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176-02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毛氏傅卷二十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宣公(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母敬嬴/夫人穆姜谥善问周达曰宣)
元年
春王正月公即位
 踰年改元必又行即位礼此是周制但遭弑逆之变
 则不行而此又行者不以子恶之杀为弑也馀见桓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176-0214d.png
 元年公即位傅
公子遂如齐逆女
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
 前宣未立时襄仲聘齐惠以立宣请而惠公许之及
 宣立而季文子如齐因请婚焉至是即位以求助之
 急切于逆女致先君之丧甫及期年而遽行婚礼谓
 之丧昏(一名丧娶文十八年正月至此年二月刚十/三个月正期年祥练之际胡氏谓未期年误)
 此直书而恶自见者若其称女又称妇又称夫人正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176-0215a.png
 所云在家称女在途称妇在国称夫人三名杂称总
 无义例盖讥贬有在而不在是也说见文四年逆妇
 姜传
夏季孙行父如齐
 宣公篡立未安季文子既请婚于齐至是又复纳赂
 以请会以齐惠鲁宣皆弑君新立相为声援而齐大
 足恃则鲁又将托命焉然而君臣上下之罪不可问
 矣其后公会齐侯于平州以定位襄仲如齐以拜成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176-0215b.png
 而齐则竟取我济西田以责其赂焉经之不惮缕悉
 而次第以记之使见者就其事以求其义至于如此
 谁谓春秋为断烂报乎
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
 前文十二年晋与秦师战河曲两军交绥臾骈见秦
 使觇其将遁请薄诸河必败之赵穿与胥甲当军门
 呼曰死伤未收而弃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于险
 无勇也乃退师而秦师果遁至是以军法讨罪放胥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176-0215c.png
 甲于卫宜也然赵穿安在乎以宣子为政行司马法
 而不中如此夫子所为直书之而义有取也放者罪
 遣之名(安置此地不/得他适曰放)
公会齐侯于平州(齐地也定/公位)
公子遂如齐(拜成/也)
六月齐人取济西田(责我/赂也)
 我虽赂之未与也齐人乃责赂而取之去虽不用师
 徒然亦黩矣故特书曰取说见前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176-0215d.png
秋邾子来朝
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
晋赵盾帅师救陈
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棐公作斐/郑地名)
 晋自赵盾秉政后外启秦衅内杀诸卿大夫且累当
 列国篡弑搆伐之际并无一词能讨正而所至纳赂
 且隳坏军政不克行阵如文九年楚人伐郑盾会诸
 侯之师以救郑而中道而返不及楚师十四年邾人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176-0216a.png
 伐我文公亲乞盟于盾盾乃合诸侯之师以伐邾而
 反以纳叛争国词屈而返十五年齐公子商人弑齐
 君执天王之使以逐国母反来伐我盾以我乞师之
 故大会诸侯以伐齐而反纳齐赂竟不出师十六年
 宋公子鲍弑宋君杀诸公族盾请合诸侯之师载钟
 鼓并錞于丁宁大声其罪以伐宋而宋人赂盾盾反
 立鲍为宋君而还宣孟之为政也如此(宣孟/盾谥)至是齐
 弑君莒弑君鲁又弑君而皆坐视不能讨徒与楚人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176-0216b.png
 争郑陈宋三国又不能胜郑穆公乃叹曰晋不足与
 也适楚谋伐陈遂背晋归楚随楚师而侵陈宋焉盾
 乃亲帅师救陈不克仍大会四国改救陈之师而为
 伐郑以为郑新贰于楚可讨也楚复遣蔿贾救郑遇
 于北林(名林亭/在郑北)楚获晋大夫解扬囚之晋人乃还
冬晋赵穿帅师侵崇(公作/柳)
 据傅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秦之/与国)秦急崇必
 救之吾以求成焉乃侵崇而秦弗与成然则赵穿之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176-0216c.png
 误军政以误国事者亦既多矣(见前/傅)
晋人宋人伐郑(报北林/之役也)
二年
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
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大棘/宋地)
