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179-00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寒松阁集卷三
             宋 詹初 撰
  诗
   有怀
閒居忽有怀怅然令心恫世人尚浮沉君子难苟同是
以盖世贤飘然返山中栖迟竹林下明道善其躬如何
彼之子居常起波风屈原泣泽畔仲尼悲道穷贤圣尚
卷三 第 1b 页 WYG1179-0014b.png
如此吾身那可容
   春日
白云冉冉度南园绿柳明花处处然云物无心心自适
(一本作/自得)优游无我我忘年
   新春
岁月新更又一春迎春还是旧年人愿除旧妄生新意
端与新年日日新
   秋至
卷三 第 2a 页 WYG1179-0014c.png
方趁夏日永不知秋已清秋清岁即晚吾道终何成
   训子
呼尔群儿示尔儿知俭则本立学则智资时逐勿逐古
圣是规守道安贫我所慕思竞势趋豪我心实悲毋谓
放巧毋谓谨痴毋谓恶小乃以自欺毋谓善小弃而不
为为善去恶奋志乘时少壮不力老大何追尔父虽昧
所言则宜永以为训无为我遗
   求心斋
卷三 第 2b 页 WYG1179-0014d.png
生生天地心吾人秉其真虚灵无一物纯然惟元仁如
何彼放失物欲共沉沦客感乃为主本主翳埃尘鉴此
去物欲而求我真纯求之真即见端然还在身祗恐物
与欲乘间复来侵念兹心益奋日夜终惟寅戒惧与谨
独式用存吾神于焉生生意始与天地伦
   有感
世道已趋末人心觉更殊逐逐在势利权势竞吹嘘忠
言翻为怨成风在謟谀謟谀势立至势去还踌躇小人
卷三 第 3a 页 WYG1179-0015a.png
誇得志君子思归欤不忍同世浊深山高结庐闭门守
吾拙势利安可居势利一时荣时过祸及予不如守贫
贱履道常坦如所以介然志三公不易诸
   闻杵
静夜无人语何处送杵声米以杵而出杵以多而精小
事尚如此况于吾性成所以古圣贤寝食不遑宁
   读李敬业传
  敬业绩之子也武氏之立绩成之也武氏之立未
卷三 第 3b 页 WYG1179-0015b.png
  几而绩之嗣先灭予于此深快天道之有知焉
閒笑唐明主深怜李绩忠如何一謟献便使百年恫武
后兴唐乱英公奋义戎那知成祸者祸惨亦归躬
   惜日
吾闻古君子发愤竞分阴漫以一朝逸终辜百岁心嫌
秋昼短入爱夏刻长临三省吾身过专诚学子参
   匆树
雨过匆前树天然生意新枝条枯昨日萌蘖长今晨根
卷三 第 4a 页 WYG1179-0015c.png
本原无改濡滋自有神静看微物理应识养心真
   书怀
小溪流水自悠悠策杖南林入早秋随地人生俱可乐
浮云富贵复何求
   其二
独坐终日闭寒庐回首生年五十初岁月不知垂老至
惟从愤乐自如如
   偶成
卷三 第 4b 页 WYG1179-0015d.png
何须身外更求荣荣在吾身尔自轻但得仁荣真尊爵
荣华世上总虚名
   桃花
桃花灼灼斗春芳一见如云满目光不识冬来霜雪遍
芳心争似竹松长
   梅
万木枯岁晚寒梅独不移幽香对白雪清景月明时
   心如谷种
卷三 第 5a 页 WYG1179-0016a.png
人心如榖种生生本无时(无时/不然)虽然有生意培养贵自
知不耘诚为昧揠苗良可悲戒病复有事苗秀实可期
   凿流塘二首
门前凿三塘流水常不息逝者诚如斯间断伊谁忒
旧为沙泥场今为流水域混混固有源开导吾为德人
心凝物欲已有犹当克已去心源澄活泼自无塞万汇
