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176-01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毛氏传卷十七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二十有八年
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当楚子以诸侯之师围宋宋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
 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
 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蒐被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176-0172b.png
 庐(晋/地)作三军(闵元年晋献作二军/今始复大国之礼)侵曹伐卫盖一以
 救齐宋一则向出亡时曹卫不礼修夙怨也是时晋
 侯亲在军与齐侯盟于卫地卫成公请盟不许卫人
 出卫君以说晋其书晋侯以文公亲帅师也两书晋
 侯者侵曹伐卫本两事而曹与卫又两告则虽同时
 而异书无他义焉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公子者鲁之公子买其名也(左传作丛公羊/作启皆不可考)据传晋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176-0173a.png
 侯伐卫我以楚好故当为楚救卫故遣买戍之无如
 楚来救而不能克也于是公畏晋乃故杀买以媚晋
 曰买自戍卫已杀之矣然又惧楚之觉之也因告楚
 曰杀买者以不终戍也其首鼠畏罪谲诈无礼之状
 可谓至极然按之经文则似有未合者经先书晋侯
 伐卫随书公子买戍卫然后书楚人救卫是买之戍
 卫在楚救前斯时楚师尚未至而卫人已出其君而
 居于襄牛曰楚救不克何也且鲁之戍卫非为楚也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176-0173b.png
 吾尝以经考之卫成以初丧而为我平莒两会洮向
 旋以齐侵我而为我伐齐即非楚好谁得不有以报
 之此原不必解免于楚况楚未来告救卫(据杜氏谓/楚之告在)
 (戍卫/后)且未尝约我戍卫终戍与否何用解免纵欲解
 免则晋先来告而我亦曾先解之乃书于册者独不
 书告晋之词而单书告楚者闻于国则可耻闻于诸
 侯则可骇向使闻于晋与楚则晋怨不解而楚亦未
 必以为德是一举数失虽在愚者犹不为而谓夫子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176-0173c.png
 为之乎且简书讳国春秋恒例果有此事何难直书
 曰刺公子买一如成十六年之书刺公子偃者此在
 列国杀大夫例原不必指实其罪况本权谲之词而
 可明载之简书自彰其恶而且以开两大之衅吾故
 曰左氏记事有因解经而反误者此又一证也盖不
 终戍者不成戍也不遇晋军不从君出奔而优悠无
 成公实憾焉故正其罪以刺之周礼有三刺之法一
 刺讯群臣再刺讯群吏三刺讯万民刺者讯也谓讯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176-0173d.png
 而杀之不枉滥也
楚人救卫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畀宋人者以曹伯与宋也左氏谓分曹田与宋人公
 羊谓使之听断其罪皆非也楚方围宋晋欲借之以
 怒楚故执曹伯不以归晋而以畀于宋言使宋拘收
 之晋文谲而不正于斯见焉若分曹田此必无之事
 说见三十一年取济西田传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176-0174a.png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
师败绩
 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前楚伐/齐取谷)使子玉去宋(即/围)
 (宋之/师)子玉不从晋乃先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报前/楚子)
 (飨之/之德)子玉进战陈蔡之助楚师者先溃既而败绩城
 濮卫地名楚人救卫之师方至卫故战在卫地此皆
 经文之可据者
楚杀其大夫得臣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176-0174b.png
 得臣子玉名
卫侯出奔楚
 不名史失之说见前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
于践土
 此晋文大会也前此郑伯畏楚如楚致师及楚败而
 惧乃使子人九(大夫/名)行成于晋晋侯与郑伯盟于衡
 雍(郑/地)乃献楚俘于襄王王亲至践土(郑/地)劳晋师享醴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176-0174c.png