 北林之役楚囚晋大夫解扬辱之甚矣其冬晋人犹
 合宋伐郑而仍不能克至是宋郑舍晋楚自决各帅
 师以战而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司寇以非/帅师不书)及甲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176-0216d.png
 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其两书帅师
 但纪相敌并无义例与哀二年晋赵鞅帅师及郑罕
 达帅师战于铁郑师败绩同据传宋将战时华元杀
 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焉及战斟曰畴昔之羊子为
 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宋人以兵车百
 乘文马百驷赎华元半入而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
 而入(不苟/入也)见叔牂(羊斟/字)而慰之曰子之马然也对曰
 非马也人也遂来奔(叔牂/来也)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176-0217a.png
秦师伐晋(报崇/也)
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
 秦报崇之役(元年/冬)伐晋围焦(晋河/外邑)晋赵盾救焦遂自
 阴地(晋河/南山)及诸侯之师侵郑以报大棘之役(前二/月)
 斗椒救郑盾师复还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公作/獋)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九
 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176-0217b.png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士季即隋会也文/七年与先蔑奔秦)
 (文十二年晋使魏/寿馀诱士会还晋)士会先进谏盾继之三进及溜而
 后视之(公佯/不省)曰吾知过矣会盾稽首曰人孰无过过
 而知改善莫大焉既而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
 麑贼之锄麑不忍贼触槐而死公乃饮盾酒伏甲将
 杀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而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
 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獒焉(獒猛犬能顺/人意噬人)明搏而杀
 之斗且出明死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176-0217c.png
 饥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请以遗
 母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
 为公介(甲/士)倒戈以禦公徒而免之问故对曰翳桑之
 饥人也问其名不告而退于是赵穿(夙之孙盾/从父之子)攻灵
 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
 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乃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
 而立之朝于武宫据传称赵穿弑君而太史董狐必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176-0217d.png
 书盾弑盾实未弑也春秋责备贤者且以防渐故强
 加之罪其在史官为谨微而在宣子则为受恶至今
 称之无异词焉尝考春秋弑君三十有六而其实书
 弑君者则二十有三若其可疑者有四则此与宣四
 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昭十三年楚公子比弑其
 君虔哀六年齐陈乞弑其君荼皆未尝亲弑其君而
 陈乞与楚公子比为一类此与归生为一类虽不弑
 而实弑之与谨微受恶之说迥然不同夫穿本盾弟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176-0218a.png
 亦本盾党秦晋之战皆二人相为赑屃穿挑战河曲
 而盾即随之(文十/二年)穿侵崇而盾实听之(元/年)盾之出山
 焉知不与穿相期而彼不伏也吾即以反不讨贼四
 字诘之夫太史之为此言者岂谓其事已往吾将以
 此定爰书哉以为上卿既返正当讨贼果能讨贼便
 可无罪故大声以急呼之盖欲其杀穿以谢先君不
 欲其受恶而遂已也夫贼假人手尚知解免齐襄戕
 鲁桓则杀公子彭生以卸过晋狐射姑害阳处父则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176-0218b.png
