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1179-0030c.png
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沧浪集卷一        宋 严羽 撰
   诗辩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
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
正也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
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
声闻辟支果也学汉魏晋与盛唐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
卷一 第 1b 页 WYG1179-0030d.png
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
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
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
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
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
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吾评之非僣也辩之非妄也
天下有可废之人无可废之言诗道如是也若以为不
然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耳试取汉魏之诗而
卷一 第 2a 页 WYG1179-0031a.png
熟参之次取晋宋之诗而熟参之次取南北朝之诗而
熟参之次取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之诗而熟参之次
取开元天宝诸家之诗而熟参之次独取李杜二公之
诗而熟参之又尽取晚唐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又取本
朝苏黄以下诸家之诗而熟参之其真是非自有不能
隐者傥犹于此而无见焉则是野狐外道蒙蔽其真识
不可救药终不悟也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
志须高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卷一 第 2b 页 WYG1179-0031b.png
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
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
正也故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又曰见
过于师仅堪传授见与师齐减师半德也工夫须从上
做下不可从下做上先须熟读楚词朝夕讽咏以为之
本及读古诗十九首乐府四篇李陵苏武汉魏五言皆
须读熟即以李杜二集枕籍观之如今人之治经然后
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虽学之不至
卷一 第 3a 页 WYG1179-0031c.png
亦不失正路此乃是从顶𩕳上做来谓之向上一路谓
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也
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
曰悲壮曰凄惋
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
其大槩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卷一 第 3b 页 WYG1179-0031d.png
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
工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
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
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
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
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
卷一 第 4a 页 WYG1179-0032a.png
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典致用字必有来
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
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
至此可谓一厄也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
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
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