当其前水鉴真明极徘徊此塘滨永为立心则
   田居
卷三 第 5b 页 WYG1179-0016b.png
南开数亩田妻子共锄耕比岁颇丰稔仰天歌治宏忧
贫本匪念忘物自怡情遥忆执舆者问津来上平
   登圣山(圣山在/流塘南)
抠衣上圣山徘徊四望通下视小区邑上视高苍穹小
者吾诚高高者吾何从浑浑道无极求之不可穷而欲
穷其际亦曰执一中一中苟在斯卑高大小同
   理气
理本无象气为有形气为理载理以气乘匪理气粗匪
卷三 第 6a 页 WYG1179-0016c.png
气理冥气以理神理以气弘二者相须其道分明
   月
天上一轮影万轮一轮方是月明真祗寻天上一轮月
水里万千何足论
   其二
水中月影还是影天上一真影万川水里月影人共识
一真谁复见先天
   新荷
卷三 第 6b 页 WYG1179-0016d.png
青荷小小初凌水梗直中虚不着尘为道人心本然处
直虚原与物为因
   寒松草阁
  居之南山有松数百根予构草阁其中名曰寒松
  草阁构成诗以咏之
数椽草阁构新成四面苍松入户清霜雪须教长不改
后凋端与尔为盟
   读易
卷三 第 7a 页 WYG1179-0017a.png
先天本无言有言即后天欲知先天易须在无言前
   闻金人入寇
老来不忍闻征战征战偏从老岁闻静里追思生乱者
令人无语对斜曛
   出心原(心原在/流塘南)
行行涉南原遥望北山岑上有千尺崖下有高树林高
林转幽隩戛然啼双禽流水自迅逝白云澹无心策杖
者谁子閒来坐春阴相逢檡林下携手溪水滨对之两
卷三 第 7b 页 WYG1179-0017b.png
无言悠然鸣素琴素琴清且越畅以披冲襟冲襟良自
尔那知春已深
   中道
圣贤自古执其中允执此中万理通万理由来心自得
心同方是理大同
   闻莺
忽尔闻莺语语巧真如簧呼童逐之去不使鸣我傍语
巧是非乱语拙道吾常守道由拙得不仁为巧亡吾宁
卷三 第 8a 页 WYG1179-0017c.png
道吾拙翻为巧者伤
   题岱山水云幽居(岱山在/流塘东)
幽居避俗氛世事那复闻閒浴池塘水静看山岭云云
自无心出水从有本分水云真自得吾与尔为群
   寄柳塘汪叔耕三首(邑西/门人)
不闻尔言久因觉我言非欲得尔之善真期尔指归
   其二
久未从君行出门无可去思尔行之善秉烛坐至曙
卷三 第 8b 页 WYG1179-0017d.png
   其三
数月未论心此心觉还真矢以惺惺法始终奉此身
   归田
归田漫云苦田野乐有馀忙去一犁黍閒来万卷书食
赡忘帝力理见识心虚随地平生意从今可自如
   奉寄体仁宗叔一首(体仁先生/闽浦城人)
一从示至教日觉旧行非但恨范模远终为物欲欺有
知无取正积惑总成疑独有依归念端然未改移
卷三 第 9a 页 WYG1179-0018a.png
   漫兴
秋风独坐野塘前水上游鱼自有天真意更须何处觅
知音从古在无弦
   春归
生意无端绿满枝闭门高卧日迟迟一编周易年年把
门外春归总不知
   题程栖竹居士卷(栖竹不知/何许人)
此翁日日对脩竹竹上风清心亦清高节有常原自劲
卷三 第 9b 页 WYG1179-0018b.png
中虚无物本来成美淇君子诗为咏贯岁圣人礼作盟
林里七贤真浪迹怜君不慕七贤名
   云掩月
游云纷扰混太清苍茫万里晦月明岂是贞明能为改
却缘外面纵且横(一本作外/面云纵横)纵横云霭尽能拨一轮即
见当天发当天皎皎月照人今古何曾人照月千江万
江月尽圆千人万人谁知焉李白江头捉月死尽笑李