 必杀续鞫居以委罪纵同谋不忍犹当割恤以自白
 况本不相闻则必大奋其忠果之气立杀逆贼如鹰
 鹯之逐鸟雀不待逾时而乃为穿受恶即遣穿迎立
 新主与之比肩而事之则一弑一立皆属豫定不谓
 之同谋不可也夫先君方被弑则继立之际亦属大
 事以晋之盛岂无荀韩隋却之可使而必使此贼且
 记曰并朝武宫不共之谓何(徐仲山春秋日记曰继/弑以迎立而定使穿迎)
 (君所以杜他人之讨之者/此虽深文然盾非无意也)故后儒马氏(之/鹏)有云游侠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176-0218c.png
 传云轵儒生有毁郭解者解客杀儒生而断其舌解
 不知也公孙弘曰解一匹夫而能使其客杀人解虽
 不知有甚于知者遂族解以此观之盾虽不知有甚
 于知者予谓郭解实不知而盾则知之何也解惟不
 知故客得杀人亦惟解不知故客得倖免而不偿杀
 使解知之则必不使杀知之则必能杀客以谢儒生
 而盾不然也然则灵公之弑盾固已知之者也不惟
 向知之今亦知之也若欧阳氏(修/)谓经书盾弑则必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176-0218d.png
 盾实弑其君而无与穿事则又不然从来操莽行弑
 并无手推刃以及其君者律杀人者死尚有造意知
 情与加功下手之不同既已造意亦何难令人加功
 且不必加功而后可称为杀人也如谓祗书盾弑并
 不及穿则此经所书将必待传发而事始明万一无
 传不几曾参真杀人而盗蹠可掉臂则又全不知春
 秋者春秋有简书有策书予既已言之屡矣(见/前)孔子
 所修者简书也左氏之所修者则策书也简者书其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176-0219a.png
 目而策书则详记其事故宁殖逐君经文所无而殖
 曰吾名在诸侯之策则以策书之必载也(策一献王/朝一藏本)
 (国一布诸侯/谓之三策)岂有策书既载而尚虞简书之有漏者
 然则是传云孔子曰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
 恶此策书乎曰此非策书何言之曰晋史为此策书
 时孔子尚未生也安所得孔子之言而记之此实左
 氏当时慑强赵之名疏盾功德因妄为此言而实则
 犹有义者孔子不又曰惜也越境乃免乎越境者正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176-0219b.png
 欲其不反也谓反则必讨贼也然则锄麑之死灵辄
 之报提弥明之忠盾得人矣得人非贤乎曰据此则
 盾真弑君之贼有意为之而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春
 秋乱贼半属守礼以要誉假行惠以结人心策书所
 载比比而是试即以迩年策书证之公子商人之弑
 齐君也传云商人骤施于国尽其家不足贷于公有
 司以继之宋公子鲍之弑其君杵臼也传云鲍礼于
 国人年自七十以上无不馈诒也国之才人无不事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176-0219c.png
 也亲自桓以下无不恤也夫然后一出而众皆归之
 今晋君左右皆盾人矣推是术也陈完之移国操莽
 之移天下皆在于是是赵氏分晋实始于盾尚何弑
 与不弑之有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匡王/也)
三年
春王正月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公合下作/一节谷以)
(改卜下别/作一节)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176-0219d.png
 郊祀在三月然必先祀一时豫卜牛而涤养之(公羊/注涤)
 (宫名养帝牲三牢之处也/每一牢养一月谓之三牢)故正月卜牛虽所卜者既
 伤其口再卜者又死而三月之期依然不减则何难
 三卜而遽废不祀则非礼矣故传曰非礼若公羊谓
 卜祗二牛一是帝牛在涤宫三月一是稷牛即后稷
 配天之牛惟具是视(祗视牛体无灾/害不养涤宫)故帝牛不吉则
 扳稷牛而卜之若又不吉则已之并不三卜此与传
 义稍不同然周礼不传而战国诸礼又别无可据且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176-0220a.png
 春秋郊牛因死伤而废祀者二易祀者二皆再卜而
 止并未三卜则似公羊此说犹差可信者若胡氏谓
 匡王未葬公当在凶服之中而遽行郊祀为非礼则
 不然王制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则越绋而行
 事越绋者谓天子在殡輴车设绋而遇有郊祀则越
 而行之谓之越绋故曾子问云天子崩未殡惟五祀
 不行其尊于五祀者无不可行若既殡未葬即五祀
 亦行矣况郊祀乎是以杜氏云不以王事废天事正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176-0220b.png
 以郊者天事也天事则何可废也胡氏言非也
犹三望
 望以郊及不郊何望故传曰非礼若鲁三望是海岱
 淮非河海岱也胡氏言又非也(说见僖三十一/年犹三望传)
葬匡王
 天子七月而葬今止四月可谓礼乎(说见隐/元年传)