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平淡处至东坡山
谷始自出已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
卷一 第 4b 页 WYG1179-0032b.png
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𣲖近世赵紫芝
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
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
支之果岂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嗟乎正法眼之
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或有时而明也今
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得非
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
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后/舍)
卷一 第 5a 页 WYG1179-0032c.png
(汉魏而独言盛唐者/谓古律之体备也)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诗体
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
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五言起于李陵苏
(或云/枚乘)七言起于汉武柏梁四言起于汉楚王傅韦孟
六言起于汉司农谷永三言起于晋夏侯湛九言起于高贵
乡公以时而论则有
建安体(汉末年号曹子建父/子及邺中七子之诗)
卷一 第 5b 页 WYG1179-0032d.png
黄初体(魏年号与建安/相接其体一也) 正始体(魏年号嵇阮/诸公之诗)
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三/张二陆诸公之诗)
元嘉体(宋年号颜鲍/谢诸公之诗)  永明体(齐年号齐/诸公之诗)
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    南北朝体(通魏周而言之/与齐梁体一也)
唐初体(唐初犹袭/陈隋之体)   盛唐体(景云以后开元/天宝诸公之诗)
大历体(大历十才/子之诗)   元和体(元白/诸公)
晚唐体       本朝体(通前后/而言之)
元祐体(苏黄陈/诸公)    江西宗𣲖体(山谷为/之宗)
卷一 第 6a 页 WYG1179-0033a.png
以人而论则有
苏李体(李陵苏/武也)    曹刘体(子建公/干也)
陶体(渊明/也)      谢体(灵运/也)
徐庾体(徐陵庾/信也)    沈宋体(佺期之/问也)
陈拾遗体(陈子/昂也)    王杨卢骆体(王勃杨烱卢/照邻骆宾王)
张曲江体(始兴文献/公九龄也)  少陵体
太白体       高达夫体(高常侍/适也)
孟浩然体      岑嘉州体(岑参/也)
卷一 第 6b 页 WYG1179-0033b.png
王右丞体(王维/也)    韦苏州体(韦应/物也)
韩昌黎体      柳子厚体
韦柳体(苏州与仪/曹合言之)   李长吉体
李商隐体(即西昆/体也)   卢仝体
白乐天体      元白体(微之乐天/其体一也)
杜牧之体      张籍 王建体(谓乐府之/体同也)
贾浪仙体      孟东野体
杜荀鹤体      东坡体
卷一 第 7a 页 WYG1179-0033c.png
山谷体       后山体(后山本学杜其语似/之者但数篇他或似)
  (而不全又其他/则本其自体耳)  王荆公体(公绝句最高其得/意处高出苏黄陈)
  (之上而与唐/人尚隔一关)   邵康节体
陈简斋体(陈去非与义也亦/江西之𣲖而小异)
杨诚斋体(其初学半山后山最后亦学绝句于唐人已/而尽弃诸家之体而别出机杼盖其自序如)
  (此/也)
又有所谓选体(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例用五言古诗为选体非也)
柏梁体(汉武帝与群臣共赋七言每/句用韵后人谓此体为柏梁)
卷一 第 7b 页 WYG1179-0033d.png
玉台体(玉台集乃徐陵所序汉魏六朝之诗皆有之/或者但谓纤艳者为玉台体其实则不然)
西昆体(即李商隐体然兼温庭筠及/本朝杨刘诸公而名之也)
香奁体(韩偓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宫体(梁简文伤于轻靡时号宫体其他/体制尚或不一然大槩不出此耳)
有古诗       有近体(即律/诗也)
有绝句       有杂言
有三五七言(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郑世翼有此诗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
  (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卷一 第 8a 页 WYG1179-0034a.png
有半五六言(晋傅休玄鸿雁生/塞北之篇是也)
有一字至七字(唐张南史雪月花草等篇是也又隋人/应诏有三十字凡三句七言一句九言)
  (不足为法故/不列于此也)
有三句之歌(高祖大风歌是也古华山畿二十五首/皆三句之词其他古人诗多如此者)
有两句之歌(荆卿易水歌是也又古诗青骢白马/共戏乐女儿子之类皆两句之词也)
有一句之歌(汉书枹鼓不鸣董少年一句之歌也又汉/童谣千乘万骑上北邙梁童谣青丝白马)