白醉而颠江中那有月可捉举首独立空茫然空茫然
卷三 第 10a 页 WYG1179-0018c.png
月在天古来祗有一心传休教心外便便言当时岂啻
李白醉江边
心如明月物如云心放应为物所分欲反此心须去物
(一本缺/末句)原来还自在天君
   沐浴
暮春河水暖春晖浴罢悠悠自坐矶弄柳乘风兴未尽
高歌一曲日西归
   其二
卷三 第 10b 页 WYG1179-0018d.png
閒浴溪头静自居此身已濯心何如此心欲濯静中去
静定由来物自除
   感叹
岁月蹉跎六十乘嗟予德业竟何能善无一得过恒有
力尽千般志尚弘学易一编终法孔反身三省死如曾
漫嘲吾老成衰朽定举全仁重任胜
   寄黄直卿(黄勉斋/先生)
忆昔年犹壮庐山侍读书叨为三友末相隔廿年馀君
卷三 第 11a 页 WYG1179-0019a.png
道多朋合余非独索居缘兹君日益余昧愈成愚
   观春
万木春来花满枝忽来忽去迭无时此中还有此中意
说向傍人人不知
   书白乐天琵琶行后
浔阳夜泊送客船船上谁人白乐天坐闻一曲琵琶奏
青衫何用涕泗涟岂知通穷良有命君子当之无怨焉
虚使歌行世上传
卷三 第 11b 页 WYG1179-0019b.png
   松竹
青翠春来未见奇丽红正是夭夭时霜寒十月花开尽
祗有松筠秀旧枝
   附
  先君子自朝归日惟与海内名贤以讲明斯道为
  汲汲所著凡二十一卷阳不孝不能嗣守遭家燬
  悉为煨烬呜呼恨哉后二载之宗大叔体仁先生
  孙处见此数纸阳泪下以故告乞归装为一卷藏
卷三 第 12a 页 WYG1179-0019c.png
  于家以少存世守永念之意云
             不肖男阳稽颡
  夫海阳称古东南邹鲁然陈隋以前文献盖靡得
  而徵云自少微吴氏诞以芳咏徽扇唐风而文藻
  斌斌乎丽以则矣厥后探奇振响虽代有名家而
  躬师孔孟之学绌焉至宋朱子则绍前修实启星
  源维时海阳亦有竹洲柳塘诸子然辞赋之外无
  闻已先公乃能子然归阐正宗不为纷披风什之
卷三 第 12b 页 WYG1179-0019d.png
  谈即心鸣道俭德矜行韬玉而弗衒焉其后若程
  若陈若倪若赵继踵林立斯道弥章而海阳理学
  遂甲诸邑盖未始非吾家导源之力也夫由孔孟
  迄宋历载千馀而理学不著乃至今复数百年纷
  以同异朱陆雠论靡决抑又何者先公则独殚厥
  微𦕈而以钝敏原之识者以为是不啻开一邑道
  统而天下弹射异同之议且定于斯盖非虚言也
  乃者海阳又骎骎耽藻翰而左理学矣虽吾家承
卷三 第 13a 页 WYG1179-0020a.png
  国学公后厥有声者亦往往以此斯又箕裘之流
  也夫其先人敦学力行而其后乃欲以辞赋称岂
  不殆哉于是与族子璧谋再镌之以正旧学而去
  年龙翁王夫子见之谓尤有裨于天下里人汪吴
  子并深赞焉乃遂以戊午三月朔刻于寒松草阁
  阁即先公读书故址也十六世孙景凤记事
  是集族旧有刻今湮毁几无传者将二百年戊午
  之春与族叔景凤谋再刻之盖将因是以绍前芳
卷三 第 13b 页 WYG1179-0020b.png
  非徒刻书尔也刻成族长老皆曰海阳理学实自
  先公始乃其后有程金陈赵然四贤书今与日月
  并而先公顾泯没焉则是刻固不可缓矣或曰四
  贤书遗后者良多而又有刻本故人得诵之先生
  书既少而又鲜刻本人罕得见是以无所闻呜呼
  兹吾子孙之罪也夫先祖有善而不知不明也知
  而不传不仁也吾安得不传吾先祖之美以自陷