楚子伐陆浑之戎(公谷俱无之/字陆公作贲)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176-0220c.png
 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
 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夏楚人侵郑
 郑自元年秋背晋即楚侵陈宋后晋随合诸国伐郑
 棐林而晋大夫解扬为楚所囚其冬晋宋复伐郑不
 克至二年春则宋郑大棘之战郑且获宋华元焉故
 至夏而赵盾合四国伐郑以报大棘乃楚师救至而
 盾即引还至是晋人骤伐郑及郔郑不得已与晋平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176-0220d.png
 而随会入盟楚人乃恶郑人之贰于晋也于是侵郑
 此实晋人无道必强其服已以嫁祸于郑其中是非
 亦但书其事而义自见者若其不书晋人伐郑与晋
 郑平者以晋郑不告故也胡氏谓郑人即楚则书伐
 以贬之郑能归晋则不书平以褒之误矣晋楚两大
 各争宋陈郑三国不过以忮忌之心两不相下致争
 噬弱小使之东西奔命无所适从向使大小相倚力
 能庇护则小之事大何难从一而乃朝攘之而夕弃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176-0221a.png
 之小国何辜长途暍鬼惟荫是依而腐儒无识又且
 执春秋之法以妄绳之谓朝从晋则朝褒暮从楚则
 暮贬而于是三国之冤魂无可告矣春秋书事以论
 世此晋楚争国系文宣以后一大变局春秋历书但
 有责晋楚而并无责宋郑陈之理此义一定则时而
 责晋时而责楚开卷瞭然两虞呼卢则卢必起而东
 西顾之乃司猎者不让两虞而反让卢之东西顾其
 可通乎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176-0221b.png
秋赤狄侵齐(狄有赤白二种以赤/衣白衣分别得名)
宋师围曹
 前文十六年宋文公弑昭公十八年宋武氏之族将
 因昭公子奉司城须(文公/母弟)以作乱文公杀母弟须及
 昭公子使戴庄桓之族攻武氏于司马子伯(华/耦)之馆
 遂出武穆之族至是武穆之族以曹师伐宋宋兴师
 围曹报武氏之乱也
冬十月丙戌郑伯兰卒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176-0221c.png
葬郑穆公
 初郑文公贱妾燕姞梦天使与已兰既而文公见之
 与之兰而御之生穆公名之曰兰至是病曰兰死吾
 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四年
春王正月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
 杜氏谓莒郯二国相怨故公与齐侯共平之乃莒不
 肯而公遽伐莒则又事之非礼者按向本小国隐二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176-0221d.png
 年莒人入向而取之即为莒邑今此取向则仍不有
 其地观襄二十年仲孙速与莒人盟向依然莒邑可
 验也(徐仲山春秋日记谓莒郯相去远不类有怨此/非经传文杜氏但以意解之者据经传莒仆弑)
 (纪公以宝玉来奔而公却之未经平也至是鲁与齐/好欲共平之已行及郯国而莒又来辞故公怒伐莒)
 (其说较近理但无他可据且及郯当作至郯与公追/齐师至酅弗及相比例恐终未妥姑记此以俟学者)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据传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子/公)与子家(归/生)将见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176-0222a.png
 子公之食指(第二/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
 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
 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欲使指/动无效)子公怒染指
 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先下/手也)
 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公/谮也)
 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权不足也按此与二年赵盾弑其君夷皋例同赵盾
 造意归生知情同是一例不必加功下手始为弑也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176-0222b.png
 传文本策书经本简书说已见前但传自楚人献鼋
 起至子家惧而从之止是策书原文左氏因而润色
 之若夏弑灵公至权不足也是左氏愚意而大谬者
 归生虽不知何官然郑国上卿皆公子为之其与公
 子宋必无甚低仰且前此文十七年诸侯会扈时归
 生亲作书使执讯之官告赵宣子此皆当国者所为