 命侑(既飨又助/以束帛)且使尹氏王子虎命晋侯为伯(方伯/也)
 赐大辂戎辂之服彤弓矢各一玈弓矢千秬鬯一卣
 虎贲三百人晋侯受策出乃作王宫于践土且三入
 觐卫侯惧奔楚使元咺奉叔武以受盟于是王子虎
 盟诸侯于王庭(即践土/王宫)其不及王子虎者以不与歃
 也是时陈蔡亦背楚来盟此书蔡侯后即书陈侯如
 会是也卫叔武不成君故称子其列国序次先后互
 异皆主会者为之并无义例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176-0174d.png
陈侯如会
公朝于王所
 礼行在必朝所者王居之称诗献于公所孟子使之
 居于王所故汉制车驾所在曰所蔡邕独断曰行在
 所谷梁谓朝不言所误矣襄王亲至践土经无明文
 而于此见之经之互可考验如是若祗书公朝不及
 诸侯者言公则诸侯可知耳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卫元咺出奔晋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176-0175a.png
 初卫成公以元咺自立叔武杀咺子之从公者至是
 晋人复卫侯宁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而后入及入
 叔武方沐喜握发而出公子𤟮犬为前驱射杀之公
 不知也乃杀𤟮犬枕叔武之尸于股而哭之而元喧
 奔晋
陈侯款卒
秋把伯姬来
 去年把桓公来朝公以他事遽伐之故此来解免伯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176-0175b.png
 姬者庄女把桓公母也三传皆不能解而杜曰归宁
 夫庄二十七年把伯姬来宁庄公也前五年杞伯姬
 来宁母成风也此归宁谁乎
公子遂如齐
 此聘齐昭侯也昭侯本鲁婿且初立故聘之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
于温(谷梁无齐/侯二字)
 据传会于温讨不服也是时卫许尚未服故谋讨之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176-0175c.png
 温者周邑之新赐晋者实周地也序次见前
天王狩于河阳(狩谷/作守)
 前此践土之会襄王居行所晋侯三朝诸侯皆一朝
 而退然此犹郑地也今大会于温温本周邑其去京
 师祗百里是俨然畿地而诸侯反不一朝不无阙然
 且晋所倚者秦也秦人入春秋以还初来与会晋侯
 思有以誇之特前此以献俘故王来劳师今祗会诸
 侯王不必再临其地若欲因会以入觐则朝王本诸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176-0175d.png
 侯事何足誇耀于众不得已思周礼有冬狩之典趁
 此冬日名戒武事诸侯在所者自当执贲鼓以从借
 此会朝则一举两得此本借尊王以报私怨夫子所
 谓谲也召者请也古凡延请曰请召与呼召异今启
 王冬狩同于延请故旧传曰晋侯召王以诸侯狩是
 狩于河阳本晋文已然之事而夫子特去召字所以
 尊王章而讳晋恶非谓晋召王来而夫子改之曰狩
 也史记不识春秋妄谓晋侯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176-0176a.png
 践土夫襄王何尝与晋侯会乎况河阳践土并非一
 地践土劳师在夏月河阳田狩在冬月又并非一时
 一事若旧说谓九国之师并入王城恐惊天子故召
 之来则师次河阳诸侯入朝无可惊也谓诸国远道
 令其致温不便又令其致洛故须召王则温洛相去
 何几惜诸侯跬步而劳万乘之绌驾世无是理若曰
 天子田狩当在畿内今以天王而猎晋地是狩非其
 地故特书地以明失礼则又不然夫河阳非他即温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176-0176b.png
 也温本周地十年狄灭温前年王子带出奔温皆是
 也及晋文勤王而王始以阳樊温原诸地赐之晋文
 然皆叛不肯服晋而晋皆舍之复归于周如传称赵
 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乃昭十二年传尚有周
 大夫原伯二十二年传又有周大夫樊齐则仍为周
 地可知也且文元年晋襄朝王于温矣夫惟温周地
 故可朝不然王不出居晋晋侯亦未尝召王来晋乃
 曰朝于温其谓之何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176-0176c.png
壬申公朝于王所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卫侯与元咺讼(争杀叔/武事)宁武子为辅针庄子为坐(周/礼)
 (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谓不亲/对理故卫侯使三大夫对理)士荣为大士(大士治/狱之官)
 (此士荣为对理之正故即加此/名与辅坐别旧注士荣原官误)卫侯不胜杀士荣刖
 针庄子谓宁俞忠而免之执卫侯归之于京师(方伯/正其)
 (罪以上/于王也)寘于深室宁子职纳橐饘焉(谓以衣橐置食/其中宣二年传)