  不仁之罪哉是集刻分三卷共四十一板十七世
卷三 第 14a 页 WYG1179-0020c.png
  孙璧识
  附录
   送族侄以元还家序     詹体仁
海宁詹子以元予宗侄也以抗疏朝廷言不合世落职
而归予送之江上藉仁者之号而送之以言曰小人阿
谀苟容故每每与世合君子刚毅自持故每每与世不
合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又曰不容然后
见君子以此见吾人不合于时诚不足为轻重矣以元
卷三 第 14b 页 WYG1179-0020d.png
以孤介之资强毅之操不畏斧钺挺然举邪正显言于
朝而略不为避讳此其勇何可当也则其为时摈斥宜
矣然则以元所谓松柏所谓君子非乎呜呼使在朝而
皆君子则去者未必贤使在朝而未必皆君子则去者
贤与否不言可知矣以元抱道积德固素养于平时然
使能因是益励初志不为挫屈邪正之说虽不得行于
时而必行于吾心使吾心晓然不紊于以去邪从正则
所谓后彫者于此益见君子之学成其终而天地间至
卷三 第 15a 页 WYG1179-0021a.png
贵在我矣又何必冠冕趋朝而后为道行为荣显哉是
为序
   答以元书          前人
去冬着令郎来仆适在莆中后过建阳始得与相见叩
其所蕴亦颇能记书但恐志意不定为他岐所惑耳使
以元能教以养心之法不使放诞他日必能继家学不
坠家声也来寄诸作皆深见道体探极渊微足见心得
之学非区区口耳者所能到也然孔子教颜子则先博
卷三 第 15b 页 WYG1179-0021b.png
以文后约以礼可见约礼固为要而博文之功亦不可
后所谓博文者非徒记诵经书历览子史之谓博也如
博问于师博辨于友皆是博也如孔子问礼问官访乐
学琴亦皆博也以元其肯下以予言为是乎所教诗俱
好但咏水诗云千江有水千江清清清到底总无形野
人见清不见水却道无水亦无清仆窃疑之以元深思
当自见也且为学固贵心得而博学之功尤不可后使
以元更能先以宏博而后会以吾心则孔孟正脉不外
卷三 第 16a 页 WYG1179-0021c.png
是矣仆老钝无知者管见如此故妄与以元言之惟以
元努力自强永为斯文作主幸甚所惠糖糕及鞋已收
讫贫中乏物聊具粗葛一疋答贶惟以元其无弃也馀
不宣
   寄以元书          前人
不见以元又二年矣近观所与直卿书足见迩来学问
大进吾道有人如仆潦倒何足言也闻杨(阙/)与以元书
深论德性之说颇明而尽不知可能寄我一观否贵乡
卷三 第 16b 页 WYG1179-0021d.png
吴邕州为人亦颇刚毅有执闻以元以其赴韩氏之宴
绝不与通问接谈此泥其小失而遗其大得也君子与
人当不应如是名为小人未必无善名为君子未能皆
是但观其大可也如邕州为人使以元能与之交当必
有益自古及今亦未有孤陋寡闻而能成学者自古及
今亦未有非圣人而能事事尽善者以元端居不出不
求名誉于时其为狷介之行可矣如闻见之孤寡何邕
州为人海内名公皆与投交其人于见道之功虽未必
卷三 第 17a 页 WYG1179-0022a.png
如以元之卓尔而其博闻多见则视以元殊过也愿以
元舍其片短取其大长亟亟与之游兹因贵里公受官
回聊叙衷曲于以元惟以元自爱自重幸甚
   与王阮书(九江/人)       章节夫(临川/人)
领所惠书知执事越还清吉比时有方仲成者不知途
次与相见否近在浦城见有詹初者詹达甫族人也在
徽州住其人始受县尉颇有政声后复荐入太学为学
录以言事罢归今闻入庐山执事宜往见之不能使之