 其中叙十二年归生佐寡君之嫡夷(即今所/弑灵公)请陈楚
 朝晋则亦非上卿不任此使且自归生此书出而晋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176-0222c.png
 来行成且使赵穿晋侯女婿池皆质于郑则其人之
 彊干有为原不在赵盾下者况宣二年大棘之战归
 生实帅师与宋右师华元相持竟获华元乐吕并狂
 狡焉此其当国用事万万超子公之上为何如而曰
 权不足是日较策书而茫然不知其就里者宜乎啖
 助赵匡之徒得共起而议其后也
 郑穆公以三年冬卒其子灵公以四年夏即被弑裁
 七月耳于是郑人立子良(穆公/庶子)子良辞曰以贤则去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176-0222d.png
 疾(子良/名)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即/坚)襄公将
 去穆氏(逐群/兄弟)而舍子良(以其/让已)子良曰穆氏宜存则固
 愿也若将亡则亦皆亡去疾何为(何为/独留)乃舍之皆为
 大夫
赤狄侵齐
秋公如齐公至自齐
冬楚子伐郑(以三年侵郑/而未服也)
五年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176-0223a.png
春公如齐
夏公至自齐
 传公如齐齐高固(齐大/夫)使齐侯止公请叔姬焉杜氏
 所谓留公而强与大夫为婚是厌尊毁列累其先君
 而公然于庙行饮至之礼岂非过乎
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子叔姬(左传无/子字)
叔孙得臣卒
冬齐高固及子叔姬来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176-0223b.png
 传云逆叔姬卿自逆也冬来反马也按礼大夫以上
 嫁女有车马送之诗王姬之车谓王姬家所乘来车
 百两将之谓诸侯大夫家所送车凡言车则马在其
 中至三日之后先还其车而留其马必俟三月行祭
 然后并马亦还之谓之反马今高固迎姬已及三月
 正当反马但反马遣使不必婿来而固以叔姬归宁
 之便与之同行公羊所谓双双俱至者则虽曰行礼
 实失礼矣若其称子叔姬者则以嫁不相敌如室女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176-0223c.png
 然与文十二年十四年称子叔姬虽事不相类而其
 书并同
楚人伐郑
 楚来伐郑陈及楚平以晋不足恃也晋荀林父救郑
 并伐陈焉
六年
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以上年楚伐郑时陈及楚平故也然是时荀林父救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176-0223d.png
 郑时已伐陈矣今又伐之乎
夏四月
秋八月螽
冬十月
七年
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公即位卫/始修好也)
夏公会齐侯伐莱
秋公至自伐莱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176-0224a.png
大旱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郑及晋平公子宋之谋也故相郑伯以会晋而盟于
 黑壤王叔桓公(周卿/士)实临之但晋侯初立公未朝晋
 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而不许与盟至纳赂
 而后得归故黑壤书会而不书盟为国讳也
八年
春公至自会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176-0224b.png
夏六月公子遂如齐至黄乃复
 遂使齐不知何事但受命而出虽疾亦行若宾死未
 将命犹有敛于柩而造朝使介将命之礼故哀十五
 年传云朝聘而终以尸将事今遂之返亦不知何故
 然以下卒垂观之则应是以疾返者故杜氏曰有疾
 而还然非礼也黄齐地
辛巳有事于大庙仲遂卒于垂
 有事者禘也凡大祭曰有事故昭十五年有事武宫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176-0224c.png
 亦是禘祭与此例同但此两事合书以公子遂之死
 适当祭日故上以辛巳冠之而书两事于其下其不
 废祀者据曾子问尝禘郊社簠簋既陈闻有天子与
 后丧即废之卿无废礼况垂在齐地岂有死日即赴
 至者此时丧尚未闻焉能废祀谷梁云闻大夫之丧
 则去乐卒事檀弓卿卒不绎皆不识经文者矣若其
 称仲遂者仲本遂字故或称襄仲或祗称仲传所云
 仲为不道是也但字即是氏如孙以王父之字为氏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176-0224d.png
 而苟其赐氏则不必王父即本身之字亦皆可赐祗
 生不赐氏必俟其身死而后赐之故宣公德仲立已
 急乘仲之死而赐氏焉其称仲遂则即字赐氏并非
 史官书法有所参预且亦并不在春秋褒贬之例观
 仲遂之子称仲婴齐则明是实氏父子相承并无假
 借可验也公羊不识例但知孙以王父字为氏而不
 晓赐氏遂疑婴齐氏仲定非子可氏父字者是必婴