 (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是也)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176-0176d.png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元咺归卫立公子瑕
诸侯遂围许
 前温之会谋讨卫许故会甫毕而先执卫君旋即围
 许以许贰于楚也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晋文有疾曹用竖侯獳之言赂晋筮史使筮疾时以
 还曹伯为解遂复归曹襄伯名史凡出奔归国例当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176-0177a.png
 称名此与桓十五年郑公子忽复归于郑襄二十六
 年卫侯衎复归于卫例同胡氏谓伯赂筮史故贬称
 名夫文王囚羑里亦以赂免乃不贬受辛而贬文王
 可乎
二十有九年
春介葛卢来
 夷无相朝之礼故祗书来言来而已此与襄十八年
 白狄来例同旧谓其用夷礼故不称朝非是介东夷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176-0177b.png
 国葛卢君名
公至自围许
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
(翟公作狄会/上公有公字)
 此寻践土盟且以谋伐郑者谓晋楚战城濮时郑伯
 如楚致楚师本助楚者及楚败归晋而晋即与之盟
 衡雍又盟践土其必盟践土者正以践土郑地所为
 示楚以服郑也然郑则何以对楚矣故于诸会之后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176-0177c.png
 仍修楚好总是晋文出亡郑文不礼故借此为词以
 伐之翟泉周地以王子虎为政故也史凡王国之臣
 使于外皆称王人并无贬例胡氏谓王人不宜与诸
 国盟故诸卿称人会不书公一以示贬一以讳恶则
 前八年公会王人诸侯盟于洮襄三年公会单子诸
 侯盟于鸡泽皆王人也王人未尝不可盟盟亦何贬
 况史例卿大夫称人凡盟会侵伐皆然其有名有不
 名则随史文为之亦无定例至于会无公字经文多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176-0177d.png
 有全非讳恶如谓公与诸大夫为会故讳之则庄十
 六年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
 盟于幽此齐桓衣裳之会其时所会皆国君也然反
 无公字襄二十六年公会晋人郑良霄(此正有名有/不名之文)
 宋人曹人于澶渊皆大夫也反有公何耶
秋大雨雹
冬介葛卢来
 介复来者以春时公在会未值也(此为次年介/人侵萧张本)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176-0178a.png
三十年
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三传皆分及公/子瑕另作一节)
 晋侯使医衍酖卫侯宁俞货医使薄其酖不死公用
 臧文仲之言为之请纳玉于王与晋侯皆十㲄王许
 之且喻晋侯曰君臣皆狱逆矣又为臣杀其君再逆
 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不可乃归卫侯卫侯乃使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176-0178b.png
 周歂周冶先杀元咺及公子瑕而后入夫咺固有罪
 然不俟返国不明正其罪而私杀之且及子瑕则君
 臣俱失之矣故石碏杀州吁不书碏而书卫人以卫
 人皆得杀之也歂冶杀元咺不书歂冶而书卫则卫
 侯杀之矣华督杀孔父及君书弑君及孔父以宋公
 累孔父也歂冶并杀咺与瑕而书咺及瑕则瑕为咺
 累矣此与列国杀大夫同一书例而别有义者此文
 例也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176-0178c.png
卫侯郑归于卫
 书名见前
晋人秦人围郑
 晋文兴霸实秦之力今复来秦伯以伐郑虽秦本昵
 晋然秦穆多雄心相形之际未免怀猜乃因郑一言
 而中变焉此正秦晋交搆一关键也据传秦晋围郑
 郑使烛之武见秦伯曰越国而以郑为鄙甚难何必
 亡郑以益邻国邻厚则已薄矣且晋颇背秦许秦以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176-0178d.png
 焦瑕之地而即悔之况欲难厌足既取郑以为东封
 万一欲更大其西封舍秦焉取哉秦伯悦乃与郑盟
 且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大夫为郑戍守而去子犯欲
 击秦晋侯不许乃罢初郑公子兰出奔晋晋使从之
 伐郑兰不忍见围郑请勿与晋使待命于东界至是
 郑大夫请逆兰为太子以求成于晋晋许之杜氏云
 秦伯晋侯俱在军而微者帅师故称人夫君不亲将
 则大夫自将之此时舅犯亦在军何必微者说见前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176-0179a.png