  (寿阳来皆/一句也)    有口号(或四句/或八句)
有歌行(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单以歌名者行名者不可枚述)
卷一 第 8b 页 WYG1179-0034b.png
有乐府(汉成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调可被于弦管也乐府俱备众体)
  (兼统众/名也)
有楚词(屈原以下仿楚词/者皆谓之楚词)
有琴操(古有水仙操辛德源所作/别鹤操高陵牧子所作)
有谣(沈烱有独酌谣王昌龄有箜篌/谣穆天子之传有白云谣也)
曰吟(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相如有白头吟)
曰词(选有汉武秋风词/乐府有木兰词) 曰引(古曲有霹雳引/走马引飞龙引)
曰咏(选有五君咏唐储/光羲有群鸱咏) 曰曲(古有大堤曲梁/简文有乌栖曲)
卷一 第 9a 页 WYG1179-0034c.png
曰篇(选有明都篇京/洛篇白马篇)  曰唱(魏明帝有/气出唱)
曰弄(古乐府有/江南弄)    曰长调
曰短调       有四声
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沈约八病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辩作诗正)
  (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据也)
又有以叹名者(古词有楚妃/叹明君叹)
以怨名者(选有四怨乐/府有独处怨)
以哀名者(选有七哀少/陵有八哀)
卷一 第 9b 页 WYG1179-0034d.png
以愁名者(古词有寒夜/愁玉阶愁)
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以乐名者(齐武帝有估家乐/朱臧质有石城乐)
以别名者(子美有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
有全篇双声叠韵者(东坡经字/韵诗是也)
有全篇字皆平声者(天随子夏日诗四十字皆是平/又有一句全平一句全仄者)
有全篇字皆仄声者(梅圣俞酌酒与/妇饮之诗是也)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一仄/韵第二句第四六八句押一)
卷一 第 10a 页 WYG1179-0035a.png
  (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谩列于此以备其/体耳又有四句平入之体四句仄入之体无关诗)
  (道今皆/不取)
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   有进有退韵者(一进/一退)
有古诗一韵两用者(文选曹子建美女篇有两难字谢/康乐述祖德诗有两人字其后多)
  (有/之)
有古诗一韵三用者(文选任彦升哭范仆/射诗三用情字是也)
有古诗三韵六七用者(古焦仲卿/妻诗是也)
有古诗重用二十许韵者(焦仲卿妻/诗是也)
卷一 第 10b 页 WYG1179-0035b.png
有古诗旁取六七许韵者(韩退之此日足可惜篇是也/凡杂用东冬江阳庚青六韵)
  (欧阳公谓退之遇宽韵则故旁入他韵/非也此乃用古韵耳于集韵自见之)
有古诗全不押韵者(古采莲/曲是也)
有律诗至百五十韵者(少陵有古韵律诗白乐天亦有/之而本朝王黄州有百五十韵)
  (五言/律)
有律诗止三韵者(唐人有六句五言律如李益诗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常惨无)
  (风沙自惊当今天子/圣不战四方平是也)
有律诗彻首尾对者(少陵多此体/不可槩举)
卷一 第 11a 页 WYG1179-0035c.png
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盛唐诸公有此体如孟浩然诗/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
  (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又水国无边际之篇又太)
  (白牛渚西江夜之篇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八句皆无对偶)
有后章字接前章者(曹子建赠白马/王彪之诗是也)
有四句通义者(如少陵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是也)
有绝句折腰者    有八句折腰者
有拟古       有连句
有集句       有分题(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
卷一 第 11b 页 WYG1179-0035d.png
  (得某物也/或曰探题)    有分韵
有用韵       有和韵
有借韵(如押七支韵可借八微/或十二齐一韵是也)
有恊韵(楚词及选诗/多用恊韵)  有今韵
有古韵(如退之此日足可惜诗用/古韵也选诗盖多如此)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 有今律
有颔联       有颈联
有发端       有落句(结句/也)
卷一 第 12a 页 WYG1179-0036a.png
有十字对(刘脊虚沧浪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有十字句(常建一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是也)
有十四字对(刘长卿江客不堪频北望/塞鸿何事又南飞是也)
