
遂更名炎午号梅边学者称为梅边先生文学德行兼
备者也其邃于文学则有吾汶藁文安揭公圭斋欧公
序之其优于德行则有忠孝传古廉李公时勉撰之其
卷十 第 12b 页 WYG1189-0625d.png
宋贤之名又载于大明一统志书呜呼先生虽死犹不
死也先生去今二百馀年而文行之名彰彰在人耳目
世岂多得者耶其裔孙华字懋确读书学古虑祖善晦
既采集先生散逸之文汇为一帙谒大司空刘公绍和
序之将锓梓以传尤汲汲以先生未得与从祀之列为
歉而古廉李公于忠孝传末亦深致此嗟噫先生文章
有藁忠孝有传殆将与日月而争光贯金石而不朽祀
不祀何憾焉然盛德不祀实为阙典以此华等力请不
卷十 第 13a 页 WYG1189-0626a.png
懈弘治辛亥冬蒙台省诸公可其请而提学佥宪黄公
仲昭尤力赞之乃举先生从祀于本县乡贤之祠自是
先生得与吾邑诸先达聚首于一堂论心于千古又得
与信国文公肝胆相照于百里之内亦可谓盛矣吁隐
于昔而显于今岂亦有所蔽而然欤天下公论有在亦
有终不可得而蔽欤抑亦潜德之幽光待其人而后发
欤华等是举也上有以昭国家之盛典下有以伸先生
之屈志又表吾邑之多贤一举而数善并晚生末学不
卷十 第 13b 页 WYG1189-0626b.png
足以知先生者特因笔之
跋重刋吾汶藁后
族祖梅边先生平生诗文无虑数百千自元季兵火族
之谱牒遗墨散弃几尽至宣德间里人撤复壁仅得是
录岂得全牛一毛而虫鼠啮蚀之馀加以誊写之谬鲁
鱼亥豕郭公夏五殆不成诵而初刻者以未读霍光传
踵讹以入读者病之予继博采善本及凡录有畸篇
单牍皆集相参订多历年所乃始可诵而慊者或寡窃
卷十 第 14a 页 WYG1189-0626c.png
谓公之学之博才之赡文行之卓异欧揭二公及诸前
哲发之详矣但论文不计其有益于风教与否而惟奇
是尚则譬之宝空青赤箭而贱布帛菽粟矣果何补于
民生耶公之文味其古道盛心其五典可叙夫岂世之
嘲俳滑稽如泥车瓦狗同一戏剧而何关于世教也哉
仪曹侄伟阅之欲以寿枣故敬题以畀之正德二年三
月朔日裔孙懋再拜谨书
书重刋吾汶藁后
卷十 第 14b 页 WYG1189-0626d.png
右宋庐陵王先生集九卷弘治辛亥先生八世孙华尝
刻之于木后华之族弟懋复加参考正其讹舛始为完
书南京礼部主事伟于先生为九世从孙近得懋所遗
本其中表弟知六安州刘君天泽见之为重刻以行刘
君以予进士同年而礼部亦同年也俾有以识之予少
尝阅文丞相集得先生生祭丞相文读之毛发竦动以
为先生忠义当不在丞相下今而得睹其文之全岂非
幸哉第惜夫先生丁宋季之衰所抱负者郁而不施而
卷十 第 15a 页 WYG1189-0627a.png
止于一太学生也虽然言者心之声士之识也昔苏文
忠公谓诸葛武侯出师二表与伊训说命相表里盖不
必博求武侯之文而二表固足以尽之矣先生文之祭
文公者传于天下后世人诵习其言仰之若景星灵凤
则先生之文不在其多而况有集如是者哉王氏叔侄
之章显其先刘君之好贤以成其志皆所以为忠义劝
也抑闻之文公乡有特祠当时督府之士多俎豆其间
而先生乃独不与顾非一阙典耶因识先生之集故并
卷十 第 15b 页 WYG1189-0627b.png
及之正德丁卯十月十有七日承德郎南京兵部武库
清吏司主事苏台都穆敬书
 
 
 
 
 
 吾汶藁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