 齐曾继兄归父为子而呼襄仲为王父故有是氏因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176-0225a.png
 于归父奔齐后造为婴齐继归父之说以乱经传考
 归父婴齐皆襄仲之子归父奔齐婴齐居鲁并无一
 绝一续彼此相继之事此本经传所无有者纵或有
 之大夫继爵不继统与天子诸侯不同天子诸侯以
 君臣为父子故僖之继闵即子继父归父与婴齐同
 为大夫非君臣也婴齐总继兄亦不至呼兄为父呼
 父为祖而况大夫为后祗是继爵并非继人如郑厉
 公立叔段后叔段未绝臧武仲求为后于鲁是时武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176-0225b.png
 仲现在也大夫无爵则继之何曾绝人求继如子之
 继父孙之继祖盖国君始继绝大夫士庶并无继绝
 如近代时俗之礼故文十四年公孙敖卒于齐敖之
 二子则文伯与惠叔也文伯以其子孟献子少因以
 已继敖之爵让之惠叔然而文伯未尝子惠叔惠叔
 未尝以继爵之故父文伯而祖公孙敖也此皆春秋
 近事之显然者况春秋书法当校全经公谷释经但
 就一经以造说而于全经前后并不一观如公羊是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176-0225c.png
 说第知仲婴齐卒而不知有仲遂卒夫婴齐之父已
 氏仲矣近代吴俗多有以弟继兄后呼兄嫂为父母
 者此败伦伤化之极而长洲汪氏且复引公羊邪说
 以为之据嗟乎六经从此扫地矣是不可以不辨
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绎者祭之明日又祭之名卿丧不废祀而绎本轻礼
 且齐鲁接境翼日则赴可以达而绎亦可已故曰犹
 绎犹者可以已而犹不已也若万入去籥则祭必用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176-0225d.png
 乐而乐必舞万万者文舞武舞之总名其舞万而去
 籥者以武舞用干戚(左手执盾/右手执斧)文舞用籥翟(左手执/籥右手)
 (秉/翟)文近吉而武近凶故稍去文以示凶丧之意而公
 羊分万籥为二舞且曰万者干舞籥者籥舞则于诗
 方将万舞而下承之以执籥秉翟皆不通矣若杜氏
 以去籥为恶其声闻此亦袭公羊去声之说而误者
 夫乐以声传八音之奏何止于籥必欲去声将必咏
 歌之尽亡而第却舞人之左手何为乎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176-0226a.png
戊子夫人嬴氏薨(嬴公/作熊)
 嬴氏文之媵宣之母也说见前
晋师白狄伐秦
 晋成秦桓初立后并未搆兵而晋忽会狄伐秦大无
 道矣白狄见僖三十三年传
楚人灭舒蓼(公作/鄝)
 楚为众舒叛故伐舒蓼二国而灭而疆之及滑汭盟
 吴越而还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176-0226b.png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敬嬴(公羊合下作一莭/敬嬴公谷作顷熊)
 己丑是卜葬日观下文庚寅始克葬则葬在次日然
 仍书己丑者以出葬之日言也此与定公丁巳出葬
 至戊午始葬而仍书丁巳例同敬嬴者敬谥而嬴氏
 公谷作顷熊则以秦女为楚女矣且谥法甄心动惧
 曰顷例无谥小君为顷者况王妣乎公榖之好异而
 无理类如此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176-0226c.png
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
 礼庶人悬封而葬不为雨止言惟庶人葬事忽略悬
 封便葬故不为雨止自大夫以上葬事烦多雨即止
 之然且葬避不怀故先卜远日(先卜下旬以次/而中旬上旬)今幸
 迟一日可以媲于葬用远日之义故传曰礼也谷梁
 谓丧不以制故遇雨即止而徐邈引士丧礼有潦车
 载蓑笠之文以为事有设备何用雨沮而胡氏又力
 主其说殊不知潦车蓑笠乃士官师之制与天子诸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176-0226d.png
 侯大异按周礼遂师大丧使帅其属以渥帟先道野
 役而泽虞丧纪则共其苇蒲之事凡天子诸侯丧制
 甚设其禦雨诸备较有甚于士官师者岂周礼在鲁
 并不一具必待士丧礼一言而后知之特是輴綍碑
 窆仪注既繁廞葆荼蜃工力复赜定非帷盖筦簟所
 能行事故唐杨氏疏有云安得执绋五百人皆触雨
 而行则万一急于行事偶失不戒此非蓑笠苫盖所
 得遮蔽其罪戾也若胡氏又云丧事即远有进无退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176-0227a.png
 此为行柩言之今遇雨而止亦未尝解车綍返庙庭
 不葬而退而乃以为反丧之戒不亦谬哉日中日之
 中谷梁谓足乎日之词则古云日中则仄将尽日而
 后仄乎况士虞礼云日中而虞言葬至日之中必急
 归虞祭孔子所谓速反而虞者则日中二字明指葬
 节岂可妄言也
城平阳(今泰山有/平阳县)
楚师伐陈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176-0227b.png
 陈及晋平故楚复伐陈取成而还
 
 
 
 
 
 
 春秋毛氏传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