介人侵萧(介夷国/见前)
 萧地近宋然为国为邑旧皆误注据宣十二年楚人
 灭萧当是宋附庸国定十一年宋公子自陈入萧宋
 乐大心自曹入萧则皆是宋邑不同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宰周公见九年传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如京师报聘也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176-0179b.png
三十有一年
春取济西田
 济西曹地之近鲁者庄十八年追戎于济西是也但
 经书取必此时乘曹之危以力取之此与襄十九年
 取邾田哀二年取漷东田例同左氏误解前经畀宋
 人为畀物而此又忽取曹地则必前所畀者即此地
 矣因有晋文解曹地以分诸侯之传夫侵曹祗以救
 宋既己侵其国执其君斯已甚矣世无复分其地以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176-0179c.png
 与诸侯之理且救宋诸侯齐秦先之鲁未与也是时
 鲁方助楚而与楚盟之围城之下及晋伐卫鲁又拒
 晋而使公子买戍卫晋何爱于鲁而必畀以田若鲁
 得济西则曹地有几其与伐诸侯必不能给且秦处
 西陲安能越东诸侯国而收此隙地况伐国所得名
 曰归俘庄六年齐人来归卫俘是也夫归俘有二一
 俘人民一俘宝玉并无俘土田者即有土田亦当称
 归俘不当称取况与我曰归取彼曰取经例甚明按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176-0179d.png
 隐十年经书取郜取防左氏亦以为郑师取宋地而
 归之我然我师原在军且先与宋战及宋败而后取
 之故先书公败宋师于菅而后直书之曰取言我取
 之也非归俘也即桓二年取郜鼎于宋亦我平宋难
 而取其宝即彼赂我亦可书曰取而无他辞若人之
 与我则见于春秋并无不书归而书取者乃公羊亦
 知难通又小变其说谓晋侯班曹所侵地以还诸侯
 而胡氏遂遵之曰复我故田而谓之取夫济上小国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176-0180a.png
 有何侵地即返侵地亦并书归不书取定十年齐人
 来归郓欢龟阴田是也且此济西田其为取为归经
 皆有之此取济西田则我取之曹也宣元年齐人取
 济西田则齐来平我之难而取之我也十年齐人归
 我济西田则齐取之我而今复还之我也然则取彼
 曰取取我亦曰取与我曰归还我亦曰归即济西本
 事有明著矣人欲传春秋而不于春秋全经一通读
 之可谓知春秋者乎吾故曰不以经解经而以传解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176-0180b.png
 经则虽左氏尚有误况其他也(又晋伐曹在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始取)
 (田时亦/不合)
公子遂如晋
夏四月四卜郊
不从乃免牲
 郊者祭天之名以其祭于郊故名郊但郊祭有二一
 是报反之祭天子用之郊特牲所云大报本反始是
 也一是祈谷之祭天子诸侯皆用之孟献子所云郊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176-0180c.png
 祀后稷以祈农事是也此郊是祈谷之祭与报反异
 故鲁得用之而不为僭盖报反在子月郊特牲云迎
 长日之至周礼大司乐冬至祭于圜丘皆子月也祈
 谷在寅月月令孟春祈谷于上帝桓六年传启蛰而
 郊孟春夏正月启蛰者正月中气(汉初历启/蛰正月中)皆寅月
 也今四月卜郊周之四月正夏之卯月以启蛰中气
 多在下月故三卜在寅四卜在卯皆系祈谷并未尝
 僭而公羊乃以鲁郊为非礼夫不行报反之祭而祗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176-0180d.png
 用祈谷犹非礼乎
 鲁用天子郊禘并无考据在春秋亦并不一见明堂
 位造为成王赐鲁之说有云鲁君孟春(周正/子月)乘大辂
 载弧韣祀帝于郊夫春秋九卜郊其在孟春祇卜牲
 耳若卜郊则尽在四月经文现在也胡氏解春秋不
 信圣经而援明堂位无据之说以駮夫子真不可解
 先儒谓杂记无理引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冬/至)可以有
 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夏/至)可以有事于祖夫曰可以或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176-0181a.png
 汎言恒礼不必即指鲁君然犹考春秋并无夏至禘
 庙之说以为其言妄诞况经书四月而传必解为孟
 春用天子之礼此何说也据襄七年传孟献子曰郊
 祀后稷祈农事也而孝经云郊祀后稷以配天是以
 后稷配本天子礼而鲁得行之即谓之僭不知此特
 以祈谷祀后稷非配天也郑玄误解禘喾谓禘即郊
 也以喾配之而刘炫借以辟杜氏有云夏正郊天后
 稷配也冬至祭天帝喾配也遂以夏正之郊亦配天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176-0181b.png