有十四字句(崔灏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又太白鹦鹉西飞陇上去芳洲之树何青)
  (青是/也)      有扇对(又谓之隔句对如郑/都官昔年共照松溪)
  (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还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如是也盖以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
  (四/句)       有借对(孟浩然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太白水)
  (舂云母雄风扫石楠花少陵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闻是也)
卷一 第 12b 页 WYG1179-0036b.png
有就句对(又曰当句有对如少陵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
  (里千山海气秋是也前辈于文亦多此体如王勃/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乃就句对也)
论杂体则有风人(上句述一语下句释其义如古子/夜歌续曲歌之类则多用此体)
藁砧(古乐府藁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僻辞隐语也)
五杂组(见乐/府)     两头纤纤(亦见/乐府)
盘中(玉台集有此诗苏伯玉妻/作写之盘中屈曲成文也)
回文(起于窦滔之妻织/锦以寄其夫也) 反覆(举一字而诵皆成句无/不押韵反复成文也李)
  (公诗格有此/二十字诗)   离合(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虽不)
卷一 第 13a 页 WYG1179-0036c.png
  (关诗之轻重/其体制亦古)   建除(鲍明远有建除诗每句/首冠以建除平满等字)
  (其诗虽佳盖鲍本工诗/非因建除之体而佳也)
字谜        人名
卦名        数名
药名        州名(如此诗只成戏/谑不足为法也)
又有六甲十属之类 及藏头 歇后等体(今皆削之/近世有李)
  (公诗格泛而不备惠洪天厨禁脔最为误人/今此卷有旁参二书者盖其是处不可易也)
   诗法
卷一 第 13b 页 WYG1179-0036d.png
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
字五曰俗韵
有语忌有语病语病易除语忌难除语病古人亦有之
惟语忌则不可有
须是本色须是当行
对句好可得结句好难得发句好尤难得
发端忌作举止收拾贵在出场
不必太著题不必多使事
卷一 第 14a 页 WYG1179-0037a.png
押韵不必有出处用事不必拘来历
下字贵响造语贵圆
诗之是非不必争试以已诗置之古人诗中与识者观
之而不能辨其真古人矣
   诗评
大历以前分明别是一副言语晚唐分明别是一副言
语本朝诸公分明别是一副言语如此见方许具一只

卷一 第 14b 页 WYG1179-0037b.png
盛唐人有似粗而非粗处有似拙而非拙处
五言绝句众唐人是一样少陵是一样韩退之是一样
王荆公是一样本朝诸公是一样
盛唐人诗亦有一二滥觞晚唐者晚唐人诗亦有一二
可入盛唐者要当论其大槩耳
唐人与本朝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
唐人命题言语亦自不同杂古人之集而观之不必见
诗望其题引而知其为唐人今人矣
卷一 第 15a 页 WYG1179-0037c.png
大历之诗高者尚未失盛唐下者渐入晚唐矣
晚唐之下者亦堕野狐外道鬼窟中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
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
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
兴无迹可求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
卷一 第 15b 页 WYG1179-0037d.png
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
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

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
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晋
人舍陶渊明阮嗣宗外惟左太冲高出一时陆士衡独
在诸公之下
颜不如鲍鲍不如谢文中子独取颜非也
卷一 第 16a 页 WYG1179-0038a.png
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灵运之诗已是彻
首尾成对句矣是以不及建安也
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当观其集方知之
戎昱在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戎昱之诗有绝似
晚唐者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权德舆或有似
韦苏州刘长卿处
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为最下
马戴在晚唐诸人之上
卷一 第 16b 页 WYG1179-0038b.png
刘沧吕温亦胜诸人