卷三 第 17b 页 WYG1179-0022b.png
来盖其人踽凉不阿而足下官尊渠必不肯来见耳仆
与居四旬颇得其情其论道以心得为主不在多言其
作事以诚心为主不在人知性狷介操守甚定既不与
物竞亦不屑屑与时辈往来此其所为虽未免有偏然
操持如是亦可敬也执事若能接引之日与之处必能
为吾道一助孔子言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执
事锐意于道此人诚不可略也吾人为学虽在自力然
朋友之功实不可少仆近时以得此人为幸故惓惓与
卷三 第 18a 页 WYG1179-0022c.png
执事言之谅执事必能物色之矣所委松斋序迟两月
方能脱稿容再呈上兹不备
   跋
以元先生时邪正紊乱极矣而先生乃有乞辨邪正一
疏而又推而本诸人君之心真所谓敢犯时讳而不顾
者也古君子所以困穷终身而不与时合者每每在此
先生既往而其嗣阳以先生所著翼学见示谓此乃得
之煨烬之馀者呜呼使先生之书悉存于世其为后学
卷三 第 18b 页 WYG1179-0022d.png
之利不益溥哉虽然其书虽少而道则大其词虽近而
旨则远究其渊源深得程朱之秘旨而引而不发者也
学者究心于此而能有以知其远且大焉则于道也亦
庶几矣后学饶鲁识
   跋
以元先生作冷官七年而乞辨邪正一疏又与时贵不
协遂罢而归信乎正道之难行也然先生之书虽不得
行于当时而是书之存犹足以传万世然则孰谓先生
卷三 第 19a 页 WYG1179-0023a.png
之道为不行哉李士英识
   学录詹先生集后语
余幼读论语学而篇人不知而不愠未知其难也及读
中庸大易以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屡致难
词始疑之今老矣求斯人之未见也乃惕然自省曰非
潜龙之确大过独立其孰能与于斯若李延平先生其
庶乎休邑詹子时鸣寄先世宋学录先生遗言一编属
余序之余览玩大意先生笃信紫阳夫子紫阳出延平
卷三 第 19b 页 WYG1179-0023b.png
之门其私淑斯人乎先生为学录时邪正紊乱极矣乃
上疏乞辨邪正亦可谓独立不惧既罢而归入庐山不
出能使当时尊官名士就见而信其不能招之使来非
潜龙确乎遁世无闷之俦与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依
乎中庸者也先生诚如章君所云狂狷人则亦孔圣之
所与其去中行不远矣观翼学诸篇多自得意其论朱
陆同异虽不分明指摘而权衡斟酌词气和平温然可
求也后来无所著见盖不求人知其真学延平者乎今
卷三 第 20a 页 WYG1179-0023c.png
其后人表章遗言固后人之贤亦先生精诚自当发见
不可泯泯也余于是益信学者但正学自立精诚自敦
而人之知不知非所与也时鸣诸君尚善继述以绳祖
武则吾道不孤矣嘉靖庚申岁孟春望后学宛陵周怡

   附手教
 承委序先世高贤遗训自揣不宜亵渎先哲谨书数
 言以见仰止之私若登之末简不必也
卷三 第 20b 页 WYG1179-0023d.png
   后序
寒松阁集者邑流塘詹氏录其先世宋国录以元先生
论道之书也先生生朱陆二先生之后而能独窥其际
深有见于颜曾传道之迟速而谓二先生之天资造诣
实维似之故不以德性问学异其功不信耳而师心可
谓不剿于世俗之异同以自眩惑其心得者是故翼学
洞天命之原序经得圣人之旨书录足以验其通经独
得之妙事录足以考其居身御物之贞歌咏足以占其