 之祭不知周未尝以帝喾配郊此显然与孝经配稷
 国语郊稷相反夫周正之郊配稷非配喾夏正之郊
 祀稷非配天盖稷本农官至周不改故祈农必祀之
 此与长至之郊截然不同而谓鲁不当祀稷是将使
 鲁无社稷也若天本无二郑玄谓有六天固非是但
 天一而随时可名如四时无异天然亦有苍天昊天
 旻天上天之称故月令迎气分祀五帝古伊训篇亦
 有越茀祀方明之文方明即五帝也周礼盟会亦以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176-0181c.png
 坛壝祀五帝日月是诸侯不祀天因不敢斥言天而
 借称五帝此不必纬书文耀钩有是名也特其称帝
 为灵威仰赤熛怒五名则不可耳若旧注谓此郊是
 祭苍帝是因方春祈谷之故与郑玄说周以木德王
 感德报本又不同
 卜郊卜日也与卜牲不同郊用上辛虽报反之祭限
 在子月然仍不限之长至一日凡子月辛日皆可用
 其曰上者以上更吉也若祈谷之祭则自启蛰以后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176-0181d.png
 春分以前皆得卜之所谓不过乎分者不得过春分
 也或谓月令元日祈谷似限朔日然元日与元辰对
 文元日谓卜天干如甲乙丙丁类元辰谓卜地枝如
 子丑寅卯类则元日之元谓取上中下三干而卜其
 上董仲舒所谓郊必以上辛者(辛者新也故/二郊皆辛日)万一不
 得则又卜其次故三卜在本月四卜则必在后月以
 此月中气有迟至后月者谓之下限若五卜则过矣
 然则卜日之数十日一卜而谷梁泥于上辛谓一月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176-0182a.png
 一卜必得其上则四月四卜其为时为候不知凡几
 而尚谓冬至报天启蛰祈谷何以解之
 左氏谓牛卜日曰牲谓先期卜牲(按经文卜牲在子/月卜日在寅月)
 牲虽得吉然卜日不吉则不得称牲而但称牛何则
 以不用也今不郊而称牲即谓非礼然观成七年免
 牛定十五年改卜牛其称牛者皆指卜牲不吉者言
 则不吉称牛吉即称牲与左说不合若公谷谓全曰
 牲伤曰牛则成七年牛不伤而称牛何也卜吉曰从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176-0182b.png
 尚书龟从筮从不从则不郊故免牲
犹三望
 望祭名谓望而祭之礼凡郊祭必望祭山川之神以
 郊尊不独祭也然不郊则可已矣故曰犹言可已而
 不已也但天子方望无所不通诸侯祭域内名山大
 川今鲁限以三则正是诸侯之礼但限域内并非僭
 越观望则郊更可知也贾逵服虔谓三者一是分野
 之星一是山一是川杜氏遵之公羊谓泰山一河一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176-0182c.png
 海一按古凡望祭无及星者祭法星为六宗之一与
 日月风云皆祭于坛不必望祭望则专指山川尚书
 望于山川柴望秩于山川是也若河则非鲁域内禹
 贡海岱及淮惟徐州徐本鲁地故郑玄谓三望者海
 岱淮也此为得之
秋七月
冬把伯姬来求妇(杜云自为/其子请昏)
 杞伯姬者把成公夫人也前二十七年伯姬子桓公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176-0182d.png
 初立来朝而我以他事伐之今伯姬为桓公求妇且
 以修好故特亲来此与桓二十五年伯姬归把及文
 十二年把伯来朝子叔姬卒诸经相为本末胡氏全
 不顾经并不知此伯姬为何人乃曰把伯姬敌矣其
 来求妇曷为亦书夫此不书而谁书乎
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于谷作于作旧本十/二月下另 一节)
 帝丘卫地即毛诗顿丘帝顿声之转也
三十有二年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176-0183a.png
春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捷公/作接)
 此郑文公也其不书葬者以文公初卒穆公始立而
 秦来伐丧故不会葬见后年传
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
 此因卫侵狄狄来请平而卫与之盟其不地者杜氏
 云就狄庐帐盟言狄来卫地之穹帐以即在本国不
 必地也胡氏袭杜氏庐帐语又曰盟于狄非是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176-0183b.png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三十有三年
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前三十年秦晋围郑时秦反与郑盟使杞子逢孙杨
 孙三大夫戍郑而去今郑文公死把子密告秦使之
 来伐曰我掌郑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秦
 穆以之问蹇叔蹇叔不可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秦伯不听召孟明西乞白乙三帅出师于东门之外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176-0183c.png