李濒不全是晚唐间有似刘随州处
陈陶之诗在晚唐人中最无可观
薛逢最浅俗
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李长吉柳子厚刘言史权德舆
李涉李益耳
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吾所深取耳
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
卷一 第 17a 页 WYG1179-0038c.png
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
白梦游天姥吟远离别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
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
令诸侯也
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少陵如节制之

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于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
卷一 第 17b 页 WYG1179-0038d.png
辈所谓集大成者也
观太白诗者要识真太白处太白天材豪逸语多率然
而成者学者于每篇中要识其安身立命处可也太白
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李杜数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真虫吟
草间耳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
长吉鬼仙之词耳
玉川之怪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卷一 第 18a 页 WYG1179-0039a.png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
人不欢楚词惟屈宋诸篇当读之外此惟贾谊怀长沙
淮南王招隐操严夫子哀时命宜熟读此外亦不必也
九章不如九歌九歌哀郢尤妙
前辈谓大招胜招魂不然
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洟满襟然后为识
离骚否则为戛釜撞瓮耳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若皮日
卷一 第 18b 页 WYG1179-0039b.png
休九讽不足为骚
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
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唐诗僧有法震法照无可
护国灵一清江无本齐已贯休也
集句惟荆公最长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
蔡文姬肝肺间流出
拟古惟江文通最长拟渊明似渊明拟康乐似康乐拟
左思似左思拟郭璞似郭璞独拟李都尉一首不似西
卷一 第 19a 页 WYG1179-0039c.png
汉耳
虽谢康乐拟邺中诸子之诗亦气象不类至于刘玄休
拟行行重行行等篇鲍明远代君子有所思之作仍是
其自体耳
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
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
邪诗道本正大孟郊自为之艰阻耳
卷一 第 19b 页 WYG1179-0039d.png
孟浩然之诗讽咏之久有金石宫商之声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灏黄鹤楼为第一
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
激发人意
苏子卿诗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请为游子吟冷冷
一何悲丝竹属清声慷慨有馀哀长歌正激烈中心怆
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今人观之必以为一篇
重复之甚岂特如兰亭丝竹管弦之语耶古诗正不当
卷一 第 20a 页 WYG1179-0040a.png
以此论之也
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
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一连六句皆用叠字今
人必以为句法重复之甚古诗正不当以此论之也
任昉哭范仆射诗一首中凡两用生字韵三用情字韵
夫子值狂生千龄万恨生犹是两义犹我故人情生死
一交情欲以遣离情三情字皆用一意
天厨禁脔谓平韵可重押若或平或仄则不可彼但以
卷一 第 20b 页 WYG1179-0040b.png
八仙歌言之耳何见之陋耶诗话谓东坡两耳韵两耳
义不同故可重押要之亦非也
刘公干赠五官中郎将诗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
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元后盖指曹操也至南乡谓伐
刘表之时丰沛都喻操谯郡也王仲宣从军诗云筹策
运帷幄一由我圣君圣君亦指曹操也又曰窃慕负鼎
翁愿厉朽钝姿是欲效伊尹负鼎干汤以伐桀也是时
汉帝尚存而二子之言如此一曰元后一曰圣君正与
卷一 第 21a 页 WYG1179-0040c.png
荀彧比曹操为高光同科或以公干平视美人为不屈