卷三 第 21a 页 WYG1179-0024a.png
达性情问遗足以见其厚故旧是皆先生之学得于心
而形于言为其事而有其功者也呜呼先生之言可以
训矣说者谓其笃信朱子支离训话而于圣人之道未
免有间盖有疑于朱子致知格物之说也抑孰知先生
笃信朱子勉勉循循而独得圣人之奥乎观其咏月之
诗有曰天上一轮影万轮一轮方是月明真只寻天上
一轮月水里万千何足论于此可以见先生之所蕴而
笃信朱子卒以窥圣人心法之精也然则所谓物者果
卷三 第 21b 页 WYG1179-0024b.png
何物耶所谓格物者果格忠之物格孝之物为尽得一
贯之旨耶呜呼先生之言可以训矣虽然孔孟没而微
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历千馀年不有濂洛关闽诸君
子出而缵承其后尧舜精一执中之传几沦没而不白
又何有于后儒之纷纷也詹氏夙称多贤乃今文学彬
彬郁郁操翰耽藻独先事于脩先世之遗书以图传于
不朽可谓有志于本矣等而上之毋徒修先生之书惟
务修先生之行以不愧于先生以训迪其子孙以无忘
卷三 第 22a 页 WYG1179-0024c.png
于天下不尤善乎始先生构读书阁于万松之间以寒
松名阁今名其集亦曰寒松云嘉靖戊午三月既望乡
后学还吾汪以湘撰
   学录詹先生翼学跋
传曰士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道德者
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富贵鄙人也功名之士古今亦不
多得矧可博望于道德乎嘉靖丙辰仪习易山中詹子
时鸣偕焉暨秋出其先宋学录先生翼学一册示余乃
卷三 第 22b 页 WYG1179-0024d.png
敬复三诵始知先生抱道德以自重日惟以达性命穷
天人为心故发之诗章谈论皆凿凿乎道德之奥虽其
不欲以此求衒于当时而竟不可韬之于数百载之后
信道在天地间未尝亡要惟显晦自有时尔然则先生
其古今道德之人乎于戏以先生抱道德乃亦至于今
始闻以新安居山谷中乃复有先生至今隐而未闻则
英贤隽杰以羽翼圣经扶持世道为事者其伏无尽殆
不独陈倪赵金诸人已也先生视功名何富贵何予也
卷三 第 23a 页 WYG1179-0025a.png
虽未能达观今古处故土而得先生若此则非莫为之
前矣谓世无好人信非君子之言也已里晚学生吴钦
仪谨跋
   书詹国录先生集后
予友詹子时鸣刻其先国录公集成予得而读之叹曰
懿哉理学之渊微也其经学之绪论乎新安自紫阳倡
明道脉而胡陈倪赵相继林立遂为东南文献称首未
始闻有先生也微斯集则先生或几乎晦矣今其集中
卷三 第 23b 页 WYG1179-0025b.png
探研道妙则根极本原品藻经疑则直陈指要随事日
录则体验益亲适兴诗篇则性灵攸发其诸闳中肆外
流于既溢者乎非深造有得者盖莫之或能也紫阳之
绍响非先生其谁与时鸣以遗帙散失先德泯蔑是惧
校而刻之使后学知新安之有先生者时鸣之力也诵
法躬行观者乌容已于兴起哉詹故多英隽望于邑中
地以流塘名者实自先生始也时鸣颖质奇志方向于
用而乃汲汲于表扬先世之遗文则其贤固可识矣嘉
卷三 第 24a 页 WYG1179-0025c.png
靖戊午秋七月朔乡后学吴景明识于文江草堂
 
 
 
 
 
 
 
卷三 第 24b 页 WYG1179-0025d.png
 
 
 
 
 
 
 
 寒松阁集卷三