 蹇叔以其子在军哭送之且曰晋人禦师必于殽吾
 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及滑郑商人弦高以乘韦并
 十二牛假郑伯之命以犒师且使急告郑郑穆公新
 立乃视秦戍三大夫馆果束载厉兵秣马矣因使皇
 武子辞焉把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
 矣遂舍郑伐滑滑姬国入者入其国而不据其地也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
 国归父齐大夫国氏而归父其名者前二十八年公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176-0183d.png
 子遂聘齐此报聘也
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于殽(左谷秦下/有师字)
 晋襄初立闻秦师入滑晋大夫先轸以为秦不哀吾
 丧而伐吾同姓请邀击之襄公乃墨缞绖与姜戎败
 秦师于殽(晋/地)获三帅舍之秦伯乃素服郊迎且悔不
 用蹇叔言作秦誓(今尚书/篇名)晋襄亲在军而称晋人以
 先轸帅师襄不亲将也或曰秦不伐晋晋襄何必墨
 缞绖出军如是其急此正三十年秦晋围郑之役深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176-0184a.png
 有以中晋君臣之隐也晋文于围郑之后并不兴举
 饮恨而卒今秦伯无故伐郑灭滑一似借以窥晋者
 故先仲氏曰齐孝伐宋晋襄败秦皆霸者之后继世
 用心似未可以施德报怨恒理妄为解说此善于论
 世之言
癸巳葬晋文公
狄伐齐
公伐邾取訾娄(公作丛谷/作訾楼)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176-0184b.png
 公子遂帅师伐邾
 前二十二年邾来伐战于升陉故此报之前鲁以不
 设备败故此亦乘邾不备连伐之胡氏谓僖公念母
 故出师(二十二年邾灭须句僖/母氏也公伐取还之)为越礼违义夫念母
 报怨其于礼义不大远也况鄫子鲁婿而邾戕之公
 战败失胄而邾尚悬之国门其能忘乎第公既伐邾
 且取訾娄(邾/地)则襄仲再伐似可以已此亦直书其事
 而义自见者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176-0184c.png
晋人败狄于箕
 白狄伐晋晋败之于箕(晋/地)先轸死焉
冬十月公如齐(旧本此/作一节)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齐昭公我婿立已七年虽彼此聘问未亲会也乃三
 十年狄侵齐本年狄又侵齐故此以省难故如齐而
 还
乙巳公薨于小寝
 小寝内寝也据经庄公成公俱薨路寝传以为得正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176-0184d.png
 道因有以路寝为正寝小寝为安寝之说按周礼宫
 人掌王之六寝谓路寝一小寝五诸侯三寝路寝一
 燕寝一侧室一则天子诸侯皆先路寝而后小寝燕
 寝似路寝为正死必在是然尝考路寝之制在王朝
 斧扆之外两楹之间天子诸侯退朝门而听政治者
 故礼注曰此治事之所似未可以供燕息者故郑玄
 亦云其尊者所不燕焉言其地尊严非所当燕处也
 则是薨于路寝者或偶薨于治事之所抑或属纩之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176-0185a.png
 时迁于其处如殷人殡两楹间其不及迁者则在小
 寝故小寝曰内寝路寝曰外寝其曰正者如后人称
 正殿正堂之类非谓死于路寝为正死于小寝燕寝
 即非正也况周礼尽亡所藉惟春秋一书而传春秋
 者率顺文立训并无取证故左氏无解而注三传者
 见经文有路寝小寝高寝(定公薨/于高寝)三名遂曰诸侯三
 寝高寝第一路寝次之小寝又次之是不惟与诸礼
 三寝大异而又以路寝为次寝之名则所谓路寝正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176-0185b.png
 寝其说安在且高寝何寝乎(杜注高/寝宫名)至丧大记又从
 诸寝名而附会之复有适寝下寝诸名然与春秋诸
 寝又究竟不合且其说皆似敛后迁尸而居于其所
 非属纩地也凡此皆礼亡而不可考者则但曰路寝
 正寝小寝内寝而己若谷梁胡氏谓路寝正小寝非
 正即不然
陨霜不杀草李梅实(陨公/作霣)
 先仲氏曰生杀皆不时所以灾也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176-0185c.png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传称贰楚未详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176-0185d.png
 
 
 
 
 
 
 
 春秋毛氏傅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