是未为知人之论春秋诛心之法二子其何逃
古人赠答多相勉之词苏子卿云愿君崇令德随时爱
景光李少卿云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刘公干云勉
哉修令德北面自宠珍杜子美云君若登台辅临危莫
爱身往往是此意有如高达夫赠王彻云吾知十年后
季子多黄金金多何足道又甚于以名位期人者此达
夫偶然漏逗处也
卷一 第 21b 页 WYG1179-0040d.png
   诗證
少陵与太白独厚于诸公诗中凡言太白十四处至谓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三
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其情好可想遁斋閒览谓二人
名既相逼不能无相忌是以庸俗之见而度贤哲之心
也予故不得不辨
古诗十九首非止一人之诗也行行重行行乐府以为
枚乘之作则其他可知矣
卷一 第 22a 页 WYG1179-0041a.png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玉台作两首自越鸟巢南枝
以下别为一首当以选为正
文选长歌行只有一首青青园中葵者郭茂倩乐府有
两篇次一首乃仙人骑白鹿者仙人骑白鹿之篇予疑
此词岧岧山上亭以下其义不同当又别是一首郭茂
倩不能辨也
文选饮马长城窟古词无人名玉台以为蔡邕作
古词之不可读者莫如巾舞歌文义漫不可解
卷一 第 22b 页 WYG1179-0041b.png
古文将进酒芳树石榴豫章行等篇皆使人读之茫然
又朱鹭雉子斑艾如张思悲翁上之回等只二三句可
解岂非岁久文字舛讹而然耶
木兰歌促织何唧唧文苑英华作唧唧何切切又作呖
呖乐府作唧唧复唧唧又作促织何唧唧当从乐府也
愿驰千里足郭茂倩乐府作愿借明驰千里足酉阳杂
俎作愿驰千里明驼足渔隐不考妄为之辨
木兰歌最古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
卷一 第 23a 页 WYG1179-0041c.png
白必非汉魏人诗也
木兰歌文苑英华直作韦元甫名字郭茂倩乐府有两
篇其后篇乃元甫所作也
班婕妤怨歌行文选直作班姬之名乐府以为颜延年

孔明梁父吟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乐府解题作遥
望阴阳里青州有阴阳里田疆古野子解题作田强固
野子
卷一 第 23b 页 WYG1179-0041d.png
南北朝人惟张正见诗最多而最无足省发所谓虽多
亦奚以为
西清诗话载晁文元家所藏陶诗有问来使一篇云尔
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山下今生几丛菊蔷薇
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予谓此
篇诚佳然其体制气象与渊明不类得非太白逸诗后
人谩取以入陶集耳
文苑英华有太白代寄翁参枢先辈七言律一首乃晚
卷一 第 24a 页 WYG1179-0042a.png
唐之下者又有五言律三首其一送客归吴其二送友
生游峡中其三送袁明甫任长江集本皆无之其家数
在大历正元间亦非太白之作又有五言雨后望月一
首对雨一首望夫石一首冬日归旧山一首皆晚唐之
语又有秦楼出佳丽四句亦不类太白皆是后人假名

文苑英华有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一首云峥嵘丞相
府清切凤凰池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归飞晴日好
卷一 第 24b 页 WYG1179-0042b.png
吟弄惠风吹正有乘轩乐初当学舞时珍禽在罗网微
命若游丝愿托周周羽相衔汉水湄此或太白之逸诗
也不然亦是盛唐人之作
太白集中少年行只有数句类太白其他皆浅近浮俗
决非太白所作必至误人也
迎旦东风骑蹇驴绝句决非盛唐人气象只似白乐天
言语今世俗图画以为少陵诗渔隐亦辨其非矣而黄
伯思编入杜集非也
卷一 第 25a 页 WYG1179-0042c.png
少陵有避地逸诗一首云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诗
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神尧
旧天下会见出腥臊题下公自注云至德三载丁酉作
此则真少陵语也今书市集本并不见有
旧蜀本杜诗并无注释虽编年而不分古近二体其间
略有公自注而已今豫章库本以为翻镇江蜀本虽分
杂注又分古律其编年亦且不同近宝庆间南海漕台
开杜集亦以为蜀本虽删去假坡之注亦有王原叔以
卷一 第 25b 页 WYG1179-0042d.png
下九家而赵注比他本最详皆非旧蜀本也
杜集注中坡曰者皆是托名假伪渔隐虽尝辨之而人
尚疑者盖无至当之说以指其伪也今举一端将不辨
而自明矣如楚岫八峰翠注云景差兰亭春望千峰楚
岫碧万木郢城阴且五言始于李陵苏武或云枚乘汉
以前五言古诗尚未有之宁有战国时已有五言律句
耶观此可以一笑而悟矣虽然亦幸而有此漏逗也
杜注中师曰者亦坡曰之类但其间半伪半真尤为淆
卷一 第 26a 页 WYG1179-0043a.png
乱惑人此深可叹然具眼者自默识之耳
崔灏渭城少年行百家选作两首自秦川以下别为一
首郭茂倩乐府已作一首文苑英华亦止作一首当从
乐府英华为是矣
玉川子天下薄夫苦耽酒之诗荆公百家诗选止作一
篇本集自天上白日悠悠悬以下别为一首当从荆公
为是
太白诗斗酒渭城边垆头耐醉眠乃岑参之诗误入太
卷一 第 26b 页 WYG1179-0043b.png
白塞上曲骝马新跨紫玉鞍者乃王昌龄之诗亦误入
昌龄本有二篇前集乃秦时明月汉时关也
孟浩然有赠孟郊一首按东野乃贞元元和间人而浩
然终于开元二十八年时代悬远其诗亦不似浩然必
误入
杜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太甲之义殆不可晓得
非高太乙耶乙为甲盖亦相近以星对风亦从其类也
至于杳杳东山携汉妓亦无义理疑是携妓去盖子美
卷一 第 27a 页 WYG1179-0043c.png
每于绝句喜得偶耳臆度如此更俟宏识
王荆公百家诗选盖本于唐人英灵间气集其初明皇
德宗薛稷刘希夷韦述之诗无少增损次序亦同孟浩
然且增其数储光羲后方是荆公自去取前卷读之尽
佳非其选择之精盖盛唐人诗无不可观者至于大历
以后其去取深不满人意况唐人如沈宋王杨卢骆陈
拾遗张燕公张曲江贾至王维独孤及韦应物孙逖祖
咏刘脊虚綦母潜刘长卿李长吉诸公皆大名家李杜
卷一 第 27b 页 WYG1179-0043d.png
韩柳四家有其集故不载而此集无之荆公当时所选
当据宋次道之所有耳其序乃言观唐诗者观此足矣
岂不诬哉今人但以荆公所选敛衽而莫敢议可叹也
荆公有一家但取一二首而不可读者如曹唐二首其
一首云年少风流好丈夫大家望拜汉金吾閒眠晓日
听啼鴂笑倚春风仗辘轳深院吹笙从汉婢静街调马
任奚奴牡丹花下钩帘畔独倚红肌捋虎须此不足以
书屏幛可以与闾巷小人文背之词又买剑一首云青
卷一 第 28a 页 WYG1179-0044a.png
天露拔云霓泣黑地潜惊鬼魅愁但可与师巫念诵也
予尝见方子通墓志唐诗有八百家子通所藏有五百
家今则世不见有惜哉
柳子厚渔翁夜傍西岩宿之诗东坡删去后二句使子
厚复生亦必心服谢朓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
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广平听
方藉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予谓广平
听方藉茂陵将见求一联删去只用八句尤为浑然不
卷一 第 28b 页 WYG1179-0044b.png
知识者以为何如
  附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
    (按他本沧浪答吴保义手书/吴陵字景先表叔行有诗名)
仆之诗辩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
一之论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以禅喻诗
莫此清切是自家实證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
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李杜复生不易
卷一 第 29a 页 WYG1179-0044c.png
吾言矣而吾叔靳靳疑之况他人乎所见难合固如此
深可叹也吾叔谓说禅非文人儒者之言本意但欲说
得诗透彻初无意于为文其合文人儒者之言与否不
问也高意又使回护毋直致褒贬仆意谓辨白是非定
其宗旨正当明目张胆而言使其词说沉着痛快深切
著明显然易见所谓不直则道不见虽得罪于世之君
子不辞也吾叔诗说其文虽胜然只是说诗之源流世
变之高下耳虽取盛唐而无的然使人知所趋向处其
卷一 第 29b 页 WYG1179-0044d.png
间异户同门之说乃一篇之要领然晚唐本朝谓其如
此可也谓唐初以来至大历之诗异户同门已不可矣
至于汉魏晋宋齐梁之诗其品第相去高下悬绝乃混
而称之谓锱铢而较实有不同处大率异户而同门岂
其然乎又谓韩柳不得为盛唐犹未落晚唐以其时则可
矣韩退之固当别论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
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高见如此毋怪来书
有甚不喜分诸体制之说吾叔诚于此未瞭然也作诗
卷一 第 30a 页 WYG1179-0045a.png
正须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旁门所惑今人作诗差
入门户者正以体制莫辨也世之枝艺犹各有家数市
缣帛者必分道地然后知优劣况文章乎仆于作诗不
敢自负至识则自谓有一日之长于古今体制若辨苍
素甚者望而知之来书又谓忽被人捉破发问何以答
之仆正欲人发问而不可得者不遇盘根安别利器吾
叔试以数十篇诗隐其姓名举以相试为能别得体制
否惟辨之未精故所作惑杂而不纯今观盛集中尚有
卷一 第 30b 页 WYG1179-0045b.png
一二本朝立作处毋乃坐是而然耶又谓盛唐之诗雄
深雅健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用健字不得不
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毫釐之差不可
不辨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
子路事夫子时气象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
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只此一字便见吾叔
脚根未点地处也所论屈原离骚则深得之实前辈之
所未发此一段文亦甚佳大槩论武帝以前皆好无可
卷一 第 31a 页 WYG1179-0045c.png
议者但李陵之诗非北中感故人还汉而作恐未深考故
东坡亦惑江汉之语疑非少卿之诗而不考其胡中也妙
(是径山名/僧宗升也)自谓参禅精子仆亦自谓参诗精子尝谓
李友山论古今人诗见仆辨析毫芒每相激赏因谓之
曰吾论诗若那查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友山深以
为然当时临川相会匆匆所惜多顺情放过盖视荫执
手无暇引惹恐未能卒竟其辨也鄙见若此若不以为
然却愿有以相复幸甚
卷一 第 31b 页 WYG1179-0045d.png
 
 
 
 
 
 
 
 沧浪集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